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广播新闻策划书(优秀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01:54 页码:12
最新广播新闻策划书(优秀8篇)
2023-11-11 14:01:54    小编:ZTFB

每一次总结都是对自己成长的一种认可和肯定。阅读时可以做好标记,方便后续的复习和查找。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参考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帮助和引导。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一

所谓新闻策划,就是媒体为了达到一定的宣传目的,达到一定的宣传强势,更好地为受众服务,而对宣传方式的选择、报道题目的遴选、传播手段和传播契机的确定所进行的思考、筹划、决策的过程。

医院新闻策划与媒体新闻策划有共性的方面也有其特性的一面。共性在于都必须遵守新闻的真实性,而特性在于医院新闻策划的实施主体不同,由医院宣传人员以促进医院发展为最终目的,与媒体共同合作,将医院的各类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包装,造成新闻现象与效应,吸引公众的关注,以此来提升医院形象,打造医院品牌,营造医院良好的社会环境。策划内容也是特定的,一定是医疗行业里的新闻,报道专家、专科、学术活动及技术设备等,对即将发生的新闻进行报道预设。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二

片花:

聚焦一周社会热点,把握七日传媒动态。

聆听天下新闻故事,对话身边风云人物。传媒会客厅,有话大家说。

栏目定位:

1.播报社会和校园新闻。2.增加电台受众。

3.构建平台,宣传社团组织和班级。

栏目版块:

主持人以讲故事的方式讲述社会新闻和校园新闻事件。2.《访谈进行时》。

主持人就新闻事件设计问题,对嘉宾进行访谈和录音。3.《有话大家说》。

分派小记者就新闻事件对多个同学、老师进行采访,展开讨论,并录音。

栏目策划理由:

1.当代大学生对时事的关注程度不够。此项栏目将新闻事件放在同学、老师中间展开讨论,让同学们拥有更多的话语权,能够帮助同学们扩大视野,关注时事,同时能够引导同学们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2.校电台在校园内的收听率不是很高。此项栏目将身边的校园人物作为受访对象,无形中拉近了电台与同学们之间的距离,能够引起同学们的对电台的普遍关注,提高电台的收听率。

3.此栏目通过讲述校园新闻事件和故事给学校的社团组织和班级创造了一个活动的宣传平台,在宣传中赢得了更多的电台支持者,扩大了电台自身的影响。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三

姓名:班级:学号:

一、节目名称:校园观察。

二、节目类型:校园访谈类节目。

四、受众群体:平顶山学院全体师生,以在校学生为主。

五、节目流程:

1、先宣读一下电台台标和频率,然后本节目开始,由节目的片花,引出本期节目的主题:校园路灯照明情况不足的现象。主持人开场说明校园内几个路灯照明不足的具体路线,以及此情况给同学带来不便之处,然后然后针对此情况做一个实际的相关采访,看看常夜间出行,比如上晚自习的同学对路灯照明不足给自己和其他同学带来了那些不便,或者自己对学校管理路灯开关及维修有什么建议。采访一:

2、对于这个现象,采访学校相关负责人对此情况的说法,记者提问:1)路灯开放是否有固定的时间,有是什么时候;2)还有同学反映有些路段的路灯晚上不亮,不仅造成夜间出行不便,还增加了同学们尤其是女同学们的安全隐患,这种情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路灯线路问题,还是相关负责人员开关不及时。

3、看看短信平台的场外听众对本期话题有什么自己的看法或见解(1)对路灯失修情况表示谅解,但是提出希望学校相关负责人能及时维修损坏路灯,以保障同学们夜间出行安全;(2)若路灯不亮是因为学校提倡节能环保,建议学校分时间段(如上下晚自习的时候)开路灯,或者改为太阳能路灯,节能安全两不误。

插播一段广告之后,主持人结语:希望本节目能促进此问题的解决,希望学校能给同学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生活学习环境。,六、结束语:希望本期节目能促进此问题的解决,以确保同学们的人身财产安全,为同学们提供一个安全便捷的生活学习环境。好了,本期的节目就是这样,谢谢您的收听。如果你有什么意见或建议呢,可以与我们的节目组联系,您还有机会得到我们节目组准备的精美小礼品一份,我们的电话是……,下周同一时间欢迎继续锁定校园观察,小曦与你,不见不散。

注:请用未加粗的小四号宋体字认真填写,行距为单倍行距。内容不可过于简单。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四

期末考试。

姓名:班级:学号:

一、节目构想:

二、节目名称:

三、节目对象:

四、节目类别:

五、节目宗旨:

六、节目长度:

七、播出频率:

八、播出时段:

九、预期效果:

十、经费预算:

十一、制作团队简介:

十二、主持人简介:

十三、节目流程:

注:请用未加粗的小四号宋体字认真填写,行距为单倍行距。内容不可过于简单。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五

12月12日,彭博亿万富豪指数披露,今年50岁的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超越李嘉诚成为亚洲首富。目前,马云身家286亿美元,李嘉诚283亿美元。李嘉诚通过发言人表示:“中国的年轻人干得很好,我对此感到高兴。”

首富们的变迁更迭像是一个万花筒,人们从中看到行业、财富、欲望、命运。而胡宏伟和吴晓波对此深有体会。二人同处杭州城,又是财经作家,也都做过记者,接触和观察过“首富”。这二位在最近的一场公开对谈中,就首富更换问题,发表了引人思考的见解。

充满预示性的变化:伴随着老牌房地产时代的谢幕,互联网精神及技术带来创业创新热潮。有人说,互联网思维和房地产思维代表了新旧时代的思维交替。房地产思维代表了“拥有”(owning),是过时的、没落的思维方式;而互联网思维代表了“分享”(sharing),是一个崭新的、进步的思维方式。互联网时代取代老牌精英、房地产时代,是影响中国经济未来最深刻的的现实。

吴晓波:今年是一个转折,从有胡润排行榜以来,2008、2009年以后,排行榜前十位富豪中,40%~60%是地产商,或者从事与地产相关的行业。今年,前十位中半壁江山来自互联网企业。今年阿里巴巴上市,这几年腾讯的股价翻了一番。互联网这波人替代了原来的房地产商。

互联网明显是目前市盈率最高,增长最快的。比如万达即使市值超过了阿里巴巴,王健林也未必能反转成为首富,况且万达本身也需要向互联网转型。

胡宏伟:这其实不是马云和李嘉诚之比,更多反映的是趋势性问题,互联网技术兴于欧美,中国其实是弯道超车的后起之秀。当然必须肯定互联网精英的崛起,这也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活力想像空间。但我存有一些担忧,中国的互联网泡沫性太强,现在鼓掌,恐怕还没到时候。bat(百度、阿里、腾讯)都是以营销为特征的,阿里营销商品,百度和腾讯营销的是人际关系。以德国工业4.0为例,他们把互联网和实体经济区划得很清楚,主体仍然是实体经济。而中国的实体经济反而成为了互联网的尾随者。

目之所及的几年内,bat所形成的电子商务优势、社交的优势和搜索领域的优势是很难被替代的,最大的网络接入口被这些巨头把持住了。另外,阿里的上市部分中没有包含小微金融的部分,像马云那些未上市资产还没有被计入总量,今年整个阿里的业绩也很好,马云的首富地位暂时没有被替代的迹象。

胡宏伟:有人说互联网的造富效应是明显的,但同时也是速朽的。应该说互联网中的某些风云人物可能是速朽的,持守取决于天赋和时代,但我不认为整个互联网时代会来得快去得也快。如果摆正了互联网和实体经济的关系,它绝对是个强劲的'发动机。我不太认同马云经常恐吓实体企业说“你们完了”,所有新生产业与传统行业应该是相融共荣的关系,而不是非此即彼的。

当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深度结合的时候,没有人能预示将发生怎么样的变化。唯一可以确知的是,拥抱变化将是不变的主题。这样一个变革时代,维持财富的时间,也许比你想象中更短。而未来的财富版图,一定会与互联网更密切的关联。

吴晓波:我编过一本叫《首富》的书,收录了全世界20多个国家的首富,我当时根据这些资料对首富的性格特征做过总结发现,他们都没有受过太多的高等教育或商业教育、大部分都只有一次婚姻、大部分的人不是其他领域的专家(比如同时是哲学家、历史学家),大部分是所在国家最大的慈善捐赠人,以及大部分都很低调。

确实,许多国家的首富很长一段时间内就是同一个人,比如巴菲特或者比尔·盖茨。中国的情况有些不同,从1997年有了富豪榜以后已经出了十八九个首富了,变化很快。很多国家的首富所处的行业同能源、通讯、传媒、金融、房地产等有关,因为属于资源型行业,首富持续时间也比较长。而中国的这些行业都是国家管控的,所以中国不是在资源型行业中产生首富的。中国的首富也相对比较年轻,丁磊、陈天桥当首富时只有31周岁。

胡宏伟:当今财富积累发展的背景、载体平台跟原来完全不同,就相当于罗斯柴尔德家族100年前坐牛车,李嘉诚20年前坐汽车,马云现在坐火箭。但有几点是人类财富故事里永恒的东西。不能有太强的赌性,不能把一个企业的命运简单地归结为一种偶发的东西,李嘉诚也罢,罗斯柴尔德家族也罢,他们的成功跟时代机遇、制度积淀、人的耐心、长期的坚忍力量有关,尽管时代、工具、平台在变化,这些东西是永远不变的。

为什么中国人在创新上动力不足,因为他对潜规则、赚快钱更有兴趣,但对长期艰苦的忍者神龟式的耐力严重不足。互联网,哗啦哗啦,在流通领域很容易出现躁动不安的运动式发展,而你扎实地去结合实体经济发展,你可能需要耕耘很多年才有坚实的收获。中国社会总喜欢喧嚣一阵后一地鸡毛,生产力发展持久耐力是不足的。

美国首富比尔·盖茨曾评价中国企业时,中国富人越来越多,所拥有的财富数额也越来越多,但是当他们在世界各地购买豪宅、酒庄的时候,应该在慈善事业上投入更多关注与精力。新晋首富马云说,50岁以后要努力花钱做慈善。

吴晓波:马克思·韦伯写的《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西方首富大多是基督徒,西方社会的制度支持,比如遗产税,也让首富会倾向去做慈善。六七年前有本书把企业家分成两类,一类是商业企业家,另外一类是社会企业家,这在西方已经达成共识,即用企业家精神去从事一些社会公共事业。而中国这方面才刚刚开始。

胡宏伟:资产的慈善化是一种自觉行为,使命使然,遵从内心的呼唤,我想比尔·盖茨做到了这点,而中国的首富们还有相当的距离,他们是否真的发乎情,我表示怀疑。我们中国富人爱跑到西部去,享受一群孩子可怜巴巴地围着他们欢呼,用弱小者能接受自己的财富馈赠来证明自己是个高尚的人,这是种居高临下的心态。西方的初期财富积累经历了两三百年年,而中国只走了30年,尚处于欲望膨胀期,财富增长速度又太快。要从穷人变成富人,十年就够了,一群人的道德回归和修炼,我认为要100年。关键在于拥有财富后如何驾驭乃至超越财富。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六

一个好的医院新闻策划需要具备两大特点:以新夺人和以情动人。

以新夺人:“新闻点”是新闻存在的前提,没有吸引眼球的新闻点,构不成好新闻。医院新闻策划与媒体新闻策划不同,新闻主体是固定不变的,只有创新,才能挖掘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新闻事件。一般来说,日常是从医院的品牌科室、特殊病人的救治、公益医疗活动和医院新技术等寻找“新闻点”,并策划报道计划。而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制造新闻点,这就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经济、时事、政治等重大事件或社会热点事件,引发媒体对医院进行集中性的新闻采访和报道,并在众多相关媒体中刊发或播放医院新闻信息。

以情动人:医院如今在公众心目中就是冷冰冰的赚钱机器,要打破这种观念,我们就要在策划内容上作些调整,打出“温情牌”。新闻内在的故事性与人情味往往最能吸引记者和读者的注意力,如一些罕见病例及其背后的曲折故事。一是要关注病人,要化医疗技术报道为民生新闻,爱心报道,从侧面展现医院高超的医术和高尚的医德,让受众在观看故事的同时,也感受到医院充满着温情与关爱,感受到医院的人文关怀,无形之中对医院产生了深刻的印象和好感。我院曾经报道过一个吞钉小伙的故事,在没有医药费没有生活费的情况下,医院积极组织救治,医护人员为他买来必备的生活用品并悉心照顾,同时敏锐地发现这个小伙的心结,联系了省级、市级的各类媒体给予关注,很快为他找到了家人,解决了他的困难。二是要关注医务人员,医务人员是工作在高强度、高风险的临床一线,每天与死神拼搏,与时间赛跑,把医务人员辛勤的工作和不倦的学习以正面典型报道出来,让更多的人了解医务工作者的工作和生活状态,让更多的'人理解医务工作者。

要做到这两点,就要对报道主体和报道媒体进行选择。

1)不同时间段的策划。

要想吸引受众的关注,就要将受众的信息需求放在首位。医院新闻要改变以往单一的宣传模式,增加科普类、提醒类的新闻,多报道受众感兴趣的社会新闻,让受众通过经典病例、日常误区中得到正确的医疗保健知识,引发受众的兴趣,由受众被动地接受医院新闻转为主动地获取医药资讯和新奇事件,从而改善受众对医院或专家的印象。这可以通过不同的时间段进行新闻的策划。如健康科普性质的主题宣传,除了配合爱牙日、爱眼日、高血压日、糖尿病日等发布一些专家提醒类的科普知识,还可以组织专家义诊宣讲和疾病预防宣传活动提供健康咨询服务,吸引媒体和社会关注目光,达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待到夏季、冬季,我们又要主推冬病夏治、冬令进补的宣传。此外,主动关注与医疗有关的热点事件并给予介入回应,某个特定时期,都有他的热点事件,如果能巧妙地与他们联系上,就可以搭上“便车”。媒体十分喜欢这些特定时期和热点话题,而且受众也很乐意接受这些资讯,在这过程中,会对我们的专家和科室留下深刻印象。

2)不同媒体间的策划。

报纸、电视、广播、网络媒体的报道角度和特点不同,受众也不同。报道角度和篇幅的区别是由媒体的自身定位和目标群体需求所决定的,因此,在进行新闻策划时,要根据不同的媒体特点针对性地组织整合新闻素材,发挥不同媒体的综合优势,以实现最佳的传播效果。特别要重视和利用好网络,网络力量不容小觑,受众日益增多,它的优势在于发布速度快,互动热烈,不受篇幅的影响,受众一般为中青年人。同样的新闻策划内容,网络可以多用图片,不要求完整性,可以分批分次地进行发布,既能第一时间报道新闻,又能保持更新率和回复率。可以邀请知名网站的工作人员对医院进行体验式采访,通过他们的感受传递给网友,从而让网友了解医院的一些流程和医务人员的辛劳。可以将医生个人的网站、博客纳入到医院的宣传阵地中来,搭建一个好的平台,让医生与患者可以零距离的互动。可以利用医院网站、官方微博、微信等发布一些温馨的科普类小知识,把患者变为粉丝,将医院和患者紧紧联系在一起。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七

首先,医院新闻策划离不开患者的支持。医院的新闻宣传和其他主题不同,很多时候涉及到患者的就医隐私,这就需要得到患者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在他们的同意下才能进行采访报道。与患者一定要有情感上的沟通,患者没有为医院做宣传的义务,而一旦患者对医院怀有感激之情、与工作人员建立起深厚的友情之后,一般都是愿意积极配合医院做宣传的,实践也证明了这一点。

其次,医院新闻策划离不开媒体的支持。积极参加媒体组织的活动,不仅可以密切感情,也不失为宣传的好机会。增进媒体对医院的了解,甚至是对专家的了解,培养记者对医院和专家的信任感并向社会传达。在媒体需要医院的协助时,在一定范围内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提供健康咨询和医疗保障。

最后,医院新闻策划离不开临床的支持。好的新闻线索就在临床一线,医务工作者如果能做个有心人,留意一些“不寻常”的小事,挖掘背后隐藏着的新闻价值。急诊室、儿科、妇产科往往是有“故事”的地方。

只有运用好多种媒体手段,让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均衡发展,才能为医院注入活力与生机,从而构建良性互动的医患关系,打造公众与医院顺畅的沟通模式,形成合力与双赢的格局。

参考文献。

广播新闻策划书篇八

兰斯基最近撰写了一篇长篇报道,事关巴菲特联合3g资本斥资280亿美元收购亨氏公司,他选择在linkedin上做一个“小广告”,“《财富》发表了一段比较长的预览,完整的文章请点击这里,但是只有《财富》订户才能阅读。我不能道歉,许多年轻人说他们需要获得免费阅读,但是我不这样认为。”

看到他这个帖子的网友沸腾了,获得最多“赞”的一个评论是这样的:“如果你的《财富》文章和这个linkedin帖子一样空洞,我想我会选择免费新闻网站,请少发一些垃圾帖子。”

兰斯基并不示弱,随后写了帖子捍卫收费阅读模式,丝毫不愿意为自己惹来众怒的帖子道歉。

兰斯基对媒体表示:“对于这些读者,我犯了一个社交媒体上的答错,就是链接到一个必须缴费才能阅读的文章上。”

财务挑战。

传统报纸的发行量和广告收入,出现了大跌,它们希望通过网站内容收费,弥补损失。

业内博客苏利文(andrew-sullivan)表示:“报纸和其他网站的广告收入表现疲软,因为广告主可以通过谷歌(微博)或者facebook,精确定位到具体的某一个受众。”

苏利文拥有独立博客“thedish”,每月读者人数超过百万。他把博客从《新闻周刊》和《每日野兽》的网站中剥离了出来,博客读者每年必须支付20美元才能阅读。

苏利文表示:“我们媒体必须找到广告之外的另外一种收入模式,广告从长期来说是一种不可靠的收入。”

上述兰斯基表示,广告支撑的网络新闻服务,难以持久,需要其他的收入来源,向读者收费是一个很好的模式。

现在看来,一些读者不愿意为网络内容付费,一些网站意识到这个问题,设置了灵活的收费墙模式。比如《纽约时报》网站,允许读者每月免费阅读十篇文章,之后要求读者成为缴费会员才能阅读。

英国《泰晤士报》,可以让读者阅读到文章开头的段落,但只有付费会员,才能阅读全文。

美国《华尔街日报》和英国《金融时报》的网站,则整合了无需注册免费内容、收费内容,以及注册会员才能阅读的免费内容。另外,报纸网站也对收费套餐进行促销,或是捆绑其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给读者。

另外,随着亚马逊收购老牌的《华盛顿邮报》,他将给该报带来具有新创企业或者零售业特色的商业模式。

随读随付费。

早期的互联网,是一个连接全球各大学的网络系统,因为这些大学过去无法便捷地相互访问论文和资料。

卡里奥如今已经从欧洲原子能研究中心退休,居住在法国。他表示,“如何对待信息的价值”,这个问题已经困扰了业界20多年。“一个人很难这样说,我辛辛苦苦工作,更新了文章,你要阅读必须付费,比如每点击一次一美分。”

卡里奥表示,收取包月阅读费的方式,不仅昂贵,而且限制太多。他认为,移动通信行业的预付费模式(pay-as-you-go)适合互联网内容。“当你发送了一条短信,你支付了一小笔费用,每一个独立的行为,都应该单独付费。”

卡里奥表示:“我阅读文章时,浏览器将会自动支付一美分或是两美分,甚至我都没有感觉到,另外我无须提前预存很大一笔钱。”

这位科学家表示,电信行业成功实现了随用随付费,全世界的电信系统可以为用户的每一个消费举动计算账单,因此新闻网站也能做到。

贝索斯和未来。

左田(tien-tzuo)是zuora公司的ceo,这家旧金山的公司,主要帮助其他网站管理收费业务。他们的客户包括了《泰晤士报》的母公司“新闻国际公司”以及澳大利亚报业巨头fairfax。

左田表示,每阅读一篇收费两美分,是一个可行的模式,但不是最理想的。实际上,电信运营商除了预付费之外,也还有很多套餐和资费,比如后付费、家庭计划、夜晚和周末计划,不限量计划,捆绑套餐等。

他表示:“消费者不喜欢被测量,否则他们刚刚打通电话,就会感觉被收费,必须尽早结束通话。”

在贝索斯进入报业之后,所有人都在猜想,他会带来一种怎样的商业模式。左田表示:“许多人忘记了,亚马逊建设了仓库和物流中心,除了在线业务之外,还有很多线下实体业务。”

他表示,对于报纸,一些人仍然希望在上班坐公交或是地铁的过程中,能够看到印刷报纸,周末在厨房的大桌上,人们希望把周日报纸摊开,找出自己喜欢的那部分来阅读。

左田认为,即使没有收费模式,新闻网站不见得会没有活路,比如evernote和dropbox等服务商,他们采取免费增值模式,免费提供的产品有很大的价值,而需要更多服务的用户则必须付费。

今天,我们仍然可以看到大量的免费新闻,但是情况可能会发生变化。如何平衡读者的阅读习惯以及新闻行业的商业需求,这还是一个远未解决的难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