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实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0:04:27 页码:9
最新《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实用8篇)
2023-11-13 00:04:27    小编:zdfb

读后感可以培养我们的阅读兴趣,促进思考和交流。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好的读后感呢?首先,要全面理解读物的主题和内容,明确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这样才能更准确地表达出来。其次,在写作过程中要注重逻辑性和连贯性,合理安排各个要点和论证,使读后感的结构更加清晰。此外,还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和准确性,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最后,不要忘记在读后感的结尾部分,总结归纳一下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以达到一个完整的结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几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的阅读和写作有所帮助。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一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他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在汪曾祺所著《人间草木》这本书的封面上看到的这句话瞬间把我带到了一个生机盎然、宁静舒适的画卷中,让我感受到了汪曾祺先生文字的`魅力和力量。

《昆明的雨》是让我感触最深的。昆明是我的故乡,昆明的雨我经历过无数次,从来没有觉得昆明的雨有多美,但在汪曾祺先生笔下,昆明的雨居然如此明亮、丰满、浓绿、使人动情。文章妙就妙在汪曾祺先生并不直接写雨,而是写了一些雨中的景物:菌子、杨梅和缅桂花。通过对这些景物细节的描写衬托了昆明的雨,使昆明的雨更加立体生动。汪老先生絮絮叨叨的“家常话”把昆明的雨如此亲切、美好、真实地展现在我的眼前。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二

《人间草木》这篇文章的取材,是三种植物:山丹丹、枸杞和槐花。表面上,汪老在写植物,但更深层的,无疑是在展示他的人生价值观。

例如写山丹丹部分,他通过老堡户之口讲出:山丹丹每长一年,便多开一朵花,这多么像人,一年多添一岁!还有这种植物皮实,容易养活。人要活得随遇而安些,不能太娇生惯养了。这部分结尾处,引出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和舞台上的歌星,未必知道山丹丹的这些特性,反而像老堡户这样的农民才懂!

第二部分写的是枸杞。枸杞一生是宝,春天的时候,枸杞头可以当野菜。夏末秋初,开花,可以观赏。随后,便结出果实,可以吃。这么看,有发现乐趣的眼睛,人生才丰富许多啊!

最后部分写的是槐花,莫名其妙的是,关于槐花的,却只有开头与结尾两句。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养蜂人的生活故事。其中,讲了花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蜜蜂的关系,养蜂人与女人的关系,以及女人与家中晚辈的关系。他们的关系只能用微妙来形容。给予与受赠的感觉,很暧昧的,读原文才能体会很深。

人间草木啊人间草木,人间就如草木,好多道理都摆在那里的。去发现它们吧,然后活得通透些,处理好身边的各种关系,这便是人间草木的含义吧!

若用一种食物,用来形容汪先生这篇文章的语言,我想到茶,而且是龙井茶,淡而回甘啊!不信?您读读看。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三

他说:“莫碰臭芝麻,沾惹一身,嗐,难闻死人。”小时,上学前,放学后,就爱在乱草丛中钻,有时会不小心,沾惹上那些臭兮兮的臭芝麻,粘在衣服上怎么也挥扫不去,有时竟就带着那身臭气进学堂,好在那时有几个孩子没这样被臭芝麻沾惹过呢,倒也没觉得与众不同。

他说捉天牛,他们也以为天牛头上的触须有一节就有一岁。想其小时,捉到天牛,用绳子系在触须上,我们也是数它的触须有几节就认为它是几岁,如果刚好是十节的话,那是很高兴的事情,我们会很隆重的给它过生日,用很多的青草叶嫩树叶来做生日礼物。天牛是童年时期的好伙伴呢。

他说:“我每天醒在鸟声里。我从梦里就听到鸟叫,直到我醒来。我听得出几种极熟悉的叫声,那是每天都叫的,似乎每天都在那个固定的枝头。”我有何尝不是呢,清晨在有鸟鸣做背景音乐的梦里醒来,听着熟悉的啄木鸟清脆的“笃笃”声,喜鹊的叽叽喳喳声,其它鸟儿婉转的歌唱声,一天就从此明快起来。尤其是早春时节,当几天连绵的冷雨后,一清早能听见窗外婉转清脆的鸟鸣,就知道窗外肯定是一个阳光的明媚,心情一扫几天的阴霾,仿佛所有的好心情都是鸟鸣所赐,听着就是那般的喜悦。

他说:“我爱逗弄含羞草。触遍所有叶子,看都合起来了,我自低头看我的书,偷眼瞧它一片片的开张了,再猝然又来一下。”似乎就是我小时逗弄含羞草的一幅白描,舅公家在阳台上养的一盆含羞草,每次去时,就会粘住不走,一遍又一遍用手指轻触柔嫩的叶,看她含羞的低头,不胜的'娇羞,竟怔怔。

他说昆明人家喜欢在门头上摆放一盆仙人掌以辟邪。我想起了我家门头上那一盆长得极肥大的仙人掌,倒垂着披挂下来,肥绿的掌叶,猝然开出极灿烂极艳丽的黄花,很远的地方就能看到那一片明黄,给游子一种熨贴的温暖。

俗话说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酱醋茶来之不易。细一想所谓“柴米油盐酱醋茶”全都指着人的那张嘴,这些也全都出现在了汪曾祺先生的散文之中。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四

那天夜里,下着小雨。随手合了书本放在桌前,伴随着思慕人间草木的雨的情怀,我在窗边大梦一场。

一位少女,清逸出尘,入我梦来。“缅桂花是雨季的花。”她说。雨帘密密的叩击着房瓦,水雾把她的发髻都沾湿了,窗棂边滚下几粒水珠,我倚着栏杆去听雨声,思绪飘远。

初春的雨,没有洋洋洒洒,也没有润泽大地的意思,就突然降临了。石阶下,藤架旁,满园新鲜,雨声作响。不由得想起书中昆明的雨,明亮,丰满,易使人倾心,也极易萌生向往之情。

雨声听得倦了,再把书合上时,雨季的花儿,雨季的菌子,雨季的婀娜多姿,也就全数煎进了茶汤里,细细的啜饮了,甜到心坎儿里去。

不是的。不是的,她说。草木本来就是至情至性之物,至少在此间如此。那隋唐盛世的琼花,为了不让昏君观赏而自行败落:严冬中的牡丹,违抗女皇而被迫迁入洛阳。相比之下可是世上有情之人的楷模。

“你讲的那都是传说,草木既不能动,又不能语,怎个至情至性法?”我笑道。无甚道理。她有些恼了,声音就盖过了雨声,像细碎的木香花。

你看那竹林,自顾自密密的长起来,可曾阿谀奉承?那腊梅,大雪中朵朵的绽将开来,她是弯腰了,还是低下头?我又不同你顽,草木的精气神可远远超过你们的所谓正人君子,自成你那“世间”,也说不定。

自成世间的草木?虽然荒谬,到也真实。我心不在焉的叩着栏杆,看着雨幕渐渐停了。满园春色也都醒过来,绿起来,葱葱茏茏,草木人间。

人间草木,写着草木人间,人间本是嘈杂的喧闹着,草木的干净又平添一笔清香。这是游离于世外的香味儿,也许我们缺的就是这点儿清净罢。

栀子花头的纯白呵,有款款清香自花架间飘荡下来。一缕阳光从玻璃窗间划过,我睁开眼睛。终归是又回到了人间罢,梦里人间草木,那般超然,大概也只有汪老先生可以成全并倾注于作品中。

枕边是一朵开得正盛的缅桂花。

文档为doc格式。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五

汪曾祺写的《人间草木》这本书,这本书分为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七个部分。

可买来之后这本书就真的被收藏了,因为自己总有很多理由说自己没有时间来读,真是“书非借不能读也!”上周终于拿出时间拜读这本书一读便不舍得放下!里面没有空泛的好为人师的大道理,也没有宏大的人生题材,流淌在字里行间的都是文人的雅趣和爱好,弥漫着文人的情调。读他写的植物我感受到的是闲情逸致,读他写的人物我享受的则是诗情画意。

让我感触特别深刻的是汪曾祺先生笔下描写的.那些植物,仔细读来真是一种享受,如流水般净化着浮躁的内心,联想现在的生活、工作,我们是不是过于匆忙,忽略了生活乐趣了呢?热爱自然,热爱植物草木,这是一种人生可遇而不可求的精神寄托,古往今来,从来如此。

工作的时候积极努力,休息的时候,就需要有如本书一样的发现的眼睛和心情,如此,就会在生活的道路上,既有向前的飞奔,又有欣赏途中风景的收获。这就是我读过本书的最大收获。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六

汪曾祺的书零零碎碎地读过一些,总觉得应当是散落在人间的月亮碎片,皎洁纯净,发着光令人心旷神怡。再读《人间草木》,便在其间看到了散落的光辉和烟火人间。

“味道甚至是难于记忆的,只有你又闻到它你才能记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蕴。”史铁生在他的《我与地坛》里说过。汪曾祺回忆起江阴的那个有着浓厚果香的'水果店,我想那个鲜活地立在江南小镇上的水果店,可能站在了一条胡同口,门口或许挂了一块破旧了的旗,就单单写了一个“果”字,或许有一个木制的牌子,上书“百香阁”,做工就精良了不少,文字也比单单一个“果”字文雅细致了许多。但是时令水果的店,没有几十年历史也是撑不起木制匾的,转念一想,有着如此深厚的果香,那应当有着许久历史,果香深深地浸到了做墙的木头板子里,果香和木头香气一起蕴孕。店门口是齐膝的门槛,不小心就要栽个跟头,一排排的果架上摆放着用篮子装着的时令水果,也许有十几种,也许只有几种。门口的台阶趴着一只狗,眼睛是亮的,和水果店里的葡萄一样,亮晶晶、水灵灵。买了一篮水果,店里卖水果的姑娘急忙赠了一小把枇杷叶,这姑娘,可能是戴望舒在雨巷里遇到过的,撑着油纸伞,慢慢悠悠走过,也可能是村上春树在晴朗天气里遇到的百分百女孩。店门外是黄昏的炊烟,胡同里洗洗涮涮的声音,散落一地的人家烟火气。

汪曾祺说:“我后来到过很多地方,走进过很多水果店,都没有这家水果店的浓厚的果香。”大约气味与彼时的心境都是相关的,果香浓郁的那段日子,他说,“那年我正在恋爱,初恋。”

汪曾祺的文字从来都是人间草木清香里慢慢走出来的,平淡如饮白水,越来越只依赖平淡的必需的生命点缀。就像夏天的一场雨,雨后清晨,暖暖的小小的水汽块儿触碰着肌肤,周围荡漾着花香与植物生气。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七

书中所辑录的篇目,最早的写于上世纪四十年代,但大部分是汪曾祺写于后半生的作品。写作风格也由最初的华丽蜕变到后期的朴实,写作技巧也是逐渐臻于至境。全书共分“人间草木”、“四方食事”、“脚底烟云”、“联大岁月”、“师友相册”、“平淡人生”“文章杂事”等七辑。既聚焦各色花草景致,又书写故乡和各地美食,恬淡至性的笔墨里,泛着汪洋的文化气息。此外,还有游走性的笔记,真实记录着徜徉山水间的心情,流露出探访各地人文风情时的点滴欣喜。

对于师从沈从文的文学大家,西南联大的那段求学生涯,一直是汪曾祺笔下常常提及的话题,此番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用写实的手法,述说着寒窗苦读的艰辛,深情讲述着与恩师间的坦诚交往。或许是这种真挚的师生情触动了汪曾祺的心弦,让他由此又联想到了自己的生身父母,在本书中,他完全抛弃了游山玩水时的闲适和散淡,专门在“平淡人生”这辑中,用大量深情并茂的文字,写下了对父母的回想和怀念,彰显出汪曾祺重情重义的孝子情怀。毋庸赘言,作为现代文坛独树一帜的文学大师,汪曾祺对于文学创作自有一番独到的见解,这些心得体会也悉数收录在本书中,他既谈小说和散文的创作之道,也与读者分享多年从文的经验之谈,字里行间尽显汪曾祺对中国文化的敬仰和自信。

汪曾祺是一位真性情的作家,行文落笔简洁自如,往往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人间风情万种,在空灵幽静的意境里常让人浮想联翩。其洗尽铅华的文字亦如他灵动脱俗的'书画,真实映照着他洒脱不羁的人生。所以,品读汪曾祺的文字,尤其是他的散文,根本看不出他轻车熟路驾驭文字时的刻意做作,他的功力总是在悠闲轻适中,不着痕迹地流露出来。那些平淡的字句好似泉眼里冒出的股股清泉,清澈明亮,汩汩流淌中还常常泛着生活的甜香,轻啜一口,总是那么回味绵长。这种出神入化拿捏文字的至高境界,在他谈及家乡和各地美食的篇章里,几乎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如写昆明野生菌一章里,写菌的品种不仅繁多,而且制作花样还层出不穷,从他不急不缓的表述中,已然闻到了这些野珍的草木芳香,一种急于品味人间美食的征服感,早已被他情趣盎然的文字俘虏殆尽。

在《人间草木》里,汪曾祺由风情也触及到了人生。但他绝不是浅白直露地来一通说教,而是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生活的感悟,悄然隐喻到笔下的一花一草一人一事里。先生一生经历坎坷,曾遭受过非人的待遇,但他鲜有愤世嫉俗的冷嘲热讽,更没有躲到一隅做生活的旁观者。他就像一个充满了童趣的告白者,流连于世间缤纷的草木间,闻着悠悠花香,品着四方美食,赏着九洲盛景,在触景生情中,还不忘当年一路走来的诸多不易……虽然生活对他有过不公,命运也对他有过苛刻,但他依然心怀感激地拿起笔,摊开洁白的稿纸,尽情讴歌着人间的美好和祥和。读这样的书,我们感觉不到生活的压抑,也没有心机上的负累,在他活色生香的文字里游走,内心的欣悦感禁不住油然而生。

古人说得好“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汪曾祺以《人间草木》为题,足见他对大自然的草木有着很深的感情。而草木又是与山和水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个意义上说,汪曾祺其人也好,其文也罢,完全称得上是智仁相间的大师。故而,读懂了他笔下的草木,也就读懂了他那颗包容万物的智者仁心。

《人间草木》读后感800字篇八

寒来暑往,春去冬来,细细回忆起来,初读汪老先生似乎已经是一年前,但我仍清晰地记得汪老先生笔下的世界那样灵动,那样可爱,《人间草木》中的一花一树都别具风味。

汪老先生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草木眷恋着光阴,汪老先生爱恋着人间。这世间万物,都值得被爱,爱一直陪伴身旁的'亲人,爱倾情相助的朋友,爱一颗树,一束花、一只鸟,只要心中怀有爱意,世界就不会那么糟糕。

青春正好,相比于死气沉沉的生活,为什么不让人生更加精彩呢?鸟兽虫鱼、美食美景,只要肯去看,肯去发现,对世间万物抱有善意,他们也会回报以同样的温柔,当世界中充满了爱,人生就有了意义,这一辈子才不算虚度,多年以后回想起来,想到那个热爱生活,努力奋斗的自己,是多么可贵的回忆。所以,爱点什么吧,一草一木中蕴藏着繁华的世界,山海之间埋藏着闪烁的宝藏,爱点什么,这世间万物。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