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25:24 页码:14
最新促进企业文化建设(通用15篇)
2023-11-13 07:25:24    小编:ZTFB

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的瑰宝,我们应该努力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总结应该突出亮点和收获,不要只盯着问题和困难。以下是一些总结范文,供您参考和借鉴。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一

同样一个意思,有很多词汇来表达,有人说市场,有人说宣传,有人说品牌,有人说文化,有人说形象,有人说广告,有人说忽悠,还有人高举党委号召的伟大旗帜……其实,都是一个意思——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

对以经济建设为绝对中心、以赢得利润为第一目标的企业来说,不妨更直接点,“以市场宣传为目的促进企业文化建设”。

也许有人不太理解这句话,说“对内提高凝聚力、对外扩大影响力”不是很好吗?怎么把如此简单的事情说的这样复杂呢。因此,先来解释一下这句话:以市场宣传为目的,实际上说的是宣传工作要以市场为目的,所以叫做“市场宣传”,做好了市场宣传,实际上也就做好了对外的品牌宣传,与此同时,要进而促进企业文化的建设,从而提高企业内部的凝聚力。

也许有朋友更加糊涂了,那就简单一点。总之,这些东西都是相辅相成、不可割裂的.。但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来说,所有的宣传都是为市场服务的,进而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提高企业的凝聚力,最终,还是以良好的企业文化和整齐划一的团队展现在市场面前,更好的促进市场的进步,促进企业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

接下来,我将从企业的实际角度来阐述这一观点:

1、企业领导人不重视

在中国就是这样,只要企业领导人,特别是一把手重视某件事情,则这件事情一定能够做好,如果领导不重视,下面的经理、员工有再好的思路,也很难执行,很难做好。

这种逻辑来源于中国特色文化之一,也就是拍马屁文化,领导重视了,下属为了拍马屁,不管路线是否正确?一定执行的圆满;相反,如果领导不重视,则不负责任的下属“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等着吧,什么事情也干不成;就算有些下属责任心强,但终究会有不负责的人员存在,他们一定会制造各种流言蜚语,使得你想做事也做不成。

所以,要想做好宣传工作,企业领导人重视非常关键,即使公司没有“马屁文化”,重视也比不重视好。

2、思想观念有偏差

怎样理解宣传工作,是做好宣传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在思想观念上,一些人认为宣传工作是“可有可无”的工作,尽搞一些“虚头巴脑”、“胡编乱造”的东西,不仅不为企业创造效益,还得要为其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算起经济帐的话,划不来。

财务上有对词语很神奇,一个叫“投资”,一个叫“成本”,举个例子,同样花一笔钱,如果你把它当作成本,无论这笔钱多么少,它都是成本,都应该尽量压缩、减少,直至不花为最好;如果你把它当作投资,则截然相反,不管这笔钱再多,它都是投资,将来是有更多回报的,所以就会毫不吝啬的花,花的越多越好,因为投资的越多,将来的回报也将越多。

同样,企业做宣传,如果思想观念上认为是负担,是应付形势,甚至说是党委摊派的任务,则干脆就不要搞了,即使搞,也搞不好的。如果从思想观念上改变,认为宣传是在做市场,是可以促进销售、带来效益的,那么,宣传工作一定能做好,且一定会做的有声有色,做宣传工作的人也一定乐此不疲了。

3、组织结构无保障

要做好宣传工作,必须要有专业的队伍,如果从事宣传工作的人都是兼职的,则宣传工作肯定搞不好。比如,有些单位让党委宣传部的人兼职搞企业宣传,这样肯定搞不好,但如果反过来,让搞企业宣传的人兼职做党委宣传部的工作,一定非常出色,这里没有别的意思,实在是在企业里面就是这样的。还有,有些单位让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兼职做宣传,也一般做不好,试想,行政管理中心是行政职能,平时的事情本身就很忙,那有精力管宣传呢?如果行政管理中心总经理充分授权,下设一个专职人员专门负责宣传倒也无可厚非,但如果授权不够,或者总经理本身是宣传的外行,则专业人员被缚住手脚后也就不再专业了。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二

安全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力和生产手段达到较高的文明程度的`产物,它以关注和保障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的生存权、生存质量和身体健康为出发点和中心.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和员工在无伤害的环境中劳动,并获取报酬的客观需要,是企业制度和员工自身安全的需求,是安全意识、安全措施和安全行为习惯的相互统一,是保障员工个人和家庭幸福生活从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

作者:艾民作者单位:中铁七局集团武汉公司,湖北,武汉,430064刊名:现代商贸工业英文刊名:modernbusinesstradeindustry年,卷(期):20(8)分类号:g0关键词:安全文化和谐发展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三

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精神、符合自身实际的企业文化建设新路子,为企业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活力。

塑料厂是一家大型现代化联合企业,为把2000多名员工建设成为具有生机和活力的有效群体,我们突破传统管理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有效地凝聚了员工队伍。

用企业愿景激励员工。“建设一流塑料生产基地、打造世界知名塑料品牌”是我们的宏伟蓝图和奋斗方向,它使员工明确了我们的事业要做到什么程度,并界定出员工的行为方向。我们不仅要把塑料厂建设成为我国一流的塑料生产基地,更要在规模、技术、管理和效益上赶超国内外先进水平,把塑料厂建设成为产品有竞争力、技术有创新力、安全有保障力、资产有增值力、领导有凝聚力、员工有学习力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现代化企业。确立这一愿景的目的还在于对员工的利益吸引,这一愿景的实现与员工的利益休戚相关,既让员工为美好未来自豪,又牵引和激励所有员工团结奋进,不断为之努力奋斗。明确的企业愿景使企业与员工之间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努力追求和实现这一愿景已成为每位塑料厂人的自觉行动。用企业精神凝聚员工。“聚合图强”是我们的企业精神,它是推动我们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和灵魂。常言道:“物质激励只能起一时作用,而精神激励永无止境”。为建设一支“聚合图强”的员工队伍,我们积极倡导“自我加压,顽强拚搏,无私奉献,争创一流”的实干精神,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争创“文明单位”、“文明岗位”、“文明示范窗口”等系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理想信念”、“爱厂爱岗”、“艰苦奋斗”主题教育,通过几代塑料人的努力和拚搏,我们培育形成了“聚合图强”的企业精神,造就了一支纪律严明、作风硬朗、善打硬仗的“铁军”队伍。“聚合图强”的企业精神,凝聚了员工的意志和力量,为塑料厂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好范文版权所有用核心价值观锤炼员工。我们把“强学力行,止于至善”作为所有员工共同信守的基本信念、奉守的职业信条。为打造锤炼一支“强学力行,止于至善”的员工队伍,我们积极倡导学习精神,引导员工树立终身学习观念,并提出了:作为一个企业要成为学习型企业,作为一个车间要成为学习型车间,作为一个人要成为终身学习的人的观念。除举办各类培训班、学习班外,重点鼓励员工自学,以拓宽知识面,实现员工综合素质的置换和再提高。随着学习的不断深入,广大员工的学习观念逐渐转变,把厂里号召学习转化为自己的自觉行为,员工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在学习中得到了锤炼和升华,由此打造出了运筹帷幄的领导核心集体,德才兼备的中层管理队伍,攻关夺隘的技术攻关团队,能征善战的基层操作尖兵。

了鼓励员工学技术、钻业务,激发和调动员工创新创效的工作积极性,我们还制定实施了技术成果冠名法,即对成效突出的创新成果冠以创新者的名字。这些措施使一批批优秀科技人才相继脱颖而出,成为了企业发展壮大的宝贵财富和坚实基础。

我们分别从企业的视觉形象、行为形象和理念形象三个层面对企业形象进行了整体规划。用企业标志塑造企业视觉形象。我们从企业形象标志入手,将企业运行的全部要素用标志的形式加以表现,设计出具有鲜明个性的识别形象展现在社会公众面前,让社会认识和了解企业。我们厂徽就是由英文单词“sinopec”(中国石化)、汉语拼音“shandong”(山东)和“suliaochang”(塑料厂)的三个字母“s”的艺术变型,图形稳健中充满动感,简洁中富有个性,向内聚集与旋转的造型喻示了“聚合图强”的企业精神。我们的淡蓝色工装和规范的员工证,无论是在厂区、生活区或是在公交车上,都显得明亮夺目,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印象。用员工行为塑造企业行为形象。在社会公众面前,每一位员工的行为都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为此,我们特编印了《员工手册》,其中包括行为规范、礼仪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组织纪律规范、员工形象规范等,并下发到每一位员工手中,教育引导广大员工都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言一行做起,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时时注意自己的形象,努力做到“理念在我心中,形象在你面前”,用点点滴滴的模范行为展示塑料厂人的良好形象。我们的固体车间高压工段,是对外展示企业形象的一扇窗口,经常有公司内外的用户来此装运物料,员工们严格按照《员工手册》来规范自己的言行,给每位用户都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多次收到用户的表扬信件,并荣获了公司“文明示范窗口”荣誉称号,向社会公众充分展示了企业的良好形象和员工精神风貌。此外,我们还通过参加或举办大型文体活动、热心参与希望工程、救助灾区等社会公益事业,不断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用先进楷模塑造企业理念形象。近年来,我们先后树立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岗位能手”明键、“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赵彦滨等不同层次的先进楷模。他们是企业理念的化身,集中体现了企业精神的核心内涵。我们在为楷模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和事业发展空间的同时,加大对先进楷模的对内对外宣传力度,积极倡导“学楷模、做楷模”活动,使广大员工在学习身边楷模过程中,进一步认同、理解企业理念,并把企业理念化为心中的信念和日常工作行为。通过宣传楷模人物,我们的企业文化精髓声名远播,在社会公众面前树立了良好的企业理念形象。企业文化重在建设,贵在实践。近年来,我们塑料厂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了企业两个文明建设持续健康发展。十年中塑料厂已累计向社会奉献各类塑料产品426万吨,先后荣获了山东省“文明单位”、“职业道德建设十佳单位”和全国“模范职工之家”荣誉称号。在新的世纪里,我们将大力弘扬“聚合图强”的企业精神,为繁荣我国石化事业、建设一流的塑料生产基地输入源源不断的文化动力。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四

金乡金宇家居由山东金宇商贸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5亿元,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金乡金宇家居一期工程已于2011年8月28日开业,现有家具、建材400余户,运营状况良好,已形成金乡县品种最全最专业的建材家具集散地。金乡金宇家居二期工程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全面开工,计划再投资3.6亿元,主要建设装饰材料区、加工车间区、物流仓储区、星级酒店、商场、办公楼等建筑面积达13.6万平方米。项目全部建成将为蒜乡人民打造一座集购物、休闲、美食、娱乐于一体的一站式建材家居生活城。

和企业文化建设结合引领下,充分调动了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公司上下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截止目前,公司总投资近2亿元。

在上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金乡县金宇家居有限公司全体员工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顽强应对市场竞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企业发展和文化建设并驾齐驱,取得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双丰收。

党支部每月两次组织学习成为公司的制度,“支部生活”、“中国共青团”和“济宁日报”等报刊杂志是党团组织长期订阅的学习资料。公司以党支部为窗口,加强对外宣传,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文化体育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宣传企业形象,展现金宇人风采。创建了“金宇家居文化节”等颇具影响力的文化营销模式,为企业经营保驾护航。每年围绕三八节、劳动节、国庆节等,组织开展职工体育运动会、演讲比赛、征文大赛等,组织“红色旅游”,2011年国庆节期间我们邀请了较高影响力的草根明星朱之文,12月份举办了全县青少年书画展,2012年元宵节,我们为全县人民奉献了精彩的烟花焰火晚会。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觉悟,开展对外交流活动,有计划的组织职工到发达地区学习、参观、考察,提高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组织发动职工和市场商户倾注公益事业,为弱势群体和困难职工提供救济和帮助。

总之,金乡县金宇家居在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务实、重干、创新赶超”的口号为导向,从实际出发,为“蒜都之乡,诚信之邦”

增添光彩。

金乡县金宇家居有限公司党支部。

2012-4-20。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五

分公司高度重视企业文化工作,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计划,年内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同步研究、同步推进,人员、经费、制度等全方位保障到位。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

分公司成立企业文化建设领导小组,由一把手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各部室、各支公司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综合管理部,并明确综合、人力、机关工会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责任部门,相应明确了具体责任人。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

始终坚持“制度管人、流程管事”,梳理制度真空和管理盲区,不断修订完善了各业务条线,前、中、后台各管理环节的制度体系,健全了《接待办法》、《维修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率先在集团推出了《员工管理办法》、《交叉检查办法》、《中层干部管理办法》等制度,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了制度保障。

三是强化经费保障。

坚持“一切为了业务发展”的费用管理原则,优先保证营销和宣传经费,在分公司业务快速发展、经费紧张的局面下,通过工会、宣传等条线安排经费*万元,保障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效推进。

二、积极组织,强化理念宣导。

分公司以文化新理念为引领,大力推进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在文化理念上与集团同念一本经、同唱一首歌,牢固树立了市场化、集约化、合规化发展理念。

一是树立市场化发展理念。

根据董事长“新经济、新理念、新机制、新发展、新利润”指示,克服队伍中求稳怕变的消极情结和坐等靠要的惰性思维,按照现代企业的经营原则和发展规律,以新理念为引领,坚持“小、精、专、特”的经营特色,按照“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原则,把“满足客户的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了业务创新、产品创新和服务创新。

二是树立集约化发展理念。

强化了人均、网均考核,建立了“三大核心指标”和“三大附属指标”,克服片面强调“冲规模”、“拉业务”的误区,在不断壮大发展规模的同时,强调“成本控制”,不断加强经济资本管理,优化人力、机构、财务资源配置,推进网点整合,人均、网均效益显著提高,逐步从粗放式发展向精细化发展转型。

三是树立合规化发展理念。

正确处理业务发展与风险防范、业务部门与风险管理部门的关系,践行“人人都是风险官”的风险管理文化,树立“不发展是最大的风险”经营理念,克服“不敢发展、只抓风险”、“粗放式发展、忽视风险”等错误观念,推进风险防控从注重结果向注重预防、注重过程转变,强化“理念、预防、控制、问责”的风险处置方式,分公司“人人合规、事事合规”的意识得到提升。

分公司班子成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创新文化宣教方式和途径,使企业文化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为分公司发展营造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一是宣传提升,创树服务民生“大品牌”。

1、窗口优化树品牌。按照集团“精益求精”的要求,完成了服务窗口的撤并和装修改造,增设和更新了某台业务自助设备、某台网上服务体验设备,强化了窗口、保安、服务等人员和设施的配备,目前,已创建特色服务窗口某个,专营服务公司某个,窗口的综合业务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支公司小特色、分公司大特色”的良好局面正在形成。

实力、有责任、有内涵”的好企业形象,增强了员工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

3、服务提升树品牌。坚持优质、便捷、规范、真诚、微笑服务方针,营造了诚信、高效的服务环境。邀请专业培训公司对我司服务窗口进行了专业指导和5s建设,组织开展了“服务明星巡讲”等系列活动,开展了“优质文明服务”竞赛活动,大力推行微笑服务,有效提升了分公司服务窗口员工的服务水平,在市民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二是健全机制,搭建人才成长“大舞台”。

1、竞赛燃激情。提倡岗位成才、岗位练兵,积极组织运营类、生产类员工参加了各项业务技能比赛;组织服务窗口员工开展了“打造满意窗口,展示靓丽风采”服务礼仪大赛;参加了集团“合规知识竞答”“合规大讲堂演讲”比赛;开展了“工程质量”竞赛活动,丰富多彩的业务竞赛活动,有效提升了分公司员工的业务水平,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2、竞聘促成长。对支公司负责人全面推行竞聘、竞标上岗和定期考核、“分类分层”考核,通过年初的竞聘和年中考核,共有*名支公司和部门副职得到晋升,有*名普通员工得到提拔,*名劳务派遣员工得到转正,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员工干事创业激情,营造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斗目标、力争目标、确保目标自由选择,鼓励创新、支持创新”的竞争机制,积极向本地先进同业学习,向先进分公司学习,在业务发展、内控管理、产品创新等方面大胆探索,年内2家三级支公司因业务发展较好上调为二级支公司,1家二级支公司因业务发展没有达标下调为三级支公司,解聘*名不合格员工,降职处理*名中层正职,处理通报*余人次,良好的激励竞争机制有效推动了分公司业务发展。形成了发展规模不断增大,盈利能力不断提高,内控管理不断规范的良好局面。

三是强化培训,建设员工提升“大学校”。

年初制定了分公司人才培训计划,对分公司各部室实施培训项目明确了时间安排。

1、强化入职培训。年内组织新入职员工参加了第某期入职培训;组织了两期新员工岗前培训,组织部门和支公司负责人开展专题企业文化培训和新员工转培训工作,帮助新员工迅速融入企业文化,熟悉分公司务发展情况。

2、强化业务指导。针对服务、营销、生产一线人员及主管,组织开展各类业务培训60余次,培训2000余人次,基本覆盖了分公司所有一线员工,有效增强了一线员工的业务水平和风险理念。

3、强化人生指导。分别邀请集团某某专家做了“清廉、务实”廉政宣讲,邀请某某检察长进行了《廉洁是幸福的分水岭》专题讲座,加强廉洁从业教育;组织开展了“快乐人生”、健康知识等专题讲座,加强生活指导,在分行营造了健康向上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四是人本关怀,打造幸福生活“大家庭”。

1、健全文体娱乐设施。在分公司开设了职工娱乐室,并不断完善相关配套设施,乒乓球、桌球、健身器材等一应俱全,为分公司员工提供了良好的业余活动场所。同时,大力推进职工书屋建设,为职工提供了涵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政史、文学、财经金融、健康养生等多学科书籍5000余册,成为了职工丰富业余文化生活,提升自身知识水平的好去处,并成功申报为全国工会“职工书屋”。

2、组织各类业余活动。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员工生活。举办了“转型、跨越”主题迎新春茶话会;积极参加了全市同业棋牌比赛、羽毛球比赛,女子组获团体第*名、个人单打第*名的佳绩;组织员工排练了舞蹈(**歌);成立腰鼓队、舞龙队、舞蹈班和自行车队等业余兴趣小组。

工的人文关怀。

4、排查员工思想动态。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分类妥善解决:对生活困难的员工加大关心力度,从支部、工会经费中安排慰问资金,并探索建立困难帮扶基金,帮助困难员工度过难关;对思想异常波动的员工,加强管理、监督和教育引导,确保不出问题,维护稳定;对工作作风、态度有问题的要求各支公司和部门负责人对其进行教育、引导;对屡教不改的严肃处理。年内,分公司为*名困难员工优化了岗位,缓解其生活困难;诫勉谈话**余人次,处理通报*余人次,以人为本、公平公正的关怀文化,维护了稳定发展局面,近年来,分公司无一例不稳定性事件发生,其乐融融的大家庭氛围收到全体员工一致好评。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六

现今社会科技的迅猛发展,知识的几何膨胀,特别是网络的普及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正在给我们的经济、社会与文化生活带来前所未有的变化。当地理和空间不再是障碍,当地球越来越象个地球村,我们已全面进人新经济时代。新经济源于美国,但新经济的浪潮已经席卷着全球。

新经济时代的到来引起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革,对企业管理理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的企业管理理论逐渐出现了企业管理层次的扁平化,企业组织形式的虚拟化,企业组织结构的非线性化、企业文化多元化等特征。

企业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通过社会实践所形成的并为全体成员遵循的共同意识、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schein,1984)。它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的管理理念,是在管理科学和行为科学基础上逐步演变产生的一种现代管理理论,是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条件下发展起来的。

自己的文化,才能具有生命力,具有获得生存、发展和壮大的能力以及为全社会服务的基础。

在此学期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知识,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对天津某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进行思考和实践,这对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有物流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此我对于自己的实践结果做出如下。

总结。

脱离整体,部分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性质和功能。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潮中,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要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整体观点,正确处理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把树立行业共同价值观作为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物流行业树立共同价值观的根本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个人和企业与国家、社会、消费者等利益主体的关系,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同于一般的社会意识形态,也不是行业成员个人意识的简单累加。行业价值观是行业内企业与职工的价值观的统一体。企业要使职工认同物流行业的共同价值观,把职工自我价值的实现同行业的共同价值观结合起来,引导职工为实现“两个至上”的行业共同价值观而自觉遵守相应的规范和准则,形成统一意志。

企业文化所体现的是软性管理,它把管理的重心从物的管理转移到人的管理上来,重视人、尊重人、培养人、激励人,充分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建设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必须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观点,以人为本,摆正人在企业管理中的位置。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指出,人们能够认识规律、利用规律来改造世界,强调人是实践的主体,人的精神因素在实践过程中能动地作用于客观世界。企业的生产活动是人们从事物质生产实践的基本形式,职工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因此,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人在实践过程中的能动性,把人放在管理的主体地位上。

总之,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企业文化建设中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哲学基础。建设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依靠群众,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满足广大职工的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的需求层次也在不断提升,而企业要把人看成具有多方面需要、追求自我价值实现和全面发展的“文化人”。企业要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和渗透作用,用体现企业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和规范,引导员工的行为。

目前,物流行业正在推进的各项改革,涉及到方方面面的利益,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准则等都面临着新的变化。在这种形势下,尤其应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上,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建设对人的导向作用,引导全体员工把个人目标和理想统一于行业共同价值观。

根据马克思主义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任何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个性体现共性。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遵循物流行业的共同价值观,坚持“两个至上”的宗旨,同时还要挖掘自身优势,突出个性,发展个性,建设具有自身特点的企业文化。另外,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还应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统一,遵循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和谐、效率、法制”的要求,从企业实际出发,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的实际与时代的精神结合起来。

根据马克思主义共性和个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物流企业在进行企业文化建设时,首先,要根据自身的发展历史,自觉落实行业共同价值观,提炼出反映个性的企业精神。其次,要重视建设符合企业实际的制度文化,实现文化和制度的有机融合。

根据马克思主义联系的普遍性原理,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应坚持系统性原则。

联系的普遍性原理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是一个相互联系的统一整体。这就要求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要坚持系统性。所谓的系统性是指系统是由多个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系统的各个要素之间,各个要素与整体之间存在着有机联系。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坚持系统性原则,就是要认识到企业文化渗透在企业方方面面的工作中,是企业行为在意识上的全面反映。

从企业文化建设的系统性这个角度出发,在具体应用的时候,要做好两个定位:一是“空间定位”;二是“时间定位”。“空间定位”就是全面策划,具体负责,全盘搞活,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企业的一项全面工作来策划和推进。“时间定位”则是更多地关注和遵循系统的渐变与发展的动向和规律,随时修正错误的思维和行为倾向。我们要着眼未来,立足企业,从企业的实际出发,从企业的特色入手,丰富企业的文化积淀。

根据马克思主义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物流行业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创新。

马克思主义事物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观点认为,事物的运动变化。

不仅有量的增减,而且有质的飞跃,事物的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不断更新的过程。这就要求物流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重视创新。

首先,要重视建设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文化。要求企业和员工时刻保持创新激情,在尊重客观的前提下,敢于发扬个性,敢于创新。

其次,明确各阶段的目标。要根据某一特定历史时期面临的客观形势,适时提出自己的总体奋斗目标和阶段目标,通过目标的实现,激发员工的潜能。

最后,要重视与企业文化建设配套的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以企业文化建设推进制度创新、组织创新和管理创新。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七

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于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优秀的企业文化又是在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弃落后的管理思想,吸纳先进的企业管理文化而形成的。所以一个企业要想永远保持先进的企业文化,就必须针对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存在的问题,适时地对现有企业文化进行修正,有效地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伊利集团从1993年实行股份制改组以来,经过了几个跨越式的发展阶段。在这几个发展阶段的前期,伊利集团的管理者审时度势,先后聘请了几家知名的企业文化咨询公司对企业进行了诊断,适时地提出了企业在新形势下的经营理念和核心价值观,调整了企业的管理模式,对企业文化进行了修正,每次都形成一个新的指导员工言行的企业文化,使伊利的企业文化永葆了它的先进性。

,确立明确科学合理的奋斗目标,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宗旨。做任何一件工作,干任何一项事业,如果没有奋斗目标,盲目的作为,没有方向只能是短期行为,就很难调动起大家的积极性,事情做起来也往往是半途而废。当然一个明确的奋斗目标是经过广泛的调查研究和科学的推理确定的,只有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目标,才能让全体管理人员和员工理解和认同,执行起来使大家才能看到企业发展和自身价值实现的希望。

十年来伊利集团的发展每到一个阶段,都有一个奋斗目标。1993年伊利股份制改组完之后,大家都感觉到了市场竞争的压力。认为企业没有速度,不快速地成长为一个大型的企业集团,形成一定的规模,企业是很难生存的。所以伊利制定了一个奋斗目标即伊利产品走出内蒙,走向全国。目标确定之后,围绕这个目标公司及时提出了“伊利靠我发展,我靠伊利生存”的理念,建立了企业与员工的血肉关系,为了增强员工的竞争意识适时提出“狮子与羚羊”的故事,启发大家的竞争意识,初步形成了伊利企业文化的雏形。在这样的一个企业文化的支撑下,伊利有了一个快速的发展。进入2003年,伊利集团乳品市场格局和伊利集团所处的地位,及时提出了公司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要成为中国乳业市场价值最高的公司,进而成为中国快速消费品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公司之一。为了实现这一长期发展战略目标,集团公司制定了“三步走”战略:第一占,在未来2―3年即到2005年创造中国乳业最有价值的品牌,营业额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率10%;第二步,在未来5年内即2007年成为最有低价值的中国乳品行业企业,营业额达到15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率10%;第三步,在未来10年内即到2012年进入世界乳业20强,营业额达到300亿元人民币,税前利润率10%。目标的确立为企业文化的建设明确的了方向,为员工自我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量的依据。

围绕企业的奋斗目标提出企业新的核心价值观,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核心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内涵,有什么样的核心价值观就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有什么样的企业文化就有什么样的企业。

1993年伊利刚刚起步时,因产品好卖,企业只要产品质量,只追求速度,只要结果,不看过程等待旧的管理思想控制着人们的思维。到了1998年,外部环境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国的市场经济基本完善,消费者已较为成熟,供需关系已进入买方市场,市场竞争激烈加剧。所以过去的`管理思想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1998年伊利公司的高层管理人员发现了问题的严重性,及时聘请了知名企业文化咨询公司专家,对企业进行了诊断,提出了新的核心价值观“团结、尊重、效率,信任、约束、成长”,修正了伊利的企业文化,有效地促进了企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经过短短的几年,伊利一跃成为中国乳品行业的排头兵。

2003年集团公司根据新的战略以及现有文化特点,形成了新的核心价值观。就是以伊利人为核心,不断加大创新力度,增强团队合作精神,始终提倡忠诚和诚信,提高效率,优化和心头服务。这就是伊利集团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提供了基本的核心内容,明确了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加强企业文化硬件建设,是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核心价值观是企业内涵,是科学合理的软件系统,是一个企业的精神支柱,指导着员工的行为规范。但核心价值观是通过外在的表象表现出来,即通常所说的企业文化的硬件工程,包括各种视觉识别系统、规范的管理制度。好的企业文化视觉识别系统给人以耳目一新,激励人奋发向上,并能表现在员工自觉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利益等方面。规范的管理制度是员工的行为标准,有了规范的管理制度,管理人员才能照章办事。其实制定制度和业务流程的过程就是对员工进行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的塑造过程,执行制度和业务流程的过程就是指挥和指导员工行为的过程。制度化管理的高级阶段是人性化管理。当企业文化耕植于员工的一言一行中时,管理制度就变成了员工行为的一面镜子,员工在工作中不断用这面镜子纠正自己的行为,管理就变成了一种自我约束行为。伊利集团多年来形成的员工不在厂区吸烟喝酒、就餐不剩饭,人走斑马线、三人成行、人多成队等,都已形成了习惯,严格的管理制度已变成了一种自我约束行为。

领导的表率作用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领导的表率作用是执行企业各项制度的无声命令,它给员工传达的一个信息是:企业文化统领下的所有制度神圣不可侵犯。如果企业文化和所有制度被领导视而不见,甚至干一些违背企业文化的事情,则该企业文化形同虚设。

企业领导人作为公司的最高决策层,他们的决策、行为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企业文化的建立和传播,只有充分发挥他们的表率作用,并不断地进行文化内化,才可以培育和提升适合公司发展、能够被广大员工所普遍认同的企业文化。因此,作为公司领导人要通过正式的声明、有意识的表率和教育、明确的奖励和赏识、宣扬某些人和事的故事、评估和控制企业管理符合企业价值观和原则的方面、危机管理中的反应、组织设计和决策程序的建立、确立提升选拔和招聘的标准等一系列做法,确保新的企业文化能够延伸到公司每一个角落。

搞好培训与教育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措施。企业文化的传播与内化是实现企业文化力,促进企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企业文化的渗透和传播是多途径的:其中教育与培训是企业文化内化的重要途径,公司通过有意识地提高企业和员工学习能力来建立起学习导向的企业文化。不但要总结业务领域成功的经验和智慧,更要总结和发扬企业创业时的精神,通过培训,使老员工时刻不忘企业精神,新员工及时了解企业精神,使成功真正成为企业的习惯。我们应探讨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研讨会、案例分析、计算机辅助培训、互动式培训等实用的学习工具,创造开放学习气氛。实践证明,行动学习法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在行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发现问题,反思改进,最后形成方案并对其反复进行验证;其次企业英雄人物的塑造,企业发展中动人的故事、至理名言、各种活动仪式都将是进行企业文化内化的过程。

通过文化内化和学习能力的改善,新的核心价值观将成为企业的基因和血液,新的企业文化形成后将产生巨大的企业凝聚力,从而形成企业强大的竞争优势。

如何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除达到以上五个方面的要求外,企业还要经常对企业文化进行诊断。因为一个不断发展的企业其企业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企业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和企业内部各项资源配置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的变革和调整的过程。因此,必须适应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不断使企业文化永葆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八

企业是一个经营实体,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一套观念、信念、价值和行为规则,以及由此导致的行为模式。在中国的“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排行榜上,利润指标高居第一的华为公司老总任正非曾说过:“资源是会枯竭的,唯有文化才会生生不息。华为没有可依存的资源,唯有在人的头脑中挖掘出大油田、大森林、大煤矿。”“文化,不仅仅包含知识、技术、管理、情操,也包含了一切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无形因素。”随着区公司各项制度改革和机制创新工作的不断深入、深化,如何让企业和员工适应改革与竞争地形势,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培育职工的崇高价值观念和富于开拓的精神气质,形成企业独特的经营理念和文化建设是当前管理者要做的重要工作之一,企业领导应该是企业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管理者。企业文化作为企业再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反映着企业物质经济活动。它通过树立正确的经营思想、良好的企业精神、高尚的伦理道德和明确的企业目标,以规范企业员工的价值观念,统一他们的思想;通过建立和完善企业的各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及工作标准,以规范企业员工的行为,统一员工的行动和步伐。

现代企业制度的五个基本特征之一,就是建立科学的企业领导体制和组织管理制度,调节所有者、经营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经营机制。现代企业管理人员,激励是激发人的动机和内在潜力的动力,是鼓励人们朝着所期望的目的采取行动的心理过程。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如何学习和具有科学的管理方法,根据每个员工的具体需要,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公平理论,使每个员工将实现个人目的与企业目的有机的结合起来,寻找一个“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积极进取,奋发向上“的企业氛围,既是一个企业管理者领导素质的表现,也是企业发展、成熟的标志。

企业留人,激励第一,员工现实收入与个人发展空间二者缺一不可,专家认为:人才在工作中寻找的无非是三方面回报:即现实地回报,工作的挑战,自身的发展。三者相互的支持和补充。现代企业的人事管理就是要根据现实情况研究激励的层次、效用和方法,从而对群体和个体实施有效的激励,最大限度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以实现企业的目标。在生理需要尚未完全满足的情况下,物质激励仍具有绝对的效力;在人们物质生活富足后,这种激励的促动作用将逐步降低,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等更高一级需要对人产生更大的影响力,从而将依次成为激励的重要方面。而此时,企业文化将成为推进和完善激励效用的载体。

要通过企业文化的'推行和实施,在企业中形成一个团结、竞争的工作氛围。如果一个企业无法在内部真正实现公平竞争,完全是按照资格、资历和工龄决定晋升的管理格局,那么势必就会压抑这个企业的开拓和创新。从邮电分营开始,新疆电信经过了一次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其中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员工能进能出。”如果在员工管理中无法形成流动格局,其结果就会僵化管理。新疆移动公司、联通公司等几家通信公司在有关人事制度改革中,力度就比较大,职称和职务脱钩,竞聘职务和原有的职称毫无关系,竞聘上职务以后,再重新认定职称,不少老同志主动退下来,并积极培养年轻员工充实到管理岗位上去。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借鉴。

这次区公司重新进行岗位评聘,是否能真正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贡献、责任、技能和报酬相统一,是否可以真正如集团公司的目的:从企业效益的最大化的需求出发,合理分配人力资源。将会对今后新疆电信公司的发展起到尤为重要的作用。

在区公司成立一周年的庆典上,公司总经理高同庆同志寓意深刻地安排集团公司优秀人才开启庆祝周岁的香槟,以见公司重视人才的信心和决心。现在,一定要以集团公司机制改革为契机,将电信公司管理机制真正与现代通信企业管理机制接轨。要建立和完善企业促进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千方百计创造员工成才的环境,员工有多大的能力,就给他多大的舞台;有多大的贡献,就给他多大的待遇。对人才认定和岗位管理,要通过注重实际能力等能动因素,淡化身份、学历等固定条件,跳出“身份管理”的圈子,用业务技能鉴定和业绩考核等方法确定每个员工上岗的资格,员工根据自己的业务能力和身体状况等条件选择合适的岗位,通过竞争的方法上岗。在这里岗位是相对稳定的,而人员却是流动的,这样就形成了庸者下、平者让、能者上的竞争机制,进而在企业创造了危机的氛围,变对管理人员“相马”式的委任制为“赛马”式的竞争聘任制,并实现“在岗要受控,升迁靠竞争,届满要轮岗”的管理模式。要尽快打破工人、干部的界限,不唯年龄、资历、学历,实现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真正使一流人才脱颖而出。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的合理合法流动是一种普遍现象,仅靠挽留是留不住的。这个人才走了,新的人才还会再来。人才的流动与流失是对立的统一。因此我们在重用人才同时还要建立健全一个吸引和吸纳人才、适应人才流动的新的约束机制。要通过企业文化建设,加强对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人才的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进一步培养员工的岗敬业意识,树立员工的集体荣誉感。

人才不培训时就不再优秀,人才不断有学习发展的机会就容易留下,在一个企业,当员工感受到自己的存在价值,受到重视和工作中存在挑战时,一般都会选择不离开。

要尽最大努力,给员工特别是优秀员工提供良好的培训和学习机会,让他们真正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拓宽视野,尽快增长才干;要热情鼓励和激励企业所有的员工去实施他们自己的目标,尽可能增加竞争发展的机会,让员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位,适才量用、扶上马送一程,在自己喜欢的事业中有所建树,正确展示出自己的才华。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认为,由于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员工出现性能上的差距是发展的表现,是正常现象,因而客观上需要对企业员工进行新的技能、观念及素质教育上的再培训,实际上是一种新的投资方式,并且会有很高的投资回报。应该经常性的对全体员工分期、分批、分类的进行培训和再教育,而不是仅仅针对专业处室或个别员工。

企业内部要形成一种“流动”的企业文化,常言道“流水不腐”,在企业内部每个部室,每个员工之间都要交流。一个企业就如同一个家庭,每个部室,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家庭的一份子,一家人应该团结和睦的生活在一起,同舟共济的为这个家庭去奋斗和工作。而现在很多部室、员工之间一年时间里都很少交流,大家都是各忙各的事,许多人甚至在同一幢楼里工作几年了都叫不出对方的名字。大家都很忙,而企业却缺少一种凝聚力,那是一种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用的力量,这种力量无坚不摧。员工之间应该互相学习,专业部室要学习管理经验,其他部室要学习专业知识。

质量管理是现代管理工程的一个重要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但如果没有一种全世界都认同的标准和共同准则,这对这种交流与合作极为不利。因此,贯彻使用系列标准,是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国际竞争的实质,就是标准化管理,正如奔驰公司的质量经理汉斯约力普所说的:“没有证书就接不到订单。”系列标准是国际通用的质量标准,实施质量认证,有助于提高产品质量、服务质量,提高企业信誉,增强竞争力,增加经济效益。现在管理模式都是部门式、孤立式的管理,往往某个部门的工作搞上去了,但由于缺少部门之间的有效地协调、衔接,整个企业的管理档次依然上不去。通过推行体系认证,可以进一步明确企业内部的各个岗位职责。新的管理模式,可以使得企业员工按规范化的工作程序开展自己的各项工作,也使得企业的成本管理、固定资产管理、劳动费用管理以及对外服务工作的管理等软指标变硬了。

创新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企业不断进步的推动力。在中国著名的海尔公司就有一个创新的“三原则”:创新的目标、创新的本质、创新的途径。在这个“三原则”的前提下,海尔形成了一系列创新体系,既战略创新、观念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流程创新、市场创新,将创新工程贯穿在企业建设的每一个过程。一个企业创新的实质,首先是“思想创新”,有了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才能引伸出各方面的创新工作,新疆电信由于受以前管理体制的影响,在创新工作上力度不够,势必会出现与现在日新月异的企业发展和激烈的市场竞争相不和谐的地方,我们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使新疆电信以创新的思想,崭新的面貌,雄厚的资本,屹立于新疆通信业的强者之林。

企业文化是企业生命的系统工程,其蕴涵了一个企业在生产、管理、经营、发展等各个时期的面貌和精髓,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们企业的发展模式将是“坚持速度与效益、数量与质量、规模与结构、投入与产出的统一,走内涵式的路子,实现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随着中国电信业体制和机制改革的深入和完善,我们相信通过不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这个企业发展的生命主线,新疆电信将会继续保持健康发展的态势走向灿烂辉煌的明天。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九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广州指挥部地处改革开放的前沿,是集团公司华南片区经营生产的窗口。为了在抓好党建工作的同时,创建优秀的企业文化,指挥部党工委以集团公司vi、mi、bi三本手册为依托,以开展特色活动为载体,使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相得益彰、蓬勃开展。为展现中隧集团风采,塑造中隧集团的品牌做出了贡献。

一、把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融入整个施工全过程。

创建鲜明个性的优秀企业文化是新时期片区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企业文化必须注重研究新情况,把握时代新特点,紧紧依靠企业党建工作优势的发挥,在工作中融合,在实践中发展。要想建设先进的企业文化,就要把抓党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上升到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高度来加以认识。要把片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建设融入到施工生产的各个环节之中。要从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出发,树立“文化管理至上”的观念,坚持“四同两全”原则,既:施工生产与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永和、小新等项目部围绕“实践三个代表、精心打造中隧股份品牌”主题教育,提出了“学四中全会精神转个人观念,依四中全会精神促企业发展”的观念。不断引导广大员工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头脑,及时地将各项学习成果转化为解放思想、创新工作、加快发展、推进改革的实际行动,形成了强大合力,全体员工紧紧围绕在建项目工程,以打造企业文化精品,创建优质工程为目标,把“学、创、带”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

二、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加强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的渗。

透力和凝聚力。

在片区党建工作中,要以企业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拓宽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渠道和空间,努力把党的方针、政策、基本路线溶入到企业的各项实际工作中,变成企业的具体目标和行为指南,通过文化的渗透和辐射,把党的理想、信念铭刻在每个员工的头脑中,把党的主张转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

指挥部党工委为了积极探索实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结合新机制。一是以片区经营生产为纽带,以“落实五个通过,做到五个体现”为主线,以抓片区党建来统领全局、促进协调统一,形成了整体合力的良好局面。二是强化项目、书记的目标责任管理机制。实施“软目标”和“硬考核”,将党建同经营生产、安全、质量、精神文明、企业文化建设目标相结合。三是实施目标责任管理,落实考核奖惩制度。四是建立双向互动的交流机制。通过召开片区思想政治工作专题会、创办《南方信息》等多种形式,把共建和共促结合起来,促进了相互学习、相互协作、共同提高,从信息的互动进一步发展到工作上的互动。为了抓好党建、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精心策划了“激情永和、放飞乡思”国庆、中秋节庆祝系列活动,激励了员工继往开来、再铸辉煌的豪情。组织员工参观革命胜地广州农讲所、黄埔军校、虎门炮台、孙中山故居等地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组织了以歌颂党、歌颂祖国的文艺汇演和歌咏比赛。多姿多彩的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提高了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

指挥部党工委把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特色活动作为发挥党建工作优势的有效途径,不断改进和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找准工作重心和施工生产的关键,以此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契入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列企业文化建设的特色活动。一是举办“岭南安全杯书法、摄影展”,征集摄影作品58幅,书法作品20幅。片区30名爱好者参与在片区各工点巡回展览;二是举行知识竞赛和安全知识讲座;三是制作“安全寄语卡”,共制作安全寄语信卡55张;四是开展以“五比三看”(比产值、进度,看经济效益;比安全、质量,看内部管理;比文明施工,看队伍素质)为内容的劳动竞赛。

4、2005年度片区宣传报道工作,探讨了片区宣传工作动态,梳理了重大题材的报道线索。对2003年至2004年度片区宣传工作积极分子给予了表彰。全年发稿140余篇(次)。与广州电视台合作拍摄《今日南粤》电视专题片两集,对华南片区在建重点工程,集中进行了全方位的宣传报道。全面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宣传报道任务。

指挥部党工委通过召开贯通庆祝典礼,请来省、市领导和省、市电视台、电台及报社,对企业优质高效的生产、顽强拼搏的团队精神进行强势媒体宣传,在当地树立中隧集团良好形象。同时,及时向《中国铁路工程》、《隧道工人》及《广州地铁建设》等报刊进行报道,通过适时积极的宣传报道和积极地形象推广活动,极大地提升了中隧集团知名度,公众认可度和社会美誉度。小北项目部党工委和党支部在广州市城市轨道交通建设中为展示集团公司企业良好形象,打造企业品牌和精品工程,被地铁总公司树为城市施工样板示范和修建标准,多次受到市委、市政府视察和高度赞扬,充分体现出了“大舞台、大学校、大家庭、大产业”的深刻内涵。

求,我认为:一是必须把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的结合融入整个施工全过程,紧紧围绕生产经营开展工作,保证党建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覆盖全方位、全过程。二是围绕机制创新做文章,因地制宜展开工作,以vi、bi、mi为架构,以广泛开展各项活动为载体,真正落实“落实五个通过,做到五个体现”的政治工作基本思路,昭示中隧集团企业文化的内核,展现中隧集团的风采,打造中隧集团的精品工程,创树中隧集团的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三是既要继承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又要结合时代特点赋予其新的内涵,认真思考研究,积极探索实践,不断深化片区党建工作,不断促进企业文化建设深入发展,使片区党建为两个文明建设的蓬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推动中隧集团的各项工作全面发展。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十

作者:张勇。

来源:《现代交际》2012年第10期。

[摘要]企业文化指一个企业从上到下所共有的,居于统治地位并为全体职工所认同的价值观念、习惯、作风和行为规则。它既包括那些可见于形、闻之于声、触之以觉的表层物质文化,也包括以企业规章制度、领导体制、组织机构等为内容的里层制度文化。然而其核心还是积淀于职工心灵深层的精神文化,即理想信念、道德规范、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等。企业文化指导着职工的日常言行,它对凝聚职工的意志,规范和引导职工的行为,从根本上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企业的物质生产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精神不是万能的,但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历史和现实昭示人们:精神的力量虽然不是法力无边,但无论一个人、一个企业,还是一个民族,都不能没有精神,没有精神就等于没有灵魂。一个有作为的人必有一种非凡的人格精神,一个成功的企业必有一种卓越的企业精神,一个伟大的民族必有一种坚强的民族精神。在新的时代、新的形势下,企业要生存,要发展,要成就伟业,如果没有一种富有生命力的企业精神为支柱、为动力源,必将举步维艰。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实践中所形成的职工群体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是职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企业行为中的聚合、嬗变、结晶。企业精神是经过凝练的群体意识,是企业职工共有共享的核心价值观。只要它融入职工的自觉行为中去,就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发挥凝聚、导向、激励、控制等多方面的功能。在企业文化的结构体系中,企业精神是统帅,是核心,决定着企业经营之道,作用于企业形象。

结合生产实践,把企业精神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我们主要从以下方面实现了这种转变:一是领导干部注重言传身教,各级干部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感召职工,以严于律己的行为带动职工,以勤政廉洁的形象影响职工,把企业精神形象化。二是采用不同形式进行宣传,把企业精神具体化。三是树立群众榜样,以老职工、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和模范作用感召职工,把企业精神人格化。四是把企业精神融入安全生产的各个领域,从长远规划到各项规章制度,从生产管理到行政管理,处处渗透着企业精神,把企业精神实践化。总之,企业精神的本质内涵反映了以下几种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主人翁精神、无私奉献精神、科学实干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优质服务精神、追求卓越精神。企业精神是一种向上的、积极的、优秀的精神文化成果,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目的是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塑造“四有”新人,而“四有”新人的塑造必须从规范职工行为开始。俗语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工会作为群众组织,有责任、有义务教育职工树立主人翁意识,尽主人责,做主人事,献主人智,在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所以,有必要站在做主人的高度,制订出规范要求,让职工有所遵循,有动力的方向和目标。

职工行为规范应该是:第一,职工作为国家主人,必须爱国、爱党、爱社会主义;第二,作为企业主人,必须爱公司、爱本职工作,讲究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纪律;第三,作为社会成员,必须遵守社会公德,遵纪守法,履行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第四,作为家庭成员,必须具备家庭美德。

一。三是现实性和导向性的统一。立足现实,规范要求才能被职工接受,才能付诸实施,落到实处,否则,超现实的规范要求只能可望不可及,无实际意义。但是要立足现实,没有导向性的要求也不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形势在不断发展,职工的思想也在不断的进步,国有企业的职工作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应该有比较高、比较明确的奋斗目标和理想。因此,对职工规范要求既要考虑现实性,更重要的还要考虑导向性,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十一

企业认同是指员工赞同本企业的企业文化,并且自身目标与企业目标相一致,对企业产生归属感的愿望。企业只有得到了员工的认同,才能将企业文化发挥到极致,渗透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细节当中,使它不再是管理方法,而是形成管理方法的理念;不是行为活动,而是产生行为活动的原因;不是人际关系,而是人际关系反映的处世哲学;不是工作状态,而是这种状态所蕴涵的对工作的感情;不是服务态度,而是服务态度中体现的精神境界。当员工对企业文化有了充分认同后,员工的一切行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标准和方向,大家才能够团结起来,共同努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企业管理追求的是效率,没有效率的企业不可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这其中关键是企业能否调动员工努力工作,提高员工劳动积极性。是被制度约束着的工作效率高,还是发自内心的使命感所驱动的工作效率高,这个答案不言而喻。被使命感驱动的员工的工作激情,是任何奖惩制度无法点燃的。认同就是员工心中激情的火石,它锤炼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是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根源。只有把企业文化渗透到员工内心,才能形成企业内部的理念和员工的共识。当员工真正明白了企业追求的价值标准后,才能自觉维护企业的利益,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价值取向与企业价值观念不断磨合,从思想到行动上最大限度的为企业发展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最终形成企业认同。

(2)对员工的规范作用。企业文化注重的是“人”本,更多的是强调企业赖以生存的精神环境。所以说企业文化是在企业人本管理潮流中提出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柔性管理手段。文化的行为规范力,往往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它告诉人们什么样的行为是被许可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被许可的。所以,在特定的企业文化影响下,该企业的员工往往都会遵守一定的规范,而这个规范也许并不是一定的条文或规章制度,这就是企业文化在员工行为上的规范力。文化对人的思维方式、思维取向和思维结论,无形中都起着规范作用,它也被称为文化的思维定势功能。处于不同企业文化背景下的员工在思维方式等方面会有不同的模式,受企业文化的影响,该企业的员工就会形成一定的思维定势,并以这种定势来指导、规范自己的行为。

(1)让员工认同企业文化。首先,要广泛征求意见。很多人把企业文化认为是总经理文化、高层文化,这是片面的。企业文化并非只是高层的一己之见,要得到大家的认同,要征求大家的意见。企业高层管理者应该创造各种机会让全体员工参与进来,共同探讨公司的文化。通过研讨,让每个员工都清楚的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什么以及为什么要树立这样的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妨由高层制造危机感,让大家产生文化变革的需求和动机,然后在各个层面征求意见,取得对原有文化糟粕和优势的认知,最后保留原有企业文化的精华部分,并创出新的内容,再广泛进行宣扬,让全体员工都知道公司的企业文化是怎么产生的。其次,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是因为其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而提炼出来的。它需要从上而下不断地宣传、复制、灌输,建立起一套从上而下层层渗透的文化的执行系统,以便让每一层次的经理,每一位员工都用公司的文化标准去判断和执行每一件事情。企业文化的“布道”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工作,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应当加入进来。向每一位员工灌输企业文化,使其对企业文化有充分的认同。

(2)用企业文化塑造员工。一是要发挥企业文化对员工的影响。企业文化能够在“润物细无声”中达到对员工思维模式的重组,使个体潜移默化地接受一种观念。卓越的企业文化在无形中规定着员工具有崇高的理想和追求,并引导其主动适应健康的、先进的、有发展前途的社会需求,去和组织的目标相一致,使个体和企业的目标得以共同实现。真正出色的企业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身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创建一种以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为基调的企业文化,在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学习机制,倡导全员学习,使企业在个人、团队及整个系统三个层次上得到共同发展,可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二是要规划员工的职业生涯。员工的职业生涯应以企业文化为背景,去为“双赢”而设计。从组织的角度考虑,职业生涯设计既要有利于组织发展,又要有利于员工的成长;既要有利于组织当前目标的达成,又要有利于组织未来目标的实现,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促进个人目标的实现。从现实角度考虑,它既要有利于个人职业活动有积极的表现,又要有利于家庭生活质量的提高,更要有利于个人的整体发展。为此,企业应对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的整个历程作全程考虑,并将其实施当成一个系统工程,纳入到组织的发展战略之中。从横向上,企业的各级组织、管理及决策者、员工本人都积极参与;从纵向上,贯穿企业的整个工作过程,贯穿员工的整个人生。为每个员工建立自己的职业生涯档案,根据员工的各自能力,适当升迁岗位,使其自身价值得以体现和升华。

业文化的建设,都十分重视“以人为本”的经营哲学。长期以来,在企业中存在着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有些管理者,虽然对管理工作有所重视,但往往把管理的侧重点放在建制度、定指标、搞奖惩上,忽视做人的工作。实践证明,在管理活动中,只见物不见人,只重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外部强制,不重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只把人作为外在文化的约束,不尊重员工的文化创造,是无法实现管理的预期目的的,也不可能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此,管理者只有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来,增强员工的主动精神,才能使企业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经营,人人为经营尽心尽力的局面。如果简单地把员工置于“雇佣者”的地位,不尊重,不信任,忽视员工在精神上尤其是文化上的需求,其后果是削弱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所以,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其主体,抓住企业员工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使企业文化的主体成为有高度素养的文化人,并最终实现其价值。

(1)兼顾形式与内涵。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盲目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而忽略了企业文化的内涵。根据企业文化权威爱得加沙因所划分的层次,位于企业文化最核心的是基本假设,其次是价值层面,再次是行为规范和行为方式层面,位于最表层的才是企业文化的各种表现方式。由此可见,企业文化活动和企业形象设计都是企业文化表层的表现方式。企业文化是将企业在创业和发展过程中的基本价值观灌输给全体员工,通过教育、整合而形成的一套独特的价值体系,是影响企业适应市场的策略和处理企业内部矛盾冲突的一系列准则和行为方式,这其中渗透着创业者个人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人性的基本假设、价值观和世界观,也凝结了在创业过程中创业者集体形成的经营理念。将这些理念和价值观通过各种活动和形式表现出来,才是比较完整的企业文化,如果只有表层的形式而未表现出内在价值与理念,这样的企业文化是没有意义的,难以持续的,所以不能形成文化推动力,对企业的发展产生不了深远的影响,只有兼顾了企业文化的形式与内涵,才能够使员工对企业有所认同,形成一种全员互动的工作氛围。

(2)注重创新与个性化。企业文化是某一特定文化背景下企业独具特色的管理模式,是企业的个性化表现,不是标准统一的模式,更不是迎合时尚的标语。综观许多企业的企业文化,方方面面都大体相似,缺乏鲜明的个性特色和独特的风格。其实,每一个企业的发展历程不同,企业的构成成分不同,面对的竞争压力也不同。所以,其对环境作出反应的策略和处理内部冲突的方式都会有自己的特色,不可能完全雷同。如同样属于日本文化,索尼公司的企业文化强调开拓创新,而尼桑公司则强调顾客至上;同样属于美国文化,惠普公司强调对市场和环境的适应性,而ibm公司强调尊重人、信任人,善于运用激励手段。在陈旧的企业文化环境下,员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都会遭到抹杀,很难对企业产生认同感、亲切感和忠诚感,自然不会考虑企业的未来和发展,因此企业难以形成凝聚力,甚至还会丧失核心竞争力。因此,企业文化必须随着企业的发展不断更新和完善,只有这样,员工们对企业的认同感才会不断加深。

(3)建立正规的沟通渠道。现代企业管理中,在用人上要有公开、公正、公平的竞争机制,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的陋习。分管领导不要搞小帮派、小团伙,不要讲亲疏好恶、安插亲信,要一切为了企业的利益不拘一格用真才,避免大才小用、小才大用,避免“一山二虎”式的人才内耗,否则很难营造良好的沟通氛围。一个充满凝聚力的企业,各级别、各部门的员工都应该非常清楚企业的目标,知道他们如何才能为企业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不会花时间去猜高层管理者在想什么,也不会从他们收到的信息中寻找隐含的意思。整个企业的员工都会强烈地感受到大家有共同努力的目标和方向。

(1)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在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团队,都应该将搜集信息、信息沟通放在首位,要充分利用员工的集体智慧,破译信息中的密码,聆听信息中的真正声音;解决问题要允许员工发表意见,不能存在官僚主义,堵塞信息来源。鼓励员工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企业才能够了解员工,了解他们工作得是否快乐,对公司是否满意,这样才能促进员工们对企业的认同,企业才可以得到持续的发展。

(2)不要过分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团队首先是一个集体,由“集体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被普遍认可的价值取向,自然而然地可以衍生出“团队利益高于一切”这个论断。但是,在一个团队里过分推崇和强调“团队利益高于一切”,可能会导致以下两方面的弊端,进而会直接影响到员工们对企业的认同感。

团队利益对其成员而言是整体利益,而对整个企业来说,又是局部利益。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处处从维护团队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常常会打破企业内部固有的利益均衡,侵害其他团队乃至企业整体的利益,从而造成团队与团队,团队与企业之间的价值目标错位,最终影响到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员工们只会认同自己团队的目标,而不会认同整个企业的价值取向。

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容易导致员工的应得利益被忽视。目前不可否认的是,在团队内部,利益驱动仍是推动团队运转的一个重要机制。作为团队的组成部分,如果员工应得利益长期被漠视甚至侵害,那么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无疑会遭受重创,从而影响到整个团队竞争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团队的总体利益也会因此受损。团队的价值是由团对全体成员共同创造的,团队成员的应得利益应该也必须得到保护,否则团队原有的凝聚力就会分化成离心力。所以,过分强调团队利益,反而会导致团队利益完全丧失,而员工们对企业的归属感、认同感会急剧下降。

(3)竞争不等于内斗。团队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适应竞争的需要而出现并不断强化的。这里提及的竞争,往往很自然地被我们理解为与外部的竞争。事实上,团队内部同样也需要有竞争,但竞争不是内斗。在团队内部引入竞争机制,有利于团队结构的进一步优化。团队在组建之初,对其成员的特长优势未必完全了解,分配任务时自然也就不可能做到才尽其用。引入竞争机制,一方面可以在内部形成“学、赶、超”的积极氛围,推动每个成员不断自我提高;另一方面,通过竞争的筛选,可以发现哪些人更能适应某项工作,保留最好的,剔除最弱的,从而实现团队结构的最优配置,激发出团队的最大潜能。在良性竞争的机制下,员工们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都会尽力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才能,这样不但不会破坏企业内部的团结,反而会因为企业实力增强及成员个人的发展而使员工们对企业的认同感得到加强。

第一,企业认同对于一个企业的成长来说,看起来虽然不是最直接的因素,但却是最持久的决定因素。只有在员工中形成一种对企业强烈的认同感,才能使企业发展产生强大、持久的动力。

第二,企业文化对企业认同有着促进的作用。企业文化的终极目的就是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使整个企业拥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目标、共同的行为准则。

第三,一切企业都必须依靠员工们的辛勤工作来取得不断的健全与发展。因此,企业在应用企业文化促进企业认同的时候,要建立公平、合理的文化制度,要从员工的角度去思考。

(注:本论文得到北京市教委《商务运作与服务管理》项目、北京物资学院工商管理创新研究基地和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人才强教计划项目资助。)。

【参考文献】[1]陈亭楠:企业文化实务手册[m].北京:中国致公出版社,2007.[2]万君宝、刘明顺:企业文化竞争力[j].世界经理人,2006(4).[3]李岚:人力资源应用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4]孙健敏:管人用人激励人[j].商业研究,2007(3).

[5]刘光明:中外企业文化案例[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6]胡河宁:组织沟通[j].商业文化,2006(5).

[7]李玉清:企业文化建设实务与案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8]徐恒熹:员工关系管理[j].现代商业,2007(3).

[9]黎永泰:企业文化管理初探[j].管理世界,2001(2).

[10]黄文麟:塑造企业诚信文化[j].经济管理,2002(6).

[11]阎世平:制度视野中的企业文化[m].北京:中国世代经济出版社,2003.

[12]张卫东、钟熙维:现代企业理论[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2.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十二

2010年,宁夏公司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党组关于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的各项决策部署,按照公司政工部的安排和要求,利用承担《国家电网公司班组文化建设管理标准》编制任务的契机,着力建设员工看得见、感受到、用得上的班组文化,促进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落地。

一、加强培训,给力班组文化建设。

一是开展了调研式学习培训。年初,宁夏公司政工部率调研小组,赴安徽、福建、陕西等电力公司调研学习了6个营业厅、5个95598供电服务中心、4个变电站、1个农村供电所的班组文化建设工作。调研组每个成员形成调研报告,在宁夏公司年度企业文化培训班上进行汇报交流,图文并茂地向大家展示兄弟单位的经验做法。

二是开展了班组长强化培训。举办三期班组文化建设培训班,培训班组长200多名。通过培训,使班组长进一步提升了对建设班组文化重要性的认识,强化了必须坚持“四统一”要求和融入班组中心工作建设班组文化的认识,初步掌握了班组文化建设的重点难点和方法途径。

三是开展了实操式学习培训。结合公司征集企业文化案例成果和企业文化小故事的工作要求,专门举办了企业文化案例写作和企业文化小故事写作培训班,吸收班组长参加,使班组长同样认识到了企业文化建设经验总结和成果申报的重要性,初步掌握了总结提炼亮点经验的方法。在今年中电联企业文化案例成果申报评选工作中,宁夏公司撰写的案例成果获得一等奖,来自基层班组实践经验的案例成果《“五小”活动创新实践载体班组文化建设凸显成效》获得二等奖。

二、立足实际,建设看得见、感受到、用得上的班组文化。

看得见:一是营造浓厚氛围。利用报刊网站、信息简报、橱窗展版、电脑屏保、手机短信、车载视频、led屏等多种宣传媒介,全面宣贯《国家电网公司企业文化手册(2010年版)》,使公司企业基本价值理念随处可见。二是建设文化阵地。在公司基本价值理念体系下,按照宁夏公司党委提出的“重现实、有特色、能激励”的要求,指导班组因地制宜建设文化墙、文化长廊等班组文化阵地,强化公司基本价值理念的可视化和激励作用。三是组织示范推进。确立了生产运行、营销服务、农村供电所三类、12个班组为企业文化落地试点,加强过程指导。组织示范点观摩活动,使大家现场感受、学习班组文化建设的实况和做法,以点带面,推进系统731个班组的文化建设。

感受到:一是有标准可行。印发了《宁夏公司班组文化建设管理标准(试行)》,将班组文化建设内容纳入班建考核评优中,使班组文化建设成为班建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二是学榜样引领。本着“一年选树典型、两年区内(宁夏回族自治区)叫响,三年走出宁夏”的工作思路,选树15名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的先进典型,举行了8场以“责任与奉献”为主题的巡回事迹报告会,来自基层一线的近3000名员工和500多名社会人士聆听了报告,有效实现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三是明发展方向。倡树以模范践行核心价值观为重要内容的用人导向,建立公开竞聘和组织考核推荐相结合的干部选拔机制,有19名干部走上领导岗位,35名基层员工选聘到公司本部工作,激发了员工岗位创新、敬业奉献的热情。四是悟故事哲理。开展企业文化故事、漫画征集,将征集到82篇故事、49幅漫画进行选编,紧扣核心价值观进行点评,分安全管理篇、优质服务篇等五个系列进行巡展,使干部员工从生动的案例故事中感受文化的力量,自觉践行公司核心价值观。五是扬“铁军”精神。在2010年“8.11”同心县抗洪抢险工作中,宁夏公司在历次重大自然灾害抢险任务中铸造的“宁电铁军”精神再次发挥激励作用,受到自治区政府通报表彰。

用得上:企业文化建设只有融入企业管理和中心工作,才能有效促进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员工的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我们将班组文化建设有机融入班组各项工作中,使员工感受到班组文化确实管用有效。一是优化作业流程。落实公司“四化”要求,立足班组工作实际,组织梳理班组制度标准和工作流程,实现各岗位职责明确、各流程科学规范、各环节紧密衔接,减轻了班组负担(仅班组记录的数量就减少了30%左右),促进了班组“减负、提效、标准化”。宁夏公司班组标准化建设工作荣获自治区“亮点创新奖”;有2个班组荣获“国家电网公司工人先锋号”称号。二是规范行为标准。完善现场各类标识管理,确保每一次操作准确无误,避免巡检漏项。细化、优化安全风险预控管理和作业指导书,规范作业程序,积极推行现场标准化作业,促进员工规范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使安全生产真正实现可控、能控、在控,宁夏电网首次实现安全运行10周年。三是强化服务意识。开展“优质服务是国家电网生命线”演讲比赛、“真诚服务,岗位创新”劳动竞赛活动,实施“塑文化、强队伍、铸品质”供电服务提升工程,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激发创新热情。营销服务人员从点滴做起,不断推出服务新举措,有效提升了供电服务品质。宁夏公司在2010年“3﹒15”宁夏公共服务行业消费者满意度调查中,总体评价在窗口行业中名列第一。四是激发创优热情。开展“走在前,作表率”党建创先争优、“创建先进班组,争当工人先锋号”班建创先争优和“五强五优五模范”团建创先争优等活动,营造全员、全方位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激发党、团员的模范带头意识,发挥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等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员工的对标争先和创新创效意识,促进了班组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和班建整体水平的提升。宁夏公司在西北电力系统输变电线路技术大比武中取得“两金两银”的好成绩,在西北电网新能源知识大赛中获得团体第一。2010年,共形成班组“五小”(小发明、小革新、小创造、小设计、小建议)创新创效成果70余项,正在申请和已经被授权的专利达40余项。

通过建设看得见、感受到、用得上的班组文化,有效促进了企业文化的落地,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明显增强,企业素质和员工素质显著提升,推进了宁夏公司各项工作的争先进位。2010年,宁夏公司获得国网公司同业对标综合管理进步先进单位,荣获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和自治区企业文化建设“优秀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荣获自治区“文明行业”称号,连续三年荣获自治区十大公益企业称号。在今年宁夏公司“两会”上,自治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主席齐同生专程到会,代表自治区政府对宁夏公司整体工作给予通报嘉奖,称宁夏电力公司是自治区国企的一个旗舰。

2011年,我们将全面贯彻落实公司“两会”精神,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十二五”企业文化建设规划》,持续推进企业文化落地,进一步增强企业软实力,为公司科学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十三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企业文化的灵魂。构造企业精神,是建设企业文化的基础,它能极大地促进企业文化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企业就比较注重企业精神,如著名的“孟泰精神”、“大庆精神”、“海尔精神”等,曾对我国广大职工起到了巨大的激励作用。改革开放的20年来,我国许多企业,积极吸取国外企业的管理先进经验,继承和发扬本国的传统,结合本企业实际,培育和构造了新型的企业精神。如“海尔精神”、公司的“拓荒牛”的企业精神,这些企业精神深刻地反映企业职工整体化的追求、志向和决心,成为贯穿在整个企业文化诸要素中的“灵魂立法”。因此,从现在起,我们应该强化共产主义思想教育,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四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从企业精神的概念、作用、确立,肤浅地谈一谈构造富有时代特色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一项重要而复杂的内容,人们对它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有人认为它是企业的全部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有人把它同企业哲学或企业价值观念等同起来。这些认识都没有抓住企业精神的实质。企业精神是一种精神现象和精神活动,但这并非是它们的全部;企业精神还包括企业哲学和企业价值观念的内容,但它也不是一种简单的包容,企业精神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过程中,由企业领导所倡导,由全体员工自觉实践而形成的代表职工信念、激发企业活力,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的团体精神。是对企业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提炼和总结。企业精神的内容具体表现为:坚定和追求目标,强烈的群体意识,正确的激励原则,鲜明的社会责任和可靠的价值观念及方法论等等。企业精神的特殊内涵决定了它具有个性和共同特征。企业精神的个性特征是指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企业精神,由于企业哲学、价值观念、行为准则、道德规范的不同,企业精神也必须各有特点。企业精神的共同特征是指企业精神对企业全体职工信念和追求的高度概括,同时又使这种共同信念和追求根值于每个职工的心中,从而产生共同的思想和行为。个性和共性特征是企业精神最本质的特征,是对企业精神认识的起点。

企业精神的形式受不同企业特殊的经营内容、经营方式的制约,这是企业精神个性特征形成的基础。企业不同的经营内容和经营方式,就形成了企业不同的竞争观念、质量观念、劳动观念等意识,从而制约着企业精神的形成。因此,企业精神反映了企业独特经营的特殊本质,也正是对这种特殊本质的反映,才能形成每一个企业自己的企业精神。

企业精神是在企业经营中形成的,它反过来又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服务,为职工的全面发展服务,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精神支柱和前进的动力。充分认识到企业精神所蕴涵的内容,才能够把握企业精神的实质,才能充分发挥企业精神的动力作用,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发展。

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重要内容,它对企业管理起着重要作用,它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信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将起着越来越重要,如忽视了信誉,就会削弱企业的竞争能力,企业群体也就失去了生存和发展的依据。要维护企业的信誉,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努力。如果每个职工只顾个人利益,各行其是,这样只会影响工程质量,使企业失去社会信誉。企业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它能够使职工明确个人与企业群体、企业群体与社会的关系,促使职工把企业的信誉当作企业生存、自身生存的依据,从而树立强烈的群体意识和劳动责任感。

大家都知道,工程机械厂水电二队的职工,每道工序,层层把关,共同保质保量地完成生产任务已蔚然成风;他们主动走访用户,努力提高优质服务水平。他们不仅搞好路内关系,还为路外的用户服务,他们解决了襄樊编组站多项设备的重大问题,从而赢得了社会信誉,社会效益、增强了企业的竞争能力。这些成果都是群体意识升华的结果,靠的就是企业精神。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神财富,它包括了道德观、价值观,这既是对优良传统的概括和继承,又是企业职工行为的准则。而企业精神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因此企业精神能够规范企业职工的行为,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海尔集团“零缺陷”,这就是道德观、价值观人具体体现,则企业精神约束了企业坚持。

“质量第一,用户第一”,这正是体现了“经营诚信为本”的道德观与企业生产是为满足社会需要的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因此,企业精神是促使职工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进而约束职工、约束企业行为的动力。

企业要生存、发展、繁荣,就必须下大力气建设和发展企业文化,树立具有自己特点的企业精神。我公司是一个具有30年历史的企业,确立了“拓荒牛”的企业精神。具体地说,就是要保证工程的一流质量、一流管理、一流效益、一流服务。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确定和坚持“视质量为生命,追求卓越品牌,建造顾客满意,员工为荣的工程”质量方针。团结一致,扎扎实实地工作,在强手如林的建筑行业竞争中,成为省、市、“现代化管理先进单位”,“国家级、省级先进企业”。

由此可见,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前进的旗帜。

我们从企业精神的概念,企业精神的作用可以归纳确立企业精神的四个原则,即:密切联系实际的原则;发动员工的原则;体现连续性的原则;体现个性的原则。

就是根据企业统、信念、理想、作风、风格以及思想文化、业务技术素质来确定企业精神。

公司的“拓荒牛”精神,就是根据这一原则制定了自己的企业精神。我公司点多线长,作业条件艰苦,风餐露宿,夏顶炎阳,冬冒风雪,体力消耗大,根据这一特性,就需要一种艰苦奋斗,由于新线施工是为建设单位配套服务的,而且苦、脏、累、险,同时对建设项目的要求又是质量高、工期短、见效快,这一工作特点又需要一种勇于拼搏的精神;公司队伍分散,流动性大,小群体意识浓厚,必须激发职工的自尊、自信、自强的意识,培养出一支有理想、有文化、讲文明的职工队伍,进而树立建筑企业在社会中的地位和职工的社会中的形象。这样,才能获得信誉至上的精神;随着改革的深入发展,建筑市场的竞争愈加激烈,企业要生存、求发展,就必须有一种争创一流的精神。公司就是联系本企业的特点、实际,提出自己的企业精神,这就是:“众牛齐奔的团队精神,求实创新的开拓精神,永不言败的拼搏精神,严细求真的务实精神,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

就是发动全体职工提出本企业的企业精神。

这是因为,职工对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体会最深,体贴他们概括、提炼出来的语言必须精辟简洁,因而也就是最有感召力。发动群众提出的企业精神的过程本身,就对职工进行光荣传统的教育、进行民族精神的教育、进行工人阶级高尚品质的教育,而且这一过程,也为企业精神的落实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总是要与旧的、腐朽的文化进行一番较量,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虽然已经确立,但现在仍有不足之处。要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要经过连续的、长期的建设。作为企业文化的灵魂——企业精神的确立,同样需要一代人或几代人的精心培育和建设。在这个过程中,发扬光荣传统、继承优秀文化就是体现连续性;如果没有连续性,就会给人们精神上形成“断带”,这种企业精神就没有号召力,这不是原搬照抄,而是进行“扬弃”,这种扬弃的本身就是体现连续性。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特点,就是同一类型的企业,由于它自身经历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经济技术状况及职工素质的不同,也会具有很大判别。企业精神的确立,具有自己的特殊性,是物质决定精神,存在决定意识的必然结果。这种根据企业的实际确立起来的企业精神,必然会成为企业的旗帜;如果不根据企业的实际,而是照抄搬别人的华丽辞藻,用来作为自己“企业”精神,只会流于形式,甚至只起到点缀装饰的作用。因此,确立企业精神,必须坚持体现个性的原则,才能使企业精神发挥应有的作用。

企业精神是随着各个不同企业的历史条件而逐步形成的,它反映了这个企业的特色。因此,它不能成为对他人现成口号的简单照搬,只能在突出自己典型特征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当的价值标准,来构造具有本企业鲜明特征的企业精神。当前,我国社会急剧变革,经济生活日新月异。在这种新形式下,各个企业都必须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把构造企业精神作为生产经营的先导,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基石,以发展企业为主旨,以获得最佳效益为目的,构造能符合我国国情及本企业特征、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符合商品生产规律的企业精神,来确定企业的发展目标,规范企业的整体行为,优化企业的群体意识,弘扬企业的光荣传统,最大限度地激发职工地自豪感,增进职工的责任感,强化职工的使命感,调动职工的进取感。促使企业在群雄角逐、激烈竞争中,接受挑战,立于不败之地。

空洞口号。

众所周知,一种商品要推销得快,首先要牌子硬。企业精神也是这样。提不出一个真正符合企业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的企业精神,推选技巧再高也无济于事。因此,在企业精神推行之前,我们首先要搞好企业精神得提炼工作。悉心观察,反复推敲,通过集中和浓缩广大职工群众的集体意见和个性风格,使提出的企业精神结合企业实际,具有一定的历史跨度,具有较强的可行性、指导性,易使职工群众自觉接受。有了这样一种企业精神,推行技巧才能发挥有效的作用。

企业精神的推行需要有一定的过程,而实施好企业精神的教育则是完成这一过程首要环节。教育工作开展得生动有力,企业精神的丰富内涵才能入脑、入心,打动人心,成为每一个职工的自觉行动。

教育职工从企业和个人经济利益的发展中坚持和发扬企业精神的必要性。尽管每个企业的内部情况不尽相同,但只要认真回顾一下每个企业的发展史,我们就不难发现这样一个共同的规律,企业和个人的经济利益是随着企业精神不断坚持和完善而提高发展的。大庆人之所以能在荒芜人烟的盐碱滩上开发出世界第一流的大油田,建起了规模宏大的石油城,从“干达垒”搬过了具有现代化水平的高楼大厦,不正是由于他们坚持和发扬了“立志四严”,“四个一样”,“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企业精神吗?在企业精神教育中,如果我们能根据本企业的具体情况,那这种教育就会产生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提高职工坚持和发扬企业精神的主动性。

从细分解,专题领会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要使高度浓缩的精神内涵融会到企业各项工作中去,被职工群众所接受,我们要在全面把握企业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做好对企业精神深入细致的工作特点,采取演讲,对话、民主协商、专题讨论、技术比武、知识竞赛等形式,由此及彼,由一种实践所证明的好办法。

企业精神体现在企业各项工作的始终,为此,就要学习、运用系统规则的原理和方法指导推行工作,以防顾此失彼,片面失衡。在系统、全方位的推行中,要十分强调认真做好如下几项工作。

有了这样一支职工队伍,企业精神的推行和落实就有了比较强大、可靠的保证。

总之,不同的企业有着不同的特点,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就在于它的个性化,因此,企业在构造企业精神的过程中,应当以人为本,结合企业的实际,提炼独特的企业精神,在构造企业精神的途径上,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推陈出新,走出自己有特色的路来。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十四

摘要:企业文化建设是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载体。因此,培育优秀的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就要全方位地加强基层组织的党建、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要在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文化建设促党建,以党建引领文化发展,推动基层党建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和谐共进。本文对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的关系以及党建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措施进行了论述分析。

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在目标、对象、方向上的一致性,使二者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是培育优秀企业文化的组织基础和思想基础。

企业文化建设与党建工作,在推进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过程中,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来引导全体员工贯彻落实党的方针政策,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符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要求,确保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为指导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在市场与生产实践中,企业逐步形成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企业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团队精神、企业自豪感,彰显出具有整体性的良好企业形象。因此,虽然在性质、内容、方式上,企业文化建设和党建工作有着一定的区别,但二者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正确把握企业文化和党建工作这两者的内在统一性,在理论和实践中深入探讨和研究,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当前国有企业以社会效益和国民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为指标,突出公益性,弱化赢利性的特点。这就决定了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与党的建设有共同的基础和共同的目标。

1.结合党的组织生活,搭建企业文化传播平台。企业文化的传播和落地,需要借助良好的平台。把党组织生活与企业文化的传播、渗透有机结合,在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党建活动中融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内容,通过党组织这个完善的平台开展企业文化的宣传,既能增强党建工作的生动活泼性,又可以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实效性,激发企业员工的创造活力。例如,在企业中培育团队文化,进而提升企业员工的向心力与凝聚力,仅仅依靠企业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魅力,或是依靠各种培训的加强,是远远不够的。可以依托党支部的力量,在党支部学习中结合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并开展演讲、辩论、征文、知识竞赛活动,加强员工相互间的交流,在潜移默化的过程中理解党的方针、政策和内化公司的企业文化观念。同时,以职工之家、党员活动室、党建期刊、体验式教育等多种形式和载体,丰富党组织生活和企业文化传播的方式。从党员干部开始,率先垂范,加强自我超越、系统思考等方面的修炼,能有效保障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的不断提升。因此,凝聚员工队伍,要通过党组织的力量,建设和谐统一的集体价值观念,优化团队意识,以此培育的企业文化才能不断发展和经久不衰,在全体员工中形成共鸣。这不仅是企业团队建设的重要策略,也是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

2.发挥党员活动优势,夯实企业文化管理基础。以党建工作促进现代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注重结合党员的活动优势,全面夯实企业文化管理的基础。一方面,在抓好党群共建活动的过程中,结合建立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长效机制,注重开展如“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主题活动,同时注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另一方面,围绕经营目标任务,积极开展各种劳动竞赛、业务竞赛等活动,并有针对性地创新劳动竞赛形式,助推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升。

3.发挥党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为制度固企业文化之本。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员共同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也就是经过一定时间的积淀,在员工中形成的一种习惯,成了头脑里一种牢固的“观念”,而这种“观念”一旦形成,又会反作用于行为,逐渐以规章制度的形式成为企业的“行为规范”。在企业党组织工作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全面规范行为制度建设。一方面,广大党员是企业中各专业领域的优秀骨干,他们与员工联系密切,也代表了先进员工,了解员工的愿望和要求,能够确保党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各项决策反映群众的正确需求,并在工作过程中不断修正企业文化,最终做出符合员工意愿的企业文化的民主决策,建立科学的企业文化制度体系,为企业快速发展注入了生命与活力。另一方面,党组织作为基层的战斗堡垒,能够发挥组织优势,将党、政、工、团有机结合,完善各项工作机制,形成衔接紧密、分工合理、科学高效工作运行机制,为企业文化建设营造规范的制度环境。同时,党组织在通过组织各种文体竞赛、学习报告会、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充分发挥各类活动的渲染和熏陶作用,以示范、教育、渗透等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不断规范员工的行为。

三、结语。

党建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在国有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两者互为补充,相互作用,缺一不可。党建工作做好了能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和谐文化氛围加强了也有利于党建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篇十五

摘要:群众文化建设是当今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部分,是新时代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可以促进各族人民增长和开发智慧,提升大家认知新事物的能力;对增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维护民族之间的团结,构建和谐美好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和谐;社会。

我国历史悠久,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在历史文化的长河中,各个民族共同进步发展,相互依附生存,互相交融在一起,形成了以汉文化为主、多种少数民族文化协调发展的多姿多彩的中华文明。现阶段是我国文化建设和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充分认识文化建设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影响和作用,深入探讨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促进民族地区和谐发展。

一、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开展现状。

1.文化基础资源丰富,没有深入研究。

我国的少数民族种类繁多,随着历史的发展,渐渐形成了具有特殊地域的民族文化,内容独特并且丰富多彩,民族文化的覆盖非常广泛,包括了建筑、音乐、舞蹈、语言、节日和风俗习惯等等,尤其是建筑风格与文化是相结合的,歌舞也蕴含了极强的民族特色,非常具有艺术内涵,虽然这些民族文化丰富多彩,但是群众文化活动,没有对其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挖掘,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比较单一,在群众的日常生活中,民族文化不能快速地进入群众生活中,不能有效地被利用,群众的热情不高,参与人数比较少,缺乏宣传和倡导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人才,严重阻碍了民族文化的发展,进度缓慢。

2.缺乏对民族群众文化开展的重视。

民族文化是衡量一个民族的.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民族地区文化的价值不仅体现在经济价值方面,也应该体现在社会价值上,目前我国的市场经济在不断创新和改革,很多的地方过于重视发挥民族文化的经济作用,对于文化旅游发展过于重视,民族文化的商业经济性相对突出,然而民族文化本身特有的许多特色的东西渐渐被忽略,导致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展开缓慢,并且陷入了误区,由于过分地追求民族文化的经济效果,导致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没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为保障,民族文化的发展始终不尽人意。

3.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人才相对缺乏。

发展群众文化的根本在于民族、群众、文化的相结合,现阶段,我国的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不均衡,高低快慢都不等,有的地方相对落后,发展民族地区群众文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发展起来相对困难较大,没有一支文化高、能力强的群众文化工作队伍,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人才匮乏,不能够带领群众建设民族文化,是制约地区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的重要因素。

二、民族地区开展群众文化的有效对策。

1.重视民族地区文化建设。

大多数民族地区经济相对比较欠发达,各级政府部门要重视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建设,加大资金投入,积极扶持民族地区搞好群众文化生活,调动民族地区的人民群众参与文化建设,只有人民群众广泛参与才能提高当地的文化建设,同时要鼓励民营资本参与群众文化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增强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活力。

2.合理开发与利用民族文化。

目前,我国大力传扬和发展传统文化,然而民族地区文化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必须要加以保护和发扬光大,这也是开展地区群众文化的必经之路,必须要加以重视。在当前的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前提下,作为一个文化的传播倡导人,要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并且时刻提高警惕,保持清醒的大脑,对于民族地区群众文化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潜能,将民族文化合理的融入广大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中,在弘扬民族地区文化的同时,不断地丰富群众的文化种类和形式,提高群众的文化热情,不断的参与到文化建设中,进一步推进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健康的发展,另外,民族地区的群众文化突出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文化有效的结合,让群众文化更能融入日常生活中去,从而不断的增强民族地方群众文化的吸引力,扶持地方群众文化的发展,鼓励民族地方文化走出去、引进来。

3.积极培养民族地区群众文化人才。

开展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工作,必然离不开艺术骨干和艺术家门的文化工作人才的推广和支持,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应该在保证民族文化的权益基础上,发展公益性的文化活动,不断地壮大公共文化的服务范围,不仅需要加强文化管理人才和业务人才的培养工作,还应该集中培养一批基层群众文化骨干,这支队伍的人群必须要有号召力、有魄力,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的服务中来,对于文化人才的缺乏,要不断地采取物质吸引,要不定期地进行组织培训,对于高素质的群众文化人要重点培养,保障群众文化队伍的高质量,队伍日益壮大起来,只有培养了坚实的后盾,才能不断地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品质;各级政府部门要鼓励文艺骨干到民族地区工作,在工资和住房方面给予一定的政策支持,不断加强民族地区的文化工作力量,民族地区也要根据自己民族文化特色来培养文艺骨干,这样能够更加受到当地群众的认同,加快民族地区群众文化建设。

结束语。

民族地区文化建设必须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认识到自身群众文化发展过程中存在不足,同时也要认识到群众文化持续开展的社会意义和价值,在群众文化建设的过程中,抓住机遇、集中财力。从解决各类突出问题着手,以民族地区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以培养人才、创新模式为手段,全面落实群众文化发展的基础,促进民族地区社会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若青.以和谐文化引领各民族共同发展[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01)。

[2]张喜萍,陈坚良.民族地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探新[j].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03)。

[3]罗晓辉.社区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黄河之声,2014(16)。

作者:侯占红单位:长春市九台区莽卡满族乡文化工作站。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