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优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0 18:14:00 页码:14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优质18篇)
2023-11-20 18:14:00    小编:zdfb

读书是一种精神享受和知识积累的方式,我想我们需要多读一些好书。写总结时要注意把握好逻辑顺序,做到前后呼应,层次清晰。总结范文中的观点和建议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和提升自己的工作和学习。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一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一、整体感知内容。

(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

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

二、品语人物精神。

(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

(二)、刚才写了所见的手的丑的外表,那么,造成张迎善手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记者姜孟之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从文中找出来,并标划出来。

1、标划。

2、齐读体会。

(三)、相对于张迎善的手的丑的外形,而了解了造成他手丑的原因之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师引导谈谈感想)。

(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五)、师引导学生作结: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那么在我们生活中这样的,你能列举相似的例子说说吗?(师引导联系课文一例一结)。

(六)、品读课文。

同学们,这篇文章写的很短小,通过一双手反映了一位林业工人的高尚的品质,写得非常成功,这与文章的写作艺术也是分不开的。请你就文章的某一个角度评说一下其成功之处。(如:选材、语言、修辞以及对比、列数字、打比方等方法的运用)。

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从表象到精神)。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二

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散文,课文向我们介绍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获得者——张迎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绿色宝库的手,投射出这位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灵及其高尚的情怀,赞美了普通劳动者坚忍、敬业的精神,表达了作者对他的敬意。

教学目标:

1.学习专注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教学重点:

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写作的方法。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生:

妈妈的手(温柔细腻的抚摸着婴儿,藏着浓浓的母爱)。

农民的手(手上布满老茧和泥土,藏着农民的辛劳)。

医生的手(带着手术用的手套,藏着救死扶伤)。

……。

生:

张迎善的手是什么样的?

他的手有什么特点?

他的手做了什么?

……。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自探提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把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抓住关键词把你感受到的手的特点批注在旁边。

2.思考:为什么这双手会是这个样子?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细细品味。

二、解疑合探。

(一)1.小组合作,汇报自学成果。分小组展示自学时找到的关于手的样子的句子,并简单谈一谈在读这句话时的感悟。

2.转关键词,深入分析张迎善手的特点。

a.出示句子“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方法指导:从哪些地方看出张迎善手的特点?

粗糙(“活像半截老松木”联系实际生活中老松木的样子进一步理解手的粗糙)。

有力(“想抽回手没得逞”、“紧紧裹住”说明张迎善得手有力)。

读书指导:出示“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读出惊讶的感觉。(差生读,中等生评价后再读,优生再评价再读。比一比谁读的更好)。

并且多次阅读后让学生观察句子特点:前面是问句,后面是对问句的回答,这样的句子叫做设问句,出示设问句的作用,让学生进行句子练习。)。

结合图片认真观察感受手的粗糙。

b.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方法指导:这里运用打比方的手法,把______比作_______;把_______比作________.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手的粗和硬)。

c.出示“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阅读感知:从文段中抓关键词了解手的特点,从“没有指甲”、“刻”、“黑且深的裂纹”等知道这双手是伤痕累累的。

d.出示: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感知手大的特点,总结列数字说明方法。

展示按照这个尺寸画的一只手,组织学生比一比,在直观形象对比中是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总结张迎善手的特点,让学生看一看自己的手,再对比张迎善的手,想一想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和我们的手千差万别?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

(二)从文中找出这双手形成原因的句子,进行朗读。

a.出示: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

(让学生边读,边做出动作,体会张迎善对树苗的爱惜,再带着爱惜之情读一读,明白张迎善必须亲自用手种树,因此才会伤痕累累,手上布满老茧。)。

b.计算器请:

我们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张迎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780000次)。

组织交流: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接触了几十万次,这一串数字多令人惊讶,作者在得知这一数字后惊讶的说道: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请尽情地用惊讶的语气读出这句话来。学到这里,让我们想一想这双手的付出,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双手。

(三)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绿色金库指的是什么?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小结:这大森林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是张迎善这双手,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张迎善的手。

三、质疑再探。

课前的问题大家都弄明白了吗?谁还有那些疑问?

预设:看着双手老师看到了翠绿的森林,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四.运用拓展。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扶老爱幼……)。

五、布置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三

《双手能画画》这节课是义务教育教材小学《美术》(上海书画版)第二册教学内容。这是一节低年级强调情感、直觉和兴趣,同时也结合造型要素的课。让学生在和谐、亲松、快乐的氛围中学习利用有趣的双手造型方法来体验多种绘画方式的特点,,给予学生充分施展个性的机会,并感受到合作的乐趣,主动愉悦地参与教学活动,运用双手协同作画来感受艺术创作美,是本课的主要教学思路。

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讲,用双手同时画画是一种新的尝试。“双手能画画”一课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是学生非常喜欢的课,寓学于乐、寓教于玩。启发学生在画画玩玩中获得启示,变异出自己独特的表现方法,拓宽创作思路。

知识技能认识对称,发现生活中的对称物品,感受对称图形的美感;学习画对称的形象。

过程方法尝试用双手同时作画,先画外形,然后再进行想象添加。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验双手同时作画的乐趣,发展想象能力,感受图形的对称美。增强从小爱护双手的意识。

环节师生活动。

师:小朋友,你们会用什么方法去画一颗爱心?

学生:分左右两边,可以先画左半边再画右半边。

师:今天老师要用一种新方法来画爱心。

学生:是什么方法?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

2、教师示范用双手画爱心,激发学生兴趣。

1]教师用双手画画表演。

师:小朋友们,你们看仔细了吗?

老师是怎么画的?谁看明白了?请他来说说。

师:老师用两只手同时画画,画出的图形对称吗?

学生1:老师是用两只手同时画爱心的。

学生2:老师用双手画画时,眼睛一直看着自己的双手。

2]学生观察教师双手画画后,说说画面的效果。

3]师生小结:左右对称的图形可以用双手同时画。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用双手同时画画好不好……。

学生:好。

师:那好,就请小朋友们跟着老师进入新课“双手能画画”

揭示课题。双手能画画。

新授。

理解生活中的对称图形。

(1)师:请小朋友说说什么是左右对称图形?

学生:图形左右两边大小、形状、图案都一样。

(2)师生交流,举例说明。教师出示图片,欣赏对称图形的画面。

师:这些图案多是什么图形?

学生:它们都是左右对称图形。

2.反馈交流,寻找规律:

师:双手同时作画,也能画出对称的图画。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师:请大家在画纸上,双手各拿一只彩笔,画一个左右对称的简单图形来。

1]集体练习在画纸上用双手画线。(画一个简单的图形)。

2]请尝试画过的学生讲一讲绘画时的感受。

师:小朋友们画的都很认真,谁来说说画画时你的手的姿势、眼睛、左右手的配合是怎样的?)。

学生1:我画的时候,双手是慢慢的同时移动的。

学生2:我画的时候,眼睛一直盯着自己的手看,没有离开过。

3]师生小结:双手画出图形有对称美。

3.欣赏书上画家作品,理解对称。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上的画。

师:请学生说说在画面中你看到了什么?(图案的对称、色彩的美感)。

学生1:画家用了线条和涂色的方法画了一个很抽象的动物。

学生2:这四幅画都是用了涂色块的方法画的。

学生3:这些都是用画线的方法画的。

师: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也让刚才自己画的简单图形变得更漂亮呢?

学生:想。

师:好,先来请个小朋友说说,你要怎样添加你的图画?。

学生:(想象自己的双手画线作品可以创作成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

4.师出示范画,(教师示范双手在爱心上添画图案。)。

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看,老师是怎样画的?

师:老师的图画线条添加好了,当把颜色也涂好后,就成了这个样子。(出示完整的范画)。

师:老师的图画画的是否对称?

老师的画画的大不大?有没有撑满画纸?

学生1:很对称,颜色均匀。

学生2:老师的画画得很大,撑满了画纸。

师:那,你们是不是也能把图画的大些呢?

学生:行。

师:好!那就让我们动起双手开始创作吧!看谁画的图画画的最棒。

5、学生想象添加完成作品。

学生自选题进行双手作画。

要求:构图饱满,图要画大。

发挥想象,添加画面。

色彩鲜艳,涂色均匀。

画面完整。

(用彩笔直接创作。)。

6.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作品展示和评价。

1、集体展示。

1)学生介绍自己的创作作品。

2)学生互评。

2、小结。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掌握生字词,了解有关作者的文学常识;  。

2、理解课文内容。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能针对文中所写事物的特点和写法圈点批注。

3、掌握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方法。

情感与价值观: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学习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事物的特征的写法。

2、运用圈点批注的方式自主阅读课文。

教学难点:能在反复诵读中体验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

教学方法:

1、运用情景教学、对话教学等方法。

2、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3、坚持以“读”为本,促进“说”的训练。

媒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由一个课前活动导入本课)。

师生之间的一次握手,然后让这位学生谈谈握老师手的感觉,再请同学们同桌之间也相互握握手,感受一下同学的手有什么特点。

今天就通过我们的合作来学习课文《一双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放声朗读课文,根据课文内容在下面横线上填入恰当的词。

一双         的手。

朗读,感知。

(1)读准字音。

教师提示与学生评价相结合:

惺忪镐老茧垧裹 。

(2)在你印象深的地方做上记号。

(3)给张迎善同志的“手”建立一个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                身份:

纹路: 。

手的肤色:

手的价值:          。

2、(引导学生讨论)。

同学们,让我们来仔细品读这一双手。

由学生自己讨论归纳,然后说出。

三、精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本文所写的手有什么特点?怎样写的?

围绕这两个问题认真读书、圈点批注。

学生自己归纳总结,教师适当提示并评价。

(1)简直是半截老松木;

(2)皮肤呈木色,纹络又粗又细,一道道黑土色;

(3)掌面鼓皮样硬,一只手就向一根老甘蔗;

(4)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手指各个关节都缠着线;

(5)手大无比,真是我今生今世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6)手坚硬耐搓。

2、组织学生展示所批注的内容,并引导学生就圈点批注的内容和形式加以评论。

3、教师把自己的批注内容展示出来。(侧重如何多角度的写手这一难点内容。)。

圈点批注展示、评价;记录、归纳。

四、探究、讨论。

1、出示两则资料,请同学们谈谈感受,引导学生对人物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阅读下列两段文字,根据描写说说写的是谁的手?

(由学生自由回答,合理即可,答案不要求统一。)。

(1)今年开学初,他父亲来交学费,我看到他父亲的一双粗壮宽大,青筋突现的手,满是老茧,抖抖索索的把钱交给了我,那印象实在太深了。

学生分小组讨论,自由回答,教师和学生配合给予评价。

五、拓展延伸。

介绍两个人物:杨利伟、洪占辉。并出示颁奖词。请同学们借鉴着写一段话。

(1)2003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杨利伟       。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眼睛。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的坚韧执著,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正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2005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洪占辉。

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依然文弱,但是在精神上,他从来是强者。

试一试: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话。

3、引导学生交流写的习作。(教师注意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

让学生分小组讨论,由一人执笔,给张迎善写一段话。然后让学生模拟颁奖现场,现场表演a、讨论、写作。

b、交流,评价。

六、小结。

引导学生总结本课的学习。

这节课,我们通过这双手读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手可以创造世界,为人类服务。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都应该用我们自己的双手为社会作出我们自己的贡献。我们不仅要用好我们自己的双手,我们还要用好我们的大脑,这样才能有创造。

七、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的手,以《 的手》写一篇小作文。

2、收集一些像张迎善那样在平凡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的事例。

一双手。

(所见)丑 美(所闻)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

粗-硬-色深-木色-厚-大绿色宝库。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五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通过学习,调动学生情感参与,与主人公在情感方面产生共鸣,深刻体会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体会课文感情,了解列数字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预习:。

1,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1)初读课文,借助认字表,字典,认识课文中的生字.注意:"忪""茧"的正确读音.

(2)学习会写的字:。

先给生字注音.读一读.确定容易记住的字,将难字标画出来.用你喜欢的方法记字.

找出形近字,写在练习本上,并练习组词:。

均程奖张。

钧逞桨章。

(3)重点学习易错字:"皂"的下面是七.

2,找出课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出标记.

自学:"语文天地"中"金钥匙"的内容.试着做学习笔记.

3,查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资料,放入资料袋.

二,预习汇报,提高:。

1,同桌互读课文,认真听生字词语是否读得正确,并根据情况给予评价.

2,同学范读,同学评议.

3,扩词练习.评判组词.

4,书写指导:把难字写正确.

5,交流资料.

三,巩固小结.

第二课时。

课文内容介绍:这篇文章写的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迎善的真实的事情.

1,用你喜欢的形式朗读课文.

2,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以强带弱.)。

(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

(2)积累喜欢的词语.

(3)喜欢的句子:对大手的描写及带有数字的句子.

(4)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

(5)有感想的地方:布满老茧,看到一山翠绿的森林,植树26万多棵。

3,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在文中课题下做简单笔记.

4,小组讨论并汇报:。

(1)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找出相应的句子画出来,谈谈你的理解.(扣准课题思考问题)。

(2)你观察过别人的手吗说说你的看法.

5,思考文中重点问题:。

(1)老张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读文1,2,3自然段理解)他的手为什么会这样。

(2)摸摸你的手,有什么感觉。

(3)自读课文(4――19)自然段,课文是怎样描写这双手的你见过这样的手吗。

(4)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本文要告诉我们:。

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修改自己的笔记.

7,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8,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二,大家一起长本领:(结合书后"日积月累"进行学习)。

1,积累手的动词.

2,做翻绳和打手影游戏,观察手的动作,用准确的词语描述出来.

三,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一双手。

(粗糙,坚硬,与众不同,勤劳,造福人类)的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六

2,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3,学习给课文做圈点批注,并对自己喜欢的句子发表看法。

4,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1,学习圈点评注等读书动笔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2,学习抓住特征表达人物的写作方法。

1,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反复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

2,体会和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1课时。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请你们观看有关四幅画:

(1)饮食店小妹的指甲都变形下陷了。

(2)足浴保健员的指关节长了黄豆大的老茧。

(3)长时间戴手套,医生的手掌和手背白白的,与腕部肤色形成鲜明对比。

(4)鱼肝油厂女工的手特别白皙细嫩。

同学们仔细观察,能探究发现什么。

同学们仔细观察思考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

2、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完后,请同学们朗读。

同时思考:

1、用简明扼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课文是怎样去写主人公张迎善的"一双手"的并思考描写一双手的用意是什么。

让同学们自渎课文,并思考问题。

1)请同学朗读课文,读完请同学点评。

2)交流思考的两个问题,各抒己见,然后同学点评,老师也出示参考意见。

课文先用六手衬一手,指出他的手是天下第一手。再从各个角度进行描写。

(一)有写视觉中观测到的。

(1)总体—把手比作半截老松木。

(2)手背—。

(3)手心—。

(4)手指—。

(二)有写触觉中感知到的。

(1)握手—写手之大。

(2)搓手—写手粗糙。

(三)有写自己动手量的。

用数字表现手之大。

用意是为了赞扬林业工人的无私奉献。

请同学们用圈点勾画下批注的形式完成。

1、作者综合运用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请各举一例说明其作用。

2、找出文中你喜欢的词语,句子或段落,并分析其含义,说说喜欢的理由。

3、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局部特征来刻画人物形象的。

四、情感升华。

本文主人公的事迹感人,全文抒发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学了课文,我想同学们一定有许多话想说,那么请用"对联"来抒情吧!我出上联,请对下联:

上联是:人民教师用粉笔育后代。

五、开展活动——现场模拟亮风采。

男生扮演张迎善,女生学当记者,采访本文主人公,注意记者的风度及提问的艺术性。

开展活动。

六、巩固拓展。

学做有心人:

手,它除了取物,工作,其实一个人的`灵魂也是在上面的。

请同学们能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仔细观测你身边的一双双手,如父母的,朋友的,同学的,清洁工的,营业员的……用心去感悟手背后的故事,写一篇有真情实感的短文。

要求抓住人物最有特征的部分,运用多种表达方式,来塑造人物形象。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外貌的写作方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细致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良好习惯。

2、学习描写、记叙、说明等表达方式,了解打比方、作比较、列数字等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地设置疑问,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新奇感,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王国里遨游。

2、教给学生“眼到、手到、口到、心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感情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2、理解“美,是以丑作为代价的”的哲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难点:

1、品味文章语言风格、揣摩句子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感情。

2、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在我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了多少宝贵的生命,创造了多少美丽的故事。

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我们拥有一双手。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姜孟之笔下的一位林业工人张迎善的手,看看他这双手有什么特点。(板书课题)。

(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

1、检查预习情况。

(1)简介作者(请学生介绍,老师补充并给予表扬)。

姜孟之,男,1938年生,山东省乳山县人。毕业于黑龙江省函授广播学院中文系,当代作家,现为“伊春市拔尖人才”、“自学成才标兵”、“伊春市劳动模范”,全国第五次作家代表会代表。

(2)生字词的音形义(请同学准确清晰地朗读、解释,师明确)。

惺忪xing1song1瞬间shun4老茧jian3洋镐gao3垧shang3。

惺忪:形容因刚醒而眼睛模糊不清。

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老茧:手掌或脚掌上久经摩擦而生成的硬皮。

洋镐:刨土用的工具。

垧:土地面积单位,东北地区多数地方用,1垧等于15亩。

2、整体把握划分层次。

请同学们速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意。(可以自由讨论,选代表发言,师适时指导、明确,板书)。

一(1):各种各样的手衬托一双手。

一双手二(2—19)细描一双手突出天下第一奇手。

三(20)通过想象赞美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三)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1、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姜孟之先生的这篇散文为我们介绍了张迎善的怎样的一双手?阅读时要做到“眼到、手到、口到、心到”,这样的学习质量才会高。

(1)天下第一奇手。

(2)半截老松木。

(3)皮肤呈木色、纹理又深又粗、黑土色。

(4)掌面鼓皮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

(5)手指特别粗大肥圆,像一根根三节老甘蔗,

(6)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各个关节都缠着线,染成泥色。

(7)天下第一号大手。

(8)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2、这双手的这些特点,作者从什么角度描写的呢?

明确:视觉,先总写“像半截老松木”,比喻,形象地突出其粗糙、坚硬。

然后分写其手背、手心、手指的各个部位。

3、张迎善的手还“奇”在哪里呢?

明确:大,“那只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我用自己的手在他的手掌上‘哗哗’地搓了几个来回,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突出手粗糙。

4、这也是作者从视觉写的吗?

明确:不是,这是从触觉写的。

5、“裹”和“紧紧”用的好不好?为什么?

明确:这两个词用的好,一、说明手大,二、写手有力量,三、人很热情。

6、文中还有哪些句子突出其手大的呢?请同学们找找。

明确:“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7、此处作者采用什么表达方式?(说明)什么说明方法?(列数字)。

8、文中还有吗?找找看。

“这双手已经栽种26万多棵。仅1981---1985年就造林33垧。”

9、所以说,这双手是一双___________手。(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10、在写“这双手”的特征时还运用什么说明方法?作比较、打比方。

以后我们写文章时也要学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11、张迎善的这双手从外表上看,是“丑”还是“美”?—丑(所见)板书。

12、待了解造成他手奇丑的原因后,你还认为他的手丑吗?—美(所闻)。

13、以张迎善“一双手”外表的丑来换取绿色宝库的美,值吗?值(所感)。

丑(所见)美(所闻)值(所感)。

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14、通过作者对这双手的描写,可以看出,张迎善是怎样一个人呢?

———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形象。

作者通过对张迎善这双奇手的描写,歌颂了那些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普通劳动者的高贵品质。

(四)拓展延伸总结反思。

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才能获得的,正是这双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美和财富。

1、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08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同学们借鉴以下颁奖词,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要有感召力。100字左右)。

(1)、杨利伟(特级航天员,解放军少将,我国第一位进入太空的人)。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2)、丛飞(歌手累计捐款300多万元助178名贫困儿童上学,病逝后捐角膜挽救四名患者复明)。

从看到失学儿童的第一眼到被死神眷顾之前,他把所有的时间都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没有丝毫保留,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他曾经用舞台构筑课堂,用歌声点亮希望。今天他的歌喉也许不如往昔嘹亮,却赢得了最饱含敬意的喝彩。

(3)、李春燕(女,27岁,贵州苗族乡村医生)。

她是大山里最后的赤脚医生,提着篮子在田垄里行医。一间四壁透风的竹楼,成了天下最温暖的医院;一副瘦弱的肩膀,担负起十里八乡的健康。她不是迁徙的候鸟,她是照亮苗家温暖的月亮。

(4)、青藏铁路建设者。

每当汽笛声穿过唐古拉山口时,高原上的藏羚羊,都会想念他们,想念那些有力的大手和坚强的笑容。他们能驱动钢铁,也会呵护生命。他们是地球之巅的勇者,他们缔造了世上最伟大的铁路!

(5)、张迎善。

谁能让荒山成为绿塔;谁能让浊水成为清溪?

一双手,改造迹地林,次生林44.5顷;一双手,种树26万棵!

历经千锤百炼,却知难而进;忍受千辛万苦,却毫无怨言。看到他的手,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山山碧绿的森林。

他是一名普通的林业工人,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大山,他像一棵青松,屹立在苍山之上;他像一棵小草,隐没在山林之中。

一双丑陋的手,为祖国种下无数棵树,一双丑陋的手,为人类种下一片片幽幽绿荫。

只凭这种敬业精神,让年仅32岁的年轻育林功臣,创造了一座绿色金库!

(6)、张迎善。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2、总结: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部分——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那么在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这种方法。

3、课后作业:请你仔细观察爸爸或妈妈,选取最具特征的某一部分(手、头发、脸、脚等),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出人物形象。200字左右的短文。

4、反思。

附:板书设计。

一(1):各种各样的手衬托一双手。

一双手二(2—19)细描一双手突出天下第一奇手。

三(20)通过想象赞美普通劳动者伟大贡献。

丑(所见)美(所闻)值(所感)。

美,是以丑为代价的。

文档为doc格式。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八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4、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在劳动模范张迎善那双粗糙的大手背后,是这位林业工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5、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

教学重点: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

1、齐读、指认、听写生字新词。

2、指名分段读课文,鼓励、矫正学生读文。

二、学习课文,理解内容。

1、说说课文写的是谁的“一双手”?张迎善是谁?

2、结合课后问题阅读课文。 (1)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

a读课文,划出描写这双手的样子的段落或画出有关句子。

b用自己的话说说这是一双怎样的手?

(黑、硬、大、粗、伤痕累累、非常有力)。

c摸摸你的手,说说自己的手是怎样的?

d你认为张迎善的手好看吗?你看到、摸到这双手会喜欢这双手吗?

(2)这双手为什么成为这样?

a默读课文,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画出重点词句。

b交流所画词句,引导学生发现课文的数字描写,并通过“垧”的计。

算,从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那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这是为什呢?

(   引导学生了解运用数字说明事物,可以让人从空间上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加深印象。

引导学生体会数字说明的好处,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写作中可运用数字说明的写法,把文章写得更具体、形象、生动。)。

(引导学生感悟张迎善是为了绿化小兴安岭,在长年累月、不计其数的种树过程中,才使自己的双手磨得伤痕累累,活像老松木,从而体会张迎善为我国的植树造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从而让学生喜欢这一双手,对张迎善产生深深的敬佩之情。)。

3、总结全文。

(1)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了解了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张迎善的手很不好看,可正是这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的手,创建了翠绿的森林、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张迎善的一双手是创建绿色金库的手。张迎善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令人敬佩。

三、作业:

小练笔:观察一双手,可以是爸爸、妈妈的手,也可以是自己的手,学习写《一双手》。

宽大、粗糙、坚硬、有力、

勤劳、能干、创建、造福。

张迎善。

赞美。

敬佩。

一双手。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九

1学习专注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经验理解文章的阅读方法。

2了解张迎善一双手的特点,探讨这双手形成的原因,从而感受张迎善甘愿奉献的高尚情怀和造福大家的美好心愿。

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写作的方法。

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三疑三探。

教学过程。

一、设疑自探。

生:

妈妈的手(温柔细腻的抚摸着婴儿,藏着浓浓的母爱)。

农民的手(手上布满老茧和泥土,藏着农民的辛劳)。

医生的手(带着手术用的手套,藏着救死扶伤)。

生:

张迎善的手是什么样的?

他的手有什么特点?

他的手做了什么?

3提示引路,自主探究:

自探提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读课文,边读边用笔把描写这双手的句子用直线划下来,抓住关键词把你感受到的手的特点批注在旁边。

2思考:为什么这双手会是这个样子?在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细细品味。

二、解疑合探。

(一)1小组合作,汇报自学成果。分小组展示自学时找到的关于手的样子的句子,并简单谈一谈在读这句话时的感悟。

2转关键词,深入分析张迎善手的特点。

a出示句子“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我本能地想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方法指导:从哪些地方看出张迎善手的特点?

粗糙(“活像半截老松木”联系实际生活中老松木的样子进一步理解手的粗糙)。

有力(“想抽回手没得逞”、“紧紧裹住”说明张迎善得手有力)。

读书指导:出示“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半截老松木!”读出惊讶的感觉。(差生读,中等生评价后再读,优生再评价再读。比一比谁读的更好)。

结合图片认真观察感受手的粗糙。

b出示句子“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生活中你见过鼓皮和干蘑吧,是怎样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手的粗和硬)。

c出示“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阅读感知:从文段中抓关键词了解手的特点,从“没有指甲”、“刻”、“黑且深的裂纹”等知道这双手是伤痕累累的。

d出示: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方法指导:抓住具体数字,感知手大的特点,总结列数字说明方法。

展示按照这个尺寸画的一只手,组织学生比一比,在直观形象对比中是学生对张迎善手大的特点有直接、真切的感受。总结张迎善手的特点,让学生看一看自己的手,再对比张迎善的手,想一想他到底做了什么?为什么和我们的手千差万别?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找一找答案。

(二)从文中找出这双手形成原因的句子,进行朗读。

a出示:栽树是手活。穴里的草根根、石块块得用手拣出来。保证苗苗不窝根,得用手把苗根送进土里。栽一根苗,手得往土里插三四次,贴胶布涂手油不管用。

(让学生边读,边做出动作,体会张迎善对树苗的爱惜,再带着爱惜之情读一读,明白张迎善必须亲自用手种树,因此才会伤痕累累,手上布满老茧。)。

b计算器请:

我们为张迎善算一算:栽一棵树手往土里插三四次,一天栽一千棵,这双手往土里插多少次?张迎善一共种了多少棵树?这双手又往土里插了多少次?(780000次)。

组织交流:看呀,就是这双手,和土壤接触了几十万次,这一串数字多令人惊讶,作者在得知这一数字后惊讶的说道: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请尽情地用惊讶的语气读出这句话来。学到这里,让我们想一想这双手的付出,用一个词语来形容这双手。

(三)林业局负责人说:这是一双创建绿色金库的手。绿色金库指的是什么?植树造林还有哪些好处?小结:这大森林的的确确是绿色的金库,而这金库的创造者就是张迎善这双手,让我们再重温一下张迎善的手。

三、质疑再探。

课前的问题大家都弄明白了吗?谁还有那些疑问?

预设:看着双手老师看到了翠绿的森林,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

四、运用拓展。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扶老爱幼)。

五、布置作业: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手,不怕风寒清洁工人的手,传递知识老师的手,勤劳能干爸爸的手,温暖细腻妈妈的手,还有你们,稚嫩灵巧的手等等,课后请你仔细观察,试着把它写一写。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以计划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对怎样才能达到教学目标进行创造性的决策,以解决怎样教的问题。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一双手》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知识与技能

1、能运用圈点勾画批注等读书动笔的方法,自主阅读感悟通过一双手刻画出的人物形象及抒发的感情。

2、能掌握并运用抓住特征刻画人物形象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1、运用“学思同步”的教学思想,巧妙设置三大板块,启迪学生丰富的联想,激发学生的新鲜感、新奇感,让学生在积极思维的王国里遨游。

2、教给学生“心到、眼到、口到、手到”的阅读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主阅读训练,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和理解林业工人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以及作者对为人类创造绿色的普通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1、重点:

抓住特征,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一双手,表现主人公崇高的精神境界。

2、难点:理解“美,是以丑为代价的”这一哲理。

导入:请同学们看下列两段文字,猜猜他是谁?(幻灯片2)

1、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闰土)

2、我看了看他的手,那是一只满是皱痕的水手的手。(于勒)

我们看到了一双农民的手,又看到了一双水手的手,那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25课,看看这是什么人物的一双手?(幻灯片3)

教学板块一:提取信息,写人物简历(幻灯片4、5、6)

1、要求指名阅读,其余同学在文中圈点、勾画“有关手的档案”。

手的档案

主人:张迎善 身份:林业工人

手感:半截老松木 手的肤色:木色一道道黑土色

手指:粗大肥圆缠着泥色的线 纹路:又深又粗

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不满每个角落

手指细节:左大拇指没有指甲黑深“人”字

手的大小:长24cm宽10cm厚2。5cm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手的别号:天下天下第一号大手第一奇手

2、写人物简历。(提示:简历就是个人的经历。)(幻灯片7)

要求:自由朗读课文,找出文中有关的语句,编写人物的主要经历。(60字左右)

张迎善:林业工人。1981年至于1985年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是伊春林区最年轻的育林功臣,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导入下一环节:本文是一篇写林业工人的文章,作者抓住一双最具特征的手来表现人物。接下来,我们就组合要言,点评人物。

1、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并根据课文说说你的理由。(幻灯片8)

文章写了一双 的手。

概括:非常勤劳

2、造成张迎善的“奇丑”的特征原因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来,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概括。(幻灯片9)

明确:张迎善要用手拣出穴里的草根、石块,栽一棵苗,手要往土里插三四次,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5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

3、仔细阅读课文,画出人物言行的语句。(幻灯片9)

概括:文章塑造了一个 的人。

明确:文章塑造了一个不畏艰辛、艰苦创业、默默无闻、勤劳无私、乐于奉献、淳朴实在的劳动者。

教学板块三:抒发感受,写颁奖词

创设情境:假如张迎善被评为20xx年度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之一,请你借鉴下面一段颁奖词,也为他写一段颁奖词。(提示:要强调这双手创造绿色的意义。100字左右。)(幻灯片10)

杨利伟(幻灯片11)

那一刻当我们仰望星空,或许会感觉到他注视地球的目光。他承载着中华民族飞天的梦想,他象征着中国走向太空的成功。作为中华飞天第一人,作为中国航天人的杰出代表,他的名字注定要被历史铭记。成就这光彩人生的,是他训练中坚韧执着,飞天时的从容镇定,成功后的理智平和。而这也是几代中国航天人的精神,这精神开启了中国人的太空时代,还将成就我们民族更多更美好的梦想。

张迎善(幻灯片12)

他是躬耕绿野的拓荒人。作为一名林业工人,他很普通,普通得就像林场一株生长了数十年的树。他的手每天要栽1000多棵树,每栽一棵树,手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现在手的纹络又深又粗,掌面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粗大肥圆,一只手指就像一根三节老甘蔗。就是这样一双奇丑无比的手,却创造了绿色的宝库。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却能抓住林业工人最具特征的部分——手来写,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位不畏艰辛、无私奉献的劳动者朴实而感人的形象。那么在写作中,我们也应该运用这种方法。

课后作业:(幻灯片13)

请你仔细观察爸爸或妈妈,选取最具特征的某一部分,多角度地细致准确地描写出人物形象。200字左右的短文。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一

1、掌握文中生字词以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张迎善的手的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等特点。

3、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通过数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昨天的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谁愿意把这些字词大声地读一读。

(相机处理“惺忪、镐、垧”的意思,解读形声字“裹”)。

3、你知道本文写了谁的一双手吗?谁能按照提示完整地回答。

(出示课件)。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究竟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出示读书要求)。

2、说一说在你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a、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出示老松木和手的对比图)。

你见过这样的手吗?你呢?……我也没见过,见到这样的手,你感到——惊讶。把你感受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这一句结束时用了(!),足以说明作者的惊讶之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出示手的图片)。

看着这双木色的手,你感到(惊讶)。依旧是惊讶,把我们的惊讶之情再次送到句子中吧。读句子。

d、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哪儿有老茧,为什么张迎善的手布满了老茧,为什么呢?由于长期植树,这双手才会像鼓皮一样硬,才会布满老茧啊。再读句子。

e、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这里有一个“刻”字,为什么作者不用“画”“描”等词呢?读句子。

请同学们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再读。

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谁愿意再读一读,把手大的特点通过读体现出来。

3、同学们,看着这些板书,你想说些什么?(与众不同)。

4、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有的纤细,有的美丽,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张迎善的手却是(板书),为什么他的手会如此与众不同,让我们惊讶呢?同学们想一想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先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一下。

5、通过数字理解张迎善的手所做得贡献。

栽一棵树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张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总共栽了多少棵树?(26万多棵),就算26万棵,手得往土里插(3×260000)780000次。

张迎善造林、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总共77。5垧,就算77垧吧,东北的一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5亩,总共也就是(77×15)1155亩,咱们学校本部占地25亩,那么张迎善造林和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积相当于46个咱们学校啊!

还有,张迎善这双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些木材放在像咱们班级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满30间!

这就是张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贡献啊!

6、看到这些数字,在读读手的特点,你仅仅感觉到这是一双手吗?你想说些什么?

(伟大,无私,奉献)。

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齐读最后一段。

1、孩子们,作者除了看到了这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还会看到什么?把你的发现融入到省略号中,再读这段话。

2、(播放课件)再读。

3、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记住这双粗糙、有力、坚硬的手(读);记住这双无私奉献的手(读)。

孩子们,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技巧,就是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表现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们以后在写作中可以尝试。(出示课件)。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二

教材说明:

《一双手》这篇课文主要通过对张迎善的那双宽大、粗糙、有力、勤劳、创造了美好生活的手的介绍,透射出普通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的情怀,表达了对劳动者的敬意。教学是力意“冗余的分析,烦琐的提问”瞄准重点,抓住要点,引导学生自主、合作、交流、讨论,去自渎、自悟,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努力实现自主高效的阅读方法。

设计理念:

琐碎、机械的语言训练是扼杀学生学习语文的灵性,因此,语文教学的重心,应放在创设综合化的语文实践活动,及语文的口语交际上,让学生充分的自主、合作、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表现力,培养学生的灵性和创造行性。

设计特色:以读代讲,圈点批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联系上下文体会和理解主人公对造林事业无比热爱的思想情感。

2、初步掌握,走进文本,走进人物,感悟情感的方法。

3、学习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4、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情怀,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

教学任务:整体感知,感悟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重点语句,走进课文,体会情感。

2、学习本文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协作中的恰当运用。

3、学习林业工人无私奉献,默默无闻的精神。

教法指导: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4、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师生共同评价,纠正错误。

5、师说: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林业工人,为什么作者单单只写他的一双手?这双手与别人的手有什么不同?打开课本27页,让我我们一起来讨论讨论。

二、自主阅读,交流认识,加深对这双手的认识。

1、自由朗读课文,思考:这是一双怎样的手?边读边批注描写张迎善手的特点词、句、段。

2、小组讨论、交流,自己划的词、句、段,各写出手的什么特点。

如: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用比喻的手法描写这双手给我总的印象,形象可感)。

我本能地抽回手来,可是没能得逞。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这句话突出了手大而且有力)。

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这句话从颜色、纹络刻画手背)。

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用比喻来突出手指的粗糙、大)。

我丈量土地似的量来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写自己亲自动手去量手,用数字来突出手之大)。

3、学生汇报、师生评价,阅读所获得知识。

板书:丑、粗糙、颜色深、干、厚、大。

这是一双————的手。

4、齐读描写张迎善手特点的句子,在读中去体会,去感悟。

板书:所见。

三、品悟人物精神。

1、他的手从外表看确实很丑,那么造成他的手“奇丑”的特殊原因是什么?记者从采访中了解到了吗?速度课文,在文中找出来并划出来。

(1)标划。

(2)小组汇报、评价。

(3)指生汇报,集体评价。

(4)齐读体会:思考数字在文中的作用?(突出这双手所做的巨大贡献)。

板书:所闻。

你现在还认为张迎善的手丑吗?

师指导朗读,学生谈感想。板书:美。

2、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写张迎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他是一个————的人。

3、师生共同小结,在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身边的人物。

板书:默默无闻、无私奉献。

4、品读课文。

选材:典型一双手。

语言:质朴。

列数字:比喻、对比。

这样的文章才有血有肉,生动、感人。

四、发散思维。

a)师问:你们也有一双手,你们的手将来会做什么?

b)小组交流、讨论。(体会平凡的岗位上也能做出不平凡的事)。

五、再次品读课文,读出感情。

六、总结全文。

正是这双手,让祖国的大山郁郁葱葱,面对这样的说,大家想到了什么?请你在作业本上写一写。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三

教学方法:。

圈点批注;阅读感悟。

导入  :

……。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写人的文章——一双手(板题)。

*同学们课前对课文进行了预习,下面我想了解两个简单的信息:

1、这篇文章写的人物是谁?

2、这个人物的职业是什么?

3、文章的作者是什么身分?

新课学习:

一、整体感知内容。

(二)、填充句子:文章写了一双__________的手。

1、填充句子(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同时对写手特征的的句子进行评注。

2、齐读所填充的句子(感知多角度写手的效果)。

3、评注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色深、大……。

(三)、形象感知手“大”的特征。

1、选一大手的学生到黑板上画自己的手,并标上尺寸。

2、其他学生量自己的手,并记录下尺寸和张迎善的手比比看。

二、品语人物精神。

(一)、从“美、丑”的角度评价一下张迎善的手的外形。

1、标划。

2、齐读体会。

(四)、填充句子,品悟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所见所闻的张凶善的一双奇手,表明了他是一个______的人。

(六)、品读课文。

*师作巡视并作好指导,充足时间品注好后,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三、总结全文(结合课堂学生的掌握情况从内容到写法,从表象到精神)。

*最后让我们用一句饱含深情的话结束这堂课吧:

请同学们续写:

让我们用自己灵巧的双手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业 :写一篇短文:妈妈的一双手(也可写令你难忘的一双手)。

板书设计 :

一双手。

(所见)丑美(所闻)表明张迎善是一个_____的人.

粗-硬-色深-木色-干-厚-大绿色宝库。

作者邮箱: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四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掌握文中生字词以及重点词语的意思。

2、了解张迎善的手的宽大、粗糙、有力、勤劳等特点。

3、体会张迎善无私奉献的精神。

4、学习抓住人物主要特征描写人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

教学难点:通过数字,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一双手”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老师先检查一下你们昨天的学习情况。

(出示词语)谁愿意把这些字词大声地读一读。

(相机处理“惺忪、镐、垧”的意思,解读形声字“裹”)。

3、你知道本文写了谁的一双手吗?谁能按照提示完整地回答。

(出示课件)。

1、作为一名记者,采访一位林业工人,为什么单单要写他的一双手呢?这双手究竟有怎样的与众不同呢?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找出描写张迎善手的语句。(出示读书要求)。

2、说一说在你眼中,张迎善的手是一双怎样的手?你是从那句话看出来的?(出示课件)。

a.在两只手握到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出示老松木和手的对比图)。

你见过这样的手吗?你呢?……我也没见过,见到这样的手,你感到——惊讶。把你感受送进句子中读一读。

这一句结束时用了(!),足以说明作者的惊讶之情,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

b.那只有力的大手,把我的手紧紧地裹住了。

c.整只手呈木色,手的纹络深、粗,染着黑土色。

(出示手的图片)。

看着这双木色的手,你感到(惊讶)。依旧是惊讶,把我们的惊讶之情再次送到句子中吧。读句子。

d.掌面像鼓皮一样硬,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指肥圆。一个手指似三节老干蘑。

孩子们,看看我们的手,哪儿有老茧,为什么张迎善的手布满了老茧,为什么呢?由于长期植树,这双手才会像鼓皮一样硬,才会布满老茧啊。再读句子。

e.左手大拇指没有指甲,长过指甲的地方,刻着四条形成上下两个“人”字形的黑且深的裂纹,手指各个关节缠着线,线染成了泥色。

这里有一个“刻”字,为什么作者不用“画”“描”等词呢?读句子。

请同学们再看看文中的插图,这是一双怎样的手啊?!再读。

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来: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这是我今生见到的天下第一号大手。

谁愿意再读一读,把手大的特点通过读体现出来。

3、同学们,看着这些板书,你想说些什么?(与众不同)。

4、我们平常见到的手,有的纤细,有的美丽,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张迎善的手却是(板书),为什么他的手会如此与众不同,让我们惊讶呢?同学们想一想他的手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你们先根据课文内容讨论一下。

5、通过数字理解张迎善的手所做得贡献。

栽一棵树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张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树,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总共栽了多少棵树?(26万多棵),就算26万棵,手得往土里插(3×260000)780000次。

张迎善造林、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总共77.5垧,就算77垧吧,东北的一垧相当于我们现在的15亩,总共也就是(77×15)1155亩,咱们学校本部占地25亩,那么张迎善造林和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积相当于46个咱们学校啊!

还有,张迎善这双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这些木材放在像咱们班级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满30间!

这就是张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贡献啊!

6、看到这些数字,在读读手的特点,你仅仅感觉到这是一双手吗?你想说些什么?

(伟大,无私,奉献)。

让我们带着这些感受齐读最后一段。

1、孩子们,作者除了看到了这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还会看到什么?把你的发现融入到省略号中,再读这段话。

2、(播放课件)再读。

3、请同学们再读课题,记住这双粗糙、有力、坚硬的手(读);记住这双无私奉献的手(读)。

孩子们,本文在写作上有一个技巧,就是抓住了一双最具特征的手表现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们以后在写作中可以尝试。(出示课件)。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五

今天真是很高兴能认识咱们清河四小――班可爱的孩子们,老师还准备了一个谜语,想考考大家是不是真的很聪明,等老师说完谜面之后,看谁能够迅速地、大声的说出谜底。“十个小朋友,你有我有大家都有,五个在左,五个在右,只会做事不会开口。”

同学们真聪明,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课文,题目就是一双手。(板书:一双手)。

读课文了吗?课文里写的是谁的一双手?张迎善是谁?有人知道吗?(师作简单介绍)。

二新课。

学生提问题。

1、好的,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快速的浏览课文,看看都有哪个自然段写了这双手的样子,请你用曲线画出来,并且读一读。

(指名说、读)。

同学们找得很好,那么你认为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呢?是从哪儿看出来的?

(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粗、大、黑、硬、有力、伤痕累累) 。

建议:此处让学生说透,粗得什么样?象摸到什么一样?可以和自己得手对比一下。大:有多大,光从数字上学生感受不深,最好照尺寸大概画一个,让学生和自己的手甚至老师的手对比一下,再读出感受。硬:像鼓皮,鼓皮什么样?〔又干又硬,何况还有老茧〕 其他三个特点看录像,说得很好。 一定要让学生带着感受读。

刚才我们一起了解了这双手的特点,下面谁来做一次总结性的发言,来说一说这是一双什么样的手。

(指名说)。

这样的一双手哪儿像是手啊,所以作者在跟他第一次握手的时候有这样的感觉:

(投影::在两只手握在一起的一瞬间,我惊讶了,我握的是手吗?活像是半截老松木!)。

2、于是我们接下来情不自禁的要问为什么他的手会是这个样子呢?

默读相关段落,思考这个问题,找出重点语句,可以简单的做一下批注。

指名说。

师相机投影:(一天栽一千多棵树!那么,他的手一天得往土里插三、四千次!十天、二十天呢……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造的,怕也是磨光、磨透了。)。

想象一下,这双手栽了那么多棵树,他在栽树的过程中还会遇到什么困难?

指名说,说完带着感受读。

同学们,这是我们想到的他会遇到的困难,其实还有我们想也想不到的,你知道吗?张迎善每年春天去种树,往往都用他的手插入带冰的泥水里,一干就是10几个小时,课文中说他的手指粗大肥圆,那哪儿是肥圆啊,那分明就是肿得溜圆啊,带着这种感受读读这段话。

指名读。

这双手是肉长的啊,完成的却是铁打的手也干不成的的事啊,那么最后一句应该怎样读?(指名读)。

3、刚才我们了解了这双手为什么这样,下面我们去了解张迎善这样做时为了什么啊?

指名说、读。

投影:这双手已经栽树26万多棵。仅在1981年到1985年间就造林33垧,改造迹地林和次生林44.5垧。这双手生产木材1300立方米,枝丫3500……)。

这段话里有很多数字,你们可能不明白,那么老师换算了一下:

4年造林77.5垧,相当于156个清河四小的校园,生产木材共4800立方米,大约能堆满一个大礼堂。

下面谁来说一说这些数字给你的感受。

带着这些感受读一读。

(为了改善环境)。

我还想说:看着这双和手,我不仅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我还看到了( )。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六

本文内容比较简单,关键是要学习如何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培养有意识的细致的观察生活的良好习惯,才能积累丰富的素材写好文章的道理。

1、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

2、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

1、体会林业工人无私奉献的精神;

2、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品味课文的语言风格,揣摩句子的深刻含义;感悟文章蕴含的思想感情。

:多媒体课件一套。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情境引入。

每个人都有一双手,同学们的手上都捧着人生美好的希望。但是汶川大地震却埋葬了多少个美丽的童话,而我们的救援人员和白衣天使们又用他们的双手拯救、创造了多少美。

一双手,让世界更美好;世界如此美好,正是因为一双手。

这节课,我们的学习目标是:一、学习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方法;二、体会文中一双手所蕴涵的深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边快速阅读课文边划出相关句子。(不会读的字词请查字典)。

画出描写这双手的词语、句子,并读一读。

质疑:有什么不会读的字和不懂的句子吗?

讨论:这是一双的手?(天下第一奇手)。

作者是在和被采访者张迎善的一系列接触中,通过所见所闻来写“天下第一奇手”的。哪位同学能从各段中找出反映采访过程的几个主要动词?(握、抽、裹、察看、问、量、搓、介绍)。

课文的哪一段是写“一双手”给作者的最初印象的?主要是哪几句话?

粗——松木表皮粗糙。

老——老松木。

干、硬、色深、厚等。

你们觉得用“半截老松木”比喻一双“奇手”有什么不足?还有手的哪一个特征没有表现出来?(大)。

课文中哪里写“大”的,能否找出来?(三处)。

“裹”字用得好不好?同位互相裹一裹手,看能不能裹起来,为什么裹不起来?为什么又用“紧紧”呢?可否去掉?这句话中的“裹”能否换成“包”?(用“紧紧”、“裹”意思很深:第一,说明手很大;第二,写手很有力量;第三,这个人很热情。)。

用数字写手大有什么好处?如果说“很大很大”、“非常大”、“大得不得了”、“大得惊人”,这样写好不好?(太空洞、太笼统)。

课文中写一双手写得最细腻、最具体的是哪里?(7、8、9三段)这里写了张迎善的手的很多细部,小的部位。哪些部位?说一说。

现在再来看一看“天下第一奇手”奇在哪里?

同学们通过对课文的感知为张迎善的这双手建立了一个档案。

主人张迎善身份林业工人。

手感“半截老松木”、“老茧布满每个角落”手的肤色呈木色。

纹络又粗又深、一道道黑土色掌面鼓皮样厚。

手指特别肥大粗圆、三节老甘蔗手的大小“长24厘米,宽10厘米,厚2.5厘米”

手的特点大、粗糙、硬。

手的价值“创造绿色宝库”

纵观档案资料,用一个恰当的词语说说这双手给你的总体印象。(张迎善手的特征:粗、硬、老、干、厚、大……)。

在作者的眼中,张迎善又是怎样的一个人呢?品读下面两个句子。

1、这双手亏得是肉长的,若是铁铸的,怕也磨光、磨透了。

按照通常的理解,铁是坚硬耐磨的,人的血肉之躯是不好和钢铁相比的。但在这句话中,用“铁铸”与“肉长”比较,用“铁铸”衬托人“肉长的”,说明血肉胜过钢铁,这就极为充分地突出了张迎善同志手的坚硬和他坚忍不拔的精神。“亏得”一词,含有庆幸、赞叹之情,表现了作者由衷的赞美。

2、这是一双创造绿色宝库的手。

说明这双手是为祖国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化祖国、造福人类的手。

绿色宝库美不美?正是张迎善的“一双手”创造出绿色宝库的美。[板书:美(所闻)]。

三、精读课文,品悟人物精神。

那么,造成张迎善的手外表奇丑的原因是什么?从文中找出来,并画上波浪线。齐读体悟。

(这双手是既丑又美。表面上丑,实际上美。)他的手为什么会丑?创造绿色宝库。绿色宝库为什么能这样美?是以张迎善的手丑为代价换来的。

以张迎善“一双手”外表的丑换取绿色宝库的美,值不值?[板书:值(所感)]。

抓住最具特征的部分描写人物——一双手来表现一个人物。

四、拓展延伸。

美往往是以丑作为代价获得的,正是这些手为家庭、为社会创造了和创造着财富,2007年感动中国人物也是这样。请看感动中国组委会授予钱学森和方永刚的颁奖辞。

如果推选张迎善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请你借鉴以上两条颁奖辞,联系课文内容,为张迎善也写一段颁奖辞。

五、小结:独具慧眼的把握角度,选取材料,是我们作文应该非常注意的一个环节。我们要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表现人物的写作方法。

附:板书设计值(所感)。

丑(所见)——美(所闻)。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七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新词,能够正确读写.

2,通过学习,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极其高尚情操,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

3,学习本文运用列数字的方法来介绍这双手的特殊方法,学会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4,通过朗读,体会课文内容,用读启发学生的理解,从而加强自读自悟的能力.

1,调动学生情感参与,引导学生角色互换.

2,读中质疑,读中解决问题.

两课时。

第二课时。

一,继续学习课文,体会文中的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极其高尚情操,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

2,指导阅读:。

在预习课文中有哪些疑问(1)不懂的词语方面:礼节性,镐,次生林(2)不懂的句子:"我握的是手吗分明是半截老松木.""我的手火燎燎地痛,看看,红了,他的手仍呈木色."同学之间互相合作学习,解决疑难.

3,为什么这双手会成为这样课文中多次描写了老张的手,你是怎样做摘录笔记的汇报给大家听.(体会老张因为长期艰苦的植树劳动,变得异常粗糙,丑陋.)。

4,分角色读课文8——14自然段中,作者"我"和全国劳动模范张迎善的对话.特别是一些数据,:如:"一天栽一千多棵树.""……往土里插三四千次"……都要重读,读出这位劳动者质朴美好的心愿及其高尚情操,感受作者对他的敬意.

5,课文中多次运用数字描写,而哪些数字给你留下深刻印象呢说说为什么。

6,齐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

7,"看着这双手,我看到了一山山翠绿的森林……"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感动,赞美)。

8,全班同学带着感动,赞美的语气再读一遍这句话.

二,自我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

1,小组讨论并汇报:课文主要写了全国劳动模范张迎善的一双手.因为长年累月的辛苦植树,老张的手很不好看,变得异常粗糙,丑陋.可正是这双手,创造了美,创造了无法估量的财富,创造了翠绿的森林.赞美老张为了大家的幸福,甘愿奉献的质朴心灵.

三,本文有什么特点说出文中我最喜欢的地方,为什么(养成主动积累的良好习惯)。

(1)比喻的恰当运用:活像是半截老松木,掌面像鼓皮一样硬.

(2)巧妙的数字描写:让人从空间感知事物的大小,多少.

四,拓展提高:每人都有一双手,说说你最了解的手的样子及作用.

(最好说说爸爸,妈妈,老师,阿姨等比较亲近的人,从而加强了解和沟通)。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结合本单元习作,观察妈妈的手,回忆妈妈的手都为你做了什么,完成习作:《妈妈的手》.

六,板书:(略)。

《一双手》教学设计认识-双手篇十八

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感受到,在劳动模范张迎善那双粗糙的大手背后,是这位林业工人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美好心愿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

2.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3.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

4.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继续培养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质疑、解疑,自主阅读的能力。

教学课件。

一、课前谈话。

欣赏学生仿照《我们的手》创作的小诗。

二、导入。

1.板书课题。

2.回顾初读课文中的问题。

(1)这是谁的“一双手”?

(2)张迎善是谁?

1.学生自主质疑:

(1)提出问题。

(2)梳理问题。

2.结合学生问题进一步阅读课文。

(1)这双手什么样?

自主学习:默读描写这双手的样子的段落。

画出重点词句。

做批注。

汇报交流:

引导学生感受到,这双手的样子:黑、硬、伤痕累累、大、粗。

这双手“活像半截老松木”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2)这双手为什么这样?

自主学习:默读课文。

画出重点词句。

做批注。

汇报交流:

结合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感悟到,张迎善为了绿化小兴安岭,在不计其数的种树过程中,把自己的双手磨得伤痕累累,活像老松木。从而感悟到张迎善的高尚情怀。

引导学生初步感悟,数字说明的好处。

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

3.引导学生交流自己读文的感受。

提问:现在你认为张迎善的手是怎样的一双手?

4.总结全文。

四、安排课后参与学习活动。

一双手。

张迎善的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