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优秀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21:46:10 页码:10
2023年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优秀19篇)
2023-11-20 21:46:10    小编:zdfb

游泳是一项健康又锻炼全身的运动方式。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对过去的反思和解析,找出问题所在,以便更好地改进。2、别人的总结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建议和启示。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一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7、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9、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0、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因为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骚人墨客纷纷吟咏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四大节日(春节、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节喝酒有什么寓意。

第一,喝酒代表丰收了,才有足够的粮食来酿酒。

第二,喝雄黄酒,杀百毒、辟百邪,预祝人们平安团圆,作为一种中药药材,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虽然雄黄酒里含砷化合物,砷元素是砒霜的主要成分,但是少量的砷是对身体有益的。

第三,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把粽子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鱼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以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据说这就是端午节饮雄黄酒的来历。至今,我国不少地方都有喝雄黄酒的习惯。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二

1、一轮明月千里共,一声祝福遥相送。皎皎秋影金波重,淡淡桂花佳期逢。中秋人月两团圆,幸福花儿别样红。家圆事圆济沧海,财源福源紧随同。

2、月是中秋分外明,祝你天天好心情;皓月当空洒清辉,美好事儿一堆堆;祝愿佳节多喜庆,以后天天走好运!

3、流星划过天际时,我错过了许愿;江河奔腾入海,我错过了祝福;又到中秋,不能错过给你的问候,祝中秋节快乐,永远幸福!

4、浓浓情,拳拳意,且把明月当胸臆,密密月华似流水,但愿流进你的心!月亮代表我的心,遥寄着我的静静的守候。遥寄着你默默的支持。

5、海上明月共潮生,千里相思随云去,遥寄祝福千万缕,化作清风入梦里。中秋快乐!

6、中秋来临喜相连,阖家欢乐庆团圆。明月当空似玉盘,桂花飘香夜风凉。庭院围坐话语长,秋虫寂静已入眠。温馨甜美入梦乡,平安健康心祈盼。

7、遥远的梦亮起一盏灯,听我的心愿一声声,但愿你的人生再也没有伤痕,但愿你平安一程又一程,但愿所有的美好装满你的梦,祝福你中秋节快乐快乐永恒!

8、尊敬的领导,明晨行别,但愿云彩,艳阳一直陪伴你走到远远的天涯;鲜花,绿草相随,为你铺展远远的前程。

9、年圆满如意,月月事事顺心,日日喜悦无忧,时时高兴欢喜,刻刻充满朝气,月圆人圆花好,事顺业顺家兴!

10、又是一年月圆夜,月下为你许三愿:一愿美梦好似月儿圆,二愿日子更比月饼甜,三愿心地犹如月光明。

11、送一个圆圆的饼,献一颗圆圆的心,寄一份圆圆的情,圆一个圆圆的梦。中秋节快乐!

12、在工作中有你的关心和问候,在同行的路上有你祝福和微笑,我感激:红尘中有你同行,在此祝你中秋快乐!

13、中秋临近送你五如意,祝事事顺心,件件如意:一送摇钱树财运壮,二送贵人扶事业兴,三送万事如意健康长,四送幸福满筐福禄至,五送开怀吉祥随心到,祝中秋快乐!

14、想给你一句关怀,忘了;想给你一声祝福,远了;想给你一个月饼,贵了。想来想去,还是送你一个中秋的月亮,祝你的生活像月光那样挥洒自如!

15、中秋之夜我在月宫宴请客人,为大家准备丰盛的晚餐:清蒸浪漫,红烧祝福,水煮团圆,油炸快乐糕,真诚温馨汤,十分开心果,温暖幸福酒。敬请光临。

16、今夜明月圆,家家人团圆,幸福好因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爱情缘,愿你日日花好月圆,中秋更是幸福团圆!

17、月儿圆,月儿亮,举头望月思故乡;秋叶黄,秋风爽,大地金秋果飘香;情义浓,吐芬芳,一声问候暖心肠;月饼甜,月饼香,团团圆圆添吉祥。中秋节快乐!

18、月儿欲圆情欲浓,桂花香醇飘思念;嫦娥起舞自迷离,玉兔一嗅万家福;花好月圆庆中秋,共享佳节乐团圆;祝你中秋节快乐,阖家欢乐人团圆。

19、遥遥千里暂未聚,但邀明月代传情。月圆酒美共相福,满天福祝都送你。

20、祝你忙中有闲,兜中永远有钱,身边好人相伴,容颜永驻今日,人生目标一向向前,日子越过越甜,如此年复一年!中秋快乐!

21、送你一个月饼,第一层是祝福,第二层是关怀,第三层是快乐,第四层是温馨,中间夹层甜蜜,祝你有开心的一刻,快乐的一天,平安的一年,幸福的一生!

22、一轮明月,一盒月饼,淡淡相思浓浓亲情;一桌家宴,一壶美酒,亲友团聚久别重逢;一句问候,一声祝福,欢歌笑语其乐融融。中秋佳节团圆庆,万家团聚万家兴!

23、玉宇无尘,银河泻影,月色横空,中秋的夜晚空气弥漫着甜蜜,浸透着祝福,中秋佳节,真诚祝愿您合家团圆。

24、月很圆,花更香,保重身体要健康;鱼在游,鸟在叫,愿你天天哈哈笑;手中书,杯中酒,祝你好运天天有!欢乐多,忧愁少,预祝中秋节快乐!

25、月圆时光,银光茫茫,秋风袭来,带走相思。中秋时节,人月共圆,风起青丝,寄来相思。凉凉天气,暖暖情意,这个季节,唯独想你!

26、中秋佳节,无以为寄,但送此句,以表吾心:千里明月寄相思,每逢佳节倍思亲;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祝中秋快乐!

27、中秋节,我决定调遣一支精锐部队支援你,它由微笑,钞票,吉祥,运气,健康,平安组成,请您放心,中秋节一定保证您幸福!

28、中秋月圆分外明,亲朋团圆乐陶陶;边品月饼边品茶,惬意逍遥心情妙;举杯邀月共进酒,其乐融融笑开怀;满怀情谊送祝福,愿你中秋爽歪歪!

29、中秋寄思念,游子离乡远,思乡愁淡淡;中秋赏明月,月上柳梢头,情浓爱浪漫;中秋食月饼,滋味香又甜,饼圆人更圆。中秋佳节美,万家团聚欢!

30、秋季,到处都是收获的气息。国庆佳节,如约而至,我的祝福依旧送至。愿你能收获幸福,无论何时,心情美丽,一切顺利!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三

每年的中秋节,我们全国各地都会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你知道中秋节民俗活动吗?下面本站小编就告诉你中秋节民俗活动,一起看看吧!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2、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3、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4、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中国台湾地区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蒙古族。

蒙古族人爱做“追月”的游戏。人们跨上骏马,在银白色月光下,奔驰在草原上。他们朝西放马奔驰,月亮由东方升起,坠落西方。执着的蒙古骑手,不到月亮西下,“追月”不止。

藏族。

西藏一些地区的藏族同胞欢度中秋的习俗是“寻月”。是日夜晚,男女青年和娃娃们,沿着河流,跟着倒映水中的明月,把周围河塘中的月影措遍,然后回家团圆吃月饼。

广西侗族。

广西侗族有“行月”的习俗。中秋夜临,各山寨的芦笙歌舞队,踏着一路月光,行至临近山寨,和那儿的寨民相聚赏月,赛歌赛舞,彻夜长欢。

云南德昂族。

云南德昂族“串月”。云南潞西的德昂族青年男女,每逢中秋月明高挂,分外明亮的时候,山头塞尾,不时传来一阵悠扬动听的葫芦笙,男女青年在一起“串月亮”倾诉衷情。有的还通过“串月亮”送槟榔、送茶订下婚约。

云南彝族。

云南彝族过中秋的传统习俗是“跳月”。入夜,该族各个村寨的男女老幼都聚集在山村中的开阔地,一个个束腰披纱的姑娘们和头缠布带的小伙子们以及老头、老太太、小娃子们都激情地载歌载舞,尤其是那些青年男女表达爱慕之情的对歌,仿佛月亮也听得为之动情动容,越发显得妩媚皎洁。

在后羿和嫦娥结合以前,后羿是王母的侍从,嫦娥是玉帝的婢女。后来,后羿遭他人陷害。玉帝一怒之下把他夫妻二人双双贬下天庭。后羿在凡间做了一名神射手。因助尧帝射日,得长生药丸一粒。尧叮嘱他说要禁食一年方可服用。后羿回到家,把不老仙丹藏在椽下,收敛心神,以待成仙。一日,后羿得尧召见。嫦娥见椽下白光闪烁,甚是可喜,就找到药丸,吞了下去。瞬时间,她的身体越变越轻,不一会儿竟飞上天去了。后羿回来,刚好看到这一幕,又急又气。他弯弓搭箭,向天射去,希望能够追回嫦娥。但是最后因为风的原因,后羿不得不折返地球,眼睁睁地看嫦娥飞到了月亮上。嫦娥到了月亮上,一阵猛咳,吐出半颗药丸。药丸变成一个玉兔,整日捣药,与她做伴。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四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

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

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2、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3、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

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4、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

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

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5、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6、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

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7、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五

《洛中记闻》说,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的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了“荷叶”、“芙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宋代以后,制作月饼不仅讲究味道,而且在饼面上设计了与月宫传说有关的图案。饼面上的图案,起初是先画在纸上然后粘贴在饼面上,后来干脆用面模压制在月饼之上。

燃灯。

古人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在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为兴盛,特别是广东地区,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出果品、鸟兽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挂于家屋高处,俗称“树中秋”或“竖中秋”。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诗。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大赋名篇《七发》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

玩兔儿爷。

清代宫廷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异化,中秋自从由祭月的礼俗转化成民间节日后就淡化了礼俗色彩,而游赏性质越来越突出,玩兔儿爷的风俗可以说是这一现象的有力佐证。

吃鸭。

云南的仫佬族讲究在中秋节这一天买饼子,杀鸭子。南京的桂花鸭、咸水鸭、樟茶鸭也往往在这个时候卖得很旺。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是因为此时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六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月饼象征圆满,中秋节吃月饼有团圆、圆满的意思。月饼诞生之初古人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发现月饼的味道非常好,慢慢的将赏月、吃月饼作为中秋节阖家团圆的一大象征,到了现代,月饼也就成为了中秋节的传统食物之一。

赏桂花、饮桂花酒。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七

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传最早还是在唐代,唐太宗在贞观四年时,征讨突厥得胜并生擒其头领,八月十五凯旋回京。为庆贺胜利,京城长安通宵狂欢。当时有个经商的吐蕃人向唐太宗献饼祝捷。李世民接过华丽的礼盒,拿出胡饼笑指天上明月说:“应将胡饼邀蟾蜍(即月亮)”,随之把胡饼分给群臣食之,这胡饼就是后来的月饼。

还有一种流传更广的说法,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据说是由元末流传下来的。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了一条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字样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了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我国东北地区,更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人们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谐成天下人们美好的心愿。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八

根据中国的农历纪年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女儿节。

中秋节又叫“女儿节”,不过只在南京地区流行。因为每逢中秋节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照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也要返回婆家过中秋节。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又叫“迎新谷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因为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丰收的节日。

拜月节的叫法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古时候,每逢中秋节夜晚,都要举行祭月活动。在月下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等祭品。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人切开团圆月饼。

团圆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因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而且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兔爷节。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被称为“兔爷节”,因为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家家户户会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请兔儿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但是在海南地区,这个节日被称为“八月会”,也被称为“调声节”。这一天晚上,单身的青年男女会汇集镇上,然后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等。最后男女之间成群结队,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九

1、花好月圆夜,中秋喜运腾;明月寓团圆,快意心头升;佳节念亲朋,祝福情谊浓;愿生活如月满,成功伴你行,幸福似月光,照耀你前程!中秋快乐!

2、太阳当空照,中秋节来到,红旗说,飘飘飘,祝你幸福生活乐逍遥;吉祥如意到,事业步步高,祝福来,好运升,愿你一生快乐又轻松。

3、天上月儿明,皎皎光华照夜影,照亮您广阔前途的坚定;祝福似星星,一闪一闪亮晶晶,闪着我诚挚不变的真心。中秋佳节,愿您成功路上不留停。

4、中秋的明月洒落了幸福,中秋的喜悦渲染着大地,中秋的快乐飘散在四方,中秋的味道弥漫在身边。中秋来了,愿你阖家欢乐,幸福美满。中秋快乐!

5、但愿你能知道,有个人时时关怀着你,有个人时时惦念着你。中秋节的灯火,是你含笑传情的眼睛。它缀在我的心幕上,夜夜亮晶晶!

6、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花好月圆人团聚,祝福声声伴你行。朋友:中秋快乐!

7、今夜明月圆,家家人团圆,幸福好因缘,快乐朋友缘,甜蜜爱情缘,愿你日日花好月圆,中秋更是幸福团圆!

8、中秋月,圆如饼,在如水的月色下,举杯邀明月,把饼问青天,是何等的惬意!当你咬下月饼一角,你还会看到千年难遇的天文奇观:天狗食月(饼)!

9、八月十五月儿圆,一块块月饼甜又甜,送你一块幸福饼,爱情浪漫情意浓,再来一块健康饼,身体强壮不生病,最后再送快乐饼,天天都有好心情!

10、今年中秋发个祝福给你,如果不是第一,但愿它是。愿你开心一如既往,事事一帆风顺,好运一来不归,好事一粘就上。祝中秋快乐好运!

11、满院香气沁心脾,鲜花艳艳迎中秋;举杯同饮幸福酒,月圆人全大团圆;遥寄相思送祝福,一片丹心暖你心;愿你中秋节开怀,日子逍遥似神仙!

12、月儿圆圆照九州,常年奔波在外头,几分欢乐几分忧。酒味醇,桂飘香,一句问候暖心肠。歌飞扬,饼亦香,开心快乐保安康。中秋将至,祝愿幸福吉祥!

13、皎皎天上月,圆圆中秋节。脉脉星河稀,款款逢佳期。个个月饼香,片片桂花芳。依依思念至,遥遥祝福句:甜甜日子美,浓浓幸福随。中秋快乐!

14、月到中秋分外明,祝您天天好心情;皓月当空洒清辉,美好事儿一堆堆;祝愿佳节多喜庆,以后天天走好运!提前预祝中秋节快乐!

15、古色楼,黄河水,今宵明月天下美。紫金壶,白玉杯,盛来秋月万里辉。月饼甜,桂花香,阵阵清风绕回廊。人团聚,永相协,中秋节快乐!

16、扬起合作的帆,走向成功明天,感谢您一直以来的支持,中秋节之际祝福你生意兴隆,财源滚滚,大展宏图,天天好运,中秋快乐,愿我们合作久远。

17、秋风吹愁去,秋月照福来,中秋齐欢聚,共庆福满门,月饼表团圆,一吃万事全,路遥心相牵,短信送祝愿,祝你全家幸福团圆,快乐好运连连!

18、中秋转眼又到,短信祝福趁早。特此用心祈祷,愿祖国繁荣美好,经济建设飞跑;愿你青春活力永葆,幸福快乐到老!

19、月儿圆圆降吉祥,月饼甜甜传快乐,果品美食摆满桌,亲朋齐座共团圆,欢声笑语日子甜,举杯祝愿庆佳节,送上一份小祝福,中秋快乐福无尽,合家欢乐伴美满。

20、钱是赚不完的,黄金有价,情义无价。情是拆不散的,生命有价,情义无价。八月十五送祝福,祝愿同舟过风雨,合作谱华章。中秋快乐。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2、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5、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6、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饼。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区非常盛行中秋节吃老南瓜,不仅是因为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而且还有一个关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南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长、延年益寿。

12、麦箭。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13、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14、吃菱角。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有很多饮食习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饮食习俗。在江浙一带,每到中秋节,街上到处都是卖菱角和买菱角的人。菱角长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间,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会在中秋节这天给自己的孩子买菱角吃。

15、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16、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

18、糍粑。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一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7、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9、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0、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这时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称为中秋。早在唐时中秋就正式成为节日,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至今已有千余年历史。

中秋节的命名来源于中国的农历,农历中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因而中秋也称“仲秋”。

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为它的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为“八月节”、“八月半”;又因八月十五的月亮要比其他几个月的满月更圆、更亮,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以“月”为内容的,所以又叫做“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等等。中秋节这一天的月亮格外晶亮、圆润,被人们看成是合家团圆的象征,因此,又被人们叫做“团圆节”。

据说此夜月球距地球最近,月亮最亮,所以从古至今都有饮宴赏月的习俗;回娘家的媳妇是日必返夫家,以寓圆满、吉庆之意。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如宁波、台州、舟山,这与方国珍占据温、台、明三州时,为防范元朝官兵和朱元田的袭击而改“正月十四为元宵、八月十六为中秋”有关。此外在香港,过了中秋兴犹未尽,还要在十六夜再狂欢一次,名为“追月”。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一书,而真正形成全国性的节日是在唐代。我国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习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大小要一样。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二

在北方年货一半都会在年三十前准备齐全,但是在南方人们喜欢新鲜的果蔬和鲜活的海味,冰冻过的海鲜河鲜已经失去了鲜活的口感,用来制作年夜饭就大打折扣了。因此在年三十一大早,最后一次年货采购正在火热进行中,过了上午10点之后菜场小贩就陆陆续续回家过年了。

贴春联挂红灯笼。

除夕当天除旧迎新是重要的事情,将屋里里里外外红红火火装饰一新,贴上新的对联和福字,还有各种生肖贴画看着都很喜庆。至于贴春联的时间各地都有不同时间观,有入夜之前贴好的,还有吃年夜饭之前贴好的,还有在中午十二点之前贴好的,各地习俗不同,说法也不同。

放鞭炮。

虽然现在城里禁鞭,但是农村过年哪里有不放鞭炮的呢,除夕这天放鞭炮的次数很多,习俗不同讲究也多种多样。有些在贴完春联之后要放一挂鞭炮,祭祖的时候也要放鞭炮,在吃年夜饭之前要放一挂鞭炮,还有晚上十二点新旧交替的时候准点放一挂鞭炮,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挂鞭炮了。而除夕也是立春,在立春吉时也要放一挂鞭炮,这是春天到来万物开始复苏的时候。

祭祖。

一年中祭祖的时间很多,但是年三十是重中之重,在堂屋的香案上或者是去到坟头摆好贡品,与祖先一起过年。祈求祖宗保佑新一年能家宅安康,风调雨顺。在家族繁盛的人家,祭祖从早上就要忙到下午。女人不能参与祭祖就负责准备年夜饭。只有祭祖过后年夜饭才会开始,这是对祖先的尊重。

吃年夜饭守夜。

可以说除夕忙活一天就是为了准备这一顿饭的,喜庆的团圆饭是很多人一年到头的心愿,这一顿年夜饭可以吃几个小时的时间,大家谈天说地,搓麻将,打牌,看春晚。一直到新一年的到来,在新年的祝福声中才逐渐散去休息了。

为什么要除夕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经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在这“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的晚上,家人团圆,欢聚一堂。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茶点瓜果放满一桌。大年摆供,苹果一大盘是少不了的,这叫作“平平安安”。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不少地方在守岁时所备的糕点瓜果,都是想讨个吉利的口彩:吃枣(春来早),吃柿饼(事事如意)吃杏仁(幸福人),吃长生果(长生不老),吃年糕(一年比一年高)。除夕之夜,一家老小,边吃边乐,谈笑畅叙。也有的俗户人家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喧哗笑闹之声汇成了除夕欢乐的高潮。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除夕时间查询表。

2022年1月31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

2023年1月21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

2024年2月9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

2025年1月28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

2026年2月16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

2027年2月5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

2028年1月25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

2029年2月12日农历腊月廿九除夕。

2030年2月2日农历腊月三十除夕。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三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7、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9、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0、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节发展。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祭月,历史久远,是古代我国一些地方古人对“月神”的一种崇拜活动,二十四节气的“秋分”,是古老的“祭月节”。中秋节普及于汉代,汉代是我国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节俗融合传播。

中秋节成为官方认定的全国性节日,大约是在唐代。唐代时中秋风俗在我国北方已流行。北宋时期,中秋节已经成为普遍的民俗节日,并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到了明清时,中秋已成为中国民间的主要节日之一。自古就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玩花灯、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四

“身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节日是民族凝聚的促进剂,有着强大而又神秘的力量,“团圆”是老子“道法自然”的产物,是“天人合一”哲学理念的高度体现,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价值理念。

花好月圆之夜,就是骨肉团圆之时。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一个独处他乡的人,白天奔波忙碌,倒还能冲淡离愁,然而一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心头就难免泛起阵阵思念故乡的波澜。

何况是在月明之夜,更何况是月色如霜的秋夜。

从天上的月亮联想到人间团圆,这是中国人特有的思维方式。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杨花落尽啦,子规鸟儿不住地在啼叫,听说你遭贬了,被贬到龙标去,一路上要经过辰溪、西溪、巫溪、武溪和沅溪;让我把为你而忧愁的心托付给天上的明月吧,伴随着君子你一直走到那夜郎以西!寄情明月,这又是情感释放方式。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在兵荒马乱、饥馑连年的岁月,白居易一家兄弟姊妹抛家离乡,天各一方。

在凄凉的月夜,诗人举首望月,联想到漂泊各地的兄弟姊妹们此时此刻也会像自己一样望月垂泪,共生乡愁,于是写下这情真意切的思亲名句。

人世间总是离多聚少,流浪天涯的哀愁与人生的失意总是难以避免,因此,追求团圆就不仅仅是一种现实的需要,还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

2、和谐。

中秋庆贺着期待着丰收,因此也期待着和谐。

和者,禾旁加口,人人有饭吃也;谐者,言旁加皆,大家敢讲话也。

希望我们的祖国“政通人和”,社会“和谐有序”,外交上要坚持“和平共处”,国与国之间要“和而不同”,干事业要“和衷共济”,处世要“和光同尘”,邻里之间要“和睦相处”,做生意信奉“和气生财”,待人要注意“和蔼可亲”,说话要“和颜悦色”,批评要“和风细雨”,夫妻之间要“和和美美”,等等,不一而足。

“和”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追求。

中秋佳节阖家团圆、邻里和睦、阶层和合、社区安定、民族团圆、家国和谐、世界大同,其乐融融。

正如苏东坡说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说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敬老。

中秋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这种文化生发于夏商周之时,并与古代养老实践相结合,可以说是一种敬老、养老文化。

《礼记》有言:“凡三王养老皆引年,月令仲秋养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饮食。”三王指夏禹、商汤和周文王。

因为仲秋时节“月至四阴,阴已盛矣。

时以阳衰阴盛为秋,人以阳衰阴盛为老。”三王顺应时令,于仲秋举行养老仪式,对身疲力衰的老人,赠予手杖行路,赐以糜粥饮食,体现了对老年人的尊重。

4、感恩。

中秋节从其最早的含义来看,就是一套礼仪,它体现了当时的人们对于自然界的崇敬,但就更深层次而言,它也表明了人们对于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认识,体现了一种对于家庭的重视。

月是民族和谐、家庭幸福的象征。

自古以来,中秋节不仅是小家团圆的日子,更是举国欢庆的时刻。

从时令上看,中秋是“秋收节”。

当然,现在看来,名义上拜月亮,其实念念不忘的应该是自己的祖先吧,还有就是思念那些远方不能够团圆的亲人们。

总之,中秋节,就是团圆节,就是溯宗追远,就是一家团聚的节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五

中秋吃月饼,是我国流传已久的传统风俗。风清月朗、桂香沁人,家家尝月饼、赏月亮,喜庆团圆,别有风味。月饼作为一种形如圆月,内含佳馅的食品,在北宋时期就已出现。诗人兼美食家苏东坡就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诗句。而作为一种食品,称为“月饼”,则始见于南宋《武林旧事·蒸作饮食》。当时,杭州民间就有“又月饼相馈,取中秋团圆之意”。到了元朝末年,月饼已成为中秋节日美点。

2、桂花糕。

中秋之际正是桂花飘香的时候。中秋节时许多人家都会用桂花最桂花糕或者浸桂花酒。无论是桂花糕还是桂花酒都无一例外地散发出桂花特有的香味。

3、田螺。

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是食口螺的最佳时节。而且螺肉营养丰富,所含的维生素a又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

4、柚子。

柚子是中秋节的必备品之一,因为“柚”与“佑”谐音,也是希望月亮保佑的意思。吃了甜月饼,再吃点甜酸的柚子,既开胃,又解油腻,让口腔有清爽感。

5、鸭肉。

元末时期,蒙古统治者欺压汉人,汉人决定推翻元人。但当时统制严厉,不能明着组织斗争,就用暗语。当时汉人称蒙古人为“哒子”,就取谐音“鸭子”。大家约定,中秋节吃鸭子,就是中秋节大家一起采取行动,推翻元人统治。而且,中秋前后的鸭子整好肥瘦适宜,口感很好,有滋阴补血的功效。

6、桂花酒。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一种美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物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

7、石榴。

中秋正是石榴成熟时。因其红似玛瑙,白若水晶,入口如晶粒玉浆,石榴便成为桌上供品之一,象征长寿、团圆和吉祥。这个东西没剥开的时候可玩性大于可看性,摸在手里凉凉圆圆滑滑的,剥开之后可看性又大于可吃性,像一粒粒小宝石攒在一起,也是取个团圆的意思。

8、藕盒子。

中秋食藕,也是寄团圆之意也,尤其是吃“藕盒子”。江浙人多将藕切片,每两片间下端相连,中间夹肉、文蛤等调制而成的馅,外拖面煎至金黄,此又称藕饼,与月饼有异曲同工之妙。

9、烤肉。

在我国台湾省,中秋节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吃烤肉,在内地现在许多商场中秋前夕也搞起了烤肉特卖会,所以很多人光顾。在不知不觉中,中秋节吃烤肉也变成了家家户户不可缺少的菜肴。

10、麻饼。

四川人过中秋除了吃月饼外,还要打粑、杀鸭子、吃麻饼、蜜饼等。有的地方也点桔灯,悬于门口,以示庆祝。也有儿童在柚子上插满香,沿街舞动,叫做“舞流星香球”。嘉定县中秋节祭土地神、扮演杂剧、声乐、文物,称为“看会”。

11、吃南瓜。

在江南地区非常盛行中秋节吃老南瓜,不仅是因为中秋正值南瓜丰收之时,而且还有一个关于“八月半吃南瓜”的故事。传说,南山脚下住着一户穷苦人家,双亲年老,膝下只有一女,名叫黄花。那时连年灾荒,黄花的父母病在床上,八月十五那天,黄花在南山杂草丛中,发现两只南瓜。她采了回来,煮给父母吃。两老吃了后食欲大增,病体也好了。所以在八月十五的那天吃南瓜,也寓意健康成长、延年益寿。

12、麦箭。

山东庆云县农家八月十五日祭土谷神,称“青苗社”。诸城、临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坟祭祖。冠县、莱阳、广饶及邮城等地的地主也於中秋节宴请佃户。即墨中秋节吃一种应节食品叫“麦箭”。麦箭乃是即墨中秋节吃的一种应节食品。它先用白面摊成煎饼,再加上肉馅或素馅,然后用秫秸卷成筒状蒸熟,吃时加上调料,味道十分鲜美。

13、芋头。

在江浙一带,芋头的发音与“运来”相近。所以中秋节吃芋头,不仅仅只是享口福同样也表示希望能够好运连连。

14、吃菱角。

中秋节是一个非常传统的节日,有很多饮食习俗,而吃菱角就是其中很常见的一种饮食习俗。在江浙一带,每到中秋节,街上到处都是卖菱角和买菱角的人。菱角长成于七月,但中秋期间,正是菱角最为饱满成熟之时。菱角甘甜,清脆,既可生吃,也可以熟食。而且中秋吃菱角有“聪明伶俐”的寓意,所以很多大人都会在中秋节这天给自己的孩子买菱角吃。

15、毛豆。

在江浙一带中秋节除了芋艿外还会特地蒸些毛豆。毛豆在当地又称毛豆荚,而荚又与“佳”、“吉”等字谐音。所以吃毛豆是希望能够吉祥如意,万事顺心。

16、大闸蟹。

中秋正是“蟹膏肥,稻花香”的季节。一轮满月,一壶清酒,几个老友,一盘大闸蟹,个中滋味让神往。

18、糍粑。

糍粑是圆的凝聚,它始终与圆相伴。蒸糯米的蒸笼,打糍粑的碓窝,放糍粑的簸箕,做馅的黄豆、花生、芝麻等等无不与圆同在,在四川民间一些地方,在糍粑中加入桂花捣制成月桂糍粑,蘸上炒黄豆面和白糖吃,味道清幽淡雅、甘甜爽口,别具一番风味。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的名称有哪些。

仲秋节。

根据中国的农历纪年法,一年分为四季,每季又分为孟、仲、季三个部分,所以我国古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

女儿节。

中秋节又叫“女儿节”,不过只在南京地区流行。因为每逢中秋节晚上,各家在庭院中迎着月光陈设香案,按照习俗多为全家妇女拜祭,就算是回娘家暂住的媳妇,也要返回婆家过中秋节。

仡佬族是中国的一个古老民族,仡佬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莫过于八月节,又叫“迎新谷节”,在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举行,仡佬族非常重视这个节日,因为这是仡佬族族人迎接丰收的节日。

拜月节的叫法和一个传说有关:相传古代齐国丑女无盐,幼年时曾虔诚拜月,长大后,以超群品德入宫,但未被宠幸。某年八月十五赏月,天子在月光下见到她,觉得她美丽出众,后立她为皇后,中秋拜月由此而来。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称,故少女拜月,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

在古时候,每逢中秋节夜晚,都要举行祭月活动。在月下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葡萄等等祭品。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人切开团圆月饼。

团圆节。

中秋节又叫“团圆节”,因为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而且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

兔爷节。

在老北京地区,中秋节又被称为“兔爷节”,因为兔爷是北京独有的民间神,家家户户会在过中秋节的时候请兔儿爷,请回的兔儿爷要摆在显眼的桌上,并且会用瓜果菜豆供奉玉兔,酬谢它带给人间的福祉。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的中秋节,但是在海南地区,这个节日被称为“八月会”,也被称为“调声节”。这一天晚上,单身的青年男女会汇集镇上,然后互赠香糕、月饼、花巾、彩扇、背心等等。最后男女之间成群结队,到预定集合场地,进行规模盛大的调声对歌活动。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六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

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

《礼记》早有记载“秋暮夕月”,意为拜祭月神,逢此时则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香案。

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红枣、李子、葡萄等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文人士大夫对赏月更是情有独钟,他们或登楼揽月或泛舟邀月,饮酒赋诗,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

如杜甫《八月十五夜月》用象征团圆的十五明月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宋代文豪苏轼,中秋欢饮达旦,大醉而作《水调歌头》,借月之圆缺喻人之离合。直到今天,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欣赏皓月当空的美景仍是中秋佳节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

中秋节赏月赏月和吃月饼是中国各地过中秋节的必备习俗,俗话说:“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

月饼一词,源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那时仅是一种点心食品。到后来人们逐渐把赏月与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寄托思念。同时,月饼也是中秋时节朋友间用来联络感情的重要礼物。

5、赏桂花、饮桂花酒。

人们经常在中秋时吃月饼赏桂花,食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品,以糕点、糖果最为多见。

中秋之夜,仰望着月中丹桂,闻着阵阵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已成为节日一种美的享受。到了现代,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

6、燃灯。

中秋之夜,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如今湖广一带仍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

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锦、何湘妃《闲情试说时节事》一文说:“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做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

7、观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

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8、烧塔。

南方广泛流传着烧瓦子灯(或称烧花塔、烧瓦塔、烧番塔)的游戏。

如《中华全国风俗志》卷五记:江西“中秋夜,一般孩子于野外拾瓦片,堆成一圆塔形,有多孔。黄昏时于明月下置木柴塔中烧之。俟瓦片烧红,再泼以煤油,火上加油,霎时四野火红,照耀如昼。

9、猜谜。

中秋月圆夜在公共场所挂着许多灯笼,人们都聚集在一起,猜灯笼身上写的谜语,因为是大多数年轻男女喜爱的活动,同时在这些活动上也传出爱情佳话,因此中秋猜灯谜也被衍生了一种男女相恋的形式。

10、玩花灯。

中秋没有像元宵节那样的大型灯会,玩灯主要只是在家庭、儿童之间进行的。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七

中秋之夜,月圆人圆,你知道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吗?下面本站小编精心整理了中秋节传统民俗活动的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人们的心愿,月饼还被用来当做礼品送亲赠友,联络感情。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祭月,是我国古代重要祭礼之一。早在周朝,帝王就有春分祭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礼记》中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描述了我国古代帝王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

随着时间的推移,原先为朝廷及上层贵族所奉行的祭月礼仪,也逐渐流传到民间。礼仪式的皇家祭神行为变成了大众化的功利性民俗活动,并逐渐形成了一种风俗沿续下来。同时,祭月的日子,也由秋分日移到了离秋分最近的满月日----中秋。

宋代起秋祭月习俗开始成为求月神赐福,男人求功名利禄,女人则求貌美如仙。宋代金盈之《新编醉翁谈》卷四“八月”中记载:“中秋,京师赏月之会,异于他郡。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服饰之登楼或在中庭拜月,各有所期:男则愿早步蟾官,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颜如皓月。”

明清时期,中秋祭月形成了一套相对固定的祭拜仪式。明代刘侗、于奕正的《帝京景物略》记述了明朝北京的中秋风俗:“八月十五祭月,其祭果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之,如莲花。纸肆市月光纸,绘满月像,趺坐莲花者,月光遍照菩萨也。华下月轮桂殿,有兔杵而人立,捣药臼中。纸小者三寸,大者丈,致工者金碧缤纷。家设月光位于月所出方,向月而拜,则焚月光纸,撤所供,散之家人必遍。月饼月果,戚属馈相报,饼有径二尺者。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描述的是中秋节夜世人面月出方位设祭案,案呈月饼月果等圆形供品,对月拜祭。而后焚毁月光纸,分食祭祀供品。

祭月活动在民国期间仍然风行,只是四九年后才因形势的变化而逐渐消失,所以现代人中秋节只知吃月饼而不知祭月。然而,近几年来又重新开始出现由官方或民间组织的祭月活动。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八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

中秋节起源于中国,是东亚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中秋节不单单是华人的节庆,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日本、越南、朝鲜半岛等地的传统节日。

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节是个古老的节日,祭月赏月是节日的重要习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风。到了后来赏月重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极盛,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宋代、明代、清代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着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的古迹,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当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设案,将月饼、石榴、枣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围桌而坐,边吃边谈,共赏明月。现在,祭月拜月活动已被规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众赏月游乐活动所替代。

吃月饼是节日的另一习俗。月饼象征着团圆。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考究。苏东坡有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清朝杨光辅写道:“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当时的月饼和现在已颇为相近了。

中秋节的特殊民俗活动篇十九

柿子非常适合中秋养身,因为柿子里有很多种维生素,能提高免疫力,女性多吃柿子可以起到美容养颜的功效。中秋时柿子正是成熟的时候,中秋吃柿子非常好,但是要注意柿子不能和螃蟹同吃,当天吃了柿子就不能吃螃蟹,因为柿子和螃蟹同吃会引起荨麻疹。

2、梨。

梨有着润肺的功效,秋天属燥,容易影响肺气的升降,导致咳嗽。所以秋天需要润肺,润肺最好的就是梨,中秋吃梨润肺,来预防咳嗽。

3、藕。

藕中有着丰富的酚类物质,男女老少吃藕都有着很好的养身的作用,因为它有着很强的抗衰老的功效,同时能增强免疫力,并且还能美容养颜。

4、秋葵。

秋葵有着补肾壮阳的功效,能温补阳气,老年人吃了可以祛风湿,小孩吃了强身健体,孕妇吃了对胎儿好,所以中秋吃秋葵是非常滋养身体的。

5、南瓜。

南瓜有着养胃的功效,中秋时大家都会吃螃蟹这些寒凉的食物,以及很多油腻大的食物,这种情况的准备南瓜更能保养脾胃,本身脾胃较弱的吃南瓜可以养胃。

6、菠菜。

菠菜有着很高的铁元素,吃菠菜有着补血的功效,并且菠菜这种叶绿素较高的绿色蔬菜蕴含的维生素非常多,多吃蔬菜对小孩生长发育非常好。

7、番茄。

中秋时的番茄是当季最后一波番茄了,以后吃的番茄大多都是大棚里的了,并且中秋时番茄非常甜。番茄有着清热解毒的功效,并且开胃适合中秋食用。

8、萝卜。

萝卜这些白色食物非常适合中秋食用,因为秋天属燥,容易导致燥火旺盛伤及津液,萝卜等这类白色食物有着养阴生津的功效。

9、鸭肉。

鸭也是滋阴的,中秋时吃鸭有着滋阴功效,秋天就是要多吃点滋阴的食物。并且中秋在饭桌是摆上一盘鸭子也会让菜肴更丰盛。

10、枸杞。

枸杞中秋时泡枸杞茶非常养身,枸杞有着清肝明目的功效,秋天属燥,容易引起肝火,中秋喝枸杞茶能保养肝脏,还能保护眼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