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大班观察日记(模板9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09 17:21:35 页码:8
大班观察日记(模板9篇)
2023-11-09 17:21:35    小编:zdfb

在总结中,我们可以找到前进的动力和改进的方向。写总结时,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见解。一起来看看以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总结范文,或许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帮助。

大班观察日记篇一

在项目的进展中,我们深入了解了浩浩的家庭背景与在园情况。通过与项目园的沟通,浩浩的问题得到大家的重视。经过研讨,我们计划先从班级入手,由班级老师和奶奶沟通孩子的表现与心理状况,说明奶奶对妈妈否定的言语对孩子心理健康产生的消极影响。与此同时,老师在班上对浩浩也会更加关注,经常鼓励孩子,给予正面引导,让浩浩感受到老师的关爱。

可是,老师对他越好,浩浩对老师的依恋越深,常常放学后拉着老师,让老师和他一起回家,做他的妈妈。有一次,在孩子的纠缠中,奶奶非常生气,说:"你妈不要你了,老师也不是你妈,跟婆回家。"孩子沮丧地离开了。

根据这种情况,我们协商由园领导出面,召开留守儿童家长会,在会上念了一封父母的回信,播放了一段孩子们收到家书无比兴奋的视频,让家长了解这个项目的意义,赢得家长的支持。会后,园领导又专门和浩浩的奶奶进行了交谈,让奶奶意识到对母亲的负面评价会导致孩子不良情绪的产生,和同伴在一起时孩子容易产生自卑的心理和交往的障碍。

同时,为了让浩浩感受到社会的关爱,支持园的小朋友特意把自己心爱的玩具和书籍与浩浩分享。浩浩收到礼物特别开心。奶奶看到幼儿园的老师、领导以及社会如此关心和帮助浩浩,内心很受感动,也意识到自己将情绪发泄在孩子身上的行为伤害了孩子,她愿意配合幼儿园,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

改变:孩子情绪积极、交往热情。

在项目的推动下,经过家园共同努力,到项目结束时,我们看到浩浩身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在一次次活动中,我们发现浩浩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情绪愉快,每次都能认真思考,主动发言,在故事表演环节,浩浩常常承担着组织者的角色,和同伴分工合作。

项目园的老师也反映,浩浩再也没有说过"我妈妈不要我了"。之前他早上来园,总是躲在奶奶的身后,现在远远看到园门口早接待的老师,就会大声地向老师问好。在班上也乐于帮助他人,和小朋友愉快相处。

奶奶见到老师也非常热情,向老师反馈浩浩在家的表现,交流科学育儿的经验,夸浩浩比以前懂事多了,感谢幼儿园让浩浩参加了这个项目。

留守儿童的教育作为一个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父母和祖辈,要用正确的态度对待孩子,不能弃置不管也不能过分溺爱;幼儿园的老师对孩子既要关怀备至又要规范要求;幼儿园要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留守儿童的抚养者传递科学的育儿知识,并指导和帮助家长关注孩子积极的情感教育。社会应该组织更多的关爱活动,让留守儿童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传递积极情感,帮助留守儿童走出心理阴影。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留守儿童的内心将充满阳光,奏响人生的美好乐章!

大班观察日记篇二

观察时间:

观察地点:大班图书区。

观察目的:观察图书区投放幼儿自带图书前后幼儿的阅读行为表现。

观察对象:刘松源。

观察记录一:

刘松源小朋友是我们班口语表达能力发展一般,有一定的词汇量,基本能运用合适的词句表达自己的意思但对图书阅读不感兴趣。他是今年开学从别的幼儿园转到我们这来的。这个小朋友不太喜欢看书,从不翻阅图书。今天早上,他来的很早,书包放好之后自己搬了凳子,来到图书区。从书架上随意地拿起了一本《蛋和蛋巢》的书,他翻到第一页看了看,又翻到第二页,翻到最后自言自语的说:“看完了。”接着又翻了几页后把书合上,放到书架中,又拿了另一本书同样随意翻了一下。

分析:。

刘松源小朋友在阅读能力强的幼儿带动下已有了初步的阅读意识,能够从第一页开始看书,知道看书的简单顺序,幼儿的角*意识加强了,能够自由安排角*进行阅读活动,可是幼儿对书中画面的理解还很单一,只局限看单页画面内容,不能把整本书的内容结合起来看;再有,幼儿有看书的兴趣,但不能持续的完整的看完一本书。

教育策略:。

通过这个幼儿的看书习惯,作为教师的我们首先要培养他的兴趣。让他尝试阅读的乐趣。老师争取能和孩子成为朋友,取得幼儿的信任。

观察记录二。

今天早上刘松源小朋友主动去书架上拿了一本书《海洋巨人》他从第一页开始认认真真地看了起来,看了四五页之后,停了下来,好像在思索着什么。眉头紧紧的皱着,然后拿着书去找顾益诚说:“这本书是你带来的,能给我讲一讲这个海洋巨人是谁吗?他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吗?这么大的动物他吃人么?”顾益诚把自己的书收了起来,连忙坐到刘松源的旁边给他一页一页的讲解起来,这两个小朋友边讲边交谈:“哦,我想起来了,我在电视《动物世界》里面见到过这个海洋巨人,他是鲸”“没错,他是蓝鲸,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动物。他身长30米,体重150斤,相当于22头大象的重量。他虽然生活在海洋里,但是他可不是鱼类,他属于哺乳类。鲸属于温顺的海洋动物,他不吃人,吃海洋里面的鱼和虾”。看着他们讲的津津有味,整个活动区时间他俩都在看这本书。还不时的有幼儿加入他们的队伍,一起翻看自己带的图书。这是刘松源小朋友唯一一次看这么久的图书。

分析:

通过这两个小朋友的对话,我根据我班的幼儿园的阅读活动进行了“家园亲子阅读合作行动”。我们的图书区半个月从新投放一次幼儿自带的有趣的图书。每位幼儿可以从家里带图书到幼儿园,因为家里的图书他更加熟悉故事内容,爸爸妈妈已经给他们讲了很多遍,带到幼儿园幼儿自己就成为了伙伴们的小老师,为大家讲述,帮助大家阅读,这对于带书幼儿及全体儿童都会有很大收益。在幼儿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语言表达能力及逻辑思维水平都会有相应提高,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幼儿感兴趣的内容,熟悉的故事情节仍然是他们主动阅读的前提与契机。

措施: 1、继续丰富图书区的数量,扩大图书的数量及范围。

2、鼓励更多的幼儿为全班小朋友讲述自己带来的图书。

3、家园合作将这种好的方法坚持下来。

效果:

经过一学期的观察,我发现刘松源小朋友有了很大的进步,从不喜欢阅读书到喜欢上了阅读书。更主要是对书里的内容感兴趣了。萨特说“阅读就是自由的梦”,阅读是一种自由的、充满智慧的精神生活。我们应当让孩子在自由而愉快的阅读中享受高尚的精神生活。因此,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宽松的氛围是我们教师的责任。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日常活动中我注意观察幼儿看书的内容(幼儿自带),收集幼儿喜欢看的图书,请幼儿讲一讲书中的内容,并请同伴进行补充,在此基础上,请幼儿思考“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讲出完整的故事,而有的幼儿讲不出故事呢?”幼儿说出自己的看法后,我告诉幼儿看书要把书看完整,前面和后面是连在一起的,少了哪一页都不能讲出好听的故事来。幼儿似乎理解了,看书时,不是走马观花,而是一页一页认真的看了起来。

阅读不仅仅是视觉的,也是听觉的、口语的,甚至是触觉的。所以从小对幼儿进行早期阅读的培养,让幼儿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为以后的正式阅读打下良好而坚实的基础。

大班观察日记篇三

插塑玩具一直吸引着大大小小孩子的目光,让他们百玩不厌。今天周末,小晨家里来了一群“常客”——邻居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又热火朝天地玩了起来。小晨家里有很多插塑玩具,孩子们都在专注地拼插自己的作品。

经过了解,几个家长知道了事情的经过:小晨抢走了小云一块绿色的小插塑,小晨妈让小晨将玩具还给小云,并向小云道歉。

本以为事情已经解决了,然而在小晨妈妈转身离开时,小晨却哭了,边哭边说:“我的飞机怎么办?我也想要一块绿色的插塑……”这时,才看到小晨手中的小飞机,从机身、机翼、机尾每个部位都由若干种颜色组成,这些插塑颜色是左右对称的,唯独机翼处少了一块绿色。

听了妈妈的一连串“可以”,小晨连连点头,并和伙伴友好协商之后如愿以偿地得到了绿色插塑。

面对孩子的“捣乱”行为,小晨妈妈机智地教会了孩子具体正确的沟通方法,让孩子学会了同伴间交往的技巧。

大班观察日记篇四

陪孩子做完《葡萄熟了》的小手工后,凯凯妈把剩余的活动材料放在了他的玩具筐里,有旧报纸、彩色皱纹纸、胶水、白纸等,并告知凯凯可以试着把彩色皱纹纸揉成小纸球,适量涂抹胶水,粘贴在纸上组合成一串葡萄。

不一会儿,凯凯妈发现凯凯迫不及待地选择了这份材料,拿出一卷紫色皱纹纸。本以为他要做一串紫色葡萄,但是,他并没有将皱纹纸撕成一小片一小片的样子,而是用剪刀将整卷皱纹纸剪开,然后将剪下的皱纹纸打开,自言自语道:“哇,好长啊!”说着又把皱纹纸贴到自己的头发上比划着,“比我的头发还要长啊!”凯凯惊讶地叫着,用皱纹纸量了量桌子的短边,又量了量长边,然后又起身跑到床边,测量床的长度。转身发现妈妈在看他,有些不好意思,又跃跃欲试:“来量量妈妈有多高。”说着跑到妈妈身边测量,够不着妈妈头顶时,很机智地让妈妈拿着皱纹纸的一端,他拿另一端进行测量。看着凯凯认真的样子,妈妈忍不住笑了,不但没有因为凯凯的调皮捣蛋而生气,反而为他想到的好办法送他一个“大拇指”。凯凯更来劲了,一会儿量小椅子,一会儿量钢琴……整个下午,凯凯都在拿着长长的彩色皱纹纸不停地忙碌着。

凯凯虽然没有按照妈妈原来预想的那样粘贴一串葡萄,但是却开始了另外一种很有意义的探索:他把长条皱纹纸当成尺子,不停地探索周围事物的长短。妈妈没有强行让凯凯停下这种“捣乱行为”,因为“这种自我的探索和操作,更能够让孩子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

孩子这种自主自发的创作探索,没有成人的提前预设,没有妈妈的强制干预,没有固定的规则要求,完全是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捣乱”,通过自发的游戏而获取经验,此时的孩子最专注又最开心!

游戏是孩子的最爱,孩子异想天开、“不务正业”的游戏行为可能是激发孩子探索欲望的“按钮”。

大班观察日记篇五

轩轩妈曾经向我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一次,我带孩子在兴趣班学习一种新的绘画形式一一刮画。

其他孩子都在专注地画着,有的画小花,有的画小草,有的画太阳……轩轩开始也在认真地画着,可是不一会儿,轩轩刚刚画好的小房子不见了,他把刮画纸的大部分遮盖色都刮掉,露出底板五彩的颜色,并且全然不顾伙伴们的劝阻,还是使劲地刮呀刮。

"轩轩,你到底要刮什么图案?"我压住火,问轩轩。

"妈妈,你看底下的颜色更漂亮,整张纸都有这些颜色吗?"轩轩反问我。

我明白了,第一次接触刮画,小家伙一定被这神奇的画纸吸引了,想要弄个明白,探个究竟。我顺着轩轩说:"妈妈也不知道底色什么样,要不咱们刮出来看看?"为了弄明白,轩轩刮得更起劲了,我也在一旁帮忙!终于,答案揭晓了!

轩轩拿着自己的"杰作"给同伴们看,也解开了其他孩子心中的疑问。张贴完作品,孩子们互相讨论着作品,我知道,孩子们更加喜欢轩轩那幅"特别的画"。

"没有破坏欲就没有创造力,对待孩子,要给予他们三权一一选择权、尝试权、犯错误权。"。

过度限制孩子思维,管束孩子行为,只会培养出一批批没有自主思维的"机器人"。给予孩子探索机会,让孩子自我发现、主动探索,才能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自觉主动地参与学习、自我感知、快乐学习!

大班观察日记篇六

孩子的奶奶爷爷和我们生活在一起,为了给孩子树立一个好的形象,起一个榜样作用,我们对父母非常尊重,无论大事小事都尊重老人的意见,有什么样好吃的东西,也先给老人吃,对老人的关怀,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在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孩子知道了什么是美,什么是善,学会了有好吃的东西,总是抢着说:“爷爷奶奶你们吃!”虽然祖孙几人你推我让,但每次最后还是老人先吃,老人高兴地逢人便夸自已的儿孙孝敬。看到我们给孩子带来了良好的影响,自已也感到很欣慰。

要让孩子做到孝敬长辈这也不是一件难事,只要注意观察,及时发现,鼓励孩子的好行为,时间长了,自然会产生好的效果。周末,我在看望母亲时,顺便带上一些可口的食品,并带女儿一起去,让女儿把食品交给母亲,我的父母见外孙女这么孝敬,乐得合不拢嘴,我们也趁机大大的夸奖了一番。

我有两个孩子,在她们刚学会走路时,就注意教她们做一个懂得回报、懂得孝敬老人的孩子。比如:出门和长辈说再见,放学和长辈打招呼,坐车给老人让座……我们常年坚持这样做,现在她们都有能自觉孝敬照顾长辈。

总之,若想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做家长的,首先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让孩子来效仿,相得益彰,互相促进。相信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孩子自然会对“孝敬长辈”这四个字拥有自已的理解,也会用自已认为合适的方式去孝敬长辈。

大班观察日记篇七

从孩子们一日生活中的活动开始,帮孩子们一点点的积累生活经验,既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又能让孩子们从各方面得到不同的锻炼与提高。比如:

1、发展孩子的肌肉动作。

在孩子们进行拆被褥的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把褥子芯、枕头芯从外罩里拆出来,不仅仅需要手上的小肌肉动作,还需要用到大臂的力量,在搓洗、拧枕头套的时候,对孩子手上的力量发展也是一种锻炼。

2、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以前的时候,孩子对自己衣物的干净与否,体验并不强烈,在这一次参与之后,孩子第一次认识到要对自己的衣物保持整洁,知道吃饭的时候,不能把菜汤撒到身上,睡觉的时候不能吃被单或者是枕套,因为知道弄脏了不好洗,慢慢地孩子们的卫生意识自发地建立起来了,学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了。

3、成功感的体验。

当孩子们第一次自己将枕套挂到晾衣架上、第一次枕着自己洗干净的枕套时,小脸上都发出了会心的微笑,这种成功感的体验,是在其他的活动中所感受不到的,是自己对自己的一种肯定,是长大了的骄傲和自豪感!

4、体验合作的快乐。

这次的清洗活动,孩子们都是分小组的,都是大家一起将所有的枕套洗干净,才能晾晒。所以孩子们在参与的过程中,知道要相互帮忙,快的帮助慢的,甚至还知道要两个人一起拧一拧,每一组的小朋友顺利地完成了活动,都会高兴地一起庆祝和欢呼,那种共同合作的快乐,溢于言表。

大班观察日记篇八

课堂上,孩子们学唱的歌曲是《小小一粒米》,在老师们的带领下,孩子们认真的学唱着:

小小一粒米,别把它看不起,一粒一粒米呀来的不容易,农民伯伯早起晚睡每天去种地,一粒一粒米呀,来的不容易。

小小一粒米,别把它看不起,一粒一粒米呀才能做成饭,小朋友们要爱惜呀吃饭要注意,一粒一粒米呀,我们要爱惜。

很快午饭时间就到了,孩子们都在认认真真的吃着自己盘子里的饭菜,泽泽在把盘子里的米饭拨到菜里时,不小心把米饭拨到盘子外面,老师提醒说:“下次小心点,别再把米饭弄出来了!”一旁的明远听见了之后,想了想悄悄地跟泽泽说:“咱们今天刚学习了《小小一粒米》,咱们得爱惜哈!”泽泽听了直点头说:“好!好!我以后小心点,不这样了!”然后又在老师的帮助下把拨出来的米饭清理干净了,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所有小朋友都把自己盘子里的饭菜吃的干干净净,再也没有洒饭、剩饭的现象发生。

教育来源于生活,更要应用于生活,孩子们年龄小,可塑性较强,自己的一言一行很容易受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老师除了给孩子们提供舒适、干净的生活环境之外,还应该将自己的教育活动与孩子们的生活联系起来,并提供机会,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生活实践当中,巩固自己的行为,并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为孩子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大班观察日记篇九

我们班上学期转来的孩子,由于家里宠爱的原因,很多时候不会与幼儿处理关系,动不动就会发脾气,大哭大闹,有时候还会打人。照顾到孩子刚刚进入本班,对周围环境还不熟悉,所以我尽量以鼓励为主,但有时候还是会选择说理等方式进行,幼儿的脾气有了改善,但是本学期开始,他的脾气又上来了,真是让我头疼,每次为了一点小事情会闹很久。这学期我改变方法,了解事情情况后,没有什么原则性的错误,我就会选择冷淡他。多次下面,现在他的脾气也改好了,很少见到他大哭大闹的样子,和其他小朋友也很友好的相处了。

每次对着“魔镜子”唱歌或发问,孩子们总是能立刻保持安静,这真是一面特殊的“镜子”——魔镜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