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大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29:50 页码:12
最新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大全14篇)
2023-11-20 18:29:50    小编:ZTFB

养成读书的习惯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储备。在解决这个挑战时,我们需要充分考虑各种可能的方案。这里是一些经典总结案例,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借鉴。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一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是一首寓意深远,内涵丰富,震撼人心的诗歌,它的出现不仅对古诗词方面产生了积极的作用,而且对艺术歌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伟大领袖毛泽东为在于反动派斗争中牺牲的杨开慧(毛泽东的夫人)、柳直荀(李淑一的丈夫)两位烈士所写的。全国胜利后,李淑一同志在湖南长沙第十中学任语文教员。一九五七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三三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之后毛泽东作词《蝶恋花》,并在一九五八年一月在《诗刊》发表时,题为《游仙(赠李淑一)》,而且在一九六五年十二月出版《毛主席诗词》时,改用现在的题目――《蝶恋花答李淑一》。

这首歌曲的歌词如下: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这首词词中的“杨”指杨开慧;“柳”指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一八九八――一九三二)烈士。《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的歌词流露出作者深厚的情意、深深地思念之情。通过丰富的想象,深邃的意境描写,淋漓尽致表现了对先烈革命者们大无畏精神的赞美、歌颂,也体现看祖国人名对先烈的深情怀念和崇高敬意。

(一)旋律的特点。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的旋律层次分明,降b大调,结束主和弦上。歌曲开头第一句:我失骄杨君失柳。需要用朗诵的口吻歌唱,特别是在女中音演唱时那种浑厚、圆润、通畅的音色很快就能把我们带入深深地沉思之中;第二句:杨柳轻直上重霄九。紧接着一个八度大跳,这又需要丰富的想象力和气息的控制,用轻盈的声调歌唱,才能把我们带入歌曲中所描绘的天宫,与前两句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句和第四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歌曲的中间段,也是全曲起承转合的关键处,我们在演唱时,需要用朗诵语调来唱这抒情的旋律,加强气息的支撑,注意头腔的运用把声音送出去,这样才能把吴刚和嫦娥的形象生动的表现出来。第五句: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歌曲的最后部分是全曲的高潮部分,音区在高八度上来回走动,这时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找到气息在小腹上的支点,再加上头声的运用,靠嘴唇咬字的力量使声音通到小腹最深处、用气息的支点来演唱,才能唱出圆润,通透,有力度的声音,再想象人民革命胜利给人带来无比激动地心情和对烈士们的崇高敬意,使整首歌曲在高潮中结束。

(二)感情色彩的变化。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首歌曲,有很多作曲家谱曲。感情基调都是围绕一个宗旨,我选的是由作曲家瞿希贤谱曲的歌谱。首先,是用深厚的、沉思的一种心情去演唱和悼念两位烈士;其次,中间段描述了“杨”“柳”在月宫中受到了吴刚和嫦娥的崇高敬意,我们随之进入一个非常欣喜、愉悦的气氛之中,这里用了大量的主旋律来体现这种深厚的情感变化;最后,通过高八度的旋律走向使我们用一种强烈、激动地深情去演唱歌舞,在歌词“飞”上出现ff,这是全曲的最高潮处,我们对烈士及革命先驱们的所有情感顷刻间爆发出来,非常振奋人心。

我们在演唱是必须把握好这首歌情感的深刻含义,才能在演唱时很好把握这首作品,唱出震撼、鼓舞和发人深思的深远意境。

(三)古诗词字的演唱。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由毛泽东作词的一首诗。我们在学习古诗词中经常会有一些多音字和通假字的出现。通过深入的分析和了解这首诗歌,我们在演唱时注意读音要准确。例如“轻”指轻盈地飞升。“”读“yao”第二声,很多人唱成了“feng”或“yang”;例如“曾”在歌曲演唱“ceng”第二声,不是唱“zeng”;歌曲中“雨”字,我们根据毛泽东的诗词研究,在演唱“ru”读第三声,不是唱“yu”等。

总之,我们在演唱这首歌曲时要结合歌曲的意境、情感的变化、歌词的正确发音和我们歌唱技巧,通过灵活运用和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四、总结。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为了歌颂和赞扬革命烈士们结合音乐作曲家而编成的一首艺术歌曲。通过对歌词的创作背景、歌词的内涵分析和再结合音乐歌唱着们地演唱来完美的呈现出该作品深远的历史意义和不朽的艺术魅力。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二

《蝶恋花・答李淑一》这篇课文以本年级的研究小课题为方向进行设计,让学生通过搜集网络信息,小组交流的方式理解词的创作背景,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了解词意和作者感情。我觉得这篇课文的讲授有以下几个优点:

1、通过小组分工的形式搜集背景知识,学生理解了词的创作背景,在小组交流中读词,理解词的大意。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读出作者的感情,学生读得有层次,并且对词的'理解不断深入。

3、教师的点拨与小结比较到位,扫除了学生理解的障碍。

反思这节课也有几点不足:

1、教师设置了几个环节,学生在老师设定的框架中学习,设置的问题会不会限定了学生的回答。

2、交流背景知识的环节,有些知识花太多的时间交流,完全可以一笔带过。

3、堂上应该讲得再少些,留充分的时间让学生在堂上熟读成诵。

总体来说,这节课的确是思路清晰、有条不紊地进行,学生在交流中理解了词的创作背景,在读中了解的作者表达的感情,但是也许是词对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也许是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不够开放性,总觉得学生的回答就词谈词,没能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品出词味,生活味很难。这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三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作品原文。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四

李淑一,当时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语文教员,原来是杨开慧的好友,20世纪代就同毛泽东熟识。1950年1月17日,她给毛泽东寄去一信,把杨开慧牺牲的情景以及自己的近况告诉他。4月18日,毛泽东回信,深情地说:“直荀牺牲,抚孤成立,艰苦备尝,极为佩慰。”1957年1月,《诗刊》创刊号发表毛泽东诗词18首。李淑一读后,把她在1933年悼念丈夫柳直荀的《菩萨蛮》词寄给毛泽东。毛泽东回信给她,称“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这时,湖南师范学院学生在李淑一执教的长沙第十中学实习,就写信给作者,请将这首词在院刊上发表。作者复信说:“《蝶恋花》一词,可以在你们的刊物上发表。《游仙》改《答李淑一》。”

这首词,上片写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忠魂到月宫去,受到仙人吴刚的殷勤款待。下片写仙人嫦娥为两位烈士忠魂表演歌舞来表示欢迎。两位烈士忠魂听到革命胜利的消息,欢喜得掉下泪来。这首词,表达出作者对两位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也写出了两位烈士的革命精神。

上片:“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骄杨”,指杨开慧烈士,她忠于革命、勇于牺牲是值得骄傲的。作者写两位烈士的忠魂轻轻飘扬笔直升上九重天去。重霄九,古代神话认为天有九重,指天的极高处。作者想象只有圣洁的月宫才适合于接待两位烈士的忠魂,这是对烈士崇敬的表现。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问讯”兼有问好和讯问的意思,是一种有礼貌的讯问,(据萧涤非先生说,见前《水调歌头·游泳》的“应”字注。如杜甫《重过何氏》:“问讯东桥竹,将军有报书。”)吴刚,唐段成式《酉阳杂俎》称他是汉朝西河人,跟仙人学修仙,犯了错误,被罚在月宫里砍桂树。桂树高五百丈,砍下去的斧头刚举起,桂树被砍伤的地方立即长好,因此,他一直在砍。由于吴刚跟桂树的关系,所以说他用桂花酒来待客,也想象吴刚已经从罚砍桂树的劳役中释放出来,成为月宫的接待贵宾的人员。曹植《仙人篇》:“玉樽盈桂酒。”也以桂酒为仙人饮料。

下片“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淮南子·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之奔月宫。”姮娥,后羿妻。汉文帝名恒,汉人改姮为嫦,因称嫦娥。唐李商隐《嫦娥》诗:“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说嫦娥在月宫里夜夜看到碧海青天的单调景物,不免要感到寂寞,所以说:“寂寞嫦娥。”用“寂寞”两字,指嫦娥对忠魂的到来,有很欢迎的意思。郭茂倩《乐府诗集》卷五十六《舞曲歌辞》五《霓裳辞》:“一曰《霓裳羽衣曲》。”《唐逸史》曰:“罗公远多秘术,尝与玄宗至月宫。”“仙女数百,皆素练霓衣,舞于广庭。问其曲,曰《霓裳羽衣》。”所以说嫦娥舒展宽大的袖子舞蹈,来表示欢迎。不在月宫里舞蹈,却说在“万里长空”里舞,这是同下文的“泪飞化作倾盆雨”有关。倘在月宫里舞蹈,泪飞就不会如“倾盆雨”落到人间了。

“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从“且为忠魂舞”里点明忠魂,忠指忠于革命。由于烈士忠于革命,所以在天上还关心人间,关心革命,这就紧接“忽报人间曾伏虎”,忠魂忽然听见报道,说人间曾经降伏凶暴的虎狼,即指彻底打垮反动派。两位烈士便欢喜得掉下泪来,眼泪顿时化作倾盆大雨。

在这首词里,作者写出了对两位烈士的纪念。作者不是用个人的怀念来纪念烈士,是用人民革命的伟大胜利来告慰烈士的在天之灵。两位烈士为革命而献身,对他们来说,最伟大最宝贵的莫过于他们为之牺牲的革命事业了。把革命的伟大胜利的消息告慰烈士,这是对烈士的最好纪念。再说,这首词结合美的神话来写,云阶月地的月宫是圣洁的,吴刚、嫦娥的神话是美好的,嫦娥的舞蹈更给人以美的想象,用这样圣洁的月宫和美好的仙人来接待烈士的忠魂,表达出作者对烈士无限崇敬的心情,使这首词具有浪漫主义的色彩。这种浪漫主义色彩的作品,在民间文学里也有,如《孔雀东南飞》的末了就写:“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再如梁山伯祝英台的悲剧,末了的化蝶也是。这些都是人民对具有忠贞爱情者的美好的祝愿。这首词是革命的文艺,具有更崇高的革命精神,所以具有的浪漫色彩,也更高于民间文学的祝愿。

最后,再对作者说的“游仙”说一下。游仙诗最早的渊源要追溯到屈原的《远游》。屈原忠于祖国,正道直行,受到坏人的排挤,无处可以控诉,因此幻想自己跟仙人一起游行,天上地下各个遥远的处所,没有不经历到的。后来曹操也写了游仙诗,名《气出倡》,称“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遨游”,“乃到昆仑之山,西王母侧”,“共饮食到黄昏,多驾合坐,万岁长,宜子孙”。曹操不相信神仙,他写游仙诗,可能希望长寿,来统一中国。曹植有《仙人篇》:“韩终与王乔,要我于天衢。”曹植的游仙,可能在政治上受压制,所以有出世的思想。晋朝郭璞的《游仙诗》,《文选》李善注:“凡游仙之篇,皆所以滓秽尘网,锱铢缨绂,餐霞倒景,饵玉玄都。而璞之制,文多自叙,虽志狭中区,而辞无俗累,见非前识,良有以也。”这里指出游仙诗多讲与仙人餐霞饵玉。郭璞多自叙,有他的特点。如“左挹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借问蜉蝣辈,宁知龟鹤年”。讲自己与仙人嬉游。这样的游仙诗,作者自己都在内。自己不在内的游仙诗,像秦观的《鹊桥仙》,写七夕牛郎织女相会。如“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作者自己不在内。是一首《蝶恋花》,只是借仙家生活来构成一种高洁美好的情景,来写出作者对烈士崇敬的心情,使传统的游仙诗在作者的笔下有了一个新的表现。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五

毛泽东诗词《蝶恋花·答李淑一》写于1957年5月11日,这首词最早发表在一九五八年一月一日湖南师范学院院刊《湖南师院》。它原本是一首“悼亡”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

诗人从春天随风飘舞的杨花柳絮获得灵感,然后赋予英魂,让革命英烈飘然至神仙境界,吴刚献酒,嫦娥~献舞,演出了“万里青天在为烈士的忠魂起舞”的神奇乐章。

当得知人间已经推翻了反动派反动派的大好消息时,“热泪飞洒犹如倾盆大雨。”形象而满怀激情地表现了英烈的激动之情,使英烈终于感到心灵得到了美好的告慰。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革命终于成功的不胜感慨的情怀,毛泽东将他对杨开慧的夫妻情感融于他那气象万千的事业,感天地而泣鬼神。这一浪漫主义的夸大手法把现实主义的主题衬托得自然生动、深刻动人。这真可以说是古今绝唱。”

郭沫若曾将此词译成新体诗“我丧失了杨,你丧失了柳,杨柳的忠魂,向月夜高空飘飘走。吴刚啊,你有什么来款待他们呢?吴刚捧出了他的桂花酒。寂寞的嫦娥展开长袖,为了安慰忠魂,在万里长空翩翩起舞。他们忽听到人间降龙伏虎的消息,那激动的泪水啊,刹时间化为一天大雨。”无怪乎毛泽东在一九五八年三月二十日说“我反正不读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块大洋。”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六

在教学《日月明》时,我以课文为凭借,由浅入深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识字经验,模仿课文中的句式,进行语文训练,培养了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丰富了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开启了学生的思维和想象。灵活地处理教材,能较好地拓展语文教学的空间,有利于让学生在广阔的生活中学语文。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在努力实践着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也是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样枯燥的汉字学习为有趣的游戏和生动的故事,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识字兴趣。还可以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有趣的.汉字,并试着用画画、出字谜等方式将汉字的有趣之处表现出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同时注重拓展延伸。学生把自己在生活中看见的会意字说了出来。如,“苗、灾、采、掰”;品字形结构的“鑫、淼、晶、磊”。

教学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如在指导孩子们朗读课文上还需要下功夫。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七

蝶恋花,是中国词牌的名称。分上下两阕,共六十个字,一般用来填写多愁善感和缠绵悱恻的内容。自宋代以来,产生了不少以《蝶恋花》为词牌的.优美词章,像宋代柳永、苏轼、晏殊等人的《蝶恋花》,都是历代经久不衰的绝唱。

原文。

花褪残红青杏小。

燕子飞时,

绿水人家绕。

枝上柳绵吹又少,

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

墙外行人,

墙里佳人笑。

笑渐不闻声渐悄,

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字:润之,笔名:子任,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卓越的领导者,政治家、军事家。1893年12月26日生于湖南湘潭韶山冲一个农民家庭。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中华民族的领袖,伟大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诗人,书法家。时代杂志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八

中国的汉字非常有意思,很多都是由两个字合起来的,本篇课文就根据汉字构字规律所编写的一首非常有趣的儿歌,读来朗朗上口。在教学设计中,我们必须彻底摒弃单调的认读、繁琐的分析,巧妙地借助教材这一载体,精心设计多种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朗读中自主识字,在活动中提高语文素养。

《日月明》这一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会意字的特点帮助学生识字。教这课时,教可将这些汉字画成一幅图画,做成课件。如:教“明”,课件先演示出“红日图”,及汉字“日”,提示学生注意“红日高照,光芒四射,非常明亮。”然后演示“明月图”,及汉字“月”,提示学生注意“明月皎洁”,日月交相辉映,让学生看着课件中的图画,说出明字的由来。这样,学不仅记住了字形而且还理解了字义。又如教“休”字,课件演示“一棵大树”,然后出现一个人靠在大树上休息,让学生说说“休”字的由来。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认识其他生字,同时看课件中的其它图画,想想这么记住这些字。学生自学完后,让学生做小老师,汇报自学情况。学生可能会说:“尖”上面小下面大就表示“尖”。“从”一人跟随在别人后面表示从。“看”用手搭在眼睛上表示看等等。让学生在宽松、自然的状态下进入情境,进入课文,去发现构字规律,掌握汉字结构,从而感悟汉字文化,积累语言文字。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堂上,我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以独立或随机组合的方式组成学习小组,去了解字的组成,猜想字的意思,在小伙伴中进行交流,形成人人争当小老师的局面。这样,同学之间互帮互学,深化了对知识的认识;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不难看出:孩子的潜能是巨大的。只要给他们机会、时间,孩子会发现很多很多。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会被调动起来,从而充分体验合作的愉快。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九

教学目标。

一:通过欣赏《蝶恋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知道我国南北有代表的两种说唱音乐——南方弹词、北方鼓词的主要特点。

二:感受体验两个唱段中所表现的革命家情怀与爱国主义精神。

重点:音乐感受。

难点:情感体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齐唱〈〈门前情思大碗茶〉〉。

这首歌曲具有北方鼓词的特点,它和南方弹词并列为我国南北具有代表性的两种说唱剧种。今天我们就来欣赏具有代表性的两首曲子《蝶恋花、答李淑一》和《重整河山待后生》。

(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

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1:音乐背景——题目中的李淑一原是湖南长沙第十中学的语文老师,其丈夫柳直荀1932年在湖北战役中牺牲。杨开慧是毛泽东夫人,1930年为革命牺牲,时年29岁。1957年春节,李淑一向毛泽东贺年,信中附了一首她1933年写的怀念柳直荀烈士的词。同年5月11日,毛泽东回信,并以这首词作答。这首词为毛泽东1957年写成,他用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的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以丰富的想象追思杨开慧、柳直荀两位烈士,表达了革命者高尚情操和精神境界。1958年他弹词演员赵开生为这首词谱曲。

2:音乐特点——《蝶恋花、答李淑一》是解放后弹词开篇的优秀作品之一。唱腔优美抒情、细腻委婉,既保留了苏州弹词音乐的特点,又赋予了新时代的气息。

3:情感体现——音乐抒发了作者对烈士崇敬缅怀之情,揭示了革命者的博大胸怀,最后一句“泪飞顿作倾盆雨”铿锵有力,表现出难以抑制的革命激情。

三:听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学生活动)思考1——音乐特点。

思考2——情感体现。

(教师讲解)1:音乐背景——《重整河山待后生》是电视连续剧〈〈四世同堂〉〉的主题歌,其旋律是采用京韵大鼓的音调素材写成的`。它通过众多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展现了抗战八年来沦陷区广大人民血与泪交织的生活画面,揭露了日本侵略者血腥统治、汉奸的卑鄙下流的嘴脸,描述了中国人民所遭受的民族灾难,反映了在这一历史时期人民大众逐渐觉醒的过程和顽强不屈、奋起抗日的精神。

2:音乐特点——旋律激愤、高亢、悲壮,节奏自由。

3:情感体现——《重整河山待后生》这个唱段,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沦陷区人民的苦难,歌颂了中国人民为雪国耻不怕流血牺牲、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民族精神。歌唱家骆玉笙在演唱时,发挥了她音域宽阔、抒情色彩浓郁的演唱风格,并糅进了悲壮苍凉的演唱特点。强化了悲壮的、大义凛然、坚强不屈的音乐情绪。

四:音乐知识(以小组为单位自学)。

1:京韵大鼓。

2:弹词。

五。小结,下课。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十

在《毛泽东诗词集》中,毛泽东有3首诗是提及杨开慧的,依次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蝶恋花·答李淑一》。李淑一致信毛泽东索诗,毛泽东1957年5月11日复信:“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按:即《虞美人·枕上》),不要写了吧。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

毛泽东的夫人杨开慧、李淑一的丈夫柳直荀同是革命烈士,作者巧妙地把两人的姓组合成“杨柳”,轻轻飘入云霄。烈士精神不死,作者用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颂扬烈士。诗作用古代美丽的神话传说,吴刚、嫦娥在天上有知迎接忠魂,翩翩起舞,这场面是庄重而又热烈的,没有半点悲悲戚戚。人间忽然传来胜利的喜讯,他们一道欢喜若狂,泪水化作雨水倾盆而下。

全诗诗意飘逸,感人至深。“别于古之游仙诗”,有别在作者的意境不同。“作者自己不在内”——是不在内一起“游仙”,诗中却又处处见“我”。作者对先烈和亲人思念深切,字字句句才情动于中,形于言。在3首思亲诗中,这一诗别具一格。

按词谱,《蝶恋花》前后片各5句(或第二句不分逗,成4句),4仄韵,不换韵。毛泽东填此词,未依词谱定格押韵,非一韵到底。毛泽东可能早听到异议,认为“上下两韵,不可改,只得仍之。”(《对〈毛主席诗词十九首〉的批注》)在另一些词牌中,确有古代词人未按词谱的规定用邻韵的先例,但在填“蝶恋花”词时换韵是罕见的。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十一

1、理解本词在怀念亲人的情怀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

2、理解词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重点: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怀亲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相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1、杨开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乡)人,毛泽东恩师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夫人,1901年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19到长沙读书,19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回湘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当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政府反动派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本词写作背景。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这首《蝶恋花》,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去处的问题。

(二)品味词义,体会感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首句“失”字是实写,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同失爱侣,两个“失”字表达了共鸣之情,体现了对李淑一的革命情谊。

“骄杨”如何理解?为何不用“娇”?

毛泽东解释道:“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词中开篇称杨开慧为“骄杨”,就是借“骄阳”的谐音书写了杨在自己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作者“骄杨”一词寓意时,毛泽东无限崇敬的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稍后,当二儿岸青、二儿媳邵华请求父亲把《蝶恋花。答李淑一》手书给他们时,毛泽东当即铺纸握笔,沉思有顷后,挥笔题写:“我失杨花君失柳……”岸青邵华还当是父亲笔误,询问道:“爸爸,不是‘骄杨’吗?”毛泽东满怀爱慕和怀念之情道:“称‘杨花’也很贴切。”)。

第二句“杨柳”用谐音和比喻,两位烈士的英魂像杨花柳絮一般轻轻飘飘地直上天去。其革命精神将传布四方,鼓励生者,教育来人,直至感动天上神仙。这里用“轻飏”二字,首先架设了从实到虚的一个连接通道,其次,把感情从首句中表现得悲痛转向对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颂,这是这首词的重心。所以,“轻飏”二字使词的上半阕从地上到天上,从现实到幻想,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飞跃,很自然地完成了感情的转变。这句用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写烈士到天上后受到的热情款待。从表现手法上看属于用典。前一句写烈士一方面向月宫仙人问好,另一方面又询问仙家有什么特殊的东西,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烈士乐观豪迈的性格。后一句写吴刚捧出月宫里特有的礼物桂花酒来款待烈士,表现了烈士壮烈牺牲,仙人都为之感动的情景。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嫦娥伸展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中献舞,这两句是承上阕继续写仙人的敬意。后两句写想象英烈们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他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涛借助这夸张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忽报”二字把词义从天上带回人间,这种奇特非凡的想象,是浪漫主义的象征。没有这种丰富灵动非凡的想象,就不能充分体现烈士轻飏飞动的灵魂和精神,词作者的悲痛哀婉与思念之情也将难以达到言近旨远的美学境界。

(三)比较阅读,理解本悼亡词的与众不同之处。

《蝶恋花答李淑一》本是一首悼亡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杨开慧不仅是妻子的角色,她和柳直荀一样是无数烈士的光辉代表,词中运用浪漫主义想象勾勒的烈士远赴天国受到的礼遇,正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美好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崇敬。这一构想,使作品的情感空间一下超越了家人私情的狭小格局,升腾拓展出宏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怀念亲人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达到了统一。

比较苏轼的《江城子》苏词表达了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很感人,但毛泽东没有像苏轼那样仅仅表达夫妻之情,他的情感属于他那气象万千的伟业。所以苏轼“惟有泪千行”,而毛泽东则“泪飞顿作倾盆雨”,因为英烈们的事业感天地,泣鬼神。

(四)本词的艺术特色:

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手法有:

1、想象与夸张。

2、谐音与双关。

3、用典: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词,作者冥想吴刚、嫦娥两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迎接烈士的盛情,正具备这种增容的.多层次感:人民对英雄的拥戴,对英雄业绩的敬服,作者本人的领袖豪情(连广寒宫里的非现实的人都如此归顺)等,词意境界因而超越了字数的限制而更加开阔,词的内蕴也因而丰厚起来。

(五)作业。

1、背诵。

2、阅读所发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怀。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十二

经过深入钻研和再三推敲,结合我班幼儿实际,我们将主题目标定为:通过活动,使幼儿在彩色世界中初步感受周围环境的绚丽色彩,体验色彩及其变化带来的乐趣。认识几种常见的颜色,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地表现色彩,美化生活。

主题进行前,我们利用家教园地、板报通知等形式,与家长进行了及时的沟通和联系。请家长利用周末时间带领幼儿走进大自然、广场、公园、动物园、去观察五彩世界,让幼儿感受自然美和色彩美。并请家长协助搜集了大量色彩的资料(图片、玩具、图书、光盘),扩充幼儿的知识经验。

世界是五颜六色的,也是精彩纷呈的。幼儿审美能力的培养要靠日常的熏陶。首先,我们为幼儿感受美和表现色彩创造了良好条件,精心为幼儿设置了多个区域。红红的太阳,蓝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绿绿的大树,黄黄的房顶,组成了后墙美丽的画卷,色彩的美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在主题进行中,我们将玩具柜包装成"色彩展示区",把幼儿认为最漂亮的图片、实物等分类展示,以供幼儿欣赏讨论,并请幼儿互相介绍。在"美工区",我们为幼儿提供了多种材料(各种颜色的彩笔、油画棒、橡皮泥、彩纸若干)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进行创作。另外,我们将活动室中的"观察角"临时更改成"英语角",将关于英语颜色的卡片张贴在英语角墙壁上,并投放了色彩鲜明的玩具图片,孩子们特别感兴趣。"益智角"里的`彩色木珠,彩色拼图,彩色积木等使动手操作变成了一种乐趣,幼儿还可以自由欣赏。

在主题中,我们开展了各种有趣的活动,如《好吃的红色蔬果》、《花被子》、《颜色宝宝对对碰》、《小兔找太阳》、《谁最漂亮》、《会变的颜色》、《好看的花》、《贪心的变色龙》、《五颜六色的饮料》、《小小糕点师》、《彩色商店》、《彩带飘起来》等,利用日常生活活动和周围环境,引导幼儿发现色彩无处不在,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美。

记得在故事"小兔找太阳"的分段讲述中,孩子们听得专心致志。时而安静思考,时而热情发言。最后,当小兔找到太阳时,小朋友都高兴的拍起了小手。然而最令他们激动的还是去户外寻找太阳,刚一出教室门,所有的孩子都迫不及待地仰起脑袋望穿天空,争抢着去找天上的太阳。在看到太阳的那一刻,他们还会学着小兔子异口同声的说:"太阳是红红的,圆圆的,亮亮的,照在身上暖洋洋的。"我又请小朋友戴上太阳镜去观察天空,他们惊奇的喊着:"太阳变成绿色了!""老师,我看到太阳变成橘黄色啦!""不,太阳变成黑色的了,哈哈,真有意思!"趁热打铁,我组织孩子们绘画太阳。不出我所料,孩子们的作品丰富多彩,五颜六色,效果出奇的好。

在《会变的颜色中》中,孩子们在玩玩做做中知道了三原色和配色的结果。活动开始我们发给每位幼儿一张红色纸和一支黄色的彩笔,请幼儿自由操作和混色。孩子们积极的探索着,可是,少数幼儿虽然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了颜色的变化,但是变化的效果实在是不够明显。于是,我们立即放弃了这种操作,改用了颜料水混合实验法。每组投放了了一个透明的玻璃杯、一盘红色颜料,一盘黄色的颜料等,由他们合作进行实验。所有的小朋友立即惊喜的看到了魔术般的变化。我们还用儿歌的语言进行了小结:"红黄两个手拉手,变成橙色变橘子……"实验和儿歌的结合,使活动达到了高潮。每个孩子都充满了成就感,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四、活动不足与反思:

在本主题中,我们班的孩子对颜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认识了红、黄、蓝、绿、紫、橙、黑、白等不同的色彩,充分体验到了色彩变化带来的快乐,并能大胆创新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与反思之处。如在美工区角中,教师可大胆投放木屑、宣纸、手绢、牙刷、墨汁等材料,指导幼儿练习尝试木屑画、拓印、滴染等,提高幼儿艺术技能和表现力。孩子的作品展示中,教师应及时将幼儿的介绍及对颜色的认识记录下来,作为活动的资料进行展示,供幼儿观察和欣赏。另外,如果有条件能提供面团、颜料供幼儿操作,及时捕捉幼儿的兴趣点,并生成新的活动,效果会更深入和显著。

总之,我们在教学中成长,在反思中进步。我们会将"纲要"精神贯彻到教学实践中,使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十三

本是毛泽东同志1957年写的一首词。这首词既是怀念杨开慧,又是兼怀贺子珍,是写给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个女人的,所以成了一首绝唱。课文的文字虽不多,但是其中隐含的道理比较深刻,语言朴实。

为了让学生读懂这首词,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

一、让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先自己发现问题然后将不懂的问题集体解决。

二、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品味重点词句,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这一环节我引入了李淑一写给毛泽东的《菩萨蛮·惊梦》,帮助学生理解毛泽东为什么写这首词给李淑一的'原因,进一步感受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引导学生想象这首词所展现的画面。

这一环节需要学生好好想象,通过画面的展示来理解文字背后的寓意。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慢慢地回忆词的内容,学生都很投入。之后的谈感受环节,学生表现的非常积极。

对于词的教学,我将继续探索。

蝶恋花答李淑一音乐教学反思通用篇十四

《蝶恋花答李淑一》是毛泽东写于1957年5月11日的一首词。该词不仅是抒发悼念情感之作,寄托了毛泽东对夫人杨开慧烈士和亲密战友柳直荀烈士的无限深情以及对革命先烈的深切悼念和崇高敬意,歌颂了革命先烈生死不渝的革命情怀,激励广大人民捍卫革命成果。

1、理解本词在怀念亲人的情怀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

2、理解词作的浪漫主义特色。

二、教学重点:词人奇特的想象和典故在词中的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怀亲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相统一。

四、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

1、杨开慧(1901-1930),乳名霞,字云锦,湖南长沙县清泰都(乡)人,毛泽东恩师杨昌济之女。毛泽东的夫人,199月26日生于长沙东乡板仓。19到长沙读书,19随父杨昌济到北京19回湘读书,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同年冬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中共湘区委员会当任机要和交通联络工作。1923年至1927年,随毛泽东在上海、韶山、广州、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大革命失败后,回到家乡板仓,坚持地下工作1930年10月,被国民政府反动派逮捕,遭受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始终坚贞不屈。曾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叛徒任卓宣向何键献策称:“杨开慧如能自首,胜过千万人自首。”于是,审讯官提出,杨开慧只要宣布同毛泽东脱离关系即可自由。杨开慧则毅然回答:“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这时,杨母找到蔡元培等,请他们发电报保释。军阀何键接电后,马上下令行刑,并回复蔡元培等诡称接到电报前已经处决。11月14日,杨开慧在长沙被杀害。此时在江西指挥红军反“围剿”的毛泽东,得知杨开慧牺牲的消息,寄信给杨家说:“开慧之死,百身莫赎。”

2、本词写作背景。

1957年春节,李淑一写信给毛泽东,谈她读了毛诗的感想,并附了一首她在1933年听到柳直荀牺牲时写的《菩萨蛮》。毛泽东5月11日回信,寄上他的这首《蝶恋花》,李淑一词中有“征人何处觅,六载无消息”句,故毛泽东上来就回答了烈士去处的问题。

(二)品味词义,体会感情:。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首句“失”字是实写,表达了对烈士的深切悼念,同失爱侣,两个“失”字表达了共鸣之情,体现了对李淑一的`革命情谊。

“骄杨”如何理解?为何不用“娇”?

毛泽东解释道:“女子为革命而丧其元,焉得不骄?”词中开篇称杨开慧为“骄杨”,就是借“骄阳”的谐音书写了杨在自己心目中的如日中天的生命形态,为革命洒尽热血的精神品格,同时还透露了自己不无骄傲的内心自豪与积聚多年的无限怆痛。

(1962年,当友人章士钊请教作者“骄杨”一词寓意时,毛泽东无限崇敬的说:“女子革命而丧其元(头),焉得不骄?!”稍后,当二儿岸青、二儿媳邵华请求父亲把《蝶恋花。答李淑一》手书给他们时,毛泽东当即铺纸握笔,沉思有顷后,挥笔题写:“我失杨花君失柳……”岸青邵华还当是父亲笔误,询问道:“爸爸,不是‘骄杨’吗?”毛泽东满怀爱慕和怀念之情道:“称‘杨花’也很贴切。”)。

第二句“杨柳”用谐音和比喻,两位烈士的英魂像杨花柳絮一般轻轻飘飘地直上天去。其革命精神将传布四方,鼓励生者,教育来人,直至感动天上神仙。这里用“轻飏”二字,首先架设了从实到虚的一个连接通道,其次,把感情从首句中表现得悲痛转向对烈士革命精神永生的歌颂,这是这首词的重心。所以,“轻飏”二字使词的上半阕从地上到天上,从现实到幻想,产生了一种奇特的飞跃,很自然地完成了感情的转变。这句用创造了一个幻想世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这两句从字面上看,写烈士到天上后受到的热情款待。从表现手法上看属于用典。前一句写烈士一方面向月宫仙人问好,另一方面又询问仙家有什么特殊的东西,非常生动地描绘了烈士乐观豪迈的性格。后一句写吴刚捧出月宫里特有的礼物桂花酒来款待烈士,表现了烈士壮烈牺牲,仙人都为之感动的情景。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嫦娥伸展宽大的衣袖在万里长空中献舞,这两句是承上阕继续写仙人的敬意。后两句写想象英烈们知道自己为之奋斗的事业终于获得成功,他们激动、兴奋,以至于喜极而泣。“泪飞顿作倾盆雨”,烈士思想感情的巨大波涛借助这夸张的想象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忽报”二字把词义从天上带回人间,这种奇特非凡的想象,是浪漫主义的象征。没有这种丰富灵动非凡的想象,就不能充分体现烈士轻飏飞动的灵魂和精神,词作者的悲痛哀婉与思念之情也将难以达到言近旨远的美学境界。

(三)比较阅读,理解本悼亡词的与众不同之处。

《蝶恋花答李淑一》本是一首悼亡词,诗人却使之升华,成为一曲忠魂颂。杨开慧不仅是妻子的角色,她和柳直荀一样是无数烈士的光辉代表,词中运用浪漫主义想象勾勒的烈士远赴天国受到的礼遇,正表达了中国人民对英雄的美好情怀和高尚品格的崇敬。这一构想,使作品的情感空间一下超越了家人私情的狭小格局,升腾拓展出宏阔的社会历史画卷。怀念亲人的内心情怀与宏阔的社会历史达到了统一。

比较苏轼的《江城子》苏词表达了对亡妻的不尽思念,很感人,但毛泽东没有像苏轼那样仅仅表达夫妻之情,他的情感属于他那气象万千的伟业。所以苏轼“惟有泪千行”,而毛泽东则“泪飞顿作倾盆雨”,因为英烈们的事业感天地,泣鬼神。

(四)本词的艺术特色:

本词充满浪漫主义色彩,具体表现手法有:

1、想象与夸张。

2、谐音与双关。

3、用典:

用典可使诗歌语言精炼,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这首词,作者冥想吴刚、嫦娥两个神话传说中的人物迎接烈士的盛情,正具备这种增容的多层次感:人民对英雄的拥戴,对英雄业绩的敬服,作者本人的领袖豪情(连广寒宫里的非现实的人都如此归顺)等,词意境界因而超越了字数的限制而更加开阔,词的内蕴也因而丰厚起来。

(五)作业。

1、背诵。

2、阅读所发资料,体会诗人的情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