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19:48 页码:9
2023年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模板9篇)
2023-11-13 07:19:48    小编:zdfb

教案是根据教学大纲,针对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学生特点而设计的教学活动计划。如何编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是每个教师都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希望这些教案范例能够为广大教师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促进教学改革和创新。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一

设计意图:这一活动来自于中班下册"青蛙"这一主题里的一个活动。动物主题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以幼儿感兴趣的动物为载体,通过听听、说说、游戏等活动,能激起幼儿学习的兴趣,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语言是幼儿交往、认识事物、保存知识、发展智力的重要工具。幼儿正处在语言发展的敏感期。因此学习对话贯穿始终。

目标。

1、能安静地倾听故事,知道故事名称、理解故事内容;发展幼儿的观察、比较的能力。

2、根据故事内容,分角色表演。

准备。

1、小蝌蚪的头巾若干,把幼儿打扮成小蝌蚪。

2、活动教具一套。

3、录音机、磁带。

过程。

1、分段欣赏故事,学讲角色对话。

(1)幼儿听音乐跟着老师学小蝌蚪游的动作(双臂交叉抱住身体、晃着头),游进池塘(活动室)。

老师:嘘---(幼儿安静下来)暖和的春天到了,睡了一个冬天的青蛙妈妈醒来了(老师做动作、幼儿学动作)……产下许多圆圆的卵(老师、幼儿全体蹲下扮成卵)……青蛙妈妈产下卵慢慢地活动起来了(做动作)……非常地快乐。

(2)逐一出示活动教具,幼儿在提问中学讲对话。

a.有一天,鸭子妈妈……小蝌蚪高高兴兴地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小蝌蚪看到了什么?怎么问?鸭妈妈怎么回答?

b.一条大鲤鱼……小蝌蚪再向前游去(边讲边操作活动教具)。

老师:把谁当成了妈妈?大鲤鱼怎么说?

c.一只大乌龟在前面游……小蝌蚪又向前游去。

老师:又把谁当成了妈妈?乌龟妈妈怎么说?

d.小蝌蚪游呀游……结束。

老师: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开始时它怎么问青蛙妈妈?青蛙妈妈怎么说?(了解青蛙生长过程)。

e.告诉幼儿故事的题目。

2、安静地听录音,整体欣赏故事。

下面我们完整地听录音机阿姨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

老师:听完后问:小青蛙找到了妈妈心情怎么样?

那么你们遇到高兴的事情会怎么样?

(深入词汇,要求幼儿把自己高兴的情形表现出来)。

3、学习分角色表演,学讲对话。

(1)故事里谁是你最喜欢的,为什么?

(2)请喜欢鸭妈妈的小蝌蚪到鸭妈妈身边来(将活动教具中的鸭妈妈贴在椅子上)。

同样请喜欢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分别站好。

喜欢做小蝌蚪的和老师一起。

(3)教师讲叙述内容,幼儿分角色表演并说出对话内容。

(4)听录音,自由分配角色表演。

(5)结束:小蝌蚪咱们和鸭妈妈、鲤鱼妈妈、乌龟妈妈、青蛙妈妈一起到外面游玩去。(离开活动室)。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先分段欣赏故事,利用活动教具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了多方面的知识,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有礼貌地问答以及开心时你会怎样表现,挖掘了活动中有价值的、隐在的教育机制,使幼儿得以全面发展。

2、活动第二部分以角色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孩子自由选择故事中的角色,符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同时体现了孩子的主体性。最后孩子自由组合分角色表演,使活动进入*。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性很高,从头到结束都保持着浓厚的兴趣。

3、活动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听听说说玩玩动静结合,做到"动"、"静"结合,有张有弛,幼儿学起来有劲,教师上起来省心,教学效果大大提高。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二

本班学生由大班和中班学生组成,学生们来班前不懂任何汉语话,也没有任何语言环境,在这种情景下仅有在班里能与汉语言接触,所以我在班里让学生们多听,多说。

1、经过多种形式的看图讲述,激发学生大胆说汉语的兴趣。

2、经过多便讲述,发展学生的口语表达本事。

3、经过看图讲述,引导学生理解并记住小蝌蚪找妈妈的主要资料。

重点:激发学生大胆说汉语的兴趣,记住,理解故事资料,发展口语表的本事。

难点:记住故事资料。

(一)开始环节。

以提问的方式导入课文。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蝌蚪吗?他的妈妈是谁?今日呀有一群小蝌蚪找不到妈妈了,我们一齐看看是怎样回事。

(二)基本环节。

教师出示图片一,请学生猜一猜,说一说上头的资料,

用同样的方法出示其它图片让学生大胆的说。

教师完整的,慢速把故事讲一遍,放光盘再听一遍。

教师根据故事资料向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给于鼓励。

教师请全体学生跟读故事。

教师指图,请全体学生饰演小蝌蚪,其他主角由教师担任,一边看图,一边讲述,第二次替换主角。

(一)结束环节。

请学生先自由结合看图讲述,然后交换主角再讲述。

(二)延伸环节。

请学生自由结合,边表演边讲述。

这是一节语言活动,讲了一则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故事资料简单,容易让学生理解,易懂,采用的是鼓励,引导学习方式。

在过程中大部分学生基本上理解了故事资料,并很进取的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大胆的表达了自我的想法,对故事的兴趣也很高,在回答问题时教师不光让举手的学生回答,还向没有举手,表达本事不太好的学生提出了一些很简单的问题,只要说对一半也进行了鼓励。

如果让我再一次上的话,我会加关于故事的动画片,光盘上只讲了故事,没有画面。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三

1、引导学生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表现故事中主要角色的外形特征和主要情节。

2、引导学生用与物体相应的颜色作画。

3、培养学生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4、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学生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5、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大胆自信地向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

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画成6幅连环画。

注意远近、大小关系,合理安排画面的能力。

学生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鸭子、鱼、乌龟、鹅、青蛙图片,图画纸,油画棒。

1、导入活动,引起兴趣。

我们已经听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今天我们把故事中的主要角色和内容画出来,每一段故事画一张画,连起来就叫连环画,让别人把几张画连起来看就知道是一个完整的故事。

2、引导学生观察主要角色的特征。

学生讨论,故事里都有哪些小动物。

出示动物图片,请学生观察。

3、交代要求,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我们把故事分成6幅图,在画的右下角标上数字。

画之前,请学生先想好如何构图。

学生作画,教师巡回指导,提醒学生将主要角色画在纸的中间,注意添画与主题有关的事物,鼓励学生大胆表现动物形象和设计画面。

4、评价作品,结束活动。

鼓励学生与邻座的小朋友相互欣赏并讲述故事内容,选出画的最好的作品进行表扬并让学生介绍作画经过。

这个《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了学生。在故事中,通过小蝌蚪找妈妈的曲折经历,使学生了解到青蛙的生长变化过程,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解连环画的形式,会区分故事中不同的情节内容,知道其先后顺序,制作成连环画,并且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的能力。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四

1、讲读课文,了解青蛙生长过程,能按课文内容天空。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学习“短、蹲、碧、肚、鼓”理解词义。

1、抽生读生字卡片。

2、按课文内容填空:

小蝌蚪,大(),黑(),甩着长长的(),快活地()。

3、齐读第1自然段(贴出“长尾巴的蝌蚪”图)。

2、讨论:理清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四|a小蝌蚪的形态有什么变化?(贴出后腿的蝌蚪图)。

句|b小蝌蚪看见谁在干什么?

话|c小蝌蚪怎么说?

|d“谁”怎么回答?

3、指导朗读。

(1)练读小蝌蚪的话,问“迎”上去是什么意思?(正面的,面对面的主动上去问。)。

小蝌蚪迎上去问:“……。。?”

对比:

小蝌蚪游上去问:“……。。?”

(2)谁来读鲤鱼妈妈的话?从鲤鱼妈妈的话中小蝌蚪知道了自己妈妈的怎么样的?(四条腿、宽嘴巴。)。

(3)分角色朗读(鲤鱼:热情;蝌蚪:急切)。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

学习第2自然段时我们先找出这段有几句话,(板书:找找),再说说每句讲什么,(板书:说说)。最后有感情地读读。(板书:读读。)。

1、按“找找——说说——读读”的学法,四人小组讨论学习第3段。

2、引读,进一步理清层次。

“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生读)。

“他们看见”——(生读)。

“小蝌蚪连忙追上去叫”——(生读)。

“小乌龟笑着说”——(生读)。

3、练习,突破重点。

口头填空:小蝌蚪游啊游,长出了()。他们看见()的乌龟在水里游,就把()当作自己的妈妈,乌龟告诉小蝌蚪,他们的妈妈头顶上有(),披着(),捉起虫来()。

结合填空师贴出“长着前腿的蝌蚪”图,理解“披着、顶呱呱。”

4、指名分角色朗读。

理解为什么用“追”“连忙追”说明什么?

1、默读思考: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谁是小蝌蚪的妈妈?把有关青蛙样子的句子用“——”划下来。

2、出示句子,朗读理解。(出示青蛙图)。

荷叶上蹲着一只大青蛙,披着碧绿碧绿的衣服,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1)看图理解“蹲着、露着、鼓着”等词。

学习生子“蹲”共几笔?书空右半部分。

学习生子“鼓”共几笔?部首是什么?书空左半部分。

(2)找一找写出青蛙颜色的词。(碧绿碧绿)、雪白的肚皮)。

学习生子“碧”,什么结构?第三笔是什么?

学习生子“肚”怎么记?

(3)朗读这段话。

(4)你能看着图和板书向大家介绍青蛙吗?

3、这是小蝌蚪外形上又有了什么变化?(贴出“尾巴变短的蝌蚪”图;“尾巴不见的青蛙”图)。

学习生子“短”怎么记?

4、从哪个句子看出小蝌蚪已经变成小青蛙了?出示:他们后腿一蹬,向前一跳,蹦到了荷叶上。(对比理解“蹬、跳、蹦”)。

5、朗读第4、5自然段。

(1)看着黑板上的五张青蛙生长变化的图片,说说小蝌蚪是怎么变成青蛙的。

完成《课堂作业》。

(2)指导书写“蹲”“鼓”“碧”

1、总结课文,巩固青蛙生长过程中几个不同阶段的形体变化。

2、会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3、知道青蛙是捉虫的能手,懂得应该保护青蛙。

4、会看单幅图在问题的提示下写几句话。

1、出示课文的四幅图,观察图片,指名说说图的内容。

2、默读全文,用“———”划出表示小蝌蚪生长的句子。

出示:

(1)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长出了两条后腿。

(2)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又长出了两条前腿。

(3)小蝌蚪游啊游,过了几天,尾巴变短了。

(4)不知什么时候,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a读一读,议议第二次变化是为什么加上一个“又”。

b看图填空。

小蝌蚪先长出(),再长出(),()变短了,最后变成()。

3、小结: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见了鲤鱼妈妈、乌龟妈妈,并在它们的指点下,找到了自己的妈妈——大青蛙,这时小蝌蚪也变成了小青蛙。

4、分角色朗读全文。

1、读读课文中描写青蛙的句子。师描述:碧绿的衣裳,雪白的肚皮、一对鼓鼓的大眼睛。为什么作者要把青蛙写得这么可爱?(青蛙能捉害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人类的好帮手。)。

2、我们把描写青蛙外形的这段话背下来好吗?(蹲着……披着……露着……鼓着……)。

自由背、知名背。

3、课文的第4自然段是写小蝌蚪找到青蛙妈妈的,它的结构上和第2、3自然段一样吗?

按“形态上的变化——看见谁在干什么——小蝌蚪怎么说——‘谁’怎么回答”的顺序背第4自然段。

4、第5自然段结构上有什么不同?

按照“形态上的变化——小青蛙怎么做——青蛙妈妈怎么说的顺序背第5自然段。

5、把4、5自然段连起来背一下。

三、指导看图说话。

1、我们已经知道了青蛙是庄稼得好朋友,你从课文的哪几句话看出青蛙会捉害虫?(用”——“划出,读读。)。

老师向学生介绍有关青蛙捉害虫的知识。

2、完成课堂作业:看图写几句话。

(1)想想青蛙在干什么?

要求模仿课文第4段青蛙外形的这段话来说一说。(农田里蹲着一只大青蛙,它披着碧绿的衣服,鼓着大大的眼睛,正在捉小飞虫。)。

(2)我们应该怎样对待青蛙?

(3)连起来写一写。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五

1.初步理解故事内容,知道故事名称、角色和主要情节。

2.了解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3.感受动画中的意境美。

4.帮助学生体验和理解故事内容,尝试讲清简单的事情。

5.通过教师大声读,学生动情读、参与演,让学生感知故事。

2.蝌蚪变成青蛙的示意图。

1.提问。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片上是谁吗?

(2)小蝌蚪长得怎么样?

(3)它的妈妈是谁?

2.过渡:你们都知道它的妈妈是青蛙,可是小蝌蚪却不知道它的妈妈到底是谁,他们你问我,我问你,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们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吧!

小结:因为他们看见小鸭的妈妈带着他们在水中玩耍,所以他们非常的羡慕,也想找到自己的妈妈。

过渡:于是小蝌蚪就要去寻找自己的妈妈了。

2.观看课件(二)提问:

(1)在寻找的路上小蝌蚪遇见了哪两位小动物?(鱼、乌龟)。

(2)这两位小动物是怎么回答小蝌蚪的呢?

小结:鱼妈妈说:好孩子,我不是你们的妈妈,我是小鱼的妈妈,你们的妈妈有四条腿。

乌龟说:我是小乌龟的妈妈,你们的妈妈肚子是白色的。

3.学生学说对话4.观看课件(三)提问:

(1)白鹅妈妈是小蝌蚪的妈妈吗?为什么不是?

(2)他说了些什么呢?

小结:小结:白鹅说:我是小白鹅的妈妈,你们的妈妈穿着绿色的衣服,唱起歌来呱呱呱。小蝌蚪一路把鱼、乌龟、鹅当成妈妈,他们的妈妈到底是谁?我们继续往下看。

4.观看课件(四)提问:

(1)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它的妈妈是谁啊?

(2)小蝌蚪最后是怎么变成小青蛙的呢?

小结:一天又一天小蝌蚪慢慢长大了,先长出两条后腿来,再长出两条前腿来,他们的小尾巴呢,不见了,小蝌蚪变成小青蛙了。

1.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分别遇到了谁?

2.最后小蝌蚪找到自己的妈妈了吗?他的妈妈长得什么样?

1.这是一个春天里关于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小蝌蚪找到妈妈心情怎么样?

2.那我们和小蝌蚪一起开心的游戏吧。

事先准备好五幅画,分别为小蝌蚪、长了两条前腿的蝌蚪、长了前腿和后腿的蝌蚪、尾巴变短的青蛙、小青蛙。通过学生看图引导孩子说出小蝌蚪的变化过程,教师相机贴出对应的图片。要求要求用上先、再、接着、最后,说小蝌蚪的生长过程。这样孩子掌握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时就轻松自如,毫不吃力。活动中,我尽量让孩子自己说,自己问,进一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最后还请孩子分角色表演了一次,孩子都很开心。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正确分辩:迎上去追上去游过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难点: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教具准备: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______________已经_______________。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七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大胆表演、质疑、想像、表达的能力;

3、情感目标:了解青蛙是益虫,懂得保护青蛙。

重点是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

难点是分角色朗读和表演。

头饰、课中操音乐多媒体课件。

一、谜语导入,激发兴趣:。

亲爱的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先请大家猜一个谜语:

1、小黑鱼,滑溜溜,圆圆脑袋长尾巴,池塘里面游呀游。板书:小蝌蚪。

2、绿衣小英雄,田里捉害虫,冬天它休息,夏天它捉虫。板书:青蛙。

3、小蝌蚪和青蛙之间是什么关系呢?板书:妈妈。

4、今天,我们就来学一个非常有趣的故事。板书:找。

二、观看动画,理清思路:

1、先请大家看这篇文章的动画片。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1)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去找她的妈妈,先碰到了鲤鱼,又碰到了乌龟,最后才找到了他们的妈妈青蛙。

(2)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小蝌蚪怎样变成青蛙的故事。

随机板书:找鲤鱼乌龟变并在田字格里指导学生写“变”字。

三、配乐朗读,初步感知:

1、师配乐范读,学生回答: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标出。

2、学生配乐按自然段接读课文后,认读二类字。

灰黑色迎上去阿姨头顶披着鼓着。

3、小蝌蚪是怎样变成青蛙的?

板书:长出后退长出前腿尾巴变短。

四、研读课文,理解内容:

1、那蝌蚪是什么样?学习第一段。

帯动作表演读,突出小蝌蚪的特点,增加趣味性,加深对蝌蚪外形的认识。

2、青蛙什么样?学习第四段:

采用换角色自述的方式,让孩子们进一步加深对青蛙外形的认识。如——。

例:我是一只大青蛙,我头上鼓着一对大眼睛,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四条腿,宽嘴巴。(阐述自己的特征)。

3、跳课中操《小青蛙找家》。

4、指导写“披”字。

5、采用分角色朗读、帯头饰表演等形式分别学习二、三、五段。

(3)引导质疑:为什么把乌龟当成它们的妈妈呢?(因为乌龟也有个大嘴巴)进一步引导学生明白:之所以小蝌蚪认错,是因为鲤鱼妈妈没有把青蛙的全部特征描写清楚,才造成这样的误会。以后我们在描写人物外貌的时候一定要描写全面和具体,把特征说全。另外,小蝌蚪也不对,不能根据身体的部分的特征就去判断,也就是说看事物要全面,做深入了解。

五、板书总结,回顾全文:

这篇课文有两条线索,一条是找,讲了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鲤鱼阿姨就迎上去问,看到乌龟像它们的妈妈就追上去喊,最后看到大青蛙才游过去叫妈妈。同时在找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先长出两条后退,再长出两条前腿,最后尾巴变短不见了,变成了青蛙。

课堂练习:

小蝌蚪先长出(),过了几天,又长出(),再过几天,()变短了,渐渐的,()已经不见了,变成了()。

六、资料汇报,知识拓展。

1、青蛙:两栖动物,头部扁而宽、口阔、眼大,皮肤光滑,颜色因环境而不同,通常为绿色,有灰斑。趾间有薄膜相连,生活在水中或靠近水的地方。善跳跃,会游泳,多在夜间活动。幼体叫蝌蚪,主要吃田间的害虫,对农业有益。又称田鸡。

2、青蛙的本领可大啦!一天可以吃七十多只害虫,一年可以消灭一万五千多只害虫。是人类的好朋友。小朋友可要爱护关心它。

3、青蛙是人类的朋友,是庄稼的保护神,农民伯伯亲切地称之为“护谷神”。为了让这位朋友生活得更舒适、安全些,我们作为他的朋友,应该用心去爱护关心他。同学们,你们能为他做点什么吗?(环保教育)。

4、师总结:青蛙是捕捉害虫的能手,是庄稼的好朋友,我们应该保护青蛙。

5、填空后总结:老师明白了,原来啊,小蝌蚪每次去找妈妈是自己的身体都在发生变化。

活动4【练习】巩固练习,理解内容。

1.说一说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池塘里有一群小蝌蚪,他们游哇游,过了几天,长出两条(),又过了几天,长出两条(),没过多久,()不见了,变成了一只只能捉害虫的()。

2.读最后一段。

你们已经长成青蛙了。

小青蛙的尾巴已经不见了。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八

2.初步了解青蛙的生长过程。

3.通过语言表达和动作相结合的形式充分感受故事的童趣。

4.引导学生在故事和游戏中学习,感悟生活。

5.鼓励学生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2.小蝌蚪、小鸭、小鱼、乌龟、小鹅、青蛙头饰若干。

一.讨论。

教师播放课件图片欣赏和视频欣赏,丰富学生对小蝌蚪认识。

教师:你们见过小蝌蚪么?它们长得什么样子?

1.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欣赏,学生边看课件边欣赏故事。

2.教师播放课件故事教学,教师请学生观察画面回忆故事或者指向"小蝌蚪第一次遇到了谁"等文字按钮。

三.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学生根据故事讨论小蝌蚪是怎么长大变成青蛙的,教师可结合课件成长视频来开展这一活动。

学生分角色进行情景剧表演。

我觉得这节课的设计整体来说是自然、流畅、轻松活泼的,教学内容符合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方式,生动形象的直观教具是孩子们兴致盎然。首先从老师问孩子们,回家没看见自己的妈妈时,是什么样的心情导入,让学生知道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之后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这不仅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也让学生有了一个丰富的想象空间。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们对老师的操作活动有着很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表达,孩子们对小蝌蚪的各种动态有了一定的理解,老师先让孩子了解小蝌蚪的特征,再让学生讨论小蝌蚪游动的反向,是怎样改变小蝌蚪游动的方向的,突出了本节活动课的重点。将语言发展,数的感知,探索巧妙的融合在一起。

二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教案篇九

教材分析:

本课是语文出版社s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17课。

设计理念:

想像和创造的空间。

教学目标:

1、运用多媒体课件,使学生知道小蝌蚪的生长过程。

2、正确认读8个生字。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正确认读8个生字。

教学准备:

录音机;多媒体课件;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池塘课件)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

2、学生发表见解。

3、在这美丽的池塘里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吗?

(演示课件小蝌蚪找妈妈的全过程)。

4、学生边看画面边听故事。

5、这个故事叫什么名字?

6、学生齐答。

7、举起你的小手和老师一起写课题好吗?

8、学生书空课题,并齐读课题。

(创设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和兴趣,使学生想学、乐学)。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自由的读课文。初读课文时,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怎么办?

2、学生说识字方法。

3、同学们的识字方法真多,下面就请你们一句一句仔细认真地读,看谁认识的生字多。

4、学生自由读文,自学生字。

5、同学们课文读得真认真,一定认识了许多生字,是吗?那就把你认识的生字读给大家听吧!

6、学生逐字汇报自己认识的生字,并说识记方法,教师根据学生汇报出示生字课件,并引导学生说不同的识记方法。

7、生字认识了,生字带出的词语你们认识吗?

8、(出示词语)学生读生字、词语。

(让学生自主识字,会读、会认,享受自主学习的乐趣,培养主动识字的能力。

三、课间律动。

播放歌曲《小青蛙》,学生做自己喜欢的动作。

四、熟读课文,品评感悟。

1、把生字、词语送回到课文中,美美地读课文。

2、学生自由练读。

3、数一数这篇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第1自然段。

2、学生读文,汇报第1自然段写什么?

(二)学习第2自然段。

1、(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课文)同学们,仔细观察第2自然段与第1自然段有什么不同?

2、学生比较后汇报。

小蝌蚪的话读得有感情。

4、指名试读。

5、学生读文评价。

6、学生仿照老师练读。

7、指名读文。

(三)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

1、小蝌蚪照鲤鱼妈妈说的样子去找妈妈,他们找到了吗?下面请同学们按照读第2自然段的样子,美读第3自然段。

3、指名读课文。

(四)学习第4、5自然段。

1、听了乌龟妈妈的话,小蝌蚪最后终于找到了妈妈,谁来读第4自然段。

2、指名读文。

3、小蝌蚪找到妈妈后,自己是怎样做的?咱们边做动作边读第5自然段好吗?(出示第5自然段课文)。

4、学生做动作读文理解词语“一蹬、一跳、蹦到”。

小蝌蚪找到了妈妈,后来怎么样了呢?请同学们齐读第6自然段。

(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在比评感悟的熏陶,充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五、游戏增趣、巩固识字。

课文时偷偷地跑到荷叶、荷花的后面了,你们能把它找到读出来,并回答老师一个问题吗?

2、学生在游戏中认读学生组词、说话。

4、学生看图汇报。

六、布置观察,实际感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