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断桥导游词(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56:38 页码:11
最新断桥导游词(通用13篇)
2023-11-11 14:56:38    小编:ZTFB

想要做出与众不同的创作,我们需要从日常琐事中发现特别之处。如何保护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呢?在阅读以下的总结范文之前,我们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总结写作技巧和方法。

断桥导游词篇一

跨于鸭绿江上的鸭绿江断桥是丹东的标志性景点之一,它紧挨着鸭绿江大桥(中朝友谊桥),是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走上大桥,看着桥体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被炸弹撕毁的桥梁钢架,能感受到枪炮声与战机划破长空的声响仿佛就在耳边。站在桥上还可饱览中朝两岸风光。

如果不想花钱上桥,在江边同样可以遥望到断桥的身影。桥附近有游船码头,坐船(约每人60元)游江欣赏断桥会有另一番感觉,还可以遥望朝鲜。江边有租借民族服装的地方,可以照相留念,价格不算贵。夜晚,靠近丹东这边的几座桥梁上会有霓虹灯闪烁,来江边走走、看看边境夜景感觉不错。

鸭绿江断桥是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的第一桥,1911年由当时殖民机构日本驻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桥长944。2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度,便于过往船只航行。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侵朝美军飞机多次对大桥狂轰滥炸,使这座桥成为废桥。

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习惯上称之为“断桥”,断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断桥史话展板30块。桥身漆为浅蓝色,意喻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断桥上的成千上万处弹痕,至今遗留宛然,成为抗美援朝的见证。

断桥导游词篇二

讲到这里,我看到有的朋友已经在仔细观察,或许你们马上会问:这座桥根本没有断,为什么要取名“断桥”呢?这个问题就让我来解答吧。断桥是著名的西湖十景之一,由于断桥所处的位置背城面山,处于北里湖和外湖的分水点,视野开阔,是冬天观赏西湖雪景最好的地方。每当瑞雪初晴,桥的阳面已经冰消雪化,而桥的阴面却还是白雪皑皑,远远望去,桥身似断非断,“断桥残雪”就因此得名。还有,断桥又是白堤的终点,从平湖秋月而来的白堤到此中断。讲到这里,或许大家已经明白,原来是“堤断桥不断”。

断桥导游词篇三

鸭绿江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09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美丽的鸭绿江上有一座著名的桥,即“鸭绿江断桥”,这是鸭绿江上诸多桥中第一座桥。这座桥于1909五月动工,1911年竣工,由当时日本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经美军飞机多次轰炸,第一桥毁为废桥。中方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由迟浩田上将题写桥名“鸭绿江断桥”,意在保留历史原貌。

清风拂面,一条宽宽长长的墨绿色飘带温柔地在眼前流淌,眼前这幅美景就是著名的鸭绿江,江的这边是中国的领土,对面则是朝鲜领土,远远看去,对面的场景依稀还能看清,真是奇特的边境景色。

断桥导游词篇四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20xx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鸭绿江断桥是集耻辱、斗争、成就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1920xx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这座桥问世近120xx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20xx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这座桥问世近120xx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1993年6月,断桥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xx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xx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断桥导游词篇五

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北里湖和外西湖的分水点上,一端跨着北山路,另一端接通白堤。据说,早在唐朝断桥就已经建成,宋代称保佑桥,元代称段家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杭州断桥。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考!

欢迎大家来到杭州断桥!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小陈。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杭州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名气最大。如今的断桥,是于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伫立雪霁西湖,举目四望,但见断桥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更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其名由来,众说纷纭。唐朝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孤山之路自此而断,故名。也有人说宋代称保佑桥,当冬日雪霁,古石桥上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依仍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得名“断桥残雪”。又说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

断桥,最早叫段家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州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

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断桥导游词篇六

丹东是一座美丽的旅游城市,多年来,吸引了众多游客。下面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丹东断桥。

导游词。

欢迎参考!

丹东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现在,鸭绿江断桥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丹东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与对面的新义州可谓是一衣带水。是旅游观光好景点了。每天到断桥的游人很多。顾名思义,断桥就是一座断了的桥梁。这座连接中朝两国的交通大动脉是钢铁骨架结构。这里,没有西湖断桥白素贞与许仙的浪漫;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与不屈。现在,断桥已经成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沿着铁桥向河心走去,跨过四孔残桥便走到了断桥的尽头,也就是说到了国界。对方是光秃秃的几个嵌满弹洞的青石砌的桥墩子,形影相吊,凄惨惨的矗立在江的一侧。再往远看,隐隐约约见到一座二层楼房,那便是朝鲜的重要城市新义州了。断桥的左侧,还有一座桥连接着两国,一列火车恰好从朝方驰过,奇怪的是只挂着两节车厢,而且窗户布帘都拉的严严实实,看不见里面的情形。与国内繁忙的铁路运输相比,这条交通线显得非常沉闷,冷落,孤寂。

断桥我方一侧桥身漆为浅蓝色,意为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着一块紫铜巨匾,上书“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断桥上的钢轨静静地卧着,斑斑铁锈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当年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它的身躯走向江对岸的。桥上成千上万处弹痕,像一只只眼睛,见证着恨与爱的硝烟,见证着血与火的凝练。

下了大桥,有游艇兜揽生意,可以乘船游览鸭绿江风光,还可以从江上近距离观望朝鲜。我们乘船来到江心,一江碧水,绿的发沉,江流滚滚,溅在船舷上,飞起雪白的浪花,爽人心骨。

在游船上看断桥,中国一侧就像一条独臂,而朝鲜一测的几座桥墩则像残留的几颗牙齿,全然没了唇齿相依的感觉。

水无声。江水有情。江水是一样的。江的左右两岸却是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一侧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侧是“萧瑟秋风今又是”。

江的左侧是丹东市,群山叠翠,绿树成荫,危楼广厦,接天摩云,车水马龙,花木扶疏,景色殊美。熙熙攘攘的行人穿红戴绿,像一道五彩缤纷的河流在大街上流淌。喝鸭绿江水长大的丹东姑娘们,身着短衣长裙,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和情侣在江岸边的凉棚下啜着茶,聊着天,咬着冰淇淋,优哉悠哉,给这座英雄城市带来不尽的青春活力。

江的右侧是朝鲜的新义州。游船尽量靠近了朝鲜一方的江岸,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兄弟国家的境况。新义州淹映在一片稀疏的绿荫之中,隐约只能看到露出树梢的几幢起脊的红瓦屋顶,唯一引人瞩目的是那几丛粉红色的花木。

丹东鸭绿江断桥位于丹东鸭绿江大桥南侧,是日本殖民统治的遗迹,该桥1920xx年10月建成,是一座12孔开闭式大桥,1950年11月至1951年2月被美军炸断。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保留至今,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1993年鸭绿江断桥被重新维修开发利用。

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xx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xx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绩。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丹东鸭绿江断桥该桥原为12孔可开闭式铁路桥,总长944.2米,宽11米,最初由日本驻朝鲜总督府铁道局于1920xx年5月鸭绿江断桥动工建设,连接朝鲜平安北道新义州与中国安东(今丹东),次年10月竣工通车。[1]为便于超高船舶通行,中方一侧在第四孔处架设旋转式“开闭梁”,以四号墩为轴可旋转90°。该桥为鸭绿江上的第一座桥梁,1943年4月日本在此桥上游百米处建成第二座铁路桥(今中朝友谊桥),此桥被改为公路桥。

朝鲜战争期间,由于该桥作为中方支援朝鲜前线的交通大动脉具有突出的战略地位,1950年11月8日至14日美军多次派出轰炸机轰炸,大桥被拦腰炸断,朝方一侧钢梁落入水中,并有三座桥墩被炸塌。战后中方一侧所剩四孔残桥一直保留,被习惯上称为“断桥”(1992年曾改名为“端桥”,20xx年后恢复),而朝方一侧则把所属六孔和中方剩余两孔残桥拆除,仅存桥墩。

1993年丹东市投资重新维修该桥,在原桥旋转及炸断处建观赏台,桥身被漆为浅蓝色,意在不忘战争,祈盼和平。同年6月作为旅游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放,今桥上有迟浩田所题写的桥名。后经多方提议,桥名恢复为“鸭绿江断桥”,桥身恢复为钢铁灰色。20xx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丹东市区唯一一个国家级保护单位。

断桥导游词篇七

各位旅客:

大家好!我是你们今天美丽西湖之行的导游:方子方。让我们随着船徐徐开动,开始游览美丽的西湖吧!

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西部。西湖水面面积为4.37平方公里,湖岸周长15公里,水平均深2.27米,最深处在5米左右。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柳浪闻莺,柳浪闻莺是南山风景线上离市区最近的一个公园,也是西湖旧十景之一。柳树是公园主景。请看两旁,这里汇集了500株春柳,这些垂柳,以景遇意,两旁的柳树,各种各样,非常好看,公园南面杆弯枝斜的那种,在微风吹拂下,左摇右摆的,就像是贵妃醉酒,称为“醉柳”

现在,我们来到了传说中白娘子与许仙相会的断桥。断桥,今位于白堤东端。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它名气最大。大家往下看,下面就是波光粼粼的湖面,湖面被阳光照射着,像许多金子撒在湖面上,很漂亮!大家注意,不要乱丢垃圾,现在可以在这里拍照、休息。

好了,今天就游览到这里,最后祝大家:旅途愉快,再见!

断桥导游词篇八

导游词。

“天下西湖三十六,就中最好是杭州”,杭州的断桥一年四季景色非常诱人。

春天,杨柳抽出新的枝条,长出了嫩绿的叶子,在春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自己绿色的长辫子。粉红色的桃花开了,有的绽开了可爱的笑脸,有的含苞欲放,形成了“间株桃花间株柳”的美景。

夏天,“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风景展现在人们的面前,吸引了不少游客。北山路上的梧桐树长得葱葱茏茏,密密层层的枝叶把街道封得严严实实的,人们都爱去那儿乘凉。夕阳西下,租一条小船来划,那真是一大乐趣;鱼儿们围绕着小船,仿佛在跟我们捉迷藏呢!

秋天,北山路上的树叶变黄了,枯黄的叶子从巨大的树上落下。西湖里的荷叶枯萎了,它们像一群高傲的天鹅,侧着脑袋,欣赏自己映在水中的影子。

冬天,树上积满了雪。一场鹅毛大雪过后,太阳照射在桥阳上,已没了白雪,但两侧桥阴上还留着皑皑白雪,看上去像断了一样。“断桥”之名由此而来。

西湖断桥四季很美,吸引了不少中外游客。

欢迎大家来到杭州断桥!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杭州西湖断桥位于杭州市西湖白堤的东端,背靠宝石山,面向杭州城,是外湖和北里湖的分水点。

作为西湖十景之一,断桥在西湖古今诸多大小桥梁中名气最大。如今的断桥,是于1941年改建,五十年代又经修饰。桥东有"云水光中"水榭和"断桥残雪"碑亭。伫立桥头,放眼四望,远山近水,尽收眼底,是欣赏西湖雪景之佳地。

伫立雪霁西湖,举目四望,但见断桥残雪似银,冻湖如墨,黑白分明,格外动人心魄。传说白娘子与许仙断桥相会,更为断桥景物增添了浪漫色彩。

其名由来,众说纷纭。唐朝时人张祜《题杭州孤山寺》诗中就有"断桥"一词。一说起自平湖秋月的白堤至此而断,孤山之路自此而断,故名。也有人说宋代称保佑桥,当冬日雪霁,古石桥上桥阳面冰雪消融,桥阴面依仍玉砌银铺,从葛岭远眺,桥与堤似断非断,南宋王朝偏安一隅,多情的画家取残山剩水之意,于是拟出了桥名和景名,得名"断桥残雪"。又说元代因桥畔住着一对以酿酒为生的段姓夫妇,故又称为段家桥,简称段桥(谐音为断桥)。

很早以前,西湖白沙堤,从孤山蜿蜿蜒蜒到这里,只有一座无名小木桥,与湖岸紧紧相连。游人要到孤山去游玩,都要经过这座小木桥,日晒雨淋,桥板经常要烂断,游人十分不便。桥旁有一间简陋的茅舍,住着-对姓段的夫妇。两人心地善良,手脚勤快,男的在湖里捕鱼为生,女的在门口摆个酒摊,卖家酿土酒。因酒味不佳,顾客很少上门,生意清淡。

一天,日落西山,夫妇俩刚要关门,来了一个衣衫褴褛的白发老人,说是远道而来,身无分文,要求留宿-夜。段家夫妇见他年老可怜,热情地留他住下,还烧了一条刚从西湖里捕来的鲤鱼,打上一碗家酿土酒,款待老人。老人也不客气,一连饮了三大碗,便倒在床上,呼呼入睡。

第二天早晨白发老人临别时,说道:"谢谢你们好心款待,我这里有酒药三颗,可帮助你们酿得好酒。"说罢,取出三颗红红的酒药,告别而去。段家夫妇将老人的三颗酒药放在酿酒缸里,酿出来的酒,颜色猩红,甜醇无比,香气袭人。从此,天天顾客盈门,"段家猩红酒"名扬杭州城,生意一天比一天兴隆。段家夫妇拆了茅舍,盖起了酒楼。他们为了感谢白发老人,积蓄了一笔钱,准备好好答谢他。岁月流逝,一晃三年。这年冬天,西湖大雪,白发老人冒雪来到段家酒楼。夫妇俩一见恩人来到,喜出望外,留老人长住他家。然而老人第二天便要告别。

临别之时,段家夫妇取出三百两银子送给老人。老人笑着推辞说:"谢谢你们夫妇-片好心,我这孤单老人,要这么多银钱何用?你们还是用在最要紧的地方吧!"说罢,便踏雪向小桥走去。段家夫妇站在门口相送,只见老人刚跨上小木桥,脚下一滑,桥板断啦,老人也跌进了湖里。夫妇俩急忙跑去相救,忽见白发老人立于湖面,如履平地,微笑着向他们挥挥手,漂然而去。段家夫妇这才知道,白发老人不是凡人。想起老人临别说的话,使用那笔银钱在原来的小木桥处,造起了一座高高的青石拱桥,还在桥头建了一座亭子。

从此,游西湖的人,再不怕路滑桥断啦。乡亲父老怀念段家夫妇行善造桥的好事,便把这桥称为段家桥。后来,因为"段"、"断"同音,便被称为断桥。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我们大概在30分钟后在门口集合,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断桥导游词篇九

一路向西,过杭州植物园,又有双峰插云,又是西湖十景之一,不过遗憾的是没能上去看看,怎么个双峰插云,如何个景象。灵隐寺,才是我们走老长的路要去的地方。“咫尺西天”,灵隐禅宗,“灵隐寺”三个字高高的挂在上面,三个字熠熠生辉,这里香火极盛,各路香客慕名而来,我想,这应该是济公的功劳,寺外,飞来峰悄然屹立在门前,山上怪石嶙峋,想是,从宋到现在经风雨,历风霜,山上的石头已经被磨打的各型各色,看上去让我有一种想要冒险去攀爬的冲动,石山,飞来峰也是我生平见到的第一座名副其实的石山。在我心中,也就是只有石山才能称得上山,那样才雄伟,才会深沉。一路小跑爬到山顶,怀着满腔的热情,去找王安石笔下的千寻塔,可是到了峰顶,才发现,难道还有别的山叫飞来峰?有的只有“飞来峰顶”四个字,我想,古人和我们开了个大大的玩笑。

灵隐寺中,我们遇到志愿者在寺门那做公益,也英雌拿到了两本关于佛教和布施的书。大雄宝殿,每个寺庙中的大殿,可是要有寺庙法会,所以就没什么好看的。大雄宝殿右边是济公殿,游戏神通,这也是对济公最好的评价,济公殿内也展出了济公平时的不羁,也有不少的人到此一拜。走下来,正好听到一僧人给来寺里上香的香客讲解六道轮回,驻足听了听,不过就凭我的领悟能力,还不能领悟到这位僧人讲解的东西的内涵和他说的话的真正含义。可惜的是,没能进入到灵隐寺的深处,去探究这千年古寺的真正内涵。

时至下午,此时阳光正好,所以我们决定去湖中一览美色,在湖中,仰望远处的天竺山,鸡笼山,棋盘山,连绵起伏,配合着享有美誉的西湖,也是别有一番滋味。我向往着三潭印月,想去看看到底是什么。可惜的是,下午,没到晚上。三潭印月,只在小学语文书上见过,三个石像,出水芙蓉般静静的浮在水面上,想起了那青葱的岁月,和小伙伴们一起遐想三潭印月的美景的时光。

相约去雷锋塔一览,登塔远眺一番,不过听说,原来的雷峰塔倒了,现在这座塔是后来仿建的兴致也减了一大半,并且,也没找到金山寺,金山寺是不是在雷锋塔旁边的,我还真不知道。没能登塔,美中不足啊。

早就听说西湖的白堤,苏堤,杨公堤闻名遐迩,不过这次杭州之行,只游览了白沙堤,另外两堤也只能下次有机会去杭州再去看看了。

西湖之行到此结束了……。

断桥导游词篇十

再一次来到断桥,想找回往昔的回忆,但不知为何断桥的雪花却如此轻逸,这更加剧了我的失落,加剧了我的伤痛,伤痛在渐渐蔓延,也许我本不应该来到这里,但我却难以忘记往昔那神话的世界。那曾带来的欢笑画面在慢慢割据心灵的伤痛。为什么会是这样?,难道只因这是神话,不我相信,我要知道你内心深处的答语,只可惜这一切已不能去知晓,只留下脑海中的浮想联翩,想着,泪颊中的泪水不觉滴然而下,伤痛也一点点的加深。曾试着去忘记这一切,忘记她留下的童话般的回忆,忘记她的回眸一笑。但记忆早已埋藏在脑海中,消散不去。

断桥留给我的只有伤痛,雪花肆意地飘落,飘散我了我的`回忆。

断桥导游词篇十一

丹东断桥仿佛是一位屹立江中的历史老人,凭吊和铭记着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雄业迹。现在,鸭绿江断桥是全国重点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桥上遗留的累累弹痕和桥头飞翔的群群白鸽,把战争与和平两个不同的画面同时呈现在游客面前,令人深受教育。

丹东与朝鲜隔鸭绿江相望,与对面的新义州可谓是一衣带水。是旅游观光好景点了。每天到断桥的游人很多。顾名思义,断桥就是一座断了的桥梁。这座连接中朝两国的交通大动脉是钢铁骨架结构。这里,没有西湖断桥白素贞与许仙的浪漫;这里,记载着中华民族的耻辱与不屈。现在,断桥已经成为我国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成为珍贵的历史文物。

沿着铁桥向河心走去,跨过四孔残桥便走到了断桥的尽头,也就是说到了国界。对方是光秃秃的几个嵌满弹洞的青石砌的桥墩子,形影相吊,凄惨惨的矗立在江的一侧。再往远看,隐隐约约见到一座二层楼房,那便是朝鲜的重要城市新义州了。断桥的左侧,还有一座桥连接着两国,一列火车恰好从朝方驰过,奇怪的是只挂着两节车厢,而且窗户布帘都拉的严严实实,看不见里面的情形。与国内繁忙的铁路运输相比,这条交通线显得非常沉闷,冷落,孤寂。

断桥我方一侧桥身漆为浅蓝色,意为不忘殖民统治和侵略战争,祈盼和维护世界和平。桥头上方曲弦式钢梁正中悬挂着一块紫铜巨匾,上书“鸭绿江断桥”五个金色大字。断桥上的钢轨静静地卧着,斑斑铁锈似乎在向我们讲述着当年一群优秀的中华儿女是怎样“雄赳赳,气昂昂”地踏着它的身躯走向江对岸的。桥上成千上万处弹痕,像一只只眼睛,见证着恨与爱的硝烟,见证着血与火的凝练。

下了大桥,有游艇兜揽生意,可以乘船游览鸭绿江风光,还可以从江上近距离观望朝鲜。我们乘船来到江心,一江碧水,绿的发沉,江流滚滚,溅在船舷上,飞起雪白的浪花,爽人心骨。

在游船上看断桥,中国一侧就像一条独臂,而朝鲜一测的几座桥墩则像残留的几颗牙齿,全然没了唇齿相依的感觉。

水无声。江水有情。江水是一样的。江的.左右两岸却是两道截然不同的风景,一侧是“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侧是“萧瑟秋风今又是”。

江的左侧是丹东市,群山叠翠,绿树成荫,危楼广厦,接天摩云,车水马龙,花木扶疏,景色殊美。熙熙攘攘的行人穿红戴绿,像一道五彩缤纷的河流在大街上流淌。喝鸭绿江水长大的丹东姑娘们,身着短衣长裙,像一只只飞舞的蝴蝶,和情侣在江岸边的凉棚下啜着茶,聊着天,咬着冰淇淋,优哉悠哉,给这座英雄城市带来不尽的青春活力。

江的右侧是朝鲜的新义州。游船尽量靠近了朝鲜一方的江岸,使我们清楚地看到兄弟国家的境况。新义州淹映在一片稀疏的绿荫之中,隐约只能看到露出树梢的几幢起脊的红瓦屋顶,唯一引人瞩目的是那几丛粉红色的花木。

断桥导游词篇十二

丹东鸭绿江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很多游客慕名来参观,导游也要结合鸭绿江断桥的特点,详细解说给游客知道。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鸭绿江断桥。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20xx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担负警卫丹东鸭绿江“断桥”的丹东边防检查站的武警官兵,在完成警卫任务的同时,还向参观的少年儿童介绍该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该桥在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曾被美国飞机炸断,后来一直是中朝两国间的交通要道。连接中国与朝鲜的丹东鸭绿江大桥,于1950年被美国炸断其朝鲜部分成为“断桥”,近日丹东市政府在桥上安装了各种灯光,国庆节期间将正式亮相。

鸭绿江断桥是集耻辱、斗争、成就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1920xx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这座桥问世近120xx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为了让观众对断桥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关人员编写了近万字的导游词及《鸭绿江断桥纪念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材料无偿发给游客。1999年,开辟了“断桥史馆”,以建桥史、炸桥史、开发史三部分为主要内容,运用文字、照片、图表、实物等形式再现了这段历史,并设计制作了100:1的大桥原始模型,再现其雄姿。20xx年,对断桥重新进行了油漆和保护,颜色上恢复了历史的凝重感,并且又实施了断桥亮化工程,为鸭绿江的夜生活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充分发挥断桥的教育作用,他们结合不同的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各界人士,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到大桥参观,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回顾炸桥历史,增强报国之志”的有奖征文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勤奋学习,做有用之才的热潮,3万多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他们还邀请部分志愿军战士为游人讲解抗美援朝历史,配合各校举办的入党宣誓、青少年团队活动。从这些活动中,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断桥,认识断桥,牢记断桥。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20xx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鸭绿江断桥是集耻辱、斗争、成就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1920xx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这座桥问世近120xx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20xx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这座桥问世近120xx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式成为中国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之一。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1993年6月,断桥被开辟为旅游景点。桥上现有原桥旋转及炸断处观赏台各一处,炮楼一个,桥史话展板30块。游客参观断桥,不仅能了解断桥历史,观看中朝两岸风光,更能激发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志。20xx年6月,鸭绿江断桥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xx年8月,被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列为国家重点建设红色旅游景区。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我们现在所在的这个桥就是鸭绿江断桥,鸭绿江断桥以其建造的历史悠久,规模宏大又历经了战火的洗礼,而为人们所瞩目,被誉为鸭绿江上第一桥。

189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日本人以坚船利炮彻底打开了入侵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政府签订中日《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丹东沦为日本的殖民地。

为了加速对外扩张,全面侵华,掠夺中国丰富的物产资源,1920xx年,由日本人勘探设计,开始修建东京—新义州的京义铁路和丹东—沈阳的安奉铁路。这两条铁路是日本打通中国的主要交通运输线,对侵略中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把两条铁路联接起来,日本迫切需要在鸭绿江上架设桥梁。

1920xx年日本人在没有征得清政府同意的情况下,首先从朝鲜一侧开始建桥,在工程过半时才与当时清政府沟通。腐败无能的清政府,迫于日本的压力下,违心同意在中国一侧建桥。从1920xx年设计到1920xx年建成通车,共历时6年,距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役使中朝两国劳工51万人次。大桥全长944.2米,宽11米。共12孔,中朝双方各6孔。中间铁路路面宽5米,两侧各有人行步道3米。大桥钢梁结构为曲弦式,共12孔;自中方起1—6孔每孔跨度为91.44米,7—12孔每孔跨度为60.96米;桥面为钢梁结构,上面铺设木板;桥墩采用沉箱技术,为钢筋水泥浇注,外砌花岗岩。中方第四孔设有旋转式“开闭梁”。1950年被美机炸断成为废桥,1993年开放成为景点供人们游览。

为了和平。

这组雕塑是根据1950年10日19日彭德怀司令员率师过江的真实历史,真实人物制作的高5米,宽12米青铜艺术作品。雕塑背景是旗海,代表在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之时,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主席根据金日成主席的请求派出志愿军赴朝参战,并在全国掀起波澜壮阔地伟大抗美援朝运动。

整组雕塑既保持了正义之师、胜利之师的磅礴气势,又体现了志愿军开进时“雄赳赳、气昂昂”的惊世壮举,也突出了彭德怀这位举世闻名的统帅坚定的意志和浩气。它将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的丰碑、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标志、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的见证安放在历史发生地——鸭绿江断桥桥头。

雕塑塑造了26位志愿军统帅、领导和英模人物形象,彭总左边是毛泽东长子,右边是在朝鲜战场上牺牲的最高将领蔡正国。吉普车后边是首批过江的志愿军核心领导:邓华、韩先楚、洪学智副司令员、解方参谋长、杜平政治部主任。

(前排左起)依次是特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一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孙占元、杨连弟、、伍先华、胡修道。一级爱民模范、荣获朝鲜最高勋章一级国旗勋章的。一级战斗英雄、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的杨春增、杨育才、(后排左起)李家发、许家朋。一级战斗英雄王海、贠宝山、雷宝森。特等功臣、英雄司机尹继发。国际和平战士姚庆祥。一等功臣、创造世界战地救护史上奇迹的女战士刘秀珍。

日本炮楼。

当年,日本人对鸭绿江桥的守卫是十分森严的,为了防范抗联部队的破袭,日本曾派有重兵把守大桥。我们侧面的这个炮楼,就是当年日本警备队守桥的主要工事。它的外表是用宽厚的石料砌成的墙体,看起来十分坚固,足以挡住任何攻击,是当时最为有效的防御工事。它的里边设计也很实用,具有瞭望、守卫、防御的功能,构成了完整的防御体系,对守桥起到了关键作用。不过现在里面的木制隔层已经拆除,成了断桥的一个人文景观。这个五层炮楼是我国目前现存最为完整、条件最好的公路防御炮楼,也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铁证。

桥头。

大家顺着我的手向上看,在桥头上方,曲线是钢梁正中,悬挂的紫铜巨匾上的“鸭绿江断桥”五个大字光彩熠熠,刚劲有力。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主席、国防部长迟浩田上将20xx年出访朝鲜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参战50周年庆典活动,回国停留丹东期间,提笔为断桥书写了这五个大字,抒发了一个志愿军老战士,对丹东这座英雄城市的热爱,以及对在那场战争中牺牲战友的思念之情。

中朝友谊桥。

请大家向左看,在我们的左侧不到100米之处的大桥,就是著名的鸭绿江中朝友谊桥。

中朝友谊桥是复线铁路桥,为日本人所建。始建于1937年4月,1943年4月建成通车。全长946.21米,宽12米。共12孔,中方6孔,朝方6孔,始为双轨铁路桥。朝方一侧为平弦连续梁,两联三孔等跨62.64米;中方一侧为吊弦连续构梁,两联三孔等跨92.4米。抗美援朝战争中,鸭绿江断桥被炸断后,为了保证后方支援前线的运输,将双轨铁路桥拆掉一轨,改为公路和铁路两用桥。一直沿用至今。现路面宽7米,其中铁路3.7米,公路3.3米,桥高16.2米。

鸭绿江复线铁路桥建成后,日本满铁株式会社逐将鸭绿江断桥铁轨拆除,铺设木板,改为公路桥,我们现在看到的鸭绿江断桥已是改过后的公路桥。

两座桥相邻并行横跨在鸭绿江上,一铁路,一公路,同为连接中朝两国的主要桥梁,被人们称之为鸭绿江上的“姊妹桥”。

自鸭绿江断桥和中朝友谊桥建成后,为加速掠夺,日本人又先后在鸭绿江上修建了三座桥梁。即吉林省辑安(今集安)铁路桥、丹东上河口铁路桥、丹东下河口公路桥。

鸭绿江五座大桥的建成,加强了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军事侵略,并在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的大米、小麦、木材、煤炭、矿产品,就是通过鸭绿江大桥运往日本,成为日本对外扩张急需的战略物资。

不知大家注意没有,鸭绿江中朝友谊桥,中方一侧是吊梁,朝方一侧是直梁。这是为什么?据参加建桥的中方人员介绍,主要是为了节省钢材。由于日本发动侵略战争,国内的钢铁十分短缺。1937年建造鸭绿江中朝友谊桥时,所需钢材全部从德国进口,但到了1940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促使美国对日宣战。美国加强了海上封锁,日本很难从德国进口钢材。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加快建桥的进程,日本不得已改变了原设计方案,将吊梁改为直梁。因此,朝方一侧成为了直梁。

鸭绿江上游丹东河口铁路桥与河口公路桥,也为抗美援朝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因而也遭到美机的狂轰滥炸。其中河口公路桥被美机炸断,遭到了与鸭绿江断桥同样的命运。

开闭梁。

我们现在来到了鸭绿江断桥的第四孔,就是前面提到的旋转式的“开闭梁”。以中心桥墩为轴,以四个主动齿轮驱动被动齿轮,使单连钢梁平行旋转90度,动被动轮一起每转动一次需用20分钟。当大型船舶经过时,拉响汽笛,以示通过。同时设有机械锁开闭装置。

当时,鸭绿江水运发达,丹东市上游物资出海的主要港口,江中大小商船无数,沿江码头一片繁忙。如遇大型船舶通过时,拉响汽笛,“开闭梁”转动,旋梁打开,断桥分为两段,大型船只穿行而过,开闭梁还原后,将开闭梁定位锁紧,以保证火车安全通过。让人惊叹不已,成为当时鸭绿江上一道奇特的景观。“开闭梁”在此起到了保证铁路和航运畅通的作用。

说起断桥的“开闭梁”,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据说鸭绿江断桥的“开闭梁”是由一名华人工程师设计,他为启动“开闭梁”的机械锁共设计三把钥匙,只有三把钥匙同时开锁,“开闭梁”才能转动打开。大桥建成后,日本人为了控制鸭绿江断桥,遂杀死了华人工程师。不曾想,工程师死前将钥匙扔掉。从此,鸭绿江断桥再也无法旋转开闭。这个故事是否真实现已无法考证,但自华人工程师死后,鸭绿江断桥“开闭梁”再没有旋转过。

弹痕处。

大家向上看,上方钢梁用红油漆圈起的无规则小孔,就是美机机关炮弹穿过留下的痕迹。

炸断处。

我们现在来到的地方就是被美机炸断的地方。大家向上看,那卷起的横梁,扭曲的钢架,裂开的钢板,就是当年美机轰炸后遗留下来的悲惨一幕。它让人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看到了战争给人类社会带来的灾难。

1950年6月25日,朝鲜爆发全面内战。美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将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我国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1950年10月,朝鲜劳动党金日成亲笔致函中国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解放战争。尽管新中国刚成立,国内面临各种困难,毛泽东主席仍然作出英明决策,出兵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1950年10月19日,彭德怀司令员临危受命,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从丹东、宽甸、集安三处同时处境,高唱“雄赳赳气昂昂跨国鸭绿江”的志愿军战歌,过江奔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的入侵。

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打响了入朝作战的第一枪。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志愿军先后发动了五次战役,将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打回了三八线,打破了美国军队不可战胜的神话。

鸭绿江断桥成为当时志愿军出国作战的主要通道,是抗美援朝作战物资运输的大动脉。为切断志愿军的后勤保障,美军把破坏鸭绿江大桥,作为重要的战略目标,连续不断地进行侦查轰炸。

从1950年10至1951年8月,美机共轰炸鸭绿江大桥5391架次,其中大机群轰炸10多次。防空部队保卫大桥对空作战219次,击落敌机22架,击伤敌机75架。目前,在桥头停放的两门苏制37高炮,就是当年守桥部队使用的主要防空武器。

经过中朝军队的浴血奋战,终于迫使美国重新回到谈判桌上。1953年7月27日,美国侵略者在朝鲜停战。

协议书。

上签字。从此历时两年零九个月的抗美援朝战争,以中朝两个人民的胜利宣告结束。

历经40多年风雨沧桑之后,于1950年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被侵朝美军多次轰炸,终于被彻底炸毁,改称为鸭绿江断桥。朝鲜一侧被拆除,中国一侧却依然屹立于鸭绿江上,至今已有50多年的历史。“断桥”像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成为抗美援朝战争历史的最好见证,朝方一侧残留部分战后被全部拆除,只留下五个桥墩静静地伫立在鸭绿江上,默默地祈祷和平,告诉人类远离战争。

保留下来,成为连接中朝两国友谊的钢铁纽带。也是目前我国对朝边贸的主要通道。

我们的对岸就是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现有人口20xx多万,面积12.3万平方公里,首都平壤距丹东200多公里。对面的城市就是朝鲜平安北道首府新义州市。

断桥导游词篇十三

欢迎大家来到这!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

断桥原为鸭绿江上第一座桥,始建于1920xx年,长944.2米,宽11米,十二孔,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开合,便于船舶航行。抗美援朝战争期间被美军炸毁。中方一侧残存四孔,成为抗美援朝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游人可登桥凭吊游觅。是鸭绿江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大桥景区主要景点。

担负警卫丹东鸭绿江“断桥”的丹东边防检查站的武警官兵,在完成警卫任务的同时,还向参观的少年儿童介绍该桥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该桥在五十年代的朝鲜战争中曾被美国飞机炸断,后来一直是中朝两国间的交通要道。连接中国与朝鲜的丹东鸭绿江大桥,于1950年被美国炸断其朝鲜部分成为“断桥”,近日丹东市政府在桥上安装了各种灯光,国庆节期间将正式亮相。

鸭绿江断桥是集耻辱、斗争、成就于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1920xx年,日本侵略者为掠夺中国,强行在鸭绿江上修建了这座大桥,抗美援朝期间,美军为切断我方供给线,1950年11月8日炸断此桥,只剩下残留在中国一侧的“断桥”。这座桥问世近120xx年来,亲历了中华民族从忍屈受辱到奋起抗争,从历经挫折到不断胜利,从当家作主站起来到改革开放富起来的艰难历程。站在断桥之上,不仅可以回顾历史,增强爱国热情,更可以饱览丹东市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

1993年丹东市委、市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开发断桥,几年来,又投资400万元,用于增添景点和维修,使断桥成为设施完善、功能齐备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旅游地,先后被评为省及全国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8年来,断桥共接待中外观众90多万人次。

为了让观众对断桥有更深刻的认识,有关人员编写了近万字的导游词及《鸭绿江断桥纪念册》,作为爱国主义教育讲解材料无偿发给游客。1999年,开辟了“断桥史馆”,以建桥史、炸桥史、开发史三部分为主要内容,运用文字、照片、图表、实物等形式再现了这段历史,并设计制作了100:1的大桥原始模型,再现其雄姿。20xx年,对断桥重新进行了油漆和保护,颜色上恢复了历史的凝重感,并且又实施了断桥亮化工程,为鸭绿江的夜生活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为充分发挥断桥的教育作用,他们结合不同的节日和纪念日,组织各界人士,特别是大中小学生到大桥参观,进行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开展了“回顾炸桥历史,增强报国之志”的有奖征文活动,在学生中掀起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勤奋学习,做有用之才的热潮,3万多学生参加了这一活动。他们还邀请部分志愿军战士为游人讲解抗美援朝历史,配合各校举办的入党宣誓、青少年团队活动。从这些活动中,让人们更多地了解断桥,认识断桥,牢记断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