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最新春节记忆作文500字(通用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21:58:36 页码:7
最新春节记忆作文500字(通用8篇)
2023-11-10 21:58:36    小编:zdfb

总结能让我们看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做出改变。在总结中,我们可以通过列举具体的案例和实例来支持自己的陈述。总结是一种寻找进步方向的有效工具。如何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是写一份好总结的关键。以下是一些优秀总结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思路。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一

翻开了相册中的'一张张照片,春节的记忆又浮现在了我的眼前,从小到大,我一共经历了12个春节。

我的脑海中好似播放了一部电影,有趣的话就跟随我一起来看看吧!

一下车,我就蹦蹦跳跳的跑进了姥姥家,姥姥见我来了,赶忙把压岁钱塞到了我的手里,我一看,呀,有200元呢!进了屋,我眼巴巴的看着姥爷,本以为,他也会拿出压岁钱来,可谁知,他却坐在椅子上喝茶,根本没有一点儿拿压岁钱出来的动向。这下,我可急了,想提醒他一下,但还没等我开口,老爷便发话了:“想拿压岁钱当然可以,但要通过我的‘考验’,答对一题50元!”

答题开始了,我们俩互不相让,你追我赶,我一路过五关斩六将,终于熬到了最后一关,听完题目,我立刻低下了头,开始埋头苦做,时间在慢慢的流淌,草稿纸已经被密密麻麻的字写满了,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我在心里呐喊了一声:啊,我做出来了!

我高兴得拿着我的“战利品”——250元压岁钱又蹦又跳,老爷更是对我大加赞赏。

“电影”结束了,可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这就是我的节日记忆。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二

现在过春节,觉得没有一点意思。

而儿时的春节留在记忆里却永远忘不了的。

我对过春节有印象大概是六、七岁时吧,记得过了腊八,妈妈就开始忙活了,先要蒸很多的'馒头,当然和现在城里买的或圆或方的馒头不一样了。家乡的馒头其实不叫馒头,而且平时是不这样做的,只有在重大节日和走亲戚的时候才会这样做。妈妈蒸的叫枣花,另一种叫糕。每到蒸糕的时候,妈妈早早就忙起来了,先天晚上发上面,第二天起的很早,还要和几个关系好的邻居一起蒸。在邻居家被灶火熏的黢黑的灶间里,男人们压面,女人们捏枣花,我和一帮年龄差不多的孩子一会到屋里看看,一会又跑的没有了踪影,总之这一天家长是不管孩子的,也许是顾不上管吧。妈妈蒸的糕主要是用来祭祖的,记得我小的时候,每逢遇到重大的升学考试,妈妈都要蒸个糕祭奠一下,而且故意不把糕蒸熟了,妈妈说是为了让儿子“高升”啊。

枣花和糕,妈妈现在还是年年蒸,但是有一种东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家乡人叫“黄蒸”,具体是哪两个字我也说不准,姑且就用这两个字吧。它其实就是用玉米面做的,只是在里面包了点陷,有白菜,也有白萝卜什么的,但是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吃,在我离开家到县城上学以前,我们家平时的主食就是玉米面窝头和玉米面粥,吃的我经常胃酸。在天津工作的那些年,有时候和朋友一起到饭店吃饭,有人特别爱点贴饽饽熬小鱼,我看着玉米面做的饽饽从来也不吃一口。天津的杨村镇有一家贴饽饽熬小鱼特别有名,市里有人开车跑到那儿去吃,有一年我和朋友从承德回天津,他们要去吃杨村的贴饽饽熬小鱼,那个饽饽贴的真好,但是我也没有吃一口。童年的记忆里对玉米面特别的抵触,这种抵触持续了很多年。

到了大年三十是孩子们最兴奋的时候,我小的时候没有电视看,更没有春节晚会了,只是等着三十晚上的饺子熟了,就该我放炮了。但是头锅煮熟的饺子是不让吃的,要先祭奠神仙和祖先,妈妈在每个碗里盛两个饺子和一点汤,我和弟弟妹妹端着放在妈妈烧香的地方,有的在门口,有的在院子里,也有的在堂屋的正中,然后就该放炮了,我是家里的老大,又是男孩,放炮的事当然由我来,小我七岁的弟弟一直想接替我放炮重担,但是我从来没有让过,直到我对放炮没有了兴趣。小时候祭奠的事情我一直记得,但又不知道祭奠的是谁,很多年以后我问妈妈,她笑笑说,其实她也不清楚祭奠的都是谁,只是从老人哪儿学来的,为了祈求来年一家人平安幸福才这样做的。只到现在妈妈每年还在重复着这样的活动,因为只有这样她才能觉得心理安生。

三十晚上还有一件事情是我期待的,那就是穿新衣服,小的时候家里穷,小孩子过年的时候才能做件新衣服,而且不让年前穿,要等到三十晚上才给拿出来。睡觉前,妈妈把新衣服给拿出来,把旧的衣服换下来,我闻着新衣服那淡淡的棉布的香味才入睡的。

初二是闺女回娘家的日子,姥姥家离的很近,我又是姥姥带大的,所以一早就去老老家了,在那里又是无拘无束的一天,一直到过了初五,大人们该上班了,我们也快开学了,年才渐渐离我们远去了。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三

“新年到,真热闹。穿新衣,戴新帽,大年三十我放鞭炮……”每当我愉快的唱起这首儿歌,那就说明春节到了。

我喜欢过年,过年可以做很多有趣的事情,比如可以品尝各种美食,可以放炮,可以贴春联,还可以收到别人的压岁钱……其中我最喜欢吃东西,尤其是枣花馍,它的做法是:将枣包到面里,然后再团成枣花,上面再镶上枣,上锅蒸熟就行了。

发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是长辈们给孩子添岁,不过在我的记忆里,压岁钱却很浅显,因为别人一给我钱我就给妈妈了,一回头就忘了,妈妈要存着给我上大学用,不知道到那时候会有多少呢!

最后,我祝大家:事事顺心、万事如意、身体健康、羊年发大财!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四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

小的时候,感觉一年的时间特别漫长,而现如今,已为人父,日子过得忙忙碌碌,不知不觉,一年的光景就从身边悄悄溜过,中国传统农历新年的脚步越来越近了。

琳琅满目的年货已经堆满各大商场、超市、集贸市场,大红烫金的福字、春联,大大小小的中国结,象征红红火火的串串红辣椒,喜气洋洋的大红灯笼……新年的气氛一天比一天浓烈!

尽管如此,已过而立之年的我对新年的期盼远远没有儿时的那份热乎劲呢!现在倒非常怀念儿时过年的情景,觉得小时候过年真有意思啊!进了腊月,我就开始天天扳着手指头数天数。腊月初八吃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后,吵年锣鼓就在村庄敲响了。接着,家家扫舍,杀年猪、蒸年馍、办年货。大年三十,贴对联、挂红灯、全家团聚、包饺子、抄盘子。大年初一,穿新衣、放鞭炮、朝祖、给长辈拜年、讨压岁钱;初二至初八走亲戚;初十以后,村中“社火”就开始了。正月十五还有挑灯笼,放焰火,放天灯。总之,从腊八到新年的正月十六,是非常热闹的。我就这样在眼巴巴的盼望中,迎来大年。

三十多年前的腊月二十七我出生在陕西关中一个贫寒的农家。我的降生,给父母亲带来新年的喜气。打我记事起,母亲就对我说,你真有福啊,过生日也赶上过新年,啥好吃的都有呢!其实母亲所谓好吃的对今天而言再平常不过了,但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一年能吃一次瓜籽花生都是奢侈的事,更别提能吃一顿肉了!按照我们关中农村的习俗,过了腊八大人们就开始备办年货,花生瓜籽水果糖茶叶一应俱全,这些都是用来在正月里招待亲戚,但我这个馋嘴猫还没等到过新年就开始偷吃,父亲怕我偷吃光没法招待亲戚,就悄悄的藏了起来,让我悻悻然。然后我就等着腊月二十八母亲蒸包子,什么糖包、菜包、肉包样样都有,母亲蒸的包子让我吃出了天下最美的味道!直到现在我每逢岁末,就期待着早日回家美美吃一顿母亲亲自包的香喷喷的包子!腊月二十九母亲又忙着给我们做肉臊子,到现在想起来都让我馋得流口水。而现在每逢过年母亲又手把手地把她大半辈子的绝活传授给妻子。她说做臊子必须用上好的猪肉,以五花肉为佳,必须带皮的猪肉。然后将其切块,然后用文火烂,不能炒,更不能煮。母亲常说“紧锅馍,慢锅肉”,意思是蒸馍时要用紧火烧,烂肉却是用温火,还要慢慢翻搅,性急不得。这样才能使肉“出油”,达到去腥生香吃起来不腻的效果。等肉烂到八九成时再下花椒、桂皮、生姜、八角等佐料并加陈醋,这样一锅酸香四溢的肉臊子就成了。母亲做肉臊子很拿手,臊子还没做熟,就已经香味扑鼻,香飘四舍,记得那时母亲每次都把骨头肉给我吃!那个香啊,今天我想起来仍会直流口水。其实母亲最拿手的还是陕西传统特色面食——臊子面(臊子面是陕西关中地区的一种传统特色面食,有其悠久的历史,尤以岐山臊子面最为著名。岐山臊子面以薄、筋、光、煎、稀、汪、酸、辣、香而著名。它的特点是:面条细长,厚薄均匀,臊子鲜香,红油浮面,汤味酸辣,筋韧爽口,老幼皆宜。臊子面在关中地区有其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婚宴、逢年过节、孩子满月、老人过寿、迎接亲朋等重要场合都离不开。),母亲做的臊子面味道正宗鲜美。吃起来亲切,解馋!现在我在城市的大饭店里根本吃不到地地道道的臊子面,大多都掺进了商业味!现在,不管我什么时候回家,母亲都会为我做一顿我最爱吃的臊子面。臊子面里我吃出了母亲对常年漂泊在外的儿子一份浓浓的疼爱!

其实小时候过年还有一件让我期盼的事,那就是穿新衣。小孩子过年不穿新衣服就等于没过年。大年三十晚上,一家人吃过年夜饭,父亲给我一元钱的压岁钱,母亲就拿出她亲手缝制的新衣裳,我会高兴的一夜睡不着觉!为了省钱,一字不识的母亲学会了裁缝,每年春节都为我缝制新衣服。但在平时,我只穿哥哥穿过的`旧衣服。新一年,旧一年,缝缝补补又一年是那个年代最真实的写照。记得在我五六岁那年,我跟母亲去县城赶年集,在一家童装店里,我鬼使神差的看上了一件皮夹克,死缠硬磨着让母亲非买不可,那件皮夹克要20元(相当于今天的200元左右),不懂事的我不知道那可要母亲在生产队好几月的工分才能挣回来的啊!母亲见我抱着她的腿不回家,只好硬着头皮向同去的婶婶、大妈凑了20元给我买了下来,那个新年我在小朋友当中可神气的炫耀了一回。这件事我至今记忆犹新!现在每每想起来就很自责!也许是我那时已经有了虚荣心,开始嫌弃母亲手工缝制的衣服土气!才做出了一件让我现在内疚的事。

现如今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民安居乐业奔小康,物质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正因此使现在的新年越来越没有了年味,过年和平时的生活饮食、文化娱乐没有了区别!如今,随着年龄的增长,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不那么盼过年了,和大多数人一样觉得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好像已经没有什么让我们兴奋的事值得去期待,随着社会的快速、多元化发展,年夜饭不只是大年三十才能吃得到,新衣裳不只是在新年才能穿一回,晚会也不只是除夕夜才能欣赏得到!一切都是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真不知现在的小孩是否能和我小时候盼过年的心境一样!

过一年就长一岁。岁月催人老,现在多么希望自己永远年轻,多么希望岁月的年轮刻划得慢一些。因此,也越来越不期盼过年,也就稀里糊涂地过了一年又一年。

现在的过年对我来说,不再是儿时对穿新衣吃年夜饭的企盼,而是更多赋予了生命的意义。过年,意味着过去岁月的平安走过,意味着生命脚步的稳健前行,意味着上天对一个人的莫大眷顾。

愿意就这样在一个又一个的大年之中慢慢变老,直到老得白发苍苍哪儿也去不了......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五

过春节又称“过年”,在雷州半岛的民间是最隆重、内容最丰富的传统节日。它不单指新年初一这一天,而是指从腊月下旬开始,一直热闹到元宵节后才算度过了。

腊月,随着时间的推移,各地的`春节味儿越来越浓,处处渗出喜庆的气息。灯笼、对联以及一些装饰都是红艳艳的一片。街道上,人来人往,年轻人较平时多得多。各种小摊,烧烤的、卖各式炮竹的、卖玩具的随处可见。广告声、说话声、音响声,声声入耳,竞相传递着心中无比的喜悦。春节来了。

看着如此热闹美好的一切,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时的春节。

记忆中,“新年已来到门后了,别乱说话。”这是腊月时分妈妈常挂在嘴边的话。新年来了,压岁钱也就来了。那时代的物价是冰棍一毛钱一根,铅笔五毛钱一支。在春节里,我们小孩子一般一次至少能收十一块钱。压岁钱虽然最后大部分都落到了父母的手里,但我们还能得一两块,可以买很多平时想买的物品了。因此,收压岁钱也成了过年时我们小孩的最爱。

为了压岁钱,我还挨过母亲的第一顿,也是最后一顿打,因为母亲以前没有打过我们,后来也没有。

记得那一年的正月初四,母亲带着我一起去小姨家“看新房”。(在雷州这边,今年新进了房子的人家,明年春节期间得有亲戚来访,俗称“看新房”,寓意祝福对方乔迁幸福,吉祥如意,年年发财)。到了后,大人们就去或准备饭菜,或聊这聊那。我们小孩就去外面疯玩。

一番吃喝唠叨过后,大人们就把我们都叫了回来。发红包的时候又到了。望着小姨手里胭脂般的红包,我发现红色真的好美!心情又是紧张又是激动,心想:这次妈妈会给我多少钱呢?千万别给少了呀!我答应了给倩丽(邻居)送一本笔记本做生日礼物呢(倩丽的生日就在初六)。

母亲分别给小姨的几个孩子发着红包。小姨也给我发了一个红包。拿到红包后,我又马上转交给了母亲。这是母亲定的规矩,拿到红包要交给她。母亲又从口袋里掏出了钱。看着她递过来的五毛钱,我愣住了,继而委屈地大哭了起来。泪水像开了闸的水倾泻而出,滔滔不绝。谁劝都没有。因为那五毛钱只够买笔记本,买了笔记本,我就没有钱买别的了。母亲给得太少了,比平时少了许多。结果,那次,我在亲戚家挨了母亲的一顿打。

春节前后的几天都可以走访亲戚,除了到亲戚家看新房,也有认刚结婚的,往常来访的等等。走访亲戚不但是小孩得压岁钱的机会,也是吃美食的时候。因为,过年时有许多平时父母舍不得花钱买的零食和丰富美味的饭菜。

说是丰富的饭菜,在我们家也只不过是两三个菜而已。这些饭菜一般都是煮的或白切的,或鸡,或鸭,或瘦些的猪肉,或比平时大些的鱼。它们很少是三种一起出现的。

新年来了,我们又可以穿漂亮的衣服了。这漂亮的衣服要么是新买的,要么是以前穿过后又保管下来的相对平时新点的,看起来漂亮点的衣服。新年初一的前一天,我们就把全身洗得干干净净(因为平时舍不得用太多的肥皂),人感觉特别舒畅。穿上准备好的漂漂亮亮的衣服,心情好得不得了,整天都是笑眯眯的。

父母给我们买的新衣服一般都偏大许多。这样可以多穿几年。每一次过新年,我都很规矩。去哪里,我都不敢随便坐,不敢乱跑乱跳,怕弄脏弄坏了衣服,总是努力让衣服保持不变,一直“新新”的。一过完年,我和弟妹们几个马上把洗了的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木箱子里,然后,再放上一包樟脑防虫。第二年拿起来,衣服上就会散发出属于樟脑的独特味道。衣服叠好的地方上总会出现一条条笔直的线,就像用熨斗烫过似的。正是我们希望的,因为有钱人家穿的漂漂亮亮的衣服上就有这样的直线。

春节里,看舞狮是一件很有兴致的事。我们这边是初三舞狮。小镇就那么大,武一天的狮子就贺完所有的人家了。小时的我和弟妹们在这一天总是早早就起床,吃了早饭后就到戏场那里守着舞狮的人。舞狮开始,他们贺到哪里,我们也跟到哪里。即使,有时我们渴得喉咙冒烟也坚持跟着,看得津津有味。直至人家收工,我们才依依不舍地回家。

每贺到一户人家,那户人家就要放炮欢迎“狮子”的到来。?看着人家点炮,静待炮芯冒烟;捂住耳朵欣赏着炮噼噼啪啪地闪着“电”;看着舞狮的人在人家的门口又是前进,又是后退,又是吃食,又是跳跃玩耍,感觉特别有趣味。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舞狮舞龙也是春节里一件快乐的事情。每到正月十五,我们这里都会搞这个。这一天的“舞狮舞龙”是很盛大隆重的。队伍长达100米左右,内容丰富多彩,除了舞狮舞龙,还有各种各样的舞蹈,游板色等。

每一条“长龙”须十来个壮汉才能共舞。这一天,我们小孩一定会跑到“龙”那里窜一下,以消去晦气。有些大人也会抱着小孩去“龙”里穿走一下,以期望小孩以后平平安安,健康成长。

板色都是挑五官端正,长相好看的孩子来扮演。每一个板色都搭配着其它的景物展示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每一次挤在人缝里看着这些小孩子,我都羡慕得不得了。我一边津津有味地看着他们,一边读着牌子上故事的题目天马行空。

“恭喜恭喜恭喜你……”一段音响穿过时空把我从儿时的春节里拉了回来。望着来来往往的人们脸上的笑魇,我也裂开了嘴巴。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六

有人总喜欢回忆曾经的点滴,有人却想尽量擦除走过的痕迹,无论哪一种选择,都是生活的一种态度,没有对错之分。

而我显然是前者,明知道过去的已成烟云,还是喜欢回忆,喜欢用笨拙的文字记下一些心情,一些经历,想给自己留下更多记忆。

春节在家住了二十来天,时常下雨,除了走几家亲戚,几乎都宅在家里,却不会觉得厌倦或者无聊,毕竟家里可以体会到温馨的感觉。

住在家里重新看了《十八岁的天空》,这是一部我看过很多遍的连续剧,里面的故事虽然与自己的高中生活有差距,但剧中体现的学生气息,总能联想起当时的成长岁月,追忆远去的青春,想起至今还没有实现的梦想。

许多剧中的演员那时候刚出道,演技不是很好,因为剧中主题好,学生的懵懂爱情,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对高考的无奈,看得时候可以看到当时自己的影子,从而很受观众的喜爱。

许多80后看了《十八岁的天空》,看到古越涛和裴佩老师的爱情而选择当老师,这部电视剧还是对人们有些影响力。里面的许多台词,也让我深有感触,比如说“人生是一定要选择的,你不可能什么都抓在手上,如果这样,你什么都会失去”,人其实很怕面对选择,有选择则一定会失去一些,错过一些,同时又担心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如果一直在犹豫,不去选择,又会蹉跎岁月,错过机会。

人有时强迫自己记忆,是怕有一天发现自己很重视的却突然间忘记了,也是怕发现自己不放弃地去珍惜的是那段曾有过的感觉,而不是那个人。我很习惯地去想起一个人,每逢过年整理书籍时,都会安静地阅读那堆她曾经写给我的信件,然后陷入回忆,年少的纯真再也回不去了,只能从当初的文字中寻找那种感觉。

《十八岁的天空》也有关于安全感的解读,“所谓爱的安全感是来自于怎么去爱别人,而不是等着被人爱。”安全感是恋爱力经常提到的词汇,女生都需要安全感,所以更愿意选择比自己大,足够成熟的男生。我也曾经被人说没有安全感,至今估计自己也没多少安全感,我想安全感也包含物质生活的充裕,可以给对方想要的生活。如果自己足够坚强,而不是脆弱,大概也会对安全感的渴望会少些。

昨天是元宵节,元宵节过后,新年20xx的喜庆散去,工作进入新的轨道,不管有没许下新年要去实现的愿望,都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付出,付出才有收获,才能生存。

4号是立春,春天也已经悄悄来了,我对季节的变化也是很有感触,春天应该是充满希望的,可是我不知道该期待什么,该来的没有期待也会来,比如春天的花开,燕子的归来。对于生活或者人生理想,不敢去期待,害怕美好结局美好到来而失望。

我很少说豪言壮语,也不习惯去空谈未来,规划的太完美,如果没有付出实践,想要的美好终是泡影。只有当自己实现了,然后再说自己的当初的梦想,才不是大言不惭。

季节的变化中,生活尽管平凡,还是选择去记录。希望每次回首的时候,年轮留下斑驳的印记,可以读出曾经的感动和欣喜,就算曾经的苦涩,经过时间的酿造也会变得甜蜜。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七

每年,在大雪纷飞的时候,山南海北、四面八方的游子都会不约而同地赶回家,历尽千辛万苦,亲赴一年一度迎春的盛会,只为了一份亲情、一种温暖、一场团聚、一次欢庆。那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最古老、最隆重的节日。

春节,是中国人最浓郁、最美丽的乡愁。

春节的帷幕,是从农历腊八那天缓缓拉开的。

吃过腊八粥,人们便开始紧锣密鼓地置办年货。小时候,每当春节临近时,我像个跟屁虫似的跟在父亲身后,随着如织的人流穿行在市场和商店中。父亲不时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张纸来,看看预先在上面写好的要买的东西。无论走在大街,还是小巷,你都会从人们怀里抱着的衣服鞋袜,手里提着的鸡鸭肉鱼,或篮子里装着的食品糖果里,感受到沁人肺腑的那种浓浓的年味。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那是春节的一次热身。每到这一天晚上,我都会屁颠屁颠地帮着父亲把上一年接来的灶王爷的神像,从厨房的墙上请下来,然后到室外摆上糖瓜等供品,父亲虔诚地点上香火,点响几个“二踢脚”,送灶王爷上天“述职”,俗称“辞灶”。传说灶王爷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间来探查世情的。人们用熬熟的麦芽糖制成糖瓜,“贿赂”灶王爷,拜托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期盼着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扫过房子,便开始准备年饭了。比如杀鸡、炖猪头、灌腊肠啥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家家户户都要蒸枣馒头、蒸年糕、炸面鱼、炸套环、炸丸子、炸鱼什么的。传统习俗里,讲究馒头要蒸两三锅,能吃到正月初五六,才算圆满。

梦里寻你千百度,春节终于姗姗来迟。孩提时代,我年复一年地扳着手指数日子,热切地期盼着除夕夜的到来。

大年三十,无疑是春节的高潮。人们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年,只为了这一天。虽然那时家里很穷,但童年时的春节是我一生的胎记,镌刻在我心里,成为我最幸福、最快乐、最美好的记忆。记得十一二岁我就能帮母亲剁饺子馅,准备年夜饭了;下午还要帮父亲贴年画、贴春联、贴“福”字。全家人忙得不亦乐乎,屋里屋外透着迎接新年的喜庆气氛。

傍晚,人们要在案桌上供上仙逝祖辈们的牌位,摆上鸡鸭鱼肉、点心水果等供品。年夜饭前要点上香烛,祭天地,祭祖宗,接财神爷、灶王爷……祈求祖先和神灵的保佑。这不是迷信,而是民族的传统年俗。

当大盘大碗的菜肴和热气腾腾的饺子摆上桌子时,年夜饭就开始了。全家老小围坐在一起边吃边说,边喝边笑,大家频频敬酒,相互祝愿,其乐融融,其情绵绵。

“哎哟,我吃出钱来了!”父亲惬意地说。他常常第一个从饺子里吃出硬币来,大家便兴高采烈地举起酒杯祝贺父亲:“恭喜发财!”这也是全家人共同的心愿。随后有人从饺子里吃出枣、吃出糖、吃出花生……其实都是事先包进饺子里的,旨在庆贺大家新年有个好彩头。这是一年中最丰盛、最温馨、最令人留恋的家宴。

室外鞭炮声声,烟花腾空四起,硝烟味弥漫着夜空,夹杂着孩子们的欢笑声,交相辉映,神州大地沉浸在春节热烈欢快的氛围里。

爆竹无疑是春节钟情的歌者,它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散发着浓烈的年味,一如雄鸡报晓的啼鸣,它是报春的惊雷,是春节交响曲最出色的号手。

吃完了年夜饭,便开始“守岁”。除夕之夜非同寻常,“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年”,“守岁”是古往今来的文化传统,是辞旧迎新最古朴最温存的守望。全家人团聚在一起,喝着茶水,吃着瓜子、水果,抽着烟,拉着家常,彻夜不眠,以待天明。其实,话里话外人们说的都是对过去岁月的回顾,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守岁”时,我和弟妹们会心满意足地换上新衣服,喜形于色地站到镜子前打量自己;父亲满面春风地分给我们压岁钱,而压岁钱一定是父亲精心准备好的崭新的钞票。那个开心劲简直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不过,小时候我和弟妹们“守岁”,往往熬不到天明,便脱下新衣服叠得整整齐齐地放在枕边睡去。

现代社会为除夕夜赋予了新的形式和内容。始自1983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为亿万家庭所喜闻乐见,电话、短信、微信、微博等沟通方式也早已融入到人们的生活里。

大年初一清早,人们便踩着一地花花绿绿的炮屑纸,给长辈和亲友拜年去了。人人穿着新衣,脸上挂满微笑,到处张灯结彩,一派节日景象。“过年好!”的问候声,不时地从街头巷尾、这里那里传来。

幸福的时光总是美好而短暂的。仿佛新年才刚刚开始,眨眼工夫,初二晚上或有的地方初三早晨的送年仪式便悄然而至。按照传统习俗,吃完送年的饺子,就算送走了新年。小时候我总感觉新年的礼仪太过仓促,还没尽兴呢,就把新年送走了,心中不免有些失落。

其实,古人对新年的安排蕴含着深意。

走娘家,便是春节习俗里最温馨、最甜蜜、最崇高的日子,正如一位学者说的,那“是一个巨大的人伦美丽”。

正月初三,已经出嫁的女儿,要赶在送年后,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给父母拜年,答谢父母的养育之恩,回报老人家的风雨艰辛。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如今,我和老伴已经做了姥姥、姥爷,童年已成为我们遥远的回忆。我们有两个女儿,每到这一天,“姥姥、姥爷”不绝于耳,一家人欢聚在一起,畅所欲言,谈笑风生,尽情享受着天伦之乐。

傍晚,我们恋恋不舍地将女儿、女婿、外孙女们送到门外,在挥手告别那一刻,我突然隐隐地感到,世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相聚,唯有父母的爱是为了分离。我敢说,那是任何爱都无法比拟的最博大、最无私、最深沉的爱。

绵延不断的鞭炮声,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

可以说,元宵节是行将结束的春节的又一个高潮,然而无论多么热闹,也难掩人们对告别春节的不舍。春节像陈年老酒一样醇香、醉人、绵长。元宵节则是人们对春节留恋的咀嚼和回味。

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真情。这些古老的`春节习俗,浸透着纯朴的民风,蕴含着民族的智慧和情感,彰显着人们的精神寄托和生命追求。几千年中华文明积淀下来的这些文化基因,早已渗透到我们炎黄子孙的血脉里。

春节记忆作文500字篇八

小时候,总会盼望春节到来,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过春节总是十分的开心,十分的放纵,十分的好玩。

在我的记忆中,春节留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放爆竹了。

记得第一次放炮,还是在奶奶家楼下。那一年,爸爸放假回来,给我带来足足一箱的爆竹。我带出一袋“烟雾弹”放在花坛边上,手中拿着打火机,把打火机为在炮的旁边,十分害怕,不敢点。这时爸爸来了,帮我把炮点燃了,我在一旁捂上了耳朵。可是,只见一缕紫烟出来了,炮也没有响。我一看,也没有危险,就大胆放了一个。果然不响,我又找到了一报二踢脚,望着放在地上用打火机一点。“砰”的一声,我吓得坐在了地上,我以为那炮不不响呢,我从此以后都不放二踢脚了。

还有一次在我姥姥家,想玩火药,就把二踢脚拆开,把火药露出来,会烧红的炉钩子一点,噼里,一缕白烟升起,火药宛如一个闪光弹,把我的眼睛刺得生疼。

我拿上了三十多个窜天猴,到了院子里,平着放在地面上,在引火线上撒上火药,用打火机一点,三十多个窜天猴一起发射,场面十分壮观。

我又拿出了一个手持烟花,用手拿着,瞄准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柴火堆。扑,的一声,烟花精准打中,而柴火堆并没有着火,我又走进了许多,两发双赞,终于着了。可是火越烧越大,我见事情不好,又扔了一袋足球炮进去,只听,叮叮叮几声响,熊熊燃烧的火堆已灭大半。我悬着的一颗心放了下来。

这就是春节,一个快乐的春节,一个十分快乐的春节,一个在我的记忆永远挥之不去的春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