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04:47:58 页码:10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通用15篇)
2023-11-12 04:47:58    小编:admin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在编写计划时,要注重细节,将每个任务细化,明确具体的执行步骤。精心计划每一天,你就会成为明天的强者。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一

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做好服务工作,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并形成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目标(学习目标甚至人生目标),培养良好的习惯,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1、指导学生学会有目的的学习、生活,将班级学习目标和自己的学习目标结合起来;。

3、继续加强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指导学生学会正确的'书写、提高阅读和背诵能力;。

4、教会学生循序渐进、逐步积累的学习方法,进而根据每位同学的特点,指导其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5、教育学生懂得珍惜时间、珍惜来自父母亲人和师友的关爱,并懂得以实际行动回报,懂得感恩。

6、力争本学期学生语文成绩优秀率30%,合格率98%。

(一)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一年的学习,十九中大部分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导学案高效课堂模式的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改实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已初见成效。但是,仍需加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教材分析: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为五个板块六个单元,这是从以往教材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而来,而且新教材所有的教材都采用了这种模式。五个板块分别是阅读、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课外古诗词背诵、名著导读、附录。六个单元是指根据文章的内容或体裁把入选课文分为六个单元。

阅读新教材的一至四册都是30篇课文,五册、六册是25篇课文。本册教材六个单元共有30篇课文,根据内容和体裁分为:一单元,关于战争题材的文章;二单元,以“爱”为主题的文章;三单元,事物说明文;四单元,事理说明文;五单元,文言文单元(没有明确的划分标准);六单元,关于自然景物的文言文单元。共有精读课文16篇,略读课文14篇,由于说明文的阅读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所以三、四单元是教学的重点,而且《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馆》、《大自然的语言》一直都是重点篇目,也是教学的重点。

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在每个单元的后面,安排与单元相适应的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这种模式贯穿整个新教材的始终。每个单元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本册教材中一、三、五单元以综合性学习为主,以写作、口语交际为辅,通过活动来感受战争的残酷与和平的可贵,思考调查“桥”的历史,领略“莲”的文化魅力;而二、四、六单元以写作为主,以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为辅,通过练笔来感悟“爱”的世界,走上辩论台,收集资料来撰写小论文。课外古诗词背诵课外古诗词背诵也是贯穿整个新教材始终的一个板块,每册教材都有十首古诗词供学生背诵,在背诵中,领略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诗词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体现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

名著导读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一样,都是新教材的亮点,是最能体现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一种教学手段。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二

坚持以实施素质教育、实现课堂教学高效化、树立校本教研意识为中心,整合各项常规工作,为全面提高教师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坚实的基础。

1、学科教学要求背景分析:

地理学是一门研究地理环境以及地球表层自然要素、人文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的科学。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地域性、开放性、实践性等特点。中学地理课程是使学生获得可发展的地理基础知识和能力、认识地理环境、学会地理思维、形成全球意识和爱国情感的一门基础课程。

2、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系统思维能力,同时初中已开始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始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出发,学会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基础上的递进。

七年级世界地理的教学目标是:

1.使学生知道有关世界海陆分布、气候和海洋的基础知识,以及世界人口、人种和国家等概况。

2.使学生知道世界各大洲概况和主要国家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特征,人类活动和自然环境的关系,初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基本方法。

3.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地图了解世界各地地理事物的分布,初步学会分析区域地理特征和地理事象的内在联系,从而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学会画简单的世界、大洲、国家的地理略图,学会阅读地理景观图和地理统计图表。

4.使学生懂得人类共同生活在一个地球上,必须共同保护环境;初步知道世界一些国家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方面的经验和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以及对外开放意识,培养全球观念。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三

(班学生人数,学习态度,上学期期终考试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提高分)。

八年级01班和02班共81人,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由于教师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练习、测试都很不到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材重点、难点)。

本年度教学以中国地理为主,还要兼顾明年全县组织的地理水平测试,在教学进度上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练习的形式上以教育局规定的题型为主,除完成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抽出时间复习七年级地理基本知识。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立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4、结合本地情况进行教学,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

学段考试可能达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分。

期终考试可能达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分。

(注:中学85分以上者为优秀)。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四

(班学生人数,学习态度,上学期期终考试及格率,平均分,优秀率,提高分)。

八年级01班和02班共81人,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由于教师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练习、测试都很不到位。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材重点、难点)。

本年度教学以中国地理为主,还要兼顾明年全县组织的地理水平测试,在教学进度上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在练习的形式上以教育局规定的题型为主,除完成七年级上册教材的教学任务之外,还要抽出时间复习七年级地理基本知识。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建立由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做出自己的贡献。

4、结合本地情况进行教学,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

学段考试可能达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分。

期终考试可能达到:平均分,及格率%,优秀率%,提高分。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五

这学期我担任高二。30班和高二。34班的地理教学工作。回顾这半年的工作程,感受很多。作为实验高中的一名地理教师,在各位领导和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指导下,我的教育教学教力有了很大提高。下面把我半年的工作情况作简要的汇报。

1、了解学生原有的知识和基础,了解他们学习的兴趣、方法、习惯,知道学习新知识可能会有哪些困难,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2考虑教法,解决如何把已掌握的教材传授给学生,包括如何组织教材、如何安排每节课的活动。如何安排每一次作业。如何检查作业。

在自己总结教育工作的同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提高教学水平。

首先,在地理课上,将“人地关系”作为学习地理知识的主要线索,注重列举的问题和地理事物,尽可能启发学生运用身边的“人地关系”材料,使学生实实在在认识掌握地理知识的重要性。另外,还从地理学科中与其它学科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角度举例,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掌握地理基础知识与学好其它学科的关系,从而改进了教学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归纳出“看书、听讲、用图、动手、动脑”等方法和要求,并可利用“地理学习”图向学生介绍地理学习的形式。针对初中学生的特点,要求应简明具体而又切实可行。并经常督促检查,养成学生很好的学习习惯。高二地理教学工作总结再次,认真组织开展复习、测验、考试组织课外活动等。侧重于教会学生了解地理知识在生产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农业、工业及其联系纽带——交通输业等方面。

其次,制定具体措施。先制定整体补弱计划。根据所了解的弱情,作好具体分工,使每位老师明白自己所负责的具体知识内容,并先期着手准备,以利补弱工作的。顺利展开。指导组内教师制定个性补弱计划,要落实到学生姓名、弱点、解决的措施、实现的目标。补弱时间,精讲精练,有的放矢,按照既定的补弱计划认真执行,在教学后及时反思,发现问题,快速调整,为下次补弱做准备。利用学科自习,指导学生复习预习,学会自主学习。

多次的组内教研活动,让我有了检查自己的时机;

通过杨艳梅的尽心指导,我改变自己,提高自己。要“备好每一堂课;

上好每一堂课;

评好每一堂课;

反思好每一堂课”成了我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的途径。

这是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一个重大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围绕这一主题来展开教学,发挥地理教育的功能。如: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资源观和人口观等。

以上我在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努力,虚心学习,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更上一层楼。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六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

通过复习七、八年级上下册相关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

教完七、八年级地理上下册选取的8章内容,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地球和地图,地球的运动。

2、中国的气候及自然资源。

3、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关注热点问题生活问题,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本学期针对初一和初二内容具体分析如下:

初一上册共有六章:第一章地图与地球第二章地图的基本运用第三章的陆地和海洋;第四章的多样的世界气候;第五章的居民与聚落;第六章的发展与合作。前四个章节都是比较重要的。

三、教学目标。

由于这期地理考试是四本书,因此这期的主要目标就是在这期的时间里面把初一和初二的所有知识全部拉通复习一遍,加强学生的记忆,为竹中的联考做好准备。

四、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巩固学生读图、填图和绘图的能力。利用地图、地理填充图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强化理性认识。同时做到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做到穿插回忆前面所学知识,增强知识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帮助学生形成比较系统的知识结构,为今后的继续学习作好铺垫。

2、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好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注意收集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及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情感,创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氛围和融洽的师生情感,从而更好的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

3、作业及时的收交批改。

五、教学进度。

本学期课时为44课时,每周2课时教学内容及参考课时如下:

初一内容: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3课时。

第二章地图的基本的识记2课时。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2课时。

第四章多样的世界气候6课时。

第五章、居民与聚落2课时。

第六章、发展与合作2课时。

第七章亚洲4课时。

初二内容。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2课时。

第二章、复杂多样的自然环境6课时。

第三章、自然资源与经济发展2课时。

第四章、地方文化特色和旅游2课时。

第五章、认识区域特征2课时。

第六章、比较区域差异6课时。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七

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八

日子在弹指一挥间就毫无声息的流逝,我们将带着新的期许奔赴下一个挑战,写一份教学计划,为接下来的工作做准备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教学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周次章节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周第二节人口的空间变化。

第三周第三节人口的合理容量问题研究。

第四周第二章第一节城市与城市化。

第五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

第六周第三节城市化问题研究。

第七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

第八周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九周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

第十周复习第一章到第三章内容。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第十二周五一假期。

第十三周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第十四周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问题研究。

第十五周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

第十六周第二节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问题研究。

第十七周第六章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第十八周第二节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问题研究。

第十九周期终复习。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2、人口迁移的形式和原因。

3、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

2、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3、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内部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所要经历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

2、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3、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

3、根据所给的地图,描述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焦作市概况。

2、分析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

3、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北京及其他城市的自行车现状。

2、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3、发表意见,探究北京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3、联系“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初不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念。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九

高考地理重点复习要应化繁为简,重点要学透,难点要学清,而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应大胆删去。强化学科主干知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地理学科备考方法,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围绕一个中心,狠抓基础。

这个中心就是主干。结合高考来看,近几年的文综试卷中地理部分立足于考查地理学科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规律、基本技能,突出了对地理学科主干知识的考查。对这些主干知识的复习,学生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搞清每个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适用范围和条件;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疏通每一个知识点。还要对重点知识进行系列整理,理清知识间的横向关系和纵向联系,逐步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框架,形成知识网络图。

第一轮复习要狠抓基础。所谓基础,指的是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基本的思维过程和基本的地理素养,而这些基础的复习应以教材为载体。在紧抓教材、巩固知识的同时,学生的各种能力得到逐步提高。

也可利用区域图对中国各分区之间、中国某区域与世界某区域之间气候资源的利用等进行对比联系;还可对各大洲相同的气候类型进行影响因素的逐一对比等。

地理主干知识可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影响因素类,如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影响气候的因素、影响等温线弯曲变化的因素、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等。

二是区位因素类。如工农业的区位因素、人口分布和迁移的区位因素、交通(铁路、港口等)建设的区位因素等。

三是措施和意义类。如减少水土流失的措施、减少土壤次生盐碱化的措施、解决水资源不足的措施等;修建铁路的作用和意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的作用和意义等。

1.回归地理课本查漏补缺。

高考前地理复习过程中,学生应以课本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重温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在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以宏观为主,注意知识体系的特点,尤其是历年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如大气加热的过程、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地质过程、河流、等高线、区域特征等。

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将地理知识“内化”,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复习错题,查漏补缺,实现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在这个阶段,重读过去做过的各种习题和试卷,是地理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认真研究过去做错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补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式两份的地理模拟考试卷全部研究一遍,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卷。

2.关注社会热点。

回顾历年地理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题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在热点背景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的最后阶段,建议同学们对近年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和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梳理,找出这些热点的地理背景,找出这些热点中可以检验的因素,并逐一分解。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

日期:2006年2月13日

课程安排:

周   次章     节课时。

第一周第一章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2。

第二周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2。

第三周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问题研究2。

第四周第二章  第一节 城市与城市化2。

第五周第二节不同等级城市的服务功能2。

第六周第三节 城市化       问题研究2。

第七周第三章第一节农业的区位选择2。

第八周第二节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第九周第三节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类型2。

第十周复习第一章到第三章内容2。

第十一周期中考试 。

第十二周五一假期 。

第十三周第四章第一节工业的区位因素与区位选择   。

第二节工业地域的形成 。

2

第十四周第三节传统工业区与新工业区    。

问题研究2。

第十五周第五章    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2。

第十六周第二节 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

问题研究2。

第十七周第六章    第一节 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2。

第十八周第二节 中国的可持续发展实践      。

问题研究2。

第十九周期终复习2。

第二十周期终考试 。

实施过程: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一、教学目的。

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3、说出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差异。

2、人口迁移的形式和原因。

3、人口的发展如何与环境的承载力相适应。

三、问题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

2、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

3、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和途径。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

一、教学目的。

1、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3、联系城市地域结构的有关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4、运用有关资料,概括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并解释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城市的形态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城市内部的特点及其形成过程。

3、不同规模城市的服务功能的差异。

4、城市化所要经历的过程及每个过程的特点。

5、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三、问题研究:从市中心到市区,你选择住在哪里。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人们选择不同住房位置的情况。

2、分析人们选择住房位置的主要因素。

3、提出你选择住房位置的基本思路,选择恰当位置的住房。

第三章 农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农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2、结合实例说明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影响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

2、农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4、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地域的特点。

三、问题研究:家乡的农业园区是什么样。

2、为家乡的农业园区选择适宜的农业种类。

3、根据所给的地图,描述出农业示范区的蓝图。

第四章  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发展。

一、教学目的:

1、分析工业区位因素,举例说明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2、举例说明工业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二、重点、难点分析。

1、工业的区位因素。

2、工业地域的形成过程。

3、传统工业区和新兴工业区的形成和发展。

三、问题研究:煤城焦作出路何在。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焦作市概况。

2、分析焦作市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潜在的优势。

3、探讨对策,寻求解决焦作市城市转型的途径。

第五章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一、教学目的:

结合实例,分析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不同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

2、交通布局的影响因素。

三、问题研究:北京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

1、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北京及其他城市的自行车现状。

2、分析北京市交通拥堵是否与自行车有关。

3、发表意见,探究北京自行车的发展方向。

第六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二、重点、难点分析。

1、人地思想关系的演变。

2、人类面临的环境问题及其空间分布特点。

3、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三、问题研究:绿色食品知多少。

使学生了解绿色食品和绿色消费的概念,引导学生初不建立对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观念。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一

学情是复习教学的基点,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都必须依托学情的分析。准确把握学情,利用学情这一重要的课程资源,才能有效地提高复习效率。

1.深入了解学情,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作为教学的起点,以最近发展区确定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设计教学活动和练习题。

2.强化学生的思维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和学习能力。

鼓励学生暴露各种学习问题,通过研错和纠错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将学生的各种典型错误作为课程资源加以充分利用。

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反思学习,提高学生的复习应考能力。

鼓励并指导学生编写学案、反思笔记和错题集;在知识整理和练习难度方面给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一些个性化的作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本作业的选择、使用及反馈过程,进一步提高复习教学针对性和有效性。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二

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贯彻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方针,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理解地球、地图的相关知识。

2、掌握地球的宇宙环境、大气环境、海洋环境、陆地环境的.有关知识。

3、掌握世界地理及相关分区地理的内容。

1、培养学生运用图像分析说明问题的能力和勇于探索,动手实践的能力。

2、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会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

1、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2、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

3、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的精神。

1、拜师学艺,取长补短。按照学校要求,新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坚持互相听课,取长补短。听完课后,及时评课,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2、集体备课,持之以恒坚。持每周一第八节集体备课,共同探讨本周备课内容、重点、难点、教学目的、教法以及学法指导,对于备课中发现的问题集体讨论,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3、参加教研,积极踊跃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认真听取每一位同组教师的汇报课,示范课,努力探索地理教学的新路子,新方法。

4、研究教法,及时总结在。教学工作中,及时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以利于今后教学。

5、教给学法,培养能力。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逐渐渗透学习方法,使学生逐步养成自学能力。

1、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为自然地理相关内容。

2、地球运动、时区计算、等值线计算、大气运动是本学期难点。

1、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多利用多媒体技术,使得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2、适当补充课外地理内容。

3、加强双向教学,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让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变被动接受为主动探索。

4、加强辅导,保证差生跟得上,尖子生吃得饱。

5、精讲多练,向45分钟要质量。

6、虚心学习,多听课,向老教师拜师学艺。

7、集体备课,互相探讨。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三

本期高二地理教学将认真遵循"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遵照地理教学大纲要求,在学校、教导处、年级组、教研组的统一部署下,地理教学认真落实新课程计划,"精心备好每一节课、精心上好每一节课、精心辅导好每一个学生",努力培养学生的地理创新思维能力、实践技能与终身学习能力,力争使学生学有所长、学有所用,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中学生。

使学生了解人文地理的人口、城市、文化、旅游、世界政治经济、中国地理的相关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力争使学生掌握用基础的地理知识去分析去解决学习与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成为有强烈爱国情操又具有实事求是科学态度的中学生。

1、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精心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选编好每一套复习试题。每周进行一次集体备课,在本期内向全校推出一至二堂高质量的公开课。

2、针对不同的的教学内容,选用科学的教学方法,特别是"形象直观教学法"和"案例教学法",指导学生形成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能力,最终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3、充分利用电化教学设备,活跃课堂教学形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4、布置适量的课堂或课后练习,并及时批改和辅导,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便于老师有针对性教学与命题以期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加强研究性学习,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性学习论文。力争能在具有影响的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

6、指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将所学的地理知识运用到生产生活中去。

1、教学内容:本学期主要学完高中地理选修第二册,然后复习初中中国地理。

2、工作安排:李进廷任教241、242、243三个班并肩负尖子培优辅导,任备课组长;任爱民任教238、239、240、242四个班并负责资料的搜集与整理,还肩负普通培优工作。

3、课时安排:每周安排四课时,本期预计23周,实上课时18周,共计课时72课时。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四

1、学生正处于变声期,唱歌较困难。

2、学生素质差,胆子小,缺乏表演自我的能力。

3、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观念不太正确。

1、初一级,以唱歌为主,辅以欣赏,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1课时.

2、初二级,以欣赏为主,辅以歌唱,分六个单元,其中复习考试2课时,机动2课时。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社会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四有新人,并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特别是针对农村孩子对音乐知识点的欠缺。需加以注重。

2、启迪智慧、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使音乐在学生身上得到健康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

5、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歌谱的能力和综合、归纳的能力。6、初步接触外国的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唱歌部分。

1、紧抠教材、大纲,教唱书本上的歌曲。

2、遵循每节课前先教15分钟乐理知识,再教唱歌曲。

3、教唱歌曲遵循先听录音范唱,再由教师教谱,教1-2遍词,然后教师用钢琴为学生谈唱歌曲和简谱,让学生跟着自学,直到学生会为止。

4、每学一支歌曲,下一节课应该进行检查,让个别学生起来演唱,若有不正确的地方师及时进行教正。并交唱直到会为此。

5.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指导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教育和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之中。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6.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7.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有独立视唱简单乐谱的能力。

8.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外国优秀音乐作品,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一定的音乐鉴赏的能力。

(二)、发声训练部分:在气息的控制下,逐步扩展高音;运用不同的力度、速度、音色表现;唱保持音时,声音要饱满;学习二声部合唱,注意音量的均衡,音色的协调。

(三)、欣赏部分:结合音乐作品的欣赏,了解一些旋律的初步知识(如旋律进行的方式、特点和一般的表现意义),以进一步加强情感体验的能力。

初一:

第一单元歌唱祖国3课时。

第二单元缤纷舞曲3课时。

第三单元草原牧歌3课时。

第四单元欧洲风情3课时。

第五单元劳动的歌3课时。

第六单元根据具体情况处理。

注: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

初二:

第一单元七子之歌3课时。

第二单元多彩音乐剧3课时。

第三单元雪域天音3课时。

第四单元音诗音画3课时。

第五单元国乐飘香3课时。

注:机动与考试共2课时。

高三地理学科教学计划篇十五

1.回归地理课本查漏补缺。

高考前地理复习过程中,学生应以课本知识为主,实践为辅。重温教材夯实基础是根本。在这一阶段,基础知识的复习应以宏观为主,注意知识体系的特点,尤其是历年地理高考高频考点,如大气加热的过程、气候的形成与变化、地质过程、河流、等高线、区域特征等。

最后阶段要求学生将地理知识“内化”,按照自己的思路梳理知识体系,回归课本,复习错题,查漏补缺,实现知识升华和能力提升。在这个阶段,重读过去做过的各种习题和试卷,是地理查漏补缺的最好方法。认真研究过去做错的问题,分析错误的原因,及时补救。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一式两份的地理模拟考试卷全部研究一遍,再加上近几年的高考卷。

2.关注社会热点。

回顾历年地理高考题,不难发现,高考题从不回避社会热点,往往在热点背景下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地理复习的最后阶段,建议同学们对近年来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的事件和长期以来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梳理,找出这些热点的地理背景,找出这些热点中可以检验的因素,并逐一分解。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