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大班反思笔记(大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50:32 页码:12
最新大班反思笔记(大全11篇)
2023-11-11 06:50:32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记录,让我们在迷茫时能够回顾自己的成长历程。在写总结时,不要忽视团队的贡献和合作,要适当表扬和感谢他人。通过阅读这些总结范文,我们可以看到不同人在总结过程中的思考和反思,对我们的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大班反思笔记篇一

通过网上研修学习,乘着我县课改的春风,我上了一堂教改课——《金色的鱼钩》。上完之后,我感受颇多。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略读课文,描写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一件感人至深的故事。课文用《金色的鱼钩》做课题,意义深刻。“鱼钩”记录着老班长的英雄历程,闪耀着老班长金子般的思想光辉,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本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训练简要复述故事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难点是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为了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我运用了“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具体步骤如下:

一、激趣明标。对于这个环节,我是这样做的,先请学生齐背《七律·长征》,然后请学生讲一讲长征的时间,经过的省份和一些重要的战斗,在学生了解长征的基础上,老师作一个小结从而引出课题,并提出学习目标。

在这个环节中,学生的学习兴致很高,讨论的也很热烈,与平常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合作展示。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派一名代表上台来展示本组自主学习的成果,老师给予适当的评价。这个环节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自由发挥,自我展示的平台,让学生畅所欲言,这样在课堂上,学生有了展示自我的欲望,迸发出了创造的火花,树立了学习的自信心。事实证明,学生的表现出奇地好,他们的发言简直可以用“妙语连珠”来形容。

四、当堂测试。在这个环节中,我设计了一道训练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题。题目是这样的:在革命烈士纪念馆中,陈列着那枚金色的鱼钩,你是一名讲解员,请你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解“金色的鱼钩”的故事。这个设计既让学生加深了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又训练了学生的复述能力。学生一看到这道题,情绪高涨,都想上来试一试,有些同学的讲解非常到位。有位同学开头是这样的:朋友,这是一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也是一个不平凡的鱼钩,就是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包含着一个十分动人的事故……学生的表现让想起了一位科学家的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我觉得学生也可以自豪地说: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我会表现的很出色。

五、提升小结。这个环节既是老师对课堂情况的总评,也是课堂的延伸。当学生谈了自己在这堂课中的收获之后,我适时的总结了一下,并提了一个要求。我是这样说的:在长征途中,还有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去搜集一些,我们准备组织一次长征故事会。几天后,这个故事会开得很成功,同学们都踊跃上台,争着讲述自己搜集到的故事。

从以上事实证明,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不仅把课堂主动权还给了学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在以前我上这类课文时,要么叫学生自己读课文自己解决课后习题,要么会直接将课后习题的答案告诉学生。这两种做法都存在许多弊端,前者是一味的放,让学生在读课文和做习题时增加了难度,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入到位,往往不能准确的回答问题,一遍,两遍……老是不对,结果搓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者则没有充分的给学生读书和思考的时间,只是被动的接受答案,并不知道课文里讲了些什么,问题的意思是什么?久而久之,学生养成了依靠老师说答案的懒惰思想,不再主动的朗读课文、思考课后习题。而运用“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避免了这个弊端。

另外,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我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那就是在课堂上,没有给学生自由的空间去质疑。这样,就使得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还不是那么主动。记得一位教育家曾经说过:如果学生无所疑,无所惑、无所求,那么,老师的启发是不会生效的。所以,我觉得要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作为主导的老师还应该给他们质疑的机会。

在我县教体局的引领下,在我县教研室的组织实施中,我县中小学“自主式五步”教学模式的课改已经进行一段时间了。在这一过程中,我感受到了这种教学模式给我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实惠,也惊喜地看到了学生的变化。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运用这种教学模式来进行课堂教学,把自己的教学水平升上一个更高的台阶。

大班反思笔记篇二

做为孩子已经上了小学的过来人,也做为半个老师,我说说自己的经验与想法我是一个4年级孩子的妈妈,在儿子上幼儿园期间,因为和孩子他爸分居两地,需要带着孩子两地住。儿子的幼儿园基本上是上2个月,休息2个月,一个学期就过去了。儿子就这么走走停停的混完了大班,然后直接上了小学。儿子从一年级开始到现在成绩就一直很稳定的排在前几名。

我还是一个辅导学校的老师,我碰过有上过学前班的孩子,父母说刚开始上一年级,成绩都不错,作业写的很轻松。可到了3年级,成绩开始下滑,不知道怎么办说这些当然不是告诉你,上了学前班不好。

儿子虽然幼儿园没有很认真的上,可是,在两地跑的时候,他也没闲着。每天我都给他安排的满满的,阅读,游戏,做逻辑思维训练题,画画,弹琴,运动,学英语,做家务,一点不比幼儿园里的孩子轻松。而且手把手的培养好习惯,不看电视不玩手机,儿子一直都喜欢阅读,喜欢思考。

那个上了学前班的孩子,我发现他每次写作业东张西望,不安静,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上厕所。作业写的不认真,错误很多。不喜欢思考,碰上难题就放弃。上课习惯也不好,没有认真听课。学习的习惯急需培养。

如果一定要我回答上还是不上学前班,我的回答是,要上就选择一家培养学习习惯,端正学习态度的学前班。还是那句老话,习惯决定命运,一点没错。

大班反思笔记篇三

本节活动的目标:“尝试看着图谱手持马鞭跟着鼓点走圆场步,感受沉香救妈妈的焦急心情”这一点在我的活动当中都不是很重要且是新授内容,从另外一个方面去理解,目标定的偏离主题。可改成“尝试跟着鼓点进行牵马、上马、下马等动作的情境表演,感受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

2. 讲述故事

幼儿在此之前已经看过宝莲灯的动画片,对沉香救母的故事情节已有所了解,这个时候教师在提问幼儿,让幼儿讲述故事时就必须考虑清楚如何问的更加贴切。我的提问方式是:“你们有没有听过沉香劈山救妈妈的故事啊?”这样给人的感觉就是幼儿还没有听过这个故事,所以可以修改为:“我们都听过沉香救妈妈的故事,谁来讲一讲?”

3. 视频的作用

图谱本身是一个方便幼儿记忆动作的方式,但今天的图谱没有发挥到很好的作用,并且还有一些影响到幼儿的表现。幼儿今天在视频中获取的动作,比较的单一,所以老师画出来的图谱动作相差不大,幼儿不能够很好的表现。王老师以及各位老师建议我从视频当中截取每个情节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动作,如下马不用再踢腿了,直接截取一个亮相的动作让幼儿去观察,学习。

5. 提取动作要领

这节活动在于幼儿动作的学习,而在整个动作学习的部分,老师对于每个动作的要求都不是很高,或者说要求不是很明确,如在学习上马的动作时,教师可以在表扬幼儿的时候说:“这个小朋友腿踢得真高,她已经跨上马了,来我们在踢得高一点!”以这样表扬式的引导,让幼儿一步步的逐渐掌握动作的要领。每个情节都是这样,我在幼儿表演动作时的精气神儿上抓的也不是很到位,等到幼儿把手臂伸直了、挺胸抬头了在继续活动。这对幼儿来说也是一个练习体验的过程。

6.讲述的过程

在幼儿完整表演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讲述,梳理今天的新授内容,如今天我们在表演牵马和去救妈妈的时候都走了什么步子?(圆场步)等等,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交流过程,教师只要鼓励幼儿大胆的讲述就行了。

7.结尾

“你开心吗?”这样的问题对于幼儿来说,没有价值,没有必要提出来。结尾同样也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还是要与情节挂钩:“今天我们一起表演了沉香劈山救妈妈,下次我们再来一起表演!”从而很完整的结束活动。

大班反思笔记篇四

“老师,小辉辉又跑出去了。”“老师,小辉辉又去玩玩具了。”这样对声音一直会出现在我的耳边,这个小辉辉是我班有名的“淘气鬼”,连家长都怀疑他是否得了“多动症”做什么事总静不下心来,总喜欢动来动去,缺乏坚持性。

那是植树节种植活动之后,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进行了关于“植物”的主题活动,辉辉对此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让妈妈为了买了许多关于植物方面的书籍,带到班上与小朋友一起分享,并能告诉小朋友许多关于植物生长的知识。一次美术课,我让小朋友画自己喜欢的植物,我观察到小辉辉表现得特别专注,我走过去一看,他画了好几种植物,有花朵、小树、小豆苗还有很多我看不懂的植物,“这是我最喜欢的,我想把它种在我家里,这样每天都能看到了。”他指着那棵树,悄悄地告诉我。这时,户外活动时间到了,我让小朋友收拾好纸、笔到外面去活动,小辉辉却用恳求的目光望着我说:“老师,我想给它们画几滴水,它们就不会嘴巴干了。”我觉得,尽管他平时在老师的眼皮底下都要淘气,今天竟一反常态要求留下,应该抓住这个机会,鼓励他做事的坚持性。我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对他说:“小辉辉,老师相信你这幅画一定画得很好。”

我在走廊上组织小朋友活动,不时偷偷去看看他,看到小辉辉一直在专心致志地画画,我感觉很惊讶。一个小屁股从来坐不住的孩子,却能这么认真地坐在小椅子上画画,实在太神奇了,直到画完了,他才高兴地跑出教室,把画给我看。我看到他这幅画的确画得很认真,虽然有的植物画的我都看不懂,我还是表扬了他,并鼓励他以后做什么事,都要像今天一样,坚持到底。小辉辉愉快地点点头加入到我们的活动中来。从那以后,我都有意识地引导他做事有耐心,慢慢地,小辉辉变了,上课、做事都能静下心来做了。

通过辉辉的转变,我想当时如果我怕他一个人留下来会惹麻烦,断然拒绝他的请求,或许他今天仍是一个做事没有坚持性的孩子。像小辉辉这种孩子,尤其需要老师的对他的理解和关心。教师若能对幼儿偶然的行为因势利导,对幼儿是莫大的鼓舞。对幼儿的行为表现结果做出肯定、赞赏或鼓励都将增加孩子的勇气和信心,带来积极的情绪。

大班反思笔记篇五

今天下午离园时,孩子们陆续的被家长接走了。只有性格内向的维涵还没有人来接,我把他领回了活动室,忙着打扫卫生。心想:还好,维涵还没哭,以前家长不来时早就哭开了。我偷偷看了看他,只见维涵不时的向外看,低声的说:“妈妈怎么还不来呀?”我不断地安慰着,给她讲故事。想转移她的注意力,可她都不感兴趣,还是心神不定的样子,眼里已经有了泪花。

我灵机一动就用这个方法吧。我放下手中的工具,捶了捶腰自言自语的说:“哎我好累呀?要是有个帮手就好了。”维涵一脸认真的样子:“老师我帮你,你就不累了。”我说:“好哇,老师谢谢你了”。维涵拿起了拖把,麻利的干开了。我俩一边干,一边聊,好开心。不知不觉时间过得真快,维涵妈气喘吁吁的跑来了,急忙说:“今天我有事,实在赶不回来了,急死我了,我以为孩子在哭闹呢。”维涵高兴地说:“妈妈我在帮老师干活呢。”家长看到孩子高兴地样子,悬着的心平静了下来。我趁机表扬了维涵,还奖励了她一朵小红花。娘俩高兴的离开了幼儿园。

今天虽然我晚点回家了,但心里却很高兴,维涵帮助了我。

大班反思笔记篇六

游戏名称。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发、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教学要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游戏行为实录。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教学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反思笔记篇七

开学有一个月了,今年刚入园的大班孩子渐渐适应了幼儿园的学习、生活环境,学习和生活开始步入正规。但是每个班总会有几个特殊的小朋友不能很快融入集体中,有的性格、脾气特殊,有的在饮食上有比较严重的问题。因为每个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庭,他们的个性也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调皮大胆。

卓x小朋友就是一个特别的孩子。现在刚来的小朋友都能跟老师走队、还会唱歌做游戏了,他在旁边就是默不作声,一动也不动。赞美批评都无济于事,我们想了很多办法都不行,没有效果。说急了,他就大哭了,真的没有办法了。我想就任由他去吧,免得逼急了,再不来上幼儿园了。于是在每次活动时,我就不再去强调他了,但是时不时的会多注意一下。

过了几天,在一次做早操时,当我的眼光扫过圆圆时,发现他居然也在跟着做操了。我真是高兴极了,一个困扰了我多时的问题竟然在不知不觉中解决了。

事后,当我认真的思考这件事时,我才突然意识到:对待不同个性的孩子不能用相同的教育方法,像卓箐这种腼腆害羞的孩子,不要太去关注他。因为这种性格的孩子不希望成为大家的焦点。所以,有的时候“不理睬”也是一种办法。

根据不同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方式,才会收到好的效果。这是我的点滴见解。

大班反思笔记篇八

玩“办家家”游戏。

教师分析:

在娃娃家游戏中由于这位孩子被其他的同伴所冷落,因此,他就用扔东西的方式来宣泄自己的不良情绪,这在大班幼儿的行为中表现得较多,原因可能是这一年龄阶段的幼儿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在得不到同伴的友情时,也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以至于产生了不良的情绪和行为。游戏中出现这种情况,我觉得老师首先要正确看待孩子的行为,不能马上否定孩子,然后进行引导,学会用适当的方式来表达宣泄自己的情感,如:让孩子知道生气以后要把自己生气的.原因讲出来等等,让他们在游戏中提高交往能力,建立融洽的伙伴关系。

材料提供。

娃娃若干、矮床、小桌子、家具、沙发、餐具、招待客人的礼物等。

教学要点孩子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

游戏行为实录。

作为教师,可以扮演其中的一个角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当中,或者作为一个观众安静的看孩子的“表演”,并细心地教学孩子的表现,如果发现孩子有运用不够恰当的语言或行为时,教师可以在不影响孩子游戏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引导。另外,我觉得孩子遇到在游戏中的问题,老师要引导孩子自己去试着解决问题,而不能包办代替,或者帮助孩子出谋划策,这样,能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大班反思笔记篇九

在幼儿教学中,我们不能只关注幼儿能学到多少知识,还要关注怎样让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快乐地成长。下面是有幼儿园大班教学反思,欢迎参阅。

目标: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根据提供的已有图形,画出与物体相对称的另一半。

准备:具有两组相对称的图形若干,幼儿活动材料第二册第19页《有趣的对称图案》、水彩笔。人手一张长和宽为4厘米和3厘米的彩色纸、剪刀、水彩笔。已拼插好一半对称图案的玩具或插粒若干套,玩具、插粒若干。

过程:一、后面躲着谁(教师先出示已折成一半的图形或实物,让幼儿猜猜后面会是什么。再是让幼儿折对称图形)。

二、找朋友(展示图形片,请幼儿在提供的图形中找找每个图形的朋友,说说它们为什么是朋友,再集体观察两个图形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三、找一半(让幼儿说在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对称物体和自己身体上有没有对称的地方,指导幼儿操作活动材料,找出对称的图画并涂色请幼儿观察已经拼好一半的图案,用相同的玩具材料拼出相对称的另一半)。

修改后。

活动方案。

目标与上面同。

准备:三张对称图片:三角形,花朵,小鸟。

对称及不对称图片若干。

操作纸每人一张:有找对称涂色的,有画对称图形的。

过程:一、猜一猜(分别出示三张对称图片的一半,让幼儿猜出后面是什么。三张全出示后引导幼儿观察左右两过的异同:形状、颜色、图案相同,左右位置相反,感知理解对称的意义)。

二、找一找(先出示若干半张图片,让其寻找对称的另一半。再在自己身上寻找对称的部位)。

三、做一做(用自己的身体做对称的动作)。

四、画一画(在操作纸上先找对称图案,再涂色对称图案,最后画对称图案的另一半)。

活动设计的反思:

这是一个对“对称”含义理解的活动,而“对称”的物体、图案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只要告诉幼儿“对称”的条件,幼儿能容易找到,但是这种方法回到了原来的“灌输、传授”式,幼儿在活动中永远是处于被动者。所以如何让幼儿主动学,乐意去寻找发现,这是活动设计的关键。如今有了首席备课人,但设计的活动思路不属于自己,要使这活动尽量减少纰漏,那就精心的构思活动方案,琢磨活动过程,把握每个活动中每个环节,活动后进行反思。因此活动前我仔细琢磨了原活动方案,总觉得不是自己的不能得心应手去实施,因此对活动进行了修改调整,让幼儿在“猜一猜、找一找、做一做、画一画”的几个环节中,引导他们发现了“对称”所需的条件,每个环节清晰、明了,重点突出。

活动目标的反思:活动的目标实而在,不空不广也不难,并已在过程中很好的体现,特别是“发现物体的对称性”我觉得非常好,都是幼儿通过自己的观察而得到的正确答案。是一种主动学习的反映。

三年的农村工作似乎已经把我的工作激情都磨灭光了。上星期突如其来的培训还让我满怀不满,不过仅仅才三天的学习,我就已经确定,如果没有来,我真的会后悔!

昨晚交流讨论时,有老师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幼儿园上课的主体本应是幼儿,可是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的现实是,老师主导一切,老师控制着课堂的一切,为这个问题,我做了深刻的反思。

其实这个问题,在我工作一年时已经发现了,每当有公共课时,不管是我自己上课,还是在听别人的课,我都感觉讲台上的人似乎在自己表演,而幼儿,本应为课堂主体的幼儿,却扮演着为老师充当绿叶的角色,于是有一天。。。。。

那天,我没有按照往常的做法让孩子们集体行动。当我来到教室时,有的三五成群地在书柜前看书,谈论着什么;有的站在新贴出的环境创设“花儿朵朵”前,寻找着自己的名字,议论着谁的红花最多;有的干脆走到桌前,翻阅起老师中午备课时留在那儿的书。我没有打扰他们,因为孩子们都在做着有意义的事情,说着感兴趣的话题。幼儿园生活要有纪律,同时要让孩子生活得轻松,给他们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自己决定先干什么,后干什么,这对他们今后主动适应社会生活,主动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一定的时间观念,有着更深远的意义。我决定在以后的日子里,要让孩子们拥有更多的自由时间,让他们生活得更轻松些。

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变化,对教师在一日生活中过多地组织集体活动有了一些思考,并尝试着减少对孩子的一些不必要的要求。。

幼儿园的孩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历来由老师安排,好像是天经地义。为了照顾好孩子,我们要求他们一切行动听指挥,很多活动都得集体进行。当然,班级里孩子多,排队、等待就难免。孩子们消极、无奈地等待着,他们的时间被白白浪费,他们的主动精神被逐渐磨蚀。为了不“乱”,老师必然要规定“排好队’,“不要随便讲话”……一些控制能力差的孩子,活跃的孩子,主动性、自主性强的孩子耐不住这无聊的等待,会经常不断地影响纪律。从而招致老师的批评。过多的批评,造成幼儿与老师的关系紧张;过多的指责,又使得他们的自尊心受挫,失去上进心。可见,过多的集体约束会影响幼儿的主动发展,应该尽早改革。

老师率先行动,尝试把自主权还给孩子。给孩子们自己支配自己的权利和机会,让他们根据情况决定先做什么再做什么,学习合理地使用时间,安排自己的活动,做一个有头脑的、主动的人。这种锻炼,可以使孩子形成自主、主动的个性品质。它不但为幼儿今天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有趣创造了条件,而且为他们今后从容地面对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希望我的反思能给同样对这个困惑的老师带来想法,也希望各位同行姐妹都能放开对孩子们的束缚,让他们更自由,更快乐的学习!

“助跑跨跳”是幼儿园大班体育基本动作训练之一。以往我们都是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的方式教幼儿学习,幼儿既不了解学习的意义,又对单调的练习不感兴趣,所以很难达到好的学习效果。去年11月,受培训的启发,针对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体育活动目标,我班尝试设计并开展了以学习“助跑跨跳”基本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学做解放军”情景游戏为主要形式的体育活动,深受孩子们的喜爱。

播放背景音乐《小号手》――用雄壮有力的音乐和模仿动作激发幼儿学做解放军的积极性。

来到户外,我告诉孩子们玩学做解放军游戏,并发给他们一颗红五星佩戴在胸前。孩子们脸上洋溢着自豪感。随着节奏鲜明、雄壮有力的《小号手》音乐,孩子们自然地挺起胸脯抬起头,精神抖擞地排好队伍,开始了准备活动。在音乐的伴奏下,我带领孩子们学着解放军的样子雄赳赳、气昂昂地练习分队走,按口令做敬礼、吹号、射击、投弹等动作。情境逼真,具有鲜明特点的准备活动,激发了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跨战壕运子弹”――让孩子在体验中领会动作要领。

我以班长的身份给“战士们”布置了“跨战壕运子弹”的任务。这个任务需要跨两道“战壕”,为了保证成功地将“子弹”运回,我让“战士们”自选分成两组,尝试跨两种“战壕”。孩子们一听跨“战壕”,都高兴地跳了起来,我的任务刚布置完,他们就分组进行了尝试。

助跑跨跳要想获得成功就要学会用力蹬地,向前迈腿,这是我们在备课和亲身体验中摸索出的经验。为了让幼儿自己感受到这一点,我用缠上绿色皱纹纸的松紧带设置了两条宽窄不同的“战壕”(一条是60厘米,另一条是75厘米)。

在初次尝试中,跨窄“战壕”的孩子多是对跨跳信心不足或能力弱的孩子,但由于“战壕”比较窄,他们跨起来比较容易;跨宽“战壕”的孩子们因为能力强,跨起来也没有感到太困难。为了让他们充分体验跨越宽窄不同的“战壕”的方法,在第二次练习时我将这两组幼儿调换了一下。这样一来,一些较弱小的孩子就有些畏难。这时,我就鼓励他们向解放军叔叔学习不怕困难。看到老师鼓励的目光,孩子们鼓足了勇气站到起跑线后,听到口令就向“战壕”飞快地奔去。蹬地、起跳、迈腿,嘿!真棒,多数“小战士”都跳过去了。

在试跳两次以后,我及时组织孩子们进行交流,让他们谈谈自己是怎么跳过去的,跳宽的和跳窄的有什么不同。他们总结了经验,共同分享了成功的喜悦。交流时,成功跨过“战壕”的孩子们表现得既兴奋又自豪。那些没有跳过去的孩子听了别人的经验也受到了启发,有的已经开始跃跃欲试了。但是,再次试跳时,仍然有几个孩子跳不过去。于是,我又引导他们观察同伴的动作,分析跳不过去的原因。孩子们观察后发现,这几个小朋友之所以跳不过去,有的是因为离“战壕”距离相差很远就起跳,有的是因为跑得慢,缺乏冲劲儿,有的是因为没迈腿。在同伴的帮助下,这几个孩子经过总结经验,终于勇敢地跳过了“战壕”。

几次尝试之后,幼儿自己得出了结论:跨窄的不用跑得太快,跨宽的要使劲跑,用力蹬地;跨窄的轻轻一迈步,跨宽的要迈大步。

在充分体验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6人一组自由组合,分成4队进行“运子弹”的比赛。比赛开始了,听到口令后,“小战士”就像离弦的箭一样,飞快地跨过“战壕”,阵地上的“小战士”在不停地为自己的“战友”加油,场面非常热烈。可是,因为孩子们求胜心切,有的顾不上用力蹬地迈腿跨跳就掉进了“战壕”,影响了动作的完成。于是,我引导幼儿重新调整了规则。新的规则规定,掉进“战壕”的战士所运的“子弹”不算数。这样一来,孩子们将注意力转向了跨越“战壕”的动作,使游戏真正达到了锻炼的目的。

“跨战场炸碉堡”――让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跨战壕炸碉堡”是这次活动的高潮。为了让孩子充分体验助跑跨跳的动作要领,在巩固动作的练习中仍然感到有趣,乐于参与,也为了使大班幼儿的游戏更具有情景性和挑战性,我将大班冬锻的投掷内容和跑的内容结合在这个游戏中,以期促进幼儿上肢力量和全身协调能力的发展,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成功的乐趣。

我们用纸箱子制作了3个能倒塌的“大碉堡”,并安上了纸做的凶相毕露的大头敌人,然后按照大班投掷达标的距离,在碉堡前拉起了一条1米高的障碍,以促使幼儿往高往远投掷。

“碉堡”的出现,再次激发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他们迫不及待地要求我赶紧发布命令,于是,我又以班长的口吻命令“小战士们”:“前方的阵地上,碉堡上的敌人正端着枪向我们瞄准,我们怎么办?”“小战士们”异口同声地说:“炸掉它!”“对!我们要跨过‘战壕’,跑到封锁线前,再投‘手榴弹’炸掉“碉堡”。

大班反思笔记篇十

在这两个月的磨练中,我真的觉得有了很多的感悟,一日生活渐渐的掌握了,也知道了如何收拢孩子的心,如何既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又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常规,一开始的我总是非常的慌乱,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能仅仅有条地处理了。

记得在上关于国庆节的课的时候,那已经是国庆假期之后的事情了,幼儿都回到幼儿园来学本领了,国庆前夕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要收集国庆假期如何度过的绘画作品或者是图片,那天一早,就有幼儿带来了收集的图片和绘画。学习活动开始后,我首先抛砖引玉,介绍了自己在国庆节的感受,接着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述说着国庆节自己快乐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茵茵坐轻轨去长风公园观看了鲸鱼表演、外来孩子苏苏与父母登高爬上了东方明珠;还有好多孩子去了各大公园并吃了肯德基或麦当劳。随着孩子们的互相介绍,我把一些从报上剪下来的图片新闻和拍摄的节日热闹景象照片一一呈现,他们边看边回忆自己看到的情景。整个这一节活动都是在说说、看看、谈谈中度过,好不热闹。

整个活动中幼儿对自己亲力亲为的事,都能较完整地表述。但是在表述过程中,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事,幼儿马上会产生共鸣,以至于忘了去倾听同伴的说话。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但是也就导致了我们班级的常规受到了影响。

对于出现的问题,当谈论到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时,话匣子打开了,就真的很难合上了,我又不能大声打住他们的谈论,但是悄悄地说对他们又没有非常大的效果,之后我发现,只要我找个另外一个突破口,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又会非常聚精会神的朝我看过来,听我说了,那次乱哄哄的场面令我印象非常的深刻,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出现这种难以控制的场面,原来幼儿也跟我们大人一样,只要谈论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话语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其实这种事情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来控制整个场面的,有时候幼儿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怎么拉也拉不回来,只能用高于他们的分贝来收拢,所以在这方面我也很困惑,有时候就会考虑,如何才能不出现这种场面。是不是一定要在活动开始之前就要说清楚要求,每次都要要求幼儿,去拿玩具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能奔跑,不能乱做一团。讲的太多,幼儿就会显得很不耐烦。

我就有这样一个困惑:如何控制比较混乱的场面,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大班反思笔记篇十一

在这两个月的磨练中,我真的觉得有了很多的感悟,一日生活渐渐的掌握了,也知道了如何收拢孩子的心,如何既放手让孩子去创造又管理好整个班级的常规,一开始的我总是非常的慌乱,不知道接下来要做些什么,但是现在我觉得我能仅仅有条地处理了。

记得在上关于国庆节的课的时候,那已经是国庆假期之后的事情了,幼儿都回到幼儿园来学本领了,国庆前夕我就给孩子们布置了要收集国庆假期如何度过的绘画作品或者是图片,那天一早,就有幼儿带来了收集的图片和绘画。学习活动开始后,我首先抛砖引玉,介绍了自己在国庆节的感受,接着很多小手都举了起来,述说着国庆节自己快乐的地方和周围的环境:茵茵坐轻轨去长风公园观看了鲸鱼表演、外来孩子苏苏与父母登高爬上了东方明珠;还有好多孩子去了各大公园并吃了肯德基或麦当劳。随着孩子们的互相介绍,我把一些从报上剪下来的图片新闻和拍摄的节日热闹景象照片一一呈现,他们边看边回忆自己看到的情景。整个这一节活动都是在说说、看看、谈谈中度过,好不热闹。

整个活动中幼儿对自己亲力亲为的事,都能较完整地表述。但是在表述过程中,与自己有相同经历的事,幼儿马上会产生共鸣,以至于忘了去倾听同伴的说话。整个活动中,幼儿积极性较高,但是也就导致了我们班级的常规受到了影响。

对于出现的问题,当谈论到幼儿非常感兴趣的话题时,话匣子打开了,就真的很难合上了,我又不能大声打住他们的谈论,但是悄悄地说对他们又没有非常大的效果,之后我发现,只要我找个另外一个突破口,吸引他们的注意,他们又会非常聚精会神的朝我看过来,听我说了,那次乱哄哄的场面令我印象非常的深刻,之后我也进行了反思,为什么出现这种难以控制的场面,原来幼儿也跟我们大人一样,只要谈论到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话语就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

其实这种事情在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都会出现了,也并不是每次都能寻找到合适的突破口来控制整个场面的,有时候幼儿就会像脱缰的野马,怎么拉也拉不回来,只能用高于他们的分贝来收拢,所以在这方面我也很困惑,有时候就会考虑,如何才能不出现这种场面。是不是一定要在活动开始之前就要说清楚要求,每次都要要求幼儿,去拿玩具的时候要保持安静,不能奔跑,不能乱做一团。讲的太多,幼儿就会显得很不耐烦。

我就有这样一个困惑:如何控制比较混乱的场面,如何才能做到收放自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