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优秀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9:45:35 页码:11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优秀14篇)
2023-11-10 19:45:35    小编:zdfb

计划可以帮助我们分配好时间,合理安排各个环节的工作。5.制定计划之后,要经常进行反思和调整,及时修正和改进计划。以下是一些成功人士的计划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一

着眼于学生的开展,重视宏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明,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育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留意引导学生进行探求性学习,倡议教师探求新的教育途径,改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营造杰出的教育环境。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前史事件、前史人物、前史现象及前史开展的根本头绪,理解重要的前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收拾和运用相关的前史学习材料,启示学生对前史事物进行幻想、联想和剖析、归纳、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重视培育学生的立异意识,以及与他人协作和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才能。进一步认清前史行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根本国情,坚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完成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年代赋予的社会职责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工作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育学生运用常识剖析解决问题的才能,培育学生的立异才能和自主学习的才能,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质。

学习情绪,应经常了解、剖析学生的心思与思想情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实在了解学生的常识结构,认真剖析其学习情况,发现其长矮处,在此基础上拟定实在可行的教育计划,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本学期所授的内容是中国前史古代史部分,由文明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以课为单位。课本按前史时期或学习主题编写了“前史小故事”,梳理根本头绪。书中还设计了一些探求习题以及“自在阅读卡”等栏目,旨在启示思想,提倡各抒己见,答案不求仅有,增加前史常识。

1、重视学科间常识的交融与浸透。

在把握教材时,教师应从总体上打破原有学科之间的界限,使学生能在多学科的布景下把握教育内容。在宏观上,应坚持合理的归纳结构;在微观上,更要重视各人文学科常识间的合理浸透、相互交融和必要联系。

2、重视改动学生的学习方法。

真实做到“以参加求体验,以立异求开展”的教育,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开展。

3、突出才能方针的主导。

即着重学生考虑才能、创造精神和自主探求才能的培育。以才能方针为主导,就是要求教师在教育中要以平等、理解、信赖的情绪,创造融洽的教育环境,给学生满足的空间,促进学生主动地参加教育活动。在教育中,一直环绕才能方针的完成,努力讨论用才能方针主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真实地把常识、才能和品格培育有机结合起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二

认真学习和领悟董事长新学期讲话精神,以创省一流学校为目标,严格落实教研组备课组制定的教学计划,积极参加备课组的教学研讨,领悟课标,探讨有效的教学方法,认真备好每一节课,提升40分钟的教学质量,力争在新学期里本组的历史教学,在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都上一个新台阶。

八年级上册共七个单元,24节课,由文化课和活动课两种课型组成,讲述的是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的历史。分析了近代中国被列强侵略以及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的过程,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重点突出,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八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经过七年级的努力,有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也掌握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技能,但也许是开卷考试的原因,学生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学习态度不端正,给我们历史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

增强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教学质量,力争在期中、期末考试中年级平均上一新台阶。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三

20__年秋基本情况分析:

该年级共有学生270人,通过上学期的教学,该年级学生学习目的不是很明确,自觉学习习惯很差,非常贪耍,时间观念和纪律意识比较淡薄,总成绩15名,大多数都是低等生,反映慢,做事情拖拉,凡事都要老师亲历亲为,否则,就打很多折扣.在总复习的过程中暂时记忆好,但是记着后面的就忘记了前面的,由于上期时间安排不恰当,再加复习程序欠妥,只简简单单拉完一遍就考试了,学生所记的知识比较零乱,没有完全系统化,条理化,,在运用的时候难免提取不出来,本期我决定从现在抓起,每教完一课就布置好巩固提纲,督促检查学生按时保质量完成,抓好抓准考点,突破难点。

20__年春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共有七个单元,,叙述我国古代时期的历史,有22课,每课内容除基本要求外,其它各部分,包括导入框、楷体字,动脑筋、文献资料、练一练,活动与探究、自由阅读卡和活动课组成。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6课是重点,考点多,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老师要加强题型练习,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让人们从一个侧面了解不同时期的社会变迁、革命斗争和人们的精神风貌在同学们心中产生昨天与今天沟通的共鸣,陶冶情操。最后让学生通过观看不同家庭生活的变化,看到祖国的强盛与发展、文明与进步。根据课程安排了四次活动,以便学生提高、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任务与目标:

针对学校安排的每周3个课时,按一课一教时,中途根据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计划,争取一步一个脚印,步步为营让学生切实把握知识点,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掌握、灵活运用的能力,充分展现洋思教学在文字科目上的优势,尽量让学生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教,实行生生监督,周周搞清,长期如一,不到目地决不放弃,让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争取在12周教完新课,五周复习课总复习题型一套,近年来的考试题型一套,让学生从实际练习中把握答题方法和技巧。力争本学年考试上升5个名次。

教学方法与措施:

1真搞好课前预习,课前检查学生预习时做的笔记。

2、上课时充分利用洋思教学的先学后教,学生会的不教,不会的才进行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像剥竹笋一样层层解剖,实行兵教兵,步步落实,不打折扣。

3、开学初拟订好巩固复习计划,让学生觉得每周学有所获,有章可循,按时完成学习任务,坚持不懈,始终如一。

4、教师多用爱心、细心、耐心、诚心去关心每一个孩子,多亲近学生,让学生亲近你,喜欢你的课,以便增强学习兴趣。

5、认真分析本教材纵横关系,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常考点和易考点,弄清易混点。

6、分析近两年来的考题类型,加强类型题练习,攻破难关。

教学进度安排:

按每周3课时计算,共20周,60节课,具体情况如下:

周次教学内容。

1—21—3课。

3—44—7课。

58课复习一单元。

6—7考试小结。

8—99—12课。

10—12复习,半期考试。

13—1413—17课。

15—1618—22课。

17—20单元复习考试。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四

以新教改的基本思路为指导;以《历史与社会课程标准》为依据;根据学部总体教学计划,结合本年级教学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前提,以学生终生发展为教育目标,落实学科教学任务,特拟定教学计划。

本人今天任教七年级(8)(9)(10)班,共有学生135人,都是从小学升上初中的新生。从年龄结构方面看,学生的年龄偏小,认知水平与小学生差别不大,在适应新的初中生活方面还要有一定的磨合期;从知识结构方面来看,刚刚小学毕业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思维方式和接受能力还比较低,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式还比较简单。

从学生的个体差异来看,不少学生来自外地,也有不少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和知识基础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激发他们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能力,也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起始年级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从对社区的了解,到对地图的认识,再到对世界大洲大洋的分布和主要国家的了解,然后是对时间自然环境的初步把握,最后是中国国家地理的展示,从中国在世界的位置—中国国土的组成—邻国—地形类型—平原—山地—高原—盆地—河流—及村落城镇的发展。

1、教材内容的综合性较强,知识面较广,着重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总结能力的训练。

2、培养学生素养,注意知识的有机整合,大胆处理和创新教材,具有直观性和趣味。

重点:第二、三、四单元。

难点:比例尺的计算和运用;地理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和归纳地理事物。

1、所有学生对本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成为学生最喜欢的课程之一;。

2、课堂创新,高效,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

3、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和亲近自然、建设和谐社会的情感;。

4、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力争使本学科成为优质学科,学生成绩优秀,不出现低分现象,培养高分层。

3、以案例教学为主,本期案例力争超过教案的三分之一,少讲多读,精讲多练;。

4、加强教学研究,进行内容整合,减轻学生负担;。

5、辅差帮困坚持不懈,确保无人掉队。

6、自觉做好教学各项常规工作,按质按量完成备课、上课、批改作业、单元测验等常规教学任务,尤其认真实施课堂目标教学法。

7、切实抓好学科培优工作,通过会议、辅导、谈心等方法努力提高优生率,把学科成绩跃上新台阶。

1、评价目标:学生能力是否提高;是否具有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2、评价方法:活动法、观察法、项目评价法、自评法。

3、评价过程:要观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表现,按期积极参与的程度和能力的体现作出评价。

第一单元:生活在社区里6课时。

预备课1课时。

第一课我的家在哪里2课时。

第二课多种多样的社区2课时。

探究课从地图上获取信息1课时。

第二单元:人类共同生活的世界7课时。

第一课大洲和大洋2课时。

第二课自然环境2课时。

第三课世界大家庭2课时。

探究课从地球以上看世界1课时。

第三单元:中华各族人民的家园10课时。

第一课国土与人民3课时。

第二课山川秀美3课时。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3课时。

探究课游历华夏1课时。

第四单元:各具特色的区域生活13课时。

第一课家住平原2课时。

第二课与山为邻2课时。

第三课傍水而居2课时。

第四课草原人家2课时。

第五课干旱的宝地2课时。

第六课文明中心——城市2课时。

探究课来自家乡的报道1课时。

以上总计课时为36节,其余为机动课时,可以用于复习、考试和其他安排,但总体上不与学部教学处的安排相冲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五

认识生活的区域,感受生活的历史,一幅人类社会的全景画卷展现在我们面前。

在社会中,每个人都要认识自我,而要认识自我,又离不开社会。从认识周围的社会关系,到理解每个人的社会角色,我们在社会中不断成长。

社会生活蕴含着丰富的道理。我们在社会中的成长过程,就是一个读书明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共享文明的生活,共创美好的明天。

呵护人类共有的家园,享有人类共创的文明,都要遵守社会的规则。规则是历史的财富,是文明生活的保障,是社会有序运行的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谁能摆脱规则而我行我素?小到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大到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有人人必须遵守的法律和制度。生活越丰富,规则越多样,社会越发展,法律和制度就越完善。

在现代社会,漠视规则,就会漠视生活;理解规则,才能理解生活;要过好生活,就应该用好规则。

规则和制度是历史的财富,是社会的经纬,是文明生活的保障。理解规则的意义,才会自觉遵守规则;理解规则的价值,就会产生完善规则的需要。了解规则,遵守规则,完善规则,在社会中体会规则的好处,是本单元的主题。

1.从社会生活中,体会人与社会密不可分的关系。

2.在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能够理解、尊重他人,平等、诚实待人。

3.体会社会舞台上的各种不同角色,努力扮演好学生角色,初步树立社会责任感。

4.感受大众传媒对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影响,在具体实践活动中,提高辩证思维的能力。

5.具备收集整理资料、进行社会调查的能力;能对所收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处理,并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6.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

7.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自觉遵守法律和制度。

8.理解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要过好生活,就应该重视规则,用好规则,不断完善规则、法律和制度。

9.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10.增强社会责任感,做有责任心的社会主人。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社会角色不同,人们表现出来的思想和行为也有所不同。在社会中生活,人们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社会关系,相互之间特别需要理解与沟通、尊重与平等、友谊与诚信,只有这样才能融洽和谐地相处。这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生活离不开规则,在身边的经济生活中,我们会对此有更深的感受,比如生活消费的规则、创业投资的规则、家庭理财的规则等。

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总会面临这样的选择:儿童是用零花钱看电影,还是买图书?职员用工资去消遣,还是存入银行或购买国债?店主用盈利扩大铺面,还是买进新的货物?政府用税款修建更多的公路,还是铺设更多的铁路?……为了满足多方面的需求和愿望,人人都要进行选择。

走进经济生活,必须学会选择;走向富足的生活,应当学会选择文明,选择诚信,选择未来。

在社会的舞台上,人们无论充当什么角色,无论收入水平怎样,总要在经济生活中面临多方面的选择,以满足最重要的需求和愿望。走进经济,面对选择,学会选择,逐步树立现代经济意识,是本单元的中心议题。

1.结合日常的生活体验,初步了解消费和市场的重要作用,分析影响消费的多种因素。

2.初步学会合理的购物方式,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3.通过分析不同的案例,明确善于把握机会才能在创业投资中获得成功,懂得在投资活动中要注意规避风险。

4.体会信用对个人创业成功及社会健康发展的意义。

5.学会根据自己家庭的收入,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合理地安排支出。

6.理解国家的收入与支出对社会生活的作用,初步树立自觉纳税的意识。

人类不仅不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创造出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正是人类对知识的渴望和追求,使文明不间断地传承下来,并在不断地改变着社会的面貌,推动着社会的前进。

文明的社会是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社会。通过体育运动,人们不仅可以具有健康的心态、强壮的体魄,而且可以培养昂扬的斗志、顽强的毅力、公平竞争的态度和团结友爱的精神。

文明的社会也是提倡真、善、美的社会。人类创造出大量歌颂美好、抨击丑恶的文学艺术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现实,也在引导着社会向更为理想的目标前进。

文明的社会更是充满理想和探索精神的社会。正是人们不畏艰险、始终如一地探索自然、自我和社会发展的奥秘,人类才从昨天走到今天,又从现在走向未来。

1.理解教育和文明生活的关系,形成渴求知识,树立健康文明生活的良好意识。

2.感受体育和文明生活的关系以及体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培养坚强的毅力、公平竞争的态度和团队精神。

3.理解艺术和文明生活的关系,学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形成歌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的审美追求。

4.理解理想和文明生活的关系,了解理想推动人类不断进步的事例,树立崇高理想。

5.理解人们在思想感情行为方面的差异,懂得与人分享文明成果,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人类不仅不断创造出大量的物质财富,也在创造着丰富多彩的精神财富。文明而健康的精神生活是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理解人类精神生活的内容,懂得并学会选择健康、文明的精神生活方式,理解艺术带给我们的美感,培养发现美、欣赏美的精神追求,提升精神生活的层次,提高生命的质量,是本单元的教学核心。

我们身边的一求,多有自己的故事,它想我们诉说历史的变化。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有着从过去走到现在的轨迹。我们了解过去,是为了更好的认识现实。学会利用各种资料,掌握认识历史的方法,我们对社会的观察就会更真切,认识就会更深刻。

生活在时间的长河中,身边的一切都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历史的变化。评价和利用文献资料、实物资料、口述资料,可以知道人们生活的历史怎样被发现、记载、传承至今的,并由此实记、在先人类社会发展的主要脉络。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了解过去的事情,是为了更好的把握今天的生活,开创未来的明天。

1从身边生活的变化、人类社会的变化等多个角度,感受任何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之中。

2知道记载历史变化的工具和手段。

3了解学习历史的意义。

4尝试通过各种方法,多种渠道收集和分析历史资料。

通过一个学期的历史与社会的学习,学生逐步掌握了学习方法,培养了一定的学习习惯。

1、学生对社会课的认识和理解有了拓展。

2、能大胆尝试和探究问题,开放性的问题有自己的见解。

3、课堂上有用于带头的好学生,课堂教学开展还行。

坚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学工作方向,贯彻基础教育改革的思想精神,认真学习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以及史学研究的有关理论,优化课堂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实效。

以课程教材改革为契机,以义务教育新课程实验、初中新教材教学为重点,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新课程教学过程方法探索、新课程教法研究、历史学科教学质量提高,促进教学成效。

学习与掌握先进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全面提高自身素质,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工作的实效性与可持续性,提高历史教学质量。

在新课程实施中,要实现新课的目标,采用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方法。

即培养学生对有关的教学内容通过在课下查找资料,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演练,而后在课堂上担纲角色来认识、体验社会生活的模式。

教学过程是:课前教师调查了解学生初始状态和求知的兴趣点制定学习目标和活动内容做好准备活动(包括由学生编写活动脚本、分配角色、自制简单道具、配乐)课堂活动(包括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社会问题,深化对社会的认识)。

即经过预先的设计和组织,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让学生就某一重要问题各抒己见,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多边交流,互相启发,探讨寻究,获取真知,全面提高教学素质的教学模式。讨论的组织形式可以以班级为单位,也可以分成小组进行,或者二者相结合。

讨论模式的教学组织结构包括拟定题目,课前准备,课堂讨论,小结评价四个程序。《历史与社会》教学内容中有许多问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而且很有讨论的价值。在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开展讨论,不仅能锻炼每个学生的能力,每个学生的才华都得以展示,而且可以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即全体学生始终围绕同一辩题,自主选择观点,形成正反两方,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在课堂上运用一定的事实来说明本方对某一事物的见解,揭露对方的矛盾之处,力求驳倒其论点,以求得到正确的认识。辩论式教学与一般辩论形式有所不同,它是课堂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有明确的教学目标,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学生要用事实说明观点,完成知识意义建构;教师的指导作用与课后总结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到这一点,使学生的课堂辩论有别于一般辩论形式。

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观察、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表达与交流等活动,进行知识建构和价值认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问题是开启任何一门科学的钥匙,是生长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在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诱发和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推动学生去深入思考,自主探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在讨论与交流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观。问题探究式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把握好教师与学生各自在每个教学环节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是探究者,教师是引导者。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六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根据课改精神,以全面推进尝试新教育教学方法为指导,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突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主,加强常规教学的研究力度,切实深化七年级历史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本学期通过学习中国古代史,了解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历史事件和历史发展的线索;能够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学会社会调查的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历史问题。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接触历史,表现为:好奇、好动、上进心强、学习的积极性高;从起始年级就要抓课堂常规管理、学习习惯的培养,严格管理和规范学生的行为,在教学中必须加大力度备好课,做好每一个课件,及时巩固消化,力求每一节课都能有实际成效。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本学期初中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本学期中国历史教学内容共分为四个单元,叙述从中华文明的起源祖国境内远古居民时代到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民族融合及文化的历史,共21课。单元复习占4课时,期中复习占2课时,期末总复习占4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措施:

1、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能力。这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授完七年级中国历史上册。理清每个阶段的历史线索,概括每个阶段的历史特征,找到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引导学生自己来探索历史发展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优化课堂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3、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等进行辅助性教学。

4、加强对个别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七

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即通过学习能了解中国历史的基本情况,了解中国历史的重要历史事件、人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等。

对学生初步进行唯物主义教育,社会发展规律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具有为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和人类和平事业,进步事业而献身的精神和历史责任感。

要求学生能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表达历史的能力并能初步运用唯物主义来观察问题的能力。

1、思想教育目标:爱国主义教育;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大团结的观念;社会发展的观点;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的观点;阶级与阶级斗争的观点;历史辩证的观点;理想情操、道德品质的修养。

2、基础知识教育目标:掌握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了解从人类的起源到民族大融合时期的历史发展线索;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人物现象概念等。

3、能力培养目标:能填写历史填充图;提高对历史史实物件的阅读理解能力;能解释重要的历史概念;能用正确的观点对历史事件和人物加以分析及谈自己的看法。

1、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进一步钻研教材,深入理解课程教学目标和要求。精心备好每节课,精选习题,精讲练习。想方设法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和兴趣。提高课堂效率,确保课堂纪律的稳定,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启发诱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重点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运用能力。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倡导立足于学生发展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通过那些在教学内容上能够切入并丰富学生经验系统的教学,通过那些能够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深层次的体验的教学,通过那些给学生足够自主的空间、足够活动的机会的教学,做到“以参与求体验,以创新求发展”,有效地增进学生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小组活动,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3、突出能力目标的主导。即强调学生思考能力、创造精神和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以能力目标为主导,在教学中要以平等、理解、信任的态度,创造融洽的教学环境,给学生足够的空间,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教学中,始终围绕能力目标的实现,努力探讨用能力目标主导教学的途径和方式,真正地把知识、能力和人格培养有机结合起来。

4、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1、重点:元谋人、北京人的生产生活的情况;南北方农耕文化的基本情况;中华民族的祖先;大禹治水;启建立夏朝;分封制;宗法制;春秋五霸;战国七雄;商鞅变法;秦始皇统一中国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陈胜、吴广起义;西汉的休养生息政策和文景之治;汉武帝的大一统;光武中兴;汉朝的对外关系;三国鼎立的基本情况;孝文帝改革;古代科技和文化的成就。

2、难点:历史年代世纪的计算方法;猿为什么向人转化;南北方农耕文化有何不同;“公天下”与“家天下”有何不同;宗法制;商鞅变法的原因;如何评价农民起义;汉朝的对外交往;三国鼎立如何形成;民族大融合的趋势;对汉武帝大一统的评价;诸子百家的思想本质。

1、用精彩、引人入胜的导入把学生带入每一节课中。

2、用严格的要求来规范学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3、加强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切实了解学生的需要。

4、平时的工作要做到勤奋。

5、抓好学生的课堂知识的过关工作。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八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本期教学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然而,从上学期上课反馈的情况来看,不同层次的学生上课效果差距较大。有的学生基础很好,视野开阔,并能对历史事件发表很多自己的见解,这也让教师必须加大备课的深度和广度。有的学生基础一般,但课堂回答积极。大部分学生历史基础基础差,所以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讲授。这学期的教学,要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上多下功夫,注意学习方法的引导。

三、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选用的是川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1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四、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五、主要措施。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读读”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周次教学内容。

1试卷评讲导言课。

2第一课第一课。

3第二课第三课。

4第四课第五课。

5主题活动课主题小结。

6第六课第七课。

7第八课第九课。

8第九课主题小结。

9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10课堂测试试卷评讲。

11第十课第十课。

12半期考试及试卷评讲。

13五一放假。

14第十一课第十二课。

15第十三课第十四课。

16主题小结主题活动演讲会。

17试题练习第十五课。

18中考。

19第十六课第十七课。

20第十八课第十九课。

21第二十课第二十一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九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2个班历史教学,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在80分左右,整体成绩比较理想,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依据七年级历史课程标准,在改革中创新,在探索中提高,逐渐建构带有自己特色的历史教学模式,争取各个班的每个同学的历史成绩都有所提高。

1、要在上册历史教学的基础上,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时期的基本特征以及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

2、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材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教育学生继承传统美德,初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全的人格,养成具有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民意识和人文素养。

4、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改变学生学习历史的不良习惯。

5、从严治教,提高成绩。

(1)以启发诱导式教学为主,并采用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

(2)加强直观教学,充分利用教学挂图等教学工具;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3)争取每期都要开设历史活动课,要求自己必须自始至终参加学生的活动,并且要让学生学有所得。

本学期总课时为24课时,每周2课时。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0课时。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8课时。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0课时。

总复习:附录——6课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十

初一历史教师一定要帮助学生们提升自主学习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天制定了这个学期地理教学计划,希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本学期收获进步。

本学期我将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教材立足于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体现时代精神和新的教育理念,新教科书既是教师的教本,更是学生学习的学本,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着重培养学生学习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注重启发性,注意历史的多方位性、多层次的联系和知识的延伸,并注意使学生学会学习历史的方法和学习技能,以提高学生的自身能力。

二、学生状况分析。

初一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因此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他感受到历史学习的乐趣。

三、

具体思路。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常规管理,重视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强化理想前途教育、学习目的性教育和形势教育,学生学得好,以确保考试取得圆满成功。

3、强化质量意识,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课堂上做到精讲多练,课后认真做好培优补差工作。

4、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5、复习阶段,要认真制定复习计划,精心组织复习,以书为本,讲清概念,提示规律,指点迷津,提高学生的审题、解题的能力及速度。

6、引资料、学经验。经常向老教师学习,经常听课。

7、认真组织测试,强化综合训练,抓住学科的薄弱环节,及时补救。

四、教学措施。

1、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核心,注重学生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

2、鼓励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学习历史,培养发现历史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养成探究学习的习惯。

3、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

4、认真贯彻课程标准的精神,在传统知识培养各种能力的同时,加强思想教育。

5、采用多种教学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大胆地进行改革,探索和创造,进行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6、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历史教学活动。

7、要注意多层次、多方位的联系,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更好的来学习历史。

8、课堂教学要贴近课程标准的要求,采用探究式、启发式和讨论式等各种成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模式,要加大媒体辅助教学,特别是网络教学的力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9、多角度观察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以及时进行辅导。

五、改进措施。

1、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要在教高的水平层次上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帮助他们。

总结。

成功的学习经验,在评价中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补救措施,还可以实际一些比较容易的活动使学生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2、教学时结合挂图和资料知道学生学习有关的知识,或结合现代教学手段让学生体会感受历史。

3、结合历史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4、结合有关内容介绍本地历史的名胜、旅游胜地,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立志建设家乡的教育。

5、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性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探究性求真的科学态度,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和互相合的集体主义精神。

六、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5周第二单元:5周第三单元:5周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十一

围绕本学期学校工作计划要求,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加强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效率,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

3、4班的历史教学,七年级两个班有100多个学生,在他们当中,有的同学学习历史的兴趣很浓,有的同学根本没什么兴趣。所以上学期历史的平均成绩整体上还不理想,原因都是不爱学习的学生很多,因此,成绩取得高分的学生平均被拉了下来。这个学期要想办法使学生的成绩有较大的提高。我应该从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上入手,来改善一向把历史视为副科,不好好学习、认真对待的学生心理,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把注意力集中在历史课的学习上,力争培养一批热爱历史学科的爱好者。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历史下册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年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

2、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3、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1、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此,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参与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及时听课,听取其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提高教学效果。

新教材历史第二册总共有25课,其中新课讲授占二十二个课时,单元复习占四个课时,期中复习占两个课时,期末总复习占四个课时。

通过一学期的师生的共同努力,最终将要达到学校要求的教学目标。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十二

郄艳军。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七年级历史课堂教师,为了更好的完成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特制定工作计划如下:

一、教学目标:

历史教学是贯彻德、智、体、全面发展方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手段之一。要求学生学习和掌握基础的历史知识,即了解中国古代史发展的基本线索,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以及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向学生进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尤其是以发展规律教育,教会学生初步掌握记忆、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和表述历史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识图、读史料的分析能力,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材分析:

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七年级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对本学科知识产生了兴趣,有一定的学习动力。但两极分化现象比较严重,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同时由于教材内容比上学期繁多,对于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的七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会有一定的难度。

四、教学方法和措施:

1、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的、步骤,抓住教材的重点。课堂上体现因材施教,力争使每个学生各尽所能、各有所获,尽全力的开启学生的思维火花,使学生能主动学习、参与教学。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教育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力求知识趣味化,使学生爱学习,提高40分钟的利用效率。

2、在教学过程中,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传授知识。在讲授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纵横比较,穿针引线,使整个历史发展情况显得脉络清楚,思路清晰。同时,注意学习方法的传授,着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课堂上体现新的教育理念,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学生为本,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为探究性学习创造条件。

3、加强素质教育理念和德育渗透,坚持“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的原则,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态度,促进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发展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及对社会的了解及适应能力。

4、关心、爱护学生,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特别是要进一步提高对学困生的关注。重视非智力因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和作用,加强对薄弱学生的检查和督促工作。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对“学困生”既要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习的自觉性,更要对他们进行学法指导。

2017年2月21日。

教学进度与课时分配:

周次具体计划。

第1周第1—2课。

2课时第2周第3课—5课3课时。

第3周第一单元复习检测、第一单元讲评1课时第4周第6—7课。

第8周第二单元复习检测、第二单元讲评1课时。

2课时第14周第20课—21课2课时。

第18周期末测试卷。

一、期末测试卷二2课时第19讲评期末测试卷2课时第20周期末考试。

注:该进度未计算“清明、五一”等假期,进度顺次向后推移。

本学期,我将继续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严格执行自己的教学计划,争取在教育教学的工作上取得佳绩。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十三

本学期七年级共有3个班,七年级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基础知识薄弱,缺乏好的学习方法,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积极。本学期的教学工作的一个重点就是使学生学会历史知识的一些方法,提高学生历史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

本学期七年级历史第一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中国历史》第一册的内容是从我国的远古居民写到的魏晋南北朝,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全书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为指导,正确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尽管篇幅有限,还是适量增加了翔实、准确、与文字相配合的插图、地图,使历史教学更直观可信,更方便有趣。通过真实的图片及“自由阅读卡”“动脑筋”等栏目将许多传统的难点和疑点化难为易。

课本精心选材,科学阐述,正确地反映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轨迹和各民族的历史。如第3课“华夏之祖”,增添了黄帝的“发明传说”(第12~13页),就在教材中成功地写好了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第一笔。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第71~75页),把民族间的发展与和平相处归为主线。第20课“北方民族大融合”,以北魏的冯太后教育孝文帝的故事为导入(第106页),深浅适度,循序渐进地讲述了鲜卑民族的进步及其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历史上的重要作用。这样,就使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教育落在了实处。

在单元题目上,用“中华文明的起源”“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统一国家的建立”等,使教育内容和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在文化类课文中,用“灿烂的青铜器文明”(夏商西周)、“中华文化的勃兴”(春秋战国)、“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魏晋南北朝文化”等标识,准确勾勒出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轨迹。加之图文并茂,有利于进行生动形象的中华文明发展历史的教育。

教学目标。

掌握从远古居民到的魏晋南北朝的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

教材重点。

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教学措施。

第一、认真备好课,在备课中真正做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同时在集体备课中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

第二、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

1。目标统一,准确。

2。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

3。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第三、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动脑筋、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第四、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生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教学进度。

单元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

学前教育1。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4。

二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7。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1)3。

期中复习。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2)6。

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7。

期末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教学计划篇十四

一、指导思想。

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弘扬中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重视学生的思想情感教育,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倡导教师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新课标教材七年级历史下册在全面贯彻基础知识,能力培养和思想教育三项教育目标的前提下,突出了三点:

一是减轻学生负担,降低难度;

二是增加启发性和生动性;

三是培养创新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三、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今年我所教的两个班,学生总体水平差不多。历史是他们新接触的一门新学科,所以大部分同学求知欲较强,课堂纪律较好。但缺乏综合归纳能力,且有部分同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欠自觉性,特别是从七(6)班转入七(1)班的学生,学习态度极差。

另七年级学生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阶段,每天都接触社会,他们的一些想法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而他们受到年龄与知识的限制,社会分辨能力正在形成之中,虽然是不定型的思想,但也会影响其行为。教师有责任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社会,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应经常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与思想状况,以便做到心中有数。

其次要切实了解学生的知识结构,认真分析其学习状况,发现其长短处,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案,从大多数同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也要兼顾两头。

四、教材分析。

1、教材特点。

本学期初一历史下册选用的是人教版教材,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知识性于一体。可读性强,图文并茂,新增了许多趣味性较强的课堂知识活动。

2、教材内容。

本学期继续讲授中国古代历史,主要以课为单位,叙述我国隋朝至明朝以及清朝初年的历史,各个时期的兴衰过程及其经济、文化的改革和发展,共22课,每课教学一课时。

3、教材重点、难点。

教材重点在于与历史发展的线索相关的重大事件和人物以及经济、文化的发展。

难点在于向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及对历史事件、人物的评价。

五、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和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材料,启发学生对历史事物进行想象、联想和分析、综合、比较、概括等认知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与他人合作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力。

进一步认清历史前进的大趋势和当代中国的基本国情,树立学生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远大理想,肩负起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和崇高使命,当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进一步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各方面素养。

六、主要措施。

实施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因此我计划做到以下几点:

1、教材贯穿一些材料阅读,“想一想”等虽然不是教材的正文,却是教材正文的扩展,实际上是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更自主的学习,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形容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又实施了爱国主义教育,人文精神教育,因些,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同时让学生分组讨论,人人参与观察、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教学活动。

2、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倡导师生平等,民主的人际关系,应尊重学生的差异,崇尚个性和主体性,鼓励探索真理,在教师启发、诱导下,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这给教师提出更高要求,学生在拥有发挥个人才智的机会和空间的同时,压力感又会促进学生去主动涉猎知识,独立思考问题和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氛围,注意师生双方交往、互动、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观念与理念,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3、落实好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统一,准确;以“内容标准”的要求为依;体现统一要求与个性发展统一。

4、使学生主动叁与到课堂教学中,如课堂上答题、小讨论,故事会,通过这些活动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主动复习当天所学的内容。这样就使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集中,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及时发现不足,及时总结。

5、积极开展历史活动课,鼓励学习参与历史小制作,通过课外读物,网上探访古迹、名人轶事,扩大历史的知识面,通过自主的学习方式,提高探究学习能力。加强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实践能力。

6、集体备课强化教学质量,让教师之间取长补短,资源共享,每周进行集体备课一次。

7、上公开课及听课,课后评议互相促进,提高教学效果。

初一《历史》课程设置为2课时/周,全学期约36课时,现将教学进度安排如下:

二月三月份:第一、二单元。

四月份:第二单元。

五月份:第三单元。

六月份:第四单元。

七月份:复习迎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