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家乡端午作文开头(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2 10:07:58 页码:7
2023年家乡端午作文开头(大全19篇)
2023-11-12 10:07:58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梳理思路,更好地理清工作和学习的重点和目标。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使用例如归纳、分类、分析等方法,来展现我们的思考能力。以下是专家给出的正确养生方法,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一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根据写作命题的特点,作文可以分为命题作文和非命题作文。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家乡的端午节端午节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便忙着包粽子,吃粽子。包粽子时要准备糯米、粽叶、线绳,这样一合起来就成了一个小巧玲珑的粽子。

端午节赛龙舟在南方很盛行。每年端午节的这一天,江河湖泊里有经过精心装饰的龙舟严阵以待,河岸上是身着节日盛装、满怀喜悦的男女老少。比赛令一声响,水中是锣鼓震天、浪花飞溅、龙腾虎跃;岸上是摇旗呐喊、欢呼雀跃,那场面是何等壮观。端午节还有一种习俗,就是用五色丝线缠在小孩的手腕、腿腕和脖子上,也有把五色线拧在一起缠的。群众称作“花花绳”,古人叫做“长命缕”。据说,彩丝系臂可能是“纹身”的变相发展,五色线象征五色龙,可以降服鬼怪。

关于端午节还有这样一段传说呢: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屈原是楚国的大夫,很有才能。他主张改革楚政治,联合各国抵抗秦国。但是,屈原的主张遭到奸臣的反对,楚王不但不采纳屈原的主张,还把他赶出了楚国的国都。屈原离开国都后,仍然关心祖国的'命运。后来,他听到楚国被秦国打败的消息,非常悲痛,痛感自己没有力量拯救祖国,就跳进汩罗江自杀了。这一天正是公元前278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人们听到屈原跳江的消息后,都划船赶来打捞他的尸体,但始终没有找到。为了不让鱼虾吃掉屈原的身体,百姓们就把食物扔进江中喂鱼。以后,每年五月初五人们都要这样做。久而久之,人们又改为用芦苇的叶子把糯米包成粽子扔进江里,于是,就形成了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的习惯。

我爱家乡,我更爱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二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家乡端午节。

作文。

供大家参阅!

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个月都不会拿下来。

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就不一样。端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所有地方的端午节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端午节了。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三

端午节是每年的五月初五,在这天人们要赛龙舟、挂香袋、包粽子、、、、、,这天我跟小伙伴们自己动手来包粽子,过一个跟往年不一样的端午节。

我们准备好:用水泡好的糯米、粽叶、线、馅料、锅。我们全副武装来到了同学家。

我们要开始大显身手了,我们先看妈妈们的示范:先把粽叶的粗头包成一个漏斗状,放一半的糯米,然后在中间放上自己喜欢的馅,再把馅用糯米盖住,然后把上面的粽叶襄下来捏住,再把多余的粽叶左一圈,右一圈、、、、、、直包到没有粽叶为止,最后用线把粽子打个结,就完成了。咦,很简单嘛。我们异口同声的说,接着轮到我们了。我们争先恐后的拿来粽叶,我用了一大堆糯米,我又看了周围同学的糯米都比我少,我又倒掉了一些,我以迅雷不及掩耳势将粽子包完了,我包得近看像粽子,远看像雷,我又看同学们,有的变成了迷你粽,有的变成了长条粽、、、、、、同学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唉,别看包粽子的步骤很少,但让我们来包的确有难度。

我们将自己包好的粽子,放到锅里蒸,耐心等待粽子的香味,终于经过一个多小时的煎熬,粽子出炉了,糯米和粽叶结合的香气迎面而来,我们一拥而上拿来香喷喷的粽子品尝起来,吃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味道真是别有风味。

快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又要跟同学们说再见了。经过这次包粽子的经历,我对怎样包粽子有了更深的了解。

这次的端午节真是开心又别样。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四

原来,在古代有一位诗人叫屈原是楚王的大臣,可他遭到了贵族子兰等人的强力反对,屈原就被赶出了都城优秀作文,被流放到沅湘流域时写出了《离骚》、《天问》、《九歌》等著名诗句。公元前278年秦军攻入楚国,屈原不忍心看到自己的家乡被打破,在五月五日写下了《杯沙》之后跳河身亡。当地老百姓很悲痛就划船去寻找屈原的尸体,可没有找到。于是为了不让尸体被鱼吃了就把鸡蛋和饭团等丢到河里。于是端午节也是纪念屈原的。

在前几年的`端午节时,我们买一些肉和糯米,用粽叶包起来。我看着奶奶熟练地把米倒进粽叶里,在糯米中间夹肉包好,再用线把粽子扎好。于我也想包,我把粽叶做成奶奶做的形状,然后把糯米和肉放进去,可是我放的糯米太多了包不下去了。我不灰心第二次又做,结果刚把放下去就全部都掉下来了。第三次我吸取了上几次的经验教训,我终于包成了这只粽子。结果我做的粽子不像是粽子而像面包,它躺在奶奶她们做的粽子中间。等粽子烧好以后,我们每人拿上自已做的粽子,放在袋子里。走到小河边,边吃粽子,边看他们赛龙舟。我们还打赌那个队赢,如果猜错了就要把自已的一只粽子给猜对的人吃。

我已经说完了我家乡的端午节了,而你的家乡是怎么过端午节的呢?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五

每一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端午,我家乡的大家就会欢欢喜喜地迎来端午的来临。

端午节是为了更好地留念春秋时期阶段杰出的作家司马迁。那时候燕国被秦朝击败了,他怀着悲痛跳到汨罗江自杀。大家怀恋他,尊崇他。为了更好地防止鱼类、虾类咬司马迁,扔了很多米团到汨罗江,大伙儿认为那样让虾吃饱就不容易咬司马迁了。之后,大家怕河流把米团冲走,就用菏叶把米团包起来,再用红杠把米团捆紧。渐渐地就发展趋势为今日的粽子。每一年的端午,在大家的家乡每家每户都忙着包粽子,可繁华了。粽子用翠绿色的粽子叶包囊着雪白的檽米再加上用小红豆、黑豆和一肥一瘦的腌猪肉做馅。粽子煮开后,剥掉粽子叶,但见米团里好像嵌着几个深红色光亮的玛瑙石,十分漂亮,还释放着香味,令人垂涎三尺。家乡的大家都说吃完这类粽子,日子会过得更为蒸蒸日上,身体就会更健康。因此大人小孩都喜欢。

家乡的端午除开包粽子,还会继续赛龙舟。赛龙舟太吸引人了,那一天,大家陆续从四面八方赶过来收看赛龙舟。堤岸上,人潮人海,早已摆满了观众们。

参赛选手们都是会衣着色彩艳丽的服饰,精神焕发地立在船里,专心致志等候着赛事的逐渐。最酷的便是立在最前边的鼓师,他扎着鲜红色的方巾,健壮的身体,威风凛凛的立在船首。“砰”只听到一声枪声,上场比赛了,数十条龙船像离弦的箭一样划向终点站,参赛选手们拼了命地向前划,河海峡两岸上的拉拉队也是不顾一切一样给自己的队友鼓励,“给油,给油”叫喊声此起彼落,振聋发聩,顷刻间,热热闹闹,人头攒动。

家乡的端午还有一个风俗习惯,便是在大门口上挂艾草叶,给孩子戴香囊。由于传说故事五月是毒月,毒蝎子,蚊虫,鬼都会出去,因此大家会在大门口上挂艾草叶辟邪,到夜里,老年人都是会用艾草叶熬水给全家人冼澡,仍在小孩子的脚底涂上香喷喷雄黄,听闻那样能够除掉万病,避邪。

我认为家乡的端午真有意思!欢迎您到我的家乡来玩。我能让你当个完全免费的导游员陪你去看赛龙舟,还你要吃美味可口的粽子。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六

俗话说:“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的家乡绵竹,过端午节也有独特的风俗呢。

在我们这儿,人们管端午节叫“端阳节”。这一天,人们会买些香包挂在身上或放在车里、家里。香包里包着艾草等草药和香料,据说可以用来驱虫、驱蛇。香包的式样各种各样,有元宝形,有长方形,有正方形,甚至还有粽子模样的。有的上面还会绣个“福”字。

和许多地方一样,端阳这天,大家会在门前挂上艾草或菖蒲,用来驱虫、辟邪。据说端午这天,百草皆为药。所以一大早,老人们就出门去,从赶早场的农民手中买回艾草、菖蒲、九节风、金银花等各种草药熬汤,一直熬到中午。将熬好的草药汤倒进澡盆,再掺入适量冷水,就叫家中的小孩进去泡澡。据说端阳节用这种草药汤洗澡,可以祛毒,还可以洗掉霉运,往后就会拥有好身体、好运气了。

泡完澡,就到了端阳必不可少的环节——吃粽子!打开用竹叶包裹的粽子,一阵清香扑鼻而来。米饭因为有竹叶的包裹,变得异常香甜。粽子还不止一种味道呢!有的里面还包着红枣,有的里面还包着豆沙,有的里面还包着葡萄干……喜欢什么味道就吃什么味道,让人不亦乐乎!若你还觉得不够味,可以加上一些我们绵竹产的玫瑰酱。这样的粽子吃进嘴里,甜腻腻的,竹叶的清香加上玫瑰的芳香,令人回味无穷。

端午这天,我的家乡虽然没有赛龙舟这样激烈的赛事活动,但我们的端午节绝对是最悠闲最自在的。我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七

来纪念大英雄屈原。据说屈原因报国无门,于五月初五投身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水兽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是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尸体,于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于英雄屈原的无限尊敬,端午节就成为了中国的传统节目。

屈原投江,到底是报国无门,心情悲伤所致,还是为了牺牲小我警醒世人,这些已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这种节气,值得后世的人铭记。古人云:死有轻于鸿毛,重于泰山。“面屈原看似轻生,却在当时以至现在都给人一种震撼,一种壮烈的情愫油然而生,正如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信,万古传闻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说得直臣思。”所以,不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屈原都应该被我们永记。

每到端午前几天,家家户户就开始忙着包棕子。心灵手巧的女人们拿起一片片粽叶,向其中倒上糯米,再往米里添上枣儿、赤豆、香肠肉等馅儿,左旋右叠,一个个小巧严实的粽子就包好了,煮熟的粽子透着股股热气。翠绿的粽叶也变成了墨绿色。叶香、米香,馅香融合在一起,让人垂涎欲滴。当一家人围坐在桌边,吃着香喷喷的粽子,喝着热乎乎的雄黄酒时,那气氛别提有多惬意了。

锣鼓喧天,舞龙队在人群中央大放异彩。象征一切权利的龙在粽中翻腾飞跃,舞龙的小伙子个个神采奕奕,干劲十足,他们的齐喝声震响了大地,让这个节日分外的壮丽。有些边远地区,会在这个时候祭祀拜神,祈求村子里平安顺利。端午节,也表达着人们对于美好未来的憧憬。

最激动人心的就是赛龙舟了。龙舟上打鼓的那个是至关重要的人物。听着他的鼓声,舵手们才能齐心一致地向前,所以这鼓响,鼓点都是很讲技术的活儿,也是鼓手练习了上千次换得的经验,成绩。舵手们严阵以待,只要锣鼓一响,一个个就像上了马达的发条一样,拼命地向前划着,振人心魄的鼓声,号子声让人倍感激动。这样的比赛讲的是耐力,是团结,是坚持不懈的精神。看着舟上的青年的汗水流入江中,我知道,他们传承了屈原爷爷的伟大精神。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八

家乡的端午端午节的时候,妈妈带着我去外婆家过节。外婆那里过端午节和我们成都不一样,她们是这样过节的,外婆早上去山上找一些陈艾苍蒲回来哪一些插在门上一些泡在水缸里。

听外婆说:插在门上的可以避邪,泡在水里的用来给小孩洗澡。到咯中午桌上摆满咯好多丰富的菜,最重要的要是摆咯许多粽子、皮蛋。饭后大人们给每个小孩把雄黄酒点在笑孩的.耳朵边,还在房子周边洒些熊黄酒,,我很好奇的问外婆,那样做有什么用?外婆告诉我说可以防蛇。下午大家就去河边等着看划龙舟比赛,比赛好激烈,比赛结束后,还要在河里放许多鸭子,好多人都跳进河里去抢鸭子,要是谁抢到咯鸭子就归谁,在抢鸭的时候,大家的脸上可兴份,那些鸭子也不是那么听话,在河里游啊,,跑的,可把那些想抓鸭的人累坏了!

也把我们在岸上的人逗得哈哈大笑,,那次在外婆家过端午节,给我留下很快乐的一天。

成都市龙潭小学校一年级一班蔡祖豪。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九

端午节,据说是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形成的传统节日。我不知道家乡的端午节是否为纪念屈原,但它很有点“节”的味道。

进入农历四月,家乡的人们便忙碌起来。走在乡村街道里,便可时常闻到粽叶的清香。越接近节日,这味道越浓。家乡有“大端午”、“小端午”之说。农历五月初一是小端午。当天早晨,家人早早起床,在太阳爬上山顶之前,采来艾子、桃树枝,用红红的绸布扎成一束,挂在大门的右上方。女主人起床后,如果家里有小孩,便把早早准备好的花花绿绿的丝线搓成一束,扎在小孩的手腕、脚腕处,保佑孩子百病不侵。到夏天发洪水时,母亲们便把孩子手腕、脚腕的丝线剪断,让它随着洪水流去。五月初五为大端午。初四的下午,大人们便忙碌起来。淘米、洗粽叶、包粽子、煮粽子,在煮粽子的同时,煮上一些鸡蛋、鸭蛋、鹅蛋,初五早上起床后,家家餐桌上,便有了各式各样的粽子和煮熟的鸡蛋、鸭蛋、鹅蛋。

这便是家乡的端午节,它渗透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呈现着一片祥和之气。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

抬头望望日历,节日多得数不胜数,几乎每隔几天就有一个节日。然而能真正唤醒人们注意的,能放下手中的事来庆祝的,也就那么屈指可数的几个。在这些个在节日中,我印象最深的就数端午节了。

小时候,在老家重庆时,端午节总是飘着淡淡的粽香。

端午节的早上,一起床,便随着奶奶去山中采集包粽子的粽叶,极大个的竹叶。南方竹子颇多,我家房子对面的小山丘上,长了好几片竹林。名义上是我与奶奶一起采,可实际只有奶奶一个人采集,我在竹林中蹦蹦跳跳、看看这个、摸摸那个。晨光透过竹叶撒在地上,四周氤氲着淡青色的一层薄薄的晨雾,交织成一片金色与绿色的清新境界。露水未消,等采集完竹叶,我与奶奶的裤腿早已被沾湿,就这样带着晨露回了家。

到了煮粽子的时候,我站在锅旁,等着粽子出锅。锅盖一开,一股蒸汽伴着粽香扑面而来,锅里整齐的坐着一排排小粽子,绿绿的可爱极了。放在盘子中,端上桌,一家人坐在一起,一边聊天,一边吃着美味佳肴。我解开一个,剥开竹叶,用粽子蘸着蜂蜜,轻咬一口,又香又软,竹叶的清香扑鼻而来,唇齿留香,回味无穷。

每当想起端午节,那淡淡的粽香就又浮现在我的脑海。我的端午节,永也少不了那粽香,可那最诱人的粽香,永也比不上奶奶对我的包容以及全家人一起享受美味佳肴时的温馨气氛。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一

端午节这天,我早早的就起来吃了粽子,吃完粽子后我觉得没事做,于是和妈妈商量后,决定端午节踏青。

刚一上山,我就被这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了:山上松柏滴翠,苍青色的群山,一座叠着一座,像大海的波涛,无边无尽伸到遥远的天边。还有黄灿灿、红艳艳的小花从草里冒出来,在山坡上一簇簇喷放。

这时,太阳升起来了,红艳艳的太阳射在山尖上,把山顶的雾气像幕布一样拉开了,人们拿出准备好的毛巾,开始用溪水清洗手部和面部,传说端午这一天,当太阳升起,用溪水洗手洗脸可以除灾百病。

踏青结束,人们手里都拿着新鲜的艾蒿,在传说中,把艾蒿挂在门上可以避邪,防止鬼邪进入家门。

走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回家可以吃到热腾腾的粽子,自然很高兴,但我又想到了我国的爱国诗人屈原,人们为了纪念他,发明了粽子这种食品。

不知不觉,我们到家了,这次的端午节踏青活动就结束了,晚上,我们全家坐在一起吃粽子,看电视,过得非常的开心。

6难忘的端午节。

6月16日是端午节,我和爸爸妈妈一起骑摩托车到离城很远的山上踏青。一路顺风顺水,景色宜人。可是天有不测风云,刚到了半山腰,好好地摩托车后轮胎突然瘪了。我们只好推着泄了气的摩托车打道回府。

因为这里离市区很远,所以在短时间内没有地方修理。摩托车本来就比较重,再加上没有气,大大的增加了它的重量,推着非常吃力。我在后面推,爸爸在前面推,过了不大一会儿,我们两个就气喘吁吁、汗流满面。妈妈不但一直给我们鼓劲,而且还积极的寻找修理点。虽然很累,但我很高兴,因为我自己也尽了一份力量,全家人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嘛!

经过一番拼搏和努力,我们足足走了5公里,但还是没有到达目的地。向当地村民一打听,说再往前走半小时会有一个修车的地方,到那里就会有希望了。虽然我们已经筋疲力尽,但一听到这话,我还是信心百倍的推了起来。在这半小时里,可能是我这一生中最漫长的30分钟,路上我竭尽全力的向前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就是胜利。终于,在我和爸爸的密切配合下,英勇的走完了这段艰难的旅程。

这次特殊的旅行,让我真正的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相信这次旅行会让我终身难忘,我想今后遇到再大的困难也不会束手无策了。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二

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过节时的习俗比较讲究,庆祝活动也比较隆重。比如:吃粽子、赛龙舟等等。

端午节就要到了,奶奶想让我了解一些过节的习俗。于是奶奶就开始教我做一些避邪的东西,我问奶奶:“要做什么呢”?奶奶说:“做‘豆姑娘’和‘老和尚’”。

奶奶拿来布条、黑豆和棉花作文你也可以投稿,说:“黑豆要做‘豆姑娘’的脸,用布条把黑豆包起来,再用线缝上,用剩下的布做它的‘裙子’,再把‘裙子’缝到做好的脸上,你试一试。”

我按照奶奶说的'去做,一会就把“豆姑娘”做好了。奶奶又说:“现在我们来做‘老和尚’”。只见奶奶把布裹到棉花外面,用针缝了几下,“老和尚”的脑袋就做好了。奶奶又把布折好,用针缝到“老和尚”的脑袋上,就这样“老和尚”也做好了。

端午节那天,男孩子要戴“老和尚”,女孩子要戴“豆姑娘”。

我觉得我跟奶奶不但学会了做“豆姑娘”和“老和尚”,还知道了端午节的一些习俗。我真的感觉到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古代文化源远流长。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三

传说中,有一个爱国诗人屈原跳河后,大家为了不让鱼儿吃掉屈原,往河里丢粽子,这就是端午节的由来。以下是本站小编收集整理的有关家乡端午节的。

作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我的家乡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全世界有很多节日,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我的家乡韶关也以其独特的方式过着属于我们的传统节日。在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我最喜欢端午节。原因不是因为屈原,不是因为什么。就因为我是在端午节那天出生的。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每逢佳节倍思亲,就是连肚子也是想家的,心里装着亲戚们,肚子用来想家里的美食。这不,肚子又呱呱叫了。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四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农历五月初五,是家乡最有特色的日子----端午节.虽然端午节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佳节,无论在中国南方还是北方,都有过端午节的习俗.但我感觉,南方的端午节要比北方的更有意思,气氛更浓郁,更能表现端午节特色.。

端午节是个非常热闹的佳节,家家包粽子、吃粽子,这是端午节必定的习俗,各式各样的粽子都有形状多多,在农村,我们还会包个书包形状的送给弟弟妹妹们挎在腰边带回学校边走边吃,味道多多,有甜的、咸的、香的、辣的,甚至连苦的都有。不过好像因为地方不一样,包出来的粽子各味不相同,每个地方的人基本上只习惯于自家包的,对于其他地方包出来的味道些许人都不太习惯的。比如说我就不习惯,因为馅料不一样,我还是喜欢吃自家包的粽子。

在端午节还有一个不可缺的活动——划龙舟,在宽广的江面上,放下三四条龙舟,十几个人奋力划动船桨,一人坐龙首敲锣,一人坐舟中打鼓,众人齐喊“一、二”“一、二”,其阵势可与惊涛骇浪相媲美。岸边围观的群众顶着热辣的阳光,还依然不忘为自己喜爱的龙舟呐喊助威。再观向江中,几条龙舟犹如猛斧破江早已赛得你死我活。外国来的友人纷纷拿起相机快速地拍下这一幅幅壮观的场面,生怕以后再也见不到如此的伟观。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

看,这就是我故乡的端午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五

端午节有三天假期,我和朋友们一起去河源连平九连山度假村泡温泉。九连山度假村很大,但是那里的温泉池只开了五个,还不错的是它们都是中药池。晚上天气有点冷,泡泡温泉身体马上暖和了。温泉中央有个很大的电视机,我们可以一边看电视一边泡温泉,真是太舒服了!

大家觉得我这个端午节过得怎么样呢?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六

过端午节,一定少不了粽子!今天姐姐就在教我包粽子呢!

包粽子一定要有准备的,原来姐姐已经准备好浸泡了3个小时的糯米,同时也买好了粽叶,这样的准备就让我大吃一惊。

我把米放在叶子里,可米全撒在了桌上,我生气极了姐姐对我说:“你要把叶子做成一个三角形的样子,然后在把米放进去啊!

于是,我按照姐姐说的步骤做了一遍,在米上按了按,咦?旁边那个盘子中间放的是什么?原来是肉哦!我在糯米中间按了一个小洞洞,把肉馅弄成圆状,塞入糯米中,让它们加入糯米的行列中。可怎么封好呢?我看了眼姐姐,就明白了一切。

我把翘起来得一片叶子按下来,并用绳子用力的扎紧。成功啦!我按照前面的方法,包了好多个。现在就要下锅了,先是把水烧开,然后把粽子放下去。

过了一会儿,粽子煮好了。大家四人坐在桌子旁,吃起了粽子。

我把绳子解开,正想把叶子摘掉,可我一碰,就被烫着了。姐姐看了,哈哈的笑了起来。我吹着吹着,把热气吹走了。我在次小心翼翼的将叶子掀开,吃起了自己做的香喷喷的粽子来,白白胖胖的糯米中间,包着一团鲜汁可口的肉馅,放入口中,不油腻,又有嚼劲,感觉太好了!

端午节就这么过去,嘴里吃着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心里想着我国唐代诗人杜甫写的诗句:宫衣亦有名,端午贝恩荣。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七

每年的阴历五月初五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这一天有很多有意义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喝雄黄酒等等。听大人们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我国著名的诗人屈原,因为就在这一天,屈原为了自己的祖国,跳江自杀。

我很喜欢端午节,因为我喜欢吃粽子,端午节到了,我就有粽子可以吃啦!

初一吃糕;

初二吃粽子;

初三吃螺;

初四持艾草;

初五吃一天。

唱着这首不很和谐的童谣,又迎来了端午节。

端午是传统节日,在莆田就有这么一首不和谐的童谣,五月初一便拉开了端午节的序幕。从初一开始,家家户户都开始忙碌起来,准备端午节的用品,虽然不是很多,其中最让人眼馋的自然要属端午中的美食了。

一提端午节,最先想到的应该就是粽子了。粽子长得玲珑可爱,有咸味的和甜味的。我对于肉粽子不感兴趣,却对糯米粽情有独钟,尤其是里面大大的枣子,家里自己做的总是包的大大的。糯米的浓香夹杂着缕缕蛋草叶子的清香沁人心脾,咬一口,含在嘴里,越嚼越有滋味。逢过端午,奶奶动要包上n个粽子让我这只馋猫大饱口服。街上也有到处吆喝的,不过卖的粽子比家里的要小很多,却很贵,糯米粽里的枣子也不大,貌似插俩花生大的就了事了。有时嘴馋了,就道街边买一个解馋,却再也没有那种余香了。

除了香喷喷的粽子外,穿新衣也是一大美景。用五味草煮上一大锅热水沐浴,然后再换上新衣,显得格外清爽。虽然我穿的依旧是穿过n次的衣服,不过香味仍然无法抵挡。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八

端午节为每年的五月初五,是夏季的一个驱除瘟疫的节日。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在端午节来临的前两天夜里,家家户户的大人们都会为自己家的女孩子准备指甲草。只要把指甲草剪成小段放入石臼中,加入少量白矾,用石杵捣成碎泥,取一小撮放在指甲上,然后拿桑叶包着,再拿细线绑着。过了一晚,解开细线。女孩子们指甲的颜色就会变得红彤彤的。大人们说是“五月端午染指甲,蝎子虫子不要娃”。

端午节不仅要染指甲,就连大门两旁也得挂上艾草。大家认为门两旁挂艾草代表招百福,可使主人家身体健康。

当然,端午节无非就是要吃粽子的。在端午节前后这段时间,家家户户都会做一些美味可口的粽子。说到这粽子啊,便会想起民间的一个故事。传说中,屈原面临亡国之痛,悲愤地怀抱大石投江。人们为了使鱼虾不损害他的身体、蛟龙偷走食物。便用艾叶包住,五色线捆好。以“菰叶裹黍”,做成“角黍”,投入江中喂饱鱼虾,才有了现在的粽子。

在端午节来临的这天中午,大人们还要去山上采一种青草药。我们称它为“午时草”,小孩们要用这种草加上温水来洗澡。这样可以将身体里的毒都驱除。

美好的端午节就这样过去了,好希望下个端午节能够快点到来……。

家乡端午作文开头篇十九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端午节。

作文。

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端午节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在家乡,人们通常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每到端午节那天,家乡最热闹的就是北大桥了,从端午节头一天晚上开始到端午节当天晚上十点多都是人。端午节那天,我们大家都会早早的起床,然后就去北大桥玩,从早上三点多出门到下午五点多才回家。

端午节,给我的印象除了吃就是玩。吃粽子是一定的,端午节那几天,在大街上都是推着车买粽子的。插艾草,老人们都会去采或者是买一把艾草,用艾草穿上葫芦挂在门上,至于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吃鸡蛋,也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一项。我们这儿看不到赛龙舟的,也是端午节的一大遗憾。端午节,我最喜欢买五彩绳系在手脖上,好几个月都不会拿下来。

不同地方端午节的习俗也就不一样。端午节是一个神圣的节日,也是一个伟大的节日。所有地方的端午节的目的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每年最期待的节日除了春节就是端午节了。我喜欢端午节,更喜欢家乡的端午节。

端午节有许多的习俗,如吃棕子、赛龙舟等。在我妈妈的故乡——三明就有一种“插茱萸”的习俗。

茱萸是一种草,它细细长长的,又是绿油油的。每到端午节,当地的老人们就会在自家的每一个门的两旁都插上一秼茱萸,以求神灵保佑平安。

有一次端午节,我们一家人回到了三明。那天,我第一次看到外公、外婆插茱萸。只见外公搬来一节长梯,在门的旁边(门框前)架好,然后小心翼翼地拿出一秼茱萸草,拜了拜天,口里念念有词,然后慢慢地爬上梯子。最后,外公仔细找这门边的裂缝,等到找到了裂缝之后,再把那一秼茱萸草插上去,然后下来。

我们和外公在远处得意洋洋望着大大小小的门上被我们用心插上的茱萸。微风徐徐吹过,门旁的茱萸在微风中轻轻摇摆着身体,好像笑这对我们说“放心吧!我一定回保佑大家平安的!”

这就是。

我的家乡。

的端午节习俗之一—插茱萸。但是,随这时代的进步,越来越少人会要想要插茱了。

所以,我向大家提议:大家要保持这种习俗把古老又悠久的习俗一代又一代地传下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