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实用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5:46:31 页码:10
2023年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实用9篇)
2023-11-20 15:46:31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的经历进行一个回顾和概括,是提高自身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具备概括性和准确性,言简意赅。接下来是一些经典案例的总结,让我们一起来看看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一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朱迪・皮考特的作品。也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语言简单,描写形象。作者尤其善于对细节的把握,让人印象深刻。她所描写的故事是一个很具争议的社会话题,器官捐赠。

然而她并没有花一句话去评论它,相反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让人撕心裂肺的痛苦场景,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评判。然而很多事情都不是对与错这样简单。对于安娜和凯特,公平,对错,生死这样的词汇用在她们身上都不合适,或许只剩下亲情的存在和伦理与残酷现实的纠缠。

另外一个让人同情的人,布莱恩,安娜的父亲。当我看到如下文字的时候,我落泪了。

眼看着一个强壮的男人崩溃,是一件奇特的事。“你能在这里告诉我真确的答案是什么吗?”布莱恩问,他的.声音变得沙哑,“因为我不知道要去何处寻找答案。我知道什么是对的。我知道什么是公平的。但是,这两者在这里都不适合。我可以到庭作证,我可以考虑要说什么,我可以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我甚至可以告诉你,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可是已经十三年了,亚历山大先生,我还是没有找到。”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爸爸哭。”她说,“我妈,他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在凯特身上。可是,爸爸――他如果崩溃,一定会躲在我们都看不到的地方伤心。”

故事的结局让我很痛心,和电影的完全不同,离开这个世界的不是患绝症的凯特而是安娜。或许就算是在结尾,作者都想让我们去沉思。或许这也正好迎合了小说开始的那句话,“如果你的父母因为一个理由孕育你,那么,那个理由最好一直存在。因为,那个理由要是不存在了,你也没必要存在了。”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二

这是个五口之家。凯特两岁时罹患白血病。为了给她治病,父母通过先进的基因技术孕育并生下了与她基因完美匹配的安娜。从第一管脐带血开始,十三年来,安娜不断向姐姐“供应”了白血球、干细胞、骨髓……后来,凯特的肾功能衰竭,父母要求妹妹捐献一个肾。但这回安娜不干了,她无法忍受自己一再被当成“药品”,还在哥哥的帮助下找到律师事务所,控告父母夺走了自己的身体使用权。

母亲不能谅解小女儿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安娜,认为长期以来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儿子觉得自己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明明谁都没有错,可是这个家庭却变得支离破碎,全家陷入一个无法解脱的感情迷局。

还记得母亲在法庭上那动容的话:“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在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可是光认识路有什么用,房屋在崩坍,弥漫着有毒气体!掌心掌背同样是肉,她的无奈,她的无所适从,她的惊慌失措,都是因为爱。两个女儿都是舍不得的啊。

但安娜也没有错啊,她已经13岁了,谁真正关心过她作为一个“器官供应站”所遭受的悲哀和痛苦?是那种连自己离开餐桌都没有人注意的冷漠激起了她的抗争。不禁为安娜的痛苦而揪心,她也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啊!不是凯特的替代品,凯特需要的她同样需要。她也需要关怀需要爱,不是在凯特需要的时候才被想起。

那个一直徘徊在生死边缘的凯特或许是最痛苦的。最早想放弃的人就是她自己,而一直坚持的则是她的母亲。她或许意识到这样的生活对妹妹是不公平的,或许觉得母亲的爱沉重得难以负担呢?安娜争得了身体的使用权,却永远地离开了——倾盆大雨中,被一辆疾驶的车碾平了身躯。凯特活了下来,妹妹最后还是成了她的守护神。“我想着她的`肾脏在我的身体里运作,她的血液在我的血管里流淌。不管去哪里,我都带着她”,这是姐姐对妹妹永远的怀念。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三

一直很喜欢《姐姐的守护者》这本书,读完总让人很感动。《姐姐的守护者》说得是一个家庭的故事,家里的老二凯特,是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孩,而因为想要挽救这个小女孩的生命,爸爸妈妈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调配了一个完美的受精卵,后来生下安娜。似乎从安娜的出生,就注定安娜是以姐姐的药物的身份存在的,从小就一直为姐姐提供脐带血、血小板、白血球、干细胞、骨髓……终于有一天,安娜以夺回身体支配权的名义起诉了父母。书中的故事是从这里写起的。

当我第一次看这本书的时候,只看到安娜的自私,看到她竟然打工赚钱请最好的律师状告父母,难免让人感到不解。安娜固然有权利支配自己的身体,实际上,对姐姐凯特的这种帮助,也确实多多少少伤害了安娜的身体,至少她要比别的健康的小朋友多很多打针、住院的经历。但是难道安娜就不爱自己的姐姐吗?难道看到姐姐发病、有危险时,她不是该义无反顾地为她做些什么吗?在书的一开始,我是有点不理解安娜的。

但是其实事实并不是像我想象中那样的。原来安娜是受姐姐所托,才会状告父母。姐姐凯特觉得自己活着是大家的累赘,她不知道这样痛苦的活着有什么意义,不想再连累家人,不想连累安娜。她想着,如果她不在了,那么这个家就可以像个正常的家庭了吧。哥哥杰西,妹妹安娜,爸爸妈妈都可以过回正常的生活,不必整天担心她会突然发病,可以无忧无虑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可以一家人去野餐去运动。那些简单而又温馨的活动,在他们家却从来都那么难得。凯特想着要解放所有的人。

母亲固然想不到安娜会把自己告上法庭。母亲说,“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的小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合法吗?合乎道德吗?我不知道。可是现在,我的小女儿将我告上了法庭……”母亲不是不爱安娜,只是有的时候,太害怕会失去凯特,把自己的焦点都放在了凯特身上。

父亲是一个非常让人尊敬的人。他是一名消防员,在家庭里,一直是家里的支柱,安慰着母亲,鼓励着凯特,引领着安娜和杰西。他的坚强,他的温暖,一直似细水长流般的温和,但是很温暖人。

杰西是凯特的哥哥,虽然书中关于他的描写不算太多,但是他很让我感动。杰西爱凯特,也爱安娜,她们是他血脉相连的妹妹啊。因为爱凯特,所以因为他的`血型与凯特的不符而感到很惭愧,所以偷偷地去为安娜捐血小板。母亲看到他手臂上的淤青,以为他是在吸毒,实在很难受看到他母亲竟这样怀疑杰西。但同时,杰西也有些怨恨凯特和安娜。

凯特从某种意义上说,夺走了杰西和安娜的父母,父母的焦点一直就在凯特身上。安娜的存在则时常提醒着杰西,自己帮不了凯特,看到她痛苦,自己也不能像安娜一样为她做点什么,只能在凯特发病时跟上救护车,这是一种深深的无助。血小板是自己唯一能为凯特做的。因了这些无助,惭愧,又得不到父母足够的关注,杰西也走过岔路。他沉迷于放火。但是其实,这是一种多么令人心痛的做法,因为父亲是消防员,所以用放火这么极端的方式以寻求父亲的关注。

书中还介绍了律师坎贝尔及艾米丽的一些经历和故事。这本书,文字挺朴实的,但是其中的感情却让人深深的感动。书的结局却出乎我的意料。官司以安娜的胜利告终,但是就在安娜的归途中,安娜发生车祸,爸爸作为消防员感到案发现场,发现遇难者正是自己的女儿安娜。那种痛苦,真的很难让人释怀。故事的结尾,安娜的肾捐给了姐姐,姐姐带着安娜的那一份,生活了下来。

故事真的给人很大的震撼。生命无常,但活着的人就是希望。生活中有太多意料不到,控制不住的事情,我们活着,也不只是自己的活着,至少我们是家人的一个精神支柱。活着的人总要努力地活下去。不管这世上苦难多么多,至少有家人会关心你,会毫无条件地支持你,在最关键,在我们最脆弱的时刻,总会有人站在我们身边。这样就够了。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四

世界上最感人的行为都来自爱,一切为了爱。

――题记。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安娜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凯特活下去,她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唯一的理由。

主题是什么?在我看来,是“守护”吧。是凯特挣扎着的生命中,“守护”着她的形形色色的人吧。妈妈,怀揣着强大也强行的母爱,把“让女儿多活一天”变成了生活的全部;妹妹,是为了救姐姐的命而被制造出来的,捐血,移植骨髓,只要姐姐需要;弟弟和爸爸,也已然失去了自己的生活,但他们都发自内心并认为生活就是该这样。

有时觉得病人凯特反而是那个最累的人,当大家都到她病床旁打算陪着走到最后的'时候,他们抱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呢,我相信每个人都是很真诚在陪伴的,可他们更多的也只是一个过场而已,一个和你没什么联系的亲人,思想的远比感情的大很多。还有人和凯特说你会好起来的,要相信。多么套路的话,甚至他们不知道她最希望的是什么,而凯特像一个看淡了的人似的,接受每个人的祝福,然后欢笑聊天。如果这时有个人只是静静的陪者,与她在意的聊聊天,或许那样的送别对即将死的人更好。

而她的妈妈,那个让人感觉最疼爱女儿的人,似乎走入了一个怪圈,甚至有时感觉女儿的活着都是为了不让她妈妈的希望破灭。可我却认为,人该知道什么时候放手,即使再痛,一味的紧抓不放很容易让人迷失,让人看不清真正要的东西,我想这就是影片中妈妈给我最大的感受。当然,这些说起来总是轻描淡写,没有经历过很多都没法体会。只是平静的接受自己该接受一切,也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如今为对方好已经不能成为借口,更何况我们未必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好。

没有再出现奇迹,姐姐已经因为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回忆,还有自己的甜蜜的爱情的回忆(一本相册),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五

这是我看的第一部朱迪·皮考特的作品。也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语言简单,描写形象。作者尤其善于对细节的把握,让人印象深刻。她所描写的故事是一个很具争议的社会话题,器官捐赠。

然而她并没有花一句话去评论它,相反却告诉了我们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一个又一个让人撕心裂肺的痛苦场景,让我们自己去思考,自己去评判。然而很多事情都不是对与错这样简单。对于安娜和凯特,公平,对错,生死这样的词汇用在她们身上都不合适,或许只剩下亲情的存在和伦理与残酷现实的纠缠。

另外一个让人同情的人,布莱恩,安娜的父亲。当我看到如下文字的时候,我落泪了。

眼看着一个强壮的男人崩溃,是一件奇特的事。“你能在这里告诉我真确的答案是什么吗?”布莱恩问,他的声音变得沙哑,“因为我不知道要去何处寻找答案。我知道什么是对的。我知道什么是公平的。但是,这两者在这里都不适合。我可以到庭作证,我可以考虑要说什么,我可以告诉你什么应该做,什么必须做。我甚至可以告诉你,一定会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可是已经十三年了,亚历山大先生,我还是没有找到。”

“我从来没有看到过我爸爸哭。”她说,“我妈,他所有的时间都投注在凯特身上。可是,爸爸——他如果崩溃,一定会躲在我们都看不到的地方伤心。”

故事的结局让我很痛心,和电影的完全不同,离开这个世界的不是患绝症的凯特而是安娜。或许就算是在结尾,作者都想让我们去沉思。或许这也正好迎合了小说开始的那句话,“如果你的父母因为一个理由孕育你,那么,那个理由最好一直存在。因为,那个理由要是不存在了,你也没必要存在了。”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六

刚看这个电影的时候,只是纯粹的觉得应该会很好看,因为卡梅隆迪亚茨。

一个关乎生命和亲情的很感人的影片。起因是妹妹将自己的妈妈起诉了,觉得自己的出生就是为了能使姐姐活下去,不想继续为姐姐捐献自己的肾脏,不然以后就得小心翼翼地活着“谁愿意以后都小心翼翼的活着”。这就是她的理由。

电影采用插叙回忆的方式婉婉道来一个家庭的故事。有曾经的温馨美满,还有现在表面和谐,但是随时可能有爆发危机的可能的隐患。

每一小段故事都让人有新的体会。妈妈为了因为化疗而掉发的女儿,自己也理了头,就为了,和女儿一起出去透风;姐姐凯特和男友泰勒在一起时,就像两个老夫妻,相互扶持,能够理解各自的忧郁疾病困扰的苦痛,凯特问泰勒拍不怕死,泰勒说不怕,因为要不是自己生病,就不会遇到凯特,两人也不会相爱,凯特感觉到甜蜜的爱,然后泰勒就悄无声息的从世界上消失了,也没能和凯特道别;最后法庭,才道出,原来一切都是凯特累了,想走了,所以才叫妹妹把妈妈诉讼到法庭,妈妈很不解,为什么不和自己说,其实,姐姐已经说过好多次了,但是,妈妈近乎偏执地不想放手,真的不想放弃任何治疗孩子的机会。

一个家庭,由于姐姐的病情,弟弟妹妹的感受被妈妈忽略了。弟弟有阅读障碍,妹妹可能从小觉得自己来到世界只是一个治疗的工具,爸妈也失去了爱情的感觉,姐姐,一切都看在眼里,所有的苦痛也都觉得源于自己,于是,她只能叫妹妹帮助自己,妹妹也真的没有让姐姐失望,真的很勇敢,11岁的少女,真的找了律师,并且最后赢得了诉讼,尽管最后诉讼的结果看来真的已经无足轻重了,整部剧就那样不温不火,或许在爸爸坚持要带姐姐最后一次去海滩的时候,跟妈妈发生冲突,算是比较高潮的地方吧。

没有再出现奇迹,姐姐已经因为妹妹的.出生,已经算是奇迹多活了很多年了。姐姐就在和妈妈敞开心扉聊的那晚,留下了关于全家的幸福的回忆,还有自己的甜蜜的爱情的回忆(一本相册),就在那晚停止了呼吸。

不能说这部电影谁演的好演的不好,因为所有这些演员的密切合作才能演绎出如此感人温馨和令人深思的作品。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七

眼泪洗不去伤痛,爱亦无法成为全部。

有这样的一本书,触动灵魂深处的自私与无私,讲述着一个关于生命尊严和生命品质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对灵魂是一场洗礼。

安娜的出生,或许预示着它灵魂的无私,成为姐姐的“特效药”,在需要的时候随时为姐姐提供血液、骨髓。这一点,在她出生之前就已经设计好的。

这个答案,妈妈没办法告诉她,因为妈妈每天忙于照顾随时面对死神的凯特;爸爸也没办法告诉她,作为消防员的父亲总是急匆匆的去挽救一栋房子或者是一间仓库,也可能是人;哥哥没办法告诉她,叛逆的哥哥总是喜欢做一切不合时宜的事情,包括喝酒、抽烟甚至吸毒、放火……安娜需要找出这样的答案:她是谁?离开了凯特之后。

一纸诉状将这个原本混乱的家庭卷入了更为混乱的状态。安娜希望取回对自己身体器官的支配权,而不是在父母的安排下,毫无反抗的接受打针、麻醉、抽血、抽骨髓甚至捐肾。律师坎贝尔受理了这个官司。朱利安,坎贝尔的前女友,作为诉讼监护人也牵涉其中,对每个家庭成员进行拜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八

她的存在,并不是因为她自己,而是因为另外一个人。

她的成长,很少鲜花,很少掌声,没有奔跑,没有聚会,没有少女应有的快乐,她因为别人的痛苦而更加痛苦,但她没有逃避。

爸爸妈妈的关爱很少落在她身上,他和哥哥一样,被忽视了,要把全部的爱倾注于那位生病的姐姐身上。

妹妹爱姐姐,所以她一直以来无论有多痛都坚持帮助姐姐。可是,这次,姐姐累了。

妈妈爱姐姐,从姐姐一生病,妈妈就一直很努力的寻找治疗方法,她固执的认为,只有一直治疗才是对姐姐好。姐姐也很努力的接受治疗,但只有她知道,这很疼,而且最重要一点,她知道这个病很难治愈,而且妈妈因为帮助她治病,放弃了自己的事业,父亲一个人负担全家的全部开销,妹妹一直陪她受累,弟弟也常常受到忽视。她不想因为自己的病拖累自己的家人,带给大家痛苦,但妈妈的固执让她无可奈何。

有一天,姐姐因为肾衰竭需要妹妹捐一个肾给她。就在这时,妹妹把妈妈告上了法庭。律师先生接了她的案子,用尽一切方法帮助妹妹。法庭上,律师先生和律师妈妈据理力争,哥哥这时候站出来,告诉妈妈,妹妹是因为姐姐才这么做的。律师先生这时冲出法庭,他的癫痫病发作了。“他接我这个案子,是因为他知道不能支配自己身体的痛苦”。

影片的最后,姐姐在妈妈身边安然离去。姐姐离去后,大家的生活发生了改变,妹妹眼中的大家,都走上了自己该走的路上。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有其自身要走的路,每一个生命的归属都不尽相同。影片中的每一个主人翁,都充满对姐姐的爱,但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正如妈妈对姐姐的爱,是一种固执的爱,一种强大的母爱;而妹妹对姐姐的爱,是一种理解的爱。妈妈对姐姐的爱并不是有错,只是她可能没有听清楚姐姐的心声,所以由妹妹替姐姐完成了心中的愿望。

片尾妹妹说过:“我有一个姐姐,她很棒。”的确,姐姐勇敢地走到了自己应有的归属。

爱本身并没有错,爱的方式却不尽相同,尊重对方的想法,让其向应有的归属走去。

姐姐的守护者阅读笔记篇九

《姐姐的守护者》这本书是偶然间在书店看到的。看到这本书的名字之后觉得应该是一本特别有亲情味道的小说,所以马上开始看了。而在看完之后,发现并非如此。

读了这本书,我会觉得自己能够作为一个正常人,健康地活在阳光下,是多么幸运和值得珍惜的一件事。

小说中的姐姐凯特在2岁时得了白血病,父母为了救她,经过遗传基因配对生下了妹妹安娜,于是安娜从一出生便被贴上了“特效药”的标签,这是她活着的唯一价值和使命。从脐带血开始,到血液、白血球、骨髓、干细胞,她必须源源不断地为凯特捐献出来。为了成为凯特的特效药,她不能远行去参加曲棍球训练营,她必须随时待命,因为凯特随时都会有状况发生。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很多年,直到安娜捐得筋疲力尽,她实在太累了。当安娜看到凯特再一次犯病,并且还出现了肾衰竭的病情,她怕了,退缩了。她用自己给姐姐捐献骨髓后,父母送给她的,她认为最为珍贵的礼物,去换取了一名律师,她希望律师能帮助她争取到自己的身体的医疗权和支配权。

当母亲收到法院的传单,她很不能谅解小女儿为何不肯再救姐姐一次;父亲则感觉愧对小女儿,长期以来只关心大女儿的健康,不重视小女儿的感受;妹妹一方面不希望深爱的姐姐死亡,但又不希望自己存在的尊严被一再忽视,而家中另一个长期被忽略的大儿子,则觉得自己在家中无足轻重,成为问题少年。

这个五口之家的每一个成员,出发点也全部都是爱,因为爱,才会保护对方,因为保护才会使另一方受伤害,因为爱,对方一天不解脱,另一方也就无法解脱。

听听三个孩子的母亲莎拉在法庭上的一段陈辞,能说她的行为不是出于爱吗?“我的人生仿佛一场火灾,一个女儿被困火里,唯一能救她的机会,是派我另一个女儿上场,因为只有她认识路。我在冒险吗?我当然知道。我明白那可能导致我或许会同时失去两个女儿?是的,我明白。我知道要求她去做是不公平的吗?我绝对知道!可是,我也知道那是我唯一可以同时保住她们两个的机会。那合法吗?合乎道德吗?那是疯狂的、愚蠢的,还是残酷的主意?我不知道。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对的!”

也许,这里的每个人都受够了,爱让他们的生活变得如此沉重,似乎生存于世的唯一目的,就是接受爱,奉献爱,相信爱,延续爱。

爱固然美好,但有些爱,总不免带点“同归于尽”的残忍。

在爱的名义下,可以霸占,可以暴戾。

爱得入心入肺,入骨入肉,但死去活来,痛不欲生,也不得不继续熬下去,接受缘分和命运的安排。

爱的尽头,或许是最深切的无奈。

都是在爱的名义下,对与错有谁能分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