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通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9:01:55 页码:7
2023年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通用13篇)
2023-11-09 19:01:55    小编:zdfb

总结家庭生活,反思改进和增进亲密关系的方法。写作总结前,先回顾一下自己的学习或工作过程,整理出重要的信息。请欣赏以下总结范文,它们或许能为我们的写作提供新的灵感。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一

风景指的是供观赏的自然风光、景物,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风景是由光对物的反映所显露出来的一种景象。接下来小编为你带来山西省美景介绍。

作文。

希望对你有帮助。

山西省有非常多的名胜古迹,但我觉得最奇特的还是那古朴的悬空寺。

悬空寺位于恒山脚下,在浑源县城城南五公里处的金龙峡内西岩峭壁上。这座寺庙建于1500多年前的北魏王朝后期,是国内仅存的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

进入管理区,从谷底远望,悬空寺就像一座精美绝伦的浮雕,镶嵌在万仞峭壁间。层层叠叠的楼阁,只有十几根颤颤悠悠的细长木柱在下面支撑,而寺院上方大片的赭黄色岩石,微微向前倾斜,仿佛就要塌下似的,让人无不胆战心惊。真佩服当年建造寺庙的设计师们,是怎样在这样的深山峡谷上修建了一座独特的寺庙来的。

悬空寺的建筑十分奇妙,它是采用凿洞插木的方法构筑而成,整个建筑不用一根钉子,背倚陡峭的绝壁,下临深谷,楼阁间以栈道相连。走在寺庙的栈道上,就像在云上飘一样,随时都有可能掉下来。因此,我屏住呼吸,小心翼翼地踩在木板上,生怕自己脚重,木板就塌下去了。可是,尽管脚下“吱吱”作响,紧贴岩石峭壁的楼台却岿然不动。听导游说,悬空寺之所以能够悬空,那些撑在坚硬岩石里的梁木都要经过精心计算,有的木柱起承重作用,有的是用来平衡楼阁的高低。这些木料都是用桐油浸过,不怕虫蛀,也有防腐的作用。因为寺庙紧贴着山地理位置好,两旁又有突出的石壁遮挡,即便有大风也不会对寺庙构成威胁。

参观悬空寺,让我由衷地佩服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高超的建筑技艺,寺庙历经了1500多年的风雨,它依然保存完好,这不能不说是中华文明的奇迹。

我早就听说山西省五台山是个有名的佛教圣地。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不放了假我和爸爸妈妈来游玩了。

我们来到了五台山,只见群山起伏,云雾迷蒙。我们被群山包围着,等我们上了山,云被我们踩在脚下,给人一种腾云驾雾的感觉,在这仿佛仙境一般。

后来我们来到了太螺顶,进去拜了拜五爷,五爷就是龙王的五太子,传说:“拜拜五爷可以保佑家人平平安安,五谷丰登。”所以进香的中外游客比较多。在那我们看见对面雪山上有一座庙,于是我们商量明天去哪上面。晚上,我们吃的是山西省最有名的特产“台蘑”。听说台蘑营养丰富,吃了有益健康。我一下子吃了两大碗!

第二天,谁知下起了鹅毛大雪,因为山道比较滑,所以没有去雪山,我很遗憾。不过我们去了文化寺,有一个和尚给我们诵经,还让我点了一盏智慧灯,保佑我学习越来越好。之后,我们来到了文化区,因为文物见光容易损坏,所以这间房子没有安窗户,全都是封闭的。我们进去看了许多文物,有开心佛、济公、佛祖等。不过我最喜欢的是开心佛,开心佛是躺着的,一般躺着的佛比较少见,开心佛肚皮上还有一个小佛,这表示心中有佛,告诉人们面对人生要笑口常开。由于时间关系,有很多地方我没有游览,我感到特别遗憾。

这两天我看到了五台山的美景,又了解到了有关五台山的佛教文化,我玩的很开心,有机会我一定还来五台山游玩!

山西省,顾名思义,意为大山之西,即地处太行山之西。山西省古称河东,意为大河之东,即地处黄河之东。

山西省简称晋,是因为西周、春秋时期为晋国之地。春秋末年,韩,赵,魏三家卿大夫把晋国一分为三,所以历史又把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并称为“三晋”。这就是。

我的家乡。

我们的家乡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河北省、河南省之间。南北两端长约682千米,东西两端宽约385千米。土地总面积为15.6579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1.63%,在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划中居于第19位。

山西省省现行行政区包括太原、大同、阳泉、长治、朔州、晋城、晋中、忻州、临汾、运城和吕梁11个省辖市,共119个区、市、县,省会设在太原。

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目前,山西省人口的增长已经基本得到控制。近年来,随着科教兴晋战略的实施,山西省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迅速提高。山西省人口的分布特点与人口的不断迁徙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改革开放后,山西省的人口流动日趋活跃。山西省很久以前就是一个多民族分散杂居的地区。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在少数民族中,以回族居多。

这就是我的家乡山西省,现在听了我的介绍后你应该对它有所了解了吧!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二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太原市。那里风景优美,古韵悠长。有高高耸立的太行山,有蜿蜿蜒蜒的汾河;有古朴肃穆的晋祠,还有林立的晋商钱庄。那里开创了中国的大唐盛世,也记载了八路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辉煌。我最喜欢的是记录了支撑中国近百年的能源·最能代表山西煤海特色的博物馆山西煤炭博物馆。

煤炭博物馆坐落在太原市中心,雄伟的博物馆正门有一块重达四十多吨的乌煤,这块乌煤通体乌黑光亮,样子像守在博物馆门前的“巨人卫兵”。

博物馆里陈列着各个朝代的采煤工具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各式各样的煤炭标本,和煤炭中夹杂着的各种几千万年前的动植物化石。其中最让我感兴趣的是博物馆地下的模拟煤矿。

模拟煤矿按照现实中开采的顺序展现给大家,据导游介绍,实际上这样的采掘巷道在这座城市的地下共有十几层。我们带着矿帽,乘坐笼式电梯下到地下开始参观。直径三米多的大型采掘机轰轰地转动,把煤块从煤层中开采下来,掉落的煤块通过庞大的传送带运往地面的选煤厂,再由地面的工人进行分类筛选后,将不同品质的煤送往钢铁厂,发电厂,供热厂,让它们发挥不同的作用。

最令我意想不到的是,煤里还有一种叫做“煤精”的,也被称为“煤玉”,它比普通的煤炭更细腻,更坚硬。用它可以雕刻出来精美的工艺品,而且不会掉色。听导游说纯的煤炭经过物理处理还能变成金刚石呢!这就更加让人意想不到了!

这就是山西太原,我的家乡,煤的海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三

"人说山西好风光…",每当唱起这首歌,我的'眼前就浮现出令我自豪的山西特产:贯馅糖、煤炭、老陈醋,但最使我自豪的就是山西老陈醋。

也许你知道,我的家乡介休绵山是山西老陈醋的发源地,源于顺城关的王来福这位年轻人,他从小勤奋好学,吃苦耐劳,子承父业,开了"自成功"醋店,有一次,王来福把醋放到院子中,经过风吹日晒,没想到醋更加味美色佳,"自成功"的生意红火起来,但却冷落了他的叔父,叔父把王来福和老管家赶出了府院,王来福和老管家来到清徐,开了"美和居"醋坊,生意也十分不错。至今,"美和居"一直享誉海内外。

为什么老陈醋如此味美?原来,老陈醋的原料大多以高粱、大曲、谷糠、麦麸发酵而成。需要经过蒸、酵、熏、淋、陈五道工序,最后制成色香味俱全的陈。

老陈醋不仅是饭桌上的调味品,而且具有开胃、杀菌、生发、减肥、降压等功效,还可以使鸡骨、鱼刺软化,促进钙的吸收。

醋的品种也十分多,有姜蒜醋、调料醋、饺子醋……各种品味。著名影视演员徐帆,为山西老陈醋代言,更增添了它的神奇。

老陈醋名扬四海,具有300余年的历史,被喻为"天下第一醋",并快速向欧亚十多个国家输出。

陈醋色、香、醇、浓、酸,是我们介休人的骄傲。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四

在众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欢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它同北京炸酱面、山东伊府面、河南鱼焙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简单,风味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刀削面的做法与其他面不同,它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来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削面的厨师刀功是否够好了。

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面时,不仅手腕要灵,而且出力要平,只听“嚓、嚓、嚓”几声,面条像密集的短箭一样射入锅中。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锅内,汤滚面翻,不到两分钟就可以盛出上桌。厨师把煮好的面捞入碗中,浇上香飘四溢的浓汤,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红的、绿的,光看一眼,就会让你垂涎欲滴!

褐色的牛肉浓汤、绿色的青菜,衬托着白胖胖的面条……。

再仔细看碗里,这面条中厚边薄,有些像柳叶,又有些像木耳的花边……顾不得再欣赏了,我一阵猛吃起来。放入口中,这刀削面软而不烂,入口外滑内筋,很有劲道,并越嚼越香,口感极佳!转眼间,一大碗面就被我吃得一条不剩。我喝了口汤,汤味鲜美,油而不腻。不一会儿,这碗美味的'山西刀削面便被我吃了个底朝天。

除刀削面外,拉面、刀拨面、擀面。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五

时间如白驹过隙,姐姐的十天黄山西递写生之旅结束了。回来后,姐姐给我讲了很多黄山西递的美景,还和我分享了姐姐拍的各种照片,那里像仙境般美丽,弄的我都想马上去看看黄山西递的美景了!

那天晚上,我沉浸在睡梦中,做了一个梦,梦到了我已经踏上了黄山西递之旅,我特别兴奋。来到西递,看到了蓝天白云,小路两旁还有小溪,清澈的溪水涓涓细流,仿佛忘记了夏季的炎热。沿着弯弯的小路,来到了一片向日葵田,一株株高大的向日葵,排列在一起,像一片金色的草地,美丽极了!金黄的向日葵上已长出无数粒小瓜子,周围那金色的花瓣围在一起,就像一个大大的笑脸,好像在和我们打招呼欢迎我们的到来,在微风的吹拂下左右摆动。一株株向日葵,像一个个正在茁壮成长的我们,而且我们班还叫路小向日葵班呢!我也特别喜欢向日葵,我开心的还和向日葵合影呢。

过了一会儿,我又来到了大大小小的巷子里,白墙黑瓦式的房子,整整齐齐的排列在巷子的两边,漂亮极了!还有好多哥哥姐姐们在巷子里写生画画,他们画得全神贯注,我看着栩栩如生的画面,美丽极了!“叮叮叮……”我被闹钟叫醒了,哇!原来我刚刚是在做梦,梦中的黄山西递好美啊!和姐姐告诉我的一模一样,我真的好想去看一看,美梦让我畅游了黄山西递的美景,真的应了一句话“日有所思,夜有所梦”。姐姐给我讲的黄山西递美景始终记在我的心中,才让我做了一个这样的美梦。希望有一天,我能梦想成真。

这个梦让我难以忘怀,因为它让我看到了黄山西递的美,让我始终沉浸在梦中,欣赏着西递美丽的风景无法自拔。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六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

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今天我将给大家介绍拉面和揪片的做法。

拉面的制做过程:

首先,将面粉放入盆内,一点点的'加入水,将面粉打成絮状,然后和成光滑的面团。然后,将和好的面上盖湿布放在一边饧制(饧面最少要半个小时,饧的时间越长,面越容易拉伸)。接着,可以用手揪起一点饧好的面团试试,看看能否拉开,如果可以说明面饧好了。之后,将案板上扑点面粉,把饧好的面团,用手捏成长条状,放在案板上用干面粉滚匀,压扁,放在案板上。再用擀面杖前后来回推拉,将面团擀开。擀成宽12cm(比刀的宽度小一些,方便一下可以切过来),厚1cm—1.5cm的面饼。右手握刀,把摊开的面切成一条条细条,左手顺势将面条在案板上滚一下,然后双手各执细条一端,上下抖动,轻轻抻拉,拉成粗细适中的长条即可。最后,将拉好的面条下入锅中,稍煮1~2分钟就可以出锅了。(拉面是一条条下锅的,一般最后一条入锅时,先前下的面早已煮熟,所以不用煮太久)。

揪片的制做过程:

揪片的和面方法与拉面相似,但略硬一些。同样将和好的面团饧制,但是时间不易过长。饧好的面团别再揉,直接用擀面杖擀成0.5厘米厚的大片,然后切条。将切好的面上撒少许玉米淀粉防粘,一手拿面,另一只手先掐下去再顺势一揪,一个揪片就好了。如果是第一次做,可以先将揪好的揪片间隔摆在砧板上,待揪完后再煮。不过,一般都是煮锅水开后直接揪在锅里的,但是那样要求动作要快,防止先前下锅的揪片煮老了。当揪片煮至全部浮起就熟了。

当然,拉面和揪片捞出后还要浇上喜欢的浇头,比如西红柿鸡蛋、炸酱、小炒肉等等,再就两瓣儿新蒜,那个香啊,甭提了!

小伙伴们,你们学会了吗?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七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刀削面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八

今年暑假,我和爸爸、妈妈、姐姐,去了中国古文化博物馆山西。在山西,我去了平遥的古城、灵石县的王家大院和祁县的乔家大院,这三个地方,使我记忆犹新。下面,请听我娓娓道来吧!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始建于明末,建成于清朝,距今已有好几百年的历史了。他们家有农,从商到官,官至二品。他们家有一个院落是为皇帝出行访问时居住的,之所以皇帝一外出就到王家大院住,是因为王家大院很像紫禁城,还有王家大院的后院,像故宫一样,很气派。

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始建于清乾隆时期,后又在清同治、光绪年间及民国初年多次增修,时间虽跨过了两个世纪,却保持了建筑风格的浑然天成。其中大当家乔致庸的屋子,宽1。5,长2米,防火、防盗、防偷听等,因为他们家是经商的,他们家的钱占当时国库的七分之一。

平遥古城。

当我去平遥古城时,已经接近黄昏了。在古城,我走在一条条美食街上,很兴奋,琳琅满目的美食,使我这个“吃货”的眼睛看不过来了,就连空气中都弥漫着诱人的香气,有金黄的蛋黄酥、鲜红的牛肉等。我吃了好多的美食,有刀削面、剔尖、石头饼、莜面栲栳姥、烤梨等。

王家大院和乔家大院的建筑,蕴含着许多中华文化知识,而平遥古城的美食是不是给人一种垂涎欲滴的感觉呢?美食不是靠嘴说出来的,而是要亲自去尝试,去过平遥的人都知道“我在平遥等你”这句话在哪儿。有时间,你也去山西逛逛吧!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九

人们常说,世界的面食在中国,中国的面食在山西。这话一点也不过分。

面食在山西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山西面食不但历史悠久,而且品种繁多,广泛流传于民间。许多外国朋友来到山西,对山西饮食印象最深的就是名目繁多的面食。再加上那些有趣的名字,就更具吸引力了。比如:刀削面、拉面、擀面、剔尖、拨鱼、河涝、猫耳朵、擦疙蚪、揪片、刀拨面、搓鱼、推窝窝、溜鱼儿、抿面、莜面栲栲等等。

每一个品种又各有特点。比如刀削面,它在山西面食中名声最大,影响最广。它的特点是以刀功和削技的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削面所用的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一尺多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在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来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山西刀削面特别讲究速度和造形。削面高手把面顶在头上,手中两把刀左右开弓,削出来的面似柳叶飞扬,落进三尺开外的锅里,这与其说是做饭,不如说是精彩的民间艺术表演。

还比如猫耳朵,外形酷似猫的耳朵,小巧玲珑,吃起来有韧性,利口。做法是用白面、莜面或高梁面等和好,把面擀成面片。切成小方块,用姆指按推成薄片,自然卷成猫耳朵状,如果配以羊肉佐料,味道就更美了。

莜面栲栲,是将莜面搓成薄片卷成的小圆筒立放在笼屉里排列好,蒸熟后浇上各种佐料食用,吃起来筋力可口,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耐饥,是山西西北部农村广泛食用的面食之一,在山西风味小吃中别具特色。

正因为山西面食品种如此繁多,所以,山西的面食被外国朋友誉为“世界面食之最”。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十

山西特色小吃有很多,例如,过年吃饺子,还有各种面:刀削面、饸饹面、拉面、手擀面……还有很多。

在这里面我最推荐的是刀削面,削出的刀削面,一片连一片,好像流星赶月,在空中划出道道弧形白线,面片落进汤锅,汤滚面翻,又好像银鱼戏水,煞是好看。有一首诗这样描写:“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雪白的面条配上不同的汤汁和肉粒,别有一番风味。人称山西人是“醋老西儿”,所以调料里醋是必不可少的,再加一小勺鲜红的辣椒油,色香味俱全,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碗。

听说,刀削面还有一个故事:据传当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为防止汉人造反,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器具全部没收,每十户人家只能用一把厨刀轮流做饭。有位老汉想取刀做面,不料刀已被别人抢先拿走了。老汉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一块薄铁皮,想到就用这个切吧!他把揉好的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用左手端好,右手操起铁片就削了起来,薄薄的面片就这样削好了,这个故事一直流传至今。

品尝刀削面也是一种学问。我总是先舔舔香浓醇厚的酱汁,感受它鲜美的味道,然后夹起俩三根面条和一块五花肉,放进嘴里慢慢咀嚼,品味那外滑内筋乱而不黏的刀削面和鲜嫩口渴的五花肉,任那浓郁的气息在嘴里回荡,接着再将汤一扫而光,吃到满嘴是油才意犹未尽地离开。

刀削面不愧为山西面食之首,怪不得在世界享有盛誉。如果大家有时间,可以来这里平尝平尝。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十一

二十三日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彩排"。在旧社会里,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随着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叫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多少多少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有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皇报告家庭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过了二十三,大家就更忙起来,新年眨眼就到了啊。在除夕以前,家家必须把春联贴好,必须大扫除一次,名曰扫房。必须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至少足够吃用一个星期的——按老习惯,铺户多数关五天门,到正月初六才开张。假若不预备下几天的吃食,临时不容易补充。还有,旧社会里的老妈妈论,讲究在除夕把一切该切出来的东西都切出来,省得在正月初一到初五再动刀,动刀剪是不吉利的。这含有迷信的意思,不过它也表现了我们确是爱和平的人,在一岁之首连切菜刀都不愿动一动。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作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而都要守岁。

元旦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元旦,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同时,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还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及此。到了初五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小孩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争取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与技能。

多数的铺户在初六开张,又放鞭炮,从天亮到清早,全城的炮声不绝。虽然开了张,可是除了卖吃食与其他重要日用品的铺子,大家并不很忙,铺中的伙计们还可以轮流着去逛庙、逛天桥,和听戏。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十二

按照山西的老规矩,过农历的新年(春节),差不多在腊月的初旬就开头了。"腊七腊八,冻死寒鸦",这是一年里最冷的时候。可是,到了严冬,不久便是春天,所以人们并不因为寒冷而减少过年与迎春的热情。在腊八那天,人家里,寺观里,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的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所有的各种的米,各种的豆,与各种的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在这天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的。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而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从腊八起,铺户中就加紧地上年货,街上加多了货摊子——卖春联的、卖年画的、卖蜜供的、卖水仙花的等等都是只在这一季节才会出现的。这些赶年的摊子都教儿童们的心跳得特别快一些。在胡同里,吆喝的声音也比平时更多更复杂起来,其中也有仅在腊月才出现的,像卖宪书的、松枝的、薏仁米的、年糕的等等。

在有皇帝的时候,学童们到腊月十九日就不上学了,放年假一月。儿童们准备过年,差不多第一件事是买杂拌儿。这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搀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例如:普通的用带皮的榛子,高级的用榛瓤儿。儿童们喜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大事是买爆竹,特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艺儿——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儿。

儿童们忙乱,大人们也紧张。他们须预备过年吃的使的喝的一切。他们也必须给儿童赶作新鞋新衣,好在新年时显出万象更新的气象。

介绍山西的作文200字篇十三

俗话说得好:“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的面食可谓是鼎鼎有名。

山西,是中国的面食大省,中国民间素有“南米北面”之说,山西是“北面”的典型代表。这主要与山西的自然环境因素有关——山西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小麦,其次是玉米、高粱等。因此,面粉就成为山西人日常生活的主要食粮。

在众多面食之中,我最喜欢刀削面。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它同北京炸酱面、山东伊府面、河南鱼焙面、四川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由于制作迅速,材料简单,风味独特,深受大家的喜爱。刀削面的做法与其他面不同,它不是用刀切,而是用刀削,削出来的面是否好吃,就要看削面的厨师刀功是否够好了。

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住揉好的面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面时,不仅手腕要灵,而且出力要平,只听“嚓、嚓、嚓”几声,面条像密集的短箭一样射入锅中。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

锅内,汤滚面翻,不到两分钟就可以盛出上桌。厨师把煮好的面捞入碗中,浇上香飘四溢的浓汤,撒上香菜和牛肉,白的、红的、绿的,光看一眼,就会让你垂涎欲滴!

褐色的牛肉浓汤、绿色的青菜,衬托着白胖胖的面条……。

再仔细看碗里,这面条中厚边薄,有些像柳叶,又有些像木耳的花边……顾不得再欣赏了,我一阵猛吃起来。放入口中,这刀削面软而不烂,入口外滑内筋,很有劲道,并越嚼越香,口感极佳!转眼间,一大碗面就被我吃得一条不剩。我喝了口汤,汤味鲜美,油而不腻。不一会儿,这碗美味的山西刀削面便被我吃了个底朝天。

除刀削面外,拉面、刀拨面、擀面、剔尖、猫耳朵、河捞等面食,也都是典型的山西特色面食。此外,山西美食中,太谷饼、闻喜煮饼、灌肠、芮城麻片、高平烧豆腐、介休贯馅糖、忻州瓦酥、平阳泡泡糕……都有独特风味,堪称地方美食中的上品。

一碗刀削面,可以让你眼、嘴都得到满足。欢迎你来山西品尝哦!

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山西面食数平遥。那平遥有什么面食呢?这个就要说一说世界名吃刀削面了。

平遥刀削面吃起来好吃,做起来可是有点难。首先要选上好的面粉,接着就要和面,这和面可有讲究,要反复揉,和好的面团必须软硬合适。削面是一个技术活,把揉好的面团放在手上,拿刀削面专用刀进行削。削出的面形状必须是柳叶形的,两端尖,中间略厚。边削边煮,大约两三分钟后,削好的面像小鱼儿似地在锅面上跳跃时,面就熟了。要注意了,刀削面的浇汤是熬制的骨头汤或者肉汤,其中加了很多特配的调料,味道鲜美弥久。

我比较喜欢吃西红柿鸡蛋刀削面,再加一点肉丝汤味可美了。如果要吃炒刀削面,就在锅里倒一点油放两颗鸡蛋,待鸡蛋熟后就把西红柿放进去,闻到香味时就该刀削面出场了,把刀削面放在锅里和西红柿鸡蛋仔细搅拌,这时你会闻到一股香味从锅里溢出,你便会迫不及待得把面放到碗里,细细品味,西红柿、鸡蛋、面的香味瞬间释放出来,越嚼越香。咽下去真是回味无穷。

怎么样,你觉得平遥的刀削面香吗?那就快来山西平遥品尝刀削面吧。赏平遥古城,尝平遥面食。

山西是面食之乡,面食种类繁多,其中以刀削面最为有名,可谓“面食之王”,它有内虚外筋、柔软光滑、易于消化等特点,与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武汉的热干面、四川的担担面被誉为我国著名的五大面食。在山西各地的刀削面中,最出名的莫过于大同的刀削面。可称“面食王中王”。

大同刀削面物美价廉,色、香、味俱全,形成了独特的大同风格,很多外地朋友来到大同,在品尝之后,都赞不绝口。一些本地游子,在回到家乡之后,都要先赶去削面店,去吃一碗刀削面,来解日夜思念之情。

关于刀削面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汉人”造反起义,他们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10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和好面后,让老汉去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老汉的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捡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囔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叶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

刀削面的操作方法是一手托面,一手拿刀,直接削到开水锅里,其要诀是:“刀不离面,面不离刀,胳膊直硬手平,手端一条线,一棱赶一棱,平刀是扁条,弯刀是三棱。”要说吃了刀削面是饱了口福,那么观看刀削面则饱了眼福。有顺口溜赞曰:“一叶落锅一叶飘,一叶离面又出刀,银鱼落水翻白浪,柳叶乘风下树梢。”

到了大同,除了要看美景,还要记得来碗刀削面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