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四下猫教学设计(大全12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6:45:33 页码:14
2023年四下猫教学设计(大全12篇)
2023-11-13 06:45:33    小编:zdfb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与学习和工作生活相关的问题和挑战。如何提高自己的沟通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一些旅行目的地和旅游攻略,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一

一、教学目的:

1、认识8个生字。

2、能较好地归纳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习写小标题。

3、学习交流资料,了解众多少年英雄的光荣事迹,学习他们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并激发孩子的爱国主义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

初步学习写小标题的方法。

三、教学时间:

一课时。

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今天我们来学习在抗日战争时期出现的一位优秀少年——雨来。

二、整体感知、:

1、通过预习,你了解了什么?

2、课文讲了几件事?

文章很自然地以事件分节,一件事一个小节,一共5件事,5小节。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3、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每个小节的主要意思吗?

广泛交流。

4、学到这里,你认为雨来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句子练习:雨来是个()的孩子。

好学的雨来。

负责的雨来。

勇敢的雨来。

雨来被杀害。

机智的雨来。

在归纳的过程中,告诉学生写小标题的基本要求:字数相同;结构最好能相同。小标题就是一个题目,它要能反映主要内容,因此具有高度的概括性。

6、刚才我们是以反映主人公品质的方法来归纳的,还可以用事件为题目进行概括,我们来试一试。要求字数相同,结构最好也能相同。

概括小标题的方法还有很多,我们会在以后进一步学习。

7、谈谈这节课的收获。

三、作业:

1、收集本课中的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顽皮的雨来。

好学的雨来。

小英雄雨来负责的雨来。

勇敢的雨来。

雨来被杀害。

机智的雨来。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二

这篇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课文介绍这几种人造地球卫星时,写法基本一致,先讲它的外形,再介绍它的功能,然后是自述本领。采用了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

1、认识“拐、循”等8个生字,会写“培、训”等10个生字。

2、理解内容,知道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3、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4、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学习课文,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多媒体课件。

讲授法讨论法等。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出示卫星图片。你喜欢他们吗?能不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

(2)教师出示卫星课件,学生观察卫星。

(4)学生齐读课题,质疑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1、轻声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不添字、漏子。

2、提出自学要求。

(1)轻声读课文,标出本课生字,标出自然段序号。

(2)借助拼音读生字,查字典,理解生字生词。

(3)课文主要是些什么事情?

(4)你读懂了什么?再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三、检查学习情况。

(1)指名分段朗读。

(2)师生共同评价学生朗读情况。

(3)幻灯出示本课生字。

(4)指名认读生字。

(5)出示文中词语。

(6)学生认读生字。

(7)学生轻声自由朗读课文,找出你最感兴趣的句子,并在句子旁加上自己的感受。

(8)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这篇课文向大家介绍了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通信卫星、资源卫星等各式各样卫星的特点与作用,告诉我们在今科学技术革命的浪潮里,各种卫星各显神通,为人类做出了人类巨大的贡献。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1、以小组为单位,小组讨论: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

2、各小组在小组内先互相交流,进行改进。并推荐代表准备发言。

3、各小组互相修改自然段的段意。

4、给课文分段。

五、小结。

1、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回去后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卫星的构造、作用。

六、布置作业。

书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二、情境导入。

三、整体感知。

1、指名朗读课文。

2、学生评价朗读情况。

3、学生自主学习课文。

4、反馈学习情况:你读懂了什么?你有哪些质疑呢?

四、学习课文。

1、默读全文,思考:你从文中知道了哪几种卫星?卫星的什么知识?

2、学生交流汇报,你最感兴趣的是介绍卫星的什么知识?(样子、用途)。

3、自由朗读你喜欢的部分,想想: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4、初步交流。小组成员互相讲述在自己喜欢这部分知识中,作者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5、评议充分。小组成员互相肯定意见,并补充自己的意见。

6、师生交流,通过读议学习并结合实际体会拟人等说明方法。

五、探究学习。

1、提出问题。创设情境:关于其他卫星,你有什么问题吗?

2、激励评价,上网查寻资料。

六、总结全文。

1、这篇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2、学习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3、谈谈你今后在保护动植物方面要怎样做?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收集有关卫星的资料和图片。

侦察卫星、气象卫星、导航卫星、

通信卫星、资源卫星。

各显神通。

贡献巨大。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三

这篇精读课文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通过讲同学们观看《卫星比武》的电影,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文章介绍的是高科技知识,直观形象,趣味性强,又采用拟人的手法,生动活泼,通俗易懂,表现了少儿科普文章的特点。

本课设计利用多媒体课件介绍卫星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再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内的合作探究、分角色表演来理解五种人造地球卫星的特点和功能,以激励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1.教育学生从小爱科学、学科学。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卫星比武的情景。

3.说说课文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和功能。

4.学习课后的生字,掌握“培训、夏令营、兴致勃勃、喷射、侦察、某地、自豪、资源、矿藏”等词语。

理解五种卫星的特点和功能。

1.生字、词语卡片。

2.教学挂图或多媒体课件。

三课时。

1.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卫星的课文。

2.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3.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预习过程中搜集到的资料?

1.自由轻声读课文,画出生字词,每个生字词各练习拼读两遍。

2.用生字卡指名拼读、正音。注意指导学生读准“训、营、侦、讯”等字的读音。

(1)注意“喷”字的笔顺。

(2)注意“勃”字左下部分“子”横变提。

(3)注意“豪”与“毫”、“培”与“陪”、“训”与“讯”的区别。

(4)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上书写生字。

人造地球卫星:简称“人造卫星”。用运载火箭发射到高空并使其水平方向速度达到或超过第一宇宙速度,成为沿一定轨道环绕地球运行的人造天体。

兴致勃勃:兴趣很高的样子。

炽烈:形容火旺盛、猛烈。

扶摇直上:形容迅速往上升。

宛如:好像。

大显身手:形容充分显示自己的本领。身手:指本领。

大鹏:传说中最大的鸟。

云图:云的图片,是辨认天空云况和云状的参考依据。从气象卫星发送来的云图,能显示大范围的云况。卫星云图是气象研究和预报的参考资料。

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或南海海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风力常达12级以上。

飓风:发生在大西洋西部或西印度群岛一带海洋上的热带空气漩涡,是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相当于西太平洋上的台风。

庄重:语言、举止不随便、不轻浮。

太阳能电池:把太阳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红外相机:利用红外线作为光源的一种摄影装置。

雷达:一般指利用无线电波发现目标并测定其位置的设备。

琳琅满目: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

目不暇接:形容东西又多又好,来不及观看。暇:空闲。

各显神通:比喻各有各的办法和本领来完成共同的事业。

1.课文主要介绍了哪几种人造地球卫星?

2.读后汇报。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人造卫星。下一节课我们再来了解它的特点和功能。

1.抄写生字词。

2.搜集人造卫星的资料。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四

教学1/10;0.44/10……)。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这组数据,这些小数有哪些共同特征?(小组0.01)。

(1)出示一张正方形纸片。

它平均分成100份。每份可以怎样表示?(学生发言。)。

(师板书:0.1——1/100.01——1/100)。

(2)在正方形纸片上表示出0.25。

什么?

(小组合作完成,全班交流,师引导学生明确0.25就是25/100,也就是25个1/100。)。

板书:0.2525/100。

(3)教师多媒体出示0.05、0.10的方格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板书:0.055/100。

0.1010/100。

(4)小组讨论: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

(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出两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3.学习三位小数的意义。

示什么?(学生口答。学生在两位小数的启发下,可以自然迁移)。

学生理解0.365就是365个1/1000,也就是365/1000。)。

(3)多媒体出示0.305、0.360的阴影方块图,阴影部分表示什么?

(4)引导学生概括出三位小数表示的意义。

4.总结小数的意义和计数单位。

(学生寻找生活中的小数,并结合实际说出它们的意义。)。

(2)小组讨论:你认为小数是用来表示什么的数?它的计数单位是什么?

(集体交流,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小数的意义。)。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方形纸片和正方体塑料块的观察、涂色、操作等活动,以及学生对。

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小数的寻找和理解,使学生积累了丰富的感性认识,为学生顺利抽象概括。

小数的意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感受小数应用于生活的广泛性。

三、情境练习,巩固提高。

1.课件出示自主练习第一题。

学生分别用分数和小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五

转眼一学期又结束了,本学期我担任高一(x)、(x)班的数学课教师,这两个班属于高一年级的两个重点班。上学期期末考试两个班的数学成绩取得第一第二的好成绩。这学期来,我努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切实抓好教育教学工作,认真引导学生理解和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无论从学习态度还是学习方法上,都取得了明显的进步,现将这学期的教育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在教学方面:

(1)我让学生首先做好课前预习,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课前预习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从教学实践来看,学生在课前做不做预习,学习的效果和课堂的气氛都不一样。为了抓好这一环节,我常要求学生在预习中做好以下几点,上课前做好练习册《金版教程》的基础自学。促使他们多做一些最基本的简单题,去动脑,逐步培养他们的预习能力。比如本小节主要讲了哪些基本概念,有哪些注意点?本小节还有哪些定理、性质及公式,它们是如何得到的,你看过之后能否复述一遍?对照课本上的例题,你能否回答课本中的练习,通过预习,你有哪些疑问,把它写在“数学摘抄本”上,而且从来没有要求学生应该记什么不应该记什么,而是让学生自己评价什么有用,什么没用(对于个体而言)少数学生的问题具有一定的代表性,也有一定的灵活性。这些要求刚开始实施时,还有一定困难,有些学生还不够自觉,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工作,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

(2)其次,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我的一个主要的教学特征就是: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这时间包括学生的思考时间、演算时间、讨论时间和深入探究问题的时间,在我的课堂上可以看到更多的是学生正在积极的思考、热烈的讨论、亲自动脑,亲自动手,不等不靠,不会将问题结果完全寄托于老师的传授,而是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当然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师生双边活动过程,学生的探索要依靠教师的启发和引导。在教学过程中,我也从来没有放弃对于学生的指导,尤其在讲授新课时,我将教材组成一定的尝试层次,创造探索活动的环境和条件。让学生通过观察归纳,从特殊去探索一般,通过类比、联想,从旧知去探索新知,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3)再次是课后作业合理布置,通过布置作业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所以要合理应用练习册,这学期我们使用的是《金版教程》,这本练习册的选题很经典,结构也很合理,先有课前自主学习,这让学生能够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课前自主学习是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和基本公式。自我小测一般都是选择题和填空题,也是一些最基本的题型,让学生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点,其次是三个考点,由易到难,让学生对知识有一个融会贯通和提升的作用。而我会提前先把题做一遍,找出适合自己所带学生的练习题,布置成作业和练习。

(4)多媒体课件的正确使用,无论是必修课还是选修课,都有课件,而且课件容量大,习题由易到难,我觉得有些知识并不适合自己所带学生,而且会占用大量的时间和分散学生的注意力,所以每节课我不会以课件为主导,不让课件“牵住”我和学生的鼻子走,它只是教学的一个辅助工具,当然,不可否认,在必修3和必修4的教学中,尤其是三角函数图像的伸缩变换,平移变化等,课件更生动和形象也更直观。

二、政治思想方面:

这学期,本人认真学习新课改的教育理论,认真钻研新课标,不断学习和探索适合自己所教学生的教学方法,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帮助学生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同时本人积极参加校本培训,并做了大量的探索与反思。并积极参与听课、评课,虚心向同行学习教学方法,博采众长,不断的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以适应教育的发展,时刻以做为一个优秀数学教师应该具备的条件来要求自己,努力做到更好,本学期我能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听评课等,踏踏实实,认认真真地搞好日常教学工作环节,精心备课,认真上课,仔细批阅作业。抽时间也会做一些高考题,以便更好地理解高考动向。

三、存在的不足。

这学期我们班的有些学生成绩滞后,我对此分析出以下几点原因:

(1)由于学生底子薄,基础差,学生之间差距大,而我有时选的例题难度系数比较大,有些同学理解比较困难,并且有时难度大了,反而忽略了他们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有些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性还是很大,动手能力差,遇到问题不思考,不去分析,只会抄袭。

(3)有些学生自信心不足,把自己定位在了最差学生的位置上,对这些学生我会从最基础的知识抓起,培养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以提高成绩。

这就是我对这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总结,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不断地总结,不断地改进自己,加强自己的专业知识,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使自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六

(板书课题:父亲的菜园)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为家人开出了一块菜园,但子女收获的绝不仅仅是四季的蔬菜,而是一种人生精神。是什么精神呢?请同学们阅读课文。

出示自读提纲。

1.自由轻声读课文,练习读正确,读流利。

2.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在父亲开垦菜园的过程中,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把这样的语段画出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小组内交流自读提纲中的2、3题。

全班交流,体会人物精神。

1.师生共同交流最受感动的语段,教师指导学生朗读。

a.第三自然段,通过每天就直到才写父亲通过一个星期起早贪黑地劳动,才开出了三四分的黄土地。

b.第五自然段,从山脚下把土一筐筐地挑上去,为了填土,父亲累得双肩红肿,双脚起泡,靠自己的身体,在岩石之上创造了一块菜园。

c.第八自然段,育肥时父亲的一段话,表明了父亲对土地的了解和热爱,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利益。

2.用自己的话说说作者从父亲的身上得到了什么?(如,执著的精神,坚忍不拨的毅力,不服输的性格,勤劳,为了理想竭尽全力地付出等)。

积累语言。

选择你最受感动的语段摘抄下来。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七

会画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先画出几个关键的对称点,再连线。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能在方格纸上补全一个轴对称图形。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动手操作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审美观念和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画图的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三、教学准备。

方格纸、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们昨天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谁能说说它有什么特点?

预设: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二)探索新知。

1.画出轴对称图形。

教师:根据对称轴,补全下面的.轴对称图形。

教师:要想顺利的画出另外一半的图形,你有什么办法呢?根据是什么?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预设:我们刚刚学习了轴对称图形的对称点的特点,可以利用这个方法来画。

教师:很好,怎样来找点呢,所有的点都找吗?

预设:不用,只要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在对称轴的另一侧点出关键点的对称点;顺次连接描出的各个点即可。

教师:谁能来展示一下你画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

2.探究结果汇报。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

预设: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时,先确定对称轴,找出关键点,数出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然后点出关键点的对应点,最后依次连接各个对应点,就可以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教师:你能简要概述一下上面画轴对称图形另一半时的步骤吗?

学生:确定对称轴后,一找关键点;二数出距离;三点对应点;四连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思考:补全轴对称图形的方法是这节课的难点,在学生充分的讨论后,通过学生的实践来总结出方法,进行提炼,学生记忆的会更深刻。

(三)知识运用。

教师:看来同学们已经找到了画对称图形的方法,那我们来练一练吧。

1.动手操作:剪下教材附页上的脸谱,补全到教材第84页第2题的空白处。

2.教材第83页做一做。

3.教材第84页第4题。

4.教材第85页第6题。

注:这题关键点是哪几个点呢?特别是第二题,同学们要注意了。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轴对称图形有了哪些新的认识?又有什么收获呢?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八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古诗词三首》,《独坐敬亭山》、《望洞庭》、以及《忆江南》都是名家写大好河山的,画面感强,有拓展的空间。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背诵三首古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说出有关景物的特点。

4.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5.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三、重难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3.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4.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具体安排:

《古诗词三首》。

3课时。

《桂林山水》。

2课时。

《记今画的双龙洞》。

2课时。

《七月的天山》。

1课时。

5课时。

五、教学措施。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七月的天山》中的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以诚待人”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中彩那天》《尊严》,略读课文《万年牢》《将心比心》,还有一个语文园地。《中彩那天》反映了一个普通工人的崇高的精神世界,使我们懂得了诚实守信是人的精神财富,远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万年牢》告诉读者做什么事都要讲究认真,实在。《尊严》讲了一件石油大王哈默罕年轻时,以自己的言行维护了个人尊严,更赢得了别人的尊重。《将心比心》虽没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却能给人心灵的震撼,告诫人们遇事要将心比心,多为别人着想。四篇文章充满了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朴实,但内容生动感人。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提高语文能力的同时,受到情感的熏陶,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修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0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29个词语,会读会认23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体会文章的表达方式,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4.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诚信的理解,并能付诸行动。

三、教学重难点。

学生运用课文中获得的阅读方法去阅读有关选学课文,搜集发生在身边的有关诚信的事例,加深认识,并付诸行动。

四、课时安排。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2—14课时,其中精读课文6—7课时,略读课文1—2课时,口语交际1课时,习作2课时,“我的发现”“日积月累”“宽带网”2课时。

《中彩那天》。

2课时。

《万年牢》。

1课时。

《尊严》。

2课时。

《将心比心》。

1课时。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学习本组课文学生在受到精神熏陶,情操陶冶的同时,也能提升语文素养,进行有效的课外拓展与延伸会丰富学生的见闻,增加学生的积累。

1.鼓励学生利用网络搜索、查阅图书及调查访问等方法收集和整理有关“以诚待人”的资料。

2.组织学生召开“以诚待人”资料交流汇报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自己的资料展示出来,并给予一些鼓励的措施,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的热情。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以“大自然的启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自然之道》《蝙蝠和雷达》,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大自然的启示》,一个综合性学习,一个语文园地。《自然之道》《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告诉我们要研究和掌握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与大自然和谐相处;《蝙蝠和雷达》《大自然的启示》是讲人类从大自然中受到启示,有所发明创造,告诉我们大自然也是人类的老师。本组课文的学习是对以前所学习的观察大自然、保护环境等专题的延伸与发展,并有新的内涵。让学生获取新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的兴趣,并能从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时获得语文的综合素养。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会写会运用31个词语,会读会认3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和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一方面让学生了解一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能力,继续培养学生的默读与自学能力和语文综合素养。

四、课时安排。

《自然之道》。

2课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课时。

《蝙蝠和雷达》。

2课时。

《大自然的启示》。

1课时。

4课时。

五、教学策略。

1.加强学科整合意识,有效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让学生关注自然,了解自然,热爱自然。

2.通过师生共同查找有关人类与自然联系的资料,深入感受人类应按自然规律办事,并从自然中受到启示,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这一思想。

3.创设情境,加强课文的朗读训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语文综合素养。

4.阅读相关方面的书籍、文章,更深刻地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

六、课前准备。

1、搜集人类与自然关系方面的有关材料。

2、制做多媒体课件。

3、有条件的地方,可带学生参观自然博物馆等。

一、单元简析。

本组教材围绕以“战争与和平”这个专题,选编了几篇适合四年级学生特点的课文。《夜莺的歌声》《小英雄雨来》都是讲的战争中机智勇敢的小英雄的故事。《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通过一个中国孩子写给联合国秘书长加利的信,呼吁国际社会一致行动,维护和平,制止战争。儿童诗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是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共同心声。每篇课文都紧紧围绕专题,给学生越来越鲜明的情感体验,让学生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战争打破了多少童年的幻想,击碎了多少美丽的憧憬。人类不需要战争,让我们共同祈祷未来的世界永远和平,让“和平之花”永远绚丽绽放。

二、学习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真挚情感,从中受到熏陶感染。

3.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

课前准备。

1.收集战争中的小英雄的故事。

2.从报纸电视等渠道了解国内外大事,关心国际动态,尤其关注最为动荡不安、仍弥漫着战争硝烟的地区局势。了解维和部队的使命及工作状况。

3.收看有关战争题材的电影、电视。

三、教学重难点。

帮助学生在把握每篇课文主要内容的基础上,重点理解那些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体会句子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

2课时。

《小英雄雨来》。

1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课时。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应让学生充分自读课文,在学生读懂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提出自己的疑问。让学生在交流中充分发表各自的阅读感受,交流阅读心得,加深阅读体验,学生如有疑问也可引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解答。可让学生自由组合,自由选择朗读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

2.教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一些书籍和文章,学生课余自主阅读,以故事会、读书会或演讲会等形式汇报读书收获。

3.围绕这个主题开个“小小新闻发布会”,通过新闻的交流了解目前世界局势的发展,了解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以便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

4.以朗读贯穿于诗歌教学的始终,在朗读中理解诗句意思,在朗读中体会诗歌感情,在朗读中熟记自己喜欢的诗句。

六、教学准备。

有关的歌曲,有关的电影、电视。

一、单元简析。

本组的专题是“热爱生命”,安排了四篇与生命有关的课文,目的是引导学生体会生命的美好,从而思考如何对待生命,热爱生活。本组课文以散文为主,语言优美,内涵丰富。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阅读思考,细心感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情感,也可以就重点问题展开讨论。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是本组课文的训练点。整个单元的教材各个版块被“热爱生命”这一生命文化主题给密切联系在一起。

二、教学目标。

2.学习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和时代背景来理解含义较深刻的句子。

3.了解盲人是怎样来了解世界的;了解人体器官移植的知识;了解大自然中的一些生命现象。

4.积累“热爱生命”的名言名句。

5.继续练习围绕主题进行资料搜集、观察、实践探究的能力、口头和书面表达自己的探究结果、体验和感受的能力。

6.培养学生通过朗读能力、抓住关键词句来品味语言的意识和能力。

三、重难点。

1.体会生命的权利、价值意义,感受生命的美好;培养珍爱自己生命、努力实现自己生命价值的意识;培养关心热爱自然界一切生命、帮助他人延续生命的态度。

2.认识语文在生活中的价值,热爱语文,享受语文实践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从整体上把握课文,认真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并的和身边发生的感人故事,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四、课时安排。

《触摸春天》。

2课时。

《永生的眼睛》。

1课时。

《生命生命》。

2课时。

《花的勇气》。

1课时。

4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引起学生对“热爱生命”这一主题的关注。

在学生讨论、发表自己对这则消息看法的基础上,针对学生谈到的“应该珍惜生命”的基础上,引导归纳出“要热爱生命”的主题,引出课文中的导语。

2.浏览整组课文。

交流介绍。

总结归纳:整组课文主要介绍了一些生命现象和人们热爱生命的故事。

3.进行主题综合实践活动。

4.布置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以后的课文学习和实践活动。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的主题为“走进田园,热爱乡村”,编排了二篇阅读文章,二篇略读课文。《乡下人家》主要描写了富有诗意的乡村生活,《牧场之歌》展现了异国的田园风光,《古诗词三首》更是生动的再现了一幅幅乡村风光,田园意趣的图画,《麦哨》则侧重于描绘了乡村儿童在乡间田野无拘无束,充满乐趣的童年生活。每篇文章虽然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了乡村的景色和生活,描写方法也各具特色,但都表达了同样的情感,即对乡村田园生活由衷地热爱,赞美与向往。

二、教学目标。

1、读写生字生词,积累词汇。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引导学生学会自主积累。

4、感受乡村的美好生活,体会作者对乡村生活由衷的热爱之情。

三、单元重点难点。

单元重点:引导学生自觉主动的去运用各种方法认识生字,理解生词,积累词汇。

单元难点: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课时安排。

《乡下人家》两课时;

《古诗词三首》两课时:

《牧场之国》一课时;

《麦哨》一课时;

日积月累一课时;

写字一课时;

写作两课时;

五、教学措施。

1.识字前可采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每小组课前准备一套生字词卡片,在自主识字的基础上,由小组长组织学习,做到人人参与,字字落实。教师要提醒学生注意文中一些字的字音字形。

2.在学生充分感受到乡间的美之后,教师相机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综合性学习,让家在农村的同学深入了解自己家乡最值得自豪的景物,自己和身边人的生活;城里的同学可以在家长、老师的带领下,走进田园农家,体验乡村生活,共同搜集农村风光的图片,农村儿童生活趣事,农家自制玩具或写农村的小诗,以便为后面的“语文园地”中的“口语交际·习作”和“展示台”的学习做好准备。

3.是对课文学习的拓展,可以让学生边读边画出作者重点描写了雨后的哪几样景物,体会作者巧妙的拟人化手法,然后交流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读,感受乡间小路雨后的清新与生气。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认准目标,不懈努力”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两个铁球同时着地》《鱼游到了纸上》,略读课文《全神贯注》《父亲的菜园》。从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到残疾人、普通人,课文中这些人物的身上都具有一种执着专注、不屑追求的精神。

语文园地中以《我敬佩的一个人》为主题,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引导学生发现身边具有执著追求精神的人,并向他们学习。

二、教学目标。

1.识字方面,本单元要认识21个生字,会写2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初步学习通过对具体事例及人物的动作、语言等描写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体会并学习全神贯注的工作态度及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写法。

4.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人物的方法。

三、教学重难点。

1.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留心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描写的方法,体会人物的执著追求精神;能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出不懂的问题讨论解决;还要学习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描写一个人精神风貌的方法。

2.《鱼游到了纸上》中,“鱼游到了纸上”与“先游到了心里”两者之间的关系是课文理解上的重点,也是难点,可抓住描写人物的神态、动作场景来理解。

3.《父亲的菜园》要了解父亲是怎样开垦菜园的,引导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4.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来把一个人的执着追求的精神风貌写出来,又要把自己对这个人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可以提示学生注意描写人物的外貌、动作和语言。

四、课时安排。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2课时。

26、全神贯注。

1课时。

27、鱼游到了纸上。

3课时。

28、父亲的菜园。

2课时。

2课时.五、教学措施。

教学本组课文,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物形象,受到心灵启示,品味语言,留心课文对人物外貌、动作等方面的描写,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语文园地”安排的各项训练是阅读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学中要瞻前顾后,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做好知识与能力迁移的工作,使本组教材形成有机的整体,教学始终围绕专题进行。

一、单元简析。

本单元以民间传说好寓言故事为专题,选编了精读课文《寓言两则》《普罗米修斯》,略读课文《文成公主进藏》《渔夫的故事》。本单元的故事情节生动、充满智慧,学生会感受故事的愉悦性的同时受到启迪。

语文园地中以发挥想象编个寓言童话展开的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训练。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二、教学目标。

1.认识28个生字,会写27个生字。

2.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练习简单地讲述故事。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3.学习复述课文。

三、教学重难点。

要充分注意到体裁特点,重点引导学生多读多讲,读中感悟,体会故事蕴涵的哲理和情感。指导的重点是怎样选择材料,即要通过具体的事例写出来,要求能自由表达自己想写的内容,并要写清楚、语句通顺。

四、课时安排。

29.寓言两则。

2课时。

30.文成公主进藏。

1课时。

31.普罗米修斯。

2课时。

32.渔夫的故事。

1课时。

3课时。

五、教学措施。

1.应重在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性阅读,感受罗丹忘我的工作精神,理解“全神贯注”的含义。教师可参考以下教学思路进行教学。

2.是以读为主线,按照预读准备、自读探究、交流研讨、回读整合(四个环节组织学习。

3.求认识的6个生字,课堂上要安排时间,了解学生的巩固情况。生词要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去理解。

课后的“资料袋”要与学生课外搜集的资料和拓展阅读结合起来。

5.课文多为描述性的语句,适合有感情的朗读。应加强有感情朗读的指导,通过朗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2、写一篇看图作文,通过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认真观察图画,想象当时的情景,想象要丰富合理。培养学生写作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1、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想象能力、表达能力。

2、写一篇看图作文。

学前准备:搜集抗日战争时期的相关资料教学过程:

一、触景生情。

1、播放残酷的战争录像,然后定格在书中的那张照片上。

二、拓展思维,丰富内容。

(一)借助课件,想象事情的经过1.出示课件。

(课件内容为美伊战争给两国人民带来的痛苦场面。看,随着战争的打响,硝烟滚滚,倒塌的建筑物,不断发生的流血与牺牲,那场面是触目惊心的。年老的双亲在为失去儿女而心碎,年轻的妻子在为失去丈夫而悲泣,年幼的孩子在为失去父母而痛哭……)。

2.看了这些画面,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学生从不同角度畅谈自己的感受,但都表达了同样的一种心声:要和平不要战争。)。

3.同学们说得多好啊!说出了全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要和平不要战争。因为战争必将给世界人民带来灾难,带来痛苦。你看,这个小孩在哭,哭得多伤心、多无助啊!可你知道他为什么哭吗?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他的父母呢?(出示习作要求:仔细观察照片,想一想这个小孩为什么哭?他的父母在哪里?当时可能发生了什么事?)。

三、再现照片,构思内容。

1.谈话引渡,指点迷津。

(出示照片)望着照片中的人和景,倾听着同学们的交流,我们再一次强烈地感受到:要和平,不要战争!(出示习作要求:联系照片的人和景,把你看到的和想到的写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情感。)。

2.自主写作,教师巡视。

四、课外延伸。

师:同学们,希望你们通过课文阅读、看电影电视、听故事、参观展览等活动,了解更多的有关战争给人类造成灾难的事实和英雄人物的事迹,并计给你的朋友听。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十

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初步学会简单的求平均数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学生经历用平均数知识解决简单生活问题的过程,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方法,发展统计观念。初步感知“移多补少”“对应”等数学思想。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平均数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验学习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借助“移多补少”的方法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

课件、实物投影。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谈话引入。

以幻灯片形式出示教师家的书橱。

现在,我的书架上层有12本书,下层有10本书,我想请同学们帮忙,重新整理一下,使每层书架上的书一样多。

2.感知课题。

(1)学生思考,想象移动的过程。

(2)教师操作并提问:现在每层都有11本书了,这个11是它们的什么数?

(3)教师:像这样把几个不同的数,通过“移多补少”的方法,得到相同的数,就是这几个数的平均数。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平均数”这个新朋友,好吗?

(板书:平均数)。

(二)探究新知。

1.引发质疑,探索新知。

教师:看到这个课题,你想通过这节课学习到哪些知识?

预设:

(1)平均数是一个什么数?

(2)怎样计算平均数?

(3)平均数在生活中有什么用?

2.理解含义,探求方法。

出示例1,为了保护环境,学校四年级1班的一组同学利用业余时间收集矿泉水瓶,做环保小卫士。

仔细观察统计图,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你能根据统计图提出什么问题?

预设:

(1)小红比小兰多收集多少个瓶子?

(2)小明再给小亮几瓶,他俩的瓶子就一样多?

(3)他们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

你怎样理解“平均每人收集了多少个瓶子?”你怎样才能让他们的瓶子数量一样多呢?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1:求平均数实际就是把多的补给少的,在数学上叫做“移多补少”。

小结2:求平均数也可以采用计算的方法,用他们一共收集的矿泉水瓶个数总和除以人数,得到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

(14+12+11+15)÷4=13(个)。

【设计意图】注重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通过解决平均每人收集多少个矿泉水瓶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理解求平均数的方法,掌握“移多补少”以及“先求和再平均分”的数学方法。

3.理解平均数的含义。

引导学生体会13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矿泉水瓶数量,而是4个人的总体水平。

小结:平均收集13个矿泉水瓶,不是每个人真正收集的数量,是一个“虚拟”的数,反映了这组收集矿泉水瓶数的情况。

教师: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或什么事情中遇到或用到过平均数吗?举例说一说。

预设:

(1)本周平均最高气温6摄氏度。

(2)三年级学生的平均身高是140厘米。

(3)四年级2班五位同学平均每人捐10本图书。

(4)李莉同学平均每天上学路上花费15分钟。

【设计意图】初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并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实例,感受数学源于生活。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十一

教学目标:

2、探索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教学重点:理解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学难点: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片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激趣。

谈话: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个美丽的朋友,大家看!(出示只有一个触角的蝴蝶的图片、)。

提问:仔细观察这张图片,你有什么发现和感受,还应该怎么做才好看?

学生回答、

生1:它是对称图形、

生2:给它画上一只脚、

教师:今天我们要研究的问题和这只美丽的蝴蝶也有一定的关系、板书课题:轴对称图形,同时引导学生看了课题你想研究哪些问题?(请学生提出自己赶兴趣的问题)。

二、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教师:同学们请拿出你们自己手中的这些平面图形,折一折、比一比,和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你们发现了什么?(先小组讨论,再汇报)。

引导学生用手摸一摸对折后的两边,说说有什么样的感觉。得出结论:这些图形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动画演示对折过程)。

介绍:我们把这些对折后能完全重合的图形称为“轴对称图形”、(板书轴对称图形定义)、中间这条折痕就是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板书:对称轴)。

谈话: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常见物体的平面图形也是轴对称图形呢?(学生交流并回答)。

2、试一试。

汇报时引导学生用“完全重合”等词语来描述和判断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让学生充分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中形成轴对称图形的初步概念、】。

谈话:下面我们一起到“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去看看、(课件出示)。

小组派代表汇报合作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以及判断的结果及理由、

谈话:你能自己创造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吗?

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电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吧!

五、小结。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1:轴对称图形真美啊!

生2:轴对称图形真多啊!

板书设计:

两侧图形完全重合。

对称轴。

文档为doc格式。

四下猫教学设计篇十二

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题是“快与慢”。“快与慢”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快”是相对于“慢”而言,“慢”是相对于“快”而言,主观感觉起很大作用。解决“快”与“慢”的矛盾,应从主观上努力:一是要树立时间意识;二是想方设法提高效率。《欲速则不达》这篇文章从反面说明了过于性急反而达不到目的,方法不当会适得其反。

本课中还出现了一些难字、词,如:“晏婴、驺子、韩枢、缰绳、焚、驭”,启发学生在预习课文时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如果预习时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就放在理解课文时,通过师生共同查资料、讨论来解决一些极生辟和难理解的词语。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驿、丞、婴、焚、缰、驭”。鼓励学生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2、熟读译文、古文,并通过学习译文理解古文文意。(了解古文文意即可,不做一对一的直译,以学习现代文内容为主。)。

3、通过自悟、讨论、交流等方式,感悟文章所蕴涵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辩论,引出课题并解题。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讨论一个话题“快好”还是“慢好”?举个例子说一说,也可以结合《挑山工》和《和时间赛跑》发表自己的看法。(给学生分成两大组)。

生1:“快好”,可以节省不浪费时间,做题时快点做就能多做几道。

生2:“慢好”,这样能使事情做得好,俗话说:慢工出细活。

生3:我认为“快好”,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所以我们应该抓紧时间。

(学生的回答,可能多种多样,鼓励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其实无论是快还是慢,我们都要用辩证的观点来看,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决定怎样做事情并合理安排时间。

师出示: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dd《论语》。

师:这是《论语》当中的一句话,你们能试着说说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学生稍做说明即可,在学习课文时再深刻理解。)。

师:关于“欲速则不达”还有一则小故事呢,你们想知道吗?生:(齐)想。

师:(师板书课题)请大家看课题,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想提出什么问题吗?

(引导学生解题,着重点“欲”、“则”、“达”。)。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范读(文中出现的年代、人物都离现在较远,根据这种情况,所以教师先范读。学生在听读中检查自己预习中出现的`问题。比如:预习当中读不准的字音,读不通顺的语句等。)。

2、(对于在预习过程中没有解决的词语,可以先让学生交流一下,教师给予认定或做适当的补充,允许学生带着没有解决的字词继续学习。)。

三、精读课文,指导朗读。

1、分成小段指名读课文。

师:同学们,通过读课文,你能简要地叙述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

2、师:对于景公的做法,你想发表一下意见吗?

设想1:学生可能会直接说出景公有点太心急了。这时可以引领学生去课文中找一找能表现景公心急的句子,然后进一步加深理解。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反映景公心急的词句。

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例如:霍地、十分焦急、心急如焚……)。

(教师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体味,读一读、悟一悟,重点指导读的声音、表情。)。

设想2:也可能有的学生从主公关心丞相的角度,说明景公心急情有可原,以至乱了分寸。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文中找出相应的语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师生共同交流得出结论:我们遇事要冷静思考,选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四、再读课文,探究道理。

1、指名读全文。

师:通过学习你们还有什么问题要提出来吗?(学生可能从词、句、篇的角度来提问题)。

2、教师把问题归类:(1)课堂上能解决、有价值的问题通过交流讨论的方式完成。(2)不需要解决的、解决不了的问题鼓励学生查资料完成。(3)学生能独立完成的留成作业。

4、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对“欲速则不达”的理解,可以举生活中的例子说明自己的看法。

5、补充练习:下面这些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

事件看法理由。

挑山工走折尺形路线上山。

平时玩得多了,快考试了,赶紧晚睡早起的学吧!

父母为了让我早日成材,让我跳级上学,从一年级跳到三年级,然后五年级……。

我要做一个和时间赛跑的人。

五、古文、译文对照,理解古文文意。

师:这是这篇古文的译文,同学们想知道古文是怎样记录这则小故事的吗?

1、范读古文。学生体会古文的语调和韵味。

2、读一读“金钥匙”,了解一些学习古文的方法。

3、自由练习读古文,对照译文,试着说一说古文的文意。

六、拓展延伸,培养能力。

1、齐景公能很快地赶回都城吗?为什么?

2、如果你是齐景公身边的一个侍从,当看到齐景公嫌马跑得不努力,自己下车步行时,你打算怎样说服他回到马车上去?(答案是多元的)。

七、作业布置。

1、书面:把口语训练内容写在日记本上。

2、搜集处理:搜集短小精悍的文言文试读,不懂的问题可以请教老师、家长或借助一些工具书理解。

教学反思:

这节课我着重设计了三个环节。一个是导入环节,结合本单元的主题和学过的两篇课文,谈一谈对“快”与“慢”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说法不一,但都头头是道,各有各的见解,理由也很充分,课堂气氛热烈异常,然后通过老师的小结引导,很自然的引出了课题。二是在探究道理环节,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欲速则不达”,我除了让他们结合实际谈外,还用表格的形式补充了几个练习,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道理的基础上能够合理利用时间,也以此来巩固单元所要完成的教学目的。这也是本课的一个亮点,学生不仅发表了看法,也充分说明了自己的理由,因为设计教学时,我结合了前两篇课文,所以使得单元教学紧密相联。三是拓展延伸,培养能力环节。第一项训练是在课上我给学生充分交流的时间,让学生对景公的做法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说明理由,通过此项训练,学生不仅更深刻地理解了课题,而且锻炼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第二项训练,给学生拓展了学习空间,让学生亲自走进当时的情境中去说服景公回到马车上,这样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采取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有的学生边演边说,课堂气氛活跃,掀起了阵阵高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