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艾滋病通报制度(模板17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1 10:26:31 页码:12
最新艾滋病通报制度(模板17篇)
2023-11-21 10:26:31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积累和总结,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指导。写总结可以适当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可视化形式,以增加可读性。如果你正在写总结,不妨先来看看以下这些范文,或许能帮助到你。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一

县直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各镇(中心)卫生院:

为规范我县艾滋病检测工作,提高艾滋病检测水平,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xx修订版)》和《淮安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实施办法》(20xx年修定版)要求,县卫计委组织人员对全县3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1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现场督导情况。

从现场检查结果看,各单位高度重视艾滋病检测工作,能够按规范要求抓好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3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三区划分合理,配备了生物安全柜、酶标仪、洗板机、恒温水浴箱等检测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基本落实,实验室运行良好。1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设施设备条件与人员配备基本符合有关要求,并能全面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业务,不断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其相关管理比较规范,为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检测实验室都建立了sop文件,内容比较全面;实验室环境基本满足试验需求;试剂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的试剂;检测有登记,血样保存也基本符合规定要求,有监控记录;各实验室还配备了外质控品,个人防护用品贮备齐全,医疗废弃物处置较为规范。

二、季度抽查与质控考核情况。

县疾控中心根据有关要求对1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今年一、二季度筛查的血清进行了抽检,经筛查中心实验室用酶联方法复核,未检出阳性血清。县疾控中心于6月初向12个快速检测点发放了外质控考核样品,各检测点能及时进行检测,并在规定时间里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县疾控中心。从质控报告结果来看,12个快速检测点考评结果准确无误,外质控信息填写完整,表述用语规范。

三、存在问题。

少数快速检测点实验室内务管理不到位,物资存放比较零乱。西顺河镇卫生院实验室面积较小,检测区和办公区没有独立分开。西顺河、东双沟镇(中心)卫生院快速检测点实验室sop文件不够完整;老子山镇卫生院检测点新上岗人员没有接受相关培训。高良涧镇卫生院检测点连续2个月没有检测样本。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认真梳理,及时整改。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要对照国家检测规范与省、市相关要求,认真对本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2.强化管理,规范检测。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及快速检测点应根据各自职责要求,熟练掌握《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xx版)》、《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手册(20xx年版)》及《淮安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实施办法(20xx年修定版)》,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hiv检测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梅毒、丙肝检测管理,不具备确认及诊疗资质的单位要进行转介告知,发现病例应及时登记报告,报告卡内容填写要完整,杜绝漏报、瞒报、报告不规范现象。

3、扩大检测,提升能力。县卫计委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与筛查任务数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指南》主动为前来就诊的各种疾病患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和针对性咨询服务,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快速检测点应落实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开展艾滋病的相关检测,并做好相关检测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县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县疾控中心)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要针对督导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对有关单位的现场督查和技术指导力度,着力全面提升我县艾滋病筛查工作能力和水平。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二

传染病管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制度,是为认真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保证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准确性、完整性和传染病的科学管理而制定的。下文是关于艾滋病传染病的管理制度,欢迎大家阅读!

1、设立传染病预检分诊点,具备消毒隔离条件和必要的防护用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消毒和处理医疗废物。

2、从事预检、分诊的医务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卫生管理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认真执行临床技术操作规范、常规以及有关工作制度。

3、各科室的医护人员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按要求对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措施。

4、根据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周期、流行趋势和上级部门的要求,做好特定传染病的预检、分诊工作。初步排除特定传染病后,再到相应的普通科室就诊。

5、对呼吸道等特殊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病人,应当依法采取隔离或者控制传播措施,并按照规定对病人的陪同人员和其他密切接触人员采取医学观察及其他必要的预防措施。

2、对疑似传染病病人,应当引导至相对隔离的分诊点进行初诊;。

3、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传染病诊断标准和治疗要求,采取相应措施;对不能确诊的疑似传染病病人应组织医院专家组会诊确认,同时上报县疾控中心,按照规定报告传染病疫情。

4、按照规定对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提供医疗救护、现场救援、接诊,对不具备传染病诊疗条件的科室,在发现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例时,要认真、详细地做好登记,按照传染病管理相关规定进行报告,非危重病人转到传染科(内科)归口治疗,危重病人先就地抢救,待病情稳定后再转诊到传染科进一步治疗。

5、对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书写病历记录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并妥善保管。

6、不外泄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疑似传染病病人、密切接触者涉及个人隐私的有关信息、资料。

7、对肺结核病人应按相关规定进行归口治疗,同时填写传染病报告卡和结核病人转诊三联卡。

备注:传染病病人、疑似传染病病人:指根据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管理的传染病诊断标准》,符合传染病病人和疑似传染病病人诊断标准的人。

1、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件,严格按要求进行本院的疫情报告管理工作。

2、报告的方式:本单位的传染病疫情信息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要求进行电话报告。

3、报告的程序为:传染病病例的报告由首诊医生或其它执行职务的人员负责填写报告卡(按要求电话报告)—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登记—网络直报(需电话报告县cdc的按要求报告)。

4、报告病种和报告时限:

(3)对其它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标准的传染病暴发疫情,按规定要求进行报告。

5、个别病种的确认须由相关单位认可后方能上报:

(1)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3)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实验室进行审核确认。

6、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报告病例卡片的诊断变化和转归情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报告卡进行订正报告。

7、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暴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报告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

1、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人员配置。

(1)配备专用计算机1台进行疫情网络直报工作;。

(3)有人负责本单位网络直报系统硬件与网络维护,以保障其正常运行;。

2、责任报告人填卡要求。

责任报告人在首次诊断传染病病人后,应立即填写完整的合格的传染病纸质报告卡。包括初次报告、订正报告(含死亡订正)。医生填卡时,尽力询问病人的详细现住地址,得到病人的准确可靠地址,具体到乡镇、街名和门牌号。

3、直报人员职责及网络填报要求。

(4)若病人为学生,必须在患者单位栏内填写学校正式全称及班级名称,勿用简称;。

(6)妥善保管好用户编码及密码,确保直报系统处于正常、安全的运行状态;。

(7)纸质卡片是电子疫情资料形成的重要原始依据,要保留三年备查。

1、门诊日志。

(2)门诊日志由临床医生填写,于次月5号前汇总交院办公室;。

(3)挂号与日志登记符合率不低于90%。

2、住院病人登记:住院登记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入院日期、入院诊断、出院日期、出院诊断、转归情况,须逐项填写,由各病区妥善保存。

1、检验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送检科室或医生、送检日期、姓名、性别、送检样品、化验项目、化验结果、检验人员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2、放射科登记及反馈:登记项目包括开单科室、检查日期、病人姓名、性别、检查结果、初步诊断和报告日期,异常结果必须反馈送检医生处并有记录。

1、培训对象为所有医务人员、总值班人员。

2、培训计划:每年对所有医务人员至少培训一次,新来人员在岗前培训时必须进行《传染病防治法》及传染病报告相关内容培训。

3、培训时间:每年上半年、下半年各培训一次,新进人员8月培训。

4、培训内容:根据需要选择性的培训《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机构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食物中毒事故处理办法》、《传染病信息报告与管理(修订版)》、部分《传染病诊断标准》等。

5、考核:根据培训内容对参训人员进行考核(答卷),不合格者需补考至合格为止。

1、搞好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有分管领导、科室、人员。每月召开疫情例会一次,研究疫情管理工作。

2、建立健全各种疫情管理制度,并认真实施。

3、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医务人员的疫情报告意识。

4、健全门诊日志、住院登记本、传染病登记本、检验、检查传染病登记本等,备足报告卡,以保证疫情报告工作的正常开展。

5、每月对全院进行一次疫情漏报检查。检查门诊日志、传染病登记本、住院病人登记本及传染病登记本、检验科的传染病检验登记本、放射科的传染病检查登记本。把疫情检查情况纳入医院全年目标考核体系中,并将每月疫情检查结果进行公布,按制度进行奖惩。

6、负责对全院传染病报告卡的收集、核对、网络直报、登记、卡片保存等工作。

7、负责对全院医务人员的传染病知识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对新入人员传染病知识的岗前培训。

8、配合疾病控制中心的流调及采样工作。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三

1、为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孕产妇提供产前、产时及产后的常规保健和随访,开展咨询、心理支持和综合关怀服务。

艾滋病病毒感染孕产妇在阴道分娩过程中应尽量避免侧切、人工破膜、使用胎头吸引器或产钳助产、宫内胎儿头皮监测等可能增加艾滋病母婴传播危险的操作。

2、由于剖宫产可能有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目前尚不主张将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抗体阳性作为剖宫产指征。实施择期剖宫产术时应按照所选方案正确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

3、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产妇所生婴儿的保健。

加强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母亲及其婴儿的`关爱,进行喂养指导、常规儿童保健,监测生长发育,预防营养不良,增强体质。

由于母乳喂养可增加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机会,因此,应在充分咨询的基础上,帮助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母亲权衡母乳喂养和人工喂养的利弊,对婴儿出生后的喂养方式做出正确的选择。提倡实施人工喂养,尽量避免母乳喂养,堵绝混合喂养。

婴儿应于12个月进行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则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阳性者继续追踪随访,至18个月再次进行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结果阴性排除感染,纳入正常儿童保健;结果阳性婴儿转入艾滋病、梅毒、乙肝综合防治系统。

按照正常计划免疫程序给予预防接种。如果婴儿出现艾滋病、梅毒、乙肝临床症状,除不接种活疫苗外,应按照正常预防接种程序接种其他疫苗。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四

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有效应对洛莫依达乡艾滋病流行蔓延的严峻形势,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针对我乡所辖单位、各村组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了一次督导检查。现将此次督导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的。

掌握各村贯彻执行有关艾滋病防治文件精神的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效果,及时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和规划,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组织与管理。

洛莫依达乡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督导检查组负责组织协调全乡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对各村的督导评估。

督导检查组包括两个小组:

第一组:组长邓全(乡长);成员:的的林春(统计员)、马海曲玲(妇联)、李伟(民政司法)、吉古衣吉(文书)。第一督导检查组负责督导检查波乃姑村、洛莫村、布尔村、子史村、莫尼5个村。

第二组:组长阿合阿布(副乡长);成员:伍牛(科教卫文);吉觉曲叶(社会治安)、吉克伟哈(团委书记)、第二督导检查组负责督导检查学校、尔布村、尼合村、俄苦村、维史村共4个村。

三、督导内容。

从三个层次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与评估,即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防治工作的开展、艾滋病知晓率。

1、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组织机构建立、分级责任制建立、例会制度建立和年度艾滋病防治计划制定等。

2、防治工作的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咨询检测服务、高危人群干预(安全套使用、药物维持治疗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治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机会性感染治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等防治活动情况。

3、艾滋病知晓率:农村居民和在校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改变情况。

四、方法。

(一)督导检查组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村委会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等要求对村防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指标通过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和记录进行督导。

(三)根据督导考核检查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各村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改进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阅。

(七)制定落实工作奖惩机制,根据督导考核检查结果对相应村进行奖惩。

五、报告及反馈。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2、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3完善检测监测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4、积极贯彻“四免一关怀”政策。

5、大力推进行为干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艾滋病防治机制尚未完善。

2、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3、检测监测体系有待加强。

4、“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

5、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培训,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机制。

2、加大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3、继续完善检测监测和vct建设。

4、加快“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

5、加快行为干预措施的步伐。

洛莫依达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五

一、艾滋病病情报告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报告时限,通过国家病情报告系统上报,并及时开展hiv/aids个案流行病学调查。

二、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要求,艾滋病病情报告同时要实行季报和“零”报告制度。即次季度的首月5日前将上一季度的病情上报省疾控中心。

三、严格病情报告制度,及时、准确上报全县艾滋病病情。对瞒报、漏报和迟报病情的`要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

四、对艾滋病病情报告每月要进行核对,与传染病大病情保持一致。

五、及时、准确、完整地收集、汇总、分析艾滋病病情。

六、开展对艾滋病病情报告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

八、上报艾滋病病情报告表:

1、艾滋病病毒抗体检测数及阳性人数统计报表;

2、hiv感染者报告一览表;

3、艾滋病病人报告一览表;

4、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死亡报告一览表;

5、hiv感染/aids个案调查表。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六

1、与hiv/aids相关检测项目的所有资料均应严格保密,包括送检单与检测记录的保管,报告单的`发放和工作人员年度采血检测等。

2、hiv初筛实验室所有人员应具有高度的保密意识,严格遵守国家归定的保密制度的各项要求。

3、工作人员不得向无关人员提供检验结果,要妥善保存各种实验记录。

4、对初筛疑似阳性感染者不能告诉受检者本人,更不能到处乱讲。

5、对初筛证实的阳性结果要以机密程序上报主管领导机构,并对本人做好保密教育。

6、初筛实验室的有关检验资料,档案、结果记录其他人不得翻录查阅,修改和销毁。

7、实验室工作人员,不能在非正式场合对外提供任何结果、数据。

8、保密制度纳入年度考核,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根据情况修订保密制度。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七

医务人员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感染的防护措施应当遵照标准预防原则,对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均视为具有传染性的病源物质,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接触病源物质时,应当采取以下防护措施:

(一)医务人员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

(二)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应当戴手套,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防护眼镜;有可能发生血、体液大面积飞溅或者有可能污染医务人员的身体时,还应当穿具有防渗透性能的隔离衣或者围裙。

(三)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在进行有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的诊疗和护理操作时必须戴双层手套。

(四)、医务人员在进行侵袭性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要注意防止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者划伤。

(五)使用后的锐器应当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或者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也可以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禁止将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重新套上针头套、禁止用手直接接触使用用后的针头、刀片等锐器。

二、发生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措施。

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应当立即实施以下局部处理措施:

(一)用肥皂和流动水清洗污染的皮肤,用生理盐水冲洗粘膜。

(二)如有伤口,应当在伤口旁端轻轻挤压,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肥皂液和流动进行冲洗;禁止进行伤口的局部挤压。

(三)受伤部位的伤口冲洗后,应当用消毒液,如:75%已醇或者0.5%碘伏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被暴露的粘膜,应录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

三、医务人员反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机构应当对其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四、医疗卫生机构应当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源病毒载量水平对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实施预防性用药方案。

五、预防性用药方案分为基本用药程序和强化用药程序,基本用药程序为两种逆转录酶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强化用药程序是在基本用药程序的基础上,同时增加一种蛋白酶抑制剂,使用常规治疗剂量,连续使用28天。预防用药应当在发生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后尽早开始,最好在4小时内实施,最迟不得超过24小时;即使超过24小时,也应当实施预防性用药。

六、医务人员发生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后,医疗卫生机构应当给予随访和咨询。随访和咨询的内容包括:在暴露后的第4周、第8周、第12周及6个月时对艾滋病病毒抗体进行检测,对服用药物的毒性进行监控和处理,观察和记录艾滋病毒感染的早期症状等。

七、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对艾滋病、梅毒、乙肝病毒职业暴露情况进行登记,登记的内容包括: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发生时间、地点及经过;暴露方式;暴露的具体部位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和含有艾滋病病毒的情况;处理方法及处理经过,是否实施预防性用药、首次用药时间、药物副作用及用药的依从性情况;定期检测及随访情况。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八

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逐渐成为许多伺机性疾病的攻击目标,促成多种临床症状,统称为综合征,下面本站小编给大家带来艾滋病通报,供大家参考!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部属各高等院校:

多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部门间疫情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现通知如下。

各地要在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共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当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会议、疫情通报等方式,定期向有关学校通报本校学生艾滋病疫情。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xx〕1号)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特别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认真落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在入学教育中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等任务,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要注重发挥家长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性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高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教务、学生工作、共青团组织、校医院等部门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明确牵头单位,确保工作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支持学生社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通过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形式,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将学生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统筹纳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在资金、场所等方面提供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给予技术支持。

各省(区、市)要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通过典型案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的服务工作。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合理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方便有意愿的学生寻求咨询检测。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学校协助下,针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工作,通过减低危害和同伴教育,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对于发现的感染艾滋病学生,及时提供告知、心理咨询服务,加强随访管理,防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对于符合治疗标准的学生艾滋病病人,医疗机构要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四、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建立学校艾滋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要落实防控责任,定期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及时通报考核和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规划,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性健康教育等内容统筹纳入相关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适宜教学材料,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展提供支持。要发挥教学研究机构及行业学会的作用,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教研和宣传教育活动,制作教学用多媒体。

课件。

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年7月15日。

连续5年来,我市均有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近日,市卫计局下发通知,决定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

上报疫情将明确职业分布。

据介绍,近年来,东莞学校艾滋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5年来每年均有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

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市卫计局联合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镇街(园区)卫生计生、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各镇街(园区)将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制度,疫情通报要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通报个案信息。

市疾控中心将根据疫情情况,每半年向市卫计局报告全市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同时向疫情所在的镇街(园区)疾控中心通报疫情情况。镇街(园区)疾控制中心接报后,将尽快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疫情所在的学校通报学生艾滋病疫情。在艾滋病疫情上报时,各部门应明确15—24岁年龄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的职业分布,职业为“学生”的还应明确其所在的学校等相关信息。

初中学段需落实专题教育。

根据要求,各镇街(园区)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高校每学年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为加强对学校艾滋病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我市成立学校艾滋病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政策宣讲,健康教育、防治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协助开展学校艾滋病病防控督查等工作。

各区县(自治县)教委、卫生计生委,北部新区教育局、社发局,万盛经开区教育局、卫生计生局,各高校,市疾控中心,各直属学校,市中小学卫生保健所:

根据《xx市教育委员会、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开展“红丝带杯”201x年xx市大中学生艾滋病防控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的通知》(渝教体卫艺〔20xx〕44号)的总体安排,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各区县和学校认真组织,积极开展相关活动,圆满完成了各项活动任务。现将活动结果予以通报。

一、xx市大中学生艾滋病防控知识网络竞赛。

本次活动于201x年xx月xx日-xx月x日举行,全市67所高校和40个区县学生参与,参赛总人数为4.29万人,其中大学生8659人,中学生34319人。按照参赛总人数和个人得分情况,分别评选出大学组一等奖111名、二等奖216名、三等奖345名,中学组一等奖384名、二等奖537名、三等奖498名。获奖人员名单见附件1。

二、xx市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演讲比赛。

201x年xx月x日,经市级初选的24名普通高校和高职高专学校学生参加了在xx科技学院举行的现场演讲决赛。本篇文章来自资料管理下载。经过专家现场评审,分别评选出本科组一等奖6名、二等奖8名,高职组一等奖4名、二等奖6名。获奖名单见附件2。

三、xx市大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优秀作品评选活动。

获奖名单见《xx市教育委员会xx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关于红丝带杯xx市大中学生艾滋病宣传教育优秀作品评选活动获奖情况的通报》(渝教体卫艺〔20xx〕23号)。

四、优秀组织奖。

按照各区县和学校组织学生参加活动的情况,评选出优秀组织奖35个,其中区县教委18个,高等院校15个,委直属中学2个。获奖名单见附件3。

201x年x月x日。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九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部属各高等院校:

多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部门间疫情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现通知如下。

各地要在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共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当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会议、疫情通报等方式,定期向有关学校通报本校学生艾滋病疫情。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xx〕1号)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特别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认真落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在入学教育中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等任务,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要注重发挥家长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性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高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教务、学生工作、共青团组织、校医院等部门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明确牵头单位,确保工作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支持学生社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通过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形式,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将学生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统筹纳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在资金、场所等方面提供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给予技术支持。

各省(区、市)要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通过典型案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的服务工作。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合理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方便有意愿的学生寻求咨询检测。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学校协助下,针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工作,通过减低危害和同伴教育,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对于发现的感染艾滋病学生,及时提供告知、心理咨询服务,加强随访管理,防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对于符合治疗标准的学生艾滋病病人,医疗机构要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四、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建立学校艾滋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要落实防控责任,定期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及时通报考核和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规划,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性健康教育等内容统筹纳入相关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适宜教学材料,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展提供支持。要发挥教学研究机构及行业学会的作用,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教研和宣传教育活动,制作教学用多媒体课件,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年7月15日。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

1、负责职责范围内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试验,根据需要可开展其他艾滋病检测工作。

2、负责将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呈阳性反应的样品送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

3、定期汇总艾滋病检测资料,并上报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配合艾滋病检测确证实验室做好个案调查、登记随访工作。

4、负责对职责范围内艾滋病检测筛查实验室的技术指导,协助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艾滋病检测点开展自愿咨询检测工作,给予技术支持和指导。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一

艾滋病现在仍是我们人类医学上的一大难题,做好预防和控制是关键,那你是否对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有所了解呢?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艾滋病疫情的通报制度,供大家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连续5年来,我市均有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近日,市卫计局下发通知,决定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

上报疫情将明确职业分布。

据介绍,近年来,东莞学校艾滋病疫情呈现上升趋势,5年来每年均有学生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病人的病例报告,传播途径以男男同性性传播为主。

学校艾滋病防控形势日益严峻,为此,市卫计局联合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各镇街(园区)卫生计生、教育、人力资源部门要高度重视学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落实防控工作措施,切实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

各镇街(园区)将建立健全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制度,疫情通报要严格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通报个案信息。

市疾控中心将根据疫情情况,每半年向市卫计局报告全市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同时向疫情所在的镇街(园区)疾控中心通报疫情情况。镇街(园区)疾控制中心接报后,将尽快向同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报告,同时向疫情所在的学校通报学生艾滋病疫情。在艾滋病疫情上报时,各部门应明确15—24岁年龄段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人的职业分布,职业为“学生”的还应明确其所在的学校等相关信息。

初中学段需落实专题教育。

根据要求,各镇街(园区)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高校每学年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为加强对学校艾滋病病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我市成立学校艾滋病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政策宣讲,健康教育、防治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协助开展学校艾滋病病防控督查等工作。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卫生部和江西省有关艾滋病防治法规文件,切实加强我中心和辖区内艾滋病疫情管理工作,决定建立长效监测管理机制,以保证准确、及时、系统、全面地了解和掌握艾滋病的诊治数据及疫情上报管理,制定本制度。

1、全中心职工要提高建立艾滋病长效监测管理机制的认识,各科室要加强对监测工作的领导,建立高效的疫情监测系统,及时准确收集和报告疫情数据。

2、艾滋病疫情报告实行首诊负责制,门诊患者和转入住院患者,各科室要详细登记。凡手术病人术前或者需要进行侵入性检查的病人检查前必须开展hiv初筛检测,经实验室hiv初筛试验阳性者,实验室和首诊医生要登记患者姓名、性别、年龄、详细住址、联系电话并且留存足量血清后立即上院感科,院感科及时上报区疾控中心。

3、各有关部门必须将hiv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及艾滋病病人死亡者的详细资料报送院感科,院感科及时准确向区疾控中心上报。

4、门诊和住院病人的管理按照“hiv病人管理规定”执行。重点要求:(1)各种表格、病历须按要求详细填写,不得空项。(2)住址要详细填写到“村民组(门牌号)”或“某小区(某单位)某楼号某单元门牌号”。(3)联系方式等。

5、疑似aids住院患者必须做hiv初筛试验,初筛试验阳性者由检验科专人登记,然后送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进行确证。采送标本要严格按照要求做好防护,避免污染环境及交叉感染。“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须复印附病历后,同时在病程记录中单独记录一次“hiv抗体检测确认报告”。

6、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的各个环节均应按要求防护、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7、接触hiv感染者、aids患者、死亡者资料的各个环节均应做好保密工作。

8、对辖区内hiv感染者、aids患者定期做好随访工作,了解其病情及社会心理压力,最大程度消除其社会影响和社会歧视,提高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

9、在aids诊疗、管理工作中,因玩忽职守、不作为等情况,造成医疗纠纷者给予通报批评、罚款50~100元;造成医疗事故者罚款200~500元、停职检查3~6个月;造成疫情扩散者做下岗处理,同时按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

关于建立疫情通报制度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通知。

国卫办疾控发〔20xx〕40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教育局,部属各高等院校:

多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方面的政策措施,结合本地实际,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但近年学校特别是高等院校(以下简称高校)艾滋病防控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一些地方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较快,传播途径以男性同性性传播为主,部门间疫情信息沟通不畅,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为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学生身体健康,现通知如下。

各地要在健全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机制基础上,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至少每半年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疫情情况,共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和影响因素,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制定防控工作的对策与措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当地卫生计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协调指导下,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通过会议、疫情通报等方式,定期向有关学校通报本校学生艾滋病疫情。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合作,共同采取防控措施,并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报告。

二、提高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覆盖面和针对性。

各地要按照教育部、原卫生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的意见》(教体艺〔20xx〕1号)要求,切实落实各项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措施,特别要认真落实初中学段6课时、高中学段4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时间,认真落实高校和中等职业学校在新生入学时发放预防艾滋病教育处方、在入学教育中开展不少于1课时的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教育等任务,确保高校每学年每个在校学生不少于1课时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

各地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与性健康教育有机结合,积极探索适合不同学段学生身心发育、认知能力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方式,将性道德、性责任、预防和拒绝不安全性行为作为教育重点,提高教育的针对性和效果。要注重发挥家长在学生形成正确价值观和性观念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自我防护能力。

高校、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教务、学生工作、共青团组织、校医院等部门共同推进预防艾滋病教育的工作机制,要明确牵头单位,确保工作到位。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发挥青年志愿者作用,支持学生社团、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通过同伴教育、健康咨询等形式,传播预防艾滋病知识,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将学生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统筹纳入学生志愿者服务管理,在资金、场所等方面提供支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给予技术支持。

各省(区、市)要在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开展预防艾滋病教育试点工作,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目标,通过典型案例,提高教育的有效性,探索预防艾滋病知识的普及教育与针对有特殊需求学生的干预服务相结合的模式,及时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教育部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将选择部分高校开展试点工作。

三、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的服务工作。

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合理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方便有意愿的学生寻求咨询检测。学校要向学生提供咨询检测点的分布和联系方式等信息,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学校协助下,针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工作,通过减低危害和同伴教育,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对于发现的感染艾滋病学生,及时提供告知、心理咨询服务,加强随访管理,防止艾滋病进一步传播;对于符合治疗标准的学生艾滋病病人,医疗机构要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

四、强化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保障。

地方各级卫生计生、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领导和协调,将学校预防艾滋病工作纳入本部门日常工作,建立学校艾滋病防控专家指导组,为学校提供技术指导和专业咨询服务。要落实防控责任,定期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查,及时通报考核和检查结果,对发现的问题,限期整改。地方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要将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纳入当地艾滋病防治规划,给予指导和技术支持。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将预防艾滋病教育及性健康教育等内容统筹纳入相关学科教师培训内容,强化其责任意识,保证必要的工作经费,配备适宜教学材料,为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开展提供支持。要发挥教学研究机构及行业学会的作用,多途径、多形式组织开展艾滋病综合防治知识的教研和宣传教育活动,制作教学用多媒体。

课件。

提高预防艾滋病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国家卫生计生委和教育部将对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并通报检查结果。

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

20xx年7月15日。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二

一、艾滋病防治领导小组每年专题研究艾滋病防治工作一次以上。

二、开展主动监测工作,定期开展服务及同伴教育活动,送宣传资料及安全套。

四、定期对员工进行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五、配合市政府、市辖区医院、市居委会开展好“12.1世界艾滋病日”的宣传工作。

六、配合卫生部门执行有关艾滋病、性病防治法规定管理。

七、认真完成市政府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交付的有关工作内容。

xxxxx有限公司。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三

为了加强传染病病情管理,杜绝漏报,迟报现象发生,制定本制度。

1、责任报告人发现传染病时,在抢救处置患者的同时应在法定时间内及时,规范填写“传染病报告卡”。

2、责任报告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时要立即电话报告预防保健科,保健科核实后立即电话报告疾控中心。

3、预防保健科病情管理人员必须根据规范要求每日2次及时深入科室收集传染病报告卡,及时进行网络直报,并做好收卡登记。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责令改正。

4、情管理人员应定期开展传染病自查(自查内容包括门诊日志、检验登记、传染病登记本等各种记录的登记情况、传染病报告情况等),以杜绝传染病漏报,迟报。并书写内容完整的自查记录。

5、病情管理人员须将传染病报告卡和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登记、汇总。并定期报告院领导小组,根据规定给予处罚。

6、院领导组织院内传染病报告自查工作,要求检查和督导每月一次,并将检查结果报主管院长,进行全院通报。

7、院领导根据各科室传染病报告卡迟报、漏报,以及网络直报中存在的问题,按传染病管理奖惩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行处置。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四

1.非工作人员未经允许不得进入实验区域。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必须穿工作服,作好个人防护,实验室工作服不得带出实验区域。外来人员进入特殊区域应得到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并做好来访登记。

2.严禁在实验区域内进食、吸烟。禁止在实验区域内会客、嬉笑打闹。

3.实验人员上岗前应经过岗前培训,持证上岗。

4.样品接收人员对所送检样做好收样、登记、编号,明确检验的目的,按要求保存,对不符合要求的检样,拒绝收样。

5.实验操作要遵守操作规程,注意生物安全,做好原始记录。检验工作完成后,检验人员应将原始记录移交复核,及时出具筛查结果报告,复核人员应及时对检验结果进行复核。对于阳性结果,复核后及时上送确认实验室。

6.实验室内应保持卫生、整洁,物品要摆放整齐,试剂、耗材要定期检查。仪器要定期保养检修与调试,减小与避免检验结果的技术误差与人为误差。

7.各种试剂、耗材应有申请和消耗记录,贵重仪器和影响实验数据及结果的设备使用要实行使用登记,损毁遗失应及时报告。

8.标准品的'购进、使用、保管由专人负责并进行记录。

9.艾滋病实验室应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存留本底血清,定期对实验人员进行健康监测与评估。

10.实验室产生的废弃物在移交转运前应安要求做好废弃物的处理,并做好移交、处理记录。

11.实验室应配备灭火筒等消防工具和应急药品、急救工具。

12.离开实验室前,要细心检查并关闭水、电、通风、空调和门窗,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五

1、实验室工作人员要熟悉生物安全操作知识和消毒技术。

2、不得在实验室内喝饮料、吸烟、吃食物和化妆打扮等。不得在实验室内会客。

3、实验室用品(包括工作服)不得用于其他用途。不可将私人和无关的物品带入实验室。

4、工作时,要戴手套、穿工作服和隔离衣,操作时手套破损应立即丢弃、洗手并更换新手套。

5、不要用载着手套的手触摸暴露的皮肤、口唇、眼睛、耳朵和头发等。

6、尽量避免使用尖锐物品和器具。宜用不易破碎的`材料制品。禁止用口吸任何物质。

7、工作结束后,要对工作台面消毒,如用消毒液清洗后要干燥20分钟以上。操作时有标本、检测试剂外溅时应立即消毒,平时要保持环境整洁。

8、工作完毕,脱去手套后洗手,再脱去衣,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9、遇到意外事故,应立即处理并分别以口头和书面报告上级部门。如工作人员皮肤被刺伤,可以用流动水局部清洗或用刺激性较轻的含氯消毒剂浸泡皮肤创口。样品或检测试剂溅入眼内应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溅入口内,应先吐出残留的液体后,用清水反复漱口。

10、遇见高危的意外事故发生,除进行局部处理外,同时应立即采取预防措施,凶手对其随访、hiv检测、休息并暂离开原岗位3个月,按医嘱服用抗hiv药物进行预防。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六

12月1日是第28个“世界艾滋病日”,今年宣传活动主题是“行动起来,向‘零’艾滋迈进”,副标题为“合力抗艾,共担责任,共享未来”。今年,也是遏制和防治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收官之年。目前,全省艾滋病防治情况如下:

截至月31日,全省累计报告现住址在我省的存活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41413例(其中艾滋病病人15480例),累计报告死亡13734例。累计报告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数居全国第五位。

年1-10月,我省共收到新报告现住址为广东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5866例,艾滋病病人2194例,死亡病例1316例,分别比去年同期上升7.7%、16.6%和下降1.8%。另有968例既往报告的感染者转化为艾滋病病例。

当前,我省艾滋病疫情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全省整体处于低流行水平,部分地区疫情比较严重。二是传播模式以性传播为主,男男同性性传播快速上升。三是老年组和青少年病例所占比例增大。四是感染者和病人中流动人口比例高。

“十二五”期间,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主要措施:一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部门切实履职。“十二五”期间,省财政每年拔出300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艾滋病防治工作(省级专项经费为万元);中央转移支付专项经费也逐年增加,2015年达到3.12亿元;各地市县投入达3.16亿元。二是广泛深入开展宣传教育。我省城镇15-60岁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67%提高到今年的92%,农村15-60岁居民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从2010年41%提高到今年的84%;省教育厅建立广东省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网平台,已有超过20万学生在网上学习预防艾滋病知识;同时在全省30所高校和720所中学开展“青春健康”预防艾滋病教育项目工作,采取同伴教育等多种形式在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宣传教育。三是加强监测检测体系建设和强化病例管理。全省共建立了艾滋病抗体检测省级确证中心实验室1个,确证实验室34个,筛查实验室(检测点)1412个,覆盖全省的hiv监测检测网络已形成,2015年1-10月检测量达873万人次。病例随访检测率从的12.3%上升到今年的81.3%。四是“四免一关怀”政策稳步落实。各地及监狱、戒毒场所等均已开展抗病毒治疗工作。截至2015年10月,全省累计免费抗病毒治疗30497例。对比2010年,艾滋病病死率从16.8%下降到底的5.4%。2015年1-10月,全省提供免费咨询检测6.9万多人次,筛查孕产妇167.6万人次,共为艾滋病病毒抗体阳性孕产妇175人提供了免费抗病毒药物治疗等阻断措施。五是加强高危行为干预工作。2015年1-10月,共干预暗娼人群23.3万人次,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10.8万人次,外来务工人员132.7万多人次,免费发放安全套391万个。截至今年10月底,全省共开诊62个戒毒药物维持治疗门诊,累计治疗吸毒人员33433例,其中,累计治疗吸毒hiv感染者和艾滋病人1659人。六是大胆创新艾滋病防治模式。继续组织开展第三轮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工作,稳步推进“抗病毒治疗一站式服务”、“异性性传播干预”、“男男同性性行为人群检测干预”、“性病门诊就诊者促进检测”、“随访管理下基层”等试点工作。七是社会组织全方位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2015年,共有38个社会组织申请了68个国家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基金项目和广东省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项目,涉及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高危行为干预和病人关怀等多个领域,受资助经费超过400万。

11月18-20日,国家防艾办督导组对我省实施艾滋病“十二五”行动计划进行了终期评估督导,国家督导组高度肯定我省艾滋病防治工作所取得的成效。省政府防艾工作委员会将全面分析“十二五”行动的实施情况,认真谋划“十三五”行动计划。

艾滋病通报制度篇十七

艾滋病现在的病例越来越多,人们要提高防范艾滋病的知识,那么艾滋病督导怎么写好通报?下面本站小编整理了艾滋病督导通报,供你参考。

全市20xx年艾滋病防控工作督导情况通报会今天召开。会上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周启富同志通报了全市艾滋病防控工作督导情况以及全市艾滋病防控工作现状,安排了“12.1”艾滋病日宣传及全省艾滋病防控工作检查准备工作。市重传办副主任、市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陈艳同志就全市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

一是添措施,努力提升防控工作相关指标。目前还有一些工作指标没有完成,请各县(区)、各相关单位想办法、添措施,努力完成目标任务。

二是加投入,确保艾防工作稳定推进。可以看到各级财政对艾防工作非常支持。但随着经济发展,人员流动愈加活跃等实际情况,艾防工作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所需人力物力进一步增加。请各级财政继续加大资金保障力度,确保艾防工作稳定运行。

三是重宣传,做到艾防宣传无盲区。卫生计生、文新广电、宣传、教育等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升宣传覆盖面,采取多样化的,适应各种不同人群的宣传方式,做到艾防宣传无死角。

市重传委成员单位、各县(区)卫计局分管局长、科(股)长、疾控中心主任、市直医疗卫生单位约70人参加了会议。

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有效应对洛莫依达乡艾滋病流行蔓延的严峻形势,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根据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乡实际,针对我乡所辖单位、各村组艾滋病防治工作开展了一次督导检查。现将此次督导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目的。

掌握各村贯彻执行有关艾滋病防治文件精神的情况,评价艾滋病防治效果,及时制定和调整防治策略和规划,提高防治工作质量和效果。

二、组织与管理。

洛莫依达乡艾滋病综合防治工作督导检查组负责组织协调全乡艾滋病防治督导评估工作的开展,组织开展对各村的督导评估。

督导检查组包括两个小组:

第一组:组长邓全(乡长);成员:的的林春(统计员)、马海曲玲(妇联)、李伟(民政司法)、吉古衣吉(文书)。第一督导检查组负责督导检查波乃姑村、洛莫村、布尔村、子史村、莫尼5个村。

第二组:组长阿合阿布(副乡长);成员:伍牛(科教卫文);吉觉曲叶(社会治安)、吉克伟哈(团委书记)、第二督导检查组负责督导检查学校、尔布村、尼合村、俄苦村、维史村共4个村。

三、督导内容。

从三个层次对艾滋病防治工作进行督导与评估,即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防治工作的开展、艾滋病知晓率。

1、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组织机构建立、分级责任制建立、例会制度建立和年度艾滋病防治计划制定等。

2、防治工作的开展:大众宣传教育、咨询检测服务、高危人群干预(安全套使用、药物维持治疗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艾滋病治疗(抗病毒治疗或中医治疗、机会性感染治疗)、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及其家庭提供关怀和救助等防治活动情况。

3、艾滋病知晓率:农村居民和在校学生的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的改变情况。

四、方法。

(一)督导检查组根据《艾滋病防治条例》、《村委会艾滋病防治工作职责》等要求对村防艾工作进行督导检查。

(二)“艾滋病防治机制建设”和“防治工作开展情况”相关指标通过查阅相关文字资料和记录进行督导。

(三)根据督导考核检查实际情况,客观记录各村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和存在问题和困难,提出改进建议供上级有关部门参阅。

(七)制定落实工作奖惩机制,根据督导考核检查结果对相应村进行奖惩。

五、报告及反馈。

(一)、主要做法。

1、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2、加强宣传教育,普及艾滋病防治知识。3完善检测监测体系,加强疫情监测工作。

4、积极贯彻“四免一关怀”政策。

5、大力推进行为干预措施。

(二)、存在的问题。

1、艾滋病防治机制尚未完善。

2、宣传教育不够深入。

3、检测监测体系有待加强。

4、“四免一关怀”政策落实不平衡。

5、高危人群的干预措施进展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建议。

1、加强培训,进一步完善艾滋病防治机制。

2、加大力度,继续深入开展宣传教育。

3、继续完善检测监测和vct建设。

4、加快“四免一关怀”政策的落实。

5、加快行为干预措施的步伐。

洛莫依达乡人民政府。

二〇一一年五月二十七日。

县直各有关医疗卫生单位,各镇(中心)卫生院:

为规范我县艾滋病检测工作,提高艾滋病检测水平,根据《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xx修订版)》和《淮安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实施办法》(20xx年修定版)要求,县卫计委组织人员对全县3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1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进行了督导检查。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现场督导情况。

从现场检查结果看,各单位高度重视艾滋病检测工作,能够按规范要求抓好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建设与管理。3个艾滋病筛查实验室三区划分合理,配备了生物安全柜、酶标仪、洗板机、恒温水浴箱等检测设备,安全防护措施基本落实,实验室运行良好。1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设施设备条件与人员配备基本符合有关要求,并能全面开展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业务,不断扩大艾滋病检测覆盖面,其相关管理比较规范,为最大限度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与病人提供了有力保障。各检测实验室都建立了sop文件,内容比较全面;实验室环境基本满足试验需求;试剂采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注册批准的试剂;检测有登记,血样保存也基本符合规定要求,有监控记录;各实验室还配备了外质控品,个人防护用品贮备齐全,医疗废弃物处置较为规范。

二、季度抽查与质控考核情况。

县疾控中心根据有关要求对12个艾滋病快速检测点今年一、二季度筛查的血清进行了抽检,经筛查中心实验室用酶联方法复核,未检出阳性血清。县疾控中心于6月初向12个快速检测点发放了外质控考核样品,各检测点能及时进行检测,并在规定时间里将检测结果反馈给县疾控中心。从质控报告结果来看,12个快速检测点考评结果准确无误,外质控信息填写完整,表述用语规范。

三、存在问题。

少数快速检测点实验室内务管理不到位,物资存放比较零乱。西顺河镇卫生院实验室面积较小,检测区和办公区没有独立分开。西顺河、东双沟镇(中心)卫生院快速检测点实验室sop文件不够完整;老子山镇卫生院检测点新上岗人员没有接受相关培训。高良涧镇卫生院检测点连续2个月没有检测样本。

四、下一步工作要求。

1.认真梳理,及时整改。各艾滋病检测实验室要对照国家检测规范与省、市相关要求,认真对本实验室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分析,并尽快落实整改措施。

2.强化管理,规范检测。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及快速检测点应根据各自职责要求,熟练掌握《全国艾滋病检测技术规范(20xx版)》、《艾滋病病毒抗体快速检测技术手册(20xx年版)》及《淮安市艾滋病检测工作管理实施办法(20xx年修定版)》,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要求开展hiv检测工作。同时,要进一步做好梅毒、丙肝检测管理,不具备确认及诊疗资质的单位要进行转介告知,发现病例应及时登记报告,报告卡内容填写要完整,杜绝漏报、瞒报、报告不规范现象。

3、扩大检测,提升能力。县卫计委将艾滋病检测实验室管理工作与筛查任务数完成情况纳入对各单位年度目标考评体系。各医疗卫生单位要按照中国疾控中心制定的《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医务人员主动提供的艾滋病检测咨询指南》主动为前来就诊的各种疾病患者提供艾滋病检测和针对性咨询服务,各艾滋病筛查实验室和快速检测点应落实生物安全防范措施,在规定的职责范围内开展艾滋病的相关检测,并做好相关检测信息收集、上报工作。县艾滋病筛查中心实验室(县疾控中心)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的同时,要针对督导考评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加大对有关单位的现场督查和技术指导力度,着力全面提升我县艾滋病筛查工作能力和水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