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模板16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0:00:17 页码:11
2023年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模板16篇)
2023-11-11 20:00:17    小编:ZTFB

感悟是人们在经历一些事情后所得到的心灵体悟,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生活的真实与美好,帮助我们成长和进步。感悟让我们对世界更加敏感,更加理解他人的心情,也更加关注自身的内心世界。感悟是珍贵的财富,它可以让我们更加懂得感恩和珍惜,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面对困难和挫折。感悟是人生道路上的重要指引,它可以引领我们走向更加幸福、有意义的人生。写感悟时,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受,以及与他人的交流和互动。通过感悟,我们可以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和满足。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一

著名教育家魏书生主编的《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早在几年前就出版了,最近我认真拜读完,我不由地思考:可能我们永远也达不到那个“最好”的境界,但如果我每天能做得“更好”,我想我离那个“最好”应该也不远了。

那么如何才能真正达到那个境界呢?编者在《如何做最好的教师》一书中将影响教师一生的中外教育家经典感言分别进行了阐述,对于我们教师具有深刻的借鉴和指导意义。作为老师的我也不由地思考这几年在教学实践中的得失,得到了一些体会,一个中学教师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牢固的专业技能,但我个人觉得一个教师更应该具备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作为一名科任教师,应该为孩子负责。“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孩子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当一个个可爱,单纯的脸庞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就应该明确自己的责任,充分准备上好每一节课,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水平,尽量让学生在每一节课中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同时我们要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些被自己搁置在角落里的孩子,其实也有自己的闪光点,我们应该把爱转换成母爱,有了母爱之心,我们就能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但这种对孩子的爱也绝不是迁就纵容孩子,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这种爱应该是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给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帮助和服务,爱才之心;宽容之心;要为孩子的成长以及未来负责!

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应该为自己负责。平时教师难免会遇到工作,生活上的各种琐事,不顺心,但我们要时刻铭记于一句名言:累累伤累是生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也确实是的,挫折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让人在挫折中强大,同事也是经验教训的积累。既然我们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我们就应该做好我们的本质本职工作,让孩子喜欢,喜欢上你的课。

作为一名教师必须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奉献的精神,从事崇高的事业;以高超的记忆,展示个人的才华;以不断的追求,提升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做一个细心人,有心人,善于思考的人,勤于笔耕的人。

我会把“做一名好老师”当作我终生的追求,我会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原则的不断影响、约束下,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不断完善,不断成熟。我愿继续向所有的老师学习,站在弘扬“师德”的起跑线上,用自己平凡的劳动铸造高尚的师魂。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二

最近,我读了李镇西老师著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受益匪浅。李老师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熔炉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他所具有的这种情感魅力,简直让我崇拜。读后,让我颇受启发。

启发一:班主任应有健康的心理品质。

在班级管理中他主张应做一名胸襟开阔、心灵自由的班主任,要正确对待周围的舆论并随时调适自己的心理状态,做到“自我解放”。第一:对待领导的评价要冷静。要力争做到不因领导的表扬而欣喜若狂,也不因领导的批评而气急败坏。第二:对待同事的议论要宽容。对于中肯的批评,我们应“闻过则喜”,不应“一蹴即跳”。对于善良的误解,也应心平气和地对待。第三,对待家长的批评要平和。以宽容的胸襟平和地容纳学生家长的各种意见,包括尖锐的批评或者刺耳的“杂音”。第四,对待学生的意见要豁达。唯有在精神上真正站起来的班主任,才能有宽阔无垠的胸襟与自由舒展的心灵去带好一个班级。

启发二:展开小组竞争增强班级活力。

第一,分组合理。为了便于竞争,李老师在班上设一种综合小组,这种小组一旦建立,便“永久”不变,而且既是学习小组,也是卫生小组,又是体育小组,还是文娱小组……之所以将小组固定不变是为了让小组在不断的竞争中增强凝聚力,并看到自己的发展情况。第二,竞赛全面。竞赛内容尽可能包括纪律要求的各方面和班级、学校各种活动。如课堂纪律、学习成绩、劳动卫生、出勤情况、作业完成、行为规范……第三,规则统一。开学初,由班委、小组长开会,拟定小组竞赛的规则。第四,严格监督。规则一旦制定,便由班干部和各小组长严格监督,各小组长也有一本“账簿”,以便查对。第五,客观评比。竞赛情况绘成图表贴在教室里,这样到了期末评选优秀小组时,根本不用再人为的凭印象“评比”,只要看竞赛表上的积分,优秀小组自然产生了。

李老师的这种做法有很多的好处。竞赛活动使小组产生了内在的凝聚力;小组的凝聚力的产生自然带动了班级风气的好转;竞赛评比使一些不好督促检查的要求也得以落实。

启发三:培养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李老师是通过学生的自我管理,达到学生的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培养班干部时,他不满足于让学生独立组织几次活动或主持几次班队会,而是着眼于让学生干部通过实际工作,培养献身精神和进取精神,增强班干部的自治能力。

对照李老师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我的性子急燥,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

同时也明白了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未来永值得期待;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将会继续带着自己的心去读,带着自己的梦去读,带着自己的实践去读,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读,不断寻求突破,找寻适当的教育方法,鞭策自己,激励自己,做一个受家长、学生喜欢的老师。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三

我从朋友家借来一本名为《做最好的老师》的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写的,当时我真真地阅读完了,收获很多,受益非浅。我想读完一本书一定要留下读书的影子,一定要思考沉淀些东西。于是当时我随笔记下了自己的感想。

读这本书中李老师写的总序,我更进一步了解了李老师,知道了他今天有如此高的成就除了他对教育的满腔热爱外,更主要的是因为他曾经的文学梦。用李老师自己的话说,就是“我不止一次地庆幸我是一个教师,因为与青春同行使我的心永远年轻;而且我特别庆幸我是语文老师,因为这使我能用一双‘文学的耳朵’随时倾听‘花开的声音’。并把这种世界上最美的声音用文字表达出来。”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李老师的心灵追求,乃是“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到快乐”;读这本书我认识到了榜样力量的伟大,李老师因为一直“追随苏霍姆林斯基”,所以成了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

读这本书,我通过李老师的诚挚的介绍我认识或者说了解了当今教育届的名师,如,吴非,朱永新,洪镇涛,蒋自立,程红兵等等。我知道自己想更多地了解和学习这些名师必须购买他们的书籍,食取他们给同行酿制的最丰富的营养大餐。

读这本书,我知道了我们应该“用行动追寻教育理想”,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提升生命的品格”,我们应该多读一些“触动心灵的书”。即使不读书而看电影或电视也应细细地“品味”,认认真真地“揣摩”里面的“人生百态”。

这本书如一面镜子照出了我的大大的不足,那就是我不善于思考。其实一个合格的老师除了必不可少的阅读外更重要的是思考。用教育者的思维关注生活,思考生活。李老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我想是离不开这两方面的,一个就是善于阅读,另一个自然是善于思考。其实李老师的成功的秘诀无非是“实践、思考并记录”。

我读完这本书,记住了李老师的这句话,“对普通的一线中小学老师来说,只要坚持记录自己每一天的教育实践,三年五年,一定会成为教育专家的!”

我已经开始记录我和学生的故事,我不是希望自己成为教育专家,而是渴望自己寻到教育的真谛,从而更好的服务于教育,更好的培养遇到我的每一个学生!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四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镇西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捧起《作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时候,犹如一股甘泉涌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一篇篇,一幕幕,李老师的育人之道是那么得匠心独具,与众不同,这里面凝聚着他多少心血与智慧呀!合上书本,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又仿佛浮现在眼前。

开学入学教育,第一次与新学生见面,他早已给学生准备好一份礼物——一本书(他的作品《爱心与教育》)和一封信。信中郑重地送孩子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并解释它的深刻含义,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用精神撒播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他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念一遍,并在黑板上写下这行大字,并结合初次见面所见一些学生的具体行为使学生看到这句话的含义,并希望每一个新朋友用自己的行动来注释这句话。他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做人第一”的品德课。能成为他的学生,是多么幸福和荣耀!

为加强班级管理,他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并提议条例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同学,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他严肃地对学生讲:“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怎能例外呢?”两年过去了,从第一次“犯规”一个人拿起扫把,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而引起轰动,到后来他因各种“犯规”而五次罚扫地,大家都觉得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了。有一年的教师节,他竟然向同学们索要宝贵的“礼物”,原来他是请同学们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为了鼓励和感谢同学们,还要来个“有奖征谏”,要同学们不要坐失良机。他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进,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他与全体同学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创造了七月的辉煌。毕业时,学生送他一句话——“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沟通!”

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更好?……从李镇西老师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

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书中最震撼我的还有李老师对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教育的深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个失误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坚韧、好学、勤奋、思考……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五

在天天有书读,人人读好书的倡导下,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觉得贯穿本书的灵魂所在就是“爱的教育”。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教育呼唤文明化,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教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李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是的,只有和学生们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记录下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读后让我感到实用和可行的便是:“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就能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说实话,我总觉得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收效不大,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从而改变了以往许多的不好做法,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去体验,用真心、诚心、耐心来逐渐改变他们,使他们一点一点不断进步。

以前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完成教学任务,常常看不得学生在课堂上,别样的小动作或发出不该有的声音,否则自己就会发火呵斥他们,拜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变的比较冷静,慢慢地走到不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的身边,轻轻地模摸他的头或轻轻地碰碰他胳膊,有时讲课不便,就用目光提示他守纪律,用这样看似无声不惊的方式处理,要比发火批评学生的效果好的多,同时也能慢慢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提高自身的修养。

总之,“关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遵循的理念,并应在工作中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手势和眼神上体现出来,并不断地在每一堂课上,努力实现这些理念,不断地根据教育的发展,改变自己,校正自己,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闲暇之余,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激情是火,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情是露,可以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激情如风,可以吹皱学生平静的心湖;激情如雷,可以振醒学生懵懂的迷梦。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叶,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我工作已经十二年了,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看完这本书,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工作中爱的重要性。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书看完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耳边时有这样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与大家共勉。

李镇西提出了“四心”: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他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的收获颇多。

每当静下来时,我总是问自己,怎样才算是“最好的'老师”呢?难道不是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吗?其实,认真备好课、踏实上好课、仔细批改作业,这些都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也是应该做的。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是要做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我们呢?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很重要的。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较为“复杂”。李镇西老师说过:“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句话大大的震撼了我。在我的想法中,爱学生就是不体罚他们,不对他们出现语言暴力,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想法。读完此书后我便扪心自问,我真的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的吗?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爱学生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年级的孩子负责,更不是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所有的学生及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其次,“做最好的教师”是要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有思想代表了一个人有灵魂,有思想代表一个人有个性。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回想从教十几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我的课堂,思考我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还体会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花发芽、结果。只是有的发得晚,有的发得早,有的开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枝上结果,有的根上结实,有的可作为栋梁之材,有的作为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芳香和知识去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成长中的学生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也应该每天都是新的。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力求使自己每天做得更好,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最好的老师。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六

近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师务必具备童心、爱心、职责心,具有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需要自己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每一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日记等要求。

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在哪里;名师的经验体会,开启了我智慧之门;名师的独到见解,引发起我的认识与反思。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就应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

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往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想当年,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的我热情满怀,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上课激情飞扬,下课跟着他们一齐做游戏。休息天,我会带他们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园拍照、划船。在他们生日时,我也不忘送上一张小书签,那时,每个孩子收到礼物是那么开心。当我声音嘶哑的时候,孩子们偷偷地将“金嗓子”放在讲台上。

多么纯真的孩子们,我用童心换来了孩子的童心,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爱,那一刻,我是那么的幸福。而此刻,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好久没写祝福语给学生,也没再带学生去我家玩,也没……而学生也早已不稀罕这种小卡片了,他们对于我,更多的则是一份敬重!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能够和孩子一齐过年,一齐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

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必须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职责把欣赏与期盼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齐忧伤、一齐欣喜”。

爱,不仅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仅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外校的学生的爱”。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职责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完美的开端。

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七

教育肩负着国家的长治久安,教师肩负着文化的久长不衰。做一位优秀的教师更是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的毕生寻求。

参加工作以来,为进一步进步我们的教学水平和本身素质,我们需要不断学习,及时总结反思,不断补充新鲜血液,从而真正实现自我的完善和发展。

新学期,学校打造的书香工程,对我们的思想起到了引领作用,同时提升了我们的境地,更为我们的二次发展提供了平台。《做最棒的老师》这本书聚集了众多教书育人的案例和实用方法,借助故事的气力帮助我们提升教师职业素养。可谓篇篇都是经验之谈,字字都凝聚着作者们的血汗。

下面结合本身的教学实践罗列感慨颇深的几点:

一、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育人在先教书在后。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先生不应当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当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我国已故著名教育家、学者和思想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新时期的学校教育中仍有深远影响。

世界著名教育家艾伦.德瓦艾特以为:教育有两个目的,一个是要使学生聪明,二是使学生做有道德的人。

班里有个男生甲入学的时候成绩比较靠前,家住学校四周,家里收入较好,是家里的独生子。但是入学后成绩一直不稳定,经常带手机进学校,而且有几次被任课老师发现上课时候玩手机。这些题目我给他指出后,暂时好了一阵。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八

没看这本书之前,心想这本书可能跟某些教育专著差不多,通篇都是些教育理论,没有什么能使我们静下心仔细看的,但一看起来,就被吸引住了,这本书没有什么深奥的理论,是李镇西老师25年教学经验和智慧的结晶。他的语言和文字有着独特的魅力——朴实形象而充满激情、严谨智慧而不失幽默。他善于将理性的思考、真实的教育情感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融入一个个发人深省、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案例之中,让我们一线老师感同身受。

李镇西老师是著名的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语文教师、更被誉为“中国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先后在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在数十家报刊上发表各类教育文章数百篇,出版著作十多部,其著作多次获得国家级图书大奖。就是这样一位名师,到现在还坚持在一线,保持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教学习惯。尤其是著名的“五个一工程”:

1、上好一堂语文课。

2、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

3、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

4、读书不少于一万字。

5、写一篇教育日记。

读了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后,我无数次地被他的深邃,他的执着,他的激情所打动,更感觉到自己似乎又找到了那久违了的冲动,从今天起,我要做最好的老师!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而这种爱源于他的心,正是这种爱成就了他的辉煌。任何成功的背后都需要艰辛的付出。从他的人生经历中我发现他身上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优良品质。坚韧、好学、勤奋……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

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镇西老师对待万同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在万同的身上,我们看到转化一个后进生有多难。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师爱有一种神奇的魔力,它的那种平易近人并不是我之前所认识到的与学生打成一片,离开了严格要求,这样的爱很容易演变成迁就与放纵,而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责任。我这才领悟到:教育工作者所特有的爱,是关心学生、理解学生的爱。关心他们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呵护他们单纯却机灵的心,用真心去鼓励每一位孩子的进步,哪怕只是一点点前进。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肩负起一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在读此书以前,我一直认为:做好一名老师,只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有满腔热情就足够。

现在我才领悟到,要承担起教师的职责,不仅需要我不断的自我学习增加文化素养,更重要的是学会用爱心去灌溉。只有充满对职业和对学生的爱,才能肩负起一名教师教书育人的责任。“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我们每个老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我会不断地提醒自己,用爱心温暖童心,做个富有爱心和童心的人,爱学生,爱生活,爱世界。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九

在天天有书读,人人读好书的倡导下,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觉得贯穿本书的灵魂所在就是“爱的教育”。这是李老师25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把读者带入一个爱的世界,让我们在爱中受到教育。这本书里满了爱,充满了让人羡慕的爱。

翻开序言,里面有令我感悟最深的一段话,忍不住摘抄下来留作自勉:“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现在的教育呼唤文明化,关注儿童的生命成长,要求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来对待每一个学生,我们的理念是“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老师”。

堂中,我决不允许学生有丝毫的怠慢,哪怕回一下头,摸一摸下巴我都认为这是违反课堂纪律的,必须予以“严惩”。当然,这“严惩”指的是批评教育。在这样的“高压政策”下,学生们出奇的“乖”,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此,我一度沾沾自喜,为自己的“高明”而“喝彩”。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一直渴望能和孩子们一起玩、一起乐,但师道尊严令我望而却步。看了李镇西老师的“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才唤醒了我心中尚未完全泯灭的童心。我才真正认识到那是因为我缺少一份童心。教师工作有着枯燥重复的特点,每天要面对大量繁杂、琐碎的学生问题,若不能以平常心态对待周围变化的事物,久而久之脾气会变坏。如果急噪不能克制自己,变得激动,训斥学生,凭主观臆断妄下结论,会挫伤学生自尊,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而失控,导致心理失衡现象。我们要认识到我们的任务是去帮助每一个学生成功,对其不规范行为,只有引导,认真去做思想工作。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向李镇西老师学习,做到边教边学,随时反省自己的言行,要有敢于认错纠错的勇气,这对自己发展很有利,同时我们只有宽容学生的错误,给他们爱,用自己的美好心灵去医治其心灵创伤,用精神甘霖去洗涤他们思想上的污渍,他们今后才会宽容别人的错误。要知道:我们对孩子的方式,也是孩子对待我们和别人的方式。所以我们要抛开一切“面子”的事,具有良好的素养,从学生角度去思考,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及时将一触即发的矛盾缓冲过来,增进师生情感。

李老师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我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零距离!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是的,只有和学生们零距离接触,才能感受到学生们的可爱之处,才能更多地用文字记录下和学生们的点点滴滴,才能体现老师的真正价值!

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对于老师,教学经验来自于与学生们零距离的交流与接触,而不是一堆一堆的大道理,一套一套的理论。试着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你会觉得教学原来是如此精彩!让我们放下架子,尊重、宽容、理解学生,笑口常开,还学生童真,相信学生必将因我们的改变而变得更可爱、更快乐。

总之,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我会多试着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赢得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

读后让我感到实用和可行的便是:“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班集体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所积累的教育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丰富,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就能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说实话,我总觉得在学困生的转化上,自己不管怎样努力都收效不大,李老师的话,使我受到了启发,也增强了信心,从而改变了以往许多的不好做法,用学生的思想和情感去体验,用真心、诚心、耐心来逐渐改变他们,使他们一点一点不断进步。

以前为了保证课堂纪律,完成教学任务,常常看不得学生在课堂上,别样的小动作或发出不该有的声音,否则自己就会发火呵斥他们,拜读了李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再遇到这样的情况,我就会变的比较冷静,慢慢地走到不遵守课堂纪律学生的身边,轻轻地模摸他的头或轻轻地碰碰他胳膊,有时讲课不便,就用目光提示他守纪律,用这样看似无声不惊的方式处理,要比发火批评学生的效果好的多,同时也能慢慢地改变自己的性格,提高自身的修养。

总之,“关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是我们每位教师应该遵循的理念,并应在工作中的每句话、每个动作、每个手势和眼神上体现出来,并不断地在每一堂课上,努力实现这些理念,不断地根据教育的发展,改变自己,校正自己,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北有魏书生,南有李镇西。闲暇之余,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

一个好的教师应该是:宽容中有严谨,严谨中有幽默,幽默中有沉稳,沉稳中有激情。激情是火,可以点燃学生的求知欲望;激情是露,可以滋润学生干渴的心田;激情如风,可以吹皱学生平静的心湖;激情如雷,可以振醒学生懵懂的迷梦。

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与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着我!做一名人民教师,多一些书生气,多一些书卷气;多一些书香气;多一些天之浩气;多一些地之灵气。读懂社会,读懂教育,读懂学生,读懂自己。远离浮躁与平庸。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

“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做最好的老师”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李镇西只有一个,没有人能成为李镇西,但只要我们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个绿叶,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我工作已经十二年了,每一次接到一个新的班级,每一次面对不同的学生,我总会遇到各种问题,我也时常在想:我怎么做班主任?我怎么做一个受学生欢迎的班主任?我又如何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主任?而看完这本书,我切身体会到了教育工作中爱的重要性。

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本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告诉我们:“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是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书看完了,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万分。耳边时有这样声音:永远不要对你的学生扬起你的拳头;永远不要用刻薄的语言对你的学生说话;宁可让学生欺骗十次,也不要冤枉学生一次;无论你的教育遇到了多么大的困难,都千万不要对学生说“你是不可救药的”。

最后,摘录几段李镇西教育名言,与大家共勉。

李镇西提出了“四心”:

奉献之心:“不要你的金,不要你的银,只要你的心”

理解之心:“我们要懂得儿童”

平等之心:“拜小孩为老师”

责任之心:“创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学生”

利用假期时间我有幸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25年来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智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他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语文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通过对这本书的阅读,我的收获颇多。

每当静下来时,我总是问自己,怎样才算是“最好的'老师”呢?难道不是认认真真备好每一节课、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吗?其实,认真备好课、踏实上好课、仔细批改作业,这些都是每位教师必须做的,也是应该做的。

“做最好的老师”首先是要做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怎样才能让孩子喜欢我们呢?作为一名教师,爱学生是很重要的。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较为“复杂”。李镇西老师说过:“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要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这句话大大的震撼了我。在我的想法中,爱学生就是不体罚他们,不对他们出现语言暴力,却往往忽略了孩子们内心的想法。读完此书后我便扪心自问,我真的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发自内心、无怨无悔的吗?李镇西老师让我对爱学生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年级的孩子负责,更不是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所有的学生及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用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其次,“做最好的教师”是要做个有思想的老师。有思想代表了一个人有灵魂,有思想代表一个人有个性。书中这样说到:“只有个性才能造就个性,只有思想才能点燃思想。让没有思想的教师去培养富有创造性素质的一代新人,无异于缘木求鱼。”仔细想来这是显而易见的道理,回想从教十几年的自己,不正是缺乏思想吗?工作之余从未主动思考一天或几天来的工作,思考我的课堂,思考我的学生。在接受各级培训,听取专家讲座时,也只是习惯性的接受,很少主动去思考。“做有思想的教师”,除了有思想,还必须要有一定的底气,如果没有扎实的基本功、没有厚实的人文底蕴、没有创新的意识,那也只是一种空想。李镇西老师将“读书、教书、写书”视为他生活的全部内容。书中李老师将自己阅读过的书籍、杂志分类罗列出来,有古典类、文学类、教育类、人文类、杂志类,样样俱全。惊讶李老师哪来的那么多时间去读书,其实他早已养成“手不释卷”的习惯。回想自己,真是惭愧,每次总是以没时间为借口,放弃为自己充电。

读了《做最好的老师》,我还体会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粒种子,都能开花发芽、结果。只是有的发得晚,有的发得早,有的开在初春,有的开在晚秋,有的枝上结果,有的根上结实,有的可作为栋梁之材,有的作为医药之用,而有的则以自己的芳香和知识去美化人们的生活,各有各的用途。这就要求我们要用不同的方法,沿着不同的规律去开发。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成长中的学生每天都是新的。我们也应该每天都是新的。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力求使自己每天做得更好,有一天可以成为一名最好的老师。

今年暑假,我怀着激动的心情,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这本书记载了李老师从教25年的经验与收获,书中从作者步入岗位初期写起,从青涩写起,到有一定的经验,到经验丰富,满腹经纶,将自己的成长与成熟一步步介绍给了我们。读后,使我受益匪浅。李镇西的教育思想和智慧,对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理念和实践,都有其独到的见解。他的观点,他对班级的管理,使我感动、折服。同时,使我从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更看到了未来和希望。在这里,我可以找到教育的最新理念;在这里我可以学到宝贵的经验总结。从李老师成长的印记中,我们可以看到自己进步的影子;从他的成功教育案例中,我找到了一些适合我们的方法。它让我明确了作为一名教师的目标,那就是成为一位勇于自我批评、善于积累、善于反思、有爱心、勇于挑战、有目标的老师!

有人说,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你;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冬日的阳,春日的雨,秋日的果。是啊,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教育理念《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正是证明了这一点。他把自己所有的爱,全部倾注给了他所热爱的教育事业,25年如一日,爱生如子,用他那“激情燃烧的岁月”,谱写着一幕幕爱的篇章。他把自己融入到班级这个集体大家庭里,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里面去,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学生的喜怒哀乐,去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敬佩。

对照李镇西的教育方法,我发现: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着很多不当之处。例如: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由于急于求成,常常忍不住对学生发火,缺乏教育的技巧;有时,对完不成作业的学生,缺少耐心辅导,缺少个别引导。

通过读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对比反思自己,深感愧疚,觉得自己与一个好老师的差距太远了,这哪是爱学生?反思后才认识到:教育上的爱,不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而做出的一种姿态,它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种氛围,运用得恰当,它会把“爱”自然而然的贯穿于教育的某一个环节,也会不声不响的体现在教育的每一个细节,更会潜移默化的浸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灵。所以,我深深感悟到:因为爱,冰雪会消融;因为爱,枯木会逢春;因为爱,希望绽放华彩,因为爱,能拨云见日;因为爱,所有的生命才收获了圆满。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决心以著名教育家李镇西为榜样,以“爱”为己任,在今后的工作中,积极进取,顾大局,识大体,努力按照上级的要求,按学校要求,高标准要求自己,树立竞争意识,不但要自己思想过硬,品行端正,业务水平高,乐于敬业,端正态度,明确责任,勇创佳绩,还应想方设法投入到学校集体的建设中,增添自己的一分力量,为校增光、添彩。自觉维护学校利益,遵守规章制度,服从安排,舍小家顾大家,洁身自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甘为人梯,爱生如子。

最后,借著名教育家镇西小语作为我的座右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鞭策自己,激励自己,这就是我——一位人民教师在学习中的心声。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

《做最好的老师》是著名的教育工作者李镇西老师20xx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地阐述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

捧起《作最好的老师》阅读的时候,犹如一股甘泉涌入心底,崇敬之情油然而生!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的故事里,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会其中,发人深省,带给我的是一次次心灵的震撼与感动。

一篇篇,一幕幕,李老师的育人之道是那么得匠心独具,与众不同,这里面凝聚着他多少心血与智慧呀!合上书本,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又仿佛浮现在眼前。

开学入学教育,第一次与新学生见面,他早已给学生准备好一份礼物——一本书(他的作品《爱心与教育》)和一封信。信中郑重地送孩子们一句话:“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并解释它的深刻含义,这既是一种伟大崇高的价值观念,同时也是一种平凡朴实的实践行为。用精神撒播精神,以真情赢得真情。他请同学们在心里默念一遍,并在黑板上写下这行大字,并结合初次见面所见一些学生的具体行为使学生看到这句话的含义,并希望每一个新朋友用自己的行动来注释这句话。他给学生上了一堂生动的“做人第一”的品德课。能成为他的学生,是多么幸福和荣耀!

为加强班级管理,他与学生共同制定了班级管理条例,并提议条例对班主任也作了一些规定:“凡每月对学生发脾气超过一次,或错批同学,或利用自习课讲语文,或下课压堂两分钟以上,罚扫教室一次。”为了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他严肃地对学生讲:“纪律面前,人人平等,老师怎能例外呢?”两年过去了,从第一次“犯规”一个人拿起扫把,在教室里干得大汗淋漓而引起轰动,到后来他因各种“犯规”而五次罚扫地,大家都觉得这是很正常、很自然的事了。有一年的教师节,他竟然向同学们索要宝贵的“礼物”,原来他是请同学们对他的工作提出意见,为了鼓励和感谢同学们,还要来个“有奖征谏”,要同学们不要坐失良机。他在学生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努力改进,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他与全体同学精诚合作,同舟共济,创造了七月的辉煌。毕业时,学生送他一句话——“镇西兄:血脉虽不相连,心灵永远沟通!”

李老师目中有人,始终把对学生的培养塑造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李老师满怀爱心在学生心田耕耘,学生成长便成了享受,他为什么能做到这些?怎样才能做到最好、更好?……从李镇西老师的手记里,我们可以得到许许多多的启示。

一、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

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已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李老师说的好:“教育是心灵的艺术,爱心是教育的灵魂。如果我们承认教育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决不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作为教师,在学生的面前要保持着一份童心,用自己的童心唤醒孩子的童心,这样才会走进孩子的世界,让孩子感受你的爱。

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

二、把问题当成科研课题,做有思想、善思考的研究型教师。

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和了,教育也从容了。李老师认为:对于一线老师来说,最好的科研课题来自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如果你在工作中遇到困难,你应该高兴,因为新的科研课题在向你招手了——也许你走向教育专家之路的起点就在这儿呢!这样每天都有新的发现,每天都有新的领悟,每天都有新的收获,因而每天都有新的快乐。书中最震撼我的还有李老师对他对工作的执着、对教育的深思。难能可贵的是他在每一个失误中都能做深刻的反思,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坚韧、好学、勤奋、思考……形成他独特的人格魅力。

三、在教育的沃土中勤耕不辍,提升素养。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作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作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李老师的这些教育理论将成为我们的指路明灯,把教书育人当做是自己毕生的追求,一次一次地超越自己,作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智慧之书,它在很多方面开启了老师们的智慧,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受启发、增智慧、长才干。

“做最好的老师”一直是我一个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与追求,是我不断孜孜追求的动力,我用整个心灵去品读这本书,静静地去品每一个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我看到了光明,我庆幸自己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某种光明。《做最好的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像一盏希望的灯塔,一个智慧的宝典,一个你我随时可以求助的良师时时激励着我前进,前进,再前进。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我们最应该懂得的是,在应该开花的时候绽放,而且,要努力地开,开出自己心中最美最动人的那朵花。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爱孩子你才能伏下身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生活点滴,你才能为发现他们成长的欢笑与泪水所影射的点点滴滴,才能与他们的心同步,与他们的心一起跳动,才能理解与倾听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爱而后育,正是因为有了爱,你的呕心沥血,你的殚精竭虑,才有了意义,才得以升华。李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通过一篇篇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可能是他的这本手记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

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和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了我!教育就是一本书,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让自己的教育之花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尽我心去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近日,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感触很深。这本书是李老师20xx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粹,全方位地阐述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思想工作、心理教育以及语文教学的理念与实践。李老师把他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与教育情感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富有诗意,形象而充满激情。读着书,让人不禁为之激动、赞叹、折服!

李镇西老师在书中提到做最好的老师必须具备童心、爱心、责任心,具有专家、思想家、心理学家的情怀,需要自己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思考、不停地写作,每天上好一堂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或社会问题、读书不少于一万字、写一篇教育。

日记。

等要求。

名师的成长经历,让我看到了差距在哪里;名师的经验体会,开启了我智慧之门;名师的独到见解,引发起我的认识与反思。

启示一: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李老师提出教育者是否拥有一颗童心,对教育至关重要。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怀有儿童般的情感,能够自然地与学生“一同哭泣,一同欢笑”的教师无疑会被学生视为知心朋友,赢得学生的心灵。教师的童心意味着拥有儿童般的兴趣,教师的职业要求我们应该在任何方面都与学生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多一种与学生共同的兴趣爱好,你便多了一条通往学生心灵深处的途径,他们会不知不觉地把老师当作朋友。在与学生嬉笑游戏时,教师越是往掉自己的“尊严”,学生越会对老师油然而生亲切之情——而这正是教育成功的起点。

想当年,自己刚刚踏上工作岗位,那时的我热情满怀,立志做一名学生喜欢的好老师,上课激情飞扬,下课跟着他们一起做游戏。休息天,我会带他们到我家玩,去大明湖公园拍照、划船。在他们生日时,我也不忘送上一张小书签,那时,每个孩子收到礼物是那么开心。当我声音嘶哑的时候,孩子们偷偷地将“金嗓子”放在讲台上。多么纯真的孩子们,我用童心换来了孩子的童心,换来了学生对老师的爱,那一刻,我是那么的幸福。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已好久没写。

祝福语。

给学生,也没再带学生去我家玩,也没……而学生也早已不稀罕这种小卡片了,他们对于我,更多的则是一份敬重!

启示二:没有爱,便没有教育。

李老师深深打动我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始终如一和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爱”是李镇西老师永恒的教育理念,他可以和孩子一起过年,一起玩雪、拼字照相,真正融入学生生活,在一次次的“师爱”理解中留下了精彩的生命瞬间。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我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自己过去的教育方法。当学生犯错时,要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绪,心平气和地了解学生犯错的原因,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

爱,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

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爱,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对学生的宽容”。

爱,也不应是对学生的纵容,而是“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的惩罚”。

爱,不只是关心学生的学习、生活、身体,而是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一起欣喜”。

爱,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

爱,“不仅仅是对自己所直接教的学生的爱,还包括所有——外班的、其他年级的、甚至外校的学生的爱”。

爱,不是用一颗成年人的心去包容一颗颗童心,而是“需要一颗童心”,用童心去碰撞童心。

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只有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只有这样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

2

页,当前第。

2

1

2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一

在众说纷纭的世界里,究竟怎样做,如何做,才是最好的老师?于是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

《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是李老师近30年教育教学思想和智慧的精华集萃,全方位阐释了李老师的教育观、学生观、班级管理、学生思想工作等多方面的教学理念和实践。李老师将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全都融为一体,语言朴实而自然,读他的书似乎是在与一位智者畅谈,又似乎是在与自己的内心交流,真实而心动,让人不得不赞叹、折服!

做最好的老师可以说是每一位教师的追求,那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呢?用李老师的话说就是“最好其实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都达不到,但一个比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做最好的自己,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的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近。”

读到这里我感受颇深,我不由地想到了自己。我可以自信的对自己说我和昨天的我比,我在进步,我在超越,今后我要做得更好!

爱是永恒的教育,(读书笔记)在李老师的这本书中他也极力在强调这一点。最阴暗的角落也需要阳光的照耀,素质教育的要义第一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抬起头来。在我们的工作中最令人烦忧的就是那些“后进生”,对于这类孩子李老师都是以他“科研”的眼光去看待,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都当作科研题来对待。用爱和真诚来抚慰这些孩子,使他们的心态平静,教育学生也就从容了。而这里的爱,绝不是迁就学生,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像李老师所说的,是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一直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尊重、平等、真诚、责任、这些爱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是淋漓尽致。这正是一位优秀教育者的魅力。

“‘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竹杖芒鞋轻胜马’的闲适从容,也是‘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荡气回肠。”这段朴实的话,蕴涵着极其深刻的哲理:做最好的老师,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生活方式、工作常态和人生追求!”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二

人的理想总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地变化,免不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小的时候在课堂上听着老师抑扬顿挫充满激情的讲授,心想:老师这么伟大,懂得这么多,将来我也要做一名知识渊博的好老师。渐渐地懂事以后,明白了老师其实很辛苦,而且似乎也没有那么威风,于是就对别人说:“我这辈子无论如何都不要做老师。”说的时候还特别坚决,生怕别人不信。再后来,屈从于现实的社会随波逐流。很多人都说教师是个铁饭碗,生活有保障,尤其女孩子当一名老师是最好的了。而且很多人在考教师的路上挤破了头,于是我也加入了这只雄壮的队伍中去了。同时,当我了解到我以前的老师常常趁着各种假期到各个地方去旅游,心中艳羡不已,心想,这样的生活多么自在潇洒,只要我成为老师,也可以过这样的生活了。然而,真正的走上这个岗位,才知事实并非如此,生活远没有你想象的那么美好。

不知不觉踏上工作岗位三年了,在这期间我有过悲伤,也有过快乐,有过失败,也有过成功。时而为了学生的调皮跳脚不已,时而为了孩子的天真充满惊喜,时而为了工作的难题莫名委屈甚至痛哭流涕,时而为了家长理解的笑容满心欢喜。虽然我是一个新人,依然是雄心壮志,心想着做一个让学生喜欢的老师,想着做一个优秀的老师。可是由于缺少丰富的工作管理经验,常常会有棘手的突发事件让我束手无策。怎样做一个最好的老师?怎样让周围的人都认可你?这似乎是一个难题。直到有幸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这个谜题才渐渐被解开。

并不是你认认真真的备课上课了你才是好老师,也并非是你次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你才是好老师,真正的老师是教书育人,而我们往往只做到了教书,而忽略了育人,说到底我们顶多算是一个还算称职的教书匠,却不是一个好老师。

很喜欢其中的一段话,李镇西老师在序言中说:“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读到这里不禁问自己,在这几年的工作中,我有没有达到自己最初给自己设立的目标呢,有没有超越自己呢?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当我看到别人的优秀时,会忍不住的跟别人学习,本意是希望自己能尽快的成长,却一直在重复的模式中失去了自己。

老师也只是个普通人,也有自己普通的感情,教师要怎样拥有“师爱”呢?李镇西老师用一句话告诉了我们:“童心是师爱的源泉”

只有童心才能理解童心,怀着儿童情感去理解儿童的心灵世界,那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心灵世界,能理解学生的做法,从而让自己与学生真正的走在一起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同时,如果想和学生相处愉快,你就不能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些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想想我自己小的时候,又何尝不是调皮好动,上课的时候与其他同学说话,或者趁老师不在的时候与同桌打闹嬉戏惹得老师生气不已,我们也是从小孩子过来的,既然我们都不能保证自己小时候乖巧懂事,遵规守纪,又如何要求现在的孩子能够多么的听话,老实。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情。如果你的要求很高很严厉,这样会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有时换一种方式,用心的观察了解每一个孩子,真正的走进他们的心里,弄清楚楚他们行为背后的真正目的,然后再像朋友一样去和他们沟通,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要做最好的老师,那就要带着“爱”这个教育理念一直走下去,爱教育事业,爱学生,使每个孩子都能绽放自己的美丽。回首自己走过的路,不禁惭愧不已。读了李老师的书,仿佛进行了一次精神的洗礼。我也愿“做最好的老师”!从现在开始,从今天开始,努力做好每一件小事,争取今天比昨天做得更好,明天比今天做得更好!争取做最优秀的自己!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三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本充满智慧之书,它在很多方面开启了老师们的智慧,让老师们在阅读中受启发、增智慧、长才干。

“做最好的老师”一直是我一个我梦寐以求的理想与追求,是我不断孜孜追求的动力,我用整个心灵去品读这本书,静静地去品每一个文字,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故事,我看到了光明,我庆幸自己在这本书里找到了某种光明。《做最好的老师》为我指明了方向,它像一盏希望的灯塔,一个智慧的宝典,一个你我随时可以求助的良师时时激励着我前进,前进,再前进。读完这本书,我深深地感受到:每个人都是一朵花,每朵花都有自己的春天,我们最应该懂得的是,在应该开花的时候绽放,而且,要努力地开,开出自己心中最美最动人的那朵花。

什么是最好的老师?我在《做最好的老师》这本书中找到了答案,教师应用自己博大的爱去温暖每一位学生。李老师对学生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我想重要的是李老师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只有爱孩子你才能伏下身去给予他们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生活点滴,你才能为发现他们成长的欢笑与泪水所影射的点点滴滴,才能与他们的心同步,与他们的心一起跳动,才能理解与倾听他们的苦恼和困惑,爱而后育,正是因为有了爱,你的呕心沥血,你的殚精竭虑,才有了意义,才得以升华。李老师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通过一篇篇文章,通过一个个鲜活的事例,我看到了一位老师对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更看到了一个为人师者的爱心,耐心,信心。

作为教师,我们都想过该怎样帮助那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想过该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想过该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也想过该如何让学生喜欢自己……但我们也许从未曾真正去想过,学生到底为什么来上学?当我读到教育就是要“每一个从他手中走出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我震撼,这是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但这以深深融入到李老师的血液当中,成了李老师的教育追求。所以他不仅仅于学生在校期间尽职尽责,即使在学生离开学校后仍牵挂着他们——所以他会为高考落榜的学生写信——“这个世界如同一个茂密的大森林:有高大的乔木,也有茂盛的灌木,有参天的巨树,也有缠绕的藤萝,有鲜艳的花朵,也有青翠的小草……但都在阳光下展现自己的勃勃生机。”让自己的学生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一种多么广阔的胸怀,多么博大的爱啊!

李老师对爱的执著也深深打动了我。他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曾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一个真正的名师。而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差异,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一份执著,对爱的一种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而我们更多的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工作。

其次,使我强烈感受的是李镇西同志对学生的一腔爱心。这是所有成功教师的共同经验。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注视他们成长中的每一个细节,才能为他们的每一点微小进步而衷心喜悦,才能感知他们的苦恼和困惑,并且为解决这些问题而费尽自己的心血。爱孩子,才能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坚持不懈地写下那么多手记、札记,为进一步探索教育的规律积累那么多原始的宝贵的资料。对待学生的平等态度,可能是他的这本手记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是学生的老师,更是学生的朋友,而且是知心的朋友。正因为他知学生们的心,他就赢得了教育引导的主动权,同时也赢得了学生对他的尊重。在他和学生之间,我们看不见有什么“代沟”。有的人用“孩子王”的说法来贬低教师。其实,要做孩子们认可的“王”,真是谈何容易!

李镇西老师以一个语文老师的优美文笔和才华,折服了我!以一个班主任的细腻与认真,感动了我!教育就是一本书,做一个阅读者,生命将更加精彩;做一个阅读者,让自己的教育之花开出最美丽的花朵!

有一句话说得好,选择一行,爱一行,我也是这样,当我面对那帮学生时,我觉得我应该做最好的老师,至少对得起这帮孩子!尽我心去做我作为一名教师应尽的一切义务和责任。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四

从学校毕业教书育人即将十年了,自我感觉还是不错的,应该是一位尽职尽责的,比较棒的老师了。这次政教处发《做最棒的老师》这本书,读后还是感慨颇多。

“踏踏实实上好每一节课,仔仔细细地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这是李镇西老师曾经提过的最棒的老师的标准之一。认真理解这句话:在这段话中包括了教育、教学两方面的内容,在达成教育和教学同时要达到的情感目标是学生快乐,老师也快乐。在教学这方面,我对照自己,每天勤勤恳恳备好每节课,专研教材,分层布置作业,有作业布置,一定要收,没收必改。每节课在课堂上让每个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尽量带给他们快乐,力争把数学课上得生动有趣而富有实效。基本上实现了与学生同乐的情感目标。

二、感受最深刻的话。

在拿到书,翻开第1也目录的时候,我就看到了“爱是最好的教育”这句话。这是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现在合起书,已经记在我的心里了。今后我还将一直记得,将它用到我的生活和工作中,始终如一。只有对学生有爱,才会真正想着学生。爱人者,人皆爱之,对学生不付出爱的老师,也就难以成就对他们的教育。一个老师,只有胸怀博爱之心,对学生充满了感情,才能真正做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育他们,伴他们健康成长。

三、多个教育实例。

在这本书上有很多的教育实例。当班主任的时候因为班级总有一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每天都被他们搞的自己很累,很辛苦,总是想不出什么灵招妙药,又要控制自己的情绪,抱怨这些学生,只会给我惹麻烦。如果每天以悲观的情绪上课,烦躁的脾气对待学生,那么学生能读好书吗,能在你的班级里健康快乐的成长吗?在这本书上有很多的教育例子,给了我很多启示,从一件件小事做起,原来最棒的老师也可以练成。

总之,读了这本书后,使我感悟很深,我想教师不但需要有勤恳、奉献的精神,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思考和总结、升华。要最一个最棒的老师,按这个目标努力前进。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五

利用平时空暇的时间,我不间断地拜读了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读完后,感触很多。真实的感受是要从今天起,我要努力做最好的自己,做最好的老师!

书中最震撼我的是李镇西校长对教育工作无比赤诚,对学生无比热爱的一颗教育者的心。而这种爱心成就了他的辉煌。爱孩子,才能理解孩子;爱孩子,才能培育孩子的爱心;爱孩子,才能无微不至地关心、关注成长的每一个细节;爱孩子,才能成为孩子的亲密朋友;爱孩子,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作为一名教师,爱孩子就应该尊重每一位孩子学习的不同方式、能力和感受。

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做最好的一名教师,首先应该做到爱学生。这些话听得多,看得多,而做起来却没那么容易。我曾经对我的学生说过,只要你发言,没有对和错,只有自己的不同想法。因此在我的课堂,每个学生的起点都一样,都是平等的,学生在师爱的沐浴下轻松快乐地学习。即使他们违反了纪律,老师严厉批评时,也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尽量不让他们产生逆反心理或歧视情绪。春天播下师爱的种子,秋天必定结出尊师的硕果。更重要的是,“师爱”如无声的春雨在不知不觉中滋润着学生们的心灵,实现了爱的迁移,教给了学生们如何爱别人。

还有教师真挚、深厚的情感可以发出强大的爱流,有利于传导。做最好的教师要把心里的情感用语言、行为表达出来,师生间通过精神的交流,达到思想感情上的联系和信赖,教师真挚的情感在学生的情绪上就会产生共鸣。曾经有个学生上课总是不太专心,后来有一次稍微表现得较好时,我立即表扬了她,还请他当老师的小帮手,得到我一次又一次的信任。从此她的成绩就大变样了。

并且最好的教师要给学生以长辈式的关怀和爱护,从不以家长式的态度对待学生。爱学生始终坚持对学生持尊重的态度。即: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感情,不伤学生的自尊心,有礼貌地对待学生。教师尊重学生是学生进步的外因,学生自尊自强是他们进步的内因。实践中的许多事例使我感受到:只有尊重人,才能感化人。

尊重学生,学生就会向老师敞开心扉,用全心来接受教师的爱。在课堂中,我不仅自己做到尊重学生,对学生的思路总给予正面评价,还要求学生不轻易取笑别人,评价别人时先说优点。每次当有学生在课堂上表现不如意时,我总是将学生单独留下来,先问清楚原因,再和她交流应该怎么做,因此有学生给我写到:您虽然很温柔,不像有些老师很严厉,但同学都很听您的。看着这些话,我很欣慰,也很幸福。

在今后的人生中,无论做什么事情,让我们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献出自己最大的爱心,做最好的老师,做孩子最喜欢的老师,让自己无悔!

做最棒的老师读后感心得感悟篇十六

我认真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给了我很多收获。本文是读《做最好的老师》的心得感悟,欢迎阅读。

歌德这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最近在闲暇之余,我认真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在阅读中,时时会被李镇西老师充满智慧和哲理的语言所打动。给我很多收获,带给我教学上许多建议,在原来教学中的许多疑虑一下烟消云散。

在十多年的执教生涯中,我有幸听过很多大师级教师的精彩讲课,课堂中的每一位学生都受到了老师的关注、欣赏和鼓励,因此每个孩子都兴致高昂,积极活跃。当时我想,能如此善于发掘孩子们的潜力,欣赏和激励孩子们,如此平易亲切,如此的有创意,如此富于激情而又执着的老师,学生能不喜欢他吗!能不学好他的课吗!

前不久,我看了一部法国的电影《放牛班的春天》很受启发,电影讲述的是一群住在号称“池塘底”教养所的问题儿童和新来的老师的故事,他们在新老师马修的引导下,把原来整天寻衅闹事的问题儿童组成了一个合唱团,在音乐的熏陶和新老师耐心的坚持下,重拾自信,并懂得感激,从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的这样一个故事。我教学工作已经十多年头,这期间有很多的困惑都源自“心态问题”——究竟应与学生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在面对学生时如何摆正自己的心态。我想,只有处理好了这个问题,教学才能变得从容,教育学生时才能处事不惊。《放牛班的春天》的主人公马修老师做得很好:他从来不会因为哪一个学生“名声不好”就看轻他,相反,他认为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潜力。

阅读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一书,我又有新的收获。李老师是苏霍姆林斯基的追随者,他在书中极力强调“没有爱,便没有教育”,“在教师素质的诸多因素中,对学生的奉献之心,理解之心,平等之心,责任之心等教师非智力因素是第一位的”。他说我们教育对象的心灵绝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的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正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芽,让它不断壮大,使缺点的杂草最后无立足之地。如果我们用成人的冷漠去对待孩子的真诚,那么一切“语重心长”的教育都无济于事。对于那些让人头疼的孩子李老师用“科研”的眼光去看,把教育上遇到的每一个难题,如班集体建设呀!"后进生”转化呀,早恋呀,作弊呀等等,都当作科研课题来对待,把每一个"难教儿童"都当作研究对象,心态就平静了,教育也从容了。当然,李老师也认为教育并不是有了爱就有了一切,教育之爱绝不是迁就纵容学生,绝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教育中真正的爱,意味着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因此这种爱必然包含着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乃至必要的合理惩罚。总之,“爱”,“理解”,“尊重”,“平等”与“责任”在李老师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这正是教师的气度,教师的魅力。

最好的老师,他们的人格,学识,能力乃至天赋,我是永远无法比的,但我可以和自己比,也就是用今天的工作与昨天的工作相比,一日三省——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更贴近学生,更适合我的学生,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发挥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今天我组织的活动是不是比昨天更有趣,我今天帮助“后进生”是不是比昨天更细心,我今天驾驭课堂的智慧是不是比昨天更灵活,我今天所进行的教育反思是不是比昨天更深刻,今天我面对学生的教育教学建议或意见是不是比昨天更虚心,我今天听到各种“不理解”后是不是比昨天更冷静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就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的境界靠近。

“不是槌的打击,乃是水的载歌载舞,使鹅卵石臻于完美。”

看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深有感触的,书中的案例非常吸引人,每个字都洋溢着李镇西老师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热爱。

回想自己的教学工作,对于自己的学生,其实更多的还是爱,有时学生犯错了,我也会感到很气愤,但是,细想起来,孩子毕竟是孩子啊,正像一位同事说的那样,你不要指望学生会和你同步,不要把他们看得太大,他们只不过是一个不懂事的孩子,你能期望他和你一样懂事吗?你期望他们会那么听话,把任何事情都做得那么到位吗?其实,一切都是不可能的。李镇西老师说,“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要说的是,你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你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

李老师在第四章总结出:把教育失误变成教育财富。有时,我们老师经常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有一段时间,因为经常有学生不带信息技术书,我就很恼火,常发脾气,结果效果却不好,并且我已经明显感到学生有抵触情绪了,那怎么办?突然之间我意识到一个问题,好像老师与学生之间除了批评就什么也没有了?如何使学生对信息技术感兴趣?作为上副课的老师如何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种思考给我的冲击力很大,长期以来我总是因为学生表现得不好而批评他们,却很少表扬他们,好像把工作重心都放在他们表现不好的一方面了。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能只盯在学生做得不好的方面,而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同时发挥班干部的作用,协助我一起解决问题。我努力给孩子们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

总之,“没有最好的老师,只有更好的老师”,希望所有的老师象李镇西老师学习,学习他那种对学生的态度,学习他先进的教育理念,学习他那种对自己永不满意的学习态度。

当我读完《做最好的老师》时,让我感受到了李镇西老师的与众不同,里面容纳了他的教学事例,从他自己的身边的故事讲起,句句诚恳,实实在在,每一节都让我很感动。最让我震撼的是李老师对教育工作的热爱,毫不保留的全部奉献给学生。读了一本教育专著,名为《做最好的老师》,我不由地思考,老师和学生究竟应该保持一种怎样的关系才最有益于学生的成长?我从事教学工作近十年了,究竟怎样做才能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学生最欢迎的老师。今后我对学生的教育工作更多的是要能发现学生的优点,肯定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优秀的,至少我们关注的焦点是发现学生的亮点和好的一面,而不是总盯着他的缺点和短处!正像我说过的那样,师生之间的情谊绝非一两个扣分所能相比的,只要你能相信你的学生是优秀的,你别说,他还真能做得更好!我努力地改变自己,努力给孩子们假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成长环境.

读完《最好的老师》我发现在这本书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字是“爱”,围绕“爱”来展开的,其中谈到的很多经验,很多的理论无非就是要求教师要有爱、感恩、希望、信仰、探索、合作。而自由与自主的“爱”要放在首位,因为没有爱就是没有教育。看到这让我想起来了我们今年九月份的培训,在培训当中张校长和其他老师也多次重点讲到要“爱”学生,并且这种爱要让学生感受到的是没有附加值的爱。让他们在我们的关爱当中快乐的学习,成长,让他们享受到快乐。通过读《做最好的老师》一书后才认识到:要做到一个有“爱心”的老师很难,教育上的爱是一种思想,一种情感,一中氛围。合理运用,会把自己的爱很自然的贯穿在我们教育的每一个环节,感染。

2

页,当前第。

1

1

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