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汇总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2 16:43:16 页码:9
最新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汇总15篇)
2023-11-22 16:43:16    小编:zdfb

总结是一个反思和总结的过程,让我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怎样选择合适的语言,使总结更有说服力?这里整理了一些工作中可能遇到的挑战与总结,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一

1月30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主任李斌带领委办公厅、财务司及有关处室负责人深入榆林市子洲县的乡村开展健康扶贫调研,并专访慰问贫困户。副省长冯新柱、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计委主任戴征社、省扶贫办副主任梁振思以及榆林市政府市长尉俊东、副市长马秀岚、秘书长陈保平、市卫计局局长惠德存、市扶贫办主任郝海东以及子洲县委、政府的主要领导等陪同调研。

调研组一行先后深入子洲县清水沟农民专业合作社、苗家坪镇艾圪崂村中心卫生站、三丰油脂厂、苗家坪镇公共卫生流动医疗服务现场、苗家坪镇卫生院和子洲县医院进行调研,慰问贫困户,并召开座谈会。

在听取省政府副秘书长、省卫计委主任戴征社,榆林市政府尉俊东市长、清涧县县长高明伟和子洲县县长叶庆隆的健康扶贫和脱贫攻坚情况汇报后,李斌主任发表重要讲话,她充分肯定榆林市基层卫生改革和健康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她强调指出,推进健康扶贫,是从根本上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吕梁山片区土壤贫瘠,自身条件差,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地区。各级各部门必须扎实贯彻落实中央脱贫攻坚部署要求,全面落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方略,综合施策,认真做好“十三五”吕梁山片区和定点县脱贫攻坚工作。要提高保障水平,降低农村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切实降低贫困家庭经济负担。要认真核准农村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数、患病人数和患病病种,实施贫困人口大病分类救治。同时,要实施三级医院与贫困县医院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对口帮扶,全面提升县级医院的医疗水平,强化贫困地区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看得上病、看得好病。要继续实施精准脱贫项目,提高脱贫实效,坚决打赢吕梁山片区脱贫攻坚战。

冯新柱副省长在总结时要求,要把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完善政策措施,用好扶贫资金,积极动员鼓励群众发扬老区精神,增强自我发展能力,确保如期实现脱贫致富。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二

我村扶贫攻坚工作在前几年的基础上,目前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也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我村村民主导xx产业发展,可在近几年xx形势下,很多基础条件相对落后的村民就面临很多困难,帮助他们找到新的产业转型思路,并积极采取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我村扶贫攻坚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根据上级要求,我村总结近年扶贫攻坚工作经验,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三二五村贫困户总体情况

xx村是地处寻乌县城所在地,辖xx个村民小组,有农户xx户xx人,劳动力xx人,贫困户xx户,贫困人口xx人,占总人口的xx%。我村村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以xx为主,产业比较单一。普遍致贫原因为xx导致家庭主要经济收入来源中断。部分从事开店经商及手工业等也因受xx害影响,很多生意基本开销都难维持,群众消费能力逐渐下降。近年来,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何支持下,我村把“一升一降”目标作为扶贫攻坚方向,通过加强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切实提升扶贫攻坚的工作成效。

二、村小组民主评定,村组审核,再次精准识别贫困户。

却还没有调整到新的名单中。针对这种现状在,按县里统一部署,xx年开展精准扶贫过程前,必须把贫困户进行再次核查,做到精准定位,分类汇总,让我们的扶贫工作真正做到精准扶贫。在这次核查工作中,为了在全村角度更准确的定位贫困户,我们通过村民小组代表会议民主选出新增贫困户,再在村民小组长会议上,站在全村贫困户的'情况对比下,将所有贫困户名单进行了逐一情况核对,并筛查出不符合条件的进行删除,最终评定出我村贫困户xx户,xx人,并做出公示。公示期内无任何异议,顺利完成了我村贫困户精准定位工作。

三、工作目标及规划

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

二是全面推行新农村建设、危旧房改造、生态建设相结合的工作模式,有效改善群众居住条件和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措施,大力推进。

三是抓好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雨露计划”等培训工程,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集中扶持贫困户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

特色产业的发展,努力构建“一村一品”的产业发展格局,拓宽贫困群众增收渠道,加快群众脱贫致富步伐。

2011年以来,我村在xxx的关怀下,在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帮助下,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两委坚持以科学规划为指导,以发展土地股份合作社为抓手,推动扶贫工作大力开展,初步实现了村级组织建设加强、村民增收、基础设施改善的目标。目前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445元,人均增收1465元,比2017年度增长31%。现将扶贫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科学制定规划,确立扶贫工作指导方针

按照xxx对我村扶贫工作的要求,已于2011年5月制定了xxx村2011-2012年发展规划,即《xxx村2011-2012年扶贫工作发展规划》。

根据该规划,我村坚持城乡统筹发展的理念,紧密结合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积极推广“1+4”现代农业发展方式,完善土地股份合作社,把“扶发展”作为扶贫工作的重点。通过完善村级道路设施、水利设施,提高村民生产效率,通过开发扶贫项目,引导村民组建土地合作社、蔬菜合作社,劳务合作社,拓宽农产品和劳动力输出渠道,保障农民增产增收。

《xx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三

20**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我局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紧紧围绕实现“三保障”(医疗保障、教育保障、住房保障)、“两个目标”(有钱看病、有人帮看到病)和“七个有”(有专人管理、有治疗方案、有看病的地方、有拿药的渠道、有报销优惠、有评估意见、有登记记录)的工作要求,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为全市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和“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患者提供基本医疗保障,解决贫困户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确保贫困户有钱看病、有人帮看病、能看好病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报告如下:

一是截止目前,需建档立卡56076,已为56076名贫困人口建立了健康档案,完成进度100%;为贫困户患较大慢性疾病3698人建立疾病卡,其中患有25种慢性特殊病种的人数为1833人,并为全部患慢病的贫困人口建立了由市镇村三级医务人员包干责任人。二是市财政加大资金保障力度,投入850万元为56076全市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代缴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每人150元,参合率达到100%;投入940.68万元用于贫困家庭医疗补助,已补助109人次共计337624.75元;30家整村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投入150万元,并保证每个村卫生室配有一名乡医,今年已投入56万元完善11个整村推进贫困村卫生室建设,每个行政村均配有一名乡医,完成率100%。三是我市公立医疗机构积极贯彻落实健康扶贫优惠政策,目前已为2153人次贫困患者减免一般诊疗费82672.55元,各医院免除68人次贫困人口住院个人自付费用74101.47元;为93人贫困人口进行白内障手术,88例共免除1384**元;已收治贫困人口住院1042人次,其中患重型精神疾病6人住院治疗;为贫困户免费送医送药1149人次,药品金额29834元。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健康扶贫工作部署落实到位。

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出台了《儋州市卫生健康扶贫工作方案》《儋州市贫困家庭医疗补助实施方案》《儋州市贫困人口患慢性疾病补贴实施方案(试行)》等文件,指导实施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和贫困家庭医疗补助工程,确实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保证全市贫困人口患者能够看病、看得起病。一是实行贫困人口到市公立医疗机构就诊费用减免政策。贫困人口到各镇卫生院就诊可免除一般诊疗费,到市级公立医疗机构就诊免除挂号费和诊查费。二是皮肤病贫困患者到市皮肤性病防治所就诊可免费治疗,白内障贫困患者到西部中心医院可免费进行白内障手术。三是25种慢性特殊病种实行门诊费用市财政兜底,门诊免费治疗。自20**年1月1日起,全市25种慢性特殊病种贫困患者,门诊费用除去新农合报销外,其个人合规自付费用全部由市财政补贴兜底,不再需要个人自付费用。四是所有新农合定点医疗实行“一站式”结算,方便贫困人口就医结算;五是开展贫困家庭医疗补助,全市贫困人口在20**年-期间发生疾病住院,经新农合报销、大病保险补偿和民政医疗救助后,余下合规自付费用超过元,可申请贫困家庭医疗补助,补助标准60%--80%,年度封顶15万元。上述工作也得到省卫计委督导组的充分肯定,并作为工作亮点以专题报告的形式上报省委政府。

(二)加强村卫生室建设,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基础设施落实到位。

按照工作部署,“十三五”期间我局计划加强30个贫困村村卫生室建设,完善基础设施,开通新农合定点,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方便群众就近看病、医药报销,真正发挥村卫生室三级网底作用。目前,已如期完成并完善了11个整体推进脱贫村卫生室的建设。

(三)加强责任管理,确保健康扶贫工作三级包干落实到位。

市卫生局制定了《儋州市贫困人口三级包干实施方案》,实行市级医疗单位包点镇卫生院、镇卫生院包村、乡村医生包户的健康扶贫三级包干责任制,并制定《儋州市健康扶贫联系对接卡》30000张,明确了市、镇、村三级的'负责医生,一份张贴在贫困户家里,另一份由镇卫生院存档,实现点对点帮扶。由市级医疗单位、镇卫生院、村卫生员三级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队伍定期到包点村为贫困户进行义诊,送医送药送温暖,为患大病、慢病的贫困人口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并根据治疗方案开展分类救治,对需要送上级医院治疗的,负责联系协调,保证贫困人口的就医看病。医疗队每月到户巡查一次,动态跟踪,实时掌握。组织了195支医疗队伍、696人次医务人员进村入户为贫困户建档立卡等等,共开展4035次入户巡查,动员患病贫困人口3360人次到我市各级医疗机构就诊。我局主动和市财政局、市民政局、市扶贫办沟通协调,完善健康扶贫优惠政策,落实补助。

(四)加强宣传教育,确保健康扶贫工作宣传落实到位。

将全市健康扶贫政策并归纳整理成13条,通过儋州市政府网、《今日儋州》、市电视台等媒体进行报道、滚动宣传。动员全市卫生系统进村入户宣传,印制宣传海报4000张,宣传单15000份,在每个村委会和贫困户家中进行张贴,提高群众对扶贫政策的知晓率,用活用好卫生扶贫优惠政策。我局多次召开全市卫生扶贫工作会议宣传讲解13条健康扶贫优惠政策,督促各级各类医院医务人员掌握,以更好为贫困户服务。

(五)建立贫困人口诊疗绿色通道(专用窗口)。

落实各公立医疗单位为贫困人口就医看病开通绿色通道,执行先诊疗后付费。

(六)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健康扶贫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由市卫生局分成五个督导组,分片包干负责健康扶贫工作督导,认真开展督导工作,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确保措施落实到位,工作取得实效。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宣传还不到位,不少贫困户仍不了解健康扶贫优惠政策,市医疗卫生人员对健康扶贫相关政策掌握不够,没有用好市的健康扶贫政策。部分帮扶责任人对健康扶贫13条政策理解不透彻,甚至出现了只要是贫困人口到医院看病都是免费的等错误宣传。

(二)群众健康意识仍然不强,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经广泛动员,部分患病贫困群众仍然不愿到医院治病,能拖则拖。

(三)相关部门沟通不够,健康扶贫政策密集出台后,实施过程中存在不协调的问题。我局三级包干责任制(市、镇、村)的三级医护人员工作衔接不够紧密,形成合力不够,导致工作效率不高。

(四)由于贫困人口住院补贴需要经民政医疗救助后,再到市合管办申请办理,程序复杂,贫困人口对政策不掌握,造成发放进度慢,贫困人口住院后到市合管办申请医疗补助的人很少,补助资金支出少。

(五)贫困人口信息无法同步查询,各医疗机构无法核查贫困人口信息,造成费用减免不及时、不全面。医疗机构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存在部分贫困人口恶意欠费或逃帐现象。

(六)贫困人口信息不准确无法代缴新农合费用,一是已代缴的56076人中有4252人因身份证信息错误无法录入系统,二是市扶贫办提供的56076人贫困人口中有82人重复,需要市扶贫办核实。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落实健康扶贫三级包干责任。促进市、镇、村三级有效衔接;督促各级医疗队伍按时开展进村入户巡查,及时掌握我市贫困人口患病情况,对贫困人口有较大慢性疾病的,立即登记,为下一步分类救治提供依据。

(二)扩大“一站式”结算范围。协调市民政局将医疗救助环节纳入“一站式”结算平台,力争实现新农合、大病保险、民政医疗救助、贫困人口住院补贴进入“一站式”即时结算平台,方便贫困人口就医看病,同时减轻贫困人口的就医负担。

(三)进一步加大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力度。加大对市镇村帮扶责任人的宣传力度,将健康扶贫政策13条印制成宣传页,发放给我市的帮扶责任人,提高贫困户、医护人员、帮扶责任人等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

(四)继续完善工作措施。针对健康扶贫13条政策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工作措施,确保健康扶贫政策得到全面落实,重点落实各公立医疗单位执行先诊疗后付费,为贫困人口就医看病开通绿色通道等措施。

(五)开展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制定我市贫困人口分类救治工作方案,结合市、镇、村三级医疗机构包干工作机制,派出强有力的医护人员进村入户在开展健康巡查的基础上,结合市级医疗单位的学科特色,开展贫困户疾病分类救治。

(六)加快贫困人口新农合代缴费用的工作力度,一是督促镇政府及时核定贫困人口信息,并将新农合信息录入。二是与市扶贫办沟通,及时将不在56076人的贫困人口名单核定,并报市合管办,由市合管办代缴费用。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四

为积极响应中央、省、市县委关于推进新一轮精准扶贫,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落地生根,确保完成脱贫攻坚各项目标任务,保障全县如期实现“人脱贫、村出列”目标。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推进精准扶贫工作要求,县检察院立足检察职能,多举并措深入帮扶贫困联系村,扎实开展精准扶贫工作。

成立领导组,党组书记、检察长担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支部书记为成员,并与“双联系村”成立联合党支部,两名党组成员分别担任联系村第一书记。为积极落实“单位包村”、“干警包户”,制定了扶贫工作制度,确定党支部书记和党小组组长为第一责任人,与双联系村党支部对接,制定工作目标和扶贫计划。各党小组深入开展调查,掌握村情,了解民意,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梳理基本情况,为开展工作提供清晰的工作思路。各联系党员干警与三个行政村干部一道逐户走访,入户调查,进行调查摸底、精准识别,确保识别对象不错位、不缺位。经核查,共明确三个联系点共64户为贫困户,建立了贫困人口管理台帐,对贫困户建档管理。

县检察院按照县级干部每年帮扶2户、科级干部以及一般干部每年帮扶1户的要求,对建档立卡贫困户进行“一对一”结对帮扶,实现“党员干警包户”,要求党员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根据情况进行实实在在的帮扶,并取得实效。同时将精准扶贫工作纳入考评体系,与干警评优评先、晋职晋升挂钩。开展精准结对帮扶工作,要求每个帮扶干警与村干部一起深入到每户结对帮扶户中实地调研,入户走访。建立基本信息库,填写《贫困户入户调查表》等帮扶工作台账,向贫困户宣讲“精准”扶贫政策,了解他们的产业发展情况、家庭收入情况、主要致贫原因,掌握群众期盼和诉求;按照“六个精准”的扶贫要求,研究帮扶措施,实施精准扶贫,以确保未脱贫户如期实现脱贫,防止脱贫户返贫。

县检察院所联系的三个村,除家发镇滨玉村为县级贫困村以外,千峰村与团结村均不在贫困村之列,但是三个行政村贫困户数多,致贫原因多样。为实现帮扶措施精准到位,确保“户脱贫”,县镇村三级多举并措:一是针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采取低保、残疾人救助等社会保障政策兜底。县民政对低保标准低于265元/月的贫困户进行统一提标,确保家庭人均年收入能达到3150元,今年三个村共23户实现提标;二是针对有劳动能力和就业需求的贫困户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和公益性岗位,三个村共对8贫困户提供了就业培训,另外有10贫困户申报了公益性岗位,6户已批准,4户正在申报,每年能增加6800元家庭收入;三是针对有技术和经营能力但缺少资金的贫困户,帮助其在农商行申请贴息贷款,三个村共为6户贫困户提出申请;四是针对有危房改造和教育帮扶需求的贫困户,均列为今年的危房改造对象和帮扶对象进行申报,目前已完成8户贫困户的危房改造工作,2户正在进行改造,三个村共有23户贫困学生家庭信息提交至县教育局,供其减免学杂费和困难救助的依据;五是开展走访、慰问和送温暖、献爱心活动。经统计,两年来,我院分别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共走访慰问三个联系点困难党员群众90多户,发放慰问金及慰问品3.4万元,共为4名贫困学生家庭累计争取了近1.2万元的助学款。

精准监督,确保政策落地。20xx年,高检院部署开展查办发生在群众身边、损害群众利益职务犯罪专项行动;20xx年,国务院和最高检决定联合开展为期五年的集中惩治和加强扶贫领域职务犯罪专项预防工作,县检察院调整侦查策略,锁定侦查范围,突出办案重点,坚持惩防并重,集中整治和查处一批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环节中存在的职务犯罪。同时立足职能,精准施策,将关口前移,采取“预防调查+专项预防+预防宣讲”等方式,在扶贫领域职务犯罪多发的乡镇站所、农村基层组织重点开展预防宣传活动,认真分析发案特点和规律,及时提出预防建议,完善管理制度,让各级干部清醒认识到,涉农和扶贫资金不是“唐僧肉”,而是碰不得、动不得的“高压线”,确保国家惠民利民政策精准落地。

县检察院结合普法宣传、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生帮扶、文明创建结对帮扶,精心制作宣传专栏6块;宣传标语10幅,发放通俗易懂的法治、计生宣传资料500余份。通过深入农村向群众发送,耐心讲解、解疑释惑,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养成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的行为习惯。同时开展送法下乡专题讲座,向农户宣传检察机关的职责职能、宣传国家政策和法律知识、惠农资金的落实情况举报途径、邻里矛盾纠纷法制解决途径等,力所能及地帮助群众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引导群众依法依规表达合理的诉求,进一步深化检民关系。20xx年来,结对党员干部已累积进村6次,走访联系了120余户农民,共发放法治宣传资料800余册(份)、提供法律咨询服务30余次,为法治农村、和谐农村作出更大的贡献。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五

**县**乡**村委会距乡镇府所在地42公里,全村辖15个村民小组,有总人口611户2476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210户813人,分别占全村的32.8%和34.4%,外出务工196人。20xx年底,全村农民人均收入3110元。设党总支1个,党支部6个。共有党员89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为100%,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98%。

土地总面积17.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342亩,占土地面积2.1%,其中旱地5128亩,占耕地面积96%,50%的耕地坡度在25度以上。有森林面积158825.4亩,森林覆盖率60%以上。境内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640米,年平均气温22度。山高、坡陡、箐深,基础设施薄弱,农村经济发展缓慢是该村的主要现状。

二、高度重视,强化组织领导。按照市委、市政府扶贫工作部署,移民局高度重视,多次召开党组会和局务会议,专题研究“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落实措施和安排部署。成立**市移民局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明确一名党组成员、副局长具体负责抓,安排一名副调研员为长期驻村工作队员,任**乡**村委会第一书记、工作队长。确保了“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的落实。

三、扎实推进扶贫攻坚工作。紧紧围绕**乡**村委会高寒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基础条件差、贫困程度深、“造血”功能弱的现实,为补齐“短板”,实施精准扶贫,建立“输血”与“造血”相结合的长效机制,扶到“点”上、扶到“根”上。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充分发挥民政兜底的“输血”作用,实现社会保障脱贫。对更多的贫困群众则以“造血”为主,通过产业发展提供支撑,激活内生动力。

(一)摸清扶贫对象底数。自20xx年9月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扶贫攻坚工作以来,积极发挥市、县、乡、村组的作用,对**村委会开展大走访、大调查活动,做到村不漏组,组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倾听群众诉求,耐心询问每户贫困家庭的情况,与贫困户交心谈心,深挖致贫原因,对**村委会210户贫困户813人逐户进行建档立卡。通过算帐对比,帮助每个贫困家庭制订帮扶计划,推进精准扶贫。

(二)制定方案。通过多次深入14个村民小组调查研究,结合**村委会贫困人口多、困难程度深的实际,制定了《**县**乡**村“挂包帮”“转走访”扶贫工作实施方案》、《**县**乡**村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县**乡贫困行政村整村推进精准脱贫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扶贫攻坚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具体措施及组织保障等,为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奠定了基础。

(三)落实措施。

1、围绕六个精准五个一批开展扶贫、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五个一批”投入100万元扶持发展芒果种植5000亩;发展柑桔(茂谷柑)种植200亩;发展养殖大户25户,带动养殖户25户;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共举办实用技术培训8期420人次),进一步提升传统产业品质和效益,增加群众收入。到20xx年4月底,共脱贫60户266人,占分别占建档立卡数的28.6%号32.7%。增强了贫困对象的内生能力、自力能力和发展能力。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六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有关旅游扶贫政策,宛城区旅游局高度重视,按照“突出重点、以点带面”的原则,积极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解决乡村旅游点周边农村贫困户和弱势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扶贫工作深入开展。现将旅游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高度重视,多措并举,责任落实到位。

一是成立了**市宛城区由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办公室、开发股、市场股负责人为成员的旅游扶贫工作小组,负责旅游扶贫工作,抓好具体工作落实。二是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结合单位和联系村实际,迅速行动,局机关成立了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联系重点扶贫村调研看望联系贫困户,建立精准扶贫台账,切实解决贫困户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使得扶贫工作更加严谨、细致、有效。三是积极协调区委、区政府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旅游事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全区旅游发展及贫困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促进或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帮助有条件的贫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

****年宛城区旅游扶贫工作上报的是金华镇东谢营村,结合金华镇东谢营村的实际,重点开展了前期的扶贫工作,积极推动谢氏文化苑项目建设。目前该项目一期20亩建设用地手续已办理齐全,筹措资金3000万元,规划设计已完成,正在进行招投标。以“谢氏文化苑”项目为重要支撑,不断完善提升金华镇东谢营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促进其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创业,实现“旅游脱贫”。汉冢乡以卢园为依托带动周边94户贫困人口就业,探索出了一条高效农业与旅游观光互为补充、相互促进的新路子;瓦店镇依托大山农业科技园、豫花园等乡村旅游点安置120余户贫困人员就业,促进当地农业结构调整,提高了贫困人员收入。

三、

存在问题及下步打算。

宛城区旅游扶贫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面临着一些困难,主要有:一是基础设施建设尚不完备。部分乡村旅游景区点,因为旅游厕所、停车场、旅游观景点建设等基础配套不到位,不能得到快速发展,带动周边贫困群众脱贫受限,难以形成扩大效应。二是扶贫政策支持力度有待提升。旅游业在产业扶贫中应占据着重要地位,但相关项目政策、土地政策、人才政策、扶持政策缺乏足够有力的支撑,近两年国家旅游扶贫政策出台后,有针对性的、可落实的政策较少,项目配套跟进不及时。三是旅游扶贫投入严重不足。每年投入旅游建设的资金极其有限,加之旅游扶贫项目偏少,导致一些旅游建设项目难以进“笼子”。

下一步,宛城区旅游局将按照上级关于旅游扶贫的各项政策要求,主动作为,积极谋划,强力推进,结合全区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实际,将旅游发展与精准扶贫紧密结合,以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狠抓乡村旅游发展建设,努力实现贫困群众通过旅游市场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七

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镇扶贫工作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借鉴!

**镇属于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镇。近年来,我镇以整村推进为载体、以产业开发为重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善贫困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新农村建设为基础,不断增加扶贫开发工作力度,使全镇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我镇共有12个市级贫困村。在市委组织部定点帮扶和全市“千村脱贫工程”的带动下,截止目前已有、xx3村接受并通过了市级整村脱贫村验收,新启动的等4村正在全面建设中,并于20xx年启动等5村整村脱贫工程,规划于20xx年全面完成12个贫困村整村脱贫任务。

成立结对帮扶工作小组,做到责任到人、任务到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制定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方案,确保帮扶有计划、有目标、有效果;开展结对帮扶贫困户活动,镇机关干部和事业单位职工与贫困农户结对定点帮扶。

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工程,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培训内容紧贴生产实际,突出基本技能和先进实用技术,注重培训效果;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的原则。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基本实现了输得出,稳得住,逐步脱贫致富目标。

严格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政策协调、讲求实效”的总体要求,坚决执行“责任到户、搬迁到人”的运行机制,建成了两个集中安置点。特别是坪的美丽乡村建设与生态农家庄园相结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高山避暑圣地。很好的改善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结合农户万元增收工程,主动积极引导农户结合自身实际,找好增收门路,制定发展路子;采取发展大户,带动小户,户户联合、共同发展等方式,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取长补短;让农户了解政策、吃透政策,不花冤枉钱,不走冤枉路,切实维护农户利益,增加农户收入。

在市委组织部的有力帮扶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县扶贫办的正确指导下,**镇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我们也充分的认识到扶贫形势依然严峻,扶贫任务依然艰巨。在今后的扶贫工作中,我镇会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措施,攻坚克难,扎实走好每一步,奋力跨过每道坎,将扶贫工作纵深推进,确保扶贫工作任务的圆满实现。

谢谢大家!

按照省市县农村扶贫开发规划要求,我乡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全乡列入“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登记造册的贫困人口由1994年的2500人下降到现在的378人,不少贫困户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过上了较富裕的生活。贫困面貌明显改观,基础设施建设突飞猛进,支柱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以小水电建设为突破口,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我乡扶贫工作之所以能够取得可喜的成绩,主要得益于全乡广大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做法:

一、以发展为先导,夯实思想基础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扶贫开发,既是事关人民生产生活的德政工程,又是保持新时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举措。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必须首先完成的历史任务。我乡贫困面大,群体性贫困已成为制约我乡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上级部门确定我乡为特困乡。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史机遇。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抓注珍惜、用好机遇,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增强了干部群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了贫困群体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我乡形成了“依靠内业谋发展,借助外力保发展,形成合力大发展”的共识,为脱贫致富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突破口,整合资源优势我乡为全省乡镇政府所在地海拔最高的乡镇。早在前几年乡党委政府就提出“山顶种药采菜,山中采矿取宝,山坡种果种椒,山窝种竹育笋,山下蓄水发电,山外设点流通”的扶贫开发思路。依托我乡独特的资源优势,以市场为导向,把扶贫开发与发展农村,支柱产业结合起来,通过扶贫资金扶持,我乡7个村,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三村种药采菜,户平种植药材在5亩以上,户平采摘红薇菜在10公斤以上,等三个村以毛竹、竹笋为主导产业。大部分贫困群众依靠支柱产业开发脱了贫。

三、严把扶贫资金使用关,夯实设施建设基础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确保扶贫资金真正为贫困群众办实事,见实效,乡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扶贫资金的使用管理,已经完成6个村通公路,总里程为35公里,投资25万元解决了多年未解决的人畜饮水问题,7个村全部通电、通电话,新建七所小学,圩镇街面已大部分硬化,并安装路灯10盏,彻底改变了我乡的落后面貌,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四、重点突破,举全乡之力实施移民工程实施移民扶贫是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创新与突破,是彻底解决贫困群众温饱问题的战略选择。也是从根本上改善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的有效途径。通过精心组织,狠抓落实,三年来共落实移民安置点四个,征用土地35亩,开挖平整运输土石方3.5万立方米。基础设施总投入105万元。我乡将近六分之一的人口实施了移民搬迁。这样就极大地改善了居住在深山区、地质灾害区的贫困群众的生存条件,有效地解决了行路难、运输难、上学难、就业难、看病难等问题,为早日脱贫致富奠定了良好的基矗尽管我乡的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但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今后面临的任务非常艰巨。一遇天灾人祸,极易返贫,所以我们要提高对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艰巨性的认识,要时刻绷紧扶贫开发这根弦,进一步采取得力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增加贫困群众的收入,使贫困群众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彻底摆脱贫困,过上富裕的生活。

一、加强科技扶贫力度。提高贫困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本着“实地、实用、实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二、加大移民扶贫力度,适当提高建房补助标准。深山区贫困群众本来就贫困,几乎没有积蓄,经统计,有80以上的贫困群众移民建房后要负债,搬迁后要发展生活,脱贫致富就更加举步维艰。

三、扶贫资金应及时到位。扶贫资金是实施扶贫工程的基础,如不及时下拨,当年资金不能发挥当年的效益,直接影响当年的工程。

四、贫困户贴息贷款金额太少,贷款期限太短。很难发挥应有的效益。

五、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的投入。上级扶持贫困乡村修建公路、移民安置点自来水工程,移民点的配套设施建设资金等标准太低,乡村无法筹措差欠部分,无形中加重了乡村债务。

以上汇报妥否,请指正。乡人民政府《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欢迎阅读乡镇扶贫开发工作汇报。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八

“一个中心”抓落实。按照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长赵乐际深入我州台江县时指出“要提高农村特殊人群医疗的兜底保障水平,遏制因病致贫返贫;把注意力转向对生育健康的.服务,努力减少先天缺陷,构建保障生育健康的服务体系”要求,紧紧围绕“提高出生人口质量”中心,制定出台《中央转移支付黔东南州贫困地区新生儿疾病筛查项目实施方案》和黔东南州《台江县关于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意见》,按照“一票否决制”和“责任追究制”原则,实施好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和农村待孕妇女补服叶酸预防出生缺陷项目,并开展好免费孕产妇、儿童全程跟踪等保健服务,有效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

“两条主线”抓落实。一是强化党政线。成立了以各县(市)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双重健康扶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健康扶贫工作。二是强化业务线。成立由卫计部门主要领导为组长、班子成员和直属各业务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业务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健康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和业务督查、指导。

“三项服务”抓落实。一是落实孕前服务。加大早婚治理力度,将早婚早育治理作为“双诚信、双承诺”工作重要内容,纳入工作年度目标考核,明确各县(市)卫生计生局主要负责人为治理早婚早育的第一责任人,实行分片包保,个案到人,随时掌握情况变化并及时上报。二是落实孕期服务。建立孕产期全程监控服务体系,加强孕期服务,对现孕人员通过保健合同等形式,进行孕期保健服务和孕情监控,为已孕妇女提供至少5次以上的免费孕期保健和产前检查,降低出生缺陷的发生。三是落实产后服务。加强产后访视,开展新生儿代谢性疾病筛查,筛查率达90%以上;开展免费的0-6岁儿童系统管理,确保到儿童系统管理率达85%以上;建立残疾儿童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干预体系,逐年减少新生儿出生缺陷的发生。

“五个到位”抓落实。一是责任落实到位。把健康扶贫作为各县(市)党政领导“一把手”工作来抓,抓部署,更要抓落实落到实处,务求取得实效。二是财政支持到位。积极争取中央、省、州支持的同时,加大财政对健康扶贫的投入力度,重点加强生育健康基础设施建设、设备投入、人才培养培训和技术引进的投入,建立完善健康扶贫投入的长效机制。三是人力保障到位。按照州委、州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医疗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黔东南党发[]17号)要求,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力度,调动医疗卫生人员服务到基层,并对住院医师、全科医生、定单定向免费医学生、执业(助理)医生、公共卫生专业等人员及时培训。四是督查指导到位。扶贫健康工作领导小组将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县(市)健康扶贫工作进行督查指导,并每季度召开一次调度会,听取各部门汇报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五是奖罚制度到位。将健康扶贫工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内容,奖励经费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对部门以及相关责任人未按规定落实好工作的,对单位工作实行“一票否决”。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九

##村位于青龙县东北部,全村有11个村民小组,252户,912口人,共有耕地1492亩,其中90%为坡耕地;山场面积12400亩,其中有林地8500亩,国家公益林面积2500亩。两委班子由3人组成,交叉任职,有党员35名,其中女党员4名,培养积极分子5名。

了较大提高,实现有线电视、程控电话入村,移动、联通信号覆盖全村;人均收入由2007年底的1090元增加到3000多元,圆满地完成了脱贫任务。

一、巩固提高传统产业,培育发展特色经济。

在发展经济,促使农民增收上,我们在巩固种植、养殖业等传统产业发展同时,大力扶持特色产业,提质增效,发展多种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培育新的果园基地。实施果树改劣换优级工程230亩,新栽植优质苹果200亩共18000株,板栗310亩共600株,核桃、大扁杏等210亩共400株。二是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通过引导、扶持、养殖规模不断扩大,养兔、羊等专业户逐步增加,新建10000只肉鸡周转棚一栋,6000只肉鸡规模的两栋,扶贫周转猪51头,周转兔100组,放养柞蚕种180斤,农民增加收入60万元;三是平整荒滩100亩,完成造林180亩,充分发挥自然生态优势,推动生态型经济的发展。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1、6组路基3公里,建混合式管路漫水桥4处总长280米,涵桥两座。修护田大坝600延米,河套清淤15000立方米。另外新修2米宽乡村游登山路3500米,在醒目位置设立旅游宣传标志牌,发展农家庄园4户,建停车场一处,为窟窿山旅游开发奠定了基础。

三、

以文明生态村创建为载体,不断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009年,我村被列为第五批文明生态创建村;2011年,我村又被列入二次创建村。在市委和县委宣传部的正确指导下,在包村部门的大力帮扶下,尤其是包村领导时部长亲自到村考察、指导创建工作,帮助制定创建规划、谋划发展思路,使我村的创建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新建村部及卫生室8间190平方米,硬化文化广场3320平方米,安装路灯10盏,新增加健身器材20组,体育器材3组,硬化公路及村内街道5.7公里,修文化墙300米,老墙改造400米,建公厕3处,垃圾池4个,铁艺护栏35延米,公开栏25延米,村碑及标志牌2个,修缮学校10间,新增设70平方米的农家书屋拥有书刊2万册,另外有未成年人活动中心、少生之家、宣传栏、村务公开栏、十星级文明农户公示栏等各种基础设施。

通过创建活动,村民的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每天晚上都有很多的群众在广场扭起大秧歌、跳起健身舞,农闲时,很多群众到图书室阅读科普知识图书,群众的精神生活得到了很大提高。在年底验收时,我村以绝对优势被评为市级示范村。

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我村在乡组织部的具体指导下,深入组织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一是乡党委创先争优动员大会结束后,我村召开了由党员、村民代表、入党积极分子参加的动员大会,对整个活动进行了部署,结合本村工作实际,并把“大力发展旅游业,点燃全民创业激情”作为创争活动的主题。要求全体党员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创先争优活动之中。要始终站在郝杖子科学发展的角度参与创先争优活动,与当前正在进行窟窿山旅游开发工作相结合,与全民创业活动相融合,与经济发展相衔接。二是利用黑板、标语、宣传栏、横幅等宣传手段对创争活动进行广泛宣传,初步做到了创争主体、创争标准、创争步骤三个明确。三是及时召开有老党员、村民代表、村级后备干部参加的肯谈会,采纳有利于村内经济发展的合理意见8条,如加大窟窿山旅游开发力度,发展农家游等。

五、2012年工作打算。

一是立足自身,大力开发原生态乡村游建设,修筑蓄水塘坝3处,为旅游景色添姿添彩,真正做到有山有水,打造出原滋原味的自然景观,以此来带动我村经济发展。

二是进一步完善村容村貌建设,以发展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要目标。继续强化“三化建设”和“五乱治理”,继续完善绿化工程,保持创建成果,进一步挖掘死角,做到更加彻底、更加整洁,并长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村民业余生活,陶冶情操。

1、2、4、7村民小组饮水问题;修全长6公里的公路,解决。

1、3、6组三条沟的群众出行难问题。

六、存在困难与不足。

总结。

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一是村民居住很分散,道路长、角落分散,组级路建设任务艰巨。二是资源贫乏,经济发展相对滞后,村集体经济薄弱。三是发展意识不够强,安于现状的小农思想依然存在,农民增收缓慢,部分群众生活仍较困难,所有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尽自己最大的努力,采取一切积极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总之,在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在相关单位大力帮扶下,我们有决心更有信心彻底改变##村的落后面貌,尽快实现脱贫致富,确立稳定的农民增收项目,使我村基础设施得到根本改善,社会事业得到全面发展,以优异的业绩向上级领导和全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十

东冲村位于桃岭乡东部,梅山水库上游,是集库区、高寒山区为一体的贫困村。全村有27个居民组960户3580人,贫困户430户1510人(人均收入2300-2530元65户230人,2300元以下365户1280人)。全村总面积13.6平方公里,耕地306亩,山场面积12360亩,人均耕地不足0.2亩,人多地少。经济来源主要有:外出务工,茶叶、油茶、毛园竹等种植业以及养猪、养鱼等养殖业。20xx年全村人均纯收入为6498元,比全乡平均水平低121元。

东冲村是20xx-20xx年实施的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重点村。县委督查组组长史连生挂点指导我村的扶贫工作,县林业局、体育局、建设银行联系帮扶我村。一年多以来,在各级领导的支持下,我们精心组织,科学谋划,突出重点,狠抓落实,扶贫开发整村推进工作进展顺利,目标任务基本完成。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农业发展项目。

用于发展茯苓、天麻(籽)、草菇、金针菇等食药用菌,带动附近50户近250居民脱贫。

2.危房改造项目。

20xx年安排危房改造资金106.8万元,实施危改造100户。

3.村级道路建设项目。

利用“整村推进”扶贫资金23万元,完成英湾1.1公里水泥路建设。

4.美好乡村建设项目。

根据省委、政府《关于全面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的决定》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将东冲村纳入20xx年金寨县美好乡村示范点建设。东冲村美好乡村建设涉及五个居民组107户居民。1是房屋改造。107户已经完成75户,在建21户,剩下的11户正在积极筹备中,预计在3月底之前完成;2是环境整治。结合全县环境整治月活动,开展“三清四拆”工作。清理示范点沿线的生活垃圾,拆除厕所、猪圈、柴房等建筑,目前,此项工作已经完成了80%,预计在3月底之前完成。3是休闲广场建设。计划建设培塘、前杠两个广场,建筑面积1670平方米。目前,两个广场的征地工作已经完成,培塘广场的前期所有准备工作已经全部就绪,且选举产生了村民理事会负责协调监督,待工程发包之后即可开工。4是沼气池建设。20xx年争取能源办资金30万元,计划建设沼气池30口。目前,已经完成12口。

5.看望慰问困难群众。县乡两级党委、政府以及扶贫单位、选派单位多次到村开展扶贫慰问活动,看望慰问群众52人次,发放慰问钱物近2万元。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我村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要巩固扶贫成果,建设美好乡村,形势依然严峻。

1.贫困农户增收渠道狭窄。我村人多地少,很难形成主导产业,多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经济结构单一,增加贫困农民收入的难度较大。同时,贫困群众的文化素质较低,接受农业实用新技术慢,也严重制约了自身的发展。

2.部分群众因灾因病返贫。我村自然条件差,农业基础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低,每年都存在因灾、因病返贫致贫的现象。

3.村集体经济差。项目资金缺口大。我村基本上没有集体经济,无钱办事,美好乡村建设缺口达540万。

三、下一步。

工作计划。

1.是继续发展油茶连片种植面积200亩,达到了3000亩。打造千亩油茶连片种植基地,并加大管护扶持工作。

2.开展美好乡村建设。完成107户居民房屋改造工程,环境整治工作,休闲广场建设,完成路面硬化,乡村绿化、亮化、美化工作,完成沼气池建设。

3.完成500亩金银花种植和500亩毛竹种植。

4、发展优质茶叶“乌柳早”,结合金寨县四季春茶叶合作社发展茶叶生产,增加群众收入。

根据县委、县政府《关于加强精准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沐委发〔20xx〕6号)精神,以及县委办、县政府办《关于印发〈**县精准扶贫工作立标定责考核办法〉的通知》(沐委办〔20xx〕11号)文件要求,我乡严格按照精准扶贫建档立卡和扶贫攻坚的要求,把握时间节点,走实规定步骤,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现就我乡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乡党委开展工作情况:

1.召开专门会议3次,成立精准扶贫工作领导机构,下设推进组、联络组、信息组、综合组、保障组、维稳组等领导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协调配合。

2.安排好市县下派3个驻村工作组的办公场所和食宿。每个工作组配备了责任心较强的翻译人员,解决了下派汉族干部和彝族群众之间语言不通的问题。

3.抓住精准识别微调的有利时机,再一次对全乡227户867人贫困人员进行识别和统计,保证绝对贫困人员全部纳入精准扶贫对象。同时,建立完善精准扶贫户档案,摸清群众发展意愿,根据全乡地理、环境、资源等优势制定出《哈曲乡精准扶贫发展总体规划》,各工作组也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制定了村级基础建设和产业发展规划,“第一书记”为贫困户量身定做了“一户一策”脱贫计划。

4.反复召开村干部大会,强调基层堡垒建设党建工作的重要性,要求联系领导、包村干部、村干部积极配合驻村工作组开展工作,落实好工作组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5.建立完善各项制度。包括驻村工作组的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考核管理办法等,按上级部门的要求严格执行,不走样。共督查“第一书记”工作日志3次,暗访“第一书记”走村入户调查情况4次。

1、明确工作要求,立即开展调研。我乡于8月10日召集3个村的“第一书记”召开驻村帮扶专题党委会议,要求采取实地走访,多方听取等方式,进一步精准识别,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重点,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切实帮助所驻村脱贫。

2、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经过调研得出道路是农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最现实的事情。一是准备硬化巴溪村4组通村公路4公里,瓦嘎村3组通组公里1公里。二是准备新修巴溪村3组1公里的通组公路、瓦嘎村3组(上)通组公路1公里,巴溪村5组通组公里2公里。

1.产业发展基础薄弱,特色农产业发展规模短时间内难以形成。

2.个别村干部依赖思想严重,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不足导致干事信心不足,存在“等靠要”懒惰思想。

3.档案资料的归档整理、专档专柜的分类还不够细,不够完整。

乡党委召集3个驻村工作组,每季度召开一次座谈会,收集群众关心和生产生活上的难点和热点问题。统筹资金使用,鼓励发动群众筹资、筹劳,解决涉及群众生产生活、农村基础设施和农村产业发展等方面的问题。

1.依托技术培训、推荐就业增加农民的务工收入。

2.继续引导大户适度规模流转土地,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优化产业结构,引进新项目、新技术,增加农民收入。

3.开展农民素质教育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增加畜牧业、种植业、养殖业的科级含量,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4.各驻村工作小组全力协助所驻村支两委,实现村级组织党务、村务、财务的公开,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完善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

自我所到苍坡村开展驻村帮扶工作以来,共入户走访378户,并参与该村的日常事务工作,现将驻村帮扶工作简要汇报如下:

一、实事办理。

1、协调部分企业,开展助学帮困活动,为苍坡小学捐赠了篮球架、旗杆旗台、120套校服、60个书包、60双鞋。(此事已刊登在**日报上)。

2、为7组种植葡萄的曾光祥家赞助了500公斤钢丝,用于葡萄架的搭建。

3、协调农口部门为7组修建农灌沟渠1.6公里,现已完工。

4、协调农口部门为6组清理排洪大沟890米。

二、排解纠纷。

协调成功五组李从先与刘军因修建房屋产生的纠纷。

三、民生工作。

1、对7组**元俊户进行了慰问(该户为援老复退军人,63岁,患肠漏病)。

2、对7组帅红户进行了慰问(该户女主人左手、左脚残疾,有两个小孩上学,其中男孩手指患残疾已有6年)。

3、对苍坡小学留守儿童进行慰问,送去大米300斤。

4、接到群众反映未能解决的诉求。

四、遇到的困难。

1、一组、五组村民均反映无饮用水,望予解决。

2、五组村民黄旭伦,个人养殖30余头猪,反映其养的猪爱拉肚子,望给予技术指导。

3、八组王云平户生产十字绣,针织苗族服饰,望予联系销售渠道。

4、七组王成凤户反映去年3月房屋被火烧毁,现生活困难,望给予一定的补助。

5、八组王元龙、王国忠均属于残疾人氏,生活困难,无农低保,希望有补助和办理低保。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一

本人自2015年7月入村以来,在市、县、乡、村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按照中共开封市委办公室转发《关于开展“三包三带”千名领导干部下基层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汴办〔2015〕24号)和关于实行“三三制”派驻优秀党员干部任村(社区)“第一书记”的实施意见(汴组〔2015〕17号)文件精神和县委组织部的统一安排部署,深刻领会这次活动的指导思想,准确把握工作原则,严格遵守工作纪律,把宣传党的方针政策贯穿于这次活动的始终,把着力解决突出问题为这次活动的载体,把紧密联系群众作为这次活动的主要措施,把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精准扶贫、脱贫作为这次活动的中心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一)、村情民情方面。

驻村后,在村两委干部的帮助下,通过入户走访、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进行了村情调研。豆贵寨村位于城郊乡政府北部,西邻106国道,北靠惠济河,地理位置优越。全村占地560亩,耕地2100亩,有678户2230人,其中212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640人缴费参加了农村养老保险,3位90岁以上老人享受养老金,低保户24户,五保户3户。

另有50多户在县城从事建筑装修工作,每户年收入10万余元,村民收入除了经商和外出打工,还依靠种植大蒜。

二、下步工作计划。

(一)、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强化班子建设、党员教育和村务公开和财务管理等各项制度。今后的工作中,两委班子要按照上级党委、政府的部署,不断落实完善工作制度,按“四议两公开”开展工作,把握好大方向,以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问题为重点,使村务民主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化、经常化。同时还要健全村民自治组织,通过完善配套制度,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使村务工作有规可循、有序运行。

(二)、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按照党章要求,帮助村支部培养文化层次高、视野开阔的优秀人员为入党积极分子。发挥党员在脱贫致富中的带头作用,动员党员掌握致富技术。

(三)、抓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搞好土地流转,实行连片规划开发,形成有特色的区域性主导产业,在目前状况下,我村的经济发展的主要工作精力应该放在抓产业结构调整上,大力发展蔬菜大棚和大蒜的种植,作为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切入点,实现品牌效应,使农民生产出高质量的农产品,打造自己的品牌。

(四)、大力发展养殖及深加工企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企业,带动农户征收致富,快速脱贫。

(五)、进一步规范贫困户档案信息,尽快落实村里道。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二

—记湖北省随州市吴山镇河西村整村推进工作。

河西村位于湖北省插花贫困乡镇——吴山镇北部15公里处,地处桐柏山西南余脉,是村级改革后原联勇、联工、联乡三村合一的全镇最大的行政村,现有八个村民小组,24个自然塆,860户,3360人,现有八个党小组,党员78人,总耕地面积3934亩,其中水田2233亩。全村版图面积38万平方公里,山场面积25万平方公里,花岗岩资源十分丰富,现有随州合力、随州刘氏、群翔大理石三家矿业有限公司在我村投资开采石材,兴办石材产业;这里历史悠久,境内的栲栳寺、株栳寺在明清时期曾是随北著名的道教圣地,与号称“小武当”的鸡鸣山遥相呼应,僧侣达400余众,现仍有众多古迹尚存;这里还是一片红色的土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是随北著名游击区,全国民兵战斗英雄金安国带领战友们,转战周边地区,斗顽军、打土豪、分田地,为随北地区的解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过去,因为河西村地理位置偏僻,山多田少,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河田只能种一季水稻,而且靠提水灌溉,生产成本高,种旱作物产量也不高,收入低,老百姓生产生活条件比较落后。随着党的惠民政策的不断深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响应上级加快贫困地区建设的号召,我们不等不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从保民生、完善各种基层基础设施,送温暖、救助弱势群体入手,有序开发当地资源,实行村企联动、部门帮扶、行业推进等举措,使得这一贫困落后面貌得到很大改观,具体做法是做到“四个结合”。

一、长远规划与立足当前相结合。经过广泛了解、深入调查,该村村两委在去年就制定了《十二五》发展规划:科学利用现有资源,积极发展石材产业,促进就业,增加群众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加大基础设施投入,清淤堰塘15口,维修河坝700米,架通提水灌溉线路1000米,扩大灌溉面积500亩,提高土地单位面积产量;改善交通条件,实施通组通塆工程2.2公里,方便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实行封山育林,山当田种,树当粮管,达到山上是银行,上下变粮仓;努力开展“洁美河西”活动,唐三路河西段实施“五化”工程(植被绿化、道路硬化、村庄美化、民居亮化、环境净化)。并结合我村实际,每年做好一到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群众得实惠的实事,如去年投资10万元,完成安全饮水工程,使250户农民从此告别饮用不安全水的历史,今年修通2.3公里的通组公路。

二、有序开发与封山育林相结合。开发该村村丰富的石材资源,是经济发展的需要,即可安排农村多余闲散劳动力,使农民就近就业,又可变废为宝,增加个人收入,壮大集体经济,因此在为企业营造良好环境的同时,也十分注意对环境造成的破坏,对石材开采点加强监管,防止造成环境污染,防止水土流失、山体滑坡等次生灾害发生,督促搞好植被恢复,对大面积的山场做好封山育林,定人、定岗、定责,以保持资源有序开发,可持续利用。

三、造血与输血相结合。河西村是随县20个农业生产测评样本点之一,他们充分利用这一契机,每年邀请农业专家对广大农户进行两次科技培训,普及科技知识,进行智力扶贫,提高种田水平,并对全村科技示范户发放补贴,鼓励他们带头致富、带动大家致富。还广泛开展村企联动、帮扶救助活动,今年面对百年一遇旱灾,我们主动联系驻村三个矿产公司淘凼31个,满足村民提水抗旱,送来抗旱资金15万元,包村单位送来2000元,解决了抗旱的燃眉之急。

四、全面建设与重点整治相结合。河西村河西片曾因水稻产量高,在六十年代有“水稻王”之称。但因年久失修,虽有大小堰塘120余口,近一大半干枯,有一半被泥沙於满不能蓄水,有一部分因水土流失,河床下降,水田不能自流灌溉,近年来,村两委硬化河堤600余米,借“三万”活动整修堰塘30口,支付村民提水抗旱电费45000元。还争取国家资金550万元,对上游的夜壶庄水库、鸻鹕岩水库进行了加固除险,可扩大全村灌溉面积480亩,提高单产250斤,增加农民收入67万元。同时,以唐三路沿线为重点,规范了村庄建设,整治路边脏、乱、差,禁止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停乱靠现象发生。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三

消除贫困是世界各国和地区共同面临的难题,经过多年的扶贫和反贫困治理工作,反贫困事业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贫困并未在任何一个国家内真正消失。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给大家作为参考,欢迎阅读!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篇1一是建立贫困户健康档案卡。根据病因、病情分类建卡、建档,使患病农牧民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结合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建立上门随访联系制度,将因病致贫扶助人员纳入医疗服务重点管理对象,按照健康档案病种管理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免费随访、指导康复等专项帮扶服务。

二是提高新农合保障水平。认真落实新型农牧区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对贫困人口实行倾斜政策,提高新农合门诊报销水平,做到应报尽报;降低病残儿童、重度残疾人以及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个人实际支出,有效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三是开展巡回医疗义诊活动。定期开展院内义诊及进社区、下乡村义诊活动,对行动不便的贫困、疾病患者入户进行诊查。各乡镇卫生院开展“认门入户”宣教咨询,通过入户走访、电话随访等形式,为辖区内残疾人、贫困户等特殊人群主动服务。四是做好城乡对口支援工作。认真实施县人民医院对乡镇卫生院的稳定持续的组团式帮扶,提升优质医疗资源的下沉,着力在选派优秀管理人员、医务人员,加强对基层专科的帮扶和人才培养上下功夫,确保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水平整体得到提升。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篇2我州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xx山连片特困地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为指引,围绕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实施双轮驱动、推动综合扶贫”发展战略,以推进恩施龙凤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为突破口,坚持区域发展带动扶贫开发,扶贫开发促进区域发展,取得突出成效,全年共投入财政扶贫资金3.52亿元,减少贫困人口x万人。

(一)加强政策学习,不断强化扶贫攻坚工作认识。一是认真贯彻中央和省扶贫开发方针政策。州委、州政府印发了《关于贯彻的实施意见》、《恩施州贯彻落实xx省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重要政策措施分工方案》等重要文件,并多次召开各级会议进行安排部署。各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扶贫开发规划,把扶贫开发作为行业和部门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深入贯彻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了《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晰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机制,细化推进措施,推进扶贫工作上新台阶。三是扎实开展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扶贫工作水平。成立了学习活动领导小组,制定了《全州扶贫系统开展“学习贯彻十八大,争创扶贫新业绩”主题实践活动学习方案》,将党的十八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考察扶贫工作时的系列指示精神作为重要学习内容。先后邀请原州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李福春、州检察院检察长吴忠良在全州扶贫系统会议上作了题为《学习习总书记xx阜平讲话精神,努力开创全州扶贫工作新局面》和《倡导公正廉洁,打好扶贫攻坚战》的专题辅导报告。11月,组织全州2015年127个整村推进重点贫困村和老区村支部书记集中培训,培训期间认真听取了省扶贫办杨朝中主任《强化问题导向,推行精细管理,切实加大整村推进工作落实力度》的专题授课。

(二)科学编制新阶段扶贫攻坚规划。组织力量编制完成《县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xxxx山片区产业扶贫实施规划(2015-2015年)》。通过编制县市扶贫攻坚规划,全州有2497个项目近3000亿资金计划进入了省级规划笼子。与此同时,协调州直相关行业部门开展部门扶贫规划编制,谋划xx山片区建设项目964个,项目投资总额570多亿元,争取支援资金75亿多元。(三)扎实推进专项扶贫工作。中央、省共投入我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3.52亿元(含:扶贫部门财政专项扶贫资金x亿元,发改部门以工代赈资金9674万元,民宗部门民族发展资金690万元)。其中x亿元发展资金现已谋划实施项目x多个。全州今年启动整村推进的88个重点贫困村和39个重点老区村共新建和维修村组公路x公里,完成投资x万元;修水池x口,建水窖x口,修水渠x米;开展科技培训350期,共培训x人次。新建、维修村委会x个;新建、维修村卫生室56个。完成扶贫搬迁x户、x人。“雨露计划”招生培训x人。

(四)始终坚持产业扶贫核心。围绕州委六届五次全会作出的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切实加强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进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的意见》,不断加强特色优势产业及产业链建设,一年来,投入x亿元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开展产业扶贫。还通过扶贫贷款贴息、小额贷款贴息、贫困村互助资金试点等多种形式,支持搭建企业参与扶贫、合作组织开展扶贫、群众自我发展脱贫的链条。投入扶贫贷款贴息资金x万元,支持126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壮大。全州整村推进村共新建高效特色产业基地6.5万亩,改造特色产业基地2.6万亩。“清江源”烟叶、“恩施玉露”茶叶、“大山鼎”蔬菜、“长友”山野菜等一大批特色农业企业和品牌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明显提升。(五)积极构建“三位一体”扶贫工作格局。一是坚持推行“1321”驻村帮扶责任制。制定《2015—2015年度州直单位整村推进驻村扶贫方案》,领导带头驻点扶贫,部门行业积极参与。一年来,31名州级领导带领州直121个部门、72家民营企业参与整村推进驻村扶贫,共投入部门帮扶资金x万元,争取和协调项目资金x万元。组织全州x家企业参与定点扶贫,投入资金x万元,带动新建和改造特色产业基地6万亩,带动贫困农户增收x万元。二是积极开展定点扶贫对接。主动争取定点扶贫工作,在国务院扶贫办等八部委印发《关于做好新一轮中央、国家机关和有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的通知》后,对各县市做好定点扶贫工作对接作出安排。目前,宣恩、咸丰、来凤、鹤峰等县与农业部,恩施市、利川市、建始县、巴东县分别与武汉大学、国新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华中农业大学、国家电网成功实现对接,资金计划、援建项目、合作合同、技术培训、人才支持等一大批支持措施正在稳步实施。三是推动开展行业和社会扶贫目标责任考评。制定出台《州直行业、部门扶贫工作目标责任制考评办法》、《县市党政主要领导扶贫工作责任制考评办法》,加大对扶贫目标责任的督办落实力度。去年底,组织对州直121家行业部门、各县市落实扶贫责任情况进行了考评。在今年初召开的全州扶贫工作会议上,州委、州政府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了表彰。四是多种形式开展扶贫调研宣传,营造大扶贫氛围。深入基层、深入周边贫困地区开展调研,学习扶贫工作典型经验、研究扶贫工作新形势、新问题。5月13日至17日,州扶贫办参与了州政协扶贫工作调研组的调研活动,深入到全州8个县市17个乡镇22个村,走访了6个企业7个农村专业合作社,通过实地察看、入户了解、听取汇报、座谈交流等形式,对“十一五”以来全州片区扶贫攻坚、扶贫开发工作进行了全面调研,并形成了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在中国共产党新闻网、xx日报、恩施日报等报刊网络以及恩施州电视台等多种媒体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扶贫开发政策、经验,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截止目前,全州在州级以上各媒体、刊物发表有关扶贫工作的宣传稿件300余篇。今年5月,由中央组织部委托、国务院扶贫办主办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县级党政领导干部(罗霄山区、大别山区、六盘山片区)专题研修班”在我州举办。会上,向来自8个省区86个县市区的党政负责同志和扶贫部门负责人共188名代表介绍了我州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的作法,观摩了整村推进现场,受到了参会同志的高度肯定。

(六)积极推动试点示范。一是全力推动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州委、州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多次向省委省政府及省直有关部门汇报衔接相关工作,一大批具体政策和项目得到落实。州、市两级扶贫部门也积极寻求支持,争取到国家专项扶贫搬迁资金3000万元。积极参与制定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有关政策,指导编制专项扶贫政策规划,先后协助编制完成《恩施龙凤镇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工作方案》、《xx恩施全国综合扶贫改革试点扶贫搬迁规划(2015-2017年)》。围绕“分类指导、精准扶贫”方针,研究确定了《龙凤镇扶贫搬迁贫困人口贫困程度识别标准》,从贫困户人口情况、居住环境、家庭负担、经济基础四个方面,采用百分制权重分析测量办法,对贫困人口的贫困程度进行具体测量,为“精准扶贫”提供基础数据和依据。二是积极争取试点示范项目支持。支持鹤峰县争取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1250万元,鹤峰县成为我州继利川市、巴东县之后争取到该项目资金的县市;支持来凤县争取中央老区建设连片开发项目建设试点;支持建始县争取新加坡“连援”人畜饮水工程项目;支持宣恩县争取丹麦绫致基金会试点项目、蜜儿餐项目、爱心厨房项目;支持咸丰县争取科技扶贫试点项目;支持龙山来凤经济协作示范区建设等等,均取得良好效果。

(七)高度重视扶贫规范化、法制化建设。建立健全到户扶贫机制,完善贫困人口瞄准机制,和相关单位一起积极探索建立了具有恩施特色的《恩施州贫困人口动态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贫困对象数量、规模、分布以及致贫、减贫情况的实时掌握,基本实现了对贫困人口的动态管理和监测。自2015年起,国务院扶贫办将在全国推广使用该系统。加强扶贫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按照“先行先试”要求,成立工作专班,开展立法调研,根据州政府“十二五”立法规划,启动了《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的编制起草工作。(八)全面推进全州扶贫系统行评工作。按照州委、州政府和省扶贫办的统一部署及州纠风办的具体安排,以抓行风转作风为目标,深入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取得了优异成绩,在10个参评单位考核排名中,州扶贫办进入优秀等次,县市扶贫办中宣恩县、咸丰县名列第一,巴东县名列第二,鹤峰县、利川市、恩施市、来凤县、建始县名列优秀等次,以实际工作成效实现扶贫攻坚新跨越。

二、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我州地处老、少、边、山、穷、库地区,受历史和自然等多种因素影响,要完成扶贫工作任务还面临较为具体的困难和不足。

一是扶贫工作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较大差距。201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x元,分别比全国、全省低3346元和3281元。到2015年底,全州贫困人口还有129万人,约占全省贫困人口的五分之一,占全州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全州还有约1500个村需要通过整村推进才能实现整体脱贫,还有近10万户40万人居住在深山区、高寒区、地方病多发区,需要实施扶贫搬迁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要完善贫困识别机制,改“大水漫灌”为“滴灌”,对这些贫困人口实施点对点的帮扶和清除,并使其在2020年整体达到小康水平,难度很大。

二是扶贫攻坚实施过程中面临较多的矛盾和困难。一是产业扶贫与基础设施建设之间的矛盾突出。长期扶贫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和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但贫困村基础设施落后,行路难、饮水难等问题还十分突出。因此,平衡好基础设施建设与产业发展之间的关系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二是“精准扶贫”模式还要进一步积极探索。要实施“精准扶贫”,首先要确定贫困对象及其贫困程度,才能有针对性的实行定点扶贫、差别扶持,而目前仅以“人均纯收入2300元”标准划分扶贫对象,导致基层在实际认定扶贫对象工作中主观影响大。同时,在实施“精准扶贫”的过程中,由于地区间地理环境、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不同,需要进一步探索和。

总结。

出一些操作性强、成功率高的“精准扶贫”模式。

三是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需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进入了一个崭新阶段,扶贫攻坚先行先试和xx山少数民族试验区建设等任务艰巨。然而,扶贫部门机构设置不合理、编制少、人员老化,与扶贫攻坚任务不配套的矛盾突出,要圆满完成新阶段扶贫开发目标任务,扶贫机构和队伍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四是宣传调研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加强扶贫宣传调研,是总结推介扶贫典型经验,营造大扶贫格局的有效手段,尽管我们在宣传调研工作上加大了力度,但与相邻周边地区相比,仍然还有差距,还需在信息报送、宣传报道的等级、调研报告的质量上进一步加强。

三、

下步工作打算。

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以习总书记视察湘西等系列重要指示精神为指引,继续贯彻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和《xx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认真贯彻落实州委六届五次全会精神,重点突出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是继续凝聚力量实施扶贫攻坚工程。一是积极争取,主动作为,确保《县市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2011-2020年)》项目进入国家和省级规划,并优先启动实施。二是支持推动恩施龙凤全国扶贫综合试点工作,力求通过试点,在“扶贫搬迁、移民建镇、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综合扶贫改革试点中创新工作机制、积累更多经验,为中西部连片特困地区脱贫致富作出典型示范、提供工作样板。三是构建“三位一体”格局,加强对县市党政主要领导、行业部门落实扶贫工作责任制的考核评价。加强与农业部、国家电网等中直单位、省直“616”定点扶贫单位和省内对口支援县市的联络、协调和服务,争取更大支持。继续开展“1321”帮扶工程和“村企共建、定点扶贫”活动。二是完善扶贫到户机制,提高扶贫精准度。继续完善贫困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彻底调查清楚贫困人口分布、致贫原因、脱贫意愿等,实现贫困人口底数清、情况明。加强建档立卡数据的应用,真正瞄准贫困户所需、所急,实施到户扶贫,争取实现“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的目标。逐步完善扶贫到户机制,加快探索扶贫到户的有效措施和方式,采取“产业扶贫到户、扶贫培训到户、扶贫搬迁到户、贷款贴息到户、资金互助到户”等项目扶持到户的方式,彻底改善贫困面貌。

三是突出产业链建设,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牢固树立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永续发展的理念,依托优势资源开发,遵循市场规律,在全域全面发展各类产业的同时,在一个时期明确一批重点加以推进。突出抓好现代烟草、茶叶、畜牧、清洁能源、生态文化旅游、信息等“六大产业链”建设,构筑健康的产业价值链、企业链、供应链和空间链,并且不断延伸、加长加粗、提质增效。依托产业链建设,结合做好扶贫搬迁工作,积极参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四是大力开展社会扶贫工作。围绕构建“三位一体”大扶贫工作格局的目标,积极引导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工商企业投身扶贫开发事业,动员更多社会力量进入扶贫领域,建立健全企业参与扶贫开发激励机制,对于扶贫效果显著、带动作用明显的企业,在投资政策、金融政策、税收政策等方面给予特殊倾斜。

五是加强扶贫队伍作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改进扶贫系统政风、作风,健全制度机制,筑牢扶贫资金管理使用的“高压线”,切实发挥好扶贫资金保民生、“兜底线”的重要作用,以作风建设促进扶贫资金项目精细化管理。严格按照《xx省整村推进专项扶贫项目管理试行办法》等六个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整村推进、扶贫搬迁、雨露计划、贴息贷款、老区建设等专项扶贫项目的精细化管理,提高扶贫资金使用效益;抓好脱贫奔小康、彩票公益金、产业连片开发、老区乡镇连片开发、农村贫困儿童发展、雨露计划改革等试点项目。

六是加强扶贫宣传调研,营造扶贫开发良好社会氛围。加大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典型宣扬,树立一批先进典型和模范人物;加强调查研究,拓展扶贫开发思路,转变扶贫发展方式,推动恩施州产业扶贫牵引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试点示范;加强恩施州扶贫立法,促进《恩施州农村扶贫条例》成为制度规范。

2017健康扶贫工作汇报篇3017年4月23至25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赴贵州省调研指导健康扶贫工作,了解全面两孩政策落实和医养结合工作进展情况。王培安一行深入赫章县水塘堡乡马圈岩村,了解村卫生计生服务室运行及健康扶贫情况,看望慰问了贫困户。调研期间,听取了贵州省卫生计生委、贵阳市、毕节市、赫章县、大方县及大方县羊场镇政府贯彻落实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卫生计生工作特别是健康扶贫、全面两孩政策实施、医养结合工作等情况汇报。

贵州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卫生计生部门高度重视健康扶贫工作,对11类贫困人群构筑起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扶助“三重医疗保障”网,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实现对贫困群众的医保兜底,通过多种保障政策的组合、叠加,最终让贫困患者看得起病。

一是精准认定健康扶贫对象。明确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中的大病患者、特困供养人员、计生“两户”家庭成员等11类人群为健康扶贫对象,按照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各计其功的原则,由各级民政、扶贫、卫计等部门分别审核,共同认定后与新农合信息系统对接,认定对象350万人,占全省493万农村贫困人口的71%。

二是精准制定保障政策。包括实施资助参合政策、实施取消住院起付线政策、实施“三重医疗保障”托底政策,确保11类人群政策范围内医疗费用实际补偿比例达到90%以上。

三是建立协调有力的工作机制。各级地方政府均成立了由政府一把手任组长、卫生计生、扶贫、民政、财政、人社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建立卫生计生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在救助对象认定、保障救助资金兑现方面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将原来条块分割的报销补偿救助渠道统一为“一站式”便民服务等等。通过开展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医疗救助保障水平促进精准扶贫工作,在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看病贵的问题上取得了初步成效。贵州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发〔201x〕40号决定,审议通过《贵州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修正案》并公布施行。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医养结合模式。积极推进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综合培养试点工作。

王培安强调,健康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的重大举措,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的重要实践,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在开展健康扶贫工作时,要紧紧围绕让农村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看得上病、少生病”,进一步加强统筹协调,加强资源整合力度,采取力度更大、针对性更强、作用更直接的政策举措,保障农村贫困人口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在医疗保障方面,要建立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商业健康保险等制度的衔接机制,发挥协同互补作用,形成保障合力,力争对贫困患者做到应治尽治。在控制医疗费用方面,要通过实施先诊疗后付费、分级诊疗、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措施,控制贫困人口大病治疗费用,有效减轻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费用负担。

要想方设法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有效提升贫困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基本实现“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方便贫困人口看病就医。要对患有大病和长期慢性病的农村贫困人口进行有效救治,做到对象精准,精准到户、到人、到具体病种,实施分类救治,并通过防治结合,有效提升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要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改善贫困地区环境卫生,加强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广泛宣传居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引导重点人群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形成健康生活方式,力争让农村贫困人口少生病。王培安还对贵州省进一步组织实施好全面两孩政策、推进医养结合工作提出了工作要求。

贵州省省长孙志刚会见了调研组一行,副省长何力出席座谈会。委财务司主要负责同志、贵州省卫生计生委主要负责同志等陪同调研。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十四

为进一步落实国家、省、市、区精准扶贫政策,切实帮助全区贫困户和弱势群体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促进我区扶贫工作深入开展。按照区脱贫办《关于转发市委办、市政府办〈关于印发18个扶贫专项年工作计划的通知〉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情况,积极开展旅游专项扶贫。现将旅游扶贫工作进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成立了由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区旅游局、区扶贫移民局、区财政局等为成员的旅游扶贫工作小组,负责统筹全区旅游扶贫工作,抓好具体工作落实,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区旅游局,具体操作旅游扶贫工作。同时,区财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旅游产业发展资金,用于贫困村及周边区域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举办旅游宣传营销活动补贴、“茶家乐”发展提升扶持等,促进或带动贫困村经济发展,帮助有条件的贫困农民发展乡村旅游。结合名山区的实际,制定了《雅安市名山区旅游产业扶贫专项方案》和《雅安市名山区年旅游产业扶贫计划》。方案和计划以项目为重要支撑,不断完善提升贫困乡(镇)、村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促进贫困乡(镇)、村的茶叶产业、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康养产业融合发展,促进旅游创业,实现“旅游脱贫”。

二、多措并举,努力推动旅游扶贫。

按照区委“一廊四线两湖”的空间布局安排部署,实施精准扶贫“旅游+”模式,大力发展康体养身旅游、观光旅游、度假旅游、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推动乡村旅游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带动旅游扶贫,实现“旅游富民兴区”。一是编制乡村旅游规划。针对贫困村特色,指导乡镇结合贫困村实际,做好贫困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编制,特别是贫困村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同时帮助贫困乡(镇)、村做好项目设计、产业发展和旅游商品开发,培育新的经济发展产业,建立旅游智力帮扶长效机制,到年底,将完成涉及贫困村的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为下一步旅游精准扶贫的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奠定良好基础。二是推进旅游扶贫项目建设。今年计划投入5亿元,围绕蒙顶山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核心,加快清漪湖景区、百丈湖景区和蒙顶山禅茶文化中心、新店镇休闲农业旅游项目等6个康养产业和乡村旅游项目打造,以茶文化为品牌,大力发展茶文化体验和茶乡田园旅游以及旅游地产等休闲项目。目前:蒙顶山禅茶文化中心项目已开工建设,成雅高速公路(名山出口)收费站及匝道建设已完成,三蒙路改造已全面完工,忘忧泉项目的美丽乡村规划已通过区规委会评审,牛碾坪万亩生态观光茶园正式启动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建设,百公里百万为茶产业生态文化旅游经济走廊正在抓紧施工,于6月30日前项目完成,蒙顶山茶文化产业园的规划已启动等。通过旅游项目开发,改善周边农村生活生产环境,带动康体养身旅游、度假旅游的发展,加强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增强其造血功能,促进当地人民群众增收致富。三是实施特色化旅游产品打造。围绕“一廊四线两湖”,重点围绕特色农副产品、民间工艺品、特色商品、旅游纪念品等开发能吸引游客的特色旅游产品。蒙顶山茶业公司、跃华茶庄、蒙顶山酒庄、丰丰茶业产业园等已建设完成,正在积极开发茶旅特色商品,培育壮大特色旅游商品企业,带动周边一批群众就业增收,助力扶贫攻坚。四是积极申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按照市旅游局、市扶贫移民局《关于转发开展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创建工作的通知的通知》(雅旅发〔〕19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认真对照《四川省旅游扶贫示范村达标标准》和《乡村民宿达标户标准》,对全区拟申报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和乡村民宿达标户进行了初检。区旅游局、区扶贫移民局向市旅游局和市扶贫移民局申报蒙山村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蒙阳镇茶膳楼、蒙阳镇山水道、城东乡六茗吉3家为乡村民宿达标户。

三、对照政策,严格贯彻落实。

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严格按照省、市、区各级党委、政府的要求,结合单位和联系村实际,迅速行动,第一时间做好扶贫开发相关文件贯彻落实。一是落实第一书记。选派单位办公室主任毛宏凯同志到联系村担任尖峰村支部第一书记,要求该同志严格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实行脱产,全力做好第一书记工作。同时,要求派出人员每月及时报送考勤表和月报表,并将报送情况纳入年底考核和评优。二是成立工作队。成立了由局长王波为队长,班子成员和办公室主任为队员的旅游局扶贫工作队,多次深入联系村尖峰村调研看望联系贫困户,为贫困帮扶户送去慰问品,切实解决贫困户生活和生产中的困难。三是落实帮扶经费。今年旅游局在以往帮扶经费的基础上继续追加了1万元的联系村帮扶经费,目前帮扶经费已到联系村账上。同时,按照区委安排落实了第一书记下乡期间的各项待遇和补贴,解决第一书记后顾之忧。四是建立精准扶贫台账。针对每户贫困的实际情况,分别分类制定了贫困户精准扶贫计划,使得扶贫工作更加严谨、细致、有效。

驻村扶贫工作汇报材料篇十五

全乡辖8个行政村,1个社区,40个村民小组,5459户、20725人(其中:农业人口17778人),耕地面积17814亩。经筛选识别,全乡贫困村识别4个,分别是太白村、金坛罐村、和平村、峰顶山村,贫困户识别867户、2444人。按贫困属性分,全乡因病致贫的贫困户628户、1713人;因残致贫的贫困户15户,42人;因学致贫73户、95人;因技术致贫71户、230人;因缺劳动力致贫65户、204人;因缺资金致贫57户、134人。20xx年全乡已脱贫118户、325人,20xx年全乡预脱贫88户、275人。

1、热心走访群众。以同亲人拉家常的方法,市驻村组多次深入和平村、峰顶山村、太白村、金坛罐村走访老党员、困难群众、残疾人、五保户家中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意愿。同时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和建议,进一步掌握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明确工作时限,实现结对帮扶工作常态化、制度化。

2、主动争取项目。在深入摸底调查的基础上,驻村工作组针对贫困村的气候、区位和地貌等条件,因地制宜,在和平村种植优质水稻11773亩;在金坛罐村新栽植塔乐科血橙120亩;在和平村、重胜寨村种植万源优质秋洋芋500亩;在和平村新发展青脆李500亩,优质魔芋300亩,核桃200亩;在重胜寨成片种植晚秋蔬菜300亩,新建了江友蔬菜专业合作社。同时抓好重胜寨村500亩蔬菜基地和50亩葡萄基地、高石口村150亩猕猴桃基地巩固发展和太白村、金坛罐村和万家观村850亩乌梅的管护。主动抓好畜牧业发展,在太白村新建梨园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实现年销售鸡10万只。在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建立畜牧小区2个,巩固和培育生猪养殖大户15户,全年生猪出栏可达到3000头,牛出栏100余头。

3、加强基本公共工程建设。驻村帮扶部门针对所驻村农民群众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存在的实际困难和问题,从农民群众最关注的事情抓起,从农民群众最希望办又无力办的事情做起,在交通、水利、教育、文化等基本公共工程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自20xx年以来,共引进、投入资金1500余万元硬化村社道路39公里,全面实现了社社通水泥路,在太白村、万家观村、碉楼村新修泥碎石路6条共计5.7公里。整治金坛罐村和重胜寨村公路危桥2座,修建便民桥9座,新修生产路1.6公里,整治病害堰塘25口,整治维修渠道9条共计8000余米,投资18.5万元在金坛罐村新建提灌站1处,市交通局投资20万元,对太白村村组道路进行硬化,市教育局投资110余万重新翻修了和平村小学。同时,规划新建渠道7.7公里,新建饮水工程4处,新建清水池5口,和平村、金坛罐村、太白村共1600亩土地整理项目也在今年开始实施。

4、狠抓教育培训。市农业局和区农业局多次到我乡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重点围绕“现代农业创业指导、水稻新品种及机插秧技术、当前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商品有机肥及有机粮生产、农产品质量安全与现代化生产技术”等实用知识开展系统培训。自20xx年以来我乡有20xx余人参加了农业技能培训。

1、建档立卡到户到人。我乡按照“建档立卡”工作的要求,全面开展了贫困家庭的调查摸底,建立了贫困家庭档案867户2444人,完善扶贫对象动态识别机制,通过项目规划到户、资金扶持到户、产业发展到户、素质提升到人、帮扶责任到人、档案建立到人,确保扶贫到户政策全面落实。为实施分类扶贫、制定帮扶计划和措施、确定扶贫内容、方法、途径和落实各项惠农政策提供可靠依据。

2、结对帮扶到村到户。按照“六个到村到户”精准帮扶要求,结合“走基层、解民忧、聚民心”活动和“走基层、结穷亲、交富友”活动,在工行达州市分行对峰顶山村进行帮扶,区直工委对太白村帮扶,市纪委和区纪委帮扶对和平村和金坛罐村进行帮扶的基础上,结合实际,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村(社区)选派乡村干部、医生、教师、党员等共267名帮扶人员,组建了8个驻村工作队,每名干部至少帮扶3-5人,形成结对帮扶机制。严格帮扶工作制度。制定出台了《达州市达川区xx乡精准扶贫工作实施方案》,要求每个帮扶责任人必须掌握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因地制宜,因人而异,找准帮扶办法,制定帮扶计划,做到“不脱贫不收队”。

3、加大对非贫困村社扶持力度。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的非贫困村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非贫困村的扶贫工作,并按照贫困村的标准制定实施方案,落实帮扶政策,明确责任人。

4、强化监管,确保扶贫资金专项到位。我乡严格执行国家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措施和项目资金县级报账制的规定,在资金使用上,严把“选项、立项、申报、审批、发放、效益”六道关,实行扶贫项目资金公示、公告制度,做到“四不一公开”(即不准挪用、不准挤占、不准截留、不准优亲厚友,坚持上榜公开);在资金管理上,实行扶贫资金专户管理,建立健全报账制,确保专款专用;在资金监督上,实行项目资金动态管理,镇乡村及各扶贫项目均指定专人负责,总结资金使用情况,发挥财政监督审计和社会监督的作用,杜绝挤占、挪用等违规违纪行为发生,保证了扶贫项目资金的合法、合理、有效使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