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精选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1:18:38 页码:13
2023年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精选9篇)
2023-11-20 11:18:38    小编:ZTFB

通过写读后感,读者可以培养自己的写作能力,提高文字表达的准确性和逻辑性。读后感应该是文学作品与个人思考的结合,要做到客观陈述和主观感悟的平衡。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读后感,可以看看以下范文,或许会给你一些启发。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一

闫桂珍,女,满族,甘肃省嘉峪关市酒钢三中高级教师,1962年3月出生,1992年6月入党,大学文化。

闫桂珍同志从教29年来,全身心投入党的教育事业,创新教学理念,潜心教学研究,热心教学改革,探索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语文教学法和快速作文训练法,主持编写了《古代诗歌选读》等教材,撰写的20多篇教研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她连续14年带高三毕业班,培养出全省高考文科状元3名、第二名3个、前十名7个,所带班级高考升学率平均在90%以上,其中2002、2003、2004年连续三届达到100%。作为语文教研组组长,她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10余名青年教师在她的悉心指导下成为教学骨干,多次在省市教学竞赛中获奖。

闫桂珍同志2001年被评为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2009年被评为全国巾帼建功标兵、荣获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2010年荣获全国十杰青年教师金奖、被评为甘肃省先进工作者,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

母校是一个所有上过学的人都难以忘怀的圣地,它的含义明白无误地告诉我们,教师应该是孩子们的母亲。学校不只是传播知识的园地,还应该是传播爱的殿堂。闫桂珍老师把爱给了学生,学生就把爱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

3月2日,清晨7时整,闫桂珍像往日一样骑着相伴了她多年的那辆旧自行车,踏上了去学校的“征程”。初春的嘉峪关,仍旧天寒地冻。可闫桂珍的心却是火热的,她的表情、她骑车的风度俨然一个“骑士”。因为,这条熟悉的不能再熟悉的路,是她走向课堂的前奏。

课堂。

百家争鸣。

(一)班的教室。7时30分,早读开始了。闫桂珍热情地对学生们说:“今天我们共同学习课外篇,杜甫的《咏怀古迹》五首之五——诸葛亮篇。”

“同学们先分组讨论一下,然后每个小组推举一位同学,到讲台上来,给大家共同分享这首诗每句话的含义和通篇的中心思想。”几分钟的小组讨论后,闫桂珍面带鼓励的笑容,举起右手用沙哑而铿锵有力的声音道:“手举得多高勇气就有多大,讲错了不要紧,还有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伴随着闫老师的声音,很多同学举起了手。即使学生的点评和理解不够准确,闫桂珍也从不当面批评。之后,在闫老师画龙点睛的“贯篇”中,学生心中的问题都迎刃而解。

在闫桂珍活跃的教学氛围中,每个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被调动。个别不喜欢学习语文和“烦吃课外餐”的学生,也最终成为闫桂珍的“粉丝”.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们乐于接受,闫桂珍从未停止过。

爱心来自真诚。

每天上课,与同学们一起温习和巩固昨天所学内容,是闫桂珍每天的必修课。3月2日,闫桂珍点名让雒媛背诵前一天所学的古诗词。雒媛一张口,发出了嘶哑的声音。“怎么,嗓子不舒服,感冒了吗?”闫老师关切的询问。雒媛默默点点头。闫老师立即让雒媛停止背诵,让她坐下。接着,她又发现项楠精神萎靡不振。下课后,闫老师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拿出一个鼓鼓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各种大大小小的药盒和药瓶。她拿出头孢拉定、感冒胶囊走向教室,把药放在雒媛、项楠手中,倒上水,亲自看着他们把药喝下去。

和闫桂珍同一个办公室的黄思蜜老师说,闫桂珍的抽屉里总是准备了各种常用药,并且她对这些药的服用方法了如指掌,同事们都称她为“闫大夫”。

不管是不是自己班的学生,也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学生有需要,闫桂珍都积极帮助。记者在采访时得知,前几天,学校升国旗,不知是哪个班的一个男生突然晕倒了,闫老师背起那个男生就往校门外的诊所跑,并垫付了医药费,还一直陪他治疗。

几十年,闫老师像这样给予学生的爱和温暖,连她自己也记不清了。

沟通无处不在在高一二班马燕的周记本上写道:“闫老师,像这样的座位调整,我真的不能接受。让我和肖文迪坐邻座,我有差生的自卑感,我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这是马燕在一次班级调整座位后在自己的周记上写给闫老师的话。

“老师没有把任何一个学生当成差生。你自己要这么去想:每个学生成绩不理想,作为老师不能听之任之,不能冷漠对待,想办法帮助他(她)进步,是老师的主要责任。你要珍惜现在的环境,更主要是你自己要觉悟、主动、勤奋,相信下次考试一定会进步”。闫老师在马燕的周记后面写下了以上批语。

同样,在马炳琦等100多名学生的周记本上,闫老师无一例外地都写了鼓励、表扬、激励奋进的话语。

这是闫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是闫老师与学生心与心的沟通。除了这样沟通,除了在课堂上的沟通,每天在操场上,每周在文体活动中,每月在个人的谈话中,严老师总能敏锐、细心地及时发现每个学生的心理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

辅导不分年级。

(二)班先后辅导了两套高考作文题。此时,时间已是10时15分,其他班9点30分就下自习了。这时,早已在楼外等候闫老师的丈夫王林,打来电话,要接闫老师回家。闫老师让王林先回。因为,她要给高三的几个学生辅导作文。虽然这几个学生并不是她带的学生,但她仍然做了充分的准备,辅导系统而扎实。

时间很快指向了11时,王林再次打来电话,闫老师非常抱歉地说:“你先休息吧,我还得一会儿。”当晚,闫老师走出校门时,已是11时50分,大街上已经显得空空荡荡,她又骑着她那旧自行车回家了。

26年来,闫老师就是这样一天天重复着她这平凡而伟大的工作。可26年过去了,闫桂珍面对一届又一届的学生,热情不减,爱心不变,她用她那执著和责任感,忘我地工作。

“我们的良师益友”——同事眼中的闫桂珍。

作为感动甘肃•2010十大陇人骄子、全国杰出中小学中青年教师金奖获得者的闫桂珍,在同事眼中没有任何模范人物的架子。在同事的眼中,闫桂珍做事认真周到、平易近人,对同事热心帮助,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当记者与酒钢三中副校长尚玉虎聊起闫桂珍老师时,他对闫老师充满钦佩之情。他说,他和闫老师共事已经25年了。闫老师不仅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对同事也是平易近人。她的业务能力非常强,但却从不以学术权威自居。同事在教学中遇到什么困难,她都能尽力去帮助。

有一次,由于长时间高强度的紧张学习,高三年级的一个班级的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班级原来浓厚的学习氛围有所降低,这让班主任老师非常着急。这位班主任老师向闫桂珍求助。闫老师来到这个班上,给同学们做了一次人生拼搏精神的演讲。闫桂珍给同学们说,拼搏精神就是在一定的理想、信念驱使下,人的拼命争取、全力搏斗的意志品质。她说,拼搏是每一个真正成功的人所必须具有的精神;拼搏,就是在困难面前不低头、摔倒了爬起来继续向前走;拼搏就是在压力之下不逃脱;拼搏需要用坚韧的毅力来维持。她鼓励同学们面对困难不退缩、不低头。闫老师的演讲充满激情,给同学们以很大的鼓舞,也给了同学们很大的信心。经过这次动员,这个班级的学生学习的劲头十足,在当年的高考中取得了好成绩。

闫桂珍对年轻教师尽力提供帮助。张淑娟老师是2007年大学毕业后到酒钢三中当老师的。当时,她和闫桂珍分在同一个年级组。张淑娟说,闫老师对她的帮助非常大。闫桂珍经常抽空参加年轻老师的汇报课,并从备课、讲课等各方面提出中肯的改进意见。刚走上教师岗位时,张淑娟在备课时只偏重教材知识的准备,而闫桂珍提出,作为语文老师,不但要对课文相关知识做系统扎实的准备,还要对学生和课堂中可能出现什么问题、如何解决等都要做好充分准备。为迅速提高新教师的教学水平,闫桂珍经常带领新教师听别的优秀老师讲课,并结合各个新老师在讲课中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意见。

语文老师王永吉对记者说,闫桂珍是酒钢三中的一面旗帜,她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学生,同时她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无私的爱也给同事做出了表率。王永吉说,闫桂珍经常给学生垫付学习费用。在她的心目中,这些学生就是她的孩子,她就是这些学生的母亲,所以在她看来,母亲给孩子提供帮助是理所当然的。哪个学生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了;哪个学生生活中有困难了,甚至有的学生考上了大学没有学费,她都热心帮助。而她的学生中,不少学生称闫老师为“闫妈妈”。

2005年7月,闫桂珍的一名学生白金平被苏州大学医学院录取,但是,7000元的学费让白金平和他的母亲犯了难。白金平的父亲因病去世后,白金平母子一直靠低保金维持生活。对于他们来讲,7000元的学费无疑是一个天文数字。快到开学报到的日子了,白金平母子俩愁容满面。得知这个情况后,闫老师把白金平的母亲请到学校。她取出刚刚领取的2000元工资,塞到白妈妈手里,说:“这点钱还不够学费,但大家会想办法帮你的。”在闫老师及社会的资助下,白金平顺利完成了学业。

有一年,闫桂珍的班上有一个名叫王宏的学生三番五次迟到,当闫桂珍了解到,王宏上学骑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上学路上,经常发生车胎瘪了、链条断了的情况。一天放学时,闫桂珍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推到了王宏的面前。原来,她自己掏了300多元钱给这位学生买了一辆新自行车。而当年,闫桂珍每月的工资还不到1000元。自从有了新自行车后,王宏再也没有迟到过。

和闫桂珍同一个年级组的黄思蜜老师说,作为老师,闫桂珍不但注重教书,更注重育人。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强调学生要讲礼貌,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教学中,闫桂珍注重培训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作为三中的学术权威,闫桂珍谦虚谨慎,她总能看到别人的长处。在从外地交流教学经验回来后,闫桂珍从不谈自己如何受到同行的肯定,她总是给同事谈外地的先进教学经验,并将这些经验与同事共享。作为一个老师,闫桂珍热心参加学校组织的大型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在日常生活中,闫桂珍就是同事的老大姐。她对同事尤其年轻教师在生活上关心、照顾。黄思蜜说,闫桂珍就是大家的良师益友。

“我们的闫妈妈”——学生眼中的闫桂珍。

闫桂珍对学生的严是出了名的。但是,作为她的学生,除了感觉到学习的艰辛外,更多的感受是闫老师那慈母般的爱。

闫桂珍在教学中不要求学生单纯提高学习成绩,而是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她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为此,她总结出,“点拨导学”、“激情感染”、“自主发问”、“创新思维”的“十六字”语文教学法,和“互动探究法”、“我来讲”的小讲师授课法。每篇课文,她都要去学生在预习时大量查阅资料,自己总结学习要点和相关知识,在正式上课时她鼓励学生走上讲台给大家讲课。学生代表讲完后,大家互相补充,有争议的地方互相辩论,闫桂珍适时给予引导和点拨。因此,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自学能力非常强。记者在采访中听了几节闫老师的语文课。这几节课,无一例外,主角都是学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深度和广度令人惊叹。

闫桂珍不希望学生读死书。她注重培养学生演讲和与他人沟通的能力。每天语文课前,他都会安排学生上讲台演讲。演讲内容可以由学生自定。说起演讲,体会最深的是马斌琦。有一次,马斌琦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被点到由他上台演讲。马斌琦临时有感而发,以《珍惜时间》为题展开演讲,也许是他对这个问题体会比较深,演讲一发而不可收,时间大大超出了规定3分钟的限制,他整整讲了一节课。他的演讲富有激情,也很有感染力,同学们都被他打动了,而闫桂珍不但没有打断他,事后还安排时间让他给别的班同学演讲。这次演讲,让马斌琦对自己有了自信。

闫桂珍在讲课中,注重学生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她专门在晚自习上安排时间让学生读书读报,让学生了解目前的社会热点问题。她引导学生在演讲、作文、周记中就社会环境问题、就业问题、土地问题、资源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一些学生都成了社会问题的小专家。

闫桂珍带出来的学生都有一个深切的体会,无论是在大学期间,还是走上社会,这些学生的社交能力都非常强,这都与闫桂珍平时的培养是分不开的。一些已经参加工作的学生为此深深感谢闫老师,是她的教学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素质,让他们在日后的学习生活中受益匪浅。

闫桂珍一心扑在学生身上,她时时处处替学生着想。

罗觅源是班上的语文课代表。她说,她对闫桂珍老师最熟悉的味道就是膏药味。由于长期劳累,闫桂珍身体一直不太好,经常关节、肌肉疼痛。但她从不因为自己的原因耽误学生的课程。为了止痛,她经常浑身贴满了膏药。她的学生都已经熟悉了她那膏药味。

一些学生在学习中总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需要老师耐心的沟通、交流和教育。为了不耽误学生上课,闫老师经常牺牲自己中午休息时间和学生谈心。学生如果因此来不及回家,她还要自己给学生买好饭,安排好中午休息的地方。而她经常因此中午回不了家。

为了使学生感受到节日的欢乐,每到节日里就给学生发粽子、月饼、元宵等。学生有病了,她就买营养品去看望并给学生交医药费。酒钢三中有不少家在外地的学生。他们在节假日期间回不了家。对于外地住校的学生,怕学生想家,闫桂珍就常把他们叫到家中或领到饭店里改善伙食,对于寒暑假不能回家的学生,就带到家里吃住,照顾好他们的生活,让家长放心。所以同事们都说,“闫老师家就像个旅馆。”对路远不能回家过春节的学生,闫老师就把学生带到家里过春节,并给他们发压岁钱,让学生感受到家的温暖和节日的欢乐。学生都亲切地称她“闫妈妈”。

对于一些有个性、有特长的学生,闫桂珍尊重他们的爱好。

肖文迪自称自己有“叛逆心理”。他对目前的应试教育非常反感,他热衷于写武侠小说。寒假时,闫老师布置了十多篇作文,他一篇也没有写,而是写了一万多字的小说。开学后,他原以为闫老师会像父母和其他老师一样,对自己进行“打压”。但他没想到,闫老师却肯定了他的个性,并将他的小说给其他同学传看。在充分肯定了肖文迪的特长后,闫桂珍才很认真地和肖文迪就特长和学习的关系谈了一次心。她说,作为学生,目前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最重要的是要保证好的成绩,将来有好的出路,只有这样,自己才有更好的发挥特长的机会。通过这次谈心,肖文迪开始踏踏实实地学习了。

闫桂珍还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身体力行。她走在校园里,看到地上有垃圾就捡起来扔在垃圾箱里。上学期,学校开运动会。当天比赛结束后,操场上有不少遗留的垃圾。闫桂珍带领同学们将操场上遗留的垃圾打扫干净。做完后,看到干干净净的操场,大家很有成就感。

亲人眼中的闫桂珍。

她是一个纯朴、执著、善于纳谏的人。只要是为了孩子,她都可以去做。

在闫老师丈夫王林的眼里,妻子闫桂珍很单纯,几十岁的人了,还像孩子一样单纯。只要是为了孩子,不管是认识不认识的学生还是家长,只要有求于她,她都想办法给予帮助,并尝试着“冒险”,从不管别人异样的看法、说法。

前几天,有一位单亲母亲在看到感动陇人骄子颁奖晚会上闫桂珍的事迹后,为了孩子,不远千里,从张掖来到嘉峪关,向闫老师求助。在她们谈话时,那位母亲接到了儿子向她要钱的电话,听到电话里狠狠的威胁声,闫桂珍立即接过电话,说:“来让我试试”。当时,闫桂珍根本没想到那个孩子对她的态度会怎样?闫老师的真诚和“懂得”,最终使那个男孩打开心扉。闫老师得知,他是高二的学生,考试没考好,很烦也很焦虑,不想回家,想用上网、喝酒消除烦恼。善于捕捉孩子心理的闫桂珍,用爱疏导、鼓励孩子放下思想包袱,她说:“你能意识到自己考得不好,说明你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只要老师帮助你把学习上的问题解决了,你一定会进步,会实现理想。”不一会,那个男孩的情绪平稳了许多,语气缓和了很多。后来还有了改变。

当然,能让像“四大金刚”之类的问题学生有转变,那更是闫老师敢于“冒险”和真诚付出的结果。

闫桂珍深知,时代在进步,只有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把富于时代的知识和理念运用于教学,才能与时代、与学生产生“共鸣”,才能“事半功倍”。曾经,她身怀六甲去西北师大深造,后来她参加了“兰州大学研究生进修班”的学习,还自学了英语和电脑知识,每天的新闻更是她必看的内容,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时事政治。在她的教案上、课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参考信息”。最后,都成为学生的收获。

王林经常提醒妻子,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传统的“师道尊严”教学方法很多孩子根本不接受。而且,“现代孩子”都比较“追星”,一个学生是否喜欢学习哪门课程,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对代课老师的喜欢程度,老师的“魅力”是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重要因素。所以,他有心帮助妻子提高在学生中的“魅力”。

只要遇到妻子回家絮叨学生的问题,王林总是耐心细听,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与妻子共同分析现代孩子的心理,让妻子试着把企业好的现代管理理念运用到教学中,并最大限度地与学生“做朋友”,用好的品格、人格魅力和爱解决问题。

在闫桂珍的家里,看不到女性特有的脂粉,她根本想不到那些,她的心思全部让学生占领了。闫桂珍有一件绿色的夹克衫,是所有人去学校找她的“标志”;在陇人骄子颁奖台上的行头,还是学校派专人“物色的”,妆也是“专门化妆师”化的。她没有时间接触社会,除了学校和学生,她的人生轨迹和人际关系很简单。

她是一个热爱亲情的人,始终用自己艰苦的付出和努力及人格,影响家人、带动家人,让家人感受亲情。

走进闫老师的家里,1999年的一套90平方米的房子住到现在,所有装修都是前房东的,只是墙壁自己粉刷了一下。对面墙上挂着一幅同事写的对联:“夜深正宜看明月,风静恰好听飞泉。”客厅里摆放着一套木制沙发和一个茶几,都是结婚时用仪器包装箱改做的。老式顶灯、老式地板砖、一面大镜子和一幅壁画,都是原来的房主留下来的。

家里简单的陈设,并没有冲淡家庭融融的气氛。她的婆婆告诉记者,闫桂珍是个特别没有私心、非常孝顺的好儿媳。闫桂珍的家在东北农村,兄弟姊妹共六个,家境十分困难。丈夫王林家住陕西农村,王林排行老大,兄弟姊妹共四个。9岁时,王林的父亲去世了,母亲一人带着兄弟姊妹四人生活,家境也非常困难。当初,王林与闫桂珍成家时,两个人的日子并不宽裕。可是,遇到王林的弟弟或妹妹结婚买房子、家里买农具,闫桂珍从不吝啬,先后连凑带借给王林家里寄去近7万多元钱。并将婆婆、孩子的姑姑从农村接到家里来住,怕老人闷得慌,她还抽时间陪老人出去散步,帮助孩子的姑姑、叔叔创业找工作。婆婆感动地说:“遇到这样的好儿媳,是今生的福分。”

闫桂珍和爱人相濡以沫,同甘共苦,为双方家庭创造幸福。1988年,在丈夫的支持下,她把远在辽宁农村的弟弟、妹妹接过来,供他们上完了初中、高中、大学;1996年,她把侄子、侄女接过来,侄子、侄女在嘉峪关上完初中、高中后,都考入了重点大学,她与丈夫一起培养了弟弟、妹妹、侄子、侄女、儿子五个大学生。在两个家族人的心中,她是两个家族“希望工程”的设计者、实施者。

在那段每天要上七八节课的峥嵘岁月里,丈夫王林做肾摘除手术,她以坚韧的毅力在学校和医院之间穿梭。祸不单行,不久,闫老师时年32岁的弟弟又突然病倒,双下肢截瘫,生活不能自理,闫桂珍又把弟弟接到家中照顾至今。

有一种师魂叫崇高。

纵然苍天会老,大地会变,但总有一种不变的精神,会永远令千千万万的学子和家长敬仰。这就是用爱、执著、无私和忠诚铸成的师魂。

捧读闫桂珍这位陇原骄子、这位把爱和激情融入党的教育事业的平凡教师,她爱生如子的一幕幕让人感动。

闫桂珍常说:“一个教师爱的最高境界是爱每一个学生,教师应该把爱传递给每一个学生。”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闫桂珍将学校著名的“四大金刚”——四个迟到旷课、上课睡觉、打架斗殴、甚至偷窃同学自行车而出名的“问题学生”,全部送进了大学的校门。她用爱温暖了“问题学生”的心灵,唤回了他们求知的欲望,点亮了他们的人生前程。

正是因为心中装着这样的爱,在“非典”肆虐的非常时期,闫桂珍将个人的一切置之度外,每天在去医院的路上穿梭,给因高烧而被隔离的学生董海波,送饭、送书、送复习资料,激励他、鼓舞他树立信心,使董海波以优异的成绩跨入中国人民大学高等学府的校门。

在闫桂珍的心灵深处,最让她“纠结”的不是“问题学生”,而是因贫穷使学生辍学或上不起学。她常对学生说:“有困难找老师,千万不能因家庭困难而放弃学业。”

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来自低保家庭的白金平,在闫桂珍2000元工资的资助和闫桂珍“大家都会想办法帮你”的关爱下,走进了江苏大学;在闫桂珍3000多元的资助下,蓝海霞完成了从高中到大学的学业;在东北大学上学的王新的生活费得到了解决;王宏上学的交通困难得到解决。前几天,高一二班的杨欣郁和其他同学一样拥有了“买不起”的唐宋诗词套本。正是因为心中有这样的“纠结”,多年来,闫桂珍所带班级的所有贫困生上学的经济困难,在闫老师十几年十几万元“特殊贡献奖”的帮助下,不同程度得到了解决。

在闫桂珍的心里,学生的冷暖始终是她的不舍。

于哲父亲手术费用紧张,她给了3000元;刘震兴同学住院,她捐助900元。班上学生多,天热时,她给学生买西瓜、买电风扇;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元宵节,住校生回不了家,她和学生们一起包粽子、吃月饼、煮元宵,还给有的学生压岁钱;怕外地住校生想家,她的家成了住校生改善伙食的“家”。

在闫桂珍的人生天平上,职责是永远的信念。在闫桂珍的心底:不抛弃、不遗弃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自己这里学到丰富的知识,有健康的人格、正直的品性,对国家、社会、集体有责任感,是她永远不变的信念。

正是这样的信念,闫桂珍身怀六甲时前往西北师大深造;为了这个信念,学校办公桌是儿子成长的“摇篮”;为了这个信念,两岁的儿子嘴里经常咂着毛巾懵懂地“解渴”,幼儿园的阿姨不相信她就是孩子的母亲;为了这个信念,在学生们高考的关键时刻,她说服丈夫推迟肾肿瘤摘除手术;为了这个信念,家里的钱都被她“折腾光了”。

正是这样的信念,在“神六”发射和申奥成功、刘翔夺冠时,闫桂珍与学生们一起为祖国加油助威;四川地震、我国遭受雪灾,闫桂珍所教三个班的学生自发为灾区捐款5900多元,她本人捐款2600元;2010年玉树地震,她所教三个班的学生为玉树灾区捐款3400多元,她本人捐款1500元。

26年的教学相长,15届高三毕业班里,有多名学生被清华、北大等重点大学录取;学生焦红丽考入复旦大学后,因一次性能全文背诵《长恨歌》《春江花月夜》,且学习很努力,被选为交流生交流到香港中文大学学习;1996、2001、2002、2010培养出甘肃省文科状元;她所带班级高考语文平均分每届都超过全省平均分15分以上;所带班级高考录取率保持在90%以上,有三届达到100%。

26年的忠诚,让闫桂珍丝丝黑发早早凝成白发,岁月的沧桑过早地刻在她的脸上,身姿也不再挺拔。但她沙哑而又铿锵有力的声音,无疆的大爱,高尚的品格,奋发向上的精神,积极进取的意志,成为万千学子永远的铭刻,并薪火相传,成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不朽的力量!

这是一种崇高而伟大的精神!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二

学校组织了全体老师,学习吕映红老师的事迹报告,使我感受颇深。作为一名女教师,扎根农村,热爱儿童,对儿童怀有神圣而又永恒的感情,用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蓝天。

吕老师的先进事迹使我深受感动,如今已经51岁吕映红老师,在山村小学一干就是28年。这28年来她献身农村教育,热爱儿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她在这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是我学习的楷模。

一、学习她立足本质,对学生献出一片爱心。

“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这是吕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话。她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关心学生,以爱执教,刻苦钻研教学业务,不畏艰难,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高尚师德感人至深,催人奋进。通过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对于任何学生就是一个“爱”字。以无限的真情去关爱,用爱去感化每一个学生的心灵。当学生在学习上遇到困难,不厌其烦的耐心指导,当学生做错了事的时候,指导分析让学生知道做错事的原因。用温馨的语言教育学生,用父亲般的爱感化学生,使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爱犹如父母,甚至胜于父母。感受到能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

二、学习她对工作的强烈事业心、责任感。

学习她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以吕老师为榜样,关心爱护每一个学生,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我们面对的学生特殊,这就更需要我们拿出一颗“慈母之心”,循循善诱,对学生要耐心细致的去做,去为这些学生服务。

三、学习她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

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三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黄文秀,一名普通的党员干部,谱写了不平凡的事迹。在脱贫攻坚一线上,甘于奉献自我,她的生命永远定格在了为人民服务的路上,定格在芳华绽放的30岁。

黄文秀同志是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工作,3月,黄文秀响应组织积极号召,到乐业县百坭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任职期间,她心系百姓,她帮贫困户黄邦旋争取到7000元产业奖补资金种水果,老黄一家顺利脱贫;她帮助贫困户韦乃情申请扶贫贴息贷款种植了20亩油树茶,20顺利实现脱贫。虽然这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但在百坭村民的心里,这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的大事。

6月16日晚,黄文秀在驾车返回乐业的途中遭遇山洪,不幸遇难。这位年轻的姑娘在山洪来临之前,放在第一位的还是百坭村的村民们,她的牺牲,无比让人痛心。黄文秀同志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

黄文秀同志是我们年轻党员干部的榜样,我们要以黄文秀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更大的贡献。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最能看出一个干部的党性和作风”。黄文秀同志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中的榜样。黄文秀同志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第一书记,在平时的工作中,事事、处处、时时都以党员的条件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中树立了榜样。

黄文秀同志回到家乡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将自己的责任、热情、智慧和心血全部奉献于村第一书记工作这一伟大事业。黄文秀时刻谨记习近平同志对“第一书记”的要求,了解村情民意,听取民声民怨,积极和村民交朋友,不断地干实事,办好事,共同致富方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了第一书记到村任职的作用,有力地推进了村里工作的开展。看到她的很多感人事迹,作为一名党员我感到自豪,我向她学习她的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精神。

黄文秀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她为让百坭村村民过上美好生活而奋斗,黄文秀同志在脱贫攻坚中敢于深入脱贫攻坚一线,与百坭村村民打成一片,担起带领百坭村村民改善生活、发展杉木、砂糖橘、八角、枇杷等特色产业、为改进百坭村的容貌做出了奉献。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是我们中共党员的榜样。

我们作为青年党员干部应该时刻怀有“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心态,加强实干担当、乐于奉献的精神,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从小事做起,迈稳步子,做好每一件事。面对现在的社会,要多一点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真正把自身投入到为人民服务的工作中去,不断向黄文秀等同志学习,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能力、提升本领,充分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五

忻州市委下发《中共忻州市委关于向刘桂珍同志学习的决定》,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共产党员刘桂珍同志学习。

刘桂珍,1963年1月生,199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忻州市代县峪口乡段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乡村医生、代课教师。自参加工作以来,作为脱贫致富的领头雁、治病救人的好医生、教书育人的好老师、扎根山区的好党员,刘桂珍39年如一日始终怀着一颗为民服务、不畏艰难、乐于奉献、不图回报的赤诚之心。她舍小家、为大家,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忠贞不渝践行党的宗旨,充分发挥了一名基层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在平凡的岗位上体现着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使命和担当,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刘桂珍先后获得“代县第二届道德模范”“代县三八红旗手”“忻州市文明和谐家庭”“忻州市五一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2014年被中共忻州市委、中共代县县委评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个人”;2015年被评为“忻州好人”;2016年被中共忻州市委、中共代县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39年前,因群众看病不方便,她放弃考大学的机会,当了乡村医生;1988年,村小学唯一的老师调走后,她又挑起了代课教师的担子;1996年,71岁的老支书干不动了,她出任村党支部书记;2003年,村两委换届,她连村委会主任也一起干了。多年来,她将4副担子一肩挑,在默默坚守中追求和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她就是刘桂珍,山西省代县段家湾村乡亲们心中的老大姐、领头人。

我了解到优秀党员刘桂珍的先进事迹,她那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持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深深触动着我。

刘桂珍同志几十年如一日,“哪里需要哪里就有她”,不推不靠、主动任事,群众有求必应、乡亲有难必帮,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全村百姓生存的责任、健康的责任、教育的责任、脱贫的责任四付重担,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意识和责任担当。作为青年党员,应当认识到,只有对工作、对事业充满激情,一旦认准目标,就义无反顾、百折不挠、奋力拼搏的人,才能有所作为。只有摒弃不愿为、不敢为的错误想法,遇到困难勇敢去面对,在群众需要时挺身而出,主动作为,才能获得群众的拥护与认可。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作为青年更应该积极主动担当,做有为青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征程中贡献力量。我们每一名党员干部都是党花费大量心血培养出来的,肩负着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使命,身份决定了我们都应像刘桂珍那样,时时刻刻牢记党的宗旨,多奉献、少索取,多点真抓实干,少点夸夸其谈。无论在什么位置上,无论多长时间,都要恪尽职守、一丝不苟地解决好各种难题,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做好自己本职工作,做一个对人民有用的人。

身为一名党员向刘桂珍同志学习,学习她不忘初心、永葆本色的政治品格,坚定爱党为民的理想信念;学习她迎难而上、勇挑重担的拼搏精神,坚持攻坚克难的责任担当;学习她扎根农村、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坚守服务群众的前沿阵地。要以刘桂珍为镜子,深学细照、对标一流,找准差距、务实笃行,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四个意识”,自觉把维护核心、见诸行动的要求落实到日常工作,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面对矛盾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树牢宗旨观念,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民造福,努力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共产党员。

身为一名教师,学习刘桂珍同志的先进事迹,要重点学习刘桂珍立足本职岗位、深入贫苦群众、坚持39年扎根基层的奉献精神,不忘初心,而我们教师,就要尽好一个教师的职责,学好自己的专业,掌握过硬的本领,将来也能够在教学领域用知识去创造价值。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要牢固树立扎根基层的坚定信念,为孩子们的明天作贡献,为中国梦的实现而奋斗。

在本次学习中,我深受感动,面对勤勤恳恳在一线为农民服务的刘桂珍同志,我们自省自悟,着实发现了很多问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我们一定会充分发挥刘桂珍精神,敬业奉献,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扎根基层,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带领学生走向更美好的明天,利用国家提供的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更好的服务于孩子们的明天。作为一线教师一定要有奉献精神,同时主动学习,主动探索,发挥自己的光和热,照亮孩子们的前途,也为自己的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立志将为学生服务,为学校服务,为社会服务,为国家服务,利用空余时间多多学习,巩固自己的专业知识,加强自己的专业素养,深化自己的专业内涵,扎根在一线,服务在一线,奉献在一线。在一线工作中兢兢业业,勇攀高峰。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六

林俊德老先生的一生可以说是传奇,可以说是模板。既可以教育他人,也可以点醒混沌的人生。在看到流传的关于在病床上的林俊德将军的视频时候想哭是因为即将失去一个伟大的工作者,想笑是因为心里倍感安慰,祖国有坚强的军人在战斗,国民有英勇的战士在拼死维护。一个个抛洒热血的战士是家人的念想,人民的后盾,国家的依靠。他们不能惧,不能屈,只能前,只能战。感谢所有付出生命在奋斗的一线勇士,感谢所有位居后卫的保家干事。

在生命垂危的`那一刻想到的是完成工作是刻进骨子里的敬业和责任,在艰苦的环境坚强奋斗是一种对工作的崇尚和尊重。回想自己生活安逸,社交安稳,父母健在,一切完备,看似完美其实缺少了最重要的东西,奋斗的精神和毅力。在教育里浸泡了二十多年之后的安逸想法是颓废的,应该像林俊德老先生学习不浪费生命的每一分钟,做自己值得奋斗的事业,即便成就的是小家,但安稳得是大家,祖国不仅仅需要的是轮军的将军一样的杰出人才,也需要恪守职责,尽忠尽职的工作者。事情需要一点一点的做,意志需要一点一点的磨砺。请将林俊德老先生的事迹当做警醒迷茫中道路的指明灯,遇到挫折时候的正能量,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6.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七

晚上7点多,我下班回到家,丫头连蹦带跳地跑过来冲我叫嚷:“老妈,安徽的黄阿姨送我的绘画大礼包到了,这份礼物分量好重啊!”

我心中疑惑:是什么大礼包呢?于是我快速走过去,细看丫头所说的绘画大礼包。这个礼包包括:马可油性72色铁盒装彩色铅笔一盒,德国辉柏嘉推拉双孔卷笔刀一个,学院派空白素描本一本,手绘涂鸦速写大本子一本……霎时间,深深的感动如潮水般向我涌来,我不禁想起了我与丫头口中所唤“黄阿姨”的交往历程。

八年前,我刚使用qq的时候和她相识于网络,至今彼此依然没见过面,没通过电话。我已不记得是怎么加上她qq的了。使用qq这么多年来,茫茫网海中,我与许多人说过话,但大多不曾留下痕迹,却唯独与她,一路同行,成了虚拟世界里的知心朋友。但我和她直至现在也不知道各自的具体情况,也因为各自工作、生活忙碌之故,彼此很少聊天儿(我的qq只是一个记录丫头成长的地方,除了工作,我很少在qq上与人聊天儿),只是在忙碌之余会到各自的qq地盘去看看那些带了灵魂的文字。我们,因文字结缘,在阅读对方的文字中懂得了彼此。

丫头满脸兴奋,两眼发亮。她轻轻打开涂色笔盒子,随着“哇”的赞叹声,细细地欣赏起来。

过了很久,丫头兴奋地对我说:“考完试后我一定要写封信给黄阿姨,要折一瓶幸运星送给她。我要谢谢黄阿姨送我这么珍贵的礼物!”

我接口道:“是啊,我们是要好好谢谢黄阿姨!特别是你,不能辜负她对你的厚爱呀!”

丫头大声应道:“嗯!我一定努力学习,争取画出更多更漂亮的画!”妈妈的话:

陪练,让写作变得更有趣。

自打去年12月中旬,我给自己定下了每天写日记的目标后,一晃三个月?^去了。还好,这三个月来我一篇没落下。我希望自己能够一直把这件事坚持下去,不为其他,只为喜欢。

就在这写日记的过程中,我无意中记录了自己杀鸡的过程。女儿目睹我杀鸡的狼狈模样后,她也凑趣写了一篇我杀鸡的文章。没想到,此文章发到群里,竟招来了三家编辑老师的喜欢。哈哈,这让我灵光一闪:我何不多找一些素材,带领女儿一起写作?这未尝不是一个帮助女儿练习写作的好办法呀!

机会来了!网友给女儿送来一套画具,我看着这沉甸甸的大礼包,激动地写下了《感动》这篇文章,把人与人之间的真诚与温暖倾诉了出来。然后,我装作无意地提醒女儿:“你收到这个意外的大礼包时,有没有被感动到?如果有就写出来,这样就又能和老妈我凑成同题作文啦!”女儿收到这份礼物,当时心情十分激动,很是雀跃。所以当我建议她写这篇文章时,她爽快地答应了。心里充满要表达的情感,写起来自然得心应手没什么阻碍,加之和老妈一起写一样题材的作文,也增加了她对写作的好奇与兴趣。就这样,在兴趣的指引下,在我的陪伴下,她欣欣然配合着写了一篇又一篇的同题作文。

我陪孩子写作文,这样的陪练,不但锻炼了双方的文字能力,更重要的是让女儿觉得,枯燥的写作原来也可以这样有趣!编辑点评:

如果开心,就会在生活和学习中发现很多乐趣,并顺着心意,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如果有心,就能体会到由生活中的点滴小事带来的快乐和感动;如果用心,就会尝试把这些快乐和感动记录下来,留下永久的记忆。袁思睿同学和妈妈就践行了这一过程,在生活和学习中开心地发掘作文题材,用心感受点滴小事带来的心绪波动,然后把各种情绪记录下来,从而收获了感动和美好的记忆,更收获了由此带来的共同成长。由此可见,要想写出好的作文,必须找到好的素材和真实的感动。不是无根之源,无本之木,故事必须来源于生活,感情必须有真实的事件依托,才能真正地鼓舞人、打动人。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八

了解吕映红的事迹,首先看到的是她的以下资料:

颁奖词:庄稼人,庄稼地,她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家的苗。她像园丁,除去孩子们心里的野草;她是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

人物心声:“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

“赏评是最好的‘教法’,学生是最好的‘老师’。”

我从教20年,也一直给我的孩子们说,老师就像妈妈,就是你们的“教师妈妈”,你们可以叫我“班妈”。心里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努力做的,做学生的‘老师妈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教育。看到吕映红的事迹,感觉自己做的还很不够,差距很大。“我要当好全班同学的‘老师妈妈’,了解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这是吕老师经常挂在嘴上的话。是呀,吕老师是这样说的也同样用行动进行了证明。她热爱学生,潜心育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来关心照顾,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位学生,着力促进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她把家办成8小时之外的课堂,每到学校的放学铃声响起,孩子们就会往她家里走,那里是学生的心灵港湾。她义务为孩子们理发,坚持了10年之久。在她的带动下,枳沟小学的每位教师都和单亲家庭、留守儿童以及特殊困难学生、学习困难学生等结成帮扶对子。吕老师被孩子们亲切的称为“留守妈妈”。作为教师的我们不正是需要吕老师的这份爱心吗?我们也要把班里的每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不论美与丑,不论调皮、捣蛋还是内向不喜表达的孩子我们都要去关心照顾他们,把爱的阳光洒向每一个孩子,用爱心和智慧呵护每一个孩子,用母亲的眼光来看待每一个孩子。因为母亲的眼光有关注,有欣赏,有爱,也有宽容。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关注和欣赏,每一个孩子都需要爱,每一个孩子都需要宽容。有人说:爱自己的孩子是人,爱别人的孩子是神。爱自己的孩子从某种程度上体现了一种本能,而爱别人的孩子是一种超脱、飞跃,是一种升华。教师的爱是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教师的爱是教育工作的灵魂。有了爱,师生就可以无障碍地沟通;有了爱,在师生和谐的氛围中,就可以开展教学互动,提高教育的实效性。

教育需要爱心,儿童渴望的到爱,让我们携手共进,努力更新教育观念,大胆探索教学规律,以母亲般的诚挚胸怀,把自己的爱心无私奉献给孩子们吧!

刘桂珍先进事迹读后感篇九

近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近日对黄文秀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表示,黄文秀同志不幸遇难,令人痛惜,向她的家人表示亲切慰问。他强调,黄文秀同志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的工作机会,毅然回到家乡,在脱贫攻坚第一线倾情投入、奉献自我,用美好青春诠释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

黄文秀同志生前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干部。她从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毕业后,放弃大城市工作机会,毅然回乡投身脱贫攻坚,献出了年仅30岁的宝贵生命,黄文秀同志用担当奉献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来,正是一代代像黄文秀一样的共产党人始终心系人民、忘我奋斗,我们党才能赢得民心,不断发展壮大。

要实现精准脱贫,基础设施是关键。百坭村有5个屯交通困难,虽然多年前通了砂石路,但连年雨水冲刷,路面已破损不堪,雨季陡峭路段连摩托车都无法通过,不仅影响出行,而且制约产业发展。黄文秀心急如焚。村干部记得,那段时间她带着“村两委”班子熬夜做方案、拿对策,到镇里、县里申请项目,扎扎实实组织实施。目前,两条路已经修好,其余3条已经列入乐业县第一批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安排。

文秀的生命正值芳华却戛然而止,令人无比伤痛。她坚守初心使命,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对信仰的无比忠诚,无愧于‘时代楷模’的称号。她是我们青年的榜样,将激励我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勇于担当作为。作为一名基层工作者,我们必须以榜样为镜,向榜样看齐,切实为群众排忧解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