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好家风讲话稿(大全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9:04:55 页码:12
好家风讲话稿(大全16篇)
2023-11-10 19:04:55    小编:ZTFB

对比是一种通过对比两种或多种事物的异同来突出它们的特点和特色的比较手法。在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以求更好地提升总结的质量。总结范文的主题和内容丰富多样,可以帮助我们开拓思路,提高写作水平。

好家风讲话稿篇一

我的老家在豫东项城一偏僻乡村,家乡一带称父母为爹娘。前不久回老家,不经意间看到爹在世时使牲口用的鞭子,使我想起过去他老人家教育我和姐姐哥哥时常讲的那句话——做人要守信誉。

爹1940年生于农民家庭,大名叫张义堂,小时候只念过半年私塾,十一二岁时丧父,二十三岁时丧母。上世纪60年代,为了能在大集体拿工分,爹十多岁时就开始学习使牲口,十六七岁就给生产队赶车,二十来岁成了生产队里最年轻的老把式,赶车、犁地、耙地等农活样样精通。爹使牲口时虽然经常扬着鞭,却很少抽打牲口。他常讲,牲口通人性,就像人一样,只要咱们人跟它守信誉,牲口就不会亏待咱。所以,每次出工前爹给牲口上套时,总是逐一拍着它们的脖子,俯身贴近牲口耳边像许愿似的轻声说,老伙计今个儿好好干,咱早干完早收工,多歇一个时辰。经他调教的牲口一下地,个个卖力地把牲口套拉得绷直。爹每次都能像他承诺的一样提前收工后,让牲口原地转三圈打滚休息,再牵到坑塘边水面洁净处饮水。这些事办完后,爹把牲口拴到干净通风的树荫下,自己在附近背靠着树蹲下,点上烟慢慢抽起来。

上世纪80年代末,国家实行了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家乡一带按照政策把责任田分包到户。那个时代农业机械化程度很低,靠牲口种庄稼成了乡亲们的首选,生产队解散后家家户户都需要添牲口。为方便农户买牲口,大队集体从青海购买一批野马,用火车运到了距离我们村百公里之外的漯河火车站。这是村里历史上没有经历过的大事,上上下下对这件事都很重视,大队书记派爹带着其他人去接这批野马。听娘说当时爹勇敢地答应了这项任务,还拍着胸脯给领导保证没问题。我当时年龄很小,只知道爹要去很远的地方给村里办一件大事。大概三四天之后的一个夜里,睡梦中的我被娘叫醒后,说爹回来了,同时听到我家胡同里好一阵热闹,马蹄声、马叫声打破了乡村夜晚的宁静,后来才知道那是爹带的马群路过我家门前。紧接着,爹又帮村里给每匹马编了号、估了价。那一段时间爹一直在忙着马的事,甚至吃饭睡觉也不回家,生怕出了任何差错。结果爹带回来的上千匹马一匹不少,评的价钱个个公道,辛苦忙碌的成果不但受到大队书记的表扬,还受到邻里乡亲的称赞。整个事情忙完后,村里分给我家一匹小马驹,以示对爹的犒劳。从那个时候,我懵懵懂懂地知道了爹在村上是个有分量的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家乡一带牲口数量增长得很快,基本上每家都有一个牲口,马、驴、骡、牛等等。我家养着一头小牛犊,在爹的驯养下差不多能够配着其他大牲口拉犁拉耙。那一年临近收秋前,爹又买了一匹虽然瞎一只眼,但看上去身体很壮、力气很大的骡子,我家勉强能够独自犁地耙地,成了村里少有的不需“搁犋”的农户,就是不用跟别人搭帮。农历八月十五前后,田野里的玉米、大豆、芝麻、红薯等庄稼次第收割,家家户户开始腾茬犁地、准备种麦。农谚说,种麦的时机把握,“秋分早、霜降迟、寒露种麦正当时”。爹计划着用这俩牲口轻松地把地整好,赶在寒露时把麦种上。可是,一个困难邻居的求助打乱了爹的计划。这邻居喊爹二爷,他是个倒插门的女婿,是为了照顾精神不正常的岳母来到我们村的,家里很穷,买不起牲口。看着邻居求助的眼神,爹当即就应允了他的请求,答应帮他家整地种麦。那年由于天气不太正常,加上小牛犊第一次干重活,爹又安排先收拾邻居家的地,尽管起早贪黑抓得很紧,最后还是在霜降前落下自家的一块地没种上麦。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这一季麦种不上,全家就得少收多少粮食。当时,全家人都觉得爹太傻。每当娘埋怨这件事,爹就撂下那句话“做人要守信誉,吐了吐沫不能再舔起来”。前年我回家时偶遇这个邻居,他仍竖起大拇指对我说:“三叔啊,俺二爷一辈子大好人!”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养家糊口和供孩子上学,爹加入了邻村集上的牛行(其实是交易各种牲口的场所),从养牲口转身卖牲口。他的主要工作是撮合买家和卖家成交,从中收取一点交易费用,当地人称之为“说牲口”。依靠诚信仗义的秉性和熟悉牲口的特长,爹很快成为十里八村有名的说牲口行家。

我在家排行老小,从小就比较受爹的宠爱。上小学时逢星期天,总是头天晚上就写完作业,第二天再跟着爹赶集上会。因为我知道到了集上不光有好吃的,还常有古装大戏看。爹经常骑着那辆老式永久牌自行车带上我。我坐在自行车的前梁上,屁股下的前梁拴着爹的生意道具——皮鞭。爹用力地蹬着自行车脚蹬子,两个车轮子飞快地在沙土路上奔跑着。就这样,我跟着爹认识了他的很多朋友,也学会了很多大戏台词,还了解了他在生意界守信誉的口碑。

随着爹守信誉口碑的传开,其客户也越来越多,就连远在四五百里外的大别山区红安、光山、罗山的客户也纷纷找上门来,但爹丝毫没放松对自己信守承诺的要求。记得有一年农历腊月二十左右,大雪纷纷扬扬一直下个不停,临近年关卖牛户急着要钱过年。爹说成的牲口交易中,离我家20公里以外的一个客户还欠一万多元。爹不惧天寒路滑骑车一天,冒雪赶到客户家去拿钱。第二天冒雪赶回家时,爹的黄色军大衣被雪水浸透,并且沾了不少泥巴,他没换衣服就忙着挨家挨户去送钱。

虽然爹离开我们已经多年,但他用言行为我们树立了守信誉的家风。

好家风讲话稿篇二

家风又叫门风,是指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处事方法和精神风貌,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国如山,家是石,好家风必将促进好的政风和社会风气。

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更应注重家风建设。一个人在家孝顺父母,品行端正,言有信、行必果,必然家风正、行为端,在工作岗位也往往会尽职尽责。家风不正,难出好苗,更难出好干部。共产党员家风建设,与“两学一做”教育活动的做一名合格党员一脉相通。

立德行,内修正气。加强党性培养,学习党章、党规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修品德,立官德。周氏家训云:“唯我周公后,濂溪百世孙。殷勤遵圣训,笃信守贤文。礼乐千秋仰,图书万古存,居身恭俭证,处事厚谦温。报国忠廉洁,传家孝义存”言传身教,立德立行树良好家风。

敢担当,外修忠骨。坚定理想信念。只有在困难矛盾面前不缩手,在歪风邪气面前不低头,在问题失误面前不诿过,维护做人尊严,坚守为官底线,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奋发有为,开拓创新。党员应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绝不能满足现状、僵化停滞,因循守旧、不思进取。要开拓创新,用新思路新举措开辟新道路,解决新问题。

守“三廉”,把“四关”。共产党员应做到“三廉”,即知廉、倡廉、守廉。增强廉洁从政的思想意识,自觉做好廉洁自律工作。树立“爱岗敬业、廉洁自律”的良好作风。“四关”即“权力关、金钱关、交往关、交往关”。把好权力关,在于坚持立党为公;把好金钱关,在于坚持不贪不占;把好交往关,在于坚持情趣高尚;把好人情关,在于坚持党性原则。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的本源。以勤治家以俭持家,戒奢靡,倡廉风。

家风是沉厚积淀的中华文明,是代代传承的道德经典,是民族成长的精神足印。家风的作用就是通过每个家庭的道德规范作用,来影响社会的每一个个体成员,进而达到规范整个社会风气的作用。重拾家风,党员先行。

好家风讲话稿篇三

说来好笑,已年届不惑的我居然不会玩,不会打麻将、不会打扑克、不会“斗地主”……几乎所有娱乐活动都与我无缘,显得有些木讷,更有人跟我开玩笑说:“啥也不会玩儿,简直白活了!”我有时也着急,“三缺一”的时候上不了场,别人眉飞色舞谈论打牌时,自己不知所云。

父亲写得一手好毛笔字。一进腊月,邻居们便陆续把红纸拿来找父亲写春联。父亲专门买来笔墨和《春联大全》,根据各家不同情况书写春联,有时还先念给邻居们听,邻居们都很满意。由于工作量大,经常要熬夜书写,我便在一旁“打下手”,裁纸、研墨、念对联,那淡淡的墨香至今令人回味。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有人劝父亲写对联时应收费,可父亲却一笑了之。

父亲当时月工资几十元,养家糊口显得紧巴巴。一次支工资后,父亲一数钱发现多出来一个月的工资,全家人高兴得不得了。可父亲却冷静地说:“很可能发错了。”他步行3公里到会计家核对,确实是多发了,便把多支的钱退了回去。

父亲的言行潜移默化影响着我。1992年,我在师范上学时曾捡到60元钱,当时够我两个月的生活费。可我还是上交到学生科,为此学校还发通报表扬了我。师范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一所乡村初中当老师,在学校住宿,业余时间都用在读书写作上,不断有稿件见诸报端。后来调入县委宣传部工作。

父亲写对联也熏陶了我。我的楹联作品曾在中宣部《党建》杂志等单位主办的“把楹联写在党旗上”活动中获优秀奖,在中央电视台等单位举办的20xx猪年春节春联征集活动中获奖。

自己这么喜欢“玩文字”,可能真应了那句老话“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吧。

好家风讲话稿篇四

父亲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生,从农村到县城,他们那一代人吃了很多苦,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作风,但节约的生活并没有影响父亲的浪漫情怀。

父亲的浪漫不是风花雪月,而是集陶渊明、徐霞客、辛弃疾于一体的浪漫。

他喜欢田园生活。他种了很多菜,常常吃不完,还时常让我与姐姐拿到街上去卖。种菜需要积肥,父亲常常挑着满满的粪桶从家里穿梭而过,他这种行为总被母亲怒斥,他总是为自己辩护:“没有大粪臭,哪有五谷香!”其实当时父亲已是乡镇党委书记,母亲是高级教师,工资比他还略高,家里并不缺他种的这点菜。我想这是父亲的浪漫,亲近自然,热爱劳动,敬惜民力,有着陶渊明“抱拙归园田”的情怀。

父亲爱行走。一直希望退休后买辆车,3万元的面包车就可以,只要能装下妈妈和家当,包括煤气罐和铺盖。他打算退休后开着这辆车去游览祖国各地。用双脚丈量土地,记录所见所闻——这是徐霞客似的浪漫。

父亲喜欢下乡。记得我与姐姐读大学时有一次暑假,我们县一个水库被冲毁,整个村庄在水库下面,通讯全部断了,不知情况如何,他便带我们一起去现场看看灾情。因为路被冲毁了,我们3人饿着肚子步行了7个多小时,我的凉鞋底走断了,脚上磨出3个泡。但当我们出现时,村民们非常激动。因为在村里,父亲是第一个出现的“县里的同志”。我们随父亲一起去查看灾情也忘了疲劳,回来仍然走了7个小时,不再觉得难行。

我在襄阳工作时,报名参加援藏。父亲很担心,上网查找了许多西藏琼结县的资料,但还是鼓励我积极报名:“只要祖国有需要,你就要主动接受任务!”我知道,忧国忧民,从不畏惧,时刻准备——这又是辛弃疾式的浪漫。

好家风讲话稿篇五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家风到底是什么?相信很多人一口答不上来,却又隐隐想起什么,也许是看到的一部电视剧,也许是读到的一个故事,也许是要坚持的一种品质,也许就是一句挂在耳边的不经意的教导。

每个行业都有行风行规,而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家庭,也有着历久传承的家风。家风是什么呢?家风就是一种家庭规范,也是一个家庭内部的文化滋养,或者是有据可依的古法门规,或者是口口相传的人生哲理。

“家风是一种无言的教育,润物无声地影响孩子的心灵”,这是中宣部部长刘奇葆的感言。是的,家风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也是一种有形的传承。家风一般通过家规、家训等有形的行为遵守,形成一个家庭或家族无形的道德精神氛围。自古以来,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传承,很多历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泱泱华夏文明中,很多经典古籍都留下了家风传承的影子,成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如《国语》、《论语》等许多典籍中都蕴含家风家教精神,《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更是成为家教典范。

不同的家庭氛围会塑造出不同的性格和处事之道。有的家训处事公道,积德行善;有的则自私自利,背信忘义。因此,家风的纯正与否直接影响着整个社会的风气。

好家风、好家训是传家宝。一些历史故事中,我们也能窥见家风对后代为人处世的影响。我们所熟知的张英“六尺巷”故事,“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这样的胸襟与包容,化干戈为玉帛,很好的化解了邻里之争,传为后世美谈。而这种淡泊致远、克已清廉的家风也获得了其后代很好的传承,张英儿子张廷玉三朝为官,清廉公正,学识过人,为史家公认的学者大儒,六尺巷在父辈那里宽了六尺,而在他的心胸中又宽了万丈,“心底无私天地宽”,无私的心胸因此坦荡而无垠!

家风虽小事,关乎大国治。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相连形成民风,民风相融促成社会风气。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社风清。传承好家风,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道德精神力量。一个社会要和谐美好,弘扬家风不可或缺。当前,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必须从一个家庭做起。尤其要重视家风和家教,突出价值观和道德教育,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每个家庭和每个公民的日常道德行为中,真正凝聚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最基本力量。

好家风是祖辈经历沧桑岁月,用智慧结晶出来的精神财富。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家风传承内容也应与时俱进,适时补充外延,做到与时代同歌,与发展共舞。特别是要与我们倡导的核心价值观顺接,要延伸至我们今天的时代主题中去,使得诸如环境保护、低碳生活、生态文明建设等要素增添到家风家教中,为这些好的倡导增添一份遵守与执行力,同时也使美好家风获得新的发展空间而千载传承。

好家风讲话稿篇六

岁月匆匆,人生苦短。清明节将至,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经6年了。母亲的音容笑貌不时在我的脑际间回放,无尽的思念瞬时涌上哀思的心头,眸中顿时感觉热热的。

母亲的一生是清贫的一生,劳累的一生。在她漫长的人生旅途中,没有什么惊天动地的伟大事迹。但她为人随和,助人不求回报。母亲虽然说不出什么伟大的警言名句,然而,她内心蕴藏着对子女的爱却是无比深厚!直到现在,我无论身在何方,每每想起和母亲的那一幕幕都会泪流满面,因为我想念母亲。

母亲生于1939年。在她的一生中,经历了许多坎坷与磨难。母亲生下了我们姊妹弟兄三个,弟兄当中我排行老大。母亲和父亲历经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极其艰辛地将我们养大。中年之际,母亲遭丧偶之痛。

我参加工作之后,每次送给母亲一点零用钱,她都舍不得用,并会在我下次看望她时,连同我给的零用钱一起,给我更多。母亲为了不给我们子女增添负担,在身体有病的情况下还坚持做临时工,挣钱补贴家用。母亲晚年生病卧床,我每次去看望母亲。母亲却总是说病情有所好转,不让我请假照顾,要我安心工作,不必为她担心。

母亲文化不高,却深知读书的重要性,鼓励我们读书上学,掌握文化知识,为我后来的人生之路铺就了好的基础。母亲在垂暮之年已是重病缠身了,却仍然忍受病痛的折磨为我们操持家务。当我现在想来弥补,想尽尽孝心时,母亲已经不在人间。母亲走的那一天,我刚好从医院回家准备母亲的后事,结果就接到姐姐的电话,说母亲走了。我恨自己为什么要急着离开,没有多陪母亲一会,这种遗憾已经成为不可弥补的永远。母亲去世前我未能守在病床前多陪她一会,未能在她老人家的床前同她一起回忆过去的时光……母亲走了,我却无力挽留,悲伤的心情一直持续着,这种伤痛在我心里埋得很深,这种感觉好像缺少了许多,失去了许多。

现在,只要想到母亲我就会心痛,就无法克制对母亲的思念之情。母亲的离去,留给我无尽的悲哀。母亲的温柔、善良、刚毅与坚强以及为人的诚信与亲和力,是我永远要学习的。

母亲是个正直、善良、节俭的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母亲养育我们兄妹三个,当时一家人每个月十几斤面粉、半斤油,生活的清苦可想而知,五口人的家庭吃饭是个大问题,母亲每天做临时工来贴补。后来我想她晚年的体弱多病与当年拉扯我们兄妹三人的清苦生活不无关系。在我的记忆中,母亲就没有穿过新衣服,尽管当时条件有限,每当过年的时候都会请裁缝师傅给我们每人做上一件新衣服,她熬更守夜给我们做上一双新布鞋。而她自己总是用我们的旧衣服缝缝补补来将就,后来条件好了,兄弟姐妹们经常给她买些衣服,她自己总是舍不得穿,都拿来送人。直到去世的时候,还有好多没有穿过的新衣服。由于当年的清苦,母亲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从不浪费一粒残菜剩饭。后来病了,儿女们探视她买的营养品、水果等都舍不得吃,要留给孙儿们。

从小到大,母亲始终教育我们要规规矩矩做事情,人多的地方不要去凑热闹,不要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做事情要处于公心等。我们姊妹弟兄三个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不愉快的事情,也没有任何一个因为行为不当受过任何处分与责备,大家在不同的岗位都做出了成绩。我想这与母亲的引导与教育是分不开的。母亲,你的一生是平凡的一生,也是伟大的一生。你没有留下什么,但你却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你养育我们兄弟姐妹长大成人,你教我们兄弟姐妹怎么做人,教我们兄弟姐妹怎么处事,我们将永远记住您的教诲,永远不会辜负您的期望!我想,母亲若是有知,一定会露出安详恬然的微笑的。

春去春又回,花开复花落。转眼间,母亲离开我们已6年了,但不管世事如何变化,时光怎样流逝,我永远怀念您——我的母亲!

好家风讲话稿篇七

最初对灯光的记忆,来自一盏黑乎乎的煤油灯。那是我们那个年代驱除黑暗的唯一光源。一只用完墨水的瓶子,盖子上钻一小孔,孔中安插一根比筷子略细的铁皮灯芯,灯芯中贯穿一条棉花捻的捻子,一端浸于煤油里,一端微微露出。点燃了,便有一团微弱的火苗跃出。一片昏黄的灯光,便像梦一样晕染开来,梦里还能看到绽放如梅的灯花,还能听到噼啪的微响以及遥远的古言和村中的人事。这样的灯光一直伴随着我的童年和少年,也给我的童年和少年升起了一缕生命的霞光。

晚饭以后,院子里的光线渐渐暗淡了下来,待到天完全黑透了,母亲才摸索着火柴,“哧”的一声,点燃放置在窗台上的那盏煤油灯,一片橘黄色的灯光便在土屋里弥漫了开来,闪闪烁烁的,像村庄的眼睛,像亲人的港湾,更像母亲的怀抱。一家人围着灯盏,坐在炕上,沉浸在一片温温软软的光明里。这时大哥会常常借着灯光,用十指做出各种形状,映射在糊着报纸的墙上,煞是有趣。有起伏的山,有狂吠的狗,有苍茫的树木,有奔跑的兔子。这大概是我看过的最早的动画片了,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也点燃了一个少年五彩缤纷的'梦。冬夜漫漫,窗外飘着雪花,西北风吹得破旧的窗户纸泼剌剌的响,而老屋的热炕上却温暖如春。那时我们一边剥玉米、拣黄豆,一边讲古言、说农事,其乐融融。

我记得,很多时候,母亲是常常坐在最靠近灯盏地方,因为她要就着灯光,为一家人缝缝补补。母亲似乎永远有做不完的手工活,她就像一尊雕塑一样,长年累月地坐在煤油灯下,低着头,弓着身子,默默地捻线、编织、缝补,打麻绳、绞鞋样、纳鞋底、剪窗花,一双勤劳的手,从不歇息,苦苦支撑着那个艰难而贫穷的岁月。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母亲一直在纺呀、纳呀、编呀,把一世的光阴和辛劳都纳成了她额头上的皱纹,把一生对儿子的期盼和祝福都织成了她眼角边的鱼尾。常常夜半醒来,我还能看到母亲在昏黄的灯光下低头劳作的身影,孤单而凄凉。如今,母亲已去世多年,但她老人家纺线的姿势、纳鞋的动作以及辛劳的形象和花白的头发,却镌刻在我的心底,时时浮上心头,挥之不去,每每想起,泪光莹莹。

温馨的煤油灯,于我不但是一份深深的母爱,更是一盏求学路上的希望之灯。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激动着千千万万人的心,全国上下出现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壮观场面。那时家乡还没电灯,于是煤油灯大显身手,它照亮了万千学子求学路上的梦想。不知多少个春夏秋冬的夜晚,我在那盏昏黄的煤油灯下,苦读到深夜。一个晚上下来,鼻孔里会沾上一层厚厚的炭黑。我永远难忘那段清贫而快乐的岁月,更难忘那盏摇曳的煤油灯,它指引我走出了人生的第一步,让我看到了一个异彩纷呈的世界。

童年所有记忆,似乎都与煤油灯有直接的联系。在煤油灯下,我懵懵懂懂地学到了知识,体会到了父母的辛苦,也品尝到了亲情的温暖。更让我懂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人生道理,记住了耕读的家风,明白了勤俭的家教。

传承家风家教,有时,只需把心里搁置已久的那盏油灯擦一擦,点亮。心灯常亮时,心才不会害怕,人才不会迷途。

好家风讲话稿篇八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

大家好!我是秦正云,是一名市公交公司的12路驾驶员。此时我很荣幸在这里为大家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传承好家风,你我在行动――做感恩的公交人,圆幸福的公交梦》。

几年前我进入了滁州市公交公司,成为了一名不折不扣的公交驾驶员。这些年的公交生活让我深刻体会到:公交驾驶员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称呼。我们担当着服务市民,回馈社会的责任,更肩负着展示琅琊古城的风采,提升滁州档次的义务。作为公交驾驶员,我们在感受来自社会各界帮助和支持的同时,更能深刻体会到他们对公交事业的殷切期望――期望我们能建成幸福公交,提升滁州市的幸福指数!面对这些责任和义务,支持和期望,我们公交驾驶员有着无穷的动力!但如何将动力落实在行动上?在我看来,就是要有一颗感恩的心!只有常怀一颗感恩的心,我们才能将这些动力落实到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中。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是一个既传统又时髦的词。但今天我在这个讲台上要有力地宣布:我们公交驾驶员的感恩绝不仅仅只是一个时髦的口号,它源自我们公交驾驶员的责任和义务,更体现在我们公交驾驶员的日常工作和生活中。

很朴实的一句话,首先让我懂得了公交驾驶员的平凡与伟大。这样甘于平淡乐于奉献的公交驾驶员太多太多,我们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体现着一份责任,我们在普通的工作中克勤克己,忠于自己的义务,而责任与义务正是我们公交驾驶员对于感恩最好的诠释!

曾几何时,我就在思考什么是幸福公交,怎样建设幸福公交?经过这几年的工作和思考,我认为幸福公交应该有如下几个方面的表现:首先幸福公交是我们的企业能始终以人为本,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当员工们累了时,企业能为我们提供一个歇脚的地方,当员工们有困难时,企业能给我们家的温暖。所有员工都能踏实工作,安心生活;幸福公交能够让我们积极向上,在体现我们公交驾驶员独特人文关怀的同时,也能感染到我们广大的乘客朋友。大家都能文明乘车,礼貌待人!幸福公交就是我们的价值得到认可!

这就是我对幸福公交的简单理解。说它简单是因为它由每一个公交驾驶员的小幸福组成的,我们每个公交驾驶员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每个人都感到幸福了,那么我们的公交事业必然也会幸福。可是幸福公交的梦想离我们还比较遥远,因为我们现在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只要我们每位公交驾驶员都常怀感恩的心去工作和生活,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滁州市民都会乐意选择公交出行,车厢里的乘客也是秩序井然;我相信总会有一天,每位第一次来这里的朋友,在爱上滁州市山青青水清清的同时,也会爱上滁州市这道靓丽的公交风景线;我相信总会有一天,社会各界在提到我们公交时都会赞不绝口,只因我们有感恩的情怀和无私的奉献!

最后,我再次承诺:传承好家风,你我在行动――在家做个好媳妇,孝老爱亲;在家做个好妻子,相夫教子;在家做个好母亲,勤劳贤惠;在这做个好姐妹,团结互助。让你我携起手来,共做感恩的公交人,同圆幸福的公交梦!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20xx年x月x日

好家风讲话稿篇九

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你们好!

我家的家风,只能用两个字来代替——严格。也正是这个家风,让我学会了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我走向了成功之道,让我终生受益。

做事,做任何事情都要用心去做。“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这句名言经常被妈妈当口头禅。每次写完作业拿给父母检查的时,若是由于自已的粗心做错了,必定会把我的耳朵听出老茧来才肯罢休。

一天,表组她们来我家玩,妈妈临上班时交待我们打扫卫生——拖地和抹灰,一个小时后,干完了所有的活。我们各自干自已的事,我写作业,云云看电视,轩轩上网。下班后,妈妈把我、表姐全都叫到面前,当面检验。忽然,妈妈问道:“是谁抹的灰,是谁拖的地?”“是紫怡!”表姐静轩说道,刹那间,妈妈怒气冲天,大声说道:“‘认真做事只是把事情做对,用心做事才能把事情做好’你这根本就是在完成任务,你看看,这就是你抹的灰,为什么书柜书下面没有抹?还有,为什么地上还有灰尘?”话音刚落,堂姐和表姐就捂住了嘴巴,不笑出声来,但却没有逃过妈妈的眼睛,妈妈不等我回答,又冲着她们使出了狮子吼:“轩轩、云云,你们怎么回事,妹妹没干好活,你们当姐姐的,居然干得比妹妹还离谱,瞧瞧,这茶几跟没擦一个样,轩轩你居然连被子都叠不好,你们还怎么当紫怡的榜样?……”唉!可怜我们三的耳朵。

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这句则是爸爸的口头禅。父母从小就教育我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

其实,严格只是我们小孩对大人的代名词,实质上蕴含了大人很多心酸。我们不爱学习,大人怎么办;我们有了判逆心态,大人怎么办……我原本不爱英语,爸爸坚持每天陪我在家早读,现在我的英语很好,经常在比赛中获奖。我的作文原先也不好,爸爸总是让我在作文网或报纸上投搞,开始写作时,爸帮我写好提纲,经常要修改好多次,才能过爸爸这关,慢慢地我的作文有质的提高,经常在作文网征文中获奖,报纸也多次刊登了我的习作,还有两篇习作入选了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出版的同步作文。

这就是我家的家风,让我受严格的家教,受爱的呵护,受心灵的洗礼。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

母亲是一本书,翻开目录,我看到的是“坚持”“善良”“勤劳”,书中的每一个故事都是人生道路上的路标。

母亲是一位普通的乡村教师,也是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从我记事起,母亲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忙碌。30多年的教师生涯,培养了多少学生从小乡村走出去,连母亲自己也说不清楚。如今我走在城市的街道,有时就会碰到有人告诉我:“我是你母亲的学生哩!”每每听到这样的话,从心底为母亲自豪。

母亲从没畏惧过什么。她始终能给孩子们快乐的空间,也让每个孩子有安全感。在我幼年的时候。记得那时白天母亲要去学校教课,回家还要做家务,还要给我们纳鞋底、做鞋。儿时的我,常常在睡眼朦胧中,看见母亲在橘色的灯下纳着鞋底。她右手拿着锥子或者针线,右手的中指上戴着一个顶针圈,左手握着鞋底。锥子先在厚厚的鞋底上用力地钻下一个小小的孔,然后把锥子放在桌上,拿起针,往头发间一摩擦,那个动作很优美。针慢慢穿过孔,母亲在鞋底的另一边用力拔出针,一根长长的线随之而过。夜很静,能听见线穿过鞋底时的丝丝声。橘色的灯光让我感到暖暖的,慈爱的母亲让我心里感到甜甜的。长长的岁月里,我始终不能忘却灯下母亲纳鞋的身影。

母亲为人和善,心地善良。那时我们住在乡下,邻居是一个身体不是很好的孤身老太太,只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外地人,常年不能回来照顾她,而她又不愿离开生活了几十年的家。母亲就把她当自己的亲人一样对待,有什么好吃的都要给她留一些,逢年过节都要打发我们去看望,一直持续了20多年,直到她离世。对于村里的一些孩子多、生活不宽余的家庭,母亲还时常将我们不穿的衣物送给他们。母亲经常教育我们要善待那些可怜人,哪怕自己少吃一口都要行善,从小就给我们埋下了善念的种子。

母亲勤劳淳朴,勤俭持家。一块破布,一件旧家具,一截线头,甚至一个用过的塑料袋都舍不得扔。母亲很注重仪表和整洁,在我印象中母亲曾很奢侈得买过一块“的确良”布料,母亲亲自裁剪缝制,由于母亲每逢盛大场合才穿上它,又穿得特别仔细,这件衣服一穿就是近20xx年,直到我工作,它才正式退休。母亲对于吃从不讲究,常常是能省则省。然而,在礼尚往来方面母亲却很大方,母亲总说,借人平还人满。

而今,我也为人父,但在母亲眼里我永远是孩子。每当季节变换冷暖交替,总有母亲的叮咛提醒。从牙牙学语到姗姗学步,从少年到中年,我永远也走不出母亲的爱。母亲的爱不需要华丽的语言,不需要强加的责任,母亲的爱就像春天万物苏醒,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母亲是一本书,感谢母亲,这本书将是我一生的珍宝。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一

家风是一种传承。作为出生在物质匮乏年代的农家子弟,父母秉持的勤劳、节俭、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的良好家风早已刻进我的骨髓,融入我的血液,成为自己的家庭“基因”。

父母都是种地的行家里手。父亲总是自豪地说,“哪块地庄稼长得最好,那就是咱家的地。”除了种几亩薄地,为了补贴家用,父亲当过木匠、做过车工、卖过字画,母亲还搞起了家庭养殖。

如果用一个关键词概括我们的家风,那就是“勤俭”。一件衣服穿三代,我们是穿着大人的旧衣服长大的。父母勤俭持家,更是一分钱也舍不得乱花。

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风也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终身学习”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主旋律。

我和哥哥自幼勤奋好学,1986年,哥俩同时考上了大学,成为当时村子里为数不多的大学生。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农村中学教书。期间,我通过自学考试获得了本科学历。后来,我被选调到县城的一所高中任教。为了尽快适应高中教学,我订阅了大量专业报刊,自学了《许国璋英语》《新概念英语》等教材。正是学习上的“勤劲”,工作上的“韧劲”,使我迅速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高中教师。

20xx年,家里买了第一台电脑。网络打开了一个崭新的世界。在繁忙的教学之余,我和妻子一起,在键盘上敲打出数以千计的教辅稿件。去年,我开始了业余创作的尝试。多篇文章被发表、转载。如果说曾经的学习,是为了升学、为了学历、为了工作,现如今我们的勤奋、忙碌,无关乎名利,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国风一脉相承。家风的传承与发展,恰恰成为见证时代变迁、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二

很多年前,爷爷退伍之后在我们村的大队部附近开了个小杂货店,生意不是太好,勉勉强强能够生活。尽管这样,爷爷每年年底都要去趟乡税务所,说是去缴税。第一次去的时候,税务所工作人员告诉我爷爷,像他这样的杂货店,无论是店面的规模还是营业额,完全可以不缴纳税收。

但是爷爷却坚决不同意,他还说,缴税是每一个公民的义务,必须要缴,再说了我是党员,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

爷爷纳税从来没有间断过,这是听我父亲说给我听的。我不明白,爷爷为什么这么固执呢?白白地浪费钱呢?再说了,他的杂货店真的不够纳税资格啊!家人每每说起此事,爷爷总是把脸一沉:“你们懂什么?这是国家大事。”

后来,爷爷的杂货店不断扩大、翻新,爷爷就马不停蹄地去办理营业执照,拿到了营业执照,爷爷眉开眼笑地对税务所的工作人员说:“哈哈,我终于可以理直气壮地纳税了,看你们以后还敢不敢为难我?”在场的人不禁竖起了大拇指。

爷爷说到做到,真的起到了党员的带头作用,他不仅自己积极、主动纳税,还动员身边的开店的小老板去办理营业执照、主动纳税。可是别人不像我爷爷那样,他们都说爷爷是傻子。其实,我也是这么想的。

得不到大家的拥护,爷爷仍然坚持纳税,仍然孜孜不倦地教导我们,公家的税不能少缴,纳税是国家大事。随着我国纳税政策的不断完善,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而且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造福于天下,给老百姓带来了很多的优惠和实惠。这个可能就是爷爷所说的“国家大事”吧!同时,我也对爷爷以前的做法有了新的认识,从心底里佩服他。

前年,爷爷不幸因病仙逝。临终之前,他不仅把经营一辈子的店交给了我父亲,更重要的是把依法纳税的事也交给了父亲。“公家的税不能少缴,纳税是国家大事。”爷爷的教诲我们铭记在心。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三

请朋友写了一副对联:“处世无他莫若为善,传家有道还是读书”,挂在我的书房里。之所以喜欢这两句话,是因为这就是我们家的家风。

我生在一个农民家庭,父亲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他的命很苦,一岁零一个月时,爷爷就病逝了。父亲在村里仅仅读过几年私塾,就不得不辍学务农。或许是因为自己未竟的梦想,在子女读书的问题上,父亲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偏执和果断。他希望我们自己争气,把书读好。

那时候,我们家真的很穷,穷得有时连吃穿都顾不住。但为了给我们交学费,父亲想尽了办法。他上山挖过药材,抓过蝎子,农闲时下过煤窑,后来不知从哪里赊来两只奶羊。父亲是村里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靠养奶羊供子女读书的庄稼人。因为这个,父亲经常受到村里一些人的嘲笑,他们说父亲是十足的傻子,不知道给地里上化肥,却把钱扔给学校。父亲听到这些“风凉话”,只是笑笑,并不放在心上。隔些时日,父亲就会到学校去,给我们送些干粮或衣服,顺便问问我们的学习情况。

父亲常说:“读书和种地一样,不能懒,一懒百事不成。”有时,他也拿小时候背过的句子激励我们:“好读书,家贫不能常得。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放假的时候,父亲也会让我们干些轻微的农活。他喜欢历史故事,有时翻开我们的历史课本,读得津津有味。就这样,父亲用他的远见和执着,供出了两个大学生、一个高中生、两个初中生。让读书的家风在我们这一枝上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母亲也是一个苦命人,不识字,一辈子不曾出过远门。但母亲心很善,见不得人遭灾受苦,宁愿自己忙一些,能帮别人时从不忍拒绝。母亲是做鞋能手,村里的年轻媳妇裁不成鞋样儿纳不成鞋底,都会找母亲请教,母亲总是笑脸相迎,手把手地指导,掏心掏肺地把她们当成自家的媳妇。母亲奶水旺,村里有些人家的婴儿常来借乳。有这样一件事:我三个月大时,邻居从外地抱回一个刚出生的男婴。母亲看到这个可怜的孩子,立刻动了心,就答应给这个孩子喂奶。在那个艰苦的年代,母亲还得从事繁重的劳动,饮食又差,奶水本来就不多,哺乳两个孩子实在勉强。但母亲依然坚持下来了。村里人和家人都说母亲傻,但母亲自有她朴实的道理。母亲没上过学,不懂得什么高深的学问,但她知道只要施以援手就能救人一命。

读书是人生的跋涉,行善是人生的境界。这些朴素的家风,不仅成为父母一生的写照,也成就了我的今天。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四

我的家是一个大家庭,良好的家风是我家的光荣传统。父亲母亲和叔父婶婶一辈子没有分过家,全家老少互尊互敬互爱,十分和睦。老一辈相继去世多年了,良好的家风仍然得以传承和发扬,全仗我有一位党员长兄。“良好家风、党员带头”,长兄带头树立起良好家风。

一是敢于担当,称起“老大”。俗话说“兄长如父”。家里相继送走四位老人后,长兄就明确告诫我们几个姊妹、儿女、侄儿侄女们,不能忘记老一辈生前的教诲,坚持和发扬家庭以往好的家风。提出:第一,大家不能散,人心不能散,不能不团结,不搞自家斗;第二,做实在人,和睦乡邻,要尊重他人,不要因日常小事与人不利,与人不和;第三,做事要谨慎,做事要干净,不该要的不要,不该得的不得,不给组织添麻烦,要感恩党和社会,感恩组织的关怀、关心;第四,学法知法守法,不能违法乱纪;第五,多讲奉献,有难互帮;第六,要学会珍惜节约,不铺张浪费,低调办事,不好张扬。全家人把这六条简化为:坚持团结、敬重乡亲、懂得感恩、遵法守纪、严格要求、勤俭节约、老实做人。十多年来,我们姊妹几个和下一代,都照长兄所要求的去做。家里有7名党员,更是起到了带头作用。

二是身体力行,作好表率。长兄是老北大毕业生,高级工程师,副县级退休的党员领导干部,今年77岁了。他要求全家做到六条,自己身体力行,首先做到做好,为我们树起了表率。他担任县级领导,从不忘乎所以。无论是在职还是现在,每次回老家从不摆架子,主动与门口乡亲们打招呼,说话攀谈,询长问短,解答群众关心的问题,宣讲党和国家的有关政策,为群众解疑释惑。我嫂子小我长兄几岁,近几年身体不好,日常生活不能完全自理,长兄就用大量时间陪护我嫂,精心照顾,从不有任何怨言和烦躁。我遭遇两次失业,现在临时工作收入不高,经济难免不宽余。长兄经常询问情况,真诚相助,解我之难。对待儿女们的工作和事业,他从不找县里领导要求什么,总是让他们自己去奋斗、去锻炼。每逢春节,长兄总是挤出时间和一大家人团聚,听听各方的工作、生活情况,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希望。

四是不追潮流,固守节约。长兄上学时就很注重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穿得很旧的衣服或损坏的衣服,他总是不舍,依旧穿着。到了县级领导岗位至今,从不赶新潮买时尚衣服,继续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光荣传统。他对我们说,物质能用要尽其力,不可太铺张了。

良好家风,党员带头;光荣传统,从我做起。可尊可敬的长兄,用榜样的行为赢得了家人的点赞。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五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若社会风气好,受之于“国风”;而国家风气良好,则应当归功于“家风”。一家之风,总会教会“祖国的花朵”一些做人的道理和品格,陶冶他们的情操,升华他们的灵魂。好“家风”会使他们学会做人处世,在未来踏入社会,那些汲取“家风”中的营养和道理,会使他们如虎添翼,更好的贡献社会。一个家庭的家风就是这个家庭经过一代代人的积累、传承下来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对于所有家庭成员的言行都具有约束和指导作用。不同的家庭,家风的内容和呈现形式也不尽相同,有的是成型的为人处世格言,有的则隐含于每个家庭成员的日常行为中。我来谈谈我家的家风。

汲取书的营养。

父母虽未曾提过笔,读过书,但十分乐意我们向书汲取营养和智慧。父母虽然不曾欣赏过“书中自有颜如玉”等名句,却深信“读书能改变人生,读书的益处大如山”。“想买零食,我没钱;想买书,我砸锅卖铁也支持你”成了他们的口头禅。家中虽然没有“书本堆积如山”的规模阵列,但也是“书日日似新”。我想“家风”中应该有一列是读书的吧。不知是否读书渐渐多了,自己的文采稍稍有长进,不再是写那些枯燥厌烦的文字了。

诚实似财富。

若读书是人生的一道美景,那么诚实亦让人驻足。诚实是人生的一大笔财富。“人在仍合场合说话,都一定要诚实讲信用,这是最重要的人格基础。一个人若要得到他人信任,首先就要诚实;欺骗他人,会给别人带来不好的印象,而且,无法在社会中立足”父母时常教育我们。而当自己做错事情,父母并不是一味责罚我,而是让我学会认识错误,让我学会改正错误。父母常说“诚实似财富”。我想是的。

不歧视他人。

父母从来不会因为种族,国家,才学高低,相貌美丑而歧视、羞辱他人。

家是开小卖部的。偶尔会遇见几个异国风格的人来购买果汁饮品。父母未曾因为他们的肤色和国家不同,而将饮料价钱刻意提高。相反,父母会友好推荐一些味道较好、价格适中的饮品。父母认为“人类就像同在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应该相亲相爱,和睦相处”。父母的言行,传授了我很多学校里学不到的做人处事的道理。

环境塑造人,影响人。一个人的性格、气质的培养,品德、世界观的形成与他生长的家庭密不可分。家庭的和谐是城市文明的一部分,家庭是小社会,城市是大社会。文明家庭是文明城市建设的基础。我相信,家风是一道道德标准,约束着我们,让我们和这个家的精神融合,蔚然成风。

好家风讲话稿篇十六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时候,我常常听到父亲吟诵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父亲的目的是要我们知道每一粒粮食来之不易,养成节约粮食的好习惯。父亲常常对我们说,他在青平中学读书的时候,家庭困难,有一次一个亲戚送给他三毛钱的咸鱼,他吃了一个星期。父亲不但节约粮食,而且事事处处上他都体现出厉行节约的作风。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摆设酒席的人越来越多,形形色色五花八门,大红请柬满天飞,人们疲于应付。父亲一贯以来都反对摆酒席的,他认为那是铺张浪费。

人生一世,结婚大事。记得堂兄结婚的时候还是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婚礼也办得风风光光,那情景依旧清晰如新。伯父家杀猪宰鸡摆了几十桌酒席,空中飘着诱人的香气,亲朋好友欢聚一堂,鞭炮声震得惊天动地,好不热闹。

我与妻子登记结婚时,已是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的事了。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在乡镇机关供职,那时候父亲是镇的主要领导,所以周围的亲朋好友都认为,这么大的事必须大摆酒席隆重庆贺!已有不少的亲友在帮我们择好佳期了,说哪天哪天是好日子。谁知道,恰恰在这个充满喜庆时段的一天傍晚,对于是否要摆酒席,父亲在征求我的意见后,温和地点拨迷津:“我们和亲友们都不富裕,干吗非要打肿脸充胖子?再说,在时间上也安排不过来,不要麻烦大家啦。”父亲的开导,我和妻子都乐意接受。就这样,我们按照客家人的风俗习惯,宰了一个鸡,买了两斤猪肉,回到弘农堂祭拜了祖宗,然后炒了几个青菜,全家人热热闹闹地庆贺一番,举办了结婚仪式。

“两朵红花一线牵,勤劳致富两相连,只勤不俭无底洞,只俭不勤水无源。”这是客家人世代流传的一首民歌,在父亲勤俭节约思想的教育下,我们精打细算,日子过得有滋有味。父亲真的是小气吗?不是,他有着一副热心肠,待人宽厚,对远亲近邻,都极尽相助,至今依然有许多借出的款项成了呆账,他却极少提及。只是父亲认为,摆酒席无论于公于私,都是极大的浪费。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儿子考上了大学,虽然不是什么名牌大学,但也是一件值得亲人们骄傲的开心事。正在这时候,妻子接到一个摆大学酒的请柬,她征询我们是否为儿子的入学摆酒席。谁知道,正为孙子考上大学舒坦欢笑的父亲语重心长地说:“摆酒席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但是作为长辈的我们要作表率,教会孩子勤俭节约。”20xx年,我们家搬进新楼房,当提及摆酒席时,他说,连中央都行文不要摆酒席,你们身为基层干部,应该执行党和国家的规定。自然这酒席是摆不成了。

父亲以他的实际行动发扬了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深深地影响到我们子孙后代。愿这种传统传承下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