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4 02:41:27 页码:11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通用18篇)
2023-11-14 02:41:27    小编:zdfb

教案是教学工作的基础和支撑,它为教师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教学内容的安排。在编写教案前,教师要充分研究教材内容,把握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下面是一些精选的教案模板,供大家参考使用。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一

1、展示两类按照不同方向旋转的物体,让学生进行分类。

2、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分。

3、出示钟面,让学生观察,秒针是怎么样旋转的。

4、给旋转按不同的旋转方向起个名字。

小结:象这样一类跟秒针一样从左往右转动的叫作顺时针转动,而跟它相反的转动叫逆时针旋转。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二

师:同学们判断的不错。(出示黑板上的对称图形)。

师:请大家看黑板,这几幅图案,都是李老师课下自己剪的,大家观察一下,他们是不是对称图形?(是)怎样才能够剪出真正对称的图形来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两个人商量一下。(同位讨论)。

交流:教师引导学生:先将纸对折,以对折线为中心,画一半图案,然后再剪下来,打开后就是一个对称图形了。

师:课前,李老师发给你们一些彩色的及时贴,请同学们自己剪一个比较简单的对称图形。开始。

(学生剪,教师指导)。

展评:剪好的同学,把你的作品放在黑板上?

(学生评价别人的作品)。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三

教学内容:课本p13~14页,例1、例2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的过程,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初步形成平均分的表象。

3、引导学生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平均分的含义,方法。

教学难点:

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准备:

各种食物若干、实物投影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些小礼物。老师要送给你们。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每一组的糖果的数量不相同)。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一)、探究例1。

1、各小组动手操作。

各小组汇报情况,教师板书。

2、观察问题。

(1)、请小朋友观察各小组分的结果,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汇报。

(3)、从观察中我们发现有些组分的同样多,你们能给这样的分法取个合适的名称吗?

(4)、学生自己取名。

(二)、出示课题。

(1)、小朋友取的名称都很好,这些在数学上我们把每份分的同样多叫作平均分。

(板书课题)。

(2)、小朋友再说说刚才哪些组是平均分,哪些组不是平均分。

(3)、刚才不是平均分的小组你们有什么办法使它平均分?

(4)、学生交流、汇报。

(三)、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

(1)、论分配方案。

(2)、各小组动手分一分。

)、学生汇报分法。

a把15个橘子先每个盘子放1个,又在每个盘子放1个,再在每个盘子放1个,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分,每份分得3个橘子。

b先每个盘子放2个,又在每个盘子放放1个,每份分得3个橘子。这样分快些。

c在每个盘子放3个,刚好分得每份3个橘子,这样分更快些。

d刚才同学们通过不同的方法,把15个橘子分成5份,每份都是3个橘子。这就是把15个橘子平均分5份,每份有3个。

(4)、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分一分: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

2、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

(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

3、练习三第2题。

(1)、肯定第二种分法是符合题义的分法。

(2)、引导学生观察第3种分法是不是平均分?要使它符合题意应该怎样做?

(3)、学生交流讨论汇报。

4、实践活动:插花活动。

5、列举生活中平均分的实例。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四

教学重难点。

1、角度不同,看到的物体形状不同,初步体会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准备:。

小象的玩具模型,图涂有不同颜色的长方形盒子,杯子,三张抽象的杯子图片。

学生自备一个小玩具。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在暑假的时候有没有去旅游呢,说一说你去过哪些地方吧。

暑假的时候,我们的三位小朋友,毛毛,淘气,奇奇也去旅行了。他们来到了印度。印度最有名的动物呢,是大象。这一天他们也看到了一头大象。(出示大象玩具)。

毛毛说:“我看到一扇门上挂着一条尾巴。”

淘气说:“我发现一堵墙上有一只耳朵。”

奇奇高兴的说:“我看到了一头可爱的大象两只呼扇唿扇的耳朵,还有长长的鼻子。”

为什么同样一头大象,三个小朋友看到的确是完全不同的画面呢?

生答: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他们看到的都不是完整的大象。

我们要全面了解一个物体,必须全面观察这个物体,学会观察物体。

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观察物体吧。(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探索新知。

1、(出示长方形盒子)现在老师手中有一个盒子,它是什么形状的呢?

生答:长方体。

(板书:黄、红、白、绿、蓝、黑)。

老师手拿盒子,分别提问距离相差很远的小朋友,在你的位置上你一次能看到几种颜色?

(板书几个小朋友的答案,并按种类多少将其归类)。

生答:观察角度不同。

那大家仔细想想:我们一次最多可以看到几种颜色呢?

生答;3种。

那只看到一种颜色或者两种颜色的小朋友要怎样才能看到三种颜色呢?

生答:转动长方体,或改变观察角度。

3、现在拿出你自己的玩具,自己来亲身体验观察的乐趣吧。

(老师巡视,指导学生观察物体)。

刚才我们已经观察了自己的玩具,谁能告诉大家你看到了什么?

老师总结,板书:观察的角度不同,观察结果不同(齐读)。

其实,这四幅图是同一个物体。有的同学可能就疑惑了,同一个物体怎么会有四幅不一样的图呢?(观察角度不同)。

那把四幅图片合在一起向想,这个谜底是什么呢?

生答:杯子。

真的是杯子吗?(出示杯子)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到底是不是杯子吧!

你在哪个角度看到的第一幅图呢?第二幅第三幅还有第四幅呢?

三、练习巩固(课本67页)。

1、军事博物馆举行恐龙展,小亮、小明、小红都来看恐龙。那你知道这些图分别是谁看到的吗?(老师巡视,然后集体纠正)。

2、现在不把书垒起来,你会做第2题吗?试一试吧。

四、总结。

通过观察长方体,自己的玩具,还有猜谜游戏,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五

出示例1放大图,讲述猴妈妈给小猴分桃的故事。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看图,思考问题:小猴摘了几个桃子?猴妈妈准备分给几只小猴?

动手操作,探究方法。

(1)、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并说说分的过程。

(2)、小组合作,交流方法。

我们通过分一分知道了可以分给4只小猴。如果我们不动手分,那该怎样想呢?

学生交流想法。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12÷3的商是几?你是怎样算的?

学生汇报并说明解题思路。

小结。

设计意图】:通过操作为下面的抽象思维作准备,使学生由直观向抽象过渡。通过相互交流、启发达到共同发展的效果。让学生在感受用乘法口诀求商的过程中逐渐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三、拓展应用,加深理解。

引导学生完成第24页的“做一做”第1题。

(1)、要求学生利用口诀独立解决,并想想这些题目有什么特点。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汇报。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题。

学生认真观察图,说说图意。然后独立完成。

3、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2、3题。

设计意图】:寓学习于游戏中,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让学生体会被除数和除数一样时商是1。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六

一、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三年级共有学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他们的年龄大多数在10岁左右,是一群活泼、天真、烂漫的少年儿童。虽然村籍不同,但是他们却关系融洽,团结一致,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思想方面:本班这些同学天真伶俐,品德良好,乐于助人,能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多数学生有强烈的进取心。他们通过学习课本的有关文章,受到一定的教育:如热爱劳动、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奋发向上,关心他人,做事一丝不苟,待人真诚,做事认真负责等。多数同学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不学习就落后,就没有本领,将来就无法建设自己的家园。但个别同学认识不够,纯粹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这样的学生应该给予正面引导。

纪律方面:大部分同学能够遵守学校纪律和学校的规章制度,按时到校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定时上好早读,遵守《教室规则》和《小学生守则》,同学之间不打架,不骂人,尊敬师长,文明守纪。

学习方面:经过五年多的学习,大部分同学掌握了一定的独立学习的方法,数学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计算、理解能力也具备了一定的水平,他们不需要教师监督,就指导应该学什么,应该怎样学,能自觉主动的学习,上课时,他们思维敏捷,迅速,回答问题积极踊跃,能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自觉的预习功课,是些优秀学生,像韩啸林、刘蒙蒙、韩英胜等同学。大部分学生,上课时能比较积极的回答问题,但思考问题较慢,作业需老师叮咛才能完成,有凌日盛、韩凤云等同学。当然,也有一部分同学,头脑灵活,思维敏捷,但缺乏稳定性,自立意识不强,懒于动脑,有韩超、张鑫等;还有一部分学生,头脑思维较慢,反映不灵活,基础知识掌握特不好,虽然干劲比较大,但成绩总是提不高,有张倩倩等。

总体上,从上学期成绩分析看,成绩较理想但还需继续努力,本学期要因材施教,分别对待。对于自己认为聪明得很,平时懒读、懒写、懒做题,成绩也不会好到哪儿去的学生,可以引导多自学,自己悟出道理,小组展开讨论,比教师苦口婆心的说教会更有效。对于基础很差、干劲更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叮嘱再三都不能完成的十多个同学,更要认真对待,发现他们思想、学习中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成为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在小学阶段的最后一个学期,要继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教材分析。

本册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活动等等。

二、本册教学的主要目的要求。

1、会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会进行相应的乘、除法估算和验算。2、会口算一位数除商是整十、整百、整千的数,整十、整百数乘整十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每位乘积不满十)。

3、初步认识简单的小数(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初步知道小数的含义,会读、写小数,初步认识小数的大小,会计算一位小数的加减法。

4、认识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和西南八个方向,能够用给定的一个方向(东、南、西或北)辨认其余的七个方向,并能用这些词语描述物体所在的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能描述行走的路线。

5、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并认识面积单位,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并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6、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各月以及全年的天数;知道24时计时法,会用24时计时法表示时刻。

7、了解不同形式的条形统计图,初步学会简单的数据分析;了解平均数的意义,会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

8、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9、初步了解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1、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位置与方向,年、月、日,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

教学难点:位置的确认,计算的算理,时间的计算。

四、全册课时安排:(约60课时)。

单元。

章节。

课时。

位置与方向。

4课时。

口算除法。

3课时。

笔算除法。

9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简单的数据分析。

3课时。

平均数。

2课时。

年、月、日的认识。

2课时。

24时计时法。

2课时。

制作年历。

1课时。

口算乘法。

3课时。

笔算乘法。

4课时。

整理与复习。

1课时。

面积和面积单位。

2课时。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

3课时。

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3课时。

小数的初步认识。

3课时。

小数的简单计算。

3课时。

八解决问题4课时。

九数学广角2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七

1.使学生能够正确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会正确计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

2.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材说明。

本单元主要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和在100以内),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以及加、减法估算。共安排了5个例题。

情境例题教学内容。

上船情境例1两位数加两位数(口算)。

例2两位数减两位数(口算)。

收集矿泉水瓶例3几百几十加几百几十(笔算)。

例4几百几十减几百几十(笔算)。

例5加、减法估算。

这部分内容是在万以内数的认识以及100以内的加、减法基础上教学的,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通过口算和笔算,复习了数和计算的有关知识,另一方面也为进一步学习万以内的数与计算起了铺垫作用。

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是前几册100以内口算的延续,是在100以内口算和笔算基础上教学的(见下表)。掌握这部分口算,不仅在实际中有用,而且是以后学习笔算的基础。例如,一位数除多位数,试商时从被除数里减去除数和商的积,如果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比较熟悉,就能较快地判断出余数的大小以及商是否合适。

100以内的计算口算。

口算。

一年级(下册)笔算。

二年级(上册)口算。

二年级(下册)。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35+324+935+30。

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是新增加的内容。是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编排的。学习这些内容不仅可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而且还为后面学习多位数的笔算加、减法做准备。

本单元在编排上有下面一些特点。

1.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丰富的现实背景。

数学与生活有密切的联系,数学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生动、丰富的背景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与现实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本单元遵循这一原则,为计算教学设计了坐船出游、收集矿泉水瓶等情境。使学生一方面感受到计算与生活的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2.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注意体现算法多样化。

《标准》提倡算法多样化,目的是提倡学生个性化的学习,变“学方法”为主动地构建方法。本单元仍然注意体现这一理念,如教学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时,既呈现了口算方法,还出现了在脑中想竖式的方法;在教学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时,还出现口算的方法。其目的就是鼓励学生展开思路,在交流、比较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自己的想法,学习计算方法。

3.重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是《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强调的内容之一。随着计算内容的进行适时安排一些估算,逐步培养估算意识是本套教材的一个特点,前面在二年级上册在100以内的加、减法中已经正式出现过估算的教学内容,本单元结合几百几十的加、减法,进一步学习根据具体情境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学习新知识。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前面内容的基础上教学的,如口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本质上都是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两种情况的组合。如23+31,可以分解为:23+30=53,53+1=54。而笔算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是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笔算的拓展,它们的算理完全相同,可以通过迁移类推来学习。因此教学时,应注意相关内容的复习。

2.注意把握好计算教学的要求。

本单元计算教学的内容呈现算法多样化的特点,在教学时,一方面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他们采用不同的算法进行计算,同时也应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如教学几百几十的加、减法时,主要以教学笔算为主,口算是作为另一种算法出现,因此对于这类计算,只要求学生掌握笔算,对于口算不作共同要求。

3.这部分内容可以用6课时进行教学。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八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能回答简单的问题,能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理解复式统计表的表头,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统计图表。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探索,

1、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见过动物运动会了吗?今天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电脑展示动物运动的情景)。

师:看了动物运动会的场面,你想知道什么?

生:……。

师:同学们想了解这么多的情况,你打算用什么方法了解这些情况?

生:……。

2、揭示课题:。

板出:统计。

二、自主探究,学习复式统计表。

1、探讨收集信息的好方法。

师:要统计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首先应记录、收集这些信息,各学习小组议一议,你打算用什么方法记录这些信息,哪一种方法更简便、更科学一些呢?(学生活动)。

2、汇报:(让学生体会用“正”字法记录、收集信息更简便、更科学一些)。

3、学生用“正”字法记录跑步、跳高各有多少只小动物。电脑展示动物赛跑过程、学生记录)。

4、汇报、整理数据并填入以下相应的统计表里。

各种动物参加跑步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各种动物参加跳高情况统计表。

种类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只数。

1、识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这两个统计表,你有什么好见解?

生:……。

师:把这两个表编成一个表,那么这个表应反映哪几个内容?请各学习小组议一议。(学生活动)。

师:哪个学习小组愿意汇报?

生:……(学生汇报后出示简单复式统计表)。

只数种类项目小兔小狗小牛小猫。

跑步。

跳高。

2、填写复式统计表。

师:怎样把数据填入表里呢?请同学试一试(学生填写、汇报、检查)。

3、比较单式和复式统计表。

师:请同学们观察、比较这个统计表与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生:……。

师:同学们说得很对,前面哪两个统计表比较简单,它们反映运动项目只有1项,我们称它为单式统计表,而后面这个统计表反映2项运动项目,我们称它为复式统计表。

4、简单的分析、交流。

师:从这个统计表你发现了参加跑步的有多少只小兔?

生:……。

师:参加()的()只数最多?参加()的()只数最少?

生:……。

师:你还能发现了什么?

生:……。

5、结:(略)。

三、应用、拓展。

1、统计各种动物参加跑步的的成绩。

师:你还想统计什么?

生:……。

师:那我们来统计小兔、小狗的跑步成绩。(电脑出示统计表)。

小兔、小狗参加跑步成绩情况统计表。

只数时间种类1秒-2秒3秒-4秒5秒-6秒7秒-8秒8秒以上。

小兔。

小狗。

师:我们先来看看小兔、小狗1000米跑所用的时间,那同学可要记好!(电脑逐步展示裁判员汇报运动员的成绩,学生记录,并填入表中)。

你还想知道小牛和小猫的成绩吗?

生:……。

师:那我们在这个表再添上两行,同学们会填吗?

生:……(指导学生填写)。

2、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08页做一做。

四:全课小结:(略)。

五:家庭作业:练习二十二第一题。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九

学生经过上一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其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自觉性较差,上课有小部分同学不注意听讲,口算时比较马虎,课下不能及时完成作业,但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小部分学生成绩较差,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统一规范课堂常规,及时补差,使整个教学能够顺利进行等。因此,在本学期的教学中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三、教材分析。

这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的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结合计算教学,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学生初步认识了常见几何图形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安排了关于位置与拼组图形的教学内容,设计了丰富多样的探索性操作活动,让学生体验空间方位和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量的计量方面,本册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的认识外,还安排了学习具体时刻几时几分的读、写方法。

“找规律”和“统计”是两部分新的教学内容。“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统计是正式教学统计初步知识的开始,让学生学习收集和整理数据的简单方法,认识最简单的统计图表,经历用统计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

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

情景导入:

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什么?(一袋糖果)我要奖励给今天认真听讲,细心观察,积极思考的同学。

【活动1】数一数活动(一数)数数活动(一数)。

1、你能猜一猜这袋糖果大约有多少块吗?

2、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想法,如果我们想准确的知道袋中有多少块糖果,怎么办呢?(数一数)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数一数有多少块糖。(板书:有多少块糖)。

3、为了让同学们数的方便,我们用圆片来代替糖果,同学们手中的圆片和老师袋中的糖果个数是一样多的,现在请您们快来数一数吧!(学生数)。

4、谁能向大家介绍你的数法呢?

5、看来同学们有各种各样的数法,都数出来糖果的数量,那我们一起再来看看这些数法。(课件演示各种数法)。

6、同学们快来看一看这些数法,你有什么发现?(指名说)。

7、(边说边课件演示)我们1块1块数,数了20次,我们一起来数数。2块2块数,需要数几次呢?5块5块的数呢,数几次?10块10块的数呢,数几次就可以了?请你看一看,你又发现了什么?(生:数的次数不同)每次数的块数越多,数的次数就越少,每次数的块数越少,数的次数就越多。

【活动2】数数活动(二数)。

1、老师这还有其它的糖果,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图)你仔细观察,对于这些糖果的摆法,你有什么感觉?(生:整齐)。

2、“横着数”

真的排列的很整齐,看(师横着指)这样排列整齐的是几个?怎么数的?(生:横着数的)他这样横着数的,数一行有7个,在数学中这样横着数,叫做按行数。请同学们伸出小手快和老师一起做。(师生用手横着指)由于这一行一行都有7块,所以我们叫做每行有7块,那有几行呢?(2行)一共有机块呢?你们能不能用这样的语言再来说一说呢?(课件出示:每行有块,有行,一共有块。)。

3、“竖着数”

(1)我们刚才横着数,知道是按行数,还可以怎么数?(生:竖着数)怎么竖着数?(生上台演示)像这样竖着数的方法,数学中叫做按列数。

(2)你能不能再竖着按列再数数这幅图?(出示新图)每列有4块,有3列,一共有12块。谁再用这样的语言说一说?(课件出示:每列有块,有列,一共有块。)。

活动3【活动】数数活动(三数)。

1、请你观察观察“横着看”或是“竖着看”,你能发现什么?

2、通过横着数,竖着数,我们都能准确的数出数量,这两种数法还能用算式来表示呢?请你打开书16页,将横着数的方法写在这里,竖着数的方法写在这里。(课件说明)。

3、说说你是怎么列的算式?(板书贴图和算式)。

竖着数,有几个3呢?(生:5个3)你能指一指吗?(每指1个3,老师就贴1个3)。

横着数列出了这样的算式,有几个5相加,指一指。(学生边指,老师边贴)。

4、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数法,列出了两个不同的算式,仔细观察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指名说)算式不同,怎么得数相同呢?(生:一个是5个5个数的,一个十3个3个数的)小算式中的秘密都被你们发现了,看来同一幅图,横着数,竖着数,所得到的结果是一样的。

活动4【活动】拓展延伸。

1、同学们数的这么好,小青蛙也来凑热闹了,它要和我们玩跳格游戏。(出示17页第4题)你们看清楚小青蛙是怎么跳的了吗?(生做在书上)。

2、小青蛙太顽皮了,都跳到了老师这把尺子上了,它还想3格3格的继续往下跳,那我们的算式就这样要一直的加下去了,你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吗?如果我们能有一种更简便的方法就好了,这个方法我们下节课再来学习。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找出最简单的排列数和组合数。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

3初步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的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具准备:

数字卡片、1角、2角、5角的人民币。实物、练习本。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今天小朋友们比一比看谁最聪明,行吗?

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用1和2两张卡片摆数。

(1)生:自己动手摆一摆,看一看谁最爱动脑筋,谁的小手最巧。

(2)独立动手摆,然后在班内说一说自己用这两张卡片摆了那些数。展示大家看。

2、用、1、2、3三张卡片摆数。

师:激励学生动脑摆一摆。

生:拿出卡片,自己动手摆一摆。

引导学动脑,找规律去摆,我们比一比谁摆的数朵而不重复。

3、学生摆完后,小组交流,组长把成员摆的数记下来,并总结摆数的方法。

4、小组汇报。

师生总结,指明学生说一说。

小组合作,巩固发展。

(1)三人做握手的游戏。每两人握一次手,一共握几次。

(2)小组汇报,三人到台上有规律的握手,得出结论。(3次)。

生:用不同的方法到台上来卖。

板书学生的方法。

课堂小结。

这节玩的有趣吗?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二

一、学情分析:

一、三班学生40人,四班41人。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一定的兴趣,乐于参加学习活动中去。特别是一些动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兴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情绪。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绩都不错,但是成绩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所有情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该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兴趣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成功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学生通过一个学期的新教材学习,已经初步的适应了新课程的教材特点,并能有一定个性的去完成学习任务。

二、教学目标:

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

(一)数与代数。

1、第一单元“加与减(一)”。是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降低了一年级上学期孩子们学习数学的难度。退位减法是一个难点,学生掌握比较慢,但同时也是今后竖式减法的重点所在。所以在介绍的:数小棒、倒着数数、凑十法、看减法想加法、借助计数器……这些方法中,孩子们喜欢用什么方法不统一要求,自己怎么快怎么算,但是要介绍这些方法。

2、第三单元“生活中的数”。通过数铅笔等活动,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的模型的过程,会数,会读,会写100以内的数,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够运用数进行表达和交流,体会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第五单元“加与减(二)”,第六单元“加与减(三)”在“加与减”的学习中,结合生活情境,学生将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加减法算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意义;探索并掌握100以内加减法(包括不进位、不退位与进位、退位)和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能根据具体问题,估计运算的结果;初步学会应用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简单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空间与图形。

2、第四单元“有趣的图形”。学生将经历从上学期立体图形到现在平面图形的过程,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通过动手做的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七巧板是孩子喜欢的拼图,用它可以拼出很多的图形,让孩子们自己动手拼,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发展空间观念能设计有趣的图案。

(三)实践活动。

本册教材在第五单元之后安排了一个大的实践活动,即“分扣子”和“填数游戏”。旨在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从根据事物的非本质的、表面的特征把事物进行分类,发展到根据客观事物抽象、本质的特征进行不同方式的分类,促进孩子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同时,安排学生填数游戏,旨在对孩子的口算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观察能力的训练,感受数学的乐趣!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三

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使学生体验数学以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口算35+324+945+3028+7。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提出问题。

(一)观察第91页情景图。

2.学生提问题。

(二)观察第92页情景图。

1.图中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解决?

师根据生答板书:。

“二(1)班、二(2)班能坐下吗?”

“二(3)班、二(4)班合乘能坐下吗?”

2.谁能解决上面两个问题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23+3132+39。

(三)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

三.小组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索。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有选择地板书。)。

(二)学生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1.学生小组讨论,教师巡视。

2.学生汇报。师:为什么喜欢这种方法?

3.这两个问题解决的结果如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生做完后,师作反馈纠正。)。

2.练习十九1、2.、3、4.(选加法做。)。

五.小结: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六.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3页。练习十九第1、2、4题剩下的减法题和第5-8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灵活、熟练地选择适当的方法进行计算。

2.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自己探索计算方法,培养独立思考、主动探索的精神与同学积极合作的意识。

3.培养学生对比、分析、抽象思维的能力。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同算法,并能用自己喜欢的算法进行计算。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们不是很想去春游吗?上一节课,大家已经同心协力扫除了一个个障碍,今天如果再能扫除一个障碍,去鸟岛的船就可以起航了。

二创设情景,让学生发现问题。

1出示第93页情景图后,说一说已经掌握了哪些数学信息,还有哪些问题要解决?

2学生提问题。

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1)二(1)班和二(2)班上船后,还能上几人?

(2)二(3)班上一些人后,还剩多少人?

三小组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1)学生自主探究。

(2)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教师巡视。

(3)各小组汇报交流情况。(学生汇报时,教师选择的板书)。

(二)小组讨论喜欢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

1、第93页“做一做”右边4题。

2、练习十九1、2、4(剩下的减法题目)。

五、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练习十九第七、八题。

六、全课小结。

七、布置作业。练习十九第五、六题。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96、97页例3、例4。“做一做”1、2两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算理,能正确计算有关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分析、推理的能力。

3、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受到爱护环境的思想教育。

教学重点相同数位相加满十要向前一位进一,相同数位相减不够时,要向前一位退一再减。

教学过程。

一、复习。

2、5个百7个十组成的数是多少?这个数里有多少个十?

二、探究新知。

学习例3。

1、察第96页收集矿泉水瓶情景图,说一说你的发现和感受。

2、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80+340。

3、学生自主探索180+340的计算方法。

4、小组讨论交流180+340的计算方法。

5、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选择学生的多种算法板书。

6、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为什么?

7、尝试练习:第97页“做一做”1、2题有关加法。

(一)学习例4。

4、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师板书。

5、这么多种计算方法,你最喜欢用哪种?

6、尝试练习:第97“做一做”1、2有关减法。

三、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四、巩固练习练习二十1、3、4、5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2、9题。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98页例5和做一做,练习二十第6-12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够结合具体情境,进行加、减法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2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策略。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合理估算策略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说说下面的各数最接近哪个整百数?

598312405819。

2.口算。

400+500300+400600+200100+800。

二教学例5。

1.让学生观察第98页学生收集矿泉水瓶情况表,发现小精灵明明提出的问题:第三,四周大约收集了多少个?”

2.让学生讨论小精灵提问题的意思从而引出估算。

揭示课题,板书课题:估算。

3.谁能解决小精灵的问题?学生自主探索解答方法,然后再进行交流。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尽量让学生把不同的策略都展现出来。

5.通过对各种估算的对比,学会合理估算。

6根据第98页图表,你还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7.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提出不同的问题进行解答。

三.挑战赛。

第98页做一做。

四.联系实际应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6题。

2同桌同学讨论完成练习二十第7、8两题。

3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第12题后,教师引导学生对估算结果进行分析,预测第二天进货情况。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练习二十10、11。

第五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整理和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内容,让学生总结出口算、笔算的方法和要注意的问题。

2通过解决生活的实际问题,让学生从中体会估算的意义以及估算的策略的灵活性。

3使学生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教学过程。

一.口算。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学生独立完成第102页第1题。

2.指名算得对又快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

二.复习笔算。

1问: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2.同桌同学互答。

3.教师综合归纳万以内数加减法笔算方法。

4学生完成第102页第2题。(要求计算要认真)。

三.复习估算。

1猜一猜,这些数接近哪个整百整十数?

老师说数,学生猜。

2.估算。

792+186587+412。

3.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完成第102页第3题。

四.数学活动。

1.口算练习。

一人说算式,一人说得数,在相同时间内说得又多又对的老师发给奖品。

2.笔算练习。

(1)教师给出一些数写在黑板上。

180360450340。

(学生两人为一组,一人用以上的两个数来出加减法题目,另一人计算,每做完一题后,两人互换角色。

(2)自己想一些数做做看。

3估算练习。

(1)学生讨论,怎样估算?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二十一第3题。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置作业。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04页-105页。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在克和千克的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让学生再次体验常见物体的重量,逐步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正确观念。

2通过使用不同的秤,认识测量质量的工具,使学生了解在生活中有各种各样的秤可以帮助我们知道物体的轻重。

3使学生初步了解到通过数据的收集,整理可以获得一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

教具准备磅秤、盘秤、天平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要想知道物体的重量,怎么办?

2重量单位有哪些?

一.估一估物件的重量。

1一颗小纽扣、一个鸡蛋、一个苹果分别有多重?

2先让学生估一估,再用天平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二.比一比物体的重量。

1三个同学为一组,拿出自己的书包,先分别掂一掂,估一估到底哪个书包重?

2用盘秤称出重量,看谁估得准.?

四.秤体重。

1教师指导学生怎样看磅秤。

2把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后,再进行活动。

(1)一组同学秤体重。(学会看秤)。

(2)一组同学做体重的原始记录。(通过记录称体重的结果方式渗透统计的初步知识)。

(3)一组同学用背一背同学来体验各种不同的体重建立起质量单位的概念。

(4)以上各项各小组轮流进行。

(5)学生讨论、交流,从你们的记录表中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能统计出什么?

五.全课小结。

六.布署作业。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估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学会加法估算的方法,增强估算意识,并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情感,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以及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掌握估算方法。

教学难点:对估算的实际应用。

设计理念: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为此,我在扎实提高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设计了“估估物品的价格”富有趣味性的练习,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解决“估估购买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整”的实际问题,通过“拓展练习”培养学生有创造性地学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2、出示卡片:小朋友们,请看数字卡片,你知道它们分别接近几百整吗?(“想想做做”第1题的数字制作成卡片)。

指名说。

3、大家回答的真不错,老师这儿还有些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请大家估估他们分别接近几百,比比谁估的最准确。

图片出示。

电话机、电饭煲、自行车、电风扇。

98元192元403元105元。

指名学生回答,相机出示每一样物品的价格。

【设计意图:由估计商品价格接近几百而相机出示商品价格,让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学习积极性在课始就得到较好的激发。为估算两件及两件以上的商品的价格是几百元打下了好的基础。

二、进入情景,探索算法。

1、出示电话机、电饭煲等物品及价格图。

估计一下,买一个电话机和一个电饭煲,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读题目,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明确:估计一下,就是不要算出准确的钱数,只需要估算出大约需要几百元。

2、讨论:用什么方法能估算出这道题的结果呢?

(1)分组讨论:提示学生可以从上面估每件物品的价格接近几百的方法进行思考。

(2)交流汇报。

98元接近100元,192元接近200元。

100+200=300元,大约需要300元。

(3)小结:上面这种算法就叫做加法的估算。你能说说刚才是怎样估算的吗?(学生练习说)。

3、教学“试一试”

(1)第一题,把你是怎样估算的说给同桌听,同桌可以互相补充。

再指名说,相机纠正。

(2)下面请小朋友购买你最想买的两件商品,估算大约需要几百元。

学生自己动手做一做,说出自己的估算方法和理由。

指名学生回答。

三、组织练习,巩固应用。

1、“想想做做”第2题。

(1)独立完成,。

(2)指名学生回答,并说说你是怎样估算的?及时纠正。

2、“想想做做”第3题。

明确要求:先估算,再列竖式计算。

(1)学生独立完成。

(3)告诉学生:今后做题目的时候要学会用估算的方法检查计算的结果。

3、“想想做做”第4题。

(1)学生自由读题目,看清题目的意思,说说这一题和上面的几道题目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2)指几名学生回答,并说出判断的理由。(弄清判断计算的结果比估算的结果多还是少,再回答。)。

四、联系生活,实践应用。

师:最近,我上街的时候,看上了几样喜欢的东西。

微波炉《十万个为什么》旅游鞋榨汁机复读机。

305元98元112元186元201元。

你们能帮我迅速地估算出总价钱吗?可以互相讨论一下。

师:总价钱大约是多少?你是怎样估算的?

五、全课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参与估算的加数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估算的方法是怎样的?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五

教学目标:1、会认9个生字,会写9个字会。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体会春天的美景。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生字,感情诵读。

教学难点:体会春天美景。

教学类型:精读课。

教学准备:挂图,录音。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孩子们,冬天过去了,春姑娘又一次悄悄地向我们走来,你们看!(出示挂图)。

生:仔细观看。

2、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答(略)。

3、春姑娘给我们带来了美丽的鲜花,嫩绿的小草,大自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让我们一块到课文中去“找春天”吧。

4、板书课题:找春天。

二、初读课文,合作识字。

1、自由读课文,读通句子,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来。

生:朗读圈点。

2、出示生字,请小朋友们想想办法,怎样记住生字和它们交上朋友。

生:小组讨论,同桌互教。

3、刚才小朋友们学得可真棒呀,现在请大家看生字,你最会学哪个字?怎样记住它?

生:我会认“躲”、“身”和“朵”组合起来就是“躲”,生齐读“躲”。

4、师演示“躲”,拿一朵小花藏在身后,让学生猜一猜。

生:做动作,演示“羞”、“遮”、“掩”、“探”、“触”。

5、真棒,你们的办法可真多呀!现在请一位小老师再教大家认认这些生字。

6、师指名认读。

三、细读课文,感知发现。

1、春天在什么地方呢?你们听(师范读或录音范读)。

2、孩子们找到的春天多美呀!请大家再读读,读读后说说课文中的小朋友发现了什么。

3、齐读课文,教师评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使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2.智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l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

3.情感目标:通过对学生身边有趣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认识用l格表示2个单位的条形统计图。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

学具准备:动物卡片、统计图表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位新朋友,想不想见见它?

(演示)小朋友们好!我是小西。咦!刘老师,您不是还请来了四位杂技高手吗?听说他们的表演非常精彩,我和同学们都快等不及了!不要着急,不要着急,你们瞧,他们不是来了吗?(演示)。

小动物们的表演精彩吗?请同学们从自己手中的四张动物卡片中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高高的举起来。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四种动物中的哪一个?(学生汇报,教师板贴卡片。)看来同学们都有自己喜欢的小动物。那么,你觉得喜欢哪个小动物的人数最多?(学生汇报。)有的说喜欢小猴的最多,有的说喜欢小狗的最多,到底喜欢哪种小动物的人最多呢?用什么方法就能知道?(板书:统计)。

二、探索新知。

1.搜集、整理数据。

统计时,你准备用什么符号来记录?(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先把你最喜欢的动物卡片交到小组长手里,小组长再把你们组的动物卡片交到老师的手里。(学生活动。)。

用不同的方法整理数据。

2.制作统计图表。

填写统计表(注意统计人数是否和实有人数一致)。

(小西)除了统计表以外,还有没有其他的统计方法能让我一眼就看明白?(学生汇报。)。

请同学们把喜欢各种小动物的人数在统计图上画出来。(学生用“l格表示1个人”的方法画图。)。

一格表示一个人,格子确实不够用。还是这么多格子,请每组的几个同学研究研究,怎样表示就能画下来。(小组讨论汇报。)。

我们用“一格表示两个人”的方法再来画一画。(学生活动。)。

展示学生作品。(注意单数的画法。)。

(小西)这下,我一眼就看明白了。

猜一猜,通过统计图,小西一眼看出了什么?(学生汇报。)。

根据这幅统计图,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汇报。)。

三、巩固深化。

1.统计喜欢各种体育活动的人数。

2.统计喜欢各个旅游景点的人数。

四、课后延伸。

全班同学旅游时,我们还需要统计什么?(天气、交通工具、男女生人数、喜欢吃的食品等)。

小朋友们想的可真周到,那就请你们在课下把我们班男女生的人数情况,还有喜欢交通工具的情况统计一下,并按屏幕上的地址寄给我,刘老师在河南焦作欢迎你们的到来!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七

28、一根木头长8米,要锯成2米长的一段,可以锯成()段,锯一次需要3分钟,一共需要()分钟。

29、一道除法题,除数是6。小明把被除数的十位上的数字和个位上的数字看颠倒了,结果除得的商是4。这道题正确的商应该是()。

30、一个四位数的密码,它的大小载4000与5000之间,百位上的数字是6;十位上与个位上的数字相同,它们两个的和是8,这个密码是()。

31、用一个水盆向一个空的水桶里倒水。如果倒进3盆水,连桶共重7千克;如果倒进5盆水,连桶共重11千克。一盆水()千克,一个水桶()千克。

34、有19位战士来到一条河边准备过河,可是河边只有一只小船,小船一次最多坐4人。想一想,小船至少要运()次,才能将战士全部运过河。

35、把15只鸽子分别装进5个笼子李,想一想,怎样装才能使每个笼子里的数目都不相同?请把鸽子数填在方格里。

36、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李老师买了3副象棋和3副跳棋,共付27元钱。按钱数算,一副象棋可以换2副跳棋。小朋友,你知道买一副跳棋要()钱。

37、小东从第一棵树走到第五棵树用了24秒。如果他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棵树,一共要()秒。

38、用一根绳子量井深,把绳子的一端放入井低,井外还有4米,把绳子对折,用同样的方法量,井外还有1米。这口井深()米。

39、小灵把10个棋子在桌子上摆成了三角形形状。请你移动3个棋子,使三角形颠倒过来,小朋友,你能做到吗?试试看。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篇十八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

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方法一、22+13=35(人)35-6=29(人)。

方法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

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

(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四、课堂总结。

五、课堂作业。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

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