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大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25:18 页码:8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大全8篇)
2023-11-09 17:25:18    小编:zdfb

每一个成功的计划都需要有明确的目标和详细的步骤,才能实现预期的结果。及时对计划进行跟踪和调整,做好记录和反馈,保证计划的有效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制定计划的范例和技巧,供大家参考。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一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在企事业单位、电脑网络公司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等岗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二)基本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专业知识要求:毕业生应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录入、office办公自动化、excel图表处理、多媒体软件的基本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及因特网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与维护,能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了解计算机局域网络的组建流程与方法。

二、主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英文字录入,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中word、excel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internet的利用等。:

三、修业年限。

2~3年。

四、毕业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所学课程成绩合格;

3、通过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

五、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计划《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习实训(含课堂实习)、企业实习两种形式。

(一)校内实习实训。

通过本综合实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运用技能,提升文字录入与处理能力。

(二)企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当时社会实际需要,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当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成绩可按适当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对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和整周教学实习可单独考核,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岗爱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道德的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运算、测试、实验、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课程设置。

邓小平理论概论、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基础、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vb、计算机实用软件、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水平考试辅导、计算机故障与维护。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3176学时(含面授760学时)。

其中公共基础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专业必修课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3.48%;

专业必选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实践环节15学时。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二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英文字录入,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中word、excel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internet的利用等。

三、修业年限。

2~3年。

四、毕业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所学课程成绩合格;

3、通过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

五、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计划《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习实训(含课堂实习)、企业实习两种形式。

(一)校内实习实训。

通过本综合实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运用技能,提升文字录入与处理能力。

(二)企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当时社会实际需要,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当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成绩可按适当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对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和整周教学实习可单独考核,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三

对于农村小学四、五、六年级学生刚接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虽然对于现在的社会来说,大家对于计算机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孩子来讲,计算机的熟悉程度还是很罕见,且大多数学生刚开始接触计算机,纯粹是上课时间学习,课后就没有巩固的机会,所以,这一部分学生会对所学知识遗忘较大,操作易生疏。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积极性还是比较高,因为信息技术并不像语文、数学那么枯燥与单调,相对来说学生觉得比较新鲜。但这由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并不是学习,而是打游戏。所以,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要进一步对他们进行正确的引导。

二、本学期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目的:

1、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

2、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三、教材分析。

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江苏出版社和凤凰出版社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比较详细,制作比较精美,,缺点是整合的内容比较少技术方面介绍的过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插入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教学重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工具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鼠标的操作。

3、认识键盘的组成,并能正确输入文字、数字和拼音。

五、教学难点。

1、了解信息和信息工具的概念,并能正确区分。

2、鼠标的使用。

3、键盘指法的练习。

六、教学措施。

以“鼠标的使用、键盘指法”等为学习重点,适当辅之于游戏、组织竞赛等形式,一提高学生的星期。

1、以学生上机操作为主,教师讲解为辅。

2、注重辅差、培优、提中。

3、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及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4、有意识地注重学生之间的互帮互助,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六、本学期教学内容。

第1课:遨游因特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四

1、多媒体计算机提供外部刺激的多样性。

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刺激,而是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这对于知识的获取和保持,都是非常重要的。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treieher)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即人类获取信息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1%来自味觉。多媒体技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见,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种感官的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多达95.5%,比单一地听老师讲课强得多。他还作了另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保持即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是这样的: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自己看到内容的30%,自己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这就是说,如果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这说明多媒体计算机应用于教学过程不仅非常有利于知识的获取,而且非常有利于知识的保持。

2、多媒体计算机信息量大,内容丰富。

储量大,速度快,这是计算机的功能特点。一张光盘,你可以装进多次课的内容,屏幕的显示应有尽有,学生看完一屏又播放一屏,各种有关文章,诠释详细全面,使学生见识各种不同的侧面。信息量大这一特点使学生大量接触文学,不断开拓视野,时间越长,收益也越大。

3、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

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着特点,是任何其他媒体所没有的。多媒体计算机进一步把电视机所具有的视听合一功能与计算机的交互功能结合在一起,产生出一种新的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人机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馈。这样一种交互方式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性所提供的主动参与活动为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创造了良好条件。

多媒体技术的这些特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发挥作用呢?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们可以发现,多媒体技术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发挥着特定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创设逼真情境。

西方有句谚语说:你可以把马拉到河边,但你却无法迫使它饮水。这是说,我们可以使学生坐在教室里,但却不等于使学生都进入主动学习的临界状态。多媒体课件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像、声音、动画的形象逼真,生动新颖的优势,提供给学生多样性的外部刺激,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举个例子说吧,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使学生真实地看到作者在文中所说之物,所写之景,如巍峨的泰山、壮丽的三峡、浩荡的长江、汹涌的泥石流等等。当这些物象一旦出现在多媒体教室的大屏幕上,即刻给学生震惊、新奇、神秘、如临其境的感觉,引发学生无限的遐想,从而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学生不仅得到欣赏的机会,获得审美的享受,而且还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揣摩作者是如何遣词造句加以描绘的。

例如,在讲授《三峡》一课,传统的教法往往停留在教师对字词和内容的串讲解析上,显得比较抽象乏味。如果介入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先进的多媒体制作技术,在电脑荧屏上逐一给景物染上鲜艳的颜色,再逐一勾画出山势、四季景物、夏天江水漫上丘陵,不同季节的不同景象……,便能让学生更直观感受到一幅幅风格迥异而又自然和谐的画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实践证明,结合录音、画面等多媒体手段,创设的情境良好,效果逼真,不仅引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打开学生联想的闸门,启发积极的思维,更有助于把课文中“静止”的语言变成“活动”的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凸现重点难点。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说明性文字,如《桥梁远景图》等,由于学生记忆中缺乏相应的认识图式,教学中仅靠语言的理解,既枯燥又难懂,往往构成了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如果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以其浩大的信息量、丰富的内容,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地展示事物特点,从结构到功能、用途等,展示得更直观、更逼真,使复杂抽象的事物变得具体可感,那么,学生对内容的理解就更容易了。

教学《桥梁远景图》,提供画面给学生,让他们体会课文中的桥梁结构的多变性,造型的优美,很显然比起只让学生想象要容易得多,而且,学生的理解要更深入,记忆要更持久些。

媒体手段有利于对重点的理解,如讲授周敦颐的《爱莲说》,如果首先运用多媒体图、音、色来展示荷花的生长环境、习性,以及外观、颜色、姿态等,改变单一的分析法,那么,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对荷花的欣赏想象中,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于“借景抒情”这一教学重点的理解。

传统教学靠语文教师支离破碎的分析,多媒体能以其丰富的内容,变枯燥为生动,变抽象为形象,淡化难点,理解重点,使学生得到形象直观的答案。

3、拓展学生视野。

传统的语文教学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文材料的容量。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需要广泛的涉猎,语文学习是一个日积月累、循序渐进的过程,单靠一两天、一两次强化训练,一两篇优秀范文的讲解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的,没有一定的训练量,要想切实提高语文方面的听说读写能力,是很困难的,这个问题电脑便能解决。电脑不但能储存大量的语言文字材料,还可以随时进行超文本链接、检索和显示,利用信息平台,我们可以轻轻松松地得到我们所需的任何一种像“大海捞针”一样的信息,提取量大,显示质量高,可使语文教学做到大容量。

在教学《鲁迅自传》时,事先在internet冲浪,了解网上一些鲁迅的资料、他人对鲁迅的看法,下载相关内容,做成网页作为教学导引。在课堂上的演示,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收集信息的方向,通过宽广信息的收集,既增强对课文、作者的深入了解,而且以一篇(课文)带出几篇,增加了学生的阅读量,品读多篇好文,从而拓展学生原有狭窄的文学视野。

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作用非常显著,有利于创设良好、逼真的情境,有利于顺利解决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有利于拓展学生学语文的视野,有利于学生对语文课深入研究探索。

三、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制作。

用于课堂教学的多媒体教学软件简称为多媒体课件,又称cai课件,如今多媒体制作工具琳琅满目、层出不穷,如:microsoftpowerpoint,它的软件简单易学但功能相对较少,交互性差,不过,对于以演示为主的课目来说,用它开发课件也不失为一种选择。对于语文学科来说,很多语文老师选择这一简单易学易操作的软件,因为语文课堂学习,更多的是文字信息资料,用幻灯片模式即可。另外,使用幻灯片模式演示,再结合多媒体的超文本链接、网络特性,同样可以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对课文作深入地研究。

四、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设计原则。

多媒体课件是多媒体技术运用到语文教学中必须借助的载体,我们要根据设计原则,设计出合适的课件。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设计原则:教学性、科学性、实效性、欣赏性、使用性。

1、教学性。

这里所说的教学性,主要是指多媒体语文课件的教学内容。现代教学理论主张教师不仅仅是知识层面的传授者,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引路人。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学过程围绕调动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展开,使学生主动学习者。因此,我们在设计和制作多媒体语文教学课件时,就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多设计一些交互界面,给学生们参与语文教学过程的机会,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

2、科学性。

一方面语文课件展示的内容要有严谨的知识体系。其表现手法和课文分析过程要严密。另一方面语文课件所展示的文字、图像、动画要比较美观,插放的声音比较动听,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中要正确体现语文学科特点,使内容形象、生动、直观,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不失正确、科学,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符合基本理论、教学目标,不能片面追求形式而忽视教育规律。

3、实效性。

衡量一个语文课件,可以从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两个方面来衡量。一个优秀的语文课件,从教师方面说,课件应当能够简化教学过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同时画面应简洁明了,突出教材重点、难点。课件既要系列化又要具有独立性,最好以一篇课文为单位,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要求,随意选取某一内容,这样就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减轻教师负担。如板书的写作、难点的讲解等。

从学生学习的方面讲,应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过程,能充分发挥学生潜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兴趣。动态事物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语文课件中插入动态图景,与课文内容形成互补,图文相互映衬,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文。为了突出《木兰诗》中驰骋沙场的巾帼女英雄的勇武形象,剪切动画游戏中骑马奔驰的武侠画面粘贴到文字上,使文字的表述获得动感,使学生能较好地感受到花木兰“万里赴戎机,关山渡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的情景。利用这小小的动画启发学生,让他们注视着动画永不停息、奋力驰骋的形象,谈谈对诗句及诗的意境的理解,收到好的效果。冰冷静默的文字、拗口难读的诗句,因为动画的加入变成了令人难忘、宏大的战斗场面,女英雄花木兰的形象凸现在眼前。

4、欣赏性。

富有欣赏性的语文课件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语文课件文字特多,课件设计时可将重点内容运用色彩、闪烁、动画等技术方法使之和其它信息区别开来,或处理为热键吸引学生注意,利用呈现方式增加新奇感和趣味性。我们在设计语文多媒体课件时,注意以计算机的优势对需要板书或添加的文字多方设计,不厌其烦地从文字的大小、字体的变化、色彩的冷暖浓淡、背景的色彩烘托效果等多角度进行考虑,来突出文字之美。这样,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对知识进行识记,同时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受到艺术熏陶。

5、使用性。

语文课件编写要注意操作时便于语文教师控制,课件应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并有明确的导航指引。为了便于今后不断丰富课件内容,可采用模块化设计,每一板块相对独立,语文教师可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分段播完整个课件,使教师讲授与课件播放相融合。

总之,多媒体技术对提高语文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的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同步发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成为跨世纪的人才具有极其深远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五

一、培养目标与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在企事业单位、电脑网络公司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等岗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二)基本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专业知识要求:毕业生应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录入、office办公自动化、excel图表处理、多媒体软件的基本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及因特网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与维护,能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了解计算机局域网络的组建流程与方法。

二、主要课程。

本课程主要介绍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中英文字录入,windows基本操作,office中word、excel的`使用,多媒体素材的加工,internet的利用等。:

三、修业年限。

2~3年。

四、毕业条件。

1、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2、所学课程成绩合格;

3、通过相关计算机等级考试;

五、实践教学内容安排。

实践教学对学生技能的掌握、动手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必须加强实践教学,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促使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向实践能力方面转化,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工作计划《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

实践性教学内容包括校内实习实训(含课堂实习)、企业实习两种形式。

(一)校内实习实训。

通过本综合实训,使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理论知识,熟练操作计算机,掌握office办公自动化软件的综合运用技能,提升文字录入与处理能力。

(二)企业实习。

毕业实习的内容,可根据当时社会实际需要,安排学生到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通过实习,使学生了解当时计算机产业的发展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状况;为毕业后从事相关行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实践教学的考核,根据技能训练的科目和实习科目,制定出具体的考核方案和评分标准。

实践性教学的考核成绩可按适当的比例计入该课程考试成绩。对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和整周教学实习可单独考核,单独列入学生成绩册。

一、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面向21世纪,主动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应用专业专门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概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敬岗爱业、艰苦奋斗、遵纪守法和团结合作精神;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社会道德的职业道德。

系统掌握计算机应用专科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所学专业的新成就和新发展;具有所修专业的运算、测试、实验、计算机应用开发等技能;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基本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课程设置。

邓小平理论概论、英语、高等数学、计算机引论、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数据库基础、汇编语言、多媒体技术、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离散数学、面向对象vb、计算机实用软件、软件工程、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水平考试辅导、计算机故障与维护。

三、学时分配。

总学时3176学时(含面授760学时)。

其中公共基础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专业必修课2016学时,占总学时数的63.48%;

专业必选课580学时,占总学时数的18.26%。

实践环节15学时。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六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适应高新技术发展要求,在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掌握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具有扎实的计算机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进行计算机在企事业单位、电脑网络公司计算机系统管理、维护和应用操作等岗位的需要,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中等职业技能型人才。

(二)基本要求:

1、思想品德要求:毕业生应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和良好的思想品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积极进取的职业心理素质和创新精神,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2、专业知识要求:毕业生应掌握windows基本操作、文字录入、office办公自动化、excel图表处理、多媒体软件的基本应用和计算机网络基本理论及因特网基本操作,熟悉计算机软硬件应用与维护,能排除计算机常见故障,了解计算机局域网络的组建流程与方法。

二、主要课程。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七

根据当前就业市场实际对初中级专门人才需求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能够诊断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书以个人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主线,以项目为单元,结合当前主流的`硬件和软件,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在内容安排力求做到深浅适度,详略得当,用大量的案例讲解组装与维护基本方法和技巧。

289班为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男生为主,只有几个女生,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电脑感兴趣,部分学生以前使用过电脑,但不太了解,对组装维护没有基础,个别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好。自制力不强,英语水平低。

1、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掌握计算机常用硬件知识及选购方法。

2、掌握组装计算机和设置bios。

3、掌握系统的安装及常用软件安装方法。

4、掌握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5、掌握上网及安全设置,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的配置选购和组装设置bios。

2、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3、系统备份与数据恢复adsl宽带上网设置。

4、常见硬件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5、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难点: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设置bios。

系统备份恢复、常见硬件故障及排除等。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2、项目分组,4人一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互学互帮,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6、精心备课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7、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和课后辅导。

1、形成性考核:平时学习情况、平时上机任务完成情况及平时表现等(40%)。

2、终结性考核:期中、期末操作考试(60%)。

最终对学生一个总体评价。

本学期总课时88、周课时4。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初步了解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硬件软件4。

第二周组装计算机的配件选购4。

第三周主流配置方案分析4。

第四周成品计算机选购4。

第五周组装计算机4。

第六周组装计算机检查调试4。

第七周组装计算机检查调试4。

第八周设置bios4。

第九周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4。

第十周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期中考试4。

第十一周常用外设选购安装4。

第十二周常用外设选购安装4。

第十三周系统性能测试优化4。

第十四周系统备份恢复4。

第十五周计算机上网及安全设置4。

第十六周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十七周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十八周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十九周常见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二十周综合实训4。

第二十一周综合实训4。

第二十二周综合实训期末考试。

计算机应用教学计划篇八

根据当前就业市场实际对初中级专门人才需求实际出发,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职业能力为本位,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能够诊断与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能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努力提高学生的操作技能。

本书以个人计算机的组装和维护主线,以项目为单元,结合当前主流的硬件和软件,介绍了计算机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在内容安排力求做到深浅适度,详略得当,用大量的`案例讲解组装与维护基本方法和技巧。

289班为一年级计算机专业学生,男生为主,只有几个女生,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对学电脑感兴趣,部分学生以前使用过电脑,但不太了解,对组装维护没有基础,个别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不好。自制力不强,英语水平低。

1、了解计算机系统组成,掌握计算机常用硬件知识及选购方法。

2、掌握组装计算机和设置bios。

3、掌握系统的安装及常用软件安装方法。

4、掌握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5、掌握上网及安全设置,常见故障的诊断及排除。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计算机的配置选购和组装、设置bios。

2、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3、系统备份与数据恢复、adsl宽带上网设置。

4、常见硬件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5、常用工具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难点:选购计算机、组装计算机、设置bios系统备份恢复、常见硬件故障及排除等。

1、采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

2、项目分组,4人一组,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互学互帮,分组讨论、竞赛等方式,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善于思考能力,充分挖掘学生潜力。

6、精心备课和精心组织课堂教学。

7、认真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和课后辅导。

1、形成性考核:平时学习情况、平时上机任务完成情况及平时表现等(40%)。

2、终结性考核:期中、期末操作考试(60%)。

本学期总课时88、周课时4。

周次,教学内容,课时。

第一周,初步了解计算机,认识计算机硬件软件,4。

第二周,组装计算机的配件选购,4。

第三周,主流配置方案分析,4。

第四周,成品计算机选购,4。

第五周,组装计算机,4。

第六周,组装计算机、检查调试,4。

第七周,组装计算机、检查调试,4。

第八周,设置bios,4。

第九周,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4。

第十周,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期中考试4。

第十一周,常用外设选购安装,4。

第十二周,常用外设选购安装,4。

第十三周,系统性能测试优化,4。

第十四周,系统备份恢复,4。

第十五周,计算机上网及安全设置,4。

第十六周,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十七周,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十八周,常见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十九周,常见软件故障诊断及排除,4。

第二十周,综合实训,4。

第二十一周,综合实训,4。

第二十二周,综合实训、期末考试,4。

合计:xx。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