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35:34 页码:9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汇总15篇)
2023-11-11 14:35:34    小编:ZTFB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历和体验的一种总结,能够反思和提升自己的成长。写心得体会时,要突出重点,避免泛泛而谈或一刀切地总结。接下来是一些我个人的心得体会,欢迎大家分享讨论。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一

读了著名重症医学专家邱海波的抗疫一线先进事迹,我感受到了他在争分夺秒,他在和病魔赛跑。我看到了一腔热血。在邱海波身上,显示着最质朴的医者仁心。医者仁心是一种崇高的精神,对应着救死扶伤、大爱有我。这种精神已化为每位逆行者无言的、朴素的行动。他们激扬着一腔热血,勇往直前,绝不后退。邱海波,正是他们中的一位。

“第一时间挺身而出”,一直是他常说的话!邱海波在掌握了新冠肺炎的“脾气”后,一直在摸索、寻找治疗重症病人的关键“靶点”,寻找新的治疗方法。勇攀高峰,不畏险阻,这样的中坚力量,令人敬佩。正是有了一位位“邱海波”心系苍生、浴血奋战,我们才能越来越近地走向春天。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二

自疫情暴发以来,百色各大医院的医务人员不畏生命危险,毅然决然地投身到抗疫的战斗中。作为百色的“守望者”,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向我们讲述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疫之旅。疫情来袭,百色抗疫人员冒着生命危险与病毒较量,不仅展现出了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责任担当,也让我们看到了当下这个社会的温暖与希望。

第二段:百色医务人员的艰苦付出与心力交瘁。

在抗疫一线,百色的医务人员可谓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和牺牲。他们不计报酬、不计时间,忘我工作,尽最大努力去拯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无论是疫情最严重的小区还是分药品、患者众多的医院,百色的医务人员都义无反顾地将自己置身于抗疫的第一线,为患者舍弃了假期和与家人团聚的美好时光。长时间穿着厚重的防护服,让他们体力透支,不少医务人员因过劳而晕倒,更有医生抗击病毒夺取了宝贵的生命。这一切,都是为了守护我们的安全和健康。

第三段:在危机中凸显出的百色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与责任担当。

作为医务人员,尽管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但在这个疫情中,他们无论如何都没有退缩。他们始终端正职业态度,不计较个人得失,只关心患者的生命安危。他们时刻保持着专业的素养,严格执行疫情的防控措施,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更让人们看到了他们一直以来所坚守的夙愿——为人们的健康和生命负责,并将这份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

第四段:百色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传递给社会其它个体。

百色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不仅仅影响到患者,在这场抗疫中,社会其他个体也被影响到。面对医生们的坚持与奉献,不少志愿者踊跃行动,加入到抗疫志愿者队伍中去,自发为医院提供帮助,他们与医务人员同舟共济,为这些英雄们的工作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与帮助。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凝聚了社会的力量,让我们看见了人性中最温暖的一面。

第五段:对未来的思考与展望。

在抗疫这场战役中,百色的医务人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他们的职业精神、责任担当和奉献精神。而这一切也提醒着我们,社会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支持,需要我们每个人共同努力去守护。未来,我们希望百色的医务人员可以得到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同时也希望这场疫情能够早日结束,人们能够早日恢复正常的生活。让我们一起为守护百色的医务人员点赞,为他们的工作鼓劲,为自己的健康和安全祷告,希望这场战役早日告一段落,我们能够共同迎接美好的未来。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三

第一段:

2020年是新冠疫情全球肆虐的一年,我们亲眼目睹了这场病毒的可怕和破坏力。然而,在这场严酷的抗疫战中,医务人员以他们无私的奉献和默默的付出,成为了我们最坚强的壁垒。他们在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也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与心得,这些经验将对未来的抗疫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第二段: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医务人员以前所未有的工作积极性与责任心,投身到病房与病人的接触中。他们不辞辛劳地工作,前线作战,没日没夜地与病魔殊死搏斗。他们意识到与病魔抗争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为长期战斗做好准备。因此,他们提高了自身专业素养,不断探索治疗方案,尽力减少患者的痛苦与病亡率。

第三段:

除了对病情的治疗,医务人员也积极探索了感染控制的方法。他们建立了严格的隔离和防护措施,有效避免了交叉感染。同时,医务人员也认识到宣传教育的重要性,他们不断向公众普及科学知识,增强大众的自我防护意识与能力。他们通过科普材料和线上讲座等形式,帮助公众了解病毒的传播途径,学习正确的防护方法和行为准则,有效遏制了疫情的蔓延。

第四段:

在抗疫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经历了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挑战。面对病情不断恶化的患者和人数不断增加的病床,他们常常感到心力交瘁。然而,他们能够坚持下来,除了对患者生命的敬畏与责任,还有同行的支持与鼓励。他们相互激励,互相支持,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团队,给了彼此力量,也给了患者希望。

第五段:

在疫情发生后的各地医疗机构的防控工作中,医务人员也总结出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他们意识到快速响应和早期干预的重要性。他们强调及时发现疑似病例并隔离,以防止病毒扩散。他们呼吁加强疫情监测与预警系统的建设,提前预测疫情的发展趋势,为抗疫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他们还鼓励相关机构提升公共卫生应急处置能力,改善医疗资源配置与利用效率。

结尾:

新冠疫情的发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也让我们更加重视医务人员的抗疫心得体会。他们的经验对于未来的疫情应对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我们应当积极倾听医务人员的建议,加强疫情防控体系的建设,提高公众的健康意识与素养。同时,我们也要感谢医务人员的奉献与付出,他们是抗击疫情的英雄,也是我们的榜样。希望在未来的抗疫工作中,他们的经验能够得到更好的应用,为我们保卫家园再立新功。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四

从今年1月底开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医疗队175名医务人员分三批驰援武汉,进驻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和武汉市红十字会医院。

新冠疫情重症患者往往多合并有基础性疾病,存在多器官功能损害。医疗队队员刘丹说,一名患者入院后通过多种方式治疗,胆红素依然很高却找不到原因,通过远程支援的方式,医疗队求助了华西医院5g远程会诊平台。

刘丹:我们进行了远程连接,包括肝胆外科、消化内科,所有的相关科室共同来解决病人问题,快速地给他进行了方案的实施。

华西医院5g远程会诊平台就是将医院前后方的力量进行整合,让多学科专家参与对病例全方位的了解与探讨,提高救治效果。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管理部部长宗志勇:集中了我们医院最好的资源,各方面的专家一起来解决病人的问题。讨论完了以后,我们还去查文献,查了很多资料,不断地反思,能不能做得更好。

医疗队不断创新救治模式和治疗手段。病房医护力量不足,便采取分区分级、集中攻坚的办法有针对性分配救治力量;又把华西护理模式带到武汉前线,加快不同医院护士之间的磨合;创造性地提出新方法来提升患者的吸氧量。在武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支援湖北重症救治医疗队一共接管了七个危重症病区,负责259张床位危重症患者救治,共收治667名新冠疫情患者。

医疗队队员刘丹:全力以赴,与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提高重症、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所以后来华西医院成功救治率比较高。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康焰:继续为我们的国民能够更加健康更加安全,作出我们医务人员应有的贡献。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五

疫情的爆发,给全球范围内的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活和健康威胁,但同时也激发了社会上众多医务人员的抗疫热情。他们纷纷加入到抗疫战斗中,其中医务采样人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场战疫中,他们战斗在前线,承担着极高的工作压力和风险。在与病毒的无情斗争中,医务采样人员们积累了许多珍贵的经验和体会。

第一段:心态决定一切。

在疫情初期,医务采样人员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心理压力。面对未知的病毒,很多人感到恐惧和不安。然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他们慢慢理清了自己的思路,并形成了积极向上的心态。他们深知,心态决定一切,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才能更好地面对工作中的困难和挑战。因此,他们通过互相鼓励和支持,坚持乐观向上的思维方式,带给患者和团队更多的希望和力量。

第二段:锲而不舍的坚持。

医务采样人员面对疫情,每天需要完成大量的工作任务,需要长时间戴着防护装备工作,工作强度之大可想而知。然而,他们没有因为艰辛而退缩,而是坚持不懈地为病人采集样本,为疫情防控做出自己的贡献。他们深知,只有坚持下去,才能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因此,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锲而不舍,功成不折”的精神,成为抗疫一线的中流砥柱。

第三段:精细化协同合作。

在这场战疫中,医务采样人员们体会到了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他们不仅需要熟练掌握样本采集等专业技能,还需要与其他医务人员,如检验科、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等密切配合。在他们的配合下,才能够更好地完成疫情防控工作,并提供高效准确的数据支持。因此,医务采样人员们不仅要有自己的专业素养,还需要与其他专业人员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

第四段:以患者为中心。

医务采样人员与患者的接触最为频繁,他们深知患者的需求和情感的重要性。在与患者的交流中,他们始终以患者为中心,尽力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他们在工作中时刻注意着患者的身体状况和心理状态,并尽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他们用自己的关怀和温暖,给予了患者更多的希望和勇气。正是他们的无私奉献和付出,让患者感受到了人间的温暖。

第五段:倾听与反思。

在这场抗疫战斗中,医务采样人员活学活用,不断倾听,并从中总结经验教训。他们认识到每个人都有不足之处,通过彼此的交流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他们不惧困难,敢于面对问题,并落实到解决问题的具体行动中。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他们也通过与其他医务人员的沟通和合作,推动全团队的进步和发展。正是通过这种倾听与反思,他们不断成长为更加优秀的医务采样人员。

总结:医务采样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抗疫心得和体会凝聚着奋战在一线的无数医务工作者的心血与智慧。无论是心态决定一切,锲而不舍的坚持,精细化协同合作,以患者为中心,还是倾听与反思,这些经验和体会都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为日后的抗疫工作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相信在全球合作与努力下,人类一定能够战胜病毒,重拾健康和幸福的生活。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六

1月6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的院周会上,医务处向全院职工通报关于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疫情,重申了诊断要点和防控要点,启动了院内三级传染病防控体系。1月21日,医院召开部署疫情防控工作会,院领导班子出席,赵院长强调,尽快建立协和防控八大体系,成立协和专家组,出台协和诊疗和防护方案,开展临床与基础研究,“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确保零感染的总目标”。截至目前,医院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推进,面向公众关切及时发布权威信息,派遣精兵强将驰援武汉……经历非典洗礼、出色完成抗击非典任务的协和人,再一次以职业的敏感性、学术的前瞻性、行业的引领性,走在了全国医疗卫生战线的前列。

复盘时间线:未雨绸缪、稳扎稳打。

赵玉沛院长强调指出:“要严格按照党中央部署要求,国家卫生健康委确定的‘乙类传染病、甲类防控’原则,制定出分层级、标准化的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及预案,完善多部门联防联控,推动建立流程科学、反应快速的传染病防控‘协和体系’,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内交叉感染,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及全院职工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

协和对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警觉始于1月初。“截至1月5日8时,武汉符合报告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断患者59例,其中重症患者7例,无死亡病例,未发现明确的人传人证据,未发现医务人员感染。”这是医务处于6日向全院通报的武汉疫情情况。尽管如此,敏锐的协和人依然在第一时间就做好了全员培训、重申传染病防控要点、启动院内三级防控体系等预防性措施。

1月21日(腊月二十七)。

当大多数人都在打点行装准备回家过年的时候,医院紧急叫停了多个临床科室及部门的离京计划,并于8:30召开院级疫情防控部署会。院领导班子成员在听取与会科处室负责人的汇报后,就医院下一步“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做了整体部署。赵玉沛院长强调指出,一要加强统一指挥,二要建立协和标准的检验体系,三要人员保障到位,四要明确集中隔离治疗原则,五要抓好物资供应,六要加强宣传培训,七要做好战时动员,确保各方平安。这一会议是在习近平总书记1月20日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作出重要指示后的第一时间召开的,为医院落实中央要求,部署院内疫情防控工作确定了总基调。

1月21日下午。

1月21日下午,为避免发热病人过于集中导致交叉感染,医院发热门诊旁的肠道门诊紧急调整为发热患者第二诊疗区域。感染内科实验室与检验科联合制订“新冠病例的协和检验认定标准”,将核酸检查报告时间缩短至4小时内。同时采用双实验室双阳性确诊病例的模式,保证了检验结果准确性。这一标准后来被北京市卫生健康委采纳,同意在北京协和医院开展院内核酸检测诊断试点工作。

1月23日(腊月二十九)。

为保障节假日期间应急医务人员储备,医院党委通过总支发起志愿报名活动,18个小时就收到了3306名医务人员的志愿报名,许多人为此退掉离京机票、火车票,有的人主动提前返京,为医院开展防控工作奠定了坚实的人员保障。

1月24日(除夕)。

除夕当日,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多部门联防联控工作例会模式启动,每天上午9点,院领导传达北京市最新防控信息和要求,听取各工作组汇报,现场解决各类问题,明确下一步工作安排,确保医院发出的每一条指令,都能以最快速度传递到医院的每一个角落。

1月25日(大年初一)。

大年初一,本是阖家团圆的日子。晚8点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紧急任务,要选派21名医务人员即日驰援武汉。短短3小时,从3306名志愿报名者中精挑细选精兵强将,党员优先,有非典一线经验者优先,在韩丁副院长的带领下,如今已经在武汉防疫一线紧锣密鼓地开展临床工作。

1月27日(大年初三)。

医院再次强调建立完善的协和新型冠状病毒防控体系及标准操作流程,分为院感防控、医疗、护理、标本转运、人员管控、宣传培训、后勤物资保障、科研八个部分。要求每一级负责人都要根据疫情防控的需要,动态调整工作方案,横到边、竖到底,确保院区防控体系无死角。

至此,武汉、北京协和医院本部两地作战,协和人以极大的热情、高昂的斗志、专业的态度、科学的管理,全情投入到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的战役中,各项工作忙碌紧张、有序高效地开展,诊疗与转运流程不断优化,医务人员零感染!正如同赵玉沛院长所说,“协和人和平时期是白衣天使,突发事件时是白衣战士”,以国之名,不辱使命!

制订“协和体系”:凝聚智慧,引领示范。

赵玉沛院长、张抒扬书记强调,“应集中协和专家资源和丰富临床经验,尽快制订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诊疗的协和体系”。

经过数日刻苦攻关,经感染内科、呼吸内科、重症医学科、内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检验科、放射科、药剂科、麻醉科手术室等近30位专家多次讨论,反复修改,于1月25日形成《北京协和医院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建议方案(v2.0)》,报国家卫生健康委同意后发布,被广大医务人员称为“北京方案”。

“北京方案”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在知乎一篇热帖中这样写道,“‘北京方案’一开头就提示医务人员的防护,包括接诊医护的准入、隔离和防护要求以及2019-ncov密切接触后医护人员的隔离观察”。作者还由衷称赞道,“无论对于患者的治疗还是对于一线医护人员的保护,北京协和医院总能给我们很强的信心。”这条评论点赞超过2900次,代表了业内对“北京方案”的认可。

1月25日,医院配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制作的“发热门诊、预检分诊及个人防护现场视频”正式发布。医院接到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任务,立即组织急诊科、感染内科等医务人员参与培训视频拍摄,仅仅一天时间,就完成了拍摄、剪辑及后期制作任务,经多位院感专家共同审核通过后报国家卫生健康委,为各大医院做好医护人员防护、筑牢第一道防线提供权威、规范、科学的防护指导。

医院还先后发表了多篇权威科普文章,回应公众关切。《新型冠状病毒预防要点》《轻症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患者以及密切接触人员如何进行自我防护》《特殊时期如何产检》,一系列由协和专家亲自撰写的科普文章实用、科学、权威,起到了稳定人心的作用。

聚焦临床一线:无畏无惧,众志成城。

张抒扬书记说,“协和始终在国家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冲锋在前,这次也不例外。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让党旗在防控疫情斗争第一线高高飘扬。”

在每一个重大历史关头,协和人从不畏惧,勇挑重担,在祖国版图上书写着医者大爱的传奇。

1月18日,内科重症医学科主任杜斌教授作为协和驰援武汉第一人,以国家卫生健康委高级别专家组组员的身份在武汉调研指导疫情情况,简单的返京汇报工作后立即“逆行”重返武汉,一头扎进临床救治一线,除夕春节都是在武汉的病房中度过。

1月21日起,协和发热门诊升级。急诊科朱华栋主任、呼吸内科王孟昭主任为医院疫情防控临床一线指挥,带领一线人员做好新冠病毒肺炎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急诊科双线作战,既要管好发热门诊、及时送检、转运病人,还要全力救治常规危重急诊患者。在过去的这些日子里,急诊科核心组24小时在院,往往一夜过去,工作群里就翻过数十条信息……他们通宵达旦的工作,为医院筑起了一道牢固的防疫堤坝。

呼吸内科、感染内科作为本次新型肺炎疫情防治重点科室,春节期间取消休假,全员待命,积极请战。他们迅速梳理相关流程,讨论应对方案,倡导科普宣教,消除恐慌情绪。重症医学科自发向医院提交了一份联名请愿书,志愿加入前线抗击疫情工作,隆云主任说,“做先锋,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国家援鄂抗疫医疗队在新病房建成不到6小时情况下,克服重重困难,于1月28日晚21点正式收治患者12名。他们还在领队韩丁副院长的带领下建立起各医疗队每日例会制度,包括分队长工作例会及各组内例会制度,报请成立国家医疗队临时党总支及党支部……共产党员、医疗队员、来自呼吸科的赵静医师在工作日志中写道,“我不去想前面会不会袭来寒风冷雨,只要远方呼唤我,留给世界的只能是背影”。

做好后勤保障:把一切力量拧成一股绳。

赵玉沛院长在各种场合多次强调,“不惜一切代价,做好一线医务人员防护,确保零感染”。这不仅是对协和人的爱护和承诺,更代表了医疗国家级队打好防疫阻击战的坚定决心。

为了加强统一指挥,开展联防联控,医院指定医务处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总牵头部门,全面负责医院各相关部门的协调和医疗资源的调度。为了协调各方工作,医务处潘慧处长直接在办公室里架起行军床,三天三夜没回家,送完医疗队后坐在车上“秒睡”,手机掉在地上也不自知。

另一个“指挥台”设在了党办&院办。红头文件每天雪片似的飞来,各项指令都要从这里发出,还要每日清零各项报表和工作动态。党办&院办工作人员纷纷提前返京,毫无怨言地投入到紧张有序的工作中。

协和拥有一支优秀的护理队伍。护理部迅速成立防疫工作组,增派人手支援发热门诊,增设“专职监督岗”指导工作人员穿脱防护服,组织病房护士全员培训,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教。前方的李奇护士长是援鄂抗疫医疗队的“大管家”,后方的吴欣娟主任、郭娜副主任就是“大内总管”,关心医疗队员们的生活和工作,一件衣服、一双鞋子,事无巨细,让前方的白衣战士没有了后顾之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全民口罩”时期挑战着每一所医院的物资储备,协和也不例外。器材处很早就启动了全院医疗物资的“战时管理”,将口罩、洗手液、防护服等纳入应急物资,进行统一调配、统一申领和统一管理。

门诊部采取区域化管理原则,全面负责门诊区域工作人员自我防护要点提示,消毒隔离、疫期门诊流量调控与秩序管理、门诊发热患者分流转诊等工作,最大限度地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

赵玉沛院长、张抒扬书记关心一线职工,特委托工会、党办、内科党总支、宣传处开展除夕慰问活动。初一,工会又代表院领导到杜斌家中慰问,送去协和大家庭的温暖。在工会、党办&院办、开发公司、后勤保障处的支持下,在老五楼设一线人员休息室,为大家配备健身设施,准备茶点食品,让一线员工每天都能享受到热心企业赠送的茶点和咖啡。中医科还代煎袋装中药预防汤剂,心理医学科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心理减压疏导电话“5166”,保障医护人员以最佳状态迎战“新冠”疫情。

一线人员的需要,必须满足!在赵院长、张书记的亲自关心下,医院成立后勤保障联络组。为了让前线人员吃好喝好,饮食中心向发热门诊、老五楼休息室、检验科、感染科实验室提供随叫随到的点餐服务;怕大家吃腻了不喜欢,每天换不同的厨师长提供餐食,让大家能够以饱满的精神和愉悦的心情重返岗位。

26日,医院派出21名精兵强将驰援武汉,协和战士在前线,医院就是他们的坚强后盾。赵玉沛院长深夜关心准备情况,亲自核审物资清单。党办&院办、医务处、护理部、器材处、开发公司、工会、药剂科、人力资源处、后勤保障处等通宵打点行装,医疗物资、生活用品和药品一夜之间装满了整整53个大箱子,体现了非凡的“协和速度”,更体现了全院职工对医疗队员们的关心、关爱。

协和人有信心,在北京协和医院建立起的科学防控体系,一定能够向世界作出响亮的回答——我们完全有信心、有能力打赢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七

通过阅读学院推出的“守初心,战疫情”隔空学习抗疫一线先进事迹的内容后我感触颇深。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战士们在用他们都血肉筑起一道防疫的长城,他们是工人是医生是警察是来着各工种的人员,他们不畏生死主动请战,他们是民族的英雄。钟南山院士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不顾生命危险救治危重病人奔赴疫区指导医疗救治工作,时隔17年,84岁高龄的他又在这一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再次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奋战在疫情战场的第一线。

在这场战疫中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批又一批的勇士积极参与到抗疫的一线,不幸的是也有许多人因为这场疫情牺牲了,他们当中大部分都是党员,危机当前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组织坚强有力的工作,有人说当天空渐暗,星星就会发亮。在疫情面前我们众志成城团结奋战,我相信只要我们全国上下一盘棋全国人民一条心就一定可以夺取疫情防疫阻击战的全面胜利。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八

你们好吗?前线医院现在怎么样了?物资还紧缺吗?你们要注意休息,保重身体,我们等待着你们平安凯旋归来。

20xx年的冬天依旧寒冷,但是这个春节却与众不同。原本团圆、欢乐的家庭,因为新型冠状病毒的出现,让人变得恐慌,有些人不得不离开温暖的家去前方支援。

面对重重困难,无数英雄涌现出来。84岁的院士钟南山挂帅出战。全国各地的医护人员出手相助,高喊“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的誓言令人感动。建筑工人修建的火神山医院,被称为“十天奇迹”。人民子弟兵更是随时待命,奋勇向前。还有无数的志愿者,为了节省防护服资源,主动“穿尿不湿”。

你们是这个时代的英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你们就像寒冷冬季里的一枝梅花,傲霜斗雪。虽然我们帮不上大忙,但是不给社会添麻烦,做到不出门、勤洗手、多喝水、不传谣、戴口罩,做好自我防疫。

众志成城,我们都相信这场“战疫”一定会胜利。待严冬离去,春暖花开之时,我们又将迎来美好的生活。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九

这个春节,日子似乎被按下了暂停键,没有了往日的热闹,一种紧张和焦虑的氛围一直笼罩着我们,但在这场举国战役中,却有那么一群默默奉献的人温暖了这个特别的冬天,带给我们走出阴霾的力量。他们身穿“小背心”,忙碌在各个卡口、街口,登记、测温。他们是守护人民安全的守门员,他们是保护群众健康的战斗员。群众足不出户,街道格外冷清,他们却踏上了战疫征程,成了最靓丽的风景。

疫情发生以来,环翠区严把关卡、阻断传播,筑牢防控疫情网,在高速路口、重要路段筑起一道道人工防线,全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双岛收费站是进入我区的一道重要关口,每天的车流量非常大,高峰时可达8000辆/天,低峰时也在3000辆/天,且很多外来车辆必须经此处进入威海,是威海名副其实的“西大门”。1月30日起,环翠区从24个机关单位中抽调了70名机关干部驻扎在双岛收费站,24小时严防死守、日夜奋战,以满腔的热情积极投身到卡点疫情防控一线。

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很多基层工作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舍弃对家人的关心照顾主动申请奔赴防控一线,以“功成不必在我,但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践行着党员干部的担当。他们有的“抛”下了家里卧床的父亲,有的将妻女送回了老家,有的轻伤不下火线,有的医院、卡点两边跑……由于双岛卡点临近海边,气温偏低,前几天大风雪时,在风雪里站上十分钟就成了一个个“雪人”。为保证体温枪在室外温度极低情况下正常使用,所有“持枪”人员都是仔细保管、怀揣暖枪,确保每一次检测都能精准击发。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面前,无数人民群众用温暖和关爱感动着我们,许多热心市民、爱心企业冒着严寒为坚守在抗疫一线的工作人员送来物资,一盒口罩、一箱暖贴、一碗热汤、一杯热茶,大家用一点一滴的温暖坚定着防控疫情必胜的信心。疫情无情,人间有爱,同样的温暖,还在继续,让我们携起手来,团结起来,越是艰难越向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春暖花开的日子终将到来。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十

对生命足够热爱,所以选择勇敢逆行;对责任足够担当,所以救治不顾生死。在新冠疫情最吃紧的关头,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重症医疗队204名队员星夜集结、火速驰援武汉,他们先后转战武汉市第一医院、武汉金银潭医院重症病房,与病魔角力、与死神搏斗,创下了一个又一个生命奇迹。2月13号,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落地便整建制接管了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创下了2小时内收满病区61张床位的“江苏速度”。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队长刘云说:

“我们2月13号抵达当天晚上,就初步搭建了一个保证后续正常医疗救治的一个职能部门的架构,那种形势下不容得有一点点犹豫的,你早进驻一秒钟,可能有一个病人就得救了。”

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接管的重症监护病区,是红区中的红区,和病毒短兵相接,需要勇气,更需要专业。3月19号,在医疗队接手35天后,武汉市第一医院重症监护病区实现“清零”。

江苏省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医疗组组长齐栩至今依然清晰地记得那一个又一个第一,因为这是团队合力创造的生命奇迹:

“我们开展了武汉市第一医院多项第一的操作,比如说第一例气管插管,第一例气管切开,第一例气管镜,第一例深静脉置管,以及我们江苏在武汉的第一例ecmo等等,这些高危、高难度的操作,也抢救了众多的危重症患者。”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逐步好转,各省医疗队陆续撤离。3月23号,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再次领命,转战风暴中心武汉金银潭医院。在这里,医疗队开展了疫情期间武汉首例新冠疫情重症患者食管支架置入术,这个手术难度相当于闭眼穿针。

江苏省人民医院老年消化科和神经内分泌肿瘤中心主任汤琪云:“如果这个手术不做,很可能存在着呼吸机脱不掉。”

4月13日,江苏省人民医院援武汉重症医疗队圆满完成任务,作为最后一批撤离的援鄂医疗队,送别时,时任武汉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说:“感念你们为我们医院、为武汉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你们每一位同志都是英雄。”

60天,从寒风凛冽到春暖花开,他们与时间赛跑、同病魔较量,一次次在疫情风暴中心带领患者穿越生死线。这一段逆行是他们用生命守护生命的见证。现如今的他们依然坚守在救死扶伤的岗位,弘扬着伟大的抗议精神,践行着医者初心的使命:

“通过我们医护的共同努力全力救治每一个患者,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汗水。”

“我在团队中收获了成长。“90后”的我们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我们没有辜负国家的培养。”

“我会继续在救死扶伤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力量。”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十一

石家庄新冠疫情暴发以来,冀中能源装备集团石煤机职工医院院长李献忠同志,听从党的召唤、服从组织安排,带领医务人员,连续多日奋战在抗疫一线,身先士卒,不眠不休,因过度劳累,于1月11日深夜,不幸去世。他用实际行动彰显了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是当代共产党人忠实践行誓言和承诺的先进典型。

看到微信公众号推出的抗疫英雄李献忠的报道后,马头洗选厂孙庄生产部党支部迅速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学习李献忠同志用生命赴使命,书写誓言的感人事迹。大家纷纷表示,要向李献忠同志学习,学习他政治坚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在危难时刻听令而行、迎难而上,在疫情防控斗争中践行初心使命、体现责任担当;学习他直面风险挑战,以无私无畏勇气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勇担使命、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学习他舍小家顾大家,用心用情用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生命至上的为民情怀;学习他牢记党的宗旨,恪尽职守、勤勉敬业,在本职岗位上苦干实干能干善干,努力创造一流成绩,展现了新时代共产党员的良好形象。

我们将坚守本职岗位,接过李献忠同志的接力棒,当好疫情防控“守门员”,既抓好当前疫情防控,又抓好安全生产,确保“两手抓”“两手硬”。一个支部就是一个坚强的堡垒,一名党员就是一面不倒的旗帜。从去年的疫情开始,广大党员已经成为防疫一线的中坚力量,通过学习李献忠同志的先进事迹后,党员干部们再次成为战“疫”的排头兵、领头雁。

战“疫”当前,我们没有退路,唯有坚定希望。在这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只要我们团结奋战、同舟共济,点燃内心最强大的“冀中力量”,就一定能打赢疫情防控战。全体党员干部职工,将以李献忠同志为榜样,坚守岗位,冲锋在前,做到哪里任务险重,哪里就有党支部坚强有力的工作,哪里就有党员当先锋作表率的身影,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汇聚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强大力量,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十二

自从2020年底新冠病毒在武汉爆发以来,整个社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紧张状态。作为医务人员的我们,迅速做出了反应,立即投入到抗击疫情的战斗中。面对这个未知的敌人,我们身负使命,毅然地站到了一线。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的责任重大,但心中涌动着无穷的热血。

第二段:无畏的坚守。

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不是一个舒适的地方,温暖的病房和安静的办公室早已变成了遥不可及的奢望。面对病毒的威胁,我们不知疲倦地穿梭在病房和手术室之间,无时无刻不把防护措施做到最好。尽管我们戴着厚重的防护服,却始终保持着愉悦的笑容,因为我们心中有比病毒更强大的力量,那就是拯救患者的决心。我们无怨无悔地付出自己的汗水和力量,尽管面对着无尽的压力和困难,但我们永不放弃,坚守岗位。

第三段:心灵的温暖。

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我们不只是为病人提供医疗服务,更是陪伴他们度过孤独与痛苦。病房里的每一个患者都需要我们细心呵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血泪,无论是患者还是家人,我们都给予他们温暖和安慰。更令我感动的是,我所看到的,“勇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感染力最强的病毒,它温暖了每个人的心。

第四段:亲身经历与感悟。

在这场抗击疫情的斗争中,我也亲身经历了很多困难和挑战。那时候医院人满为患,医护资源紧缺,触目惊心的场景给我的打击很大。但正是在这样的压力之下,我逐渐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也学会了更多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我体会到了同仁之间的团结与支持。当我们全力以赴,共同面对这场危机时,我看到了医务人员之间相互扶持和互相鼓励的力量。

第五段:坚持与希望。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关于生命与坚持的道理。在患者的享受治疗的同时,我也间接体验到了生命的脆弱与宝贵。这个经历让我深刻明白,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们的责任不仅仅是医治疾病,更重要的是给患者带来希望与勇气。在战胜疫情之后,我决心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为更多的患者服务,让他们在痛苦中找到希望。

总结:

在抗击疫情的过程中,医务人员展现出了伟大的责任心和奉献精神。面对未知的挑战,他们毅然投入到抗疫战斗中,冲在了最前线,扛起了拯救生命的重担。他们无畏地坚守岗位,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抗病毒,治愈患者。在他们的身后,是无尽的付出和付出,是他们对人类命运的关切与担忧。他们是这个时代真正的英雄,是我们心中最闪亮的光。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十三

抗击新冠病毒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而医务人员则是这场战争的最前线战士。他们奋不顾身、舍小家保大家,冲到了疫情最严重的地方,直面着病毒的威胁和风险。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精神负担,甚至牺牲了自己的家庭,让我们深深地感慨和敬佩。

第二段:抗疫让医务人员坚定了使命担当。

面对未知的敌人,医务人员秉持使命担当,扮演了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重要角色。他们时刻都在与病毒做着殊死搏斗,无论是日夜驰援武汉的医疗队,还是守护在各地方医院的医务工作者,他们都在默默奉献,呼吸着同一个空气,分享着同一个荣誉。他们的付出,让我们看到了医务人员们那颗无畏无私的心。

抗疫过程中,医务人员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知识。他们深入病房,与病毒直接交锋,不断总结、学习,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战斗策略。同时,医务人员也不断探索和革新自己的工作方式,他们迎难而上,迅速转变工作模式,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工作效率,为遏制疫情扩散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将为未来的疫情防控提供智慧和指导。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务人员展现了他们的职业魅力。他们用坚韧的信念和专业的技能,撑起了人民的生命安全。无论是隔离病房里的患者,还是战友身上那层紧紧缠绕的防护服,医务人员的职业荣誉在这场战斗中得到了最充分的彰显。他们的高尚情操和敬业精神让人感动,也让人为之点赞。

抗疫过程中,人们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关爱更加深入人心。他们成为了人们追捧的对象,是英雄,是战士,更是贴心的天使。各地百姓用各种方式向医务人员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的坚持和奉献感染着每一个人。虽然抗疫过程中有许多艰辛和困惑,但通过这次疫情,人们对医务人员的尊重和关爱也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上,医务人员们代表着希望和力量。抗疫的过程成就了他们的坚强和勇敢,让他们更加坚定了为人民服务的初心。我们应该以他们为榜样,学习他们的精神,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为医务人员提供更好的保障和支持。让我们一起为这些披荆斩棘的英雄们点赞,向他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十四

新冠病毒的爆发给全球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医务人员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战士,承担着巨大的责任和压力。这一段时间,他们积极投身到抗疫一线,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辛勤努力,为输送生命和保障公共卫生贡献自己的力量。下面我们来探讨一下医务人员在抗疫工作中所取得的心得体会。

首先,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危机中的自我价值。在抗疫一线,医务人员亲身经历了种种困难和挑战。面对疫情的迅速蔓延和病患的增多,他们时刻都处在身心俱疲的状态,但他们从未停止过脚步。这一次的疫情让医务人员深刻认识到,作为医务工作者,他们拥有援助他人、拯救生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他们明白自己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医疗技术上,还体现在危机中的坚守和奉献精神上。

其次,医务人员学会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在医学团队的合作下,医务人员们互相配合,协调一致,才能更好地应对疑似病例的筛查、确诊病例的治疗和防控工作的推进。疫情发生后,各个医疗机构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抗疫团队,医务人员们心手相连,彼此鼓励,在困难和挑战面前紧密结合,共同为抗击疫情付出努力。团队的成功离不开每个人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的默契合作。

第三,医务人员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疫情的爆发让人们深刻认识到预防工作的重要性。医务人员在接触病患时必须佩戴防护装备,做好个人防护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的风险。他们严格遵守防护规范,加强病房和医院的清洁消毒,保障自己和病患的安全。同时,医务人员还积极通过社会宣传、科普讲座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病毒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增强人们自我保护的意识。

第四,医务人员在抗疫过程中发现了困境和不足。虽然医务人员在抗疫工作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和不足之处,比如医疗物资的不足、人员的疲劳和精神的压力。医务人员希望政府能加强对医疗系统的支持,提供更多的医疗物资和人力资源,缓解一线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医务人员也希望社会能够给予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尊重他们的付出和努力。

最后,医务人员对未来的展望和期待。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医务人员们用自己的行动彰显了担当和责任。他们呼吁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共同合作,共同应对疫情,共同建设健康和谐的社会。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危机,能够让人们更加重视公共卫生和预防工作,加强医疗系统的建设和资源配置,为未来的抗疫工作做好更充分的准备。

总之,医务人员在抗疫一线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以专业、奉献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克服了重重困难,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心得体会不仅仅是对抗疫工作的总结,也是一次宝贵的人生经验。相信在未来的抗疫工作中,医务人员们会继续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人类的健康事业继续奋斗。

医务人员抗疫先进事迹心得体会通用篇十五

全国抗击新冠疫情表彰大会上有这样一支抗疫队伍:他们只有35人,却是最早驰援武汉的国家中医医疗队;他们勇战“红区”、奋力坚守,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66天治愈百余名重症、危重症患者,为新冠疫情中医诊疗方案作出重要贡献。

这支曾为武汉负重前行的力量,就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国家援鄂抗疫中医医疗队。他们逆行的美丽身影,被患者牢记,更被国人铭记。

直面疫情“风暴眼”

忆起7个多月前出征的情景,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黄璐琦院士仍难掩激动。彼时临近春节,病毒肆虐,武汉医疗资源日益紧张。

“中医必须第一时间介入!我带队!”响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驰援号召,黄璐琦第一个请战;短短半天,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西苑医院300多人主动请缨。

大年初一,包括呼吸、急诊、icu等科室人员在内的25人组成先期队伍,携带近80箱防疫物资,向武汉开拔。从队伍组建到出发,不到10小时。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疫情的“风暴眼”,重症救治的“主战场”。

抵达当晚,黄璐琦立即向医院提出:由中医医疗队接管一个病区。“我们有医生护士全套人马,希望给我们一块阵地,我们做出中医药的优势和特色来!”

经再次请求,南一区成为医疗队的“责任田”。这是中医在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中首次整建制接管一个独立重症病区。“我行医几十年,西医能做到的事我同样能做到!”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说。

接管病区6天后,首批重症患者治愈出院。不到一个月,病房景象焕然一新,能下床自主活动的病人越来越多,高流量吸氧机几乎不再启动。

“哪里患者最重,我们就到哪里去。”“力争所有患者无论多重都要想办法治愈,不留遗憾!”这就是国家中医医疗队的决心与担当。

分秒必争找寻“中医答案”

医疗队收治的第一批30名患者大部分病情很重,他们大口大口地吸氧,虚弱得几乎不能下床。同一时间,不光金银潭,整个武汉都在与疫魔艰难抗争。

“必须尽快拿出有效治疗方案和药方!”抵汉第二天,身为国家中医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的黄璐琦、仝小林院士组织医疗队专家和湖北当地医院专家讨论,根据巡诊、查房和当地救治经验修订救治方案;又与后方专家连线讨论,最终形成新版中医诊疗方案。该方案被纳入第四版国家诊疗方案,开创了应用中医药对患者进行分层诊疗的新模式。

诊脉、查舌苔、开方……中医重视个体,讲究一人一策、辨证论治,但疫病并非没有普遍规律可寻。要拯救更多患者,必须尽快拿出“核心方”。

1月26日,仝小林院士(前)在武汉金银潭医院查看病人的检查结果。新华社发。

每天开会分析病例、讨论救治方案;回到驻地马上整理当天病案,完善诊疗方案……医疗队边救治、边总结,还与后方科研攻关组共享临床数据、合力研究,从中医药几千年疫病防治理论和临床救治实践中找答案,不到两周,就开发出治疗重型新冠疫情的有效方剂——化湿败毒方,临床救治效率不断提高。

通过服用中药,患者的气短和喘憋有了明显改善;针灸、穴位贴敷灸、耳穴压丸等中医疗法效果显著,受到患者喜爱。

随着2月3日首批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的8名患者出院,其他病区也开始服用中药,中西医协作抗疫模式在金银潭医院建立起来。截至3月30日,医疗队累计收治患者158例(大多为重症和危重症)、出院140例,其中纯中医治疗出院8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出院42例。

治病,更“治心”

患者老周好几次肺大泡破裂,每破一次都要做胸腔闭式引流,渐渐变得身体虚弱、情绪低落。西苑医院护理部副主任李静所在护理组每天从驻地带来小米粥、银耳汤喂给老周吃,还轮番发微信鼓励他,讲趣事逗他开心,转移他的注意力。看着老周挺过一次次凶险病情,逐渐康复,李静他们特别高兴。

从治疗疾病到安抚情绪,医疗队不仅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更注重体现中医的人文关怀。

26床是个重症患者,不了解中医,入院后强烈要求使用抗生素治疗。但检查结果显示其并非细菌感染,无须使用抗生素。

4月15日,广安门医院援鄂医疗队成员的海报悬挂在医院大厅。新华社记者陈建力摄。

齐文升为这位患者耐心讲解并进行心理疏导,根据患者的症状、舌苔、脉象变化及时调整处方,还经常冲调中药喂患者服用。患者病情很快好转,开始主动要求医生开中药并按时服用。

“很多新冠疫情患者陷入难以自控的恐惧、焦虑情绪,这需要医生去安抚、去鼓励、去化解。”西苑医院副院长李浩说。

在疫情防控和救治中,中医药尽早使用、全程参与、精准施策,深度介入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与西医优势互补、相互协作,发挥了巨大作用。而医疗队践行大医精诚精神,以岐黄之术守护一方患者。正如广安门医院心血管科病房护师李东旭所说:“吾辈在此,卫武汉,卫中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