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14:04:49 页码:8
最新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优秀19篇)
2023-11-11 14:04:49    小编:ZTFB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一些事物进行总结。学会运用修辞手法,可以让文章更有说服力。这些总结范文综合了个人和集体的成果,是学习总结的一个好素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一

九龙园小区有这样一家人,一家四代七口人同住在一套80平方多点的房子里,虽拥挤但幸福美满,大家都和睦相处,遵纪守法,遵守公德,乐于助人,深受邻里和社会的好评。之所以有这么好的家庭是因为有一位叫沈光存的居民为此在默默付出。沈光存是一个勤劳俭朴、热情善良、孝敬老人的好媳妇,数年来悉心照料她的婆婆。

沈光存的丈夫张海德没有正式的工作,平时靠打零工,做保洁,工作很忙很少有时间料理家务,再加上年龄比较大,于是沈光存就承担了一切家务。

人常说:‘婆媳关系最难处’。是啊,做人难,做好人难,做好媳妇更难。可是在这个家里沈光存很巧妙的处理了婆媳关系。以前沈光存的婆婆王本芝老人身体很健康一些事情能自理,但脾气不好总是动不动就对家里发火。沈光存从不抱怨,总是默默听着承受着。

去年8月份,已90多岁高龄的婆婆生病瘫痪在床,子女要忙于工作,沈光存在照顾孙子的同时还要到医院照顾婆婆,家里医院两头跑的她瘦了一大圈。经过细心照料,婆婆的病情大有好转。后来接到家里调养。躺在床上,吃喝拉撒都由沈光存照顾,从没一句抱怨。

沈光存,作为一名儿媳,一直尽着儿媳的孝道,作为妻子,默默为丈夫守着家,作为婆婆,带着儿子减轻子女的负担。也正是她用自己的行为赡养着老人教育着子女,让大家明白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相互尊重才能让家庭变得更加和睦、和谐。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二

用爱将生命延续——记桃元社区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小廖。

有一种爱被世人所赞颂,有一种爱可以让人每时每刻都感受到它所带来的温热。它像火红的太阳,像黑夜里的油灯,像冬天里的毛衣。它如同山间的溪水,一点一滴的细流汇成潺潺的溪流,这——就是母爱。家住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的侯威,虽然出生没多久就被自己的亲生母亲遗弃,但是十几年来,他却一直从祖母小廖那里感受到浓浓的母爱,他的生命也因小廖的照顾而得到了延续。

小廖,女,1924年出生,现居住在宜秀区大龙山镇桃元社区汪屋组,中年丧偶的她,目前和儿子汪定四、孙子侯威住在一起,她已年近九旬,却依旧十几年如一日的照顾天生智力残疾、全身瘫痪的孙子,虽然生活艰苦,但她却从来没有想过放弃。

小廖老人膝下只有一个儿子汪定四,出生于1959年9月,1996年3月与同村的侯泽琴结婚,次年育有一子侯威,不幸的是,刚出生的侯威,就被确诊患有先天智力残疾并且全身瘫痪。所以汪定四夫妇在婚后不久就选择离婚,离婚后的侯泽琴抛弃了侯威独自离开,汪定四只好带着孩子回到了自己家,在婚姻不幸和儿子病重的双重打击下,汪定四整日精神恍惚,在生活上也仅仅只能自理了。因此,本该颐享天年的小廖,从74岁开始,又担负起了抚养孙子的重任,15年来,她以超乎寻常的毅力照顾着孙子的日常起居,她的事迹感动了左邻右舍。

由于侯威先天残疾,生活不能自理,所以小廖要比别人多花几倍的辛劳去照顾她的孙子,一开始家里买不起轮椅,小侯威只能坐在凳子上,他要去哪都得靠年迈的奶奶背他去,后来村里得知小侯威的情况,为他配备了一辆轮椅,这也减轻了廖奶奶的负担。每天早晨,小廖老人将侯威挪到床边的椅子上,中午再将他背到床上休息,下午再这样重复一次,日复一日,从未间断。如果说照顾孙子的吃喝拉撒,就已经是一件不容易的事,那么每次把孙子带到城里去治病,更是让老人疲惫不堪,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小侯威都要定期去医院接受治疗,路途的艰辛不言而喻。为了让孙子的病情有所好转,她谨遵医嘱,常常跟孙子聊天,每天帮他按摩全身、擦洗身体,小侯威似乎也能感受到奶奶的爱,偶尔还能用笑容来回应奶奶,而孙子的一个笑容对小廖来说,已经是最大的安慰,是对她这么多年来,为孙子所做的一切的一种肯定,也是让小廖坚持下去的最大动力,也许一个微笑足以扫清小廖心中所有的阴霾。

小廖老人告诉我们,孙子从一出生就先天残疾,他的母亲也是因为孩子残疾,才选择离婚抛弃了他们父子的,对于这一点,廖奶奶表示可以理解。但是她从来没有想过要抛弃这个孩子,无论侯威的病情多么严重,多么复杂,哪怕一辈子生活都不能自理,小廖也始终没法割舍这一份亲情,她决不可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孙子饿死在路边。有人劝她,像她这样家庭困难照顾孙子又这么辛苦,可以选择把侯威送去福利院,这样一方面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同时侯威也可以有专人照顾,可是每次听到村民邻里的好言相劝,她总是摇摇头说:“孙子是我的,这么多年他也习惯了呆在我身边,交给别人照顾我不放心。”就这样,小廖老人咬紧牙关,挺过了一个又一个酷夏寒冬。可是如今,年近九旬的她最担心的,就是自己年纪已经大了,怕自己百年归老之后,就没有人来照顾她的孙子了。每次说到这些,坚强的老人就会忍不住落泪,那无助的眼神总是让人倍感心酸。

就是这样一位坚强的老人,她没有豪言壮语,困境中却不言放弃,十几年如一日,独自把残疾的孙子抚养成人,可能是上天也被她的真情所感动,经过十几年不间断的药物治疗,侯威的病情终于渐渐有了好转,他似乎也察觉到了奶奶的艰辛,每次一听到“奶奶”二字,他总是显得很高兴,也许,在他的世界里,奶奶是他唯一可以信任和依赖的人。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农妇,用真情感动了你我,用真爱延续了孙子的生命,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她让我们知道,在大山深处有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叫做用爱延续生命,有这样一个动听的名字,叫做小廖。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三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xx村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多年来像亲生女儿般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郭爱莲,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老爱亲楷模。

xx自嫁到婆家,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来没分过家,更没拌过嘴,公婆身体一直不好,每年春秋天换季时节,都会生病,她总是悉心照料,三十余年来她无怨无悔。20xx年郭爱莲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多方寻医治病,身体却大不如前,但就是在长期病痛折磨下,她对公婆孝敬却没削减半分。20xx年,公公去世,剩下孤苦伶仃的婆婆,那时婆婆已经83岁了,视力、听力都较差,生活起居也很不便,而郭爱莲总是耐心的沟通、解释,有时声音大了,还会受到婆婆的数落,但她总是一笑了之。婆婆不能吃荤,就连蒜、葱都不能吃,为了照顾婆婆的口味,她也只能每天跟着吃素,或每顿饭炒两样菜,每天三餐亲自端到婆婆跟前,冬天,怕老人冻着,并为老人购置电热毯、电暖气。经常为婆婆洗衣服、洗内衣裤、洗被褥,收拾的老人干干净净。

多少年来,她就是这样传承着这个优秀的民族传统,从生活的小事做起,从细微之处关心婆婆,尽一切努力让老人开心,如今,婆婆已89岁高龄,由于她的悉心关爱,老人对晚年充满更多的期望。郭爱莲在家是好妻子、好母亲、好儿媳,在外是好邻居,她心地善良、待人真诚,治家、教子有方,邻里和谐,从她身上看到了中国女性特有的淳朴和善良。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xx村有这么一位普通的农家妇女,多年来像亲生女儿般悉心照顾公公、婆婆,她用执着和坚韧,善良和勤劳,诠释了中华儿女孝敬父母的`美德,她就是郭爱莲,是一位有口皆碑的孝老爱亲楷模。

xx自嫁到婆家,就一直和公婆生活在一起,从来没分过家,更没拌过嘴,公婆身体一直不好,每年春秋天换季时节,都会生病,她总是悉心照料,三十余年来她无怨无悔。20xx年郭爱莲患了腰椎间盘突出,多方寻医治病,身体却大不如前,但就是在长期病痛折磨下,她对公婆孝敬却没削减半分。20xx年,公公去世,剩下孤苦伶仃的婆婆,那时婆婆已经83岁了,视力、听力都较差,生活起居也很不便,而郭爱莲总是耐心的沟通、解释,有时声音大了,还会受到婆婆的数落,但她总是一笑了之。婆婆不能吃荤,就连蒜、葱都不能吃,为了照顾婆婆的口味,她也只能每天跟着吃素,或每顿饭炒两样菜,每天三餐亲自端到婆婆跟前,冬天,怕老人冻着,并为老人购置电热毯、电暖气。经常为婆婆洗衣服、洗内衣裤、洗被褥,收拾的老人干干净净。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四

李凤芝是宏伟区长征街道东方路社区一位普通的居民,今年62岁,她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十年如一日,不怕累,不怕苦,任劳任怨,在公婆眼里是好媳妇,在丈夫心中是好妻子,在儿女眼中是好母亲,在街坊邻居眼里是模范典型。她用她的爱心演绎着人间真情,她的事迹在东方路广为传颂。

儿女的好母亲。李凤芝年轻时候,自己是农村户口,在城里打工维持生计。与丈夫成家之后,她一面做临时工,一面照顾家里。为了不影响丈夫的工作,她几乎包揽了家里的所有活计。孩子尚小时,她每天天不亮就起床,早早把饭菜做好,然后送孩子们上学,再去上班。李凤芝在单位干的是力工,一天下来累得腰酸背痛,还要照顾家里的老小,但她从来不叫苦,不喊累,一家人的生活越来越好,离不开她的默默付出和努力。

天气预报她是必听的,一是掌握天气情况,二是根据预报张罗着一家人该穿什么衣服,保障身体的冷暖。她每天的饭菜都能做得适中可口,孩子和丈夫都不愿意在外边吃饭,下班和放学都赶回家来吃她做的饭菜。那个年代,家里很穷,靠丈夫微薄的工资和自己临时工挣来的钱养家糊口,每周改善的伙食也是有限的,她把好吃的东西都留给丈夫和孩子吃,她吃大家剩下的饭菜。她每天管理孩子的生活,还负责督促孩子的学习。在她的严格要求下,孩子们都养成了独立学习的好习惯,而且成绩优秀。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孩子都已长大并成家立业,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都是业务能手,这是让李凤芝最欣慰的事儿了。

丈夫的好妻子。李凤芝的丈夫常怀庆原是辽化金兴化工厂的一名工人,早在20xx年,常怀庆因突患脑溢血造成半身瘫痪,刚开始,常怀庆还能够在妻子的搀扶下下床活动,随着时间的推移病情越来越重,一年后最终卧床不起,每天只能躺在床上,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专人照料。从此,她开始了对丈夫长达10年的护理,10年来,她对患病的丈夫不离不弃,用自己的真情书写人间真爱。

每天她为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想吃什么,她就去买回家,变着花样去做,从不厌烦。为防止瘫痪的丈夫肌肉萎缩,她每天坚持为他按摩二个多小时,为了让丈夫不得褥疮,李凤芝经常为他擦洗身体,每3天为他洗一次澡,每天定时为其翻身,变换卧床的姿势和方位,直到常怀庆点头舒服为止。在天气好的时候总能看到她推着丈夫到院子里晒太阳,扶着他做运动。在精神上,她一有时间就陪丈夫聊天安慰他。常怀庆是党员,经常爱看书看报,她主动到社区找来报刊杂志给他读,到七一、两会等重大节日期间,她都帮助丈夫了解国家大事,听政府工作报告,虽然常怀庆不会说话,但是他看在眼里,激动在心里,他多次在人前落泪。得到这样一位好妻子,他心里充满了感激。

多年来,夫妻俩形成了动作和眼神的暗号,常怀庆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李凤芝就能明白他的的需求。比如,吃饭是拿筷子、喝水是拿矿泉水瓶、睡觉是拿枕头等动作,夫妻俩配合得非常的默契,也解决了常怀庆不能言语的困难。最让李凤芝头疼的是丈夫经常住院,每每这时是李凤芝最着急的时候,因为人手少,加上自家住的老楼,楼道狭窄,担架不方便进入,她就背着丈夫上下楼,再加上随身携带的物品,每次她都要来回跑几趟,累得气喘吁吁;在医院里忙于照顾病人,让她昼夜不能寐,每次下来,她都瘦下一大圈。街坊邻里都替她担心身体,她自己却总是说:“只要老常没事,我就心安了。”

看见李凤芝这么辛苦,东方路社区党委及时出现,向她伸出援助之手。社区党委经常走访常怀庆,在节日里为他带去慰问品和慰问金,在平常的日子里,为他做些力所能及的帮助,比如帮助李凤芝打扫室内外卫生,帮助代买日用品和代办生活琐事,这样省去了李凤芝大部分时间来照顾丈夫,在常怀庆危难时,社区配备专职志愿者队伍,随时准备帮助他们一家,这让李凤芝非常感动,她总是跟常怀庆说:“还是党好,党和政府经常帮助我们度过难关,让我们心里温暖啊!”虽然常怀庆不能说话,但是他的眼神和表情都告诉人们,他是深深地爱着党的,每当党有重大节日和重大会议时,他都不忘去观看和收听,这也是他心里的一份牵挂。

兄妹的好嫂子。李凤芝是婆婆家的中坚力量,是兄弟姐妹们心目中公认的好嫂子。公婆去世得早,她主动担负起挑起家庭大梁的重担,照顾年幼的小姑子和小叔子。因为他们双方的兄弟姐妹都生活在农村,家里都非常困难,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在自己家也不富裕的情况下,付出许多精力和金钱来帮助弟弟妹妹。在公婆去世后,她视自己的小姑子和小叔子为亲姊妹一样,从生活上关心他们,精神上鼓励他们,关心他们的冷暖安危,直到弟妹长大成人。如今,辛苦经营的家换来了姊妹们的真情,弟、妹将李凤芝这位嫂子当成母亲一样看待,尊敬她,爱戴她。知道嫂子照顾卧病在床的哥哥生活的不容易,他们经常给嫂子精神上的安慰和生活上的照顾,让嫂子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也让她的内心感到无比的温暖和欣慰。

邻里的好帮手。她不但对自己的丈夫、孩子、兄弟姐妹照顾得无微不至,还把自己的余热都献给了街坊邻里。她常说:远亲不如近邻。她把邻里视为自己的姊妹。一次,邻居张凤兰不在家,家里晾晒在楼下的衣服和被子忘记收上来,这时大雨就要来临,李凤芝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安顿好丈夫,以最快的速度,跑下楼将被子及时抱到屋里,免遭大雨淋湿。当邻居急忙赶回来,看到自己的被子干爽地放在李凤芝家时,高兴得不知说什么好。

因为她常年在家照顾丈夫,邻居的大事小情她能帮的就主动上前帮忙,从来不把自己当成花甲之年的老人,谁家有需要,只要她能伸上手,她就主动去帮忙,从不吝啬自己的体力。她为邻居看门护院,帮助邻居的小夫妻照看放学回家的孩子,帮助年迈的老人梳头、剪指甲等,她这样发挥自己的余热,奉献自己的爱心,感动着楼里的居民,赢得了大家的赞许,大家在闲暇时也都伸出手来帮助李凤芝一家,让她深切地感受到了社会大家庭的温暖。

李凤芝只是一名普通的家庭妇女,但她勤劳质朴、豁达乐观、坚强不屈、无私奉献,为家庭撑起了一片蓝天,为邻里树立了典范。她用自己的诚心和爱心感动着社区的每一个人,也为自己创造着幸福的生活。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五

xxx,男,汉族,1979年5月生,20xx年加入中国共产党,高中文凭,现任**村村委委员。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是社会的基石,家庭稳定是社会稳定的基础,家庭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前提。家庭和谐,既是一种生活目标,更是一种生活境界。恩爱和睦、幸福美满的家庭,是家人人生旅途的港湾,是事业成功的力量源泉。和谐社会不能没有“孝”字,作为一个社会公民,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最重要特征所在。若当今社会人人以孝当先,社会将变得更加和谐。

一个有责任感的男人,要切实履行好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的职责义务,孝敬父母,让他们安度晚年,呵护妻子,与之白头到老,精心养育子女,言传身教,促进他们健康成长;应当把生活的重心从自我扩展到家庭,多关心、体贴妻子,尊重老人,不断增强家庭的凝聚力、吸引力,让家人在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中享受天伦之乐。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他与母亲相依为命三十年。他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孝敬老人的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他的孝心散发着火热的光芒,感染了周围的每一个人,让家庭充满了温馨与和睦。村民们每次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说他是孝敬老人、关爱家庭、团结邻里的好楷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对他更加信任,以他为主心骨,不管家里的大事、小事、人情、客往,都愿意让他操持,一家人生活在其乐融融的环境中。

房子在滑坡险段的下方,每逢下大雨,便会有滑坡发生的可能,裹挟着泥沙的滑坡体时刻威胁着房屋的安全,但迫于经济困难,他便在天晴时,一个人拿着铁锹铲除淤泥,疏通水道,确保房子安全,让老人能安心的生活。下大雨的时候,即使是大半夜,他也要经常出去看看是不是有滑坡,因为他担心自己睡的太死,让老人受到伤害。

**年5.12地震发生时,他正在家里做饭,当感到房子出现剧烈晃动时,他第一时间飞奔进老人的卧室,背起老人就往屋外跑去,在跑到安全的地方,等到地震过去后,他回到房子检查受损情况,在确认安全后,方才松了一口气;尽管大震过去了,但小震却不断,他白天晚上都高度警惕,一旦发现有异常,便立刻转移老人。在震后的一个多月里,他时时刻刻都担心老人的安全,人也更加消瘦了。随着灾后重建的开展,想尽一切办法筹措资金,克服各种困难盖起了新房,他让老人住进了宽敞安全的房间,终于不用再担心房子的安全了,他心头的担子一下轻了不少。

不但孝敬老人,还和睦邻里,不管谁家有个大小事情,他都会主动去帮忙。谁家有了困难无论是经济,还是家庭纠纷他都主动帮助化解,街坊邻居谁提起他无不竖起大拇指称赞。

婚后,为了肩负起日益繁重的家庭生活,他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每次他都是把好吃的让给老人和孩子,即使自己生病也舍不得给自己改善,依然把可口的饭菜端给老人并一再嘱咐孩子们不准动老人的饭。他做在先、吃在后,收拾完碗筷,顾不得休息,就又抄起农具投入到农忙之中。

30多年来,再忙也把照看老人的事放在心坎上、摆在第一位。一定要让老人吃好、穿暖。有人说,千难万难难不过给爹妈一个好脸色,如果你流露出你的蔑视和不耐烦,这种孝心就是不到位的,因为这会让父母很不安心。但这样的情况在家是看不到的,无论遇到什么难心事,他从不在老人面前表现出来,他面对老人时永远是一张笑脸。

有一次,老人因突发脑梗塞晕倒,他急忙找人、找车把老人送进医院。看着病床上痛苦呻吟的老人,二话没说,拿出所有积蓄,东拼西凑了几千元钱,及时为老人看病。住院期间,跑上跑下交钱拿药,端屎端尿,嘘寒问暖,把老人照顾得无微不至。半个多月过去了,经过精心照料,老人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也能自己走路了,全家人特别高兴。

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老的那一天,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女才会孝敬我。”是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他经常说:他觉得:孝敬老人,照顾妻子,让全家人幸福,他自己才幸福快乐。

这位普通的农民,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他用他那颗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谁能算得清他付出了多少心血、多少汗水,正是像他这样一些勤劳、善良、纯朴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美德,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六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源于心,"爱"生于情。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家庭美满幸福、社会发展进步的基石。在恭城收费站,就有这么一个孝老爱亲的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春杰,今年50岁,是恭城收费站的一名普通职工。他家六口人,父母退休在家安享晚年,爱人下岗多年,目前在一所中学做勤杂工,女儿在外地工作,儿子还在念初中。在单位,李春杰是一位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爱岗敬业的好同志,在家庭,他更是一位恩爱亲人、孝敬老人的好榜样。他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孝老爱亲"。

1988年7月,李春杰与妻子结婚了,婚后的生活是甜蜜的,他们互敬互爱,家庭和睦。随着两个孩子的相继出生,更是给这个家庭增添了无尽的欢乐。但由于孩子出生时双方的父母都因工作忙,无法脱身来帮忙照顾他的妻儿,憨厚老实的"大男人"李春杰硬是"赶鸭子上架"的当了"月嫂",挑起了照顾妻子和孩子的重担。大孩子出生那时,正值寒冬腊月,他每天下了班都要顶着寒风步行几里路到农贸市场去买菜,回到家又是给妻子洗衣做饭,又是给孩子洗澡、喂奶、换洗尿片……他里里外外一把手,一天下来忙得腰酸背痛的,有时晚上12点钟还不能上床休息,深夜里三五次地醒来哄孩子更是常有的事。妻子眼看着丈夫一天比一天的消瘦,心疼的说:"春杰啊,你一个大男人的做这些事,真苦了你啦!"李春杰深情的望着妻子,体贴的憨笑着对妻子说:"你生孩子比我更辛苦。"丈夫一句朴实而真挚的话把妻子温暖得热泪盈眶。1997年10月,李春杰妻子的单位破产了,她一下没了工作,承受了非常大的压力,心情十分糟糕。一向温柔的她,有时竟会平白无故地冲着李春杰发脾气。这时,李春杰十分理解妻子,总是好言安慰妻子,开导妻子,一点也不埋怨妻子。为了让妻子心情舒畅一点,他一有空就陪着妻子散散步、逛逛街或是爬山、郊游。他把洗衣、买菜、做饭等等家务全揽在自己的身上,花着心思为妻子做好吃的,还积极帮助妻子找到了一份新的工作。他们俩结婚25年了,二十多年如一日,互敬互爱,相濡以沫,共同营建了一个充满温馨、和谐、安宁、幸福的家庭,赢得了四邻八舍的羡慕和赞誉。亲朋好友都说李春杰是世上难得的好丈夫!

李春杰的父母都是80多岁的高龄老人了。说到高龄,李春杰的父亲——李扬隆老人,脸上写满了幸福和感激,他说自己还在龙胜工作时,有一次因病吐血将近两大碗,差点就见了阎王爷,是儿子李春杰为他献血救了他。他经常一脸自豪地说,能活到这个年纪,多亏了他们家春杰,他这条命,是李春杰这个儿子为他保住的。为了能让老人更加幸福的安度晚年,李春杰和妻子都精心的照顾着老人的饮食起居。平时在家里,除了扛下买菜、洗衣、做饭等等家务活,他和妻子还经常陪老人打打门球、散散步、逛逛街,或是陪老人看电视、串门儿、聊天儿。老人年纪大了,经常有不舒服或有个头疼脑热的,这个时候,他总会及时领着老人上医院看医生,挂号、取药……忙个不停。一次,他的父亲身患重病住院治疗,生活不能自理,他与家人寸步不离、通宵达旦地守护在父亲的病床前,煎药喂药、洗脸洗脚、擦洗身子,一把屎一把尿、无微不至的照料着老人。近两年父亲经常生病住院,他总是彻夜守候在老人身边,没有一点儿嫌弃,从不说半句怨言。不光是对自己的父母孝敬,他对岳父母也一样孝敬。几年前,他的岳父突发脑瘫卧病在床,加上岳父本身又患有老年痴呆症,需要人24小时看护,而岳母年事已高,其他儿女又不在身边,为了更好的护理岳父,李春杰干脆搬到了岳父母家中。尽管岳父常常做一些让李春杰夫妇哭笑不得、让常人难以想象的尴尬事情……但他每天还是不厌其烦、耐心地帮岳父擦洗、按摩、翻身,他还经常与妻子用轮椅推着岳父到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热闹,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这一照顾便是九百多个日日夜夜,直到老人去世。谁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周围的人都说他是岳父病床前最孝顺的亲儿子呢!

李春杰常对人们说:"父母生我们,养大我们,不容易啊,他们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啊。古人讲‘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现在他们老了,我们做子女的要拿一百倍的孝敬来报答父母才对呀!"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和妻子的影响下,他的两个孩子对长辈也都十分的孝顺。正是因为有了子孙们的孝敬,家里的老人才愈发福寿延年,一家人其乐融融,特别的惹人羡慕。

李春杰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路人,虽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他情真意切、孝老爱亲的点点滴滴却真真切切的打动着我们。他,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李春杰那样,坚守对父母对家人的责任和义务,懂得感恩,懂得报答,学会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并且在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平凡而又平淡的生活中,去传承孝老爱亲的美德,让孝老爱亲的明灯,能照亮更多的家庭,温暖更多的人心。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七

我叫xx,我有一双乌黑的眼睛,一双小巧手,做起手工来,可精致啦!我是个性格开朗学习成绩都不错的小女孩。我今年9岁了,身高一米三四左右,别看我年纪小,英语、美术、对我来说不过如此,我的爱好可多了、游泳。画画、听音乐……我的英语特别棒,我渴望有一天能够出国留学多些机会和外国友人交流。

我可是个孝顺的乖女孩。有一天,放学回家,一进门就闻到了一阵香味,不用说,一定是妈妈已经做好香喷喷的饭啦!平时,我在家里是一个小公主、小皇帝,受父母宠爱,简直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可幸福啦!不过我是个孝顺父母的乖女儿,我有好吃的想总留着给父母吃,他们知道这是我喜欢吃的',所以老是说:“我不吃你吃吧!”我心里听了很不是滋味,心想父母这么辛苦养育我们,做儿女的更应该体贴父母,记住父母的艰辛,不忘父母的恩情。

一天晚上,我在家等爸爸、妈妈回家,已经十一点多了,可爸爸妈妈还没回来,我只好一个人先睡了,还没睡着,爸爸回来了,我立刻起来,跑出房间倒了一杯热茶给爸爸,说了声:“爸爸辛苦了”爸爸摸着我的头,微笑的对我说:“真是我的好女儿”。正好妈妈也回来了,妈妈看到了后说了我很孝顺。

第二天,我来到学校,有的同学在很认真的看书,有的同学在做计算题……因为今天是数学第一单元的测试,叮呤呤…。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带着严肃的心情朝我们走来,过了一阵子,试卷发下来了,我们都七手八脚的认真的做了起来…下课了,小组长把试卷收了上去,交给了老师,下午同学们都很紧张,大家都期盼试卷快发下来。

上课铃响了,数学老师笑眯眯的对我们说:“同学们,这次测验大家都考的不错,现在小组长把试卷发下去”小组长把分数念了出来:91、85、76…,紧张地听着,xx98分,哇,我是最高分,放学后,我迫不及待地把今天发下来的试卷给了爸爸妈妈看,他们看了,对我说:“不错,下次继续努力”。

以后,我更懂得孝敬父母,用功学习了。这就是孝顺的我——xx。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八

xxx,女,现年32岁,中国共产党党员。筠连县镇舟小学教师。作为教师,我把所有的孩子看作自己的孩子,无论何时何地,无论哪个孩子掉泪,总要上前问个“为什么?”“怎么啦?”竭尽全力帮孩子解决困难。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处处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工作成绩突出。在生活中又是那么正直、善良、坚强,满怀深情,无私奉献,尽力扮演好做母亲、做妻子、做教师、做亲人、做朋友的角色。工作十多年来用自己柔弱的肩膀扛起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爱心彰显出母爱的伟大,用不尽的爱为女儿撑起生的希望。面对年过八旬的(丈夫的)外公外婆,以孝为先,积极主动照顾其生活;面对家庭和社会以“爱”装心。

我先后带着女儿辗转奔波在筠连医院、宜宾医院、华西医院、成都皮肤研究中心、重庆儿童医院、重庆皮肤研究中心……凡是听说好的医生、好的医院我们都去,结果得到的答案几乎一样:现已经转化为慢性皮肤病,不能彻底根治,只能靠药物控制病情。见到女儿两年来全身百分之八十的皮肤溃烂,一天换洗数次,衣服上照样血迹斑斑,有时脱衣服时,皮肤和衣服连在一起,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喊让我心都快碎了。

孩子长期的煎熬,病情反反复复的恶化,尽管这样过了俩年多,但困难没有压倒做母亲的我,反而使我变得更加坚强,勇敢地面对。母爱,是母爱的力量使我没有放弃对孩子的医治,听说哪个医生好,再远的路,再难的泥泞小道我们也带着孩子去求医寻药。特别是xx年在巡司医治长达半年,为了不影响自己的工作,耽误孩子们的学业,我上午上完课后坐车带着女儿去输液,第二天清早带着孩子输液,输完液后马上赶回学校上课……当看到女儿病情有所好转的时候,惊喜的泪水会情不自禁地掉下来。

经过四年多的漫长治疗,在我和丈夫的努力下,孩子总算躲过了“败血症”这一劫,亲戚、朋友、邻居见到女儿后没有谁不说:如果没有父母的精心照顾,细心呵护,早就没有这个孩子啦!

我丈夫的舅舅,姨妈都长期在外,家中只剩下八十高龄的外公外婆。作为外孙媳妇的我义不容辞地挑起了照顾老人、赡养老人的义务。外公今年已经81岁,患有高血压、心血管、类风湿等,加之双眼几乎失明,生活极为不便,走路要人搀扶,吃饭要人夹菜……外婆年事已高,无法料理家务,特别是今年遇到天气大旱,长期没有水,靠挑水生活。为此我主动提出与二位老人一起生活,以便更好地照顾他们。为二老洗衣、做饭、挑水……常常征求老人的意见,做老人喜欢的饭菜,为老人夹菜,向老人问寒问暖,想吃啥就买啥,需要什么就买什么。一旦老人生病,是我首先来到老人身边,是我最先为老人请来医生,为老人煎药端到老人手里。为此二老经常说:“没有享到儿媳的福,能享受到孙媳如此精细的照料不知是哪辈子修来的福!”我的父母没有儿子,仅有俩女儿,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一致背着沉重的思想包袱。为使二老能早日从阴影中走出来,我成家以后家里的大事小事都由我处理。作为农村父母最愁的是农忙,但不管是插秧,还是丰收时节,我都会带上自己的丈夫去帮忙,我不怕苦不怕累,栽秧、打谷、收玉米、烧饭、喂猪、割草,样样活都干。在生活上,父母需要啥,我会尽力尽快给他们买,隔三差五割点肉、买点菜、买些水果带上全家回娘家聚一聚。每逢父母生日或过节,总是先为父母考虑,给他们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慰藉。每当父母生病时,还是我们护送看病,我们照顾,丈夫在我的影响下也特别孝敬我父母。如今我的父母终于从没有儿子的阴影中走了出来,过着幸福的生活。村子里不少人羡慕我爸妈,常说:“你们多福气,有这样的一个女儿!”

我的父母生活在农村,整个大家庭上下几代只有我,而且是女孩靠自己的拼搏拥有幸福的家庭,因此得到了长辈们的好评,当然有啥事也是找我商量,找我出主意。

那是xx年,我堂妹父母外出打工,由于受封建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堂妹的母亲一直反对她读书,为此我就担起了一个“家长”的义务,对堂妹关怀备至、问寒问暖、主动与其班主任交流,既做思想教育工作,同时又对其母亲做思想说服工作,但其母态度之坚决,宁愿拿钱让她做生意结婚也不愿出钱让其上大学!没办法,堂妹考上了重庆大学,学费是一大难题,怎么办?“没关系,只要考上大学就是好事!”我召集老爷、伯父、堂叔一起想办法,为妹妹筹集了一万五千元的学费,妹妹终于走进了自己理想的学府深造。

我老爷俩女儿一儿子,俩女儿读书特别努力,成绩优异,可老爷受封建思想,爱儿恨女,加之家庭贫穷,就是不让女孩读书,为此我把刚上班的第一个月的工资给了她们上学,最后女儿读职高毕业,精通电脑,如今过上了幸福的生活,还随时寄钱给他们,俩老人特别感激我,这姑娘逢时过节都不忘给我们(寄)捎点礼物,不忘当年的恩情。

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只要她们需要帮助,只要找到我,我都会尽心尽力帮助他们。比如村子里的杨江燕,是智残儿童,父母忽视她的教育,见此情景我主动与其父母联系,交谈,想办法与县残联联系办残疾证,与聋哑校联系。

总之,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不管是亲戚,还是朋友,或是陌生人,只要他需要帮助,我一定会竭尽全力地帮助。我想“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作为社会小小的一份子,作为一名党员,我应该为“构建和谐社会”增砖添瓦,“尊老爱幼”“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社会的美德,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该更好地继承、发扬!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九

xx,女,45岁,xx县xx镇xx村村民。

家中还有个老人来孝顺,是一件很幸福的事”、“谁没有老的一天呢,子女照顾父母是天经地义的”……每当有人问起“你不仅要照顾老人又要教养小孩还要为了生计忙活,累不累,苦不苦,值不值得”时,xx镇xx村七组村民xx总是笑笑的说着这几句话。

xx,19xx年5生,仅有小学文化的她善良淳朴、乐观向上。幼年父母因病离世,后随哥哥嫂子生活,哥哥嫂子将她视作亲生女儿对待,给她父母般的关爱。1994年,她带着微薄的嫁妆来到了这个同样穷困的家庭,一下子又拥有了父母,她高兴坏了,与公公婆婆相处一段时间下来,她从心底爱戴着两位善良的老人,感激着他们教育出了老实淳朴的丈夫,感谢上苍又让她有了父母可以孝顺。随着小孩的'出生,老人年纪的增长,家中生活越来越紧张,丈夫为了生计常年在外务工,家中所有活计全靠她一人承担,还要侍奉老人、教养小孩,但21年来,她从来没有怨言,始终如一日的照顾着老人,把公公婆婆当亲生父母一样侍奉,这么多年过去,从未跟两个老人红过脸、吵过架,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孝道,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受到街坊四邻的交口称赞。

刚嫁过去的时候,两位老人身体还算硬朗,还能帮着做做家务、照看下小孩。随着年纪的增长,老人的身体越来越差,一日三餐都需有人照顾。20xx年,婆婆因病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由于长期卧床,血液得不到循环,婆婆的脚趾头开始出现腐烂症状,经乡村医生诊治后仍无好转,xx向亲朋好友筹好医药费,准备带婆婆前往粤北人民医院治疗,但不知婆婆如何得知医药费很昂贵拒绝外出治疗。她说:看着婆婆饱受病痛的折磨但却无能为力,那一刻心是痛的,而自己能做的就是尽量减少老人的痛苦,陪老人走好最后一程,给婆婆喂饭、擦洗身子、端屎端尿便成了每日必不可少的工作,但她从不有怨言,只是尽心服侍着老人,直到20xx年春老人离世。

xx的公公是xx村老党员,现年92岁,随着年纪的增长身体越来越差,长期患病,双腿水肿,行动不便。每当遇到老人身体不适时,因为老人年纪大,不方便坐摩托车外出,有时候就用三轮车拉着老人到3公里外的卫生站,有时候就骑摩托车到卫生站将乡村医生接到家里。xx说:公公身体状况不好,但是精神状态还是很好,总是想方设法的想减轻自己的负担,但由于身体状况总是帮倒忙:为了不让自己每天给他倒屎倒尿,他就是不肯使用特意为他买的便盆,硬是要到洗手间上厕所,结果因为腿脚不便摔倒,还把自己搞的一身是排泄物;为了帮助自己收稻谷,他不慎摔倒把自己弄得一身是伤;为了让外出做山工的自己回家有热水冲凉,他想帮忙烧水结果跌倒在地差点把自己烫伤……对于这个大多数人眼中的“包袱”,xx更是拿出了十二分真心与细心来照顾,耐心劝诫老人不要操心家务,只要过好每一天,安心享受自己的照顾就好。为了更好的照顾老人,她现在每天只能上午外出干活,下午不敢外出,生怕老人发生意外,偶尔要出去一会儿都会事先跟邻居打招呼,让邻居帮忙照看一下老人。

xx家是纯女户,两个女儿一个今年高三毕业,一个在读初二,成绩均不错,很多人劝她再生个儿子“防老”,她拒绝了,因为她认为多一个人会多很多压力,会让自己不能好好照顾老人,她说:“虽然我们不富有、日子过得很苦,但是我们一家很幸福,因为有善良的老人、忠厚老实的丈夫,懂事乖巧的女儿……”

百善孝为先,多年孝老情。xx无微不至侍奉着病重公公婆婆,用如水般平静地孝心告诉大家“久病床前,孝子仍在”,传承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孝道美德,感染着身边的每个人。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

庞淑华,女,尚志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xx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庞淑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庞淑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命。庞淑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庞淑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一

她叫王,今年48周岁,是一名从事二十八年的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共有两个子女,女儿患先天性精神发育不全,今年二十一岁,生活不能自理。结婚二十四年来,她一直跟公婆住在一起,家庭和睦,婆媳之间相处非常好,她的家庭曾先后3次被评为本村"文明示范样板户"。她在照顾好自己先天残疾的女儿同时,她还把赡养老人作为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动力,竭尽全力用真情去帮助老人,用仁爱去伺候老人,用爱心去善待老人,大爱无疆,真爱无言,二十四年来,她用博大的胸怀和仁厚的挚爱,换来了人间至纯至爱、至善至孝。

婆婆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还有多年的寒腿病,生活不便,也给家人带来痛苦。二十四年来,她一边工作一边不厌其烦的陪着婆婆住院看病、伺候老人的生活。王老师深知:赡养老人,孝敬老人的责任重大,自己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那是20xx年4月26日,婆婆又因腮腺炎手术住南梁镇医院。困难来了怎么办?王老师白天上课托付医生看液,放学再去医院照顾。跑前跑后半个月,出院后第三天,婆婆又因昏迷送进县医院,检查结果是贫血和小脑大面积堵塞,医生说很严重需要转院。她将婆婆送到庆阳市医院。甭提王老师多难受了,婆婆需要照顾,学生需要上课。急得她不知所措,既舍不了学生,又放心不下婆婆。没办法只有周六周日看望她老人家了。半个月过去了,病情稍有好转,由于脑堵塞老人记忆力严重衰退,已不能像正常人那样生活了。她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俗话说:七分病三分养。她每天像呵护小孩一样照顾她,从不嫌麻烦,每到吃饭时,先把围裙给婆婆围上,吃过后再摘下来,晚上睡在一起。然而,好景不长,20xx年春季婆婆又患上偏瘫,右身子和右手不灵了,需要输液。这又是个难题,王老师白天不能耽误课呀,只能利用放学后的时间,一边做饭一边看护。一天、两天、二十天过去了,婆婆的手脚还是不灵活,生活不能自理。怎么办?她先让老人练习抓核桃,再抓玉米粒。为了不让老人寂寞,她抽时间坐在炕上哄,给老人唱歌,和老人一起打扑克,逗老人笑。亲戚朋友说:"你真是太孝敬老人了,你比亲闺女还亲呀!"。可她想:能让老人快乐才是自己真正的快乐。

去年放暑假,王老师原本想好好休息一下,不料婆母突然病情加剧,不会说话、不会走路、连吃饭都吃不下去,更不用说大小便自理了。王老师心如刀绞一般,她与婆婆的真情已到了无法割舍的地步,她不甘心婆婆的病情,又把婆婆送到县医院做检查。这次她真的失望了,医生说治不了,连药都没开,就让送回家。面对婆婆严重的病情,她祈祷着,暗暗下着决心,一定要让婆婆在有生之年快快乐乐生活。暑假的50多天里她尽量让婆婆吃好。每天五餐,食品搭配讲求营养,定时定量。每天搀扶婆婆在地上转,没等坐稳就又得起来。为了让老人减少痛苦,她每天这样反反复复,那付出的汗水就可想而知了。除此之外,她还要洗衣服、搞卫生。王老师知道,照顾老人可不是一件容易事,吃喝拉撒睡你都要考虑周全。如果十天八天、一个月两个月还好,可时间长了,一年、两年……,伺候一位不能自理的老人,每天给老人洗脸、换衣服、喂饭、洗衣服、吃药要付出多少。日夜的劳累和操劳她见瘦了很多,但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担起照顾婆婆的重担,自己只有选择坚强,坚强就是家中的希望。她坚信自己的选择没有错,自己的决定就是婆婆的生命,这是一种孝心,更是一种责任。这也是一个为人师表的人民教师光辉形象的真实写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二

她叫马慧琳,今年9岁,在东大小学三年级读书,她活泼、伶俐、漂亮、充满灵性,身兼班长和文艺委员两职,又爱画善舞,她是父母的好女儿,爷爷、奶奶的好孙女,老师的好帮手,同学们的好榜样,她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在校她是个尊敬老师、积极向上的好学生,百善孝为先,学校推行的孝敬教育让她充分认识到了孝敬父母和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一种美德。虽然她没有惊天动地的事迹,但是点点滴滴中也体现了她对父母长辈那份真切的孝敬之心。

最值得夸奖的还是一次最难忘的事。那次爷爷去集市的路上,在拐弯处被一辆疾驰的轿车给撞昏迷了,爸妈都不在家,马慧琳跟奶奶赶到现场,看到吓人的一幕奶奶只知道哭已经手足无措了,她却很镇静,流着泪走向爷爷呼唤爷爷,并对到现场的交警叔叔、120医生护士阿姨们主动汇报爷爷的个人情况和现场伤势情况。她那么小的一个孩子,陪同一起去了医院,在医院一直跟随。帮助爷爷去做各种检查,在病房帮爷爷饮食起居,换衣服、喂药等等。待到爷爷意识清醒,妈妈也赶到了。孩子真挚的孝心之举感动了在场的人:爷爷流泪了,妈妈也哭了。

她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帮手,她总能帮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比如:收发作业,排练节目。虽然任务很简单但想到能减轻老师的负担,她总是积极主动毫无怨言。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学生,乐于助人,工作负责,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为班级乃至学校争光。她自上学以来,一直勤奋好学,加上伶俐才智,因此取得了一些成绩和荣誉:全县歌咏大赛中,她的一曲《樱桃红》荣获二等奖。在2000年店子镇“消夏文艺晚会”上她被推荐为主持人。她的沉稳健谈随机应变的主持风格得到了广泛赞誉。在这次“孝德之星”的推选中,她在我们学校全票通过,获得了“孝德之星”荣誉称号。

现在她还是一名三年级的小学生,漫漫长路才刚刚开始,但我们坚信,她一定会走的更远更好,一定会做好“孝德之星”模范,把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发扬光大!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三

有句古话说的好“百善孝为先”,尊敬长辈,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也是各种品德形成的前提。在我们河南省水文水资源局就有这样一个爱老、敬老的好榜样,他名叫xx,七年如一日,不辞辛劳孝敬长辈,无微不至照料患有脑血栓后遗症,全身瘫痪,生活完全不能自理的父亲,尽心竭力赡养年长的母亲,他用真情的付出,在单位职工、邻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得到一致好评。

xx自幼就孝敬父母。20xx年10月17日,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福旦夕”,父亲突然患脑血栓住进医院后,他立即请假到医院陪护,虽然抢救及时没有生命危险,但还是落得半身不遂,瘫痪在床,连话都说不清楚。父亲在住院期间,他每天都陪在父亲身边,吃喝拉撒睡全都包在他身上,照顾父亲丝毫不敢懈怠。

出院回家后,常年与父亲住在一起,坚持每天都给父亲擦拭、按摩身体、刮胡子。每月理发一次,为了使父亲有一个良好心情,专门买了一个半导体收音机,给老人听音乐、听评书,并且每天下班回来陪父亲聊聊天解解闷,一有时间就搀扶父亲锻炼恢复,老人想吃啥,他总是尽量满足,从来不嫌麻烦,把老人照顾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开开心心。后来,由于父亲年事已高,脑血栓病又几次复发,导致身体完全瘫痪,生活不能自理,于是他与妻子开始担负起了给父亲喂饭、喂水、洗脸、穿衣、翻身等繁琐的护理工作。无论是日复一日的端汤送水、洗脸洗脚、端屎端尿、还是每周一次的洗头洗澡、擦身换衣等等,把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就这样坚持照料老父亲七年有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虽属人间常情,但确实是难能可贵。xx常说:“谁都有父母,谁都有岁数大的那一天,我自己也有儿女,我也有需要别人照顾的时候,我现在得做出榜样来,好好孝敬老人,等我老了儿子才会孝敬我。

没有豪言壮语,也没用华丽的辞藻,但正是这朴实简单的话语却却蕴含着大道理。饮水思源,回报父母的养育之恩是中华儿女的美德,让老人安度晚年是每个子女义不容辞的责任。上行下效,老人抚养好子女,子女赡养好老人,尊老爱幼的风气就能一代代传承下去,只有这样中华民族的这一传统美德才能发扬光大。

xx,用他的善良和孝心为父亲的晚年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以实际行动传递爱老、敬老的正能量,践行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也为全省水文系统树立了孝老爱亲的榜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四

xx,男,现年41岁,是一名普通机关干部。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xx劲同志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子、为人夫的高贵品质,在平凡的生活中演绎着点点滴滴的亲情故事。

作为一名儿女,xx劲对妻子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父母亲苦了一辈子,孝敬老人、赡养父母是为人子女最起码的标准。孝顺不仅仅要记在心里,更要落实在行动上。"他这样说,更这样做。

逢年过节,他哪怕再忙再累,也要带着妻女陪伴在父母身边,总要给父母里里外外换个新,老人家嘴上说不要乱花钱,但心里却乐开了花。都说女婿难做,可xx劲的岳母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有这样的好女婿,是我前世修来的福!"家中老人由于长期的辛苦操劳身体落下了多种疾病,只要父母身体感到不适,xx劲总是第一时间赶到他们身边,跑上跑下陪着父母去医院做各项化验检查。父母住院期间,穿衣、洗漱、喂饭、按摩、烫脚、倒大小便这些劳累繁琐而又必须的日常护理工作,他总是任劳任怨。因为患病,老人胃口不好,xx劲总是费尽心思迎合老人的口味,不重样地给老人做饭菜,让老人们吃好。

20xx年底,爷爷病重,医院建议放弃治疗。望着卧床病危的爷爷,xx劲不愿放弃一丝希望,强忍着泪水坚持陪护在爷爷身边,陪他度过了人生中最后一段时光。办完爷爷的丧事,怀着悲痛的心情,xx劲立即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勤勤恳恳、扎扎实实做好本职工作,努力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事务。

20xx年,xx劲和爱人组成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十多年来,他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妻子的工作异常繁忙,为最大限度的支持好妻子的工作,他义无反顾地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做饭洗衣,照顾老人、料理孩子,他任劳任怨、无怨无悔。作为一位父亲,他深知做人和知识的重要性,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女儿的教育,在他的影响下,女儿养成了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在学校是好学生,在社区是好孩子,得到学校老师、同学和广大邻里的一致好评。妻子常说,我所取得的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公的。

已进入不惑之年的xx劲,诚信热情,敬老爱幼,乐于助人,不仅对家人这样,对亲戚邻居也是如此。这位普通机关干部,付出了人世间最宝贵的爱情、亲情和真情,他爱老人、爱妻子、爱事业,他多年如一日,用自己那颗最善良的心怀温暖着老人和妻子。正是他们无怨无悔的奉献,使多少家庭充满了温馨,充满了幸福。在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儿女孝敬老人、夫妻和睦、无私奉献、积极乐观、勇担责任的优秀传统美德。他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他却用实际行动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他孝老爱亲,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五

田义华,女,广元市元坝区沙坝乡红寨村九组村民。2008年9月,在外打工的田义刚被查出患上了尿毒症。经过医院诊治,医院提出要延续生命必须换肾。对田义刚来说,如果不能早日进行肾移植,他的生命只能以分钟计数了。当他的妹妹田义华得知后,毅然决定把自己的一个肾捐给哥哥。她的决定遭到其丈夫坚决反对,并提出捐肾就离婚。田义华没有因此而改变,一方面她不断和丈夫做思想工作;另一方面积极实施自己决定;此举终究得到了丈夫的理解。她不仅捐出了一个肾,还把全部存款拿来支付换肾手术费用,拯救了哥哥的生命。田义华也是远近闻名的孝顺媳妇。其公公去世得早,丈夫又长年在外打工,她便担负起了照顾孩子和患病婆婆的重担。婆婆一直以来身体不太好,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口齿不清楚,行动不便。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而田义华悉心照料着婆婆,毫无怨言,无悔付出,为老人喂饭,梳头,端屎端尿……十多年如一日,直到婆婆去世。她用无私的双手托起了婆婆的老年生活,她用自己善良的心照亮了家里的每一个角落。

吉克毛尔,女,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水井村村民。26年来,作为儿媳的吉克毛尔一直默默守护在婆婆身边,像亲生女儿一般给予婆婆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上世纪八十年代初,18岁的吉克毛尔与老实憨厚的汉族小伙张文贵结为夫妻。她心里一直坚守着“当一个好媳妇、好老婆、好母亲”的信念,从嫁进张家那一天,吉克毛尔便把婆婆王席章当做自己的亲妈一样。每天早晨给婆婆梳头、晚上打洗脚水,成了她的“必修课”。年老体弱的婆婆突因疾病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她就一直服侍卧床的婆婆,坚持每天给婆婆喂饭、洗脸、擦洗……婆婆每月要按时送医院复查病情,由于家离医院比较远,婆婆又晕车,因此,每次婆婆生病,吉克毛尔都会背着婆婆翻山越岭到几公里外的医院看病,常常一走就是10多公里,来回就是一整天。而挂在她嘴边的话永远只有一句“她不重,就六七十斤”。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婆婆竟然一天天地康复起来。婆婆提到媳妇赞不绝口:我有今天,亏得我家的好媳妇啊。曾荣获乐山市“十大孝子”、“中国好人榜”好人等荣誉称号。

唐金凤,女,遂宁市船山区新桥镇人。一名出生在遂宁农家的普通80后女子,她在明知男友身患绝症、可能生命短暂之时,毅然拒绝男友的分手要求,主动求婚,携手新郎一起步入婚姻的红地毯,甘愿厮守一生,演绎了一幕感人至深的人间真情。2008年,船山区新桥镇的唐金凤与李应辉相识相恋。2009年12月初,李应辉突然被查出身患肝癌,已到中期。在男友被查出病情半个月后,一场温馨而感人的婚礼在他们老家举行,诉说着她的爱情誓言:她要与身患肝癌的爱人不离不弃,相伴一生!爱人至真至善至美的抉择,给了李应辉重新面对生活、面对生命的勇气。目前,李应辉的病情已基本稳定,二人婚后生活十分甜蜜,并计划明年要一个孩子。唐金凤最大的心愿就是:“不管未来的路怎样,我都愿意和老公相守相依,一直走下去。”曾荣获“大爱遂宁”感恩奉献人物荣誉称号。

马俊平,女,四川航天技术研究院四川航天世都科技有限公司员工。在与命运的挑战中高高地昂起头,用爱心与孝心感动了众人,用一个女人朴实无华的情怀,书写了孝老爱亲的人生履历。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马俊平的丈夫李孟海常年工作在巴山深处。17年来,她用自己不到1.5米的身高、不足80斤体重的瘦弱身躯,挑起了照顾年迈多病的公婆与瘫痪在床的大姑子的重担。公公住院期间,她每天早上不到六点就起床,到医院陪公公做化疗,陪他说话聊天。为了照顾好瘫痪的大姑子,鼓励并支持她学习蜀绣,马俊平每天坚持送她上课,推着轮椅陪她散步、聊天。在婆婆突发心脏病住院期间,她起早摸黑照顾她,主动学习按摩技术,每天给老人抚胸捶背,暖手按脚。因为马俊平的辛勤付出,一家人其乐融融。曾荣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感动航天职工家属”荣誉称号。

林兴聪,男,绵阳市安县高川乡甘沟村村民委员会文书。地震夺走了林兴聪相濡以沫22年的妻子,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和岳父、岳母。地震也夺走了村民李荣香老实忠厚的丈夫,留下了李荣香的父母和婆婆,还有一个15岁的孩子。他们在震后相遇,无须做媒,也没有嫁妆,就这样两家合成一家,组成了安县灾后首个重组家庭。从此,他们各自带着亡妻和亡夫的父母和子女一起生活。结婚后,他们一同约定彼此可以将逝去爱人的照片放在身边,5位老人,3个孩子,均不分你我,视如己出。对照顾老人、供养孩子,林兴聪有他的秘诀:尊重老人、客气点,多走动、多沟通、多拿点零用钱。林兴聪的诚恳善良让李荣香的孩子和他特别亲,她的儿子现在有什么事都不告诉李荣香,而是直接跟他这个新爸爸商量。而李荣香的妈妈提到他,总是赞不绝口:“林兴聪可好了,像亲儿子一样对我。”曾荣获绵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包天阳,男,西华师范大学学生。来自射洪县太乙镇的一个小山村,是西华师范大学大二的一名学生。1998年,母亲由于不慎跌倒,导致尾脊骨断裂,年仅九岁的包天阳开始独立照顾母亲近13年。他一边照顾母亲、一边上学,同时还兼顾家里的农活。2009年,对包天阳来说,是人生的转折点。辛苦学习的包天阳终于拿到了高考成绩单,被西华师范大学录取,在学校领导与爱心记者的关心下,他和母亲一起踏上了求学之路,他一如既往地照顾着母亲,对母亲不离不弃。为了补助家里的生活,给母亲买必须的药品,包天阳总是利用假期参加各种兼职,挣取所需生活费。虽然生活的担子很重,但是他没有放弃学习,努力把自己的学习搞到最好,并且在班上担任青志协委员,为班集体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曾荣获西华师范大学“优秀团干部”荣誉称号。

黄惠君,女,成都崇州市王场镇东风村二组村民。1987年与冯兴国结婚后便走进了一个特殊的家庭:婆婆身患耳残和语言障碍、其哥哥精神失常、两个弟弟残疾年幼。23年来,她无怨无悔地同丈夫一道承担起这个家庭的全部责任。她在家一面悉心照顾家中的老人和哥哥弟弟,一面开展副业,用挣来的钱供两个弟弟读书上学。1993年,黄惠君为了帮助弟弟成家,把房子让给两个弟弟住。1995年大弟在他们的帮助下喜结良缘。2000年,在黄惠君夫妇的帮助下,小弟也组建了自己幸福的小家庭。2003年,弟媳病逝,留下了一个只有七岁的侄儿,从此以后,她一直把侄儿视若己出,精心照顾。2006年,看到自己母亲和继父住的老房子十分陈旧,就从有限的打工收入中抽出二万余元为二老翻修了新的住房,并为母亲买了农转非征地养老保险。2010年,她又再次支出一万三千多元为继父买了农村养老保险。

孙国雄,男,巴中市平昌县云台小学鞍山村小教师。今年52岁的孙国雄,是平昌县云台小学鞍山村小一名扎根基层34年的乡村教师。19年来,他不离不弃背着生病的妻子去教书,以高尚的师德、慈母般的挚爱,诠释着一个人民教师的丰富内涵,30余年来,孙国雄孝敬父母,照顾病妻。孙国雄的父母晚年先后患上了结肠炎、肺癌等多种疾病。白天他上学教书,晚上回家与妻子照顾老人。在他父母去世后不久,因长期劳累过度,孙国雄的妻子患上了严重的胃肠炎、结核性脑膜炎、额头囊肿、精神分裂症等重病……从他妻子患病到现在的19年里,孙国雄不离不弃,无怨无悔地与遭遇病魔折磨的妻子风雨同舟。曾荣获巴中市“十大感动人物”荣誉称号。

廖成菊,女,德阳市旌阳区孝泉镇村民。1980年,孝泉镇廖成菊结婚后,一个人扛起了家里所有的担子,除了在生产队挣工分外,还要料理家务,照顾体弱多病的奶奶和没有自理能力的幺爸。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彻底否定了“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句话。一次,廖成菊感冒高烧,四肢无力,正好这时幺爸的胃病犯了,为了带幺爸去看医生,自己被疾病折磨昏倒在地。2005年,廖成菊带幺爸到镇上做体检,由于路途艰难,车子进不来,廖成菊就自己弯下身子背着幺爸咬紧牙关艰难地行走。春去秋来,廖成菊任劳任怨地服侍瘫痪在床、跟自己毫无血缘关系的幺爸20多个年头。面对荣誉和称赞,腼腆的廖成菊永远都是这样一句朴实的话:“照顾老人是我们晚辈的义务,我还会继续好好地伺候幺爸。”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子”等荣誉称号。

李琳,男,四川省煤炭产业集团广旺公司安监员。“我愿意做上门女婿,与你终身相伴,共同侍奉你的父母。”1991年,李琳对妻子熊永红许下了誓言。瘫痪的岳父行动极不方便,为了让岳父过上舒适的生活,李琳每周都要背着老人走几里路,带着老人到澡堂洗澡,老人看见李琳累得满头大汗,总是心疼地说“不去澡堂,就在家里擦一擦”,但李琳仍要坚持背老人去,替老人搓背、剪指甲、穿衣服。岳父母牙不好,他就经常买肉回来炖汤等,想着法子让老人吃得好些。老人患有支气管炎,久治不愈,他又买蜂蜜给老人调养……20年来,李琳待两位老人如同亲生父母,从未因家务负担重,经济上拮据而抱怨。有空他就会陪着老人聊天、看电视、听音乐。老人逢人便夸:“女婿对我们真好,不是亲生胜似亲生!”曾荣获四川省“十佳孝星”等荣誉称号。

陈松珍,女,攀枝花市米易县攀莲镇水塘村十二社村民。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奶奶(丈夫的奶奶)和患白内障的公公的好媳妇。她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瘫痪在床的奶奶和患有白内障的公公,用她那颗善良而包容的心撑起了整个家。1987年,22岁的陈松珍嫁到曾家。丈夫12岁时患脑震荡,喜怒无常,无法理事。作为儿媳妇和孙媳妇的她毅然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替奶奶喂饭、换衣、搓身等,直到1996年,96岁的奶奶去世。现年80岁的公公曾凯见人总说:“我能活这么大年纪,多亏儿媳陈松珍多年来对我从不嫌弃,我有这样的好儿媳,是我一生中最感慰藉的事”。曾荣获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荣誉称号。

申萍莲,女,内江市隆昌县政府办公室机要股股长。她正直、善良,美丽而清瘦的面庞中透露着坚强。工作上,她兢兢业业,处处发挥模范作用;生活中,她满怀深情、无私奉献,扮演好不同的角色。申萍莲用柔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担,用自己的孝行彰显了亲情的伟大。申萍莲主动照顾无子女的舅父、舅母数年,直至2004年二老去世。母亲自2005年摔伤致残后,每日在轮椅上度过;2006年,患严重癫痫病逾四十年的单身小姑子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无任何行为能力;长期患病的父亲2009年底又被诊断为癌症晚期;高龄的婆婆患有冠心病、糖尿病等多种疾病,2010年又不慎腰椎骨折不能动弹;面对四个需要照顾的亲人,她“孝”字当先、“爱”字装心,数年如一日艰辛付出,做出了圆满答案。曾荣获县“优秀公务员”、四川省“孝亲敬老之星”等荣誉称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六

马xx,男,布依族,32岁,中共党员。明孝道、知荣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大力提倡树社会主义荣辱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马xx以孝道为荣,以奉献为荣,将自己的爱心一点一滴地倾注到父母身上,与邻里之间和睦相处,用赤诚孝心对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马xx在家排行老五,上有年迈的父母,两个哥哥和姐姐,下有没有工作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儿子,并且父母和他们生活在一起。

20xx年,哥哥因患骨裂住进了医院,父母年迈而且家里需要料理,于是他日夜守护在哥哥的身旁,精心的照顾,复诊时,由于当时没有电梯,他背着哥哥奔波在楼上楼下十余次,没有任何怨言。悉心的照顾,长时间的治疗,也许是兄弟情深感到了上苍,此次手术非常成功,哥哥逐渐康复,他笑了,年迈的父亲笑了。

马xx的父母已年过六旬,患有高血压、风湿等病痛。在父母的.卧室里床头上常用的药物整齐摆放;老人的生活必需品更是一应俱全,伸手就能取到,老人的衣服、被褥显得干干净净,邻里看见了无不夸赞。老人老了,儿女们又都各自有自己的工作和事业,马xx只要一下班就会准时回到老人身边,陪老人拉家常、谈琐事,让老人摆脱孤单和寂寞。

马xx承担赡养老人重担十余载,三世同堂,毫无怨言,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很好地诠释了孝道。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七

xx街道xx社区居民xx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是道德之本,是家庭美满和睦、社会进步发展的基石。《论语·学而》中就有“事父母,能竭其力”的说法,“父母在,不远行”的警句,唐代诗人孟郊更是留下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千古名句。

xx,女,现年35岁,中共党员,是xx市xx扶贫办的一名极其普通的工作人员,工作中尽职尽责,兢兢业业,一丝不苟,是大家公认的好干部;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女儿,好媳妇,好儿媳,好母亲。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与兄弟姊妹邻里之间和睦相处,十多年来如一日,用爱心呵护每一个家庭成员,用真心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幸福的家庭。

结婚至今,一直和公婆一起生活,同吃一锅饭。大多数人都认为:婆媳关系是天底下最难交往的。而她和公婆的感情如同自己的亲生父母,公婆一直视她如己出,没把她当作儿媳看待,有些话宁愿说给她也不愿意告诉自己的女儿,xx成了他们生活中的贴心人。刚参加工作那时工资低,她舍不得给自己买时髦的服装,总惦记着先给几位老人添新衣服,或是买点水果、副食之类的东西让老人们尝尝,这一习惯一直到现在坚持着。常言道:“顺者为孝”,老人上了岁数,话多唠叨是经常的,每当这个时候,她就对自己说,不要和老人计较小节,虽然有些话年轻人不爱听,但绝无恶意,我们要耐心听,等听完再作解释,这样就会化解误会。八小时之外,她默默无闻地恪守着“君子入则孝”、“事父母能竭其力”的人生格言,她以实际行动为家庭其他成员做出了表率,赢得了单位同事和亲朋好友的称道,同时也塑造了一个“现代孝星”的典范形象。

20xx年,80岁的奶奶不小心摔了一跤,右腿骨折,需住院治疗,公公婆婆们都跑去医院照顾老人家,由于单位年底很忙,她也十分着急,一到下班不管有都重要的事她都先去医院看看奶奶,帮奶奶擦身翻背、洗脸、洗脚、洗衣服剪指甲、端屎端尿。住在一个病房的李大姐说:“大娘,您孙女真孝顺啊,年纪轻轻却什么都愿意做”。奶奶高兴的说:“呵呵,这是我大孙媳妇”!老人家出院后,给爷爷、奶奶剪指甲、洗脚、洗衣服、收拾家就成了她每周六日的必修课。20xx年奶奶去世前还摸着她的头说:“王家有你这们的好媳妇,真是多少辈子修来的福分”,她泪流满面点了点头说:“奶奶,我的爷爷、奶奶去逝的早,没有机会孝敬他们,您就是我的亲奶奶!能为你们做点事是我的福气,作为咱王家的大孙媳妇,为兄弟姐妹们起个带头作用是应该的”。84岁的爷爷在农村居住,喜欢吃水果、零食,一年四季水果、零食好从不让间断过,并且按季节给爷爷买衣服、鞋而及生活必需品。

作为一位妻子,xx深知妻子是一所学校,妻子能培养出优雅成功的男人,也能催生出邋蹋失败的男人,妻子的好坏决定了婚后男人下半辈子的生活,一个男人选择了什么样的女人就等于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自20xx年结婚以来,她义无反顾的挑起照顾家庭的重任默默无闻地为这个家任劳任怨地奉献着。然而,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20xx年丈夫做生意,亏了不少钱,不仅花光了家里的.积蓄,而且还欠了不少钱。丈夫从此变得消沉起来,很长一段时间都是呆在家里。xx看在眼里,急在心里,生怕丈夫想不开,从此消沉下去。于是苦口劝导,耐心疏导,对他说“我跟了你,并不是看中了什么东西,而是看中了你这个人,你的不服输的性格。”在xx的鼓励劝导下,丈夫慢慢摆脱了阴影,从老本行开始,生活慢慢步入了正轨,债务很快就还清了,而且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丈夫患上了糖尿病,为了护理好他的身体和饮食生活,她专门跑到医院去咨询医生,怎样从生活保养到药物调理方面进行照顾。丈夫常说,我的毕生荣誉有一半是我老婆的。

作为一位母亲,她深知知识和做人的重要性,因为每个人都有老了的时候,只有我们为下一代儿女树好尊老、爱老的标尺,让他们从小在爱的氛围中接受熏陶,才能让他们明白,爱心、孝心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责任和品质。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就能使每个家庭和社会获得双赢。因此即使再忙再累,也从不放松对儿子的教育。她时常教育儿子学习要踏踏实实、生活要简朴、对人要和善、对长辈要尊敬、做人要诚实、做事要诚信,并在很多方面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教育孩子。身教胜于言教,在她的影响下,今年7岁的儿子,在她的感染下,十分尊重孝敬爷爷、奶奶,无论吃什么都先给长辈吃……小小年纪就充满了孝心、爱心、上进心,在学校是老师眼里的好学生,在家里是人人必考的好孩子。

尊老爱幼成了这个家的家风,代代相传,根深蒂固。她用自己的爱心、孝心、责任心构筑了一个和谐的家庭,虽然没有轰轰烈烈,惊天动地的事迹,可她却在平凡中用实际行动展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展示了她孝老爱亲、无私奉献、积极乐观、爱岗敬业的高尚品德。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八

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代代传承。我校的凌熙老师,就是一个孝老爱亲的人。

凌老师的岳母,今年已经九十二岁了,二00八年,凌老师的岳父去世,几个舅子都很忙,凌老师主动提出将岳母接到自己家中照顾。凌老师的母亲,今年八十九岁,十几年来,照顾母亲,没有谁听到过凌老师一句怨言。每逢有人对说:“你照顾两位老人,真够辛苦的。”凌老师总是笑着说:“没什么,这是应该的。”

凌老师的爱人是芦南社区街道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一心扑在社区百姓的身上,白天很少在家。家务事和一日三餐,几乎都要凌老师去完成。每天早上,他很早就要起来,准备好早餐,盛好放在桌上,给两位老人吃,中午一放学,就急急忙忙赶回家中,给两位老人准备中饭。学校为教师准备的中餐,一次也没吃过。每次做饭,都要多放些水,好让饭软和一些,适合老人吃。买的菜,总是适合老人吃的,做的菜,总是适合老人的胃口。在家中,老人要洗碗,凌老师总是不让,其它的家务事,更不让两位老人插手。他常对两位老人说:“你们辛苦了一辈子,现在该享享福了。”因为事多,凌老师常常不能午休。老人要洗澡,凌老师都将浴盆放好,把温度正好的热水倒进浴盆里,再让老人去洗澡。凌老师的岳母常对人们说:“凌熙照顾我,比我的女儿还细心,还周到。”

有时,岳母想到某个亲戚家走走,凌老师就将岳母送到亲戚家,约好日子再去亲戚家接岳母回来。有时老人要出去走走,凌老师总是叮嘱老人要小心。老人身体不舒服,凌老师总是耐心的询问,并及时的送去医院。从医院带回的药,凌老师总是按照医嘱,按时准备好药,倒好开水,让老人服下。在家中,有时老人唠叨,有时对凌老师问这问那。尽管事很多,也很累,凌老师从没有表现出不耐烦,一句重话都没有说过。

多年如一日,凌老师就是这样照顾着他的岳母和他的母亲,就是这样尽着一个为人子的责任。他用平凡朴实的行动,实现着中华民族的孝道。在两位老人的眼中,他是一个好女婿、好儿子;在隔壁邻居的眼中,他是一位好女婿、好儿子、好丈夫。

凌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种大爱无声的美德,他把赡养老人看成是自己的使命,他没有豪言壮语,而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用一腔的真爱,营造了一个温馨和谐的家,谱写了一曲“孝老爱亲”的时代赞歌。

孝老爱亲事迹材料标题篇十九

小杰,今年12岁,在武陟县育才学校六二班就读。在和眼中他是一个聪明懂事、上孝、下爱弟妹、尊师长帮弱小的好学生、好孩子。

在家里,打小起,雅杰就是大人眼里最为懂事的孩子,他养成了的事做,并且的好习惯。起,他就自己洗自己的内衣和袜子,时就学会了做饭。从小就知道使用礼貌用语,向长辈问好,深受长辈们的喜爱。他看到每天工作很辛苦,妈妈要带小弟弟,还要买菜做饭,洗衣拖地,照顾年迈的爷爷,很是辛苦。懂事的雅杰每天一放学就认真地做,不让妈妈操心。做完就开始帮妈妈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洗菜,抢着为父母盛饭、端饭、洗刷锅碗,扫地,收拾房间等。晚上,妈妈做完了一天的活,累得腰酸背痛,他就帮妈妈打开,找到妈妈喜欢看的节目,再倒上一杯热腾腾的茶水,把在学校里发生的的事讲给妈妈听,让妈妈的劳累因为有了他的关心而减轻了许多。记得有一次,就他和妈妈在家,妈妈了,晚饭也没吃,就躺下睡,她立即煮了方便面和鸡蛋,送到妈妈床前,看妈妈吃了后,就又拿了自己存钱罐的钱到楼下的诊所给妈妈抓药。然后为妈妈端上开水,看妈妈把药吃了,就一边做作业,一边守着妈妈,直到妈妈感觉好多了熟睡过去后,他做完了作业才安心去睡觉。当然,每逢全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他总是等大人都坐下后,自己才坐在桌岩处,把好吃的让给爷爷,妈妈。去年,有病住院,雅杰和妈妈每天骑车跑几公里去送饭。给讲,逗他们。每周都要陪妈妈跑几十公里去看望外公一次。对于外公外婆,雅杰也就如同对爷爷奶奶一般,所以每当他一出现在外公外婆的眼前,外公外婆总是脸上乐呵呵。家里要是来客人,他会招呼客人坐,为客人端茶送水,且从不在客人面前乱跑乱闹。现在,他越来越懂事了。他把爸爸妈妈对他的爱转化成刻苦、勤俭节约、尊老敬老的动力,深受邻里、亲友的夸奖。

在学校,他总是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听的话,做老师交代的事。同时也不忘对们讲孝敬父母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要善待父母,尊敬长辈和老师。他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其他。上,他刻苦勤奋,主动好学,他说要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父母、老师为他的付出。

在中,他还是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他从不吵着闹着要妈妈给他买新衣服。衣服旧了他照样高高兴兴地穿着。妈妈的家的哥哥衣服穿小了送给他,他也都不嫌弃。前几天爸爸问他过年了想要什么样的衣服,他说就穿姑姑家哥哥穿小的,鞋子有点破了就买双便宜的球鞋就行。每当取得好成绩,爸爸妈妈说要奖励他,他从不像别的孩子开口要钱或要什么贵重,而只让爸爸妈妈买一套他喜欢的魔方作为奖励。

小杰就是这样一个懂事,有孝心的好孩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