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职业院校的辅导员(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2:18:00 页码:7
最新职业院校的辅导员(实用12篇)
2023-11-10 02:18:00    小编:ZTFB

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标和追求。写总结时,我们要客观地评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总结范文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新颖的观点和见解,让我们的总结更有新意。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一

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运行情况可知,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不仅可以提高全体教职工的综合素质水平,还能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效率,从而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更长远的发展。因此,对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比较全面的了解,才能更好的推动高职院校人事制度不断改革和创新,最终确保高等职业院校的发展目标可以顺利实现。

对当前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情况进行分析发现,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管理观念不够现代化。

目前,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管理观念还没有得到全面转变,少数高职院校/文秘站-中国最强免费!/有着比较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并且,没有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新理论、新理念的学习和应用,从而导致人力资源管理方法和模式不够多样化、多元化,大大降低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效用。总的来说,主要体现在如下几点:首先,教职工的招募方式、培训方式、认识调配方式等都不够创新;其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内容比较笼统,教职工的参与性不够强;再者,片面的认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只是资金上的投入,而没有充分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和发挥的作用;最后,相关管理机制、制度都不完善、不合理、不规范,大大影响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二)人力资源管理结构不够科学,配置存在不合理问题。

在高等职业院校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针对不同岗位的教职工都会进行一些培训,但是专业性不够强,较多培训内容都太过于表面化,因此,根本无法对实践工作产生任何作用。部分高等职业院校不愿意极大投入对教师进行整体培训,导致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出现结构不够科学的问题,给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带来极大影响。与此同时,高等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没有针对各个部门进行分工,从而出现人力资源量工作不够细致化和重视度不够的情况,最终引起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问题,给高等职业院校长远发展带来严重影响。受到地域性、“title=”环境论文“target=”_blank"环境、院校发展需求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高等职业院校的优秀人才得不到充分利用,大大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运行成本,同时造成人才的大量埋没,是当前影响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另外,高等职业院校过于注重教职工教学方面的培训和教务工作能力提升,而不注重教职工素质水平的提升,造成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得不到有效利用,大大降低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效果。

二、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采取的有效策略。

现代教育体制下,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与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相比,民办高等职业院校的人才流失情况更加严重,给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带来极大挑战,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策略,才能提升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最终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在实践过程中应采取的有效策略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有效完善相关管理机制。

在高等职业院校教育体系不断完善的情况下,传统形式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能很好的推动高等职业院校发展,所以,根据不同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树立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完善,才能在转变教职工工作观念的基础上,确保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与时俱进,最终推动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升。与此同时,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不断改革的过程中,完善各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以确保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规划和具体实施策略的科学性,从而有计划、有目的的完成各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二)科学构建人力资源培训机制,完善相关岗位的聘任机制。

在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力度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充分发挥每个教职工的优势,是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的重要方式。随着高等职业院校的不断改革,每个人教职工都有着不同的发展机会,因此,他们必须注重自身能力的提升,才能满足各种工作需求。在实践过程中,科学构建人力资源管理培训机制,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严格落实教职工的培训工作,才能真正提升高等院校教职工的整体素质。与此同时,注重人力资源开发机制的合理构建,完善相关岗位的聘任机制,让教职工深刻感觉到院校领导给予的关怀和重视,是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重要保障,从而减少人才流失和“跳槽”情况出现。

(三)建立合适的绩效评估机制,注重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的充分利用。

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已经得到极大转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高等职业院校长远发展。根据高等职业院校的实际情况可知,“用人”是一项非常难度的.工作,如何激发和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挖掘他们的最大潜力,是当前高等职业园林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高度重视的问题。因此,在实践过程中,建立合适的绩效评估机制,注重人才竞争激励机制的充分利用,采用公平竞争原则和科学的竞争方式,让每个教职工都有晋升的机会,才能真正提高高等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与此同时,根据不同岗位教职工的具体情况,对他们的特点、兴趣、专长等进行全面分析,将他们安置在最适合的岗位上,才能真正增强他们的工作激情,最终发挥他们的工作潜力,以促进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全面提升。

(四)加强和谐工作环境的构建,推动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创新。

跳槽是每个行业都会出现的情况,很多企业发生这种现象时往往只是将责任归咎于跳槽人员,通常不会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从而导致人力资源无法得到最有效利用。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序开展的情况下,加强和谐工作环境的构建,注重薪酬体制、福利制度的改革,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机制,才能让每个教职工都感受到来自院校管理层的关怀和温暖,最终提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水平,为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结束语:。

才能真正增强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提升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整体水平,最终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二

一、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1、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理想信念教育。

2、对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教育。

3、对学生进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教育。

4、对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

5、对学生进行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

二、指导党、团、班级工作。

1、党建工作。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方式,创新高校党建工作载体。

2、共青团工作。在工作内容上,做好组织建设工作、推优工作、社会实践工作、科技创新工作、学生干部选拔和培养工作、社团建设工作、校园文化工作等等,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3、班级工作。以班级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班集体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组织力量。

三、对学生的学业、心理、就业、交友等进行咨询指导。学习是学生的天职,个体在学校内接受的系统学习是终生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不仅教会学生知识,更帮助学生习得高尚的理想信念、优良的道德品质、丰富的科学知识和文化修养。具备科学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大学生一生的发展都非常重要,是大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四、做好宿舍管理、帮困助学、安全稳定等工作。高校后勤化使得物业管理部门有别于传统的宿舍管理部门,由简单的住宿管理角色,转变为提供各类学生生活服务的角色。同时,班级、年级概念逐渐淡化,学生群体趋向分散化、个体化、小型化,原有的学生工作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可行性、有效性受到挑战,因此做好大学生宿舍管理即生活园区思想政治教育尤为重要。安全稳定问题涉及到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免受不必要损失,对于保证学校稳定和健康发展、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基础。辅导员在开展帮困助学工作时既要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树立生活信心,顺利完成学业,更要培养学生树立自信、自给、自立、自强的生活理念。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三

大队辅导员的主要职责(一)抓好学校少先队基础建设(详细讲解见上期)。

(二)开展大队各项活动。

(四)协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五)协助社区少工委工作。

二、开展大队各项活动。

(一)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按照上级少先队组织的整体工作部署,结合学校实际情况、队员身心需求,每学期开展一到两项主题教育活动。

(二)开展节假日活动。

抓住契机组织队员开展有意义的活动,通过恰当的形式体现节假日的文化内涵,突出少先队教育特色,形成传统。

(三)开展红领巾社团活动。

辅导队员自己组织、定期开展富有特色的社团活动。协助红领巾社团聘请有专长的人士担任社团志愿辅导员。指导大队委员会做好社团的管理工作。

(一)每学年初,通过培训使中队辅导员学习了解本年级少先队工作目标、内容、要求、实施方法等。

(二)每学期初,指导中队辅导员结合中队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明确思路,保证实效。

(三)结合全国和当地少先队组织的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开展以组织教育、手拉手、雏鹰争章等为重点内容的大队活动、联合中队会等途径,帮助并促进中队辅导员落实工作计划。

(四)按照分年级工作内容,制定中队辅导员工作考核标准并纳入学校考核体系,每学期末进行考核。每学年结束时对成绩显著者予以表彰。

四、协助学校行政管理工作。

(一)参加学校行政领导会议,汇报少先队工作情况,规划少先队工作内容,推动少先队工作开展。

(二)每学期末在学校行政领导会议上作本学期学校少先队工作总结汇报。

(三)配合学校从少先队工作角度对中队辅导员工作进行考核、评比及表彰。

(四)配合学校德育工作,加强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

五、协助社区少工委工作。

(一)协助社区少工委建立健全社区少先队组织。

根据队章规定,在社区建立大队或中队,中队下设小队。要协助社区少工委依托社区团建抓好社区队建,逐步在街道、城镇建立社区少工委。在居委会或微型社区,由社区少工委牵头,按就近就便和自主自愿的原则把少先队员组织起来。学校大队辅导员要做好本校少先队员参加社区队组织的资料备案工作。

(二)协助社区少工委加强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建设。

协助社区少工委组织动员社区里的青年志愿者、青年岗位能手、“五老”、各界劳动模范、队员家长等热心人士,建立一支有力的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队伍。协助社区少工委抓好社区少先队志愿辅导员的招募、登记、培训、聘任、使用、考核、表彰等环节,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推动社区少先队工作不断发展。

(三)协助社区少工委加强社区少先队阵地建设。

协助社区少工委开发社区少先队工作和活动的多种资源,整合并利用好少年宫(家、站、少年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少先队社会实践基地等场所,以及少年军校、少年科学院、知心家庭学校、热线电话、知心信箱、心理咨询室、法律援助中心等服务载体。有条件的社区少先队组织要建立图书馆(角)、队室、宣传栏和其他少年儿童素质培训站(点),为社区少先队活动提供依托。

(四)协助社区少工委开展社区少先队活动。

协助社区少工委根据全队的工作部署,结合当地实际,充分发挥时间和空间的优势,利用社区的各种资源和设施,引导队员开展“雏鹰争章”、社区文娱、社区服务等活动。对全体队员进行社区少先队活动的方法指导,及时与社区少工委沟通相关信息。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四

技师学院思想政治教育课目前开设的课程为德育课,是非学历教育,学院为社会输送大量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德育课是以就业为导向,素质教育为特色,以职业素养为主线,重在培养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如何实现德育课与职业素养两者的融合呢?这就需要德育创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及职业核心竞争力,同时这也是德育工作者重点研究和解决的问题。笔者就南京技师学院这两方面融合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我校的做法及经验,对如何促进两者融合进行探析。

第一,德育课的内涵和特点。职业院校的德育课是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德育课程的目标可以分为每门课程的总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知识等方面的分目标,并随学段不同而有区别。我院德育课是对学生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品质的教育,思想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世界观、人生观的教育,政治教育是形成学生一定的政治信仰、政治观念的爱社会主义教育,道德教育即促进学生道德品质发展的教育。总之学校德育是指教师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学生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学生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社会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职业院校德育课程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首先生活化。遵循不同阶段学生生活的逻辑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学生生活的主题活动为载体。我院的学生一般16-21岁之间,成绩中下等,他们在中学阶段就承受巨大的学习压力,挫折使他们失去信心和进取心,求职的需要来职校学习。其次以生为本性。课程内容从思想实际、发展与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思想问题和需要出发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具体开设的课程有心理健康、军训必读、安全教育读本、学籍管理、职业生涯规划等校本教材。最后开放性。面向学生逐步扩展的整个生活世界从封闭的教科书扩展到所有对学生有意义、有兴趣的题材。

第二,职业素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职业素养简单地说就是一种工作状态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在合适的场合做合适的事。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素养、职业素养行为和职业素养技能三个部分内容。这其中专业素养是第一位的,敬业和道德是必备的。职业素养是人才选用的第一标准,职业素养是职场致胜、事业成功的第一法宝。具体分析职业素养包含的要素,职业道德属于自律范围,它既是本行业人员在职业活动中的行为规范,又是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和义务。提高职业道德有助于调节职业交往中从业人员内容以及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间的关系,提高本行业的信誉,促进本行业发展。职业素养行为和技能教育是内在品质和外在行为方式的教育实践活动,是帮助适应学生胜任未来工作,为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三、两者融合的迫切性。

德育要把思想政治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教育与参加社会生活的实际锻炼结合起来,把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与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来,是他们言行一致。这说迫切需要将德育课和职业素养教育相结合。从而实现教育影响一致性和连续性。学校德育要贴进实际、贴进职业、贴进社会。学生岗位实践是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除进行生产实践操作外,更是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习惯的养成。德育课教学要贴进社会,也是培养学生成为企业人,有目的的让学生亲身感受现代企业文化,使学生与企业零距离对接,为今后成为好员工奠定基础。进行德育应当有目的、有计划地把来自各方面对学生的教育影响加以组织、调节,使其互相配合、协调一致、前后连贯的进行,以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教育目的的要求发展。企业对人才的评价标准是德才兼备,学生因自身的工作实践欠缺,在德与才中属有德无才,选用标准往往是培养使用。德育是职业素养教育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用人的首要标准。技能不足企业可以培养,但品德欠缺则是企业用人的大忌,即使再有才华也只能限制使用,待企业找到合适人选则会有被清出的可能性。德育课与职业素养教育的融合是必然趋势,将职业素养融入德育教学,需要人们转变教学观念,进行德育创新,创新评价机制、竞争机制,切实为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以德为先的人才模式。

四、两者融合的途径。

第一,以职业素养教育为导向,创新德育观念。大力进行教材改革,职业院校的德育课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除技能过关,有实践能力之外,更侧重培养学生爱国爱民、诚实做人、诚实生产、诚实经营,社会成员都应有制造合格产品的品牌理念,创造中国的奢侈品,需要更多的诚信公民,倡导社会和谐需要从社会的每个个体做起。树立职业院校德育的特色观念,职业素养是其核心。注重价值观、择业教育观、先做人后做事的观念。保障学生的品德能按企业用人标准的要求发展。确立职业院校德育的实践观念理论与实践1∶1,理实一体,将师授转化为学生的内心观念,德育课实行一体化教学,课堂教学贯穿学生做,学生悟,做中学,学中做,打破教师传授的主讲教学,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游戏、案例教学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分享活动心得,教师进学教学授课情景设计和点评。将职业素养中所要求的沟通、团队合作、自我学习、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等能力通过教学活动融入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由于这是一个变化迅猛的世界,客观上学校和企业生产实际的脱节,大学一年级所学的知识可能到三年级就过时一半了,所以德育课要培养学生开放的观念。让学生放眼看世界,放手实践。放飞自己的梦想。而不是机械地成为“砌墙”工人。

第二,创新人才培养的德育模式,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德育模式是德育理论和德育实践的中介,德育创新应把职业创造能力放显著位置。中国之所以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主要是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科技研发能力的提高,当然一提到科研,有人会认为那是高科技,其实,许多家庭主妇、甚至儿童都获得了专利权,每个产业工人只要从岗位需求出发,简化下生产工艺程序,节约下资源、制造岗位需要的工具、设施等,也就是俗话说的“眼睛里要有活”,都是自主创新,所以研发不需要高深的学问,就如中国许多大国工匠们他们也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高科技人才可以人才引进,但千千万万的一线产业工人是无法替代的。人才培养需要用校园文化去熏陶学生,编制职业素质评价方案。进一步加强日常行为、德育、教学科研等方面的规范,提升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学生会、社团、值周等学生活动,强化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学会服从、适应职业生活。

引进企业文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职业规范等方面教育,引进学生进行职业规划、探索适合自己的良好习惯和健全人格,深化养成教育。建立学校、系部、班主任、学生为一体的素质教育考核评价体系。建立职业素质考核证书制度,制定学生职业素质积分卡制度,对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学习态度与学习成绩等方面按优、良、及格、不及格四档综合评定,记入学生档案,并将此结果作为奖学金、毕业生推荐的重要参考条件。此外还正在探索将用人单位的评价反馈纳入考核体系,进一步完善学生素质教育实施细则,形成科学、完善、长效的育人机制和科学评价机制.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五

摘要:

从当前的就业情况来看,用人单位不仅重视毕业生的理论知识、岗位技能等方面的因素,同时还对其组织管理、心理调适和社交等非智力因素也有足够的重视。为此,笔者认为,加强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学,就要实现与企业用人标准的对接、对大学生管理模式进行改革,以及强化其综合能力。本文就如何有效培养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发表自己的见解,希望对教学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专业;综合素质;实践与探索。

近几年来的就业形势告诉我们,用人单位对于学生智力性方面的因素虽有重视,但是对于其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比重也有所加大,并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如何权衡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这是教学者不得不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

一、结合企业需求,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分析。

笔者查阅相关的资料,结合企业和毕业生两个要素去分析,认为当前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非智力性因素相当突出。

(一)道德性障碍方面分析对于机电一体化专业部分的在校生来说,道德标准相当混乱,知行难以做到统一。

也有不少毕业生表示可以为了个人和小团队的利益,放弃道德水平,用现实主义来引导自己生活。有约八成的学生将事业心、责任心等道德标准排除在自己工作动力方面。

(二)习惯性障碍方面分析。

有不少大学生在读书的时候就形成了大量的不良习惯,主要有以下几大方面的表现:1.学习方面存在逃课、考试作弊、投机取巧等问题,就连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都没有足够的了解;2.生活方面存在攀比心理,作息不规律,傲慢等问题,还有不注意个人卫生;3.交际方面存在着朋友交际圈较小,常常以自己为中心,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基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

(三)认识性障碍方面分析。

笔者发现部分专业实验和实训课程没有落实到位,没有建立起校外实习基地,导致大学生无法与企业接触,对于社会组织和企业及其所需要的岗位缺乏根本的感性认识。有些毕业生在求职的时候没有被录用,有些毕业生则是对岗位的性质、从事的工作内容缺乏足够的认识,视野窄小、目光短浅。

(四)观念性障碍方面分析。

在传统观念上存在着不断追求高学历的情结;而在择业观上受传统的就业岗位和报酬薪水的影响。在企业性质方面,不少大学生追求的是国企,在岗位追求上,渴望得到清闲的岗位,另外对于薪酬的期望,也是需要丰厚的。不少毕业生在选择工作的时候,都将报酬高低视为自己就业的首要条件,而很少人拥有“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思想。

(五)心理性障碍方面分析。

对于不努力学习的大学生来说,其学习成绩一般表现较差,再加上受到较强自卑感的影响,导致心理素质明显存在差异,同时没有明确的奋斗方向,难以发掘自己的潜力、自我实现意识相当薄弱。对于这部分学生来说,要想适应当今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和多样化的企业文化,那么在心理调试方面就下多下功夫。

(六)指导性障碍方面分析毕业生在面试过程中难免会发生精神紧张的问题,同时还缺乏一些礼貌常识。

对于自己的优缺点和工作能力并不能简要的说明出来,这些问题都与学校就业指导不到位有密切的关联。查阅相关的资料,发现有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在面试中会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问题。

二、转变大学生的管理模式,让其与企业用人标准相对接。

通过上述的分析,明确了企业需求和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障碍之后,下面我们对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有效途径进行深入的探讨,通过对三个目标明确,建立起三个平台,来实现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里谈到的三个目标是:首先就是制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将专业理论知识和文化基础打扎实来,做好提升学历的准备;争取多考专业技能的证书,加强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其次是要有工作目标,加强自己的工作意识,改善自己的工作能力,打造出团队合作精神,重视协作效果的训练。最后就是要有生活目标,改正自己不当的生活习惯,重视诚实、健康、宽容和积极个人品质的建设。

三个平台是指:第一个就是学习的平台,开设提升学历的补习班,方便想继续进修同学的学习;还可以针对考取专业技能证书而开设考证强化培训班,常见的领域有维修电工、数控加工和cad辅助设计等等。第二个平台就是工作平台,在学校一些社团、学生会、团支书等机构可以在每个学期都适当组织1-2次比较重大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加强团队精神的培养,目的就是加强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做好鼓励同学多多参与集体活动的工作,特别是每年一度举办的就业演讲竞赛和主题团日等等,加强协作意识,强化交际能力。第三个平台就是生活平台,在学生宿舍内,设备信息与技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打造出积极向上的宿舍文化,重视包容、尊重和和合作良好品格的培养;在家庭内也要注意良好观念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明白如何去体谅家长,承担一部分家务,在加上面前展现出自己成熟的一面。确立了“三个目标”和打造了“三个平台”之后,转变了过去的大学生管理模式,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增进其对企业和社会的认知。

社会实践涉及的范围相当广,有打工、社会调查和家教等等,还有可以通过自己学到的专业知识与社会咨询以及科技活动结合的领域。还要注意加强教学计划中所需要安排到的实习以及实训,全面加大学生对岗位的认识力度。近几年来,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比例越来越多,这就是一种进步。

(二)在日常管理,提纲个性化发展。

可以定期举办篮球或者足球比赛,吸纳那些表现优势的学生加入运动队,打造出篮球队和足球队都围绕机电学院学生为主的局面。在具体就业的过程来看,运动员的身手敏捷、反应及时,再加上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都得到了企业的倾向。

(三)完善大学生综合测评体系的建设。

想要真正实现“三个转变”,笔者认为可以建立起“大学生就业指导与评价手册”。第一,充分展现出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步性,除了对智商测评予以足够的重视,还要对情商评价予以突出,加强团队精神建设,做到遵纪守法和明礼守信;第二,考核相关的智商岑平和职业技能中,要将学校的特点展现出来,避免与其他学校出现雷同的问题;第三就是落实“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积极鼓励学生发展个性,注重全面发展。传统的测评体系存在漏洞,过分强调学校意志,如今加大了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认可程度的比例。

(四)重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

情商主要是指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一是加强学生自知之明的培养,让他们能够意识到自己言行收到情绪的影响变化,那么就可以进一步对自己的能力和局限性作出正确的评估,对于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有了充分的肯定。二是做到将心比心。做到将心比心,设身处地的话,就能够将工作和生活中的抱怨和责难减少,让大家在一个愉快、积极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三是实现自我调整和自我控制。当中就涉及有对不安情绪的控制,无论遇到什么压力都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真诚待人,取得他人的信任,同时要清楚自己的行为时刻都对身边的人产生影响。四是重视人际关系的构建。对社交中,要加强沟通和倾听的能力,加强自己解决冲突,增进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还有就是说服他人和对他人影响的能力等等。

参考文献:。

[1]倪涛涛,聂文龙,郭佳.大学生综合素质对就业绩效影响机制研究[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04).

[2]于洪涛.大学生心理因素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分析[j].科技资讯,2014(28).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六

摘要: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承担着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培养学生音乐技能的任务。影响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效果的因素有教师创新意识缺乏、教学设备陈旧、实训实践教学不足、课堂教学方式亟待改进等,建议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增加设备投入,鼓励教学辅助手段创新,加强实训教学,改进教学模式。

关键词: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进一步推进,音乐教育既要教授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要突出音乐教育独特的情感教育和素质培养功能。在当今社会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前提下,我国音乐教育也面临着挑战。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何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成为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目前,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一定程度上还沿袭旧有的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方式方法上有待创新,导致音乐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以至于培养的人才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对于高等职业院校来说,在进行音乐专业人才培养的时候,要创新教学方法,通过课堂教学方法的整合,贯彻新的教育理念,进行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本文对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进行分析,尝试总结影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并提出应对策略。

一、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定位。

音乐教育兼具审美功能和非审美功能,通过音乐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启迪学生智慧,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以服务社会需要。

(一)提升综合素质。

一定时期内,由于多重因素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对象,更需要综合素质的提升。在高职院校系统开展音乐教学,不仅能够提升高职学生的音乐素养,也能够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文化品位,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学生通过参与音乐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可以陶冶性情,发展身心,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文化修养,进而提高综合素养[1]。

(二)培养技术技能。

高职院校的音乐教学,还承载着职业培养的需求,以期培养对象有服务社会的劳动技能。因此,高职音乐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岗位培养目标密切联系,以契合学生的就业指向和技能要求,打牢就业基础,形成工作能力。以实践指导音乐教学改革和学生音乐素质培养,同样用实践来检验音乐教学成果。

二、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相关问题进行研究,进一步了解到目前影响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效果的具体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以期提出适合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策略,找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的方法,从而实现高职院校音乐技能人才的培养,促进音乐教学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一)教师创新意识缺乏。

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高素质音乐教师的支撑。建设一支高水平的音乐教师队伍,才能有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人才。目前,高职院校的部分音乐教师,责任意识不强,创新意识较弱,对教育对象没有足够的热情,对教学工作没有远景规划,教学观念、教学方法陈旧。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音乐也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尤其是一些潮流的音乐唱法以及音乐创作方式,都在快速更新和发展,如果音乐教师没有创新意识,不能将新的音乐理念和音乐技巧与教学实际相联系,依旧按照固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法完成课堂教学任务,所培养的高职音乐人才就不能掌握最新的音乐内容和创作技法,也就不利于学生的个人音乐素质的培养与提高。高职院校必须建设一支有创新意识、有责任能力的高层次音乐教师队伍,以推进音乐教学改革与发展。

(二)教学设备有待更新。

随着教育科学的改革与进步,新的教学手段与课堂容量和教学氛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多数学科都借助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增加课堂容量,提高学习兴趣。但是在音乐课上,部分教师习惯性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法,很少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和技术。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由于教学设施不完善,没有适合音乐教学的相关设备,音乐教学中缺乏相应的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影响高职音乐教学的效果。目前,流行音乐快速发展,音乐设备也趋于多样化、自动化和电子化,借助先进的教学辅助手段可以提高课堂效率,否则将会影响音乐教学的质量,不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掌握音乐技能。

(三)实践实训教学不足。

高职院校中,任何一门学科都要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联系起来,用理论知识指导工作实际,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才能更快地获得技术技能。高职院校学生的音乐学习,需要实践实训教学环节,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如果只是一味地进行音乐理论学习,而不参与实践活动和实训学习,学生的音乐素质很难提高,尤其不利于学生音乐能力的综合提升[2]。但是目前在高职教学中,音乐教学大多仅局限于课堂,教师基本不了解学生的课下练习情况,这样就不利于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把握,况且,有些学校并不具备开展实践活动和实训教学的条件,因而,不利于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四)教学方式亟需改进。

高职院校的音乐课堂,同样需要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契合学生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但是在目前的高职院校音乐课堂中,部分教师还在采用传统的满堂灌方式,只负责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固定的音乐教学任务,不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技能,难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这样的教学模式不适合今天的高职院校音乐课堂,不能使学生真正感受音乐的熏陶,也达不到社会发展对高职人才的培养需求,因此,高职院校音乐课堂教学模式必须要尽快革新,否则将会严重影响高职音乐学生对音乐技能的学习。

三、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策略。

(一)加强音乐教师队伍建设。

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来说,音乐师资队伍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过程中,要高度重视音乐教师教学能力和音乐素养的提高,通过学术培训、挂职锻炼、进修学习等方式,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提高现有教师的思想素质和教学水平;可以通过思想交流和学术研讨的方式,引导音乐教师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师考核制度,增强教师的进取意识和忧患意识。在对教师的评价方面,可以酌情与教学业绩和教学能力结合,还可以定期与学生沟通,听取学生的意见反馈。对教学素养低、教学效果差的教师,要及时予以调整,不断更新教师队伍,努力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借以激发教学热情和创新活力。通过这样的方式进一步提高高职音乐教师的教学素养,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发展。

(二)增加设备投入。

高职院校要积极配合音乐教学改革的需要,配置适合音乐教学的硬件设施,鼓励教师加强对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应用,通过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提高高职音乐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促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发展。首先,必须加大资金投入,进一步完善教学设备设置,促进课堂教学设备的更新与应用;其次,教师要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借助新型教学辅助手段,助推高职音乐教学效率的提升,使学生学习到潮流音乐知识,促进高职音乐专业人才的培养;再次,要提高学生对多媒体教学系统的了解,这样才可以更好地进行相关的音乐训练,促进音乐知识的学习。

(三)强化实践实训教学。

高职院校教育重视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对职业人才的需求。要想更好地推进高职音乐教学方法改进,需要进一步加强实践教育,提高音乐水平,通过实践来辅助音乐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根据目前文化产业的发展需求,可以尝试开设音乐产品设计、音乐产品制作等课程,促进音乐理论知识和实践教育相结合,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技能[3]。高职院校的教师在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方法改进的过程中,只有注重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四)改进课堂教学模式。

教师在改进教学方法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模式,采用启发式与探究式的教学方式,进一步推进高职音乐教学效果的提升[4]。对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师来说,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可以推进教师的教学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的整体素养的综合提高。通过启发式的教学帮助学生进行音乐理论的思考和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提出问题、解疑答惑的核心,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内容不断升华,就会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因此,高职音乐教师必须进一步完善音乐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为音乐教育的发展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高职院校音乐教学,还存在着诸多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本文对其中部分因素和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究,希望可以有利于高职院校音乐教学的改革,推进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方法的创新。

参考文献:

[3]王旭.高职院校音乐教学改革探索[j].北方音乐,2015(21):187.。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七

1.在院党总支的领导和学工部的指导下,具体负责本系、部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日常管理工作。全面掌握所带班级学生的各种情况,指导班委会的工作。学期初做出工作计划,期末做好工作总结。

2.积极参加对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的调查研究。严谨求实、刻苦钻研、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并能根据学院党委中心工作,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四有”、“五爱”及形势任务和优良传统教育。

3.努力提高理论水平、完善知识结构。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现代管理知识。有计划的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及良好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和生活作风。

4.努力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做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的自然情况、家庭状况、性格、主要优缺点,有针对性的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与管理工作。认真研究新时期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规律和特点。

5.新学年接任班级后,在一个月内掌握所有学生的各方面情况,并做好个别学生的思想咨询和指导。定期向主管领导汇报学生思想状况和学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的思想反映。

6.建立健全学生个人和班级档案。做好学生干部的选拔和培养工作。

7.积极组织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和科技实践活动,丰富学生课余文化生活。

8.经常深入自习室、寝室,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健康和卫生情况,经常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及时反映和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和要求,搞好学风、学纪、班风、团风及文明班级和文明寝室建设。

9.热情接待学生家长,认真听取反馈信息,与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

10.负责学生的综合测评工作,做好“三好学生”和“先进班级”的评选工作,配合党团组织做好优秀党员、优秀团员和先进团支部的评选工作。负责奖学金的评定。

11.协助做好支部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扩大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协同党支部制定具体的培养和考察计划。

12.认真完成党总支、学工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并经常向党总支、学工部汇报工作。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八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使高职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但高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还存在。因此,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队伍建设,是目前我国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任务之一。通过对辽宁省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调查与分析,是有针对行的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提高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思想认识不高,队伍变动较大。

高等职业院校专职辅导员队伍人员变动频繁,是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的困难之一,也是影响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很多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工作两年就考研或要求转岗,甚至部分学校的辅导员的身份并非事业编制,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条件差、展示平台有限和职业发展缺乏通道,自信心不强,对于工作没有乐趣和工作岗位没有安全感。这些原因都照成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

(二)人员构成杂乱,职业素养不高。

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生源基础较差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各具特色,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更是面临很多困难。这也对从事辅导员工作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多人都是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经验的积累和管理行政手段开展学生管理工作,这种简单的工作方式很难适应复杂多变的学生工作,更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专业化建设。

(三)体制机制不健全,育人工作存在不足。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管理体制机制不健全也不利于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从辅导员的聘用,职称的评聘,工作考核,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都存在很多不健全的地方,这严重影响了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目前,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对辅导员的要求多、期望高,个性强,工作难度不断增大。然而,无论从师生比例、知识结构、执行能力都存在问题,极大的.影响了高等职业院校的育人工作。

(一)思想政治素养。

拥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是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应当具备的首要素质,并要具备灵敏的政治嗅觉,灵活运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全面了解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关注,保持清醒的头脑,正确引导大学生,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职业道德素养。

辅导员的很多工作都是“良心活”,做的好不一定被重视,做的不好也不一定出问题。所以辅导员工作中职业道德素养尤为重要。只有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行,积极的工作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才会为学生做出表率。

(三)专业知识素养。

引导学生成长成才是辅导员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因此辅导员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基础还应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专业知识。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具有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育学专业、心理学等专业背景,并经过系统的培训,帮助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及时更新知识体系,为辅导员搭建良好的职业发展平台,促进辅导员进一步提高知识水平,调整知识结构,使其更好的适应辅导员岗位需求。

(一)建立规范的辅导员队伍选聘机制。

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辅导员队伍必须规范辅导员的选聘机制。建立辅导员胜任力标准模型,选择德才兼备的教师从事辅导员工作。并对辅导员工作进行总结,尤其是对优秀辅导员的经验进行分享,结合高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制定出适合高等职业学校的辅导员选聘机制。

(二)完善辅导员培训体系。

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中,建立一套完善的辅导员培训体系是重要工作。辅导员工作专业化、职业化的发展离不开各项工作培训,这就要求各高等职业院校要将辅导员纳入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当中,不断完善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培训机制。

辅导员的职业化其中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对辅导员这个职业有一个明确的职业生涯的规划。不但要给辅导员提供机会进行知识和业务的进修的机会还要将辅导员队伍在高等职业院校是党政干部的后备。并通过完善辅导员职称晋升机制,逐步实现辅导员职业化、专业化发展。

(四)加强辅导员工作绩效考核。

高等职业院校辅导员队伍的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工作绩效考核应将定型与定量相结合,工作成绩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过程管理和目标管理两大部分来评价。并组织学生管理部门、组织人事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以及院系领导、任课教师和学生组成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日常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共同完成。对于考核结果要与辅导员的岗位评聘、职称晋级、职务晋升、津贴补贴等挂钩。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九

1.承担与教育机构进行联络,制定详细的各类学校活动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

2.承担组织观众,扩大外联的覆盖面和开发文博服务项目的工作。

3.承担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以及学校老师、学生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的工作。

4.承担巡展策划,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的工作。

5.承担开展馆内外观众调查的工作。

6.承担社教交流和研讨会组织的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文档为doc格式。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十

1.组织引导学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学习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有针对性地开展形势与政策、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教育。

2.协助党、团委抓好党、团思想和组织建设。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指导和支持学生干部工作;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活动,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

3.熟悉和掌握学生本人及家庭基本情况,关心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分析和研究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对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引导工作,并将学生有关情况及时反馈给院学生工作领导小组,保证学院学生工作和学习动态信息畅通。

4.经常深入学生中间,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教育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成才目标,督促学生勤奋学习,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建活动和责任区文明建设工作。

6.组织指导学生开展文娱、体育等各类学生集体活动。

7.组织实施学生的各类考核、奖惩工作。

8.掌握贫闲生情况,积极做好勤工助学、助学贷款等工作。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做好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

9.保管好学生档案,做好接转、归档、毕业后递转工作。

10.在学生入学教育、军训、劳动、社会实践、教育实习、就业指导、评优评奖等工作环节中,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和有关组织、考核、记录和汇报工作,以确保上述任务的顺利完成。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十一

1.承担与教育机构进行联络,制定详细的各类学校活动方案并负责组织实施的工作。

2.承担组织观众,扩大外联的覆盖面和开发文博服务项目的工作。

3.承担广泛开展社会教育活动,以及学校老师、学生文化活动的策划与实施的工作。

4.承担巡展策划,包括内容和形式的设计和制作的工作。

5.承担开展馆内外观众调查的工作。

6.承担社教交流和研讨会组织的工作。

7.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职业院校的辅导员篇十二

2.看一次时政小视频(培养爱国热情,树立国家自信);。

3.开一次爱校、荣校主题班会。

(二)党团和班级建设。

1.每2周召开一次班级学生干部座谈会;。

2.每月参加一次学生会干部例会;。

3.每年培养2名学生党员。

(三)学风建设。

1.开一次与专业相关的主题班会(培养学生专业自信);。

2.指导学生开展课外科技学术实践活动,营造浓厚学习氛围(与专业相关)。

(四)学生日常事务管理。

1.学生军事训练;。

2.入学教育;。

3.毕业生教育;。

4.组织评选各类奖学金、助学金;。

5.组织学生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做好学生困难帮扶;。

6.深入学生宿舍为学生提供生活指导,促进学生和谐相处、互帮互助。

(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

1.对学生心理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

2.组织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宣传活动。

(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

1.一周要闻(每周寄语);。

2.学生风采展示;。

3.加强与学生的网上互动交流,运用网络新媒体对学生开展思想引领、学习指导、生活辅导、心理咨询等。

(七)校园危机事件应对。

1.组织开展基本安全教育;。

2.对校园危机事件进行初步处理,稳定局面控制事态发展;。

3.参与危机事件后期应对及总结研究分析。

(八)职业规划与就业创业指导。

1.职业生涯规划;。

2.就业指导以及相关服务。

(九)理论和实践研究。

1.参加相关学科领域学术交流活动;。

2.参与校内外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或项目研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