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徽州文化导游词(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9:43:33 页码:7
徽州文化导游词(大全19篇)
2023-11-22 19:43:33    小编:zdfb

感恩是一种美德,它能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一切。在总结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找到更多的解决路径。如果你对总结写作感到困惑,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会有所收获。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一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迴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许国石坊耸立于县城闹市中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万历十二年(公元1584年),是朝廷为旌表李保兼太子太保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许国而立。许国明代嘉靖乙丑(公元1565年)进士,为嘉靖、隆庆、万历三朝的重臣,博行皇上“加恩眷酬”。牌坊四面八柱,呈口字形,石柱、梁坊、栏板、斗拱、雀替均是重四、五吨的大块石料,且全部为质地坚硬的青色茶园石,雕饰镂刻精美细腻,图案错落有致,疏朗多姿。成双结队的彩凤珍禽,翱翔雕梁之间,一个个飞龙走兽,扬威于画壁之中,十二只倚柱石狮,神态各异,体现出徽派石雕独特的表现手法。

现存的南樵楼基本保持宋代的建筑风格,特别是其中的“排栅柱”,乃正宗宋代“营造法”,今已很难见到。东樵楼又名阳和门,原名钟楼,建于明弘治年间,为重檐式的双层楼阁。这两座樵楼咫尺相望。

我来自安徽省黄山市歙县,那儿是个特别有古文化的一个县,因为那儿有座古城,叫“徽州古城”,在那儿我感受到了古人的文化和智慧,还有我们歙县人的保护古文物的坚持力。

然而,在那儿的民风习俗,更是让人感到亲切,整个中国,每个省、市、镇,甚至是村,虽然都是过年,但每个都有每个的过法,在这儿我就来说说我们安徽是怎样过年的吧!

这个腊八那天,是了解到的。在腊八那天,许多人都出嫁了,俗话说:“腊七腊八日子好,多少大姑改大嫂。”所以小孩子们追着婚车跑,为的就是得到一包喜糖。

在小年夜那天,家家摆着几张桌子,迎接四面八方来的客人,大家下午娱乐,直到三四点就开始吃晚饭了,当晚,是由小孩来放烟花的。

假如在那儿的乡村里迷了路,需要帮助时,我们可不能这样称呼人家:“喂”、“哎”,必须先喊:“同志”、“朋友”、“老人家”,看见人家抱着孩子,要夸孩子:“胖”、“壮”,可不能说:“肥”、“重”。这是我们那儿的讳忌。

大年初一,是我们那个村里最热闹的一天了,因为家家都起得很早,为的是去看表演,在村里的小广场里,那里聚满了人,愿意演出节目可以自愿上去演,不管差不差,好不好,都是有奖品的。

我懂得就是这些了,希望大家能去安徽玩玩!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二

《水墨徽州》充满诗情画意,徽州的美景信手拈来,从哪些词句读出徽州的历史,这表面上看可以通过乌篷船、牌坊、祠堂、马头墙、粉墙黛瓦,潺潺流淌的小溪,看到历史的痕迹,感悟历史,要从这些景物的文化背景了解徽州的历史,需要相关的资料,仅仅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口头讲解是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所以,今后的类似的课文教学一定要在预习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是老师偷懒,而是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加上老师的点拨提炼,学生的收获会更大,水墨徽州反思总结。

我想正因为我有如此的感觉,那么我的课堂是有效的,学生的学习氛围是浓厚的。因为我们共同走进了文本,品析了语言,在那简单勾勒出来的素雅的徽州,我们静静地赏着它的早晨,感受它的大街小巷与古老的建筑。所以我想对于我本次课要完成的第一点“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自己还比较满意的。

环节小思:“提高课堂有效性”,在本节课上,我也看到了学生的反馈。从一双双小手、一声声朗读中,我知道了,我完成了教学任务,学生能回答出贯穿文章的主线“文章为什么以《水墨徽州》为题?”但是遗憾的是:时间很紧,未能及时的完成教学任务,看来在某个环节还是需要修改的,工作总结《水墨徽州反思总结》。

水墨徽州这篇课文用优美的'文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副别致的景象。高低错落的粉墙、鳞次栉比的黑瓦、清幽静谧的石板小巷、古趣盎然的石雕牌坊与雾色朦胧的山水,这些元素在一起共同确定了徽州黑白灰的基调,这恰好与中国的水墨画的精神契合。

可是如何让学生从文字中感悟到那份水墨之美,却让我感到很困难。所以教学此课时围绕课文描写的三副徽州画面一幅幅的感受与水墨画的相契合之处并且从中体会作者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并从中感悟优美的文字。我课上还用课件展示了徽州街巷建筑的两张典型的图片样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更清晰的直观认识。但是这节课还是没有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效率还是不够高,读的还是少,如果让孩子们真题感悟到徽州的整体没后带着这样的感受用自己的朗读读出那种水墨之美就好了。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三

一直仰慕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早就听说韩再芬主演的舞台剧《徽州女人》。不同于其它戏剧,没有铿锵的锣鼓,也没有抽象的脸谱,安徽省安庆市黄梅戏剧院二团的新编黄梅戏风格舞台剧《徽州女人》在一片寂静中开场了。

《徽州女人》共分《嫁》、《盼》、《吟》、《归》四幕。所表现的是上个世纪初的清朝末年,在皖南徽州地区,有一个(或一群)女人,十五岁就出嫁了,花轿抬到公婆家,而未曾谋面的如意郎君却剪了辫子悄悄的“革命”去了,于是,她就独守空房,苦苦期盼丈夫的归来。

一等就是十年,她孝敬公婆如同亲生父母,每天到村头的水井担水,望眼欲穿,日日思君不见君,却不见她男人的踪影。

这就这样盼啊盼,又在寂寞中熬过了十年,盼望变成了绝望,公婆也相继离开了人世,寒寒的夜晚,听着隔壁小叔子家孩子的啼哭声,她的春情在涌动,然而冰河般的人生,她又能怎样呢?无奈的她只能对天长叹、以泪洗面。

这是一个悲怆的徽州女人,她恪守贞洁、孝道、伦理,同时也把自已推向了冷酷的深渊。舞台上画一样的徽州地区古老民居、深宅大院的布景,反衬了女主人公心情的压抑和人生的凄凉,而池塘睡莲的背景则表达了女主人公对丈夫的情思和相聚的愿望。反复多次的洞箫音乐一方面把观众带到了如诗如画的江南水乡,另一方面则抒发了女主人公惆怅满腹的思绪和盼夫思夫的心情。

立体式的舞台背景、糅合西洋乐器的音乐,使《徽州女人》从乡土气息里脱胎换骨,它恢弘大气、惟美至真,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尤其是韩再芬的表演,已不是单纯的戏曲表达,她传神的眼睛里泪水涟涟,那细腻、饱满、柔韧的唱腔就是唱在你的心上,引起你的共鸣。特别是她娴熟的动作,就象一个舞蹈演员,她的纤纤细手在不停的转换,引领你的遐想,她穿着舞鞋的足尖在舞台上旋转,就是奔放的芭蕾!

追光灯在追逐着韩再芬的倩影,而韩再芬就是追求理想、追求艺术人生的追梦人啊!看她的表演是一种享受,也是一次精神的洗礼。

户外是霏霏淫雨,座中的我也是青衫湿了。悲怆的徽州女人让我在又一个世纪里沉重得心绪凌乱,西递的山山水水还是水墨画一般么?韩再芬已告诉了我!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四

说起徽州女人四个字,想必大家脑海中的第一反应就是贞洁牌坊,那几乎就是徽州女人的象征。其实牌坊在徽州前前后后已有780年的历史了,从北宋宣和三年至清宣统三年(其中元至正十七年到至正二十七年的十年内被称为兴安府)。这是一个漫长的徽文化演绎,在中国三大地域文化占有重要地位,也被誉为并列与敦煌学和藏学的中国三大走向世界的地方显学之一,其历史,文化是相当深远的。

而这牌坊就是徽文化中的典著,与祠堂,民居统称为徽州三绝。

牌坊其实古时人们为生前享有功名,或是教化有功,又或是躬身践行封建伦理道德有突出表现的人物而建立。同祠堂几乎比较相似,但还是有所区别。其中也有为女人设立的贞洁牌坊。在许多民国时期,或是清代的电视剧中,我们不难见到贞洁牌坊,而围绕此牌坊的电视剧,更是更加深切的反应出在封建思想的道德下,那些死了男人的女人们,在牌坊的压力的下,倍受苦难与折磨,好比《牌坊下的女人》,尽管不能按剧情游走徽州牌坊的历史,但其中至少也提及到牌坊对当时的人而言,是多么的重要。再对比贞洁牌坊,如果寡妇一生保持身子洁净,不与男人有染,死后就会为此建一个牌坊,由此而高宗耀祖。

牌坊对女人而言,或许是残酷的,在没有一个前提的情况下,就是断送一生幸福的危险工具。但对男人而言,若是谁家在县上或是镇上,建了一个牌坊,那就是有声望的象征,人人对其尊重并维护。

再回去徽州女人的身上,看到徽州女人,就会看到一个封建思想的时代(当然这里的时代是要退后百年的)。

那时的女人无疑是没有自由的,再往前推去,就是大门不迈,二门不出。在家里,也是男人说得算。当然在历史的天空下,徽州女人尽管是饱受封建思想的禁锢,但是近代那些守贞洁的女人,要名分的女人,追求自由的女人,都在与时代竞争。但是我们是否注意过在这样的一个年代里,有这么一个女人,彻底颠覆了这一伦理道德,成为徽州乃至中国历史上绝无仅存的另类女人,她就是具有谜一般传奇身世的赛金花。

暂不说这赛金花是何等的传奇,但至少在她身上,我们认识到徽州女人也时代的并进下,也是在不断的成长,思想也是有所提高。当然这是特列,并不是所有的女人都是这般,在我们的记忆里,我们熟知徽州女人最为凸显的一个特征就是甘愿为亡夫守一辈子的寡,有的是一路甘心,但也有半路“出轨”。她们也许是衣食无忧,但她们并不幸福,她们的脸上永远挂着病态的苍白。或许她们也是楚楚动人的,但美丽在缺氧的庭院中只是一种痛苦的煎熬,她们自闭于方寸阁楼,望守着天井漏下的一片光亮,无奈地看着燕来雁去芳华流失。徽州女人是这般无奈,与针扎。但她们也是聪慧的,温顺的,历史上的许多君王都曾一度的迷恋的徽州。“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可显徽州对汤显祖而言,也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即的遥远的梦。在这片大地上,记载着大大小小的故事与传说,它的文化,它的生存之道,在千年的风雨中,不断的自我成长,早已形成一个标志性的形象。我骄傲自己也是徽州女人里的一个,她们的文化由我们这些子女继续传承下去!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五

我总是无端地把徽州与江南划上等号,尤其在微雨的清晨,水墨画般的白墙黛瓦荡漾开的是江南的涟漪;我也无端地认为元曲与徽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水乡流淌的是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而草长莺飞亭台水榭的徽州院落分明写着汤显祖的"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去宏村是无意的,因为要去杭州,原只是想在西湖边住下,到湖边某处茶馆内谋杀时间,晚上再到老谋子的《印象西湖》里寻找逝去的传说,最多再找一处周边的水乡,饮花雕,撑乌蓬船,听流水。还是可宝的建议打动了我,告知从杭州去宏村只要三个半小时,完全可以两头兼顾,一席话唤醒我关于徽州的向往,那用徽墨勾勒的黑、白、灰三色水墨画,浅吟着徽曲,摇曳着竹影荷香,上演着《西厢记》与《牡丹亭》。可宝又帮我从宁波租了一台奥迪,联系好一位号称"徽文化民间研究员"的导游,想来如果不重新规划路线去宏村走一遭,怕是于己于人都难以交待。

当天下午随意在村内走走,村尾的羊栈河内遭遇一群划着竹排水战正酣的学子,水花四溅处,笑面涌动,青春是他们的,与古老的宏村相互辉映。沿着石阶而上,雷岗山头的十三村老宅子高高掩映于竹林蕉叶之下,斑驳的白墙映衬着蓝天,泛着温暖的夕阳。

从雷岗山头下来,沿着古人在邑溪河上拦河建坝引水而筑的水圳而行,看那水圳在那深深的巷弄中九曲十弯,斗折蛇行,穿堂过屋,时见人家在水圳中洗衣涮碗,是寻常日子中最寻常的妥贴。

行走在长长幽深的巷弄里,那被经年雨水冲刷的白墙斑驳着历史的沧桑,花纹精美的砖雕一笔一划地镌刻地前世的繁华,一扇扇高高立起的拱门既制造了空间上的错落,也让巷弄显得峰回路转,别有洞天,如一天然镜框将民居镶嵌成活动的风景,依稀看到巷弄深处款款而来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女孩,顷刻又被迎面遇到的挑着扁担卖糯米饼的老妇人推远。

夕阳下最美的还是南湖,一潭澄碧,水平如镜,将那天光云影、黛瓦白墙、垂柳花藤和远山飞鸟一一收录,动静相宜,虚实相生,明暗相间。听汪老师说,再过两个月,等南湖上荷花开遍,微风拂过,满径飘香,那将是南湖最美的时候。找一处树荫在湖边坐下,看成群结队的画者手持调色板在纸上涂画着他们眼中的徽州,听小贩们用黄梅调般的声音兜售着货品,品尝着儿时之后便久违了的桑葚果,当那暗紫色的果液从齿间舌面流过时,让我远逝的童年记忆与这夕阳下的南湖撞个满怀!

是夜的晚餐是在碧园后花园内享用的。数块腊肉、一碟青菜、一羹汤,慢慢嚼来,口舌生香。儒雅的碧园主人在一旁告诉我们腊肉的制作工艺,竟是猪肉腌好用太阳晒制而成,能在长时间高温下做到不腐是因那猪肉是冬至之日杀得的,当中玄机无从解释,只知是千百年来留下来的秘方。

返回碧园时,园主已为我们备好了夜话的茶。小啜一口,唇齿间有着淡淡的艾草芬芳。于是当晚,饮着艾草茶,背倚"美人靠",对着碧园书写着"圣人孩之"的旧时厅堂,听汪老师讲宏村旧事和徽派建筑。汪老师对宏村的解读包括风水、功能、民俗和文化多个维度,他眼里的宏村是立体的、丰满的、有生命的,那些砖雕、木雕、窗雕、门楼、天井、鹊尾、雀替、斗拱、斜撑……无一不是徽文化的外现;以及之后老人对旅游书上关于宏村"牛形"布局论的批驳,对时下盛行的"旅游资源庸俗化"的抨击,甚而至于谈吐中时不时蹦出几个网络语、外来语或流行语,让你面对他时会暗自惊诧,在这看似闭塞的村庄内,一个老人却能拥有如此深遂的思维和开放的视角。在汪老师面前,碧园的主人话不多,偶尔插上一两句,寥寥数语,却有着思想的份量(回来后意外地发现了他的博客,果然字字珠玑)。是夜到夜凉如水,方才回房歇息,一夜无梦!

次日清晨在鸟鸣声中醒来,推开纱窗清新晨光涌入……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六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20xx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祁门”由此而来。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改歙州为徽州。”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七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

徽州古城(2)宋徽宗宣和三年(1120_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今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于1988年1月划歙县7个乡镇成立。歙县徽城镇古为徽州府城。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

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0_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新宁郡,治所海阳。陈天嘉三年(562年)新宁郡并入新宁郡,辖歙、黟、海宁(黎阳县并入),始新、遂安、寿昌六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罢新安郡,废黟、歙二县入海宁县,划归婺州管辖。开皇十一年复黟、歙二县,置歙州,州治黟。开皇十八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隋大业三年(620_年),改歙州为新安郡,领休宁、黟、歙三县,郡治休宁县万安山。唐武德四年(620_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划休宁县西乡和乐平县怀金乡建婺源县,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地设归德县,划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部分设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均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地复归歙、休宁二县,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八

徽州区位于皖南盆地中心,地域开阔,四季分明,是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园区、物资集散地和副食品生产、加工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黄山机场18公里,北与黄山风景区接壤,东距千岛湖40公里。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的美称。境内有潜口民宅博物馆、呈坎明清古村落、新四军军部旧址等诸多景点。建设中的合(肥)-铜(陵)-黄(山)和徽(黄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皖赣铁路穿境而过,205国道、慈张公路横贯境内。黄山空港航班可直达国内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黄山脚下的徽州区,素有“黄山南大门”之称。是依据1987年11月国务院批复成立黄山市后而新设立的市辖县级区,现辖四镇三乡(岩寺镇、西溪南镇、潜口镇、呈坎镇、洽舍乡、富溪乡、杨村乡),面积440.7平方公里,总人口近10万。

徽州区地处皖南盆地中心,地域开阔,四季分明,是黄山市重要的工业园区、物资集散地和副食品生产、加工及旅游休闲度假基地。南距市府所在地屯溪16公里,距黄山机场18公里,北与黄山风景区接壤,东距千岛湖40公里。素有“黄山南大门”和“沪杭后花园”的美称。建设中的合(肥)-铜(陵)-黄(山)和徽(黄山)杭(杭州)高速公路在此交汇,皖赣铁路穿境而过,205国道、慈张公路横贯境内。黄山空港航班可直达国内各大主要城市并直通港、澳。

建区以来,徽州区基础设施日瑧完善;城镇建设高潮迭起;经济发展日新月异;招商引资硕果累累;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工业立区,科技兴徽”是立区宗旨。

徽州自古山灵水秀,俊才星驰,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境内保存着徽派古建筑300余处,古徽建筑三绝(古祠堂、古牌坊、古民居)星罗棋布,列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潜口民宅博物馆、贞靖罗东舒先生祠、呈坎明清古村落、老屋阁和绿绕亭与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模檀干园、岩寺文峰塔、凤山台、新四军军部旧址、沙堤亭等史迹交相辉映。徽州文化园、蜀源休闲养生游和灵山画家基地、丰乐湖水上扬帆等新开辟有旅游休闲项目。

近年来,徽州区出台了《黄山市徽州区招商引资优惠办法》、《黄山市徽州区招商引资奖惩办法》、《黄山市徽州区关于损害经济发展环境行为责任追究实施意见》等文件,对区外客商来徽投资置业实行“一站式”和“全过程跟踪”服务机制。吸引了香港吴氏佳友国际集团贸易有限公司、香港汇理财务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复星集团、江淮集团、浙江康力亨集团、浙江富阳离合器公司等一大批外商投资企业落户徽州。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九

徽州文化(外文名:huizhouculture),即徽文化,是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下面是本站带来的徽州文化。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部落”的徽州,昔时下辖有黟、歙、休宁、婺源、祁门、绩溪六县,因其历史悠久,故此显得古味盎然,就连其地名的取定也都透现出厚重浓烈的历史文化意蕴。

从历史沿革角度看,徽州故地是置县居前,设郡(或州或府)在后,所以在此就先说六县的地名由来。黟县创设于秦始皇统治时期,它的得名与黄山有关,因黄山的花岗岩山体苍黛黝黑,故秦代前后人们称作黝山,始皇置县于其南,故名黝县。三国孙吴当政时将黝易作黟,于是黝山就成了黟山[注:直到唐天宝六年即公元747年,崇信道教的唐玄宗下诏改黟山为黄山才退隐其名]。

同样始置于秦始皇时代的歙县之取名则跟秀水相牵连。它出自“翕”,意为水流汇合,在今歙县雄村境内渐江(新安江)与练江汇合处有古地名曰歙浦,秦始皇于此地界置县,故名歙县。休宁县缘于县城附近的灵鸟山之名,该山原曾名鸺山(今名凤凰山),公元220xx年孙吴政权曾于其南置县,称为鸺阳县,未久即简化成休阳县;后到公元598年,隋文帝把它改称休宁县。婺源县的取名同水系有缘,该县境内流淌着一条谓称婺江的河流,据《婺源县志》载云:“以婺州水之源,因名。”,婺源由此得名。祁门县则因由当地的两处地方而来,据《续文献通考》载云:“以其县东北有祁山、西南有阊门,乃合名祁门。”“祁门”由此而来。绩溪县的得名则与河流脱不了干系。据《元和县志》载云:其县境内“北有乳溪与徽溪相去一里并流,离而复合,有如绩焉。”

至于“徽州”,据《宋书•地理志》载:“宣和三年(公元1120xx年),改歙州为徽州。”古往今来其地名来源众说纷纭。其中因地理因素与词义因素而取名者就各有两种:

地理因素方面,其一缘于山水之名,其二缘于地方之名,这些均与上述六县地名由来或近或同。“山水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有徽岭与徽溪,故得名徽州,自南宋罗愿《新安志》始载起,后世元、明、清的历代志书都沿用这一传统说法,如清弘历(乾隆帝)《徽州府志》云:“盖郡境存徽岭、徽溪,扬之水出焉,说者以为取诸此”;“地方之名说”因在绩溪县境内另有“大徽村”,徽州由此取得,《太平广记》及《徽州府志》里就持存有此说法。

词义因素方面,也有两种解释:其一,“徽”字含有“绳索、捆绑、囚禁、束系、约束”等意思。其二,“徽”字还有美好之意。对于前一种解释,汉朝杨雄在《解嘲》中有云:“徽以纠纆,制以斧锧”。东汉许慎《说文解字》释曰:徽,“纠绳也”。徽绳意同徽索,指捆绑囚犯的绳索。所以南朝时期的梁朝统治者叫嚣对宣扬“神灭论”的范缜其人宜“置之徽纆,肃正国典。”其中徽纆同为绳索,所区别者在于两股盘成之绳索称纆,而三股绞成之绳索叫“徽”。

有趣的是,在宋朝,规定歙州进贡朝廷的物品,仅是白苎和澄心堂纸。那白苎正是用以结绳的原料。历史上竟然也有这样的巧合。当然,徽字还可作动词用。唐代刘良曾经注解说:“徽,系也”,就是捆绑的意思。北宋统治者改用徽字作州名,实际上与当时发生的一桩重大历史事件有关,那是北宋宣和二年十月,歙籍人方腊在毗邻歙州的睦州建德军青溪村聚众起义,十二月,他率领起义军攻陷歙州。未久连战攻略东南六州五十二县。赵宋王朝急遣童贯统领禁军及秦晋蕃汉兵十五万围击镇压,历时一年,“杀贼八千”,到翌年四月平息了战乱。

徽州自古学习成风,出过很多学术名家、大家,也留下了众多的书院,著名的如“南湖书院”、“紫阳书院”、“竹山书院”。

南湖书院:坐落在黟县宏村南湖北畔,又名"以文家塾",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民国时期改为南湖小学。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六部分组成,另有庭院、操场,占地达1公顷。

南湖书院外临一湖碧水,庭院内置花园假山,操场上有株百年龙柏。书院原有金色匾额"以文家塾"四字,为清朝翰林院侍讲、著名书法家梁同书年93岁时所书。西侧有一卷棚式屋顶的"望湖楼",上悬匾额"湖光山色"四字,系清代歙人、时任黟邑知县尹服题,今仍完好。登楼极目四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曾任民国国务的汪大燮就启蒙于此。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人曹文植倡仪复建。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清康熙帝御书的“学达信天”匾和乾隆帝御书的“百世经师”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植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门坊,仍保存完好。

竹山书院位于歙县雄村。清乾隆年间曹翰屏建,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门个有空场,场边为桃花坝,坝下即浙江。主体厅堂时门是前廊,隔天井为三开间后堂。右廊有一侧门,通向内院。这里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书斋和住宿,活动用房。中间辟有小院、花圃。廊道尽头,有庭园,名“清旷轩”,系一小型古典园林。当时曹氏族约:“子弟中举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厅。现存有乾隆时诗人曹学诗的“清旷赋”屏,书法家郑莱的“所得乃清旷”小篆匾额,及摹刻颜书“山中天”石刻。园东北隅为文昌阁,筑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称“八角亭”。阁楼攒尖顶,葫芦形锡顶银光熠熠。八条垂脊末端翘起,角下悬金雀铃。南面楼檐下悬“贯日凌云”四字金匾。楼内藻井、梁坊彩绘灿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萨。

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20xx年)至清宣统三年(1920xx年)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20xx年)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0xx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建制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文化界召开了多次全国徽学研讨会以及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一位老徽学研究者对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

许国石坊的左边是徽园,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再现了徽州明清时期的风貌,走进徽园,有如走进了美丽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时读书的崇一学堂了,后修建为陶行知纪念馆。新建部分与老馆衔接,仿徽派建筑,给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启迪,力的源泉。一进大门,宏伟典雅,风格独特的瞻仰厅展现在你的眼前。“万世师表”匾额,金光灿灿,是宋庆龄手迹。陶行知书写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终生恪守的人生真谛。

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名城歙县不仅风景如画,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筑,新安医学,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歙县之旅马上就结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处就是“百年休的同车行”,接下来就是原谅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抱歉!在一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的圆满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说声谢谢了!预祝大家接下来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谢谢大家!

徽州古城景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古城五峰拱秀,六水回澜,山光水色,楚楚动人。景区内古民居群布局典雅,古桥、古塔、古街、古巷、古坝、古牌坊交织着古朴的风采,犹如一座气势恢宏的历史博物馆。徽州古城景区辖六个景点:东方凯旋门——许国石坊,徽商花园——新安碑园·太白楼,江南第一街——斗山街,徽商之源—渔梁古埠,徽州大观园——徽园,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陶行知纪念馆。

太白楼位于太平古桥西侧,为黄山至千岛湖途中必经之地。该楼为双层楼阁,挑梁飞檐,为典型徽派建筑,楼内陈列有历代碑刻,古墨迹拓片,古今名人楹联佳名。相传,唐天宝年间,诗人李白寻访歙县隐士许宣平,结果在练江之畔失之交臂,后人为纪念此事,便在李白饮酒的地方建起了这座太白楼。游客登楼可以饱览城西山光水色、古桥塔影。

新安碑园紧邻太白楼,此景区将碑园与园林溶为一体,整个建筑依山就势,多式花墙、漏窗、洞门相互通透,碑廊曲折起伏蜿蜒二百多米。高处立亭,洼处蓄池,竹影婆娑,为徽州私家花园的风格,其园筑于披云峰上,有峰有楼有水,虽然咫尺之地,却是博大胸怀,饶有山野情趣。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一

《水墨徽州》充满诗情画意,徽州的美景信手拈来,从哪些词句读出徽州的历史,这表面上看可以通过乌篷船、牌坊、祠堂、马头墙、粉墙黛瓦,潺潺流淌的小溪,看到历史的痕迹,感悟历史,要从这些景物的文化背景了解徽州的历史,需要相关的资料,仅仅通过课堂上老师的口头讲解是不能收到很好的效果的,所以,今后的类似的课文教学一定要在预习引导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不是老师偷懒,而是在学生初读的基础上,加上老师的点拨提炼,学生的收获会更大。

文化与历史不可分,徽州文化体现在徽商、徽骆驼、新安理学、徽州篆刻、徽派版画、徽剧、建筑、徽菜等等。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二

导游甲:“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去过徽州或看过相关文献的朋友大概都知道剧作家汤显祖的这首名作。

导游乙:时光荏苒,如今徽州已经变成了黄山市,但从历史人文的角度,我更愿意叫其旧称。

导游甲:徽州,曾经孕育出无数儒商,影响中国经济超过五百年,而从这里传出去的徽剧,后来更演变成国剧-京剧。

导游乙:一句徽州,千百个解读,一条青石板路,连结过去与未来。如今,白墙依然黛瓦,平湖青山倒影。

导游甲:走过一条条拱桥,看过不同村庄风景,记忆里挥之不去的是这古老的名字。庆幸战火没有改变这里的容颜。今天,我用图片记录这里的唯美,而不刻意去探讨他的历史。

导游乙:这是我第二次踏上徽州的土地了,回想两年多前的宏村行,心中依然有暗潮在涌动。那一次,我记住了南湖的轻波、月沼的倒影,老祠堂的木雕,以及高高的马头墙。这一次我游览的西递、横川、南屏等乡村,没有宏村的大气,却也朴实动人。

导游甲:绕过田埂和小渠,红黄不一的树木伴着村舍,和田地里的小草一样,它的叶子会干枯,然后掉落,经过一个寒季,重新发绿。

导游乙:乡道弯曲向前,道路两旁的冬菜苗从泥土里探出了头,进入村子之前要经过一条古桥,斑驳的桥身告诉来客,这桥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

导游甲:步向前方,几棵橙黄红绿的树木正传递着秋讯……田地里的干稻草已经收走,冬天里不知种什么?春天估计重新种回稻谷或油菜花。

导游乙:没有什么比小鸡更休闲的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们总是自由自在,由此可见,头脑简单并不是坏事。

导游甲:踩单车的孩童,表情更城里的孩子单纯,稚气的面容却告诉我,他活得很快乐。

导游乙:田地里的干稻草已经收走,冬天里不知种什么?春天估计重新种回稻谷或油菜花。

导游甲:没有什么比小鸡更休闲的了,无论环境如何变化,它们总是自由自在,由此可见,头脑简单并不是坏事。

导游乙:踩单车的孩童,表情更城里的`孩子单纯,稚气的面容却告诉我,他活得很快乐。

导游甲:这是路上的一栋普通民居,所在地地名已经不记得,拍出来却有油画的味道。水是世上最美的风景,徽州的美,在于山水相映。

导游乙:南屏,拍过《卧虎藏龙》的地方,游客不多,黄昏里静谧、抒情!在西递写生的学生。

导游甲:西递的建筑很精致,尤其是门楣上的雕刻,不过村落的布局没有宏村和呈坎好。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三

导游甲: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 循着汤老先生浓烈的意绪,走向徽州。

导游乙:一次又一次地,我们游走在那些山野田园的白墙灰瓦房子之间,游走在那些徽商留下的豪宅祠堂之间,游走在那些艳丽叶子和沉郁古树之间。但是,我心中一直充满着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

导游甲:是不真切?应该不是。那些天井厅堂水池石路历历在目,连那飘忽的炊烟我都闻得清清楚楚。

导游乙:是惊艳?或许有一些。塔川红叶的艳美,宏村夕照的厚暖,棠樾牌坊的恢宏,石城晨炊的迷蒙,如一部铺展不完的影片,四季放映。

导游甲:当吃完徽州味道浓浓的农家菜,收拾起相机,徜徉在曾经喧闹而已回复宁静的古村夜色时,突然感到除了拍摄,我似乎更有一种寻梦的感觉。汤老先生的遗憾,是不曾到徽州且连梦里不曾出现徽州;其实这不难解释,因为徽州本身,便是一个梦,一个美得一塌糊涂却处处充满矛盾的诡秘的梦。

导游乙:而我要寻的梦,其实是寻觅一种掩映在现代生活背后的、仿佛一朝醒来已经淡出现代画面的传统文化的梦境。就如我一抬头,看到了在城市夜色里久违了的星星。

导游甲:在过度开发的江南,徽州是另类。这片黄山脚下的古老土地,保留了八百年的宁静。而今,依然有着人间净土的最后一点风韵。

导游乙:的确,徽州的美是遗世独立的又是婉约细腻的。陶行之说:世界上只有瑞士可以与我的家乡相比;老年胡适则用诗句伤逝着曾经的家园: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导游甲:在胡适最后记忆里,我相信徽州之于他,也是一个梦境。因此,我有点释然。因为对于我来说,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应该是一种如梦萦魂牵的探寻欲,一种与我们的日常生活不很相容的自我流放欲。

导游乙:有时,我傻傻地想,或许,我的前世便属于那里,在月沼边的宅院里,在渔梁坝的货船上,在大徽山的驿道边……那么,就再次走进徽州,继续寻梦。

导游甲:秋正好。在徽州的秋天里,在明艳的山野和黯旧的宅院间,我愿是一羽低回盘旋的鸟儿。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四

自历史的发展变迁,男女之间的爱情婚姻从包办到相亲到自主,经历了漫长的风雨与春秋,无论在在哪个朝代,婚姻的形成由封建到开放,其历史是残酷也是必然的。

这里且说说徽州婚姻的初始形成与至今,徽州的文化是深远且博大,但人文精神在崇仰的同时,也是腐败。当然离不开时代的束缚,思想的禁锢,男女间的自由,爱情,以及婚姻总是牵扯太多,并不能得以释放。电视剧《徽州女人》,几乎就是将徽州生活的点滴从古演绎到今的局面,抛开不足虚实,但女人生活,徽州文化也是一一合并出来。

徽州旧时,男女之间的婚姻全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其严格并陈规,不甘婚姻如此潦倒的,也是忍声吞气,犹如傀儡任父母操纵。虽说没有自由的婚姻,是比较残酷的,但其形式也是容不得马虎的。男女成婚前后一般为九个道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与今相比,不无太大差异,但其婚姻的自主自由却是天翻地覆。

而女人婚嫁后,除其夫君,与其他男人间的距离必须疏远,否则其惩罚后果,是相当残忍,且不容说理。除了正规的明媒正娶外,那时的婚姻也是混淆多种,童养媳,纳妾,换亲,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在旧时社会,一度腐败上演,酿成悲剧,也酿成今天的文化领域,说其腐朽也是喜化,矛盾且沉思。婚姻的悲剧,不能说其父母的思想落伍,媒婆的无端兴起,而是与其年代文化背景是有一定关系的。

徽州文化近千年,从古到今,演绎了春秋风雨的丰碑,也是刻画了历史前后的踪迹,从徽商到徽州三绝,从徽文化到学术,历史的一页一页的翻阅,是超前也是有落伍迹象。比如婚姻,女人的地位,再比如贞洁牌坊的形成,进猪笼的酷刑,这些迹象一一表明,徽州旧时的思想文化还是有所缺陷的,但不能就说其是多余无用的,或许正因为这些思想,导致了今天徽州的文化地位。但与今看来,那时的感情因素是受到莫大阻碍的,而男女相处也是禁锢且谨慎的。但从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所替代,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婚或集体结婚的形式,其变迁发展也是不易。从封建演绎到开放,中间的历史,有反抗,有鞭策,有批驳,有支持,有赞同,但不管如何,这种封建且腐朽的婚姻风俗遭到“封杀”,也是一件好事。

记得看完《徽州女人》,女主人无奈被填房,丈夫却在新婚之夜剪辫离去,而自己却苦苦等待了35年,哪知丈夫回来时竟然带回了别的女人和孩子。这是何等的苍凉与无奈,白白扼杀了自己的青春与幸福。或许,在旧时,女人是没有幸福可言的。其实,想想也是,婚姻都是强压的,又何来的幸福。而男女地位的悬殊,又将本是没有爱情的婚姻,又来得更加煎熬与卑微。女人一旦嫁了,哪怕丈夫是死了,也要活活守寡,不能自主寻找幸福。尽管或许会有改嫁现象,但也不是自由的婚姻制。只能说是从这个火坑跳到了另一个火坑,而若是守着贞洁直到死,又是从这个火坑直接去了坟坑,一生朝华就此殆尽,婚姻的腐败,年代的腐朽,思想的腐化,女人的地位在这“三腐”中,无疑从出生就注定了悲惨的命运。

马头墙里外,女人的地位固然是卑微,其创作也是得不到重视,在背景的漠视下,女人依旧是默默的展现着自己的聪慧与辛勤,即使是婚姻的不幸,依旧是坚持家族的规矩,年代的风俗,哪怕在高墙深院里,殆尽了自己的年华与美丽。自汉唐以来,她们就在自己的命运里,默默的传承着中华传统的文化与习俗,不惜牺牲自己的幸福,且默从。从今天的角度看来,旧时女人的婚姻尽管悲哀且无望,但或许正是因为这些思想的腐朽与禁锢,而发展成今天的自主婚姻。只是令人遗憾的是现在的爱情开放到滥情,自然这是题外话。

总之,徽州的旧时婚嫁已成为过去,若是演绎,也只能想象。这样的残酷婚姻,不仅摧残了女人们的思想,还摧毁了女人们的情怀。但同时,也文化了历史,文化了如今人文,在马头墙,小青瓦下,徽州的踪迹,无论在任何领域,都是一种推崇,文化的推崇。而女人们的婚姻也得到了历史的推崇,演变成今天的自由。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五

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

徽州古城(2)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今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于1988年1月划歙县7个乡镇成立。歙县徽城镇古为徽州府城。

徽州“一府六县”格局始于唐大历五年(770年)。

自从晋太康元年(280后年)新安郡辖黟、歙、海宁、黎阳、遂安、始新六县以后,历有变动。南朝宋大明八年(464年),黎阳县并入海宁县,新安郡辖歙、黟、海宁、遂安和始新五县。梁普通三年(522年),划吴郡寿昌县归新安郡。梁承圣二年(553年),分海宁、黟、歙三县各一部分置黎阳县,四县划出新安郡置新宁郡,治所海阳。陈天嘉三年(562年)新宁郡并入新宁郡,辖歙、黟、海宁(黎阳县并入),始新、遂安、寿昌六县。隋开皇九年(589年),罢新安郡,废黟、歙二县入海宁县,划归婺州管辖。开皇十一年复黟、歙二县,置歙州,州治黟。开皇十八年,改海宁县为休宁县。隋大业三年(607年),改歙州为新安郡,领休宁、黟、歙三县,郡治休宁县万安山。唐武德四年(621年),改新安郡为歙州,州治歙县。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划休宁县西乡和乐平县怀金乡建婺源县,属歙州。永泰二年(766年),划歙、休宁二县地设归德县,划黟县赤山镇和饶州浮梁县一部分设祁门县,划歙县华阳镇设绩溪县,均属歙州。大历五年(770年),废归德县,地复归歙、休宁二县,州领黟、歙、祁门、休宁、婺源、绩溪六县。形成徽州一府六县格局。

徽州婚嫁:旧时,徽州婚嫁严格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一般有九道程序:说媒、行聘、请期、搬行嫁、开脸、迎亲、拜堂、闹洞房、回门。说媒者一般为年长女性,称"媒婆"。行聘俗称"送担",女方接礼后当天回礼,婚事即定。定亲后,由男方选定结緍日期通知女方,称"请期"。请期后搬行嫁。迎亲当天,由姑妈或舅妈用两根丝线把新娘额头的汗毛绞去,谓之"开脸",亦称"拉面"。接着便是迎亲、拜堂、闹洞房。婚后第三天,新郞陪同新娘回拜父母,谓之"回门"。此为"明媒正娶"。另有童婚、纳妾、抢亲、入赘、冲喜、灵前婚等特殊婚姻形式。20世纪50年代后,父母包办婚姻逐渐被自由恋爱代替,婚事简办。80年代后,有采取旅游结緍和集体婚礼形式的。

徽州人杰地灵,不仅以神奇美妙的自然景观名播中外,更以灿烂辉煌的徽州文化著称于世。东汉、西晋、唐末、北宋时,有四次北方强宗大族的南迁,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中原文化,而徽州文化则是对中原文化的最杰出的包容整合。它的全面崛起始于北宋后期,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徽州文化内涵丰富,在各个层面、各个领域都形成了独特的流派和风格。如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剧、徽商、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等。徽州所出的著名学者和杰出人物,如秋空繁星,不可胜数。国内外学者对徽州问题的研究,始于本世纪30年代。80年代后,以研究徽州历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徽学“(或“徽州学”)概念广为传播,国内及美、日、朝、新加坡等国都相继成立了专门的研究组织或机构。90年代后,徽州文化研究进入了新的阶段,“徽学”被誉为与敦煌学、藏学比肩而立的中国三大地方学之一。

凤眼睇中华

徽州向号“八分半山一分水,半分农田和庄园”。境内群峰参天,山丘屏列,岭谷交错,有深山、山谷,也有盆地、平原,波流清沏,溪水回环,到处清荣峻茂,水秀山灵,犹如一幅风景优美的画图。“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多少文人墨客对她产生了念慕之情,有的游客甚至“爱其山水清沏,遂久居。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六

徽州自古学习成风,出过很多学术名家、大家,也留下了众多的书院,著名的如“南湖书院”、“紫阳书院”、“竹山书院”。

南湖书院:坐落在黟县宏村南湖北畔,又名“以文家塾”,建于清代嘉庆十九年,民国时期改为南湖小学。书院由志道堂、文昌阁、启蒙阁、会文阁、望湖楼和祗园六部分组成,另有庭院、操场,占地达1公顷。

南湖书院外临一湖碧水,庭院内置花园假山,操场上有株百年龙柏。书院原有金色匾额“以文家塾”四字,为清朝翰林院侍讲、著名书法家梁同书年93岁时所书。西侧有一卷棚式屋顶的“望湖楼”,上悬匾额“湖光山色”四字,系清代歙人、时任黟邑知县尹服题,今仍完好。登楼极目四野,湖光山色尽收眼底。曾任民国国务的汪大燮就启蒙于此。

“紫阳书院”:位于歙县县城屏山南城。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邑人曹文植倡仪复建。有建筑物近1800平方米,一直延用至清末。现基本保留着原先格局,存有朱子殿、道志舍、德据舍、依仁舍、游艺舍、文公井。在朱子殿内,存有清康熙帝御书的“学达信天”匾和乾隆帝御书的“百世经师”匾及乾隆五十五年程瑶田书写的“古紫阳书院规条”石刻。东南甬道上由曹文植题额的“古紫阳书院”石门坊,仍保存完好。

竹山书院位于歙县雄村。清乾隆年间曹翰屏建,建筑面积1130平方米。门个有空场,场边为桃花坝,坝下即浙江。主体厅堂时门是前廊,隔天井为三开间后堂。右廊有一侧门,通向内院。这里既有教室也有先生的书斋和住宿,活动用房。中间辟有小院、花圃。廊道尽头,有庭园,名“清旷轩”,系一小型古典园林。当时曹氏族约:“子弟中举者可在庭中植桂一株”,故又名桂花厅。现存有乾隆时诗人曹学诗的“清旷赋”屏,书法家郑莱的“所得乃清旷”小篆匾额,及摹刻颜书“山中天”石刻。园东北隅为文昌阁,筑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八角形,俗称“八角亭”。阁楼攒尖顶,葫芦形锡顶银光熠熠。八条垂脊末端翘起,角下悬金雀铃。南面楼檐下悬“贯日凌云”四字金匾。楼内藻井、梁坊彩绘灿然。原先供有文昌菩萨。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七

各位团友大家好,首先我代表安徽旅行社热烈欢迎大家的到来,孔夫子说“有朋自远方来,不易说乎”很荣幸能为各位嘉宾服务,我是大家今天的导游,我叫王兵,大家可以叫我小王或王导,我们的旅游车是这辆白色大巴,车牌号是12345,大家一定要记住了,我旁边是我们的司机张师傅,他是驾车多年的老司机了,接下来就由我和司机师傅陪伴大家一起度过你们的歙县之旅!

明代戏剧家汤显祖说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歙县是古徽州的州治所在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有“东南邹(zou)鲁”的美誉,是我国著名的文化和艺术之乡。现在我们走在古城的西门,大家看到的是保存完整的瓮城。瓮城有内外城门和护城墙,两旁原有徽式的小肆,到现在我们还能看出它的古色古香。

走完瓮城,出现在大家眼前的便是一座古樵楼,传说古时候,有位知府,为了镇制不吉利的山势,就在徽州府堂正前方建造了这幢皇式楼阁。为了区分,特地少造了两根柱子,谁知被人告状说是与皇帝分庭抗礼,结果以欺君之罪受酷刑而死。如今,这幢构造独特的古谯楼成为了歙县博物馆。

我们在往前走矗立在大家面前的.就是气势磅礴的许国石坊,许国石坊建于明朝,规模宏大、呈八脚结构,这样的牌坊举世无双。坊主许国是三朝重臣。因平定云南边境叛乱有功,回到老家歙县,建造了这座千古留名的大石坊。据说一般臣民只能建四脚牌楼,否则就是犯上。当时徽州四脚牌楼林立,许国如果只是造一座四脚牌坊,无法体现他的官重威显。怎样才能与众不同呢?许国想了个“先斩后奏”的点子,许国建这座牌坊前后共拖了七、八个月才回朝复命。由于超假,许国久默无声,皇上迷惑,责备说:“建坊这么久,不要说是四脚,就是八脚也都造好了”。许国听了,顿时口呼万岁,奏称“谢皇上恩准,臣建的正是八脚牌楼。”皇帝听了哭笑不得。

许国石坊的左边是徽园,有“徽州文化大观园”之称,再现了徽州明清时期的风貌,走进徽园,有如走进了美丽的江南,走进了古朴典雅的徽州古城。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继续往前走,不远处就是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少年时读书的崇一学堂了,后修建为陶行知纪念馆。新建部分与老馆衔接,仿徽派建筑,给人以情的熏陶,美的享受,行的启迪,力的源泉。一进大门,宏伟典雅,风格独特的瞻仰厅展现在你的眼前。“万世师表”匾额,金光灿灿,是宋庆龄手迹。陶行知书写的对联“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他终生恪守的人生真谛。正中照壁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金色大字,潇洒飘逸,刚劲有力,是一代领袖主席同志对陶行知先生的誉称。纪念馆里面陈列着陶行知先生的著作和他生平事迹的图片、报刊以及世界著名人士的题字,陈设都是故时的面貌,令人肃然起敬。

接下来,我们将要去的是古民居斗山街。斗山街位于歙县城内,因依靠斗山而得名,斗山街是一处集古民居、古街、古雕、古井、古牌坊于一体的旅游文化景点。建于明清时期的斗山街、有典型的徽州民宅大院,犹如一幅长长的历史画卷,向你讲述着古老而又凄美的故事。名城歙县不仅风景如画,人文深厚,而且明清建筑,新安医学,徽州雕刻等也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时间过的真快我们的歙县之旅马上就结束了,小王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临别之际没什么送大家的,就送大家3个字吧,首先第一个字是缘分的缘,俗话说“百年休的同船渡”和大家的共处就是“百年休的同车行”,接下来就是原谅的原,在今天的旅途中,我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在这里说声抱歉!在一个就是圆满的圆,此次行程的圆满多亏了大家对我工作的支持和配合,在此说声谢谢了!预祝大家接下来的旅途吃得好,睡的香,玩的爽,谢谢大家!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八

徽州所辖区域从北宋宣和三年(11)至清宣统三年(19)的790年间除元至正十七年(1357年)到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的十年内称兴安府外,其余时期因朝代更迭而称徽州(宋)、徽州路(元)、徽州府(明、清),但“徽州”之名却前后沿用长达780年之久。

民国元年(19)废府留县,“徽州”一名遂废,直到1949年5月设立徽州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简称徽州专区),但因管辖范围发生变动(徽州六县之一的婺源划属江西),其含义已与历史上的“徽州”也即“古徽州”有所出入。

一府六县是地域概念,府治歙县,六县即旧徽州府所属歙县、黟县、婺源、休宁、祁门、绩溪。在将近780年的时间里,这六个县一直稳定地隶属于古徽州,这在中国历史上是较为罕见的。而“徽州文化”就是指由古徽州六县的土地所承载的、由六县历代先贤和人民群众共同缔造的文化,徽州文化既有物质上的,比如徽派建筑、徽菜等等,也有精神上的,比如新安理学、徽剧、徽州方言等等。

徽州文化的主要内容有:徽州土地制度、徽商、徽州宗族、徽州历史名人、徽州教育、徽州科技、新安理学、新安医学、徽派朴学、徽州戏曲、新安画派、徽派篆刻、徽派版画、徽州工艺、徽州刻、徽州文献、徽州文书、徽派建筑、徽州村落、徽州民俗、徽州方言、徽菜、徽州宗教、徽州地理、徽州动植物资源等。涉及徽州经济、社会、教育、学术、文学、艺术、工艺、建筑、医学等诸学科,凡与徽州社会历史发展有关的内容,都属徽州文化范畴,通常我们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来加以概括。

康熙六年(1667年)正式撤销江南省,将其分为安徽、江苏二省。安徽是因江北有安庆,江南有徽州,取二地之首字而称安徽。徽州,公元前222年就有歙县、黟县两个建制县,明清时更为昌盛。徽州文化,以其广博深邃的内涵正越来越受到社会科学界的青睐,同时也引起了经济界的关注。文化界召开了多次全国徽学研讨会以及国际徽学研讨会,各地、各国专家学者踊跃参加研讨,表现了高度的热情。一位老徽学研究者对说:"我三十年前就加入了徽州籍了。一些教授专家,几乎一生精力倾注于徽学。一种地方文化能够引起国内外的如此重视,足以见其存在的重要和价值。研究徽州文化,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徽州文化导游词篇十九

1.失败后懂得检讨才乃是成功之母。

2.人之所以能,是因为相信能。

3.经验推广的三大步骤:先僵化,再固化,后优化。

4.成败之间仅一步之遥,关键是你是否踏出那一步。

5.管理的精髓:把复杂的事简单化了。

6.上之所好,下必随之。

7.以市场为导向,客户为中心。

8.人生的磨难,对于弱者是绊脚石,对于强者,则是攀登顶峰的垫脚石。

9.先做人,再做事。

10.原则——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点滴创新,用数据说话。

11.只要有正确的方法,成功是件简单的事。

12.观念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

13.有一份耕耘,就有一份收获。

14.行动是成功的开始,等待是失败的源头。

15.品质为本,财富为果。

文档为doc格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