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汇总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0:06:09 页码:12
最新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汇总10篇)
2023-11-10 20:06:09    小编:ZTFB

一个好的教案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活动设置和教学资源的利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下是一些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教学备课工作有所帮助和启发。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情感与态度。

在练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基本训练。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3+3+3+2=5+5+5+5+5=2+2+2+2=4+4+4-4=先自己做,同桌间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训练。

1.开火车读乘法算式。2×37×56×49×18×33×41;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要把乘读作乘以。

2.43页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做,师巡视。学生看图独立填空,汇报自己的想法。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4.填空:

(1)3个8相加,和是。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5.综合练习:

p43第3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二

知识与能力。

1.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类推和迁移,进一步理解乘法的含义,知道乘法和加法的关系,能根据加法算式写出乘法算式,能根据情境图写出乘法算式。

2.使学生认识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正确读、写乘法算式。

3.初步学会利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

利用小组合作,交流巩固知识。

在练习中体会成功的快乐。

采用多种方式巩固乘法的意义。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种新的运算,是什么?(板书出来)你对乘法有了哪些了解呢?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关乘法的知识。

二、基本训练。

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4+4+4=6+6+6+6=2+2+2+2+2=学生独立做后订正。

把可以改写成乘法算式的'改写出来。3+3+3+2=5+5+5+5+5=2+2+2+2=4+4+4-4=先自己做,同桌间说说自己的想法。

三、专项训练。

1.开火车读乘法算式。2×37×56×49×18×33×41.学生读乘法算式,注意不要把乘读作乘以。

2.43页2题。让学生看图,独立做,师巡视。学生看图独立填空,汇报自己的想法。

3.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4个2相加5个3相加2和6相乘。

4.填空:

(1)3个8相加,和是()。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

5.综合练习:

p43第3题,小组交流,全班展示。

四、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表现得都非常好,还有什么问题吗?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三

教材分析:

学生已经学过加法、减法,这一节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由于学生没有乘法的概念,这种概念又难以建立,教材一开始就专设了一节"乘法的初步认识",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含义,为以后学习乘法的其它知识奠定十分重要的基础。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实际操作,首先提出了让学生摆一摆、算一算。通过实物图、加法算式与乘法算式相对照;乘法算式的读法、意义与乘法算式相对照.这样形数的有机结合,使学生初步认识乘法.在认识乘法过程中学会乘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从中我们可以清晰地得出:一是初步认识相同加数及相同加数的个数,从而引入乘法,二是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这是理解乘法的意义和实际计算的基础。

学情分析:

学生在已经学过多个数相加的基础上,初步来学习乘法对学生来说并不困难。我班有一部分能掌握,有一部分学生不能灵活自如地掌握,对于这几个小朋友还需花时间来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算式的推导过程,从而加深对乘法的理解。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中了解乘法运算的意义,认识乘号、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熟记2――6的乘法口诀,比较熟练地口算6以内的两个数相乘。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的运算意义。

(2)让学生经历乘法口诀的编制过程,在探索口诀的记忆方法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2)感觉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3)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维的敏捷性。

教材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能把相同加数连加改写成乘法算式。

难点:理解乘法的含义。

解决重难点的策略:让学生用三角板、五角星、小雨伞和小棒,通过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来理解和掌握乘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你们在日常生活中都摆过小棒吗?

(出示小朋友们摆小棒的情景图。让他们分别说出都摆了些什么东西)师:那些小朋友太棒了,大家想不想象他们那样也摆出不同的`图案来吗?那咱们也来做一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生:好!)

2、师:请你选一个自己最喜欢的图案,老师帮你看着时间,看看你在规定的时间里能摆出多少个作品。

(学生操作。)

3、师:谁愿意给大家介绍一下你的作品?

学生们争先恐后,分着演示自己的作品。

二、新授,合作交流

1、师:小朋友们真是太棒了,你们能摆出这么美丽的作品,老师真是太高兴了,那么,请你观察一下你摆了几个作品?一个图案用了几根小棒?你能用我们以前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解决这个问题吗?……请你把算式写在作业纸上。(请两名学生板演)

(学生活动)

2、学生汇报,教师板书算式:

6+6+6=

3+3+3+3+3+3=

3、师:小朋友们通过摆小棒列出了那么多加法算式,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生:都是一样的数。

4、师:对,每个算式中的加数都相同。小朋友们,以前我们学的加法顶多只有三个数相加,今天小朋友们列的加法算式有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们能列出这么长的算式,真了不起。

生1:算式很长。

生2:本子上都写不下了。

学生各抒已见。

5、师:那么我们能不能探讨一下,给它找个很好的办法使它简便化呢?请四人为一小组讨论讨论,我们比一比看哪个小组的想法最简便。

6、(小组讨论,各小组派代表将想法板演。)

(学生汇报并讲明理由)

生1:(6+6+6+6+6=)两个3加起来是6,这样就加5个6就可以了。(教师与学生交流评价:比原来的算式简便了)

生2:(9+9+9+3=)这3个3加起来是9,这3个3 加起来也是9,这3个也是9,还剩下一个3。(学生评价)

7、师:刚才这些小朋友都是把几个加数合并起来,列出了一个新的加法算式,这些新的加法算式都要比原来的简短。你们想的很好。

8、师:你说出了这个算式的意思,用语言表示比写出这个算式要省事多了。你们很聪明。

生5:我想用省略号。我语文课上学了省略号,我先在前面写上几个3,中间写上省略号,最后再写几个3。

9、师:你说我写出来好吗?(生:3+3+3+……+3+3=)你能利用语文课上的知识,用一个符号代替那么多3,想的很好。

生6:我想发明一种写字机器,有遥控器,一按按钮就能写出这个算式来。

师:你的想法很大胆,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敢于想像,善于思考,老师相信以后你一定会有许多的发明创造。

生7:可以用乘法,写5乘6。因为两个3是6,有5个6。

师:你说的有道理,看来你已经了解到了有关乘法的一些知识。你知道的可真多。

师: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最简单?

师:大家同意吗?(生:同意)

10、师:现在我们就来认识乘法,对,因为有10个3相加,所以数学家们就在10和3的中间用这样的符号连起来(指“×”)。3就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3,10就是算式中3的个数。写的时候也可以先写3,再写10。这种表示方法我们把它叫做“乘法”(板书课题),中间这个符号我们把它叫做乘号(板书),读作“乘”。大家看,乘号的样子像什么?(生:像叉号)因为乘法是由加法得来的,乘法就表示几个相同的数相加,所以数学家就把加号一歪,变成了乘号,人们一直在使用它。

11、师:现在,用这样的乘法算式来代替原来的加法,你们有什么感觉?

生1:比原来简单了。

生2:比原来简单多了。像100个3相加,就写100乘3就可以了。

师:是啊,许多相同的数加在一起,用乘法表示比较简便。

12、读乘法算式

指明学生读算式

师:现在你能把黑板上的其他连加算式写成乘法吗?(生:能。)在你的作业纸上写下几个相同加数的连加算式,并请你把它们改成乘法。(学生练习)

13、认识乘法各部分名称

乘法算式中两个因数可以交换位置来写

再写乘法算式,并说说意思

三、自主练习,解决问题

小朋友们对乘法的知识掌握得还真不错,大家还想进行大挑战吗?(课件练习)

师:小朋友们,我们刚才一起玩了摆小棒的游戏,接受了老师的挑战,还认识了乘法,我们能不能在生活中去寻找数学、体验数学,从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四、全课小结

1、今天我们大家有什么收获啊?

设计意图:

“乘法的初步认识”内容的编排,分两个层次:第一,以学生活动情境提供同数相加的式题,进而引出乘法运算。第二,沟通同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说明乘法算式各部分名称。教材结合具体活动情景,从让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开始,结合具体的事例,通过动手操作、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逐步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这样编排由学生活动中同数相加的计算引出乘法,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乘法”产生亲切感。

板书设计:

用乘法算:

6×3=18 读作:6乘3等于18

或3×6=18 读作:3乘6等于18

学生数学学习水平评价记录单:

一、定量评价:

(一)笔试(100分)

2、评价人员:教师

(二)口算(5分)

1.评价内容:相关口算内容。二年级:表内乘法及100以内加减法。

2.评价方法:由教师准备口算题,在规定时间内直接写得数。全对的为5分,其余的视情况减分。

3.评价标准:在规定的十分钟里能完成50道口算题,每题0.1分。主要考查学生对(二年级上册)概念的理解能力、计算能力、操作能力、数学思考、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

(三)实践操作(5分)

1.评价内容:考查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绩

2.评价方法: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实践操作内容。可以单独完成,有时也可以合作进行。主要是注意平时评价。教师要作好记录,保留学生的作品。对优秀和作品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展览。

二、定性评价:

(一)数学表达(5分)

1.评价内容:上课能认真听讲、大胆发言;积极参加各种数学学习活动、并能认真听取别人发言;能用数学语言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数学思维的过程。

3.评价人员包括:教师、学生。

( 二 )情感与态度(5分)

2.评价方法及标准:通过课堂观察、课后交谈、作业分析来进行;3.评价人员:教师、学生及家长。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四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我认为杨云丽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3、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8

老师这一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我探究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使学生认识相同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和乘法是相同数相加的简便方法。从俞老师整堂课的结构布局上来看,我认为是比较完整的。上课一开始,俞老师让学生们动手,用小棒摆一摆,摆成几堆,并用加法算式表示出一共用了几根小棒,这一环节让学生自主摆放若干小棒,捕捉生活中常见的摆设问题,体味数学来源于生活的乐趣,将学生自然地带进求知的情境中,这说明只有数学教学内容是现实的、有意义的、有趣的,才能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紧接着让学生举出生活中像这样加数相同的加法?这里主要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直观的生活经验,让学生体验相同加数相加的实际问题很普遍。同时引导学生从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不同等角度去看待问题,学会“几个几相加”的表达方式。

在引出乘法的时候,教师用一双手有10个指头,同桌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2个10相加,接着如果一小组同学一共有多少个手指,就要把5个10相加,最后引出“如果要把全班小朋友的手指都加起来,要加多少个10,所写的连加算式会怎样呢?”这个问题。使学生体验到这样的算式真长啊,写起来非常麻烦。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使学生自然产生“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哇!”的愿望,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但在这个环节当中,教师有些心急,没有当学生体会到加法算式的麻烦就已经迫不急待地介绍乘法,我认为这时教师应该放手让学生在充满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开动脑筋、自主探索,并通过小组合交流,创造出一种比较简单的表示方法,不是教师硬塞给学生的,而是学生在体验了简化加法,有了自己的'简化方法之后才呈现出来的。这样的教学不再是教师机械讲解、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而是学生在不断思考、探索和创新中得到新发现,获得新知识,感受成功体验的过程。

课堂教学最后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观察教室,举出能用乘法算式计算的例子,这一环节本应该是本堂课的升华及亮点,但由于教师没有引导好,导至学生不能很好地发现教室里存在着的数学信息。其实如果教师能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那么相信学生能发现更多的信息,创造出课堂上的亮点。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陈老师根据低年段学生的思维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利用数学小精灵并借助多媒体呈现的情景,让学生置身于熟悉的“游乐园”情景中。同时挖掘教材的智力因素,把数学问题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创设有价值、有意义的数学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动机,为学生理解数学,学习知识搭建一个有力的“支架”。

学习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为了让学生主动建构,理解乘法的意义,陈老师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在课的伊始,教师创设游乐园里“飞机图”的情境,利用生动的生活情境和数一数、圈一圈、说一说等数学活动,从生活情境和加法算式两方面,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每份数量相同于加法算式中加数相同的特点,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解决、加法算式的书写,为理解乘法的意义积累感性经验。教师提出“观察这个加法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又一次针对本质特点进行提问,充分释放了每一位学生的潜能和才华,通过概括表述相同数连加算式的特征,渗透乘法的意义。

从过山车的7个2相加,到8个2,9个2,10个2,再到,如果我们全班都去坐过山车,就有20个2相加,你能列出算式吗?学生根据老师的问题,标准地列出了,2+2+2+2+……通过写连加算式让学生体验到用加法表示多个数相加的繁琐,促使学生不满足于现状,对相同加数的连加产生强烈的改革需要,有一种想创造简便写法的欲望,再一次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发展的过程。这时陈老师适时地引入乘法计算。学生进行对比后,自然就体会到了乘法简便和快捷的优越性,同时也充分感知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

在练习环节,陈老师也颇费苦心,她以挑战的形式设计了形式多样的分层练习,通过写一写、分一分、改一改的练习,既重视了基础训练,同时又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问题中去。这样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巩固性、多样性、层次性的练习,符合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特征,让他们在动中学,玩中学,游戏中学,使他们对新知的认识升华一步,进而形成技能。

总之,这节课充分体现了陈老师追求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索过程。

当然,课堂永远是遗憾的艺术,在此我也想提几点自己觉得疑惑的地方:

1、如何能更好体现乘法的简便。

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是在列加法算式(加数相同)太繁琐时产生的一种简便运算,因此这节课应该让学生感受到这一点。陈老师在这节课虽然有所体现,但是学生却感受不够深刻,如何设计才能让学生的感受更深刻些呢?如果能够在这里设置情景,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然后再引出乘法算式,学生或许能够对乘法的意义理解更加透彻。

2、在3+3+3+2=11与前面算式的比较环节,学生感受还不是很强烈。

3、关注学生还不是很到位。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丰满起来,以上都是我一些不成熟的想法,请大家多指正。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五

《乘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了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后进行的教学,也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初始课,因此这节课就显得尤为重要本节课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知识水平,以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为基本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

我认为杨云丽老师在课堂上有以下几个方面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

1、创设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教师把“游乐园”设计为本节课的一条主线,用这情境串起了整节课的内容,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让学生在玩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问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想法,积极主动地去探索。

2、教师在课堂上注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提炼数学模型,并能运用这个数学模型去解决问题。在课堂上,教师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动手操作,在师生互动中提炼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运算可以用乘法表示”。在摆小棒的过程中列出乘法算式,然后出示乘法算式。

3、在课堂教学中及时把握和利用课堂动态生成因素,对学生发表的不同意见,进行提升,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教学是一门复杂的艺术,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探究,才可能使我们的课堂教学逐步精彩起来。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六

通过直观,让学生动手操作,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动手操作、叙述图意(感知阶段)——列加法算式,观察说出加数的特点(建立表象)——写出乘法算式(形成新的`概念)。

(1)师生共同摆红花,师指导写乘法算式。

(2)学生自己摆方块,尝试写乘法算式。

(3)学生看图说图意,独立写乘法算式。

(4)分析比较,揭示本质。

用加法算用乘法算。

2+2+2=62×3=6。

3+3+3+3=123×4=12。

4+4+4+4+4=204×5=20。

(1)让学生看一看这三道算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2)让学生比一比这两种算式,哪一种比较简便?

(3)让学生说一说"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这个结论。

这样通过分析比较,不仅揭示了本质特点,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抓住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1.做课本pll0“做一做”的第1题。

2.先读算式,再用圆片摆一摆。

2×33×2。

3.根据乘法算式,有节奏地做拍手游戏。

2×65×2。

4.说一说下面两个算式有什么不同?然后做“找朋友”游戏。

4×33×4。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设计上面这组生动有趣的有梯度的练习,可以巩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逐步形成技能技巧。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哪些知识,学到哪些方法?还有什么不明白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探讨解决。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七

施老师的课带给我最大的体会是那儿童般的语言和适合学生年龄特征的环节设计。本节课的亮点有: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

在导入阶段,教师出示游乐场情景图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同时让学生感到加数相同的情况在我们生活中处处都有。为下面的教学提供一个平台。

2、在新知的.教学中能突出重点。

本课的重点是认识乘法的来历,在教学时,施老师主要是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通过列连加算式,从直观到抽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行加法与乘法的比较,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发生、发展、形成的过程。当学生列出了几个加法算式后,教师出示了4+4+4+4…+4=?这么多数加在一起,你觉得怎样?有没有更好的办法?突出矛盾,计算不方便,然后引出了可以用乘法计算。这样,乘法的来历就很明了了。

3、在练习中突破难点。

施老师设计的练习都很典型,涉及了很多方面。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尤其是后面的第4题,每竖行合作写算式时,学生的热情高涨,积极活跃的去做题。而老师在学生的反馈中也引导学生注意先想想是几个几,然后再列式,第六小题的判断题中,涉及到了有加数不同的时候,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了不同的加数是不能用乘法计算的,只是时间关系,要是再让学生说一说就更好了。

建议:1、在乘法的引入环节上。施老师引导大家列出了很多几个相同数相加的算式,然后又出示了几个算式去观察是几个几,最后由4+4+4+4…+4=?引出了可以写成一个比较短的算式,从而介绍乘法。我觉得可以列出几个相同加数相加的算式后,直接就介绍可以用乘法来计算,再说说这是几个几,可以写成几乘几,这样会节省出后面练习的时间。

2、对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体现的不太明显。学生的表达能力并没有太多的体现。

3、在语言上要多强调是几个几相加,不要光说是几个几。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八

这节课《乘法的初步认识》要让学生理解乘法的含义,必须先突破“几个几”,因此我们备课组探讨出这样的探秘单:用画图方法表示4个3,再列式表示,还能怎样列式表示?学生在填写探秘单时经历了一个建构乘法模型的过程:先通过画图形成图形表征——列算式同数连加算式表征——乘法含义的表述。课堂当中谢老师利用探秘单精心设计以下几个环节达到课堂的有效性:

1、这幅图能表示4个3吗?简简单单地一个问题引出一组3个,有4组,也就是有4个3,让优等生带动中下学生获取4个3。

2、两次对比加法算式和乘法算式更深刻地理解乘法的含义。第一次对比4个3,3+3+3+3=12,4×3=12,问:乘法算式中的4和3表示什么意思?理解3是相同加数,4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第二次对比3个4,4+4+4=12,3×4=12,问:为什么乘法算式中只有一个4,而加法中有这么多4,理解3就是相同加数的个数。

通过这两次对比提炼出乘法含义的本质。

3、安排了形式多样的练习,从具体到抽象,通过多种表征方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帮助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我有两个困惑:

文档为doc格式。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九

1、使学生了解乘法的含义,帮助学生了解相同数连加用乘法算式来表示更简便。

2、使学生知道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彩球图、小鸭图。

2+2+2=3+3+3=4+4=5+5+5+5=。

1.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请一人口说答案。

2.让学生观察各个算式中的加数有什么特点?(加数相同)。

教师:像这样几个相同数连加,我们还可以写成另一种形式,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的新知识“乘法”。(教师板书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2。

(1)出示彩球图。

依次出示3束气球圈,出示一束时,教师问:“一束有几个气球?”(5个)。

再出示一束时,问:“有几个5?”(2个5)。

当出示第三束时,问:“现在共有几个5?”(3个5)。

“要求3束共有多少个气球?用加法和乘法分别应该怎样列式?”

学生分2人一组进行讨论。

教师把学生讨论的结果出示:(用加法算:5+5+5=15,用乘法算:5×3=15或3×5=15。)列完算式,让学生把乘法算式读一遍。

(2)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因数因数积(边板书边跟老师齐读并牢记)。

教学例3。

出示小鸭图。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明确“求一共有几只小鸭?”

要求用两种方法求,指名一学生板演。

校对答案。

体会并小结:用乘法算式表示简便!

三.练习巩固。

做一做。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同桌校对。

2.练习九第5题。

要求同桌小朋友合作完成:

(1)两人各选1小题,独立完成。

(2)互说图表示的意思和算式的意义。

练习九第6题。

写出乘法算式,指名学生上台板演。

以开小火车的形式读出乘法算式。

3.练习九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校对,并个别说说为什么这样写?

文字题:

(1)3个8相加,和是多少?

(2)一个因数是8,另一个因数是3,积是多少?

(3)两个因数都是5,积是多少?

要求,列出算式,不计算结果。

练习九第十一题。

指导学生看清图意,以7×2为例解释。

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这样做?

四.作业:

1练习九第9、10题。

2.《随堂练习》。

乘法的初步认识说课稿教案篇十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44页―46页的内容及练习九中的相应练习。

1、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认识乘号,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

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再创造等学习数学的过程,培养学生有条理的思考问题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在初步认识并应用乘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知道乘法的意义。教学难点: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乘法的意义。

识别相同加数是本节课的关键。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中感知

师:这里给出了一些连加算式,我想请一位同学把这些算式读一下。(生读)

师:你能给这些算式分类吗?你打算怎样分,先认真想一想,待会儿举手发言。(生答,答案可能有多种,当学生回答可分为加数相同的和不同的两类时,要因势利导。)

师:我们现在重点观察加数相同的这一组。第一道算式加数是几?生:加数都是3师:有几个3?生:5个3师:我们就说这道算式表示的是:5个3相加。

师:谁能说说下面的几道算式表示的是几个几相加?(先同位俩人说一说,再说给大家听)

师:是不是所有的加法算式都可以用几个几相加来表示呢?生:不是。

师:必须是什么样的算式?生:加数相同的。

二、探求新知

(1)产生矛盾,导入新课

师:刚才看同学们写得都很好,现在我也想出几道题考考你们。请根据老师的要求来列加法算式,看谁列得又对又快。师念:3个2相加,5个2相加,50个2相加,等一段时间后喊停,(估计学生第三个算式都写不完),订正答案。

师:前两题都做得很好,为什么第三题都没做完呢?生:2的个数太多了。生:算式太长了。生:时间太短了。

(2)认识乘法算式

师:原来没做完是因为算式太长,课前我也写了写这个算式,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件)对于这样的算式还有没有更简便的表示方法呢?其实,很早以前数学家们就发现了这个问题,于是,他们就创造了一种新的运算――乘法,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一下乘法。(板书:乘法的初步认识)

师:现在,同学们肯定特别想知道:这么长的加法算式用乘法该怎么表示呢?不要着急,我们先看黑板上的题,等你学会之后,再自己解决大屏幕上的题。

以“2+2+2+2+2”为例讲解

师:我们都知道这道算式表示的是5个2相加,列成乘法算式就是:5×2或

2×5

(板书)。2和5之间的符号叫“乘号”,读作“乘以”,(示范×的写法)

生:读作:2乘5师:列乘法算式为什么是5和2相乘呢?

生:因为算式表示的是5个2相加,所以写成乘法算式就是5×2或2×5。

(3)三道题对比,总结怎样列乘法算式。

师:列乘法算式前,先想好加法算式表示几个几相加,再确定用几乘几,或交换相乘。

三、巩固练习,开智培能

(1)师:怎样用乘法算式来表示几个几相加,大家都掌握了吗?生:掌握了!

(2)师:我们在玩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知识,现在让我们再来做一个找朋友的练习,找找它们的乘法朋友。(先同位说一说,再集体订正)

(3)师:下面那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把它改写出来。(对不能改写的要说明理由)

(4)拓展练习

乘法算式是:3×6或6×3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

教学反思

“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是教人发现真理。”小学数学作为学科的数学,在课堂教学中虽然不能让学生完完全全地去重复人类所经历过的发现知识的过程,但适当地让他们参与知识发现和探索的过程,了解某些数学知识产生的由来,不但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知识,而且有利于激发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上面的课堂教学片段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已初步认识了乘法,并由直观抽象乘法含义,并能正确地读、写乘法算式。从算式对比中明确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比较简便。如,当学生能熟练说出几个几相加时,紧接着按“几个几相加”的要求写算式,比谁写得又对又快。这一游戏中的“50个2”,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了:“算式太长,写起来太麻烦!”,也自然产生了“如果有一种简便的写法该多好”的愿望。教师适时地引出乘法,使学生深刻体验到乘法是简化了的加法。这样的学习活动使让学生从困惑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新知识的'探索状态中,让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成为主动的创新者。

2、体验乘法含义,明确求几个几是多少时,表示两个数相乘关系可以写出两个乘法算式。通过看图写算式,明确两个数具有相乘关系,可以直接写出乘法算式,不一定要求学生必须写出两个乘法算式,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3、联系生活,巩固深化。在生活中寻找数学问题,用数学问题解决生活问题,是本节课的练习主题。我把这一环节放在公园这一大情境中,通过观察公园中孩子们在儿童乐园游玩的情景,提出数学问题。让学生在这些问题中自主选择,并用今天学习的乘法知识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游乐的过程中学会应用乘法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4、练习中还设计了一些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的明确乘法与加法的联系,以加深对乘法意义的认识。比如,设计的聪明题,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并为他们悟出了“乘法计算比较简便”的初步结论提供了恰如其分的素材。这样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探究,有利于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数学兴趣和合作学习的态度。

总之,本节课的设计力图为学生创设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探索的、获得成功体验的、主动发展、富有个性的学习过程,使他们的学习更为有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