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传统节日(优质1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8:49:15 页码:11
传统节日(优质13篇)
2023-11-10 08:49:15    小编:zdfb

总结不仅是对知识的巩固和梳理,更是对自己多方面能力的培养和提升。通过总结工作中的经验和教训,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执行下一步的工作计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传统节日篇一

我们中国的有很多很多,有吃月饼、赏月的中秋节,就吃粽子、赛龙舟的端午节,有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清明节,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喜气洋洋的春节。

要说春节最温馨的时刻就是挂灯笼、贴对联和吃年夜饭了。和爸爸一起贴对联,和妈妈一起挂灯笼,红红火火、五光十色,到处都是浓浓的年味。大年三十晚上,我们一家人开开心心的坐在一起,有说有笑,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春节联欢晚会,餐桌上都是我最喜欢吃的菜,有红烧肉、清蒸排骨,还有水煮鱼,馋得我口水直流。我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夹菜,爷爷奶奶和爸爸妈妈给我和妹妹夹菜,一家人在一起好温馨啊!

过春节最高兴的事就数放鞭炮和放烟花了。虽然近几年因为环境污染不再放了,但我还能清楚的记得小时候放烟花的情景。天刚刚黑,我就迫不及待的拉着爸爸跑到屋外,我看着爸爸非常小心的点燃导火线后,就急忙像风一样跑开,躲在远处捂住耳朵,只听噼里啪啦一阵响,一串串烟火就飞上天空,在空中形成了美丽多彩的图案,好看极了!

春节我最喜欢的一个习俗就是收压岁钱。正月初一早上起来,我就跑到爷爷奶奶的卧室去拜年,我说:祝爷爷奶奶新年快乐,身体健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每当这个时候,爷爷奶奶就高兴的对我说:来!拿着,给你的压岁钱。”然后我又跑去给爸爸妈妈拜年,这时爸爸妈妈就会塞给我一个红包,对我说:又长大了一岁,要好好学习啊!”这些年收到的压岁钱,我都存在我社小猪存钱罐里面,在我需要橡皮、剪刀等学习用具时,拿出来买。

春节,一家人可以在一起,又有好吃的,还能收到压岁钱,我真希望下一个春节马上到来!

传统节日篇二

春节,是农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这是我国民间最隆重、最热闹的一个。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古称元日、元辰、元正、元朔、元旦等,俗称年初一,到了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的一月一日称为元旦,把农历的一月一日叫春节。春节到了,意味着春天将要来临,万象复苏草木更新,新一轮播种和收获季节又要开始。

人们刚刚度过冰天雪地草木凋零的漫漫寒冬,早就盼望着春暖花开的日子,当新春到来之际,自然要充满喜悦载歌载舞地迎接这个节日。千百年来,人们使年俗庆祝活动变得异常丰富多彩,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也叫“扫尘日”,在春节前扫尘搞卫生,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然后就是家家户户准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在节前要在住宅的大门上粘贴红纸黄字的新年寄语,也就是用红纸写成的春联。屋里张贴色彩鲜艳寓意吉祥的年画,心灵手巧的姑娘们剪出美丽的窗花贴在窗户上,门前挂大红灯笼或贴福字及财神、门神像等,福字还可以倒贴,路人一念福倒了,也就是福气到了,所有这些活动都是要为节日增添足够的喜庆气氛。

春节的另一名称叫过年。在过去的传说中,年是一种为人们带来坏运气的想象中的动物。年一来。树木凋蔽,百草不生;年一过,万物生长,鲜花遍地。年如何才能过去呢?需用鞭炮轰,于是有了燃鞭炮的.习俗,这其实也是烘托热闹场面的又一种方式。春节是个欢乐祥和的节日,也是亲人团聚的日子,离家在外的孩子在过春节时都要回家欢聚。

传统节日篇三

中国有许多的,我最喜欢春节。因为春节十分的热闹,而且我觉得在这新的一年里,小孩子们才是最开心的,他们一听到春节来了,脸上就洋溢着喜悦的笑容。

在大年三十的前一天,我的家人们就开始忙着准备食材,来迎接新的一年的到来。在这喜气洋洋的春节里,我跟着公公、婆婆还学会了不少本领呢!公公先教我贴春联,贴春联是要用浆糊来固定位置,然后再贴横联,再贴左右两边,这样春联就贴好了。

接下来,包饺子是我们家一起动手来做的。婆婆先教我和面,首先把两碗面粉和半碗水倒进一个盆子里,然后再用手把它们搅拌均匀揉成面团。我又着急又兴奋,结果弄得满手满脸都是面粉,像个小雪人,姐姐在旁边看着我哈哈大笑。我和姐姐把软软的面团放在桌子上,搓一搓、揉一揉,让它变成一根又细又长的小面条,用手捏下大小差不多的小面团,再用擀面杖擀成圆圆的饺子皮。经过一道道的步骤,我们大家终于可以包饺子了,婆婆叫我先把饺子皮放在手心上,把肉馅放在饺子皮的中间,然后把饺子皮对折在中间按一下,再从两边一点一点用力捏,这样美味的饺子就成功包好了。小小的饺子并不听话,一会儿肉馅冒出来了,一会儿皮又捏破了,忙活了半天,饺子终于一个一个都包好了,意味着新的一年喜庆团圆,吉祥如意。

晚上,全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着团圆饭,欢声笑语不断。大家都沉浸在幸福之中,愉快的一天就过完了。

传统节日篇四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泱泱大国。自古就有许多节日,春节、寒食……:端午节十分有趣。

端午节的由来,要从楚国的大诗人:屈原说起。

屈原是楚国一个大诗人。他原本是朝廷大臣,由于别国入侵,百姓叫苦连天,楚王决定割让几座城池,希望不要灭掉楚国。屈原是一个敢于直言的人,他便直言谏告楚王。

楚王读了奏章,勃然大怒,生气地撕坏了奏章。屈原被贬为庶民,他看见楚国许多城池被攻破十分伤心,于五月初五那一天,抱着一块大石头,投汨罗江自杀了。

乡亲们闻讯赶来,划着一叶小舟,寻找屈原,他们为屈原招魂:“屈大夫,你回来啊!”

后来,人们为了不让鱼虾吃屈原的尸骨,便把米饭团丢到河里,让鱼虾吃饱,不去吃屈原的尸骨。直到后来人们不断改善,变成了现在的粽子。

端午节有许多习俗,有:吃粽子,门上挂艾草、蒲菖。是保佑自己全家幸福。还有大人们用艾草浸泡在水里,为小孩沐浴。保佑小孩幸福、平安。有时人们还会举行赛龙舟比赛。

传统节日篇五

今天我要写的是中国中的:春节,也叫过年。

我知道一个关于过年的故事:很久很久以前,我们的祖先曾经遭遇过一种最凶猛的野兽,你知道这种野兽叫做什么吗?“年”,他捕猎百兽,到了冬天山中食物缺乏时,还会闯进村庄里吃人和家禽,让人惶惶不可终日。人们和“年”斗争了很久,人们发现,“年”怕三种东西:红色、火光和响声。于是在冬天,人们在自家门口挂上红颜色的桃木板,在门口烧火堆,夜里通宵不睡敲锣打鼓。这天夜里“年”又闯进村庄,见到家家有红色的火光,听见震天的响声,吓得跑回深山,再也不敢出来。为了纪念这场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上红纸对联,在门上挂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我们现在叫守岁),第二天,大家清早互相祝贺道喜(就是我们现在的拜年),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春节是一个阖家团圆的日子,大人们工作劳碌了一年,大年三十这一天再远再忙也会赶回家过年,我也可以和哥哥姐姐,妹妹们一起玩了。大圆桌上摆满了鸡鸭鱼肉,年糕,豆腐,饺子等等丰盛佳肴,全家围坐在一起,有说有笑,把酒言欢,尽情享受美食和团聚的快乐,整个屋子都弥漫着热热闹闹的气氛。

春节有很多习俗:贴对联,扫尘、守岁、吃年夜饭、压岁钱、放鞭炮等等。我最喜欢放鞭炮,但是现在城市里不能放烟花爆竹。记得前年我们在玉山老家过年,吃过年夜饭后,我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在院子里放鞭炮和烟花,哥哥他们负责放烟花,我不敢用打火机,姐姐就告诉我可以玩甩炮,直接扔到地上就会响的鞭炮,小小的,长长的,圆柱体,但是立不起来。如果你把那一盒里的小鞭炮一起扔到地上的话,那响声真的和烟花一样大声。看着天空中美丽的烟花,有的像太阳一样散发光彩,有的像花朵一样绚丽多彩,还有的像五颜六色的绣球一样绽放开来。

这时我想到了王安石写的一首古诗《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要是天天过年,那该多好哇!

传统节日篇六

中国的有很多:有元宵节、有中秋节、有端午节,其中,我最喜欢的是春节。

春节是我国最隆重的之一。每次到了过年,街道上彩旗在风中随风飘扬,有红色的,有黄色的,有绿色的,有蓝色的,五颜六色,漂亮极了!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大家都在大包小包地采购着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家家户户都在门前贴上了对联。

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忙着一起包饺子、蒸八宝饭,然后围坐在一起一边开开心心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节联欢晚会,精彩的节目逗得我们哈哈大笑。最让我开心的是每个小朋友都能得到许多压岁钱。

每次到了十二点,爸爸妈妈就带着我们去广场上放烟花。我先把烟花放在地上,然后拿起打火机把它点燃,只听嘭一声,仰起头看着天空中的烟花,有的像孔雀开屏,有的像绽开的花朵.......真是美不胜收,令人难忘!

这就是我喜欢的——春节。

传统节日篇七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元宵节。在这天,人们会出去赏灯、赏月、猜灯谜等。在宁波,家家户户还会吃汤圆,以示在这年里生活会团团圆圆,甜甜蜜蜜。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这是古人描写元宵夜的诗句。虽然,今晚是个阴天,看不到“星桥开锁”的景象,但天公还算作美,连续半个月的雨天,居然在今天停止了下雨,仿佛也知晓人间有个佳节似的。趁着天晴,爸爸赶紧带上我出去到外面感受我们宁波元宵夜的美丽和气氛。

我们首先来到了三江口。本来就非常美丽的三江口,因为灯光的渲染变得格外的迷人。红的,蓝的,绿的,紫的……各种各样颜色的灯光投射到水面上,变成一道道五彩斑斓的彩虹,随着波浪晃动着。岸边,披满了霓虹灯的高楼大厦,正像魔术师一般变化着炫目的色彩和图像,一会儿变成一只蝴蝶飞舞在夜空中,一会儿变成一条鲤鱼跳跃在高楼上……。在岸边的人们,纷纷拿着手机拍摄着这美丽的夜景。

接着,我们去了东鼓道。东鼓道里游玩的人们明显比往日多了许多,各家商铺的门口都张灯结彩的,一片喜庆。吃的,玩的,买衣服的人群都挤满了各自的店门,我也乘机敲了下爸爸的“竹杠”,让他给我卖了我已馋了好久的冰激凌。

不知不觉中,时间过得好快,一下到了九点多,我只好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跟爸爸回家了。在回家车上,窗外的街道依旧灯火灿烂,不时还有漂亮的烟花升起。

传统节日篇八

现在的春节真是越来越清淡了,年味儿也越来越淡了,自然也就不那么让人激动,幸运的是,我曾经还见过传统春节的场面。

姥姥家的春节比城里的有趣儿多了,烧旺火是必不可少的活动。正月初一早上,天还没亮的时候,桌子、神像、香这些东西就都准备齐全了。姥姥告诉我,神像要坐北朝南,再往南就是烧的旺火。烧旺火的材料是煤炭和松枝,这两物皆有辟邪之意,最后,姥姥要在旺火的南面,面朝北给神像磕头,祈求保佑家人平安幸福。除了要烧松枝,院子门口也要插上松枝保平安。

姥姥还会给我们蒸枣馍,枣馍是普通的馒头用红枣装饰,一层摞一层,从下往上叠,依次递减,形成一座小山的模样,所以也有人叫枣山,据说枣山越大越好,枣山越大象征着这家人日子过得越好,而圆形的枣山馍也象征着家人团圆幸福。姥姥家那里过年还有闹社火、踩高跷等活动,象征着红红火火,步步高升。

姥姥家那儿的跑鼓车可就厉害了,跑鼓车始于春秋时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历史,是由古时候操练军队时的战鼓演变而来的,20xx年5月山西襄汾尉村跑鼓车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跑鼓车被村民一代一代传承下来,并不断发扬光大,体现了中华民族战无不胜的精神。

元宵节就更好玩了,姥爷在院子里摆满了红色的蜡烛,窗台上、灶台上、锅炉房上、水池子上、门墩上全是,关于这个习俗还有个传说呢。相传在很久以前,人们在猎杀伤人的猛兽时不小心射死了迷路的神鸟,天帝知道后很愤怒,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惩罚人类。天帝的女儿不忍心看人们受苦,偷偷下凡将消息告诉人们。人们得知消息后想到一个办法: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在家里张灯结彩、点响爆竹、燃放烟火,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这个办法瞒过了天帝。后来,每年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生活在城市的孩子不易感觉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如果有机会,建议多去农村走走,亲身感受的浓厚气氛,体会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精髓。

传统节日篇九

洋溢了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来的清秀散发了浓浓的详情也陪伴着小小的我快乐成长。中我最喜欢的就是春节了想必大部分孩子也是如此。

虽说它们很危险,但是有了他们,我们过春节才不会单一、枯燥。还有元旦、端午、七夕等等,它们让人想起远在他乡的亲人,让人怀念开心无比的童年,陪伴每个人快乐成长,传统旧日,我们的节日,我会用眼记住它,怀念它,赞颂它!

传统节日篇十

我喜欢的是春节,因为春节可以放炮,可以吃饺子,可以收红包,还可以看春节联欢晚会.......我最喜欢大年三十的晚上,因为可以放炮。吃完饭我出去放炮了,我小心翼翼地把炮点着,一,二“嘣”炮炸了。我赶紧躲到一边,“刺”炮又喷出彩色的光芒,像个飞碟一样。我又点着了一个炮,“嗯,它怎么不炸呢?”我自言自语地说,就上前用手摸了摸。突然,“刺”炮喷出了彩色的火焰。“啊”我吓的大叫一声,扔下炮就跑。我还想放炮就再放一个,我把炮放在地上,点燃它的线。我不敢再摸它,只好慢慢的等了两分钟,又等了两分钟,还没动静,我鼓起勇气向前去看了看。哦!没着,我只好又重新点一次,“啾”的一声炮飞上了天。炮在半空中炸开,成了一朵美丽的“花”......啊!放炮真有趣,我真想天天放炮呀!

中秋之夜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一家人团聚的日子。这一天,妈妈请来了外公、外婆,一起过这个。

晚上,爸爸烧了一桌丰盛的菜,有笋干烧肉、糖醋排骨、清蒸鱼、海蛰头、青菜、爆鱼??真是色香味俱全。我们一家人边吃边谈,尽享这天伦之乐。我最爱吃糖醋排骨,酸酸的,甜甜的,很好吃;爆鱼也不错,又香又脆,我一连吃了好几块,吃得肚子滚圆滚圆。

晚饭后,我们开始品尝月饼和瓜果。我吃了一个"雪月饼",好像在吃奶油冷饮似的,嘴里凉凉的,爽爽的。

最后,我们一起来到南市桥上赏月。我偎依在妈妈怀里,仰望天空,月亮像一个大银盘,高高地挂在空中,圆圆的,亮亮的,把大地照得如同白昼。"每逢家节倍思亲!"望着如镜如银的圆月,我不仅想起了上海的大姨一家,特别是表哥金吉吉,我俩一起玩"三国演义"游戏的一幕幕情景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

传统节日篇十一

窗外淋漓的小雨不停,恍惚,又到了那个粽香飘荡的时节,又到端午节了吗?往事似乎还很清晰,思绪飘了好远,飘到了故乡,故乡的端午节……农历五月,青草漫遍了家乡的山野,浅浅的清香扑鼻而来,石板桥,苔痕斑驳的青石下,墨绿的水色,缓缓流动,宛若温润的双眸,在那淅沥的小雨中,端午节悄悄走来…端午节淅沥的小雨一下,凤仙花那些桃红的,细碎的小花朵就开得一片烂漫。每当这时,凤仙花颤着花瓣上的露珠笑意盈盈时,穿着花布衫女孩们把花瓣细心地采下来,放进一个细白的碎碗片里,再放上粗盐和白矾,又操起一根圆木捣得碎碎的,碗里的花瓣就成了粉色的糊状。女孩们眨着明亮的眼,不时有几绺黑发飘到额前,她们一边捣着,一边轻轻念叨着:“端午到,指甲红,染了指甲过端午,红红火火过一年。”她们摘下几片鲜嫩的梅豆叶,先把花瓣泥涂在指甲上,再用梅豆叶灵巧地把手指尖裹成一只只绿粽子,最后缠上红丝线,把叶子扎紧。女孩们终于甜蜜地笑起来,明天那凤仙花的桃红就跑到她们指甲上去了!家乡的端午节,在那桃红鲜艳了女孩的指甲时,行走……“哦,摘艾蒿喽!”顽皮的孩童们坐在遥遥晃晃的自行车后座上仍不安分地大喊大叫,嘹亮的声音响遍了清晨的山野。是的,是该摘艾篙去了。“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密密的艾蒿颤动着晶莹的露水爬遍了山坡,穿着短衫的小孩子们跌跌撞撞地爬上小山坡,白嫩的手轻轻抚摸着艾篙,闭上眼深深地吸一口艾篙的香气,咯咯地笑起来,他们使劲拔下一小束艾篙,白嫩的指尖溅上点点青绿,欢笑充满了山野。妇女们轻声说笑着,信手摘下几片艾叶,戴在耳边浓密的黑发上。成束成束青翠的艾篙被放在自行车后座上在乡间土路上颠簸着带回家,欢声笑语洒落一路。家乡的端午节,在那艾篙遍绿了山野时,行走……青翠的芦叶在家乡老人们的手中轻轻旋转,光滑的芦叶被捏成锥形,撒入一小把嫩白的糯米,填上几个干巴巴的大红枣。几转,几捏,粗糙的大手灵巧地转动,一个个小巧玲珑的粽子便跳荡而出,再倒入冒着热气的大锅里煮,粽子沉沉浮浮,原有的青翠变成深绿,顺着白热的水汽,飘出甜甜的香。小巧的粽子被捞出来,冒着热气放在白瓷碟上,水汽顺着深绿的粽皮滑下来,袅袅的热气让人心里骤然一暖,咬一口,白嫩的糯米里点缀着几颗蜜枣,鲜香润滑,还带着芦叶特有的清新,一并化在舌尖上,化成了满嘴的清甜,满心的温暖。弥漫了双眼的,不止那白热的水汽,还有家乡人分享着粽子,满脸满足的笑。家乡的端午节,在那粽香飘荡时,渐行渐远……思绪在湿漉漉的水汽中渐渐模糊了,那粽子的清香似乎萦绕齿间。端午节,悠久的传统,美好的风俗,人们在这年年的端午节中,虔诚,庄严,心中怀有的不仅是对节日的期待,更是对美好生活得祈愿。

家乡的端午节啊,我愿在梦中,将你深深思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传统节日篇十二

“过中秋,吃月饼,十五圆月当空照……”八月十五中秋节终于到啦!

说起中秋节,我的妈妈还给我讲过这样一个传说:后羿射日后与妻子嫦娥被贬到凡间每每想到人会老会死,嫦娥就特别伤心,这一幕被后羿看到了,就跟王母娘娘求得生不老药,后羿回家后把长生不老药交给嫦娥保管,可嫦娥忍不住误吃了长生不老药飞上了月亮因此后羿十分想念嫦娥,每到月亮最亮最圆的时候,后羿就会在香案上摆上鲜果,望着月亮上嫦娥的身影思念她,百性们闻知后,纷纷效仿,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就传开了。

每当中秋节的时候,吃月饼是必不可少的习俗。大街小巷都飘着月饼的清香。要把月饼做的又好看又好吃,就要认真的做。先揉面团再把精心准备的馅料包进小面团,放进模具压实倒出,最后放到烤箱内烘焙,烤好后在月饼表面涂上一层油,就这样一个又好看又好吃的月饼就做好了!

到了晚上,我们一家人吃着饭赏着月,只见那月亮好像一个大圆盘,又好似王母娘娘的铜镜。我突然看见月亮上好像有一只小兔,我连忙问妈妈:“月亮上好像有什么东西!”妈妈告诉我:“那是活泼可爱的玉兔,它陪着美丽的嫦娥姑娘住在月宫里!”“我怎么没看见嫦娥姑娘呢?对!一定是她急着去陪亲人,把小玉兔留在月宫了,难怪小玉兔很孤单呢!”爸爸妈妈听了哈哈大笑起来。

“中秋节,亮光光,全家一起看月亮……”这是我最喜欢的啦!

传统节日篇十三

七夕是我们中国之一,每年的农历七月初七就是七夕节,又称乞巧节。这个节日源于牛郎织女的故事。相传织女来到人间,与凡人牛郎相爱并过着幸福的日子,王母娘娘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要将织女带回天庭,此时神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便将触角变成了一只小船,让牛郎坐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母娘娘用金簪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汹涌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伤心地与织女隔河相望。他们的爱情故事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用身体搭成一座鹊桥,于是牛郎织女便走上鹊桥相会。王母娘娘见此之后,允许二人在每年7月7日这天在鹊桥上相会。七夕节的来源虽然只是传说,但它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所以七夕也逐渐发展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七夕节又被称为乞巧节。传说织女心灵手巧、善织,令人羡慕不已,因此人间女子就要拜祭她,祈求智慧灵巧和幸福。于是就有了每年七月初七的乞巧活动,由此形成了乞巧节。我相信大家都学过一首诗《乞巧》,讲的就是七夕女子拜祭织女的故事。

在七夕情人节这一天,情侣们要互相给礼物,例如:玫瑰花,巧克力等等。但我的二姨夫就与众不同了。他送的礼物让人意想不到。那天我和姐姐去二姨家,那是情人节的后一天。哥哥看到了我们便让我们猜猜昨天二姨夫送给二姨什么情人节礼物,我们一想肯定没送花呀什么的。我们把西兰花、芹菜都猜了,但哥哥总说不对,便把视线转到客厅的中央,我们一看竟是两盆富贵竹!其实送什么礼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传承这个节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千万条。”现在的情人节,大家虽然没有了赏月拜祭的习惯了,但牵牛织女依然相爱,月亮依然明亮,银河却依然阻隔在牵牛与织女中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