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端午节(大全1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10 00:09:58 页码:14
2023年端午节(大全19篇)
2023-11-10 00:09:58    小编:zdfb

总结不仅可以提升我们的学习和工作能力,还可以帮助我们理清生活中的思绪,提升自我认知能力。完美的总结需要关注细节,确保每个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考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出色的总结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端午节篇一

下雨了。

湛蓝的天空上飘着雪白的云朵,

不知从什么时候,

白云被污染,

变成了乌云!

下雨了,

雨水冲刷着大地,

天空呀,

你是在洗脸,

还是在哭泣?

变化。

前方的路蜿蜒曲折,

从夜晚走向清晨,

从清晨走回夜晚……。

那朵看似猿猴的云彩,

已变成人的样子。

今天坑坑洼洼的地面上,

明天竖起了一座大厦。

我走出往日的朦胧,

走到月光的脚下。

看呀,天边洒满了朝霞。

夜空。

夜空变幻莫测,

夜空美丽而神奇。

夜风携来丝丝凉意,

夜色悄悄抹黑了大地。

皎洁的月亮正冉冉升起,

温柔的月光似和风细雨;

映着几缕轻云,

人们正在谈论月儿里的`传奇。

布满天空的星星,

像无数明亮的眼睛,

像神仙提着的灯笼,

他们在巡视着浩瀚的天空。

悄悄开放的花朵,

也在欣赏这美妙的景色。

远处的天与地已经浑然一体,

一切都融入进这朦胧的夜色里。

这迷宫一样的宇宙图,

披着神秘的面纱。

静夜。

林间的小鸟停止了歌唱,

教室里没有灯光,

船舶偎在岸边……。

溪水悄悄地流淌,

这时,

只有星星不知疲倦地眨着眼,

只有月亮不知所终地在游荡,

夜来香开了,

是夜在敲门吗?

梦起床了。

投稿:2004-9-2713:57:49。

端午节篇二

《端午》这首诗写得非常好,字里行间透露着诗人丰富的情感,我们先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原文。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的作者简介。

李隆基(685-762),即历史上著名的唐玄宗(庙号为“玄宗”),亦称唐明皇。西元712年至756年在位。唐睿宗李旦第三子,母窦德妃。谥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唐明皇”。清朝为避讳康熙皇帝之名(玄烨),故而多称其为唐明皇。李隆基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乃至中国历史上的最为鼎盛的时期,史称“开元盛世”。但是唐明皇在位后期(天宝十四年)爆发安史之乱,使得唐朝国势逐渐走向衰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端午节篇三

苦醉的楚词,

集收着苇枝的泪水.

纵沉,

戳淡了离骚的愁绪,

渔舟,

扶载不起,

赤血骨.

忠魂的腥气,

残留在――。

鱼唇嘴口.

嚼噬着,

哀丽的诗章.

凭吊,

拭不干,

瞳孔里,

潜溢的水朵.

拂檫着,

青竹叶上,

干涩的露汁.

抑不住――。

唾津,

咬食着古韵的米团.

竹丝,

冗心地缠执,

捆束,

楚章的伤痕.

端午节篇四

飘泊得很久,我想归去了。

彷佛,我不再属於这里的一切。

我要摘下久悬的桅灯。

摘下航程里最後的信号。

我要归去了……。

每一片帆都会驶向。

斯培西阿海湾(注)。

像疲倦的太阳。

在那儿降落,我知道。

每一朵云都会俯吻。

汩罗江渚,像清浅的水涡一样。

在那儿旋没……。

我要归去了。

天隅有幽蓝的空席。

有星座们洗尘的酒宴。

在隐去云朵和帆的地方。

我的灯将在那儿升起…。

(注)斯培西阿海湾:雪莱失踪处。

怀屈原。

麦穗。

龙舟划过。

在水纹的回荡里。

总会怀想你。

顺着长江。

沿着夏水。

在放逐的路途上。

跋涉着行吟着。

将奕奕秀朗的神采。

吟唱成一身枯槁。

冬冬的鼓声。

沉重。

一如你踏向汨罗的履声。

抱起坚石。

是抱着坚定不移的意志。

诗人啊。

在举世仍然混浊。

在众人仍然沉醉的时刻。

终于你有了最后的选择。

选择了洁净清澄的江水。

将离骚留向千秋。

把坎坷的一生埋于清流。

五月的晴空里。

从汨罗江中溅起的水珠。

闪亮着诗人。

瞬间也是永远不朽的志节。

三闾大夫。

从此。

五月属于你的。

也属于诗的。

夜啊,你再黑一点。

黄葵。

夜啊,你再黑一点。

黄葵。

夜啊,你再黑一点。

让我看清汶州的眼睛。

夜啊,你再闹一阵。

让我辨出北川的心跳。

夜啊,你再慢一步。

让我追上棉竹的双腿。

夜啊,你再矮一截。

让我摸到茂县的额头。

夜啊,你再浓一抹。

让我钻进理县的乳名。

夜啊,你再长一节。

让我数完青川的神灵。

夜啊,你再汨罗些。

让我包完喂饱都江堰的粽子。

昨夜,我的肉体。

在你的乳液中颤抖。

今夜,我的灵魂在黎明前的。

四姑娘山下,显得如此单薄。

明夜,我的歌喉是否。

依旧响彻,用整条岷江的浪波。

端午节篇五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的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反而被逐出宫中。他气的不得了,跳下了汩罗江。当地的渔夫划着小船去把竹筒里的米撒下汩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盛着竹筒的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船来纪念屈原。大家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才每年都过端午节。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屈原,生活在战国时代,年轻时就胸怀远大抱负,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得到了楚怀王信任,官至“左徒”,据司马迁《史记》记载,他内“与王图议国事”,外“接遇宾客,应付诸侯”,是掌管内政、外交的大臣。

战国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雄争霸的混乱时期,秦国任用商鞅变法后日益强大,常对六国发动进攻。当时只有楚国和齐国能与之抗衡。鉴于当时形势,屈原主张改良内政,对外主张联齐抗秦,因而侵害了上层统治阶级的利益,遭到了那些受秦国贿赂的楚怀王的宠姬郑袖、上官大夫、令尹子椒的排挤和陷害。

糊涂的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把他放逐到汉北,结果楚怀王被秦国骗去当了三年阶下囚,死在异国。

屈原看到这一切,极端气愤。他坚决反对向秦国屈辱投降,这遭到政敌们更严重的迫-害。新即位的楚襄王比他父亲更昏庸,把屈原放逐到比汉北更偏僻的地方。

屈原在长期的流放跋涉中,精神和生活上受到极大的摧残和打击。一天他正在江畔行吟,遇到一个打渔的隐者,隐者见他面色憔悴形容枯槁,就劝他“不要拘泥”、“随和一些”,和权贵们同流合污。屈原道:“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意思是:我宁肯跳进江水中去,葬身在鱼肚里,哪能使自己洁白的品质蒙受世俗的灰尘?)

公元二七八年,楚国的都城被秦兵攻破,诗人精神上受到了极大的打击,眼看国破之难,却又无法施展自己的力量,他忧心如焚,在极端失望和痛苦中,诗人来到了长江东边的汨罗江,抱石自沉。他死时大约六十二岁,正是农历五月初五。

也有另一种故事传说:端午节是为了纪念伍子胥的。

言,赐剑令伍子胥自尽,还在五月五日把伍子胥的尸体扔到了钱塘江中。从此,江浙一带的百姓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各种祭祀伍子胥的活动,这也就成为后来端午节种种风俗的起源。

这些故事,世世代代在两岸民间广泛流传,使端午节带上了一种悲壮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来源于——屈原的故事:爱国诗人屈原出了一个能够富国强民的'好主意,但是没有被国王采纳,他反而被逐出宫中。屈原气得不得了,跳进了汨罗江。当地的渔夫得知后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的米撒向汨罗江给屈原。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来纪念屈原。我们全家都非常敬佩屈原,因此,我们家每年都过端午节。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就是吃粽子。我们家有一个名副其实的包粽子好手——我的妈妈。每年端午节的时候,我们全家都能吃到可口的粽子。妈妈常说:用芦苇的叶子包的粽子最香。所以,每年端午节妈妈都用芦苇的叶子来包粽子。她在包粽子之前,先做好准备工作:把芦苇的叶子放在水里煮一煮,把准备好的糯米和枣分别洗一洗。等芦苇的叶子凉了以后,她就开始包粽子了。她先取三片叶子,将这三片叶子卷成一个圆锥体,然后先放一个枣,接着在里面放上糯米,中间再夹几个枣,最后用线把叶子捆好,一个粽子就包好了。她包的粽子又肥又大,活像一个个老佛爷在睡觉。等粽子包完后,妈妈把它们放在高压锅里蒸四十分钟,再放三四个小时,使其入味,然后就可以吃了!妈妈包的粽子十分香,香得使我一见到粽子就会大口大口地吃起来。所以,每当吃粽子时,我总是吃得很多!

过端午节除了要吃粽子,还要赛龙舟哟!

我最喜欢看赛龙舟了,几十个水手都拿着桨,奋力地划着,擂鼓的水手士气高昂,用力地敲着。加油,加油!场外的拉拉队激情洋溢,发出雷鸣般的呐喊声、助威声,水手们听了不得不更加使劲划船。整个赛龙舟的场面非常壮观、热烈。

吃粽子、赛龙舟,这两样传统习俗共同编织了一个热热闹闹的端午节。 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如:午日节、重五节,五月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龙日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总体上说,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还是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同多于异的。

过端午节,是中国人二千多年来的传统习惯,由于地域广大,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于是不仅产生了众多相异的节名,而且各地也有着不尽相同的习俗。其内容主要有:女儿回娘家,挂钟馗像,迎鬼船、躲午,帖午叶符,悬挂菖蒲、艾草,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赛龙舟,比武,击球,荡秋千,给小孩涂雄黄,饮用雄黄酒、菖蒲酒,吃五毒饼、咸蛋、粽子和时令鲜果等,除了有迷信色彩的活动渐已消失外,其余至今流传中国各地及邻近诸国。有些活动,如赛龙舟等,已得到新的发展,突破了时间、地域界线,成为了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关于端午节的由来,说法甚多,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 ;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以上各说,各本其源。据学者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的百余条古籍记载及专家考古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因此,纪念屈原之说,影响最广最深,占据主流地位。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等,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谗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端午节篇六

“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糖。龙舟下水喜洋洋。”听到这首儿歌,就让我想起了端午节。每年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

端午节要插艾枝,悬艾虎。端午节这天一早,人们将艾枝插在门上,或用艾蒿编织成“艾虎”,在门楣中央或带在身上,驱虫避邪,以保安康。

端午节要画门符。端午节这天,人们将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五毒”形象的剪纸做门符。据说这样做,是为了驱“五毒”,防瘟疫。

端午节要带香包、系五彩丝线。香包是用棉制品和丝线绣的,包里除了装些雄黄、苍术外,还要装香草配成的香料,戴在身上起驱虫除秽的作用。五次丝线象征五色龙,系五色线可以降服妖魔鬼怪。

端午节要吃粽子。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枣粽谐音为“早中”,所以吃枣粽的最多,意在读书的孩子吃了可以早中状元。过去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的当天,早晨都要吃枣粽,至今中学、大学入学考试日的早晨,家长亦要做枣粽给考生吃。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端午节真是一个有趣的传统佳节!

端午节篇七

一个绰影,踽行着,束光地冷笑,自问。嗖风,吹扯起衣襟。憎心地翕磨唇口,摆举一手,捶拍着脯胸,一手握抓住利剑,仰头渺眺。猛住地抽拔开剑筒,指令苍穹,烁烙着碧光的眼睛,勾盯住,闪杀着紫黑的眸色。跌撞踏尘,吼笑着,憾心的呐叫,叹问穹空!

沦灭了,无数莹白的尸骨与枯紫的血脂。

混浊了,楚邦,任曾秦人的侵踏。

焚化,一方雀跃的毒火,片连了,亮点着。

欲少留此灵琐兮,日忽忽其将暮;

吾令羲和弭节兮,望崦嵫而匆迫;

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饮余马于咸池兮,总余辔乎扶桑;

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驱兮,后飞廉使奔属;

鸾皇为余先戒兮,雷师告余以未具;

吾令凤鸟飞腾夕,继之以日夜;

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

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吾令帝阍开关兮,倚阊阖而望予;

时暧暧其将罢兮,结幽兰而延伫;

世溷浊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汨江,寂岑了古昔呐喊,淌着雨泪,几泛水漪,独情。屈公的自沉,朽腐了,苦醉的楚辞。纵落,扶把灵魂跌沉,一腔离骚别绪,涂共着肢身,泛浸汨水的涤洗。去了,一曾烙情。章卷的竹筒,消改不了昔夕的历史,栖落眷故的泪水。

回怀汨水,荡漾开辛酸的楚词,渔舟,扶捞不起,赤骨血肉。戳淡了冗郁的灵魂。忠魂的腥气,残留在鱼唇嘴口。尖齿的利牙,嚼噬着,哀丽的诗章。 拂檫干,青竹叶上,干涩的露汁。诀淌的水朵,填湿了,点花的糯米。 抑不住――潜溢的唾津,咬食着古韵的米团。抹消,数数线道。竹丝,冗心地缠执,捆束,楚章的伤痕。

悼祭,今彼。

惟有集摘,片叶,包扎昔尘的伤口。

当一扇门被悄悄推开,尘封的世界中有一个隐约的背影——屈原。他彳亍而歌,汩罗江中沉寂了放逐漂流的魂;艾草熏香了着落的河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每当这诗句回响在耳畔,总是对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心生敬意。2000多年前,当屈原被-迫-害放逐,眼见国家山河破碎,纵身跳下了波涛滚滚的汨罗江。江畔,弥散着他对国家的眷恋和一腔报国的热情。

还记得吗?那个因为纪念屈原而诞生的中国古老的传统节日——端午,它蕴涵着中华民族的诗意与英雄气概,它已不再仅仅是一个节日的代名词,更重要的,它是中华魂,是华夏民族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传承!

面对着这个来历非凡的端午节,有多少人还会想起曾经的屈原,曾经的汨罗江,曾经的爱国豪情,在不少人的心中,已渐渐忘却了流传千年的传统,我们甚至厌倦和抛弃了我们对中华民族的记忆。从什么时候起,我们远离了自己的传统节日而沉浸在“过洋节”的新奇和兴奋中:圣诞节、情人节、万圣节、愚人节。从什么时候起,我们开始不再穿自己的服装,不再念自己的诗词,不再行自己的礼义 ....... 充斥满街的是奇型异服,随处可见的是奇型怪发有多少人竟不知孔丘、孟轲是何许人,礼义孝道为何物,他们忘记了自己的责任,忘记了自己的誓言,忘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韩国有人宣称孔子、西施、李时珍是韩国人,“端午”本来是我们国家传统的'节日,现在却被韩国人拿去申请遗成功。

我们在惊讶之余还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而是反应了国人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文化是传承的,不注重传承,就是再多古人创造的文化成果也会成为别人的嫁衣。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任何一项文化成果,都是数代人乃至数十代人的智慧结晶、思想之果,怎么可以在我们手中丢失!有一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我们的端午节的确没有外国节日的喧嚣,但恰恰是这朴实,这远古走来的节日,沧桑如海,厚重如地,飘逸如云,灵动如水。它散发着淡淡墨香,闪耀着智慧之光,连接着千秋历史。因为有它,中华大地有了最自然的声音、最温柔的感觉、最纯净的感情。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我的祖先早已把 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 !”

台湾的一位校长也曾说过这样的话:天下兴亡,我的责任。当代的青少年不应该是蜜罐温床、崇洋媚外的代名词,学会承担,承担着中国兴亡的责任。

端午节的来到,为我们敲响了警钟,不要在全球走向大同的时候迷失了自己,让拥有有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的中国人在传承传统文化的接力中增强民族的凝聚力,愿中华魂的芳香弥散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记忆中!

端午节篇八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

屈原(公元前340-278年),战国时代楚国人,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忧国忧民,不屈服恶势力。当看到自己的政治主张不能被昏庸的楚怀王所接受,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而强大的秦军又终于打败楚国时,他满怀悲愤地于汨罗江投河自尽,终年六十二岁。

江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此风俗日后演变成赛龙舟。人们纷纷拿出家中的粽子投入江中,让鱼吃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尸身,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五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喝雄黄酒,以此来纪念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

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欣赏美文

包粽子

一些糯米弄掉一点,我才舒了一口气,心里的一块沉重的大石头放了下来。我经过了一些小挫折,总算到了最后的一个步骤——扎棕绳。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所以我接过棕绳,把粽子捆了一圈又一圈,这才交给奶奶。这时我才明白包粽子是门手艺活儿,包起来非常不容易。

我感受到人们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纪念屈原这种伟大的爱国精神,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的传统风俗。蕴涵着祖国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绚丽的文化,它起源于中国,发展于中国,我们要保护它,传承它,让全世界的人都知道端午节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己的节日。

端午节篇九

甲:“五月五,是端阳,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撒白糖,赛龙舟,喜洋洋。”同学们,你们知道儿歌里说的是什么节日吗?(端午节)

乙: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诗歌《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甲:丙,那你可以再给大家仔细介绍一下端午的习俗吗?

丙:好的,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是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活动有以下种种形式:大家请看 (图片,黑板)

賽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现在,我们南京人,每年也都会在玄武湖举办划龙舟比赛,端午节休息的时候,同学们如果有空,一定要和家人一起去观看啊,既可以了解我们源远流长的端午文化,又可以切身感受一下龙舟比赛的佳节氛围。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

每年五月初五,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悬艾叶菖蒲: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浊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丙:此外,咱们南京人还有“过端午、吃五红”的习俗。所谓的“五红菜”通常指烤鸭、苋菜、红油鸭蛋、龙虾、黄鳝。

据悉,端午节的“吉”时在“午时”,南京至少八成以上的.家庭在此时团聚在一起共进午餐,谓之“赏午”,吃“五红”,以防毒辟邪。

“五红菜”不仅是一顿简单的饭,它体现了中国人的传统观念和美好愿望:团圆、健康。

端午节篇十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山东农村老家过端午,印象有四:

二是插艾蒿。天不亮就赶到远处的山野,去采苗高叶壮的艾蒿,回来后就插在门框上,据说可避邪。实际上是,家中有人得个疮疖什么的疾病,就把那干过后的艾叶采下来,揉成一个个圆锥型的小团,用香点着,让艾烟来熏患部,在中医学上叫“灸”。再就是多割一些晒干,拧成“烟绳”,夏天用来熏蚊子,因为那时多数人家没有蚊帐。没有象四川人在端午节扎艾狗挂在门上,是为了让张献忠识别是穷人家,起义军不杀。

三是扎五丝。就是把五彩或七彩的丝线拧成一股细绳,捆在手脖、脚脖上,据说可以辟邪保平安。刚扎上的时候,色彩很鲜艳。时间一长,被水湿了,掉了颜色,加上身上的灰沾上,就不新鲜了。五丝不能随意剪掉,必须等到下雨,剪掉后扔到水里,据说可以变成彩色的小蛇。

四是戴香囊。老家叫香布袋、荷包。男孩戴大锄刃,女孩戴心型的荷包。里面装的香蓬子都是自己到野地里刨回来晒干的。那时一种长在沙地里的草,根部象个黑色的枣核,用手掰开,里面是白色的,硬硬的,很香。这时的小伙子大姑娘在一起,往往瞄着荷包互相扯来抢去嬉闹调情。家乡的习惯是,戴着香囊,不能去瓜地,说一去就把瓜给轰了,光开花不结瓜。

1、吃粽子

全国人民都有一个共同的.习俗,就是要在端午节吃粽子,这个习俗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已经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

古代粽子又叫角黍、筒粽。角黍是因粽子的形状有棱有角,内包有糯米而得名;筒粽是因最初的粽子用竹筒贮米烧煮而成。

魏晋时期,周处所撰的《风土记》中记载:“仲夏端午,烹鹜角黍。”

南朝吴均的《续齐谐记》中,也记载了屈原投江自杀后,楚国人民哀悼他,便在每年端午以竹筒贮米投于水中祭吊的事。

2、煮鸡蛋

在胶东地区,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有一样不可。女娲得知此事后,便去找瘟神说:“今后凡是我的嫡亲孩儿,决不准许你伤害。”

瘟神知道女娲法力无边,不敢和她作对,就问:“不知娘娘下界有几个嫡亲孩儿?” 女娲一笑说:“我的孩儿很多,这样吧,我在每年端午这天,命我的嫡亲孩儿在衣襟前挂上一只蛋袋,凡是挂有蛋袋的孩儿,都不准许你胡来。”这年端午,瘟神又下界,只见孩子们胸前都挂着一个小网袋,里面装有煮熟的咸蛋。瘟神以为都是女娲的孩子,所以就不敢动手害人了。这样,端午吃蛋的习俗逐渐流传开来。

3、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双桨同时划的动作,可以使身体的双侧都得到很好的锻炼。“划船运动中的后拉、前推、摇桨等动作,对上半身的肌肉是非常好的锻炼,提高了肌肉质量,以及协同工作能力。”

4、沐兰汤

端午日洗浴兰汤是《大戴礼》记载的古俗。但文中的兰不是兰花,而是菊科的佩兰,有香气,可煎水沐浴。《九歌·云中君》亦有“浴兰汤会沭芳”之句。后来一般是煎蒲、艾等香草洗澡。在广东,则用艾、蒲、凤仙、白玉兰等花草;在湖南、广西等地,则用柏叶、大风根、艾、蒲、桃叶等煮成药水洗浴。不论男女老幼,全家都洗,此俗至今尚存,据说可治皮肤病、去邪气。

5、带葫芦

端午节带葫芦是历来的风俗,小孩、成人佩带葫芦,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佩带传统文化寓意“福禄”的葫芦,可以化戾气为平和,增强福缘气场。 葫芦的枝“蔓”与万谐音,每个成熟的葫芦里葫芦籽众多,汉族就联想到“子孙万代,繁茂吉祥”;葫芦谐音“护禄”“福禄”,加之其本身形态各异,造型优美,无须人工雕琢就会给人以喜气。

《关于端午节端午节习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端午节篇十一

轰隆轰隆,鼓声不断,

嘻嘻哈哈,笑声满堂,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热闹非凡的端午!

米饭在河里喂鱼的日子,

小孩在家里大吃着粽子,

扑通扑通,水花四溅,

呼噜呼噜,大快朵颐,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美味可口的粽子!

雄黄在酒里避凶的日子,

艾草在门上驱逐着邪灵,

咕噜咕噜,白蛇现身,

窸窸窣窣,恶灵快走,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稀奇古怪的故事!

素贞在塔里孤单的思念,

我们在家里快乐的团聚,

呜呜咽咽,肝肠寸断,

吱吱喳喳,手舞足蹈,

最美好的家庭时光,家人温馨的团圆!

端午节篇十二

早晨,天气阴沉沉的.几日来,家里发生了点事情,我一直也没有走出阴影,时时想起来坐着发呆.走到教室门口,一个孩子看见我"嗖"地钻进了教室.小家伙又想干什么我心里暗暗地嘀咕着.

走进教室,来了十几个孩子,都七手八脚放椅子.孩子似乎看出我的变化,都懂事多了.放完椅子,孩子们该值日的值日,该读书的读书.渐渐的,教室的人多了,书声朗朗.那个早晨看见我钻进教室的孩子时时用眼瞟着我,好像在偷偷地观察着我.我装着没看见,时而倾听着悦耳的读书声,时而想着自己的心事微微叹气.

是啊,快过端午节了,应该是让每个人都感受到爱意浓浓的端午节,我吸了一口气,心里充满了希翼.

一年中有许多节日,除春节外,我最喜欢的`节日莫过于端午节。因为端午节蕴含着我国一些民族风俗特色;而且这一天人们为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便有了香甜可口的粽子。

端午节这天不但有粽子,还有有趣的赛龙舟,抢鸭子等热闹非凡的节目。 在我的记忆中有过那么一次难忘的回忆: 吃过午饭,叔叔带我去看龙舟比赛。那是我有生以来的第一次。哇,桥上,桃江河边都挤满了人,真可称得上人山人海,选手们早已准备好了,岸边的龙舟五彩缤纷,活像一条条花鳞龙。选手们的衣着与《安塞腰鼓》中那群茂腾腾的后生的衣着相仿,也都是元气淋漓的后生;那舟上的大鼓声音如雷,可与安塞腰鼓比美。 比赛开始了,哨声一响,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划行,各队船员竭尽全力,都想为自己家乡添一份光彩。忽儿这条龙舟在前,忽儿那条龙舟在后,这样一进一退,真是令人眼花缭乱,此时我的心中也产生出一种感叹:太棒了,实在太精彩了,不知今年的冠军花落谁家?哈哈,一阵笑声把我的注意力引向了南方,原来,绿队的龙舟在旋涡中打转,看得令我也不禁笑了起来。这时,鼓声响了起来,震耳欲聋,好像是在给绿队加油,鼓劲,绿队也不甘示弱,终于划出了旋涡,虽然是最后一名,但绿队的精神值得人们赞赏。 赛龙舟已完,抢鸭子节目即将开始。只见几笼鸭子被投入水中,便有几十个青年跳入水中去抢鸭子,也许是太兴奋了吧,有的到手的鸭子也飞了,有的则因抢鸭子用力过猛而摔倒在水里......总之,这个节目是在欢笑中结束的。

在回家的路上,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还沉浸在刚才看龙舟的兴奋之中。

端午节篇十三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故人不可见,新知万里外。

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我欲从灵均,三湘隔辽海。

《和端午》鉴赏。

北宋诗人张耒这首《和端午》诗凄清悲切、情意深沉。此诗从端午竞渡写起,看似简单,实则意蕴深远,因为龙舟竞渡是为了拯救和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忠魂一去讵能还”又是无限的悲哀与无奈。无怪乎北宋进士余靖作诗说:“龙舟争快楚江滨,吊屈谁知特怆神。”但此句,却又分明有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慷慨悲壮,它使得全诗的意境直转而上、宏阔高远。于是三四两句便水到渠成、一挥而就。虽然“国亡身殒”,灰飞烟灭,但那光照后人的爱国精神和彪炳千古的《离骚》绝唱却永远不会消亡。

北宋文学家,擅长诗词,为苏门四学士之一。《全宋词》《全宋诗》中有他的多篇作品。早年游学于陈,学官苏辙重爱,从学于苏轼,苏轼说他的文章类似苏辙,汪洋澹泊。其诗学白居易、张籍,如:《田家》《海州道中》《输麦行》多反映下层人民的生活以及自己的生活感受,风格平易晓畅。著作有《柯山集》五十卷、《拾遗》十二卷、《续拾遗》一卷。《宋史》卷四四四有传。

端午节篇十四

“五月五,是端午,插艾叶。带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龙船下水喜洋洋”。妈妈轻声唱着,我情不自禁地想起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了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被怀王疏远,并被两次流放,在流放期间,他听到自己家破人亡的时候,无可奈何。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的悲愤,投入了汨罗江里去了!这真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剧吗?当当地的人们听说了之后,悲痛之余,连忙乘小船想把屈原的尸体打捞上来,他们用船一直追到洞庭湖的时候,尸体突然不见了。在这个过程之中,一位百姓带着粽子往水里扔,是避免江中的鱼将屈原的尸体给吃了。由此可见人们对屈原的爱戴之情。由这个演变成了我们现在的包粽子,赛龙舟。现在,我们吃的粽子也有许多种,如:肉粽子,红豆粽子等等,都别有一般风味,也更加深入人们对屈原沉重的悼念!

现在端午节,就是热闹的场面了!你瞧,一条条龙舟如同真龙一般,在水上轻轻自如的游来游去。在屈原的故乡还流着“宁荒一年旧,不输一次船”的说法,更说明了赛龙舟的重大意义和它的在人们心中的地位。在两岸的人民在比赛的时候,呐喊声,助威声次起比伏,就像是演奏“比赛交响乐”呢。而现在的赛龙舟,已经得到了新的发展,成为了国家性的体育比赛。

端午节篇十五

一、送你一个香甜的粽子,以芬芳的祝福为叶,以温柔的叮咛作馅,再用友情的丝线缠绕,愿你品尝出人生美好的五月天!端午节快乐!

二、粽子香,香厨房;艾叶香,香满堂;桃枝插在大门上,出门一望麦儿黄;这儿端阳,那儿端阳,处处都端阳。祝福亲爱的朋友端午节快乐!

万水千山“粽”是情,屈原说声谢谢您,端午齐齐看龙舟,亲情维系无远近。祝端午节快乐,永远幸福。

四、风,带来轻松;水,带来温柔;雾,带来朦胧;海,带来宽容;月,带来温馨;日,带来热情;我,带来真心的祝福,祝端午节快乐。

五、每一片花瓣,都带有我真挚的祝福,款款关怀,绵绵祝福,声声问候,拜托清风传送,愿鲜花与绿叶结伴,点缀你绚丽的人生,愿你端午节快乐!

六、米饭和包子打群架,米饭仗着人多,见包着的就打,豆沙包、蒸饺无一幸免。粽子被逼无奈,情急之下把衣服一撕,大叫:看清楚,我是卧底!祝端午节快乐!

七、你是多愁善感的乌鸦,你是活蹦乱跳的田鸡,你是雪白的地瓜,你是我心中火红的大虾,我想祝福看我短信的傻瓜:永远流着幸福的哈拉,祝端午节快乐!

八、糯米价格坚挺,端午节粽子走高。朋友短信送粽子,欲与天公试比高。祝你眼光有点高,手段高上高。身体不长高,事业步步高。血压不升高,快乐高乐高!

九、偶尔繁忙,不代表遗忘;夏日的到来,(本文由/小编编辑提供阅读参考)愿你心情舒畅,曾落下的问候,这一刻一起补偿,所有的关心,凝聚这条短信,祝端午节快乐。

十、岁月悠悠,又至端午。艾叶摇曳着绿色的祝福,惦念动荡着隐隐的情愫。把开心留住,把好运束缚,愿你每一天都在幸福的庭院散步。祝你端午节快乐!

十一、端午佳节至,问候来叙情。放松是目的,快乐是中心。亲朋来相聚,喜迎四方宾。游山玩水乐,全抛烦恼心;举家融泄泄,幸福又温馨。祝福端午,非常开心!

十二、端午节到了,越看你越像个大粽子。粒粒糯米内心纯洁不含添加剂,层层包装模样俊俏绿色健康,圈圈细线是对我的长长的`思念,大粽子,祝你端午节快乐!

十三、我用一缕春风的清新,两滴夏雨的舒畅,三片艾叶的清香,四个红枣的甜蜜,包了一个端午粽,愿你吃过后,烦恼不留,事业起飞,八面玲珑,成功九拿十稳。

十四、花瓣雨飘过,把花心留给你,四季风吹过,把枫叶留给你,当月潮涌过把欢乐留给你,夜深人静时刻,把深深的祝福给你,祝端午节快乐!

十五、愿你拥有:春天的歌欢快;夏天的心火热;秋天的意深厚;冬天的情纯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永远保持你自己,祝端午节快乐!

十六、公安部新发五条禁令:禁止假装工作忙不理我!禁止发财忘了我!禁止有难不帮我!禁止吃饭不叫我!禁止闲暇的时候不想我。祝愿端午节快乐。

十七、盼你伸出双手,接受我盈盈的祝福;在你未来的日子里,让幸福之花开放得灿烂芬芳。在端午节的日子里,寄一份祝福给你,愿你拥有真心的快乐与喜悦!

十八、朋友不一定形影不离,但一定心心相印;不一定合情合理,但一定知心知意;不一定常常联络,但一定放在心上;身为朋友的我,祝你端午节快乐。

十九、片片粽叶,片片心意;粒粒糯米,粒粒真情;个个甜枣,个个祝福!用丝丝牵挂把他们捆扎在一起,带着缕缕粽子的清香,在端午节到来之际给我最想给的你!

二十、蒲月五,是端午;吃粽子,看龙舟;齐欢聚,贺佳节;祝你节日快乐!蒲月节,扒龙船,龙鼓响,大江边,呵呵,你那儿可以看到赛龙舟吗?祝你端午节快乐!

二十一、亲爱的,我跟另外一个女孩恋爱了,他长得漂亮,白嫩,身材也好,亲她就像是在品味美味。过两天端午节放假,她要我带她来见见你,祝你端午节快乐。

二十二、轻轻的问候融入了我所有的祝愿,淡淡的祝福倾注了我无限的真诚,静静的一则短信悄悄地填满屏幕!永远开开心心快快乐乐,祝端午节快乐!

二十三、颗颗糯米甜了思念,条条竹叶包裹平安,个个香囊挂住健康,粒粒大枣红了心愿,端午的粽子全家福,一起分享关爱温暖。祝端午节快乐绵延。

二十四、糯米香香传万里,思念深深万里传。(本文由/小编编辑提供阅读参考)红枣甜甜粽里裹,问候声声短信送。端午佳节已来临,阖家团聚笑声欢。愿你佳节心欢喜,健健康康庆团圆!

二十五、艾草一束送给你,愿清香幸福环绕你;蜜粽一串送给你,愿快乐甜蜜伴着你;龙舟一艘送给你,愿一路顺风又顺利;短信一条送给你,愿好运与你紧相依。端午节快乐!

二十六、粽子飘香艾草芳,龙舟争渡闹春江。喝雄黄,佩香囊,欢声笑语迎端阳;风轻扬,福满堂,幸福生活万年长。端午节,愿你自在悠闲,合家安康!

二十七、岁月悠悠几千年,端午佳节成传统。祭奠屈原情义深,爱国情怀心中留。粽子一串表敬意,艾叶香包驱病魔。只愿中国永强大,屹立世界无人欺。祝端午快乐!

二十八、端午来临,想起你微笑,我的心砰砰乱跳,看到你容貌,我难以抑制心中狂躁,闻着你味道,我生理反映了……别想歪了哦,我说的是粽子哦,祝端午快乐!

二十九、落日余辉,映着彩霞,迎着微风,向着天际。丝丝柔柔的微风,传去了节日的祝辞,飘向远方的你,愿你度过这美好的一切,祝你端午节快乐。

三十、端午到,挂香包;吃粽子,放鞭炮;家家户户真热闹;艾蒿高高门前舞,驱邪气,防五毒;高高兴兴过端午。祝您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篇十六

端午小时候,对于端午的概念,无非只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盛大节日,长大了,才明白端午是纪念屈原的日子。今年端午我才知道端午在不同的地方纪念不同的人。诸如: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曹娥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吴月民族图腾祭说等等。在苏州,纪念的是伍子胥。

传说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记得前不久,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引起国人的激烈反映。殊不知,韩国江陵的.端午祭和中国的端午节也有所不同。端午节是中国的传统说法,只是在农历5月5号一天,一般是搞龙舟赛和吃粽子等简单的活动。而韩国江陵端午祭的内容比较广泛,是把端午节伸展开来,用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庆祝,完全变成了江陵地区的一个地方庆典。其实,对于端午,许多人都把它淡化了,只知是一个吃粽子,划龙舟的日子罢了,韩国申报“江陵端午祭”,重新激发国人对端午的热情,我们真该好好谢谢韩国!

端午节篇十七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事盛蛟龙见,恩深犬马知。

馀生倘可续,终冀答明时。

题武关。

杜牧。

碧溪留我武关东,一笑怀王迹自穷。

郑袖娇娆酣似醉,屈原憔悴去如蓬。

山墙谷堑依然在,弱吐强吞尽已空。

今日圣神家四海,戍旗长卷夕阳中。

归山作。

护国。

喧静各有路,偶随心所安。

纵然在朝市,终不忘林峦。

四皓将拂衣,二疏能挂冠。

窗前隐逸传,每日三时看。

靳尚那可论,屈原亦可叹。

至今黄泉下,名及青云端。

松牖见初月,花间礼古坛。

何处论心怀,世上空漫漫。

杂曲歌辞行路难三首。

李白。

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暗天。

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狗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折腰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有耳莫洗颍川水,有口莫食首阳蕨。

含光混世贵无名。

何用孤高比云月。

吾观自古贤达人,功成不退皆殒身。

子胥既弃吴江上,屈原终投湘水滨。

陆机才多岂自保,李斯税驾苦不早。

华亭鹤唳讵可闻,上蔡苍鹰何足道。

君不见吴中张翰称达士,秋风忽忆江东行。

且乐生前一杯酒,何须身后千载名。

端午节篇十八

我执教的是第10课《端午粽》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设计理念、教学目标、说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五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端午粽》是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关于传统节日习俗的散文,生动地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花样和端午节吃粽子习俗的由来,使学生在体会浓浓亲情的同时,感受端午节的传统文化。课文条理清晰,语言形象生动,易于学生理解内容,丰富语言积累。

二、说设计理念。

本课教学设计,以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基础,以课程标准中学段目标和教学实施建议为指导,重在教给学生识字、写字方法,培养学生良好语感,丰富学生语言积累,逐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三、说教学目标。

识字、写字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而本单元教学同时又要落实“读好长句子”和“积累语言”两个教学重点。为此,依据新课标要求、教材特点和单元教学要点,我将本课时教学目标设定为: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两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米”四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其中,识字写字,即认识13个生字、两个新偏旁,会写4个生字和积累文中的叠词是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由于学生现有的朗读水平不高,朗读方法欠缺,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进而体会端午粽色、香、味的特点,便成为了教学的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提出,识字教学要注意儿童心里特点,要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方法,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提高识字教学效率。在低段阅读教学中,应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图画进行阅读。基于以上认识,本节课中,我主要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情景教学法:通过运用多媒体和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方式,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思维,为识字、学词和朗读好课文做好铺垫。

2、示范朗读法:对于文中的长句子,在指导朗读方法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范读,给学生起到示范引领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语感,提高朗读能力。

3、引导想象法: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体会端午粽的色、香、味的特点,将自己的感受融入朗读之中,读得入情入境,有滋有味。

学法指导上,一是指导学生运用已有识字方法学习和积累新的生字,二是引导学生采用动作表演、联系上下文和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理解词语。

五、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根据“教师指导-学生主体-训练主线”的原则,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一)激趣导入。

从学生了解的元宵节、中秋节两个传统节日入手,通过出示元宵、月饼图片,唤起学生对传统节日习俗的回忆和对美好佳节的向往,以此激发学生学习本文的兴趣,并相机进行新偏旁和生字教学。

(二)初读感知。

这一环节教学中,首先让学生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不认识的生字。二是交流反馈,及时出示本课生字和词语,通过多种方式的朗读,让学生认识字词,识记生字,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及时正音和指导朗读,体现由字到词,由词到句,循序渐进,层层深入的教学思路。

(三)精读感悟。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出示第二自然段,进行阅读训练。一是找出本段共有几句话,巩固标点符号知识。二是运用图文对照、想象画面、动作表演等方式,了解本段中“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粘又甜”等词语,理解作者是从样子、香味、味道三方面介绍端午粽的特点。三是结合学生的理解,借助停顿符号,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的停顿,读出自己的感受。

(四)指导写字。

出示“节、叶、米”三个生字,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和笔画特点,找出相同之处,并仿写“节”字,教给学生写字方法,让他们在描红临写的过程中用心体会,举一反三,提高写字效果。

(五)作业布置。

围绕教学目标,设计了抄写、朗读和搜集资料几项作业,目的在于巩固课堂知识,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和从课外获取知识的能力,也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一节课的灵魂。根据教学内容,本节课板书设计主要呈现了生字的范写和第二自然段内容的提炼。力求直观明了,简洁精炼,帮助学生把握学习重点,更好地掌握课堂知识,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规范书写的训练。

以上就是我说课的内容,有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端午节篇十九

这“端午节”有个来历,传说从前有一个叫屈原的伟大爱国诗人,因为反对妥协,主张联齐抗秦,受到楚国权臣的打击和陷害,先后遭到杯王和顷襄王的贬谪和放逐。屈原离开郢都以后,沿长江东下,踽踽独行,颜色憔悴,披着长发,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他不知道为什么世界会是这样黑白混淆,忠奸颠倒,美丑不分。他禁不住内心的.愤怒,一面大声呵斥吟诵,一面提起笔来,洋洋洒洒在石壁上写下一篇奇绝千古的《天问》。他深知自已无法同现实调和,最后自投于汩罗江,结束了他悲壮的一生。

当地老百性都非常尊敬和爱戴屈原,生怕他的尸体被鱼吃掉,就投下一种用棕叶包米的东西—棕子喂鱼,好让鱼不去吃屈原。以后,每年都以此方法来纪念屈原。

今天正是纪念屈原的日子,我一大早就闻到浓浓的棕子清香,于是赶紧洗濑,急不可待地坐到餐床边津津有味地吃起了棕子。我想:为什么象屈原这样的忠臣要被放逐,还要遭到坏人的打击和陷害,那些奸臣为什么不会考虑国家会不会被人家吞并掉,总有一天,国家肯定要栽在他们的手里,还有那个笨大王,怎么也不知道屈原是个忠臣呢,真是笨。虽然心中替屈原打不平,但一点不影响我吃棕子的好胃口。

我以后要学习屈原,一定要做一个能为祖国做贡献的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