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数学教案小学(模板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1:39:00 页码:7
2023年数学教案小学(模板19篇)
2023-11-13 11:39:00    小编:zdfb

教案是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系统安排和组织的指导性文件。编写教案前,教师需要对所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这里有一些优秀的教案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教案编写有所帮助。

数学教案小学篇一

学习目标:

1、经历4的乘法口诀编制过程,体验运用口诀的优越性;掌握4的乘法口诀,会用4的口诀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问题情景的探索,使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连加算出得数,编制4的乘法口诀;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找规律记忆口诀,使学生会用口诀解决问题。

3、培养合作意识,体验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难点:

重点:4的乘法口诀的得出与掌握。

难点:熟练运用口诀完成表内计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2、板书课题。

1、一串需要4个红果,两串需要多少个?3串、4串……呢?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表。

2、能列出乘法算式并编制出口诀吗?

3、组织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全班汇报学生独立列式,编制口诀。教师板书

4、谈论总结熟记口诀方法。

“说一说”“连一连”

学生组内练习。

独立完成连线任务。

板书设计:

小熊请客

红果有几串 123 456789

红果有几个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小学篇二

3,学生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直尺

教养方面:

1.认识直线、射线和线段。

2.能正确区分直线、射线和线段;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

3.会度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以及良好的空间观念。

教育方面:

线段、射线、直线的认识。及线段、射线、直线的区别与联系

本单元是在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等几种平面图形及角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学习空间与图形认识的基础。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线段、射线和直线及线段射线和直线的区别及联系。

利用课件,视频等,并创建活动让学生亲身参与,由此来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并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关键。本课的设计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1、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2、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3、抓住重点、精讲点拨;

4、对比拓展;

5、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6、课堂小结。

一导学预习案

1、探索活动

a、通过预习自学,你学会了什么?

b、你的困惑是什么?

二教学案

(一)导入设疑、自主学习:

师导入: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喜欢)我们先来猜一个谜语:两棵小树十个杈,不长叶子不开花,能写会算还会画,天天干活不说话。是什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用我们一双灵巧的小手完成我们这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师:现在老师来检查同学们提前预习的情况。请同学们看屏幕:画面上展示的是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斜拉索大桥。最后展示的是世界第一的苏通大桥。

这些雄伟的大桥凝聚了无数设计师们的辛勤劳动,小明的爸爸就是这样一名桥梁设计师。瞧,小明正在和爸爸学画设计图呢,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学生仔细观察情境图)

师:看了这幅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小组合作、讨论探究、

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下面就让我们来当一回设计师,以小组为单位,研究怎样画出这幅设计图。

(学生讨论,教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来汇报?

小组汇报结果,教师总结。

师:同学们设计得真棒,师生合作再画一幅,在学生的叙述中先画2条横线,再画2条竖线,最后从竖线顶端向下画一些斜线。

(三)抓住重点、精讲点拨

1、认识线段。

师:从同学们的发言中我们明白了,这幅设计图就是画出许多条不同的线来设计的。这些线就是我们以前见过的线段。(板书:线段)

请你在纸上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找学生说说画法,然后在学生的叙述中老师在课件上出示一条线段。

师:画线段是从一点开始画,画到另一点结束。也就是说线段有两个头,这两个头就叫做线段的两个端点。

引导学生观察所画的线段,说出线段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两个端点;第三:可以度量长度。(板书)

接下来让学生举出在我们身边哪些可以看成是线段。

2、认识射线。

师:我们继续来画线。先听清楚老师的要求:一是要画直,二是老师没有说停的时候绝对不能停下来。

引导学生说出射线的特征:第一:直的;第二:一个端点;第三:无限长。(板书)

师:在数学上我们称这样的线为:射线。(板书)

在纸上怎么画射线呢?在学生的`回答中明确射线的画法:先画一个点,然后向一边画线。只要另一端没有端点,就表明另一端在无限延长。

举例在身边哪些现象可以看成是射线。

3、认识直线。

师:刚才我们把线段向一端延长得到一条射线,要是我们把线段向两端无限延长会是什么样?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像一下。

观看课件演示后让学生说说这是一条什么样的线。第一:直的;第二:没有端点;第三:无限长。(板书)

师:在数学上这样的线叫做直线。(板书)

师:你能在纸上完整的画出一条直线吗?怎么画就能表示出这是一条直线?明确直线的画法。

4、出示课题。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线段、射线和直线。(板书课题)

(四)对比拓展

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说明线段、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共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展示课件)

(五)巩固新知、当堂检测

1.判断直线、射线和线段。

2.由一点可以引出多少条射线?

3.直线上有a、b、c三点,让学生数一数有多少条线段?

(六)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师:今天我们通过学画设计图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见到同学们真正设计建造的桥梁,建筑。老师期待这那一天的早日到来。

三作业设计学案(可以自由设计幅数)

利用线段、射线、直线等图形,设计几幅美丽图案。

板书设计:

线段射线直线

线段:直的;两个端点;可以度量长度

射线:直的;一个端点;无限长。

直线:直的;没有端点;无限长。

在这一节课中,我重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培养,激发学生兴趣。本节课充分利用多媒体的各种功能,让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并且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又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

数学教案小学篇三

一、复习内容。

本册复习内容分为三大板快:

1、数与运算。整数、小数、分数以及四则混合运算。每种运算的意义及其运算方法。

2、空间与图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展开与折叠、露在外面的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及其实际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容积计算,体积(容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3、统计与概率。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选择;能读懂扇形统计图;会找出一组数列中的中位数、众数。

二、复习目标。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

3、能正确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三、复习重点。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掌握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

3、能正确地描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能认识简单的长(正)方体的展开图。能计算他们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理解体积、容积的含义。掌握体积、容积常用的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认识扇形统计图,了解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的不同特点,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四、复习难点。

1、理解并掌握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能解决简单的分数乘除法应用题。

2、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能正确用百分数表示生活中的事物。能正确地读写百分数,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分数与百分数的互化。百分数的应用题能用方程解。

3、能正确地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掌握体积容积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体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能解决一些生活中简单的实际问题。

5、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读懂简单的统计图;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会求一组数据中的中位数、众数;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量来表示数据。

五、方式方法。

练习法、讨论法、讲解法。

六、教具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教具等

七、课时安排。(3课时)

1、数与运算。 (1课时)

2、空间与图形。(1课时)

3、统计。 (1课时)

数学教案小学篇四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善于思考的能力.。

理解加减法的含义.。

动手操作,列出不同的算示.。

实物投影,小捧等.。

观察思考解决问题.。

(一)搭积木(出示图片:说一说1)。

1.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搭积木的游戏吗?

2.明明和丁丁搭好了两摞积木在列算式时遇到了困难,你们能帮帮他们吗?

3.根据图意谁能列出相应的算式?

教师板书:10+5=1516-2=14。

4.为什么这样列算式?说一说你的想法.。

(1)明明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三块,明明又放上了两块一共是十五块,所以就是10+5=15.

(2)丁丁也搭了两摞积木,左边一摞是十块,右边一摞是十八块,拿走了两块是十四块,所以就是16-2=14.

(二)小结。

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

(一)动手操作。

1.用你最喜欢的方式表示一个十(画图、用学具盒里的东西或其它物体都可以).。

2.请你任意添加一个图或其它物体的个数,组成一个算式,看谁组的多.。

3.小组内交流,说一说图意和算式是怎样组成的(出示图片:小棒、三角形).。

10+1=11。

11-1=10。

11-10=1。

10+6=16。

16-6=10。

16-10=6。

10+7=17。

17-7=10。

17-10=7。

4.任意举出一列说一说计算的方法。

一个十添加一个一是十一,十一是由一个十和一个一组成的,所以算式是10+1=。

(二)教师小结。

我们通过动手操作,列出这么多的加减法算式,这充分体现了你们善于动脑思考的结果.。

(一)找规律。

1.根据我们列出的算式进行整理,你们能找到这些算式计算的规律吗?

2.小组合作交流.。

3.指名列出算式,集体反馈.。

4.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二)教师小结。

(一)出示图片:说一说4。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加法算式.。

(二)出示图片:说一说5。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会得到什么结果?

2.根据相碰的情况列出减法算式.。

(三)教师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高兴吗?我和你们一样高兴,因为,我们在玩中也学到了。

一些数学知识,可见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让学生自己观察动手操作,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了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搭积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小学数学教案《搭积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案》。采用多种表示数的方法(如:图形、小木棒等),让学生任意选择,以达到理解和掌握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含义为目的,打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发展了思维、培养了创新意识。教学中以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结合学过的知识,学以至用,把数学知识中数学问题以问题情境的方式呈现,使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感受生活中数学的存在,以及发展数学知识,培养各种能力,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

数学教案小学篇五

1、借助实际情境和操作活动,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2、会用字母正确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3、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会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教学挂图。

一、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1、从生活情境中认识直线、线段与射线。

出示第15页的挂图,让学生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直线、线段与射线,然后通过“认一认”活动,体会到它们都是“直直的'”,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这三个图形的特征。

2、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

组织学生讨论直线、线段与射线的区别与联系:直线无限长,没有端点;射线无限长,只有一个端点;线段有限长,有两个端点;射线与线段都是直线的一部分。

二、字母读出直线、线段与射线。

1、自学第15页的“说一说”

2、全班交流用字母读直线、线段与射线的方法。

提醒注意:射线的读法只有一种,一般从端点读起;而直线和线段的读法都有两种。

三、数简单图形中的线段。

1、画一画:

通过第一题的操作让学生了解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

通过第二题的画与量,了解两点之间的最短线段。

2、练一练:

第1题:数线段时,指导学生有规律地数,即按一定的顺序数;同时,要与线段的表示方法结合起来,如线段ad、线段dc等。

第2、3题:在比较这两题的线段的长短时,学生容易受视觉的影响。所以,在讲这两道题时,先让学生估一估这些线段中哪一条线段长,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然后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办法来确定自己估计的正确性。例如:可以用尺子量一量来验证。

直线、线段与射线。

直线:

射线:

线段:

无限长。

无限长。

有限长。

无端点。

只有一个端点。

有两个端点。

数学教案小学篇六

1.使学生会用学过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口头表达能力。

3.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

教科书第107页的“用数学”及“做一做”中的习题。

教具:实物投影仪,展台,屏幕,小兔子图。

学具:6个大信封,6种数量不一的小动物(16只小燕子、14只蝴蝶、13只海豚、11只青蛙、8头骆驼、7匹小马〈见附图〉),每种小动物都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两种。6幅情境图(天空、花丛、大海、荷叶、沙漠、草地),6块小黑板,6支粉笔。

1.师:有这么多老师来听咱们同学的课,大家高兴吗?今天除了老师这些大客人,还来了好多小客人,想知道他们是谁吗?那就打开信封,请他们出来吧!(学生分组活动:争先恐后地打开信封,倒出里面的小动物和情境图。)

2.师:都有哪些小客人呀?

(学生争先恐后地说自己小组的客人。)

3.师:小客人都是第一次来我们班做客,同学们想不想和他们玩呀?不过小动物们有个要求,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大家要把小动物贴到情境图中,并根据你们贴的图提出一个数学问题,把它写在纸条上。你们能行吗?(生:行!)

师:这么有信心呀?那就发挥你们小组的力量开始吧。咱们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最愉快、最成功。

学生分组活动:

4.展示各小组提出的问题。

师:老师刚才到小组中去,看到同学们合作得非常好,老师真为你们感到高兴。哪个小组愿意汇报一下你们组提的问题?(请每组学生分别展示他们贴的画面和提出的问题。)

5.师:同学们提的问题都很好,你们能不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呢?(让学生任选一个问题,但不能选自己小组的,分组解决问题,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学生分组活动。)

6.小组汇报。

可引导学生采用互相提问的形式。

例如:上来汇报的小组同学可以提问下面的同学,下面的同学也可以提问汇报的同学。无论采用什么形式,只要学生能够说清楚每个问题用的什么计算方法,为什么用这种方法,怎样列的算式就可以了。

7.结合小马图,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师:我们重点来看一下小马图,除了按左右来分,还可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

生1:还可以按颜色来分,列出的算式是“5+2”或“2+5”。

生2:还可以按大小来分,列出的算式是“1+6”或“6+1”。

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能从左右、颜色和大小这三个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一共有多少匹马?”这个问题。你们真棒!

1.师:看到同学们玩得这么开心,小兔子们也想来咱们班做客,它们都等急了,让我们用掌声请出他们好吗?(出示:带问题的兔子图。)

2.师:今天小兔子是带着问题来的,它问咱们什么?(生:一共有多少只兔子?)你会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合作完成,把算式写在小黑板上。

3.分组汇报。(学生出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按左右来分:“9+6”或“6+9”;一种按颜色来分:“10+5”或“5+10”。)

4.教师小结:同学们真是太聪明了,不但说得很好,而且还想出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连小兔子都在夸奖你们呢!

对想出两种方法的小组给予奖励:每组奖一颗智慧星。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就是课本上第107页的内容。打开书,先把例4的算式填上。还想不想继续帮助小动物解决问题。(生:想!)该帮助谁解决问题了?(生:小鸟和松鼠。)

1.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中的练习题。

2.同位互评。做对的就可以得朵花。

3.集体订正,请个别学生说一说。(这里要体现对做错题学生的辅导。)

今天这节课,同学们上得非常好,我们帮助小动物们解决了这么多问题,都是用的什么知识?(生:数学知识)用数学来解决问题是一种很好的办法。(出示课题:用数学)数学知识可真重要呀!我们一定要学好它、用好它。

“用数学”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107页的内容。本课是在学习了前面第47页、第58页、第101页的“用数学”和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科书上呈现的是灰兔、白兔在游戏的情景,让学生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共有多少只兔”的问题。与101页“用数学”的内容相比,难度有所增加。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需要学生自己收集。教材中围绕“一共有多少兔”的问题,显示出不同的解决方法:(1)点数出兔子的总只数;(2)按群计数(左边8只,右边7只)后,算出总只数;(3)按颜色分类计数(白兔10只,灰兔5只)后,算出总只数。让学生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思考问题,探寻不同的解答问题的方法。我在备课时,感觉这一课的资源信息比较单一,留给学生分组学习和主动探索的空间不足。我认为学生在前面已经多次接触过“用数学”的问题,他们对这样的内容已不陌生了,已经具备了根据画面提出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我们在设计这节课时,把教材提供的这组“小兔子”信息作为练习内容。而在学习新知中,我结合学生实际和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又增添了6种小动物(每组一种,每种又分为同向的和反向的),并配有6幅背景图。教学中,以“小客人来做客”的形式让学生自己从信封中请出小动物,并把它们粘贴到背景中,这样不仅留给学生充分地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的机会,而且能出现多种资源信息。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小组贴的画面,提出数学问题,并写在图的下面。这样就出现了6幅图文并茂的画面,接着让每个小组选择一幅画面(不能选择自己小组的),通过小组讨论,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决问题。最后以“小马图”为例,让学生发散思维从不同的角度来解决“一共多少匹马?”这个问题,学生可以按群来分,可以按颜色来分,还可以按大小来分。这种形式能深深地吸引低年级的学生,充分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同时,这种设计还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小动物的可爱,从而很自然地实现了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目标。

教学中,我还结合小班分组教学的特点,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充分地交给学生,让他们通过自己思考、小组讨论、集体交流、汇报的形式,自己去提出问题并学会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最后我又引导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走出来,回到生活实际中,去发现身边的问题并用数学知识解决。学生在用数学的过程中,感受了用数学解决问题的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的合作精神。

在学习新知时,教师创设了贴近学生并富有童趣的资源信息,给学生提供较大的思维空间,放手让学生主动去探索新知,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组内合作学习、组间相互汇报、交流、提问、评价等形式,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已有知识经验提出问题,并采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同时教师改进了教材的编排形式,在强化新知这一环节中把书上的主题图作为练习题出现,这样既巩固了新知,又进行了拓展练习。在巩固练习时,充分利用书上的“做一做”,让学生进一步“用数学”解决问题,并通过生生互评,培养了学生初步的评价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通过谈话,创设出“小客人来做客”的情境。这种形式比较活泼,易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可以自然地引入新知。

数学教案小学篇七

1、根据现实情境,通过游戏,进一步识别简单几何体。

2、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3、初步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4、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发展初步的数学交流能力。

发展学生空间的观念,并识别几何体的位置关系。

老师为你们同座准备了学具,你知道了四种物体名称,闭上眼睛,摸一摸,能否辨认出来。

你说我摆。

1、老师说,同座合作摆,。

2、同桌互相进行游戏。第一次,两个物体。第二次四个物体。

1、这节课你学了什么?

2、前后的关系在生活中应用。

3、自选一场景,进行位置关系的描述。

数学教案小学篇八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充分掌握了2-5的乘法口诀,能熟练地用2-5的乘法口诀计算,并且在本单元的《做家务》、《需要几个轮子》、《可爱的小青蛙》等课中,已初步接触了乘法口诀的应用。

1、知识与技能。

(1)结合具体情境,逐步发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2-5的乘法口诀。能比较熟练地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的口算。

(3)体会口诀的优越性。

2、过程与方法。

(1)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让学生提问题、解决问题。

(2)运用口诀解决数学问题,熟练掌握口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运用数学解决生活中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会用2-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提高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有条理地说明自己想法的能力。

通过小组合作和采用多媒体辅助手段,帮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教学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根据教学内容的有关特点及学生的学习习惯、认知基础和接受能力;充分发挥学具和教具的作用;遵循教学的规律和原则;本节课特采用了讲解法、谈话法、实验法、激趣法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以体现“精讲、善导、激趣、引思”的课堂教学“八字”要求;达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指导思想。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一)与学生共同完成几个绕口令。

一张桌子,四条腿;两张桌子,八条腿;……。

师:其实这是应用了?生:4的口诀。

一双筷子,有两根;两双筷子,有四根;……。

师:这是应用了?生:2的口诀。

一只手,五根手指;两只手,十根手指;……。

师:这是应用了?生:5的口诀。

(二)自然过渡。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周围,很多地方都能应用到这些乘法口诀。你看,动物学校开学了,学习一天后大家高高兴兴地回家,瞧!他们在回家路上多高兴!

师课件出示情境图,并板书:回家路上。

二、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一)问题一:你在回家路上看到了什么?

1、分组讨论。

2、小组代表汇报。

(二)问题二:根据你们观察到的内容提出与乘法有关的数学问题。

1、小组合作:1人提问,1人回答,1人记录。

2、小组汇报展示。

3、师板书整理。

船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4*4=16(只)。

路上共有多少只小动物?3*3=9(只)。

草地上共有多少朵花?2*5=10(朵)。

一共有多少只小鸟?3*5=15(只)。

河里有多少条鱼?3*4=12(条)。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师出示口算卡片(开小火车的形势)。

2、看图填空。(指名回答)。

引导学生说出“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游戏:抢凳子。

三轮,共六人参加,淘汰三人,剩下三人获胜,派发小礼品。

准备六道算式,五把椅子,椅子上贴好数字:12,12,24,24,18。

六道算式是:2*6=3*4=4*6=3*8=3*6=2*9=。

音乐起第一次撤掉数字24的椅子,第二次撤掉数字12的椅子,第三次,找到座位的三人获胜!

后师引导学生总结:同学们?在游戏的过程中,你们有没有发现老师设计这个游戏的小秘密?生:有两道算式的得数是一样的。

师补充:在乘法口诀表中,还有很多这样的口诀不同,但结果也就是乘法算式中的积是一样的口诀。我们在后面还要继续学习。

四、谈谈收获,总结评价。

课堂总结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起画龙点睛的作用;本课的总结采用了引导回忆归纳的方法,这样总结,既突出教学重点,又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进一步培养归纳概括的能力。

数学教案小学篇九

1.通过对两个城市月平均降水量的研究,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2、从统计图中获取尽可能多的信息,体会数据的作用。3、初步学会制作复试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分析能力和合作能力。

如何区分折线的不同和标清图例,正确确定竖线间隔。

如何根据所提供数据的实际情况(有时并非每月、每年都有数据)来确定水平射线上每天竖线之间的间隔。

1、谈话导入。

师:你们回想近3个月深圳的下雨情况。

生:9月只下过一、两场雨雨量不大。

生:7、8月雨量较多,还有台风。

师:同学们很注意观察事物。深圳的雨季集中在7、8月份,降水量也最大。

2、回顾旧知。

出示20xx年的甲市月平均降水量一些数据。

师问:从中你了解到了什么?你觉得可以用怎样的形式来清晰地表示出这些原始数据?

生:统计表、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

师:选用那种方法最好?

好,同学们都有了自己的思考,现在到小组里将自己的想法说一说,形成共识。重要的一点是,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1、学生交流:

(1)为什么要选择这种统计方式。

(2)这种统计方式有什么好处。

(3)通过举例的方式说明自己的想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将复式条形统计图与复式的折线统计图进行比较。从中说明两者的关系与功能。

2、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制作成条形或折线统计图,并由两位学生板演并进行分析。

3、教师对学生在黑板上的统计图进行讲解。

(1)应该注意些什么?教师主要要解决图例问题。为了能清晰的表示两个量,我们可以用实线与虚线来表示。也可以用两种不同颜色来表示。

(2)教师引导学生对统计图进行分析。从统计图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教师在这里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想一想进一步分析条形统计图与折线统计图的不同的观察角度。)。

1、完成课本第62页的试一试。

2、小结:师: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复式折线统计图,它帮助我们便于看出事物发展的变化趋势。而且单式和复式两种折线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和步骤是一样的,只是复式折线统计图要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折线表示。

联系生活,激发学生参与统计活动的兴趣。

通过自主交流与探索,比较,逐步明确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发现最佳的统计方法。

数学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注意观察身边的数学知识。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

1、复习有关简单的路线图,进一步感知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轴对称图形和沿水平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题能力。

掌握有关简单的路线图,会辨认运动方式,并能根据要求画出相关图形。

画出轴对称图形和平移后的图形。

1、复习。

(1)简单地让学生回顾一下有关方位的知识。(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教室里同学间的相互之间的位置情况。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1)教材示范:邮局在(华光路)和(柳泉路)的交叉路口的(西南)角。

让学生理解是填路名和方位。

(2)问题1:育英小学在电影院的()方向。

引导学生找到育英小学和电影院,然后根据它们的位置来判断。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3)问题2:公园在()和()的交叉路口的()角。

同样引导学生先找到公园,再找到与公园相邻的两条路,再判断其方位。

(4)问题3:张丽去上学,她可能沿着()向()走,到华光路再向()走,在马路的()侧就是育英小学。

让学生找到张丽家和小学,然后根据张丽所走的路线来完成此题。

(5)问题4:张丽上学还可以走哪条路线?

同学之间说一说后集体交流。

2、书本上第87页的`练习。

逐一出示四幅图,让学生说一说分别是哪种运动方式?

思考后举手发表。

1、出示几幅图,让学生判断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如果是请你们画出对称轴。

2、在方格纸上出示几幅比较简单的图形,让学生根据对称轴画出另一半图形,并说一说是什么图形。

3、出示书本上第88页第13题的第1小题。

让学生独立画出轴对称图形。

这幅图形相对来说难度比较大,如果有困难的学生可以同桌互相交流一下,也可以借用镜子来完成。

4、平移图形。出示三幅图形,让学生根据要求进行平移,在平移前让学生说一说在平移的过程要注意的问题。独立完成后,集体交流。

5、完成书本上第2小题。

将小船向下平移5格。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一

教学案例:“认识平面图形”

[背景分析]。

数学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数学的结构、图形、布局和形式无不体现数学中美的因素。我们有些学生不能把数学与美联系在一起,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们数学美育教学的欠缺。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很多地方体现了数学的美,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分挖掘数学教学的美育功能,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获取知识,开发智力。

[教学目标]。

1、通过操作和观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

2、在找一找、拼一拼、画一画各种图形,直观而充分感知各种图形的特征,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与创新意识,以及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

4、在愉悦的氛围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1、初步感知体与面的关系,对立体图形有一定的感性认识。

2、找出平面图形的共性,区分不同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创设情境,感受美。

(上课一开始,播放优美、轻快的音乐)。

生:漂亮。

师:漂亮在哪里呢?为什么觉得它漂亮啊?

生:因为它有很多种颜色:有绿色、红色……。

生:因为它画了大树、房子、太阳……。

生:它有很多种形状,有圆圈、有三角形……。

生:想。

二、动手操作,诱导美。

师:其实,小朋友的手也可以创造出这些美的图形,先请大家从学具袋里任意拿出一个正方体,把它按在纸上沿着底面画一个图形,看看在你的笔下可以变什么样的'图形?(边示范边说明)。

(生独立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小朋友们,现在你能不能告诉大家,从长方体的底面画出来的图形是什么样子的呢?

生:四四方方的正方形。

师:哦!你知道它叫正方形,那你能不能告诉我们,什么样子的图形是正方形呢?

生:四四方方的。

师:没错,正方形是四四方方的,但是还有一点这个小朋友没有说,正方形的四条边也都相等。我们就把四四方方的,四条边都相等的图形我们就叫正方形。老师手上是正方形的照片,我们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长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大家再拿出任意一个长方体和圆柱,也沿着底面画画看。

生:(第二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先来说圆柱底面画出了图形?

生:圆柱可以画出一个圆圈。

生:圆形。

生1:我画出了一个长长的,方方的图形。

生2:我画出了正方形。

生:不一样,一个是长长方方的,一个是四四方方的。

师:为什么同样是长方体,他们画出的图形不一样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用什么样的长方体画出来的好吗?(请学生把运用的长方体拿上讲台展示)哦,小朋友们都看一下,原来这个长方体是一个特殊的长方体,它的两头都是正方形的。这位小朋友真棒,找得太好了。那另外这个我们把它取名叫“长方形”,这就是它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根据教师拿出不同大小的圆形和正方形说出名称,加强记忆)。

师:接下来轮到球了,它能画出什么图形呢,小朋友们想试试看吗?(想)。

(第三次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画得时候,你们发现什么困难没有?

生:球很难画,我画不出来。

生:(根据教师指定的名称找对应的图形)。

师:小朋友们表现都很棒,用掌声给自己鼓鼓掌。(拿出三棱镜),沿着它的底面也可画出一个新的图形。(教师画)它就是你们熟悉的朋友——三角形。

师总结:我们今天认识了四个新朋友,他们是谁呢?(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这四个好朋友和我们昨天认识的立体图形不一样,他们住在平面图形的王国里,都是平面的。

三、合作交流,寻找美。

生(兴奋地讨论着,给课堂气氛掀起一个高潮)。

师:在大家的配合之下,老师的第一个任务已完成了,第二个任务就是帮它们找找生活中的朋友——哪些物体的面是这些图形,把你想到的找到的先告诉你身边的同学。(教师巡视指导)。

谁来帮老师来完成这个任务?

师:我们重新再来看这幅图。(电脑逐一显示各种图形,学生说它们各自的名称。)。

四、游戏巩固,创造美。

(1)找一找,练习一第3题。

(2)拼一拼,练习五第4题。

(3)引导学生用这四种图形拼出自己喜欢的动物或其他的,拼好的进行全班展示,并给矛奖励。

(4)画一画,用学过的这些图形设计一幅自己喜欢的图案,画得漂亮得,老师给他签名,并送给一朵小红花。

五、课堂小结,表达美。

师:今天,你觉得我们的课堂美吗?美在哪里?

生:美,因为我们可以拼很多画也可以画出很多画。

师:今天小朋友拼出的画,画出的画很漂亮,很有创意,回家的作业就把你们的作品带给爸爸妈妈看,说给他们听,美在哪里。

[教学反思]。

一、创设情境——以美激趣。

鲜艳美观的图案,简洁大方的板书,亲切生动的语言,活泼有趣的故事都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妙方”,因此,本节课教学,我就创设了如下情境:以“阳光明媚的早晨”画面导入,通过学生边观察边欣赏,“说说漂亮在哪里”,把冷冰冰的知识与美结合起来,触动学生的心灵,接着让学生通过动手描一描,拼一拼,画一画等一系列活动来获得知识并从中受到美的陶冶。

二、回归生活——以美促智。

“平面图形”这部分知识源于现实生活,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平面图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具有一定的感性积累。所以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寻找交流生活中物体的图形这一活动,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生活积累,让学生能充分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三、积极评价——以美育德。

教师的每一次动情的评价对学生来说,学生记忆犹新,激情高潮。为了迎合低年级学生的好表扬心理,我承读了幼儿教育的评价方式:如掌声、小红花、智慧星等,以无声、有声的方式对学生及时评价,营造舒心、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产生良好的学习情感和持久的学习兴趣。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二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用计算器计算、学习除数是一位小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除数是整数除法的道理,会计算除数是一位小数的除法。

3、在把已有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感受知识间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1、师生进行小米价钱的谈话,鼓励学生课下调查,并引出本节课的问题。

(设计意图:关于现实小米价钱的对话,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数学,又自然引出要解决的问题。)。

2、教师介绍教材上买小米的事情及有关数据信息,并做简单板书。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愿望。

(设计意图:口述问题的`出处和由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1、师生列出算式,让学生观察被除数和除数的特点,引出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发现“被除数和除数特征”引出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既有利于知识的学习,也为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作好铺垫。)。

2、提出用计算器计算的要求,学生算完后,交流并板书出来。

(设计意图:利用计算器计算既能满足学生急于得到答案的愿望,也为计算作铺垫。)。

3、启发学生把21.6和1.8元化成角用竖式计算。交流计算的过程和结果时说说是怎样想的。教师板书出竖式。

(设计意图:根据学生已有经验解决问题,既使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化,更为用竖式计算小数除法作准备。)。

1、教师板书出21.6÷1.8的竖式,提出:怎样把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教师参与讨论,使学生知道可以把被除数和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使它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理解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为整数除法的道理,促进知识的迁移。)。

2、提出:“竖式计算怎么办?”师生讨论得出:在竖式直接画去小数点后,按整数除法计算。最后,学生自己用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讨论形成计算的方法,体会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与除数是整数的除法的联系。)。

1、提出“按每千克2.5元计算,21.6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要求。请一名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创造综合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的空间。促进学生知识整合的能力。)。

2、请板演的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想的。重点关注商8以后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在自主尝试的基础上,通过交流丰富计算知识,提高计算能力。)。

3、提出“每千克小米2.5元,30元能买多少千克小米”的问题,师生列出算式,先讨论:把2.5扩大10倍后,30怎么办?再鼓励学生自主计算,然后交流。

(设计意图: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完善除数是一位小数的计算知识。让学生经历计算方式发展的过程。)。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教学反思: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三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按运算顺序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灵活地选择合理的算法。

2、通过学生边练边说想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简算意识。

3、进一步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的计算习惯。

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具准备。

小黑板。

教学环节。

过程性目标。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教学后记。

揭示课题。

直接点题,明确学习目标。

在复习了运算定律和简便算法后,我们再来复习整数、小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通过复习,要进一步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在运算的过程中,注意能简便计算的用简便算法。

复习运算顺序。

通过复习,进一步使学生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通过综合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提问:在四则运算里,第一级运算和第二级运算是怎样规定的?

请同学们先看课本第67页上关于混合计算的几个问题,再讨论一下问题的答案,然后告诉大家。

练习十二第9题。

练习十二第10题。

让学生估算,并对估计结果进行解释。

做练习十二第12题。

学生相互说说,个别学生全班回答。

学生相互交流,个别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其余学生进行补充。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进行板演。

个别学生说说运算顺序,集体进行批改订正。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学生板演,集体进行评讲订正。

学生先估算,再进行计算验证。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意。并相互交流自己的理解。

个别学生说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其余学生进行补充,再列式进行解答。

学生能正确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四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和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理解平均分。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1、导入,操作

(1)、请把你组内的东西分给每一个人,要一样.

(2)、各小组动手操作

(3)、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

(1)、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名称吗?

(4)、学生取名。

3、出示课题

(1)、平均分。

(2)、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同学,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

1、学习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讨论

(2)、动手操作。

(3)、学生汇报。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2、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3、完成课本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如何做?

(3)、学生讨论交流。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五

1、教具:木制圆柱体b组:高度一定,直径渐减。

2、错误订正:在教具上,每个圆柱只能嵌进相合的园穴。

基本提示:1-p:用圆柱体b以圆柱找穴练习。p为pairing(配对)的代表符号。

师:"今天我们工作的是插座圆柱体"。教师示范从教具架上把圆柱体取下。用双手托握教具两端,(大拇指在后,小拇指弯曲托住底端,其余三指略微弯曲把住前面和侧面)搬运。

幼:用眼睛仔细观察老师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教师很少用语言告诉孩子该如何操作,而是用慢而精确的动作示范来让孩子了解操作步骤,这一点是符合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趋势的。同时需要孩子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观察。)。

师:"这是插座圆柱体"。

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师:"插座圆柱体在哪里?"幼:"插座圆柱体在地毯上。"师:"这是什么?"幼:"这是插座圆柱体"。

圆柱体底部朝上一手触摸圆柱体的直径和洞穴直径,尽兴配对工作。

(评析:在蒙氏教学中,三段体的教学方式是经典而有效的。首先老师具体让孩子了解工作的名称(例:"这是插座圆柱体"。),接着让孩子理解工作(例:"插座圆柱体在哪里"?),最后让孩子运用工作(例:"这是什么?")。孩子们通过三段体的学习,真正掌握了工作的名称。)。

师:你想试试看吗?

幼:好的。

(评析:蒙氏教具最终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让幼儿用自己的手去触摸,用眼睛观察,用思维来控制操作,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教师的每一个提示和所需的时间都要考虑到幼儿的思考。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六

1、 从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出发,引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掌握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合理地进行计算。

2、 在探索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括和表述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3、 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情感体验,感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理解的带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1、我们已学过了哪些分数加减法?(板书:分数加减法)

(学生回答: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1减真分数)

2、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想一想:接下去我们还会研究哪些分数加减法?

(学生叙述,教师调控)

设计意图:学生在前面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同分母加减法,异分母加减法。通过复习旧知引新,激活了学生的知识储备,促使学生饶有兴趣地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带分数的加减法。(补充课题:带分数加减法)

1、 你能举几个带分数吗?这几个数能组成哪些加减法算式?

(学生举例,教师板演,注意分类。黑板上应有一道同分母的加法、一道同分母减法、一道异分母加法、与一道异分母减法)

2、请大家从这四题中选一道加法与一道减法进行计算,边算边思考下列两个问题

(1)是怎样计算带分数加减法的?

(2)能找到其他不同的方法吗?

(教师巡视,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自由的空间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充分调动了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

3、组织学生讨论:你觉得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要这样计算?

(让学生说清楚算法与算理,对板演的不同方法进行对比,得出优化的方法;注意发现有没有将分数化成小数来计算的方法出现,如有的话,也可集体认识、辨析一下这样的方法。)

设计意图:在这个提倡和促进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环节,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在小组活动中虚心的倾听别人的学习经验中有了针对自己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的不同的收获,而教师充分参与活动,做活动中学生们的支持者、参与者。

4、 那么你觉得带分数加减法应该怎样进行计算呢?

(带分数相加减,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再把所得的数合并起来。)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1、计算。

2、生活应用。

设计意图:巩固所学概念,发现和弥补教学中的遗漏和不足,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

学了今天这节课,大家有什么收获吗?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七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认识(一)》,在课本的2——5页。

知识与技能: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并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过程与方法: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认识圆及圆的一些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价值观: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在观察和操作中体会圆的特征,知道直径和半径的概念。

用圆规画圆。

课件

师:我本想让大家做一个套圈游戏,但对于大家站在什么位置参与游戏更公平,老师一直没有想好,请大家帮我参谋一下。(课件出示三种游戏方式,触控笔画出同学与小旗标志之间的距离。)

导入:为什么圆会有这么大的优点呢?让我们一起来探寻圆的奥秘吧!

板书课题:圆的认识

学生对于三种游戏方式进行评价,并说原因。

1。欣赏图形。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圆,同时用触控笔“抽”出圆形)

师:圆和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呢?(出示以前学过的图形)

(出示一个椭圆和一个凹凸不平的圆)问:这是圆吗?为什么?

2。尝试画圆。

(2)(实物投影仪)老师示范画圆。

3。认识圆各部分的名称。

老师在白板上用圆规、直尺等工具演示画圆、圆心、半径、直径及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4。探究圆的特征。

(1)画:在刚才自己画的较成功的一个圆中继续画3条半径、3条直径。

(2)画:a。以点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b。在另外一个地方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想: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系?

5。首尾呼应

(第一关用白板遮盖的方式逐一呈现练习题,在学生回答出结果时,用触控笔及时给出结果。第二关演示圆形、正方形、椭圆滚动过程及中心点留下的痕迹。)

(调用电子白板上的“科技素材”)

五、全总结理知识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感受圆的历史。

如果要在操场上画一个很大的圆,你有什么方法吗?

谈收获。

板书设计:

圆心o 位置

半径r 圆的大小

直径d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八

教学目标:通过概述、复述、阅读、列表格呈现学习结果的思维学习方式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习能力。

教学准备:学习卡,列表格工具(尺子、铅笔、)。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和你们上一节学习方式训练课。老师听说同学们也进行过学习方式的训练。我们先来复习复习:准备就绪的约定是“ok”;明白(拇指向上),不明白(拇指向下);做出判断,正确“v”,错误“x”;同学表现好,掌声表扬他的方式是——,为了解决问题,需要四人小组合作,请分成四人小组,小组里的每个人都有分工,是组长的请举手,记录员请举起手中的笔,声控员请像老师一样把手放在嘴唇上,发言人请站起来。活动结束的口令是——一般的是击三下掌声x、x、x,还可以倒数五个数。接下来的课我们要用到这些约定,请同学们接原来约定的去做。

1.我们先进行概述训练。板书:一、概述。

概述就是大概地叙述。把主要内容说出来,数据大约是多少?请说出来。

2.请看幻灯,听老师读,听完后请进行概述:

玉州区东环小学位于玉州区一环东路166号,创建于1995年,占地40亩,现有教师185名,69个教学班,4725名学生。

师:这段话大概讲的是什么内容?所讲的数据大约是多少?

学生练说。

师:请你再说。

学生再练说。

师:说得怎么样?我们来看看原话。

2.接下来我们进行复述训练。板书:二、复述。

请看幻灯,听老师读题,听完后请进行复述。

笑笑从家去学校,计划10分钟走完全程,笑笑每分钟走全程的几分之几?

师:看到了、听到了哪些信息,请同学们大胆地复述。

师:谁能再说说?

师:我们再看看刚才复述的内容。同学们复述对了吗?

谁能说说笑笑每分钟走全程的几分之几?

3.再听一段话。

看着听的内容,同学们能复述了。只听不看,同学们能不能复述?

听好啦?请大胆地复述。听到了什么就说什么。请你来。

谁再来复述?你听得认真,还能在心里与同学的发言进行比较。请同学们把表扬的掌声也送给她!

我们来看原文。

这块三角形广告牌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能口算出来吗?

认真听别人说话,你的听力会越来越好!大胆地练说,你会变得能说会道。

四、读题训练。

请拿出学习卡1:

怎么读题呢?请看读题要求。

幻灯出示读题要求:。

1.浏览。快速地看题目,看看讲的是什么内容,是什么类型的题目;

2.指读。用手指着题目,一字一字地读,不漏字,不漏句,找到已知条件和问题;

3.精读。认真地读题,画出关键的词句。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

老师逐一出示要求,引导学生读题。

师:首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题目,看看讲的是什么内容?板书:浏览。

学生快速读题。

师:这道题讲了什么内容?谁能说说?

学生说。

师:你很会抓住题目的主要内容。

生指读。

师:谁来说说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师:最后请同学们再认认真真地读题目,把刚才同。

学们讲的,及你自己思考的,认为关键的词句,画出来。板书:精读。

仔细地思考题目所给的已知条件,理清数量关系,解决问题!写在学习卡上。

生做题。

师:同学们做完了,结果对不对呢?请同桌两人互相交流各自的结果。

师:击掌三下停止交流。哪位同学愿意上来展示自己的学习结果?能说说你的解题思路吗?

生汇报。

师:还有不同的方法吗?请你来展示。

师:同学们,请判断!

师:题目做完了,刚才我们的读题是分三步去读的:先浏览,快速地看一遍,然后指读,不漏字,不漏句,最后精读。同学们以后读题,希望也能按照这三个要求去做。

师:运用结构图状的表达方式呈现学习过程及结果,能节约时间,提高效率。结构图状表达方式有线状结构、气泡图、树状、表格式、状、饼状、图文结构等。接下来我们重点学习用表格式结构的表达方式。板书:表格呈现。

请看题:出示幻灯片。

先请同学们运用刚才的读题方法去读题。

这道题请同学们四人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学习卡2,用表格呈现的方式把你们思考的过程表现出来,并能在表格中找到正确的答案。请各组组长上来领学习卡2。

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学习卡2。

哪个小组愿意上来展示你们的学习结果,介绍你们制作的表格。

师:请这个小组的同学上来展示。生1汇报。

师:哪个组的与这个组不一样的。请生2汇报。

师:从表格中,我们能清楚地看到了同学们思考的过程,真聪明,思维真敏捷!

这节课我们就训练到这里,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学生谈各自的收获,同桌互相交流,请几名学生在班上汇报。)。

同学们的收获真大,在今后的学习中,希望同学们能把这些学习方式运用到学习中去,提高学习效率。

板书:

学习方式训练。

一、概述。

二、复述浏览。

三、读题指读。

四、表格呈现精读。

好的学习习惯,在学生的学习中起着重要作用,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方式训练是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好途径。

这节课从概述、复述、读题和表格呈现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进行小学高年级数学学习方式的训练。突出的有以下几点:

1、从学生熟视无睹的一些学习习惯入手进行学习方式训练,强化训练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这在平时的读题中是常用到的,大部分学生也能做到,但一些学生由于忽略了,致使读了几遍题目,都不知题题目讲的是什么。这节学习方式训练从概述、复述、读题三方面进行训练,学生就懂得从何入手读题才更好地理解题意。

2、如何更有效地进行识记,并快速进行表达呈现,运用科学的呈现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表达的呈现方式有许多种,这节课对学生进行表格呈现的训练,让学生在学习时把纯文字的内容变为表格呈现方式,不仅加深对题目的理解,还加快了记忆的速度。

3、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形成,并非一朝一日之功,它需要我们老师不断地督促与引导,需要学生长期努力。本节课中,对于概述和复述的训练,大部分学生由于引导得不够,学生放不开,不敢大胆地表达。相信只要训练得法,好的学习习惯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和变化。

数学教案小学篇十九

1、熟记角的各部分名称,能辨认出直角、锐角、钝角。

2、培养乐于交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勤于思考的好习惯。

放大镜和一块手表。

(一)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来上一节角的练习课。

(二)指导练习。

1、完成练习题1: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完成习题2。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认识怎样判断。

3、完成习题3:学生独立完成,投影仪出示答案。

4、指导学生完成习题4:收集学生的思考方法,让学生口述方法。

5、指导完成习题5。

(1)观察3:00与9:00钟面上的时针,分针的角是否一样大。

(2)分组拨一拨,找出哪两个时刻时针、分针所成的角是一样大,并把角的名称写下来。

(3)发现什么规律,两个时刻相加正好是12。

6、完成习题6、7。

(三)全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