手机阅读

最新梅兰芳梅园导游词(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7:53:23 页码:7
最新梅兰芳梅园导游词(模板9篇)
2023-11-19 17:53:23    小编:ZTFB

总结是对我们所经历和学习的事物进行思考和归纳的过程。写总结的时候,我们可以结合具体实例,用事实和数据说话,让总结更具说服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健康生活习惯,希望对大家的身体健康有所帮助。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一

国家4a级景区无锡梅园以梅花驰名,又称“无锡荣氏梅园”,原本是无锡本地名族资本家荣德生和荣宗敬兄弟俩于19所建的私人宅园。园内遍植梅花,已经有近百年的栽培历史。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山翠梅艳,亭台楼阁点缀其间,四时风光旖旎。

梅园始建于1912年,是无锡一个有力的名胜。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家荣宗敬、荣德生所建。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东山辟园,利用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植梅数千株,经十余年建设,占地81亩。当时所植梅花多为果梅,至今植梅已有100多年历史。解放前是荣德生之子――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私家花园。1955年,荣毅仁将园献给政府。1960年园林部门扩建东部新区,1988年又扩建至横山。使梅园成为融名卉、绿化、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

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梅园现有面积812亩,其中梅林占56亩。园内植梅5500多株,梅桩多盆,多为果梅。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

进入梅园,即可见一亭,名为“锡明亭”。无锡市和日本兵库县明石市是一对友好城市(日本的县比市大)。1982年双方政府决定,由无锡市赠送给明石市一座亭子,作为两市文化交流项目,并借以象征两市人民的永恒友谊。1983年,由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李正(无锡籍)设计了两座具有中华民族形式和江南地方风格,象征着无锡市与日本明石市年友谊的“锡明亭”和“明锡亭”。其中锡明亭位于梅园内,而“明锡亭”则位于日本兵库县的明石市。

“锡明亭”左侧的梅林下曲径通幽,我们拾级而上,有紫藤棚引路,在老藤古柏的掩映下,一块高约2米,宽0.7米、重1.5吨的紫褐色巨石屹立正中,上镌“梅园”两字,清秀韵致,此字为荣德生先生19亲笔题写(该年荣毅仁出生)。原刻石已毁于“文革”,现刻石是1980年按旧照片描摹重镌。但与旧照片作比较,字迹确有差异。刻石旁的紫藤,是当年荣德生亲手所植,已有100多年历史,寓意“紫气东来”,象征吉祥富贵。

在梅园老大门(铁栅门)的一棵老紫藤旁,有新刻的石碑,上书:“老树纷披,虬藤起舞,乐农居士手植紫藤。”旧有一联:“老树纷披,恍有龙蛇起大泽;奇峰兀立,本来天地是洪炉。”紫藤尽处,横卧大黄石作屏,上刻“疏影横斜”四字,石旁虬干老梅一株,映衬出“疏枝横玉瘦,小萼点珠光”的意境。

梅园刻石的东南侧有“洗心泉”,凿于1916年,荣德生先生专门为它取名“洗心泉”,意思是“物洗则洁,心洗则清。”1983年重浚,泉畔补立刻石,著名梅花专家陈俊愉教授重书泉名。石壁上新镌荣毅仁少年时代撰写的《洗心泉记》刻石。

天心台建于19,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台用黄石桑成,高2.5米,上建六角亭。台下,三面小溪萦绕,上跨“野桥”。影射古诗“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意境。这里梅林最盛,品种尤繁。有洁白素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翡翠相托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还有浓妆艳抹的墨梅等。老干古梅,绽开朵朵繁花,使游人流连忘返。

园里的桃梨及其它未识名的花卉,正纷繁地开展着红白蓝紫诸色的花朵,在继续着梅花装点春光的工作。我们走上招鹤亭,脑里即刻联想到孤山的放鹤亭。

在梅园梅林中心区,两侧分别建有对衬的清芬轩和揖蠡亭。东轩清芬,建于1916年。小屋三间,四面开窗,两旁月洞分立。前有古槐盘曲,后临朱栏小桥。桥栏处,春赏万点梅,夏看一池莲。有一联云:流水当琴,此地时得小佳趣;围棋清夏,静里微闻自来香。

揖蠡旁为西轩,建于1916年,亭八角,半靠围墙,朱柱青瓦,透过梅林隙,可见太湖和蠡湖一角。这是荣德生追念范蠡泛舟去齐,以示崇敬之意。

念劬塔建于1930年,是荣德生、荣宗敬两兄弟为怀念母亲的养育之恩,在母亲八十岁冥寿那年特意在梅园最高处修建的。从前梅园的周边极少有高层建筑,从梅园至太湖才区区一公里多路。登上念劬塔的顶层,远眺风光旖旎的太湖,及其让人赏心悦目。

上世纪五十年代,荣氏家族将园林无偿捐赠给了当地政府,梅园从此焕发新生,并逐步扩建到现在这个占地超千亩的规模。“春天从梅花开始!”登上念劬塔眺望整个景区,可见梅花铺满园林,红白相间的梅花,犹如一匹彩色的丝绸,从山脚下慢慢向山顶飘逸过来,让人恍然进入仙境。

整个梅园景区分为老区和新区两大片区。老区是指梅园的横山景区部分,这一大片园区是以前荣家的私人花园部分,种植梅花的历史最悠久,不少老梅树都已有上百年,却依旧年年盛开。在这一片区不仅能欣赏梅花,还能参观荣家当年遗留下来的历史建筑,老宅、庭院、假山、池水、宝塔、寺庙等,也是游人去梅园必看的部分。

新区部分是这几年景区拓展建设的,基本上在横山的北面,除了新栽的梅林,还有梅品种国际登录园、文化中心、七彩花田等。其中最受人追捧的要数占地200多亩、于xxxx年才建成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这里有2000多株梅树,381个梅花品种国际登录成功。拥有如此多的梅品种资源,在江南地区极为罕见。

据资料介绍,早在1983年,梅花就和杜鹃花一起就被无锡市人民政府确定为市花。梅花之所以能被选为市花,原因有三:

一是梅花在我国已有三千年的栽培历史,它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二是梅花具有坚韧不拔,不屈不挠,傲霜斗雪、凌寒绽开的风骨;

三是无锡梅园为我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在规模和研究上已经在全国名列前茅。

梅花的盛开很有意思,如果气温低,各个品种的梅花会按早、中、晚期次序依次开花,但只要温度合适,已经含苞待放的梅花,会在一夜之间绽放于枝头。早一天去赏花跟晚一天去赏花,梅花的开放程度截然不同。套用现在网络上的流行语:你肯定去的是假“梅园”。

出了梅园,可以逛了一个群花如火的桃园;更经历了两三里碧草、幽林的田野及山径,管社山南麓的万顷堂是暂时绊住我们的足步了。堂在湖滨凭栏南望,湖波渺茫,诸山突立,水上明帆片片,往来出没其间,是临湖很好的眺望地。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无锡梅园!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公园。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园内还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轩、招鹤亭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

无锡梅园,全名无锡荣氏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梅园,距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市西郊东山、浒山和横山。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

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私家花园梅园以梅花儿驰名,现有面积812亩,其中梅林占56亩。梅树5000多株,梅桩20xx多盆植梅数千,多为果梅.花梅有银红、假朱砂、骨里红、素白台阁、小绿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xx多盆,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

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

念劬塔是梅园的点睛之笔,也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八角三层,高18米,建于1930年,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母亲石太夫人而建的纪念性建筑,以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年,荣宗敬、荣德生先生的母亲石氏80冥寿,特地建造这塔,以示纪念。初次拟名为“念慈塔”,恰巧钱振锽先生来梅园赏梅,荣先生请钱先生作文书写塔记。钱先生向荣德生先生提出建议,改塔名为“念劬”。他说:取《诗经小雅》“哀哀母心,生我劬劳”之句,以示对父母的怀念。又取《诗经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句,又包含纪念母亲之意。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三

无锡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无锡梅园。

导游词。

欢迎参考!

梅园始建于1920xx年,著名民族工商业者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在东山辟园,利用清末进士徐殿一的小桃园旧址,植梅数千株,经十余年建设,占地81亩。当时所植梅花多为果梅。解放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xx多盆,品种繁多,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

梅园横山风景区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梅品种国际登录权威、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北京林业大学教授陈俊愉先生的支持下,向北扩建200亩的“梅品种国际登录园”,种植获得国际登录的梅花品种381个共20xx余株,建成有梅品种国际登录种植园,展示陈俊愉院士一生科研成就的“梅缘一生”,培养具有百年历史梅花桩景的梅艺苑、10000平方米华东地区最大的万坪花田等核心景观。

历经几十年坚持不懈的园林营造,梅园横山风景区成为集自然景观、人文古迹、名花异卉、园林建筑及休闲健身于一体的著名旅游胜地。20xx年梅园横山风景区“荣氏梅园”古迹区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xx年梅园横山风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评为“全国重点公园”。

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如今若到梅园踏雪寻梅,定不负湖山一片春。每当梅花冲寒而开,梅园门口车水马龙,素花丛中,笑语阵阵,游人如云,盛况空前。

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

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还有天心台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

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私家花园梅园。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浒山南坡,原为中国民族工业“首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20xx年建造的私家花园。每年2月-3月,景区内几千株梅花一起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无数长枪短炮,无锡有老话,“春天从梅园开始”。

游览梅园对季节性要求较高,最好是在春天。早春的梅花有红的、白的、粉的,单瓣、复瓣,品种繁多,有的在同一株树上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还有珍贵的淡绿色梅花,双休日来赏梅的游客尤其多,有条件的话最好选工作日前来。比梅花花期稍晚点,等到了3月下旬-4月,郁金香盛开,景区会举办郁金香花展。此外,位于园林博览园的观赏温室内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春季游览的话,夏季来赏荷,秋闻桂花香,中秋节有灯会可看。

若来时正好不是花期,那么梅园就如普通的大公园一般了,此时你可以看看和梅园建造者荣氏兄弟相关的人文古迹。比如洗心泉,天心台和它南侧三块形状分别像“福、禄、寿”三字的太湖石,荣氏建筑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俗称“楠木厅”,陈设物品均为荣家原物),读书处等景点。浒山山坡上荣氏兄弟为母亲建造的念劬塔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为绿顶六角形塔楼,有三层,高18米,老远就能看见它,走到念劬塔跟前不需要爬太多路,登塔可俯看梅园。往东走到荣德生出资建造的开原寺,开原寺素斋馆的素面很好吃。

古梅奇石圃也值得一看,你可以在园内的梅文化博物馆了解梅花的科普知识和梅文化。

带小孩的游客进景区大门后可以往右手边走,生态乐园里有攀岩项目,独木桥、单步桥、网桥、等组成的勇敢者的道路,孩子一定会玩得很高兴。

梅园东边的横山也包括在景区内,零星地建有一些亭台楼阁,景点不多,过去基本就是爬爬山登高。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四

梅兰芳公园三面环水,绿树成荫,风景雅致,占地24000平方米。园中有三大景区:梅亭区、史料陈列区、兰圃区。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梅兰芳公园。

导游词。

欢迎阅读。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原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和原梅兰芳公园合并为梅兰芳纪念馆,20xx年10月实施综合改造,20xx年11月重新开放。目前整个馆区占地220xx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临街,地势高敞,环境优美,是一座以移建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式名人纪念馆。我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文明景区示范点,“泰州十大景点”“泰州城市八景”之一。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入口广场也叫“梅苑广场”,该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以梅花图案为主题,综合运用了青砖、卵石、花岗岩等铺地材料,设计者力求体现梅派艺术和梅门弟子芳菲天下这一理念。

现在大家看到的门匾是由原李先念亲笔题写的(他与梅兰芳长子梅葆琛是“连襟”关系,下面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写的,“凤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短短十个字,生动刻画我馆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在历史上被称为“凤凰墩”,是凤凰栖息之地,三面环水,地势高敞,真可谓“山”清水秀。泰州人民选择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建造“梅兰芳纪念馆”,体现了家乡人民对先生的崇敬和爱戴。

走过门厅,大家看到的小石桥叫“引凤桥”,取“筑巢引凤”之意。桥西临水而建的四角亭叫“博士亭”,因为梅兰芳访美时曾被美国两所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过了“引凤桥”,拾阶而上,便来到“梅像广场”。呈现在大家眼前位居广场中心的这尊汉白玉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的,像高2.6米,底座67公分,寓意梅先生67年的光辉人生。仔细欣赏,我们可以看到塑像的脸部表情平静而自然,再现了梅先生平时的神态和性格,传神的眼睛和分执折扇、书本的双手的处置,显得十分和谐统一,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既表现了人物的职业特征,更表现了梅先生一生孜孜不倦,谦虚好学,对艺术执着追求,不断创新改革的精神风貌,使人似乎感到塑像里面有人的体温,有血液在流动。如果凝神伫立,似乎还能听到梅先生甜美、清亮的低吟声。整座塑像脸部轮廓的鲜明,体形的匀称,衣着的得体,衣纹的简洁、洗练,都表现得十分细腻、柔和,浑然一体;人体与藤椅重心的稳定,虚实得当,深沉有力。远看,整体明亮;近看,线条明晰,柔中有刚,于细致处显神韵。可以说,这是刘老晚年的力作和一生的代表作之一。

转过梅像,我们看到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的匾额也是李先念主席亲笔题写的。两侧楹联“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康有为的弟子)于198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时题赠我馆的,这副。

对联。

遣词洗练,韵节分明,铿锵对仗,高度概括了梅兰芳的艺术和人生。

世界有三大戏剧文化: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世界性的以人命名的戏剧表演体系,也有三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布莱希特的,梅兰芳的。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由“唱念做打”、追求神似、舞蹈化程式所构成,有别于世界上写实性的戏剧及其表演体系。

中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国文化。梅兰芳,这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成了中国戏曲及其表演艺术举世公认的象征,他被称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当世界说起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世界便首先想起梅兰芳;当世界说起梅兰芳,似乎世界就是在说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

序厅转过。“千树梅兰传永世,一湾潭水漾深情”是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的,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眼前这座汉白玉的塑像是根据梅兰芳饰演的《太真外传》中杨太真(贵妃)的戏剧造型,由江苏籍雕塑家戴广文先生创作。(接第一展区讲解词)。

第一部份:梅开中华。

梅兰芳四岁丧父,家境贫寒,“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的他将面临的困难和考验可想而知。但梅兰芳以其一生的刻苦努力,终于登上世界瞩目的一座艺术高峰,成为人类文明史册上一个伟大的名字。

第二部份:梅香四海。

梅兰芳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加上赴当时英管香港的演出,都获得极为巨大的成功,从顶级的行家到普通民众,无不如痴如醉,这样就使得成熟而达于辉煌的中国戏曲轰动了西方,梅兰芳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人们终于发现:在西方戏剧之外,还有中国戏曲。

第二展区的这副楹联是梅兰芳先生的私人秘书许姬传于1984年亲自撰写并赠于我馆的,“环宇蜚声缀玉音容昭艺苑,海陵钟秀鎏金祠馆亘千秋”。寥寥22个字,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梅纪馆的千秋传芳概括得恰到好处。(接第二展区讲解词)。

第三部份:梅骨铮铮。

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之际,梅兰芳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峥峥铁骨,因拒演而中断艺术青春八年之久。梅兰芳以其大美对抗着大恶,于无声处唱响一曲中华正气歌,永远回荡在天地之间。

我们来到这三层小楼是第三展区和第四展区,主要介绍梅先生高贵品德和桑梓之情。(接第三展区讲解词)。

第四部份:梅德如玉。

梅兰芳艺术高超,品格高尚,举世赞誉,他的一生“立功、立艺”,而且“立德”。他是美的化身,既美在舞台,也美在为人。他是历史文化星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给我们以一份滋润,永远给世界以一份光明。

第五部份:梅根泰州。

1956年3月,梅兰芳到泰州寻根祭祖,完成了其祖父祖母未了的心愿。1984年,泰州人民在纪念“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将泰州影剧院命名为梅兰芳剧院,在小城风景最好的地方——“凤凰墩”,辟建“梅兰芳公园”与“梅兰芳史料陈列馆”,成了泰州首屈一指并且千秋万代的游览胜地。泰州频频举办“纪梅”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梅家的根在泰州”,“我们泰州是梅兰芳的家乡”,这两句话此呼彼应,在人们心头激荡。

第四展区主要展示一部分与梅先生有关的家具和实物。其中有梅家捐赠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先生在上海用过的一套家具和他访美、访苏期间穿过一些衣服。

走出展区。我们便到了梅园景区,这里有一座仿古戏台,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登临舞台的感觉,戏台上的楹联“惊梦别姬人天绝唱,装疯醉酒千古奇观”(著名书法家戚庆隆题写)含括了梅兰芳先生的4出经典剧目。戏台西侧的五角亭是“梅兰芳纪念亭”,匾额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楹联“梅因近水花先发,亭为怀人境自高”是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鲍贤伦先生题写的。这座亭是我们纪念馆最早的建筑,建于1984年(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是由著名古典园林设计专家陈从周先生设计,浙江东阳木雕建筑公司与我市共同承建的。整个亭子从平面到柱础、柱、梁、枋、藻井、瓦件都用梅花形式,特别是檐下的挂落为双梅交合,寓意深刻。梅亭上下内外共刻有梅花图案千余朵,亭内五幅浮雕也是梅先生的经典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场面细致、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中悬梅花宫灯,制作精美,色泽鲜艳。这种五角亭在全国除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这是第二个。

参观完梅亭,我们可以沿西侧石板小路到滨河水榭小憩一下,也可由此向南到出口处。离开馆区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处市级文保单位——朱氏住宅,这是移建市区的一组明代建筑,是典型的泰州古民居建筑。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五

【景区概况】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今天我们将要游览的景点是位于横山风景区的江南近代著名的园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的梅园,又名荣氏梅园。

梅园距离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西郊的的东山和浒山南坡,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与苏州邓尉、杭州孤山并称江南三大赏梅胜地。1920__年由我国著名的民族工商业实业家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两所建。

那么,今天就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荣氏梅园,去解读荣氏家族的血泪成功史吧。从三星石起、观米襄阳拜石、登天心台、穿过香海轩、漫步梅林、参观全园精华景点诵豳堂,随后参观乐农别墅、招鹤亭、登念劬塔,在花溪结束游览。

【三星石】我们面前的“米襄阳拜石”高3米多,据说石身有九九八十一孔,大可容拳,小仅纳指,是典型的水中湖石,古怪离奇,酷似米颠拱手作揖拜石模样。

三星石中又以“嘘云”福石最为明显。奇妙的是,透过石中最大洞窍,远处浒山之巅的念劬塔隐现其间。当初此石落于此处,不知是否刻意为之。

我们现在看见的梅园刻石是1980年按旧老照片重新临摹重刻的,旧刻石已毁于_。刻石旁的紫藤,已有100多年历史,寓意“紫气东来”,象征吉祥富贵。园门东侧的洗心泉,凿于1920__年,由荣德生先生为它取名。

【天心台】沿着这条道往相反的方向走,我们会看到一个六角亭坐落于假山石上,这就是著名的天心台了,建于1920__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环绕着亭子走,呈现在眼前的是一座桥,大家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它叫野桥。影射古诗“骑驴过小桥,独叹梅花瘦”的意境。大家可以在亭子里休息一会儿,有兴趣的朋友们,也可以拿起相机在这拍照留念。

【香海轩】循着石径,我们就来到了香海轩。

关于轩内的匾额,据说是轩屋建成时,荣德生花五十两购得康有为手书的香海轩,后被前来游玩的康有为识破是有人假冒的,便重新题香海两字。

香海轩是梅园中赏梅最佳处之一,梅花品种尤繁。有洁白素净的玉蝶梅,胭脂滴滴的朱砂梅,还有浓妆艳抹的墨梅等。

轩前的荣德生铜像是马万祺先生于1986年所赠。

【诵豳堂】从香海轩穿堂而过,就是梅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了。诵豳堂俗称“楠木厅”。于1920__年建成。诵豳堂为“荣氏梅园”的主体建筑,居中朝南,随势设景:左有乐农别墅,右为留月村,前置香海轩,后设招鹤亭,众星托月,堂皇焕然。大家抬头看,我们面前的“湖山第一”匾额为两广总督岑春煊所书,两侧廊柱所挂的,一为秦岐农录江南才子祝枝山的佳句: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一为1920__年钱以振撰赠、唐肯手书的“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与湖山做主人。这些楹联、匾额点名了园址的环境之胜,造园的意趣所在。步入堂内,中堂正中高悬匾额“诵豳堂”,是当代著名书画家吴作人的手迹。荣先生取《诗经·豳风》种庄稼艰辛劳作之意用为堂名。寓意深刻,出典古雅而不忘根本。荣氏在实践其“工业救国”思想的过程中,深知民生以衣食为本,故以面粉业为起点,继之以纺织业,这两大产业的基础都在农村。两柱上的对联“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点出了造园宗旨,表现了园主人当年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的博大胸襟。

中间三间为正厅。因用楠木为梁,称楠木厅。额下悬挂梅园全景图,1979年周怀民冒暑之作。中堂两侧,悬有《豳风》八章,突出了主题,取得满堂生辉的效果。这里所悬的两匾两联,及荣德生先生于1949年清明节为周怀民所书“妙笔天然”匾和当代书法家李泽民的“清香远布”匾;清伊秉绥sui的“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短歌强,长歌狂,诗平平,乐未央”联,清沈兆霖书写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这两联虽均为他事所作,用在诵豳堂,却十分得体。现在看来,还成了荣德生先生一生志向远大、生活简朴的写照。他从实业救国开始,造福桑梓。荣德生先生不仅一生立志高远,且脚踏实地、待人宽厚,荣氏家族的兴旺不败,和荣德生先生为人处事的准则是分不开的。每年早春,游人都争先恐后前来一睹其风采。此情此景,正如堂前这副篆书楹联中所书:“四面有山皆人画,一年无日不看花。”

【招鹤亭】在诵豳堂的后面,就是招鹤亭了。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六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导游,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具有形象、生动、具有感染力的特点。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梅兰芳公园导游词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泰州梅兰芳纪念馆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198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7年原梅兰芳史料陈列馆和原梅兰芳公园合并为梅兰芳纪念馆,2007年10月实施综合改造,2008年11月重新开放。目前整个馆区占地2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三面环水,一面临街,地势高敞,环境优美,是一座以移建明清建筑为主体的小型园林式名人纪念馆。我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江苏省文明景区示范点,“泰州十大景点”“泰州城市八景”之一。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入口广场也叫“梅苑广场”,该广场占地1000多平方米,以梅花图案为主题,综合运用了青砖、卵石、花岗岩等铺地材料,设计者力求体现梅派艺术和梅门弟子芳菲天下这一理念。

现在大家看到的门匾是由原国家主席李先念亲笔题写的(他与梅兰芳长子梅葆琛是“连襟”关系,下面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副主席孙晓云女士书写的,“凤墩留胜迹,湖水挹清芳”,短短十个字,生动刻画我馆的历史和地理环境。我们所处的这个地方在历史上被称为“凤凰墩”,是凤凰栖息之地,三面环水,地势高敞,真可谓“山”清水秀。泰州人民选择这样一块风水宝地建造“梅兰芳纪念馆”,体现了家乡人民对先生的崇敬和爱戴。

走过门厅,大家看到的小石桥叫“引凤桥”,取“筑巢引凤”之意。桥西临水而建的四角亭叫“博士亭”,因为梅兰芳访美时曾被美国两所大学授予“文学博士”学位。过了“引凤桥”,拾阶而上,便来到“梅像广场”。呈现在大家眼前位居广场中心的这尊汉白玉塑像是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先生创作的,像高2.6米,底座67公分,寓意梅先生67年的光辉人生。仔细欣赏,我们可以看到塑像的脸部表情平静而自然,再现了梅先生平时的神态和性格,传神的眼睛和分执折扇、书本的双手的处置,显得十分和谐统一,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既表现了人物的职业特征,更表现了梅先生一生孜孜不倦,谦虚好学,对艺术执着追求,不断创新改革的精神风貌,使人似乎感到塑像里面有人的体温,有血液在流动。如果凝神伫立,似乎还能听到梅先生甜美、清亮的低吟声。整座塑像脸部轮廓的鲜明,体形的匀称,衣着的得体,衣纹的简洁、洗练,都表现得十分细腻、柔和,浑然一体;人体与藤椅重心的稳定,虚实得当,深沉有力。远看,整体明亮;近看,线条明晰,柔中有刚,于细致处显神韵。可以说,这是刘老晚年的力作和一生的代表作之一。

转过梅像,我们看到梅兰芳史料陈列馆的匾额也是李先念主席亲笔题写的。两侧楹联“亮节辉千古,青衣第一家”是当代著名女书法家萧娴(康有为的弟子)于1984年“纪念梅兰芳诞辰90周年”时题赠我馆的,这副对联遣词洗练,韵节分明,铿锵对仗,高度概括了梅兰芳的艺术和人生。

下面我们便进入纪念馆展览区。整个展区的建筑大多是典型的泰州明、清民居建筑风格,按照江南园林的风格设计布局的。首先来到的是序厅。大家迎面看到的“一代风流”这块匾额是由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著名书法家恭达题赠我馆的。“早惊歌舞动天下,晚有弟子传芬芳”,这副楹联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苏省书协秘书长李啸先生题写的。它是梅先生青春成名,桃李天下的辉煌人生的真实写照。

序厅

世界有三大戏剧文化:古希腊悲剧和喜剧,印度梵剧,中国戏曲。世界性的以人命名的戏剧表演体系,也有三个: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布莱希特的,梅兰芳的。

中国戏曲的写意性,由“唱念做打”、追求神似、舞蹈化程式所构成,有别于世界上写实性的戏剧及其表演体系。

中国戏曲艺术,植根于中国文化。梅兰芳,这个美丽而响亮的名字,成了中国戏曲及其表演艺术举世公认的象征,他被称为“伟大的演员,美的化身”。

当世界说起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世界便首先想起梅兰芳;当世界说起梅兰芳,似乎世界就是在说中国戏曲和中国文化。

梅兰芳用他的艺术和人格,将大美创于人间,留在永远。让我们一同来认识和学习梅兰芳,为他而骄傲、自豪。

序厅转过。“千树梅兰传永世,一湾潭水漾深情”是中国书协理事、上海市书协副主席戴小京题写的,寄寓了故乡人民对梅先生的无限深情。眼前这座汉白玉的塑像是根据梅兰芳饰演的《太真外传》中杨太真(贵妃)的戏剧造型,由江苏籍雕塑家戴广文先生创作。

第一部份:梅开中华

梅兰芳四岁丧父,家境贫寒,“言不出众,貌不惊人”的他将面临的困难和考验可想而知。但梅兰芳以其一生的刻苦努力,终于登上世界瞩目的一座艺术高峰,成为人类文明史册上一个伟大的名字。

第二部份:梅香四海

梅兰芳赴日本、美国、苏联演出,加上赴当时英管香港的演出,都获得极为巨大的成功,从顶级的行家到普通民众,无不如痴如醉,这样就使得成熟而达于辉煌的中国戏曲轰动了西方,梅兰芳的名字传遍了世界,人们终于发现:在西方戏剧之外,还有中国戏曲。

第二展区的这副楹联是梅兰芳先生的秘书许姬传于1984年亲自撰写并赠于我馆的,“环宇蜚声缀玉音容昭艺苑,海陵钟秀鎏金祠馆亘千秋”。寥寥22个字,将梅兰芳的艺术成就和梅纪馆的千秋传芳概括得恰到好处。

第三部份:梅骨铮铮

在日寇侵华、国难当头之际,梅兰芳表现出宁死不屈的峥峥铁骨,因拒演而中断艺术青春八年之久。梅兰芳以其大美对抗着大恶,于无声处唱响一曲中华正气歌,永远回荡在天地之间。

我们来到这三层小楼是第三展区和第四展区,主要介绍梅先生高贵品德和桑梓之情。

第四部份:梅德如玉

梅兰芳艺术高超,品格高尚,举世赞誉,他的一生“立功、立艺”,而且“立德”。他是美的.化身,既美在舞台,也美在为人。他是历史文化星空上一颗璀璨的明星,永远给我们以一份滋润,永远给世界以一份光明。

第五部份:梅根泰州

1956年3月,梅兰芳到泰州寻根祭祖,完成了其祖父祖母未了的心愿。1984年,泰州人民在纪念“梅兰芳诞辰九十周年”之际,将泰州影剧院命名为梅兰芳剧院,在小城风景最好的地方——“凤凰墩”,辟建“梅兰芳公园”与“梅兰芳史料陈列馆”,成了泰州首屈一指并且千秋万代的游览胜地。泰州频频举办“纪梅”活动,在海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我们梅家的根在泰州”,“我们泰州是梅兰芳的家乡”,这两句话此呼彼应,在人们心头激荡。

第四展区主要展示一部分与梅先生有关的家具和实物。其中有梅家捐赠的上世纪三十年代梅先生在上海用过的一套家具和他访美、访苏期间穿过一些衣服。

走出展区。我们便到了梅园景区,这里有一座仿古戏台,希望大家在这里能找到登临舞台的感觉,戏台上的楹联“惊梦别姬人天绝唱,装疯醉酒千古奇观”(著名书法家戚庆隆题写)含括了梅兰芳先生的4出经典剧目。戏台西侧的五角亭是“梅兰芳纪念亭”,匾额是原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的,楹联“梅因近水花先发,亭为怀人境自高”是中国书协理事,浙江省书协副主席鲍贤伦先生题写的。这座亭是我们纪念馆最早的建筑,建于1984年(梅兰芳先生诞辰90周年),是由著名古典园林设计专家陈从周先生设计,浙江东阳木雕建筑公司与我市共同承建的。整个亭子从平面到柱础、柱、梁、枋、藻井、瓦件都用梅花形式,特别是檐下的挂落为双梅交合,寓意深刻。梅亭上下内外共刻有梅花图案千余朵,亭内五幅浮雕也是梅先生的经典代表剧目《穆桂英挂帅》、《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洛神》,场面细致、生动传神、栩栩如生。中悬梅花宫灯,制作精美,色泽鲜艳。这种五角亭在全国除苏州环秀山庄的海棠亭,这是第二个。

参观完梅亭,我们可以沿西侧石板小路到滨河水榭小憩一下,也可由此向南到出口处。离开馆区时,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处市级文保单位——朱氏住宅,这是移建市区的一组明代建筑,是典型的泰州古民居建筑。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七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重点公园。园林设计者根据地势高低,结合梅园特点,以梅饰山,倚山植梅,梅以山而秀,山因梅而幽,别具特色。园内植梅5500多株,品种繁多。园内还有天心台、洗心泉、清芬轩、招鹤亭等步步登高的观赏景点。

无锡梅园,全名无锡荣氏梅园,以老藤、古梅、新桂、奇石来显示出它的高雅古朴风格。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梅园,距市区7公里,位于无锡市西郊东山、浒山和横山。面临太湖万顷,背靠龙山九峰,以梅花驰名,是久享盛誉的江南赏梅胜地。

解放前曾是红色资本家荣毅仁的私家花园梅园以梅花儿驰名,现有面积812亩,其中梅林占56亩。梅树5000多株,梅桩2000多盆植梅数千,多为果梅。花梅有银红、假朱砂、骨里红、素白台阁、小绿萼等。至今植梅已有七十多年历史。建国后,梅树的数量和品种均逐渐增多。园中有梅树4000多株,盆梅2000多盆,品种近40个,不少是从苏州、常熟、扬州、杭州、成都、武汉、安徽引进的。

著名的有素白洁净的玉蝶梅,有花如碧玉萼如翡翠的绿萼梅,有红颜淡妆的宫粉梅,有胭脂滴滴的朱砂梅,有浓艳如墨的墨梅,有枝杆盘曲矫若游龙的龙游梅等。还有造型幽雅、虬枝倒悬、枯树老干、疏影横斜的梅桩艺术盆景。

主要景点有:梅园刻石、洗心泉、米襄阳拜石、天心台、揖蠡亭、清芬轩、香海、诵豳堂、招鹤亭、小罗浮、念劬塔、豁然洞、开原寺、松鹤园、小金谷、吟风阁。念劬塔是梅园的点睛之笔,也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该塔八角三层,高18米,建于1930年,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为母亲石太夫人而建的纪念性建筑,以怀念父母的养育之恩。

当年,荣宗敬、荣德生先生的母亲石氏80冥寿,特地建造这塔,以示纪念。初次拟名为“念慈塔”,恰巧钱振锽先生来梅园赏梅,荣先生请钱先生作文书写塔记。钱先生向荣德生先生提出建议,改塔名为“念劬”。他说:取《诗经小雅》“哀哀母心,生我劬劳”之句,以示对父母的怀念。又取《诗经凯风》“棘心夭夭,母氏劬劳”之句,又包含纪念母亲之意。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八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浒山南坡,原为中国民族工业“首户”荣宗敬、荣德生兄弟于1920年建造的私家花园。每年2月-3月,景区内几千株梅花一起开放,漫山遍野的花海吸引无数长枪短炮,无锡有老话,“春天从梅园开始”。

游览梅园对季节性要求较高,最好是在春天。早春的梅花有红的、白的、粉的,单瓣、复瓣,品种繁多,有的在同一株树上能开出不同颜色的花朵,还有珍贵的淡绿色梅花,双休日来赏梅的游客尤其多,有条件的话最好选工作日前来。比梅花花期稍晚点,等到了3月下旬-4月,郁金香盛开,景区会举办郁金香花展。此外,位于园林博览园的观赏温室内可以看到沙漠中的植物。不是春季游览的话,夏季来赏荷,秋闻桂花香,中秋节有灯会可看。

若来时正好不是花期,那么梅园就如普通的大公园一般了,此时你可以看看和梅园建造者荣氏兄弟相关的人文古迹。比如洗心泉,天心台和它南侧三块形状分别像“福、禄、寿”三字的太湖石,荣氏建筑中的主体建筑诵豳堂(俗称“楠木厅”,陈设物品均为荣家原物),读书处等景点。浒山山坡上荣氏兄弟为母亲建造的念劬塔是梅园的标志性建筑,为绿顶六角形塔楼,有三层,高18米,老远就能看见它,走到念劬塔跟前不需要爬太多路,登塔可俯看梅园。往东走到荣德生出资建造的开原寺,开原寺素斋馆的素面很好吃。

古梅奇石圃也值得一看,你可以在园内的梅文化博物馆了解梅花的科普知识和梅文化。

带小孩的游客进景区大门后可以往右手边走,生态乐园里有攀岩项目,独木桥、单步桥、网桥、等组成的勇敢者的道路,孩子一定会玩得很高兴。

梅园东边的横山也包括在景区内,零星地建有一些亭台楼阁,景点不多,过去基本就是爬爬山登高。

梅兰芳梅园导游词篇九

无锡梅园位于无锡市的西南郊,距离市区7公里,南临太湖,北倚龙山梅园被誉为无锡春天开始的地方。1912年,我国民族工商业的先驱,荣宗敬,荣德生兄弟本着为“天下布芳馨”的宏愿,购地筑园,依山种梅,以梅饰山,顾称梅园。1955年,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将梅园除了乐农别墅外赠送给了无锡政府。1988年,无锡政府将园林扩建至横山。现在的梅园已经成为融名卉、建筑、文化为一体的游览胜地。好了,景点概括也介绍到这里了。现在大家请随我走进梅园。

进入梅园,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梅园刻石。刻石旁的紫藤,是荣德生先生亲手所植的,有“紫气东来”的意思。在园门东侧是“洗心泉”,“物洗则洁,心洗则清”。

朋友们这边走,前面的就是米襄阳拜石和三星石,三星石,因形状像“福禄寿”三星,故称“三星石”。而这“米襄阳拜石”是指的北宋书法家米襄阳特别喜欢奇石,每看见奇石都会去拜一拜,所以叫米襄阳拜石。还有一说法,这块石头就是米襄阳,正在拜前面的“福禄寿”三星石。我们看一下它们都是太湖石,有着瘦,皱,漏,透的特点。据说,在这奇石下面点一支香,缕缕青烟会从孔中冉冉升起。

好,我们来看一下天心台,它建于1914年,源于“梅花点点皆天心”之意。天心台是梅园的第一个赏梅点。台下这座桥,叫“野桥”。“骑驴过野桥,独叹梅花瘦”。这说的是梅花以瘦,斜,曲为美。

朋友们,沿着这条石径往上去,就到香海轩了,前面这是荣德生铜像,是荣家姻亲马万祺先生在荣德生先生诞辰110年赠给荣毅仁先生的。这旁边的是研泉,是荣德生先生给取的名字,站在这里,可以欣赏到梅林,这里梅花品种众多,有玉蝶梅,绿萼梅,宫粉梅,朱砂梅,墨梅,骨里红,龙游梅等等。香海轩原名为“遥看不是雪,唯有暗香来”的香雪海,后来康有为给改名为香海轩。

穿过长廊,我们转过头可以看到“一生低首拜梅花”的额匾,古人总是把花木和自己的情趣联系在一起,梅花是花中四君子,梅花贞洁高雅,在这里,梅园主人敬仰梅花高尚品质,愿意以梅花为榜样,一生一世伴梅花。

朋友们这就是诵豳堂了,它建于1915,为清代早起建筑形式。因用楠木制造的,所以称“楠木厅”。园主为什么取诵豳为堂名呢?这是因为荣氏在“工业救国”的过程中,深知百姓以食为本,故以面粉业为起点,继而开创纺织业。所以荣德生先生取《诗经?豳风》中种植庄稼辛勤劳苦之意,来命堂名,出典古雅而又不忘本。

这中间悬挂着“湖山第一”的匾额,这两侧的楹联为“四面有山皆入画,一年无日不看花”这点明梅园优胜的环境。“使有粟帛盈天下,常于湖山作主人”。,这说的是园主造园的旨趣所在。

朋友们,我们走进看一下,整个厅堂古色古香,用红木家具和石景布设,悬有许多名人字画,使整个厅堂庄重典雅。

中间是“诵豳堂”匾额,两侧对联为,“与众人同游乐开园囿空山,为天下布芳馨栽梅花万数”这表现了园主人造福桑梓,无私奉献的博大胸怀。

左上边是是荣德生写的妙笔天然匾,右边是李泽民写的清香远布匾,西面墙的的楹联为“晴日醉,雨日睡,福简简,吁可愧,短歌强,长歌狂,诗平平,乐未央。”来,我们重点看一下这东墙的楹联,“发上等愿,结中等缘,享下等福;择高处立,就平处坐,向宽处行。它的横批就是我们刚才所看到的“一生低首拜梅花”。这发上等愿指的是荣德生先生一生志向远大,从实业救国开始,结中等缘说的是荣德生先生随遇而安,一种平和的心态,享下等福说的是荣德生先生造福桑梓,在自己富裕的时候,不忘百姓,建百桥惠,宝界桥,江南大学等等。荣氏家族的兴旺不败,和荣德生有着梅花的精神和为人处世的准则是分不开的。走出诵豳堂,我们去看一下乐农别墅,它是一个三间体的西式平房,原来荣德生就居住在这里。荣德生号“乐农”,所以给取名为“乐农别墅”。这边是保兴面粉厂里的石磨,放在这里,表现了园主不忘本。

随后上坡就看到是招鹤亭,,与杭州孤山的放鹤亭呼应。一放一招,使人浮想联翩。那山腰上是“念劬塔”,是园主为了纪念母亲而建造的。

朋友们,最后就到花溪了,这里一年四季风景如画。大家可以在花溪自由活动。我的讲解也就到此结束了,谢谢大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