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23:50:37 页码:14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实用9篇)
2023-11-11 23:50:37    小编:ZTFB

通过总结,我们可以将零散的知识点和经验归纳整理,形成系统的学习成果。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取得成功的第一步。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写作水平和风格,有助于培养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和个性。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一

小班幼儿第一次离开家庭进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会导致幼儿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如哭闹、想要的东西随手就拿、不要的东西随地一扔、吃东西不洗手、想到哪就去哪、饭后马上玩玩具、和同伴争抢玩具和图书„„,这些种种行为都是由于以往在家庭中随意的教养方式决定的,所以到了幼儿园,进入集体生活就会呈现一种无序的状态。

小班幼儿存在着自控能力差,自理能力差,卫生习惯差,学习习惯更差的现象,同时小班也是幼儿跨入集体生活的一个转折点,是进行常规教育的关键时期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三,小班的常规建立好了,将为以后中、大班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但是,同时小班幼儿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又存在诸多困难,主要是由于孩子第一次离开家庭,来到幼儿园,一方面有些胆怯,另一方面又要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习惯,实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而且,常规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幼儿会出现多种反复的行为,是需要长期的培养和关注才能够帮助幼儿养成的。一个班的常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幼儿们成长和教师组织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要分散精力去维持规则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在小班幼儿常规培养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并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来进行培养。

1、设立的规则要清晰明确,教师要求统一。

为小班幼儿设立的常规应该是他们能够理解的,并能够容易执行的,这样在理解的基础上建立的常规更有利于幼儿的遵守,并在不断巩固和强化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例如:放玩具时要将玩具收好;搬椅子时要用两只手等等。同时班中三位教师对幼儿的要求要一致,在统一的环境中幼儿能够更快更好地养成各项常规。

2、教师应注重自身行为,以身作则。

在幼儿园里,老师在孩子心中是最有权威、最可信赖的人,因此幼儿是最爱模仿老师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他们模仿。为此,我们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严谨有序。例如:要求幼儿是两只手搬椅子,自己也要这样做;请幼儿帮忙做事时,也要说“谢谢”;教育幼儿不挑食不剩饭,自己也要做到,等等。

3、通过榜样进行正面教育。

模仿是幼儿重要的学习方法,特别是小班幼儿的模仿更为强烈,并且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而向小班幼儿提供学习榜样,是小班幼儿进行行为练习,形成良好习惯的必要条件。每个幼儿都有闪光点,抓住优点进行表扬,其他的幼儿就能起到榜样与鞭策的作用。例如:我班幼儿中有一半是上过一年幼儿园的幼儿,他们对一日生活中的各项常规和要求都很熟悉,因此,在开学后,通过表扬这些做的比较好的孩子来使新入园幼儿知道应该怎么做才对,同时也加强了这些孩子们的自信心。

4、常规培养应循序渐进。

常规的培养不能只追求短时效果,对幼儿的要求应循序渐进,逐渐养成。如进入秋季,培养幼儿穿脱折衣服这项内容便重要,这件事情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对于那些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的新入园幼儿来讲是十分困难的。在这项常规的培养上我们是这样做的:最初只要求幼儿有自己穿的意识,会将衣服披在身上,穿好后可以找老师帮助系扣子和拉拉链,在脱的时候也是只要愿意自己脱就好;接下来,当幼儿都做的比较好的时候,我们就要求幼儿在学习了系扣子和拉拉链的方法的基础上尝试自己做,脱衣服时也要求幼儿拽着袖口和裤腿脱,不能将袖子和裤腿脱反;而折衣服时也在以往只要能折上就好的基础上要求幼儿折叠整齐。而在过程中,如果幼儿遇到了困难从最初的教师帮助到要求幼儿请求同伴帮助,培养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逐渐提高要求的过程中,幼儿的能力也不断获得了提高。在常规培养的过程中将困难降低,分阶段培养,使幼儿的常规养成更稳定。

5、采用儿歌等的形式培养良好的常规。

采用儿歌的形式能够使幼儿理解具体的内容和要求,更有利于幼儿养成。例如,培养幼儿漱口和擦嘴,我们通过儿歌:手拿花花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来使幼儿理解漱口的方法和重点。而擦嘴的儿歌:小餐巾,手中托,擦擦嘴巴折一折,饭粒粒,肉末末,一二一二溜走了。在说儿歌的过程中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重点和先后顺序。

6、多鼓励表扬,正面引导幼儿。

俗话说: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幼儿的点滴进步受到老师的赞许后,他会便自信、更快乐,因为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地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下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小班幼儿在吃餐、饭时,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最令老师头痛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吃饭时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媛媛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饭粒掉在地上、桌上。吃完饭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7、在游戏中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

如在入班时,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引导认识自己的标记,并找出自己的标记朋友,是使幼儿很快地记住了自己的标记,学会找自己的杯子和毛巾。我还通过智力游戏“猜猜我是谁”,加深幼儿对班上老师的认识,对小朋友的认识,增进与老师、小朋友的感情。

再如,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不看标记乱扔、乱放,我采用了“送玩具宝宝回家”的游戏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在收拾玩具的时候我就说:“小朋友,送玩具宝宝回家了。你要看清玩具筐上面的小秘密,找到和它一样的放进去就对了。”如果,有些孩子动作较慢,或者还想玩时,我就以玩具的口吻说:“怎么我的汽车宝宝还没有回家呢?”这时,幼儿会很快地将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

在洗手后擦手时,经常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于是,我在毛巾柜里每块毛巾的后面都贴了一个小笑脸,告诉幼儿:“只有摘下毛巾才能看到小笑脸。”这样一来,就极少会有幼儿不摘毛巾就擦手了。

8、在常规教育中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常规教育不仅让我们的孩子有了规矩,让他们养成了一些基本的行为习惯,而且在这些活动中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如早上的时候可以请来的早的小朋友自己挂毛巾、放水杯,不仅放自己的还帮别的小朋友放,小朋友都很喜欢这样的活动。小朋友在小班下学期就可以自己学着擦屁股、叠被单了,这对他们摆脱对成人的依赖性是有极大好处的。

9、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孩子遵守生活常规的习惯。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利用宣传栏、育儿经验及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宣传幼儿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并与家长联系,让他们在家也给孩子定一个在家常规,并督促执行。同时,将班中近期常规培养的重点和方法通过各种形式传达给家长,使家长在家时也用相同的方法要求孩子。如:刚入园时洗手、进餐和入厕的要求;秋冬季时穿脱折衣服、塞衣服的要求等等,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常规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它关系到孩子长大以后的习惯养成以及人格、性格的养成。所以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多用耐心、爱心和智慧帮助孩子度过这段非常时期,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二

**区幼儿园保教常规要求。

为了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幼儿园教育常规管理水平,提升全区幼儿园保教质量,建立规范的幼儿教育秩序,开展幼儿教育研究,深化幼儿教育改革,依据《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陕西省实施国家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指导意见的方案》等文件精神,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区幼儿园保教常规要求》。

一、总体要求。

1.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树立整体教育意识,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舒适、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关注个体差异,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2.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相关文件精神为依据,指导开展活动,实施素质教育,以培养幼儿的兴趣为目的,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幼儿教育应以保教并重,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使每一个幼儿获得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幼儿园教育不要书包,不要教材,不要黑板,不要课程表,不要作业,不要考试,禁止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教育行为,杜绝“小学化”教学倾向。

3.在组织教育活动中,各幼儿园、幼儿园教师应当把幼儿安全放在第一位,强化安全意识,把安全工作贯穿于教育活动的始终,确保幼儿在卫生、交通、活动、设备等方面的安全。

4.幼儿园要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准入制度。教职员工应爱岗敬业、为人师表。要建立民主和谐的师幼关系,尊重幼儿的人格尊严和基本权利,关心、爱护每一位幼儿,平等对待和评价每一位幼儿。严禁歧视、虐待、体罚或变相体罚、侮辱幼儿人格等损害幼儿身心健康的行为。

5.幼儿园要与家庭、社会密切合作,整合教育资源,创造良好条件,共同实现教育目标,使幼儿健康活泼、好奇探究、文明乐群、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勇敢自信、有初步的责任感。

6.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幼儿园章程、发展规划、各项规章制度等;制订切实可行的年度、学期各项工作计划,并认真组织实施;年终和学期末要进行工作总结并形成书面总结材料。

7.幼儿园要根据自身实际,加强园本教研,教师要争取做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在学习中进步,促进有效教研活动,打造特色幼儿教育。

二、教育内容。

8.幼儿园要结合本园实际,制定具体的课程实施方案。课程实施方案一般包括: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结构与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与保障机制六大部分。

9.幼儿园要以《纲要》规定的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为课程核心,全面实施教育内容。各个领域的教育内容要在一定比例范围内合理、科学搭配,做到既相互独立,又相互渗透,促进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严禁向幼儿配发教材、布置家庭书写作业、进行任何形式的知识性测验和考试,要用科学的方法,通过有效的活动教学拼音、汉字书写、笔算、英语等教育内容。

10.幼儿园在实施课程方案的过程中,可根据幼儿发展实际水平和生活经验、兴趣的需要,灵活调整教育目标和内容,每学期对课程方案的实施进行交流探讨,使方案更为合理、科学。

11.幼儿园、教师每学期初要根据上级教育部门的有关要求和本园课程实施方案,制订具体的学期教育工作和课程实施计划。学期结束,根据教育计划和课程实施计划的执行情况,写出学期工作总结。

12.建立学期、月、周、日活动安排制度。教师要认真研究保教内容,根据教育实际,精心设计教育活动方案。活动方案一般包括:活动内容、活动目标、活动重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评价、活动延伸(与其它领域的自然、灵活渗透)、配套活动资源、活动反思等内容。教育活动设计应提前一周完成并通过审阅。

13.教师要严格执行教育活动计划,按时组织教育活动,不擅自离开岗位。幼儿园教师要树立“一日活动即课程”的教育理念,()扎实开展各种幼教活动,提高育幼质量。

14.鼓励教师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自主开发园本课程。

三、教育活动。

15.活动准备。

(1)设计幼儿一日活动方案,包括:入园、离园区域活动安排。每日至少开设五个活动区,列出活动区名称、所需基本材料、幼儿参与方式、集体或小组教育活动等。每日至少要有四个活动安排,活动设计内容包括:活动名称、保教目标、活动主要环节、开展方式方法、教具学具准备、教师指导要点、生活活动要点。生活活动要点应包括:盥洗、餐饮、就寝、散步等环节。

(2)准备充分的教具学具。教师应制作、搜集幼儿当日活动所需的各种玩具材料。

(3)创设教育活动情景。保教人员应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以爱心、耐心、细心对待每一个幼儿,影响并帮助幼儿形成乐观、友善、活泼、合作等积极的性格特征;要创设安全、美观、教育内涵丰富、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可随教育活动主题及时变换的墙饰、自然角、活动区等物质环境,以充分体现并发挥环境的育人功能;教师要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准备教育活动,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服饰要适合保教活动需要,尤其要便于带领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

16.活动过程。

(1)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教师应积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幼关系,运用适合幼儿“自主、合作、探究、创造”的方法开展教育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及时肯定、赏识幼儿的正确行为,培养他们游戏、学习兴趣及自主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明确自己的角色定位,体现幼儿是学习活动主体,教师是活动主导,当好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启发者、帮助者、参与者的角色。

(3)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承认并善于发现不同幼儿在不同发展领域的差异性,重视学前教育的启蒙作用。重视幼儿多元智能的开发,发现幼儿在语言、数理逻辑、视觉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自然等不同方面的智力潜能,注重幼儿有益兴趣的培养,满足不同幼儿的心理需求,使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都得到发展。

(4)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要处理好预设课程与生成性课程的关系,抓住教育契机,创造性地使用预设方案。

(5)幼儿园在教育活动中,要重视幼儿生活活动,保障幼儿每日充足的午睡时间,全日制园所保证幼儿不少于2小时的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得少于3小时,允许幼儿自由饮水、如厕。

(6)教师要重视幼儿在园生活全过程的组织,不搞包办代替,培养幼儿自理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

(7)教师要设有幼儿观察记录,有针对性地观察幼儿的行为、表现,及时分析、诊断这些行为所反映的幼儿的发展状况、发展要求,有针对性设计教育预案,不断积累教育资料,总结教育经验。

(8)教师应及时展出每个幼儿的作品,同其他幼儿、家长共同分享创作的快乐。

17.教育评价。

(1)教育评价在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激励、促进发展的作用。幼儿园要建立科学的、符合本园实际的、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

(2)幼儿园教育工作评价应实行以教师的自我评价为主,园长及园内其他管理人员、教师和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应重视评价的过程,评价的过程是教师运用专业知识审视教育实践,发现、分析、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自我成长的重要途径。

(3)幼儿园要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幼儿发展评价模式。评价模式应包括量化评价、成长档案评价、赏识性评价、家长评价、幼儿自我评价等内容,以促进幼儿富有个性,身心健康发展为最终目的,反对进行幼儿间横向比较、或突出选拔功能的评价方式。

(4)幼儿园要为每个幼儿建立成长档案。档案可包括幼儿影像、幼儿生活片段的文字描述、幼儿作品、发展评价手册等,以便比较全面地反映每个幼儿健康成长的基本状况。

四、保育管理。

18.幼儿园要树立“保教并重”的教育思想,认真落实幼儿园保教目标。

19.入园工作准备。开窗通风,清扫整理室内外卫生,保证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为幼儿准备当日饮用水,保证幼儿足够的安全饮用水;热情接待家长,与幼儿家长简短交谈,了解幼儿在家情况。

20.制定科学合理的食谱。以平衡膳食为原则,膳食中包括各种营养素;营养素之间比例适当,食物品种多样化;制定双周代量食谱,保证一周之内不重样,每l――2周换一次食谱;合理安排幼儿进餐时间,两餐间隔不得少于3.5小时;保证幼儿饮食、饮水卫生、安全。

21.进餐及餐后工作。组织幼儿的餐前盥洗活动,适时进行文明卫生教育;指导班级值日生工作,用愉快的心情向幼儿介绍食谱,按幼儿进食量为每位幼儿盛饭、添饭,使其吃好、吃饱。并在餐间进行爱惜粮食、不挑食和简单营养学方面的知识教育。不得在餐间训斥幼儿或缩短用餐时间。饭后要漱口、擦嘴,不进行剧烈运动;做好餐后整理和清洗消毒工作,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生活卫生环境。

22.幼儿午睡及起床。保证幼儿午睡环境和时间。午睡环境要清洁、安静、温馨,确保幼儿每日午睡时间,冬季1.5-2小时,夏季2-2.5小时;指导和帮助幼儿学习正确穿脱衣服,并学会整理自己的衣物鞋袜被褥,摆放整齐,养成良好习惯;指导幼儿遵守午睡常规,有正确的睡眠姿势,加强巡视,做好观察;指导并帮助幼儿整理仪表,整理床铺。

23.幼儿离园活动。做好幼儿的离园仪表检查和离园的安全教育;坚持安全接送制度,防止错接或漏接,并热情与家长交谈反馈幼儿在园的表现,达到教育的一致性。

24.幼儿园必须切实做好安全和幼儿生理、心理卫生保健工作。认真贯彻执行《托儿所、幼儿园卫生保健制度》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建立体格锻炼制度、健康检查制度、疾病预防制、卫生消毒制度、卫生保健登记统计制度、体弱儿童管理制度、营养管理制度等各项卫生保健制度,严格执行,并有详细记录。实施领导岗位责任制,分工负责卫生保健的管理工作。

25.加强幼儿健康检查管理。坚持幼儿每日的晨检制度。设有晨检室,专职卫生保健员要对幼儿园进行晨检,寄宿制幼儿应增加晚间检查,做好检查和交接班记录;坚持幼儿入园前的查体、年体检以及入园后的定期体检(每半年测身高、视力一次,每季度量体重一次)制度,建立幼儿个人体检档案。入园前的体检要达到100g,入园后的定期体检要达到95g以上,并及时填写体检报告,对测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价,并及时向家长反馈。

26.积极开展幼儿疾病预防。按年龄完成计划免疫、预防接种工作,幼儿建卡率达100%;幼儿园食堂的场地、设备、膳食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定期对环境卫生、各类餐具、玩具进行清洗和消毒;做好计划免疫和疾病防治工作;幼儿园内禁止吸烟;建立健全教职工体检制度。每年为全体教职工体检一次,并做好档案的收集和保存。

五、园务管理。

27.园内管理机构健全,责任明确,有长远和近期的工作规划和目标。有各部门工作职责和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各项制度健全,有园务会议制度、学习制度、考评制度、卫生制度、家长联系制度、门卫制度。建立工作人员及幼儿花名册,并认真做好教育部门和统计部门的统计指导工作。

28.幼儿园对班级教学工作的管理实行班长负责制,骨干教师任班长,班长统筹协调其他保教人员共同制定、落实班级的保教工作计划。学期保教工作计划一般应包括:班级幼儿发展状况分析、本学期保教工作目标、活动主题网络设计、保教工作重点等。

29.幼儿园要依法治教,规范办园行为。与九年义务教育相衔接,严格按年龄编班,并控制班级人数,规范班级名称:小班(3-4周岁)25人,中班(4-5周岁)30人,大班(5-6或7周岁)35人,寄宿制幼儿园每班人数酌减。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办托班(2.5-3周岁),城镇幼儿园一律不得设置学前班。坚决纠正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30.科学合理配置人员。4-8个班设正园长1人,8个班以上设正园长1人,副园长1人以上,每班配保教人员3人。医务人员6个班以下配1人,6个班以上至少2人。园长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学前教育或相关专业中师以上学历,接受过园长在职培训,政治素质好,热爱幼教事业,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能深入教学第一线,具有评课和指导幼教科研的能力。教师应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或职业幼师班毕业学历,并取得任职资格证,热爱幼教事业,有一定业务能力。保育员应具备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并受过短期职业培训,并取得任职资格。医务人员应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受过幼儿保健职业培训,取得任职资格证书。

31.强化后勤管理。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幼儿伙食账目每月向家长公布,且有台帐,严格园产管理制度,实行财产保管责任制。严格按照收费标准收费,无违规收费现象。

32.幼儿园要重视档案工作,做到管理、教育、保育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使用效率高。

33.幼儿园要不断提高教职工的安全、卫生保健责任感,并定期开展安全和卫生保健检查工作,做好设施、设备的维护和保养工作,清除隐患,防止事故发生。加强幼儿的交通安全管理,建立幼儿安全档案。幼儿园应建立安全防护体系,拟定重大事故的预防和应急预案,特别是要加强门卫工作,采取有效措施,禁止无关人员入园,保证幼儿在园安全,遇到突发事件应妥善处理并及时汇报。

六、环境建设。

34.园址远离污染源,无噪音、日照充足,场地干燥,排水通畅。要经常排查幼儿园周边高危人员,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园舍坚固安全、设计合理,选址合适。园内无安全隐患,各类设施、设备安全,有防护设备。

35.室内有适合各班幼儿使用的安全、卫生、牢固、美观的桌椅、床、流动水洗漱设备,饮水设备。配有一定数量的玩具。每班配有紫外线或臭氧消毒灯消毒柜。重视保教设备建设,充分发挥设备使用效益,各类教学设备,图书报刊,电教硬、软件,玩(教)具器材等设施齐全并达到《幼儿园工作规程》要求标准。园内有符合安全要求的取暖、降温设备。班级有钢琴或电钢琴或电子琴、电视机、录音机、照相机、音响设备等设施。

36.园内环境净化、美化、儿童化、教育化,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有绿化园地。室外有5种以上大型玩具,大型玩具区为三合土地面(已经硬化的在玩具下铺地毯)。每班有供幼儿开展各类游戏活动的玩具,人均5套以上,室外有较好教育及使用价值的沙地、动物角、植物角、戏水池、30米跑道等活动场地。

37.幼儿园要注重为幼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精神环境。环境创设要符合幼儿园安全卫生的有关规定,消除各种安全隐患;要根据教育主题和幼儿发展目标定期更换环境布置内容,设置班级的自然角、观察角。环境创设要注重师幼共创,突出班级特色,同时也要体现园所文化。

38.幼儿活动室占地、建筑面积符合国家规定标准,干净、整洁、布置美观,符合幼儿年龄特点;有分男女的幼儿厕所、盥洗室。有单独设置的多功能活动厅、幼儿图书阅览室、幼儿电脑室,并能充分发挥作用。

七、家园共育。

39.幼儿园要建立家长委员会,通过家长委员会的活动,向家长宣传正确的幼儿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形成家庭、幼儿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改善育幼环境,提高保教质量。

40.幼儿园要定期向家长开放机构全日生活、学习活动,接受家长监督。要运用座谈会、电话、网络、宣传栏、家长手册等方式加强家园联系,和家长建立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

41.幼儿园要重视并加强园际教育交流与合作,城乡之间、不同类别园所之间也要加强联系、相互学习借鉴,以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促进区域间幼儿教育质量和教育水平的整体提高。

八、培训科研。

42.教育局、教研室要加强幼儿教育的研究、指导,为教师培训科研搭建平台。教育研究主要围绕以下内容进行:学习国家、省、市教育政策法规;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研究保教内容;构建园本课程;研究幼儿年龄特征和学习规律;发现、研究和解决教育实践中的各种问题。

43.幼儿园要制定教师培训计划,每年有针对性地通过集中培训、参与式培训、教师外派、继续教育等方式,对教师进行教育理论、教学技能、教学艺术等方面的培训,特别是要积极参加各级教育管理部门组织的业务培训,以促进教师不断充实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水平。

44.幼儿园要成立教研组,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幼儿教育研究;重视园本教研,创建人人参与、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研究氛围。

45.园长要定期到班级观摩、指导教师的教育工作,掌握幼儿园及班级学期保教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每学期观摩、指导教师教育活动不少于20个工作日并留有记录。园长要带头科研,并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为教师交流经验、展示成果搭建平台。教师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幼儿、反思自己,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互相切磋,加快专业成长。

46.重视幼儿教育课题研究。积极申报教研课题,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对取得的成果进行大力推广运用。

九、附则。

47.本要求适用于**区各类幼儿园。

48.各幼儿园可根据本要求,结合本园实际,制订具体的实施细则。各幼儿园执行情况将作为幼儿园等级评定的重要内容。

49.本要求由**区教育局负责解释。

50.本要求自2012年3月1日起试行。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三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里指得“规矩”、“方圆”就是指的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不但为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常规培养是教育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可以说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成长、学习的基础前提。常规不仅是幼儿一日活动正常开展的保证,更是幼儿健康成长的保证。

在当今幼教改革的思潮中,幼儿园规则意识培养的尺码更为重要。当前,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是幼儿从家庭迈向社会的一个小小驿站,也是幼儿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幼儿从熟悉自由宽松的家庭环境进入到陌生、又有约束的集体环境之中,又要接受集体教育,难免给幼儿带来一些不适。幼儿不能像在家里那样随心所欲,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要受集体规则的制约,要让幼儿慢慢理解生活在集体中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帮助幼儿适应集体生活。

良好的一日常规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那么,什么是幼儿园一日常规呢?幼儿园一日常规就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幼儿一日常规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卫生常规(包括进餐常规、喝水常规、盥洗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常规(包括午睡常规、坐的常规、礼貌常规、上下楼梯常规、入园常规、散步常规等);学习活动常规(包括户外、早操常规、体能游戏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一日常规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处处体现,所谓的常规,就是幼儿的一日活动中的各个环节应遵守的规则。显然,常规是幼儿教育主要内容之一。同时,常规的建立也对幼儿园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我认为通过常规培养发挥着四种作用:(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对于从家庭环境进入迥然不同的集体环境的新人园幼儿来说,适应环境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教师要让幼儿觉得环境是宽松的,幼儿园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什么东西在哪里,小朋友都知道。帮助幼儿了解“做什么”“怎样做”等。由浅入深,形成良好的生活能力和卫生习惯,充分的适应集体生活。(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在组织集体活动时,幼儿要按照一定的要求,约束自已的不良行为,限制自已不应该扰乱一定的生活习惯、社会秩序,让幼儿从小就知道生活在一个集体里,就要有一定的约束力,不能随心所欲。(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因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常规需要持之以恒地坚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行成的行为习惯。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规则,并认真执行,把这种执行作为自身的需要,从依规则控制自身行为,(也就是规则的外控)到形成动力定形,也就蒙台梭利教学理论中所倡导的”规则内化”。(4)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常规的建立不仅是集体教养幼儿的需要,同时它有益于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可以起到培养良好情绪,形成一定的卫生、生活和行为习惯,促进幼儿的生活和活动的能力提高的作用。作为教育手段,起到规范引导行为方向,促进幼儿活动质量,提高能力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作用。使幼儿在自由的基础上自主地遵守一日常规。

那么如何建立与执行幼儿园的一日常规呢?在实践工作中,我认为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一种宽松自由的精神环境氛围。

1、为幼儿创设一种宽松、民主、自由的精神环境,能够促进幼儿主动遵守各种规则的一种有效手段。举个例子,请你分别到两个食堂去买菜,一个食堂是井然有序地排队,这时的你也会自觉地去排队,而且心态平和,吃完饭后还会感到心情愉快;相反,另一个食堂,一片吵闹混乱,这时你的情绪也会变得烦躁起来。这就是环境对人的影响,环境在无形中调节着人的言行。教师在幼儿在园的一日中就要为孩子创设有利于他们有良好行为表现的环境,让孩子情绪平稳、思维有条理、行为有序、,让孩子始终保持有序的活动状态。

2、良好的师幼关系是常规培养的基础。“亲其师而信其道”——这又是一句俗语,用最易懂的话解释就是孩子喜欢老师,就愿意听这个老师的话,愿意接受老师提出的建议。如何让孩子“亲其师?让孩子喜欢老师”这不是一招一式就能完成的,要*老师在日常中的积累。新《纲要》关注师幼间的情感交流。纲要在“建立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这一内容中也指出目前的师幼关系的内容分布上表现教为明显的是重规则性少情感交流。教师对孩子的行为问题过于关注,而缺乏与幼儿进行积极、有效的情感交流,从而使教师与幼儿的关系处于消极、被动的关系。而积极的师幼关系能让孩子的被动遵守规则行为变为自觉自愿的行为。

(1)、多和孩子进行情感交流、激发孩子喜爱老师的情感,建立亲密的师幼关系。亲密的师幼关系的建立,会使孩子体验到集体生活的愉快,形成安全感,信任感。有了感情基础,就为我们的常规管理打下了基础。

(2)、建立民主、尊重、信任的师幼关系。常规建立的过程是幼儿与教师共同参与合作的过程。在常规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表现对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自觉遵守规则,让孩子感受老师对自己的信任,并请幼儿参与常规的制定。要让幼儿主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让幼儿主动思考。让幼儿参与常规制定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引发幼儿思考的过程。对于自己参与制定的规则,幼儿是很喜欢遵守的,从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3)、坚持正面教育,多鼓励、肯定幼儿。爱与尊重的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主动学习,多用鼓励表扬的方法进行正面引导,幼儿更易接受规则。

(4)、预测孩子可能出现的结果,给孩子一定的错误控制方法。错误控制就是用一定的方法预防孩子的错误发生,让孩子自主检验。在常规培养中也是一样,有经验的老师就会预测孩子可能出现的结果,如孩子进如建构区活动时要脱鞋子,孩子的鞋子摆放会很乱,而一到活动结束时就忙着找鞋子,有点混乱。老师在区域活动旁贴了很多小鞋,按颜色分开。孩子们一进区域就主动把鞋放在小鞋模上,在活动结束时幼儿就能快速有序地找到自己的鞋子了。

(二)根据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发展要求,循序渐进,是培养幼儿一日生活常规的前提基础。

1、幼儿的年龄不同,对规则的理解也就不同,教师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也就不能雷同。结合幼儿心理特点,严格要求,并找出一个循序渐进的办法,使孩子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这警卫良好常规的形成奠定将有力的基础。

2、根据幼儿年龄段身心特点,构建常规。创建“主人翁意识”,无形中也提高了幼儿的自主性,设立班长、值日生等。让幼儿成为班上的“小主人”,有一定的权利和责任感,同时也无形中让幼儿自觉遵守了各种规则,而且幼儿也特别容易接受和执行。

3、另外,在一个集体中,往往有一些有个性的孩子。对这些幼儿来说,强硬的态度往往会造成他们的逆反心理,教师一定要注意抓住幼儿的心理,要用爱心去博得幼儿的信任,就可以更好的进行常规的训练及培养。

(三)建立密切的合作关系。

1、教师间的合作。

首先教师的常规要求要明确、统一。幼儿园一个班级一般至少要有3位教师。每个老师都有自己规定的常规或教育方法,一个老师一个样。日子久了,孩子就皮了。让他来遵守什么常规,简直就是“天方夜谭”。所以,一开始实施常规就应该班级的所有老师一起同时进行。各个环节要统一明确的要求,告诉幼儿我们需要怎样去做,并教给孩子方法,即如何去做,最终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什么,从而让孩子最初就明白老师的意图,能够按要求,有方法去完成。给幼儿形成一个定式的概念,循序渐进,逐步养成良好的一日常规。其次,教师分工要明确。不光孩子要建立常规,自然有序。老师也要如此,哪个时间,哪位老师应该做什么,都应该有明确的分工。做好自己本职工作,更好的服务于幼儿,促进一日常规良好的建立。最后,我认为教师间的配合也是尤为重要的。一日常规的培养,不是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集体努力的过程。建立良好的一日活动常规,班级教师的紧密合作也是重要的一个基础部分。

2、家园合作。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家长与幼儿天然的联系使家长具有别人难以替代的优势,一旦家长与教师为着一个共同的目的携起手来,教育效果将倍增。具体表现在:家长的参与极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家长是教师最好的合作者;家长本身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家园合作无疑是培养幼儿常规的重要途径之一。要避免在园一个样,在家一个样的现象。家园密切的配合,要求一致,达到一致的教育目的,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活动常规。

有的老师认为,常规培养主要是集体教学活动常规、集体游戏常规,其他环节常规并不重要,其实不然,重视各个环节的常规培养,就能使孩子在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显得井然有序。特级教师朱静怡老师说过一句话:“幼儿在园的一日就象是一串美丽的珍珠项链,一日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就是一颗珍珠,教师要让每一颗珍珠都闪亮发光。”显然,幼儿在园的一日活动中,各个环节都是非常重要的。“项链”中的“珍珠”必然重要,但串起颗颗“珍珠”的“线”也是不可遗忘的。就像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连接各个环节的“过渡环节”一样,也是不可忽视的。注重一日常规中各个环节的过渡,合理安排时间,减少幼儿时间的浪费是保证幼儿一日活动的时间的基础。有了这样的认识就有利于老师用正确科学的教育观念面对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

(五)榜样的示范作用。

1、树立孩子间的典范,同伴相互影响。

幼儿时期的思维是具有形象的,他们最不喜欢说教,榜样是具有形象的,正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所以它有强大的说服力和感染力。在幼儿中树立榜样,让孩子影响孩子。孩子们会在每天频繁的接触中产生最直接、最具体的影响,给孩子留下深刻的印象,对孩子形成良好的常规起着积极的作用。

2、教师以身作则,起到“榜样”“引导”作用。孩子都有模仿的天性,教师的榜样是非常重要的,老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很容易被孩子模仿。因此,老师平时的一些坏的生活、学习习惯以及话语都会给孩子的常规培养带来不良的影响。比如说:午睡的时候,老师要求孩子保持安静,而自己却大声说话:“,你别讲话!你!不要说话了!”。可孩子依旧在大声说话。如果老师轻声地说,孩子也会轻轻地说。教师在面对孩子时,应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应该做到这一点,为幼儿树立良好的形象和榜样。只有这样,孩子的常规培养才会更加的井然有序。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所以教师要表现出对规则的兴趣,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孩子,让孩子感受遵守规则时的趣味所在,从而让孩子愿意接受规则的约束,乐意遵守规则。在一日常规培养的过程中,老师在最初的时候可以作为活动的组织者,领导全体小朋友。而进行一段时间后,对于接受快、并能按照老师要求很好完成的幼儿老师必须要给予鼓励,让小朋友有一个学习的榜样,并鼓励让这样的小朋友来代替老师做组织者,这样有利于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一定要注意对于好动的孩子也要多加引导,让他们也有机会,这样才能达到全体和谐统一的效果。

3、家长注意自己言行、习惯,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促进幼儿良好常规形成。

每个幼儿都从自己家庭的生活中获得不同于他人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发展待人处事的能力以及语言等。这一切在幼儿入园后,仍然极大地影响和制约着幼儿园教育,幼儿园教育只能在幼儿原有的基础上展开,否则教育效果就不佳。可见,家庭教育对幼儿的身心影响是巨大的。而家长的良好行为习惯使幼儿学习的直接典范。幼儿与父母朝夕相处,关系密切,父母的言行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形成。因此,父母也因注意自身言行及习惯,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生活常规。

幼儿园的一日活动常规的培养要长期持久,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不能时有时无,老师高兴了,就让幼儿放任、松懈,老师生气了,就严加管教。尤其犯的毛病就是开学初,大张其鼓的抓常规,培养幼儿的生活习惯,到了学期中、学期末就不管了,也不提要求了,幼儿愿意怎么做,就怎么做,造成了前紧后松,幼儿的生活活动常规不稳定,时好时坏,甚至造成我们所说的幼儿“人来风”,当你想提要求让幼儿遵守时,幼儿却不听了。所以说幼儿一日常规并不是通过几星期,几个月就能达到我们的最终目标,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他进行的每日常规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既要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自然而然的形成一种生活习惯,行为规则。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常规环境,让他们愉快有序的生活,并在活动中身心得到全面的健康发展。

有这样一句教育名言“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培养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也是从幼儿时期抓起的。幼儿园作为集体教育机构,培养幼儿的一日常规是必不可少的。教师不仅要规范幼儿的正确行为,还要让幼儿懂得生活在集体中“规则、制度”建立的重要性。它将对幼儿适应社会的发展有着很深远的影响。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四

对一个幼儿园班级来说,是否有良好的常规,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不易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会因总要花费精力来维持秩序而分散精力,不仅身心劳累又影响教学质量。对小班而言,建立良好的常规显得尤为重要。幼儿从家庭步入幼儿园,由于环境的变化和心理上的不适应,刚开始幼儿会出现哭闹现象。这时,我们要教会幼儿如何在幼儿园生活、学习,就要建立良好的常规。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注意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我认为,在小班的常规培养中,教师的管理工作应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幼儿园的各项教育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地发展。以下是我在带小班的过程中的一点体会。

一、帮助幼儿了解“良好生活习惯”的概念。

小班幼儿年龄小,在家都是父母的心肝宝贝,不管做什么事情都会有家长包办替代,根本不需要幼儿自己动手,因此对于刚步入集体生活的他们根本不了解什么事情需要自己做,该怎么做对于许多生活习惯的正确与否就更加没有准确的概念。要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首先得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生活习惯。因此,我们便先向幼儿传授:如吃饭前要洗手、睡觉时要把鞋子放整齐、小椅子要轻拿轻放、玩具玩好要放回原处等等。幼儿只有在明白了这些概念以后,他们才能学着遵守生活常规,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当然,在帮助幼儿轻松自觉的遵守这些日常规则,形成良好的常规,需要我们根据幼儿的认知提点实施各种有效的方法如:结合儿歌法、情感教育法、讲故事、游戏活动、教师示范等让幼儿在有趣的活动中认识正确的生活习惯。

二、教师为幼儿做好榜样。

教师是幼儿心目中极有影响的人,一举一动都能发挥巨大的感染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楷模,为幼儿做好示范作用。例如,我们要求幼儿在喝水时排好队,这时老师口渴了也要排队,不可以插到前面直接就接。要求幼儿在午睡时要安静、不讲话,老师这时也不可以大声讲话,更不可以在午睡室里聊天。因为幼儿听到老师讲话,也想和边上的小伙伴讲话。午睡室里安安静静,想讲话的幼儿也会打消讲话的念头。

三、要创设情境,用拟人的方法引起幼儿的兴趣。

幼儿的思维具有拟人化的特点,因而具体的模仿比抽象的要求更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幼儿天生活泼好动,课间经常发生追跑现象。我经常提醒,但收效甚微。于是,我试着换了一种方法,对他们说:“咱们来学解放军走路好吗?”幼儿特别感兴趣。之后,我又引导他们模仿小蜗牛走路、小猫走路、小猴踩钢丝等动作,幼儿都非常高兴地慢慢走着。

拟人的方法使走路变成了游戏,在孩子们眼里,这不是在走而是在玩。这就将“老师让我走,不让我跑”的被动行动转化为“我想走”的自愿活动,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四、要坚持耐心说服和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正面引导幼儿小班幼儿年龄小,思维能力和自控能力还不完善,因此,即使老师讲的对,幼儿也不可能完全接受,接受了也不一定按要求去做。所以,对幼儿的管理应体现在耐心说服和引导上。对幼儿的正面行为和点滴进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小班幼儿在喝水时,一接就是一缸子,总是喝一半倒一半的,这一直是不好解决的问题。为此,我在幼儿喝水时经常表扬那些喝完水的小朋友、懂得节约用水的幼儿,“**喝水喝得真干净,一滴水也没浪费!今天我们来请喝的干净的小朋友当班长。”这时,幼儿们都把杯子里的水喝完了。喝完的幼儿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没有浪费水。”所以,我觉得,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因为事小而吝啬你的表扬和鼓励,幼儿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地做好每件小事。

五、和幼儿一起制定规则,发挥幼儿的自主性。

现代家庭中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孩子们在隔代教育的宠爱下变得任性,往往不全会遵照大人的意愿做事,甚至有时还会存在叛逆心理,若老师凡事都把规则强加给孩子让孩子去遵守,往往效果不大,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让幼儿参与游戏规则的指定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次,我组织幼儿玩户外玩具滑滑梯、翘翘板等,由于是第一次玩滑滑梯,翘翘板又不够,对于兴奋的30个孩子,我很担心他们的安全,活动开始前,我先讲了一个故事,大体内容就是故事中的小动物们不会轮流、排队等待,最后造成了一些不好的后果;然后,提出问题,让幼儿说说今天的集体游戏该怎样进行?游戏时应该怎样做,鼓励引导幼儿思考、讨论;最后,幼儿自己得出一个活动规则——必须轮流玩,排队等待。由于游戏规则是孩子们自己定的,因此在活动中,孩子们都能自觉遵守,即使有个别孩子违反规则,其他幼儿也能主动提醒或告诉老师。这样尝试了几次,每次集体活动,孩子们来制定规则,他们就会努力调节自己的行为以适应集体生活,有时还会出现谦让行为。通过多次这样的活动,我欣喜的发现我班孩子的规则意识在逐步养成。

六、重视家园配合。

培养幼儿常规要重视家园配合。特别是小班,初入园时,家长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对家长提出有关教养幼儿的具体要求,如初步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等,让家长在家中也要培养幼儿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洗手等习惯。做好了家园配合,才能培养良好、稳定的常规。

由于小班幼儿本身所具有的可塑性很大,容易接受成人对他们的训练,幼儿期对幼儿进行良好常规习惯的培养也十分有利。我们一定要重视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为幼儿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五

习《幼儿园一日活动保教常规操作手册》心得体会。幼儿园一日生活各个环节中对教师、保育员的行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求教师严格按照规范中规定认真完成好每项工作。常规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到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所以加强幼儿的常规教育和有效的常规教育方法是十分重要的。

在一日活动中,也要注重孩子的常规培养。

生活常规包括幼儿一日生活中所有细节的规则培养。例如:盥洗的常规要求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入厕需要遵守的规则;并鼓励提醒幼儿按时喝水,在运动后还要解便、洗手、喝水以补充体内的水份等。进餐的常规要求包括饭前的准备(消毒、洗手等);吃饭时不挑食、细嚼慢咽、安静进餐等;指导幼儿正确使用餐具及饭后的漱口、擦嘴等。睡眠的常规要求幼儿能自觉地入睡,让幼儿养成正确的睡姿及良好的睡眠习惯,不蒙睡。

对照着自己的班级研究或讨论,边思考自己是怎么做,汲取好的方法进行自身的改进完善。班级老师相互交流,最近需要改善提高的地方。例如:在入厕习惯喜欢大声吼叫,洗手的时候,水花要溅出台面,滴落在地面上,尽管提了要求,孩子们还是发生同样的事情。

第二天李老师就利用餐前组织谈话活动给幼儿讨论入厕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孩子们和老师就讨论出了一个(洗手间公约),孩子们在想约定的时候,慢慢的就清楚了自己在洗手间应该怎样做。

我就带着孩子们再次回忆学习一下,新的洗手间的约定出来了,最后我们把洗手间的约定粘贴在了,我们的洗手间,秩序有所好转,但是还得继续加油!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入厕习惯,及在规定的时间内,用正确的步骤将小手洗干净。

同时为了鼓励小朋友们喝水制作了尿尿自查表,小朋友们根据自己尿尿的颜色调整自己的喝水量。

一日活动常规培养要从点滴开始,周而复始、循序渐进的进行,对幼儿付出爱心,付出耐心……我会慢慢地从中吸取经验,一步一步的调整,踏踏实实的工作、学习。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六

幼儿园一日常规就是幼儿每天在幼儿园需要经常遵守的规则和规定。一些学者对常规的理解各有不同,有的认为幼儿园一日常规是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而有的则将“常规”视为规定,具体包括三方面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幼儿一日常规是多方面的,具体包括卫生常规(包括进餐常规、喝水常规、盥洗常规、卫生常识等);行为习惯常规(包括午睡常规、坐的常规、礼貌常规、上下楼梯常规、入园常规、散步常规等);学习活动常规(包括户外、早操常规、体育游戏常规、教学活动常规等)。在幼儿园中,一个班级常规的好坏直接影响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就没有好的习惯,在教学中教师要分散精力维持各个环节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反之,一个班级建立了细化、完善的常规,形成一个自然有序的学习、生活环境,则既能让孩子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不断进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同时也有利于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开展。所以说,良好的一日常规是进行一切教学活动的基础。

一、入园。

险物品入园。幼儿来园前家长要注意查看幼儿的口袋,如发现有危险物品(如小刀、铁钉、小豆豆、玻璃球等物品)应立即取出,及时对孩子进行教育。孩子早晨来园后接受老师晨检。

(一)、晨间接待。

1、培养幼儿:衣着整洁,高高兴兴入园,主动和老师、小朋友问好;与爸爸妈妈说再见。

2、要求老师:幼儿入园前做好活动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开窗通风。老师要微笑着迎接每一位幼儿及其家长,向家长了解幼儿在家的表现及身体状况;,听取家长的意见和要求,做好幼儿的衣物、药物的交接工作,并监督家长取接送卡。(例如:微笑服务活动:今天你笑了吗?)。

(二)晨间检查:认真做好一摸:是否发烧;二看:喉部、皮肤和精神;三问: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四查:仔细观察幼儿有无携带不安全物品,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组织晨间活动:准备好玩具、材料和体育活动器械,让幼儿参加自己喜欢的各种活动,老师引导幼儿一起活动,并与幼儿交谈等。早操前十分钟,让幼儿收拾整理玩具、材料、作好参加早操活动的准备。

二、早操(夏季8:30—9:00)(冬季9:30—10:00)。

1、培养幼儿:跟着音乐节拍做操,精神饱满、情绪愉快,注意力集中,姿势正确、动作整齐。

2、要求老师:当班老师带队,其他两位老师配合,共同组织幼儿到户外做操,教师着装整齐,面带笑容,动作优美大方。(一学期换一次新操)回教室后,当班老师点名,统计幼儿入园人数,并做好幼儿出勤记录,对今天未入园的幼儿做好缺勤记录,并跟踪调查,查明原因。

三、教学活动(小班9:00—9:20;中班9:00—9:25;大班9:00—9:30)。

够运用已获得的简单知识与技能的能力。大班幼儿能对自己完成的作品进行自我评价。在活动过程中,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或提问。不干扰别人,不和小朋友发生争执,不影响活动秩序。

2、要求老师:活动准备:(1)充分理解、分析、熟悉教材,准备好教育活动计划和教案。示范动作要熟练、准确。(教育活动计划要提前写好,每周周一上午8:00之前张贴在宣传栏内)。(2)活动前提醒幼儿收拾玩具、入厕,做好活动的身心准备。(3)教具和学习材料:实物、图片,模型、教具实验用品、玩具或其它材料应于前一天准备好,幼儿用品数量要多于幼儿数。(举例:通过教学活动发动家长配合老师为幼儿收集学习材料),根据各年龄班幼儿的特点安排活动时间和内容。教育内容具有科学性和教育性。教给幼儿的知识、概念准确无误,能与有关学科有机结合、互相渗透、注意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教育目标明确、具体、符合教育任务和本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以循序渐进、保教结合为原则,既有知识传授,又重视兴趣培养、智能发展和思想品德教育;有统一要求又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不强求一律。教育方法正确、全面地贯彻教育工作原则,灵活运用多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重点突出,解决难点,具有创造性。能以幼儿为主体,面向全体幼儿,让幼儿充分运用感官,动脑、动口、动手、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教态亲切自然、情感真挚。语言清晰、简练、准确、规范、生动形象。教育活动结束后要写出反思,分析幼儿的学习情况和活动成功或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积累资料,不断地改进教育方法,提高教育水平。(对上课调皮、打架的孩子应该怎样教育?案例分析,教育老师不能体罚孩子。)。

四、喝水。

1、培养幼儿:自觉排队,用自己口杯喝水,喝水时不说笑。不浪费开水,口杯用后放回原处。

2、要求老师:随时提醒幼儿多喝水。幼儿喝水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中非。

常普通的一件事。可我们常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老师,麻烦你让我的孩子多喝点水。”说句实在话,即使家长不提醒,我们也要经常提醒孩子们喝水。我们经常碰到不愿喝水的孩子,对这样的孩子我们老师采取了以下方法:

方法。

一、说教的方法,生活中可以时时刻刻告诉孩子喝水的重要性,可以告诉孩子喝水可以不生病,多喝水可以长漂亮,多喝水可以皮肤好,这样孩子就会高高兴兴地喝水。

方法。

二、利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在游戏中,自然的多喝水,比如:老师对孩子说小汽车们多加点油啊,这样小汽车才能跑得快;小花们多喝点水,不喝水就像仙人球满身都是刺。

方法。

三、实物诱导的方法,准备动物小饼干,对孩子说咱们让小动物在小朋友的肚子里游泳吧,那咱们先让肚子里的游泳池装满水,然后再让小动物进到小朋友的肚子里游泳,这样孩子在游戏中,轻松的把水喝进肚子里了。

方法。

四、陪伴的方法,老师与小朋友一起喝水,老师自己喝水时要大口大口的喝,带动孩子喝水的情绪,这样孩子也会很有兴趣的大口大口的喝水。

方法。

五、利用儿歌的方法,《多喝水,变漂亮》:花儿多喝水,叶儿绿,花儿红,越长越漂亮,我们多喝水,脸儿嫩,皮肤白,越长越健康。

总之,让孩子喜欢喝水,轻松自然的喝水,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当然让孩子喜欢喝水的方法还很多,各位领导一定能想出更好的方法,咱们互相学习。目前是传染病的高发期,我们要求生活老师口杯一天一消毒,教育并监督幼儿专人专用,幼儿的口杯要对号放入橱子内。特殊幼儿(感冒、发烧)需要喝水时,应随时给幼儿水喝,并及时提醒幼儿喝水。

五、洗手、吃早点(8:10-8:30)。

1、培养幼儿:洗手时不拥挤,学习掌握六步洗手法,用自己的毛巾擦干手,毛巾放在固定的位置。自觉遵守盥洗规则、方法,动作迅速、认真。不玩水,不浸湿衣服和地板。

2、要求老师:做好盥洗前的准备工作,放好毛巾、肥皂,让幼儿流水洗手。根据用具设备,让幼儿分组进行盥洗。教给幼儿或提醒幼儿洗手的顺序和方法。提醒幼儿遵守盥洗规则,认真地洗手,最后逐一检查:洗净手离开盥洗室。幼儿毛巾专人专用,写上编号,(和水杯号一致)毛巾做到一天一消毒。

六、户外活动(10:00—10:30)。

两位老师交接班时间,当班老师向接班老师交清幼儿实到人数,幼儿服药情况,缺勤情况,中途接走的孩子什么时间,什么原因,谁接走的,接班老师清点幼儿人数,检查交接班记录,无疑后当班教师才能离开教室。(交接班我们一天中有四次,上午:10:00;12:00下午:4:30;6:10合班)。

我们要求接班教师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户外活动,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兴趣自由选择活动,教师要随时观察和引导,注意幼儿的安全及活动情况,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清点幼儿人数,回教室后,教师提醒幼儿喝水、入厕,组织幼儿进行第二节教学活动(10:30—11:00)。

七、餐前准备(11:00—11:15)。

当班老师组织幼儿认真洗手,创造愉快安静的餐前氛围,生活教师做好餐前消毒工作,餐桌要餐餐消毒,擦桌子的毛巾和打扫卫生的毛巾要分开使用。附:餐前准备的方法:音乐律动、手指游戏、餐前播报等.八、进餐(11:15-12:00)。

1、培养幼儿:愉快、安静地进餐,逐步掌握独立进餐的技能。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随便说笑打闹,正确使用餐具:一手拿勺子,一手扶住碗,喝汤时两手端着碗。逐渐养成进餐的文明行为、习惯。进餐时要细嚼慢咽,不慌不忙,不挑食,不用手抓食物,不剩饭菜,不弄脏桌面、地面和衣服,不东张西望。骨头、残渣放在指定的地方,不要将自己不吃的饭菜拨在别人碗里。轻放椅子,离开饭桌,送回餐具。饭后漱口、擦嘴、洗手。

2、要求老师: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不处理幼儿的问题,不引起哭泣,使幼儿情绪安定,积极进餐。进餐时保、教人员要精力集中,注意观察,精心照顾幼儿,轻声地、和蔼地指导和帮助幼儿掌握进餐的技能,培养文明行为习惯和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进餐时,不拖地、不扫地、不催饭。餐后及时送回碗筷,收拾餐桌,清扫地面,组织幼儿进行10—15分钟自由散步。

九、午睡(12:00—2:20)。

1、培养幼儿:午餐后散步、入厕,保持安静情绪,不高声讲话或嘻笑喧闹,脚步放轻,进入寝室。中大班幼儿自己摆好枕头,拉开毛巾被,按顺序脱去外衣:(小班幼儿由老师帮助)脱鞋、袜子、裤子、最后脱上衣,并折叠整齐放固定地方,鞋放在床下。不带小玩物上床,不东张西望,闭上眼睛,安静入睡。

2、要求生活教师:幼儿就寝前1小时开窗通风。组织幼儿进行入厕,创造安静气氛。及时、细致地为每一位幼儿盖好毛巾被,纠正不良睡姿,培养幼儿右侧卧或仰卧,不蒙头睡觉的好习惯。不断巡视,发现幼儿神色异常应及时报告与处理,值班人员利用幼儿睡眠时间,检查幼儿服装及鞋袜,脱落纽扣及破洞,做好值班记录。不能以任何借口离开寝室做自己私活、看书、睡觉等。随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打开窗户,拉上窗帘。附:对不睡觉、睡觉慢的幼儿教育方法:床头贴小粘贴(小猫)、打手势、轻轻拍打、抚摸。

十、起床(14:20—14:30)。

1、培养幼儿:按时起床,按顺序穿衣服。穿衣顺序:上衣—裤子—袜子—鞋。学习整理床铺,叠被时先将两边往中间折,再从两头折起来,放置床的固定一头,枕头放在被子上面,铺好,把床单拉平整(小中班由老师帮助,先做些辅助工作,大班要求独立做好)。

2、要求老师:按时请小朋友起床,认真询问幼儿的睡眠情况。指导与帮助幼儿掌握与执行起床、穿衣、整理床铺等一系列的常规和要求(小、中、大班应有区别。小班照顾多,中班帮助多,大指导多)。注意观察幼儿外部表现:

精神、皮肤、呼吸等,发现异常情况及时与医务人员联系。逐个检查幼儿服装,床铺是否整齐,生活教师与当班教师做好交接班工作。(生活老师把交接班记录交给当班教师,当班教师检查无疑后生活教师方可离开。)当班教师严格按照服药记录为幼儿服药,组织幼儿饮水、入厕,准备进行第三节教学活动。(15:35—16:05)。

十一、下午点、饮水(15:30—15:50)。

当班教师组织幼儿洗手,生活教师分发点心,配合教师照顾幼儿有秩序的吃点心,当班教师提醒幼儿吃完点心后漱口、洗手、饮水,(接班老师与当班教师做好交接工作)接班教师组织幼儿入厕,准备进行户外活动。

十二、户外游戏活动(16:00—16:40)(同上午)。

区角活动是幼儿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创设的有限环境中,自由选择以个别或小组的方式自我操作、探索学习,从而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利用已获得的经验和知识表达自己的感受,获得身体、情感、认知及社会性质等方面发展的一种教育组织形式。区角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幼儿园根据本园的自身特点,充分利用一切空间资源、材料,创设了多姿多彩的区角活动环境。如:大班开设的益智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中班有:图书区、植物角、自然角;小班有:娃娃家、操作区等多种区角。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孩子们自主选择区角进行活动、游戏,他们在这里玩中学,学中玩,区角活动成为孩子不会说话的老师。

教学活动,既提升了幼儿思考问题、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的能力,又让幼儿在通过与他人合作、学习活动中得到启示和锻炼,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十三、离园(17:20—17:30)。

1、培养幼儿:愉快地离园回家,带好回家用品,有礼貌地同老师、小朋友告别。

2、要求教师:离园前,老师与幼儿进行简短谈话,同他们一起回顾一天生活,表扬好人好事;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和礼貌教育,提醒他们回家的注意事项。离园前检查幼儿仪表是否整洁,提醒幼儿带好回家的用品。离园时,家长接孩子,严格执行接送卡,无卡着一律不准接孩子,除此之外,教师可进行与家长的联系工作,向家长介绍幼儿在园情况,对未及时接走的孩子应组织适应活动等待家长来接,离园时间,要防止幼儿走失或被不认识的人带走。幼儿离园后,要做好活动室的清洁卫生、关好门窗。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七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1。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1。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2。

一、稳定幼儿情绪,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如果回首童年,大家或许会感慨地发现,那些让您刻骨铭心、受益终身的教育,大多是您最喜欢、最爱戴的人给予的,父母们几乎都能感受到这样一个现象:孩子如果喜欢他的老师,就会喜欢这位老师的课以及他要求的一切。所以,教师首先要爱孩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只有老师和幼儿之间形成了民主、平等的关系,教师在一日活动中要求幼儿做到的事情幼儿才能顺利的去做。否则幼儿就会产生抵触情绪,这样会影响幼儿良好常规的养成。因此,教师只有做到了爱每一个幼儿,才能真正做到从幼儿的身心健康出发,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这就要求教师要和幼儿建立深厚的感情,帮助他们适应新的环境,这是培养良好常规的前提。

自从来到幼儿园工作后,我越来越能理解父母对孩子的那份爱与不舍,工作中我细细的体会这种情感,我把班级里的孩子当作自己的子女去关心、去爱护。由于小班的孩子年龄小,自理能力较弱,大、小便后不会提裤子,我就蹲下来,帮他们一个一个提裤子。有的自理能力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鼓励他们自己提裤子,由于小班孩子能力有限,每次他们提好裤子后,我都会检查一下他们提没提好,并对他们说:“宝宝真棒,老师摸摸宝宝的小肚皮藏起来了么?”然后他们就会笑着对我说:“藏起来了,藏起来了”。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孩子们快乐地接受了我的要求。

此外,爱抚也是安抚孩子情绪的好方法。小班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缺乏安全感,特别需要老师的关心与爱抚,所以我每天都会抱抱他们,亲亲他们,有的时候是在早晨来园时,有的时侯是在午睡前。这样,通过老师的关怀,使幼儿在心理上感到安全,情感上感到满足,并且喜欢来幼儿园。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叫宝宝,胆子特别小,刚入园时老师组织的任何活动他都不愿意参加,甚至连吃饭、喝水也不愿意。我了解到这种情况后,会经常抱抱他,一开始他会推开我,不让我靠近,后来随着我们的感情日益深厚,他开始让我抱他,有时还会主动地亲亲我呢。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我也特别注意他,经常提问他。渐渐地,他对我不再害怕,还把我当成了朋友,对我提出的要求也会积极、认真地完成,也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玩,性格也活泼、开朗了许多。

二、创设情境,引起幼儿兴趣。

幼儿的年龄小,理解能力是表面的、具体形象的,所以空洞的说教对幼儿是无用的,幼儿喜欢接受老师亲切的、拟人化的语言,因此,我经常利用儿歌、小故事、游戏等教育形式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常规。首先,以游戏的形式或者游戏的口吻提出要求,孩子们乐于接受。比如,出去户外活动或者去别的教室上课时,要求小朋友一个跟一个的走,我就会说:“请小朋友们来搭小火车。”刚开始的时候要经常提醒掉队的小朋友,如:“咦,鑫鑫的车厢怎么脱节了,快跟上。小朋友们要注意,我们每节车厢都要连在一起,要不然‘托马斯号’就不能安全的到达目的地了。”时间长了,小朋友就会牢牢地牵住前面小朋友的后衣襟,一步一步跟着老师往前走。有时侯班级里会发生追跑的现象,我提醒了很多次,都没有成效,后来工作多年的老教师告诉我,可以让小朋友们玩学小乌龟或者小蜗牛走路的游戏,幼儿会特别感兴趣的。我按照她的话做了,果然,小朋友们特别有兴趣地参加到游戏中,还时而不时地问我:“老师,你看我学得像不像?”就这样,过了一段时间后,班级里的这种现象有了很大的改善。通过游戏的形式,将“老师不让我跑”的被动行为转化为“我想慢慢走”的主动行为,既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又收到了管而不死、活而不乱的效果。

再比如,针对幼儿经常会放错水杯或毛巾位置的现象,我组织幼儿玩“找朋友”的游戏,将幼儿的大头贴贴在幼儿的水杯架和毛巾架处,让幼儿自己找自己的物品并摆放好,效果也非常好。同样,孩子玩了玩具后容易乱扔、乱放,如果教师包办代替,替幼儿收拾玩具,幼儿的好习惯是很难培养的,作为教师应放手让幼儿学习逐步进行自我管理。我采用了“送玩具回家”的游戏,借此进行常规训练。当幼儿玩完玩具丢在一边不管时,我就对小朋友说:“宝宝,你怎么把你的好朋友丢在桌子上不管了?他一定很伤心,以后它就不会和你一起玩了。”“我们把你的好朋友——玩具宝宝送回家好么?”我还在区域的柜子和托盘上贴了各种小动物的图案,小朋友可以根据图案把玩具送回正确的家里。通过这样反复的游戏,幼儿知道什么玩具该送到什么地方,逐步培养幼儿玩具哪里拿哪里放的常规习惯。再比如,中午午睡时,经常有小朋友不爱睡觉,和其他的小朋友说话,于是,我对他们说“小朋友们,我们来玩个游戏吧!”“我们玩的游戏的名字叫做‘木头人’,我们一起来念儿歌,‘我是一个木头人,一不动、二不笑、三要闭上小眼睛。’”这样幼儿就会安静下来,一会就睡着了。

另外,儿歌在培养幼儿常规中有突出的作用。小孩子的抵抗力弱,而他们又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总是喜欢这摸一下,那摸一下。所以,教师一定要培养好幼儿的洗手常规。由于幼儿的年龄小,所以洗手时会出现很多问题。如,把袖子弄湿,或者不打洗手液等。所以,每次洗手的时候,我都要求小朋友边洗手,边念洗手的儿歌“洗手前先挽袖,哗啦哗啦淋湿手,先打手液,后洗手,手心、手背和手腕,一个地方也不漏,冲冲小手甩三下,打开毛巾擦擦手,擦完叠好放原处。”这样幼儿就可以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正确地洗手。我们班的几个小朋友经常在洗手时挤其他的小朋友,极易发生摔倒现象,所以,我在每个洗手池、小便池、坐便的前面都贴了一对小脚印,并告诉小朋友每对小脚印上只能站一个小朋友,其他的小朋友要在后面排队等候。以后,每次在洗手前,我都问他们,如“小朋友们,还记不记得老师说一对小脚印上面能站几个小朋友啊?”“没站到小脚印的小朋友要怎么样做啊?”用提问的方式帮助他们加深印象,主动规范自己的常规。

三、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幼儿。

步,我们都应积极鼓励、充分肯定并提出新的目标和要求。我们班的小朋友在吃饭时,经常弄得桌上、地上全是饭粒,这个问题非常普遍,却不好解决。我向园长咨询了解决的办法,她告诉我要正面引导,经常表扬那些吃饭较干净、讲究卫生的幼儿,如:“萱宝宝吃饭吃得真干净,桌上、地上一个饭粒也没有,看她一口口地吃得多香啊!今天老师要请吃饭干净的小朋友当值日生。”这时,幼儿们都一口口慢慢地吃着,生怕把饭粒掉在桌上、地上。吃完饭的小朋友还主动跑过来跟我讲:“老师,我吃得可干净了,没有把饭掉到桌上。”除此之外,还要为幼儿提供纸巾,在吃完饭后,要求小朋友把弄到桌子、地面上的饭,用纸巾捡起来扔到垃圾桶里。上课时,经常有的小朋友不认真听讲,这时我会表扬认真听讲的小朋友,如:“文文真棒,身体坐得直直的,小眼睛一直看着老师,我要看看还有哪个小朋友做的好啊。”小朋友一听到这话,马上把身体坐得直直的,认真地听我讲课,渐渐地课上认真听讲的小朋友越来越多了。

在离园的这个环节,幼儿的情绪会特别的兴奋,到处乱跑,很容易发生危险。这时我就会让小朋友做坐在小椅子上,表扬坐得好的小朋友,并让这些小朋友和大家分享他这一天的美好时光。比如:“小朋友们看,智林坐得多好,今天我要请智林与小朋友们分享他的‘美好时光’。智林,请你给小朋友们讲一讲,你今天有什么开心的事呀?”就这样,经过一段时间后,我们班的小朋友都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多表扬、鼓励幼儿,这样他们会因为你的赞许而更加努力的做好每件事。为提高幼儿的自信心,激发幼儿自理能力方面的进步,我还发挥了小印章的作用。在每一项常规环节后,我都会总结一下哪个小朋友做得好,并给表现好的小朋友盖小印章。如:“老师表扬姗姗,洗手时能够按老师说得做,现在老师要给她盖一个小印章。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向姗姗学习。”这样,通过表扬、鼓励、奖励,使幼儿清楚地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有利于形成良好习惯。

四、重视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习惯。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教师应该争取家长的理解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这是幼儿良好常规养成的关键。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草案)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教师要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我发现家长们特别担心幼儿的生活起居,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利用家长早、晚接送孩子的机会,和家长沟通,或者通过家园联系册向家长说明家园配合的重要性,请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帮助幼儿建立良好常规。

在实际工作中,我发现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老师应对家长提出有关培养幼儿自理能力和良好习惯的具体要求,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幼儿在家中吃饭前洗手、饭后漱口、擦嘴等,鼓励家长让幼儿在家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在一次家长开放日中,老师组织孩子去洗手时,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做不好,就过去帮孩子洗手。我见状,赶忙说,“今天活动时,宝宝们表现的都很棒,爸爸妈妈很高兴,现在呀,请爸爸妈妈站在门口看宝宝洗手,看看哪个宝宝洗的最好。”家长听见我这么说,也都打消了帮孩子洗手的念头。在孩子洗手时,我反复强调洗手的要求,这样可以让家长了解我们对孩子洗手的具体要求。当有一部分小朋友洗好手时,我说:“现在请洗好手的小朋友来找老师搭小火车,今天啊,宝宝表现的真棒,希望宝宝们回到家里时也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洗手。以后每天早晨,老师都要问问爸爸妈妈,哪个宝宝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洗手,表现好的小朋友,老师会给她贴一个漂亮的小粘贴。”通过开放日的活动,家长也发现许多事情孩子是能够独立完成的。老师要在和家长交流时,告诉家长鼓励孩子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使幼儿的常规习惯得到很好的巩固与加深。

再比如,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身心的特点。经常有家长给孩子穿的衣服、鞋子太紧,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自理能力的发展,需要教师与家长个别交谈,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着装。比如,我们班的一个孩子经常会穿一些紧衣紧裤,在和家长交流时,我和家长说:“这几次的活动中,我发现童童的参与度不是很高,我问童童是不是不喜欢玩,他说裤子有点紧,不太舒服。正好童童的园服在这,我就把他的这条牛仔裤换下来了,童童今天玩的可好了,我还给他照了很多照片呢。”并把照片给家长看。并且和家长说,穿紧衣紧裤,不仅活动起来不方便还会影响到孩子的生长发育,建议家长给孩子穿宽松的衣服,这样让家长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总之,培养幼儿常规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它需要教师有长久的耐性、坚实的态度、和蔼的言语,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配合。我相信,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常规,那么,不仅老师在日常生活的组织上会轻松很多,幼儿的未来也将更加的美好。

【参考文献】。

3、赵静《谈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中国教育创新导刊》2009年第09期。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八

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什么时间做什么事,什么事需要多长时间,时间和效率管理是日常管理工作中重要的一方面。

不同的幼儿园都根据自己的实际建立了一日常规制度。一日常规规定了幼儿在园的具体活动,也提出了常规要求。幼儿园工作中,执行一日常规就是为了让教师和幼儿形成时间和效率意识,提高教育工作效率。

坚持“一日常规”的要求会不会和新《纲要》的精神产生矛盾呢?我不这样认为。新《纲要》重视幼儿对活动的参与,尊重他们的主体性,但也强调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消极等待,也考虑到了幼儿教育当中的时间和效率问题。在坚持“一日常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

1、严格与灵活。

一日常规所规定的是教师和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的,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园工作的实际制订出来的。其中所提出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在而操作中,有许多的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处理。比如集体活动的时间问题,活动与活动之间过渡时的具体内容。

2、主导与主体。

幼儿的一日活动都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即使是活动区活动、自由活动,教师也不能坐在一边,置身幼儿的活动之外,应当积极地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指导,开展随机教育。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由表达、深刻体验,独立操作。

幼儿教育也要讲时间、讲效率,而坚持“一日常规”就是时间和效率管理。

晨间接待。

一、开饭要求:

1、教师提前5分钟打饭。

2、餐前。

1)。

负责组织幼儿分组洗手。

2)。

规范擦餐桌、擦洗的桌子要防止再污染(如幼儿趴在桌上乱摸等)。

3)。

教师取拿饭菜要用流水肥皂洗手。

3、所有餐具不能放在地上。

二、进餐要求:

1、饭菜进班后,主班教师讲解主副食物的名称和营养。

2、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习惯;进餐时间不过长或过短。

3、幼儿进餐时,教师不能坐着,应随时帮助幼儿添饭并观察、督促幼儿进餐情况及建立维护班级的进餐常规。给予进餐困难(慢、体弱、患病)的幼儿帮助。随时纠正幼儿不正确的进餐姿势。

4、进餐不批评或不处理问题,让幼儿愉快进餐,以免妨碍消化或食物卡在身体内引起危险。

5、每次饭菜不要盛的太满,馒头包子要分在托盘内,不要放在桌子上。

6、幼儿撒了饭及时擦干净,对食欲不振、精神不好或呕吐的幼儿要及时处理。

7、餐后教会幼儿用温开水漱口。

三、餐后要求:

1、餐后,当班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安静活动(如散步等),活动确保15分钟左右。

一、幼儿集中洗手时,盥洗室一定要有教师,三大职责如下:

1、防止幼儿意外事故发生。

2、帮助幼儿提裤、卷袖。

3、督促幼儿正确洗手、擦手。

4、在盥洗室的教师必须等最后一位幼儿洗完手后方可离开。

二、幼儿洗手时间:

1、饭前便后。

2、户外活动。

3、传染病期间,应加强洗手次数。

三、洗手步骤如下:

1、卷起袖子,难卷的幼儿教师帮助卷袖子。

2、流水肥皂洗手,从手指到手腕,双手必须搓后用流水冲洗干净。

3、洗完手后,双手在池内甩三下,防止水滴在地上。

4、擦手时,用毛巾将手心手背擦干。

5、教师帮助洗完手的困难幼儿拉下袖子。

四、保育教师随时清洗整理肥皂袋。教育活动。

1、按时进行活动,活动内容按计划进行。

2、做好课前准备,备好课,准备好教具。

4、课堂气氛活跃。户外活动。

1、所有幼儿组织在视野之内,教师可以参与到活动中,不能坐着或与别班教师闲聊。

2、户外活动,有组织,由内容,保障安全。午睡。

1、幼儿午睡时,须脱外衣裤,外衣裤不能放在枕头下。

2、值班教师必须加强对幼儿午睡的护理。巡视观察及时发现异常情况,教师不允许睡、靠、坐在幼儿床上,更不允许用孩子的寝具。

3、对于体弱多汗的幼儿要加强午睡护理。

4、午睡室睡前睡后开窗通风。

5、在规定时间内起床,不拖拉。学习整理床铺。(中、大班)饮水。

1、幼儿新陈代谢旺盛,保育教师应提供幼儿随时饮水的条件。保温桶应始终有适宜温度的开水。

2、随时关注班级饮水桶内水量和水温,保证幼儿随时饮用水,每次消毒前,应将机动的杯子取出供幼儿随时饮用水。

离园。

1、饭后组织幼儿离园活动,活动有组织、有内容。

2、严格使用接送卡。

3、高度负责,把每一位幼儿安全交给家长,不准出现幼儿自己离园、离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现象,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实得到家长同意,并请陌生人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后,方可把幼儿交给陌生人,慎重对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儿离园。

4、理园前,关好门窗,检查电阀门开关。

策略一:情境暗示,建立常规。

实践告诉了我,常规的建立要科学、合理,不能由成人包办,应尊重幼儿个性发展,让幼儿获得充分的自由和被尊重的感觉。因此,在建立常规时,我运用了情境的暗示,让幼儿在一日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乐于参与班级规则的制定,间接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

1、营造心理情境杜威曾经说过:“这个人所处的整个情境决定对个人行为的控制”。幼儿情感依恋强烈,这就更要求我们营造与家庭相似的宽松、安全、温馨的心理情境,以便让他们自觉地在心中建立一定的规则意识。如:在玩具柜上摆放着幼儿亲手种植的花草、种子,亲手饲养的小鱼、蜗牛等小动物,暗示着小朋友在活动时说话要轻声,大声的说话会惊扰了身边这些花草和动物朋友;桌上铺上布艺桌巾、放置花束,墙面上布置着幼儿的作品„„营造出宁静、温馨的氛围,暗示幼儿在这样的氛围里走路不冲跑;教师在与幼儿交谈时,轻声细语,不用高调的声音呵斥幼儿,蹲下来与幼儿平等的交流,和他们打成一片,成为知心的朋友。通过这样的心理情境暗示,帮助幼儿建立活动规则,使幼儿在班级的活动中有序、自如,形成一个温馨、和谐、自主的班级氛围。

2、借助教育活动情境。

借助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情境,这将有利于幼儿生活常规和学习常规的建立。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情境是丰富多彩的,有儿歌、故事、音乐、游戏等等。如:为了让孩子有序地归放玩具和解决只丢不拣的现象,我自编了“玩具回家”的故事,让幼儿了解每一种积木都有自己的家,它们不喜欢住在别人家里,爸爸妈妈找不到宝宝会着急。让幼儿练习几次后,小朋友都能把相同的积木归放在一起,见到地上的积木会捡起来说“我送积木娃娃回家”。故事是幼儿非常喜欢的,把常规管理内容故事化,编出有趣的故事情节,让幼儿从故事中来理解常规的内容,既符合了幼儿活泼好动的特点,又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对他们进行生活常规管理时,把一些常规要求编成短小的儿歌,和他们一起诵读。如:在幼儿进餐的时候,“小椅子,拉拉近,小小手,护饭碗,小调羹,舀一勺,低下头,张开嘴,大老虎,啊呜啊呜来吃饭”;在穿脱衣服时小鞋子,儿歌“出洞子,小裤子,乘电梯,小衣服,吱扭吱扭上房子”,使幼儿一下子掌握了脱衣步骤。有了琅琅上口的儿歌和生动有趣的故事,不用刻板地说教,这些常规便印在每一位孩子的脑海里,在孩子的心里扎根,潜移默化地教育着孩子。

1、墙(地)面图标暗示常规。

幼儿的规则形成往往是通过模仿习得的,因而,运用具体形象的墙上图示暗示,将常规体现在墙(地)面上,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理解常规,并提醒大家遵守。如,为了引导刚入园小班幼儿午睡时小鞋子如何摆放,我就事先剪了一对对“小脚丫”,把它们一一贴在每一张小床的右下角,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如何摆放鞋子这一规则;还有饮水机前贴的一对对“小脚丫”和来回的箭头,又解决了幼儿自主喝水时的排队问题;我在楼梯口画上箭号帮助孩子掌握“上下楼梯向右行”的规则;娃娃家里,形象可爱的“全家福”挂饰不仅帮助幼儿分配角色,而且规定了参加游戏的人数„„;在图书区设计一个小嘴巴上竖着一个手指的画面,意思是看书时要保持安静,不能影响干扰别人;鞋架上贴一个两只卡通鞋子在一起的图标,意思是整齐摆放;盥洗室内贴上禁止水龙头滴水和规范洗手流程图,让幼儿学会正确洗手的方法。这些图标稚趣可爱,容易理解,幼儿很乐意去遵守。可见,让环境开口说话,比强加给的常规幼儿更易接受,从行为规范的角度告诉幼儿应该怎样做。

2、材料图标暗示规则。

幼儿年纪小,自制力差,易遗忘,我把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常规绘制成形象有趣、色彩鲜艳的标记图,设置在相应的环境中,以方便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引领、提示。如:我用相机拍下游戏的材料,并将照片贴在玩具架(框)上,提醒幼儿玩完并能迅速收拾好材料放回它的“家”,避免了材料的乱扔乱放,幼儿懂得了游戏材料要分类放和用完放回原处的规则。区域游戏中,为了告知幼儿几人可以同时使用游戏材料,根据幼儿的认知水平,做了点卡和小人相结合的图标,表示玩这份游戏材料的人数。在玩具框上贴上幼儿设计的各种笑脸娃娃图标,暗示同伴间要友好相处,游戏时不争吵。在游戏材料上增添手心手背、猜拳游戏等示意图标,暗示着幼儿在发生人员拥挤时可使用的处理方法。这些直观形象的图标帮助了幼儿理解常规,更好地遵守常规。

策略三:角色暗示,养成常规。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采用角色暗示的方法对于帮助幼儿自觉遵守常规有着极大地促进作用,是最好的实现幼儿自我管理的策略。

1、选举“值日生”,共同遵守常规。

2、设置“小小监督员”,形成良好成规。

3、设立“小组长”职务,促进常规养成。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这个比喻非常形象、智慧。坏习惯如果开了头,每做一次,缆绳就粗了一些,以后要去掉就困难了。

在坚持“一日常规”过程中,我们需要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

1、严格与灵活。

一日常规所规定的是教师和幼儿在幼儿园的一天里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做到什么程度的,是依据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及幼儿园工作的实际制订出来的。其中所提出的都是一些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严格执行的。在而操作中,有许多的具体情况,需要灵活处理。比如集体活动的时间问题,活动与活动之间过渡时的具体内容。

2、主导与主体。

幼儿的一日活动都要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教师应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即使是活动区活动、自由活动,教师也不能坐在一边,置身幼儿的活动之外,应当积极地观察幼儿的活动,适时指导,开展随机教育。

幼儿是发展的主体,在一日活动中,我们应当充分尊重他们的主体性,给他们更多的选择机会,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他们充分展示、自由表达、深刻体验,独立操作。

幼儿教育也要讲时间、讲效率,而坚持“一日常规”就是时间和效率管理。

一个班的常规好不好,直接关系到幼儿的成长和教师组织一日活动的质量。如果常规没有建立好,幼儿无法形成良好的习惯,教师也在组织各环节活动中要分散精力去维持秩序而影响活动的质量,所以,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首先,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常规的内容及意义。常规是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中应该遵守的基本行为规则。它对于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及幼儿发展本身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一、常规培养具体包括三方面的含义。

1.遵守各种活动和休息的时间及顺序的规定;

2.遵守一日生活各环节具体制度的规定;

3.遵守幼儿的一般行为规范的规定。

1.常规帮助幼儿适应幼儿园环境。

2.帮助幼儿学习在集体中生活。

3.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三、一日常规中包括哪些内容及要求。

每一位老师应该会合理地组织好一日常规活动,一日常规活动包括:晨间及离园活动;生活活动;户外活动及自由活动;教育活动;游戏及区域活动。

对幼儿的要求2、7:00在活动室门口热情接待家长。询问幼儿在家情况,叠放好幼儿衣物;接待孩子和家长要热情。如在室活动,教师要在活动室门口迎接孩子,不做与晨间接待无关的事情。

3、教育幼儿有礼貌并使用礼貌用语。如问:“老师早上好,爸爸或妈妈再见”等。

1)衣着整洁,愉快来园,接受晨检,带手绢(餐巾纸)。

2)有礼貌地向老师、小朋友问好,向家长说再见。

3)将外衣、帽子等叠整齐,放在固定地方(整洁、条理的生活是舒畅的,所以我们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好习惯,注重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提高常规活动的教育性)。

4)进行简单劳动:会搬自己的椅子(小班)。

5)擦个人桌椅,摆放玩具等简单劳动(中班)。

6)在完成自己的事情的基础上可以建立值日生制度,培养孩子为集体服务的意识。(大班)。

教师应做的:

1).早晨来教室第一件事情就是做好室内外清洁工作及室内通风,与户外保持空气对流,保持空气新鲜,能有效防止幼儿疾病的发生。

2).接待家长,做好交接手续,其中如有幼儿服药一定要交接清楚。

3).晨间检查:看孩子的身体情况,观察情绪等。(有助于一天的活动更好地开展。)。

4).提醒幼儿做简单劳动,要让幼儿在劳动之后感到劳动很光荣。可以利用早操之后的晨间谈话时间对参加劳动的小朋友的行为加一肯定和表扬,幼儿需要得到老师的关注。

1、按时出操。

2、教师精神饱满地带操,不穿高跟鞋。

3、幼儿有良好的做操秩序,动作整齐、规范。

教育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听从教师要求,积极参加活动。

2)坐姿自然端正,会搬椅子,学会正确的姿势最安全和省力的搬椅子,知道危险的搬椅子方式,如扛在头顶放下椅子时会砸着其他小朋友,钩住椅背后面更容易碰撞其他幼儿的腿步。

3)学习正确看书姿势。

4)举手发言,不插嘴,不告状(养成倾听的习惯很重要,包括听老师讲和听同伴发言)。

5)说话、走路、拿东西三轻教师应做的:

1)做好活动前准备(包括活动内容、场地安排、材料组织教育活动)。

2)以游戏形式引起幼儿兴趣。

3)选材符合本班幼儿年龄特点,容量适当。

4)为幼儿提供较充分的动手动脑动口的机会。

5)集体活动与小组活动结合,使幼儿相互影响。

6)注意卫生保健要求。

7)做好作业准备,可指导值日生协助做事。

三、点心、饮水、入厕、盥洗对幼儿的要求。

1)便后洗手,教幼儿正确的洗手方法。

2)需要时能随时入厕。

3)给孩子的水杯做记号,用自己的水杯按时喝水。将水杯放在固定位置(标记)。

4)活动或口渴时随时喝水。

5)自己接水排队不拥挤,喝水的地方常会造成拥挤,以至打翻水杯,我们要组织幼儿有秩序的排队喝水。

6)不浪费水。

7)安静吃完点心,不乱扔,不浪费。

教师应做的:

1)提醒幼儿入厕。

2)允许幼儿按需要随时大小便。

3)提醒幼儿便后洗手。

4)指导提醒幼儿用自己的水杯接水,不浪费。

5)检查幼儿饮水。

6)提前消毒水杯,每人一杯。

7)随时准备温水,供幼儿饮用。

游戏及区域活动对幼儿的要求。

1)情绪愉快,能积极参加集体游戏,又能自选游戏活动。

2)遵守游戏规则。

3)会正确使用玩具,能爱护玩具,学习整理玩具。

4)与同伴之间友好交往。

5)遇事能积极思考,学习自己解决问题,学习处理相互关系的问题。

6)学习自理自律,如能依冷热增减衣服,不离集体,学习自我防范,不做危险动作教师应做的:

1)组织户外活动及室内游戏。

2)预先做好活动准备,可组织指导中大班幼儿帮助准备。

3)保证充足的游戏活动时间,注意卫生安全,并进行相应的教育。

4)户外活动前提醒幼儿入厕,并检查着装5)尊重幼儿意愿,开展游戏活动。

6)协助做好活动准备。

7)配合户外活动,协助指导游戏。

8)注意对体弱儿童的个别照顾。

9)注意观察幼儿,参与幼儿游戏,积极引导。

10)激发幼儿共同游戏。

11)掌握活动量。

12)引导幼儿评价游戏生活活动。

1.进餐。

对幼儿的要求。

1)认真洗手,方法正确,能排队轮流不拥挤,不玩水,节约用水。

2)安静进餐,坐姿良好。

4)文明进餐,不挑食,不剩饭浪费。

5)餐后自己轻放餐具,擦嘴漱口教师应做的:

3)注意照顾个别幼儿,特别体弱和病儿。

4)创造愉快安静的进餐气氛,餐前、餐中不处理问题,以免影响幼儿的情绪。

7)餐后安排轻松安静的活动,如室内游戏、散步。这时教师要将特别调皮的孩子拉在自己一身边,带孩子到教室外面四处走走,熟悉幼儿园每个地方,在上下楼梯的时候提醒他们靠右走。

8)饭后是一个轻松自由的时间,老师可以与幼儿个别谈话等,以了解孩子增进师生情。

9)收拾餐具、餐桌,清理地面、卫生消毒等。

午睡。

对幼儿的要求。

1)只要开始的时候要求幼儿进入午睡室就保持安静,以后孩子都能进入寝室就会形成条件反射,保持安静。

2)按顺序脱衣叠好,鞋放在固定位置。

3)铺好被子,安静入睡,不带小玩物上床(!!)。

4)养成良好睡姿与习惯,按时起床,正确穿衣穿鞋(小肚子不露在外面)学习整理床铺。(中、大班)。

5)接受午检。

7)起床以后组织幼儿盥洗、喝水离园。

1、严格使用接送卡。

2、高度负责,把每一位幼儿安全交给家长,不准出现幼儿自己离园、离班被陌生人接走的现象,有陌生人接幼儿时,首先与家长取得联系,确实得到家长同意,并请陌生人在交接记录上签字后,方可把幼儿交给陌生人,慎重对待有特殊家庭背景的幼儿离园。

3、理园前,关好门窗,检查电阀门开关。

轻松教巧培养一日常规串串烧来园快乐的一天开始了接待幼儿来园也许是年轻老师手忙脚乱的环节,既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和接待,又要组织和办理好幼儿的活动,有时候再碰上·个别幼儿闹情绪,还要处理以下幼儿之间的矛盾,真是再多一双眼一张嘴都不够。我们常说:好的开始预示着好的未来。来园是的不愉快和不开心·也许会非常·沮丧那么怎么才能变得轻松有序呢常规要求1:准时来园2:主动有礼貌的向老师问好,和家长说再见,3:有顺序的完成常规活动,如洗手漱口摆桌子晨间活动等。问题与对策1:很难说再见不要太勉强出入园时幼儿学会向老师问好并不难,难的就是像家长说“再见”,这两个字往往能勾起他们对父母的依恋,这时候老师先不孩子和家长说再见,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另外·教师·可以利用情感表演法引导幼儿学说“再见”又不会引起幼儿的不良反应情绪。2:来园不高兴--转移注意力无论是哪个班的幼儿,都会出现来园情绪不好的问题,如果幼儿来园的时候情绪就已经很激动了,可以请家长和幼儿进行沟通,安抚好幼儿情绪再送进班里,或者老师直接把孩子接进班里,使幼儿换一个环境,帮助幼儿缓解情绪。如果幼儿·只有一点点不愉快,老师要赶快转移幼儿注意力,如果告诉幼儿你衣服上的小熊真可爱,这样不愉快就可以避免发生。另外在教学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通过儿歌和歌曲来激发幼儿的情绪。3:不愿问好+老师主动打招呼有时候孩子心里·闹别扭,来园时不愿和老师打招呼,老师可以主动和小朋友问好,和是通过其他幼儿的榜样作用引导幼儿4:丢三拉四----制造提示法幼儿年龄小,不知道来园后的一系列需要做的事情,丢三拉四,老师可以和·幼儿·一起将要做的事情用图片·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布置在环境中。5:经常迟到环境暗示幼儿迟到大多是家长造成的,因此要多与家长沟通交流,是家长认识到准时入园的重要性。为了鼓励·幼儿准时入园,也可以布置环境来鼓励幼儿·,在活动室门口做一个漂亮的钟表时间卸载8点前,并写上“准时入园我很棒”。既体现了孩子也暗示了家长。6:无所事事--晨间游戏幼儿来园有先后,来园距离吃早餐又有一段时间,幼儿无所事事,是的驾驶不容易组织,如果偏于提供收集玩具材料,开展丰富有趣的晨间活动,那么这段时间技能得到充分利用又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如:观察自认界的动植物,记观察记录·,檫玩具拼拼图翻绳开发图书区同时也应该培养幼儿听到音乐声音和信号就要及时的收拾整理·然后整队做操·进餐的好习惯。7:遇到爱聊的家长----再约时间有些家长不着急上班,站在门口和老师没完没了的聊个不停,又不好拒绝,聊吧,有顾不上·,这时候教师可以礼貌的说我也很愿意和你沟通交流可现在带班还真是不踏实,我现在先·照顾孩子,等有时间我们再和您详细的谈。家长会时老师就可以抓住时机向家长说明情况:“早来园的孩子和家长都非常集中不适应长时间谈话,如果家长想和老师及沟通可以和老师单独约时间或家访。

幼儿老师是十分的神圣,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的别人,在10月15日的下午四点左右,在山西太原市蓝天蒙特梭利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和这样的一些形容词完全挂不上边。因为孩子的一点点小小的错误就对孩子加以施暴,扇耳光、揪脸。监控录像也记录下了这一个个令人触目惊心的过程,家长的含泪数了一下,就短短10分钟的时间里这位老师就在一个女童的脸上狂扇了几十个耳光,目前,打幼儿耳光的老师李某已被行政拘留15天,该幼儿园也已被取缔,近日,浙江温岭城西街道蓝孔雀幼儿园教师颜艳红出于“一时好玩”,揪住一名幼童双耳向上提起的照片在网上引起热议。照片传上网后颜艳红遭“人肉”,其社交空间里还有三张将幼童扔进垃圾桶的照片,目前颜艳红已被辞退。年轻的幼儿园女老师,两手拎着一名小男孩的双耳,将他双脚提离地面约10厘米。这个过程,老师一脸微笑,而男童的耳朵被扯得变形,张着嘴巴哇哇大哭。记者:“你揪他耳朵是因为他不听话还是什么原因?”

颜艳红:“没,没有。我平时经常和他闹着玩的,玩得挺好的。”(说完,她抬头看了记者一眼,赶紧低下头继续盯着自己的大头帆布鞋。)。

记者:“难道没发现小孩子在大哭吗?”

颜艳红(沉默了片刻后低声回应):“就很短的时间,我就想拍张照,拍完马上就把他放下来了。”

记者:“这个小男孩平时是不是班里最调皮的一个?”

颜艳红:“不是,他不算最调皮的。我就是觉得他好玩,跟他闹着玩。”

记者:“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谁给你拍的?”

颜艳红:“一个月前拍的。当时为了拍这张照片,我特意叫上同事童清清帮忙。(她回忆了一下)童清清一开始不赞同我的做法的,我说就是玩玩的,一下就好。”

记者:“为什么会把照片传给家长看?”

颜艳红:“就是觉得这张照片实在太有趣了。前几天和一名家长qq聊天时,就忍不住拿出来给人家看了。我没想到家长们的反应会那么大。”

幼儿园一日常规培养策略篇九

刚入园的幼儿,年龄太小,“记性”较差,刚刚建立起来的常规转眼就会忘记,因此,教师要发展幼儿的秩序感,要采取与幼儿对话的方式,与他们一起建立明确的生活规范、日常礼节,帮助幼儿把自己的行为和规则结合起来,以达到自我控制的目的,使其日后能遵守社会规范,拥有自律的习惯。常见的有效地策略有:

一、示范、模仿及榜样。

对小班进行常规教育,示范-模仿是一种极其有效的方法。教师的示范是幼儿模仿学习的基础。在一般的常规教育中,教师的师范大都为显形示范,即教师明白的告诉幼儿应怎么做,并要求幼儿仔细观察教师或某些能力较强的幼儿的行为。比如,我发现在要求幼儿搬小椅子上位时,许多幼儿不是搬着椅子,而是推着椅子或拉着椅子,这样既容易损坏椅子,又容易造成“交通堵塞”,针对这一现象,我通过示范让幼儿模仿练习搬椅子。这种显性示范对幼儿的模仿学习很重要,效果也很明显。同时,与显性示范相对的是隐性示范,指教师的行为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言行与自己制定的常规相一致,当教师要求幼儿“走路静悄悄”,自己就不能穿高跟鞋“啪嗒啪嗒”响;教师要求幼儿“用小水洗手”,自己就不能开大水冲。

二、在游戏中培养常规。

在小班,教师更强调游戏的作用。幼儿能从游戏中认识周围世界,发展独立性、创造性和动手动脑能力,在游戏中接受教育。根据小班课程的特点,上课是短暂的,在10分钟到15分钟的时间里,往往体现着游戏性。同时,游戏也渗透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的其他各个环节,也是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的重要手段。

三、文学作品的妙用。

文学作品,比如儿歌,短小、简单、形象、容易记忆。在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时,教师经常使用一些儿歌或小口诀来引起幼儿的兴趣,比如,在睡眠活动中有一项这样的常规: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初步学习脱衣裤鞋袜,叠整齐,放在固定的地方。教师教幼儿一边叠衣服,一边念儿歌:纽纽扣,放整齐,左手抱抱,右手抱抱,点点头(有帽子的),弯弯腰。既形象又有趣,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根据儿歌引导的步骤将衣服得整齐。不止儿歌,还可以利用故事、图片、手偶游戏等文学作品对幼儿进行常规教育,帮助幼儿认识并遵守常规。

四、个别指导和家庭共育相结合。

常规教育的效率和家长的配合有密切关系,常有老师抱怨说,“假期一过,坏习惯全回来了”,也有家长反映说,“睡不着可以不睡,为什么一定要睡着”,因此,幼儿园的常规教育要延伸到家庭。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任老师,有着老师无法替代的作用。作为教师,要了解幼儿生活背景,生活习惯以及个性特点,能够针对性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使之尽快适应集体生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并学会与同伴相处。

案例:就餐习惯较差的小宝。

生活背景:父母较忙,由阿姨照料。

个性特点:主动,大方,讲道理。

生活习惯:睡眠有规律;胃口好,喜欢吃各种各样的饭菜和水果,不喜欢喝牛奶豆浆及白开水,吃鱼虾会过敏;喜欢看书和运动。

生活能力:能够“一半吃一半喂”,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且能够坚持。

有了这样深入的交流沟通老师和家长都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小宝进行教育,帮助她很快适应集体生活,学习并遵守各种常规。比如,幼儿园要求幼儿爱吃各种各样的饭菜,但每次吃鱼虾时要为她另备一份。小宝不喜欢喝牛奶、豆浆,保育员采取“少倒多添”的方法引导小宝逐渐喜欢喝牛奶。阿姨在家里也用同样的方法让小宝喝牛奶,而不是让她“随心所欲”。

家园合作的方法有:面对面的交流、家访、家委会工作、亲子活动、家长开放日、每周五的家园共育活动、“一线通”、宣传栏等。

还有一种方法的存在,不容忽视:糖果、饼干、小星星等各种表扬鼓励手段。在爱与尊重的心理的影响下,幼儿更容易接受来自奖励表扬的正面的引导教育。糖果、饼干、小星星等实物的奖励是对幼儿行为的肯定,能够让幼儿体会到成功。比如,周周高兴对笔者说,“我自己穿衣服,老师请我吃糖”。为了鼓励幼儿天天来幼儿园,老师在班级里设立了“全勤宝宝”奖。这种方法能够记录幼儿的优秀表现,提高幼儿的自信,同时鼓励其他幼儿上进,为挣做好宝宝,认真遵守各项常规。

但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使用奖励或表扬方式的时候,要让幼儿获得最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仅仅为了一颗糖。不能使奖励或表扬成为一种变相的惩罚,比如,教师说,“表扬明明,表扬虹虹……”,其实鼓励或表扬是一种反思性倾听,这样第三个幼儿会觉得“我不好”,对此,教师可以换一种说法,“表扬明明坐得好,表扬虹虹坐得好……”,这样第三个幼儿就会觉得“我坐得不好”,因此会调整自己的坐姿。这种表扬是对孩子的言行所传达的信息的反应,这是对幼儿行为的强调,而不是对幼儿本人的否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