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通用15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34:49 页码:9
最新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通用15篇)
2023-11-09 17:34:49    小编:zdfb

写作是一种思维活动,通过书面表达能够更准确地传递自己的意思。总结是个人修炼和提升的必备工具。通过范文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总结的写作风格和方法有很多种,可以灵活运用。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一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二

设计意图:

《小熊的尾巴》本身就是一本充满童趣的故事书,很适合幼儿阅读这本书。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以小熊的心理过程为主线的故事,从小熊一开始非常喜欢自己的尾巴到后来羡慕朋友们的尾巴而讨厌自己的尾巴,到最后重新喜欢上自己的尾巴。通过活动,能让幼儿意识到过分地羡慕别人并不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根据教材和幼儿自身的特点,我特制定了以下目标:

1、通过故事感受故事的童趣。

2、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知道不要过分羡慕别人。

3、激发幼儿在集体面前大胆表达、交流的兴趣。

4、教幼儿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态度。

活动准备:

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动物的尾巴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具教材准备:

1、每位幼儿都有一条短尾巴和小熊的装饰图像。(让孩子融入情节,激发活动欲望与兴趣)。

2、普罗米修斯电子白板课件。

活动过程:

一、我和幼儿一起以小熊的形象到草地上玩一玩,通过音乐《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让孩子们合着音乐学学小熊走、碰碰小尾巴等动作,让孩子进入情境。我觉得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愉快!

二、当孩子们比较欢快轻松的时候,让孩子们猜猜小熊想了什么?以此导入活动主题“尾巴”。从他的表情不满意自己的尾巴,猜猜为什么?大家一起来问问小熊想了什么?引入下一环节。

三、我利用普罗米修斯电子交互白板的页面链接动能出示狐狸、蛇、小猪的画面,通过观察画面、提问等了解三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功能、趣味性等。其中我通过自身的动作引领、语言启发让孩子们动一动、玩一玩、学一学,加强师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

四、通过音效、画面引入下一个环节:小熊羡慕别人的尾巴能干,我怎么就不行呢,想着想着就睡着了。当小熊醒来时,发现自己有了一条融合了狐狸、小蛇、小猪三种动物的长长的怪怪的尾巴。带着一种好奇心进入下一个环节。接着提问“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儿呢?”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从而突出了主题“羡慕别人并不好,做自己才是最好的!”

五、小熊带着这么长的尾巴怎么办呢?现在他怎么想的呢?孩子们会想到要变回自己的尾巴。接下来我用孩子们熟悉的动画形象《巴拉拉小魔仙》变魔术将小熊的尾巴去除,增加了课堂的活跃性,体现了以幼儿为主体、普罗米修斯交互电子白板课件为载体的这一原则。小熊去掉尾巴很开心,从而让幼儿真正地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不要盲目地羡慕别人。

以上是我课程的大体构思,敬请各位领导、老师多提宝贵意见,让我有机会得到更高的提升!

活动反思:

在一月初,我进行了本学期的汇报课,在师父的帮助下,我不仅选好了课,而且师父把我的教案也是改的有声有色,把原本一节枯燥无味的语言课变成了一节生动活泼、孩子们都感兴趣的语言活动。

活动初,我以玩猜尾巴的游戏形式导入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通过猜猜尾巴,我自然地从小熊的尾巴导入故事,幼儿主要观察课件中的图片猜测故事的发展、感受小熊的心理变化。大部分幼儿能自主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的想法。

在之后小熊变出长尾巴之后,虽然小熊当时玩的很开心,但是长尾巴也会给小熊带来很多的不方便,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体会到长尾巴为什么会给小熊带来不方便,我采用了让孩子们向小熊一样玩一玩,从中体会到长尾巴确实是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不方便,随后引出接下来的故事内容。接着,幼儿观看课件,完整欣赏故事《小熊的尾巴》,巩固对故事的印象。最后,幼儿讨论“小熊最喜欢自己的尾巴,你最喜欢自己身体的什么地方?为什么?”在讨论的过程中,幼儿进一步感知原来的自己才是最棒的。

本次活动的选材比较具有教育价值,适合中班年龄段的幼儿。幼儿也能比较积极地参与活动。整个活动效果不错。但是,在活动的实施过程中,课堂时间的控制把握的不是很好,语言的组织上不够精炼,还需要在日后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改善、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三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xx好!

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业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和说活动反思这七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说课内容。

《毕业啦》是大班社会领域的一个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季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特制订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

2.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认知目标: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

其中,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同时,幼儿期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以上将作为我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谈话法等方法为依托,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为了配合活动目标的实现,我作出了如下准备: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照片,纸、笔、颜料(小朋友课上制作爱的密码卡片所需),《献给爱丽丝》的背景音乐,毕业诗。

1.导入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了,三年愉快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知道什么叫毕业吗?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激发幼儿自己回忆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记得你们刚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吗?”(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出示小班孩子三年以来幼儿园生活经历的一些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讲述)。

鼓励幼儿即兴演讲:“说一说现在的我”,然后由老师和小伙伴们表扬赞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自己比起刚入园时有什么进步。

提问启发: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大家最不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呢?

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把这些话语汇在一起,请大家欣赏一首毕业诗。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由老师向孩子们派发纸、笔、颜料,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爱的密码卡片,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小东西并写上简单的祝福话语。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卡片(儿歌《找朋友》音乐响起)。

3.结束部分。

卡片交换完毕,老师引导大家合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请摄影老师合影留念!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活动延伸必不可少。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幼儿每人准备一本签名册,邀请同伴和老师签名。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四

第一环节:

为活动的起始部分(大约需要2分钟)。我以“棋”的有关问题性情景,导出学习内容:安全标志。在活动的开始我设计了大部分幼儿都接触过的“棋类”问题引出一张嵌有各类安全标志的棋盘,继而通过“要想下这盘安全标志棋,首先要认识棋盘上的一些安全标志”为要求,提出今天学习的任务,这样就能让幼儿很有兴趣的进入学习活动。

第二环节:

为活动的主要部分(大约需要25分钟)。这部分含量较大,分量较重,是解决教学重点、达成教学目标的关键部分,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出示12个安全标志,让幼儿先思考,如果请你把这些标志分成三类,你想怎么分?之后一组小朋友操作分类,感知三类标志的色彩、形状及图案等特征,初步建立类概念,为下一步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层:采用小组讨论方式,围绕四个问题进行分组讨论。

(1)这些标志有什么特征?

(2)在哪里见到过这些标志?

(3)它们表示什么意思?

(4)你能不能说出这些标志的名称?请幼儿分成三组,每组各选择一类标志进行研究、讨论、相互交谈。

这个层面的安排主要是启发幼儿联系生活经验进行回忆,并借助于孩子社会见识资源及能力发展差异来实施“生生互动”型学习。

第三层:本过程采用组间交流、师生互动的方式进行集体性学习,分别由三组选派1至多名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向小朋友介绍自己小组探究的把类标志的符号及图案所表示的含义、标志名称、在生活中的作用。期间,我一是随机地结合幼儿交流进程穿插一些生活化的问题,如:当心火灾(应怎么办?)、当心触电标志(应该怎么做?)、必须戴安全帽(在哪儿见过?)、必须戴防护手套(什么地方,什么人需要戴手套?)希望幼儿通过生活经验图景在幼儿脑海中的再现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安全标志。

二是引导幼儿去寻找发现一类标志的共同特征,即颜色、图案、符号、形状等,学习并记忆一类标志的规范名称并初步理解一类标志的概念如:这类蓝色圆形,图案是白色的标志,都是指令我们必须要做的事情,它们叫做指令标志。这些黄色的、黑色三角形边框,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提醒警告我们要当心注意的,这一类警告人们的标志叫警告标志。这类红色圆环、中间有一斜杠,底色为白色,图案为黑色的标志,都是禁止我们做的事情的标志,那这一类禁止的标志,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禁止标志。禁止标志上的事情都是我们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三是因势利导的进行社会规则及安全意识的教育,通过问与答适时地让幼儿明确:安全标志规范着人们的行为,告诉我们哪些事是不可以做的,哪些事应该怎样去做。所以,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安全标志上规定的去做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很好的保护自己和别人的生命安全,我们大家才能健康快乐的学习和生活。这个层面主要用来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完成第一及第二个活动目标,我认为应在这个层面的教学中体现如何把握《纲要》中所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支持者的理念,为此我在幼儿主动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了作为一个教师在此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第四层:采用操作活动法,让幼儿迁移学习经验,联系周生活中的人、事、物,尝试设计并制作一些安全标志。在幼儿设计制作标志的操作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不同情况加以引导:能力弱的可以继续完成他的设计活动,能力强的可引导他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设计的安全标志的意思。有的孩子在遇到困难的时候还是会寻找老师帮助,而教师则是把这个“包”推给了能力强的幼儿,建构了积极有效的生生互动。“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倡导自主的、探究的、合作的现代儿童学习方式这个层面也是完成活动的第三个目标的主要手段。第三环节为活动的结束部分(大约需要5分钟)采用游戏法让幼儿分组玩“安全标志棋”,对所学的安全标志的内容进行巩固性练习。简单介绍玩棋的规则、方法后,要求幼儿5人一组自行结合分成四组,推选小组裁判并分成黑白两队开始下棋,这环节的一安排,主要引导幼儿通过“玩中学、玩中记”,复习巩固本课所学的安全标志的知识,并与起始部分相前后呼应,形成一个完整的教学链。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五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业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和说活动反思这七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说课内容。

《毕业啦》是大班社会领域的一个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季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特制订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

2.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认知目标: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

其中,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幼儿期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我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同时,幼儿期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以上将作为我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谈话法等方法为依托,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为了配合活动目标的实现,我作出了如下准备: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照片,纸、笔、颜料(小朋友课上制作爱的密码卡片所需),《献给爱丽丝》的背景音乐,毕业诗。

1.导入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了,三年愉快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知道什么叫毕业吗?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激发幼儿自己回忆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记得你们刚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吗?”(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出示小班孩子三年以来幼儿园生活经历的一些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讲述)。

鼓励幼儿即兴演讲:“说一说现在的我”,然后由老师和小伙伴们表扬赞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自己比起刚入园时有什么进步。

提问启发: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大家最不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呢?

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把这些话语汇在一起,请大家欣赏一首毕业诗。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由老师向孩子们派发纸、笔、颜料,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爱的密码卡片,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小东西并写上简单的祝福话语。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卡片(儿歌《找朋友》音乐响起)。

3.结束部分。

卡片交换完毕,老师引导大家合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请摄影老师合影留念!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活动延伸必不可少。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幼儿每人准备一本签名册,邀请同伴和老师签名。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六

一、活动教材:

学前儿童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儿童语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阅读被称为“终身学习的基础,基础教育的灵魂”。研究结果表明:人的主要阅读能力是在3―8岁形成的。大班幼儿正处于这个年龄范围。早期阅读是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象,文字或凭借成人形象,生动的读,讲求理解读物的活动过程。

开展阅读活动,为幼儿提供阅读图书的经验,前识字经验与前书写经验,向幼儿提供有具体意义的形象生动的阅读材料。帮助幼儿将阅读内容与口头语言连接起来,产生对象征意义的联想。

早期阅读活动诗歌:小熊过桥,从幼儿熟悉平凡的生活中,以小熊这一幽默憨厚幼儿喜欢的动物形象为线索。采取拟人化的手法,通过明快的节奏,展示出一定顺序的画面从而展现出小熊过桥的心理活动。有趣的情节画面,能触动幼儿的感情,扣住幼儿的心弦,使幼儿兴奋。小熊不敢过桥的模样想谁呢?乌鸦和流水是怎样嘲笑小熊的?小熊最后能过桥吗?这些问题都会引起幼儿的好奇,促使他们仔细观察学习下去。浅显的诗歌构思和富有情节形象的画面,都非常适合幼儿的阅读水平。这是一个通过小熊从不敢过桥到通过自己的努力勇敢过桥,前后不同的心理活动对比,萌发幼儿坚强勇敢的个性。

二、活动目标:

美国国家研究院,早期儿童阅读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提出:“阅读能力是当今社会人们获得成功的基础”,研究者还大声疾呼:“阅读是学习的基础”。今天的幼儿是新世纪的主人,在社会和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对幼儿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学会”到“会学”,即通过学习,不仅仅只局限于学到某些知识,记住某些东西,而是更应通过自身的努力,掌握学习的方法。根据《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目标》提出:“帮助幼儿掌握早期阅读的技能,提高他们对书面语言的敏感水平的要求,结合幼儿在阅读学习方面的实际情况:口语表达能力发展迅速,积累了一定听故事和阅读图书的经验,但不能恰当的把前后画面联系起来,理解所要表达故事的内容。缺乏节奏感和流畅性,对角色的动态,表情的观察不仔细,欠缺为故事创编动作的能力。所以我从技能,能力,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本次活动的目标:

1:能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及意义。

2:感受小熊过桥的心情,懂得遇见困难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知道别人遇到困难时,应鼓励帮助,而不是讥笑。

3:能够有表情的朗读儿歌。并尝试为诗歌创编表演动作。培养幼儿仔细观察角色,大胆表演动作的兴趣。

三、活动重难点:

研究报告指出:在儿童3―8岁期间,我们要帮助他们奠定的基本阅读能力是自主阅读的意识与技能。

大班的幼儿思维特点是:以具体思维向抽象逻辑性思维过度。所以科学的引导幼儿大胆想象,大胆创造是活动重点。理解和想象用比较适当的语句描绘角色的心理活动与情节的发展是活动的难点。

四、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课件,与诗歌对应的图片,小熊乌鸦流水鲤鱼的粘贴图片。

五、活动教法:

遵循感受理解,体验迁移,想象创造的阅读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充分调动幼儿视听说等多种感官分析器。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本课我主要采用了猜测讨论法,直观展示法,情感体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1:猜测讨论法:讨论能开拓幼儿的思维,是激发幼儿言语的重要方法,而言语是幼儿学习阅读和检验阅读的基本手段。运用这种方法能满足幼儿的好奇心理,促使幼儿积极言语,最终有效的完成教学目标。

2:直观展示法:直观展示法具体形象,符合幼儿的思维特点。幼儿期的阅读材料主要是以形象生动的画面为主。直观的画面能引起幼儿的兴趣及注意,容易感知阅读的内容,为突破活动重点服务。

3:情感体验法:幼儿的思维是以直观形象为主的,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在课堂上,幼儿作为主导性主题的课堂地位,要让他们真正参与到活动中去,运用多种感官系统,使学习在积极主动中进行,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教学目标。

六、活动学法:

遵循幼儿早期阅读学习的规律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在《纲要》新理念的指导下,整个学习活动始终以幼儿为主体,重点不是老师的.教,而是学生怎样去学。调动幼儿思维的积极性。使用深入浅出的教学原则,通过启发引导,观察讨论,体验的过程来快乐学习。

七、教学过程:

1、导入:用小熊过桥的课件哑剧引入,请小朋友观察:你看到了什么?依次来说一说,老师评价表扬。激发幼儿的兴趣后,老师把诗歌改编成一个故事给小朋友听。然后告诉小朋友:“小熊过完桥后,心里非常高兴,于是就把这件事编成了一首诗歌,名字就叫做‘小熊过桥’,让我们一起听听他是怎么说的吧”。引出课题后完整欣赏诗歌,提问:“你听到小熊都说了些什么?”这里多听几遍,然后将幼儿听到并说出的内容,老师拿出与之相对应的图片依次贴在黑板上。

3、巩固新课内容:跟随着黑板上的图画,鼓励幼儿跟随着老师的节奏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分组练习,表扬读的好的幼儿,鼓励其他幼儿加油。

4、活动延伸:游戏,老师让幼儿慢慢朗读诗歌,在一张画有小溪的版面上逐一粘贴诗歌中出现的小动物,从而完成一幅情景画。示范后请其他幼儿上来做一做,贴一贴。

5、教师小节:品德教育,让幼儿通过学习诗歌,懂得要勇敢自信的克服困难,并教育幼儿在别人遇到困难时我们应该鼓励和帮助别人,而不是讥笑他们。

6、结束部分:请幼儿回家后把这首诗歌说给自己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听。

八、活动预测:

在本次活动设计过程中,我始终以大班幼儿的实际水平作为出发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幼儿的主体性,并在活动过程中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看听想说来提高幼儿的阅读能力,使多数幼儿能够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去,从而较好的完成教学目标。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按一定的节奏和口吻朗诵儿歌,让幼儿体会小熊过桥时的心情。在孩子初步学习的基础上我还给儿歌配上了相应的动作,在动作的提示下逐步的掌握了诗歌的内容。但在活动的过程中幼儿还是掌握的不够好一节课下来只有几个能力强的幼儿会基本念出来,那些能力弱的幼儿还不能很好的掌握,需要在以后的活动中加强锻炼。在活动最后我请幼儿进行表演,他们非常感兴趣。有的幼儿表演的非常出色。在表演中也让幼儿体验与同伴一起表演的乐趣,懂得要相信自己,不要事事依赖别人。并对儿歌又有了进一步的巩固和加深。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七

在生活中安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幼儿期的孩子们好奇心强,什么都想看一看、摸一摸,试一试,然而由于他们缺少生活经验和常识,不能很好地把握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对一些有可能会造成伤害的事件缺乏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因而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一些意外损伤。幼儿期是人一生中发展最迅速、最基础的时期,让幼儿有一个幸福、快乐、健康、安全的人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们的美好愿望。正逢目前的主题活动《规则与标志》,产生了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社会活动:“安全标志”。

新《纲要》中所提到的“应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志和文字符号的兴趣”。标志以其形象性、直观性、知识性、实用性等特点运用广泛,并为幼儿理解接受,让幼儿掌握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的内容含义,有着极其重要的教育意义。“安全无小事,责任重泰山”。为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防止意外伤害的发生,我们对幼儿加强安全教育的培养。我们为幼儿创设了安全、富有启发性的学习环境;营造了亲切、和谐的学习氛围。在这个活动中,我们从众多的安全标志中选择了一些贴近幼儿生活,能为幼儿理解的标志符号,通过游戏方式轻松学习,增进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规则意识。

本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使幼儿对几种常见安全标志的图案、意义有初步的认知。对安全标志进行分类,了解禁止标志、警告标志和指令标志的基本特征以及在生活中的作用。

2、培养幼儿初步的安全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和规则意识,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能结合自己经验创造性地设计出与日常生活相匹配的安全标志。

对目标的分析:

新纲要中明确的指出:“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它着重于孩子的发展。教育目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起着导向作用,也是教育价值的具体体现。基于此认识,我在每个教学活动中都能把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作为目标制订前提条件。在以上《安全标志》教学活动中,我制订的三个具体目标既能围绕教育总目标,又能突出教学内容自身的教育价值,显性之处在于力图通过强调社会规则与安全意识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培养幼儿从小就能读懂标志,按照标志的要求来规范自身行为或影响成人行为,达到人人都为创建“平安社会、平安校园、平安生活”的社会出一份力的教育目的;隐性之处在于能将知、情、意、行诸要素和谐的统一其中,同时指向于幼儿生活质量的提高,即安全与健康。

总述:

教学方法有:小组讨论、师生互动、个体操作、分组游戏等。

教学重点:重点在于引导幼儿能根据标志上的图案分析与辨别基本了解安全标志的符号、名称和意义。初步感知三类不同标志的特征与含义。

教学难点:一类标志的规范性名称及其教育意义。如:指令标志、警告标志、禁止标志等。

整个活动过程首尾呼应,环环相扣,教学思路清晰明确,上一环节是下一环节的感知基础,下一环节是上一环节的巩固提高。我通过这种层层递进、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来精心设计教学问题,引导幼儿自主学习,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并在此过程中致力于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教学中,我始终扣住“社会性教育”这个要素把握教学重点、解剖教学难点,并把目标达成度的高低以及幼儿学习方式的转变作为衡量本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八

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应聘幼儿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我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九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

我是来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我今天抽到的说课题目是《一米线》。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以及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来进行我的说课。

《一米线》选自于江苏教育出版社大班社会领域大家一起来主题活动当中的一个教学活动。本次活动通过儿童常见到的生活中的事物,贴近幼儿的生活。引起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对身边常见事物也能细致观察的意识,遵守社会规则。正如《纲要》明确指出,社会学习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尤其是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学习,往往不是教师直接“教”的结果,幼儿主要是通过在实际生活和活动中积累有关的经验和体验而学习的。教师要注意通过环境影响幼儿。

活动目标是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制定出如下三维目标:

1.情感目标:从自我做起,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

3.认知目标: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根据以上对教材及其目标的分析,我确定本次活动的重点为: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并知道遵守规则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的重要作用。

由于幼儿的认知水平不足,本次活动的难点为:通过观察、讨论、游戏等方法,提高观察能力与表达能力,激发乐于参与集体活动的兴趣。

教师应该充分的把握幼儿的基本情况,以幼儿为主体,因此接下来我将对学情进行分析。大班幼儿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与知识储备,他们能够初步理解周围世界中比较隐蔽的因果关系,能生动、有表情地描述事物。但是在教学中,应将重点放在幼儿理解方面,充分尊重幼儿,以便他们将注意更多地投向学习过程的理解和思考,只有借助事物的具体形象,才能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内容。

在活动当中,我充分贯彻《纲要》与《指南》精神,以互动、开放、研究的理念,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我将以电教法和提问法为主,同时辅以情景教学法,在相应的活动目标要求下,运用情景化教学既能满足幼儿的需要,又能达到提高表达能力和创造力的目标,同时,在多元化的活动方法中,充分的调动幼儿的活动积极性。

活动准备工作是完成活动设计以后,开始转向具体实施的过渡环节,那么教师是环境的创设者,必须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因此我准备了多媒体课件、小狐狸到银行的视频、挂图、图片,在活动中为幼儿的配置充足的物质材料,随时满足幼儿求知欲的需要。

接下来就说到我说课的核心环节,说活动过程。我的过程一共分为三个部分。

首先是我的开始部分也就是我的导入,我将采用视频导入的方法,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这是我将会引导幼儿跟着我预设的问题进去活动当中。

然后就是我的展开部分,在这一部分一共分为三个环节:出示挂图,引出内容——探讨交流,全面感知——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一)出示挂图,引出内容

在这一环节,我先会出示挂图,我会创设情境,图图和花花两个小朋友都要去银行,带领幼儿一起来帮助他们。引导幼儿观察图片,并提出问题,说出百货商场、医院的作用。接着通过提问幼儿:现在图图和花花已经走到了医院,在怎么走就能到银行呀?引出银行,带领幼儿走进银行。

(二)探讨交流,全面感知

我会出示图片,带领幼儿对图片中的场景进行讨论,引导幼儿了解“一米线”的作用,在此过程中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和假设性的问题“图片当中的人们都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些人都要隔着这么远呢?”通过这样几个问题问题,带领幼儿一起感知一米线的作用,并且总结一米线的作用“在银行里面设置一米线是因为,一方面人们按照秩序进行排队,另一方面是尊重他人的隐私,还有防止坏人的偷盗。这样来提高幼儿的总结能力与表达能力。

(三)迁移经验,融入生活

(四)游戏结束

最后就是我的结束部分,正所谓“一个好的结束是下一个活动的开始”。精心设计一个适宜而有效的结束方式很有必要。因此我将采用创设情境,游戏体验的方式,通过引导幼儿在活动室的小超市里面进行角色扮演的游戏,以此来结束本次活动。

为了使幼儿通过真实而有意义的活动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获得完整的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因此,我将采用领域拓展的方法进行我的活动延伸,将活动当中的掌握的一米线的作用,在绘画中展现出来,并且将孩子的作品贴在我们的主题墙上,开展一个小小文明家的主题教育活动。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十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教学反思:

利用多种感观让幼儿去认知事物是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在活动中,我发现幼儿们的态度积极,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创造力也得到发挥。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十一

我是应聘幼儿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参观小学》。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这六个方面开始我的说课。

(一)教材内容分析。

《参观小学》是苏教版幼儿园大班下册社会领域的内容。大班幼儿即将升入小学,对小学有着好奇和向往。《参观小学》这一主题活动很好的结合了幼儿的年龄段特点,活动对象具有专门的针对性。提前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有助于大班幼儿将来迅速适应小学生活,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如《纲要》中所说:“幼儿阶段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能力对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知识、能力和智慧作用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社会领域是幼儿园五大领域的轴心,本次活动设计了一个具体的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其中,获取相关经验,非常必要。

(二)活动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及本班幼儿实际情况,我将确定如下“三维”目标:

1.认知目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

2.能力目标:通过认识小学与幼儿园的不同,增强幼儿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感。

(三)活动重难点。

基于以上对教材和目标的分析,我将活动的重难点确定如下:

1.活动重点:提高观察图片,认识小学学习、生活与幼儿园的不同。

2.活动难点:提高图片的观察,产生对小学生活的向往。

大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比较好学、好问。同时,此时幼儿的自己的意识有了进一步发展,依赖于成人的评价,生活中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在活动中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越来越多,需要教育者对幼儿做出正确的引导和启发。

基于以上对“幼儿特点”的分析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我将主要采用直观观察法和角色扮演法,并辅助以讲解法和讨论法等来开展教学活动。

观察讲解法主要是,幼儿观察小学的相关图片,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图片内容。

角色扮演法主要是,幼儿分组进行“我是小学生”的角色扮演游戏,从游戏中获取相关经验。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提供丰富的、可操作性的材料,让每位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形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说明了活动准备是活动的重要环节之一,为了目标的实现以及过程的开展,我进行了如下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能够认识红领巾、乒乓球等物品,为本次活动进行了经验准备。

2.物质准备:歌曲《上学歌》、四张小学生活的图片、红领巾若干。

以上对教材、幼儿的分析,对方法和活动准备的设计,都是为活动的顺利开展做的铺垫。下面,我将详细地说一说活动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借助歌曲《上学歌》导入,激发幼儿兴趣。轻松欢快的音乐,小学生之歌《上学歌》,为幼儿创设了情境,引发幼儿思考。歌曲完毕,我会用问题启发幼儿:歌曲写的是哪个班级呀?幼儿自由回答,教师引导幼儿:对,这首歌是写小学生的。那今天,我们来看一看小学跟幼儿园有什么不同呢?以此引入活动主题《参观小学》。

(二)观看图片,初步感知。

借助多媒体课件播放图片,第一张:校门口。引导幼儿思考:小学生的校门口跟幼儿园的有什么区别呢?幼儿观察图片后,我会请一些小朋友说一说自己的感受。引导幼儿说出:小学的校门更大一些,我们小学生都高高兴兴地跟父母说再见,因为他们长大了。

为了吸引幼儿注意,我拿出准备好的红领巾,问幼儿:小朋友们知道这是什么吗?通过直观感受,幼儿加深对小学生特点的感知。并播放图片:戴红领巾的小学生在升国旗,引发幼儿讨论:图片中的哥哥姐姐在做什么?红领巾代表什么?随后请一些小朋友试戴红领巾,并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接下来,我请小朋友们猜一个谜语:有个小娃娃,两人跟它耍,跑到谁跟前,照头打一下(打一体育用品)。连续观看图片的幼儿已有一些疲劳,注意力开始转移,通过谜语激发幼儿兴趣,继续保持幼儿对图片的注意力。引导幼儿猜出“乒乓球”后,请大家观看图片:一群小学生打乒乓球。引出小学生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形式多样。

通过观察图片,幼儿可以直观形象地获取经验,初步感知“小学生的生活”。

(三)游戏体验,深入了解。

上一环节,幼儿通过观看图片,已获取相关经验,对小学生的生活有初步的理解。这一环节,将开展角色扮演“我是小学生”的游戏。游戏内容是,我来扮演小学老师,每组5名幼儿自愿戴上红领巾成为小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形式,让幼儿主动感知小学生活与幼儿生活的不同。让幼儿“做中学”、“做中求发展”。游戏将尽力照顾到每一名幼儿,使每一位幼儿都能“寓学习于游戏中”。游戏结束后,请一些幼儿跟大家分享做小学生的感受。引导幼儿总结出:小学跟幼儿园一样,有好玩的游戏、能学到更多知识、交到更多朋友。从而加深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幼儿在游戏中进行探究学习,进一步巩固了本次活动的内容。通过角色游戏,幼儿体验到小学生的生活,加深感知。角色扮演游戏是一种完全体验型的学习,幼儿主动参与游戏,获取主题相关的经验,教师起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四)自由探索,迁移内化。

通过前面的环节,幼儿已对小学生的生活有了一定思考。在这一环节,我将请大家进行小组讨论:你觉得小学学习、生活跟幼儿的还有哪些地方不一样?小组讨论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思考,发散思维;另一方面还可以锻炼幼儿的语言表达和沟通交流的能力。

讨论完毕,我会询问幼儿的讨论成果,对合理的、正确的部分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自由探索的学习方式,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实现了相关经验的迁移。

(五)儿歌结束。

最后,引导幼儿再听一遍“小学生之歌”——《上学歌》,在轻松愉快的歌声中结束本次活动。

以上就是我的活动过程。

好的教育活动不仅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因此,活动延伸不可缺少。针对本次活动的内容,我将采用“家园合作”的形式进行延伸,请幼儿回家请父母带自己去附近的小学参观一下。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十二

我是应聘幼儿园教师的xx号考生。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毕业啦》。我将从说教材、说学情、说活动方法、说活动准备,说活动过程、说活动延伸和说活动反思这七个方面来陈述我的说课内容。

《毕业啦》是大班社会领域的一个活动。是幼儿园大班下学期毕业季主题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幼儿的自己的意识和社会意识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纲要》明确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幼儿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尤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避免单一呆板的言语说教。同时,还要注重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教师、同伴等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

针对本次活动的特点,特制订如下三维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

2.能力目标:口语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得到发展。

3.认知目标: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

其中,乐于表达自己对幼儿园、老师和伙伴之间的情感,体验共同生活中师生情、同伴情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回忆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经历,体会自己长大的过程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幼儿期的自己的意识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表现在对自己性别的认识,可自己观察到身体特征、动作、能力、爱好、所有物。幼儿的自我评价进一步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主要特点是: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常常带有主观情绪性,幼儿一般都过高地评价自己。幼儿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同时,幼儿期情感中社会性交往的成分不断增加,引起情绪反应的社会性动因不断增加。儿童引起情绪反应的动因从主要为生理需要的满足逐渐过渡到主要为社会性需要的满足。以上将作为我活动设计的理论依据。

我将引入多种活动方法来丰富本次活动。以直观感受法、视听讲结合法、谈话法等方法为依托,力求以多样化的形式和内容给幼儿们创造一个宽松的活动环境,巩固活动成果。

为了配合活动目标的实现,我作出了如下准备:幼儿日常的生活和学习照片,纸、笔、颜料(小朋友课上制作爱的密码卡片所需),《献给爱丽丝》的背景音乐,毕业诗。

1.导入部分。

以谈话的方式引出活动主题。导入语:小朋友们马上就要离开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了,三年愉快的幼儿园生活马上就要结束了,你们就要毕业了,你们知道什么叫毕业吗?大家都有什么样的想法呢?(幼儿讨论)。

2.基本部分。

激发幼儿自己回忆刚上幼儿园时的情景,“还记得你们刚来幼儿园时的情景吗?”(背景音乐《雨的印记》,出示小班孩子三年以来幼儿园生活经历的一些照片,帮助幼儿回忆讲述)。

鼓励幼儿即兴演讲:“说一说现在的我”,然后由老师和小伙伴们表扬赞赏。在此基础上,引导他们比较自己比起刚入园时有什么进步。

提问启发:小朋友们就要离开幼儿园了,大家最不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呢?

幼儿说出自己心中的想法,老师把这些话语汇在一起,请大家欣赏一首毕业诗。同时播放背景音乐《献给爱丽丝》,由老师向孩子们派发纸、笔、颜料,组织他们自己动手制作爱的密码卡片,可以画上自己最喜欢的小东西并写上简单的祝福话语。

请几个小朋友说说卡片上的内容,然后与其他小朋友交换卡片(儿歌《找朋友》音乐响起)。

3.结束部分。

卡片交换完毕,老师引导大家合唱歌曲《老师再见了》,请摄影老师合影留念!

好的教育活动不是止于特定的某一次活动,而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特别是良好习惯的培养,因此活动延伸必不可少。活动结束后,我会让幼儿每人准备一本签名册,邀请同伴和老师签名。

以上是我全部的说课内容,感谢各位老师的耐心聆听,您们辛苦了。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十三

这是一节以计算为主的综合活动,感知物体数量及其数字对应关系是中班学习数学的重要阶段。它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而数学是枯燥无味又抽象的一门学科,特别是中班幼儿,往往对学习数学很不感兴趣。针对孩子这与特点,我运用了故事引发孩子兴趣、请小朋友帮忙鼓励孩子参与其中、利用游戏这一幼儿最喜爱的活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在活动中轻松获得知识、经验,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了本次活动的教学内容,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主要考虑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出发,把数学融入到故事、情节、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说说玩玩中理解、学习数学的实际意义。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这一精神,结合中班的年龄特点实际情况,制定了本活动目标:

1、情感态度目标: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2、能力目标:了解几种常见飞禽的本领,激发幼儿观察、探索飞禽的兴趣。

3、技能目标:帮助幼儿理解5的实际意义,引导幼儿手口一致地点数5个物体,正确认读数字5,学习5的形成,知道4添1是5。在本次活动中,我还大胆的尝试利用二次比本领的机会,让孩子在理解5的实际意义的基础上,向孩子渗透顺数、倒数、单数、双数等粗浅的数学知识,加大了难度,给孩子一定的挑战。

在活动过程中,我准备了必须的图片,方便孩子直观的了解数的形成,为孩子获得知识提供必要的辅助。

活动分成5大环节:

首先,老师运用故事导入法,向孩子介绍燕子、猫头鹰、啄木鸟这几种飞禽在吵架引出本次活动,由于孩子平时缺少对飞禽这方面的了解,所以,本环节以老师的介绍为主,孩子的讨论交流为辅。

第二个环节我运用了情景感染法:请孩子们帮小鸟们比本领这一情景,让孩子在观察、操作、比较、分析的.过程中,重点了解5的形成,难点是比较4和5之间多1少1的关系。

第三个环节运用的是游戏探索法:《规程》指出:“幼儿园活动组织应以游戏为基本形式,教育寓游戏之中。”根据这一精神,我采用了游戏探索法,利用手指游戏,来进行巩固复习,手指用起来比较方便,游戏又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方式,而且在生活中随时可以带孩子玩一玩,进行巩固复习。

第四个环节我运用的是逻辑推理法:让孩子第二次为飞禽们比本领,在这一环节运用了猜测、推理、点数、验证的方法,向孩子初步介绍顺数、倒数、单数、双数,并没有要求孩子一定要掌握,只是渗透这一方面的知识,然后我变了一个小魔术,把四副挂图折叠起来,装订后变成了一本绘本,可以让孩子随时翻看,讲一讲,说一说,在不知不觉中增长了知识。

最后我运用的是交流提升法:“开心聊吧”,在活动中孩子对飞禽有了一定兴趣,让孩子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飞禽,讲一讲它的本领,鼓励孩子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做绘本,或者利用早间区域活动时间和小朋友合作来画绘本,做好了可以用来讲故事,既锻炼了动手能力,又锻炼了动口能力,还能复习数学知识,一举多得。

活动中老师过于包办太多,给幼儿去探索、发现、学习的机会较少。

二、故事中间师生互动的情节少。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十四

尊敬的评委老师: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说说我家的人》。下面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说课。

本次活动来源于明天出版社《山东省孩子园活动教材》第二个主题第一个活动。

家是每个人生活的港湾,家庭的温暖和亲情关系会影响孩子对人和社会的态度,孩子对家庭的感受也将影响其人生的道路。孩子自己家里的人,孩子并不陌生,但是孩子对家庭成员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不是很了解。“说说我家的人”是通过孩子熟悉的人物来激发孩子对调查的兴趣,并通过调查及记录增进孩子对家人和家庭的了解,帮助孩子树立对家人、家庭的爱。正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孩子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孩子的生活,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孩子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有服务于孩子生活。所以我选择了本次活动。鉴于对以上内容的分析,特制定以下目标:

1.知识目标:激发孩子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

2.技能目标: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

3.情感目标:培养孩子对家人的爱。

根据《纲要》中教育目标及孩子的年龄特点,我将激发孩子调查的兴趣,增进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作为重点,引导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记录调查结果,并能有条理地讲述作为难点。

为了使活动呈现出综合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中,特做以下准备:

1.知识准备:事先让孩子调查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并于活动前和孩子讨论调查的结果。

2.教具准备:

(1)请孩子每人带一张家庭成员较全的全家福照片。

(2)提供摆放照片的版面。

(3)孩子人手一份彩笔、画纸。

新《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孩子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孩子,时时有教育,以互动的、开放的研究理念,让孩子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因此本活动采用的教学法有:

(1)启发提问法:这种方法在各活动中是最常见的。通过启发提问激发孩子的调查兴趣。

(2)讨论法:通过师幼、幼幼之间的讨论,使孩子对家人有了一些了解,也让孩子在讨论中解决问题,达到教学目标。此外还有绘画法,通过绘画制作小册子,来增进孩子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家庭的情感。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孩子能主动积极的参与活动,根据孩子年龄特点,围绕目标,主要运用的方法有:

(1)调查法:通过对家人的调查,激发孩子了解家人的积极性。

(2)记录法:通过动手、动脑记录家人的生日、职业、爱好等更直观形象地加深印象。此外还有动手操作法,用画笔来记录家人并做成小册子,能进一步巩固对家人的了解。

1.导入。老师这里有一张我的全家福照片,上面有我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我,小朋友有这样的照片吗?教师用一张自己的.全家福照片给孩子介绍,从而引出孩子自己的全家福,并让孩子分组交流。孩子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孩子通过对照片上的人的了解,激发孩子主动调查的兴趣,孩子很快进入主题。

2.介绍家人。

(1)请部分孩子展示照片和调查表,教师通过提问照片上的人是谁、做什么的、喜欢什么、生日是什么时候启发孩子介绍对自己的家人的调查结果。此环节体现了孩子对家人的初步了解。

(2)请孩子说说自己的记录方式。教师引导孩子观察讨论并得出结果。如:爸爸可画男人的头像、妈妈可画女人的头像;生日可用数字,可以画上蛋糕或蜡烛;喜欢的衣服、食物可直接画出来;喜欢的颜色可用相应的彩色笔涂画出来;职业可以画相应的标志等。《纲要》中指出“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中”,这一环节主要是通过讨论增进孩子对家人的了解和爱以及记录的方式,既锻炼了孩子的思维能力,动脑筋积极思考记录的方法,又培养了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一起交流经验、分享快乐,在说中学、听中学、思考中学,以孩子为主体,孩子才是学习的真正主人。

3.制作家庭小档案。

(1)请孩子通过绘画制作自己的家庭小档案,必要时补充对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本环节通过孩子自己动手操作,进一步巩固了对家人的了解。

(2)在家庭小档案的首页画上自己的全家福,与补充的其他家人的调查结果装订成小册子。

4.课堂小结,对孩子制作的家庭小档案进行展评。

5.延伸活动。

(1)将全家福照片布置在墙面上,供孩子自由欣赏、介绍和交流。

(2)家庭小档案可根据孩子需要随时添画内容。

延伸活动不是一个活动是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因此,通过延伸活动可增进孩子对家人的了解和爱,又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及新知识新经验的获得。

以上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循序渐进,既关注了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又有新经验的获得。

我说课的内容到此结束,其中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请各位评委老师多多指教,谢谢!

注:在说课时要声音洪亮,要有起伏,要与评委进行眼神交流,要在半脱稿的情况下完成说课。

幼儿园说课稿大班社会篇十五

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能接触到各种各样的标志。而且会询问这个标志是什么意思?那个标志代表什么?幼儿的这种兴趣及好奇。正是我们向幼儿介绍社会,以及社会生活的一个突破口。常用的标志活动采取了多种多样的形式,让幼儿通过找一找,认一认,画一画等了解标志的外形及含义,从而发展幼儿的想想力、创造力,本次活动综合了社会、艺术、语言等领域的内容,运用了多种手段,从而达到教育的最佳效果。难点是: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

通过教材内容和设计意图,吸取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为满足幼儿认知,能力,情感的需要,按照《纲要》涉及的五大领域教育目标,确定本次教学目标为:

1、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兴,认识常用的标志,引导幼儿用完整、流畅的语言讲述对各种标志理解的含义。

2、在认识常用标志的基础上,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合作创造,设计标志。发展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

为顺利完成以上教学目标,在活动准备方面,特作如下安排:

1、幼儿知识经验准备;请家长带领幼儿到公共场所及其他地方找各种标志,并想办法通过查询、查资料等办法理解标志的'意图。(可通过照图片、图标、网上等办法收集各种图标)。

2、教具、学具准备:为体现学具、教具是幼儿学习的教科书,在本次活动中,要求幼儿,家长,教师共同收集常用标志的资料作补充。同时为幼儿提供各色彩纸、彩笔笔等制作用品等。

3、心理环境准备:为幼儿在自然的环境下学习,在幼儿园墙壁上设置一块展览版,把幼儿找到的标志拿到幼儿园放在展览版上进行展示。

本次活动,总体设计思路:以《新纲要》为指导,借鉴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能理论及做中学思想。从“寻找标志――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意――标志小游戏――讨论设计图标――制作图标――”五大块,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从感知到体验到创造,使原有的经验与新经验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让幼儿在互动式、开放式、探究式的教育活动中,自主地、能动地、创造性地学习。从中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感知力、想像力、创造力。

各环节的具体教法、学法及时间分配如下:

第一环节:带来幼儿观看展览版,“请小朋友看看展览版上都是什么”?将幼儿引到“标志的世界”。目的将幼儿的注意力集中到该活动中来,此环节在1分钟以内。

第二环节:运用多种感官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相互谈发现。这部分是重点,需8钟左右。

建构主义理论提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帮助孩子利用情景、协商对话等环境要素,发挥孩子的主动性、积极性、为此,我让孩子在“标志”情景中,与标志零距离接触,通过看、摸、听认识常用标志,理解各种标志的含义。“你认识哪些标志?它有什么含义?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好朋友”。教师、幼儿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形成合作学习机制。

第三个环节:标志小游戏,加强对标志认识的环节,需4左右分钟,教师准备各种标志的图片,让幼儿快速认出是什么标志?是什么意思,看看谁的反应快。这环节是难点。

第四个环节:过渡环节,需1分钟,讨论设计图标,请幼儿想一想,我们幼儿园什么地方需要挂上标志?设计什么样的标志?同时把幼儿引到坐位上。

(通用11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以下是小编为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