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九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03-11 20:33:40 页码:14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九篇)
2023-03-11 20:33:40    小编:zdfb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成绩已属于过去,新一轮的工作即将来临,写好计划才不会让我们努力的时候迷失方向哦。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计划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一

全年级学生共有15人,其中男7人,女生8人,大部分学生思维还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反应较慢,思维迟钝,注意力容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都能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1.结合本册教学内容进一步提高学生整数、小数四则运算的熟练程度。

2.使学生掌握约数和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以及能被2、5、3整除的数的特征;会分解质因数;会求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

3.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会进行假分数、带分数、整数的互化,能够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4.使学生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

5.使学生认识常用体积和容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数、立方厘米、升、毫升),能够进行简单的名数改定。

6.使学生知道体积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7.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动手操作能力。

1.常用的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与体积的计算。

3.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4.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5.约分和通分。

6.分数大小的比较。

7.分数的加法与减法。

1、加强对比训练和迁移能力的培养。

2、加大研究型学习的力度,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获得知识经验和能力。

3、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

4、加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一、简单的统计(10节)

1、数据的收集和整理 5节

2、求平均数 2节

整理和复习 1节

实践活动:你喜欢什么电视节目? 1节

机动 2节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17节)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节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3节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8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机动 2节

三、约数和倍数(19节)

1、约数和倍数的意义 2节

2、能被2、5、3整除的数 3节

3、质数和合数,分解质因数 3节

4、最大公约数 2节

5、最小公倍数 5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机动 2节

四、分数的意义和性质(22节)

1、分数的意义 6节

2、真分数和假分数 4节

3、分数的基本性质 2节

4、约分和通分 6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实践活动: 1节

机动 2节

五、分数的加法和减法(12节)

1、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节

2、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3节

3、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3节

整理和复习 2节

机动 2节

六、总复习 5节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二

1、 在三五五教学模式下,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提高亲和力,以生动活泼的呈现方式,激发兴趣和美感,引发学习激情。

2、选取与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的,丰富的和学生熟悉的素材,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创设能够体现数学的概念和结论,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及数学应用的学习情境,使学生产生对数学的亲切感,引发学生看个究竟的冲动,以达到培养其兴趣的目的。

3、 通过观察,思考,探究等栏目,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活动,切实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

4、 在教学中强调类比,推广,特殊化,化归等数学思想方法,尽可能养成其逻辑思维的习惯。

1、了解合情推理的含义,能利用归纳和类比等进行简单的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在数学发现中的作用;了解演绎推理的重要性,掌握演绎推理的基本模式,并能运用它们进行一些简单推理;了解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了解直接证明的两种基本方法:分析法和综合法;了解分析法和综合法的思考过程、特点;了解间接证明的一种基本方法──反证法;了解反证法的思考过程、特点。

3、(理)了解数学归纳法的原理,能用数学归纳法证明一些简单的数学命题。

4、理解复数相等的充要条件;了解复数的代数表示法及其几何意义;会进行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了解复数代数形式的加、减运算的几何意义。

5、(理)理解分类加法计数原理和分类乘法计数原理;会用分类加法计数原理或分步乘法计数原理分析和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排列、组合的概念;能利用计数原理推导排列数公式、组合数公式,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能用计数原理证明二项式定理,会用二项式定理解决与二项展开式有关的简单问题。

6、(理)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的概念,了解分布列对于刻画随机现象的重要性;理解超几何分布及其导出过程,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了解条件概率和两个事件相互独立的概念,理解n次独立重复试验的模型及二项分布,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理解取有限个值的离散型随机变量均值、方差的概念,能计算简单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方差,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利用实际问题的直方图,了解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7、了解下列一些常见的统计方法,并能应用这些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了解独立性检验(只要求22列联表)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聚类分析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了解回归的基本思想、方法及其简单应用。

8、了解程序框图;了解工序流程图(即统筹图);能绘制简单实际问题的流程图,了解流程图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了解结构图;会运用结构图梳理已学过的知识、整理收集到的资料信息。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数学活动、故事、吸引人的课、合理的要求、师生谈话等途径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提高学习兴趣,在主观作用下上升和进步。

2、注意从实例出发,从感性提高到理性;注意运用对比的方法,反复比较相近的概念;注意结合直观图形,说明抽象的知识;注意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思考。

3、加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养成善于分析问题的习惯,进行辨证唯物主义教育。

4、抓住公式的推导和内在联系;加强复习检查工作;抓住典型例题的分析,讲清解题的关键和基本方法,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自始至终贯彻教学四环节,针对不同的教材内容选择不同教法。

6、重视数学应用意识及应用能力的培养。

总结:以上就是高二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的全部内容,希望上面的文章能帮助老师们加强教研,研究考纲考题,研究课堂教学模式和方法!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三

对八年级的学习情况与期末测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二次根式的运算,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来解一般的应用题,对数据的频数及其分布有了初步的认识,大多数学生能掌握平行四边形与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推理能力。在数学的思维方面,学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逻辑抽象思维的过度提升期,教学中提倡数形结合,让学生适当思考部分有利于思维提高的练习,无疑是对学生终身有用的;在学习习惯方面,部分学生的不良习惯得到了纠正,良好的习惯要得到巩固,如独立思考,认真进行总结,及时改正作业等,都应得到强化;在学习兴趣方面,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较高,但仍有部分学生对数学信心不足,因此开学初要给学生树信心,刚开始起点宜低,讲解宜慢,使学生适应九年级的数学学习。

第一章 反比例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反比例函数的概念、解析式、图象、性质及其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反比例函数的图象有两个分支,给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带来复杂性,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第二章 二次函数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二次函数的概念、二次函数的图象、性质和应用,它们在日常生活和生产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章的重点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性质的理解和掌握;二次函数学习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方法,函数图象的特征和变换以及二次函数性质的灵活应用是本章教学的难点.本章教学时要充分运用实例帮助学生正确理解二次函数的概念,体会函数思想.

第三章 圆的基本性质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圆的有关概念、圆的性质,以及弧长、扇形的面积,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计算. 本章的重点是有关弦、弧、圆心角和圆周角的基本性质;

圆的基本性质的几个主要定理的探究和证明是本章教学的难点.在本章教学中要使学生从事观察、测量、折叠、平移、推理等活动,注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抽象与直观相结合,分步设疑,巧设阶梯,以达学生理解.

第四章 样本与数据分析初步

本章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基本性质、比例线段,相似三角形的条件、性质及其应用,相似多边形和图形的位似. 本章的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利用相似三角形解决图形中的比例线段问题是本章教学的难点.

本章教学时应注意充分运用类比的思想;继续重视观察、实验的方法等.

1、做好教材钻研工作。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钻研新教材,根据新课程标准,扩充教材内容,认真上课,批改作业,认真辅导,认真制作测试试卷,也让学生学会认真。

2、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爱因斯坦如是说。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介绍数学家,数学史,介绍相应的数学趣题,给出相应的数学思考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3、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课外调查,数学建模,野外测量,七巧板游戏,课件演示。使学生乐在其中,乐此不疲。

4、挖掘数学特长生,发展这部分学生的特长,使其冒尖。

5、开展分层教学实验,使不同的学生学到不同的知识,使人人能学到有用的知识,使不同的人得到不同的发展,获得成功感,使优生更优,差生逐渐赶上。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四

大面额人民币的认识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1、认识各种大面积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

2、形成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体会人民币的作用。

教学方法:分析法、合作交流法

教学手段:主题图

教学流程:

看主题图,让学生说一说,目的是在模拟购物活动中,进一步认识大面额的人民币,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式。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说一说书上提出的三个问题。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如果购买单件物品,可以怎么付款购买两个物品,如何付款等问题。学生付款的方法可能不一样,他们在交流中将体会购物有不同的付款方法。

教师也可以让学生说一说大面额的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用途,进一步体会人民币的作用及币值。

第一题: 使学生掌握较大面额人民币间的互换。

第二题: 使学生正确清点币值

第三题: 此题有多种答案。学生可以通过小组合作,利用附录中的纸币说一说,摆一摆,看能想出几种不同的摆法,学生想出一种方法就符合要求。

通过故事的形式介绍了储蓄的常识,使学生感受到储蓄的功能,培养他们勤劳节约的好习惯。

教后记: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五

1.探索并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结合具体情景,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初步培养学生探索、交流、合作的能力。

4.初步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准确计算的良好习惯。

5.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1.掌握整百、整十数的加减的口算方法。

2.对“相同单位的数相加减”这一算理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电视老师:淘气搬新家了,请同学们一起去买家用电器。哇!商场的货物可真多,让人目不暇接。我们一起来到电器柜前,看他买了哪些电器?(播放课件,出示课题)

暂停模式一,教师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交流算法

1.电视老师:看一看:有哪些家用电器呢?(课件出示4种电器)

2.电视老师:电视前的同学们猜一猜:要想买电器,先要知道他们的——价格,根据老师的提示猜一猜吧。

暂停模式一,教师组织和电视中的学生比赛。

电视老师:彩电——8张100元人民币;

电视老师:冰箱——千位是1,百位是2,十位,个位是0;

电视老师:洗衣机——整百数,比彩电要低一些;

电视老师:电风扇——几百几十的数,比200少一些。

3.电视老师:提问:打开老师发给你的资料,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暂停模式一,教师组织学生交流。

指名提问,交流并相互补充,老师板书:

(1)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2)1台洗衣机比1台电视便宜多少钱?

(3)1台冰箱比1台电视贵多少钱?

(这个问题的设计 ,给学生留下自主探索的空间,唤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学生在仔细观察图画的基础上,进行相互交流,提出问题。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会针对别人的发言补充自己的意见,使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中。)

4.电视老师:让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个问题:1台洗衣机和1台电视共花多少钱?

暂停模式一,教师组织学生探索方法:

(1)怎样列式呢?指名回答。

(2)板书:500+800=?

(3)小组讨论:计算“800+500”你有什么好办法?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地去感受,发现和交流;让学生在操作中不断丰富直观经验。这样会促进学生思考、发展学生思维。教师要参与到小组的讨论中去,针对合作中出现的问题给予具体的帮助的指导。)

(4)各小组展示算法。你们小组有什么好办法?展示算法多样化:(根据情况可让电视中的学生介绍他们的算法)

a、看人民币的图,发现5张一百元加上8张一百元, 是13张一百元, 13个100元是1300元。

b、先想5+8=13, 再在得数后面添两个0,得数是1300。

c、也可以这样想:5个百加上8个百是13个百,即1300。

d、 还可以用在计数器上拨珠子的方法得到。

教师肯定以上可能出现的几种算法。(为学生提供对比交流的机会,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不断比较,分析,从而优化自己的计算方法。这样,好的计算方法更为明朗化,更为突出。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计算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搜集,获取有价值信息的能力,学会了解决问题的方法。)

5.电视老师:试一试,刚才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同学们、电视前的同学们,请用你认为最简便的方法算一算其余两道问题,独立解决,集体订正。(在学生获得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后,让学生独立解决试一试中的问题,既能使学生把前面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中,使计算方法得以灵活运用和巩固,又能使学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注重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

三、实践应用,体验成功

1.练一练的第1题。

2.练一练的第2题。

学生独立填写。全班交流。你有什么判断的好方法?

3.打靶比赛。(练一练的第3题)

4.你说我算。(数学游戏)

师生互动:还想继续吗?我这里有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吗?

四、全课总结,自我评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和电视中的学生比一比觉得自己如何?请自我评价一下吧。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六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

从上学期的教学观察与测试结果看,7.3和7.4两个班学生的学习态度较端正,学习习惯较差,跟不上教学进度的较多(每班近20人)。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师生习惯于接受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风气尚未形成。作业习惯抄袭,勤思好问的少。从抽查的情况看,学生对要理解记忆的知识掌握得不够好,读题、理解题意的能力弱,综合分析题目信息,确定解题思路、方法的经验不足,答题书写随意,格式不规范。从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来看,促优效果较为明显,但学困生的转化却收效甚微。为此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要积极尝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努力提高综合成绩。

2教材情况:

本学期是本年级学生初中学习阶段的第二学期。新授课程主要有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二元一次方程组;不等式与不等式组;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现行教材、教学大纲要求学生从身边的实际问题出发,乘坐“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之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师在灵活选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应适度引用新例,把初中数学各单元的知识明晰化、条理化、规律化,激励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和习惯品质。

二。 目标要求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出发,积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究”、“讨论”、“归纳”数学问题,要鼓励学生去探索、发现数学的奥妙,用学到的本领去解决“复习巩固”、“综合运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层次的问题。教学中既要注意知识的覆盖面,关注中考的重点、热点和难点,又要突出数学知识在社会、科技中的运用,让学生在学习、练习中熟记知识要点、考试内容,掌握应试技巧和数学思想方法,提高综合素质,培养创新意识和探索能力……三。 教学措施1. 认真钻研教材,积极捕捉课改信息,尽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个性品质。

2. 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搞好师生关系。

3. 充分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帮助学生理解教学重难点,训练考点、热点,强化记忆,形成能力,提高成绩。

4. 改进教学方法,用挂图,实物创设情景进行教学,力求课堂的多样化、生活化和开放化,力争有更多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机会。

5. 精讲多练,在教学新知识的同时,注重旧知识的复习,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让学生在练习、测试中巩固提高,减少遗忘。

6. 开辟第二课堂,在不加重学生负担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兴趣,提高能力。

7. 加强培优补中促差生的个别辅导,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特别要多鼓励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1)课前预习习惯;(2)积极思考,主动发言习惯;(3)自主作业习惯; (4)课后复习习惯。

8. 改进阶段考试形式,改进评价方法,注重学习过程的评价,対基础知识技能“推迟判断”,让学生有再次考试的机会,成功的喜悦,重视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

四。 教学进度三月份:(1-5周,约30课时)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直角坐标系、三角形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四月份:(6-10周,约25课时)二元一次方程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期中考试五月份:(11-15周,约25课时)不等式与不等式组结束新课。并进行阶段测试。

六月份:(16-19周,约20课时)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结束新课,进入综合复习,并进行阶段测试。

七月份:(20-21周,约10课时)自主复习与答疑,考前指导。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七

我是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为了使我自己能够有一个明确的计划和方法较好学生,我制定了新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内容有下:

我们班共有学生58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一)、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二)、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三)、表内乘法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四)、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五)、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七)、表内乘法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八)、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1、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6、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7、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8、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12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1、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3、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4、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学期我的工作任务更重了,一年级只是给学生们打好起码最好的基础,而二年级开始,数学就开始慢慢的变难了,这是难度的开始,有些学生就是因为在这时打不好基础,以致在今后的数学学习上始终跟不上节奏,学习很难上去。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尽量的让孩子们跟着我的思路,慢慢的深入,最后把数学学好,这是我的教学思路,也是学生们提高成绩的重要方法之一。我相信我能够把我的学生的数学教好!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八

1、通过具体操作和合理推理,探索发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多少〈少多少〉用减法计算。

2、能用探索到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习数学的情趣和数学应用意识。

通过直观摆放,引发探究新的解题方法,列出减法算式求两数相差多少。

小奖品若干;投影片若干;多媒体课件;“比一比”材料6份;“找朋友”图2幅及对应试题;“拔萝卜”2幅个及对应试题;“送信”2幅个及对应试题。

〈四〉、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今天带领大家去参加一个小动物联欢会,……小动物很多

我们能否帮“孔雀阿姨”根据小动物的不同种类和数目给它们排好队?

二、分组合作,引导探究。

1、分发比较材料,通过学生摆一摆得出以下结论:〈把全班分成6个小组,教师给每组发一份“比一比”材料。每份材料都是纸剪的两种不同种类、不同数目的小动物〉。

多, 比 多 个;列式:

少, 比 少 个;列式:

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用 法计算。

2、请各小组汇报活动情况,教师利用投影片记录整理并初步得出以上结论。

三、自学课本,探讨归纳。

〈一〉、出示例1挂图。

谈话:我这里的小白兔和小黑兔进行了比花片多少的游戏,从图中你了解到什么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1、展示引导题,学生合作探讨,解答所提出的问题。

①引导学生通过摆一摆观察得到同样多的部分,多出来的部分 ,并说多出来的5 个是怎样得到的。

②通过观察,让学生感悟到从13 里面去掉8 个,剩下的5 个就是红花片比黄花片多的,用减法计算。

③“红花片比黄花片多几个”换一种说法怎样说?怎样算?

④假设“花片很多很多”,能否“摆一摆”的方法比较它们的多少?想想是否有别的方法?

⑤引导推理,明确得出:求较大数比较小数多几或较小数比较大数少几都用减法,即:较大数—较小。

〈二〉、出例2挂图。〈这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独立解答,因为以上的各个教学环节以已使学生具备了这道题的解答能力。这也是让学生运用结论解决问题的一个初步体验〉

〈三〉、引导学生互相评价,教师给予他们相关的奖励。

四、课间休息。

谈话:刚才同学们表现非常好,老师很高兴,现在给每个小组都奖一件小礼品好吗?

放音乐〈〈快乐的小鸟〉〉,师生一起做“律动”。

五、巩固练习。

谈话:休息好了,我们一起来接受新的挑战吧!

〈一〉游戏:闯三关,第一关:找朋友。

1、找朋友。〈找朋友图3 个及相应试题,请三位同学在〈〈找朋友〉〉乐声中根据试题找到相应的答案,即找到朋友。同时根据情况给予不同的奖励。

a、小白兔和小熊一起采蘑菇,小白兔采了49 个,小熊采了20个,小白兔比小熊多采几个?

b、小白兔和小熊一起采蘑菇,小白兔采了49

个,小熊采了20个,小熊比小白兔少采几个?

c、小白兔采了49个蘑菇,小熊采了20个蘑

菇,它们一共采了几个蘑菇?

谈话:我们都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值得庆贺!————-你们听这位朋友:小兔子给我说了句悄悄话呢,你们想知道是什么吗?小免子告诉我它的萝卜园丰收了,它请我们去帮它拔萝卜,你们愿意吗?第二关:拔萝卜。

2、拔萝卜。〈萝卜图3 个及相应试题,学生根据试题拔相应的萝卜。〉

a、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象比小熊多拔几个?

b、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小熊比小象少拔几个?

c、小动物们帮助小兔子拔萝卜,小熊拔了30个,

小象拔了35个,它们一共拔了几个?

谈话:祝贺大家又顺利地闯过了第二关!你们知道小兔子的萝卜园为什么能获得这么大的丰收吗?

〈二〉、故事〈〈蚂蚁和蝈蝈〉〉。

1、大屏幕展示,学生边听教师讲述边观赏图片。

小蚂蚁因为勤劳,冬天才能在洞里舒舒服服地过冬;蝈蝈因为懒惰,冬天里才又冷又饿,奄奄一息。小蚂蚁看到蝈蝈那可怜的样子,就慷慨地把自己的粮食拿出一部分送给了蝈蝈。于是,蝈蝈在蚂蚁的帮助下安然地度过了冬天。时间真快,又一个夏天到了,蝈蝈吸取了以前的教训,和蚂蚁一起早早地准备了一些食物,以备过冬。瞧,它们准备得多充足呀:麦子54颗、谷子40颗、黄豆30颗。

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解答。〈麦子比谷子多多少颗?黄豆比麦子少多少颗? 麦子和谷子一共多少颗?麦子 、谷子、黄豆一共多少颗?等〉

3、思想教育。

谈话:同学们听到这个故事,看到这些东西,你们想到什么?〈只有勤劳,才能有吃不完、用不完的东西;只有勤奋,才能把学习搞好;只有勇于改错,才能不断进步。〉

六、总结评价,学会运用。

谈话:小朋友,今天我们学到了哪些本领?你能联系实际说出两个数量来比较一下它们的多少吗?同桌之间互相交流。你会用什么方法解决比较两个数量多少的问题?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可以告诉你的同学吗?

七、联系实际,解决问题。〈作业:做书上相关“想想做做”〉

怎样制定数学教学计划 小学数学的教学计划篇九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的认识;以及质量单位:吨的认识。在学习这部分知识之前,学生对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及质量单位“千克”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在这单元中,将要学习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及质量单位“吨”,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常用的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有了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这部分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学。因此,本单元的教学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和千米。建立 1毫米 、1分米、和 1千米 的长度观念。认识质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

2、学生知道常用的长度单位间、质量单位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恰当地选择单位。

3、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和质量,会选择不同的方式进行测量。

4、在实际操作中,增强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操作技能,发展实践能力。

编排特点

1、关注学生已有经验,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

建构性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知识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是学习者将正式的知识以自己日常的知觉经验联系起来的过程。本单元在编排上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积累,并将它作为发挥学生主动性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比如:毫米的认识这部分内容,以厘米的认识作为知识的起点,借用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学生尺进行测量的经历作为经验基础。所以本单元的内容是让学生在估、测、议的基础上,进而引出要学习的新知识。同时,采用了学生所熟悉的环境:课堂、操场、校园等,打开学生学习的窗口。

2、合理安排活动内容,为教师组织学生活动提供便利。

本单元的内容是“测量”,无论是分开的“测”或“量”,还是连在一起的“测量”,都预示着强烈的活动性。所以本单元在编排上都是以活动的方式展开的,其目的是为教师安排学生的活动提供便利。比如:毫米的认识中测量课本,分米认识中的测量书桌,以及通过具体活动感受 1千米 等等。

3、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本单元在编排上的又一大特点。将所学的概念,设计在学生熟悉的或有趣的情境中,让学生去发现、探究、体验。比如:在吨的认识中,创设小动物过桥的情境,提出了问题 “他们能同时过桥吗?”,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兴趣。并将“限重1吨”作为一个重要的条件,以确定情境的主题。

4、帮助学生建立长度观念和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生活中,在测量长度或质量时,有时往往不需要得到精确的结果,即使需要精确的结果,也要做一个恰当的判断,以确定所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在编排上加强了学生的观察、操作活动,并力求将 1毫米 、1分米、 1千米 及1吨与生活的事例联系起来,形成表象。比如:“1分硬币的厚度大约是 1毫米 ”,“运动场的跑道通常一圈是 400米 ,2圈半是 1千米 ”“在操场上量出 100米 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10个 100米 就是 一千米 ”等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