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荆棘鸟》读后感200字(优质11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21:36:54 页码:13
最新《荆棘鸟》读后感200字(优质11篇)
2023-11-09 21:36:54    小编:zdfb

读后感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读后感需要有个人的独立见解和对作品的深入理解。在下面的范文中,作者用准确的语言和有力的论据展示了对作品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一

读完一本经典名著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和感想记录下来吧。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荆棘鸟读后感,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荆棘鸟,是传说虚构的一种奇特的动物,它一生只唱一次歌。从离开巢开始,便执着不停地寻找荆棘树。当它如愿以偿时,就把自己娇小的身体扎进一株最长、最尖的荆棘上,流着血泪放声歌唱——那凄美动人、婉转如霞的歌声使人间所有的声音刹那间黯然失色!一曲终了,荆棘鸟终于气竭命殒,以身殉歌。

这种惨烈的鸟像极了书中为爱情献身的三代女人。

本书从女主梅吉三岁开始写,横跨五十多年。梅吉的妈妈是以为从小家境优渥的千金小姐,爱上了事业有成且有家室的政治家,即使他不要她,她还是为他生下了孩子弗兰克。家族以她为耻,让她下嫁给工人帕迪,逐出家门。对丈夫言听计从的菲,成为了一个了无生趣的人,没什么可以是她欢喜,尽心尽力照顾几个孩子,却没有热情,唯有弗兰克是她的光芒之源。然而弗兰克二十出头就踉跄入狱,分离了三十年。对于帕迪她有的只是感激,帕迪那么爱她,她都始终紧闭心门,直到帕迪在大火中烧死,她才发现她已经爱上了帕迪,为时已晚。

梅吉继承了母亲那种淡然的品质,从小被忽视,10岁以前只有弗兰克疼她。10岁,收到有钱姑妈的召唤,举家来到德罗海达,她遇到了拉尔夫神父,28岁的神父对这个美丽的小女孩一见倾心。菲压根就不关心这个女儿,梅吉来例假以为自己得了重病,还是由拉尔夫解释的。

拉尔夫教士身材颀长,相貌英俊,是不可多得的美男子。他照顾梅吉,陪伴她成长,他的存在贯穿了梅吉的整个青春期,两人的感情也在不断升温。而这一切都被梅吉的姑妈看在眼里,女人的嫉妒和占有欲使她报复拉尔夫,她本来立的遗嘱是把财产留给梅吉一家,临死改成了留给教会,并让拉尔夫掌管。如果他选择销毁这份遗嘱,梅吉一家将得到1300英镑。但拉尔夫成为主教的野心使他公布了这个遗嘱,离开德罗海达,晋升去了,放弃了和梅吉的爱情。男人的梦想是征服世界,一名教士的梦想是成为红衣主教,爱情没有位置。

女人的梦想是征服男人,那个她深爱的男人。梅吉只想过普通的生活,与一名男子结婚生子,拉尔夫亲手粉碎了她的梦。一名长相酷似拉尔夫的剪毛工卢克出现了,被追求的梅吉以为自己爱上了卢克,嫁给了他。然而男人都有同样的梦想,卢克看上的是梅吉的钱,想用来买农场。他不关心梅吉的需求,甚至不考虑一个弱女子的身体是否适合长途跋涉,不给她钱花,让她去别人家做管家,不想与她生孩子。她与卢克的'孩子朱丝婷是她用计才怀上的。

梅吉被打回了原形,有一个丈夫并不能减轻她对拉尔夫的思念。她赌气嫁给卢克,使她更寂寞,更无助。拉尔夫知道梅吉嫁人以后才幡然醒悟,自己爱梅吉是如此的炽烈。为什么人总是在失去以后才想到要珍惜?拉尔夫在度假的小岛上找到梅吉,终于在一起。在短暂的美好时光,有了拉尔夫的孩子戴恩,他有着和拉尔夫一样出色的外表。梅吉不仅偷到了上帝的男人,还偷到了上帝之子。

朱丝婷就像菲不喜欢梅吉一样,也得不到梅吉的关注。朱丝婷只喜欢弟弟,她和弟弟相亲相爱。戴恩是梅吉偷来的,他向往上帝,他也要去做教士,这让梅吉难以释怀。她把戴恩送到拉尔夫身边,拉尔夫天天看着自己的孩子却不知情,直到他溺水而亡。看到这里,我哭到不能自已,为什么上天要夺走这么美好的东西,为什么要毁灭这爱情的结晶,那是梅吉的命啊,梅吉太可怜了。后来想想,我可能是在哭自己,哭我未筹的壮志。一时之间,梅吉失去了她从上帝那儿偷来的两个男人,拉尔夫病逝。

朱丝婷的守候者雷恩真了不起,最终与朱丝婷厮守在一起了。朱丝婷的外婆与母亲都是爱情的殉道者,朱丝婷胜利了,赢得了爱情,这是本书唯一的喜剧,也是普天下向往爱情的女人的希望。愿我们勇敢地守候爱情。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二

以澳大利亚为背景,文化的差异让我很难想象出故事的细节画面。无法体会让人难以忍受的高温,不知道那些一再被提到的魔鬼桉都是什么样子,却能对梅吉的代表色玫瑰灰有种特别的印象,恐慌于近似世界末日的巨大天然火灾,惊叹德罗海达在十年大旱后坚强存续下来的生命力。已知的太多文学经典都是以悲情为基调,难道阳光向上一些的作品就不能成为经典么。

菲奥娜倾尽一生爱着一个不该爱不能爱的人,用一世的高冷孤独去祭奠着这份没有结果的爱。可是到她的丈夫帕迪去世的时候,她才明白帕迪其实早已走进了她的内心,亦被她爱的深沉。可是这份爱的发现,给她带来的却是更深的沉默与孤独,一生都走不出的冷漠。如此看来,菲奥娜爱的并不是这两个男人,而是她自己心中的一种对爱的感觉,一种自认为爱的伟大的感觉而已。如果从一开始她就能敞开心扉去接受自己对帕迪的爱,整个家族的悲剧就会被改写,不会让弗兰克与帕迪矛盾激化人生走上极端,不会让其他的孩子们得不到母亲的关怀。不能赞同这种自以为伟大的爱,却可能正是作者的有意安排让菲作为荆棘鸟部分的所在吧,自毁。

如果没有惊若天人的容颜,拉尔夫是否依旧会爱上这个姑娘?初读一遍,感觉作者并没有赋予梅吉什么过人的优秀品质,没有那么值得让人不顾一切得去爱。拉尔夫神父倒是被描述的万人景仰,崇尚高贵。他们之间的爱,或许用“爱是没有理由的”来形容可能更合适。

金钱面前,权贵面前,人性真的经得起考验么,外人看来无可挑剔的拉尔夫神父做的又怎么样呢?为了金钱为了权力,放弃内心的挚爱又能怎么样,他依然是人人膜拜的神父,平步青云。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背叛上帝又能怎么样,谁的信仰能建立在完全无私利他的基础上,最终不过是瞒于天下的伪装。不管做过什么,最终都是受人爱戴的红衣主教。所谓的上帝真的存在么,能救自己的永远都是自己罢了。人生于世,不管什么角色,首先是为人。

朱丝婷历经纠结终于有了完美的结局,虽然受到外婆和母亲致命的深远影响,好在最后被独特的雷恩感化,引入爱的正途,直面爱,理解爱,接受爱。德罗海达时代结束,荆棘鸟的悲哀部分结束,让人们都能正常的爱与生活吧。

传说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窝巢的那一刻起,它就寻找着那棵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即便是无可超越的华丽,又如何能叫我艳羡。宁愿与相爱的人牵手,平平淡淡安然走完一生,如同大海中的一滴水,沙漠中的一粒沙,在世间存在过,又不留痕迹的消失。不求爱的轰轰烈烈,但求此生温暖平凡。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三

传说中有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然而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当我第一次看到《荆棘鸟》一书的前引时,我的心就被震撼了。带给我心灵震撼的书有很多,震撼我的不仅是作者那精妙的语言、巧妙的结构、精致的故事,更是作者对哲理人生的深刻思考、英国女作家艾米莉的《呼啸山庄》、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等,然而这次的震撼只是在我看到考琳·麦卡洛的《荆棘鸟》的前引时就产生了。以至于多年后当我申请qq时就毫不犹豫的给自己取了“荆棘鸟”的网名,在主页说明中也用的是《荆棘鸟》一书的开篇引子。

拉尔夫,一个将自己的身体和灵魂都献给上帝的人,一个以成为红衣主教为自己人生追求的人,他早已失去的一个作为普通人的权利,他不能谈爱情,他也以为自己可以做到。在他遇到梅吉前的二十七八年岁月中,他就是这样度过的。但是在遇到梅吉的那一刻,他的内心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尽管那时的梅吉只是一个9岁的女孩,却照亮了拉尔夫的内心。在梅吉长大成人之前,两人有过一段温馨美好的时光,因为那时可以不必避嫌。但是随着梅吉的长大,痛苦和矛盾也就与日俱增。最终,拉尔夫选择了他的事业,他的上帝,他的教会,远离了梅吉,希望梅吉可以有自己的未来和幸福。但是,谁能想到,梅吉选择的丈夫,居然也只是因为他酷似拉尔夫呢?婚姻自然是不幸的。在这样的境况之下重逢,终于情感战胜了理智,拉尔夫屈从于梅吉的愿望,梅吉也如愿地从上帝那儿偷来了拉尔夫——一个属于他们的儿子。因为她知道拉尔夫永远也不属于他,那么得到他的儿子,就已经是上帝的恩赐了。从此,梅吉离开了她的丈夫,守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家乡。结局,偷来的东西自然要还回去的,当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永远离开他们的时候,他们觉得也卸下了心头的包袱。拉尔夫在临终的一刹那,他的心里才真正放下了梅吉。而梅吉,将要面对的是往后更加孤独的人生,幸好,她一直是个坚强的人。

初中时我还是个懵懂无知的孩子,不可能太理会那字里行间透出的深沉的沧桑。无论是帕迪的含蓄温雅,或是菲奥娜的冷漠脆弱;无论是暴烈渴望的弗兰克,或是骄横尖酸的卡森夫人;无论是单纯执着的丹尼,或是古怪理智的朱丝婷。一个个有血有肉、有棱有角的面容交替出现,我却无法真正地感觉到他们的爱恨纠缠中所蕴涵的复杂的思想。直至现在,我依旧是无法完全理解这个家族的命运。而我所最钟爱也是最痴迷的,只有梅吉和拉尔夫神父之间的那场刻骨铭心的爱情。

曾经有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精彩都演绎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暂却是绚烂万分;枯叶蝶,在单调宁静中渡过它的一生,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荆棘鸟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也要所梦想的一切。

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们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而到现在,当我重启记忆,当初的那份热情早已冷却,少了些稚气,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四

寒假没事翻开了买了很久却没有一直没有时间看的这本书,关于爱与死亡,悲伤与救赎,关于生活本身,讲述了克利里家三代女人的人生,是自我逐渐觉醒,不断创造自己人生的历史。

爱的选择,家庭的更迭,每个地方都能看到选择的难题,更难得是很多时候无从选择,就像梅吉一样,终其一生都要为失去布娃娃的恐怖而痛苦。

荆棘鸟这部跨越了三代人,以梅吉和拉尔夫的爱情悲剧为主线,以澳大利亚20世纪初为历史背景,描述了整个家族在动荡年代的抉择与抗争,就像荆棘鸟一样,当经济插入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然而我们却依旧那样做。印象最深的人物就是拉尔夫,他为了权势放弃了梅吉,作为惩罚却永远无法忘记她,两个人的开端显得莫名其妙,但一生的思念纠葛却两人动容。菲在失去了爱人之后懂得他的重要,朱思婷在彷徨和害怕了很久之后终于获得了她的爱情,也算是有个好的结局。

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的代价去换取的。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五

喜欢读这本书,甚至舍不得看完这本书。广袤美丽而又多灾多难的德罗海达牧场,性情各异而又同样倔强的克利里家族,表面平静实则矛盾痛苦的内心世界,纠结缠绕而又苦苦追寻的复杂人性……细细品味,不忍释卷。

“鸟儿胸前带着荆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那荆棘刺进的一瞬,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她只是唱着、唱着,直到生命耗尽,再也唱不出一个音符。但是,当我们把荆刺扎进胸膛时,我们是知道的,我们是明明白白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我们依然把荆刺扎进胸膛。”书的结尾这样写,我的头脑中出现祖孙三代中的三位女性:菲奥娜,梅吉和朱丝婷。

菲奥娜本为贵族之女,因为爱上一位政治家有了身孕不得不下嫁给巡回剪羊毛工帕迪,然后生了一大堆的孩子。她纯洁、高贵、隐忍而又痛苦,一直到她发现帕迪是个值得爱的人时,帕迪却在大火中丧生了。

梅吉与神父拉尔夫相爱,这又是一段不能被世俗承认的爱。拉尔夫在“上帝”与梅吉之间选择了前者,但是内心却又难以割舍梅吉。梅吉为了保全拉尔夫和这份感情,跟相貌与拉尔夫相似的卢克结婚了,卢克却一心只念着他幻想中的土地,一味攒钱,不懂爱与生活。朱丝婷是梅吉与卢克的女儿,相貌与性情都不像梅吉,但却有着同样的倔强。

因为卢克的原因,梅吉对这个女儿有着复杂的感情:又爱又恨。因而两人总是不能融合。而紧接着出生的儿子戴恩因为是梅吉和拉尔夫爱情的结晶,获得了梅吉所有的感情,梅吉甚至都忽视了朱丝婷。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六

非常感谢苏童的推荐,使我看了《包法利夫人》。这本书我看了三遍,明白了我于写作不过是个小学生。又非常感谢网友momo对《荆棘鸟》的力荐,使我一字不落地读完了这本家世传奇。

爱情是个永恒的主题,从神话时代就开始了,然而,它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人类为了生存与发展不顾一切地拼搏与付出代价才是最可歌可泣的。在读此书之前,我深受海明威所展示的美国精神打动(源于他的几部小说,尤其是代表作《老人与海》),真心认为一个作家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塑造出一个民族的灵魂来,并且被本民族看作是他们的精神所在,那是多么有价值的一部作品啊!

总之,几乎书里的每一个人都是那么有爱心或肯吃苦,个个顾全大局,人与人之间是那么和睦。这在中国的小说里是绝没有的事,描写中国的社会现实,如果不写出窝里斗,那就太虚伪了;如果写不出窝里斗,那就太缺乏洞察力了。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七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知道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这是作者的题记,我妹妹去回味这段话,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在其中,不能自拔。

在澳大利亚作家考琳·麦卡洛的笔下,秒回了一份在澳大利亚宏阔的历史背景下演绎的绝世爱情。年富力强的神父拉尔夫虽然他心里是一心向往着罗马教廷的权利,但是他爱上了牧主克利的女儿——美艳无比的梅吉,虽然我不懂,但我觉得他们地位相差大,他们之间的爱情不会那么顺利……从两个人相遇相识的那一刻起,就已经注定了悲剧。

鸟儿胸前带着棘刺,它遵循着一个不可改变的法则。她被不知其名的东西刺穿身体,被驱赶着,歌唱着死去。在哪荆棘刺进的一瞬间,她没有意识到死之将临……书名荆棘鸟的含义,让我心有体会,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根刺,或许是一种执念,我们要不惜以一切剧痛来换取,然而不论成功还是失败,都是令人感慨的,因为我觉得那才是属于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八

传说中有那么一种鸟,它毕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物的歌声都悦耳。它一旦离巢去寻找荆棘树,就要找到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蓁蓁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整个世界都在屏息聆听。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只有忍受极大的痛苦,才能达到尽善的境界……也许传说就是这样。

这便是《荆棘鸟》。作者考琳。麦卡洛用细腻的笔触为我描绘了从20世纪初叶到半个多世纪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的澳大利亚广阔恢弘的画面,充斥着克利里家族传奇式的家世历史。栩栩如生的人物刻画,曲折优美的情节发展,刻骨铭心的爱情历程,都深深地把我带入了那个传奇的时代,那片美丽的土地。多了些成熟和理智,也渐渐能从人生的角度来看待这本曾经深深吸引我的小说,最终发现的,也是犹如新大陆般丰盈的感受。这,的确是一本值得读的,充满魅力和生命精华的书。

每个女孩子对这样无奈又沉痛的爱情的都有着一种无限憧憬,不在乎于是否得到什么,而是那种曾今的幸福,心中有爱何处都是天涯。我的情绪都是在时刻为麦吉和拉尔夫而波动起伏,为他们的相遇而欣喜,为他们的相知而温暖,为他们的相别而哀伤,为他们的相忆而唏嘘,直到最终的最终,拉尔夫在麦吉的怀中平静而安详地死去的时候,忍了许久的泪,终于落在了书页上。也许死亡并不是终结,生命依旧在延续,因此这场持续了半个多世纪的深沉的爱恋也终究是在世界上留下了痕迹。亦如麦吉依旧活着,亦如拉尔夫依旧爱着。

10岁的麦吉和28岁的拉尔夫,距离的不仅仅是18年的长度,更是,一生的无法逾越。神父的身份注定了拉尔夫会走上对爱情来说是条一去不复回的无归之途,也注定了麦吉从少女成长初始就在悄然萌芽的依恋终会没有回报。因此,此后的分离、重逢、再次永别似的别离,直到,生死殊途。自始至终,麦吉和拉尔夫都是寂寞的,尽管他们之间的爱超越了距离,超越了世俗,甚至,超越了生死。但是,彼此的独自等待,无法相守,亦无法相见,还有欲爱不能,欲罢也不能的情感挣扎,都在书里抹染得淋漓尽致,让人痛彻心肺。正如小说结尾中写的那样:“当我们把荆棘扎进胸膛时,我们是明白的。我们是了解的。然而,我们却依然要这样做,依然要把荆棘扎进胸膛。”是的,荆棘鸟的生命的意义就在于寻觅自己生命的意义――歌唱,也是绝唱。

曾经听人把荆棘鸟和枯叶蝶作为对比。荆棘鸟,把所有的生命浓缩在最后的绝唱中,虽然短促却是倍加绚烂;枯叶蝶,把所有的生命铺垫在持久的宁静中,虽然单调却是岁月绵延。截然不同的选择,也就注定了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缩短了生命,只为了瞬间灿烂;一个,放弃了华丽,只为了延长生命。大千世界就是这么奇特,一种生命所追求的,却恰恰是另一种生命所放弃的。然而,你又能说谁是谁非呢?你是愿意做一只追求最后绚丽的荆棘鸟,还是原意做一只追求永久淡泊的枯叶蝶?只是看你想要的是什么罢了。而这本书,正是说明了前者存在的意义。即使付出生命,即使需要难以想象的代价,也要绚烂的终结,也要所梦想的一切爱与美好。

《荆棘鸟》的主题,也是永恒不变的:爱,与命运。究竟爱在跌宕起伏的命运中有怎样的纠缠?究竟命运在悲喜交织的爱中有怎样的痕迹?究竟是爱主宰了命运,或是命运主宰了爱呢?荆棘鸟的传说,一直在淡淡地讲述着。哀伤弥漫,但也许哀伤并不是传说想要表达的。从麦吉和拉尔夫的跨越了时空距离的爱情纠葛中,我们也许可以领悟些不同以往的东西。有关爱,也有关于命运。

生如夏花般绚烂,死如秋叶般静美。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九

荆棘鸟的绝唱其实只是为了赶赴一场盛大的死亡。

——题记。

上帝说:“荆棘鸟毕生的宿命就是让世界上所有生灵都落泪的歌声,去拯救那些堕落的灵魂,荆棘鸟的一生,为绽放而绽放。

其实我一直觉得荆棘鸟是幸福的,即使最后的宿命是死亡,但那种对理想的追逐是一种最完满的过程。

我希望自己是一只飞翔的荆棘鸟,在荆棘丛中,能够有勇气,有坚持来完成自己一生的追求。我知道,现在的自己太懦弱、太胆怯,太过于安于现状,把自己放在一个低点,不敢去追求那些所谓的梦想。

我总是害怕面对失败,或许就是因为这样,我选择做一个安于天命的人,默默接受属于我的一切,公平的亦或是不公平的,即使有时候想要去改变些什么,却总是因为惧怕某些东西而一次次的放弃。

我多希望自己拥有荆棘鸟的勇气,荆棘鸟的果断,那样的人生该会有一种怎样的际遇。或许,我一直该去学会的,就是勇敢的面对一些人一些事。

我的理想,我的青春一直安放在一个固定的高度,老师、父母好像总是嫌这个高度太低,可是有谁会明白,这种高度是目前令我最安心的高度。我想,慢慢的,我一定会学会勇敢些,一定像荆棘鸟那样义无反顾,只为去实现一个属于自己的勇敢。

不是种子,却落进土壤,总有一天会以翠绿的形式钻出地面。

传说中的荆棘鸟只歌唱一次。但歌声却比世界上任何生灵的声音都悦耳。它一旦离开巢去寻荆棘树,就要找到了才肯罢休。它把自己钉在最尖最长的刺上,在树枝间婉转啼鸣,它超脱了垂死的剧痛,歌声胜过了百灵和夜莺。一次绝唱竟以生命为代价,就连天国里的上帝也开颜欢笑。

或许这就是理想实现的代价。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十

在我看来,《荆棘鸟》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鲜活的人物描写。从菲到梅吉,再到朱丝婷,作者在读者面前展现了女人们或悲惨或坎坷的命运,以及内心痛苦的挣扎;从帕迪到拉尔夫,再到雷恩,展现了三代男人对爱不同的诠释;从弗兰克到戴恩,最受宠的孩子被母亲极力挽留却被上帝愚弄……感人的爱情从门第间展开,延伸到宗教,爆发在都市。我不得不佩服作者在构思刻画方面所下的工夫。

再说这部书,适合着不同的人群,不愧为澳大利亚的《飘》。名著的价值在于经久不衰,每个人读后都会有收益。名著的价值还在于,能折射出我们自己的心里,人生观,价值取向。

《荆棘鸟》读后感200字篇十一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棘刺上,在那蛮荒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深痛巨创来换取……反正那个传说是这么讲的。

《荆棘鸟》讲述的是澳洲克利里家族传奇家族史。故事开始于20世纪初叶,结束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60年代末70年代初,从帕迪·克利里应无儿无女的姐姐、贵妇人玛丽·卡森之召,携妻子菲奥娜和七个子女从新西兰迁居澳大利亚的德罗海达牧羊场开始,到帕迪唯一幸存的孙辈、才华横溢的演员朱丝婷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确定自己的人生道路和爱情归宿为止,讲述克利里家族三代人的人生经历和情感历程,故事的主线则是梅吉与拉尔夫神父之间刻骨铭心的爱情。

考琳·麦卡洛是澳大利亚当代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她于1937年6月1日出生于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西部惠林顿一个牧业工人家庭,十二岁移居悉尼,此前一家人过着游牧生活。《荆棘鸟》让考琳·麦卡洛名利双收,她后来回到澳大利亚,1980年1月定居诺福克岛,写出了大量书籍,但以《荆棘鸟》最为著名。

1、梅吉

2、拉尔夫

3、帕迪

梅吉的父亲帕迪是早期澳洲移民的代表,从牧羊工、剪羊毛工、到牧场管理人员,勤劳辛苦、恪守严格教规,对澳洲这片土地以及自己的妻子儿女倾注了全部的热情,最后在连续的干旱之后、在德罗海达的一场大火中丧生。

4、卢克

梅吉在长大后遭到拉尔夫的拒绝,嫁给了流浪牧工卢克。卢克是优秀的剪羊毛工、也是出色的甘蔗工人,热爱游动不宁的劳动生活。他的理想是在干不动的时候,买下属于自己的牧场,因此有意识地接近梅吉,取得她的好感,从而获得了梅吉的积蓄。梅吉在和他生下一个女儿之后带着孩子离开卢克,回到了德罗海达。

5、菲奥娜

菲是梅吉的母亲,本来是澳洲著名移民阿姆斯特朗家族的女儿,但爱上了一个有妇之夫并生下了私生子。那个男人为了政治上的前程牺牲了菲,菲的父亲以她为耻,将她赶出了家族,嫁给了贫穷的牧工帕迪。菲一言不发地接受了命运,生下了9个儿女,任劳任怨、深藏不露,直到丈夫帕迪在火灾中丧生之后,才猛然醒悟其实她爱的是帕迪。菲奥娜以她贵族的审美和品位执掌德罗海达,得到了所有子女深切的爱。

6、戴恩

梅吉和拉尔夫的私生子,梅吉把他当做卢克的儿子带回德罗海达抚养长大,是一个天使般的男孩。戴恩长大后也要求进神学院,梅吉将他送回了拉尔夫身边,父子俩在一起十分和谐却不知道彼此之间的关系。戴恩后来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直到此时,梅吉才告诉拉尔夫戴恩是他的儿子,使拉尔夫受到了深刻打击。

7、朱丝婷

梅吉和卢克的女儿,叛逆、独立、个性非常强,作为克利里家族的第三代继承人,她不再羁縻在德罗海达这片土地,以其坚强的个性和不随俗的决心闯荡世界,开创出属于她自己的未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