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我和我的导师文章(实用18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3-11-23 20:38:34 页码:11
2023年我和我的导师文章(实用18篇)
2023-11-23 20:38:34    小编:zdfb

总结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巧,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写好总结需要我们清楚地了解总结的要求和标准。以下是专家总结的人际交往技巧,帮你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一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这是十四亿中国人民共同的心声。xx年前的一声响亮的口号,开拓了一段新的历史;xx年前的一首雄壮的歌曲,唱出了一篇动人的故事;xx年前的一面鲜艳的红旗,升起了一个美好的愿望。xx年的沧桑巨变,是一首优美的史诗,歌颂了每个为新中国成立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者;又是一幅多彩的画卷,描绘了每个为新中国建设付出巨大努力的平凡人。在这xx年的辉煌道路上,祖国永远是每个中国人最大的依靠,它永远在人们的心中。

直到有一天,一声震天动地的炮响打破了“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宁静祥和生活,从此中国进入了黑暗的战争年代。鸦片战争时期,朝政腐败,民不聊生,“东亚病夫”的帽子悄然戴到了中国人头上。一批人英勇奋起,想要打破这黑暗的局面,可正义却敌不过懦弱。一次次维新,一次次被打压,中国逐渐跌入了黑不见底的深渊。列强的侵略,军阀的混战,地主的压迫,使人们对自由的渴求,对光明的企盼越来越高。于是一支团结进步的组织――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一批有识之士不畏艰险,不断寻找治疗这种社会毒瘤的良药。他们提倡社会主义,认为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不断与反民主制度抗争。越来越多的人响应了他们,一起打土豪,分田地;一起抗日侵,守国门;一起灭蒋政,求解放……无数人在这些激烈的战斗中英勇献身,流血牺牲,但他们永不后悔。他们愿奉献自己,只为把人民从苦海中解脱出来。

光明到来了,新中国成立了!沉睡的雄狮猛然睁开了双眼,在通往幸福的路飞奔着,永不停歇。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了大地,脱贫的迅速让世界刮目相看。中国的科技也在飞速发展,原子弹的成功爆炸,多颗卫星的成功发射,月球的成功采样,奋斗者号的成功下潜……各种新技术逐渐融入人们的生活中,使人们的生活更美好。中国逐渐在世界上变得有威信,让其他国家信服、佩服。香港澳门相继回到了祖国的怀抱,美国不得不在中国坚决有力的回击下让加拿大释放被扣留近三年的孟晚舟。回国后,孟晚舟激情澎湃地说:“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无数医护人员不顾自己的安危,奔向疫情的“震中”――武汉。这些白衣战士用医者的大爱无疆谱写着令人感动的乐章,拼尽全力守护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张定宇是这些战士中的一位,他虽然身患渐冻症,但仍坚持在一线指导工作,妻子感染了病毒都腾不开时间看望。“我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的病人。”他的话是无数中国逆行天使的写照,更给患者战胜疾病带来了巨大信心。全国人民同舟共济,科学抗疫,最终取得了疫情防控的胜利,这是多少万医护人员和志愿者日日夜夜努力的成果啊!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响亮!”xx年,中国从黑暗到复兴,从复兴到繁荣;xx年,中国人从“东亚病夫”变成了“世界强者”;xx年,中国人站起来了、富起来了、强起来了!

中国,是一个美好的国度。中国人民,是坚强的人民,是幸福的人民!在此,我祝我们亲爱的祖国,我们心中的母亲,生日快乐!

作为哈工大附中的一名学生,我要努力学习,与祖国共奋进,将来为祖国开创更好的未来!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二

优秀作文推荐!轻挑着脚步,迈进新华中学的那一刻,我们欢呼,都把童年抛得远远的。

数落着梦想,跨进七年级三班的那一时,我们喜悦,都把青春拉得近近的。

曾经,我,一个不愿经历风雨就想看到彩虹的人。我,一个拥有理想却不愿奋斗的人。走进三班,那句“诚于做人,恒于学问”把我激励。

曾经,我,常常幻想自己成为伟大的作家,书写“苦心人,天不负”这样的隽永名篇。不过,这只是我的幻想。这时,您的声音让我觉醒“成功需要毅力”。

曾经,在小学里,装过淑女,也当过疯丫头,来到中学,我不算聪明,对任何一门功课都没有天赋。是您那句“努力,也是一种智慧”,使我愿加倍努力,开始撰写人生中不朽的篇章。

成长道路上,我的右手――老师,使我改变。

于是,李红,这个朴质又温暖的名姓在我心中扎下了深根。于是,老师,这个崇高又非凡的职业在我的世界里,留下了岁月埋没不掉的敬仰。

离开了小学,有时却仍然在那片暖阳下徘徊。走入中学,您让我懂得“天道酬勤”的道理,明白“成功需要自己拼搏”的智慧。抛下了童年,有时却依然对那段稚嫩、那凡事只考虑自己的岁月怀有留恋,进入三班,您让我懂得“对班级也要有份责任”的道理,您让我明白“怀揣同学的信任,作为班委,要对三班负责”的教诲。

李老师,我明白了,做学问要持之以恒,对班级、对同学和老师要尽一份自己的责任。开学短短三个月,您在我的心田里却永远留下了播种的汗水。相识仅仅三个月,您在我的生活中却如春风似阳光,在我的成长史上刻下了风儿吹过的痕迹。

李老师,一席布衣,两寸粉笔;谆谆教诲,三尺讲台。您的爱,太深沉,太无际。那是恩,是教育之恩,那是情,是师生情,亦是朋友情,也是那“非授以肌肤,但传以智慧”的父母情。

李老师,我懂了,带着梦想上路,迎着希望起步。伴着朝阳,我奋步向前!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三

我就在那样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里出生在祖国的一个中部小城。在古城陌陌无言的注视下长大,路边加油站建了又翻修了好多次,碎石子和泥巴铺的路不知什么时候上了沥青……锁在方寸之地,与世隔绝。彼时,我心里并没有什么“国”的概念,更不知道这块哺育着我的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上——一切正斗转星移,日新月异;浦东崛起,广深启辉。

小学,与外界联系的日益密切再加上学校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使我对“国”的概念初有构建。小学生的我,谈到国,似懂非懂地:“中国特厉害,我好幸运啊——我是中国人!”

现在我总想,小时候那份十足的底气从哪里来?那种骄傲,那种欣慰;那种白天走路不必去担心头顶上空会想起炮声的坦然,那种和伙伴在教室里打闹不必去害怕穿墙而过的子弹的无忧,是不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幸运?我想,这种幸运大概来自一个身份——中国公民。而这个身份给我的那种国民安全感、民族自豪感,才是我那种“优越感”背后的底气吧。

作为一个00后,我虽然没有见过1840-1949年中国的天空,但我触摸过那段时间中国历史的温度。那段历史是冰冷的,冷得令人窒息,但就在那样的民族的严冬里,有一个人发现了光亮:

当年的中国青年,用血肉之躯救亡图存,托起了一个即将沉入海底的民族;而当代的中国青年,正用信息和知识碰撞科技之光,唤醒着奄奄一息的东方巨狮……在他们中间,我特别注意到这样一群人:他们拥有令人艳羡的黄金履历,却选择了使人望而却步的乡间泥泞;他们在父母老师营造的温床下长大,却选择到贫困山区自讨苦吃……迟子建曾说过:“当我们爱脚下的泥泞时,说明我们已经拥抱了一种精神。”一己之力,虽不曾想过去做盘古开天那样的改变,但是,一个人的青春,如果可以,我希望到祖国最需要我的地方去;雪泥鸿爪,我希望我真的来过——这是中国青年的热情,也是中国青年的态度!几百年来,中国青年的精神从来没有变。

有句话说:“哪有什么岁月静好,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是这样的青年们,是这样的在岁月里白了头的青年们成就了我们这一代人的安全感、自豪感;而正如一百年前梁启超先生所说的:“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强则中国强!”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汪洋。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也即将踏上征程。也许,未来容纳我的不过是某个城市小小的一隅;也许,每天拥抱我的不过是医疗住房的压力、职业发展之路上的重重设险,我仍希望在外面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在一个个建设者的匆忙身影中遇见自己的影子,发现自己的价值和对于祖国的珍贵。也许某一天,当我们的下一代发出我幼年时的幼稚的童音时,我可以这样骄傲地这样想:“他们的安全与自豪是我们在保驾护航!”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四

生活充满了选择,从每一事物剔除一切枝节后,剩下的都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如何应付生活中的种种情形、你选择他人会怎样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是心情愉快还是心情恶劣。说到底,如何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我选择了读研。读研并非是完美的选择,因为它充满艰辛;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完美的,因为它注定难忘。在这条艰辛又难忘的道路上,感谢我的导师——李山林老师对我的指引,让我能够向更好的自己前行。

作为一名教育类研究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最至高的目标,李山林老师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们以传道授业为职责,以解答疑惑为本业,他们兢兢业业,他们恪尽职守,他们帮助学生开启了知识与智慧的大门,在学生心中播种了善与美的种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李老师也是这样一位秉性宽厚又充满智慧的教师,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还坚持在教育与科研的一线,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同时为人亲和,受人尊敬,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好老师”的名声口耳相传。他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而无论在哪里,他在师生间都德高望重,一直有着极好的声誉。他所教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大学教授,有的还初出茅庐,现在的他桃李芬芳满天下,硕果盈枝满庭芳。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南来北往,期遇知音。在求学之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有着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又和蔼可亲的导师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早在大学期间,李老师就曾担任过我们专业的任课教师,虽然彼时课时不多,但是只言片语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温和而亲切的老教授。在成为了李老师的研究生弟子后,更加体会到李老师对于工作和学术的热情,他现在虽未担任行政工作,但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焦心劳思。在学术研究上,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这样饱满的学术热情,严于律己、脚踏实地的作风,深深地影响到了我,激励我要把握好读研的这几年时光。李老师不仅对自己要求高,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读研阶段真正学到东西,有所收获。研一刚开学不久,李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张打印好的书单,上面罗列了在研究生阶段应该读的书目,涵盖了文学、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李老师解释道“这些都是我挑选的研究生阶段你们应该阅读的书目,有的与我们研究方向相关,有的虽然不太相关但也是有利于拓宽视野的”。我们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语文教材的内容包含了文史哲、地理、科学等各方面,因此李老师不希望我们局限于本专业内,而应该广泛涉猎,汲取各方面知识,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论文写作是大多数研究生的大难题,因此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方面非常认真和负责,他对我们每个人的论文都逐句、逐段地看,甚至连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和标注都不忽略,看到不合适的地方就用笔标注出来,并和我们讨论应该如何修改,这样一篇文章看下来,通常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李老师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对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负责。而李老师管理学生的方法也独树一帜,他不会强迫学生、责骂学生,给予学生尊重与自由,让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他常常教育我们,从事学术研究依靠的是热情与兴趣,如果缺乏兴趣,只凭借教条式、填鸭式的引导是毫无意义的。这使我知道了进行学术研究在于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与钻研,只有灵感的迸发才能产生杰出的智慧和出色的想法。李老师的教诲我一直牢记于心,让自己在漫漫求索路上不忘初心。

学术研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只是学术研究。李老师不仅热心于学术,而且关心学生,热爱生活。尽管李老师工作繁忙,但他经常会与我们谈话聊天,和我们说一说他的故事,闲谈之中,透露出长者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李老师也会关心我们“在学校过得还好吗?”“最近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让在异乡的我们感到亲切与温暖。在节假日,李老师通常会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并做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招待我们,一群人围坐在桌前,向家人一样,格外温馨。通过多次的接触,李老师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对于我们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平易朴实的教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挚友。同时李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人应该多运动,多活动。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虽然不能进行很多高强度的运动,但是每逢傍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会和师母一起在校园内散散步,走一走、逛一逛,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缓解一天工作上的疲劳。由于儿子在外地工作,李老师大多时间都是和师母一起在学校的,结婚几十年,他们依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和睦的家庭氛围让我体会到了他对于家人的责任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个男人除了对待工作要有事业心,对待家庭也要有责任心。李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更要育人,让学生精神成人。

师恩如山,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情如林,森林广阔,无法估量。优秀的导师是人生迷茫时的启明星、是迷途时的指路灯,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很庆幸自己选择留校读研,让我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很感谢读研期间能遇上李山林老师,让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样子。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五

时间在走,我们在成长,转眼间现在已经是我在科大学习的第二年了。仿佛昨天我还是那个对新学校、新老师、新环境抱有强烈的好奇和期待的研一新生,而今天就已经要开始为毕业做准备。在这一年的学习中,我最大的收获便是有一位好的引路人,我的导师谢奇勇教授。

初次见到谢老师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的时候,那也是我第一次见到学院的老师。当时我懵懵懂懂,因为面试而紧张不已,原本熟记于心的知识点在那一刻全部消失不见。在进教室面试之前,我反反复复地背着自己准备好的英文的。

自我介绍。

并且在脑袋里梳理面试问题的答案。一进考场,看见坐在第一排的非常严肃地看着我的老师们,只能够机械地背出自我介绍,到了回答问题时则讲得乱七八糟。谢老师第一时间就指出了答题的错误之处,并且言简意赅地讲出了答题点,我当时还不知道坐在台下的这位老师是谁,心中就已经对他满是敬意。通过了面试以后,我们有机会进行导师和学生之间的互选,我毫不犹豫地就选择了谢老师。这一年跟着谢老师学习,我从他身上学到了太多太多。

在工作上,他兢兢业业、尽心尽力。去年刚开始跟着谢老师学习的时候,他还是我们人文学院的院长,学院大大小小的事情都要他操心。每一次去办公室找他,总会碰到学院其他老师有文件找他签字,有时这个老师走了,另外一个老师马上又来了,我只好默默地待在一旁等待。虽然是院长,学院工作很多,但他对待上课非常认真。我们第一学期总共三门专业课,其中两门课他都参与教学。他上课用的全是他自己编辑的。

课件。

收集了很多著作上的讲解每一个章节后面会举优秀的论文作例子让我们学到知识也学到方法他的课件只要稍作整理便可编成一本教材。我从未见到上课像他这么用心的老师他上的每一节课都凝聚了他的智慧与心血。对待学生他更是非常负责。从学校复试结束以后他常常会用邮件联系我跟我分享一些学习上的经验向我推荐专业书籍帮助我利用暑假的时间补习了专业课的知识。他也给我很多机会带我出去学习交流。去年还没有真正入学之前他便告诉我十月份在湖南大学有一个全国性的湘方言研讨会他认为这是一个让我接触学术的好机会让我一定写一篇相关的论文出来以便参与会议。匆忙之下我勉强写出了一篇在结构上还算完整内容上残缺不全的文章发给老师。老师不仅看了我的文章把要更改或者要删除的部分指出来还帮我把格式调整好在老师的指导之下终于让这篇文章有了能够拿出手的样子。我常常听说老师节假日也没有休息平时也经常工作到深夜一方面很担心老师的身体另一方面也觉得老师对待工作的负责、细致非常值得我学习。

在学术上,他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老师的研究方向是汉语方言学,我师从老师以后,也开始了汉语方言学的研究。以前很喜欢听来自不同地方的同学讲他们的方言,觉得各地方言都很有意思。当我确定以方言学作为自己的研究方向时,老师就提醒过我学习方言学是很艰苦的,但当时我对专业丝毫不了解,只凭自己满腔热血就选择了它。真正开始专业课学习以后,才知道这一门专业有多难学。最为基础的就是要熟记国际音标,要掌握用国际音标给方言听音记音的能力。音韵学、词汇学、语法学知识对研究方言都十分重要。自从去年入学以来,面对的就是各种看不懂的专业术语和看不完的专业书。除了书本的学习,实地调查对于方言学也十分重要。今年我有幸参与了老师调查湘南土话的项目,并且跟着他学习了真正的田野调查。四月份的时候,我跟着老师回到了他的家乡——永州新田,调查新田土话。我们下到村里,找到老男、老女、青男、青女四位发音人,与他们进行交谈,听听他们发音的情况,然后对老男的发音进行纸笔记录。根据调查字表上的1000个单字,1200个词汇和50条语法,让老男进行发音,老师则一个一个用音标记录下来。每天从早上八点开始工作直至中午,稍事休息后又开始工作直至晚饭,因为时间紧迫,有两天晚上还加班到深夜11点多。我都有点吃不消了,但我老师虽已年近花甲,却仍精神奕奕。遇到有争议的地方,便积极讨论,若是还得不出结论,便再找人调查,绝不敷衍了事。七月份的时候,我们又一次去了新田,这一次是对几位发音人进行正式的录音和摄像。由于一共有两个团队六个工作人员,这次在时间安排上更为紧凑。录音和摄像时因为不能有噪音的干扰,所以必须在一个较为密闭的环境中进行,并且不能开空调或者风扇,每每录到老师和发音人都汗流浃背以后才出去休息一会儿。晚上我们都在休息的时候,老师也不能够休息,必须把白天录得好几百条音全部听一遍,若发音有错误则要在第二天赶紧补录。录音到后面几天,已经明显感觉到老师的精神有些疲惫了,但为了不耽误进度,他只能硬撑。即便在这么劳累的状态之下,老师对于发音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宁愿多辛苦一点也不愿意出差错。

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老师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都让我深受感触。“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只有砥砺前行,努力学习,才能够报答师恩。

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在每一个站点都会遇到一些人,经历一些事,让自己或多或少收获一些,改变一些,然后背起行囊继续前行。然而,在这趟列车上也总会有些人在不知不觉中将人生珠玑赠予你,从此因为他的出现,我们人生的旅途变得格外敞亮,对未来不再畏惧,在前行的过程中也变得更加的勇敢和坚定。

导师刘龙飞教授是我学习的楷模。

为人,他善良友好、豁达、朴实、有魅力。身为重点实验室的主管领导同时兼任副院长,我一开始先入为主地以为刘老师是高高在上,没有精力理会学生的。可是自从进入实验室之后,才慢慢发现,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偶尔也听到老师、同门师兄和以前毕业的研究生对刘老师的评价:对学生认真负责、见多识广、博学多才、乐于助人、学术严谨、是个好老师等等。经过这一年的接触,刘老师的成熟稳重,豁达坦诚,真实友善,幽默风趣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染了我。我们当初对刘老师心怀敬畏,认为他遥不可及、不可亲近,是因为我们对他的不了解,与他接触太少。其实,刘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主动了解我们的生活状况,每个月还会给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对于学生的任何问题和困难他也都能放下手中的事情,想方设法为学生提供帮助、解决问题。也许正是刘老师这种宽厚待人的品格增加了他的影响力,进一步造就了他事业的成功。刘老师不但在学术科研上成就斐然,而且对家庭也很有责任心。偶尔师母会来到刘老师的办公室,作为学生的我,能很明显地感觉到刘老师的体贴细致,家庭的温馨和睦。的确,刘老师对工作的使命感,对家人的责任感,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一个成功的男人不仅应在工作上兢兢业业,志存高远,对待家庭也应该勇于承担,心系亲缘。

为学,他精益求精、废寝忘食。古人大思想家李斯有云“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细节是全局的基础细胞,只有注重一个个细节,才能把握全局,走向成功。细节是决定全局成败的关键,要取得成功,必做于细。还记得今年刘老师帮我修改小论文时,他那种专注勤勉的科研精神深深的撼动了我,从论文的题目,摘要,文章内容,参考文献等等,他都是一字一句的修改,并将文中的标点符号、文章格式等问题一一指出。刘老师这种对细节一丝不苟,从不打马虎眼的态度让我受益匪浅。论文经过老师的修改之后内容更加的充实,用词更加恰当。刘老师严谨为学的态度深刻的影响着我。

读研之前,我一直认为自己是个努力上进、有毅力的人,详细地计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并付诸行动,但在跟从刘老师学习的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什么是真正的勤奋与坚持。刘老师经常告诫我们,不要为外物所惑,要保持上进,要用一颗认真、纯粹的心去对待学术研究。“不要求你能做出最好的成果,但一定要认真、努力的去做”。无论是在平时还是节假日,我们都能看到刘老师都是第一个到达实验室的,刘老师以身作则,时刻提醒我们做学问一定要勤奋。刘老师每次离开实验室的时间也经常比学生还要晚,他这种认真治学的态度让实验室的师生们肃然起敬。每次与刘老师碰面打招呼的时候,他总是以一个慈父般的微笑迎合着我们,深得同学们的爱戴。

人们常说:“播下一个行动,便会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便会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便会收获一种命运。”在刘老师以身作则的带领下,实验室成员一直保持着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人之为学,不日进则日退”,刘老师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天赋和智慧,更需要纳百川而成四海,积跬步而致千里的积累与坚持。我们的实验室和刘老师的办公室大门相对而立,每次进入实验室之前我都能看到一束敞亮的光线,那里有一扇门总是半开着,门里面总是坐着一位孜孜不倦、平和认真的学者——刘老师。幸运的是,我敲响了这扇门,成为他众多学子中的一名。得以在求知治学的同时,感受他那虚怀若谷的人格魅力与真诚美好的道德品质。在刘老师门下求学,我真的是受益匪浅,如沐春风。

为师,他亦师亦父,春风化雨。他是平和的,没有盛气凌人的架势,没有动辄训人的说教,有的是真挚诚恳的情感与平易近人的亲切。不管是在听取实验进展、探讨实验结果,还是在指导论文写作的时候,他总会耐心地聆听学生的想法后才提出他的思考和建议,诚如一位满腹经纶的智者在深入浅出地阐释博大精深的理论。他的言谈身教,都如同涓涓细流,融入我们的心田。

他是睿智的,在多元的视角与海纳百川的胸怀里,因材施教,扬长避短,从而使每个学生都能在一个自由的学术平台上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对待每个学生,他不是因为自己的科研项目是什么而要求学生做什么,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选题,进行学术指导。同时,他总能恰如其分的评判我们的优点与不足。对于优点,不失时机地加以赞扬和鼓励;对待不足,则采用和蔼而不矜持的劝说方式,言语中毫无责备,而是充满了慈父般的激励和鞭策,引导我们走入科研的殿堂。

在平时的学习中,面对亲人朋友的殷切期望,想着要在研究生阶段做出好的科研成果,要为以后的生活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我们时常会有一些浮躁与迷茫。于是乎,刘老师常常结合自身的学习和工作经历以及对行业的了解,常与我们静心畅谈,引导我们排解负面情绪。如今,社会上各行各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要想在残酷的竞争中崭露头角,自己除了要有真才实学之外,更关键是要具备别人所不具备的核心能力,掌握别人尚未掌握的技能。他教导我们,作为年轻人,要有拼劲儿、闯劲儿,牢记要时刻学习,还要不怕吃苦,勤于进取。如此,才能在人才济济的现代社会中,占得一席之地,不至流于平庸。

研究生初出茅庐,学术等各方面都还相对稚嫩,需要在导师的指导下走上学术道路,规划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而能跟随一个学识渊博、治学严谨、有远见、判断力强、对学术界了如指掌又对产业界不脱轨的导师是再好不过了。刘老师就是这样的一位人师,他不仅在科研学术上给予我们悉心的指导,而且还对我们今后的事业发展和人生规划都产生了积极、有效的影响。“弟子事师,敬同于父,习其道也,学其言语。”我敬爱的刘老师以自己的言行和独特的人格魅力带领着实验室不断地向前发展,作为他的学生,我更应该以刘老师为楷模砥砺前行,自强不息。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风雨洗鸿沟。黑发积霜织日月,粉笔无言写春秋。”刘老师对科学研究的满腔热情,对家庭责任的勇于承担,对教书育人的积极投入,都将深深的印刻在我的脑海里,成为我今后一笔宝贵的人生财富,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本科四年一晃而过,最感谢的就是那群室友和伙伴,跌宕起伏的青春岁月里风雨兼程,患难与共。转眼匆匆走过了研一,最感谢的就是优秀的师姐和导师,孤立无援的黑暗时光里,一个微笑、一声关切、一句赞许,就是一盏明灯。

我的研究生导师是一个拥有物理学本科学位,教育技术学硕士学位,教育经济学博士学位的“奇葩”老师。很多人问他为什么会先后从事跨度如此大的不同行业,他说人总是在不断地摸索与历练中,才会明白自己想要的究竟是什么,因为爱教育,所以他最后还是回到了最初梦想起源的地方——学校。从1993年从事教育行业到现在,20xx年时间里,他送走了一批又一批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他常说,他喜欢跟学生在一起,因为这会让他感觉自己这个“老人家”也充满活力和朝气。抛开书记的威严、老师的光辉,我的导师就是一位平凡人,再普通不过,他会在办公室养几盆绿色的植物悉心照顾,会时常把自己的妻子、女儿挂在嘴边,会秒变居家好男人在节日里为学生做一顿可口的饭菜,心烦时也会吸烟喝点儿小酒。导师是人不是神,有缺点、有弱点,才真实而完整。

从大一到现在,五年时间,不长也不短,认识和了解一个人足够了。很荣幸,这个书记?老师?导师?从庄严明亮的讲台走进了我小小的生活圈子里。

他是书记。

第一次见到我的研究生导师,是在本科军训的第一天,军绿色褂子,笑容可掬,“听说”是学院书记。几个新生早练迟到,被巡查人员逮了个正着,书记路过,把这群新兵娃娃训斥了一番,这位书记,有点儿凶;脱掉迷彩服后的学院新生见面会,由书记主持,从学习讲到做人,从择业就业谈到结婚生子,这位“过来人”毫不吝啬的与我们分享他的经历和“糗事”,这位书记,有点儿萌;元旦晚会上,书记凭一曲《心雨》红遍“大江南北”,“我的思念,是不可触摸的网……”。坐小板凳上,嗑着瓜籽儿,跟旁边的人有说有笑,这位书记,很接地气。

书记还有一个特殊的“爱好”,就是爱参加会议,不是什么冠冕堂皇的领导大会,也不是什么华而不实的学术交流会,而是能与学生近距离交流的学生会议,大到学院主席团换届选举,小到班级班会,总能见到书记的身影。有时候因为有其他的事耽误了,迟到了,他也会很认真地说着抱歉,做着解释。其实,他完全可以不来的,他完全可以用这些时间去好好儿吃饭睡觉,但是,他愿意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坐在学生中间,去聆听学生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他的所作所为,也颠覆了以往我对领导的认识和看法。他从不高高在上,颐指气使,他就在学生身边,时刻想着学生,也深深爱着每一个学生。大一大二,对我现在的研究生导师的认识就是,他是书记,一位扎根在学生堆里的“平民书记”。

他是老师。

到了大三,新设了一门就业指导课,面向整个年级,由书记主讲。他普通话讲得不够标准,课件也做得不够精美,但是他总能用自己切身的经历和感受,用那些故事吸引我们的注意和目光。他出生在偏远农村的一个贫苦家庭里,兄弟姐妹众多,小时候总是吃不饱穿不暖。他说他很幸运,大学时代遇到了一位好心的老师,她把她的部分饭票送给了自己,原本的饥肠辘辘才得以缓解,也促使他更努力地学习与上进,后来成为了从那个小村庄里走出来的第一位博士。工作几年后,他回到母校找当年那位老师,想再次说声感谢,可是人已经不知道哪儿去了。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还跟我们说过这样一番话:择业就业之初,他也曾迷惘,也曾惶恐,既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谁也不知道明天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唯有不断学习和积累,才能从容面对一切可能的挫折和挑战。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见识和经验慢慢沉淀,就内化成了自身的能力和素质,而这些素质和能力是可以迁移的,如果你在某一方面很出色,那么做其他的事也不会差。说不定某天你就遇到了特别想要的工作岗位,这个时候,谁准备更充分,谁就可以抓住机会。这是我人生中第一堂就业指导课,就好像在听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这个故事里,有心酸有喜悦,有怀念也有期待。大三大四,对我现在的研究生导师的认识就是,他既是书记,也是一位良师益友。

他是导师。

留在本校读研,不是我主动的选择,但复试完后的那一个电话,一定是我现有的人生里难得的明智决定,听到肯定回答的那一刻,我就成为了“王氏家族”的一份子。读研跟本科很不一样,本科的时候有那么多科任老师还有负责的班主任,而读研就是纯粹的“导师负责制”。相比部分导师的“放养政策”,我的导师,有些“磨人”。“论文写的怎么样了?”“要多花时间搞学术!”“马上来我办公室一趟,汇报你上一周干了什么。”“不要整天想着往外跑,学生有学生的责任跟义务……”。

你可能无法想象,一个研究生导师会那么细致地帮学生改论文,从框架结构到词语标点,哪怕就是平时随意的不经大脑的练笔,他也会花十分的心思去认真修改,他说做了事总比闲着好。当然,他在学术上非常严谨,并不代表他只看重学术。他常常鼓励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和比赛,不仅要提高论文写作能力,还要培养组织领导、人际交往等方面的技能,为将来进入工作岗位打下基础。其实,我打心底觉得,做我导师的弟子是很有压力的,我的师兄师姐们都是自带光环的优秀人物,而我总是以一副“呆萌”的姿态混迹其中,尽管他们不嫌弃,可我内心还是挺自卑的,什么时候我的导师也能在别人面前说起我,然后满脸都是骄傲与自豪?研一一年很快就过完了,对我现在的研究生导师的认识就是,他不仅是我的研究生阶段的导师,也是我整个人生的导师。

一提到要写老师,我就回想起来还是小学初中高中时期青涩的我们,那时不论是。

日记。

还是。

作文。

写的最多论的最多的除了父母就是老师。我依旧可以想起那时我们写老师时常用的比喻我们常把老师比作园丁每日辛勤只为呵护他的每一位学生;还有的把老师比作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还有那句经常出现在赞扬老师的文章中的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些都是用比喻来赞扬老师的话语。

从小学到如今,写了二十多年的老师,也该将老师换一种比喻了。人都说亲情如同一杯水,平平淡淡,无色无味,可是,没有了水,人也将不复存在,所以亲情往往血浓于水;爱情就像酒,喝多了会上头,但若不喝,生活也就少了点情调。而师生情,该把它比作什么好呢?水太淡,酒太烈,牛奶太甜太腻,咖啡又太苦涩,那就茶吧。我爱喝茶,浓茶,清茶,花茶等等,淡淡的香味,喝下去却让人回味无穷。这般感受如同这些年来我体会到的师生情,虽然有时已经嗅不到初期的淡香,但是那些味道到如今还是记忆犹新。品完了大学期间的种种茶,又开始品研究生期间的。这一品可不是简简单单的续杯,喝着越来越淡,而是另有一番风味。

在这段让千万人心驰神往的研究生生活中,有四杯茶让我回味无穷,请跟我一起细细品味每一杯的独特。

这第一杯茶是薄荷叶。说到薄荷叶也许大家并不陌生,不管是沏茶,做菜还是调酒,薄荷叶都是很受欢迎的配料。薄荷叶适合混合在各种花草茶里,作为适口的配料薄荷叶在很多时候都必不可少,当然也可作为主料,不管怎样搭配,它都有增强体力、帮助消化吸收、镇定情绪、缓解头疼等作用。那么我的第一位老师在我研究生的生活中就起着这样的作用,她就是我的辅导员,我们都亲切地叫她杨额娘。她是我研究生期间见到的第一位老师,为什么把我的辅导员比作是薄荷叶茶,因为她始终伴随着我的研究生生活,如同薄荷叶一样,是不可或缺的。我人生第一次离开家乡来到千里迢迢的湖南上学,可是来到这里之后正是因为有了这么一位像薄荷叶样的辅导员,我并不觉得我身在异乡。杨老师知道我不是本地人,对我关爱犹深,这期间令我感动的事情太多,我也越来越爱这杯薄荷叶。还记得那一阵子我在她的办公室值班,她每次都把从家里带来的早餐,零食或者自己做的特色食品分我一大半,让我品尝湖南特色,如果我不要她就会以开玩笑似的命令语气对我说:“快点啦,吃啦!”我从没体会过有这么一位老师在生活的点滴方面都惦念着自己,所以有时我也会跑去找她聊天,遇到困难了也会向她求助,而我自己也尽己所能,在她需要的时候帮助她。一年过去了,喝了这杯茶真的觉得有独特的功效,时间再久我也不会忘记它的味道。

第二杯是薰衣草茶。提到薰衣草茶我就会想起有一日夕阳下,我漫步在薰衣草庄园的情形,闻着薰衣草的香味,自由愉悦,神清气爽。就像喝完薰衣草茶的感觉一样,心情舒畅。听我这么一说大家也就猜到了这薰衣草茶的功效了,是的,它可以舒缓压力,解除焦虑。这杯茶当然归属于我们的研究生秘书老师。平日里值班的研会干部们都管她叫邢姐姐,除了清新可人的外表如同紫色的薰衣草茶一般,性情也如同这茶一样让人碰了就觉得心情愉悦。她不像是一位老师,比起老师她更像朋友、家人,与她在一起可以无话不谈,不用担心会不会一时紧张说错了话,更不用担心会不会一不小心就冒犯了她,如果这些事情发生了,她也会像个小孩子一样跟你打成一片,让你丝毫感觉不到一点不自在。除了上课时的老师,平日里接触最多的就是她了。我们干部值班,她总是客客气气地,每到学期末都会把我们大家聚在一起吃饭,本身干部值班帮老师做事理所应当,可在她眼里我们就是功臣,帮了她很多忙,对于我们她最多的不是抱怨我们事情做得不好,而是感谢。在一起吃饭说笑时,她把我们都当做她的朋友,就更不用提如果院里有什么好差事首先就想到我们。由于她从事研究生培养工作,我们大事小事都爱找她,但她总是那么有耐心,不厌其烦地给我们解决各种问题。这杯薰衣草茶喝下去我感到轻松愉悦,用一个词来形容我对这杯茶的感觉就是爱不释手。真想这味道能常伴我左右。

第三杯比较高大上的茶叫武夷岩茶。这种茶不仅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还有着多种功效,不但可做茶饮,有着醒心、明目、健神、止渴、杀菌、解暑、醒酒等作用,还可入药治百病,具有降压、抗辐射、防癌、延缓衰老等延年益寿之功效。这么大气的一杯茶当属最令我敬畏的一位老师——曾院长。在面对曾院长时不仅我的心是颤抖的,身体也因紧张而颤抖。不要因为我这样形容你们就觉得我们曾院长是一位凶神恶煞的老师,相反,她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而且很严谨的资深文学教授,她的名气在学术界稳居已久。为何对我来说曾院长是武夷岩茶,这要从研一开学刚刚开始上课说起。研一的第一节课就是曾院长的课,上课前我就对曾院长早有耳闻,想着这么一位赫赫有名的教授上课到底是什么样的。也就是这第一节文学课,让我有种想直接退学的冲动。上完她的课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一无所知,这是晴天霹雳般的打击,不仅如此,她还布置了作业,我们要在一个星期之内看完一本文学作品,写一篇全英的论文出来,并做一个二十分钟左右的报告。这一下令我精神倍增,不爱读书的我也像打了鸡血一样读起文学作品来。再次上课时,我与搭档作为第一组报告者,可想而知被批得千疮百孔,连最低级的语法错误都比比皆是。但是尽管被批,我们还是在曾院长的话中学到了很多,我从一个不会思考,不懂得如何做学术,写学术论文的新手,慢慢被带上了正道。这一口茶让我喝完便醒心明目。院长她不怎么夸赞自己的学生,但是面对着这些年来大批优异的学生从科大毕业,回首再看往年的成绩,她也很欣慰,很自豪。也就是这么一位严师,才带出了那么多高徒。曾院长的课充满了整个研一的生活,在她的课上,不仅上课要时时刻刻认真听,做笔记,课后也要及时复习,搜集资料,不然,期末真得是在挂科的悬崖边上徘徊。我虽不是文学专业,但我在曾院长的课堂上学到了很多东西,不仅是文学知识,还有做学问的态度和方法。我懂得了触类旁通,也学会了融会贯通。曾院长对学术的态度还有她对知识、对学问的热爱让我敬佩不已,在追求学问的道路上人心永远不会衰老,这也是品着院长这杯茶所具有的延年益寿的功效。

最后一杯,也是我最爱的一杯茶——玫瑰花茶。在我心里,玫瑰是集万千宠爱及娇美艳丽与一身的花,它不仅象征意义丰富,华丽的外表下还有着颇多实用性,对于女人来说,常用玫瑰可以保持年轻美丽。可想而知,玫瑰沏的茶也有诸多功效:美化皮肤,舒解神经,滋润养颜,活血化瘀,消除疲劳,促进血液循环等等。这么华美又实用的茶当属我的导师。在我还不是科大一员时我就对她倾慕已久,入学复试时,我在外院门厅看到她的照片及简介,那容貌与我母亲年轻时颇有几分相似,或许这也是她一直在我心中有着特殊位置的原因之一。复试之后选导师时我就果断只选了她。开学后,我如愿地成为了她的弟子。研一期间我虽然跟导师接触的并不多,可每一次都让我记忆犹新。还记得第一次的读书报告会,她早早的就为我们每个人准备了一杯她沏好的茶,由于对我们的了解也不够多,我们每一个人发言的时候她都听得很认真,不仅一直拿笔记录,还常抬头注视我们的神情,与我们进行眼神上的交流。每一个人发言完她都先对我们肯定一番,让我们很有存在感,我记得她常说的一句话就是:“还不错,还不错,这一点都值得你们学习,继续做!”接着又一一指出我们存在的问题,她的眼光总是那么犀利,一下子就能揪出我们的问题,她还细致地跟我们说接下来要怎么做,因此与她探讨问题总能让人豁然开朗。这一年里让我记忆最深的就是校创新论坛征稿的时候,那时我想好好准备写一两篇论文投稿,由于初来乍到,自己都是云里雾里,写完一篇之后自我感觉良好地拿给导师指点迷津,她平时很忙,但是当她知道我要与她讨论论文时就主动联系我,腾出时间与我探讨。导师看完我的论文,她的点评让我直跌谷底,视角旧,选材旧,材料也旧,而且选题范围太大,总之就是写了跟没写一样。我本身很灰心,可是她却说:“很好,已经很不错了,至少你敢写,没有哪一个是刚开始就会写论文的,多写多练就好了。”接着她给我提出了一系列的修改意见,跟导师讨论后我受益匪浅,仿佛自己在一片孤海上漂了好几个月终于看到了穿透迷雾的一丝微光。接下来的修改与第二篇论文就完成得很顺利,并有一篇获了奖。事后当我感谢她对我的指点时,她笑着说:“我希望你继续练习写论文。”她的笑让我觉得几个星期的埋头苦写都是小菜一碟。导师对于我的恩情就像这玫瑰花茶一样,可以让我在倍感压力时舒缓神经,细细品味则终身受益。

晴空万里的早晨,人们需要一杯茶使自己神清气爽;慵懒的下午,一边看书,一边喝茶,能够修身养性;到了落日余晖的傍晚,倦的时候需要一杯茶让自己提神醒脑。老师就如茶,淡淡的香气,浓浓的恩情。常言道:人走茶凉。对于老师这杯茶,不管走得再远,温热都在心中,所以人走茶不凉。

生活充满了选择,从每一事物剔除一切枝节后,剩下的都是一种选择。你选择如何应付生活中的种种情形、你选择他人会怎样影响你的情绪、你选择是心情愉快还是心情恶劣。说到底,如何生活是你自己的选择,而我选择了读研。读研并非是完美的选择,因为它充满艰辛;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完美的,因为它注定难忘。在这条艰辛又难忘的道路上,感谢我的导师——李山林老师对我的指引,让我能够向更好的自己前行。

作为一名教育类研究生,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是我最至高的目标,李山林老师用实际行动让我明白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韩愈曾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从古至今,教师们以传道授业为职责,以解答疑惑为本业,他们兢兢业业,他们恪尽职守,他们帮助学生开启了知识与智慧的大门,在学生心中播种了善与美的种子,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李老师也是这样一位秉性宽厚又充满智慧的教师,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还坚持在教育与科研的一线,勤勤恳恳、尽职尽责。同时为人亲和,受人尊敬,在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好老师”的名声口耳相传。他先后在小学、中学、大学任教,而无论在哪里,他在师生间都德高望重,一直有着极好的声誉。他所教的学生中有的已成为大学教授,有的还初出茅庐,现在的他桃李芬芳满天下,硕果盈枝满庭芳。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南来北往,期遇知音。在求学之路上,能够遇到这样一位有着高水平的学术造诣又和蔼可亲的导师是一种可遇不可求的缘分。早在大学期间,李老师就曾担任过我们专业的任课教师,虽然彼时课时不多,但是只言片语中,可以感受到这是一位温和而亲切的老教授。在成为了李老师的研究生弟子后,更加体会到李老师对于工作和学术的热情,他现在虽未担任行政工作,但也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焦心劳思。在学术研究上,尽心尽力,一丝不苟,踏踏实实地进行研究。这样饱满的学术热情,严于律己、脚踏实地的作风,深深地影响到了我,激励我要把握好读研的这几年时光。李老师不仅对自己要求高,也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够在读研阶段真正学到东西,有所收获。研一刚开学不久,李老师给我们每一个人发了一张打印好的书单,上面罗列了在研究生阶段应该读的书目,涵盖了文学、教育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方面,李老师解释道“这些都是我挑选的研究生阶段你们应该阅读的书目,有的与我们研究方向相关,有的虽然不太相关但也是有利于拓宽视野的”。我们作为未来的语文教师,语文教材的内容包含了文史哲、地理、科学等各方面,因此李老师不希望我们局限于本专业内,而应该广泛涉猎,汲取各方面知识,才能为学生答疑解惑。论文写作是大多数研究生的大难题,因此李老师在指导学生论文写作方面非常认真和负责,他对我们每个人的论文都逐句、逐段地看,甚至连论文的格式、参考文献和标注都不忽略,看到不合适的地方就用笔标注出来,并和我们讨论应该如何修改,这样一篇文章看下来,通常要花费不少时间,但是李老师从来都是一丝不苟,对每一位学生都认真负责。而李老师管理学生的方法也独树一帜,他不会强迫学生、责骂学生,给予学生尊重与自由,让我们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他常常教育我们,从事学术研究依靠的是热情与兴趣,如果缺乏兴趣,只凭借教条式、填鸭式的引导是毫无意义的。这使我知道了进行学术研究在于自身积极主动的探索与钻研,只有灵感的迸发才能产生杰出的智慧和出色的想法。李老师的教诲我一直牢记于心,让自己在漫漫求索路上不忘初心。

学术研究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生活不只是学术研究。李老师不仅热心于学术,而且关心学生,热爱生活。尽管李老师工作繁忙,但他经常会与我们谈话聊天,和我们说一说他的故事,闲谈之中,透露出长者的智慧,让我们懂得不仅要会做学问,更要学会做人。李老师也会关心我们“在学校过得还好吗?”“最近在学习、生活上有什么问题吗?”让在异乡的我们感到亲切与温暖。在节假日,李老师通常会邀请我们去他家里做客,并做一桌美味可口的饭菜招待我们,一群人围坐在桌前,向家人一样,格外温馨。通过多次的接触,李老师和我们的距离一下子被拉近了,对于我们而言他不仅是一位平易朴实的教授,也是一位和蔼可亲的长辈、挚友。同时李老师也是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他认为生命在于运动,人应该多运动,多活动。已近花甲之年的他虽然不能进行很多高强度的运动,但是每逢傍晚,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会和师母一起在校园内散散步,走一走、逛一逛,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缓解一天工作上的疲劳。由于儿子在外地工作,李老师大多时间都是和师母一起在学校的,结婚几十年,他们依然举案齐眉、相敬如宾,和睦的家庭氛围让我体会到了他对于家人的责任感,让我更深刻地明白了一个男人除了对待工作要有事业心,对待家庭也要有责任心。李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知道教师不仅要教书,传授知识,更要育人,让学生精神成人。

师恩如山,高山巍巍,使人崇敬;师情如林,森林广阔,无法估量。优秀的导师是人生迷茫时的启明星、是迷途时的指路灯,让人受益匪浅、收获颇丰。很庆幸自己选择留校读研,让我有机会成为更好的自己;很感谢读研期间能遇上李山林老师,让我看到了一名优秀教师应有的样子。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六

七十年的砥砺前行,我们的祖国正在走向复兴昌盛,回顾历史,是为了把握现在,创造未来。在党的正确领导下神州大地,欣欣向荣,可谓是日出东方,其道大光。

我赞祖国的劳动楷模。人民的“药神”王逸平的事迹荡漾于脑海,为了获得临床药代数据,他以身试药,最终研制出丹参多酚酸盐粉针剂用于治疗冠心病等;不忍看到孩子们无处学习的潘玉莲奶奶开设“爱心小课堂”,一开就是二十多年,始终教育学生要“知恩于心,感恩于行”的道理。还有最美孤岛夫妇的感人事迹让人泪目,坚定理想信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贡献,正是由于这些为祖国做出无私奉献的人,才使得祖国日益强大,底蕴深厚。

我赞祖国的责任担当。有一种速度,叫做中国救援,有一种力量,叫做祖国带你回家,有一种安全,叫做中国维和部队。利比亚撤侨事件,展示祖国在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与决心。无论你身处何处,请记住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他可以在你需要时随时带你回家。只因为我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我赞祖国的科技创新。在这个互联网时代,通讯技术已经成为一个国家国防的重要保障,让祖国耀眼于世界的还有我国华为自主研发的5g了,现在的5g领先于世界,打破了外国技术方面的垄断。或许几年前我们还为苹果公司发布的新品蠢蠢欲动,为没有买到新上市的苹果手机而伤心,但是近几年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支持国产手机,像华为,小米……这些不仅是因为我们爱国,更是因为我们国家一些通信企业的硬核技术和专属知识产权的权威。我相信我们国家的通信事业绝不会止步于5g,因为我们国家是一个创新型大国,通信必定会是祖国最引以为傲的。

说起科技创新,人们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英这样的大国,但是现在许多外国人反而喜欢着中国制造,只是因为中国人不屈不饶的创新精神,华为手机正是由于敢为天下先的思想,彰显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中国人民研究创新的那种钻研精神是别国学习不了了,在港珠澳大桥设计时,设计师林鸣不满十六厘米的容错,耗时四十二小时将容错缩小到两毫米。只有一次次的严格要求才能做到极致。

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这就是我对中国人民解放军阅兵仪式后的感想,中国军队整齐划一的正步走,每一步都代表着中国这个国家稳步前行的决心,代表着中国捍卫世界和平的态度。我国的武器设备也是处于一流水平,都是科研人员克服一切困难创造的,他们兢兢业业的付出,只是为了换得中国的崛起,中国的大国地位。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今天的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机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我们要为祖国的辉煌继续努力,争取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今天的中国已经强大了,但是我相信经过我们新时代接班人的努力,明日的中国必将无可匹敌。我们要在劈波斩浪中开拓前进,在披荆斩棘中开阔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业绩,用青春和汗水创造出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奇迹。

神州大地繁花似锦,祖国长空乐曲如潮。让我们祝贺祖国七十华诞,祝贺祖国富强繁荣,生生不息。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七

人常说,做学问的老师一般都很严苛,不苟言笑。但是我说,你错了,其实不是这样,至少周老师不是这样。他在日常生活中,和我们学生之间特别能聊得来,经常能把大家逗乐。有时候他会和我们谈人生,说一个人的成长受到家庭很大的影响。他常常和我们讲,人生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痛苦占据了大部分的时间,但这短暂的快乐才让人更觉得生活还是充满了期盼。他以自己的求学经历,勉励我们要不断探索,开阔思路,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出类拔萃。有时你会惊讶,眼前的这个人没有一点老师的影子,那时他真的就像我的朋友,一个比我年长,社会阅历更丰富的朋友!但在对待工作上,他总是很严格,他时常教育我们要从小事着眼,不要放过任何一个细节,细节决定成败。也许是专业素养的缘故,他“眼神”格外好使,十几秒钟放过去的ppt,他能一眼看到你的单位写的不规范,错别字,图表问题,文字表述不确切等等。有的时候,他会当场一边改一边给你说凡事要细心,到了工作单位绝对不能犯这样低级的错误。有的时候,他会大发脾气,恨我们进步太慢,恨我们努力的程度还不够,恨我们不勤于思考。对于周老师的讲课,听过他课的人,都不由得要给“赞”。周老师的讲课从不会照本宣科地去读ppt,ppt只是他的一个提纲,对于个人专业的前沿性知识和进展,他如数家珍、侃侃而谈。我心里暗自惊讶周老师竟有如此好口才,同时对于前瞻性的专业发展有如此的把握,足见他深厚的功底和开阔的视野。我当时非常惊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配得上“享受”两个字。记得有一次,我写好了一篇论文,投稿之前希望老师再帮我润色润色,就给老师邮箱发了一封论文原稿,结果当晚我就收到了邮件回复,我清楚地记得论文最后修改时间是20xx年2月3号3点53分,论文上一片密密麻麻的修改内容,那时候,心里十分高兴,能够在求学道路上遇到一位如此认真与负责的老师,然后,我在微信朋友圈里更新状态“两年来,导师教会我最多的就是认真与负责”。周老师常鼓励我多去参加一些名人论坛,国际性的学术会议等等,开拓我的眼界,了解我研究方向的最新动态,他常提到,大学者,不是有大楼之谓也,而是有大师之谓也。他的真知灼见,对我的影响真的很深。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千桃李,三寸笔。十年树木,十载风,十万栋梁,十载雨。我觉得这是对周老师最为真实的.褒奖。

用曾在微博上看到过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不论时间过去多么久,也不管来路有多么坎坷,更不用理会有多少的波折,你一定都要是最快乐、最开心的那一个!向前看和向后望,你都永远是我生命中最好的老师,没有之一!也许你会有好多好多的徒弟,但在煤化工领域我就只有你这么一个师傅,永远年轻的师傅!你是良师,亦是朋友!就此搁笔,愿恩师健康、平安。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八

我是天空中翱翔的风筝,是她用那双有力的双手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我是那孤伶的一滴水,是她让我明白了团结的重要;我是黑夜里的行人,是她为我除去了面前的障碍……她便是我的班主任王珊珊老师。

都说老师像是我们的第二个父母,然而我却认为王老师像我的姐姐一样亲切,是她给予我们温暖——那种春天般细腻的情感。

梦的美在于情结的'推动,爱的美在于无限的关怀……在生活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种美妙,像暖春中的阳光一样灿烂,像夜空中的流星一样璀璨,那种美便是师生情。

湖面轻轻泛起微波,那时我内心起伏的心情;风儿轻轻拂起发丝,那是我的喃喃自语;雨后缓缓浮现的彩虹,那是我灿烂的心情……这一切的一切,便是来源于那一声声叮咛,那一滴滴进步,那一点点成就。

在我生病时的关心,在我难过时的鼓励,在我烦恼时的倾听……这星星点点般的回忆,正如一场影片的播放,勾起了一段段真挚的情谊,也让我这个懵懵懂懂间的孩子,明白了爱的含义。

寒梅的高贵,是因为它有着一种美好的节操;翠竹的青翠,是因为它有着一股坚韧的意志;师恩的崇高,也正是因为她有着一种对教育的启迪,对孩子的关爱,对祖国的奉献。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九

“你们以后要上得了手术台,要上得了讲台,还要上得了灶台……”——这是李华山老师对我们的期望。转眼间,研究生的生活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的导师李华山用他的谆谆教诲和对孩子般的爱,让还只是研一的我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在北京冬日临近的时候,我不再害怕凛冽的寒风,勇敢而温暖的前行!

——题记。

坎坷选择师生缘分。

第一次知道我的导师李华山是在网络上,那是在我考研填报志愿之前,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导师介绍里。那时的我并不知道李老师会在北京中医药大学招生,这是后来的事情了。在当时,我被老师那好几页的个人经历折服。老师很早就在肛肠科工作了,受到过国内外众多肛肠科专家的带教和指导,有陈仲敬主任(泰州名医陈氏祖传痔科传人)、邵德寿老先生(泰县痔科名医),江苏肛肠专家朱秉宜、张仁福等教授,江苏“丁氏痔科”第九代传人丁义成、丁义江(现为中国中医药学会肛肠分会名誉会长)主任医师,《中国肛肠病杂志》主篇黄乃健教授,广东痔瘘名医郑观炳主任医师。他还在日本跟随著名肛肠专家高野正博博士学习了日本治疗肛肠疾病的新方法,并于1995年考取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外科学科研型博士研究生,导师为著名中医外科专家王沛教授,副导师为广西医科大学高枫教授……这一切,对于想要考到北京的我来说,既是一种吸引,又有一种无形的压力。

后来从师姐那里获悉老师想招男生,我就甚感遗憾。但我觉得我的性格适合学习外科,同时我也很喜欢外科,所以只能考虑一下中医外科的其他专业,比如皮肤、乳腺病等等。后来,经过了和大家一样日夜艰难的抉择,我最终报考了北京中医药大学广安门医院的中医外科学专业,本以为会考入皮肤科室的我,没想到招生的竟是李华山老师,我又惊又喜,惊的是怕老师不选择我,喜的是可以有机会成为李老师研究生!

第一次见到老师的时候时,老师穿了一身手术衣,连头上的手术帽也没来得及摘掉,从老师的脸上能看出他手术后的疲惫。谈话间,李老师并没有专家的派头,他是那么的平易近人,始终面带着微笑,他的幽默也让气氛很轻松。当得知我家是黑龙江哈尔滨的时候,老师还一直对我嘘寒问暖,询问我的衣食起居。虽独自一人第一次从哈尔滨来到北京,我却感受到了家的温暖,我没有了紧张与焦虑,有的是从心底产生一种的喜悦与对老师的敬佩。经过了复试,我终于成为了李老师的学生。签导师协议的那一天,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要继续学习,不能放松,英语不能丢,以后临床上经常用到的专业课知识和统计学知识等等都要扎扎实实的学会、学好……,这让我没有被兴奋冲昏了头脑,我知道,我要开始一段新的生活了,我要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

身教言传大爱无疆。

——“你们要练好外科基本功,切开、止血、缝合、打结……一样一样的练习,把地基打牢。”

李老师是一个热爱肛肠事业并始终不断进取学习的人。他谙熟于专业知识,医术精湛,虽工作繁忙,还是会经常参加肛肠科的学术会议,学习新近的治病方法和理念,与同行交流工作中的种种经验和困惑。与会期间,老师经常在会上进行学术汇报讲座,并主动参与大会发言,讲述自己的工作收获与心得,也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疑问,时刻进行着知识的储备与更新。李老师的每一次会上讲座与发言,都留给我深刻的印象。作为学生的我和老师相比,那种学习的劲头还远远不够。

虽然我还只是研一,李老师却经常带着我,和师兄师姐们一起随他去参加各种相关的学术会议。一开始我很是兴奋和好奇,可是参加久了,我也就只是看个热闹,甚至经常板直的坐在那里思绪早已不知飞向何处了。李老师似乎看出了我的小心思,一次会议的茶歇期间,老师顾不上和专家前辈们交谈,特意来和我们一起讨论参会的收获与感想。依旧的幽默风趣,依旧的语重心长。李老师还教我打手术结,反复的强调打结一定要首先打的对,然后才是打的熟……一块钱一轴的线,要打上十盒,这样才可以上手术台打结。我想,老师一定打过不止十盒的线吧。我终于明白,老师在给我们创造广阔的学习空间和学习机会,他希望我们能仰望星空,但也一定要脚踏大地。

时至今日,我与李老师的接触屈指可数。从老师的身上我有太多的东西要学习,有太多的细节要我用这三年的时间慢慢体会:处事之道,学习之法……,老师的每一句话都让我受用终生。不管我考研过来成绩如何,面试中有多少问题没有回答出来……,在我成为了老师的学生的那一天起,老师就像对自己的孩子一样,教育着我,包容着我。有时候我都在想,我何其幸运,能遇到这样一位好导师。看着老师鬓角那微有些花白的头发,可以感受到老师平日里的辛苦,可是每次老师和我们聊天的时候,都带着和蔼和幽默。我一定要努力地充实自己,不让这份幸运褪色,不辜负老师的期望,希望能帮助我的导师分担一些工作中的辛苦。

我时刻都能感受到,我所在的师门就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李老师是我们的爸爸,师母是我们的妈妈,而师兄师姐则是我们的哥哥姐姐,将来的师弟师妹是我们的弟弟妹妹,这个大家庭里有严厉的管教,也有充满爱意的包容。李老师总是会在我迷茫的时候为我指明前进的`方向,老师循循善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前行的道路。

设身处地为人师表。

李华山老师的座右铭是“仁心仁术,求真求精”。

我在老师的个人网站里看到过这样的话:“有些病人很早就来医院排队挂号,实在辛苦。……患者反映因挂不到号,从票贩子手里花钱买号,实在没有必要,可以直接与我联系,我会尽量满足大家的需求。挂不上号且病情较急的还可以直接去诊室加号。……”

一次,随老师参加全国结直肠肛门外科论坛,一位老师将他的疑难病例拿出来与大家探讨。一位年轻的女患者,患有多年不愈的便秘,她辗转各大中西医院,始终没有好转。因为还担心结婚怀孕后会影响胎儿,整日焦虑忧郁,还伴有了一些精神症状。全场很多治疗便秘的专家鉴于她的治病经历和顽固的症状表现,认为保守治疗已经没有任何意义,建议手术治疗。而老师说,我们要与患者换位思考,像这样还有希望通过中医治好的病例,我们不能轻易手术,患者还年轻,还没有结婚生子,手术切掉直肠的话,她得下半辈子怎么办呢,而且患者还有轻微的精神症状,一旦手术后疗效不显著,那对患者来说将是致命的打击。我们首先要想办法给患者的肛门减压,让患者的自主排便成为可能,给患者建立信心,然后再想办法进行下一步的治疗……老师为患者设身处地的着想,让我们感动,让我们难忘。

老师对患者的体谅和关怀,温暖着患者,也温暖着作为学生的我。他让我知道,一个医生的医术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还有那一颗仁爱的心。这是除了专业知识外,更值得我去学习体会的。

后记:

好多人在选导师的时候都会担心,他到底会不会教我们很多东西,会不会很严厉,毕业后管不管我们工作……。这些固然重要,但是,我最看重的是一个老师的品行:他关爱学生,不断学习,医术精湛,还有一颗治病救人的仁心,一个老师具备了这些,对我来说就是我最好的导师,要我用一辈子的时间去学习,去沉淀。

而我的导师李华山正是这样一位值得学生尊敬和学习的好老师!这让我永远也无悔于我的选择!

天空的幸福是穿一身蓝;。

森林的幸福是批一身绿;。

阳光的幸福是镶一身黄;。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

第一次了解到李淑文老师是在东北师范大学的网站上,那时候,只觉得这是一位学术精湛的老师,担任着多门课程的教学,参与过多项国家级的课题研究,学术著作在很多核心期刊上都有发表。而后,初次见到李淑文老师是在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复试中,对东北师范大学的敬仰之情让我在复试时紧张不已,可是李淑文老师温和的一笑,让我顿时静下心来,顺利地通过了复试,因此,在初选导师的时候,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和蔼的李淑文老师,开始了我的研究生生涯。在开学之初,由于工作原因,李淑文老师出差去了日本,这对于刚刚成为研究生、准备专研教学的我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看着其他的同学积极地去上讨论班,心中难过不已。不过我的导师李淑文是一位负责任的好导师,在国外还不忘我们在东师求学的学子们,通过邮件的`方式让我们去参加教学开放日的活动,增强专业知识,让我感动不已。不久,李淑文老师就从日本回国了,第一时间见了我们,紧张的心情在老师温和的话语中渐渐平静了,我终于可以参加梦寐已久的讨论班,瞬间觉得自己充满了正能量。接下来与李老师接触几次后,让我想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严谨”,对于我们在学术方面的细节性问题都给与纠正和指导。李老师在指导我们的过程中,话语真诚且意味深长,从那时起,李老师在我们心中的形象也开始逐渐丰盈.......

在与李老师接触的过程中,有一件事情至今让我无法释怀。记得当时我专心写论文,有一段时间没有联系李老师,后来才知道李老师腰不好,住院了,当时知道这个消息后,忽然觉得自己一直是在向老师索取知识,却从未真正关心过老师,李老师对学业倦怠的我们严格教导,为处于迷茫彷徨的我们指点迷津,向求学心切的我们倾囊相授,真真正正秉承着一个老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任务和职责,而我们却没有尽到身为学子最基本的对老师的关心,这让我一度感到非常内疚。后来每每见到李老师,都想问问身体情况,却不敢提起。在这里,借着这个机会,我真心祝愿李淑文老师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严谨治学,身正为范”正是我的导师李淑文的真实写照,遇到这样一位好导师,我觉得非常自豪。最后,再次祝福我的好导师李淑文教授,祝您身体健康,桃李满天下,同时,也祝福像李淑文老师这样为人师表,品格高尚的老师们身体永远健康,让他们的思想行为发扬光大,为我们国家造就出更多出色的人才,贡献国家。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一

我是一艘孤单的船,在关于灯塔的记忆里,是一种温暖保佑我,不会熄灭你的光芒,不能淹没我的希望,也许是在远方,还是就在身旁,你照耀我前行的方向。

――题记。

搞一个《中国好学生》节目,以后研究生面试的时候,几位导师背对学生坐着,由学生讲自己的经历与研究设计,遇到喜欢的学生,几位导师一拍椅子哗哗哗转过来,泪流满面地轮番说,“加入我的团队,选我吧,选我吧,我今年有32个课题等待结题,对,你没听错,就是32个,经费不成问题”,画面到此,一定很美,不,不,不,这是我想象的画面。

“杨哲,你不用担心,我觉得你这次毕业答辩应对地很好,以后肯定能更出色的!”刚刚完成毕业答辩,我走在工科楼中间宽大的平台上,紧握的电话里传来温和而又充满鼓励的声音。光听声音和说话的内容,你也许会认为这是我的某个师兄或者师姐呢。

“好的,老师。我回去一定认真总结这次答辩的一些收获,以后一定会做得更好的。”我开心地回道。

老师?是的,刚刚那亲切的那让人丝毫没有距离感的声音,既不是出自我的师兄,也不是我的师姐,而是我的研究生导师――周军老师。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二

“时间一直向前走,没有尽头,只有路口。”世间万物在实践与时间的推动下不断前行与发展,使得形形色色的人在无休无止的生活中继续,层层迭送的事在熙熙攘攘的人海中蜕变,风华正茂的祖国在残酷无情的竞争中崭然。

三态之变。

我和我的祖国,错过于历史,我回望了夏朝至南北朝之间的境况,从来都是战争不断,人民哀苦,这样的日子煎熬了许久,但随着世纪的变革,终于到了隋朝,战争开始逐渐淡化在人们的视野,国家开始重视和平之下的文化、经济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致使在唐朝期间出现了前所未有之强盛,在外交、打仗,人民生活,经济发展与管理、文化等方面都繁荣至极,这样的基本常态延续至明朝。

本是和平的常态,在清朝的统治下逐渐成为了病态,清政府的腐败无能使祖国在无数个不平等条约下奄奄一息,经济低下,军事力量落后,政治腐化,人心涣散,官员大多数都是恶贯满盈,祖国垢病太多,是窒息,还是“回生”,无奈至极。

在此情此景危难时刻中,终于那些文人志士站了出来,“维新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年又一年,思想的变革,从指缝中跳去;一日又一日,战争的硝烟在血泊中飞越;一次又一次,鼓舞的声响,于生死的抉择间迸发。中国最终在共产党的革命下再焕光彩。醒了古往,悟了今时,得到和平,握紧民主,安定民生。中国的病态在悟态下渐渐痊愈,看来在经历了如此多的辛酸与心痛后,我相信中国的好日子将“重磅来袭”!我的祖国,世代永存!

带刺玫瑰。

我和我的祖国,邂逅于今时。中国是一枝玫瑰,盛开在我的心中,只不过过去的它不带刺,而现在,你最好别碰。我的祖国已经不是空有皮囊而无自保能力的“东亚病夫”了!现在的她有着盛强之国力。

她的综合战争实力排于世界第三位,常规军事力量排于世界第七位,核军事力量排名世界第五位,陆军军事力量排于世界第二位,空军军事力量排于世界第六位,海军军事力量排于世界第六位,在比他国落后于起跑线几百米时才开启上路,能达到军事力量均排前十的国家之一,可见刺的生长速度是多么迅速。

中国的交通方面也是焕然一新。中国的高速铁路,高原铁路,重载铁路技术迈入世界先进行列;建成一批世界级特大桥隧。中国自主研制支线客机、通用飞机、直升机及c919大型客机道装下线,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的能够自主研制大飞机的国家。中国自行研制的北斗导航系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面向国际航海应用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大幅度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中国的gdp在世界排名中占据第二之宝座,这配得上中国的现在,却凌驾于中国的过去,中国的gdp排名从甩出到突出,从落败到进步的过程,是多少国家难以企及的,中国这匹黑马,这朵带刺的玫瑰,请勿低估。

让我万般幸运的是,我赶上了中国70周年的阅兵式,令我震撼至今。一排排整齐的步伐跨越在天安门广场,一颗颗非凡的礼炮响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一声声高昂的呐喊回荡在中国的大江南北之间,这个“70”,刻下幸运与幸福;这个中国到达昌盛与富强;这朵玫瑰,警示和平与友好。我的祖国,不可侵犯!

迸迹未来。

我和我的祖国,憧憬于未来。中国在未来,但愿可以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的第二个一百年,即“到2049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

祖国与共产党人员都在全身心为实现以上愿望而打着基础,我们也不可坐以待毙,需在学生时期贡献学生可贡献的力量与荣光,在老师的“教”中寻求有益于自己的“学”,在学园的引导下步入为人生与祖国铺垫的正轨,在个人梦与祖国梦搭建的彩虹桥间通往更加辉煌的明天,我的祖国,将现奇迹!

无论与你错过在昨天,幸运与你邂逅于今日,憧憬与你携手至明天,我与你,从无遗憾!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三

1949年10月1日,开国元勋、世纪伟人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消息传来,曾经饱受战乱困苦的全国人民当即沸腾了,人们走上街头欢呼雀跃、奔走相告。是啊,我们终于翻身当主人了,再也不会受压迫,受剥削了。崭新的生活,对共产主义的无限向往,令所有人都陶醉在胜利的喜悦中。

今年是新中国建国七十周年,我们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斗天斗地、迎难而上,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全国、全社会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刚建国时的吃不饱、穿不暖、百废待兴,到现在的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不得不让人感到自豪。回首走过的路,我们永远不能忘记那些一路走来,为了中华复兴,甘愿做基石的先辈们,是他们用热血为我们铺就了今天的成功路。在建国70周年这个特别的日子里,我们不要忘记这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要牢记这些民族的脊梁,感恩这些为了共产主义奋斗一生的先辈们!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党的教诲,紧跟党的步伐,处处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建国70年来,我家四代(不算出嫁的姑姑们)人中,现已有十几名追求进步、甘于奉献的共产党员了,可以自豪的说是红色家庭。

做什么事不能心里光想着自己。

我家的第一代党员是我的爷爷,他是建国前的老党员了。在我出生前,老人家就驾鹤西去了,他的一些事情都是后来听别人说的。总结他的一生,在别人眼中也许没有做过一件轰轰烈烈的事情,并且有些“傻”。可是对于我们家来说,他是当之无愧的共产主义战士、最可敬的人,他把自己两个亲生儿子送去朝鲜战场,给家里带来一门双英的美誉。爷爷不会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儿子是他的骨血,天底下哪里有老子不疼儿子的?然而他是一名共产党员,当祖国需要时,他义无反顾地做出了自己的抉择,这就是对党的忠诚。

作为在村里的一名老党员,他受到了村民的拥护和爱戴。刚解放那会,人们普遍政治觉悟高,走街串巷的宣传中央精神,却忽略了家里人的生活。在生活困难时期,我的奶奶和小姑姑都是饿死的。我不知道奶奶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是否后悔嫁给了他,为他生儿育女,却一顿饱饭都没吃上,整天见不到他这个人。相比家里的“家长”这个角色,他更在乎的是对全部村里人负责,东家长西家短的事他都管,别人有困难他就帮,而自己家他却管得很少。

他说:“现在是困难时期,大家都在挨饿,是我无能没有照顾好她。她是我孩子的娘,我能不心疼吗?可我是一名共产党员,不能啥事光想着自己家呀!”

这样的故事,现在的年轻人也许会怀疑它的真实性,然而在那个年代,这样的共产党员比比皆是。像焦裕禄、孔繁森等一大批基层干部,怀着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无私奉献、默默付出,虽然没有什么丰功伟业,但他们却是祖国建设道路上坚硬的基石,是他们挺起了新社会的脊梁。

我现在享受的已经够多了。

大伯父和二伯父是我们家第二代有代表性的共产党党员。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一九五零年十月,大伯父和二伯父参加了这场中外历史上有名的抗美援朝战争。

我们这些后来人通过许多抗美援朝的影视作品和书,可以了解到当时的战争是何等残酷。七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根本就没法体会他们当时在异国他乡作战有多艰苦。听二伯父说过,当每次枪炮不响了,看看身边那倒在血泊里的战友时,内心几乎承受不了。刚刚还在一起谈论打完仗就回家的好战友、好兄弟,一转眼就已阴阳两隔了。不知道什么时间战争才能结束,那身边飞舞的枪弹,时时提醒自己,死神就在身边。有伤痛,有无助,有恐惧,有绝望,但战争的残酷磨炼了军人的意志,他们明白了有战争就会有牺牲,打不死敌人,就会被敌人追杀,祖国和亲人就会遭受凌辱。于是他们斗志昂扬的冲锋在前,纷纷奋勇杀敌,在战火中立下了赫赫战功。

抗美援朝结束了。万幸的是我的俩伯父都活着回来了。然而在枪炮中没有倒下的大伯父,却因营养不良,引发了急病,又因当时医疗条件差不治而去,享年39岁。

现年90岁的二伯父除了在战争中留下的听力不好外,身体还是比较健康的。从部队转业后,他一直在企业工作到退休,一直是工人身份。虽是建国前参加工作,却无法享受离休待遇。有人曾对他说,中央有文件,建国前工作的工人也可以享受离休待遇,那样起码可以解决医药费问题,可以去反映一下这个问题。可二伯父却说:“找啥?我现在已经享受够多了,国家每月都给我那么些钱。再说真不够花了,我有这么多孩子,也不会没法过。我很知足了,想当年那些一起出去的战友,连个老婆都没娶,就走了,还有啥不知足的呢?”

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的本色,没有豪言壮语,懂得感恩,知道为党分忧,把个人的利益看的很淡,哪怕是在别人看来正当的要求,他都会拒绝。这不是傻,而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党的无限忠诚。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四

一声清脆的声音过后。我们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和同学老师说声再见,就迫不及待的向自己的生活奔去。

“怎么就考这么点分,暑假去补课。”父亲大人一声令下,我哪敢说一个不字。心想,反正有两个月那,先补一个月课又如何。教我们的有三名老师。其中有一名女老师,教数学。我也最喜欢听她的课啦。因为她教的课真的很好,就像我以前的英语老师一样。跟这次的英语来是一比。那叫天地之差。这次的'英语老师教的课,那叫一个……听不懂。发音都和以前的不一样。只要上英语课我门几个就睡觉或者说话。所以,每次考英语,都是我第一个写好,选择题乱钻。其它的不写。导致每一次都是不及格。到家还要听后父母发落。

一个月的补课生活就这样无声无息的从我身边溜走了。去领最后一张卷子的时候,卷子拿到手,看都没看,往后备箱一仍。去石桥找我的同学去喽。到了石桥之后,我的同学就一人在家,其他的不是玩去啦就是玩去啦。唉,失望。中午啦,也该回家啦,在路上,在我上学的地方,在大门那儿,我看见我最尊敬的老师带着他的孩子从学校那里出来。我现在真是后悔,当时竟没有勇气跟我的老师说上一句话。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五

平凡的日子,有着斑斓的色彩;平淡的岁月,有着辉煌的内涵。时间过得真快,转眼三年时光不经意间就从指尖溜走了,是决定未来人生规划的时候了,选择就业还是考研,困扰我良久。考研心路,承载着太多的辛酸,记录着点滴的付出;就业之路,面临着太多未知的变数,但这一切又是必须要去面对的,这就是成长的代价。在迷茫困顿的时刻,我想起了周老师在给我们做学业辅导老师时,提到过关于就业与考研抉择方面的辅导课题,然后我就主动去找了周老师,希望他能给我一些意见。

在和周老师的交流中,他表现出的那一份热情、耐心、责任,让我至今记忆犹新,时刻为之感动。在和老师促膝长谈之后,我就下定决心去考,选择继续深造,而且我要报考周老师的研究生。在考研的那段日子里,周老师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给我打电话,电话里仔细询问我最近的复xx备考情况,遇到化工类专业问题,可以第一时间去找他。可以说,在考研那段比较辛苦的日子里,周老师给予了我学xx上最大的关怀与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自己不懈的努力,周老师学xx上的帮助下,我如愿考上了研究生,又如愿有了一位令人尊敬的好导师为我传道授业解惑,为此,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师从周老师,研究方向主要定位于煤化工新技术(煤清洁转化分级利用)的研究开发利用。本科阶段,接触这一课题的专业知识比较少,基础比较薄弱,所以,大四毕业设计、实验方案制定,毕业论文撰写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比较多,后来,周老师给我进行了多次的辅导,我的实验得以顺利地进行,完美地结束自己四年的大学求学生涯。我记得周老师当时对我说过最多的几句话就是“为学必有初始阶段,知识都是一点一滴积累的,只有扎扎实实打下良好基础,才能进军更高深的知识。做学问,要做到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谈到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此为第一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为第二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为第三境界。”至今,周老师的这席话依然激励着我前行。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六

第一次见周军老师的情景在我脑海中依然清晰――“咚,咚,咚”的轻轻敲门声在伴随着一连串急促的脚步声之后响起,推门进来的是一位身材不高,略显清瘦,但颇具威仪的中年男子,他身着一件灰蓝色的格子衬衫和一条浅棕色的裤子,手提一黑色文件包,走上讲台的步伐稳健,不急不徐,自有一种轻松惬意的气度。嘴角微扬,挂着一种亲切的笑容,时刻传递出的是一种正能量信息流。额下眉角如棱,鼻梁立峰,架一幅乌金边眼镜,双目炯炯却不逼视。一副轻巧的眼镜折xx学识,颇有文艺范儿,更是一种知识力量的彰显。他转过头面向我们,亲切地笑着跟我们打了个招呼,开始了简短的自我介绍之后,我才知道他是我们09级化学工程与工艺系的学业辅导老师,那天他说的很多话至今我仍铭记于心。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七

每一名研究生都有一位导师。

研究生初期,曾经惧怕导师,曾经担心受罚,我仿佛看到我内心的困兽,隐约知道那是一头老虎,将会在接下来的两年多时间里盘踞于此,制造困难麻烦,带来恐惧不安。

我们成长在不停的离开中,离开故土,离开亲人,离开爱人,然后我们遇到狂风浪叠,生活岌岌可危。迫于社会的压力,不同于大多数人的集体乘船平庸工作,你选择了孤帆远航读研深造,却未曾想到这是场和老虎的学术漂流,它害得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不知道自己是否可以坚持下去。起初,内心惶惶不安,试图通过种种方法把它害死让她出丑,私下抱怨补助钱少,背地里说她坏话,甚至恨悔自己的悲惨命运,羡慕他人的高薪福利。终于,在她迫于人手不足将一次非常重要的任务交给我时,我觉得机会来了,可以用任务拖延来完成一次华丽的袭击,那一夜我似乎梦见了它的落水挣扎。然而,在任务截止日那天,它扒在船舷、命悬一线时,我犹豫了,我选择了救它上船,把已经完成的任务交给她,无论如何,我选择了主动的接受,让它活着。

接受了老虎的存在,在长期的学术漂流中,我退居到自制的小筏子,将小船留给了它,除了学术上的交流,任务的交付,满足它的食欲以保证自己的安全,再无任何与她的沟通。只是在漂流之余,后悔孤帆读研的情绪一直在弥漫,看到广阔无垠的大海,我时常会幻想自己假如去工作一年后与父母家人除夕夜的团圆饭,幻想与爱人朋友节日欢歌笑语的场景。但我也非常清楚,我和老虎虽然保持着距离,但却暴露在同一片大海之上和天空之下,命运相连,安危共系,我必须尽我所能给予它基本的保障,完成她基本的要求。没等多久,我的毕业论文开题时间到了,我们遇到了一座孤岛。

作为研究生毕业的必经环节,这座孤岛也许肯定会遇到,但如果没有这座孤岛,我可能不会改变自己长久以来的消极想法和盲目抱怨,我可能真的活不下去。开题报告关乎自身利益,我却没有认真的准备,不怎么开心的啃食着岛上的食物,当我收到她的批改意见时,我的心灵触动了,文档中满是每句一红的批注和密密麻麻的标记,本以为她不会上心的我心里着实感到说不出的滋味,转头一看,原来它还一直待在船里。夜晚的星空下,我开始了对读研选择的思索,从小到大,是父母用辛劳和汗水换来你的宝贵的求学机会,机会来之不易,我们永远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恩父母。同样,我们更应该感恩生命中遇到的所有朋友,感恩每一位给予自己帮助过的人,也一定要感谢那些给我制造麻烦、苦难、痛苦和委屈的人,他们是天使的化身,上帝特意让他们变成恶魔来到人间帮助我修炼,我永远的感谢你们,从今天起,我心中不再有仇恨和委屈,有的就是感激之心。第二天,带上些许食物,我踏上小船,喊回了岛上的老虎,重新扬帆起航。

在继续的漂流中,我们不再暗战斗争,有了心灵的沟通,我们不再冷漠面对,有了开心的交谈,学术单调枯燥,但生活有滋有味。那个我最恐惧的敌人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了我最好的朋友,那个我最仇恨的猛虎在无形中已经成为了我的导师,他们让我成长,让我懂事,也让我变成了更好的自己。转身回味,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敌人,我也不会一直坚持到今天,也许在遇到科研难题,在那个浪打过来的时候,我就被打倒,沉入无尽的海底。

等到一年后的今天,我短暂的研究生生活也会结束,我们的小船也终究会靠岸,她会从我的生活中离去,离开时,我会真的发现,那个以前我最憎恨的敌人竟然是我最好的朋友,是我最落魄的时候迫使我坚持下去的力量。然而,我只是她万千学生中的一个过客,也许她会以一种既定的方式同其他学生一样与我结束这段关系,可是它头也不回得进入了森林,再也没有出现。“人生也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好好地与她道别。”

每一名研究生都有一位导师,每一名研究生心里也都住有一只老虎,它散发着原始的野性和青春的叛逆。与导师相处就是与自己相处,我们每个人一生都会面临无数的考验和诱惑,内心也由此而分裂成阴暗与光明、争斗与放下的两面,在应对大海的'挑战时,有的人跟随众人乘船而行,有的人孤帆远航与恐惧相伴,也许只有选择了孤单才能生存下来,因为孤单会给你信念,恐惧会给你坚持下去的力量,不是所有人都选择去相信,如果你没有了与恐惧相处的决心,那你才是真的永远到达不了彼岸。面对一个森林的入口,到底选择不回头地走进去还是在瘫软在沙滩上的时候便被人救走,只有你自己知道。

我心似困兽,漂流不回头。我相信人生中等待我的还有更多的漂流,我会遇到我的上司领导,也许他们更是尖牙厉爪的猛兽,但等到选择的岔路口,我还是会义无反顾的选择与孤单恐惧相伴,与信念决心同行,感恩所有陪伴着我的帮助我和为我制造麻烦的人。因为每个人内心深处都似有猛虎为伴,在艰难的岁月里披荆斩棘,帮助我渡过难关。我相信这种恶狠狠的精神,将会是我生存最大的能力,使我头也不回得漂流到胜利的彼岸。

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盛宴之后,泪流满面。

感谢你,我的导师,我的老虎,我的自己。

我和我的导师文章篇十八

江河把水推向浩瀚的大海,曙光给大地带来明媚的早晨;亲爱的老师,您把我们引向壮丽的人生.

我的班主任王老师是教生物的,年轻的她对我们佷严格,每天早上,她来的很早,每天晚上,她总是最后一个回家,看似令人烦恼的她,其实对我们充满了严格的爱,她是一个要求严格的老师,一个充满责任心的老师.

wearegoodfatherisateacher.doctorfathertell每天早上,我们的班主任老师,都在为我们默写课文和单词,……寂静睥睨哞哞喧闹丰满嬉戏.

时间流逝,转眼间到了期末考试之际.

那是阴沉沉的一天,寒风刺骨,树枝在风中无助的摇晃着,好像正在痛苦地呻吟着.早读之前,王老师收上我们的数学练习卷进行“全方面的诊断”,我心中顿时慌了起来:因为昨天的作业,有两道题觉得难就空着了,字也写得一团糟.老师又接着说“今天凡是作业不合格的,就要请家长”我不由得怕老师查出自己的`作业.

就在期末考试我找到了答案.试卷中我遇到了,好多老师平时为我们默写的题型.

啊!我恍然大悟:原来,老师严格的要求我们,是对我们的爱.俗话说:严师出高徒.这句话,一点都没错!此时,我觉得平日对老师的理解是错的,我对老师敬爱之情油然而生.

是啊!我们王老师,看似平凡,但不是普通的老师,兢兢业业的她对我们表达爱的方式不是甜言蜜语,而是那严厉的眼神,在王老师的心中:她希望我们严格要求自己,茁壮成长!

再华丽的语言也无法表达我对王老师的敬爱,我在这里只想送上一句:“王老师,谢谢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