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优质14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14:43:33 页码:13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优质14篇)
2023-11-10 14:43:33    小编:zdfb

教案的编写过程应该注重教学思路的清晰,逻辑严密,语言简洁明了。教案要结合具体的教材和教学资源,提供适当的问题和活动。以下是一份精心设计的教学方案,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一

1.通过看图、学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2.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方法,培养观察、想象、理解、表达能力。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德育目标:通过学文使学生受到热爱祖国锦绣河山的教育,陶冶爱美情趣。

教学重点。

作者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写出桂林山水的特点的,理解相关词语的意思。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教学方法:通过情景渲染导入课文,如通过图片录像、教师的导语,唤起学生阅读的愿望,接着采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指名分段朗读,引读、看画面配音朗读,对课文作整体的感知,奠定情感基调。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或电影、录像;生字生词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投影片,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整体感知,尔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

找出来读一读,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既然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的漓江水。

问:漓江的水与别处的水有什么不同,有哪些突出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波涛汹涌的大海,以帮助学生理解“波澜壮阔”;展示风光旖旎的西湖,以帮助学生理解“水平如镜”。)。

2.归纳漓江水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的。

(特点之一“静”。课文用“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静”。)。

(特点之二“清”。课文用“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特点之三“绿”。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翡翠:绿色的硬玉,有光泽。无瑕:没有斑点,非常纯净。)。

3.体会最后一句。

4.练习朗读,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注意指导读好“真静啊”“真清啊”“真绿啊”。

(四)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观察图画或投影、录像中桂林的山。

问:桂林的山与别处的山有什么不同,有哪些显著的特点?

(可用图画、录像等手段,展示泰山和香山,以帮助学生理解“峰峦雄伟”“红叶似火”。)。

2.归纳桂林山的特点自读课文,画出体现桂林山特点的三个词,想想课文是怎样分别描写这些特点的。

(特点之一“奇”。课文从两方面描写。一是“拔地而起,各不相连”。一般的山脉逐渐高上去,且连绵不断,桂林的山却是从平地崛起,互不相连。二是“奇峰罗列,形态万千”。罗列:排列。形态万千:各有各的样子。除了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教师还可补充介绍,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的罗汉……使学生感到桂林的山真是形态万千,目不暇接。)。

(特点之二“秀”。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写出“秀”的表现:郁郁葱葱,色彩明丽。屏障:起遮挡作用的东西,本课指桂林一带的山。)。

(特点之三“险”。课文用“危峰兀立,怪石嶙峋”概括了这一特点,并用“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下来”的感觉,突出了桂林山的“险”。危峰兀立:即高峰耸立。怪石嶙峋:指奇形怪状的石头重重叠叠。)。

3.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的喜爱之情。

(重点指导读好“真奇氨“真秀氨“真险氨。)。

(五)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总的有什么感觉?作者又有什么感受?(学习第四自然段)。

1.看图或投影,启发学生把山、水联系起来读感受2.看看作者有什么感受?

(1)画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2)理解“画卷”“连绵不断的画卷”及“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画卷”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连绵不断”,接连不断。“连绵不断的画卷”,即很长很长的画卷。从桂林到阳朔,航程83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美不胜收,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十分贴切。“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下”相呼应。)。

3.练习朗读第四自然段读出荡舟漓江,被桂林山水所陶醉的感情。

(六)朗读全文。

(七)作业。

1.朗读课文。

2.识记生字。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2.讨论交流。(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带领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故事)。

二精读领悟第(5——7)自然段。

1.自学思考:这是一个感人的故事,在这个故事中,最让你感动的是哪些小节?哪些词句?请同学们静静地读课文,找出来细细地读一读、品一品。待会儿交流。

2.学生自读思考,教师巡视指导。

3.讨论交流,相机点拨。

讨论:哪些小节最让你感动?(课文描写天鹅破冰的几个自然段最能打动我们在座的每位同学,这节课我们就重点学习这部分内容。)。

第5自然段。

(1)指名读,有同样见解的请举手。

(2)讨论:这一自然段为什么让你感动?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

“胸脯和翅膀”老天鹅是以血肉之躯作为破冰的武器。

“腾空而起”,谁来做做这个动作,老天鹅这样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增加下落的冲力,使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的力量更大。)。

(3)老天鹅这样做是以什么为代价的?这让我们感受到了他的——(板书:勇敢)他这样做又是为了什么?(板书:奉献)。

(4)师范读,生想象。让我们闭上眼睛,在我们的脑海里慢慢地放映这只老天鹅接二连三撞击冰面的镜头。

(5)有感情地齐读。多么巨大的力量,多么可贵的顽强精神!我们目睹了这一幕,没有理由不读好它,大家读。

第6自然段。

(1)面对这样舍已为人,以血肉之躯为武器的老天鹅,你想对它说什么?此时此刻,我们都想给这只老天鹅冠以一个美称,那就是——(破冰勇士)“勇士”就是——勇敢的战士。

(2)导读:这时,别的天鹅——。它们——,瞧着——。只听得‘嚓——嚓——’,冰层——,接着——,冰面终于——。这位——沿着——,水面——。

讨论:为什么说老天鹅是顽强的“破冰勇士”?(冰面上沾着老天鹅的片片羽毛,洒下了老天鹅的斑斑血迹。)。

(4)过渡:而这群天鹅正是这么做的,下面的故事也证实了这一点。指名读。

(6)带着自己的理解读给同学听,看能不能打动他。

(7)齐读,读出天鹅集体破冰激动人心的场面。

(8)讨论:每只天鹅都以血肉之躯为武器,你感受到了什么?(板书:拼搏)你觉得这群天鹅怎样?(板书:团结)。

第7自然段。

(1)导读:在天鹅们齐心协力、奋不顾身地努力下,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就好像——,所有的天鹅——。它们——,不时——。

4.齐读第(5—7)自然段。

三精读领悟第8自然段。

1.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就被天鹅们舍身破冰的故事感动了,我想亲眼目睹这一切的斯杰潘老人,他的触动一定更大,找出来读读。

2.讨论:正为打猎一无所获感到扫兴的斯杰潘见了这感人的场面,有什么变化?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4、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重难点:

怎样引导学生从盲童的角度,体会小女孩安静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是本课教学的难点,因为学生缺少体验。教学重点是让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课时:

2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并能正确、美观、规范地书写;理解词语的意思,如“花繁叶茂、流连、穿梭、流畅、磕磕绊绊、弧线、曲线、清香袅袅”。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让学生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春天,由此引入新课,揭示课题,并引导学生对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语,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不理解的地方作上记号;想想安静是怎样触摸春天的。

2、了解自读情况:

指名学生读课文,随机出示词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初步理解;对学生在朗读中出现的读有困难的句子,将作及时指导,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三、再读课文。

引导学生进一步读课文,知道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并谈谈对安静的初步印象;初步了解安静是怎么触摸春天的,用什么触摸。

引导学生选择课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段落再读,方式可多样,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四、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地方,从而使第二课时能作及时而相应的调整。

五、指导识记、书写生字。

重点提醒学生注意“磕”(上下结构)、“瞬”“翔”(左右的比例)。

学生用钢笔在书上描红。

六、作业:

1、熟读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积累好词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揣摩其中蕴含的道理。

3、体会盲童对生活的热爱,感受作者对生命的关注,懂得热爱生活,珍爱生命。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读课题。

课文中讲的是谁触摸春天?(安静)她是一个――(盲童)。

(鼻、手、心……)。

过渡:海伦・凯勒曾说:“世上除了用眼睛看世界,还有一种内在视觉,那可能是更真实的,那就是用心去看这个世界。”

可爱的小姑娘安静虽然无法用眼睛看见多姿多彩的春天,却能够用心灵触摸到。让我们随着课文的作者一起来走近安静,看看她是怎样触摸春天、感受春光的。

二、研读课文:

1、出示第1、2自然段,学生齐读。

(1)指名再读第2自然段。

春天来了,同学们,你们能想象到小区的绿地上是什么情形吗?

(学生有可能一下子就很会具体描述,那就根据学生的交流,点出“这可真称得上花繁叶茂啊!”学生也可能很简单地说“花繁叶茂”,就接口:“是呀,你看小区里各种花都开了,散发着浓郁的花香。”)。

(2)引读“浓郁的花香吸引着安静。这个小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整天在花香中流连的安静可能会做些什么呢?

是呀,她就是这样整天在花香中流连。从这里你可以看出些什么?

小结:是呀,双目失明的安静是那么开朗、乐观、活泼、快乐,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

(3)感情朗读第2自然段。

2、一天早晨,“我”在绿地里面的小径上做操,看到了什么情形呢?学生自由读第3―5自然段。

交流:

(1)我首先看到了什么?

随着学生的交流,出示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并指名读。

可这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啊,她怎么能走得这么流畅,没有一点儿磕磕绊绊呢?引导学生联系第2自然段说说,并读“这个女孩,整天在花香中流连。”

感情朗读第3自然段的一、二两句。

(2)接着我又看到什么了呢?

a、出示3、4自然段。指名读“安静在一株月季花前……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b、安静是怎么抓住这只蝴蝶的?

(学生默读课文,用笔划划有关句子,如关键句“在花香的引导下,极其准确地伸向月季花。”和“手指悄然合拢,拢住了蝴蝶。”)。

c、引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真是一个――(奇迹)。

d、你觉得这是一个怎样的女孩呀?(学生说理由并读有关句子。)。

小结:是的,这就是安静“神奇的灵性”,我们正常人都抓不住蝴蝶,可安静,她凭着聪明,凭着对大自然的热爱,凭着对这块绿地的熟悉,让自己的心里有了一双明亮的眼睛,睁着眼睛的蝴蝶就这样被盲女孩安静那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这可真是一个奇迹啊!

感情朗读“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睁着眼睛的……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

e、引读“蝴蝶……扑腾,安静……惊讶。”安静怎么会这么惊讶呀?(引导学生感悟到“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

此时的安静会怎么想呢?

此时的安静除了惊讶,心里一定还怎么样?

(如果学生有说到害怕,我就“我想,此时的安静一定惊讶与开心多过害怕吧,因为――)引出”安静的心……地方。”)。

在安静的心里,除了浓郁的花香,还体验到了什么?(扑腾的蝴蝶。)是啊,在安静的心里春天充满了生机,就连静静站在一旁看着安静的我,都仿佛看到了她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一瞬间,我深深地感动着。

f、来,把“课文”拿起来,让我们再把4、5自然段读一读(配乐)。

3、引读第6自然段中的第一句,许久,我又看到了怎样一幕动人的情景?学生自由读第6自然段。

出示第6自然段,学生交流作者看到的。

指名读“许久,……张望。”安静怎么把蝴蝶给放了呢/。

盲童安静能张望到吗?

引读第三句。

感情朗读第6自然段(配乐)。

4、看着这动人的一幕,我怎么做了?引出第7自然段。

当时我可能怎么想的?引出并读第二句。

(1)这里的“谁”指?包括课文中的――?

(2)总结:文中的安静是个双目失明的女孩,她的眼睛虽然看不到桃花的粉红,小草的碧绿,可她用心触摸着春天,感受着春天那浓郁的花香,扑腾的蝴蝶,飞翔的快乐,为自己创造了一个属于自己的缤纷世界。(板书:创造缤纷世界)。

(3)再读‘谁……谁……”

三、作业:

1、好好地再读读课文,背背自己喜欢的段落;

2、积累摘抄课文中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触摸春天。

创造缤纷世界。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四

教学目标:续读《炮手》,开展爱心小组行动。掌握理解词语的方法。

教具准备:“苍白”等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道续编《炮手》。

1、读课文《炮手》。

2、引导学生找出表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句。

3、指名反馈,教师出示体现炮手感情变化的词语:惨白等。

4、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体会炮手的情感和性格特点。

5、引导学生想象,炮手回到家乡后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学生自由反馈,拓宽思路)。

6、指导续写。

(1)大胆地想象。

(2)注意炮手的特点和性格与原文一致。

(3)注意想象的合理性。

二、爱心小组行动。

1、读题目,明确要求。

2、学生结合实际,说一说低年级的同学有什么地方需要帮忙的?

3、小组讨论,制定方案:怎样帮助低年级的小朋友。

4、交流各小组制定的计划。

5、教师动员学生将自己的计划付诸行动,并从中体验助人的快乐。

教学后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五

访俄期间,我在莫斯科认识了来自贝加尔湖畔的俄罗斯老人斯杰潘,他请我到他家去做客。落座以后,一抬头,看到一个特制的大玻璃柜,占去好大的空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于是起身走近细看。原来里面是禽鸟标本:两只拥抱在一起的天鹅。主人见我疑惑的目光,深情地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

“爱情故事?”

“是的,这是30年前的事了。那年冬天,我背着猎枪去打野兔,不知不觉来到一个芦苇塘边。忽然看见一只硕大的天鹅在苇塘上空盘旋啼鸣,而在附近的水塘边,另一只天鹅在呼应着。”老人讲到这里特地作了说明:飞着的那只体长1.5米左右,是雄天鹅,水塘边的那只体形较小,是雌天鹅。

“回家以后,心里总惦记着这两只天鹅。可是一连几天的暴风雪,使我无法出门。暴风雪终于止息了,气温降到摄氏零下40度。我冒着严寒来到苇塘边上。这里到处是雪,水面完全冻结,除了呼呼的风声以外,听不到也看不到任何生机。我心头一凉,直奔受伤天鹅的栖息地……啊,看到它们了,心底升起了希望。可走近一看,我惊呆了:两只天鹅已经冻僵。它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雄天鹅用双翼护着受伤的雌天鹅,为它挡风遮雪,而它们那长长的颈脖,互相偎依着,交叉缠绕在一起,就像它们那不可分割的命运……我抱着一丝希望,小心地把两只天鹅抱回家去,给它们按摩身子,灌药,想尽了一切办法,可它们始终没有苏醒过来。感于这两只天鹅的真情,我把它们制成标本,留作永久的纪念。两只天鹅被严寒夺去了生命,它们是不幸的;可它们相拥相依永远安眠在一起,它们又是幸福的……”

斯杰潘老人的咳嗽声把我从遐想中唤醒,我不好意思地向老人点了点头。他见我对他的故事如此投入和动情,谈兴更浓了,于是又讲了第二个天鹅的故事。

“突然,一只个儿特大的老天鹅腾空而起,可是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块似的把自己的胸部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在冰面上。经过沉重的一击,镜子般的冰面被震得颤动起来。接着第二次扑打,第三次……你看,它盯住一个地方一次又一次地扑打着,那样的认真,顽强。

“小小的冰窟窿终于变成了一块很大的水面。就好像听到谁的命令似的,所有的天鹅都同时结束了工作。它们抬着头,挺着胸,在水里游动着,捕食着鱼虾,不时发出阵阵胜利的欢呼声:‘克噜——克哩!克噜——克哩!’”

说到这里,斯杰潘老人停住了,喝了口茶,然后深情地说:“多么可爱的鸟儿啊!我当时离它们才三四十米,双手端着上了霰弹的猎枪,可是我却把猎枪挂到肩头,悄悄离开了湖岸。从此以后,这枝猎枪一直挂在墙上,再也没有动过。飞禽走兽也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啊……”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六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第5、6、7自然段。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生词。

3、凭借文本,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培养学生爱护珍稀动物的思想感情,懂得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其中,第1、2两个目标是本课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既是重点也是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准备安排两课时引导学生达到预设的学习目标。

第一课时。

我准备用“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再读课文、理清脉络,布置作业、巩固新知”四个环节达到初步感知课文、理清层次、读通课文的要求。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课开始,我先播放天鹅的音像资料,让学生欣赏天鹅迷人的身姿,然后谈话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我引导学生多形式地朗读来感知课文内容。对文中多音字“好”、易读错字“畔”、“沼”等正音。第5自然段中的长句子“突然,一只……冰面上。”,要引导学生正确地朗读。第6自然段中描写众天鹅破冰的句子较难读,也要引导学生读正确。在朗读的同时,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部分词语。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我提问学生: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天鹅破冰的经过,让学生默读课文,理清课文思路。

四、布置作业,巩固新知。

1、抄写新词。

2、摘抄最感人的句子。

第二课时。

下面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预设。我将通过“复习导入、精读课文、复述课文、拓展延伸”四个环节引领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一、复习导入。

通过回顾课文内容,引领学生再次走进文本。

二、精读课文。

课文分三个意义段,第二意义段是重点段,其中第5、6自然段优又是重中之重,凝聚着课文的中心所在。下面我重点说说重点段的教学预设。我将引领学生从多元角度来解读文本,给学生自渎自悟的空间,抓住重点词句组织学生感悟交流。

教学第5、6自然段时,我先让学生画出最打动人心的句子,读一读并体会体会“顽强”、“继续扑打”等重点词让学生仔细品味,感受生命的不屈和伟大力量。抓住渲染劳动场面的词语“齐心”、“欢快”、“劳动号子”、“加油干”等词语,感受“团结就是力量”。指导学生用有力、欢快的语气反复朗读。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七

《天鹅的故事》作者用饱蘸深情的笔,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面的神奇壮观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全篇文字优美,叙述清楚,情节感人,引人思考,给人启迪。款款读来,使人对这群鸟产生了喜爱之情。在教学这一课时我注重对学生写的训练。

“写”是一种表达方式,需要学生专心阅读、潜心思考、静心书写,因而在课堂上要让学生有足够的阅读、思考、书写的时间。匆匆而就,所表达的就难免肤浅、草率,达不到教学的目标。因此,阅读教学过程中“写”的训练活动,要做到三个“有”。

1、有的。每次安排“写”的训练,必须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本课中三次写,第一次是为概括故事而写,培养学生的阅读概括能力;第二次是为感悟课文而写,写自己的感受是为了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感悟课文内容,更加真切地进行感情朗读;第三次是为理解表达而写,鼓励学生通过自己的深入思考,写出自己的见解来。这样的写,既有利于学生渐入学习佳境,又有利于学生的均衡发展,能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因为写的机会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均等的,人人都能得到训练、得到提高、得到发展。较之“说”,有三个优点:一是消除了部分优秀学生的话语霸权,避免了课堂上少数学生发言、多数学生听讲的弊端;二是学生在写的过程中,对问题思考得更加深入,表达得更加有序、严密;三是通过书面的展示,给学生和教师进行评点、修改留下了空间,而说话训练,少不留神,学生的发言就从耳边溜走了,想帮学生订正都没有了凭借。

2、有法。写的训练,不能是在学生原有基础上的简单重复,不能是学生已有表达水平的简单再现,应该在原有水平上得到真正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写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写的方法的指导,一是有意识地让学生积极运用课文中的词汇、句式等,逐步掌握一般的表达方法和规律;二是有意识地让学生发现别人思考角度、思想内容的独到之处,开阔写的思路、丰富写的内容。在三次写的'训练中,我有意识地通过评点,引领学生发觉别人表达中的好词好句,并移植到自己的写作中来,以不断丰富自己的表达内容和技巧;引领学生通过比较,发现同学独到的见解,并引用到自己的文中来,加深自己的认识。这样的写,学生就能切实感受到自己的长进、提高,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3、有情。一是要激发学生写的欲望,写只是让学生“如愿以偿”的一个过程,写得要适时。比如,第三次写前,我让学生对问题思考一分钟,学生纷纷举手,争着发言。我偏偏不让他们说,而让他们写下来,并比一比:看谁写得深刻、独到!这时的写,就水到渠成,满足了他们发表自己看法的愿望。二是要让学生写真情实感,不能写空话、套话。因此,教学中要精心设计写的话题,让学生有话可写、有情可抒。比如第二次写,学生在阅读“天鹅破冰”的动人情景后,的确有所感悟,此时让学生写,就不觉得为难了。

当然,写的训练要适时、适度,真正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为此,我们教师必须深入解读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如此,我们的语文课堂才会扎扎实实、活活泼泼。让学习的智慧从学生的指尖上流出来吧,那是课堂最美的风景!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八

在文章中,有一个重要的人物,他是……(斯杰潘,板书斯杰潘),这个故事正是斯杰潘老人的亲身经历。那斯杰潘老人是在什么情况下遇到这群天鹅的?当时的天鹅又是什么样的一个状况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的第3、4自然段。

斯杰潘老人当时是在打猎可是却(一无所获),感到(十分沮丧)。就在这时在他的不远处却飞来了一群天鹅,这群天鹅本来是飞来过冬的,可能已经飞了很久了,终于到达了目的地贝加尔湖,本以为可以美美的饱餐一顿了,可是怎么样啊?冰封……(湖面)天鹅们在这时发出了一阵清脆的啼叫声“克噜——克里”,你认为这时的的天鹅们是怎样的心情?(着急,无奈)。

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3、4段,感受一下斯杰潘老人和天鹅的心情。

就在这时,有一只天鹅做出了惊人的举动,谁啊?(老天鹅)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老天鹅是怎样做的。请同学们认真听,老师来读,用心体会一下老天鹅的举动。

你的感受是什么?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

生1:我从“石头似的”感受到老天鹅用的力量大。

生2:我从“胸脯和翅膀”感受到老天鹅不怕牺牲,很勇敢。

生3:我从“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以及后面的省略号体会到老天鹅很顽强。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你们能将自已的感受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先自由读,待会儿我请人来读。

生:(自由读)“突然一只个儿特别大的老天鹅……第三次……”

指名读,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6自然段。

起初他们被……(惊住了,呆呆的站在那里)后来他们看到冰层裂开了一个冰窟窿,并且老天鹅依然在继续破冰,他们就都……(投入了破冰工作)。

请大家一起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来投入这场破冰工作吧(他们干的……1、2)。

这时的天鹅看到了成功的……(希望)。所以他们的叫声都变的统一的像号子一样了,他们的心情也从着急无奈变成了……(兴奋高兴)我们再一起感受一下这强有力的劳动号子(他们干的……)。

经过所有天鹅的齐心协力,冰层终于被破开了。这时天鹅们的心情会怎样呢?我们一起来看课文的第7自然段(齐读)。

当所有的天鹅终于吃到鱼虾的时候,他们又一次发出了“克噜克里克里”的啼叫声,这群天鹅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得到了食物之后,他们为自己的行为感到……(骄傲自豪)。

请同学们拿起课本,让我们一起来做一群骄傲自豪的天鹅!

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文中一共出现了几次天鹅的叫声啊?(三次)。

生1:第一次出现时天鹅们在找吃的。我听到天鹅的叫声,想到它们在讨论怎样找到吃的。

生2:第二次出现时,天鹅们正在破冰。我听到它们的叫声,想到了我们人类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生3:第三次出现时,天鹅们正在高兴地吃着鱼虾,我想到它们肯定在说:“看,我们找到吃的了,真开心。”

师:同学说得非常好,你们能将这三次不同的叫声读出来吗?(自由读,齐读)。

师:大家读得也很棒。假如你是斯杰潘老人,此时此刻看到此情此景,你还会忍心伤害这群可爱可敬的天鹅吗?(不忍心)。

斯杰潘老人和你们想的一样,让我们饱含深情的读一读老人的话。生:(齐读)“多么可爱的鸟儿啊!……”

这天鹅的故事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动呢?

小组讨论,写成练笔,课后完成!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九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了解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

2、指导学生仔细观察课本插图及挂图,使学生懂得爱护图书的意义和要求,养成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爱护图书的意义,要求,学会方法,在实践中养成坚持写日记和爱护图书的好习惯。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讨论:如何写好作文?

勤于观察,勤于积累,把观察的东西及时积累下来。

二、讲明写日记的意义。

写日记有什么好处?

分组讨论。交流.小结。

写日记能够为自己提供写作机会,帮助提高写作水平。通过对看到的、听到的事情或者一些问题的思考,帮助自己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明白自己该怎么做、怎么想,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

三、交给写日记的方法。

日记的内容和注意点。

观察图画,说说图上画了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日记的主体部分可以写什么?该怎么写?

怎样才能写好日记?

1、要持之以恒。

2、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都可以成为日记的内容。

3、用自己的语言写想说的话。

4、日记的书写及格式。

讨论交流。

四、总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写日记的意义、要求和方法,在今后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要坚持写日记,养成写日记的好习惯。

五、作业。

1、按照写日记的要求、格式练习写日记。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指导看图,投影出示。

1、讲明爱护图书的意义。

书架上的图书保管得怎样?指名说。从图中可以看出两位同学。

2、讲解怎样爱护图书。

3、如何修补图书呢?

三、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使我们懂得了爱护图书的意义,该怎样保护图书,希望在你们今后的日常生活中,从爱护课本做起,爱护书、读好书。

四、作业:

给新课本包上封皮。

做书签。

把图书角图书分类整理好。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八)。

分类整理。

保持整洁。

爱护图书使用书签(或丝线)。

及时修补。

1、走,我们去植树。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性,体会少先队员们用实际行动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决心,帮助学生从小要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内容,了解植树的重要,从小增强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配套《走,我们去植树》。

2、那我们就一起行动吧!(板书课题:《走,我们去植树》)。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思路。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听课文录音。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不理解的地方和印象深刻的地方,作上记号。

3、交流、讨论。学生质疑并解决,重点问题可以存疑。

a、和煦是什么意思?

b、音符:表示音调高低的符号。

c、版(前鼻音与叛区别)图:户籍和地图,引申为国家的疆域。

d、植树有什么好处?

e、为什么说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片片树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4、再读课文,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b、纠正学生的读音。

c、自由练读课文。

三、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一)、(1)讲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的活动。

(二)、(2-6)讲植树的重要。

(三)、(7)表明少先队员植树的决心。

四、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这一小节你读懂了什么?

3、理解“和煦”

4、“迈开轻快的脚步”说明了什么?(说明学生积极行动起来,去参加植树的情景。)。

5、指导朗读,要读出欢快、有力的语气,读出少先队员的蓬勃朝气。

练习背诵。

六、指导写字。

1、观察生字,分析结构,自主记字。

2、重点指导。

注意左边片。

五、布置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词。

2、预习下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

1、第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2、指名朗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1、自由朗读第二段。

2、说说第二段告诉了我们什么?

3、少先队员到什么地方去植树?引导学生想象省略号后所省略的内容。用一个词语概括这些地方――“到处”

4、感情地朗读第二小节。

5、细读3-6小节,思考:植树有什么好处?

6、讨论、交流并板书:

绿色工厂。

绿色宝库。

增添新绿。

绿色希望。

7、进一步理解词句,并指导朗读。

a、结合光和作用让学生理解“绿色工厂”,指导读好“给我们送来清新的空气,让每个人都幸福健康。”

b、“绿色宝库”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森林是“绿色宝库”?除了“盖房、架桥、造船、铺路”外树木还有哪些好处?指导读好第四小节。

c、联系上下文,理解“亿万棵树连起来,就染绿了祖国美丽的版图”一句,说说什么是“绿色的希望”

想象祖国处处是“参天的大树”的景象。练习有感情的朗读课文5、6节。

d、练习背诵。

三、学习第三段。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一节。齐读第7段。

四、背诵指导。

1.看动画,学生边看边小声跟读。

2.指导背诵。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

五、总结课文。

同学们,植树的好处这么多,植树的意义如此重大,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让我们动员所有的朋友一起去植树吧!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选择学校的一种树木,查阅资料,按名称、外形特征和作用三个方面向同学们作介绍。

板书设计:

1.走,我们去植树。

绿色工厂――健康、幸福。

增添新绿――染绿版图。

绿色希望――沙退鸟舞。

绿色宝库――建设“四化”

2、第一朵杏花。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能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抓住关键句子,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学习竺可桢在科学研究中一丝不苟的态度,懂得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谁能看图说说杏花的样子?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

提出自读要求:

(1)轻声自读课文两遍。

(2)画出生字词,结合生字表读准字音。

(3)标出自然段序号,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画出不懂句子。

2、检查自学情况。

(1)出示生字,指读。

(2)指导读长句子。

指名读句子,相机指导停顿断句。

(3)指名朗读课文,简介竺可桢。

师生共同纠正读错的地方。

三、再读课文。

1、再读课文。

2、出示分段提示,练习分段。

(1)按时间先后顺序,本文应该如何分成三段?

(2)最后一个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能不能独立成一段?

3、范读后根据提示讨论分段。说说段意。

第一段(1-5):竺可桢要知道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孩子不明白什么原因。

第二段(6-15):第二年在孩子的帮助下,竺可桢爷爷准确地记下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

第三段(16):竺可桢爷爷通过长年精确观察,掌握了气候变化规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生字,分析字形,组词记字。

2、重点指导:

五、布置作业。

1、搜集有关竺可桢爷爷的故事,下一堂课交流。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春天。

第一段(1-5)。

第二段(6-15)。

第三段(16)。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说说这篇课文写了哪位科学家的故事?相机板书:竺可桢。

2.课文写了竺可桢几次看杏花的情景?(两次)分别是什么时间?(一年前,一年后)。

二、第一次(学习第1---5自然段)。

1.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讨论(学生可相互解答,教师只作点拨)。

3.指导朗读。

4.重点指导第3自然段,体会红字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是啊,杏花开了。”说着,竺爷爷弯下腰来,习惯地问:“你知道杏花是哪天开放的吗?”(弯下腰来:说明竺爷爷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习惯地问”说明竺可桢在坚持长期物候观测的日子里养成了主动探索,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5.四人小组练读。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的话,一个读旁白,一个做评委。

6.指名练读。

(三)第二次看杏花(学习第6---15自然段)。

1.过渡:一年前,孩子对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答不上来,带着竺爷爷的嘱托,一年后,孩子有答案了。第6自然段,作者用简洁优美的文笔,描绘了一幅春景图,谁来读读看。

2.指名读,突出“绿、皱、鼓”等关键词。

3.齐读。

4.重点放在对话朗读上。

(1)提出朗读要求:自由轻声读,想想这写话分别是谁说的?帮它加个提示语。

讨论之后,出示投影片。

窗外一个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爷爷!竺爷爷!”

竺爷爷()地问:“什么事情呀?”

小孩子()地说:“竺爷爷,杏花开啦!”

竺爷爷()地问:“什么时候?”

小孩子()地说:“刚才。”

竺爷爷()地问:“是第一朵吗?”

小孩子()地说:“是。”

(2)读第二遍:根据添上的提示语,读出他们的语气:奇怪、高兴、激动、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分角色读:指名生一个读竺爷爷的话,一个读小孩子的话,其余读旁白。(7---14)。

5.师述:从同学们的朗读中,不难听出竺爷爷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动、非常兴奋。那王老师不禁要问小孩子为什么高兴?竺爷爷为什么高兴?(小孩子是为自己终于完成了竺爷爷去年交给的任务而高兴,竺爷爷是为自己终于弄清了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时间而兴奋。)。

6.除了对话部分,你还可以从哪里看出?出示投影片,朗读体会带点词语的作用“竺爷爷顷刻间象年轻了几十岁,立即兴冲冲地快步走到前院。”

7.“郑重”什么意思?你从“郑重地计下”第一朵杏花开放的日子又体会到什么?(“郑重”的意思是严肃认真。从“郑重地记下”可以看出竺可桢对科学研究严谨、一丝不苟的态度。板书:一丝不苟)过渡:是的,“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竺爷爷的话也证实了这一点。

四.学习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我需要的是精确的时间。搞科学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许’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计和推断来代替观察。”

2.自由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3.你怎样理解“精确”一词?(非常准确)能不能结合前文来说说。

4.指导朗读。

5.竺爷爷是一名生物学家,他的成就是怎么得来的,你找到原因了没有?

6.小结:正如竺爷爷所说的,他正是通过长年的精确观察,才掌握了气候变花的规律。

板书:精确观察你知道那些有关竺可桢的研究故事?

拓展资料:《竺可桢和自然日记》:竺可桢精确观察大自然:什么时候第一朵花开,第一声蛙鸣,第一次雷声,第一次落叶,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笔记本是大自然的缩影。

7.再读读竺爷爷的话,加深体会。

五.总结迁移。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总结: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科学家竺可桢研究物候学的一个小故事,赞扬了竺可桢一丝不苟的科学态度,说明只有通过精确、细致的观察,才能掌握事物变化的规律。

3.学了本文,你觉得应向竺爷爷学些什么?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4、5两题。

板书设计。

2、第一朵杏花。

一丝不苟。

竺可桢。

精确观察。

3、燕子。

一、教材分析:

《燕子》一文,作者用优美简练的文字,鲜艳明快的色彩,为我们描绘出春天初到时的燕子。教材的图上画的是春天的景色,全图呈绿色基调,有远山、湖水、稻田,桃花盛开,柔柳轻扬,各种颜色的花竞相开放。图上最引人注目的是燕子,它们有的正在湖上飞行,剪尾或翼尖沾了一下水面,有的飞到了柳枝间,还有的停在远处电线上歇息,它们给早春的湖光山色增添了生气,把春光点缀得更加美丽。

课文以优美的语言,讲述了燕子的特点和充满生机的春天的美丽。课文以燕子为记叙的线索,可以按燕子的外形、燕子从哪里来、燕子的飞行和停歇的顺序来理解。

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是通过阅读课文,让学生了解春天的特征,了解燕子的外形及活动情况,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学习作者细致观察和具体生动地描写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和想象的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生机勃勃。

二、教学要求:

1、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3、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4、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三、教学重难点:

初步掌握正确理解长句子的基本方法,通过学习课文的语言,感受燕子的可爱、春光的明丽和祖国语言的丰美。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燕子在春天里飞翔的美景,对学生进行美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起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

2、巩固生字,理解本课生词:俊俏、阳春、盛会、生趣、掠、偶尔、荡漾、光彩夺目、百花争艳;体会比喻、拟人在课文中的作用。

一、揭示课题。

1、导入: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各种各样的动物,空中的飞鸟地上的走兽,水里的游鱼。但是稍不留心,它们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溜走等到要写时不知从哪儿写起。就说我们春天里常见的燕子(出示燕子图片),我们会怎样描绘它呢?(学生自由发挥)。

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作家郑振铎是怎样描述燕子的。

2、读题:

(板书“燕子”)。

(1)、指导“燕”的结构:象形字,各部分要写得紧凑。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渎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词,划出不理解的词、句。

(2)、检查:

a、小黑板出示字词:自由读――指名纠正读――齐读。

b、读课文:(分段指名读)看谁读得又准确又流利。(教师评)。

2、理清课文层次。

(1)、自由读课文,思考本文主要写了那些内容?(小组讨论)。

(2)、指名回答(相机板书:外形,春天赶来,飞行,休息)。

三、细读第一自然段。

1、理解内容。

默读课文:第一段写了什么?(一起回答:外形)作者是抓住它的什么特点来写的?(相机板书:羽毛――乌黑光亮;翅膀――俊俏轻快;尾巴――剪刀似的)。

2、指导朗读。

(1)、情感准备:既然燕子是这样的漂亮、机灵,大家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喜爱、欢快……的语气)。

(2)、练读:

(3)、指名读――男生女生比赛读――齐读。

3、指导背诵。

(1)、思路:课文是怎样写燕子的外形的?(指板书:羽毛――翅膀――尾巴、指图)。

(2)、请学生自己试着把这一段背给同桌听。(提示:可看板书或看图)。

(3)、看板书,分一二排、三四排背。

(4)、齐背。

四、布置作业。

1、习字册。

2、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让学生懂得本课有层次地描写画面的特点;并通过有顺序地看图和描述,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思象力。

2、能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背诵。

一、复习前课。

1、请学生说说回忆第一段写了什么?(外形)。

2、作者是怎么写的呢?(请学生带感情背诵)。

二、细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燕子的模样,那么着可爱的精灵是什么时候来到我们身边的呢?(春天)。

(2)、自由读这一段,想想它描绘了春天里的哪些事物?用横线划出来。它们是什么样的?圈出描写的词语。(微风――吹拂;细雨――洒落;柔柳……)。

(3)、重点品味描绘春天的句子。

a、出示小黑板。

指名口头填空第一句。(吹拂、洒落)你有什么样的感觉?(舒服、惬意……)你怎么读出这个感觉?(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二句。(展开)你怎么读出柳叶的嫩呢?(示范读,教师评价)。

指名口头填空第三句。(赶集似的,烂漫无比)你怎么理解“赶集似的”?说明花草很多,很热闹……)你准备怎么读?(教师评价)。

b、在这样美的春天里,还有燕子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生趣是什么意思?(生机和趣味)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场面,有什么感觉?(高兴、兴奋……)。

c、完整地练读――分小组比赛读――齐读。

(4)、指导背诵。

b、同桌互背。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理解内容:

a、自渎:思考这一段写了燕子的哪个方面?(飞行的形态)找出描绘的词语。(斜着、掠过、横掠……)。

b、掠过写出了什么?(飞的速度快)(板书:快)横掠写出了什么?(飞得轻)(板书:轻)。

(2)、指导朗读。

a、小燕子飞得又轻又快,我们应该怎么读?(轻快)。

b、指名读,评价――齐读。

(3)指导背诵。

a、燕子图片演示。(指名表演)。

b、练背――齐背(教师同时演示)。

3、学习第四自然段。

(1)、过渡:燕子轻快地飞呀飞,累了,就――停在电线上休息。(板书:休息)。

(2)、默读。找出比喻句,说明把什么比做什么?(板书:电线――五线谱;燕子――音符)。

(3)、比较:教师故意读错“痕””为“根”,请学生说说哪个好。

(4)、指导朗读:飞倦了怎样读?春天的歌怎样读?

(5)、指导背诵:

三、总结课文。

学习这一课,我们认识了春天里活泼可爱的燕子。在外形上,它有着――(指名说),它在春天里到来,轻快地飞到我们身边,连休息的姿态都那么美。让我们以饱满的热情一起读它。

四、布置作业。

1、完成练习册。

2、围绕春天景物写一篇日记。

板书设计:

羽毛乌黑光亮。

外形翅膀俊俏轻快。

尾巴剪刀似的。

3、燕子春天赶来。

飞行快,轻。

休息电线――五线谱。

燕子――音符。

4、古诗两首。

一、教材分析:

《古诗两首》有两首诗,一首是《江南春》,一首是《春日偶成》。

《江南春》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小小的篇幅,描绘了广阔的画面。它不是以一个具体的地方为对象,而是着眼于整个江南特有的景色,故题为《江南春》。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

《春日偶成》,作者宋代诗人程颢,这首诗是作者春日郊游,即景生情,意兴所致写下来的。描写了风和日丽的春日景色,抒发了春日郊游的愉快心情。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熟读成诵。

2、结合古诗简洁的语言想象丰富的画面,先说再写。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并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两首古诗。

2、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一、调动积累,揭示课题。

1、启发学生回忆背诵过的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2、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3、介绍作者:杜牧,字牧之,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二十六岁中进土曾做过幕僚,很不得志。他关心民生疾苦,在任地方官期间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他和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2、借助工具书,自己理解诗意。

3、小组合作学习,弄懂诗意。

4、检查学习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然后齐读全诗,注意停顿。

(2)解释词语:

“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楼台”、“四百八十寺”

(3)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大致即可)。

三、反复诵读,体会意境。

(一)前两行――写今。

1、学生自由诵读古诗,边读边思考:《江南春》写出了江南春天的哪些特点?(到处是黄莺宛转啼鸣,到处是绿叶红花相互映衬。依山临水的城乡,迎风招展的酒旗。)。

2、诗的前两句抓住了黄莺、红花、绿叶、水乡、山城、酒旗、春风等七种景物来描写,共同构成了一幅春天江南的画面。

3、看图、配乐辅助,指导学生读出江南春日的美景,用自己的话描述感受到的内容。

(二)后两行――怀古。

1、提问:诗歌的后两句还是描写江南春天的吗?

2、学生默读后两句诗,体会一下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集体讨论(抒发了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5、带着理解,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6、练习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默写《江南春》。

3、依据《江南春》这首诗歌的内容,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为这首诗配一幅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一、复习回顾,诗题导入。

1、背诵《江南春》。

二、自读古诗,疏通文字。

1、学生自由读《春日偶成》。(要求同前首)。

2、集体交流对诗歌的理解。

(1)指名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句,互相启发。

(2)边读边引导想象,逐句谈理解。

(3)师生小结:一、二句写景――云淡、风清、花红、柳绿,加上近午的阳光,长流的河水,多么自然有致的大好春景啊!三、四句抒情――生处这宜人的春色中,诗人完全陶醉了,可有谁知道他内心的快乐,甚至还以为他像少年人一样偷闲贪玩呢!

三、反复品味,精读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思考: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诗人程颢怎样的心情?

2、集体交流,通过诵读、言说表达自己对诗歌内涵的理解。

3、反复练读,熟读成诵。

四、合作探究,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两首古诗,思考:读了这两首写春景的古诗,你想到了什么?然后交流。(提倡引用诗中原句,学以致用。)。

2、回忆自己看到的春景,开展“春游归来”赛诗会(既可背诵其它写春天的古诗,又可以自己创作。)。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并默写《春日偶成》。

2、改写《春日偶成》。(将古诗变为白话文)。

3、办手抄报:“诗歌里的春天”。(选做)。

板书设计:

江南春(杜牧)。

莺啼绿映红(写景)。

村郭酒旗风。

南朝寺(抒情)。

楼台烟雨中。

(忧国忧民)。

春日偶成。

云淡风轻余心乐。

傍花随柳。

习作一。

一、教材分析:

要求学生写建议,春节来了,建议班级举行一次春游活动,去哪里好,把自己的意见写出来。看谁的理由充分。为了使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介绍的地方,还可以配上插图或附上以前去浏览时的照片。

二、教学要求:

1、读懂“例文”《我的建议》,了解文中“建议”的材料选择和安排。

2、读懂“习作要点讨论”,领悟关于为某件事情而提出“建议”的一般写法。

3、按“习作要求”,选择一件使自己冬青的事,写一篇日记,要能表达真情实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理解习作的要求。

2、要有充分的理由。

四、教学时间:

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例文《我的建议》。

1、自己先读读《我的建议》主要写了什么?

2、交流。

a小作者建议你做什么?

b你能接受他的建议吗?为什么?

3、小结。

二、宣布本次习作内容:《我的建议》。

春天来了,大家想去春游吗?你认为到哪里去最好?请仿照例文写个建议。

(三)拓展思路,习作指导。

1想清楚你知道的哪个地方最值得人留连往返?

板书:我的建议。

交代地点简洁。

2、要以理服人。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尽力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

板书:

主要景点具体结尾点题。

(四)学生习作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第二课时。

习作讲评。

一、简介本次习作基本情况。

大部分同学能选取一个地方,抓住关键的景点,有序、仔细地介绍这一景点。并把这一景点介绍清楚,介绍具体,能吸引读者。还能结合课内外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习作练习中。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写得较笼统,并不是十分吸引人。

二、典型习作集体点评。

习作例文:我的建议。

春姑娘又轻轻的来到了人间。在青翠的山间,留下了她的足迹。我建议同学们到诗情画意的山上去走一走,上次在山上看日出的情景,至今都留在我的脑海里。

走上干净的阶梯,好像走进了地球另一边的世界,那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蜿蜒起伏的山路,就像一条随时准备腾空的卧龙,景色秀丽宜人。如果你到了山的顶峰,就会发现所有的一切都焕然一新,松柏向我们点头,鸟儿向我们歌唱,连路边平时不起眼的小草,也欢呼雀跃起来,衬托在小草上的鲜花,也那么透明晶莹,真不知道春姑娘施了什么神奇的咒语,把所有一切平常的事都变的不同寻常。一座座青山插入云霄,峰顶银光闪闪,这好像一幅画。

我希望老师和同学采用我的建议,在山上玩一玩,看一看。

评价:

1、用词不当,应将“轻轻的”改成“悄悄地”

2、“,”应改成“。”

3、这句话过渡很自然。

4、“,”应改成“。”

5、想象力丰富,比喻恰当。但“腾空”应用“腾飞”更好。

6、“焕然一新”、“欢呼雀跃”、“透明晶莹”这几个词使增色不少。

板书设计:

交代地点简洁。

我的建议主要景点具体。

结尾点题。

练习一。

一、教材分析:

《练习一》安排了如下的内容:处处留心、读读背背、写好钢笔字、口语交际、学写毛笔字等五项内容。处处留心主要是让学生感受并学会“拟人”这种表达方式;读读背背,安排学生积累描写景色的成语;写好钢笔字,要求学生正确、美观的书写左右结构的字;口语交际,要求推荐或作自我推荐;学写毛笔字,安排了书字“散”、“处”。

二、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2、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3、写好钢笔字。

4、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5、学写毛笔字。

三、教学重难点:

处处留心、口语交际。

四、教学时间:

三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求:

1、了解拟人的修辞手法,并初步学会运用。

处处留心。

1、教学第一部分。

(1)要求学生自读第一部分,引导学生概括这段内容是爸爸和小芳的对话。

(2)出示《秋天》这首诗里的诗句,请同学们读一读,想想诗句主要写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说爸爸对诗中的哪些地方感兴趣。

(3)诗句为什么不直接写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而要写成苹果娃娃、葡萄娃娃呢?齐读,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5)从学过的课文中,你能找出这样的句子吗?

请学生在课文中勾画,全班交流。

2、教学第二部分。

(1)把一个事物当作人来写,让它和人一样有感情,会说话。这样可以使生动形象,让人特别喜欢读。其实,这样的表达方法我们也会,比如山上的小溪叮叮咚咚地流,我们会说成小溪在唱歌;荷花在风中摆动,我们会说成荷花在跳舞。书上也有几个句子,请读读。

(2)你能用这样的方法把下面几个句子写生动吗?

(3)四人一组交流。

(4)全班交流。

3、教学第三部分。

(1)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图上画了什么?

(2)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太阳、闹钟、小鸟“写得更生动些?指名交流。

(3)学生试写。

(4)朗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熟记八个描写景色的词语。

2、写好钢笔字。

读读背背。

1、请学生借助字典,认读这几个词语。

2、指名读词语,齐读词语。

3、同学们有什么发现吗?

春深似海:指春色像大海一样深广,形容大地充满了明媚的春光。

古木参天:古老的树木高耸着,直指天空。

蔚为壮观:蔚,荟萃、聚集。汇聚成盛大壮丽的景象。

4、同学们都在哪儿见过这样的景色?

5、学生练习朗读的背诵。

6、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植、程、租“这三个字。

(3)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这三个字的结构和关键笔画的书写要求。在观察比较的基础上小结:“植、程、租“都是左右结构的字。三个字的'右半边中”横“画比较多,并且最后一笔都是横。

(4)教师范写“植”。提醒学生注意:“横”画在右边别顶住“竖”画,还要写得稳一点。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2)教师及时小结,再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

(2)对写得不好的字,予以纠正,再练习。

第三课时。

教学要求:

1、练习口语交际,推荐或自我推荐。

口语交际。

1、审题。

(2)指名读题,明确此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新的一届班委会将由哪些委员组成呢?

(2)你觉得哪些同学最适合担任呢?发表推荐与自我推荐,指导学生了解推荐与自我推荐的要求。

(3)分组练说推荐理由。

(4)每组推荐代表发表讲话,师生评议。

3、反馈。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十

教学目标:在拼音格了规范抄写声母。学习三点水、提手旁、担人旁。使用常用的量词书面造句。练习使用几个修饰名词的词语。

教具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检查复习。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2.用生字组词。

二.学习新课:

1.抄写声母bpmfdtnl。

要求在拼音格里规范抄写。

2.学生抄写。

3.学习三点水、提手旁、单人旁。

(1)先让学生说一说这些偏旁表示的意义。

(2)互相说一说带有这些偏旁的字,看谁说得多。

(3)动手写一写。

4.用量词说话。

例。山坡上有一片果树林。

有一座。

有一条。

有。

方法:学生先读例句。在组内说一说。动笔写一写。

5.填括号。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课堂总结:根据学生做题情况总结。

教学回顾: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教学目标:观察自己的家乡,能抓住主要景物,画图。背诵《静夜思》,指导思想情。自读《野鸭回家》。

教具准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填括号。

粉红的()雪白的()清澈的()。

弯曲的()漂亮的()奇妙的()。

二.画你家周围的样子。

1.先说一说你家周围的样子。

2.动手画一画。

3.评比。

三.学习《静夜思》。

1.观图:图上都画了些什么?

2.对图读古诗。

3.表达了诗人的怎样的感情。

4.背诵古诗。

四.自读《野鸭回家》。

说一说:家乡有哪些变化?

课堂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那些知识。

教学回顾:

板书设计:

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一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积累词语,学习课文把事物描述得更形象、生动。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小小的天窗是你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小小的天窗是你的慰藉”,体会作者对天窗的特殊感情。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通过谈话简要了解文章的作者及创作背景。

2、指名学生分段读课文,检查读书情况,注意正音。

二、发现文中的语言密码,积累语言,学习写法。

1、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作者还向我们展示了许多景物、动物。

屋子 闪电 云彩。

星蝙蝠 夜莺 猫头鹰。

2、学习比喻句。

在文中作者是怎样形容它们的呢?

地洞似的屋里。

带子似的闪电。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理解比喻词“似的”

3、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仿说比喻句。

4、出示写夜色的一组。

星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蝙蝠 灰色的蝙蝠。

夜莺 会唱歌的夜莺。

猫头鹰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男、女分角色读竖着读。

5、比一比这两组词语,说说自己的感受。

三、学习课文,理解主要内容。

好的读者还要会问。猜一猜,学习这篇文章,老师可能会问那些问题?

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问,教师重点指导。

1、什么是天窗?

2、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活泼会想的孩子,怎样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

好,课文的那几自然段具体写了透过小小的天窗孩子们从“无”中看出了“有”、“虚”中看出了“实”。

板 无 有 虚 实。

3、结合课文理解“这时候,小小的天窗是你的慰藉。”

“慰藉”是什么意思?

句子中的“你”指的是谁?

“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夏天阵雨来了时)小小的天窗是孩子们的慰藉。

(晚上,当他们被逼着上床去“休息”是)小小的天窗又是孩子的慰藉。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理解“”。

课件出示文章第四、第六自然段。自由读读这两段话,透过字里行间,你能发现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体会孩子们认识外面世界的迫切渴望。

指导朗读。

4、这小小的天窗又是怎样安慰他们的?怎么成为了他们的慰藉的呢?

快速从课文中找到答案。

a学习课文第五自然段。

指名朗读这一段。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雪这电,怎样猛烈地扫荡了这个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

指导理解朗读。

师读: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点在那里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

听出了什么?

雨点跟雨脚不一样吗?

对啊,雨点它有脚,它光着脚丫在那儿卜落卜落跳,跳得那样轻快。

“一瞥”是什么意思?闪电它有眼睛啊,它飞速地看了你一眼。

指导朗读,读出想象中风、雨、雷、电的威力无比。

b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

夏天的夜晚,孩子们又透过小小的天窗看到了什么呢?请默读第七自然段,用“——”画出看到的,用……。.画出想象到的。

汇报。

看到 想到。

一粒星 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一朵云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

一条黑影灰色的蝙蝠。

会唱的夜莺。

霸气十足的猫头鹰。

夜的美丽与神奇,就这样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亲爱的孩子们,透过那小小的天窗,仰望头顶的星空,你会想的什么呢?

训练说话出示图。

秋天来了,当你透过小小的,看见飞过的一只大雁,你会想到。

北风呼啸,当你看见一朵洁白飘逸的雪花,你会想到。

活泼会想的孩子就这样从无中看出有、虚中看出实。小小的天窗成了他们的慰藉。

四、总结升华,体会情感。

现在,你明白了吗?为什么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指名汇报。

小结:是啊,当门窗紧闭,屋子黑得地洞里似的时,只有这个小小的透明玻璃,给孩子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外面的世界,通向广袤宇宙的窗。所以作者说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引读课文第八自然段。

小小的天窗,带给孩子们无限的想象(板)。

理解文中第八自然段的“天窗”为什么要加上双引号呢?

天窗已经被赋予了特殊的意义,天窗是孩子们想象的窗口,也是孩子们心灵的窗口,揣着一颗向往美好的心,才能打开想象的窗,让心灵通向更多更广袤的美好世界。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二

1认识生字8个:“啸噜胸脯颤咯吱陷窟窿”,书空“啸”字。理解词语“呼啸”、“窟窿”、“胸脯”、“怔住”。积累描写风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品词品句,体验朗读,训练表达。

4体会天鹅挺身而出和众天鹅齐心协力战胜困难的精神,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爱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1播放媒体,看着这幅画面,你觉得天鹅怎么样?

2今天,我们学习的故事会给你留下不一样的感受。

4齐读课题。

说明:播放天鹅在碧波荡漾的湖面上嬉水的媒体,引领学生不知不觉地进入美妙的情景。此环节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情绪,为后面的语文学习活动注入情感的因素,使学生从内心深处对天鹅产生一种喜爱之情。

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三、朗读体验,品词品句。

(一)体会第一次叫声。

1师:有一年春天来得特别早,一群天鹅从南方飞回来了。突然,寒潮降临(听风声)。

(1)理解“北风呼啸”,书空“啸”

(2)积累描写寒风的词语。

2寒潮降临,北风呼啸,天鹅的表现怎样?

3出示:(一群天鹅落在湖面上,“克鲁—克哩!”地啼叫着,)。

4指导朗读。

说明:通过观看媒体,启发学生朗读感悟,思考想象,感受严寒给毫无准备的天鹅带来的绝望。

(二)体会第二次叫声。

1小组读课文,划出老天鹅与众天鹅的表现。

“~~~~”划出老天鹅怎么做的词。

“____”划出众天鹅怎么做的词。

2交流:

(1)出示第3节课文内容。

a齐读。

b比较句子。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扑打冰面。

突然,一只老天鹅腾空而起。它并没有飞走,而是利用下落的冲力,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

c(理解“胸脯”)(板书:勇敢)。

d结果怎样?(看媒体)。

e齐读句子(只听得“咯吱”——冰层裂开了一条小缝,接着又裂开了一条……,冰面终于塌陷了,出现了一个小的冰窟窿。)(理解“窟窿”)。

(2)众天鹅怎么做?

(理解“怔住”)。

3这时众天鹅发出了怎样的叫声?

(1)出示:(湖面上传来阵阵“克鲁—克哩—克哩”的叫声,)。

(2)自己读?

(3)师生互读。

(4)齐读。

说明:通过比较句子,抓住关键语言,“腾空而起”、“像石头似的”、“用自己的胸脯和翅膀重重地扑打冰面”……让学生反复朗读并亲自体验,使朗读理解紧密结合。

(三)体会第三次叫声。

1(板书:团结)导读,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所有的—。

2此时,天鹅的叫声怎么样?

3出示:(终于小小的冰窟窿变成了一片很大的水面,天鹅们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

4自己读。

5指名读。

6齐读。

7出示:(天鹅不时发出胜利的欢呼声:“克鲁——克哩——克哩!”好像在说:“。”)(板书:脱险)。

(四),整体朗读三次叫声。

(五),齐读课文,说说感动的语句。

说明:让学生交流使自己感动的语句,把自己的理解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达出来,催发了学生灵性的涌动,情感的升华。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十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并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情感与态度: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领悟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体会这对盲人师徒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教学突破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2.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技术平台:生字词语卡片、课件。

情智在线: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5分)。

今天我们来学习由吏铁生作品《命若琴弦》改编的文章,题目是《一千根弦》(学生齐读课题)。

二、初读感知,了解大意(10分)。

1、浏览课文,说说你从课文中了解了什么?

2、读通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典。

3、检查,指名分节读课文,正单间音。

三、汇报交流,检查预习(15分)。

1、检查学生的读书情况,汇报预习情况。

2、提出阅读时遇到的问题,师生交流师生解答。

3、自由读课文,争取读正确、流利;对于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联系上下文内容多读几遍,自读,自悟。

4、用多种方式学习生字,重点解决字词句问题。

四、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0分)。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呢?

1、五十三年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就已经是很漫长的了,可是对于一个双目失明的人来说又是何等的漫长啊。然而,这漫长的五十三年她是怎样度过的呢?能不能在文中找一个词语(板书:匆匆)。

幻灯片:我给你一个保证治好眼睛的药方,不过,你得弹断一千根弦,才可以打开这纸单。在这之前,是不能生效的。

授课时间:

个性化设计:

科目:语文备课时间:20xx年月日。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3个要求会认的生字,5个要求会写的生字,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并概括各自然段内容,尝试用小标题概括。

情感与态度:理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领悟人生有了梦想,才有希望,才会有收获的道理,体会这对盲人师徒对生活美好的向往。

教学突破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概括各自然段内容。

2.读懂“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从善意的谎言中揣摩信念的力量。

技术平台:课件。

情智在线:第二课时:

一、深入读文,体会情感(10分)。

1、那么在得到药方之前,他是怎样生活的呢?

幻灯片:一位会弹三弦琴的盲人,渴望能够在他的有生之年看看这个世界。但是遍访名医,都说没有办法。(板书:渴望)。

渴望是什么意思?迫切地希望。

有生之年:在活着的时候。

2、当他得到了药方之后,他的生活又有了怎样的转变呢?

幻灯片:于是,这位琴师带了一位也是双目失明了小徒弟游走四方,尽心尽意地以弹唱为生。

二、走进文本,揣摩情感(20分)。

1、想象,此时他会弹奏什么样的曲子?(高兴的)。

2、此时他又过着怎样的生活呢?(忙并快乐着)。

3、想象,当他弹断第一根琴弦的时候,他是什么心情?

当他弹断第十根他是什么心情?

4、就在这第一千弦断了的时候,这位艺人又做了什么?

5、请同学们讲讲自己的理解。

急不可待:迫不及待。一直藏在怀里(可以看出这张药方是这位盲人的救命草,他把它视为珍宝一样保存着。)。

6、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从明眼人的口中得知:

这泪水里都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呢?能不能用一个词来概括?伤心的泪水?悲伤的泪水?绝望的泪水?可是刹那间他突然明白了老人那“一千根弦”背后的意义。所以这里更多的是感动的泪水。

7、然而,这位老了的失明艺人并没有把故事的真相告诉他的徒弟。他是怎么做的?

三、读写结合,以读促解(10分)。

同学们,看到这无字的药方,你想到了什么?

授课时间:

四年级下册语文《天窗》教案篇十四

这一单元的语文天地安排了形近字组词、抄一抄、填写词语、积累词语、读句子、背诵古诗、课外阅读、写作等练习。

“比一比,组成词语”是对四组形近字进行比较以后再进行组词的练习。

“抄一抄”是对本单元学过的词语进行巩固性练习。

“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是为了让学生积累象声词。

“找一找描写声音的词语,填一填”是让学生通过找近义词和反义词,了解并使用这些词语。这一练习可以结合课文学习来进行。

“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是让学生通过理解带点字的意思体会句子的意思。

“背诵古诗”,这是一首与声音有关的古诗。

开卷有益:

《世界上最响的声音》写的是王子想在自己生日那天听世界上最响的声音,结果没有听到,但是听到了从来没有听到过的大自然优美的声音,从而教育人们要懂得尊重自然,避免噪音。

畅所欲言: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口语交际的机会,让学生通过谈自己对噪音的切身感受,体会噪音的坏处,引导学生探讨消除噪音的措施。

笔下生花:

让学生通过选题写作,巩固本单元学过的知识,并进行拓展延伸。

金钥匙:

主要是让学生练习脱离田字格写字,使其养成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教学建议。

1、“比一比,组成词语”,先正确区别三组形近字,再进行组词,扩词。前两组形近字可从偏旁区别,“继”和“断”是学生易混淆的一组,应经常练习扩词。

2、“抄一抄”,抄写要随课文的学习相应进行,要指导学生从文中再找一些词语抄下来。例如:熟悉、丰富等,同时可组织学生开展积词竞赛,看谁积累的词语多,进行评比。

3、“填一填,说一说这是什么声音”是为了积累象声词,体会象声词的作用,并能正确运用。填写时要注意联想,想象这是什么声音。

4、“找一找描写声音的词语,填一填”写近义词、反义词,先了解区别,并学会运用。学生所选的词语如果字面形式不工整,也能允许。

5、“读一读,注意带点的词语”,应在学习《你一定会听见的'》时完成,要注意带点的词语的意思和读法,体会这些带点词语表现的状态。在进行训练时,不要单独出现,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去体会。

6、“背诵古诗”,两首古诗均描述了声音,有美妙的丝管音乐,有自然界的鸟鸣声。学生大致了解诗意即可,整体感知诗的意境,进一步让学生感受自然中声音的美妙。

7、开卷有益:谈谈自己的感受,在交流中懂得尊重自然,避免噪音。在阅读中,教师避免分析讲解,要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领会文章所表达的主题。

8、畅所欲言:可组织学生预先收集有关噪音危害的资料,在讨论时交流;也可谈谈自己的切身感受;最后一起探讨消除噪音的措施。

9、笔下生花: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其选一项做,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

10、金钥匙:丁丁和冬冬的谈话反映了三年级学生刚脱离田字格写字的困难。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谈谈体会,并在今后书写时注意。要注意指导学生,培养认真仔细的好习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