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16:54:52 页码:13
最新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大全8篇)
2023-11-13 16:54:52    小编:zdfb

环境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需要关注并总结环境对我们的影响。写总结时,我们可以通过列举事实、提出问题、反思经验等方式来丰富内容。接下来,我们将分享一些成功的总结案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一

核心提示:高考作文《站在我家的门口》,写的是在“我家的门口”依次出现的流浪土狗、猪和“我”的形象。一名教师被文章折服,给出了60分的满分,而另一名教师“读不懂”,给出了20分的最低档。文章几经辗转,最后得到50余分的较高分数...我来说两句。

楚天金报6月22日报道高考语文阅卷昨结束,记者获悉,我省一考生写出一篇“奇文”,引来争议,文章几经辗转,最后得到50余分的较高分数(属优秀作文)。

据介绍,这篇作文题为《站在我家的门口》,写的是在“我家的门口”依次出现的流浪土狗、猪和“我”的形象。评分时,按照我省高考阅卷规则,一篇作文同时由两名教师评分,结果一名教师被文章折服,给出了60分的满分,而另一名教师“读不懂”,给出了20分的最低档。由于两者评分值差高于9分“误差值”,文章被自动提交到第三名阅卷教师处,结果,评分与前两位教师均相值9分以上……最终,该作文被提交到阅卷点专家组讨论。

讨论中也出现较大分歧。不支持这篇作文者表示,文章读来一头雾水,不知所云,甚至不排除考生有“恶搞”的嫌疑,应该属于不及格的作文;而支持者表示文章内涵深刻,颇有点小说家卡夫卡的味道:文笔明净而想象奇诡,采用寓言体,背后的寓意人言人殊,暂无定论。几经争议后,这篇文章得到了50余分,属于优秀作文。

对这篇作文,专家组如此定评:“作者以荒诞的黑色幽默小说写法,来拷问眼下的‘人性’。在现代文明的进程中,受到各种欲望的挤压,人丧失了本应属于‘我’的所有东西,如‘忠诚’,‘勇敢’,如‘冲破牢笼,奔向自由’,如‘智慧’,以至想要请狗‘来帮’,请猪‘来拯救’。表达了作者对现代人的生存状态的关切与思考。也可理解为是作者本人的生活自述和反思,切合题意,中心突出。构思有特点,描述生动形象,语言有意蕴,表达很有个性色彩。”

不过,专家们也指出,由于选择了这种非常规的表达方式,文中形象所包含的意义有模糊性,会影响读者对主题的理解。

采访中,阅卷教师均表示,这一作文得到了较高的分数,说明我省高考作文评卷有较高的包容性,鼓励了学生的多种思维,对考生而言是有利的。不过他们并不提倡学生效仿,因为这类作文实在不好掌握,“写得好可能成为‘卡夫卡’,驾驭得不好,就不知所云了。”为了高考,建议学生们还是慎之又慎,毕竟高考是为高校选拔综合性人才,而不是选作文。

附:《站在我家的门口》。

我家门口站着一条狗。

这是条普通的狗。黄色皮毛,粗短四肢,腥臭的.大嘴往外滴着口水,好一幅正宗的流浪的土狗。

狗是一种忠诚的动物,也是一种勇敢而可怜的动物,我现在考虑是不是邀请站在我家门口的这位狗先生留下来,但我毕竟只是个弱小的书生啊!

正当我想开口挽留这位狗先生时,与我对视良久的“他”肚子“咕噜”一响,“呜咽”了一声。走了。

接着,来了一位猪,站在我家门口。

猪是一种哺乳动物。生来便是吃了睡,睡了吃。然后肥了,送进屠宰场,“喀嚓”一声便成人们口中的美食。

我家不养猪,我很好奇这头猪是如何逃离猪圈,逃离农村,来到城市,来到我家门口。

这肯定是一位英雄的猪,为表示尊敬,我用上了“位”,而不是其他的量词。有了前一位狗先生的教诲,我开始想猪先生是不是向我求助的,然而猪先生啊!如你所见,我不过是个弱小到不能再弱小的人,你是一个英雄的猪,你能冲破牢笼,冲破命运,奔向自由,而我却要受种种枷锁,背负种种负担,应当是您来拯救我啊!

可惜,显然猪先生并没有为我的话所动。那充满智慧的小眼只是盯看虚空的某一处,沉思着,沉思着。

这是一头智慧的猪,我想到,它应该在思考时间与空间的关系,可惜我语言与它不通,要不可以和它讨论一下牛顿三大定律,霍金的时间猜想,以及讨教一下金融危机等问题。我悲哀地想到,或许这位猪先生比我还牛,参加高考获得文科状元也不为奇,我沮丧地望了望这位猪先生,最后还是把门关上了。

忽然,门口站着一个人。

这回终于正常了。是谁?有可能是收水费、电费、管理费的,也有可能是收网费的,也有可能是小偷、杀手,那样我就死也不开门,把门反锁。

细看,他是个年轻人,白衬衫,牛仔裤,从口袋中拿出钥匙,居然打开了门。

啊,原来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二

多少年来,作文阅卷点有一句“口头语”:年年有高考,年年话走题。走题,就是把作文考题“审”错了,跑到其它地方去了。这是很严重的失误,其得分只能是“不及格”!

自从江苏省自主命题以来,我们在这方面产生了某种共识:降低高考作文的审题难度,让考生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投入正文写作;因为,说到底,高考作文“考”的是“作文”!是故,便有了“条条大路通罗马”的2006年的考题《人与路》,以及人人都能去念想的2007的考题《怀想天空》,——审题都比较容易。

现在,我们之所以在此“重提”审题之事,乃因为2008年出了审题问题。

然而!生活中常常出现“然而”。一旦直面试卷,大伙儿的“乐观”顿时烟消云散,因为许多考生都不能准确地、辩证地认识“好奇心”,驾驭“好奇心”——他们“跑题”了!

有人写道:毛泽东为什么能坚持万里长征?因为他有“好奇心”,好奇于“万水千山只等闲”。

有人写道:苏东坡被贬黄州,为什么能保持旷达的心态?因为他“好奇”于黄州的美妙山水,山水使他的心平静了。

有人写道:在汶川大地震中,武警战士为什么能从瓦砾中营救伤员?因为他们“好奇”,这下面究竟有没有埋着幸存者。

痛苦啊,阅卷之心被折磨得既酸且痛。

经过样卷分析、反复讨论,我们终于明白了:这“好奇心”三字,是不能往“高”处、往“深”处、往“玄妙”处拔高的。“好奇心”只是认识的“初始阶段”,只是触发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的一个“由头”。它的特征有二:一是“肤浅”;二是不断转移,即这里看看,那里看看。小学生的脑袋不复杂,他们“低幼”地写“低幼”的“好奇心”,所以切题;高三同学的思考就相当复杂了,他们有意无意地将“好奇心”“拔高”“深化”,把认识的“由头”和“初始”直接挂向伟大的科学成果和革命实践,结果就令人啼笑皆非了:大帽子套在小脑袋上,一直套到脚后跟!

正因如此,去年高考作文中“苹果”大丰收,许多考生都写牛顿躺在苹果树下,苹果砸下来,砸出了“万有引力”。殊不知,这苹果砸到其他人的脑袋上是永远砸不出“万有引力”来的,因为,牛顿关于“苹果落地”的“提问”已经不是浅薄的“好奇心”,而是一种包含了“解答思路”的科学家的思维,一种面对自然现象的“科学顿悟”!假如别的科学家发问,问题可能就是:为什么苹果越落越快?大、小苹果落地时间一样吗?把“好奇心”与“万有引力”直接挂钩,固然很是浪漫的,却省略、忽视了太多的艰辛科学研究,是对牛顿精神劳动的可悲可笑的无知!

这是去年“审题”的一种“失误”。还有另一种“失误”,就是简单地把“好奇心”视为“好东西”,只要有了“好奇心”,万事好成功。殊不知,“好奇心”还是一把“双刃剑”,它有可能带来“万有引力”、“人类发展”,也可能造就一批又一批被鲁迅批评过的无聊的、可悲的“看客”!“好奇心”是一个“中性词”,切不可误读为“褒义词”!

在去年的优秀作文中,一些考生的思维就相当周密了。他们既没有“神化”好奇心,也没有“弱化”好奇心,而是辩证地、周到地审视好奇心,提出了切合题意的精彩论断:“好奇心,无疑是一颗希望知道自己所不知事物的心,古今中外男女老少大多有这样一颗‘心’。”“好奇心是初始的,缺乏深度的,奶声奶气的。人们必须将‘好奇’的所得‘深化’,必须‘用心观察’、‘灵魂在场’、‘思想定位’,否则,无论多少个苹果砸下来,也砸不出‘万有引力’的发现,好奇心只会闭上心房的窗,落满灰尘!”“驱使牛顿探究出‘苹果为什么往下掉,而不是往上飞’这一问题的动力,是他作为一名可以名留青史的伟大物理学家而必备的能力……于是,万有引力被抛出,画出了漂亮的孤线,飞上太空!”以上,皆是认真“审题”、冷静“审题”的结果。他们成功了。

解析08年江苏高考作文“审题”的得失,是为了发出一种警示:即使在我们有意识地降低“审题”难度的今天,每一位考生依然不能“大意”,不能“想当然”,必须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切切实实地“审”好“题”,写出符合命题要求的作文。否则,一切皆为“泡影”。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三

烟台二中的于志高老师是今年高考的阅卷老师,写出精彩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谈批阅心得。他在批阅高考作文时看到一篇非常出彩的作文,文思飞扬,思想深刻,不禁拍案叫好……,后来这篇文章被打了满分。记者获悉这一消息后,及时与于老师取得联系,这篇满分作文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见上)。因为是封闭阅卷,目前无法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昨天(19日),记者还就如何写好高考作文采访了于志高老师。于老师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整体情况,并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整体良好尖子较少。

今年高考作文情况普遍良好,平均分高达42分多,比去年的39分高出3分。这和今年的作文题目有关系,审题没有难度,一般人都不会走题,但同时,想写得出彩也很难。所以今年作文整体良好,但低分少,拔尖的也少,50分以上的作文比往年减少很多。

于老师将今年的高考作文做了一个简单分类,基本上有三种情况:个人记忆类、民族记忆类、人类记忆类。

个人记忆类的,考生基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材料发挥。按道理,亲身经历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学生生活大部分平淡乏味,没有起伏,写出来便也缺少深度和新意,流于单调肤浅。但印象中有一篇《老宅》写得不错,文里考生写到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写到那里的人、环境,点点滴滴小事饱含着真挚的感情,不止给考生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篇作文最终得了50多分。

民族记忆类的,考生大部分取材历史,向年代要记忆,书写历史名人、民族苦难或民族辉煌史,包括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些内容因其本身的影响已经具备一定的深度,但可惜的是,大多数考生只停留在表面,挖掘不够,文字肤浅,只写出了那些记忆不会风化,但这些记忆为什么不会风化、其作用和价值是什么,几乎很少予以剖析,高考作文《写出精彩高考作文阅卷老师谈批阅心得》。这就像一个被埋没的含水量丰富的泉眼,只需要再向下挖一点点,清澈的泉水即会喷涌而出,但是考生却在泉眼之上停止了动作,令人遗憾。

最后一类是写人类的记忆,这些作文涵盖了世界的记忆,事件深刻,但作文普遍也缺少思想深度。这篇满分作文作为这一类的代表,作者没有停留在事件表面,融入了自己对事件的剖析、挖掘,思想深刻,文字灵动,非常出彩。

作文应有个性。

总体来说,今年的作文普遍缺少个性、深度、文采。

关于个性。今年的高考作文呈现出一种趋同的特点,选材趋同、表述趋同、作文同质化。比如很多考生选择了感动中国人物,说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但这些作文大多停留在对这些人物光彩照人这一层面的描写,而对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触及。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辙止,还有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前面还是南京大屠杀,一会儿就飞到了奥斯维辛,罗列了一大堆材料,看起来包罗万象,但都是单调的堆砌,缺少内在逻辑关系,成了人物记、大事记。很多考生的作文张冠李戴,混沌一体,看不出是眉毛眼睛。

关于深度。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并不希望学生有苦难的经历,没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从而无法写出生动深刻的文字不是他们的错,但学生平常应该多读书,掌握丰富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多思考。这里的思考不是用别人的文字和思想思考,而是应该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将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剖析,把最深层次的东西提炼出来,化为己用。

卷面书写很重要。

于老师提醒,卷面书写一定要工整,清晰。再漂亮的姑娘,抹了一脸灰,也看不出美丽。部分考生的卷子因为书写糟糕,评分受到很大影响。于老师告诫考生,书写是汉语言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给阅卷老师的是第一印象,而这个印象会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接受程度。好马也需好鞍配,美女也需靓衫衬,即便不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也一定要整齐、清晰,不要因为这些影响了大局。

阅读提示。

20xx年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满分60分。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四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大多为提供材料写议论文,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范围选题论述。首先考生应明确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想要写好议论文还要注意以下十忌。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五

1.关于整体要求:有字即不给0分;无标题扣2分;每缺50字(3行)扣1分;错别字每3个扣1分。

2.关于审题。

偏离题意的,如果能判断是完全离题的作文,给20分以下;如文章前后有适当点题的文字,在30分上下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36分。

3.关于基准分。

作文评分的基准分都定在42分。达到了基本要求,基本符合题意,语言也过得去,比较平一些的文章,就可以打42分。

4.打分的程序。

打分采取“综合判断,分等参照”的原则,首先应该从总体上综合打分,看它属于哪一档的文章。一篇作文在基础等级分上分为四档:

(1)42―50(2)32―41(3)22―31(4)21分以下。

所以,评估一篇文章,首先要能够把它定位在某一档中,这样,评分就不会出现大的失误。

5.关于评分重点。

评分标准中以题意、内容、语言和文体为重点。我们主张在这四项中,以内容和语言为重点。除了审题,文体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这里的文体,不是指议论文、记叙文和说明文,而是指更广泛的文体概念。

6.关于发展等级分的给分基本原则。

在通常情况下,基础等级分29分以下的试卷,不给发展分,30分以上的试卷,发展等级分这样给:30―34分,给四等发展等级分,即1―3分;35―39分,给三等发展等级分,即4―6分;40―44分,给二等发展等级分,即7―8分;45―50分,给一等发展等级分,即9―10分。当然,这个规定并非不可违犯。如果遇到某篇作文在某一方面的确非常突出,即使它的基础等级分相对较低,发展等级分也可以满分。

7.关于抄袭等情况的处理意见。

第一种是抄袭,就是原封不动或稍微改变了几个字的.默写公开发表的文章。凡是抄袭的作文,只能在20分以下给分,而且不给发展分。但是,抄袭作文必须给出证据,不能凭想当然办事。

第二种是套用,或者可以称为改写。故事是别人的,但用自己的语言重新叙述,个别地方根据题目要求,作了一定的修改。这类作文,如果再创造的成分教多,且能判断该考生的确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可以在及格分以上给分,但不能超过40分。

第三种是仿写。模仿与套用卷相像,但不一样。模仿卷的再创造成分更多,所以,如果立意、语言等方面出色,这类卷子可以打二类分,但不得超过50分。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六

烟台二中的于志高老师是今年高考的阅卷老师。他在批阅高考作文时看到一篇非常出彩的作文,文思飞扬,思想深刻,不禁拍案叫好……,后来这篇文章被打了满分。记者获悉这一消息后,及时与于老师取得联系,这篇满分作文得以与广大读者见面(见上)。因为是封闭阅卷,目前无法知道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

昨天(19日),记者还就如何写好高考作文采访了于志高老师。于老师分析了今年高考作文的整体情况,并给出一些实用建议。

整体良好尖子较少。

今年高考作文情况普遍良好,平均分高达42分多,比去年的39分高出3分。这和今年的作文题目有关系,审题没有难度,一般人都不会走题,但同时,想写得出彩也很难。所以今年作文整体良好,但低分少,拔尖的也少,50分以上的作文比往年减少很多。

于老师将今年的高考作文做了一个简单分类,基本上有三种情况:个人记忆类、民族记忆类、人类记忆类。

个人记忆类的,考生基本都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材料发挥。按道理,亲身经历很容易写出真情实感,但学生生活大部分平淡乏味,没有起伏,写出来便也缺少深度和新意,流于单调肤浅。但印象中有一篇《老宅》写得不错,文里考生写到自己曾经住过的地方,写到那里的人、环境,点点滴滴小事饱含着真挚的感情,不止给考生留下难以磨灭的记忆,也给阅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这篇作文最终得了50多分。

民族记忆类的,考生大部分取材历史,向年代要记忆,书写历史名人、民族苦难或民族辉煌史,包括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事件,这些内容因其本身的影响已经具备一定的深度,但可惜的是,大多数考生只停留在表面,挖掘不够,文字肤浅,只写出了那些记忆不会风化,但这些记忆为什么不会风化、其作用和价值是什么,几乎很少予以剖析。这就像一个被埋没的含水量丰富的泉眼,只需要再向下挖一点点,清澈的泉水即会喷涌而出,但是考生却在泉眼之上停止了动作,令人遗憾。

最后一类是写人类的记忆,这些作文涵盖了世界的记忆,事件深刻,但作文普遍也缺少思想深度。这篇满分作文作为这一类的代表,作者没有停留在事件表面,融入了自己对事件的剖析、挖掘,思想深刻,文字灵动,非常出彩。

作文应有个性。

总体来说,今年的作文普遍缺少个性、深度、文采。

关于个性。今年的高考作文呈现出一种趋同的特点,选材趋同、表述趋同、作文同质化。比如很多考生选择了感动中国人物,说他们不应该被遗忘,但这些作文大多停留在对这些人物光彩照人这一层面的描写,而对其背后深层次的东西没有触及。或者蜻蜓点水、浅尝辙止,还有的从古到今,从中到外,前面还是南京大屠杀,一会儿就飞到了奥斯维辛,罗列了一大堆材料,看起来包罗万象,但都是单调的堆砌,缺少内在逻辑关系,成了人物记、大事记。很多考生的`作文张冠李戴,混沌一体,看不出是眉毛眼睛。

关于深度。从老师的角度来看,并不希望学生有苦难的经历,没有丰富多彩的经历从而无法写出生动深刻的文字不是他们的错,但学生平常应该多读书,掌握丰富的材料,更重要的是要多思考。这里的思考不是用别人的文字和思想思考,而是应该多用自己的大脑思考,将掌握的材料进行深层挖掘、剖析,把最深层次的东西提炼出来,化为己用。

卷面书写很重要。

于老师提醒,卷面书写一定要工整,清晰。再漂亮的姑娘,抹了一脸灰,也看不出美丽。部分考生的卷子因为书写糟糕,评分受到很大影响。于老师告诫考生,书写是汉语言文学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它给阅卷老师的是第一印象,而这个印象会直接影响到阅卷老师对这篇作文的接受程度。好马也需好鞍配,美女也需靓衫衬,即便不能写一手漂亮的字,也一定要整齐、清晰,不要因为这些影响了大局。

阅读提示。

高考,山东卷语文作文题目:请以《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为题写800字文章,自拟题目,自选主题自选文体,文体特征明显。满分60分。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七

2003年是以"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为话题,天津有个考生在文章第一、二自然段这样写道:。

"万里书车一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侧,立马吴山第一峰。"。

这是我国金朝的海陵王完颜亮在南下伐宋之前所作的一首诗。但他的雄心壮志从来都被形容为狼子野心。如果作这首诗的是宋太祖或者唐太宗呢?也许它早成为咏叹豪迈雄心的名篇而脍炙人口了。

这真是闻所未闻的言论。读罢,又有谁不为之震撼呢?作者在结尾部分写道:。

我们不妨放下长久以来的对汉民族感情上的偏向,来审视一下中华民族历史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会发现:突厥的冒顿比起秦皇汉武毫不逊色;金朝明主完颜亮比起唐宗宋祖有过之而无不及;辽朝的耶律斜轸的才能不逊于岳飞、于谦……没有了感情上的亲疏远近,我们发现,历史上多了许多英雄豪杰。

是啊,这才是中华民族完整的历史,这才是完整的中华民族。可我们平时被感情亲疏迷住了双眼,就是想也没这么想,看也没这么看。阅卷老师看到这里,想到这里,又怎么不会为之打一高分呢?这篇文章的题目叫《立马吴山第一峰》。

要让我们的文章思想深刻,办法有许多,比如反弹琵琶法,纵向掘进法、侧面切入法等,都可以一用。

2005年高考江苏有个考生写了一篇《不肯死去的心》,其中写到外婆得了老年痴呆症,她除了自己的女儿,谁也不认识了,包括她的老伴。这天家中来了远客,母亲忙着下厨做菜,坐在宴席桌旁的外婆像小偷般一筷子一筷子往自己的口袋里夹菜,结果令客人大惊失色。当母亲上完最后一道菜,也在宴席桌旁坐下来,这时外婆抓住母亲的手来到了室外。作者写道:。

一到厨房门口,外婆便警惕地用身子挡住众人的视线。然后,掏啊掏的,从口袋中掏出刚才的菜,放到母亲的手上:"欣欣,你快吃呀,快吃呀。"母亲愣住了,看着那还冒热气的菜,半晌,抬起头,使劲儿盯住外婆异样的笑脸。哇的一声,她大哭了。

读到这里,谁又不为之动容呢?外婆患了老年痴呆症,但在她心灵深处最重要的'仍是自己的女儿!为之感动的老师给打一高分是很自然的事情。

去现实生活中寻找那些能够让人为之动容的感人故事和细节吧。生活是一座厚矿,只要我们做一个有心人,是不难寻到的。

2006年高考,山东是给了雷抒雁的一首诗,要求读后根据自己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文章。有个考生写了一篇《给孟幻同学的一封信》,其结尾部分是这么写的:。

你说呢?相信你收到我的信后,也会作一反思,同意我的观点。最后,送你一首小诗共勉。

仰望星空的人/总以为星星就是宝石/晶莹,透亮,没有纤瑕;。

飞上星星的人知道/那儿有灰尘、石渣/和地球上一样复杂。

这首诗的题目是《星星》,作者是我们所熟悉的写《小草在歌唱》的当代著名诗人雷抒雁。

还有这么用所给材料的!用得不动声色,用得自然,我们读到时不禁要拍案叫绝了。如果不是精于构思,又怎么会用得如此艺术?和众多同学相比,构思的水平真是高出许多。阅卷老师自然也要眼睛为之一亮了。

这是局部构思的例子。想一想,没有一个个精彩的局部,又哪里来精彩的整体?我们把标题、开头、主体、结尾一个个局部写出了神,整篇文章自然也就会出神入化了。

语言是文章的衣裳。谁喜欢蓬头垢面不修边幅的人呢?文章也是这样。文章内容再好,也需要语言来传神地表达呢。翻阅高考优秀作文,精美的语言片段俯拾即是。我们不妨欣赏几个片段:。

人生好比一片天空,而幸福就像是从天空中飘过的朵朵洁白的云彩,美丽而易逝。怀想,或许能让美丽的云彩留在天空中。(2007年高考江苏优秀作文《怀想天空》)。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涤荡了风波亭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几百年的猎猎西风,早已拂走了牧羊的老者;几百年的漫漫黄沙,早已淹没了西域路上的声声驼铃……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祥的一颗丹心,苏武的一根竹杖,张骞的十几年羁留之苦,早已映入史册,成为民族的精神瑰宝。若无意气,他们怎会有如此壮行?(2006年高考湖南优秀作文《谈意气》)。

有了这四样秘密法宝,我们还愁什么呢?请在心中高声说一句:阅卷老师,我一定能够用文章感动您!

高考作文阅卷几个老师篇八

近些年的高考作文大多为提供材料写议论文,考生只能在材料提供的范围选题论述。首先考生应明确议论文是奖善惩恶的,是对人们进行规劝疏导的,因此必须有说服力,并要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另外想要写好议论文还要注意以下十忌。

一忌审题片面,要把握主旨。二忌论题贪大,要准确简明新颖。三忌下笔拉扯太远,要小巧俊美。四忌立意雷同,要独僻蹊径。五忌用例不当,要扩大幅射面。六忌“油水分离”,要深入论证。七忌以叙代议,要叙得简明。八忌说理杂乱无章,要条理分明。九忌远离生活,要贴近时代。十忌结尾草率,要发人深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