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9 09:37:33 页码:11
最新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优秀8篇)
2023-11-19 09:37:33    小编:ZTFB

人生中有许多琐事需要梳理和总结,它们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写总结之前,我们需要明确总结的目的和对象。以下是一些优秀作品的欣赏和评析,希望能够启发您的创作灵感。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一

1、规定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画面或暗示一种情境。如看图作文,画面往往是“特写式”的,只是反映事物包孕的某一瞬间,它“含不尽之意于画外”,留有景物和人物的许多空白点,因此,为学生作文创设了能够驰骋想象的广阔空间。在指导学生写看图作文《伞中情》(一位穿红裙的小姑娘给雨中的盲人送伞)时,我引导学生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想象:从静态的画面中想象动态;从外表想象内心;从动作想象语言;从平面的无声处想象立体音响;从特写式画面想象全景式的事故。这种情境,学生平时有所感知,有着表象积累,一旦入情入境,便会插上想象的翅膀。

2、虚拟事件。假设一个学生常见的事件,让学生成为“事件”中的一个人物,设身处地进入角色,合情合理构思情节,言真意切表达情感。

3、因事造境。创设一个合情合理的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写出具体可感的文章。如让同学们根据“调座位”一事,联系实际,发表议论,结果大部分同学都能很快谈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同学认为“凡事都需要个原则和校准”;有的同学认为“做任何事都不能以自我为中心”;有的认为“做人不能太自私”;有的认为“凡事都应该换位思考”一场热烈的人生大讨论就在这种轻松的环境里展开了,同学们的热情如汩汩泉水,写出来的文章见解独到、有理有据、思路清晰、语言流畅。

总而言之,情境作文教学不仅能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启发学生的心智,还能让写作时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情,使写作成为学生主动乐意做的事情,满足了学生学习中的情感需求。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二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但是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管是中心小的学生,还是完小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很差,不能对外来信息很好分辨、归纳和接收,直接导致说、读、写不能顺利进行。特别是习作这一板块,大多学生作文时的所表现出的共性是“想着事物的形象,口头表达也很精彩,但是笔下却形容不出来。”所以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必须做到:

一、要浅化习作入门,让习作简单起来。

也能写出文章来。

二、练写观察日记,积累习作素材。

鲁迅先生说过:“读书必须像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样才能酿出蜜来。”同样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就要提倡“观察教学”。通过调研,时下一些农村小学学生还不会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来写观察习作,更不善于发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和生活中的“美”的事物。说明一些老师还没有树立大语文的教学观,没教给学生观察事物的方法,及如何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别人。加上农村孩子课外阅读面窄,写作时思维较定式,不灵活,所以造成在写观察习作、想象作文时无从下手。因此,我们一定要树立大语文教育教学观,作文教学一定要从内容入手,让学生要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自己身边的事。

要解决这一问难题,语文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指导学生练笔,使每个学生都能练出一双锐利的眼睛,学会观察事物,提高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从而使生活周围的人和物烂熟于心,出口成章。

学会观察事物,提高写作能力,从哪入门呢?那就要培养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也是作文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和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少年儿童热情,对新生事物敏感,且充满活力,而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观察到许许多多的东西,如自然景物的状态,气候的千变万化,人物的音容笑貌,社会的各种现象等,如果光观察不记录,那么很多新鲜印象,有趣的事物、生动感人的场面很快就会忘记,即使日后能回忆,也是朦胧的残缺的。

所以,时下农村小学作文入门教学,除了加大学生的阅读面,让学生学会读书外,教师在教导学生养成观察习惯的同时,还要养成练写观察日记的好习惯。

三、在玩中学,玩中写,培养习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如果对某件事物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去观察研究,想方设法弄明白其中的奥秘,而爱玩又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学中用游戏的方法教孩子们写作十分有效,这样可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提高兴趣,调动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将游戏融入到作文训练中,教学生玩中学,玩中写,写中再现玩趣,那么他们就会觉得作文是一件最轻松平常的事。这样,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有感可发,再也不觉得作文是一件痛苦的事。

四、引导学生正确地阅读积累。

荐一些名言、古诗词、儿童诗歌,要求他们熟读成诵,并学习运用;还可以开展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同时让学生多进行课外阅读积累词句,还要引导他们掌握更多的积累方法。如从网上查阅资料,收集日常生活中老人们说的一些有趣的俗语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和内化,学生写作的语言资料库就不断地丰富和完善,写作时遇到的障碍就会大大减少,作文兴趣也就提高了。

五、做好作文评价。

学生的作文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他们不管写得怎样,都强烈地期待得到老师公正、客观、实事求是的评价——或热情地赞扬、鼓励,或诚心地帮助、指点。可见,老师在作文评价中表现出的态度、情感及准确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写作情绪和兴趣。好的评价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应经常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设计诱发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欲望,让学生自己寻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以便发展思维,改进完善学习方法。因此,老师要用赞赏的眼光去批改学生的作文,并通过评语使学生得到知识上的满足,学习上的动力,心理上的平衡。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三

摘要: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也是小学语文教师感到十分棘手的课题。那么,作为语文教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趣,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本文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进行了详尽的论述。

作文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们也害怕写作文,往往是“谈文色变”。那么,老师怎样教会学生写作文,学生怎样把作文写好一直是困扰老师和学生们的大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也为了我们更多的语文教师更好地进行作文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以及不断的探索和研究,在小学作文教学方面有了深刻的体会和心得,希望与大家一起交流探讨。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说的非常有道理。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由于学生年龄小,他们很难把注意力集中到一件不感兴趣的事情上,而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比较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们没有写作愿望或是害怕写作,那么习作教学的目的就很难达到,事实证明,学生们只有乐于写作,才能把作文写好。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靓点”。再不好的文章也有其“闪光点”。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找到学生作文中的精华,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增强他们学习写作的信心。

2.把学生的优秀作文集中在一起,装订成册,让学生收获成功的喜悦。在班会课上组织学生互相传阅、学习优秀作文,那么学生写作的兴趣一定会空前高涨,写作欲望定会被无限的激发。

3.在写作文前,有目的的编演小品,设计游戏或组织外出参观等活动。学生亲自参加的实践活动,往往能印象深刻,写出真情实感。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很多时候,小学作文教学一直被限制和束缚在一个狭小的空间内,这无疑是对学生智慧的禁锢和个性思维发展的扼杀。其实,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一片培养学生感悟和洞察能力的沃土。所以,作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就要引导和训练学生用“心”去观察。观察事物,观察人,观察周围的环境。要求他们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东西有条理的记录下来,并在其中加上自己的真情实感。所以,每到学期初,我都要求学生准备一个日记本,每天写日记。并告诉他们,其实生活中的许多现象或事情往往是很有哲理的,我们没有发现是因为没有仔细观察,如果我们认真观察,用心感悟,反复思考,就会从中悟出很多道理。中,要用独特的视角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话表达思想,使作文独具特色。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作文写得好坏和学生平时知识积累的多少有直接关系,如果学生没有丰富的知识底蕴做基础,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文章来的。而这些知识的来源就是阅读。我经常教育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读书的范围要广。名著、小说、童话、寓言、成语故事等都要读,甚至自然科学知识方面的书,也要涉猎一些。我要求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勤记笔记,让他们把书中精彩的句子、段落摘抄下来或者写出自己读书的感受和体会。并定期开展读书会活动,让他们互相交流读书心得,朗读自己摘抄的精彩内容。通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学生在广泛阅读中,积累了大量的`词汇和写作素材,通过阅读,他们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更活跃了思维,写作文时再不觉得无从下手,无话可说了。

4、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让他们展开想像的翅膀。

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优秀的作家都是蘸着自己的血肉写出来的,真诚的文章是从作者的心里流出来的,而不是硬挤出来的。学生们只有动了真情,才能写出好的文章。

真情实感是作文个性化的基础。在作文训练过程中,我们要主张学生写实实在在的生活、真真实实的思想情感。在训练写作时,我只定作文范围不命题。让学生的写作思维不受限制,有更大的发展和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在一个范围内,从生活中找素材,写出真情实感。我比较重视表达方式的训练,但不限制作文的体裁。鼓励学生不拘一格,不落俗套表达自己的鲜活思想。在作文中,学生不仅要表达真情实感,还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一项新的要求。想象与写作的关系好比树与根,它们之间密不可分。想象,是一种具有艺术色彩的思维能力,生活中看似平淡无奇的事物会因为想象而变得色彩斑斓、神秘莫测。缺乏想象力的大脑,是干涸的大脑,没有想象的作品,是呆板的没有生命力的作品。

5、让学生的作文标新立异,不落俗套。

封闭式的作文教学严重地挫伤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作文的程式化|和成人化。怎样打破这种局面,推陈出新呢?所谓新,就是思维要“创新”,文章要有新意,有新的思想、观点和见解,让人读后有新的感悟和启发。要使文章获得新意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经常倡导学生们用创造性的思维模式去构思作文内容,表达新意,打破以往“清规戒律”的限制,让学生们展示个性才能,将自己不同于别人的感受写出来,同时突破文体束缚,任选题材、体裁,从而让自己的文章匠心独运,大放异彩。

总而言之,只要我们教师不断改进作文教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真心关注学生的思想状况和个性差异,因材施教,积极引导他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鼓励他们在平时多读书,不断积累写作素材,切实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修改作文的能力,那么,对老师和学生而言,作文水平的提高将不再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

参考文献。

[1]郭肖斐.另辟新径巧立意dd小学作文教学方法新探《小学教学参考》,20xx。

[2]钱燕萍.小学作文创造性教学策略[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xx年01期。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四

[摘要]教无定法,但必须有法。教会学生一些简单的写作技巧,是作文教学必走之路。

作文教学,是多数农村语文教师感到头痛的一件事;写作文,又是多数农村学生感到头痛的一件事。虽然教无定法,但教必须有法。本人担任小学二、三学段的语文教学工作已有十多个年头,在作文教学上积淀了几点精浅的做法,晾出与从事农村语文教学工作的同仁分享,共探农村作文教学之秘。

要想教会学生游泳,教师必须“先下水”。这里的教师“先下水”,是指教师在教学生作文时,要先写好下水文。要想别人做到的事,首先自己必须做到,而且必须做好。这句话同样可以用于教师的作文教学工作。写好下水文,于师己于生都有好处。于师,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教师要写好下水文,事先要去选材、构思、谋篇布局,动手写这样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以在学生写作前把这些“经验”传授给学生,“引”着学生去写。同时,教师的下水文,对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俗语云:妹妹不会缝鞋,嫂子有样样。这也体现了新课程理念下,师生共同“成长”理念。

教会学生写作文,从教学生写新闻报道着手。乡村学生,阅读量少,积累的素材不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弥补这些写作上的不足,我采取教会学生写新闻报道。引导学生写新闻报道,既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同时达到了练笔之目的。在写作技巧上,教会学生处理好新闻报道的“五个w”和“一个h”,也就是新闻报道的六个要素。“五个w”指的是英语中的“w”开头的五个单词:when,where,who,what和why,意即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一个“h”指的是英文中的how,即何果。也就是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事件,写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什么地点,发生了什么事,涉及哪些人,有什么样的后果。当然,这其中少不了老师引导学生有意识、有目的地走进生活去观察,然后提炼出有意义的标题,最后按新闻的格式梳理成文;久而久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也训练了学生一双“新闻眼”,锻造了他们的生活情感,写作水平也会随之提高,这于学生一生都有好处。

总之,作文教学虽无定法,但作为任何一名语文教师,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探索出一条成功的教学路子,积极投身于教学改革中,与学生共同成长,这应该是新课程教学所需吧。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五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不少学生一听写作文就头疼。质量更无从谈起:记流水帐、语句不通、平铺直叙、反映阴暗面,有的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背习作;有的为了完成任务,胡编乱造,假话套话一大堆;有的甚至到作文书上一抄了事……学生对作文没有兴趣。

一、结合小学生实际进行教学。

小学三年级学生的习作因智力水平、生活经验、认识程度、表达能力等方面的限制,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不足。教育艺术的本质就在于发现、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当然要看到学生习作中的缺点,可我们不能一味地批评和指责。我们应该明白即使再差的一篇习作,都会有它耀眼的亮点。哪怕是一个优美的句子或一个生动的词语;再不然就是一个用对的标点符号,一个写得比以前更好的字。尤其是在作文的起步阶段,我们不能以高年段的要求来评价我们的学生。习作的过程中出现了词不达意、错别字多等问题也不能操之过急,不能因为这些,而把学生的习作批得一无是处,只要学生有习作的愿望,能努力地把它写出来,就应该给予肯定。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写作教学中,应注意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在低年级进行作文的起步教学,关键就要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和乐于写的习惯,淡化作文概念,让他们快乐习作。如果在三年级就把“作文”的概念灌输给学生,他们一定会觉得十分抽象,无法理解。让学生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说出来。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说写的兴趣和基本能力,进行作文前的准备,在教学工作中注意低段打好作文基础,为中段作文作准备,对培养孩子创造志趣和能力的培养就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二、创设情境让学生多说。

课程标准提出三年级写话必须强调先说后写,在说的基础上写,“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心”。教学中如何创设了各种情境培养孩子们的说话能力。

科技类的文章时说懂得了什么、还了解哪些与课文有关的知识等等,鼓励学生敢于发表新思想、谈新见解、说不一样的话,培养创新思想。

2、在课外阅读后说。读了作品后有什么感想,受到什么启发,获得了什么经验教训。每个月设一至两次的课外阅读交流会,畅谈在阅读中的收获体会。

三.学会观察,写清话语。

作文就是用笔说话,要把话说得清楚,写清楚,就要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的话是怎样一句一句说出来的,句与句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过渡的。如果把每句话写清楚了,说明白了,把句连接起来成一段话就会说得清楚,写得明白了。那么,怎样教学生把段写清楚、写明白呢?这是三年级过度作文的又一个难点。

现在我们就探讨探讨怎样把话写清楚?

(1)按事情发生的顺序写。

如:指导学生写《洗手帕》。可以拟一个提纲,第一层:手帕脏了,要洗手帕。第二层:怎么洗,怎么抹肥皂,怎样揉,怎样搓。第三层:手帕变干净了。

(2)按观察顺序写。

观察有一定的顺序,可以由上到下的观察,也可以由下到上的观察;可以由外到内的观察,也可以由内到外地观察;可以由整体到局部地观察,也可以由局部到整体地观察。观察的方法灵活多变,怎么观察就怎么写。比如写大扫除吧,有同学通过观察这样写一位不怕苦的同学:他把垃圾一趟一趟的运到楼下去了,他又找来一辆小车,把垃圾倒在里面,推着小车“吱吱地”走远了。

又有同学这样写一位不怕脏的同学:他手握拖把,在地板上来回拖了几下,又扛着拖把走到水龙头下,拧开水龙头,水哗哗的冲到拖把布上,溅起了许多水珠,脏兮兮地落到了他的脚上。可是,他一点都不在意,还蹲下来用手握着拖把布使劲拧。

我们再加上开头和结尾,不就是一篇完整的作文了吗?这样一层一层的写,一个一个地叙述,同学们扫除的情景就展现在我们眼前了。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第一步。对于三年级的小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的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深刻、细致的第一手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也比较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

四.加强对学生作文的批改和辅导。

三年级作文,要主张多留少删,多就少改,多表扬少批评,这对保护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是大有裨益的。学生怕作文,不喜欢作文,主要是因为他们从写作中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一句话,他们没有成就动机。作为教师,我们应及时地褒奖、欣赏、肯定每个学生写作的进步和闪光点,使他们切切实实地体验到写作的快乐,进而把“作文当作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

1、面批面改。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对老师的评语看不太懂,一般只是看看成绩,所以应该把批改重点放在面批上。要具体指出,哪些地方写得好,值得表扬,哪些地方写得不好,要马上修改。对于写得较好的作文,可以在班级上宣读,鼓励他们继续写好。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也会使学生逐步养成认真斟酌,推敲用好每个词语的良好习惯,为以后的命题作文打下牢固的基础。

2、典型作文,集体修改。每次学生作文后,不要急着批改,先整体浏览一下,根据习作所给的要求,概括出优缺点,找出存在的共性问题,选择一两篇典型文章,让学生集体修改,然后,学生再动手修改自己的作文。

总之,三年级学生对学习抱有的新鲜感和积极性,为我们渗透和培养学生的作文意识提供了前提和条件。只要能抓住一切有利的契机,注重渗透,持之以恒,定能为学生今后的作文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六

海沧区育才小学,福建厦门361026。

摘要: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把握好作文教学?如何在难点中的难点――农村作文教学中有所突破?如何发挥农村的优势,改变落后的作文教学面貌?本文试图从这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实践,力求能开辟出农村作文教学的新方向,还农村孩子一片广阔的作文天空。

关键词:习作教学弊端矫正探索。

作为语文教师在我们身边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作文教学的困惑与问题,但由于畏难情绪我们又往往听之任之甚至避而不见。让我们先来重新审视一下这些在我们平时教育教学中司空见惯的现象:

现象一:老师情绪高涨地对学生说:“这周五咱们全校组织去园博园参观,请大家做好准备哦!”马上就有学生问:“活动结束后要写作文吗?要写的话我不去了,每次春游都要写作文,没劲。”其他学生跟着附和。

现象二:办公室里语文教师在互相抱怨:“当个语文教师实在是太累了,看到这些写得乱七八糟的作文头就大啊!如果语文教师不用批改作文就太好了!”其他教师深有感触地点头称是。

现象三:这次习作的内容是“介绍自己去过的地方”,老师费了近一节课的时间进行了习作前的辅导,学生似懂非懂地开始了作文撰写。可一节课时间又过去了,还是有几个学生一副双眉紧锁的样子。一询问才知道:“老师,我没有去过什么好玩的地方,我觉得那些地方都不有趣。我不知道该写什么!”教师一时语塞。

……。

这些都是发生在农村小学的真实事件。在农村小学,这些现象可谓见怪不怪,大家都“习以为常”了。而这些现象,从小学作文教学的角度来看,可以说是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现状的缩影。

一、隐形危害。

1.作文内容虚假伪设。内容虚假,是长期困扰农村小学作文教学的作文训练的一个顽症。有时候这种虚假竟到了近乎荒唐的地步。一个小学生在介绍自己《我》的写作体会时写道:“开始,我把单眼皮儿写成双眼皮儿,翘嘴儿写成小嘴儿。我认为那样写才漂亮。”有谁能想到,小孩子还有这样的念头。(语文教学论文)如果不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严厉“打假”,将会给作文教学和作文训练带来极坏的影响,就会严重阻碍作文教学和训练。

2.作文内容空洞贫乏。农村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就是有图书室也很少开放,形同虚设。学生除了读规定的教科书外,很少阅读到课外读物,以至写作文时常闹出笑话。现在学校都把安全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学校、教师怕学生活动时出事,很少组织活动,如春游、秋游、野炊、参观等。加上农村学生现在有很多是独生子女,受到家庭的过分宠爱,有的想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家长也不一定同意,生怕出了问题。因此,也难怪学生写起作文来,觉得无内容可写。

3.作文内容千篇一律。一些教师把学生习作的标准定位在一些优秀作文选上,一上作文指导课就读范文,或者不厌其烦地指导,甚至如何开头,怎样结尾,中间又怎样写具体,都要反复强调,结果是教师指导越细,学生的思维就被限制得越死,再加上农村学生生活单一,见识较少,在学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课、下课的循环中度过,课外及节假日也只能在孩子的嬉闹中打发,观察不仔细。当回到作文课时就出现了作文内容“千人一面”的现象。在以“难忘的一件事”、“我的童年”等为题的学生作文中,写拾钱包、帮助邻居老奶奶做事的文章占绝大多数。

二、原因探究。

造成这种农村小学大面积作文教学几近瘫痪的根源何在?我想原因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地域差异,遮蔽了学生的视野。由于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较少,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可供阅读的书藉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

2.教师差异,制约着作文的进步。教师的作文指导作用是巨大的,对生活在信息相对落后农村而言,教师的指导作用更是不可估量的。部分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对写作理论知识掌握较差。在上作文课时,他们无视小学生写作思维的发展规律,把作文课当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写作时,不切合实际出发,忽视了学生的兴趣,这样就不可能写出很优秀的作文。这些都与当前的应试教育有着必然的联系,为了考试而写作,就必然会使学生失去了写作的热情。

3.家长差异,滞后了作文发展。父母是孩子成长中的第一个教师,在农村特别是边远山区,孩子父母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对孩子起不到引导作用。而且农村的父母每天都起早摸黑,回来也不问孩子的学习情况,对作文更是漠不关心,有很多父母由于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在作文方面也是力不从心的。这对学生的学习特别是作文的兴趣造成了致命的一击。

三、应对策略。

在各方面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确实呈现出了滞后的现象,亟待从教者去思索、实践和改善。我想既是农村的教学就该立足于农村,以农村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及生活场景为根基来进行作文教学,让作文教学做到有根可据,期待还农村孩子一片广阔的自由自在的写作天空。

(一)以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学生的眼球。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象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形象面前、具体的情境之中也更易激发。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优美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是大自然赐予他们得天独厚的礼物。只要留心,不难发现多样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我们农村小学作文素材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教师可以引领学生,让他们拥抱大自然: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吸新鲜空气,享拂面清风;春之绿、冬之雪,夏之泳,秋之游。学生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玩耍,深深地体验到大自然之美、家乡之美。当他们心盈自然之美时,教师只要稍作点拨,相信都能争相畅叙心中之美。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地作文,而是在叙述享受之美之乐。

(二)以淳朴的`民情民风唤醒学生的耳朵。农村人特别重视邻里之间、乡亲之间的感情联系,其间蕴含着淳朴的民风。和睦相处之情,尊老爱幼之德,勤俭节约之风等等,这些方面生动的事例层出不穷,活生生地发生在同学们的身边。如果在教学中我们能有意识地因时制宜,也不失为写作教学的一类素材。如:带领学生三月节时放风筝,感受“忙趁东风放纸鸢”的乐趣;和学生一起在端午节包粽子,亲临划龙舟比赛现场,为感受传统佳节带来的别样风情;中秋节时组织学生开展“博饼”活动,在骰子的叮咚声中感受节日的气氛……学生对这些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自然就有深刻的体会,此时再来引导他们写作文,相信这时的写作对他们来说已经不是任务,而是他们真实情感的表达。

(三))以巨变的农村新貌触动学生的心灵。农村的发展可谓日新月异,令我们每个生活在农村的人不断地惊喜,更无比的振奋!这又是作文综合实践活动的极好素材!我们可以带着孩子参观养殖专业户、经济农作物种植专业户、成片的果园绿带等,并通过采访了解家乡的过去,在过去与现在的巨大落差中感受今天的飞速发展。在班上开展讨论会,让学生说说“家乡的变化”,或从自己家里的生活变化谈起,或从门前路的变化说起,促使学生把这种振奋之情流于笔端。同时,也教育了学生要热爱家乡,促使他们从小树立起把农村建设得更繁荣的理想。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无暇的,在每个农村孩子的心里都盛开着一朵求知的花,我相信只要为人师者愿意为孩子寻找到催生花儿盛开的阳光雨露,这些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儿定然会为我们绽放出最亮丽的笑脸,成长于农村这片沃土之上。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七

教学中,我根据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感知情境——启发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

一、精心引导学生感知情境,丰富表象积累。

要让学生作文时能够写出具体的情境和氛围,必须引导他们经历从“感知情境”到“描绘情境”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个指的是“实境”,即人、自然与社会;后一个则是“虚境”,是经过艺术的加工和感情过滤创造出的情形与境界。

1、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感知情境。多姿多彩的世界是学生感知的直接对象,学生在感知事物前应蓄情于臆,即在感知事物之前要有一定的情绪准备,在感知事物中要融情于物,调动视、听、味、嗅、触等感官去感知客观事物的画面、色彩、声响、芬芳等各种属性,将自己的情感与意念自然地融入写作对象中。

2、引导学生注重表象积累。表象是人脑中所保持的关于客观事物的印迹所表现出来的形象(画面)。为了有助于这些“画面”积累,我向学生推荐了几种方法。(1)、“画面”描述法。要求学生经常对自己感知或体验到的印象最深的“画面”进行文字的描述。(2)、绘画或照相法。要求学生将自己观察到的最有特色的场景、人物勾画出来。如我在指导学生描写人物肖像时,就在课堂上设置了一个形真而具体的写作场:请四个组各选一个同学上讲台来充当描写对象(模特),当堂成文,限时二十分钟。这个写作情境马上唤起了学生的新奇感,愉悦感,同学们写作热情高涨,通过反复地观察和比较,然后自己从四个人中选定一个从外貌、神态、精神风貌和个性特征进行描写。在这个写作场中,认知与情感相互渗透,以情启知,以境务实,学生的心智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开发,学生写起来顺心顺手,不到二十分钟,大部分同学就完成了长达四百多字的肖像描写的片断作文。这种情境的创设克服了学生肖像描写时千人一面的弊病及刻板式的公式化描写,学生的作文中观察描写各具特点,展现了学生写作方面的潜力。

二、通过课堂练笔,训练想象能力。

在情境作文教学中,我利用教材中的课文或阅读资料作为写作素材,主要从下面几方面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

1、进行再造性想象训练。这种训练,要求学生调动已有知识和表象积累,对所供材料进行想象,从而创造出一种源于材料而又不同于原材料的意念形象。

训练举例:针对班中不少学生对茫茫宇宙兴趣浓厚的特点,我先让学生课外赏读想象奇伟的李贺《梦天》诗:“老兔寒蟾泣天色,云楼半开壁斜白。玉轮轧露湿团光,鸾珮相逢桂香陌。黄尘清水三山下,更变千年走如马。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然后联系20xx年10月15日作文。

2、进行扩展性想象训练。即让学生根据一首诗或一篇文章的某一段或某一点等,在体会原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展开想象。

训练举例: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容丰富,意境开阔,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我让学生根据它展示的画面,借助各种描写手段,运用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具体描绘,充实内容,使人物形象丰满,景物鲜明生动。学生写作兴趣盎然,传神而又准确地勾画出“人物”的外貌、神态和画面所表现的意境。

3、进行延伸性想象的训练。要求学生根据原文的叙述、情节的发展,展开创造性想象,合理推测故事的发展趋向。这种类型的想象训练多放在情节性较强的记叙文中,因为这类文章常常巧妙安排情节结构,戏剧性地反映人物命运,在客观上给学生提供了想象的空间,让他们驰骋想象,去编写未发生的故事,去设计人物将来的命运。

训练举例:《项链》历来以构思新颖著称,其戛然而止的结尾给人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理解课文,充分发挥想象力,锻炼写作能力,我根据《项链》结尾的悬念把它作为延伸性想象训练的材料。

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方法很多,还可从对比想象、假设想象、逆反想象等方面进行。

小学作文教学设计理念篇八

一、从低年级抓起,培养习作兴趣。习作虽然在三年级才开始,但是我却以为习作指导应从一年级抓起,教师应想办法让学生很自然的走进作文。要想自然的走进作文。

(1)要加强说话训练。低年级学生思维活跃、想象特别丰富,他们的思维没有任何框架,敢想敢说,因此教师应抓住有利时机培养学生说的能力。(2)是重视写话训练。言为心声。老师要告诉学生写话就是把所说的话用文字写下来,减少学生对写话的恐惧感。(3)是提高写话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的写话训练是为中高年级的习作打基础的,培养学生对习作的兴趣应该从低年级抓起。为了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每周口语交际课抽出1节为展示课。学生把自己写得好的句子念给大家听,然后师生共同评议好在哪里。

二、作文教学应当加大积累,促进表达。“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无论是口头表达,还是书面表达,都是语言积累内化后再创造的过程。

(1)阅读: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它能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还能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2)背诵,要求学生背诵优秀诗文,背诵精彩片段,背诵好词佳句。学生背诵的都是规范的语言材料,通过大量接触语言文字规范的作品,形成对语言文字的感性认识。(3)摘抄,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学生无论是阅读教科书上的,还是阅读课外书上的,对那些优美的词、句、段,都要熟读成诵,最好能随手摘抄下来。积累丰富了,语言就会生动而丰富。

三、实事求是,自由表达。

(1)注重课堂的作文指导。记得有位老师曾这样指导五年级的学生写描写春天景物特点的作文。首先给学生一周的时间观察,然后让学生回忆自己观察到的春天有哪些特点。接着我让学生围绕一个特点,联系实际,发挥想象,写一段话。对于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个片段训练很顺利完成了。(2)是营造自由、轻松的表达氛围。我们在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写作的欲望,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限制学生的思想,而要学会用学生的眼睛去看世界,用学生的耳朵去倾听生活为学生演奏的乐曲,让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学生的思想感情交织在一起。

四、在作文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作文的激励性评价。

每次在作文讲评时,老师都能从学生渴望的眼光中感受到他们希望老师肯定性的评价。每次作文评讲,都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好作文,在评讲的过程中渗透写作方法和写作知识。因为这些好作文都是他们同学写的,离他们很近,便于他们学习、借鉴。另外,对于那些写得很好的作文,鼓励他们向学校广播站、黑板报、各地报刊杂志投稿。把学生优秀作文编辑成册。这些做法,都能大大激发了学生写作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孩子们乐此不疲地积极参与到写作中来,让他们体会到作文再不是一件苦差,而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

当然,作文教学仍然是任重而道远,我们仍将上下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