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38:44 页码:14
2023年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大全19篇)
2023-11-13 00:38:44    小编:zdfb

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客观地看待自己的成绩和不足,掌握改进的方向。写一篇完美的总结需要充分准备,先明确总结的目的和重点。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各种挑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不懈,我们一定能够克服。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一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够作为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啊,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好了,现在让我们来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从岳麓书院的这幅片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起来到岳麓山上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轰轰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请大家抬头看一下,大门上“岳麓书院”这块匾,这就是宋真宗御赐的,请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唯楚有才,于斯为盛”。上联为楚有才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是出自论语,那么这一幅对联也就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第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史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一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公专校长宾步诚所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入居学斋,实事求是对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大家再过来看一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就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指的是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那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了二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拭和朱熹这来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二位汇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俩人当时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了解,谢谢大家!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对联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呢。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二

穿过园林后,我们便来到了时务轩,时务轩是为了纪念清未维新派创办的学校——时务学堂而修建的经念性建筑。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民族危机空前加强,为了配合维新运动,同时也为了推进湖南的新政,在谭嗣同等人的活动下,终于获得朝廷的批准,在长沙小东街设立了时务学堂,由梁启超在此主教,主要传播变法的理论,娈法运动失败后,时务学堂被迫停办,改为求实书院,后改为湖南大学堂,次年并入岳麓书院并发展成为今天的湖南大学,逃亡日本的梁启超在1922年回到长沙后,到小东街寻访时务学堂旧址,那时,距时务学堂的创办已经有26年了,原址已改为旅馆,房屋虽在,但已面目全非,旧时的学生和老师们大部分都已不在人世,他感到非常伤心,于是提笔写下了“时务学堂旧址”以示纪念。

在时务轩的旁边就是麓山寺碑,也称“三绝碑”。麓山寺碑是我国现存碑刻中影响较大的一块唐碑,高272厘米,高133厘米,记录的内容为麓山寺的历史沿革,它是由著名的书法家、文学家、篆刻家李邕亲自撰文、书写并且镌刻,因文、书、刻三者俱佳,因此有“三绝碑”之称,又因为要邕曾当过北海太守,因此这块碑又有“北海碑”之称,人们常称其为“北海三绝碑”。

因为《麓山寺碑》非常有名,历代想得到这碑的人非常多,也有人前来拓取,因方法不对,使这一碑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成了今天的这个样子。

(文庙?祠堂)。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文庙的主体建筑是大成殿。这就是大成殿,为什么要称“大成殿”呢?因为孔子是天下集大成者,所以就用“大成”来概括孔子的成就和地位,全国各地文庙的主体建筑均为大成殿。大家可能已经发现了文庙的建筑与刚才我人所看到的其它建筑不同,其中最明显的就是所用的瓦片的颜色不同,文庙所采用的颜色是金黄色,与故宫的颜色是一样的,而其它的全用的是青瓦。大家都知道,金黄色是古代皇家专用的,民间不得使用,而文庙却是个例外,其建筑级别也同宫殿,为最高级别的,享有皇家礼的待遇,这也说明了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尊师重教和国家。在大成殿的前面有一石雕蟠龙,抗日战争时,大成殿被日本的飞机炸毁,只有这蟠龙幸存。战后,1946年进行修复,由于当时政局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修复工作是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进行的,所以今存的大成殿看起来似乎缺少了皇家应有的气派,好在孔子“敬鬼神而远之”,这样的庙堂,他可能已经觉得十分奢华了,他老人家应该不会见怪的了。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三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诗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逝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樱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文档为doc格式。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四

在讲堂里,存有不少的对联,这些对联多为表达个人的志向、称颂书院或者讲明了一些为人处事的道理。大家请看一下这幅对联,它是清代书院山长旷敏本所撰,上联是:

是非审之已,毁誉听之于人,得失安之于数,陟岳麓峰头,朗月太极悠然可会。

下联是:

君亲恩所以酬,民物命何以立,圣贤道何以传,登赫曦台上,衡云湘水,斯文定有攸归。

对联的意思是这样的:“是和非要先从自我审察,别人的抵毁和赞誉就由别人去说吧,得和失听任天命的安排,不可强求,只要登上岳麓山头,感受一下朗月清风,天地万物之理便悠然可知了,荣辱得失便可以置之度外了;君亲恩如何来还报,生民的安身立命之本如何把握,圣贤的道统如何传播,当登上赫曦台,感受这衡云湘水的魅力,一切便有了答案。对联所反映的基本上都是儒家的伦理道德,在一定的程度上体现了清代培养人才的教育思想。

大家请看这块“岳麓书院学规碑”它相当于我们现在的校规,为清乾隆年间所刻,共有9行18条,其中前9条是讲如何为人,后9条是进如何为学的。大家可能早已经注意到了,在讲堂里有4块大字石碑,上书“忠、孝、廉、节”,为朱熹所撰,现在我们所见的是清道光年间山长欧阳厚均重刻的,每块高213厘米,宽131米,字高169米,宽122米一般像这么大的石刻汉字只有在名山的巨崖上才有,而单个字刻在碑石上的在国内是极为罕见的,因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讲堂也因此又称为“忠、孝、廉、节”堂,“忠、孝、廉、节”四字,实际上就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分别是:“整、齐、严、肃”与“忠、孝、廉、节”碑相映衬。

(御书楼)。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百泉轩?时务轩?三绝碑)。

参观守御书楼,我们来到书院风景绝佳的地方——百泉轩,因为地处岳麓山清风峡谷口溪泉荟萃处而得名。在宋代,这里是山长的住处,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经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就是吃饭、睡觉都离不开这里,这主要是因为百泉轩前面有一个优美的园林,书院八景中,其中就有两景在园林中,分别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五

各位游客: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姓陈,大家可以叫我小陈。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也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的”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有又被称为“忠孝廉节堂”。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一代伟人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00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七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岳麓书院。

导游词。

欢迎阅读参考。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我是您们的导游小赵,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

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八

岳麓书院是古代汉族书院建筑,属于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下面是本站带来的湖南岳麓书院。

导游词。

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xx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

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20xx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xx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

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

对联。

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

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

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和华国锋、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提到湖南长沙,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中国古代四大学堂之一的“岳麓书院”了。它深藏于岳麓山中,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上了几级台阶,就到达岳麓书院的山门了。同样是山门,这里却是别具一格:山门前有两个参天大树遮盖住房檐,房檐下立着“岳麓山庄”的书院匾额,两边还有一副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匾额和对联的学问可大了,它是由宋真宗亲笔题写的。

走进山门,就看见高高的“御书楼”。咦,屋顶怎么有两把“尚方宝剑”?经过导游介绍才知道这样做是有两个目的,第一个原因是使用方面的——防雷;第二个原因是镇物使用。传说屋顶上那两只非龙非凤的动物是这座楼的守护神,可因为它们太淘气,到处去玩,不好好看护楼,引起事故,因此拿这两只宝剑镇住它们。

御书楼的前面左右两边各有一个金鱼池。据说从书院始建就有了,直到现在还完好无损。只是鱼池边生了许多青苔,一不小心就会滑倒。鱼池旁边的大榕树陪伴着御书楼,那浓浓的学堂气也让我陶醉其中。

书院的长廊也很特别,瓦一片叠着一片,隔一段就有一个飞檐。飞檐上是十二生肖。看,小老鼠正在刨地,农田上的老牛此刻没有耕地,正在轻松的吃草呢。

走过长廊,顺着山间小路,不一会儿就来到了著名的“爱晚亭”。我惊奇的获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原来是在这里呀!亭子的匾还是毛泽东爷爷题的字呢!

岳麓书院和其他名胜古迹一样有自己的特点:山门充满无限的书卷气,御书楼的“宝剑”和鱼池为它带来了风采,长廊上的十二生肖各显奇特,爱晚亭的诗句带了了一丝诗情画意。真是湖南名胜中不可缺少的一颗星星。

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国家4a级风景名胜的岳麓山风景区,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宋、元、明、清四个朝代。脍炙人口的梁山伯与祝音台的神话故事就发生在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书院之一,所以,我们才决定把全家暑假旅游的第一站定在这里。

岳麓书院的正门正对着岳麓山的爱晚亭。而最吸引我们的是门上所书的“岳麓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令我不禁肃然起敬,感叹着祖国的书法文化。大门两旁悬挂有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我们进了大门后,里面的美丽风景美不胜收,十分夺目。书院周围绿树环绕,空气清新,大大消减了刚才的庄严气氛。两座石桥横跨在溪上,伴着潺潺的流水。首先我们参观了碑廊,里面有大量的碑匾,比如,“程子四箴碑”、清代御匾“学达性天”、“道南正脉”等等,记载着中华民族的几千年的历史文化。

我还从历史馆里了解到,从这里教出了许多著名学子:曾国藩、左宗棠、杨昌济、毛泽东等人,他们都曾经在这里学习和任教。他们为中华民族作出了伟大的贡献,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了很大的努力。因为这些被岳麓书院教出的著名学子,才使得岳麓书院变的远近闻名,人人皆知。

接着我们又参观了文庙。文庙分为照壁、门楼、大成门、大成殿、两庑、崇圣寺、明伦堂等多个部分,是岳麓书院用来祭祀孔子的地方。文庙里面有孔子的塑像,那是孔子给孩子们教书时的形象,让我对孔子多了几分敬意。

我们从后门出来,今天收获可真大啊,既在岳麓书院里面了解到了很多中国的历史文化,又让我认识了很多名人,真是一举两得啊。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九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岳麓书院平面示意图前)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 ,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 ,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大 门)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以及毛泽东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更是毛泽东“实事求是”的思想上升为邓小平理论的基础,成为指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方针原则。现在,“实事求是”已成为中国建设现代化进程中自理一切复杂疑难问题的最好的解决方法。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朱程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伯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原匾在战乱中散失,现匾为1984年根据康熙手迹重制的。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北宋时期,理学在洛阳传播,后来,福建学者杨时到洛阳向程颢、程颐兄弟学习理学,到程家门口时,天正下着大雪,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不敢入内惊扰,就站在门外雪地里等老师醒来。直到老师醒来,他才上前去请教,而屋外雪地里已经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和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的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要谦虚谨慎,勤奋好学,同时也成了理学南传的一个重要标志,而朱熹、张栻的理学思想是直接继承于杨时的,所以说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思想是理学南传的正统。

好的,讲堂的讲解我们就先讲到这里,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

可能有人会问了:御书楼不是在讲堂后面吗?自私到了讲堂往前就没路了?大家请跟我来,其实路就藏在讲堂屏壁后面,你会发现后面其实别有洞天,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也就是公元999年,它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里面的藏书的主要来源有三:一是皇帝赐的,在历史上,皇帝数次赐书给书院;另外一个来源就是民间收集,以及地方官员、士子名绅以个人的名义捐赠的,最后一个来源就是书院自筹经费购买,或者自己刻书珍藏。可惜在1983年,御书楼及里面的所有藏书都被日本的飞机炸毁了,现存的建筑为1986年重建的。现在的御书楼藏书已超过5万册,不过它不对外开放,只是作为图书馆代书院的教研人员及书院的研究生使用。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我是您们的导游小刘,今天我将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处深深的庭院,我们的游览也接近尾声。感谢游客们的配合!谢谢!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一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_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二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三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下面由小编来给大家分享湖南岳麓书院旅游。

导游词。

欢迎大家参阅。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_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岳麓书院导游词。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

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0_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这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此刻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建立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_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能够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

此刻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能够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此刻,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四

各位游客:

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大门口)。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7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赫曦台上,“寿”、“佛”字前)。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的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当年,朱熹应著名的理学大师张栻的邀请,千里迢迢的从福建省的崇安来到长沙岳麓书院讲学,在长沙停留了两个多月,清晨的时候,朱熹常常和张栻一起登上岳麓山顶看日出,每当见到旭日腾空,霞光万丈,山川市井,万物一切都沐浴在朝阳中的时候,便激动不已,拍手道:赫曦!赫曦!,于是便将他们观日出的这个地方定名为“赫曦”,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不知道大家是否已经注意到了赫曦台内壁两侧的两个大字:“寿”、“佛”?关于这“寿”和“佛”这两个字还有一个传说。

在唐代,每年的乡举考试后,放榜的第二天,州县的长官都要为得中的举子举行宴会,名为鹿鸣宴,因为在宴会上要歌唱《诗经?小雅?鹿鸣》而得名,这一传统一直沿袭到了明清;重返鹿鸣会,是指参加鹿鸣会的举人在六十年后再次赴宴。能够重返鹿鸣宴的人是少之又少的,在岳麓书院的历史上,以山长的身份重返鹿鸣宴的,罗典是第一人,这个传说便发生在罗典重返鹿鸣宴的这一天。

这一天,书院格外热闹,达官贵人、名门望族都前来道贺,并且吟诗作赋一显自己的才华。正当大家正在乐着的时候,一个乞丐模样的老道想进来,守门的人拦也拦不住,老道来到厅堂,向罗典打了一揖首,说道:“众位施主,贫道也来凑热闹”。众人见他这模样,都看不起他,想戏弄他一下,叫他写几个字来看看。老道听了,知道这不是容人之地,一把就捉起堂前的扫把,沾了些黄泥,瞅准赫曦台上的一面白墙,刷!刷!就是两笔,写下了一个丈余高的“寿”字。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半天说不出话来,当回过神来的时候,老道已不知所踪了。再看这字,健笔如飞、力透骨肌,知道这定非凡人所能为,罗典后悔不已,托人四处去寻找这老道士的下落,但还是无法找到。为了弥补过失,同时也为了对称,罗典便亲自在对面的白墙上补写了一个“福”字,是一笔写成的,但这个福字的笔力就无法与“寿”字相比了。

大家再看这个“寿”字有点像什么?是不是有点像龙蛇缠绕在一起,不是“藏龙”的意思吗?而那个“福”字则有点像猛虎下山,意为“卧虎”之意,两个字合在一起,也就是在暗示着岳麓书院是个藏龙卧虎的地方。请大家往前走,看一下赫曦台的全貌。赫曦台在古代实际上是一具戏台,现在台前台后的壁檐上,还有不少戏曲故事的堆塑,造型别致、形态自如,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赫曦台同时也是清代书院学子们进行课余文化活动的一个场所,看来,古代的学生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只会摇头晃脑苦读诗书,而不懂得娱乐。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在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执政以前的几十年间,由于国家动荡不安,所以官府无暇去兴办学校,所有学校都是私人开办的,宋真宗执政以后,国家比较安定,于是采取了重文的政策,他听说岳麓书院的办学很不错,又听说山长周式以德行著称于世,于是便召见了周式并准备留他在京城讲学做官,但周式心系着岳麓山院,坚拒不从,真宗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就亲赐了“岳麓书院”四字及经书等物,岳麓书院从此名闻天下,求学者络绎不绝,成为北宋四大书院之一。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的匾,“岳麓书院”原匾在抗日战争中被日机飞机所炸,现在大家所看到的是1984年复制的。

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原句是:“虽楚有材,晋实用之”,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泰伯》“唐虞之际,于斯为盛”。据说“惟楚有材,于斯为盛”原本是付对联的上联,因为出得太好了,无人能对得出下联,后来有人发现,两句一拆开也可以成为一付对联,而且也对得挺好的,所以就一直是这两句了。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现在大家所见到的这对联也是1984年依照照片复制的。

请大家看安放在大门两旁的这一对汉白玉石鼓双面浮雕,这是一件非常珍贵的艺术品,相传是清道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838年,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两江总督陶澍在没收贪官曹百万的财产中发现的,为了报答母校的培育之恩,特捐给了岳麓书院珍藏。大家可能会问了,这石鼓原本是官宦人家的东西,而且是抄家没收来的,怎么可以放在书院的大门口呢?其实这也反映了清代岳麓书院教育的官学化,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封建知识分子读书做官的一仕途理想。在古代,书院是最高形式的私学,一般都建在山林之中,书院的院长之所以被称为山长也就是这样来的。

(二门)。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对联“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教学斋?半学斋)。

穿过二门,我们便进入了院内,在左右两边,左边是教学斋,右边为半学斋,它们都是昔日师生们居舍,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大学集体宿舍。古代书院的教学方式和现在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大部分时间是在教室里听老师讲课,而古代,大部分时间是在寝室里自修,老师定期开讲,解答学生的问题。当年的王夫之、曾国藩等人均住在这里。

(讲堂)。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

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讲堂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为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1917年湖南工专迁入岳麓书院办学,匾悬挂在此,抗日战争时期被日本飞机所炸,这是后来重新制作的。

“实事求是”源于《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汉书》在评价献王的时候,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修学好古,实事求是”。1917年前后,正是我教育制度发生重大变革的关键时期,各种观点层出不穷,莫衷一是,校长手谕“实事求是“作为校训,旨在教育学生从社会的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在教育制度发生变革的关键时期,这一校训起到了辨别方向的作用,并对这里的学生乃至整个中国的命运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六

岳麓书院是长沙有名的旅游区,有很多游客从各地慕名而去参观,作为导游要做好。

解说词。

详细介绍岳麓书院的历史典故给游客了解。下面是本站带来的长沙岳麓书院。

导游词。

欢迎大家阅读。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0xx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樱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20xx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您们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我非常荣幸能够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将尽力使大家通过的讲解,对岳麓书院的历史、书院的文化内涵有一定的了解,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提宝贵的意见。

岳麓书院位于岳麓山的清风峡口,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主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请大家往上面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现在的长沙)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来1020xx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上面大家所见到的这块匾是1986年岳麓书院举行1010周年庆典时,湖南大学长沙校友会赠送给岳麓书院的,这四个字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

经过一千多年历史的发展,沉积在岳麓书院各种建筑之上的浓厚的文化气息,使得今天的岳麓书院更加充满了文化的魅力,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有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这些建筑都位于中轴线上,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在中轴线的两侧主要是斋舍和祭祀的专用实祠堂,这种布局体现我国儒家思想文化中尊卑有序、等级有别、主次鲜明的社会伦理关系。

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此外还有活动区和生活区,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我们讲解的重点放在赫曦台、讲堂及御书楼等处。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原先的大门在江滨牌楼路一带的,旧称“中门”,现在我们所见到的大门建于明代,清代同治年间进行过翻修,采用的是南方将军门式的结构,五间硬山顶。

穿过大门,我们就来到了二门,在二门的门额上悬来“名山坛席”匾,这里的名山反映的是南岳衡山,因为衡山的72峰,回雁为首,岳麓为尾,“麓”为尾的意思,即南岳的最未一峰。

岳麓书院因山而得名,岳麓山也因为有了岳麓书院而更加的有灵气;“坛席”即席位,除地为坛,上设席位,以示学生对老师的尊重,两旁的。

对联。

“纳于大麓,藏之名山”说岳麓书院被浩瀚青翠的树林所掩映,藏在地大物博的岳麓山之中。这样的环境正是修身养性的好地方,难怪乎岳麓书院能够培养出如此多的名人大家。

在二门的背面有一匾:“潇湘槐市”,“槐市”为文化市场,是汉代读书人聚集的地方,“潇湘”泛指湖南,“潇湘槐市”是说岳麓书院是湖南文化名人、士子学者聚集的场所,引申为岳麓书院人才之盛,就有如汉代槐市之盛。

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是书院教学重地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也是我们今天讲解的重点,是最能体现岳麓书院作为教学作用的地方。讲堂又称“静一堂”或“忠、孝、廉、节”堂,历史上有8次重建,30余次小规模的修缮,现存建筑为清康熙年间重建,又经过同治年间的大修后遗存下来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岳麓书院建筑三大功能的最后一部分——祭祀部分的建筑,它们位于中轴线的右侧。

中轴线右侧上面部分主要是祠庙建筑群,它是岳麓书院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祭祀的人物,一般为书院所尊奉的学派代表人物、文化名流、建设功臣、有恩于书院的地方长官、知名山长以及著名学生,通过对他们的祭祀,达到端正学统,整束学风、启发后人的目的,用今天的话说就是一种榜样教育。

现在我们来到了文庙,文庙原称孔庙,是专门供奉儒家圣人孔子的地方,文庙对于岳麓书院教育有着直接的影响,历代都有严格的礼规,要求师生都要遵循圣人的言行行事,每月的初一、十五,山长要带领学生一一朝拜,每年春秋两季举行两次大的祭典活动,地方长官也得参加,场面极为壮观。

岳麓书院是目前国惟一一所还在招收学生的古代书院,文庙两侧的廊屋现在已经是书院在读研究生们的教室。

穿过大成门,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祝大家旅途愉快,谢谢!

各位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到风景优美的岳麓山参观举世闻名的岳麓书院。今天,由我“客串”书院导游,引领大家踏上这一非凡的文化书香之旅!

我们眼前的这块“风水宝地”便是古城长沙学术气息最浓郁的地方——岳麓书院。它是一座宁静优雅的庭院,有着千年波斓壮阔的历史,它的背后所蕴含的是一种大气、睿智,是一代又一代学子千年传承相继的文化梦想。庭前廊下、翘壁飞檐,那梦,是从唐代就一直延续下来的。怎么样,大家闭上眼,尽情地感受一下这里清冷的风的味道,是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的吧——那是有着千年不变浓浓的书香气息呢!

岳麓书院是一片古朴典雅的明清风格古建筑群,它坐落在风景名胜岳麓山清风峡口,静静地屹立在参天古木的掩映之下。它的每一进院落、每一方石碑、每一片砖瓦、每一扇雕窗,都暗藏着隽永的文化品味,是享誉中外的“千年学府”。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现在,就让我们循着古圣先贤们的足迹走进书院这亘古不变的文化氛围中去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在布局上采用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主体建筑如头门、大门、二门、讲堂、御书楼集中于轴线上,讲堂布置在中轴线的中央,斋舍、祭祀专祠等排列于两旁。在书院的园林中,无论是小桥流水、假山回廊,都与讲堂构成了一副浑然天成的画面。儒道互补,庄重典雅,这正是岳麓书院传承千载的精神佳境。

经过悬挂“千年学府”匾的头门就是赫曦台,内壁两侧墙上各有一个金色大字——“福”与“寿”如龙腾虎跃,遥相呼应。

沿着中轴线,我们便来到了书院的大门。正上方悬挂宋真宗“岳麓书院”御匾,“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一千古名联很霸气地挂在大门上,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材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大门两旁安放的一对汉白玉抱鼓石双面浮雕,是一件珍贵的艺术品。

现在,请大家移步,摆放着两把红木雕花座椅的地方便是“讲堂”了。讲堂是书院的核心部分,位于书院的中心位置。讲堂正中设高约一米的长方形讲坛,为古代老师授课的地方,上面摆两把红木雕花座椅,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表示两位大师平起平坐、不分秋色。讲台之后有木质屏风,上面嵌刻山长张栻撰写的《岳麓书院记》,该文内容实为古代岳麓书院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

讲堂两璧嵌“忠、孝、廉、节”四字石刻,据传系朱熹手书。这四字实际上正是岳麓书院在整个封建社会的校训。在讲堂正面两侧壁上,还有四块碑“整、齐、严、肃”,与“忠、孝、廉、杰”碑相映衬,书院灵魂的脉络始终清晰明了。

岳麓书院不仅有读书讲学之所,还有一处三层建筑,那便是“御书楼”。御书楼“藏”在讲堂屏壁之后,现藏书已达6万多册,现在是湖南大学的古籍图书馆。

岳麓书院的楼阁砖瓦闪耀着千年凝聚的智慧,带给我们的远不止视觉与心灵上的震撼,这千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传奇更会影响指引我们的一生!

欣赏完这几进深深的庭院,今天我们的游览也接近尾声。感谢同学们的配合,期待下一次的交流!谢谢!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七

各位朋友!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诗元976年,距今1027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逝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书院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块“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了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

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纷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樱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8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00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杆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思想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的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八

不知道怎么写。

导游词。

的朋友,看看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湖南景点岳麓书院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朋友们,大家好!我们今天游览的是道林三百众,书院一千徒”的潇湘洙泗——岳麓书院。

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岳麓书院是我国四大书院之首。现占地1.2万平方米,掩映在岳麓山东坡幽深的山水之中,是一座坐西朝东,由门堂、亭、台、楼、轩、斋、祠组成的古建筑群,中轴线上依次为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北侧是半学斋、文庙、湘水校经堂、船山祠等纪念性建筑、南侧有教学斋、百泉轩、麓山寺等到景点。

各位朋友,现在让我们按照书院的建筑布局慢慢地走进那一种隽永的文化氛围。书院这个名字是唐朝才开始有的,是国家用来藏书和校典的地方,到宋朝时演变为讲学和藏书之外,稍后就具备了讲学、藏书、祭祀三大功能。岳麓书院是由潭州太守朱洞正式创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公元976年),经过近40年的风风雨雨的发展,大中祥符八年(公园10520xx年),宋真宗赵恒召见岳麓山周式,御赐岳麓书院”匾额,于是书院之称开始名闻天下。岳麓书院距今已有千多年的历史,大家跨越头门,仰头可以看到的拓唐代著名书法家欧阳洵手迹而制成的千年学府”匾额便是明证。走进书院,映入大家眼帘的是赫曦台,有些朋友可能会纳闷赫曦”到底有什么含义。关于赫曦台的命名,是与两位名人密切相关的。赫曦台原建于南宋时期。乾道三年(公远1167年),著名理学家朱熹从福建来到岳麓书院,与当时另一位著名理学家,岳麓书院主教张拭(代山长)进行学术交流,两位名家经常相约登岳麓山观日出,每当看到朝阳光芒四射,朱熹就对张拭说赫曦”(就是日出光明炎盛的意思),他于是把岳麓山峰命名为赫曦峰,张拭筑台,朱熹题赫曦台”。现在大家看到的赫曦台是清朝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重新修建的,它呈凸”字形结构,是典型的湖南地方戏台。大家拾级而上,可以看到台左右两壁檐上还保留有清乾隆年间修建时的戏剧故事雕塑,左边有《拾玉镯》,右边有《秋胡戏妻》等到较具有艺术价值的雕塑,可见,当时的书院的师生除了清苦的学习外,还有丰富的课余活动,儒家士人既严谨又闲适的思想也略见一斑。现在,大家请看台左边墙壁上近丈高的寿”字,此字用二笔写成,形如龙蛇盘绕,柔中带刚,非一般人所及,所以被人们传为仙迹。关于此字的形成,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相传清嘉庆十二年(公元1820xx年),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在书院举行重赴鹿鸣宴宴会(鹿鸣宴指古代的地方官宴请科举考试中的考官和中试的学生的宴会,因为宴会上通常都演奏《诗经鹿鸣》从而得名。重赴鹿鸣宴是指鹿鸣宴六十年后而举行的宴会),这天,达官贵人、科场举子云集岳麓书院,大家谈古论今,吟诗作赋,热闹非凡,正当兴头,一位身穿青布青袍,脚着草鞋的老道人来到院内,自称前来赴宴,那些士人见来者只不过是一个无名老道,便不是很善意地叫他先写几个字,道人当然明白其中之意,随手拿起墙边的扫帚,伸入黄泥水中,将扫把一举,唰!唰!两笔写下丈多高的寿”字,然后把扫帚一丢扬长而去。院长罗典在惊叹之余曾托人*寻老道人,但不知下落,后来罗典在右边的墙壁上补书了一个福”与寿”对称。大家现在看到的福”字用一笔写成,笔力强劲,形如猛虎下山。福、寿”二字如龙腾虎跃,暗含岳麓书院是藏龙卧虎之地。但岳麓书院到底藏了什么龙,卧了哪只虎,我们稍后再讲。

沿着砌石的中轴线往前走,现在我们站在书院的大门前,大家所看到的大门是明朝正德四年(公元1520xx年)建造的,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进行过翻新,是五间单檐硬山和三山屏墙结构。大门两旁有一块汉白玉鼓形上马石,它的正面是三狮戏珠图,背面是芙蓉锦鸡图、荷花鹭鸶图,此物相传是岳麓书院的著名学生曾任两江总督的陶澍严惩贪官曹百万从曹府搬来献给母校的。大门上方的岳麓书院”匾额我们前面已经讲过,现在请看大门两旁的千古名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这幅由院长袁岘冈与贡生张中阶撰写的。

对联。

高度褒扬了岳麓书院千百年来作为湖湘文化的摇篮,孕育出多少具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英雄豪杰:被誉为一时之英才”的抗金名将吴猎,主张官兵一体”大败十万金兵的功臣赵方,忠鲠可嘉,宜得奖谥”的彭龟年,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文学家、史学家魏源,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中兴将相”的桐城——湘乡派盟主曾国藩,收复新疆的爱国名将左宗棠,首任驻英法公使并保持了民族气节的郭嵩焘,欲栽大木柱长天,慧眼识毛蔡”的杨昌济,后来的岳麓高足陈天华、蔡和森、邓和森、邓中夏等。楚材斯盛,正和赫曦台墙壁上的福寿两字暗含的藏龙卧虎之意切合。大门之后是二门,二门至讲堂两方均为斋舍。右侧是教学斋。左侧是半学斋,教学斋和半学斋反映岳麓书院教学中教学相长,惟教学半学”的辨证思想。一代伟人毛泽东也曾多次寓居半学斋从事革命活动。

各位朋友,请继续往前走,现在我们游览的是书院的核心部分——讲堂。讲堂位于书院的中心的场所,是书院教学和举行重大活动的场所,现存建筑是清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由湖南工业专门学校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实事求是”出自《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意即从实际出发,求得正确的结论,实事求是”给青年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同志逐渐丰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这是岳麓书院文化对近代中国革命的最大贡献。大家再看讲堂大厅中央悬挂的两块流鎏金木匾,第一块是学达性天”匾,此匾是康熙二十六年(公元1687年)御赐,意思是通过学习理学可以达到恢复天性、天人合一的地步,此匾说明了岳麓书院是以理学作为办学传统,到这里来求学,可以达到学问的最高境界。第二块是道南正脉”匾,这块匾是清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御赐,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方传播后是正统,此匾高度评价了书院传播理学的地位。大家请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计时坛,这是以前教师讲课的地方,讲坛上摆有两把红木雕花座椅,这是当年两面位理学大师朱熹和张拭会讲的用物。朱张会讲,盛况空前,马饮则池水立竭。舆止则冠冕塞途”。为经念这两位名家,长沙至今还有饮马塘、”朱张渡”等地名。讲堂现有八幅对联和诸如《欧阳正焕整齐严肃碑》等大量碑言刻。讲堂右侧是湘水讲经堂,左侧是百泉轩等景点,请大家各自欣赏。党和国家领导人、李鹏、乔石、李瑞环和华国锋、胡耀帮、彭真、王震等前领导人均视察过岳麓书院并挥毫泼墨,使书院更添迷人的光彩,所以讲堂右侧有一个专门的展厅,展示党和国家领导人及海内外知名人士的照片和题词,国务院总理李鹏楚材斯盛”的题词便高度评价了岳麓书院的地位。

好,现在大家请跟我走。穿过讲堂后,一个独特的自成一体的院落呈现在大家眼前。初次游览的朋友们,可能认为到讲堂就到了尽头,没想到真是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座三层楼阁建筑,居于中轴线的尾端,坐西面东雄视整个书院,这就是古代的图书馆——御书楼。御书楼始建于宋咸平二年(公元999年),开始叫书楼,后来屡建屡毁,地址搬迁了好几个地方,名称也改为藏经阁、尊经阁。御书楼在清代是民间较大的一座图书馆,藏书最多的时候有用2万多卷,制定有藏书条例,管理科学而且严格。今天的御书楼仍然作为图书馆供教研人员和学生使用。现在的藏书数量已超过5万册,岳麓书院名誉院长李铁映和湖南大学顾问邓力群把自已的藏书捐给了岳麓书院。大家是否还记得刚才在讲堂右侧的展厅里参预的珍藏品,其中就职有李铁映同志的赠书。大家若想领略岳麓学子们在学习之余的审美情趣,请折回御书楼南侧的后花园去观鸢飞鱼跃,去赏竹林冬翠,去诵白云红枫,去摹麓山寺碑;大家若想缅怀岳麓院先贤圣哲们的业绩,请转身去御书楼北侧。

主旨:山水为主民俗为辅幽默诙谐以情见长。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好!

欢迎大家来宝峰湖风景区观光游览。我叫小(根据自己的姓氏特点充分地发挥,力争在游客面前一鸣惊人”),是宝峰湖风景区专职导游员,能和大家一起在宝峰湖度过一段愉快的旅游时光,我感到十分荣幸,希望大家多多配合和支持我的工作。在此需要提醒大家的有三点:第一,宝峰湖是特级防火区,除了休息时用的吸烟点,其他任何地方都严禁吸烟,敬请为我国烟草事业作出重大项南的烟民朋友委屈一下;第二,路边的野花不要采(唱)敬请各位朋友手下留情,不要随意攀枝摘花,沾花惹草哟;第三,游览途中,敬请您随时注意讲究景区内的环境卫生和保护好自身的人身安全。

宝峰湖风景区隶属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武陵源风景名胜区内唯一以水为主的观光游览区,以高峡平湖的特点著称于世,因有佛教胜地宝峰山而得名,总面积274公顷,由宝峰湖和鹰窝寨两大部分组成,湖光山色融为一体,人文山水交相辉映。我们今天的游览路线是先爬鹰窝寨,再去宝峰湖泛舟,大约需要四个小时时间。俗话说得好:倒吃甘蔗节节甜。我们今天就要先爬山,后游湖,先苦后甜啦。不过等我们爬上鹰窝寨顶,饱览南海石林绝景之后,所有的苦和累都会跑得无踪无影。

【奇峰飞瀑】:好啦,首先映入眼帘的第一个景点叫奇峰飞瀑,因其亮丽多姿,充满活力而被誉为我们宝峰湖的眼睛”。这处景点是天然与人工的完美结合,原来就有一帘瀑布,只不过水量小而已,后经人工凿宽,就变得訇然作响,跌宕跳跃、气势恢弘了。瀑布下面的铁索桥以及周围的绿树翠竹是当年拍摄《西游记》的背景之一,那蓝色的舞台是前年11月18日第七届张家界国际森林保护节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留下来的,我们游湖结束后就可以在这里尽情地留影拍照。在瀑布的右边,万仞绝壁之上有四个人工雕刻的镏金大字:飞流界峰”。这是9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沈鹏老先生来宝峰湖观光游览之后留下来的墨宝,也是奇峰飞瀑灵动活脱的生动写照。在这里,我给大家出一个小小的问题,大家猜一猜:这四个字是怎么刻上去的呀?(略为停顿一下)对,这位朋友说得对。当年四位技艺高明的石匠为了刻出这几个字花了整整一个月时间,先从这座山峰的背面缓坡爬到峰顶,然后用吊篮顺石壁而下,在吊篮上辛苦作业,十分艰难。

【一线天】:我们现在就要爬鹰窝寨了。顾名思义,鹰窝寨的意思是指只有雄健的老鹰才能在上面筑窝的地方,喻其艰险陡峭,但早在1994年,我们公司就修建了这种要家标准游道,我们今天一上一下只需一个半小时就可以ok啦。呈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幽长幽长的峡谷,我们称它为一线天”。你看左边的石峰向右倾斜挤压,而右边的后仰,似乎在不断的退让,两峰中间的天空宛若一根又细又长的丝线。一线天”的长度窄度和深度在全国所有景区中都堪称姣姣者。(刚进入一线天)请大家稍停一下,抬头看一看我们的正上方:一块巨大的石头卡在两峰之间,欲掉未掉,我们称它为诚心石”据说这是上天赐于一线天专门检验热恋中的男女而设的,如果两个人的感情不纯真,从诚心石下往过的时候它就会掉下来;如果两个人的感情坚贞不渝,手牵手地过诚心石的时候它会岿然不动。好啦,我们团队中有没有真正处在热恋中的一对,赶快手挽手往上走,检验一下,感情牢固率倒底有多少。朋友们,往上爬呀!(路途中轻松、自然、随意性地聊起土匪的故事,以减轻游客的疲劳)大家也许都看过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对湘西的土匪有所了解。实际上,我们鹰窝寨在解放前就是一个方圆三百里内有名的土匪窝,所以电视剧《乌龙山剿匪记》、《湘西剿匪记》都将成为我们鹰窝寨作为最好的外景地而来此拍摄,镜头里面的一线天”和我们现在所处的当年的拍摄现场有什么不同吗?大家仔细想一想。去年夏天,由申军谊、张丰毅等演艺界明星是组成的梦舟明星篮球队来到了我们宝峰湖,钻山豹”申军谊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国内外有这样一种说法:关东的响马,河北的鞑子、湘西的土匪,并称中国的三大匪患,其中尤以湘西的土匪特别猖獗,杀人放火,无恶不作,这实际上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官逼民反的结果。人们似乎都有这么一个观点:只要一提到土匪”两个字,马上就会同恶魔”妖怪”等字眼联系在一起。说真心话,如果有吃有穿,不愁钱不愁粮,谁愿意去当土匪。你看现在湘西各地都勤劳致富奔小康,会产生土匪吗?土匪”这个词是万恶的旧社会给我们湘西人背的黑锅!

1952年才解放,这三年干啥去了呢?剿匪!整整三年几乎牺牲了刘邓大军。

47军41师的一个师的人马,才基本肃清了湘西各地的土匪。罪大恶极的土匪头子就地镇压,以泄地民众心头之愤,罪行轻的陆陆续续上往朝鲜战场遣送。在雄纠纠,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志愿兵中就有10万人是我们湘西土匪兄弟。著名电影《英雄儿女》里面的主人翁王成的原型就是我们张家界的宋海桥;在整个朝鲜战场歼敌最多,获得勋章最多的志愿军战士,便是我们张家界的神枪手金珍彪,共歼敌165人。著名电影《上甘岭》相信大家都看过吧,上甘岭被炸成一片焦土的场景大家一定历历在目。我乡下老家村子里的老村长便参加过上甘岭战役,一级中等残废军人,也是土匪出身,他不能看《上甘岭》这部电影,一看就要喝酒骂娘,心里一点也不痛快。因为为了守住上甘岭这块阵地,志愿军动用了四个师的兵力,几乎全军覆没,其中80%都是湘西的土匪改编而成的。我们老村长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者之一,而那么多兄弟都光荣的牺牲了,睹物思人,他的心情肯定非常难过。(中途便加唱山歌,以解除游客的爬山的疲劳)。

【绝壁栈道】: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终于爬上来啦。现在我们所在的位置,脚下是百丈深谷,上不见峰顶,下不见谷底,绝壁之上开凿出来的空中栈道让你惊心动魄。站在这里可以体验惊险、刺激的感觉,也可以将百丈峡的美丽景色尽收眼底,还可以远眺天子山和腰子寨。

【吉祥如意洞】: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的游道无法往前延升时,一个充满吉祥如意的隧洞展现在我们面前。过隧洞的时候该低头的要低头,该弯腰的要弯腰,你不弯腰去抢去搂,吉祥如意就会跑掉罗。

【南海石林及地质成因】我们面前呈现的成片成片的一根根石峰就是著名的南海石林景观,每当云雾蒸腾的时候,这里俨然是一片海洋,石林在云雾中时隐时现,而这里所处的位置刚好在整个景区的南边,故名南海”。

说到里,有的朋友肯定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一根根的石峰是怎样形成的呀?实际上三亿八千万年前,泥盆纪时期,我们武陵源一带地壳下降,海水浸入,成为一片汪洋大海。流水源源不断的从临近的陆地冲来大量的松散细屑物质,伴随着海水中的硅酸盐一起沉淀、胶结、压固成形,形在了石英砂岩流层。到了二亿八千五百万年前的二迭纪,岩层上面又形成泥质石灰岩含煤层,将砂岩层覆盖了起来。到了两亿年前的三迭纪末,武陵源一带再次发生强烈的地壳运动(即造山运动),使整个地层产生褶皱、断裂,形成山脉不断上升,露出地表。经过亿万年流水的冲刷、切割、节理的发育,便形成了现在这种千峰耸立,万石峥嵘的自然风光。

【巨猿观天】:我们的对面,有几座连在一起的石峰,看上去就像一只巨大的猿人头部仰望着天空,你看它那专注沉思的样子,仿佛在对天说:天啦,我怎么还没变成人呢?”

【母子石】在我们面前不远的地方,有一座凹进去一部分的石峰,而凹进去一部份的石峰,而凹口前面呢,又有座小石峰,体积大小刚好吻合,好象刚从大石头中滑出来一样,我们叫它母子石”。大家想想,一块石峰生了个双胞胎”,是不是很有意思。

观音庙:我们面前这座黄瓦翘角的建筑就是观音庙,象这样的庙在全国很多,四周的石峰并在一起,俨然一只佛掌,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栩栩如生,连指节和指甲都活灵活现,而我们的观音庙刚好就建在掌心里,你说奇不奇,灵不灵?看来,今天这柱香是免不了了,每当清晨或傍晚,你在这里聆听清脆悠远的木鱼声,聆听舒缓空灵的佛教乐曲,四周一片宁静,只有沁人心脾的余烟清香缭绕在你的身旁,人世间一切烦恼一切伤心都会烟销云散,你已经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

俗话说得好:上山容易下山难。我们在观音庙里许过心愿之后就要下山啦,又一条一线天等待我们去穿越,又一块试心石”等待我们去经过,不过有了观音娘娘的保护,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往前走,但您一定要注意脚下哟。(适当时插入山歌演唱)。

【猴园】: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叫猴园,关在笼子里的是猴王、和王妃们,自然放养在山上的是猴子猴孙们,只要我们驯猴人吴老伯打一声招呼,山上的猴子就会跑下来抢东西吃。大家可以到旁边的小卖部给可爱的猴子们买份见面礼,猴哥、猴姐会特别高兴的,然后您就可以尽情地与猴共舞,但是你在给它们丢喂食物的时候可千万别戏弄它们哟,这些猴哥、猴姐们可都是小心眼,有仇必报,有很必泄的。不过,你对它有礼貌,它照样以礼待人,同你交朋友,友好相处的。

【幸福桥】:这座幸福桥是通往高峡平湖的必经之道,过了这座桥,你就会婚姻美满、家庭幸福。我提议团队中成双成对的赶快拉起手一起走过幸福桥,单身边没关系,自己的左手握自己的右手,幸福的感觉你有没有?注意啦,过桥的时候可千万别回头哟,否则幸福就会打八折。(唉)。

【好汉坡】:我们现在所爬的这个坡共有168个台阶,直接通往宝峰湖上船码头,被称之为好汉坡”,喻意爬上这个坡之后不仅会成为一个英雄好汉,而且还会出好大一身汗”。

【上船事项】:我们面前的这一泓碧水就是闻名遐尔素有人间瑶池”之称的宝峰湖,现在目力所及的地方不足整体的六分之一。等会儿,我们将从这个清凉亭码头上船厂,绕湖一周,大约需要40分钟时间,最后从对面褐红色的忘归码头下船,所以提醒大家注意:需要方便的朋友赶快到左边的卫生间去,需要抽烟的朋友赶快到右边的亭子里过足烟瘾。

【上船后概况介绍】俗话说:山有多高,水就有多深。宝峰湖这个半人工半自然的高峡平湖位于海拔为4548米、相对高度为85米的半山腰上,平均水平72米,由雨水、山泉水、地下水汇集而成,主要功能有防洪、灌溉、旅游和发电,并且因水质特别好所以还是武陵源的部分饮用水源,希望大家以实际行动保护湖水的清洁卫生。著名诗人汪曾祺来宝峰湖观光游览后留下了这们的诗句:一鉴深藏锁翠薇、移来三峡四周围;游船驶入青山影,惊起鸳鸯对对飞。我们今天就按照这首诗中的美好意境开始我们的湖上之旅吧。

【舞蹈船】:我们张家界不仅风景优美,同时也是一个典型的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在20多个少数民族中,土家族就占了总人口的70%以上,浓郁的民俗风情和地道的山歌舞蹈令每一位来张家界的朋友沉醉不已,我们今天就机会一饱眼福,因为我们的前方就有一艘仿照土家吊脚楼的建筑风格建造的舞蹈船。好啦,我们大家的掌声响起来,阿哥、阿妹的舞蹈就会跳起来。

【石门迎宾】:我们游船的正前方两座石峰相对而出,形成一座石门,正在欢迎大家的到来,我们叫它石门迎宾”。它是宝峰湖的最窄处,宽仅15米,同时出是宝峰湖湖水的最深处,深119.5米。(再次提醒游客注意个人人身安全)。

【孔雀开屏】:大千世界无奇不有。大家在动物园里面都看过孔雀开屏,但你看过石孔雀开屏吗?在我们游船的左前方,有一堵白绿相间的石壁,石壁的右上方有一座突出来的石峰,恰似一只孔雀的头部正回转过来用尖嘴梳理羽毛,而左边的石壁是它张开的巨大尾屏。

【山歌船】:过了石门迎宾,大家是不是有了豁然开朗的感觉?游船右前方有一叶扁舟,只要掌声热烈,就能请出土家阿妹为你演唱原汁原味的山歌。(歌毕)大家觉得唱得怎么样?你想不想露一手呀?同我们土家阿妹对歌,以歌达意,用歌传情,如果哪一位能对上三首,你就得多准备一张往返飞机票哟;如果对不上,你可得留下来,为我们的阿妹做三年苦工、砍三年柴、倒三年洗脚水哟。在这里,我告诉大家一个小秘密:我们土家阿妹特别喜欢戴眼镜的的阿哥哟。因为自古以来我们这里都属于荒芜之地,经济落后,文化溃乏,所以特别羡慕有文化的人。在张家界谁的镜片厚,就表示谁的文化高,土家阿妹就会打心眼的喜欢谁。

的正前方有两座呈v”字型叠在一起的山峰,象一只朝天张开嘴的蟾蜍,蟾蜍的俗称叫瘌蛤蟆,俗话说:瘌蛤蟆想吃天鹅肉。大家猜一猜,我们面前的这只蟾蜍到底想吃什以呀?(停顿等待一下)不对,现在的蟾蜍想换一换口味,想吃月亮里的嫦娥姐姐,大家没想到吧?每年的八月十五,洁白晶莹的月亮刚好落在蟾蜍的嘴中,璀灿夺目。成了一道绝世奇观——金蟾含月。(再次经过山歌船时成千上万由发挥对歌台词,搞活游客气氛),俗话说:旅途多途,有佛则安。我们今天游览游览宝峰湖,就有一位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的笑面佛”在默默的庇佑我们一路平安。请大家朝我们的正前方看过去,矗立在那里的石峰象不象一位巨大的弥勒佛盘腿打坐,并且在开怀大笑哩。我们叫它笑面佛”。再仔细看一看,笑面佛还有一个好看的肚脐眼。

【神游峰】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左边有座巨大的石峰,高高耸立,我们叫它神游峰”意思是说只可能神游,而不能登临。神游峰的中部有一条斜伸下来的羊肠小道,我们叫它神游道”是当年仙女们来宝峰湖沐浴的必经之路。

【半脸八戒】:当年《西游记》摄制组拍电视剧以后,有一位帅哥留了下来,呆在宝峰湖不走,这就是我们的旷世美景——猪八戒。游船的左边突出来那块岩石是猪嘴,耷拉着耳朵,还在眨动着眼睛,而且猪八戒非常赶时髦,戴了一顶提倡环保的绿颜色的帽子。游船过来以后回头再看,怎么猪八戒少了半边脸?原来他经常偷看宝峰湖的仙女沐浴,有一次被赶来的高小姐也就是他老婆一耳光打掉半边脸。不过这半边脸还留在左边的石壁上,大家找找看,找到了,你不有了今天晚餐的下酒菜,地地道道的正宗土家菜——红烧猪头肉。

【回音壁】: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堵弧形的石壁,回音效果特别好,我们叫它回音壁”,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试,好吗?来,干脆利落地喊一声好”,准备,开始:好!

【娃娃鱼岩】:我们宝峰湖不仅生着湖南省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还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娃娃鱼。娃娃鱼的学名叫大鲵,喜欢在阴暗、潮湿的地方生活,因其叫声酷似婴儿的哭声,故名娃娃鱼,其肤色极象被熏黑的土家腊肉,所以又名腊狗。宝峰湖的娃娃鱼很有灵性,每当游船来了以后,它们都会往船边跑,如果大家不信的话可以把头伸出去看看,船边有没有娃娃鱼,我们以向大家保证,那条娃娃鱼有鼻子有眼睛。(笑)好啦,同大家开一个小小的玩笑,真正的娃娃鱼在右边。从游船上望过去,湖岸边的那块石头像不像一只巨大的娃娃鱼,圆乎乎的脑袋,细细的牙齿,平滑的皮肤,这就是我们宝峰湖的娃娃鱼岩。

【金龟出水、情人桥】:我们面前有三座小岛,中间那座岛最小,看上去象只乌龟刚刚浮出水出,我们叫它金龟出水”。请大家抬起头来,在克们的远方,两座树对峙的石峰之间有一座石拱桥,这是我们宝峰湖的情人桥。每到土家族的情人节那天,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会在桥两端唱山歌,私定终身。在这里,我请教大家三个问题:第一、西方情人节是哪天?第二、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是哪天?(停顿)噢,你真厉害,全部都答对了,简值是情场高手哟!第三个问题是有奖问答,如果说谁答对了绝对有奖:土家族情人节是哪天?(停顿)对是农历三月初三,现在马上为情场高手颁发奖品。

【仙女照镜】:奖品就在这里,一位美女。在我们前进方向的右边有一根亭亭玉立,婀娜多姿的石峰,请大家从湖面2米处往上看,那块雇工平的部分多么像是一位美女脸部的左侧像,紧紧抿着的樱桃小嘴,高高挺起的鼻梁,微微闭着的眼睛,似乎正对着湖不这面偌大的镜子在梳妆打扮,而头上的那部分便是她高高盘起的发髻。俗话说,大眼勾魂,小眼迷人。这么漂亮的姑娘肯定谁都喜欢。仙女的对面就蹲着一只青蛙王子,为仙女已守候了上万年,好不容易才向仙女说了一句话以表达他的爱暮之意,这句话是一首歌名叫:虽然我很丑,但是我很温柔”!然而仙女并不领情,回赠了一句话也是一首歌的歌名:你的柔情我永远不懂”青蛙王子听了以后便在岩边伤心地哭啊哭,不停的哭,我们宝峰湖的湖水之所以这么多,可全是青蛙王子的情人泪喔。

【鸳鸯岛、留客松】:好啦,我们现在转到这三座岛的另一面来啦,这三座岛叫鸳鸯岛,因为我们宝峰湖四季恒温,湖水冬天不结冰,所以是候鸟鸳鸯最好的越冬栖息地,每年农历十月,湖面上都有成群结队的鸳鸯嬉戏游玩,晚上就回到鸳鸯岛过夜。大家都知道,黄山有一个著名景点叫迎客松,而中间岛上那棵松树我们叫它留客松,也就是说到了这里,我们宝峰湖的湖上之旅即将结束了,连松树都想把大家留下来,大家高兴不高兴?!

【忘归码头下船】仁者东山,智者乐水。好啦,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请大家清点好自己的随身物品,一定要注意安全,等船停稳以后再下船。在这里我为大家唱一首宝峰湖的湖歌——《哥哥来看妹》,欢迎大家再来宝峰湖并预祝大家后面的旅途一路顺风:(唱)如果你要来看妹,请你要到宝峰湖,宝峰湖的妹妹多,个个都会唱山歌。如果你要来看妹,请你不要坐车来,车上的人太多,担心哥哥被吓着。如果你要来看妹,请你不要走路来,路上的蛇儿多,担心哥哥被咬着。如果你要来看妹,请你不要坐船来,船上的风浪大,担心哥哥掉下河。如果你要来看妹,请你不要坐飞机来,飞机上的空姐多,担心哥哥被迷惑。如果你要来看妹,请你从梦中(网上)来,梦中(网上)只有你和我,我俩悄悄把话说。

【山月亭、青云梯】从坝顶下来以后,我们经过的这个亭子叫山月亭,是以著名国画大师关山月的名讳来命名的,因其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恰似一轮弯月,而得名。这左转右拐,建在万仞绝壁之上的游道名叫青云梯,共有三百三十一级,著名诗人屈正中曾有诗曰:石磴凌空起,游人如蚁行。惊险程度可见一斑,所以请大家千万注意安全,即要注意脚步下的台阶,又要防止中头奖”。

【电站、湘西藏秀、石头开花】我们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宝峰湖湖底,面前这栋房子是利用湖水发电的发电站。当年为了解决景区外围村子里照明问题,修建了这道水坝,二十多年后这处高峡平湖却成了旅游胜地,发电的功能已很小了,真叫人无法想象。山月亭的下方凹进去的石壁之中,刻有四个大字:湘西藏秀”审著名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老先生留下的墨宝。湘西藏秀”四个字中,重在一个藏”字,也就是我们宝峰湖的秀美景色是藏着的,是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美妙氛围的。回过头来,我们面前一块巨大的石头上喷射出的一簇美丽的水花,我们叫它石头开花”,也是人工与完美的最佳结合。

【薄老题字、瀑布舞台】好啦,我们现在来到了奇峰飞瀑的正前方。奇峰飞瀑这处景点,水以山为依托,山因水而活,天人合一”的美好场景一一展现,谁都想在这里照一张相,留一个影。奇峰飞瀑已被三十多家新闻媒体和旅游主管部门以及无以数计的中外游客评为张家界市游客留影第一景点”舞台前方宝峰湖”三个字是1986年老一辈革命家薄一波为我们宝峰湖题写的。大家可以在这里尽情的拍照留影。

附言:

1、在游客面前,要不卑不高亢,有礼有节,要有我是宝峰湖的形象大使,全权代表宝峰湖”的思想。

2、在夸赞游客时,尽量使用抬举托大之词,谁都喜欢听奉承话,而不喜允保持训斥。业余要多读书,了解全国各地的名优特产,风土人情,俊杰人物等,比较有名的东西,问请游客来自何处之后,就可以将高帽子”往他们头上一戴,再挑剔的游客也不会随便打自己的脸。

3、全面提倡亲情化服务和委屈服务,在导游讲解服务中要有忍辱负重、直面误解的思想准备。

4、本导游词需要自己临场发挥的地方:a。

自我介绍。

b张家界民俗风情介绍(对歌、踩脚、放蛊、赶尸等)c、地质地貌成因(参考陈国达教授《大陆无静止风云永流迁》一文)d、观音庙(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e、湖面上各景点的串陈,杜绝冷场。

5、如有文艺特长,要根据场地进行即兴表演,以展示自己的才华,博得游客对宝峰湖整体印象的好评。(如哭嫁、吹口琴、小品、单口相声、笑话等)。

6、山歌选唱目录:《马桑树儿搭灯台》、《嘀咯调》、《花大姐》、《高山高岭逗风凉》、《郎从门前过》、《一个雀子一个头》、《韭菜开花细茸茸》、《太阳出来照白岩》等。

土家族是大山的民族,在与大自然与社会进行搏斗的漫长岁月里,创造了极其灿烂的文化。虽然没有自己的文字,但通过原始舞蹈、古老歌谣及各类文化艺术形式把这笔宝贵文化遗产包括这支民族保存下来了。

梯玛神歌。

梯玛,土语,俗称土老司,意为敬神的人。土家族一年一度的调年摆手”敬神祭祀活动,都由梯玛一手执掌,祭祀过程中梯玛演唱的敬神之歌就叫梯玛神歌”。

梯玛神歌的音乐旋律源于远古土家部落的牛角号,而其舞蹈摆手舞源于古代巴人的巴渝舞”。

梯玛神歌渊源久远,精深博大,它通过叙述土家族的起源、繁衍、战争、迁徙、开荒斩草、安居乐业、生产生活等,涉及天上地下、人间万物、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甚至生命价值、哲学世界,它深涵着音乐、文学、土语、民俗等多种学问,堪称土家族古文化宝库。它是土家族一部光辉的民族史诗,谁破解了它深隐的密码”,便可探寻出土家族历史的千古之谜。

摆手舞。

摆手舞是土家族最有影响的大型歌舞,带有浓烈的祭祀色彩。歌随舞而生,舞随歌得名。《后汉书》称摆手舞起源于古代的巴渝舞。《晋书.东志》认为舞曲四篇中就有矛渝”、弩渝”是离不开武器的,故为古代一种战舞。巴人跟随周武王伐纣,歌舞以凌,殷兵大溃”;秦末刘邦反秦,巴人以巴渝舞勇挫秦兵,刘邦认为有巴渝舞之遗风;明嘉靖年间土司后抗倭寇,大跳摆手舞,乘倭不备,大败倭战,立下赫赫战功。后来,这种兵战舞蹈逐渐演变成土家祭祀文化活动,各土司辖地纷纷建大摆手堂。清代《永顺府志》载:每岁正月初三至十七日,男女齐集,鸣锣击鼓,跳舞唱歌,名曰摆手。”

摆手舞以讲述人类起源,民族迁徙,英雄事迹为主要内容。祭祀仪式由梯玛或掌坛师带领众人进摆手堂或摆手坪跳摆手舞、唱摆手歌。摆手歌长达数万行,堪称土家族民族史诗。摆手分单摆、双摆、双摆手、小摆手数种,小摆手又称社巴”。跳摆手舞不拘人数多少,少者数百,多则上万,摆手时,以击大锣、鸣大鼓响应节奏,气势恢宏壮观,动人心魄。主要特点是手脚呈同边动作,踢踏摆手,翩跹进退,成双成对,节奏鲜明生动。

清代竹枝词”盛赞摆手舞场面:

摆手堂前艳会多,携手联袂缓行歌;。

鼓锣声杂喃喃语,袅袅余音嗬也嗬。

仗鼓舞。

仗鼓舞是张家界市桑植县白族独有的一种民族舞蹈。仗鼓舞以仗鼓”作道具,与朝鲜族鼓舞有异曲同工之妙。鼓长1.2米,两头大如碗口,用皮革绷面,中细可握,形如木杵。相传南宋末天宝年间,有谷、玉、钟三姓兄弟在蒙将兀良合台寸白军”服役,后寸白军”被遣散,三人即从云南大理流落至桑植定居。某年腊月,白族兄弟们正在打糍粑准备过年,一帮官兵突然围寨抓人,白族人即用糍粑杵奋起反击,将官兵打败,白族人为庆贺这一仗的胜利,就以木杵作道具跳舞作乐,这便是仗鼓舞的由来。后来,白族人将粑粑杵改成鼓,配以笛子、唢呐、大号和锣鼓、钹、罄等鸣乐伴奏,同时创造了八十一套舞蹈动作,成为一种独具风格的民间舞蹈。

八宝铜铃舞。

这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舞蹈。相传八宝为古代土家先祖八个部落的首领,人称八部大王”、八部大神”,后来,八位首领先后战死,后人为纪念他们,便精心制作了八个铜铃,并按八部大王在位时穿的八幅罗裙,骑着象征祖先骑过的宝马,手摇铜铃,翩翩起舞,高唱祭祖求福的古歌,以示怀念。因为八个铜铃代表八个首领,就把这种舞蹈取名为八宝铜铃舞”。

本来,参加八宝铜铃舞”活动,仅局限在土家人中间进行,古话叫黄铜不沾铁,土家不沾客(客家,指外族)”,但后来,由于土、苗、汉共赴国难,抗击外寇入侵,结下了生死友谊,土家掌堂师就把铜铃给苗族掌堂师赠送一个,又给汉族老司赠送一个,故今日八宝铜铃,实际上只有六个铜铃。

茅古斯舞。

茅古斯,相传为茹毛饮血时代的土家先民,意为长毛的人”,后来把他们所创造的舞蹈也叫茅古斯”,这是土家族最为原始的古典舞蹈。由于有比较完整的情节,有固定的场次和对话,故又被专家称为中国戏剧的活化石”。茅古斯主要表现其祖先开拓荒野、刀耕火种、捕鱼狩猎等创世业绩,于逢年过节跳摆手舞之前进行。表演过程中,由一人扮演老茅古斯,另有若干女茅古斯和小茅古斯。除女茅古斯外,全部赤裸上身,头上扎五根大草辫,身穿稻草衣,男茅古斯腰上捆一根用草扎成的粗鲁棒”,象征男性生殖器,有生殖崇拜的遗风。

茅古斯一般要跳六个晚上,按序分生产”、打猎”、钓鱼”、接亲”、读书”、接客”。其动作原始粗犷、滑稽有趣,是中国古典民族舞蹈的宝贵遗产。

大庸阳戏。

大庸阳戏是地道的土家族剧种。早先叫杨花柳,为民间艺人行乞或风尘女子卖唱糊口的表演艺术,后经茅岗司覃氏一家班及若干代艺人的加工改造,才形成生旦净丑末行当齐全的地方剧种。

阳戏表演重做工少武打,多演文戏、家族戏、悲剧,生活气息浓。旦角在阳戏中居各行之首。阳戏唱腔由正调和小调两部分组成,共17个曲牌。正调部分的唱腔均用真假嗓结合演唱,尾腔突然翻高八度,行话叫窄音”,大庸阳戏的风味特点就是在这窄音上。

阳戏”之阳”,一说大庸位于澧水之阳,二说戏为阳春人传承发展,三说杨花柳”与阳”谐音,而杨花柳”又有淫色之嫌,故定名为阳戏”。

傩愿戏。

是从古代傩祭活动演化而来的一种原始宗教戏剧。每年农历八月十五至腊月二十四日,乡间驱除邪魔鬼魅、消除灾难厄运、庆贺人寿年丰时,请土老司若干人进行表演。傩愿戏有高傩和低傩两个流派。高傩流行于土家族、白族等少数民族地区,低傩流行于当地汉族地区。共同点都是敬奉三元”,三元”,即三清”,指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传说是三个法力无边的神仙。傩愿分傩戏(或傩舞),傩技,傩戏有固定故事,有人物对白;傩技则是喷水画符,双脚趟烧得通红的贯头(铧口),但见脚底冒烟,却安然无恙。另外,咬铧口、过火海(从炭火中过)、摸油锅、滚榨刺、上刀梯等惊险功夫等,是一种难以理喻的神秘文化”现象。

大庸花灯。

花灯是民间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民间表演艺术。张家界花灯有两大流派,一是大庸花灯,二是桑植花灯。二者曲调不同,表演形式也有区别,前者俗,后者雅。大庸花灯,一般为一旦一丑的双人舞,桑植花灯则有三人舞,多人舞。花灯有固定节目曲牌,伴以二胡、大筒、打击乐。尤以大庸花灯闹元宵,一人唱,万人和,人山人海,如痴如醉,堪为民间文化一大奇观。

民间歌谣。

张家界民间歌谣浩如烟海,丰富多彩,精深博大,门类繁多,分劳动歌、生活歌、时政歌、历史叙事歌、山歌、情歌、丧歌、寿歌、摇篮歌、宗教祭祀歌、上梁歌、哭嫁歌及各种民间小调等。尤以情歌传播最广。

民歌曲调十分丰富,各地唱法不一,桑植民歌较成系统,已唱出湖南,唱出国门,蜚声国际歌坛。民歌多为即兴演唱,也有固定歌词。

各位客人,如果有兴趣的话,跟我学唱几支土家情歌吧!

湖南岳麓书院导游词简短篇十九

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上赫赫闻名的四大书院之一,坐落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湖南长沙湘江西岸的岳麓山脚下,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学府之一,其古代传统的书院建筑至今被完整保存,每一组院落、每一块石碑、每一枚砖瓦、每一支风荷,都闪烁着时光淬炼的人文精神。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湖南岳麓书院。

导游词。

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来到古城长沙的岳麓书院参观游览。

岳麓书院坐落在风景胜地岳麓山清风峡口,在岳麓书院的前门上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是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洵的字镌刻而成的。为什么说岳麓书院是“千年学府”呢?因为岳麓书院由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1020xx年了,它历经千载,办学不已,所以有“千年学府”的美称。岳麓书院不仅历史悠久,而且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经世济民的人才,是湖湘学派、宋明理学的发源地。它在历史上几度辉煌,受到皇室重视,成为中国古代一所颇有影响的高等教育机构,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

从前门走进来,可以看到赫曦台,这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拭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大家来看一看这台中屏风上绘着的岳麓书院平面图。岳麓书院占地250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由南向北排列着前门、赫曦台、大门、二门、讲堂和御书楼;在中轴线的西边建筑有供读书之用的教书斋和供休息赏玩的园林碑廊;在中轴线的东面建有供学子食宿的半学斋和奉祀古圣先贤的文庙祠堂。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在公元976年疏远初创之时即有“讲堂五间”,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石刻,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大家看到的是清朝重修后遗留下来的建筑。

请大家抬头看看这快“学达性天”匾,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这里说的性是指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所以这块匾是康熙皇帝对岳麓书院理学教育的表彰。那么有朋友会提出一个问题了,“理学是什么呢?”对了,这位朋友说对了,理学是儒家学说发展演变到宋朝时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二程兄弟为了把理学发扬光大,在洛阳社坛讲学,一时门庭若市。当时有个南方学者叫杨时专程前往求学,时值隆冬,大雪分飞,两位老师正在午休,杨时就恭敬地站在房檐下,直到老师醒了,他才执经问教,而屋外雪地里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足印。当杨时学成南归时,程颐目送并且非常高兴地说:“吾道南矣”。“程门立雪”的故事不仅教育大家应谦虚谨慎,勤奋好学,而且是理学南传的一个标志。从那时起,理学通过杨时传到江南,并发展为“湖湘学”等多种学派。所以后来乾隆皇帝御赐“道南正脉”匾悬挂于此,用来表达岳麓书院是理学的正宗之传。

通过参观这两块御赐匾额,进一步了解了岳麓书院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实在晚唐以后,虽然书院日益成为有别于官学的一种教育机构,但其办学的规模、层次不尽一致,同样都叫书院,有的仅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小学甚至学前班,而岳麓书院是高层次的书院,它的讲学者多为全国名流大师,而学生也要经过考试和推荐才能选拔入学,像“千年学府”、“四大书院”之类美誉,对于岳麓书院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要知道,岳麓书院比法国的巴黎大学早200多年,比英国的牛津大学也要早320xx年呢。

好,这里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在讲堂中间,老师授课的讲坛上会摆设两张椅子,而不是今天的一张椅子?请大家动动脑筋,猜猜看。

参观完御书楼之后,沿回廊右转,发现在草木掩映之中有一片青墙黑瓦的小院落,这里是奉祀理学大师及岳麓书院培养的部分高足生徒的祠堂,大家看见的船山祠是纪念著名的学术大师、思想家王夫之老先生的,他与黄宗羲、顾炎武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王夫之不到20岁就进岳麓书院读书,深受当时山长吴道行经世致用的传统学风影响,他后来结社著书,评议朝政,又在衡阳揭竿起义,举兵抗清,直至晚年以笔竿为武器,潜心著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精神的最好体现。

岳麓书院之所以人才辈出,湖南之所以人才辈出,都与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自相影响密切相关,也都是“经世致用”四个字的最好体现。一个人要想有经天纬地之材,救济万民之心,则必须要在少年时刻苦攻读,完善自我。岳麓书院内广种桑树,就是提醒每一位学子都要像春蚕一样埋头苦学,终生不辍;讲堂四壁上石刻的院规就是要规范每一位学子的思想、品格乃至言行举止;书院内“实事求是”,“道南正脉”等匾额也是在告诫每一位学子都要牢记儒家传统中虚怀若谷、严谨治学的优良风尚。但埋头苦读、修身养性就算是人才了吗?不是,人才不是知识和道德的容器,他必须具有胸怀万民之心,回报社会之志,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的传统教育原则就是要求每一位学生将知识取之于书,用之于民,只有那济世救国、奋不顾身的学生才能在岳麓书院永远受到尊重和怀念。

正因为岳麓书院本着“经世致用”的教育原则,千百年来,它为社会、为中国培养了一大批值得永远缅怀的精英。如抗金名将游九功,改革先驱陶澍、魏源,清代“中兴之臣”曾国藩、“民族英雄”左宗棠,直至后来的谭嗣同、杨昌济、蔡锷、陈天华、毛泽东、刘少奇等三湘俊杰,无一不是岳麓书院“经世致用”精神的伟大实践者。

大家在游览过程中,想必已经看到了我们湖南的改革日渐深入,长沙的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这何尝又不是“经世致用”的最好体现呢!岳麓书院辟出这样一片宁静的院落,供奉理学大师和“经世致用”的圣贤,以便后人瞻仰,实在是要告诉每一位参观者,经世致用,回报社会,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最好途径,可喜可贺的是,“经世致用”已被市政府定为我们长沙精神的组成部分,这既是对我们长沙人民过去贡献的一个总结和肯定,又将更加旗帜鲜明地指导我们每个市民努力参加到改革的大潮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想必大家参观到这里,已经体会到了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真正魅力之所在了吧!

参观完祠堂、文庙之后,来到今天要参观的岳麓书院的最后一个部分--百泉轩园林。

百泉轩在宋代的时候,它是山长居住地,当年朱熹和当时的山长张栻就曾在此“昼而燕坐,夜而栖宿”,意思是吃饭睡觉都舍不得离开这里。为什么呢?因为在百泉轩前面有一座优美园林,每当傍晚来临,山林幽静,飞鸟归巢的时候有山泉从山上潺潺地流下来,给人一种“空斋夜听三更雨,浇风腾万成声”的感觉.推开门,漫步于园林之中,紫薇、芙蓉和园内各种山花散发着沁人心脾的芬芳,忍不住坐下来,抬头望明月,更会发出一种“对景流连情最远,许谁探取眼前春”的惆怅。不知不觉就度过了如诗似画的一夜。清晨来临,呼吸一口衡岳湘水的清新空气,披着朝阳从这里沿曲径拾级而上,可以到达著名的爱晚亭,在麓山寺的晨钟声中,可以纵情舒展身体,也可以踱步呤诵古诗。回来后,在碧绿的池沼前面,欣赏一下迎带风露的荷花和鱼翔浅底的佳境,是不是有一种“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觉?好了,各位朋友,欣赏到这里,一定会认为岳麓书院的读书治学的最好学府。但这一名胜古迹在抗日战争和十年动乱中屡遭浩劫而变得残破不堪。从1981年至1993年,省政府和湖南大学耗资500万元对旧建筑进行修复,才让大家能看到现在这一名山坛席的古迹新貌.穿过园林,可以看到和百泉轩南北对望的还有一排厅台走廊,这一八角亭里保存的是著名的唐碑--北海三绝碑.它是由唐代北海太守李邕撰写的记叙有关麓山寺沿革和历代禅师传法的情况,文辞、书法、刻工之精,堪称“三绝”。岳麓山是集儒、释、道于一体的名山,而岳麓书院所倡导的理学亦是儒家学派和佛道两种宗教的融合,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蓄的精神在这一秀美园林里再次得到体现。

从麓山寺的碑亭过来是时务轩,不由自主地想起了120xx年前那次悲壮惨烈的维新变法运动。当时的维新壮士熊希龄、梁启超在长沙创办“时务学堂”,宣传变法理论和民权平等学说,反对封建专制。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等“七君子”血染北京菜市口,梁启超潜往日本,时务学堂几经变迁后并入岳麓书院,改为湖南高等学堂。后来梁启超再往长沙参观“时务学堂”旧址等墨迹。1994年,政府将梁氏手迹刻碑,并在此建轩,又请著名书法家赵朴初先生题写匾额"时务轩",这再次体现了岳麓书院对经世致用的仁人志士的最高礼遇.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观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位置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了。请大家抬头看,有一块“千年学府”的匾,为什么岳麓书院有“千年学府”之称呢?原来,岳麓书院从潭州太守朱洞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也就是公元976年,距今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所以有千年学府之称。它与江西白鹿洞书院、河南嵩阳书院及睢阳书院并称中国古代四大书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千年学府浓厚的文化气息吧!

从岳麓书院的这幅平面图上,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和祭祀。

这里是赫曦台,赫曦台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朱熹在岳麓书院讲学的时候,常常很早就爬起来跑到岳麓山顶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就在这里修了一个台,取名“赫曦台”。

沿着中轴线,我们来到了岳麓书院的大门,大家请抬头看一下大门上面“岳麓书院”这块匾,是北宋第二个皇帝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

对联。

:“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这一付对联也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我们现在来到了讲堂。讲堂是讲学的中心场所,后来因为朱熹写了“忠孝廉节”四个大字所以又称“忠孝廉节堂”。

讲堂内共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最里面的这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我们湖南籍的一位叫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壮大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程颐、程颢两兄弟。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栻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我们今天的游览也将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千年学府——岳麓书院参加游览。很高兴能作为大家这次游览的导游。先。

自我介绍。

一下,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

这里就是岳麓书院的前门口了。大家现在看到的这块“千年学府“的匾呢,是今人根据唐代大书法家欧阳询的字镌刻而成的。岳麓书院之所以被称为“千年学府“,是因为,在北宋时期,统治者实行“偃武息文”政策,鼓励民间办学,于是,书院的教育功能凸显,成为与官学、私学并存的一种新的教育制度。当时最著名的书院有河南应天书院、河南嵩阳书院、江西白鹿洞书院和湖南岳麓书院。而其中又只有岳麓书院延续办学千年,直至今日发展成现代的大学——湖南大学。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这千年学府浓郁的文化气息吧。

大家现在看到的就是岳麓书院的平面图。大家可以发现,岳麓书院的古建筑在布局上所采用的是中轴对称、纵深多进的院落形式,其中讲堂是位于中轴线的中心,也是整个书院的中心位置。书院的建筑主要有三个部分的功能:讲学、藏书、祭祀。下面我们将按照书院的布局按顺序游览。

我们现在所站的这个地方便是赫曦台了。赫曦台呀,是古时候酬神演戏的舞台。南宋乾道年间,著名理学家朱熹应岳麓书院山长张栻的邀请,在岳麓书院讲学时,常常很早的时候就爬到岳麓山上去看日出。看到日出就拍手欢呼:赫曦!赫曦!意思呢,是红红的太阳升起来了。后来,张栻便在此修筑发一个戏台,名为“赫曦台”以示纪念。

大家再随我往前走。现在大家看到的这块匾,是宋真宗御赐的。大家再看一下两边的对联:“惟楚有材,于斯为盛”。上联“惟楚有材”,是出自《左传》,下联“于斯为盛”出自《论语》。用现代汉语解释一下呢,就是说,湘楚大地人才众多,岳麓书院这里尤为兴盛。正好是道出了岳麓书院作为天下最辉煌的英才荟萃之地的历史事实。

第一文库网,所有又被称为“忠孝廉节堂”。

讲堂共内有三块匾,分别是“实事求是”、“学达性天”和“道南正脉”。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块匾:“实事求是”。这是民国初期湖南工专校长宾步程撰写的。毛泽东青年时曾寓居半学斋,“实事求是”对他的思想形成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在后来的革命实践中,他又丰富和发展了“实事求是”的内涵,使“实事求是”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

大家再看第二块匾:“学达性天”,这是康熙皇帝御赐的。“学达性天”是一种理学思想。这里的“性”指的是人性,“天”是指天道。程朱理学认为,人的善良本性是天道所赋的,教育的目的是要恢复人的天命之性,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皇帝所赐匾,意在勉励学子张扬理学,加强自身的修养,同时告诉人们在这里求学,可以获得德性修养,达到天人合一的学问的最高境界。

最里面的那块“道南正脉”匾是乾隆皇帝为了表彰岳麓书院在传播理学方面的功绩所赐的,其意思是岳麓书院所传播的朱张湖湘学是理学向南传播后的正统。匾为原物,这里的“道”指的就是理学。说了这么多,大家可能会问,什么是理学呢?理学就是儒家学说发展到了宋代的一种称法。理学的开山鼻祖是一位我们湖南籍的叫做周敦颐的老先生,而发展和壮大的理学思想的,则是著名的陈颐、陈颢两兄弟,集大成者是朱熹。

大家再往下看,讲堂的正中是一个高约1米的长方形讲堂,这是以前老师讲课的地方,上面摆着两把椅子是为了纪念张试和朱熹这两位大师论讲于坛上而设的。当年两位会讲的时候,盛况空前,从全国各地赶来听讲的人数达数千。可见当时朱、张两人名声之大。想想看,历史上多少名人,如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等等,当年啊,他们就是坐在这底下,听老师讲课的。而朱张会讲,也开创了中国书院会讲制度之先河。

下面我们将参观书院做为藏书功能的部分——御书楼。这是书院里藏书的地方,相当于我们现在的图书馆。

好了,我们今天的游览呢,也要结束了。经过今天的参观,相信大家对岳麓书院这一千年学府的历史和文化也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谢谢大家。欢迎下次有机会再来岳麓书院游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