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优秀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1 06:41:44 页码:14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优秀13篇)
2023-11-11 06:41:44    小编:admin

经济是社会资源分配和利益协调的学科,关系到社会的繁荣和稳定。在总结中,可以适当地运用一些案例和实例,更加生动有趣。总结范文中的案例和经验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总结的方法和技巧。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一

我还在睡梦中,一阵鼓声伴着人们“嘿嘿”的喊声把我从睡梦中惊醒……一年一度的它终于如约而至。

今天便是端午节了。是一个纪念屈原的节日。在我的家乡,人们在这天里都会划龙舟·包粽子·放孔明灯·带香包·放烟花等等。

我刚把目光集中到那桌上令人垂涎三尺的粽子陷上,就被破门而入的小伙伴将我拉到楼下去。

更多小伙伴在等我呢!我还一脸茫然,就被小伙伴拉着就跑,他们洋溢着笑脸,嘴里不停吐露着:“快跑”。在路上,我们还遇见了敲锣打鼓的游行部队在马路上整齐划一地走着。他们带我来到大桥上,当时人海如潮水般涌入,我们被围的水泄不通,不过我是奋力地挪移到了栏杆边。桥下有五条龙舟,旁边还有个大鼓,真是壮观。

下午,千门万户都在包粽子,站在阳台上,都能闻到大街小巷的粽子味。我们家的馅料非常丰富,一眼望去,就深深扯着了我的眼球,不禁令我垂涎欲滴且眼花缭乱:有肉馅·红豆馅·板栗陷·咸鸭蛋陷,更甚至还有包含上面四种材料为一体的精华之棕。我的奶奶把一个大叶片叠成一个甜筒状,就往里面放酱汁糯米及各种馅料,转几圈,像变,魔术似的,打个结,粽子就完成了。

晚上,我手挂着香包,吃着粽子去卓望山广场散步,粽子中酱汁·馅料·糯米的灵魂搭配在我口中四溢,唇齿留香。

这时,上空传来一阵响声,许多五彩斑斓的烟花纷纷绽放开来,犹如一朵朵鲜艳美丽的花朵欣然怒放。烟花过后,天空又升起千万盏孔明灯,如天上的繁星般璀璨夺目,简直是美妙绝伦。

端午节在龙舟比赛的高呼声中、在棕香中、在明灯中完美落下了帷幕……如上,便是我家乡的端午。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二

端午的味道,有如白荷花的清香,淡而优雅;端午的味道,有如茉莉花的幽香,妙而纯洁;端午的味道,有种玫瑰花的芳香,鲜而浪漫。

不管是咿呀学语的小孩子,还是能做饭洗衣的大孩子,或是白发长须的老孩子,一提到粽子,谁不是立时感到口中被一种鲜香软糯质感填满的充实,谁不是感到唇齿间滑滑腻腻的。把糯米与腌制过的肉、红枣、赤小豆、花生等食材搭配,再用散发着清香的粽叶,将其包裹,放入蒸锅,单单看那小锅连珠炮似的吐气,仅仅嗅一嗅那米与肉、红枣、赤小豆等食材交融的香气,就足以让人垂涎三尺了!更何况,一层层堆成小山,一口一口满足地扯咬着极富弹性的糯米呢!放入嘴中,那一股清味在嘴中释放,虽淡却不失浓香。在这种美食的熏陶下,让齿感到格外的舒爽,细细品尝,那q弹米粒让你的味蕾都更加美好。吃下一个个粽子,就算过了几十分钟,也会有一种芳香在口腔中荡漾,让人回味无穷,神清气爽。

提到粽子也不得不说一说粽子的来历啦!

相传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楚国大夫屈原。当年屈原面临亡国之痛,于五月初五,悲愤地怀抱大石投了汨罗江。为了防止鱼虾咬食屈原的尸体,人们创造出了粽子,把其扔到江里,引鱼虾来食。后来,人们为了表示对屈原的崇敬和怀念,每到这一天,人们便做出粽子祭奠。虽然这仅仅是个传说,可也说明了一个节日中的食物影响之大,在一些看似常见的食物背后往往有一段震撼人心的故事。

端午的味道是那么的香甜,却又是那么的'伤感。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三

“5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每当听到这首儿歌时,端午节就到咯!

每年的这一天母亲一直非常早的就起来把屋里门外洒扫一番。然后会将筹备好的艾枝或者用艾蒿编织成“艾虎”插在在门楣两侧。小时候我还会跳着去抓上面的宝葫芦,母亲便会打打我的小手对我说:“这是驱虫避邪,以保安康的哦。”

假如你问我端午这天最期待的是什么,那肯定是包粽子了!

这天母亲像往年一样把新鲜的苇叶放在清水里,一片一片地洗干净,挂着水珠的苇叶,青翠欲滴,从老远就能闻到苇叶清爽的香气。糯米、蜜枣、豆沙各装一大海碗放在边上备用。开始包粽子了,母亲一只手拿两三片苇叶并排放在一块,另一只向内轻轻地一折,一个小锥形的粽子叶壳就做好了。然后捞起一把糯米垫在底下,母亲总还会用手指黏点水点进来,再用力压实,之后塞上一个大蜜枣,再铺上一层白色的糯米,你看,红红的蜜枣藏在厚实的“糯米被”中偷偷地笑呢。苇叶在母亲手中上下左右迅速翻转,最后用丝线紧紧地缠绕,一个好看的粽子就包好了。不多一会儿,母亲就包了一大盆。粽子下锅煮上几分钟,嘿!这香甜的味儿别提多好闻了!

边吃粽子边打开电视机,你会发现各地赛龙舟的节目。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主要风俗。特别在江南水乡,都要举行隆重的龙舟竞渡盛会,届时群“龙”下水,整装待命,一声炮响,比赛开始,条条长“龙”奋勇齐发,岸边的大家欢呼呐喊,一片龙腾人欢的节日氛围。

此外,端午节大家还有画门符,带香包等不少风俗。这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四

傣族主要居住在西双版纳地区。这里山川秀丽,气候温和,雨量充足,有的热带原始森林。森林里栖息着珍贵的野生动物,大个头的亚洲象和美丽的孔雀,都是这里的“居民”

傣族主要从事种植业。傣族村寨有一幢幢竹楼组成。竹楼多为两层,样式很漂亮,上层住人,下层没有墙,存放杂物或关养家畜。

傣族的重大节日是傣历新年――泼水节、入夏安居节(关门节)、出夏安居节(开门节)。

傣族泼水节在农历三月中旬,正值傣历六月,是傣历中一年的开始,所以泼水节就相当于咱们的春节。

泼水节期间,傣族人要到中向佛祖贡品,青年男女则要穿上漂亮的衣裳,走到街头相互泼水嬉戏。按照傣族风俗,用清水泼洒可以洗去一年的污垢,祝福未来吉祥。

傣剧发源于有一定人物情节的傣族舞表演及讲唱,后吸收滇剧、皮影戏的艺术营养,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形式。

傣族以大米为主食,最具特色是竹筒饭。制作方法是将新鲜的米装进竹筒后加水,放在火上烧烤,吃起来清香可口。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五

端午节的风俗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马上就要到了,它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们都知道端午节这天,全国最为相同的是吃粽子。关于端午节有许多说法,比如我的家乡。在农历五月初一这天要给家人带两色丝线,五月初五要换五色丝线;传说。带彩色丝线上帝可以保佑家人身体健康,驱走瘟灾,万事如意。

端午节这天,太阳还没出来,一家人就要上山拔一些艾回来,用艾叶水洗脸,传说这样能驱蚊虫。洗完脸后就开始吃粽子,粽子是用糯米,红枣,红豆包成的,特别好吃,吃上一个还想再吃一个;还有把蛋黄煮灰了的鸡蛋。吃完饭太阳露出半个脑袋,一家人还要弄些柳条回来,再用彩色纸叠成葫芦,插在大门上方。这样就国泰民安了。传说。这是人们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留下的风俗,虽然是个传说但家乡的人都很相信。

妈妈说这些都是姥姥告诉她的。家乡的端午节非常隆重。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六

五月初一人们就开始挂吉祥物。之前准备好的苘麻笤帚、香荷包、纸鹤、葫芦等选大号的挂在门楣或者窗棂上;小号的香荷包和小笤帚戴在孩子或者老太太身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伴着老人和孩子的笑声,小山村便掀起一波一波幸福的浪花。

端午节的早晨最热闹。按当地风俗,日出之前人们都要登山、用露水洗脸、采艾蒿、吃煮鸡蛋等。这鸡蛋一定有五月初一那天鸡下的蛋,据说端午节早晨小孩子吃了五月初一的鸡蛋不得肚子疼病。记得我家一般都养很多鸡,如果邻居家有小孩儿但没有这种鸡蛋,母亲就会把我们分剩多余的送过去;一旦不够分,母亲就会哄着我们当中大一点的那个孩子,说是“你长大了抗折腾”,舍出一个来送给邻居家孩子吃。因为母亲的言传身教,所以那点同情心早就支配着我们乐颠儿地将那“奇特”的五月初一鸡蛋给邻居家的孩子送去。那之后还会偷偷关注这个孩子,为自己能保住这个小孩不肚子疼而自豪。现在想起来都忍俊不禁。

总之,乡村里每到过年过节,无论做什么都有一番寓意。说是迷信,却也并不束缚人们的思想,代代相传,经久不衰,给穷乡僻壤增添了不少乐趣,就像小山村里人们的信念一样,物质贫乏,却不能穷了精神!

村子附近的山不高,却是孩子们的乐园。山上野花遍地,有名字的,没名字的,就像山村里的人一样,朴素得可以被外界忽视。山花幽居在蒿草萋萋之中,掩映在树木丰茂之下,悠闲地开着小花,兀自暗香盈盈。那朴素的山花活得很自我,可以忽略天地间一切俗物。

端午节早晨天还微明孩子们就来到山上,先寻蒿草茂盛之处,高抬脚轻落足地走到草间,小心翼翼地捧起草叶上晶莹的露珠,轻轻地扑在脸上,凉凉的;再深深地吸一口天地精华之气,顿觉神清气爽;待长出一口气后,仿佛把体内的废气都呼将出去,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意念在心底萌生。

庄严的“洗脸”仪式后,大家不再担心是否会碰碎了露珠,也断然不怕露水湿透衣裳,一场“露水仗”在孩子们的笑声中打响了。大家用手指掠起露水向对方的脸上弹去,然后就是疯狂地在山上追逐。笑声震彻山谷,震碎了一地晶莹,震透了遍野花香。

我母亲总是起得更早,她只在房前果园里草丛间掬一捧清露洗洗脸,再采几朵艾蒿尖夹在耳丫上,之后就回屋煮鸡蛋、包饺子,等着我们疯够了回来吃。

东方熹微泛红时孩子们结束“战斗”,也忘不了拔一捆艾蒿回家——这是大人交给的任务。到家后把艾蒿插到房檐下、门框上。母亲早就准备好一大盆艾蒿水,逼着我们再用艾蒿水洗脸,说是可以不招蚊子叮咬(其实夏天照样被蚊子咬),尽管我们都不信,但为了尽快吃上鸡蛋、鸭蛋也只好就范。

端午节早晨分鸡蛋是一道郑重的程序。母亲一改平时的节俭习惯,她会煮很多鸡蛋分给我们吃。咸蛋每个孩子先分一个,但谁都舍不得吃掉。有的母亲或姐姐手巧,提前几天用线绳编好小网兜,小孩子往往把咸蛋装在网兜里挂在胸前玩弄,一副乐不可支的模样。

这天大人们不像平时那样忙碌,家家都做一桌丰盛的菜肴,都会有一大盘腌制好的咸蛋。我和弟弟们痴痴地围站在母亲身边看她切咸蛋,菜刀咔嚓一声脆响,顿时一股咸香味扑鼻而来,再看着蛋黄呲地冒出一股金黄色的油时嘴里忍不住直流哈喇子——馋了一个月的咸蛋终于上桌了!

早饭后,孩子们扎堆儿“比美”是最快乐的时刻。女孩子要比谁的小笤帚和香荷包精致,男孩子比谁的鸭蛋是绿皮的好看。如果谁的蛋壳上画上一线眼睛、嘴巴,大家再挤眉伸舌地起一会哄,大笑一阵,那笑声发自肺腑,笑得那样洒脱,那是只有幸福的人脸上才会有的笑,那是只有孩子脸上才会有的笑!所以那笑声能穿越时空,时常在我心里泛滥。

公众号:咱们村。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七

在我的家乡,端午节最兴的就是自己包的裹蒸粽了。

一个清晨,雾还未消散,眼前的一切都是朦胧的。而符里的人们已经开始忙活了,每一户人家都抬出一个差不多一个大人身高的大铁锅,而我们这些小孩子,望着这么个大铁锅,都张大着嘴,发出“哇”的一声,而过了几年这样的端午节,我们也就不惊奇了。

大人们在屋里忙里忙外的,厨房的灶放着几个大圆盆,里面都是一些红豆和糯米之类的。开始包裹蒸粽了,大人们把些冬也先洗得干干净净,然后把红豆、糯米等放在底下,中间再放一块甘香可口的猪肉,表面再铺多一层糯米就已经完成了一半,而最后呢,也是最关键的一步,那就是包扎这些可爱的金字塔壮的裹蒸粽了,如果扎得不好,那么在煮的时候,裹蒸粽就会散掉,走失了里面的精华,那就不好吃了,大人们拿出一条草绳,紧紧地捆绑着裹蒸粽,在最后,也要再紧紧地打上一个死结。

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了,接下来就是煮裹蒸粽了,大家都提着一桶桶的水,往刚刚的大铁锅倒,而我们这些小孩,也都来帮忙,提着小一点的桶,很快,大铁锅就已经装了一半水了,开始往里面刚裹蒸粽,每个人都从屋里拿出一张小木凳,在大铁锅面前,这一刻,是最为温馨的,这一蒸,即使十多小时,而且不时要往锅里倒水,以免干水,大家在铁锅前有说有笑的,火光中满是大家欢乐的笑声,等待着这些裹蒸粽的我们,或许享受的即使这一刻,这一个过程,而不时成果。

裹蒸粽蒸好了,一拉开大铁锅的盖,那种香味真是无法言语,从村头飘到村尾,整条村都充满了裹蒸淙的香味,大家迫不急地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这种美味是外面买来的裹蒸粽吃不到的。

已经好几年没回家过端午节了,真怀念啊!真想再过一次。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八

今天是端午节,又是姥爷的过生日,我和姐姐早早起床,一块认真地制作了一张好看的过生日贺卡,姐姐又把她平常变魔术的用具装进书包。

中午到了姥爷家,姥爷家筹备了丰盛的酒菜,舅舅买了一个两层大的过生日蛋糕,那过生日蛋糕比大家画的还好看。舅舅把过生日蛋糕放在客厅的桌上,我插上蜡烛,姐姐用打火机点着,表弟乐乐把灯关上,又拿出他带来的手风琴,大家一块合唱“过生日快乐”,唱完之后姥爷许愿,吹灭蜡烛,这个时候屋里的灯忽然全亮了,大家边跳边鼓掌,逗着大大家都笑了。

姥姥在餐饮店里喊:“快过来,吃饭啊”,大家又跑到餐饮店里,围着桌子坐好。在大大家举杯祝贺之前,我和姐姐拿出大家筹备的过生日礼物递给姥爷,一块念道:“祝姥爷过生日快乐,寿比南山,福如东海。”姥爷看着大家画的过生日贺卡,说:“这么漂亮的过生日蛋糕,还有彩色的蜡烛,这过生日礼物太好了。”

饭菜很丰盛,有鱼,有鸡,有火锅,还有我叫不上名字的菜。大家孩子吃了很大一会儿,不见菜少,都已很饱了,就跑到楼上玩去了。

下午在客厅休息时,姐姐开始变魔术,大家全家都围着看,只见姐姐熟练地把两个硬币放在桌面上,在上面并排放二张扑_克牌,接着把外面那枚硬币往外推推,让第二张扑_克牌盖住这个硬币,再往里推一下,慢慢地吹一口气,翻开扑_克牌,只见第一张牌下的硬币也跑到第二张牌下面来了,大大家都感觉奇怪,夸姐姐真行。

时间过得可真快啊,大家该回家了,今天大家玩得可真开心。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九

古时候,人们不喜欢五月,称五月是“毒月”、“恶月”。民间把未满周岁的孩子带到外婆家过端午节,意思是躲起来,以免遇到什么灾祸,还有在端午节的时候,用大红纸剪出“五毒”的图案,贴在窗户上和门上,可以驱赶各种毒虫。五毒就是蜈蚣、蝎子、壁虎、蜘蛛、毒蛇。

我家这次端午节长假去了怀柔,可是早上有点雾,它掩盖了我出游的心情,到了怀柔雾散了,温暖的阳光开始洒向大地,虽然,我们在怀柔玩的很开心,可是我还是不高兴,因为那里的天是那样的.蓝,而北京的天是灰色的,这让我意识到地球也是有生命的。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十

端午节有很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接着小心翼翼地拿出一?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接着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将那一把茱萸草插上去,接着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将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十一

一看到母亲泡米和桌子上满是粽叶,我就知晓端午节又到了。

小的时候我不知晓端午节的起源,只知晓每年家就像春节一样隆重地过端午节。后来也只不过知晓一点点关于纪念屈原的故事,至于还有哪些我就一无所知了。

每到端午节,佩带香囊和系五彩线是必不可少的。大大家要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小孩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栓好了的五色线只能在夏天第一场大雨或首次洗澡时,才可丢掉。母亲告诉我说,据老大家讲,如此可以防止灾害,由此可以保安康。

端午食粽子是大家家乡的主要风俗。刚到5月,家就开始浸泡糯米了。母亲通常都会筹备一盆米进行浸泡,同时也把粽叶放在水里浸透,可能是泡好的糯米会更粘些吧,我记得多年来母亲就是一直如此做的。

端午前一天,母亲就开始动手包粽子了,我偶尔也会捣乱,试着学包起来,可每次却都以失败而告终。看来包粽子也并不容易。

包粽子的时候还可以放一些大枣、葡萄干、鸡肉等掺在糯米里做馅,制作不同口味的粽子。而我最喜欢吃米里加肉的,吃起来特别的香。

端午节的早晨,母亲一直在我睡眼朦胧时叫醒我,去远处的树林、小河边洗脸,凉凉的河水冲走了我的困意,热闹的大家人来人往,真的像春节一样。

回到家,吃着鸡蛋和蘸糖的甜粽,心里美滋滋的。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十二

每年的五月初五,是传统节日端午节,端午节有两千年历史,习俗有很多,让我来介绍一下吧!

端午节地习俗:挂艾草,由于夏天有很多蚊子,挂艾草可以驱虫除病。用艾草洗澡还可以防止蚊子叮咬呢!我在电视上看到了8岁左右的小孩光着身子在小木盆里洗澡。

吃粽子的'来历是由于纪念楚国爱国诗人屈原,他感觉世界不公平,抱着石头投江自尽所以,每年的这一天,人们都会包粽子,吃粽子。还会把粽子投到江里,不让鱼把屈原的尸体吃掉。

端午节的风俗的作文600字篇十三

端午和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节日美食。虽然它们味道相仿,可是做法和来历却各不相同。它本有多种名称,如粉果、面茧、汤饼等。在明永乐年间才定名为端午。据说袁世凯做了大总统后因为“端午”和“袁消”同音,就下令让人们不许叫“端午”,只能说“粽子”了。

不仅名字相异,它们的制作过程也有很大区别:端午是“滚”出来的,而粽子则是包成的。黑芝麻加糖,油和一些坚果,摊成饼后切成小块,沾上水后放到糯米粉里摇晃,反复五六次就可以制成面皮劲道,爽口有黏性,汤汁浓郁清香,馅料紧实,让人难以忘怀的端午。

和端午相比,粽子的做法更接近饺子,糯米粉和水以后切成小块,把它们压成饼,再将芝麻馅均匀地包裹进去,揉成球状就可以了。尽管馅料和端午相同,但是松软的外皮却使它融化得厉害,吃起来十分软糯,汤汁相对稀薄,不粘牙,但是更容易被弄破。

粽子和端午本是一种东西,相传古时候的`人们每天早出晚归,辛苦地劳作,吃的饭也十分粗糙。玉帝担心再这样下去,人们都会生病。太白金星建议先让人类都生一场小病提醒他们。衲陀祖师听了,往人们的锅中放了疯人药,让人们都疯了:女人做饭待客,男人杀猪送酒,孩子们到处玩乐,人们都不下地干活了。玉帝见药效过了头,便命菩萨给人们治病。她用芝麻当药引,白糖花生为辅,用糯米包裹后下在人们的汤里,大家吃了以后继续干活,男耕女织,也学会了要劳逸结合的道理。从此以后,人们每年春节后都吃粽子。

做饭剩下的糯米粉可以做成实心的面球,和吃剩的端午放到油锅里炸,等到外皮金黄即可出锅。这样做的炸端午外酥里软,形状较扁,油而不腻,很好吃,但不能用粽子做,容易爆开。

端午的吃法虽然多种多样,但它蕴含的团圆愿望却是相同的。裹在糯米里的芝麻,饱含着亲人们对你的关怀和祝愿,也饱含着人们对美好未来的希望跟期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