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3:16:32 页码:8
2023年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大全14篇)
2023-11-11 03:16:32    小编:ZTFB

有些人总是抱怨时间不够用,其实问题往往出在他们自己不会合理利用时间。在写总结时,我们要注重思考和思辨,从中得到启示和教训,为个人的成长和进步提供指引。欢迎大家参考以下范文,希望能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提供一些帮助。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一

妈妈胜过好老师从这本书中学习到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在此分享心得总结。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总结,欢迎大家阅读。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二

书中提到“阅读是智慧的水分和阳光。”“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如果没有阅读垫底,年级越高越会显出力不从心。”“语文底蕴的缺失也会影响专业学习,因为自己的思维宽度和广度比起那些博览群书的人总是有很大局限性。”这几句话我深有感触: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在上师范之前除了语文课本外,从没见过任何读物,也不知道这个世界会有什么名著之类的读物。上师范后明显感到自己语文底蕴的不足。我非常羡慕和敬佩那些满腹经纶、才华横溢的同学。但不管我怎么狂补,最终还是不如他们。因此,我就很注重对我女儿阅读这方面的培养。从我女儿会听懂语言开始,我就买了很多童话故事的光盘,一有空我就放给她听。当我女儿会说话时我就教她一些朗朗上口的儿歌和五言古诗,如:板凳板凳歪歪……等等,除此之外我还开始买书,最早买一页就一行字的那种很简单的故事书,色彩很鲜艳,情节也简单,而且不容易撕坏。女儿很喜欢听我读,而且经常是我边读她边看,渐渐地她就能记住故事,哪怕我讲错一个字,她也能立刻纠正。读小班的时候,我就开始给她读《格林童话》。她最喜欢里面的《白雪公主》,每次拿起书,必须先要读完《白雪公主》。久而久之,她竟然能把《白雪公主》学我的样边指边读一字不漏地读出来。当时我感到很欣慰。

书中提到的边走楼梯边数数,我也和作者一样做到了。不过那时我纯属是为了减轻自己的“负担”,而并不是有意渗透数数。因为我家住五楼,当她会走路的时候,上下楼梯都要我抱,我实在有些抱不懂,我就灵机一动跟女儿说:“我们一起玩一个游戏数楼梯好吗?”女儿一听是游戏就欣然同意了。我女儿觉得这个游戏也好玩,我们就经常边走楼梯边数。居然这对她的数数也帮了很大的忙。

书中提到不陪孩子写作业,“不陪”才给孩子留下了让习惯在内心生长的空间;学习不要刻苦努力,要让孩子觉得学习是一种很有乐趣的事情;不追求100分和考好了不奖励(学习一定不能功利)。这一点我们家也做到了。从一年级开始,因为我女儿的识字量也比较大,题目她都能读懂。因此,我女儿写作业,我和我老公是从来不陪的。我们还规定她无论如何作业必须在一小时左右完成(除复习外),质量还要保证。假如她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我们也不会轻易告诉她,要看题目的难易,难的稍作提醒,易的叫她再想,意在培养她独立思考的习惯。考了100分也从没物质鼓励,让她明白学习是她的义务,是她必须要完成的一件事,并且做一件事一定要把她做得最好——也就是考100分是理所当然的。没考100分说明你还没把事情做得最好。当然考得不理想了,我会和她一起寻找错题的原因,帮她查漏补缺。

书中其他的一些做法,有的我没有做过,有的比较实用,我正在学。但不是刻意去做。生活是自然状态,教育孩子也应该是自然状态的。作为父母,我们创造了一个孩子,不仅有责任让她长大,更应让她有质量的生活,更应教会她做人。

以上是我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后的点滴感受及一些肤浅的看法。与家长们共勉。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三

三百六十行,行行皆不易。隔行如隔山,各行各有难。教师因肩负着“教书”—“授业”、“解惑”和“育人”—“传道”的双重责任,故使教师这一行业更显神圣和庄重。我们说其“伟大”也非故弄玄虚。有人说,世界上三种最亲密、重要的关系是:亲人、老师和同学(战友)。可见,教师实为人类社会中不可或缺又异常重要的职业。

天下万物,芸芸众生,为师者亦是熙熙攘攘,人来人往。除非你甘于平庸,做一辈子的“教书匠”,以默默无闻、四平八稳为荣,否则,就应该在这个平凡、清苦的岗位上活出自己的风采和特色来。

一个好教师就应该做一个“有思想、有情趣、有特色、有成果”的“四有”教师。

一、做一支有思想的芦苇。

苏格拉底说:“人之可以为人就是因为他有思想”。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我们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人之所以区别于其它动物,就因为他是一种会思考、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教师是知识分子中的精英,其思想和境界更应比同类“动物”更上层楼。人类文明史发展至今可谓三教九流,诸子百家,千花齐放,万家争鸣。仅以教育教学为例,各种思想、流派、理念、风格、教法、学法纷纭变幻,课堂改革新潮迭起。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主见和特色,很容易误入歧途,丧失自己。所以,一个教师首先要有自己的思想,一个教育家首先是一个思想家。古代圣贤孔子则是很好的榜样,他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贯穿中国整个教育史家,至今仍熠熠生光。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自身既是哲学家、思想家又是教育家,三人并称“希腊三贤”。

我们虽无能、无力为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但可有能有力修一些哲学,有一些思想,立一些教育理念,概言之,就是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

教育思想—这是一个让广大教师忽视却也为此羞赧的问题。我们已习惯于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一丝不苟”、“无私奉献”、“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是呀,人民教师在用烛光照亮他人前行道路的同时,可不能迷失了自己前行的道路!教师不只是一个举火者,而应该是一个举火在前,慨然前行的“向导”和“拓路者”;他手里举着的,不该是能量有限的蜡烛,而应该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万能万通、永生不灭的“永动源”—只要有光有风有空气,乃至有雨雪雷电,这“永动源”就会熠熠生辉。

教师的思想就是这“永动源”。支撑一个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学能力的,不是基本功、方法、技巧等流之于表面的“技术”,而是为之提供无穷动力的教育思想,这恰比是“流”与“源”的关系,“末”与“本”的关系,“目”与“纲”的关系。

一个以教育思想武装起来的头脑,既不会盲从,也不会盲干,更不会无为,他清醒周围的现实,更清醒如何以自身的思想、力量去影响、带动大批的人去影响和改变这一现实。他是教育界的普罗米修斯,是杏坛的基督。

遗憾的是,大多数教师在忙碌、繁杂的日复一日的“教书育人”中随波逐流,跟着感觉走,跟着潮流走,忙碌、消耗着自己,也迷失着自己;即使有一些思想,也因为懒惰,因为忙碌,而疏于整理、挖掘和实践,天天是学不完的理论,搞不完的教改,批不完的作业,应酬不尽的“检查”,疑问和思想被教养所代替,愿望和理想被琐屑所消磨,思想在哪里?在名家的说教里,在教参的规定里,在这种层出不穷的“式”、“段”、“步”、“法”中,在上级主管部门领导的口中,唯独没在自己的大脑中。

人为星辉,我为尘埃;但大狗叫,小狗也应有自己的叫声。教师有思想,教育才有意义,职业才会变成事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永远比墙上芦苇站得更直更久。

二、人要有情趣。

情趣是一种色彩,一种标志,是让人迅速地识别你,也让你迅速地与他人区别开来的色彩、符号。遗憾的是,笔者在现实生活中很强烈地感受到,教师在广大群众的视觉里是严肃、认真、刻板的一类群体,是值得尊敬但不值得亲近、可爱的一类人。这虽与行业间的误解和媒体形象有关,但更与教师的客观表现有关。知识分的优雅、博学、从客、慈悲更应该引起社会的敬佩和亲近;但有时候,敬佩并不值得亲近,“敬而远之”自有其理。

既要让大众“敬”,又要让大家“亲”,这是教师亲近社会和民众的一道必做题,这道题首先要从培植“情趣”解起。

情趣来自丰富的内心和对外部事物细致、敏锐而准确的感知和描述。情趣是一种高雅的情感的外在体现,也是一种修养的物化。教师不应该只做一个刻板、认真的传教者,这样的传教者即使再认真、敬业,他只能获得职业上的认可和尊敬,而不能引起受业者灵魂上的震撼。亲其师方能信其道。要让学生“亲”,必先让学生对你有兴趣。为师者身上必先散发出迷人的“光”和“采”,才能产生“诱”和“惑”。一个情趣盎然、充满活力和风采的教师,往往在教学中举重若轻、事半功倍。可以讲,教师的情趣越高雅、越丰富,他的气场就越强大,他的魅力就越迷人。

情趣的体现不拘一格。琴棋书画是雅趣,读书、歌唱、写作、收藏、体育、绘画等何尝没有雅致?做教师的就怕一天到晚板着脸孔,一派庄重肃穆,拒人于千里之外。那样一个干巴巴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永远也引不起学生的兴趣与热爱的。笔者高中时的班主任,就是这样一位教师。他身材高大,表情冷漠,眼神冷峻,让人不寒而栗;高中两年,同学们没见他笑过一次。上他的课时,大家都小心翼翼,胆战心惊,生怕被提问到。毕业几十年过去,同学间和他来往的很少;虽然他也是一位正直的教师,但就是没有和他亲近的愿望。他似乎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极热情地招待偶然登门拜访的学生,但依然无法消弭他与大家间横隔了几十年的拘谨与尴尬。他除了上课,很少见他有什么爱好;他严肃而自闭,庄重而孤单;说他生活缺少情趣,虽有些大不敬,却事实又如此。

一个充满情趣,雅趣横生的教师想叫学生不亲近也难。教师在课堂上的神采飞扬固然能吸引学生,但如果在课下也能让学生见识到你最真实、丰富而精彩的一面和“多面”,学生们会用什么样的眼光看你?——想必那一定是羡慕、崇敬又神往的。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四

前些日子读完了这本书,还是像前面说的那样,读完之后印象不是很深刻,只记住一些对我来说有些感触的地方。

一、不要强迫孩子,孩子虽然小但也有自己的思想,也像大人一样也有自己的悲喜,所以有时不要按照大人的意志强迫孩子,这点主要针对那些不爱吃饭的孩子,他不吃可能是不饿也可能是食欲不振,这顿不吃下顿饿了自然是吃了,有时我就爱罚他吃饭,不吃时硬逼着吃,主要针对的是我的孩子,但是自从看完之后我不在强迫了。饿了就吃,不饿就不吃,反正是饿不死呀。

二、顺孩子的天性。首先认清自己的孩子是什么样的孩子,根据孩子的天性自觉的去培养,而不是硬逼迫孩子做些不想做的事情,孩子不是科学家的料,咱们即使拿菜刀非的让他成为那样的人结果只是两败俱伤。现在的孩子对父母多少有些不满,甚至出现很多杀父母的现象,很大程度上就是父母没照顾孩子的感受,没关注孩子的真正需求,只是等到不可遏制时,对孩子拳脚相向,大声呵斥,这令矛盾更加激化了,相信每个孩子都可以转化只是咱们还没找到真正的方法,没摸清孩子的软肋,每个孩子都有其各自的发展轨道,只要让孩子走向正道,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咱们大人的真善美,潜移默化之下,孩子也不会走向歪道德。

在家庭教育中,我比较重视孩子的天性,小孩子我认为也不可能犯多大的错误,有了错误我让他自己总结这件事情的坏处和影响,他有时表达的不够完整我再加以深化,时间长了,有必要的时候就进行而不是大声的呵斥,就如昨晚孩子要看动画片,不到9点我困了,他还很有兴趣,我喊了几声,他没反应,我知道肯定入迷了,所以就没再叫,我迷迷糊糊睡着了,他很自觉地关好电视和电灯(开关够不到,他就踩在凳子上)很自觉地睡觉了,这前后也就10分钟左右,如果说我要硬喊他或是强迫时,肯定会闹得不愉快。可能在这种教育下,孩子有个个性,不好管,但我认为只要孩子发展的大方向对,这样可以养成他的独立性格,更好的处理自己的事情。但也有可能会溺爱孩子吧。

三、告诉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要做好。学习就是自己的事情,别人代替不了,我经常给我们班的学生说,如果老师替你写作业,你能会了,你能上上大学,我情愿替你,但这样你能会吗?学生自然也知道答案。我经常鼓动学生说你考试的目标是什么,此时不论是好学生还是不好的学生,此时的答案是一致的就是优,我会说光靠老师喊有用吗,要靠谁?靠自己。学习就是自己的义务就像老师来给你们上课一样。

总之要顺其孩子的天性发展而不是事事紧逼,否则会形成一种老鼠见到猫的架势。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五

作为一个孩子的妈妈,我深知一个成功的孩子背后定有一对成功教育孩子的父母。有了孩子之后,一直在读关于家庭教育方面的书籍,最近拜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翻来扉页,印象深刻的一句话是:“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一生”。是这句话激发了我阅读这本书的兴趣,我想了解尹建莉是怎样培养孩子的?下面是我对如何控制孩子看电视,玩电子产品方面一些感悟。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少玩电子产品这方面,圆圆妈妈虽然在语言行动中都没有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看电视,玩电子产品受到了控制,但是圆圆妈妈却一直在用培养的思路来引导孩子,从来不过分的限制孩子。她认为在幼儿时期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是防止孩子上瘾的好办法。家长在家中要少看电视,少玩手机,以身作则!在孩子很想看,想玩的时候,让孩子心安理得地去玩,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玩电子产品,一边觉得有负疚感,如果真的因为某个环节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习,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家长要多体恤孩子!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理解尊重孩子。有时候即便我们强制把孩子从电视前赶到书桌前,但他真的能安心的去学习吗?当然是不能的,那学习的效果显然很差!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六

当我看到这本书时,才知道为什么《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本书也成功了。我觉得不外乎有两点:

一,一个好作者。一个好的作者决定着图书的整体质量。假如我们每天都是被一些科学家所包围,我们的生活就变得更加地精致,当然也变得更加地耐人寻味。对于那些烂作品来讲,我们都是过眼云烟,看看就罢了,不产生任何的回应。但是一本好书,总是让我们能够更深层次地书写。

二,我们的工作就是这样,看到一本好的书就要知道它的好的点子。我看这本书的特点不外乎于以下这些。

1、我们的选题不错。看来好的选题就成功了一半,但是没有好的宣传和推广,我们就不能很好地达到市场的效应,不能够营造氛围。当然,我们的一切都是市场决定,我们要做的就是市场要的产品,我们要有能力才行。一个没有能力的,想的法子再好,也不会成为畅销书,所以以后要知道市场的走向。我们如何来判断市场的走向那?这看似不会的问题,想一想,什么都可以清楚。就像,我们刚开始能够读书一样,我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什么,但是到最终的时候,我们总能够找到路,这条路需要自己走,再多的人教也是教不会的。

2、我们看到,一个好的.作家,一个好的作品,不外乎它的内容了。我们看到很多的教育类书籍,我们不难看出,很多的书都是教我们如何去做的。举个例子,告诉我们家长们错误的做法,然后把正确做法举出来,就形成了一本书,但是,我们要是用心去发现,往往能看到别人没有看到的东西,那就是才气。我们也许知道我们遇到的问题,我们也知道应该如何去做,但是生硬地将它们说出来是多么地掉价。我敢相信,我们有一双能够洞察一切的眼睛,当然,这一定要是工作上,不然,你的才能就没有可用之地。我们看到,这本书,从点滴的生活智慧中告知我们真理。我们妈妈爸爸的生活就是这样的,生活中总有很多不能够解决的问题。但是生硬地学习又不免过犹不及,或者干脆不干好。我们要的是心智。我们看到,作者的生活如此生动地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我们很可能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但是人家的生活和咱们的生活有着天壤之别,如何才能进入那?我们不是告诉大家要怎么做,而是说,我们是怎么做的。当然,这一定是成功的案例,若是失败的,我们也一定能够找到失败的道理,这样我们的生后就不会艰难了。我们不要教条,我们要亲身体验。我们要科学知识,但是不要生搬硬套。而现在的教育现状就是这样,我们必须看到了很多的要求你做的方法,但是没告诉你你自己是如何想的,这想的深层次有着怎么样的正确与失误。我们要的是最根本性的探讨,而不是做表面文章,这些表面文章我们可以所处可见。

就这样,我需要多看几本书,才能给大家做出让大家心悦诚服的书来。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七

因为喜欢畅游书海,所以不管走到哪儿,我都会先找到当地的图书馆,办一张图书证,一逢周末便扎进图书馆,早出晚归。

年少时,酷爱读小说,有道儿女情长的言情小说,像《我为歌狂》《谁偷走了我的奶酪》;也有诉说刀光剑影的武侠小说,如古龙的《武林外史》;还有发人深省的世界名著,似《飘》。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心理、教育类书籍便成了案头常见书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便是其中一本。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共包括七章,作者尹建莉女士既是一位妈妈又是一位教育工作者,而书中内容大部分取材于她和女儿的日常交流。在这部著作中,她经常从一个母亲的角色进入问题,却始终以专业工作者的学识和态度来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阅读此书让我受益良多!

“如何提高爱的质量”是第一章,它让我知道:对孩子要承受的痛苦应如实相告,尽量不夸大也不过分缩小,绝不通过哄骗或收买的方式达到目的。逗孩子应该是以儿童快乐为前提。“脾气不好”在家长身上可能只是个小毛病,可它给孩子带来的却会是个大恶果……书中所说的事情都是我已经亲身经历的事情,然而对比之下,相形见绌。比如,我会在孩子打针时,骗他“一点也不疼”;“逗”孩子时,可能开怀了自己,却给孩子带来了羞辱、担忧和失落;因为自己的“脾气不好”,不仅让孩子变得脾气暴躁,自卑怯懦,也让孩子身心俱伤,而在犯错后屡教不改,一错再错。作为母亲,我不懂我的儿子,而作为老师,我又不懂我的学生。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从心理学的视角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凡是那些除了教科书什么也不阅读的学生,他们在课堂上掌握的知识就非常肤浅。”关于这一点,我自己也深有体会。上小学时,我属于那种不需要花费什么工夫在功课上也能考得好成绩的学生,可年级越高越会力不从心,而这跟我那少得可怜的课外阅读量不无关系。对于这一点,尹建莉老师在书中也提到过。

关于阅读,尹建莉老师强调应该让儿童感觉到阅读是件有趣的事,除了有趣没有任何其他目的。当然,阅读有好坏之分,但这里的好坏绝不是以“有没有用”为区分标准,而是以“孩子的的兴趣”为核心要素。在书中,她谈了自己心目中的好坏阅读的几个特点,其中说到“好阅读在乎读了多少,坏阅读计较记住多少”时,她提到:书中的具体内容根本不需要孩子专门去记忆,即使他把三个月前读的一本小说的主人公名字都忘记了,也不能说他白读了。她打了一个既形象又让我印象深刻的比喻,三个月前阅读的书正如三个月前的一顿美餐,尽管我们可能根本不记得当时自己到底吃了什么,味道如何,可当时可口食物里的营养的确被我们吸收了。

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评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能让家长、老师以及那些关心教育的人从中得到教益。我想,的确如此。这正如我坚信阅读不仅对孩子重要,还对作为家长和老师的我同样重要一般。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在对书的选择上,作者提出,不看“有用”的书。不看“有用”的书,是在选择中要以孩子的兴趣为核心要素,不以大人所谓的“有用”为选择标准。反思与对照我们在学生的读书活动中,也给学生推荐了一些书,有文学名著、诗词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

我们学校的学生的阅读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最近读了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写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感到自己受益匪浅。该书序中写到,真正的教育、真正的大爱,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所谓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读过之后觉得不但对自己如何做好一个母亲有帮助,对自己如何教育好学生也有很大的帮助。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有点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

“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如果你想让孩子喜欢课外阅读,就千万不要直接要求他‘读书去’,也不要总拿他爱不爱读书这事当话题来聊,更不要用阅读的事来教训他。”对此,我深有同感。在女儿读书方面,我从来都是随他所愿,她什么时候想读了,自己拿书来读,如果不想读,你让她做她也不愿做,当然很多的时候由于孩子的天性,儿子不会自己自觉地进行读书,这个时候,我总是在一边自己拿起一本书来读,小孩子的模仿性很强,当他看到你在读书时,她也会自觉地进行阅读,当孩子不喜欢读书的时候,我会尽量和孩子做她喜欢的游戏,如《开商店》、《奥特曼与怪兽》。

“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是家长最关心的一个问题。尹老师认为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家长,在于孩子所生活的环境。孩子生活的环境里没有人喜欢看书,孩子回到家以后爸爸妈妈不是在打麻将。就是在看电视,你说孩子会喜欢看书吗?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课外阅读有一种魔力,不显山不露水地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正如教育家苏霍姆林从心理学的视解分析,“缺乏阅读能力,将会阻碍和抑制脑的极其细微的连接性纤维的可塑性,使它们不能顺利地保证神经元之间的联系。谁不善阅读,他就不善于思考。”是的,学习能力的构建好比盖房子,有好的工具和完善背景,整个盖房子过程就是件比较轻松的事,也能保证质量;如果工具和背景都差,施工质量自然就可想而知了。

西方有句谚语:“地狱之路有时是好的意图铺起来的”。其实生活中,我们很容易就做到了帮孩子干这干那,但对孩子“袖手旁观”,那可真叫做一种“煎熬”。经常看他那笨拙的样子,我恨不得冲过去三下五除二帮他弄个服服帖帖的,在品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之后,很多时候我都忍住了。我不能剥夺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他还可以积攒经验教训,在可以犯的错误面前,为什么不给一点机会?人生中,还有很多不可以犯的错误呢!那处处呵护中长大的他又该如何去判断?!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让我们记住她的一句话吧!“孩子不是为了“长大”或“成功”、“成才”活着,孩子首先是为了“童年”而活着。”教育不应该有功利性,爱孩子才要施教,施教应该溶于浓浓的爱中,正确的教育方法是一把精美的刻刀;错误的教育方法就是一柄锄头,我想今后我应该把手中的锄头换成刻刀,力争既做一个好妈妈又做一个好老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是教育学者、教育硕士尹建莉16年的教女手记,全书共分七个章节,每个章节一个主题,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长的智慧、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耳目一新的家庭教育原则。

本书采用案例写作的方式,呈现了一个优秀孩子的成长轨迹,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含有诸多教育智慧,里面教了一些教育方法,告诉妈妈需要注意的问题,遇到孩子的各种问题怎么处理等等。比如,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你越讲什么,他越不听什么,这时候不应该指责他、批评他,而是想办法和他成为“朋友”,了解他的真实想法,再择机出手。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我们要求孩子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树立起作为老师的理想;我们要求孩子从小认真学习,我们作为老师有没有把“教育”作为一门功课来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又有什么资格去要求我们的孩子。作为一名老师,我们总是在强调一些客观因素,小学老师说孩子没有良好的家教,初中老师强调小学老师没把孩子教育好,高中老师又抱怨初中老师无能,大学老师更是觉得没有必要为学生的行为负责。如此,孩子便长大了,真的成为祸害别人的人了。谁为他负责呢?我们应该为此感到忧虑。没有道德败坏的孩子,只有不幸的孩子。我们没法改变无法改变的事情,但我们可以让每一个到我们手中的孩子感觉到幸运,要知道他已经不幸很久了。

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无知和无能。回想自己十几年的教师生活,许多事情感觉力不从心,我们总是宽容自己一次又一次的犯错误,可我们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我们犯了错误可以改,可我们孩子的生活却永远不能够从头来过。书中说“现代家庭教育中一个很大的问题是,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我们从来不否认一个溺爱孩子的父母对孩子深深的爱,所以我们也从来不否认作为一个良苦用心的老师对孩子所做的一切努力,但这远远不够,如果我们真正能够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八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当代成功的教育专家尹建萍的著名作品。该书的7大章从孩子培育的'各个方面阐述了成功的教育方法,更让人们对于“母爱”一词产生了新的理解方式。

初读这本书,我尝试代入角色,站在“母亲”的角度阅读――假设自己在面对这些问题时会怎么做,相比之下就会发现并感受到作者在教育方面细腻、敏锐的触觉,如在常规思维下,当孩子被板凳碰疼的时候,大多数父母都会首先教小孩“责怪”板凳,表面上对孩子的心理安慰是成功的,但潜移默化中却给孩子灌输了“出现什么问题首先找别人的茬”的思想。相反,“给板凳揉揉痛”的做法却让孩子在与他人出现矛盾时学会反省自身、换位思考、相互体谅。成功的教育方式与平庸的教育方式的差别就在这种细节之处,但对孩子的影响是终身而巨大的。作者在文中多处都展示了诸如“给板凳揉痛”这般有爱而且耳目一新的教育思想及实操方法。作者善于结合亲身经历,在文中列举了许多简单而实用的操作方法,从实践总结出理论,使家庭教育不再是纸上谈兵、空泛飘渺,而是有理可依、有法可行。既保留了其专业性,又增加了书本的趣味性与可读性。

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说过:“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培根曾说:“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导师,并且孩子的习惯的形成会深深受到父母教育的影响,因此,身为父母,必须首先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言传身教,这也是我阅读这本书后确立的新目标――以后要当一个好妈妈,从正确的教育方式开始。

当然,这本书的定位并不只是妈妈或是父母。书中的许多观点,对我们,作为孩子――受教育者,也是深有启发的,例如第二章中关于学习和阅读问题。如果学习好比长期投资,那么课外阅读就是一支优质的潜力股,或许在低年级的时候课外阅读的力量还未能显示,越是坚持、积累、沉淀,到了后阶段它便越发升值,越能增强我们的个人竞争力;然而,若在前期忽视了其重要性,渐行渐远的差距在后期学习中也很难再补回来,损失将是惨重的。我自己就是一个失败的投资者,从小忽视课外阅读,并非父母老师没有正确指导,而是自己没有树立起长远发展的意识,在小学、初中、高中各个阶段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都看得太轻,结果到后面的学习会深感越来越吃力。因此阅读到这一点时我深有体会,在懊悔的同时也该重新认识到课外阅读的力量,重新抉择,从现在开始做好这份“投资”,不让自己在下一个人生阶段再次懊悔!此外,书中对品格教育、亲子关系等问题的探讨也是值得我们以孩子身份去思考的,在父母的培育下,自己也应主动把自己培养为自觉、自立、自强的人!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还没到以父母身份学习模仿书中教育方式的阶段,但也已经不是仍需要父母操心教导的岁数了。现在的我,愿读一本好书,与父母分享他们的心得,更重要的是,记住学到的东西,希望在未来少走弯路。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九

听说这本书好多年了,坊间山寨的也不少,终于抽空读了。有了很多育儿书打底,自以为在育儿这件事上已很有心得,为乐小贝度身定做的育儿笔记都有不少了,看看尹建莉的育儿笔记,补补自己还没经历或来不及总结的,感觉也挺有收获。

但是真正打动我的并非那些点点滴滴,而是某一章节让我自省,真觉醍醐灌顶。作者说到一个事例,名校毕业完美主义某女,读了很多早教书,孩子尚在襁褓就开始唐诗熏陶,早期教育也的确收效明显,孩子表现出色,在幼儿园的智商测试中得了第一,让她更加全力以赴育儿。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各方面表现却越来越差。我相信,读过这么多书的家长肯定不会犯一些“方仲永”之类的低级错误,她一定比大多数的家长懂得更多,为什么会适得其反呢?作者说是对孩子管束太多。反思起来,我和她又有什么两样?正是因为下过很多功夫,自以为懂得很多,价值观正确得很,又是完美主义强势的个性,对孩子才会事无巨细地高标准严要求,长此发展下去,乐小贝和她的孩子又有什么两样?还好早早读到这个故事,真的应该悬崖勒马好好梳理一下育儿思路了。

按照自己的价值标准来管束孩子,处处盯着他、纠正他固然是一件辛苦的事,但相比之下,放手让他自由发展,适时调整他的基本发展方向对我来说是更辛苦的事,因为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不去计较不去管束,担忧他的发展、操心他的安危,觉得他没有在我预设的轨道上前行就不是最好的结果。为什么不能对孩子多一些自信呢?想想自己这样由着性子一路走来,也没有读很多自我发展人生规划的书,尽管殊多遗憾,大体还是好的,为什么非得要事事追求完美呢?倘若乐小贝将来像我一样,虽然有很多事情学得不精,很多方面能力有限,但生活悠游自在,工作稳定家庭和睦,那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吧。

想到前几个月曾经和丁小卑探讨过,以他大而化之的个性,在什么情况下才会管教乐小贝?他说,他觉得严重的事情就会管。可是问下来很多事在他眼里都没达到严重的程度,诸如不学习算不算?偷家里的钱算不算?阈值太宽泛了。丁小卑反而能从中提炼出他的优点来,简直太淡定了。但不管束不代表不引导,只是不像我这么上纲上线视若洪水猛兽,一定要讲个清楚明白,完全可以平和地以乐小贝能够接受的方式处理。这么看来,大条如丁小卑或许在某些育儿方式上比我直觉更准确。

不管之管是门艺术,教育本来就不是这么刻意的事。每个孩子都会犯错,而且是千变万化没有固定处理方式的错,自然也不是仅仅靠多读书就能学会的。为了达到更好的引导效果,首先要摆正心态,平等对待他,给予他充分的自由;其次要多倾听孩子的声音,了解他的需求和心理,关注他的优点和进步;最后才是多读书,不光是育儿书籍,也要提高自己的情商,学会更好的表达艺术,能以符合儿童理解和接受习惯的表达方式沟通,同时,拓宽自己的兴趣面,能和孩子玩在一起,自然就全面发展了。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十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中提到的,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在此谈谈。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教育硕士,从教多年。她熟悉学校教育,对家庭教育有精深的研究。

尹老师把在教育女儿以及她在研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家庭教育的典型小事例,结合自己的体会,用浅显易懂的语言生动地描绘出来,同时给出了很多解决方法。不但具有可读性、指导性更具有很强地可操作性,为我们在解决教育子女的难题时提供了学习的范例。尹老师的书,震撼我的心灵,使我产生了几点深切的感受,改变了我的观念和做法:

一、“不考100分”

尹老师在《不考100分》一文中写道:“正因为我特别渴望孩子取得好成绩,我才绝不向她要分数。”

读了这句话,我深有感触。我的儿子(润泽)只比姐姐家的儿子(嘉政)大一天,可是两人无论从外貌、性格还是谈吐各方面都是迥然不同。哥哥润泽活泼开朗,天性调皮贪玩,单纯幼稚,不拘小节。弟弟嘉政性格稳重,懂事成熟。

在上一年级时,为了便于孩子的全面发展,结交更多的伙伴;同时考虑到孩子的差异,每次考试成绩总会有高低之分,为了避免比较,产生自卑心理,伤害自尊心。因此将两个孩子分别安排在一班和二班。即使如此,虽然两人成绩都很优秀,但因为同一年级,使用试卷基本相同,所以不可避免地在考试中总能比出高低上下。哥哥常常比弟弟少考几分。谈到兄弟俩的学习,润泽渐渐显得有些自卑,不自信了,而且情绪低落。现在家里很少听到他大喊大叫的声音了,星期天总是一个人在书房里做手工,搭积木,玩玩具,再也不喜欢出去玩耍,更不去弟弟家玩了。小小年纪如此成熟懂事,是我教子有方?还是让他受到了伤害?经过与他谈心,才知道他不愿意听到大人们谈论他的成绩,更不愿意与弟弟的成绩相比较。我猛然醒悟:大人们在聊天时无意中对兄弟俩的成绩进行了一次次的比较,对他产生了多么大的压力。他总是生活在弟弟的阴影中,因此逐渐变得压抑,内向。大人们虽然嘴上表示不在乎孩子考多少分,可还是想方设法将孩子与他人进行比较,甚至想知道孩子在班级、年级的排名,好像只有这样做才是真正在关心孩子的成长,才尽到了家长的责任。却不知道,这样的做法恰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无意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是的“分数”能反映“成绩”,但并不完全代表成绩。只有当家长关注知识的本身,关注孩子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时,才不会仅仅看重分数。考得不好,正好可以发现自己学得不扎实、理解不透的地方,经过努力可以弥补不足,有所进步。一味地追求分数,只会将孩子变成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只会激起孩子的反感,引起孩子的抵触情绪,对孩子的成长真是有害无益。

一位称职的家长,应该学会关注孩子的的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应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肯定他的成绩。只有这样,孩子才能自信、快乐、健康地成长。

二、“独立自主成长”

作者在书中谈到女儿圆圆9岁时单独乘坐17个小时的火车从烟台到北京的事例,让我惊叹。九岁的小女孩独立远行,是我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很钦佩尹老师的豁达、睿智,使圆圆有了独立出远门的难得经历,对圆圆来说是一次难得的锻炼机会。到后来圆圆独自去青岛甚至周末逛街乐不思蜀,她的妈妈都持支持的态度,正是这样的信任与豁达才培养出这样自主自立的女儿。我小时候一直到上师范学校,都没有出过远门,每次逛街都需要父母的陪伴。而现在自己有了孩子,更是对他呵护有加,生怕磕着碰着。同时因为自己曾经在高速公路上出过一次车祸,所以心有余悸,每天小心翼翼,像母鸡护小鸡似的牵着他,总担心马路上来来往往的车辆碰着孩子,一直到孩子上小学依然不敢让他独自过马路。了解了尹老师的做法,看到了圆圆的独立、自主、自信,我深有感触。现在我终于敢放手让孩子独自上学,并且自己过马路,看到他过马路时专注地观察左右车辆时,我由衷地感到欣慰。如果我早一天放手,孩子会比现在更加自信、自强。

如何教育子女,是一个值得我们终生去学习研究的课题。如果我们真正地爱孩子,那就从改变自己的教育观念做起,从加强自身的学习做起。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是《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封面上的一段话,正是这几句话以及书的名字,使我翻开了这本书。当手捧起《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时,身为人母又身为人师的我,被书中的内容深深的吸引和打动。将全书通读一遍以后,我发现原来教育就在自己的身边,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你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本书的作者尹建莉是一位教育专家,曾经做过老师,同时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她用自己20xx年的教子经验向我们娓娓道来了教育的最好境界——有心无痕。作者从爱、学习、品格、习惯、家教小事、教育误区等多个方面向我们讲述了家庭教育原则,内容通俗易懂,操作性强,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让我深受启发。其中给我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点:

一、要拥有良好的心态。

作为一位母亲也好,教师也好要拥有良好的心态,孩子心理才能得到健康成长。当我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抱怨孩子不懂事、不听话、总是在犯错误,永远达不到自己理想的时候,我们愿不愿意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我们愿不愿意向孩子承认或向自己承认错误。如果我们没有这种勇气或不愿做出这种反思,我们就不要奢望我们的孩子会有所改观。书中说:“打孩子是一种陋习和恶习。一个用武力征服儿童的成人,无论财富多么丰厚,地位多么显赫,学问多么高深,打人的理由多么充足,都是智慧不足的表现。这一瞬间,你以为自己强大而正义,其实是缺少理智,恃强凌弱;你在弱小的孩子面前心理全部失守,只能从体力上给自己找平衡——在爱的名义下施暴,此时此刻你的行为如此粗野,不过是个穿西装的野人。”作为母亲或教师,自己的行为表率,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只有自己自律,孩子才能律己自控;只有自己单纯,孩子才能善良无暇;只有自己坚韧,孩子才能不畏艰险;只有自己上进,孩子才能努力向上……正如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钱理群所说的“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最重要的还有无所不在的爱心。”

二、让学习成为轻松的事。

尹老师强调孩子要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要正确引导孩子体会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尹老师抓住孩子的心理,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就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写暴力作业;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一系列在我们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但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细读之后,我们才恍然大悟,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让孩子做好一件事,先让孩子爱上它。在学校、在家长眼中,学习却是最重要的,学习不好就被贴上了“不可爱”“差生”的标签。尹老师的书给了我们一个新观点,她说:“学习为什么非得刻苦?”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孩子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留给孩子多一些时间。

一个好母亲,需要不断地去关注、了解自己的孩子;一个好老师也需要用一颗真心善待每一个学生。现代家庭教育中存在一个问题,父母可以为孩子付出生命,却不肯为孩子付出时间和心思。虽然和孩子生活在一起,但心里却只装着工作和社交,仅仅拿出所剩无几的精力和时间来分配给孩子。把养育孩子的责任挂在嘴上,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承担着无形的压力,为孩子今后生命中留下心理的影响,给他的生命留下一个病灶,同时也给整个家庭带来好多麻烦。

这让我留下深深的思考:作为双重角色的教育工作者更应用睿智去解读好身边的每一位孩子的成长发展。“儿童是一个完美地独立存在的世界,他幼小身体里深藏着无限蓬勃的活力,他在生命的成长中有一种自我塑造、自我成形的表达潜力。他们并非整天无忧无虑,他们经常会有自己的心思和困惑,甚至痛苦和悲伤”。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善于观察他们,从细节中发现问题,正确引导孩子。

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那么也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越来越感觉自己的力不从心。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当下要走的教育之路。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十一

听了十佳优秀教师的报告。我深深地体会到优秀教师的事迹平凡又伟大,他们的事迹动人、令人感动,值得学习和深思,他们的优秀品质和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优秀教师的事迹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就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他们把爱献给了教育事业,在平凡的工作中铸就了闪光的师魂,为新时期人民教师树立了的光辉榜样。

从优秀教师身上,我们看到了优秀教师那种爱岗敬业、无私奉献、事业为重的高尚品质,对工作一丝不苟的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乐于助人的高尚职业道德。

优秀老师们有着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们立志于教育事业务实敬业、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这些优秀教师仅仅是我们教师队伍中的一少部分,他们是幸运的,在我们身边有许许多多这样忠于教育事业的老师,尽管他们没有得到这么高的荣誉,但是依然痴心不改,以满腔的热情投入到自己的本职工作中,为我们学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无论是生活上还是工作中,都得到了领导的关心,让我觉得这里像个家,温暖而亲切,工作环境中,总难免出错,在不犯原则性错误的时候,总能够得到领导的宽容,也从领导的眼神里读到了对我的厚爱和期望,在不责备的同时,让人没有下次再犯同类错误的理由。

虽然被评为优秀员工,我深知我做的不够的地方太多太多,有很多东西还需要我去学习。我会延续自己踏实肯干的优点,同时,加快脚步,虚心向其他优秀者学习,做好每一项工作,这个荣誉会鞭策我不断进步,做的更好。我深信,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中,我会细心积累经验,使工作质量不断提高,为以后的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让我们携手为品汇购物广场的未来努力,使之成为东方一颗璀璨的明珠。

优秀老师们有着爱党、爱国始终视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高尚情操。他们立志于教育和科研事业务实敬业,不畏困难,勤于探索勇于创新勇攀高峰的献身精神、他们做学问严谨务实、脚踏实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趋。教学生言传身教,厚以载德,他们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甘为人梯,无怨无争地为祖国培养优秀人才。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在今后工作中首先应该以优秀教师为榜样,学习他们献身教育,甘为人梯的崇高境界。学习他们以德立教、爱岗敬业、忠于职守,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真正热爱教育事业,以教育为快乐,热爱自己的工作岗位,扎扎实实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把全部的爱献给教育事业,献给我们学校的学生们。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十二

读过《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的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十三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在此谈谈心得感想。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感想,欢迎大家阅读。

假期看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当我翻开朴实的扉页,我就被前言《我们的书中有块玉时》深深的吸引,被尹建莉老师讲的农夫的锄头和璞玉的故事所打动。前后一共读了两遍,真是值得一看的好书,受益匪浅。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细读下去,很多教育观念使我受益匪浅。

一、书的首页钱理群教授评论该书:这是一本有勇气,有思想,有智慧的书",作者确实勇气可嘉,既敢直面教育问题,又深入地思考;有独到的教育观念,更有教育智慧。对现行教育(包括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弊端能一针见血地指出来,旗帜鲜明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其中例举了大量的实例,如"暴力作业""学语文不是学语文课本""可不可以批评老师"等我们有目共睹的教育问题,都进行了批判。让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真正有智慧的家长。说实话有些时候我都没有这样的勇气。看完此书我一直在想如果大家都敢于提出自己的理念和想法,大胆创新,也就不会有太多的教育问题了,主要是现在很多家长不敢违背常规,很多是伪心的讨好老师,不敢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怕孩子会受到更加重的伤害。我的一个同事有句话很精辟:"一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会被认为是疯子;十几、二十几个人如果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艺术表演;所有人都不穿衣服光着屁股上街,那是狂欢!"没有人原意被人当做疯子。

二、对阅读极其重视,该书的很多章节提到早期阅读的重要性,作者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各个方面都阐述的很到位,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在45页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在对圆圆的教育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我庆幸儿子从小形成了阅读习惯,我更庆幸关于阅读的很多细节,跟尹老师提出的观点不谋而合。我给大羽讲故事,也是用"读"的方式,我相信书中优美的文字可以丰富大羽的语言,很少去给大羽讲故事,也从来没有刻意教过大羽认字,更没有上过任何识字班,尹老师也提出认字和阅读要结合起来,而不是割裂开来。现在我开始尝试讲故事的时候,用手指着字读,希望孩子在潜移默化中认字,至少保护孩子对文字的兴趣。有时大羽翻开书自己讲故事,很多时候他是一边指着字一边即兴瞎编,当然编的内容都是凭他听妈妈给他讲的内容进行回忆。老师也告诉妈妈:"大羽的语言功底真的很好,他去哪里玩了,怎么玩的,回来都会很清楚的给我们讲讲。"不是自夸,儿子的语言天赋真的很好,有时他说出的话都会让很多人吃惊,记得今天元旦我们四家带着孩子一块去郊外玩,到了目的地停车时,大羽突然来了一句:"王阿姨的水平可真高呀!(王阿姨开车带我们去的)"顿时大家都乐了。嘿!这孩子什么时候学会拍马屁了!回来路上妈妈来例假,加上晕车,肚子、胃和腰都疼,在一个服务区,大家都下车去方便了,大羽和小吴叔叔坐在车上,小赵阿姨和妈妈也下来站车旁透气,一会大羽喊小赵阿姨,叫小赵阿姨帮他把车前面放的香蕉给他递一个,小赵阿姨问大羽:"你为什么不叫你妈妈帮你拿呢?""因为我妈妈胃疼!"看来孩子是真长大了!知道心疼妈妈了!就这样到了郑州,大家决定去吃点饭再回家,吃饭时别的小朋友都有妈妈在喂,妈妈问大羽:"妈妈喂你吃吧?""我自己吃,因为妈妈胃疼,肚子疼,我怕你难受,所以我要自己吃。"吃完饭,继续坐上王阿姨开的车,途中大羽和小朋友一直唱歌,唱了一会后大羽问道:"你们知道我为什么唱这些歌吗?"大家异口同声道:"不知道!为什么呀?""因为我想让王阿姨好好高兴高兴"王阿姨一听,乐道:"说的我太高兴了!看来我下次要多请你吃出来玩几次呀!"但是我给大羽讲完故事,一般会要求他回答几个问题,考察他究竟有没有听懂,现在看来我太急于求成了,阅读的功能在于"熏陶"而不是"搬运"。眼前可能看不出什么,但只要他读得足够多,丰厚底蕴迟早会在孩子身上显现出来。

三、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一个人不可能既讨厌一件事,又能把一件事做好。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为什么非得是苦的不可?我们都希望孩子喜欢学习,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巧克力,孩子如何能不喜欢;如果把学习做成一颗苦药,孩子又如何能喜欢?""人最难抗拒的就是"诱惑",最讨厌的是"强迫",大人和孩子都一样。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拒绝什么,就去强迫他。凡达不到目的,做得事与愿违的家长,一定是把方法用反了!"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你会恍然大悟,你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想想我们通常的做法都是多么愚蠢四、只设"记功簿",不设"记过簿"。

尹老师设了一个"记功簿",记录孩子成长中外在的一些进步,同时也记下了她内在的进步与成长。每页只记一件事,画一朵小小的红花--算是给孩子的奖励。这个方法,一些家长和老师也用过,但却有些小小的不同。有的除了"记功簿"还有"记过薄",想借以加深孩子的记忆,提醒孩子不要再犯同样的错,没想到这样的结果是,优点会巩固成为真正的优点,缺点也会巩固下来,成为总也改不掉的缺点。也有的在设"记功簿"时,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如作业得了几星,考试得了几分,比赛得了几等奖……,忽视了更为重要的品德的培养。

听办公室的同事介绍《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于是,我也从网上买了一本,一有空,我便拿出来看看。

这本书的作者尹建丽是一位成功的妈妈,更是一位好老师,她16岁的女儿参加高考,取得了超过当年清华录取线22分的优异成绩,书中,作者用朴实的语言,道出了对孩子的深深温情;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细细讲解了对孩子的呵护之法。我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女儿从小到大的乖巧懂事、快乐和健康、成熟和自立,感受到女儿所有的一切绝非天生,她的一切成绩都来自于这个细心又有智慧的妈妈的教育。

看的时候,我的心情一直起伏不定,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本自己一直认为正确的教育方式,事实上是完全错误的,从而大大地贻误了我们的孩子。在这本书里,我学会了不少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孩子逆反的时候怎么办?怎么和人交往?前言中说到:“年轻的父母会得到一块玉,那就是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不一样,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着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读完后,我会不知不觉地对照一下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有时也在用“锄头”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书中说“不是所有成为父母的人都会做父母。”所以不是所有成为老师的人都会做老师。教育是一门永远学不完的功课。作为一名老师,我想只有更多的学习,不断地提高才是我要走的教育之路。

作者的教育理念让我耳目一新,看完这本书,我从内心里感到自己在教育意识上的许多不足之处,甚至是自身的许多不足之处,包括为人处事的各种方面。看来想当一个好妈妈,一个好老师,我有许多要学习的地方。尹老师的很多教育教学方法值得我去学习,就阅读这一块而言,作者对阅读极其重视,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让孩子识字不难这篇中作者说:“我的做法谈起来实际上非常简单,就是从我第一次拿起一本书给她讲故事时,就不‘讲’,而是‘读’,即不把故事内容转化成口语或‘儿语’,完全按书上文字,一字字给她读。”作者在对女儿的教育中,就是把学习生字融汇在日常生活中,建立在大量的阅读基本上,是非常有效的教育方法。不仅孩子学起来轻松,大人实际上也轻松,事半功倍。”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地一招。

尹老师强调要让孩子们轻松学习,千万不要用学习作为惩罚孩子的手段,引导孩子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生活中去,真正体会学有所用的乐趣。她抓住孩子的心理,大量运用“逆向思维”。针对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常见的做法截然不同的方法:“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看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令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细读之后,就会恍然大悟,就会发现尹老师在向我们讲述一个朴素的道理:要做好一件事,先要爱上它。

看完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我们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的契机,关键是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读过这本书,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改变自已比单纯地督导孩子更重要!看似不教育的教育比教育的教育更有效!身教永远大于言教!

在孩子的成长之路上,妈妈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为了孩子能够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每一位妈妈都要努力成为合格的好妈妈!”其实当看到这些的时候,我第一个是想到是班上的孩子,我该如何去教育他们?如何把他们教育好?其次是我以后的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是不是一个称职的妈妈?最后就是我自己。

我想读完这本书以后应该能从书中悟出我教育学生的方法。虽然我只看了50多页,但也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其中印象最深的就是第一篇的第3章《有什么样的妈妈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它里面包含了爱笑的妈妈,给孩子播种阳光、积极向上的妈妈,孩子长大错不了、妈妈脾气坏,孩子性格暴躁、切莫让大人的脏话脏了孩子的心灵、别把虚伪传给孩子、妈妈的风度,决定孩子人生的高度、尊重孩子的意愿,不暴力强权、把好心态遗传给孩子、父母不在孩子面前争吵、教给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允许孩子“平凡”。

虽然是一本家庭教育的书,但我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教育都是相通的。书中写了很多事情再次证明了作为一名教育者只要真正从爱、理解、尊重孩子的立场出发,任何一个智力正常的孩子,都可以被塑造成为优秀的人才。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可连柯曾经讲过:“一个家长对自己的要求,一个家长对自己家庭的尊重,一个家长对自己每一行为举止的注重,就是对子女最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教育方法。”这也说明,父母是孩子最直接、最具体的榜样。

例如书中提到的家长和老师无意中所犯的一些小错,日积月累,会慢慢形成一个严重困扰孩子的大问题,给孩子带来深刻痛苦和迷惑,甚至扭曲孩子的心灵,这不是我们的爱心不够,确实是有些做法不对。这个观点再次引起了我的反思。我们经常会在孩子学习不认真或犯了错的时候,会处罚孩子,其实,当我们用这种做法我们可能在那个瞬间取得了胜利,得到了孩子表面的认同,却在他们内心埋下了厌恶写字的种子。我们一方面要求孩子认真,一方面又把学习作为惩罚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可想而知,当孩子书写的时候,想到老师惩罚的情景,不反感才怪呢。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就是说要让学生爱上某件事,他才能把这个件事做好。因此,我们要做的,是思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有兴趣,小心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激发孩子的兴趣,让他们始终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看这本书,真的觉得受益匪浅!教育就在身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教育的最好契机,关键是我们拥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采用什么样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

最后,我想说:“管孩子,不如爱孩子;教育孩子,不如欣赏孩子。”

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分享篇十四

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的心得。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读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心得,欢迎大家阅读。

其实我一直认为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但我并不了解。读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我才对家庭教育有了一定的认识。看书时我也常常联想起我的侄女,想到她的行为。

比如打针这件事,记得一次侄女肚子一直疼,我和妈妈就带她去了医院,医生看过后说要抽血检验,侄女一听就害怕了。虽然我们一直安慰她打针不痛的很快的,但她依然拼命反抗。或许是因为家里人常常说如果她不乖,就带她去打针,以至于让她产生了根深蒂固的思想:打针很痛的。或许家里人的行为应当避免,我们也应当以温柔的方式告诉她打针是怎么一回事。

而最让我感同身受的是书中所提到阅读的重要性。我从小到大读的书不多,虽然偶尔心血来潮会买书看,但并没有阅读的习惯。虽然阅读的目的不是为了应付考试。

作文。

但我发现没有一定的阅读量作文真的写不好。我每次作文都写不好或许就是因为思想和言语不够丰富。而如今电视和电脑触手可及每次家里人没时间管侄女时就会让她去看电视玩电脑从没想过让她看看书或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我们全家人都应该反思吧怎样才是对孩子最好的。

当然我们不可能照搬书中的方法,但我们应当去学习,去体会,去做。希望更多的人能通过这本书学到对待孩子的正确方法吧。

第一次看完了《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忍不住又翻阅了一次。无论是以妈妈的角度还是老师的角度阅读这本书,都受益匪浅。

“妈妈是朋友,妈妈是老师,妈妈是孩子的引路人,妈妈教育方法的差别,常常影响孩子的一生。”——这就是这本书的引。一开始之所以被这本书吸引,有一大部分原因在于看到了这个引。前言有一段话也很吸引人:年轻的父母也得到一块玉——可爱的孩子——多年后的结果却是,一些人得到了令人满意的作品,一些人眼瞅这玉石的变化越来越失望。二者的区别,就是后者使用的,常常是锄头。

每读完一篇,我都会马上对照一下我自己,发现我自己原来也在用着锄头一样的工具在雕琢着自己手里的玉,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只不过用的次数多少而已。

有几个章节我更是看到了一个教育专家的教子方法,例如:不写暴力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替孩子写作业等等,这在一般人看来简直是乱套的东西,在教育专家的笔下却是那么的自然合理。不得不让我佩服真正的教育的力量不是强硬而是方法。

另外作者十分重视阅读习惯的培养,书的第二章几乎都在讲早期阅读的,从阅读的重要性,阅读的方法,到阅读给学习带来的好处,阐述得很详细,并且举了很多的实例。用作者的话说,阅读是一根“魔杖”,被“魔杖”点中的孩子学习能力强。

书中的很多做法是作者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总结的方法和经验,因此具备可操作性。并且,作者对现行的教育弊病做了大胆的批评,观点鲜明。对于读者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例如在如何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过程中,作者提出了一系列与我们家长常见的做法皆然相背的逆向思维:“不陪”才能培养好习惯;惩罚你,不让你写作业;学习不要“刻苦努力”;“不考一百分”;“考好了不奖励”,这些观点听上去令人耳目一新,又觉得不可思议。细细揣摩后,才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顿悟。

作者尹建莉,是一位从事教育工作20xx年的老师,她也是一位成功的妈妈,培养了一位出色的女儿,因此这本书可以说是作者从事教育工作,以及身为人母教育女儿的过程中总结出的经验之谈,同时这又是一本非常专业的教育书,书中的观点与事例紧密结合,阐述得有理有据,又提供了大量切实可行的教子办法。此外作者的文笔也颇为人称道,不枯燥,让人有一口气全部读完的冲动。

真正的教育,是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是大爱无痕。不是刻意去喊,去说的,也不是刻意去做的。作者也是秉承这一宗旨来教育孩子的,把生活中的孩子的一切事都按照这去做,确实不容易,能够做到大爱无痕地爱孩子,才是一个成功的母亲。

书中作者的一些观点我也十分赞同,永远尊重孩子,不使用暴力;教孩子有同情心,爱心,诚实,同时自己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充分的自由,不要管得太多太细,关心孩子,但不要监督孩子;发现孩子的优点,淡化孩子的缺点,孩子会越来越好;让孩子爱上阅读,爱上学习,要有方法,要保护孩子学习的兴趣;和孩子一起端正学习态度,只关心学了多少,不关心考了多少。

我最感兴趣的就是如何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问题,作者认为阅读是需要诱惑的。在教育中,想要孩子接受什么,就去诱惑他;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强迫他,这是非常有效的一招。让孩子本身对阅读有兴趣,从阅读中得到快乐。我想学校的阅览室的工作也是要达到让学生品味阅读本身的兴趣,这样,我们的孩子就会爱上阅读。

诗词。

等。这可能是从老师的角度来选择的,范围比较狭窄,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是不利的。我们学校有20xx多名学生,他们阅读的兴趣一定是丰富多彩的,天文、地理、动物、植物、军事、人文等,在这些方面,应该更放开。交给学生更大的选择的自由与权力,让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书,相信喜欢阅读的学生一定会更多,阅读的兴趣也一定会更浓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