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0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0:12:10 页码:8
最新《克和千克》教学设计(通用10篇)
2023-11-11 10:12:10    小编:ZTFB

总结是一种整理思绪的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问题。写作的要素有哪些?一起来学习吧。以下是一些关于正确理解和运用法律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的生活情境,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了解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掌握“1000克=1千克”。

2、在建立质量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和能力。

3、以多种形式的操作感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

会运用建立起来的质量观进行合理估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周末付老师去逛超市了,带你们去超市看一看。

(课件视频出示超市买水果情景)。

二、探究新知。

1、认识秤。

谁来说一说?

(播放课件,出示各种秤)。

2、认识克。

(1)师:这枚2分硬币该用哪种秤来称合适呢?

通过称量我们知道了2分的硬币重1克。

(板书:克)克也可以用字母g表示。(板书:g)。

师:请大家像我这样把2分的硬币放在手心,掂一掂,有什么感觉呀。

(2)我们再来掂一掂1粒黄豆,说说你的感觉?

猜一猜,大约多少粒黄豆是1克?

师:大家猜得准不准呢?我们一块来称一称,看看哪位小朋友猜的准。

(用天平称量)。

(3)师:请你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质量约重1克?

估一估下面的`物品哪些比1克轻?

(4)感受200克。

这袋面包比1克重,那它大约有多重呢?从学具袋里拿出来掂一掂,估计一下。

(5)对比200克和500克。

现在如果让你一手拿着面包,一手拿着一袋白糖,你能估出白糖的质量吗?

试一试并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1)一袋白糖是500克,那两袋是多少克呢?

板书:1000克。

1000克也可以说1千克(板书:1000克=1千克)。

计量比较重的物品,常用“千克”做单位,(板书:千克)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认识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千克也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

谁来读一读,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

读一读1000克=1千克,

1千克到底有多重呢?掂一掂这两袋白糖,什么感受?

(2)估质量为1千克的物品。

咱们以小组为单位来比一比,看哪个小组拿出的物品最接近1千克。

我们先来看活动要求:

(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利用桌上的粮食、水果和蔬菜,先估一估1千克的物品大约有多少,然后用塑料袋装起来。并轮换着拎一拎。整个过程可不能用秤称哦!)。

师:哪个小组物品质量最接近1千克?

为什么你们估量的结果最准确,是怎么估的?

(3)生活中还有很多用千克做单位的物品。

出示图片,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几个包装上都标有净含量,它是什么意思呢?

净含量指桶里、箱里的物品实际有多重。

三、联系实际,巩固深化。

1、.在()里填上合适的单位名称。

小明的体重是35()一个鸡蛋重约50()一头猪大约重130()。

一只蜂鸟约重2()一只鸵鸟约重100()。

一只铅笔长约16(),重约10()。

2、下面有一个比较有挑战性的问题,试一试?

想一想,1千克的棉花和1千克的铁块哪一个比较重?(一样重)。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想和大家分享?

大家的收获真多!我们知道了轻的物体通常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一般都要用千克作单位,特别重的东西,比如说大象的体重、一辆汽车的载重量那就需要用吨作单位,这是我们以后要学习的内容。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二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实际质量表象,知道1千克=1000克。

2、学生了解常用的几种秤,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用盘秤称整千克物品的质量。

3、通过实践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建立比较准确的质量表象,培养学生估测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几克和几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准备:

教师:天平秤台秤课件2分硬币等。

学生:小包装食品。

教学过程:

一、联系生活,了解常用秤和常用质量单位。

1、汇报调查结果。

双休日老师让小朋友去调查一些物品的重量,谁愿意给大家来汇报一下。老师也调查了一些,瞧!(超市图)。

2、了解重量单位揭示题目。

小朋友在说这些物品重量的时候,都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呢?

大家的预习很认真,对,平时我们所说的重量实际上指的是物品的质量,表示一个物品有多重可以用克、千克、公斤、斤等作单位。其中斤、两都是我们国家在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就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克还可以用字母(g)表示,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认识克和千克这两个新朋友。

板书:克(g)千克(kg)。

3、那你们都是怎么知道这些物品的质量的?可以用什么测量?你见到过哪些称?

课件出示各种称。

4、认识天平秤台秤。简单介绍天平秤的用法。

归纳:生活中,我们可要选择合适的称来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二、操作感悟体验,形成质量观念。

1、感受1克。

(1)你知道什么东西会是1克呢?1克有多重呢?(让学生以自己已往的经验和感觉说说。)。

(2)、老师告诉大家:一个2分硬币的质量就是1克。为了证明老师没有骗你,我们可以用天平秤一秤验证一下。(把2分硬币放到天平上秤。)。

(3)、结论:1个2分硬币的质量是1克。

(5)、虽然1克很轻,生活中也有一些约重1克的物品,找一找,我们的桌面上还有哪些物体的质量跟这个2分硬币是大约相同的?(一颗花生米、、两个回形针等都是大约1克重的东西。)(师贴图)。

(6)、除了这些,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物品的质量也是约重1克。如图钉、纽扣等,课件出示图片。

2、感受几克(10克、100克)。

(1)下面请小朋友找一找铅笔盒中的小东西,与1克的硬币比一比,谁重?然后估一估,大约几克?反馈验证。铅笔、尺子、粉笔等估一估掂一掂验证。

(2)如果1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如果100个这样的2分硬币合起来是多少克?会有多重?老师这包饼干就是100克,请小朋友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100克的物品用手掂一掂。感觉怎么样?再拿起数学书,比一比,觉得怎么样?估一估,数学书大概是多重?跟铅笔盒比一比,估一估,铅笔盒多重?反馈验证。

(3)比一比,100克的东西与你带的水果谁重,估一估水果质量大约几克。验证:用秤称一称,一个苹果大约250克,一个香蕉150克。

3、数学学习方法的归纳:掂一掂、找一找、算一算、比一比、估一估、验一验。

4、有扶到放,探究1千克。

(1)出示学习单1。

算一算:一袋盐重()克,()袋盐重()克。

1000克还可以用1千克来表示(板书“1千克”)。所以1千克=1000克。

掂一掂:1千克的东西有多重?

找一找,算一算:一()重()克,()重()克,也就是1千克。(师贴图)1袋洗衣粉就重1千克。

(3)巩固练习:2千克=()克6千克=()克。

3000克=()千克8000克=()千克。

(1)西瓜重。掂一掂。

(2)你的体重是多少千克?同桌抱一抱,你感觉怎么样?

(3)归纳:测量比较轻的物体,我们可以用克做单位,测量比较重的物体,我们用千克做单位。

三、巩固练习。

1、填上适当的单位。

2、你知道他们的体重吗?书88页练习十八第2题。

3、修改数学日记。

四、课堂小结。

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有什么收获?

五、拓展延伸。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三

1.知识与技能: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使学生知道简单的用秤称物体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掂一掂、称一称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掌握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认识1克有多重和建立1千克质量的观念。

认识千克1课时。

认识克1课时。

练习五1课时。

第1课时千克的认识。

1.通过创设情境,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让学生了解称物体的方法;

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学习与他人合作交流。

体会1千克是多重。

体会1千克是多重。

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一、口算训练:

(一)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1.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2.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二)教学新课:

1.课件演示:介绍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

2.认识台称,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学生看图:在秤面上你看到了什么?(指针、刻度)秤面上的刻度告诉我们物品重多少,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在我们生活中又叫什么?(公斤)。

3.动手试一试。

(2)请带了1千克水果的同学数数这1千克水果有几个。

(3)情境:老师这儿有许多东西,你能从中找出1千克重的吗?

4.估一估。

(1)请你猜一猜老师体重大约有多少千克?看一看、抱一抱。

三、巩固练习。

基础训练:

1.想想做做1。

谈话:通过称一称,我们知道表示物品有多重都可以用千克作单位。

出示商品实物照片,观察后交流从图中获得的数学信息。

问:你知道什么是净含量吗?

2.想想做做2。

谈话:生活中处处都可以看到关于重量的信息。

出示图片,了解数学信息。

从这两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进行安全教育)。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根据刚才说出的数据提出数学问题,口答解题。

4.“你知道吗?”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使学生感受计量单位千克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掂一掂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kg。

17个鸡蛋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

我会填。

(1)要知道物品有多重,可以用手,用秤()。

(2)称物品有多重,一般用()做单位。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四

1.请学生一手拿一支铅笔,一手拿一本数学书,你有什么感受?(铅笔轻,数学书重)

师:轻、重很好地描述了铅笔和数学书的重量,看来物体都有它们的重量,在数学上我们把它叫做质量。

2.出示主题图:这是什么地方?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这里用到的质量单位是什么?(板书克和千克)

3.你还知道哪些质量单位?(斤、两、公斤)

师:公斤、斤、两这几个质量单位在我们国家比较通用。而克、千克是在世界上都通用的质量单位,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克和千克。

(一)认识克

1.出示图片(一包口香糖、一包菊花茶、一袋瓜子)

请你说一说它们的质量是多少?

师:对,它们都很轻,计量比较轻的物品,常用克做单位,克也可以用符号“g”来表示,(板书:克g)

师:你还知道生活哪些物品可以用克做单位呢?

2.感知1克的质量

出示一枚2分硬币的图片,这是一枚2分硬币,它的质量大约是1克。

板书:一枚2分硬币重1克。

师:现在2分硬币已经不常见了,老师拿来了钮扣,这枚钮扣的质量大约是1克,请同学们放在手里掂一掂,再闭上眼睛静静地感受一下它的重量,记在心里。

请同学们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

(一片维c药片……)

3.认识天平

这是一架天平,请跟老师说:天平、天平。天平是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的,它有两个托盘,通常我们把要称量的物品放在左边的托盘里,在右面的托盘里放砝码。

瞧,这就是砝码,每个砝码上都标有不同的重量,有1克的,也有100克的。在天平的中间有一个刻度盘当指针指着“0”的时候,表示天平平衡,这时候所称的物品就和所放的砝码一样重。

看图:天平左边的托盘里放了几粒黄豆,七粒黄豆的质量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拿出七粒黄豆掂一掂,再次感受一克的质量。

4.做一做

我们已经充分感受了1克的质量,那么请大家判断这些物品当中哪些物品比1克轻?(出示做一做图)

(二)认识千克

1.出示大桶洗衣液、一箱苹果图片

你又能了解哪些信息?“净含量”是什么意思?

请同学到前面拿起一大桶洗衣液,有什么感受?

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1千克等于多少克呢?

请同学们看书102页,寻找答案。

板书1千克=1000克。

2.感受1千克的重量

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是500克,两袋加在一起是多重?

请同学们拿起两袋盐,感受一下1千克的重量。

(三)认识生活中的秤

1.出示三种秤的图片

请生说在哪里见过?叫什么秤?

师介绍,这几种秤都是以千克做单位的,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品有多重。

2.请学生秤出1千克的苹果。

3.秤一秤书包的重量。

练习二十的1、2、3、5题。

1. 1千克=()克3千克=()克

1000克=()千克20xx克=()千克

2.练习二十的4题。

本节课学习了什么知道,你有哪些收获?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五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1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生举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文档为doc格式。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六

本课时是《克和千克》这一单元的第一节课,主要介绍一些普通生活用品的重量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培养学生用数学观点发现克和千克两个质量单位,为进一步学习有关克和千克之间的联系做好准备。

对于活泼好动的二年级孩子来说,物体的重量他们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同时,二年级学生形象思维能力较强,可以利用他们对身边物体质量来认识克和千克。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情境中初步认识克和千克,建立克和千。

克的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让学生学会看秤培养动手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和增强生活意识。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联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选择合适的单位。

多媒体课件,盘称,2分硬币,一袋洗衣粉,2袋500克的盐,各种实物等。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师:有一位叫芳芳的小朋友,她给姥姥写了一封信,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你有什么发现吗?

生1:有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生2:克和千克的单位使用有误。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表示物品有多重时,可以用克或千克作单位。

除了克和千克,你还知道那些表示物体轻重的单位?(公斤、斤、两)斤、两是我们国家过去常用的质量单位,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所以大家要学好它。克通常用字母g表示,千克用字母kg表示。(板书gkg)。

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研究表示物体质量轻重的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克和千克】。

二、在生活情境中探究。

1.感知、认识“克”。初步建立1克的质量观念。

(生举例)。

2.感知并建立10克、15克、20克……的质量观念。

师:同学们举例说出了这么多重约l克的物体。大家再来掂一掂硬币。请在手上放10枚2分硬币,闭着眼睛掂一掂,感受10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15枚,大约重15克.再闭着眼睛感受15克有多重;再加5枚现在是20枚。大约重20克,再闭着眼睛感受20克有多重。(学生掂量并感受)。

师: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些物品(小包装标识为10~100克左右的袋装或盒装物品),你们从中任选一样,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有多重?然后再看标识是多重。

(同学们纷纷掂量、猜测,然后又迫不及待地揭开胶布。很自信的给自己的小组插上了一面红旗。)。

3、感知、认识“千克”

师:现在桌面上有一袋洗衣粉重1千克,大家用手掂一掂,感受一下l千克有多重。

生:不轻也不重。

生:有点重。

师:请你举例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千克?

(生举例)。

师:老师这有几袋物品(1千克的铁块.1千克的锯末,1千克的苹果……),请你们掂一掂,估一估有多重。

(各小组活动)。

师:请大家汇报各小组估计的结果。

(有大约2千克重的,1千克500克重的.3千克重的,1千克重的)。

师:实际上发给大家的物品都重1千克。

同学们纷纷说:锯末看起来多一些,铁块看起来少一些。。

师: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也就是他们体积不同:但是他们都重l千克。

4、认识“克与千克”的关系。

(1)建立1000克=1千克的等量关系。

师:老师这里有两袋盐,每袋重500克,两袋一共有多重?

生:1000克。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是计算的:500克+500克=1000克。

生答后,板书:1000克。

生:我们把两袋盐放在电子秤上称,屏幕上显示的是1kg。

师:1kg就表示1千克,板书:1千克。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1000克与1千克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生:因为它们都表示的是这两袋盐的质量.所以1000克和1千克是相等的关系。

根据学生回答完成板书:1000克=1千克。

三、认识各种秤并会用秤称。

1.认识一些常用的秤。

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你见过哪几种秤?说给大家听一听。(ppt出示各种秤)。

2.学会用秤称物品(练习读取盘秤上的数值)。

请你称一称你从家里带来的物品,看有多重?

出示盘秤。(介绍用法)请各小组互相合作。

3.培养估测意识。

(1)先称1千克的苹果数一数有几个,再估出3千克的苹果,称一称,看估得准不准。

(2)分小组估一估大家带来的物品有多重.再选合适的称一称,看谁估得准。

四、全课总结。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芳芳写给姥姥的信,你找到信中的问题了吗?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五、小调查。

1千克鸡蛋、1千克苹果等各有多少个?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七

2、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3、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

4、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5、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和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两袋礼物(重量相同,大小不一)、盐两袋(500克)、盘秤。

每组学生准备:盐、苹果、果冻、矿泉水、2分硬币,1克的砝码。

一、感知轻重,导入新课。

1、猜一猜,确立标准。

(1)出示2包大小不一的物品:猜一猜,哪袋轻,哪袋重?

(2)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检验?(发现:用秤检验是一种好办法。)。

(3)介绍生活中的秤。

(4)用盘秤检验。

2、怎样表示物品的轻重?导出课题:千克和克。

[设计意图]通过“猜一猜”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用眼睛观察或用手掂一掂并不能准确判断物品的轻重,用秤称一称才能准确知道物品的轻重。

二、认识“千克”,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认一认,学看盘秤。(板书:千克,kg)。

2、称一称,用盘秤找重1千克的物品。

3、掂一掂,感受1千克和几千克。

(1)掂一掂,1千克重的物品。(2代500克的食盐)。

(2)掂一掂,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

4、估一估,学生估自己的书包有多重并验证。

[设计意图]先让学生学用盘秤并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找一找,掂一掂1千克的物品,再说一说1千克物品,“掂”是对“1千克”进行初步的感知,“说”是对“1千克”的进一步体验。接着再估一估,比1千克轻和比1千克重的物品。以此化抽象为具体,强化学生对“1千克”的体验。

三、认识“克”,感受1克。

1、掂一掂,说一说,感受1克。

——导入“克”。(板书:克,g)。

1)掂一掂1克的物品。(1克砝码,两分硬币。)。

(2)说一说,自己身边大约重1克的物品。

2、估一估,称一称,建立几克的表象。

(1)估一支铅笔、一本练习本、一本数学书大约有多重并验证。

(2)学生估计自己的橡皮擦等大约有多重?

3、掂一掂1克的物品和1千克的物品,谈谈感受。

[设计意图]为了让学生在感觉上与千克形成明显的反差,使学生在脑海中克与千克形成鲜明的对比,先让学生掂一掂1克的物体,再让学生同时掂一掂1克和1千克的物体,说出自己的感觉,进而建立这两个质量单位的概念。最后通过估一估文具的质量,强化了学生对“克”的体验。

四、认识千克与克的关系。

1、算一算,一包盐重500克,2包呢?(1000克)。

2、称一称,两包盐重几千克?(1千克)。

3、想一想,你发现什么?(1千克=1000克)。

4、议一议,什么情况下用千克作单位合适?什么情况下用克合适?

五、对比辨析,应用千克和克的知识解决问题。

1、填合适的单位。p89第4题。

2、找朋友。

回形针西瓜数学书小朋友。

4千克30千克300克2克。

[设计意图]通过前面几个环节的教学,学生对新知有了不同程度的感知,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的思维达到最活跃,情感达到最高潮,从而把本节课感知、体验得以进一步升华。

六、谈谈收获。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八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前口算训练。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乘法和除法的口算题,请你看卡片进行解答。

(指名学生答题)。

2、我把做过的乘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左边,把除法题目放在天平的右边。

3、做完了口算题目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

4、通过刚才是实验表明,只有天平左右两边放一样重的物体托盘才会保持平衡。

二、认识重量单位――克。

1、师:请你用手掂一掂,一包盐和一个硬币,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请你再用手掂一掂,一个硬币和一团棉花,如果放在天平上,天平会往哪边沉?

问:通过掂一掂,你有什么想和大家说的?

盐比硬币重得多,所以同学们很快就知道了,但是硬币和棉花就不那么容易判断了,因为它们之间的差别不是很大,对于很轻的物体,我们就用克来衡量。

板书:克的认识。

2、实验:拿出一个5克的砝码放在天平的左边,不断往另一边加2分的硬币直到两端平衡。

问:你得出了什么结论?

3、掂一掂1克有多重。

4、称1克米、2克花生、5克绿豆,说说你是怎么称的。

三、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1、师:我们刚才认识了克,在实际生活中还有哪些词是用来表示重量的呢?

师:我们经常见到的台称就是以千克为单位的。

(讲解台秤的使用方法)。

师:请你往台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然后统计1千克到底有多少克。

学生汇报,板书:1千克=1000克。

2、随便称1千克物品,然后去参观别的小组。

(以上视学生的表现发给一个信封,学生不能当场打开)。

3、学生根据信封中的内容购物,采取成信购物的方式,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购物的。

教学要求:

1、使学生初步形成重量的概念,认识重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1千克和1克的重量观念,知道1000克=1千克。

2、使学生了解日常生活中称量物品经常用到的秤称。能正确估计出物品的重量。

3、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1000克=1千克。

第二课时。

1、课前让每位学生去任选看两件物品并填好调查表;

调查表。

物品名称净含量(克、千克)。

物品的重量物品的个数。

1千克(苹果)()个。

1千克(盐)()袋。

2、学生汇报自己是如何进行调查的。

3、动手实践:

物品估计的重量称的重量。

1个苹果()克()克。

()克()克。

4、从学生的数据中整理各种商品的价格表如课本89页第7题。

5、解决问题。

问:从以上数据中你能提出什么问题?你会解答吗?

6、分析讨论课本第90页第8题。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九

1、通过猜一猜、想一想、拎一拎、说一说等活动,帮助同学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2、知道1千克=1000克,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3、在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千克物体的轻重,建立千克的质量观念。

教学难点:联系生活,让学生感受几千克物体的轻重。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走进动物世界。

同学们,咱们昨天通过了解可爱的蜂鸟,认识了“克”这个质量单位,今天,老师要为大家带来几位大家熟悉的小伙伴,看看在它们身上你们又能有哪些收获?(出示各种小狗的图片及体重,最后图片定格在课本情景图上。)

2、发现“千克”

在刚才的信息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可能会说到一些小狗的重量,会提到发现了“千克”。)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千克”。

关于“千克”,你知道哪些知识?还有哪些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千克可能也是质量单位,比克大,1千克有多重?……)

3、了解“千克”

正像大家猜测的那样“千克”也是一个质量单位,可以用字母“kg”表示(板书:kg)可1千克有多重?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呢?通过今天的学习,相信你一定会找到答案!(板书课题:千克的认识)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猜一猜——千克与克的关系

请同学们借助原来的知识猜一猜,1千克可能等于多少克?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会说1千克=1000克,因为原来学过1千米=1000米)大家可真棒!借助原来所学的知识,直接猜出了答案,正如大家说的那样,1千克=1000克(边说边板书)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猜想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以后的学习我们会经常用到。

2、小组活动——感受1千克

(1)找一找,周围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2)掂一掂,感受1千克的重量。

(3)猜一猜,还有什么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利用盘秤验证你的想法。

(4)将你的发现填到学习纸上!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

多少数量是1千克

小组活动时,师巡视、指导,寻找优秀素材。(素材多种方面,有一个物品,也有多个物品……)

三、汇报交流,评价质疑

1、班内交流——发现1千克

说一说,哪些物品的质量大约是1千克?(可能会有这样的填法:)

学习纸:探寻生活中的“1千克”

物品名称洗衣粉食盐或白糖上好佳糖数学书……

多少数量是1千克1袋2袋10袋大约6本……

2、评价质疑——体会质量不变

(2)1千克铁与1千克棉花哪个重?为什么?(学生会说:一样重,质量相同。)

(3)数学活动:猜一猜:哪些物品的质量是1千克?

将物品装在袋子里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

四、抽象概括,总结提升

1、想一想——深化千克理解

(1)什么样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发现说:如比1袋洗衣粉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反之用克作单位。)

(2)做一做,课本6页第二题。

(3)说一说,关于千克,你了解到了什么?

2、课内小结:

正如大家提到的那样,在神奇的动物世界中,我们了解到表示较重物品的质量,通常用千克作单位。1千克又叫1公斤(板书:1公斤),可以用“kg”表示。并且借助我们原来的知识,我们知道了1千克=1000克,真了不起!让咱们一起走进训练场去接受新的挑战!

五、巩固应用,拓展提高

1、基本练习

课本第6页第1题

找生说说物品的重量。

2、提高练习

《同步学习与探究》中“千克的认识》练习题。

注意:单位换算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填写原因及方法。

3、开放练习

了解生活中的秤,看看他们分别秤什么样的物品,怎样称重?

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质量单位:千克(公斤)kg

1千克=1000克

使用说明:

(一)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力求遵循知识发展的规律和学生认知的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尽可能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感性材料,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操作活动,使他们不仅参与了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感受了千克的实际重量,同时也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的乐趣。

通过执教这节课,我个人感觉的亮点之处是:

1、借助知识迁移,理解学习新知

千克与克的关系,借助于学生原有的知识,既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增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的自豪感。

2、建立数学观念,强化千克理解

“千克”的教学,我一改原来称重的方法,而是利用手中物品的质量,让学生直接建立1千克的观念,并通过“掂一掂,猜一猜,想一想”等方法,强化学生对千克的理解。并将1千克作为敲门砖,估一估其他物品的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千克的理解。

(二)使用建议

“千克的认识”是质量单位承上启下的一课,只有让学生建立起“1千克”的概念,“克和吨”的问题自然就会迎刃而解。因此要下大力气帮学生感受“1千克”。

(三)需破解的问题

本节课的设计重点是理解“千克”,还可以利用情景图的袋鼠问题,将千克与克对比,来凸显千克的特点。

《克和千克》教学设计篇十

教科书第85——87页。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

2、通过操作、观察,使学生知道如何使用秤,培养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继续培养自主交流、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鼓励个性化的学习意识。

3、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架设数学与生活的桥梁。

初步建立1克、1千克的观念,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能力。

1、学生每组弹簧秤1台,重1克物体若干,每个小组两包盐、1枚1角(新版)硬币。

2、教师使用各种常见秤,天平1架,1角硬币1个,实物若干。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看一看。

观察两瓶饮料,哪瓶重一些?

2、掂一掂。

观察两件物品哪个重一些,哪个轻一些呢?

生体验说感受。

3、称一称。

秤就是用来称出物体的重量的工具。

二、联系实际,导出课题。

在日常生活中你都在哪里见到过什么样的秤呢?

那么你们知道我们表示物体有多重是用什么做单位的吗?

斤和公斤是我国比较常用的表示物体有多重的单位,可在国际上通常是用克和千克作为单位来表示物体的重量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重量单位:克和千克。(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操作感悟。

1、认识“克”

出示一枚一角的硬币(新版),请同学们用手掂一掂。

简介天平的用法。

师生合作称量。

举例:你能说出大约重1克的其他物品吗?

2、认识千克。

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一袋的食盐,掂量一下它有多重?

一袋盐重500克,那两袋加起来呢?

请同桌把两袋盐都放在老师为大家准备好的方便袋中,闭上眼轮流掂一掂这1000克重的盐。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准备还了弹簧秤来称这食盐,谁知道弹簧秤的用法?

生介绍用法。

同桌合作称量。

生汇报:两袋食盐的重量是1千克。(板书)。

总结出1000克等于1千克。

生掂一掂1千克左右的物体,相机检验。

三、看书质疑。

下面请同学们把数学书翻开,认真阅读85~86页,看看有没有不懂的地方。

同学们不但认识了各种各样的秤,还学会了称量物体的方法,下面我们就请两名同学到前面来合作称一称刚才我们要比较的那袋大米和黄豆的重量。

四、巩固练习,内化新知。

1、读出水果的重量。

2、写出体重。

3、写信。

五、小结。

今后我们要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中,解决生活中更多的实际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