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汇总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3 02:07:32 页码:13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汇总8篇)
2023-11-13 02:07:32    小编:zdfb

总结是对过去经验的提炼和归纳,有助于我们积累和成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写作方式,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我们可以从下面的范文中学习到一些总结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一

我的家乡介休是定阳大地上的一座名城,原名定阳。介休的得名,却是源于一个传说。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叫重耳的王子,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跟随他的臣子中,有―个叫介子推的人,“割骨奉君”。重耳做了君主后,却忘记了介子推,经人提醒,重耳亲自去请介子推,可介子推不愿见他,背着母亲上了介休的绵山,最后重耳火烧绵山逼介子推出山,母子抱树而亡。晋文公重耳便下令介子推死的日子,定为寒食节,但寒食节与清明节相近,便两节并一节。

清明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固定在农历的四月四日至四月六日之间。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二

我的家乡在风景优美,气侯宜人的黄海之滨、灵山湾畔,当和煦的春风吹绿了大地,清明节也悄悄地到来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是一个追思先辈的传统的节日,过去在清明时节,家乡的人们都会到先辈的.坟前焚香烧纸,以表达自己的怀念之情。在新时代里,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摒弃陈规陋习,现在多以鲜花代替烧香烧纸,既环保又有新文明社会风气。

在追思祖先的节日里,我们不仅要追忆祖先的光辉业绩,更要把他们发扬光大。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三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这是一个特殊的节日——清明。

在一个天气阴朗的阴天,我听到了一阵阵响亮的爆竹声。而且还有许多户人家,在做清明果。他们把一种绿色草类的东西放进一个很大的石碗里,用一个木头做的摧子咚咚咚的敲,一人敲,一人把面粉,水,放进去搓。一人敲一人搓,配合的很默契,再把它放进厨房,一个一个的搓。圆,压扁,把豆腐、肉、笋、豆……。放进去包起来,放进锅里煮。

除此之外,这一天还要扫墓,拿上蜡烛、香、灯笼等一同去。家中夫妻只有一人离世,就一边挂白一边挂红。而且,爸爸他们拿着蜡烛说些什么。

回家时奶奶已经准备好拜太公的准备,要拿三柱香和灯笼在门口说些什么,然后就在旁边拜了,桌上有很多好酒好菜,我们有个规定倒酒时不能碰到凳子,孩子不能吃拜过太公的食物,还要烧东西,要是会满天都是纸,说眀太公很高兴,会保佑我们的.子子孙孙平安无事。在这天我们大家都要早早的睡觉,不能很晚回家。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四

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在我的家乡光泽,跟全国各地一样,都有着扫墓,祭祖的风俗。在4月5日,我跟家人一起去给太爷爷和太奶奶扫墓。我们把墓地周围清理干净。摆好供品点上香,祭拜太爷爷太奶奶,然后烧了纸钱,就下山了。

家乡除了扫墓祭祖外,还有吃清明果的习俗。长辈们到田里采来一种叫水曲的野菜,洗净后,把它放在钵头里打烂备用。接着把糯米打成浆,和打烂的水曲搅拌后一起放进锅里煮。要一边煮一边搅拌,直到米浆搅成绿色的团状。拿到大桌上,用手沾些油抓一小团糯米团搓成球形,再压扁,弄成像饺子皮一样大小的坯。

接着放入用五花肉、香菇、萝卜干等炒制好的馅,包成花朵一样的圆形,一个带着青草香味的清明果就做好了。包好的清明果还要放在蒸笼里蒸,蒸好的清明果清香扑鼻,碧绿碧绿,晶莹透亮。看到这漂亮的清明果,还没吃就已经在咽口水了。咬一口,那个美味没法用词汇来形容。只有你亲自品尝才能体会。妈妈说:“清明果是为了纪念古代一个叫介子推的人而立的寒食节所吃的食物。”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五

快清明了,偶尔和别人说起我老家过清明的习俗,越说越兴奋,觉得也挺有意思的。

清明时,家家要蒸坟锤,给男人带到墓地去吃。所谓坟锤,有点像包子,只是里面包了许多小小的面团,在菜油里泡过。包得圆圆的,然后在上面用搓得细细的面条盘成“田”字形。我留意了一下,特别像南京郊区的坟包。

上坟是男人的事,女人不许去。所以他们有白馍吃,为了平衡,怎么办呢?母亲就给我们蒸油馍,也有点像包子,里面包的是沾过油的馍屑子。

清明更多带给我的是吃,一年中可以吃两次鸡蛋,清明节和自己的生日。煮好的鸡蛋是一人一个,我们舍不得吃,先用它捂眼睛,暖暖的,老辈人说,明目。还要吃绿面,用野菜搓的绿面,有刺,扎嘴,但劲道,红辣子一抹,滋溜溜。

这么多年了,我从没有上过坟。要清明了,男人们也忙起来,在纸上打马钱印,啪啪啪,要打得密密麻麻,烧给先人花。还要找根棍子,用白纸糊上,粘上长长的纸条,纸条要一折一折的,随风飘舞。所以谁家上没上过坟,看看坟头就行。(南京人叫它幡帖,很多人已不用它了,改为柳条,我查了一下,和晋国的介子推有关。)还要扛上铁锨,整理坟头,清理杂草。奢侈点的,带束纸花,插上。

再查查资料,发现清明还有更多的活动,荡秋千,放风筝,蹴鞠,一下子让我想起许多。现在很难相信,母亲竟在房梁上挂了根绳子,让我们荡秋千,也许是娃儿太多,也许是我们太皮,结果房梁有点裂了,母亲不吱声,把绳子解了。那时学校附近的村子也有人荡,荡得非常高,围观的人很多,喊叫一片,有的上了年纪的婆娘也敢上,我那时很胆小,只敢远远地看。想现在这种轰轰轰烈烈的活动早已在家乡绝迹。

放风筝没有,只糊过天灯,还烧着了。高中时有刚大学毕业的老师在制作,在放,我们当时感觉很新鲜。此后,我就牢牢地记住,清明放风筝。后来有机会去了北京,大夏天有人在放,我直呼北京人文化素质高,会生活,一年四季都在放风筝,真是孤陋寡闻啊!

“清明前后,种瓜种豆”。向日葵、豆子我种过,还细细地观察过,先慢慢地冒出绿芽,又冒出一片,有土块压着了,我就拿掉,还有的上来顶着豆子壳,我也给拿掉,现在想想,真没必要,有点拔苗助长,或者说剖腹产。当时的变化很神奇,我还写观察日记。再后来,就长成普通的苗了,就没兴趣了。树也栽过,是学校组织的,挖坑、浇水、扶正、填土、踩实,当时就想,我要记住,若干年后我要来看看我栽的小树,也许还做了小卡片吧,估计现在连学校也没有了,老学校起了楼,新学校可能改为宅基地了。

清明时节雨纷纷,清明祭祖,我对祖先很淡漠,只是常常想起母亲,黄土埋人,一代又代,母亲早已化作了土,化作了尘,可母亲的精神还在,音容笑貌,就像昨日,活在我心中。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六

总是看到如画江南,莺飞草长,花开次第。都道江南好,我看不尽然赏遍小桥流水,桃花雨烟,却总觉得不及你半分惊艳。

题记。

山间晴岚,紫檀缓缓燃尽散为淡烟,在空中湮灭,化作虚无。日光透过浓浓雾霭,照射进阁窗,清明之忙碌,于此刻开启。

拂晓时刻,各家长辈早早地领着自家孩子,挑起装着三牲六畜的竹担前往各氏族的宗祠祭祖。这是咱厝清明的首要任务。进入祠堂,各家将祭品次第摆于木龛前的矮长桌上,之后点燃三炷香,跪于矮桌前的跪枕上,拜三拜后,再插于木龛前的小香炉上,小等一会儿,让列祖列宗享完贡品后再烧金纸和冥钞。

在小等这段时间,便是堂内妇女们的闲聊时刻。她们聊天话题涉及广泛,不是谁家儿女没娶没嫁,就是谁家孩子听不听话,四海之内,无事不谈,六合之间,无事不晓。

化完金纸冥钞后,就到了收回三牲六畜之时了。次次此时总会闹笑话,因为她们总是一起买三牲六畜,往往会买到一样的,而当收回它们时,往往会因混淆拿错而引起争执。

抵至午时,待小憩一刻钟后,便要开始第二个任务踏青。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既然是去扫墓,这“扫”的工具岂能缺?父亲拿出除草的锄头,上头布满青苔,父亲轻轻拭去,说要给我拿,我兴奋地应允了。

此次家里要扫的墓较多,共七座。与奶奶伯父他们会合后便要出发,大家提着极多的贡品和金纸冥钞,奶奶说,“难道我们现在要去出征吗?真是壮举!”大家都被奶奶逗笑了。

一路上有说有笑,终是抵达首座墓地了。

孩童们奔向墓地,提着装着冥纸花的袋子,划分了自己的工作区域这边的地,纸花他来贴;那边的地,冥钞他来撒。长辈们提着贡品摆于墓前,男丁负责除草,妇女们则负责描红。这一系列的事情做完后,便要一起叠冥钞。叠冥钞是小生们的主场。因为长辈们的年龄较长,手不灵活,而小生则打小就随长辈烧香,叠冥钞早已驾轻就熟。

化完冥钞,燃完炮竹,便要赶往下一个目的地。大伙儿渴了便从篮中拿出刚供奉完的饮料解渴,母亲说,这是一笔不亏的买卖。

太阳悬挂于天际,似将陨落,只是不舍,于是将泪水化作缕缕淡黄色的光芒,衬于其后,斜射于大地。终于到达最后一块墓地了,大伙儿也已甚是疲累。奶奶为勉励忙活了半天的一群人,决定今晚加菜摆宴,大伙儿一知晓便使出浑身解数,一整天的扫墓活动,便以此告终。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又是春意无限的时节,朦胧中,我又回到你的怀抱,只是红楼消逝,微风轻拂,你向我诉说着几年来的`青葱岁月。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七

那时,奶奶总会上山将一些艾草的嫩叶采回来做清明果。首先,要将嫩叶洗干净,挑出好的,再下锅汆一下,倒上石灰水用来去涩,然后捞起来,放入盆里,和些米粉,揉啊揉,直到揉得有劲道,这时,米粉团呈现出深绿色。

每当这时,我会自告奋勇,开始包清明果。在奶奶洗手的催促下,我总会胡乱洗一下,等不到手干,我就拿着小刀,将奶奶搓好的一段米粉团切成一小段、一小段,拿起一小段,轻轻的粘一点面粉,开始捏。

我把它捏成一个个碗形,底厚、边薄,这样就不容易破,再小心的放入馅,或是香甜的豆沙馅,或是可口的雪菜春笋豆腐馅,这时,就可以做最后一步了————成形。

清明果的样子既不像饺子,也不像馄饨。要是咸的,奶奶就会把它合在一起,上面捏一个尖尖的“帽子”,再在两侧捏两个小小的“手”。要是甜的,就把它做成一个“雪团”,所谓“雪团”,其实就是把清明果捏成圆形,在外面粘一层糯米,蒸熟后外面白白的一层,活像一个“雪球”,所以才给甜果取名为“雪团”。

包好十几只后,就放进锅里蒸,直到屋里热气滕滕,弥漫着艾草的香味时,便可取出。拿起一个,轻轻的咬一口,顿时汗水流出,嚼起来十分劲道,让你吃了还想吃。

后来,我到了杭州,每当走过艾草旁,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这时,我又想起了家乡的清明果。

家乡的清明作文400字篇八

每个地方过清明节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在你家乡是怎样过清明节的呢?以下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乡的清明节。

作文。

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间过得飞快,一年一度的清明节有到了。清明节又称踏青节,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纸钱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

今年清明这一天,天气特别好,可不像诗句上说的那样。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人要一起去扫太爷爷的坟。刚出门时,感觉心情特别好,一路上蹦蹦跳跳的,像刚出笼的小鸟,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上山扫墓。可从大人的表情上看,可没我这么高兴,也许是去扫墓的原因吧。

在山脚下,我觉得和别的上没什么两样,可到了半山腰可就不一样了。那里杂草丛生,杂草高出了我一个头。走着走着,我们来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在坟墓的周围到处是一些树枝和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生机。

最后,我们在坟墓前的空地上把纸钱烧了,等烧完了还用带来的水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坟前有一座凉亭,我们就坐在凉亭里吃东西。爷爷还把吃完的蛋壳撒在坟墓上,我好奇地问:“爷爷,为什么要这样呢?”爷爷说:“表示祖先和我们在一起啊!”死人明明就在这嘛,怎么会和我们在一起呢?也许他活在爷爷的心中吧!我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最后爸爸再检查了一遍,我们就下山了。

在下山的路上,大家有说有笑,心情非常轻松。回来时我想:原来清明节是表示对先人的怀念日,也是家庭团聚,也是踏青赏春的好机会。

今年的清明节我过得特别有意义,明年我一定再来扫墓。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人们常去郊外踏青、扫墓。祭拜祖先。

每到这一天,姐姐、哥哥和我跟着爸爸一起回到老家,然后随着大人们去扫墓。大人们挑着祭品,我们小孩则边走边玩,一路上鸟语花香,笑语盈盈。突然,我们眼前一亮:前方有几颗杨梅!我们连忙跑过去,一看,许多杨梅都已经成熟了!我们争先恐后地跑去摘杨梅吃,大人们则在一旁休息。吃饱后,我们觉得很开心你也可以投稿,走路也更加轻快了。

最好玩的是扫完墓后吃饭时,大人们找来一些树枝做成筷子,用来夹糯米饭吃。另外,用来祭拜祖先的鸡蛋、糖果、饼干之类的,也都成为我们小孩的囊中之物。

清明节是我们祭拜祖先的节日。在怀念祖先的同时,还可以欣赏大自然、拥抱大自然,所以我喜欢清明节!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快到了。早晨我一起床,就看见柳树绿了,绿绿的小叶子一对一对的挂在细长的柳条上,就像一部部梯子似的。我在往下面一看小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粉的,漂亮极了,路上的车多了,我问爸爸妈妈他们去干什么呀?妈妈说:“他们去扫墓了。”我在想我应该纪念谁呢?老师说:“雷锋叔叔是个大好人,我就在心中为他献束花吧。”

爸爸曾讲过很多雷锋叔叔的事迹,其中最难忘的事是雷锋叔叔帮助迷路的阿姨和小孩子回家。雷锋叔叔是个多么好的人呀。我一定向雷锋叔叔学习做一个热爱帮助别人的好孩子。以后我坐公交车,我一定给老人让座,帮助小朋友扫地、讲题,帮助老师提东西,总之尽我的能力去帮助别人。

在清明节到来的时候,我要在心中为雷锋叔叔献上一束洁白的菊花。来表达我对雷锋叔叔深深的热爱与怀念。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不知从何时起,清明节已经离我们与我们越来越近了。清明节又俗称踏青节,在清明节那一天,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到墓地去悼念已逝的亲人。也可以出外踏青游玩。并举办一系列体育活动。

我的家乡是潜江,在清明节那天,街道上没有多少人,在某些地方可以看见,门前有摆放白色以及其他颜色的花圈以表示对死者的纪念,在一些大树下也可以看见已经燃放了的香。

清明这一天,我早早的起了床,跟着爸爸妈妈来到了墓园。我怀着一颗对姥爷无比思念的心,走到了存放姥爷骨灰盒的柜子前,慢慢打开柜子,一张黑白照片印入眼帘。照片上的姥爷安详的笑着,仿佛所有的一切都没有发生过。他似乎还存在于这个世界上。我的心猛然一紧。沉默了一会儿。我轻声的对着姥爷的相片说:“姥爷,请您保佑我们全家健康平安,保佑我考上名牌大学。”说完我跪了下去,对姥爷的相片磕了三个响头。爸爸妈妈给姥爷请过安之后,就和我来到了烧纸钱的地方。我拿起一大把纸钱默默地往火堆里丢去,漫天都是飞舞的纸絮,落在我的头上,衣服上,前方滚滚而来的热浪也让人受不了,可我还是坚持把纸钱烧完,好让姥爷在地下不用担心钱的问题。

烧完纸钱,爸爸妈妈便拿出鞭炮开始燃放,随着“噼里啪啦”的鞭炮声,我和妈妈走出了墓园迷途中还看到几个人在自己的亲人的坟前上坟。

这就是我家乡的清明节,它用扫墓,烧钱等一些活动表达了对亲人对祖先的一种深深的怀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