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实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28:33 页码:11
最新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实用12篇)
2023-11-20 15:28:33    小编:zdfb

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更快地从经验中吸取教训,避免重复犯错。分析原因是总结文章中分析某个问题产生原因的关键步骤。总结范文中的经验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总结的意义和作用。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一

1、概况:

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最有代表性的科学技术成就。

2、四大发明的产生与传播:

(1)造纸术。西汉前期,中国已经有了纸。东汉宦官蔡伦改进造纸术,人称“蔡侯纸”。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书写材料的一次伟大革命。

(2)印刷术。隋唐之际,中国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代是雕版印刷的黄金时代,人们已经使用了彩色套印技术。北宋平民毕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

(3)火药。唐末,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最早的火药武器有突火枪、火箭、火炮等。宋朝为了抵御辽、西夏和金的进攻,军事上广泛使用火药。

(4)指南针。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是中国在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后来,人们利用磁石指南的特性,制成指南针。北宋时,指南针应用于航海。

(5)传播。

a造纸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促进了欧洲文化的发展。

b火药传入欧洲,推动了欧洲火药武器的发展,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

c指南针的使用,促进了远洋航行,迎来了地理大发现的时代。

d欧洲人还借鉴中国的印刷术,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促进了思想解放和社会进步。

二、《九章算术》和珠算。

1、《九章算术》成书于东汉,采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著作。标志着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2、珠算。

珠算运算法编成歌诀流利顺口,配合小九九和十进位值制记数法,运算如飞。明清时期,珠算应用得到普及和发展。明朝时,珠算法已传播到朝鲜、日本、东南亚以至世界其他地区。

三、石氏星表和浑仪。

1、中国是天文学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2、中国古代天象观测记录,是世界公认最悠久最系统的。

3、编出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4、《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保留了一百多颗恒星的赤道坐标数据,对天文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5、为了更好地观察天象,古代中国创制了许多先进的天文观测仪器,如浑仪、简仪等。

四、《授时历》和四大农书。

1、夏朝时,我国就有了历法《夏小正》,商朝改进为“殷历”。

2、元朝时,郭守敬编订的《授时历》,集前代各家历法优点之大成,是我国古代秀的历法。3、四大农书。

(1)西汉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2)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元朝王祯的《农书》;。

(4)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5)特点:是中国古代成就卓著的四大农书。《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最系统的—部古代农业科学著作。

五、《伤寒杂病论》和《本草纲目》。

1、西汉编定的《黄帝内经》是中医学的奠基之作。

2、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中医专著《伤寒杂病论》。创造性地提出辩证施治的方法,奠定了后世中医临床学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3、李时珍,写成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对中药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二

高中的历史讲的内容和初中完全不一样,高中历史很深奥,并不是凭看几眼课本就能理解的,高中历史最关键的就是你要理解,所以最简单的学习方法就是要学会上课认真听老师讲的每一句话。

另外,大家还要学会自学历史课本。一般来说,自学历史课本应包括以下几个程序:。

一、逐段写出小标题。知道各个自然段主要说的是什么问题,能用简明的语言加以概括,粗知教材梗概。

二、全面写出教材要点提纲。逐段找出知识点和层次结构,进行适当加工,形成提纲。

三、找出教材的内在联系。就是要搞清历史的发展是怎样一环套着一环,搞清它的发展线索,形成一个系统结构。

四、总结基本观点。通过以上步骤,总结出一些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五、找出必须记住的内容并设法记牢。什么是重要的历史内容,就是历史三要素和重要事件、制度和政策等。

六、对教材做出评价。这是对读书提出的最高的要求,也是善于读书的标志。尽信书不如无书。课本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它也有可商榷的地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应该大胆质疑。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三

1、汉:

(1)中央:汉初,丞相位高权重———汉武帝时期,“内外朝”:加强皇权

(2)地方:汉初,郡国并行制————汉武帝的“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

3、宋:

(1)中央:二府三司制:分割相权,加强皇权

4、元:

(1)中央:设中书省:元后期,相权扩大,皇权受到限制

(2)地方:行省制:加强集权,巩固统一,重大变革,省制开端

1、皇帝制度的发展和皇权的加强

2、制度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3、始终存在两对矛盾的斗争

1、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1、积极影响: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2、消极影响:高度的中央集权,造成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难免人浮于事;地方没有相应的自主权,也难以实施有效的管理。

1、中央集权是我国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在演变过程中,反映出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3、在我国封建社会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套考试和选官制度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四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伟人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五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百家争鸣和汉代儒学。

(1)孟子的政治思想主要是继承了孔子的“仁”,并将其发展为系统的“仁政”思想。孟子的“仁政”贯穿着民本思想。

(2)老子认为世界万物的本原是“道”,强调一切要顺应自然,提倡清静无为、知足寡欲;提出“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老子哲学思想的精华是其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3)韩非子主张改革和实行法治,要求“废先王之教”;继承和总结了战国时期法家的思想和实践,提出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

(4)春秋战国时期:在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环境下形成的儒家思想由于不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所以一直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

(5)西汉时期:两汉董仲舒糅合百家思想,对儒学进行了改造,适应了中央集权制的需要,从而确立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正统地位。

中国古代科技和文学艺术。

(1)科技:以四大发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发明和发现,对周边国家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产生过巨大影响。

(2)古代书画:古代中国书画一体,其艺术独具东方神韵,在世界艺术宝库中占有重要一席.并对周边国家产生重大影响。

(3)古代文学:中国古代的文学也辉煌灿烂。从春秋的《诗经》、战国的楚辞,直至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不断得到发展.并呈现平民化的趋势。

(4)古代戏曲:以京剧为代表的古代中国戏曲独树一帜,雅俗共赏。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1)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中国共产党诞生,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国共合作促成国民革命高潮到来。

(2)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3)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4)中国的抗战,是在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领导下的全民族抗战。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两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5)1946年6月,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内战爆发。l947年春,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对陕北、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6月,人民解放军开始反攻。

(6)1948年9月至l949年1月,解放军取得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解放了南京。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1)“新思想”萌发:鸦片战争惊醒了先进的中国人,他们抛弃陈腐观念,放眼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林则徐、魏源等是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

(2)维新思想: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在民族危机面前,提出变法图强、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并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运动,对中国社会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3)民主共和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

(4)新文化运动:1915年,面对袁世凯“尊孔复古”的逆流,以陈独秀为首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新文化运动,以民主科学为旗帜,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思想界的主流。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1)建国初期三大外交方针是“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

(4)1955年新中国派代表参加万隆会议,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了会议的成功召开。

(5)“求同存异“就是要超越社会制度、意识形态的差异,为了共同的利益加强团结和合作。

(6)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和中日邦交实现了正常化。

(7)新时期奉行的不结盟政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争取了良好的国际环境,加快了经济和社会发展进程;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8)上海合作组织是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

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1)英国君主立宪制:l688年“光荣革命”后,议会权力大增;1689年颁布的《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了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到18世纪中叶国王逐渐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独立后,通过l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制、总统制、一权分立原则等,开创了资本主义代议制的新形式。

(3)法国议会共和制:法国大革命后,共和派与君主派斗争激烈,法国政体也几经反复,最终于1875年颁布宪法,确立了共和政体。

(4)德意志君主立宪制:19世纪中后期,德意志通过王朝战争完成了国家统,1871年制定了帝国宪法,确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军国主义色彩,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

19世纪以来的文学艺术。

(1)浪漫主义文学的突出特点是深入挖掘人类的情感世界,通过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塑造特点鲜明的人物形象。

(2)现实主义文学(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是关注社会问题,剖析社会生活本质,揭露和批判社会的罪恶。

(3)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是集中表现自我;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与传统大相径庭。

(4)德国音乐大师贝多芬,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浪漫主义音乐过渡架起桥梁的伟人。

(5)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放映自制电影成功,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新中国成立初期,经过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一五”计划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年底,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

(2)全面建设时期,党和国家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许多成就。但是“左”倾思想发展,“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给党和国家造成严重损害。

(3)1978年十一届一中全会后,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对外开放格局。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是规定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会员国的货币与美元挂钩,美元保持固定的汇率。

(2)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形成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加强了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特权和支配地位,便利了美国对外经济扩张和霸权地位的确立。

(3)《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在实施互惠和平等的基础上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开始朝区域集团化方向发展,欧盟——一体制化,没有超越国家权力的机构;北美自由贸易区——半体制化,无协调性组织机构;亚太经合组织——论坛性经济组织,不具备实际管理职能。

(5)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6)经济全球化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既给我们带来机遇,也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要积极参与,趋利避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六

一、针对宗法关系:夏:启继承了禹的位置,政治权利由“传贤”变为“传子”,“家天下”的制度由此开始,国家成为帝王的私产,王权在一姓中世袭,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商代:商代贵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行宗法制,各个宗族都是政治实体。西周: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典型特征。宗法制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维护政治联系,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宗法关系成为制度规范是在西周,但是宗法血缘关系最早在夏朝就有。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逐渐瓦解,到秦朝官僚制度取代贵族政治,宗法制彻底崩溃)。

二、小农经济(私有制逐渐形成):西周实行井田制,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即国王所有,西周末期,为了奖励军功,一部分贵族或立有军功的平民也拥有一部分土地(土地私有观念逐步发展),到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土地私有制,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小农经济出现。商鞅提出“重农抑商”,以后各个朝代都坚持“重农抑商”政策,只是有的朝代为了当时的需要放松对当时商人的限制,或者说“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放松而已。

1、铁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发达的地区已经采用了牛耕技术和铁制工具。在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西汉——二牛抬杠,东汉——一牛挽犁。

2、区分耕作工具、播种工具、灌溉工具。

(1)耕作工具:汉代(二牛抬杠、一牛挽犁)。唐代——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曲辕犁的特点: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

(2)播种工具:汉代——耧车。

(3)灌溉工具:戽斗、翻车(曹魏)。

三、秦: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建立一整套官僚体制,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郡、县在战国时期就出现)。

四、汉代。

3、东汉:地方豪强地主形成地方割据势力。庄园经济(自己自足),东汉还有一个特点:宦官、外戚。

五。魏晋南北朝时期:

1、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世家大族垄断)。

2、社会特点:动乱。由于社会动乱不稳定——玄学出现,玄学是魏晋时期思想文化的标志性成果,玄学家主张的清淡、或玄谈,其特征是远离政治,回避现实,无关道德,蔑视俗务。

3、魏晋南北朝时期石窟艺术: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可与儒学联系考)。

六。隋唐时期:

1、隋:隋文帝杨坚创立科举制,隋炀帝设立进士科。武则天首创殿试,武举。(注意:科举不一定就能选拔出品德高尚的人)。

2、唐朝:三省六部制:中书省——草拟。

门下省——审核。

尚书省——执行政令(全国行政运行的枢纽)。

藩镇割据(755年安史之乱)。

民族政策:文明开化、羁縻政策。

选官制度:科举制(打破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宦官专权。

儒释道三角合一,复兴儒学。

唐代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唐代出现一些新的信贷机构:柜坊。

耕作技术——曲辕犁,标志着耕作技术的成熟。

唐代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歌用于瓷器装饰。

七。宋代:三冗问题:冗官——机构臃肿,办事效率不高(人浮于事)。

冗费——增加财政负担。

冗兵——增加财政负担。

文官政治:重文轻武——文官政治。

文官政治——教育事业发展,如书院,理学兴起。

通判——文官担任,对地方进行管理,设转运司管理地方财政,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宋词(平民化、通俗、娱乐新)——符合市民阶层(市民阶层兴起)。

印刷术——北宋毕昇发明泥活字(隋唐已经有雕版印刷术,元朝王帧-木活字,明代中期-铜活字)。

坊市制度:宋代市已经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基层市场蓬勃发展。

理学:对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客观唯心主义。

a.“格物致知”——提倡进行实践。接触事物发现规律;(认识论-强调日积月累和循序渐近,“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修养论”——人应该具有社会责任感。

c.存天理灭人欲,提昌“三纲五常”——严格的等级规范人的行为。

王阳明——心学,是心学的集大成者,本心就是良知。致良致——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知行合一——用良知支配行为,夸大了心,即“良知”的作用,助长了明中叶以后不务实际之风。良知即是天理,良知就在心中,不需要向外探索。“致良知”——唯心主义,主张内心反省,灭掉人欲,恢复良知。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思想实质——都是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质,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品性起了积极的作用。在强化封建礼教、维护宗法等方面,压制人的自然欲望,具有消极的作用。

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儒学的哲理化、儒学的世俗化(注重普及——强调自我的主动作用,推动庶民社会的发展,重视家族伦理的建设,建立宗族乡约)、理学的精神化(注重修养)、儒学的正统化——孔孟地位提升,南宋后逐渐成为官方的哲学。

11、宋代-不抑制土地兼并,不抑制土地私有制,租佃关系发展(战国时期)。

13、科举制,更加公平,考试程序。社会阶层流动性加强,门阀士族衰落,庶族地主兴起。

14、交子-四川,宋代商业环境宽松,商品种类增加,北宋时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商业税成为政府重要财源。会子,南宋由政府官办、户部发行,是宋朝发行量最大的纸币。

15、南宋时期,经济南移完成,南方经济全面超过北方。商业:长途贩运兴起,海上贸易兴盛,许多工商业城市兴起。(唐以前主要是陆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丝绸,唐以后主要是以海上丝路为主,主要是运输瓷器)。

八。元朝。

1、中央——中书省(最高行政机关),地方是行中书省(地方有适当的自主权,仍受中央控制),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一在于行省长官由中央任命,一在于行省划界主要原则是“犬牙交错”不易割据。

2、省官互迁——加强中央集权。

3、管理西藏——宣政院。

4、元杂剧标志着我国戏曲艺术的成熟。

5、元朝实行行省制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6、元代——青花瓷(初见于唐宋,成熟于元,明主流,清到顶峰)。

九。明朝。

1、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之后就没有丞相。

2、明成祖朱棣建立内阁。内阁的特点:有参与权,没有决策权。有票拟权,没有批红权。

3、司礼监太监——中枢决策机构异变。

4、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

5、明代:市镇经济。

6、明代三司。

十。清代。

1、军机处——雍正年间,军机处的建立标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强化君主专制)。

2、管理西藏——理藩院。

3、改土归流——管理边疆。

4、军机处的特点: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没有实权。目的是加强君主专制。

5、珐琅彩。

6、闭关锁国,海禁政策,重农抑商政策。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七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1856年10月;借口:英国“亚罗号事件”、法国“马神甫事件”;实质: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其目的是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又称“英法联军之役”。

《天津条约》的主要内容:

1)增开牛庄(后改营口)、汉口、九江、南京等10处为通商口岸;。

2)允许外国人到内地游历、通商、自由传教;。

3)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自由航行;。

4)外国公使驻京,并可在通商口岸设领事馆;5)赔偿英国白银400万两,法国200万两。

火烧圆明园:1860年10月,英法联军攻占北京,闯入圆明园抢劫,后纵火焚烧了这座中西合璧的皇家园林。

《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天津条约》完全有效;。

2)增开天津为商埠;。

3)割让九龙司地方一区,即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归入英属香港界内;。

4)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白银800万两。对中国的影响:《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二批不平等条约,进一步打开了中国的门户,使中国丧失了更多的主权,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鸦片走私的危害:鸦片泛滥,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导致白银大量外流,造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

虎门销烟的时间:1839年6月;。

领导人:林则徐;。

意义:把禁烟运动推向高潮,表现了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坚定决心。

鸦片战争爆发时间:1840年6月,英军封锁珠江口,鸦片战争爆发。

《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

1)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2)赔款洋银2100万元;。

3)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4)中国进出口货物的关税税率须与英国协商。

影响:

2)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反侵略反封建成为中国人民肩负的两大历史任务;。

5)中国的历史进入了民族民主革命时期。

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思想文化领域产生的影响:

2)思想文化上:以林则徐、魏源为代表的有识之士继承并发展了“经世致用”的传统,主张向西方学习,呼吁变革。自此,向西方国家寻求真理,逐渐成为近代中国思想变革的主潮。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八

(1)出现原因:社会生产力和商品经济的发展。

(2)出现地点:江南地区。

(3)出现部门:纺织部门。

(4)出现标志:“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出现(雇佣关系)。

2、清朝发展。

清代资本主义萌芽继续发展的表现。

(1)手工工场规模扩大。

(2)分工更细。

(3)雇工数量增多。

(4)部门和地区增广。

3、对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认识。

(1)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代表了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总趋势。

(2)资本主义萌芽只出现在少数地区的少数行业当中,是稀疏而又微弱的。

(3)资本主义萌芽发展非常缓慢,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二、“重农抑商”政策。

1、首倡商鞅变法,为后来的朝代所推崇。

2、推行的目的:

(1)直接目的: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

(2)根本目的:巩固封建统治。

3、明清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具体表现。

(1)明清两代继承传统的专卖制度。

(2)对民营商业,不断加征商税。

(3)歧视商人,限制商人的社会地位。

(4)组建庞大的官营手工业,压制民营手工业的发展。

4、关于对明清“重农抑商”政策的评价。

(1)积极作用:重视农业保护了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2)消极作用: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妨碍了国内市场的扩大,违背了历史潮流。

三、“海禁”与“闭关锁国”

1、“海禁”的直接原因:担心流亡海上的敌对势力勾结倭寇,危及明朝的统治。

2、“海禁”的表现。

民间贸易:明初实行“海禁”,禁止民间贸易;明中后期重开“海禁”允许民间贸易。

官方贸易:积极开展官方贸易,官方贸易一直不断。

3、“闭关锁国”的含义: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4、“闭关锁国”的直接原因:为了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

实行“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的根本原因:自然经济。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九

时间:14、15世纪。

地点:欧洲地中海沿岸(意大利)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等城市。

标志:工场手工业产生。

2、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经历的三个阶段。

简单协作、工场手工业、机器大工业。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时间:16——18世纪。

3、最早走上殖民道路的国家。

西班牙、葡萄牙。

4、人文主义。

核心: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中解放出来。

作用:在人们的思想解放和文化、科学事业的发展中,起了重大的历史作用。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十

历史在时间和空间上都是连贯的,社会中的各种因素(如政治经济文化)也是相互影响的。高中课本是按专题史编写的,即政治、经济、文化三大基本因素各占一本书。因此,仅仅跟着课本的步调走是不行的,还得在课本外做工作,想办法将课本中的历史按照通史的方法串起来,学会用政治、经济、文化三种因素结合起来分析历史问题。在掌握事件时,除时间外,需共同掌握事件的起因(直接,根本,导火索),过程,结果(意义,影响)。

具体的建议:根据课本、按照通史的方式整理一份历史年表如下图。

第三课外积累。

只要是历史方面的书,都是有可取之处的,无论是《中国近代史》还是《全球通史》,无论是《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还是《万历十五年》,无论是《中国通史》还是《明朝那些事儿》抑或是《大秦帝国》,他们都可以带你更深入的了解历史。你甚至可以退而求其次,阅读其中部分章节抑或是文章。

你必须先把视野置身于整个中国历史的宏大叙事中,在历史的脉络上纵观古今,知道历史的每个细枝末节上长出的新叶嫩芽,了解历史深深扎根的背景。

这样你在做题的时候才能真正做到信手拈来、举重若轻,透过一个事件看到历史的江河始终奔腾不息滚滚向前,自然而然地联想到与其相似或相近的其他历史事件。你写出的回答才能既概括又具体,详略得当、文约而词丰。

那些只会背模板、抄材料、默写课本原文的学生会被你按在地上摩擦,全方位被你碾压。

孰高孰低,一目了然,无须更多证明。

第四答题技巧。

1、选择题,没有技巧,就是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以及一点小运气。做题时看清楚题目问什么,考点是什么,有没有坑,一定要清楚,不确定的题做记号,方便之后检查时再思考。

2、材料分析题。

拿到题目不要着急看材料,先看问题,带着问题看材料,划出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答题时建议分序号写明要点,注意踩分答题。

一般材料分析题会有那么几种类型:(篇幅有限,不会每一类型都做介绍)。

变化(或发展趋势)、原因(或背景)、特点、作用(或影响)启示(或认识)等。说明了什么?反映了什么问题?材料中可以得出哪些信息或结论?材料间有何联系?比较二者之间有何区别(或异同点、优缺点等)。

如:背景、原因题,主要从国内外当时的历史背景,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入手,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

(1)经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2)政治=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3)文化=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十一

(1)商代贵族以血缘为纽带;。

(2)实行宗法制;。

(3)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二、西周。

1.分封制。

(1)背景:武王伐纣,商朝灭亡。

(2)目的:巩固统治,扩大统治疆域。

(3)含义: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给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即“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4)诸侯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建国、继续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等。

义务:随周天子出征,随同作战;定期朝觐述职;缴纳贡赋等。

(5)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具有长期的稳定性和延续性,但也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和独立性。

(6)性质:商周时期实现的一种地方行政制度。

(7)作用:巩固了(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边远地区得到开发,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形成对周天子众星捧月的政治格局;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8)衰落:受分封的诸侯国本身就具有相当大的独立性,诸侯国势力的强大;西周后期周王室的衰落。

其衰落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其衰落的具体表现为:诸侯争霸等。

2.宗法制。

(1)含义: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2)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西周实行了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宗法制。

(3)特点:嫡长子继承制;大小宗相对。

(4)评价。

作用: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即,凝聚宗族、防止纷争、强化王权、家国合一)。

3.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2)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国家政治结构;。

(3)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高度集中。

三、补充与拓展。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宗法制是分封制实施的法则,宗法制的实施进一步巩固了分封制。

2.宗法制也是一种宗庙之法。

其实质是按照血缘关系在其宗族内分配政治权利,以保持贵族对政治权利的垄断和财产的分配。

高中必背历史知识点人教版篇十二

自1840年到20的中国是充满着急剧变化的一百六十年。这一百六十年可分为两个历史时期:1840年~1949年的半殖半封社会阶段,是一个世纪的屈辱,抗争和探索;1949年以来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半个世纪的曲折探索。

(1)资本主义列强此消彼长变换各种手段勾结中国的反动势力变中国为半殖半封社会,并扶植反动势力不断深化这一统治秩序的历史。

(2)中华民族的仁人志士为求得民族独立,国家民主和经济富强同国内外的反动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并且在斗争中提出了不少的救国探索方案。包括地主阶级的师夷论,洋务论;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方案;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改良维新方案,革命派的革命共和方案等。包括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各个派别的斗争和探索尽管由于阶级和时代的局限皆归于失败,但都作出了相应的历史贡献,而且为后人的探索提供了宝贵的财富。

(3)在中国半殖半封的夹缝中,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艰难曲折地产生和发展着,为中国革命史的深刻转折提供着经济,阶级和思想条件。

1919-1921年由于内外多种因素的作用,中国革命迎来新的曙光,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阶段。中国共产党历经国民大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曲折斗争,终于完成了民主革命的任务。这就是“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做主站起来”。这其中中共经历和外部敌人与内部左右倾的斗争,不仅完成了革命任务,而且把马列主义和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形成了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马列毛的正确理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采取革命的武装斗争方法,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向社会主义前途迈进。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党的领导是我党克敌制胜的三大法宝。中心问题是土地革命。上述思想在国民大革命中开始萌生,土地革命时期形成,在抗日战争时期完全成熟,解放战争时期达到高度娴熟的程度。实践证明其确实是我党革命斗争的结晶。

如果说建国前是革命史,是政治史,是求独立史,那末建国后就是建设史,是经济史,是求富强史。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由开局不错,到误入歧路又到拨乱反正,成绩辉煌的历史。总的内容就是建国前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赢得独立;建国后曲折探索形成独具中国特色的建设道路走向富强。建国后的历史四个阶段(考试说明将其合成三个阶段,即56-76年合为一个阶段)。

(1)1949-1956总的来说我国是处于一个过渡的社会阶段-即新民主主义社会。有前后联系相承的两个转变:1949-1952是由半殖半封的社会形态转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经济上由半殖半封的残破经济转为多种所有制并存发展得到恢复的新民主主义经济;政治上推翻大地主大买办的独裁政权转为中共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人民政协代行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的角色。53-56是由新民主主义社会改造为社会主义社会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时期。经济上经过三大改造由多种经济并存到公有经济占据统治地位,工业化开始起步,形成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建立;政治上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和宪法的颁布标志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1978年全面拨乱反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伟大历史转折,在20多年的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伟大成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