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12:58:47 页码:10
最新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实用9篇)
2023-11-19 12:58:47    小编:ZTFB

在制定方案时,我们需要考虑不同的解决方案,并评估它们的优缺点,以便能够选择最适合的方案。最后,要经过反复修改和完善,确保方案的完整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一

为深入贯彻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根据市农业农村局印发的《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深入推进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结合区实际,制定本方案。年末结转和结余0.23万元。

按照“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原则,突出抓重点、抓要害、抓落实,优化课程设置,创新培训方式,分层分类施教,推进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统筹实施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加速培育壮大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区级培训154人,由市农业农村局和区农业农村局共同完成。(任务指标见附件1)。

(一)聚焦聚力保障粮食安全与重要农产品供给。紧盯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和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保护区等重点区域,围绕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开展良种推广、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生产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促进粮食丰收。围绕经济作物生产,因地制宜开展花生与果菜茶、中药材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围绕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加强农机手操作技能培训,提高驾驶操作和安全使用水平,促进丰产丰收。围绕恢复生猪产能、渔业提质增效,加强健康养殖、生态养殖和疫病防控技术培训,助力提高养殖水平效益。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节水灌溉、土壤培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和改善耕地质量。

(二)聚焦聚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围绕推进产业“三品四化”(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以规模化种植、集约化栽培、机械化管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为重点,加强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生产作业服务公司等各类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带头人培育,带动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增收致富,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

(三)聚焦聚力促进返乡入乡创业创新。以提升返乡入乡创业创新能力为重点,围绕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以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产业格局、乡风民俗等为重点,帮助补齐其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加速融入乡村产业。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乡土产业发展壮大,以电商营销、直播带货、农村文旅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培训内容,大力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壮大新一代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队伍。围绕“百园千镇万村”培育行动,推动现代农业产业园、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智慧农业、对外贸易、产业化联合体打造等为内容,开展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养,培育壮大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农民企业家队伍。

(四)聚焦聚力支撑乡村建设行动。面向村“两委”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等方面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培养妇幼工作、文旅体育、环境整治、乡村康养、卫生防疫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围绕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土文化等培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民生态文明、农业绿色发展培训,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五)根据农业农村部粮食增收减损及安全生产要求,组织一期骨干农机手专题培训班,开展机收减损技术与驾驶员安全操作技能复训。争取与妇联组织联合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训,与共青团组织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培训,与科协组织联合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专题培训班。

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育工作在区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由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承担培训工作。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合理设置培训课程,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两条主线,分段开展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跟踪服务“四位一体”培育工作。

农业经理人重点培育具有一定产业基础,高中及以上学历(或相当于高中),年龄在18-45周岁之间的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骨干、返乡创业大学生、中高职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等,提升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能力,促进农业企业和主体健康发展,带动农民共享产业增值收益。

(二)科学确定培训机构基地。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遴选确定培训机构,实行“考察审核、张榜公布”的办法,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区农业农村局充分考虑当地产业特点和参训农民产业类型,在市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田间学校)和区政府有签约协议的职业院校等培训机构名单中遴选,确定市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机构,承担区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育任务。积极开展培训组织、过程监管、跟踪服务、能力评价和规范管理等工作。

(三)分层分类组织培训。坚持分类施策和因材施教,根据省市下达的补助资金和任务数量,科学设置培育内容和教学环节,完善师资队伍,建立开放共享培育师资库。遵循成人学习特点和农业生产规律,大力推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对接服务”培训形式,创新农学结合、弹性学制、送教下乡等培养模式,突出“三农”新形势、质量安全、绿色发展、信息化手段应用等综合素质培养。由市区两级部门统一培训计划、统一培训教材、统一师资调配、统一培训材料、统一考试考核、统一发放证书等“六统一”开展培训。同时,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系统部署,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积极组织专家、教师和农技人员上线服务,为农民量身打造一批精品课程,开设便捷易学在线课程,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衔接现代农业,提升农民信息化应用水平。加强学员队伍管理与延伸服务,严格操作省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服务信息系统的使用及维护,按照《农民能力评价信息导入模板》要求,及时将学员信息录入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数据库,做到及时更新、动态考核管理。今年所有的培训班、培育学员、教师课程安排均要求实现上线可查。

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主任杨爱芳等同志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领导专班,由区农业农村局牵头,与相关部门加强沟通与合作,统一调度、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训各项工作落实。

(二)抓实绩效考核。中央、省、市、区已分别将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指标任务落实情况,纳入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考核指标体系和乡村振兴战略考核指标体系,认真抓好培训环节的督导和监管,确保培训落有实效。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和“云上智农”,对培训教师、培训基地、培训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考核,提高线上考核覆盖面。

(三)抓实基础支撑。依托里口山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建设,实现分产业、分区域、分类型合理布局,着力打造建设一批集主体清晰、科技创新、技术指导、实践实训为一体的高标准综合性优质实训基地。加强全国教育培训师资库建设,遴选推介一批高水平名师,加快精品教材建设,建设高质量通用教材和区域教材。

(四)抓实资金监管。加强项目资金使用监管,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合理统筹安排资金支出。项目资金主要用于需求调研、宣传引导、培训组织、培训过程、跟踪服务、能力评价和规范管理等培养全过程,确保资金使用效益。对于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及时纠正并对相关单位和人员按规定严肃处理。

(五)落实信息报送制度。掌握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进展情况和资金的使用情况。按要求每月25日将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进展情况表,报送到市农业农村局法规科教科。要着力健全信息网络,及时报送培育工作简报、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

(六)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网络、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着力树标杆、立典型、讲经验、推模式,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有步骤、多形式、全方位努力营造农民培育成长的良好氛围。

(七)严格执行疫情防控规定。做好学员及培训场地、食宿等场所的疫情防护工作,提前做好预案,建立学员健康台账,签订疫情期间参加培训活动承诺书。

(一)培训时间。

生产技能培训工作时间:2021年10月17日至10月23日。

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知识培训:2021年11月14日至11月19日。

培训分两段进行,生产技能培训,由区农业农村事务服务中心组织实施,累计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以田间课堂、实践操作为主。

生产管理与市场营销知识培训,由市农广校组织实施,培训时间不少于40学时,以市级集中培训为主。

提升实习实训比重,开展生产经营指导、现场教学、技术支持、信息服务等跟踪服务不少于30学时。跟踪服务培训由区培训机构负责,市农广校负责指导。

(二)培训步骤。

2021年2-7月份,建立健全2021年农民培育对象储备库和师资储备库。根据省市下达的补助资金和任务数量,制定培训实施方案。

2021年8-9进行产业调研,确定主导产业2-3个,细化工作计划,宣传发动,确定遴选培育对象,启动培育工作开展。

2021年10月下旬,按照产业特点和培训需求,将陆续开展生产技能培训和经营管理培训。建立信息服务平台,严格程序,对农民培育工作进行绩效考核、在线评价、评审认定、培训档案管理等,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100%上网,确保培训过程可追溯。

2021年11月30日前,培训工作全部结束,学员信息上报市农广校备案,逐条逐项开展绩效目标自评自查、学员评价、资金效果分析、总结经验做法等工作。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二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和全国农业农村厅局长会议部署要求,扎实有序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有效提高农民(含国有农场农工)科技文化素质,培养一支高素质农民队伍,促进乡村人才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现就做好2022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通知如下。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按照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的工作定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紧密围绕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持续抓好保供、衔接、禁渔、建设、要害、改革重点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培训与教育并举,引进培育与就地培养并重,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的高素质农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紧密围绕稳粮保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乡村发展、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重点面向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种养大户,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等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全面保障稳粮扩油和“菜篮子”产品稳定供给。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和大豆油料生产,开展增产提质、防灾减损和重大病虫害防治等全生产周期技术技能培训,因地制宜开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升种植水平和产业发展能力。围绕牛羊发展五年行动计划和奶业振兴需求,加强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提高生产供给能力。开展生猪养殖培训,提高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聚焦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海洋牧场建设,大力培养现代渔民。

(二)聚焦关键环节推进高质量发展。加强良种识别、选购和消费者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培训,指导农民科学用种。加大农民耕地保护知识培训,提升高标准农田建设管护能力。加大农机装备使用维修和机收减损技能培训,提升农机专业服务能力。大力开展金融担保知识培训,加大对高素质农民的金融扶持力度。普及绿色种养、科学施肥用药、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减排固碳、生物育种与生物安全等专业知识,加强农业绿色发展和两个“三品一标”知识技能培训,提升农业全产业链质量效益。开展电商、直播等技能培训,积极培育农村电商带头人、农民主播。在蔬菜、水果及地方优势特色品种专题培训中,鼓励开设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实用技术和冷链物流运营管理等相关课程。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为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所在县培养产业发展带头人。

(三)服务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大力普及三农政策,推动乡村振兴进课堂,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发展等培训,培养一批乡村建设、乡村规划和乡村治理人才。遴选有意愿的农民,开展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培训,培养一批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人才。以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为重点开展创业培训,帮助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培养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倡导学法用法,培养一批乡村法律明白人。

(四)支持农民提升受教育水平。持续推进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行动计划,发挥好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作用,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用好高职扩招、“一村一名大学生”等政策,不断提升学历层次。积极争取学费减免等补助政策,支持涉农院校探索订单定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依托职业院校、农广校探索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育与中职教育衔接班。依托科技特派团、科技小院等模式引导涉农高等院校下沉服务,积极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

(五)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传承优秀传统乡土文化,引导农民移风易俗、抵制陈规陋习和封建迷信,提升农民精神面貌,弘扬勤劳节俭、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动少数民族地区在高素质农民培训中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进农民科学素质提升行动,鼓励高素质农民参与科普活动。引导和鼓励女农民和青年农民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育,因地制宜举办高素质女农民专题培训班和青年农民专题培训班。

聚焦夏粮丰收、大豆油料扩种、东北黑土地保护、职业能力提升等重点领域,依托全国农广校体系和涉农院校教育资源,发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农技推广体系等科技力量,重点组织开展好以下专项行动。

(一)稳夏粮丰收专项培训行动。在11个冬小麦主产省,紧扣农时、分段实施,开展冬小麦田间管理专项技术培训,指导农业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经营主体落实田管措施,抓好防灾减灾,确保夏粮丰收。用好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云上智农app)培训资源,扩大晚播冬小麦促弱转壮技术培训覆盖面。

(二)大豆油料扩种专项培训行动。围绕大豆油料产能提升工程,在重点省份开展大豆、油菜、花生等油料作物扩种和产量品质提升技术培训。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16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专项培训,依据选好的区域、主体和模式,指导做好定品种、定农机、定农药的“三定”工作。

(三)东北黑土地保护专项培训行动。在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省份开展黑土地保护培训,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小流域综合治理、保护性耕作、农机深松整地作业、秸秆综合利用、有机肥还田等综合措施开展技术培训,促进耕地地力提升。

(四)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持续做好脱贫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为每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业农村部定点帮扶县培养100名左右产业发展带头人。积极推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人才振兴,为每县培养100-200名产业发展带头人。在新疆和西藏各培养1000名乡村振兴带头人,针对农牧民特点和从事产业量身定制培训课程。在吉林、浙江、福建、山东、广西、四川、陕西、甘肃等省份开展退役军人村支书培育,突出基层党组织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等内容。

(五)职业能力提升专项培训行动。继续在长江流域10个省份开展退捕渔民就业帮扶培训“暖心行动”,帮助退捕渔民掌握一技之长,实现转产就业。继续开展专业农机手培训行动,进一步提高作业水平,减少机收损失。

各省份要加强组织领导,把高素质农民培育作为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抓手,整合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建好用好培育体系,围绕2022年度主要任务和专项行动,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育,确保培育工作取得实效。

(一)精心组织安排。深入开展调查研究,认真制定年度工作方案,细化任务举措、落实责任要求。加强对市县两级工作指导,加大实地督促指导力度。注重开展实习实训,严格遵守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的学时要求。用好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等,强化技术技能实训实践。加强与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组织的工作联动。

(二)分层分类培育。农业农村部主抓领军人才培育,省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示范性培训和高层次人才培育,地市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区域共性技能培训和全产业链综合型人才培育,县级农业农村部门重点抓好各类技术技能培训和产业带头人培育。根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按农时分段开展培训。牢固树立“选育用”一体化培育理念,推动高素质农民遴选、培育、使用各环节与三农政策有机衔接。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基层党建有机结合,广泛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了解党章党规和党的基本知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依托青年创业组织,强化对青年农民的扶持交流。

(三)完善培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高素质农民培育主力军作用,统筹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教育资源,鼓励优质公益性培育机构长期稳定承担培育任务。引导农业科研单位和农技推广机构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有序引导社会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强化过程监督和质量考核。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建好用好共享师资库。支持科技特派团成员在对口联系县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针对农民学习特点加强课程和教材建设,开发精品在线课程和多媒体教材。鼓励各地建设优质培训基地。

(四)强化项目全程监管。依据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管理要求组织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认真落实《高素质农民培育规范》,强化培育各环节组织管理。依托全国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项目监管,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通过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开展机构、师资和效果等综合管理在线评价,鼓励各地利用该平台开展高素质农民发展情况监测。强化线上学习过程管理和学习效果考核。加强项目资金监管,加快执行进度,将资金分配和绩效分解等信息及时规范录入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继续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依托农业农村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开展培育机构质量效果抽查。各省份对市县也要实施绩效管理,确保财政资金发挥最大效果。

(五)做好典型宣传。各地要注重选树典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加大对高素质农民培育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继续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百名优秀学员遴选资助活动。

请各省份于2022年4月30日前将年度工作方案、12月15日前将年度工作总结报送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三

依据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市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市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需求,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2020年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020年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全市培育一批覆盖所有乡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市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学员遴选标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致力于农业生产经营的18-60岁青壮年农民,原则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备种养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经营、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和管理能力,善于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和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农业生产、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骨干人才。生产经营规模标准:生产经营大户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6公顷以上.

(一)培训专业及规模。

(二)培训内容。

专业课:乡村振兴、黑土地保护与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

(三)师资配备。

(四)时间安排。

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按照累计培训不低于5天(40学时)的要求。

(五)班级管理。

为强化培训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将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是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二是成立班委会,选配好班委会成员;三是以乡镇街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指定农业站专人任组长,负责整个培训期间的学员管理。

(六)资金及使用。

2020年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任务186人,国补资金22.32万元。累计5天的集中培训,按人均1200元标准进行补助。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及培训机构、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过程的支出。主要包括招生、学员学习用品教材费耗材费、学员培训食宿交通、租车、参观,租用场地、宣传以及管理人员差旅费、教师讲课等培训的支出。

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有关问题可参照吉财党群〔2019〕162号文件、吉财党群〔2017〕1059号文件执行。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开展好年度培训工作。

2、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推进信息化手段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中的应用。

3、强化培训管理。一是采取班组联合办学模式,在教学班内以乡镇街为单位设立学习小组(乡镇街教学班)指定专人进行培训管理;二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档案。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管理;三是严格按照省里制定的管理规范进行日常操作。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四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xxxx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xxxx年x经开区(汉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聚焦我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办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持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xxxx年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共xx万元,其中中央资金xx万元,省级资金xx万元,共计xx万元。

xxxx年围绕主导产业培育xxx名农民,依托x市x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培训,x楚湘农业发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实训基地。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xx人,时间累计不少于xx天,跟踪服务不少于一年(或一个生产周期),每人培育经费xxxx元;技能服务型xx人,累计不少于x天,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

1.生产经营型。

生产经营型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及辅导员、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青年农民以及农业乡土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兼顾其他层次不同产业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主要围绕市场营销、“互联网+”、规范管理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生产服务能力和安全生产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xxxx元。

2.专业技能型。

专业技能型以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服务人员以及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开展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农业生产安全知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含农药化肥“两减”技术、土壤污染防治等)、农业政策、金融政策、农药经营与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xxxx元。

坚持“选准对象、确定机构、创新模式、配套扶持”的工作思路,围绕我区主导产业,组织农民培训。

(一)选准培训对象。

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为年满xx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我区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库,让有需求的农民得到所需要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登录“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报名。xxxx年、xxxx年已培训的学员,不得参加同一类型培训。

(二)科学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我区主导产业,按照行业指导和技术推广职能,确认x市汉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育机构承担本行业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培训机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定培训机构,按照产业、类型、区域,确定培训、实训、实习基地、农民田间学校。

(三)创新培育模式。

根据农民特点,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交替式”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农村习俗,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和时间。综合能力课要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三农”思想、农民工权益等相关知识,培养“爱国、尚农、勤勉、诚信”的农民精神;专业能力课要注重乡村治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产品营销等内容的讲授,着力提升创新、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本领;能力拓展课要着力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技能,提升科技兴农本领。要结合疫情,把疫情防控、艾滋病及公共卫生安全、农村消防安全等课程纳入培训内容。

在生产经营型班级,探索“xx天+xx线上学时”或“xx天+xx线上学时”模式,逐步建立“线上培训、线下集中、实训参观”一体化培训。大力开展农民智能手机应用培训,促进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加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推广应用,鼓励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利用云平台开展指导服务。

    (四)强化教学管理。

我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教学管理,对不符合要求、质量不高、学员反映不好的教学活动要及时整改或叫停。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负责人要到班讲解培训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意见。落实开班计划申请制度,未经批准,培训基地不得随意变更实施计划。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培训基地负责人对培训班台账的真实性负责。落实在线评估制度,培训班开班时,要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xxx%上网;培训班结业前,要组织学员开展在线评价,学员参评率不低于xx%。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等信息要及时上网,提高培训的规范性。落实培训效果考核制度,要对学员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加大培训效果第三方评价,推动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鼓励组织学员参加农民职称评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培训有用性、实效性。

(五)加强跟踪服务。

按照一个完整农业生产周期的需要开展跟踪服务。各培训基地要建立稳定的跟踪服务导师团队,结合农时季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信息、法律、政策等服务,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依托农技推广体系,为学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员跟踪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远程学习、信息推送、沟通交流等服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qq(或微信等)群,搭建学员交流平台和跟踪服务平台。确保参训学员问有所答、疑有所解。

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做到每个班都要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费有预算、核算,实现“班班清”。

(一)补助标准。

1、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特色种植班,xx人,贫困户农民培训人员占培训比率在x-xx%)。累计不少于xx天(或x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班级总资金xx万元。

2、乡村振兴综合培训班(xx人,贫困户农民培训人员占培训比率在x-xx%)。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班级总资金x万元。

(二)开支范围。

 按照“钱随事走”原则,项目资金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和培训机构(或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过程支出。主要包括:

1.教材费。指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声像教材和“云上智农”在线课程制作、线上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2.教师费。指用于授课教师(含实训指导老师、线上服务专家)的课时费、课件制作费、交通费、食宿费(或误餐费)、师资培训等方面支出。

3参训学员费。指用于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材料(耗材)费、培训期间意外伤害保险费、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典型案例等方面支出。

4.其它费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所发生的对象遴选、需求调研、场租、宣传发动、档案整理、资料印刷、信息化手段、跟踪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绩效评估等方面支出。

    (三)强化资金监管。

(1)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管理制度。建立资金“谁使用、谁审批、谁负责”的监管机制。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落实好第一责任,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科学测算培育成本和人数,做好资金预决算管理,规范资金拨付和审批程序,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确保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3)按照“钱随事走、以钱养事”的原则,核定各项开支成本。原则上培训经费不低于总资金量的xx%,跟踪服务、需求调研、信息化服务等经费不高于xx%。

    (4)严禁变更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严禁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直接发放给培育对象。严禁大额现金支付来往业务,对于挤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

xxxx年是十三五规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着力实施好今年的项目,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一) 加强组织领导。为更好地开展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立农业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相关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汉南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办公室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争取组织、教育、财政、妇联、共青团、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我局要牵好头,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层层抓好落实,促进农民培训从“一产”向“三产”、从农业生产向产业振兴、农民全面发展转变。

(二)加强项目监管。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坚持属地管理原则,x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局是项目实施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区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区农业局加强对培训过程实施监管。培训班开班前,培训机构需要向区农业局提交开班申请,明确办班时间、地点、课程设置、授课老师、培训专业、培训人数等内容,区农业局对培训机构提交的办班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培训班开班后,区农业局将派人全程跟班监督,确保培训过程规范。培训班结束后,要对培训机构和教师授课情况等进行考核、测评。要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农民教育培训台账。区农业局在做好本级实施项目监管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本辖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充分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电话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强化实时监管。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不顺、管理服务不力、培训工作不规范的,及时督导整改。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办理。邀请审计或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组织实施、验收和监察,形成监管合力。

(三)强化对培训人员(贫困户)政策扶持。要加大政策技术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对认定的农民培育培训的农民和贫困户,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保险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政策,积极参与培育工作,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和宣传信息。努力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农民满意的良好氛围。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五

20xx2000年,以党的十九大、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思想和农村振兴战略为指导,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工作旨在促进农业安全效率、农民持续收入和农村绿色发展。围绕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技能需求,重点关注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项目,培训新专业农民,努力培养爱农业、了解技术、管理新专业农民,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持。

计划安排4000名新专业农民和4000名新专业农民;组织选拔15所优秀农民田间学校。项目补贴资金由市财政承担。

按照“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布局,结合各区县产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一是对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包括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果桑茶花药种植、食用菌养殖、畜禽蜂养殖、种子营销、农药营销、农村土地仲裁等人员的培训;二是对从事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同等条件下农村妇女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优先参与培训。培训以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为主,引导性培训(国家有关惠农政策、涉农法规、素质提升、农民手机app应用)为辅。技能培训以“农民田间学校”方式组织实施,主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社会服务型人员培训由市级基地集中进行培训。每个培训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8学时。

为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各培训机构要在总结以往学员遴选经验基础上,认真做好学员遴选工作。学员遴选应本着自愿参训、产业相同、就地就近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开展遴选工作。围绕种、养业,一是以镇、村为单位开展学员遴选;二是以农业园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学员遴选;三是以培训产业来遴选学员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制定遴选标准,把好学员准入关。社会服务类专业,由市局相关单位组织安排,各区县积极搞好配合。学员遴选的基本要求是:年龄6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从事农业产业,参训意愿浓厚,服从培训安排。种养业:按报名学员从事产业规模大小,从大到小进行学员遴选。社会服务型:须从事该项产业,或拟于近期从事该产业的人员中遴选。

(一)任务下达(1-3月)。

根据区县培训需求和年度工作考核,分配任务指标。区县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市下达的培训任务数,分专业落实到具体培训机构。

项目区县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认真编制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组织管理机构、所用田间学校、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内容;要根据市制定的工作进度(详见附件2),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年度培训工作,并制定好本地培训进展计划。各单位《实施方案》以正式文件于2月25日前报市农业局备案,一并上报本地培训进展工作计划(参照附件9)。

(二)培训实施(4月—11月底)。

1、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基地要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农民培训需求和市下达的培训任务数量,制定好培训计划,任务要落实到每一个田间学校、每一个月份,措施要具体,并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按计划组织实施。每班次开班前须逐级向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落实开班报告制度。

2、遴选培训师资。要以市“农民培训师资库”成员为主,严格培训师资遴选,积极完善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双专家”制培训方式,新挖掘发现的农民专家要加强培养,并大胆聘用水平高的农民专家进行授课。

3、制定培训流程。培训基地要负责制定好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流程,培训流程要让参训学员感到简捷、易掌握,符合学员要求和培训专业实际。

4、组织培训考核。每个培训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组织参训学员对所学过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方式可灵活多样,但必须做好记录以便存档。要组织学员填写《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附件3),对师资进行满意度测评。

5、建立培训档案。做好培训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工作。档案资料必有的内容包括:方案、培训计划、培训台账、签到簿、培训教材、影像或照片、资金支出明细等。

(三)项目监管。

项目区县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明确落实监管责任,采取切实工作措施,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1、完善信息报送。各项目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培训信息的登记、统计、上报及培训结束班次的电话抽查等工作。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电话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7日内将抽检合格班次的电子台账上报至市。从4月份开始,每月的20日前报送培训进度情况(报送内容包括:台账、签到簿、培训现场照片等电子版)。还要及时编报培训工作简讯、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每月在省、市农业信息网等刊发信息不少于2篇。

2、实行台账登记。各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类别建立规范统一、填写完整、内容真实的《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台账》(附件4),培训台账严格按要求认真填写、签字和盖章,避免代签、事后补签等现象发生,并报县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复印件)。

4、开展绩效评价。项目培训结束后,市聘用第三方机构于12月份开始,对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各区县、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好。绩效评价费用由市财政承担。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项目区县要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作为提升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注意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统筹规划、计划工作,将培训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市级专项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培训计划、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训内容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和经费,力争使培训资金效益和培训效果最大化。

(二)加强过程监管。要按照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目标和要求,不断规范学员招生组织管理、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等工作环节。区县主管部门要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抽查(每班次抽查不少于20%)、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培训真实情况,并做好工作记录。培训机构要与农民田间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实行合同制管理,并大胆启用参加市级辅导员培训的农技人员或农民技术员来承担辅导员工作,发展壮大辅导员队伍。市农业局将随时抽查培训情况,抽查结果记入年度项目考核。

(三)强化培训进度情况报送。20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工作被列为市政府、市委组织部重点考核内容,并要求每月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项目区县要根据市安排的培训工作进度,认真抓好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每月培训进度指标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县月培训工作进度只能提前,不拖后,否则将影响到对区县考核。同时每月也要按时报送培训进度情况,当月未开展培训活动的,实行零报告制度,未按时报送的将根据考核指标予以扣分。

(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各区县、各单位在抓好今年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按照《淄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淄政办字[2017]149号)文件要求,以及市分配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要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好认定工作。要做到认定工作与培训工作同安排、同组织、同实施,杜绝年底搞突击认定,确保年内认定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五)规范经费使用。承担培训的机构要严格执行《淄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培训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套用等违规使用资金行为。培训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培训教材、培训师资聘用(包括讲课费、往返交通费、误餐费等)、学员交通、误餐补助、住宿、培训耗材(学员使用的笔记本、笔、包等,教学使用的笔、纸及其它必要教学工具等)、场地租赁、档案建立、招生宣传、跟踪服务、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经费(不超过项目总资金的5%)等。要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规范各类票据、凭证使用,杜绝不合理票据、凭证入账等问题。

(六)推荐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收到项目实施方案后,各区县根据20xx年本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任务完成、培训效果、配合程度、学校条件建设等方面,向市推荐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市将对推荐对象进行复查,复查合格的予以公布,并给予每一个优秀田间学校1万元的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改善教学条件。资金使用情况由区县农业局负责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到位。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六

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工作以党的十九大,中央、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及乡村振兴战略为指引,以促进农业安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参训人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紧紧围绕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技能需求,重点以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模式,大力实施农业科技创新工程,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努力培养造就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为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全年计划安排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任务4000人,认定新型职业农民4000人;组织评选优秀农民田间学校15家。项目补助资金由市级财政承担。

按照“十三五”期间,我市农业发展布局,结合各区县产业、社会服务等领域的不同特点开展培训:一是对从事农业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包括粮食种植、蔬菜种植、果桑茶花药种植、食用菌养殖、畜禽蜂养殖、种子营销、农药营销、农村土地仲裁等人员的培训;二是对从事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生态循环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专业人员的培训。同等条件下农村妇女及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成员优先参与培训。培训以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为主,引导性培训(国家有关惠农政策、涉农法规、素质提升、农民手机app应用)为辅。技能培训以“农民田间学校”方式组织实施,主要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社会服务型人员培训由市级基地集中进行培训。每个培训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18学时。

为确保项目有效实施,各培训机构要在总结以往学员遴选经验基础上,认真做好学员遴选工作。学员遴选应本着自愿参训、产业相同、就地就近的原则,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来开展遴选工作。围绕种、养业,一是以镇、村为单位开展学员遴选;二是以农业园区、合作社、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开展学员遴选;三是以培训产业来遴选学员等等。无论采取哪种方式,都要结合本地产业发展实际制定遴选标准,把好学员准入关。社会服务类专业,由市局相关单位组织安排,各区县积极搞好配合。学员遴选的基本要求是:年龄65周岁以下,初中以上文化水平,身体健康,从事农业产业,参训意愿浓厚,服从培训安排。种养业:按报名学员从事产业规模大小,从大到小进行学员遴选。社会服务型:须从事该项产业,或拟于近期从事该产业的人员中遴选。

(一)任务下达(1-3月)。

根据区县培训需求和年度工作考核,分配任务指标。区县农业主管部门要按照市下达的培训任务数,分专业落实到具体培训机构。

项目区县要在充分调研基础上,认真编制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具体实施方案,明确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组织管理机构、所用田间学校、进度安排和工作措施等内容;要根据市制定的工作进度(详见附件2),科学、合理的安排好年度培训工作,并制定好本地培训进展计划。各单位《实施方案》以正式文件于2月25日前报市农业局备案,一并上报本地培训进展工作计划(参照附件9)。

(二)培训实施(4月—11月底)。

1、制订培训计划。培训基地要根据本地产业结构特点、农民培训需求和市下达的培训任务数量,制定好培训计划,任务要落实到每一个田间学校、每一个月份,措施要具体,并报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审批后按计划组织实施。每班次开班前须逐级向农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落实开班报告制度。

2、遴选培训师资。要以市“农民培训师资库”成员为主,严格培训师资遴选,积极完善农民田间学校“辅导员+双专家”制培训方式,新挖掘发现的农民专家要加强培养,并大胆聘用水平高的农民专家进行授课。

3、制定培训流程。培训基地要负责制定好各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流程,培训流程要让参训学员感到简捷、易掌握,符合学员要求和培训专业实际。

4、组织培训考核。每个培训班结束后,培训机构要组织参训学员对所学过的.知识、技能等进行统一考试,考试方式可灵活多样,但必须做好记录以便存档。要组织学员填写《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参训学员满意度测评表》(附件3),对师资进行满意度测评。

5、建立培训档案。做好培训档案的整理和装订工作。档案资料必有的内容包括:方案、培训计划、培训台账、签到簿、培训教材、影像或照片、资金支出明细等。

(三)项目监管。

项目区县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管制度,明确落实监管责任,采取切实工作措施,确保项目规范实施。

1、完善信息报送。各项目区县农业主管部门及培训机构要指定专人负责培训信息的登记、统计、上报及培训结束班次的电话抽查等工作。在每期培训结束后,及时进行电话抽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7日内将抽检合格班次的电子台账上报至市。从4月份开始,每月的20日前报送培训进度情况(报送内容包括:台账、签到簿、培训现场照片等电子版)。还要及时编报培训工作简讯、先进典型等宣传信息,每月在省、市农业信息网等刊发信息不少于2篇。

2、实行台账登记。各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类别建立规范统一、填写完整、内容真实的《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台账》(附件4),培训台账严格按要求认真填写、签字和盖章,避免代签、事后补签等现象发生,并报县级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复印件)。

3、严格监督检查。区县农业局科教科要落实好项目监管责任,完善监管制度措施,提升监管成效。培训开班后,要派专人抽查核实学员身份,听取学员建议,公布联系电话,发动学员对培训情况进行监督;培训班次结束后,农业和财政部门要按照培训项目实施要求逐班次进行验收,并填写《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验收报告单》(附件5)。验收不合格的,要出具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到位。各项目区县培训工作要在11月底前全部结束,并上报培训工作总结。

4、开展绩效评价。项目培训结束后,市聘用第三方机构于12月份开始,对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项目开展绩效评价,各区县、各单位要密切配合好。绩效评价费用由市财政承担。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项目区县要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作为提升农民素质,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内容,明确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工作落实。各区县农业主管部门注意做好本行政区域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统筹规划、计划工作,将培训规划与年度培训计划、市级专项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培训计划、农技推广补助项目培训内容有机结合,合理配置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和经费,力争使培训资金效益和培训效果最大化。

(二)加强过程监管。要按照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目标和要求,不断规范学员招生组织管理、培训实施过程管理等工作环节。区县主管部门要采取实地走访、电话抽查(每班次抽查不少于20%)、召开座谈会等形式了解培训真实情况,并做好工作记录。培训机构要与农民田间学校签订培训协议,实行合同制管理,并大胆启用参加市级辅导员培训的农技人员或农民技术员来承担辅导员工作,发展壮大辅导员队伍。市农业局将随时抽查培训情况,抽查结果记入年度项目考核。

(三)强化培训进度情况报送。20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专项培训工作被列为市政府、市委组织部重点考核内容,并要求每月报送工作进展情况。项目区县要根据市安排的培训工作进度,认真抓好培训活动的组织实施,每月培训进度指标必须高标准高质量完成,项目县月培训工作进度只能提前,不拖后,否则将影响到对区县考核。同时每月也要按时报送培训进度情况,当月未开展培训活动的,实行零报告制度,未按时报送的将根据考核指标予以扣分。

(四)加强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各区县、各单位在抓好今年培训任务完成的基础上,按照《淄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管理办法》(淄政办字[2017]149号)文件要求,以及市分配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目标任务,认真组织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要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分期分批组织好认定工作。要做到认定工作与培训工作同安排、同组织、同实施,杜绝年底搞突击认定,确保年内认定目标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五)规范经费使用。承担培训的机构要严格执行《淄博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项目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对培训补助资金实行专账管理,保证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挪用、套用等违规使用资金行为。培训资金主要用于购买培训教材、培训师资聘用(包括讲课费、往返交通费、误餐费等)、学员交通、误餐补助、住宿、培训耗材(学员使用的笔记本、笔、包等,教学使用的笔、纸及其它必要教学工具等)、场地租赁、档案建立、招生宣传、跟踪服务、新型职业农民认定、工作经费(不超过项目总资金的5%)等。要按照财务制度规定,规范各类票据、凭证使用,杜绝不合理票据、凭证入账等问题。

(六)推荐优秀农民田间学校。收到项目实施方案后,各区县根据20xx年本地农民田间学校培训任务完成、培训效果、配合程度、学校条件建设等方面,向市推荐优秀农民田间学校。市将对推荐对象进行复查,复查合格的予以公布,并给予每一个优秀田间学校1万元的补助。补助资金主要用于改善教学条件。资金使用情况由区县农业局负责监督,确保资金使用科学、合理、到位。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七

年,民乐县根据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甘农科发〔2020〕9号)、《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甘农发〔2019〕84号)、省农办等11个部门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甘农发规〔2020〕6号)精神要求,研究制订了《2020年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本着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人才队伍的目标,结合以往培训工作经验,讨论确定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质量”的工作思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

2020年,省上下达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40万,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00人。根据培训要求,确定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项目唯一的培训机构,安排下达了培训任务,并按要求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管。

培训自2020年11月份开始,共举办两期3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04人,占任务的104%。通过培训,打造了一支理念创新、运行规范、能力超群、产业盈利的合作社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精心调查研究,科学制订计划。

调查研究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订调研方案,结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回访,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就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薄弱环节,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意愿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培训特点,研究制订了《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一、二期培训计划》,就培训模式、具体形式、课程设置等重点内容做了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二)创新培训模式,组织落实学员。

现阶段,组织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培训具有很大困难。培训学员能否“选得准”、“组织得来”、“留得住”是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所在,也是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为此,我们重点从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此项工作。

一是在学员选择上,我们突出抓好合作社带头人的遴选。现阶段,随着土地流转已成常态的情况下,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以务工为业,农业发展的重任已落到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身上。选准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对象,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今年,我们从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其他农业从业者为辅的摸底调查,加强协调联系,进一步摸清底数,通过调查摸底,共摸出农民专业合作社560户,其中符合条件的380户;家庭农场60户,将培训对象信息纳入学员信息库,为实现精准培训打好基础。同时,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村级推荐、镇上审核和县农村经营指导站把关的三级审核方式,尽可能把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带头人选入培训班。二是在组织学员参加培训上,我们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来组织学员参加培训。通过继续加强与组织、镇村等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借助他们在对合作社日常管理、技术服务、项目申报、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职能优势,来组织学员集中参加培训。三是在留住学员坚持完成培训任务上,通过创新培训模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等方式吸引学员完成培训。针对高素质农民15天培训的时间,以及农民听课坐不住、到课率不高、不能够坚持按时完成学业的现象,我们调研发现:主要存在我们的培训意愿与农民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培训模式的单一和农民对多样性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符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民对眼下现实利益的诉求与教育培训成效缓慢之间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出现了上述学员被动参加培训的现象。为此,今年,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我们继续大胆尝试,继续通过创新培训模式、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来吸引留住培训对象,使其按时参加培训,推进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一方面,我们通过把课堂培训与参观考察、座谈讨论、研讨交流、经验介绍、现场教学等形式有机结合起来,穿插交替进行,不断激发学员学习兴趣,让学员始终处于一种情绪饱满的学习状态之中,变被动为主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切实增强学习效果,提升培训质量。多年来,我们培训对象一直在埋头抓生产,很少有机会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看一看外面农业发展的现状,致使思想落后、思维僵化、市场意识不强,导致生产盲目跟风,农产品卖不上个好价钱,农业一直都在丰产不丰收的泥潭了挣扎徘徊。为此,我们通过设置外出参观环节,以此来吸引学员,把他们带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不仅开拓了视野、激发了兴趣、启迪了思维、鼓舞了干劲,还进一步增强他们发展的信心和决心。2020年,我们安排学员参观了我省白银、陇西、渭源、宕昌、两当、榆中和陕西杨凌等省内外区县的合作社、现代农业示范园、农业新业态等发展现状,学员精神振奋、情绪高昂,反映热烈。为及时把学员参观学习带来的视觉冲击和内心震撼的成果转化为实际效果,安排学员撰写心得体会,组织学员相互交流各自学习收获,介绍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共同探讨面对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和实现路径,在巩固学习成果的同时达到了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培训效果。

另一方面,针对合作社带头人普遍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技能和经验,但缺乏规模经营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管理水平和市场销售知识,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收益不明显。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安排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运营、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期货经营、市场营销等知识的专题讲座。聘请的教授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课堂上,授课老师被学员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寂静有序的环境所感染,讲的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学员听得群情振奋、激动不已。课后学员纷纷围在老师周围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学员问得多,老师讲得细,场面异常热烈。

如今,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已出现可喜的变化:组织学员外出培训已获得绝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欢迎,在社会上已形成良好的反响。今年两期培训共有43名学员全部闻讯主动前来报名参加。占任务43%。

(三)严格培训程序,扎实组织实施。

一是强化班级管理。针对培训时间长、学员管理难的实际,在总结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班级管理制度,将工作人员分成若干小组,负责学员日常管理、资料采集、后勤服务等工作。加强与县农村经营指导站、镇协调配合,尽量取得他们的支持,协助中心做好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一方面为每一位学员购置了人身简易安全保险。另一方面在培训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安全管理教育内容,时刻提醒学员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在赴外参观学习中,通过与学员个人、客车公司签订安全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各自安全责任,强化了学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了出行安全。坚持培训工作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结合,制订《农民教育培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严格将体温监测、场地消毒和通风、安全间距、佩戴口罩等常规防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培训,确保培训安全有序。

二是健全档案资料。按照统一规范、资料齐全、装订结实、直觉美观的要求,根据工作流程,本着每一项工作和每一培训环节都有印证资料的原则,搜集整理齐全各类培训档案。特别是影像资料的建立,填补了事后因时间过长而培训真实性无法证明的空白。

三是严格财务管理。严格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开设专门账户,坚持专款专用,确保每一份钱都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在规范财务运行上,我县实行了中心财务由县财政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记账、财务报账的项目资金运行方式,由专业财务机构监督并规范资金的使用,项目单位实行报账,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同时,我县确定了项目资金的使用程序,在每一次培训前,先提出培训计划或方案,再拟定培训预算表,交财政核算中心审核后再实施,使得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理有据、花得其所。

(四)强化项目意识,加强舆论宣传。

为了突出工作成效,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一是强化项目意识。从培训班开始,每天通过问答方式和宣讲方式强化项目意识宣传,将宣传贯彻培训全过程,使项目意识在学员中入心入脑、落地生根。二是编印宣传册。培训班每人发放一份包括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指南,让学员在了解课程设置和行程安排中加深了对项目的了解,突出了宣传主题。三是及时宣传报道。每期培训从培训前的准备到培训实施及后续工作,都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将培训信息或优秀学员宣传在《西部民乐》网及其他媒体上予以报道,全年共发表各类培训信息11篇。四是表彰优秀学员。对每期参加培训的学员根据其到课率和其他现实表现,通过学员推荐和班委会认定,确定为优秀学员,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项目意识深化的作用。2020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学员11名。

(五)建立服务机制,灵活服务方式。

针对参训学员居住分散、经营内容和方式不同、规模不一等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帮助解决共性问题为主、个性问题为辅的帮扶工作机制,形式上突出实效、灵活多样,全年跟进。

一是建立qq微信群。安排专人负责,不定期发布涉农政策、信息和技术,提供服务;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生产情况和需求,反馈给我们,为有针对性给予帮助提供依据。至目前,共发布各类政策信息12篇,为学员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和技术、帮助其发展生产提供了指导。二是邀请专家指导。不定期聘请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高原夏菜、设施果蔬等产业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不定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和集中讲座,为学员解疑释惑、提供帮助。三是其他服务。电话回访、入户座谈等形式,了解掌握学员生产状况和实际需求,借助12316信息服务平台、云上智农app系统和部分专家资源,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

(一)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培训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全省进度;

(二)经验总结和典型宣传还需进一步深入系统。

建议:将培训完成时间恢复到次年3月底之前,利于培训对象遴选的准确性和培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八

规划是分析和计算如何实现目标并将目标分解为子目标的过程和结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年,民乐县根据省农业农村厅《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甘农科发〔2020〕9号)、《甘肃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万人培训计划实施方案(2019—2021年)的通知》(甘农发〔2019〕84号)、省农办等11个部门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农民合作社规范发展和质量提升行动的实施意见》(甘农发规〔2020〕6号)精神要求,研究制订了《2020年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实施方案》,本着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人才队伍的目标,结合以往培训工作经验,讨论确定了“坚持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弱项,加强部门协作、落实培训对象,创新培训模式、突出培训质量”的工作思路,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较好的完成了年度培训任务。

2020年,省上下达我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资金40万,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00人。根据培训要求,确定县职业技术培训中心为项目唯一的培训机构,安排下达了培训任务,并按要求对培训工作进行了全程监管。

培训自2020年11月份开始,共举办两期3个培训班,共培训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104人,占任务的104%。通过培训,打造了一支理念创新、运行规范、能力超群、产业盈利的合作社带头人队伍,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一)精心调查研究,科学制订计划。

调查研究是提高培训针对性、实效性的前提和基础。通过成立领导小组、研究制订调研方案,结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回访,组织力量进行了调查研究。就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足、薄弱环节,培训时间、培训形式等意愿进行调研,在此基础上,结合成人教育培训特点,研究制订了《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训班一、二期培训计划》,就培训模式、具体形式、课程设置等重点内容做了科学合理安排,做到靶向精准、有的放矢。

(二)创新培训模式,组织落实学员。

现阶段,组织落实符合条件的农民参加培训具有很大困难。培训学员能否“选得准”、“组织得来”、“留得住”是培训工作的关键环节和难点所在,也是培训工作能否顺利实施的基础。为此,我们重点从从以下方面入手做好此项工作。

一是在学员选择上,我们突出抓好合作社带头人的遴选。现阶段,随着土地流转已成常态的情况下,我县绝大多数农村劳动力以务工为业,农业发展的重任已落到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身上。选准以合作社、家庭农场为主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训对象,是培训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今年,我们从5月开始,组织开展了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主、其他农业从业者为辅的摸底调查,加强协调联系,进一步摸清底数,通过调查摸底,共摸出农民专业合作社560户,其中符合条件的380户;家庭农场60户,将培训对象信息纳入学员信息库,为实现精准培训打好基础。同时,对前来参加培训的学员实行村级推荐、镇上审核和县农村经营指导站把关的三级审核方式,尽可能把符合条件的合作社带头人选入培训班。二是在组织学员参加培训上,我们通过加强部门协作来组织学员参加培训。通过继续加强与组织、镇村等部门单位的联系沟通,借助他们在对合作社日常管理、技术服务、项目申报、优惠政策落实等方面的职能优势,来组织学员集中参加培训。三是在留住学员坚持完成培训任务上,通过创新培训模式,科学设置培训内容等方式吸引学员完成培训。针对高素质农民15天培训的时间,以及农民听课坐不住、到课率不高、不能够坚持按时完成学业的现象,我们调研发现:主要存在我们的培训意愿与农民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培训模式的单一和农民对多样性培训需求之间的矛盾、培训内容与实际生产不符之间的矛盾,以及农民对眼下现实利益的诉求与教育培训成效缓慢之间的矛盾叠加在一起,出现了上述学员被动参加培训的现象。为此,今年,在总结以往培训经验的基础,我们继续大胆尝试,继续通过创新培训模式、科学设置课程内容来吸引留住培训对象,使其按时参加培训,推进培训工作的顺利实施。

另一方面,针对合作社带头人普遍拥有一定的生产技术、技能和经验,但缺乏规模经营所需的知识技能、经验、管理水平和市场销售知识,导致生产成本过高、收益不明显。为此,在课程设置上,重点安排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运营、现代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期货经营、市场营销等知识的专题讲座。聘请的教授理论功底深厚、实践经验丰富。在课堂上,授课老师被学员渴求知识的眼神和寂静有序的环境所感染,讲的神采飞扬、激情四射,学员听得群情振奋、激动不已。课后学员纷纷围在老师周围就存在的问题进行互动交流,学员问得多,老师讲得细,场面异常热烈。

如今,组织人员参加培训已出现可喜的变化:组织学员外出培训已获得绝大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欢迎,在社会上已形成良好的反响。今年两期培训共有43名学员全部闻讯主动前来报名参加。占任务43%。

(三)严格培训程序,扎实组织实施。

一是强化班级管理。针对培训时间长、学员管理难的实际,在总结以往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健全完善了分工明确、责任到人的班级管理制度,将工作人员分成若干小组,负责学员日常管理、资料采集、后勤服务等工作。加强与县农村经营指导站、镇协调配合,尽量取得他们的支持,协助中心做好学员的日常管理工作。加强安全管理,一方面为每一位学员购置了人身简易安全保险。另一方面在培训每一个环节都设置了安全管理教育内容,时刻提醒学员加强自我安全意识;在赴外参观学习中,通过与学员个人、客车公司签订安全协议,进一步明确了各自安全责任,强化了学员安全防范意识,确保了出行安全。坚持培训工作与疫情防控常态化相结合,制订《农民教育培训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管理制度》,严格将体温监测、场地消毒和通风、安全间距、佩戴口罩等常规防控措施落实到日常培训,确保培训安全有序。

二是健全档案资料。按照统一规范、资料齐全、装订结实、直觉美观的要求,根据工作流程,本着每一项工作和每一培训环节都有印证资料的原则,搜集整理齐全各类培训档案。特别是影像资料的建立,填补了事后因时间过长而培训真实性无法证明的空白。

三是严格财务管理。严格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开设专门账户,坚持专款专用,确保每一份钱都用到培训学员身上。在规范财务运行上,我县实行了中心财务由县财政会计核算中心集中管理、统一记账、财务报账的项目资金运行方式,由专业财务机构监督并规范资金的使用,项目单位实行报账,确保了项目资金安全运行。同时,我县确定了项目资金的使用程序,在每一次培训前,先提出培训计划或方案,再拟定培训预算表,交财政核算中心审核后再实施,使得每一笔资金的使用都有理有据、花得其所。

(四)强化项目意识,加强舆论宣传。

为了突出工作成效,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加强宣传:一是强化项目意识。从培训班开始,每天通过问答方式和宣讲方式强化项目意识宣传,将宣传贯彻培训全过程,使项目意识在学员中入心入脑、落地生根。二是编印宣传册。培训班每人发放一份包括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指南,让学员在了解课程设置和行程安排中加深了对项目的了解,突出了宣传主题。三是及时宣传报道。每期培训从培训前的准备到培训实施及后续工作,都安排工作人员及时将培训信息或优秀学员宣传在《西部民乐》网及其他媒体上予以报道,全年共发表各类培训信息11篇。四是表彰优秀学员。对每期参加培训的学员根据其到课率和其他现实表现,通过学员推荐和班委会认定,确定为优秀学员,进一步激发了其他学员的学习积极性,起到了项目意识深化的作用。2020年共表彰奖励优秀学员11名。

(五)建立服务机制,灵活服务方式。

针对参训学员居住分散、经营内容和方式不同、规模不一等情况,我们研究制定了《民乐县高素质农民培育跟踪服务实施方案》,建立了以帮助解决共性问题为主、个性问题为辅的帮扶工作机制,形式上突出实效、灵活多样,全年跟进。

一是建立qq微信群。安排专人负责,不定期发布涉农政策、信息和技术,提供服务;同时,及时了解和掌握服务对象生产情况和需求,反馈给我们,为有针对性给予帮助提供依据。至目前,共发布各类政策信息12篇,为学员及时了解相关政策信息和技术、帮助其发展生产提供了指导。二是邀请专家指导。不定期聘请中药材、食用菌、马铃薯、高原夏菜、设施果蔬等产业和农产品市场营销、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不定对学员进行现场指导和集中讲座,为学员解疑释惑、提供帮助。三是其他服务。电话回访、入户座谈等形式,了解掌握学员生产状况和实际需求,借助12316信息服务平台、云上智农app系统和部分专家资源,给予及时的指导帮助。

(一)因受疫情等因素影响,培训工作进展缓慢,影响了全省进度;

(二)经验总结和典型宣传还需进一步深入系统。

建议:将培训完成时间恢复到次年3月底之前,利于培训对象遴选的准确性和培训时间安排的科学性。

依据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市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的通知精神,现结合我市专业生产型和技能服务型人才对高素质农民培育的需求,市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制定了《2020年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2020年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以满足农民理念知识技能需求为核心,以提升培育质量效能为关键,深入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行动,全市培育一批覆盖所有乡村、扎根农业、服务农民的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为我市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按照市农业农村局《市2020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学员遴选标准》,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身体健康,致力于农业生产经营的18-60岁青壮年农民,原则上培育对象年龄不超过60周岁。具备种养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现代农业生产理念,实际技术操作能力,经营、应对市场变化能力和管理能力,善于应用现代农机装备和科学技术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是农业生产、服务、管理过程中的骨干人才。生产经营规模标准:生产经营大户玉米、水稻、大豆种植面积6公顷以上.

(一)培训专业及规模。

(二)培训内容。

专业课:乡村振兴、黑土地保护与提升、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等。

(三)师资配备。

(四)时间安排。

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按照累计培训不低于5天(40学时)的要求。

(五)班级管理。

为强化培训管理,保证培训质量,将建立规范的班级管理制度。一是选好配强班主任负责班级的日常管理;二是成立班委会,选配好班委会成员;三是以乡镇街为单位成立学习小组,指定农业站专人任组长,负责整个培训期间的学员管理。

(六)资金及使用。

2020年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任务186人,国补资金22.32万元。累计5天的集中培训,按人均1200元标准进行补助。按照“钱随事走”的原则,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主要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及培训机构、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全过程的支出。主要包括招生、学员学习用品教材费耗材费、学员培训食宿交通、租车、参观,租用场地、宣传以及管理人员差旅费、教师讲课等培训的支出。

差旅费、会议费和培训费有关问题可参照吉财党群〔2019〕162号文件、吉财党群〔2017〕1059号文件执行。

1、加强组织领导。在市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全面开展好年度培训工作。

2、创新培训模式。实行“分段式、重实训、参与式”培育模式,做到“一班一案”,建立指导员制度。注重实践技能操作,提高参与性、互动性和实践性,推进信息化手段在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中的应用。

3、强化培训管理。一是采取班组联合办学模式,在教学班内以乡镇街为单位设立学习小组(乡镇街教学班)指定专人进行培训管理;二是建立系统、规范的培训档案。充分利用电脑进行管理;三是严格按照省里制定的管理规范进行日常操作。

为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做好xxxx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现就做好xxxx年x经开区(汉南区)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聚焦我区乡村振兴和现代农业发展人才需求,以促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导向,围绕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办度,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目标,持续推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三年行动,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xxxx年我区高素质农民培训资金共xx万元,其中中央资金xx万元,省级资金xx万元,共计xx万元。

xxxx年围绕主导产业培育xxx名农民,依托x市xx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开展培训,x楚湘农业发展投资开发有限公司为实训基地。其中: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xx人,时间累计不少于xx天,跟踪服务不少于一年(或一个生产周期),每人培育经费xxxx元;技能服务型xx人,累计不少于x天,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

1.生产经营型。

生产经营型以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理事长及辅导员、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青年农民以及农业乡土人才为主要培训对象,兼顾其他层次不同产业不同类型新型经营主体负责人。主要围绕市场营销、“互联网+”、规范管理能力、科技应用能力、生产服务能力和安全生产等内容开展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xxxx元。

2.专业技能型。

专业技能型以农业生产经营者,农业服务人员以及农业工人、农业雇员等专业技能型人员为主要培训对象。围绕现代高效农业发展急需的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开展的设施农业、生态农业、信息农业、休闲农业以及农业生产安全知识,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环境保护(含农药化肥“两减”技术、土壤污染防治等)、农业政策、金融政策、农药经营与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等方面培训。培训时间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不超过xxxx元。

坚持“选准对象、确定机构、创新模式、配套扶持”的工作思路,围绕我区主导产业,组织农民培训。

(一)选准培训对象。

高素质农民培训对象为年满xx周岁,正在从事或有意愿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和服务的务农农民和返乡入乡创新创业者。我区认真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对象库,让有需求的农民得到所需要的培训和教育。积极帮助和指导农民登录“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报名。xxxx年、xxxx年已培训的学员,不得参加同一类型培训。

(二)科学确定培训机构。

根据我区主导产业,按照行业指导和技术推广职能,确认x市汉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培育机构承担本行业高素质农民教育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培训机构本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定培训机构,按照产业、类型、区域,确定培训、实训、实习基地、农民田间学校。

(三)创新培育模式。

根据农民特点,采取“分段式、重实训、交替式”教学模式。结合农业生产周期和农时季节、农村习俗,灵活安排教学任务和时间。综合能力课要着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三农”思想、农民工权益等相关知识,培养“爱国、尚农、勤勉、诚信”的农民精神;专业能力课要注重乡村治理、农业经营管理、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农产品营销等内容的讲授,着力提升创新、经营管理和市场开拓本领;能力拓展课要着力传授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新业态的相关技能,提升科技兴农本领。要结合疫情,把疫情防控、艾滋病及公共卫生安全、农村消防安全等课程纳入培训内容。

在生产经营型班级,探索“xx天+xx线上学时”或“xx天+xx线上学时”模式,逐步建立“线上培训、线下集中、实训参观”一体化培训。大力开展农民智能手机应用培训,促进信息化手段推动小农户对接现代农业。加强“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推广应用,鼓励农业专家、农技推广人员、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利用云平台开展指导服务。

    (四)强化教学管理。

我区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教学管理,对不符合要求、质量不高、学员反映不好的教学活动要及时整改或叫停。落实行政主管部门第一课制度,负责人要到班讲解培训政策,核实学员情况,听取学员意见。落实开班计划申请制度,未经批准,培训基地不得随意变更实施计划。落实台账管理制度,培训基地负责人对培训班台账的真实性负责。落实在线评估制度,培训班开班时,要实现培训班次和学员信息xxx%上网;培训班结业前,要组织学员开展在线评价,学员参评率不低于xx%。培训机构、师资、教材等信息要及时上网,提高培训的规范性。落实培训效果考核制度,要对学员课堂表现、学习任务完成、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掌握情况进行测评,合格者发放培训证书。加大培训效果第三方评价,推动培训证书+技能等级证书相结合,鼓励组织学员参加农民职称评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提高培训有用性、实效性。

(五)加强跟踪服务。

按照一个完整农业生产周期的需要开展跟踪服务。各培训基地要建立稳定的跟踪服务导师团队,结合农时季节以及学员的实际需求,开展技术、信息、法律、政策等服务,解决学员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依托农技推广体系,为学员开展经常性的技术指导、咨询和服务。要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学员跟踪服务平台,为学员提供远程学习、信息推送、沟通交流等服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班级qq(或微信等)群,搭建学员交流平台和跟踪服务平台。确保参训学员问有所答、疑有所解。

高素质农民培训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做到每个班都要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经费有预算、核算,实现“班班清”。

(一)补助标准。

1、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班(特色种植班,xx人,贫困户农民培训人员占培训比率在x-xx%)。累计不少于xx天(或x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班级总资金xx万元。

2、乡村振兴综合培训班(xx人,贫困户农民培训人员占培训比率在x-xx%)。累计不少于x天(或xx个学时),补助标准人均xxxx元,班级总资金x万元。

(二)开支范围。

 按照“钱随事走”原则,项目资金用于农业农村部门和培训机构(或培育示范基地、实训基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全过程支出。主要包括:

1.教材费。指文字教材、教辅资料、声像教材和“云上智农”在线课程制作、线上培训服务等方面的支出。

2.教师费。指用于授课教师(含实训指导老师、线上服务专家)的课时费、课件制作费、交通费、食宿费(或误餐费)、师资培训等方面支出。

3参训学员费。指用于学员食宿、交通、实习、参观交流、学习用品、实训材料(耗材)费、培训期间意外伤害保险费、结业证书、优秀学员典型案例等方面支出。

4.其它费用。用于农民教育培训所发生的对象遴选、需求调研、场租、宣传发动、档案整理、资料印刷、信息化手段、跟踪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绩效评估等方面支出。

    (三)强化资金监管。

(1)加强项目资金的监管,管理制度。建立资金“谁使用、谁审批、谁负责”的监管机制。实施单位主要负责人要落实好第一责任,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

(2)科学测算培育成本和人数,做好资金预决算管理,规范资金拨付和审批程序,建立完整的财务档案,确保专账管理、专款专用。

(3)按照“钱随事走、以钱养事”的原则,核定各项开支成本。原则上培训经费不低于总资金量的xx%,跟踪服务、需求调研、信息化服务等经费不高于xx%。

    (4)严禁变更资金使用范围和用途,严禁以现金或实物形式直接发放给培育对象。严禁大额现金支付来往业务,对于挤占、截留、挪用、骗取套取项目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对相关责任人依法严肃处理。

    。

xxxx年是十三五规划、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我区将进一步强化责任,着力实施好今年的项目,促进农民教育培训提质增效、再上新台阶。

(一) 加强组织领导。为更好地开展我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立农业局“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局属各相关科室站负责人为成员的汉南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科教科。办公室负责制订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的组织实施及日常管理工作。争取组织、教育、财政、妇联、共青团、扶贫等相关部门的支持,调动社会力量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我局要牵好头,明确工作职责,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措施,层层抓好落实,促进农民培训从“一产”向“三产”、从农业生产向产业振兴、农民全面发展转变。

(二)加强项目监管。农民教育培训项目坚持属地管理原则,x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局是项目实施主体,也是责任主体,区农业局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负责人。区农业局加强对培训过程实施监管。培训班开班前,培训机构需要向区农业局提交开班申请,明确办班时间、地点、课程设置、授课老师、培训专业、培训人数等内容,区农业局对培训机构提交的办班方案进行审核把关。培训班开班后,区农业局将派人全程跟班监督,确保培训过程规范。培训班结束后,要对培训机构和教师授课情况等进行考核、测评。要建立规范统一、信息完整、内容真实的农民教育培训台账。区农业局在做好本级实施项目监管工作的同时,要加强对本辖区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监督指导。充分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及互联网、电话和实地调查的方式,强化实时监管。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机制不顺、管理服务不力、培训工作不规范的,及时督导整改。发现违规违纪行为,依法依规办理。邀请审计或纪检监察部门全程参与项目组织实施、验收和监察,形成监管合力。

(三)强化对培训人员(贫困户)政策扶持。要加大政策技术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具体办法,对认定的农民培育培训的农民和贫困户,在土地流转、财政支农项目和惠农政策、保险等方面给予优先扶持。

    (四)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视、网络、报刊等媒体,加大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和典型学员的宣传力度,让广大农民充分了解政策,积极参与培育工作,及时报送工作动态和宣传信息。努力营造政府重视、部门支持、社会关注、农民满意的良好氛围。

市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文章篇九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对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推进乡村振兴“三步走”为主线,围绕“保供固安全、振兴畅循环”,创新培训方式,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养,为推进全县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围绕保供、衔接、建设、要害、改革等重点任务,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

2021年全县高素质农民培训工作继续按省、市、县分层分类开展。项目资金111万元,全县共培训407人(含增加10%培训任务),各乡镇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指标见附件。其中省级培训共47人,由省农广校组织,重点开展各类带头人示范性培训;市级培训共34人,由市级农民培训机构会同退役军人事务局、妇联、共青团、浙大农研院等部门共同组织,重点开展退役军人、乡村振兴青年先锋、长三角城市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带头人创新创业等专题培训:县级培训共326人,其中282人由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县农广校)组织培训,44人(骨干农机手)由县农业机械促进服务中心组织培训。

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要求,围绕小麦、水稻、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生产,开展良种推广、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生产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管理水平,促进粮食丰收。围绕经济作物生产,因地制宜开展蔬菜、果树等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高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围绕粮食作物机收减损,加强农机手操作技能培训提高驾驶操作和安全使用水平,促进丰产丰收。围绕耕地质量提升,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节水灌溉、土壤培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和改善耕地质量。

重点面向退役军人、返乡创业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返乡入乡群体,以农业农村发展形势、产业格局、乡风民俗等为重点,帮助其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了解掌握“三农”政策,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更好地融入乡村,带动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创业创新群体的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围绕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乡土产业发展壮大,以电商营销、直播带货、农村文旅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培训内容,大力培育农村创新创业人才,发展壮大新一代乡村创新创业带头人队伍。围绕市实施乡村振兴“三步走”,以强力打造长三角中心城市农产品供应基地为导向,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农产品质量安全、“物联网+”智慧农业、对外贸易、产业化联合体打造等为内容,开展农业产业领军人才培养,提升农业农村产业发展农民企业家创业展业能力。

面向村“两委”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等方面培训,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培养妇幼工作、文旅体育、环境整治、乡村康养、卫生防疫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围绕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土文化等培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民生态文明、农业绿色发展培训,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项目资金主要用于授课人员的讲课费、食宿费、交通费,学员的食宿费、误餐交通补助,实习实训、参观交流、培训场所租用、培训资料和耗材(杯子笔记本、笔、包、服装、口罩等)购置、在线教学资源费(每人费用标准120元)、资料印制、组织招生、管理、跟踪服务、信息化手段利用以及培训宜传等方面的支出。

严格执行《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精准遴选培训对象,要以乡镇为单位对培育对象进行调查摸底,摸清参训农民的数量和需求,建立培训对象库,组织培训对象登录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民教育培训申报系统”或手机下载“云上智农”报名参加培训。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现代传媒手段,加大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宣传力度做到有愿望参加培训的农民应知尽知。

各培训机构要根据培训需求制定“订单式”“差异化”培训计划,合理设置培训时长,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要顺应农民需求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同时将转基因科普、党史学习等内容纳入培训计划。加大“走出去”培训力度,实地学习外地先进典型和模式。加大在线教学力度,探索利用天天学农新平台开展线上教学试点工作,把利用天天学农平台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线上学习作为培训跟踪服务阶段(总学时30学时)的内容,培训课时12学时,真正实现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质量效果。

统筹利用各类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构建开放、多元、立体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充分发挥农广校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积极开展摸底调查、组织实施、系统管理、项目指导等工作,协助做好监督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充分发挥行业、农业龙头企业、农业合作社等各类农业教育资源,构建多元化培训载体。引导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序规范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市场主体培训行为。鼓励利用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资源,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推进农民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

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持续跟踪农民训后产业发展,开展政策宣讲、项目推介、技术指导等延伸服务。加强与金融部门沟通协调,积极对接金融信贷,鼓励农业信贷担保公司面向农民开展符合规定的信用贷款担保业务,支持农商银行面向农民开展相关信贷业务,帮助农民解决产业发展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帮助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支持并组织高素质农民参加多种形式的产销对接、展览展示、创业创新项目路演专业技能大赛等活动,搭建交流平台,促进互学互助。

各乡镇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农村工作条例》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党委政府“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议程,明确职责分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任务落实到人。要加强党史学习教育,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妇联、共青团、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要主动参与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县农业农村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落实落细《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的工作要求,加强培训全过程监管,定期督导培训进度,随机抽查培训执行情况,提高参训农民满意度。要充分利用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开展培训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及时组织参训农民对培训教师、培育基地、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各培训机构要规范、合理使用项目资金,严肃财务和培训工作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培训资金专款专用,杜绝违纪违规问题。县财政、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要做好资金审核、拨付、管理等工作,及时拨付项目资金,履行资金监管责任,保障资金使用有力有效。

相关部门要认真总结挖掘高素质农民培育的典型经验和创新做法,积极组织开展名师、精品课程和高素质农民典型等评选活动,树立一批各具特色新模式和好典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以及新媒体开展宣传报道,讲好高素质农民成长成才故事,大力弘扬“学习光荣、素质高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良好氛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