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优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7:33:16 页码:12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优质8篇)
2023-11-13 07:33:16    小编:zdfb

编写教案有助于教师合理安排教学活动,确保课堂教学的高效进行教案的编写应当注重教学环境和教学氛围的营造,使学生在积极、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学习。掌握好教案编写的基本技巧,能够提高教学设计的质量和效果。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一

教学目标:

1、能在阅读的过程中借助拼音读准“脚、印、留、对、狗、齐、全”7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认读这7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做到不加字,不漏字,不改字。

3、能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3个小动物在雪地上留下不同的脚印;知道在雪地上可以留下各种动物的脚印,并能感受小动物们快乐的心情。

4、能看图仿照课文编故事。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并学习部分生字。

1、游戏导入,激发兴趣,随即学习生字“脚、印、留”。

(1)做“拍手印”游戏,初步了解“留”的意思。

(2)学习生字“脚、印”。

正音:jiaoyin。

板书:脚印(关注“单耳旁”)。

2、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明确哪些小动物留下了脚印。

1、同座合作读课文,思考:是谁在雪地上留下了脚印。

2、交流。

出示:小鸡、小狗和小鸭在雪地上留下了脚印。

3、句式训练,换句式:

这句话还可以这样说,你会吗?同桌两人说说看。

出示:雪地上,、和留下了脚印。

4、引读两句句子。

随机板书:小鸡小狗小鸭。

学习生字“狗”(板书时落实字形)。

三、通过读文,了解小动物的脚印是怎么来的。

1、小鸡、小狗和小鸭是怎么把脚印留在雪地上的呢?师生合作,根据老师提问引读句子:

谁在雪地里跑?结果怎样?

小鸡在哪里跑?结果怎样?

小鸡在雪地里干什么?结果怎么样?

于是,小鸡高兴地对小狗说--------。

2、看动画,引读第一小节。

3、模仿刚才一问一答的方法,同桌学习小狗怎样把脚印留在雪地上的。

4、交流,随机理解“对”

5、那么小鸭的脚印是怎么留下的?自己读读3、4小节。

交流。出示句子。

6、句式训练:3句话合并成一句话。

1)出示句子,引读:

小鸡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鸡的脚印。

小狗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狗的脚印。

小鸭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小鸭的脚印。

2)同桌尝试三句话合成一句话。

3)交流,出示:

7、和在雪地里跑,雪上留下了的脚印。

四、品读课文,知晓小动物们脚印的特点。

过渡:那它们的脚印是怎样的呢?让我们再来读一读。

1、引导观察并理解小动物们3句语言在写法上的不同。

1)引读1到3小节。

出示:小鸡对小狗说:“你看,你看,我会画竹叶。”

小狗对小鸡说:“你看,你看,我会画梅花。”

小鸭对小鸡和小狗说:“你们看,你们看,我画的是什么?”

2)a人称代词不同—你们(说话对象不同、你们是指小鸡和小狗)。

b句式不同(指导朗读问句)。

2、引读第4小节,理解词语“齐声、全”。

3、指导读句。

(指板书)“小鸡、小狗和小鸭都是雪地里的小画家。”让我们开心地读好这句话。

4、句式练习:

用“的脚印像”句式说话。

交流,随机板书:像竹叶、梅花、枫叶。

5、出示课后句子1,指导读句。

五、拓展延伸,试着仿照课文进行创编。

1、出示图,创编课文。

2、出示课后句子2。

看着它们留在雪地上的一串串小脚印,我们都想说----。

板书:

小鸡竹叶。

小狗45脚印(像)梅花。

小鸭枫叶。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二

适用年级:四年级。

活动目标:

1、知道统筹方法在生活中的应用,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时间。

2、会用流程图表示事情的安排顺序。

3、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合作精神和探索精神。

4、通过数学活动,感受合理安排时间的重要性,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世界上最长而又最短,最快而又最慢的是什么?

生:时间。

生:佳佳。

师:我们来看看佳佳小朋友星期天的安排。先来看她的早晨。

二、展开活动。

活动一:起床后。

师出示图片。

师:你看懂了什么?

生1:佳佳起床后,就洗脸刷牙、听英语、烧饭、吃饭。

生2:佳佳起床用了2分钟,洗脸、刷牙用了3分钟,听英语12分钟,烧饭用了18分钟,吃饭用了8分钟。

师:做完这些事,佳佳一共用了几分钟?

生3:43分钟。

师: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生4:28分钟。

师:你们各是怎么想的?

生3:把每件事情所需要的时间加起来。

生4:先起床、烧饭。在烧饭的同时听英语、梳洗,最后吃饭。共用28分。

师:你觉得哪一种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请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生5:我觉得28分钟的安排比较合理,因为省了很多时间。

师:为什么会节省那么多的时间?

生6:因为把事情穿插起来做,节省了很多时间。

师:节省了多少时间?

师:15分钟!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看来合理安排时间非常重要。

师:这种最合理的安排谁还会说?你会在本子上表示出来吗?

生1:先起床2分钟,接着烧饭18分钟,同时梳洗3分钟、听英语12分钟,最后吃饭8分钟。一共用了28分钟。

生2:(1)起床2分钟。

(2)烧饭18分钟(梳洗3分钟,听英语12分钟)。

(3)吃饭8分钟。

生3:起床烧饭吃饭。

2分18分8分。

梳洗听英语。

3分12分。

师:你觉得哪种表示方法最好,好在哪里?

生4:我觉得第三种方法最好,整个过程很清楚,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出。

生5:我也觉得第三钟方法最好,不仅能清楚地看出事情的先后顺序,而且时间也可以标在下面。

其余学生也点头表示赞同。

师:我们把这种表示的方法叫做流程图,用流程图表示比较直观方便明了。

师:你们真能干,给佳佳想出了这么好的方法。不仅合理安排时间,节约了时间,还用流程图把事情的先后顺序清楚地表达出来。

活动二:烧水沏茶。

师:家里来客人了。佳佳又做了些什么呢?

出示:佳佳忙着给客人烧水沏茶。拿茶杯要1分钟,准备茶点要6分钟,等水烧开要7分钟,放茶叶要1分钟,泡茶1分钟。

师:为了让客人早点喝上茶吃上茶点,佳佳怎么安排最合理?请把你的安排用流程图表示出来,并计算出时间。

生1:拿茶杯烧水泡茶。

1分7分1分。

准备茶点放茶叶。

6分1分。

1+7+1=9(分)。

生2:烧水放茶叶泡茶。

7分1分1分。

准备茶点拿茶杯。

6分1分。

7+1+1=9(分)。

师:如果准备茶点用了9分钟,完成这么多事最少需要几分钟?

生3:10分钟。9+1=10分。

师:小朋友真能干!把事情穿插起来做,就能用最少的时间干最多的事情。

活动三:排队结帐。

师:客人走了,佳佳来到了楼下的小超市去购物。结帐时,很凑巧两位小朋友彬彬和婷婷也同时来结帐。可是结帐处只有一个,该怎么办呢?我们还是听听他们是怎么说的`。

彬彬说:我结帐大概要7分钟,你们先来。

婷婷说:我结帐大概要2分钟,你们先来。

佳佳说:我结帐大概要4分钟,还是你们先来吧。

师:有几种排队的方法?

生:有6种,如彬彬排在前面,彬彬婷婷佳佳,彬彬佳佳婷婷,有两种情况。3个人就有6种不同的情况。

师:什么是三人等待的时间总和?请举例说明。

生1:不管怎么安排,他们等待时间的总和都是13分钟。

生2:不对。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彬彬就不用等了,而后两个人要等在那里,轮到婷婷了,佳佳还等在那里。所以时间的总和不是13分钟,要把他们在等的时间全都算进去。

生3:我对生2的话有意见。彬彬自己结帐时也要等7分钟,这个时间也要算进去。

生4:如果是彬彬婷婷佳佳这样的顺序,他们等待的时间总和应该是73+22+4=29分。

师:怎么安排,三人的等待时间的总和会最少?

生在本子上试算。

生5:要按照婷婷佳佳彬彬这样的顺序进行,所用的时间总和是23+42+7=21分。

师:谁能说出他算式表示的意思?

生6:23表示婷婷在结帐时,三人共等了6分钟。42表示婷婷走后,佳佳和彬彬共等了8分钟,最后的7表示彬彬在结帐时等的时间,因为其他两人已经结完帐走了,剩下只有一个7了。

师:还有更少的吗?

生纷纷摇头。

师:这样排队说明了什么?

生:让用时最少的人先来,用时最多的人最后来,这样三人等待的时间总和是最少的。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三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出示两件物品)。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三、质疑并讨论,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四、课堂反馈。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五、结语及课外作业。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学生提问备案】。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四

先来欣赏图片,第一张“恐龙化石”、第二张“三叶虫化石”、第三张自然界中的沉积岩。(屏幕显示)。我们看到的这些岩石,在保存古代生物的同时,还记下了时间的痕迹。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时间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时间的脚印》。(屏幕显示标题)。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五

1、弄清说明对象,理清文章思路。

2、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启迪学生的探究意识和科学精神。

3、体会文章生动有趣的语言。

同学们知道实物投影仪上的东西是什么吗?它们是雨花石和三叶虫化石标本。谁能说出他们的作用?雨花石可以欣赏,三叶虫化石标本可供科学研究。除此以外,在科学家,尤其是地质学家的眼里,它们还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地质学家陶世龙先生所写的说明文:《时间的脚印》。

1、这篇课文中有一些字词我们接触较少,同学们在阅读时要注意这些字词,特别是“龟裂”和“楔形”。(齐读)

2、请同学们速读课文,读完后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内容。

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

3、那么,岩石是怎样记录下时间的脚印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用笔勾画出文中的重要语句,读后完成下列填空题:

从()可以看出地壳的活动;()可以说明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可以帮助认识地球生物的演化过程。

4、那么,了解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功能,对现实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并举例回答。教师小结: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提问:课文在说明岩石可以记录时间后,为什么要接着写一段介绍北京故宫“铜壶滴漏”的内容?我觉得这一部分可以删去。对此说法,同学们可以自由发表意见,但须言之成理。

1、这是一篇知识性很强的说明文,作者却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请说说你的具体感受。本文标题便很新奇,把“岩石”比作是“时间的脚印”。时间在不断流逝、不断前进,但却看不见摸不着,把时间比作脚印,就使无形的时间有形化了,既生动形象又很准确。

2、本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告诉了我们岩石有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根据你对课文的理解,你认为除了可以把岩石比做时间的脚印外,还可以比作什么?请大家拿起笔,把想到的句子写下来,全班交流。学生发言。

3、教师引导:我也想了几个比喻,可能不如同学们写的好。我说一说,作为抛砖引玉好吗?岩石是历史的证人。岩石是大自然的语言。岩石是内蕴丰富的书。

(同步播放幻灯)

4、再次讨论,学生发言。

1、岩石是时间的脚印,她讲述光阴的故事。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勤奋学习。最后,让我们齐读高士奇爷爷的诗《时间伯伯》。

2、课外作业:在课后阅读、搜集、了解一些有关岩石、地球的知识。

1、“砾岩”是什么东西?(播放岩石分类表)

岩石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变质岩。沉积岩分为沙石岩和泥石岩,砾岩是沙石岩的一种。我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鹅卵石,和今天我们见到的雨花石,都是砾岩的一种。砾岩体积较大,内部有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质地较硬,称为“砾”;在“砾”和“砾”之间,有质地较细较软的岩石。它们紧挨在一起,形态有点像公园里的鹅卵石小道。当砾岩中较细较软的部分松动,原始形态的鹅卵石和雨花石就脱离开来,经过长期的水流搬运、冲击,被不断地磨圆,最后沉积在河床的底部。

2、什么是化石?(播放地质年表)

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骸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像石头一样的东西。三叶虫是生活在距今约5.7亿年前的寒武纪的海洋生物。

3、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什么意思?(播放地质年表)

寒武纪、石炭纪、第四纪,是地质学上的一种时间划分,是依据生物、气候的演化来划分的。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六

时间会留下脚印吗?日出日落,月圆月缺,四季更替,河水流逝,大自然的变化,都潜藏着时间的踪影。这篇课文就为我们分析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它们是原始的“钟表”,述说着远古的故事。阅读时,要注意本文的说明层次,看看作者是怎样把死寂的岩石写得生动有趣的。

掌握下列词语,注意加线的字的读音:

腐蚀浑浊山麓粗糙龟裂海姑石烂。

时间伯伯,

你是最伟大的旅行家,

你从不犹豫你的脚步,

你走过历史的每一个时代。

——高士其《时间伯伯》。

时间一年一年地过去。

然而,时间仍然被记下来了。在大自然中保存着许多种时间的记录,那躺在山野里的岩石,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每一厘米厚的岩层便代表着几十年到上百年的时间。

大自然中的各种物质都时时刻刻在运动着:这里在死亡,那里在生长;这里在建设,那里在破坏。就在我们读这篇文章的时候,地球上某些地方的岩石在被破坏,同时它们又被陆续搬运到低洼的地方堆积起来,开始了重新生成岩石的过程。

真的有“海姑石烂”的时候。

到过山里的人都看见过,在那悬崖绝壁下面,往往堆积着一大摊碎石块。碎石是从哪里来的呢?还不是从那些山崖上崩落下来的!再仔细瞧瞧,还会发现有些还没有崩落的山崖也已经有了裂缝。

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炎热的阳光烘烤着它,严寒的霜雪冷冻着它,风吹着它,雨打着它……空气和水中的酸类,腐蚀了岩石中的一部分物质。水流和风还不断地冲刷、吹拂着它。特别是刮风沙的时候,就像砂轮在有力地转动,岩石被磨损得光溜溜的,造成了许多奇形怪状的石头。

水和空气还能够进入岩石内部的孔隙中造成破坏。

雨水落到河湖里,渗入到地下,都对岩石有破坏作用。即使在海洋中,海水也在不断地冲击着岸上的石壁。如果大量的水结成了冰,形成冰河,它缓慢地移动着,破坏作用就更大了,就好像一柄铁扫帚从地上扫过,创刮着所遇到的一些石头。地面上和地下的生物,也没有放弃对岩石的破坏。

当然我们也不能忘掉人的作用。例如,在建筑兰新铁路的时候,一个山头在几分钟内就被炸掉了,这相对地质作用的速度可要快多了。

大块的石头破碎成小块的石子,小块的石子再分裂成细微的沙砾、泥土。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

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它们被风吹向高空,被水带入大海。蒙古高原发生了风暴之后,北京的居民便忙着掸去身上的尘土。黄河中下游河水变得浑浊,谁都知道这是西北黄土高原被破坏的结果。在山麓、沟壑、河谷、湖泊、海洋等比较低洼的地方,有许多泥沙不断地被留下来,它们填充着湖泊,垫高了河床。我国洞庭湖的面积逐渐缩小,黄河下游的水面比地面还高,就是有许多泥沙沉积下来的结果。一年过去了,两年过去了……泥沙越积越厚。堆得厚了,对下层泥沙的压力也逐渐加重,泥沙中的水分被压出了许多,颗粒与颗粒之间压得很紧,甚至可以有分子间的引力。在受到重压的时候,有一些物质填充到泥沙中的孔隙里去,就使泥沙胶结得更紧密了。

经过长期的重压和胶结,那些碎石和泥沙重新形成了岩石。根据计算,大约3000~10000年的时间,可以形成一米厚的岩石。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因为水面是平的,如果湖底也是水平的话,那么从水中分离出来的沉淀物就也是水平地分布着的。

当然,如果海洋或湖泊的底是倾斜的话,那么沉淀物堆积的面也就随着倾斜。在湖边、海边形成的岩石就常常是这样的。

岩石生成以后不断地改变着自己的样子。由于地壳的运动,原来平卧的岩层变得歪斜甚至直立了,但是层与层之间的顺序还不致打乱,根据这些我们仍然可以知道过去的年月。

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

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做“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

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

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

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

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

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离开现在大约六亿多年前到五亿多年前的那个叫做“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的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做“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

瞧!大自然给我们保留了多好的记录。实际上,地球上的记录比这篇文章所介绍的还要丰富得多,这里不过是拉开了帷幕的一角而已。

当然,读懂这些记录要比认识甲骨文、钟鼎文或者楔形文字更困难些。但是,不管多么困难,我们总有办法来读懂它。而在读懂以后,不仅使我们增加了知识,而且还有助于我们去找寻地下的宝藏。例如,“寒武纪”以前形成的古老陆块内藏有许多铁矿;“石炭纪”时期又造成了许多煤矿。如果我们熟悉了这些石头的历史,便有可能踏着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地走向地下的宝库。

练习。

一课文中有些段落只有一句话,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请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说说它们各自承启了哪些内容。

三本文在叙述中大量运用拟人化的写法,语言生动有趣。试说说下列句子的表达效果。

1.不要认为岩石是坚固不坏的,它无时无刻不经受着从各方面来的“攻击”……。

2.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

3.越是笨重的石块越跑不远,越是轻小的沙砾越能旅行到遥远的地方。

4.岩石在最初生成的时候,像书页一样平卧着,一层层地叠在一起,最早形成的“躺”在最下面。

四学完这篇课文,你是否对岩石有了更深人的了解?试以“海枯石烂”为题,写一首小诗,抒发一下你的感受。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七

大家说出的这些比喻句,新颖、贴切、生动、形象。从不同的角度阐释了岩石记录时间、保存历史痕迹的功能。其实,除了岩石,大自然还有许多记录时间的方式,如日出日落、四季更替等等。希望同学们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努力读懂大自然这本无字之书,更好地造福人类!

《时间的脚印》教案邢翠鹃篇八

说到化石时,本文提到了琥珀化石、长毛象化石。老师介绍一则小资料和琥珀、长毛象化石的来历,听后你与此文的说明的内容和方法比较一下,看有什么异同。

小资料:琥珀化石只是化石中的一种。其实,化石有许多形态,有石质化石、煤化石,还有奇异的冰冻化石呢。

琥珀化石的来历:远古时,一只小昆虫正在树枝上休息。它不知道危险正在向它逼近。树脂粘住了小昆虫,将它埋进树脂的坟墓中。经过沧桑变化,裹着小昆虫的树脂被埋入土中,又经过漫长的岁月,树脂变成化石,这就是琥珀化石。

冰冻化石:在距今1万多年前,现在属于俄罗斯的广阔土地上,生活着许多长着长毛的猛犸。一天,一头猛犸在暴风雨中跌下山崖,被埋进了厚厚的冰雪之中,冰冻起来。当这头猛犸被科学家发掘出来时,它身上的毛发皮肤都还完好如初呢。

1.理清本文的说明方法,知其作用。

2.分析本文的写作方法。

3.体会本文的语言特色。

1.学生复习说明文的特点。

在大家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重申强调:

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的一种文章体裁。它要求对事物的性质、特点、成因、功能等特征以及事理作客观的、科学的解释,从而给人以知识。知识性、科学性和说明性是说明文的主要特点。

采用小组争答的形式,看哪位同学答的快而准:

(1)从写作意图上看,说明文的目的在于说明事物,使人对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等得到较清晰的了解;记叙文则通过写景、状物、写人、记事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达到教育人的目的。总之,说明文要授人以知,而记叙文要以情感人。

(2)从文章主要内容上看,记叙文是以写人、记事、写景为主要内容,说明文则是以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用等特征,阐明事理、介绍知识为主要内容。

(3)从文章的表达方法看,记叙文主要采用记叙和描写的方法,同时辅之以抒情和议论。说明文则主要用介绍说明的方法,一般不用议论、抒情。说明文中的叙述,一般只用概述的方法,叙述是为说明服务的,因而不能运用艺术想像和夸张,叙述的重点必须与说明要点一致。说明文中也有描述的方法,但不同于记叙文中的描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