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阅读

2023年中国古代团结合作的著名事例(3篇)

格式:DOC 上传日期:2024-04-03 15:44:11 页码:12
2023年中国古代团结合作的著名事例(3篇)
2024-04-03 15:44:11    小编:zdfb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古代团结合作的著名事例篇一

北风呼啸,猛烈地吹打着树丫上那只做工精致的蜂巢,温度迅速下降,蜂巢内的蜜蜂被冻得直哆嗦。一只蜜蜂当然无法熬过严冬,可一群蜜蜂则不同了。它们伸出手臂,热情地拥抱到一起,一只、两只、三只、四只……成百上千只,它们欢呼着,嗡嗡嗡地紧紧拥抱彼此,温暖顿时一点点传遍全身。一层、两层、三层……无数层,层层叠加,它们抱成了一个大大的蜂团。气温越低,它们就拥抱得越紧,蜂团的温度也随之上升。

此时最里层的那些蜜蜂们,觉得好暖和呀,仿佛是在阳光煦暖的春天,热烘烘的感觉让它们几乎就要睡着了。可是,就在昏昏欲睡间,它们突然想起,最外层的那些伙伴们,它们会不会冷呢?肯定会冷的啊。于是它们挺了挺腰杆,开始往外钻,和外层的蜜蜂循序渐进地调换位置。渐渐地,外层的蜜蜂调到里面去了,里面的蜜蜂换到外面来了。过了一阵子,里面的又钻出来,外面的又换进去。这样微微而有序的运动,不但让大家都感受到蜂团中心的温暖,而且运动产生的热量又温暖了彼此。就这样,它们的身体暖呼呼的,心里更暖呼呼的。

蜜蜂们觉得有些饿了,怎么办呢?虽然勤劳的它们早已为过冬准备了充足的蜂蜜,但若是纷纷离开蜂团各自去吃的话,它们就会被冻死。就在这时,外层的蜜蜂们镇定地安慰大家:“别着急,我们张嘴就能咬到蜂巢里的蜂蜜,我们喂你们吃。”说着,它们咬下蜂蜜,却不急着自己吃,而是送到了里面一层的蜜蜂嘴里,然后蜂蜜又被传到更里面一层的蜜蜂嘴里……一层层传递,直至最中心的那只蜜蜂。不必解散温暖的蜂团,但所有的蜜蜂都吃到了甜滋滋的蜂蜜。它们嘴里甜滋滋的,心里更是甜滋滋的。

就这样,睿智、团结、互爱的蜜蜂们,在温暖与甜蜜中战胜了一场场严寒,迎来了属于它们的春暖花开。

合作往往能激发出团队不可思议的潜力,一个团队只有懂得团结协作才能克服重重困难,继而创造出奇迹。团队精神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不可缺少的,《鲁滨孙漂流记》中的单打独斗,只不过是一个英雄神话梦而已。“同心山成玉,协力土变金”,这就是聪明的小蜜蜂告诉我们的。

中国古代团结合作的著名事例篇二

大家常说“团结合作力量大”这句话,可是真正能做到团结的人又有几个呢?能做到这一点的不是具有高超智慧的人类、不是威猛的老虎、更不是庞大的大象,它们只是微不足道的蚂蚁。

那天,我亲眼目睹了这一幕:一只受了伤的苍蝇正坐在地上休息,恰好被几只出来觅食的蚂蚁看见了,几只蚂蚁立即发起进攻,那几只蚂蚁被它击败了,便匆匆回到洞里去了。我看到它们走了,心里忍不住惋惜起来:蚂蚁啊蚂蚁,这只不过是一只垂死挣扎的苍蝇,你们怎么就放弃了呢?

没想到过了一会儿,那几只蚂蚁又气势汹汹地出现了,不同的是,它们的身后还跟着一支规模又大、列队又整齐的蚂蚁军队。哦,原来这些蚂蚁将军去找自己的军队了啊!

这一次,它们显然都是计划好了的:蚂蚁士兵们,都整齐地排好队,轮流去攻击那只大苍蝇,当然,苍蝇一直都在不停地跳起来反攻,到了后来,它已经筋疲力劲奄奄一息了,它再也没有力气去反攻了,最后,蚂蚁士兵们和蚂蚁将军们都一起冲上去,一些咬苍蝇的翅膀,一些咬苍蝇的四肢,一些咬苍蝇的身体,直到那只大苍蝇已经停止了挣扎,它们就拖着这只大“战利品”回到洞里去了……

我看完了这场蚂蚁的战争,陷入了沉思:我们人类具有高超的智慧、凶猛的老虎具有敏捷的身手,可是,无论你再怎么努力,光靠单独一人都是不够的,可是,没有一点力量的蚂蚁,却可以打败一只在它们眼中算得上是庞然大物的苍蝇,靠的就是合作,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小小蚂蚁都能如此团结和坚强,何况我们人类呢!如果人类也能像蚂蚁一样,不畏艰难,团结一致,那么,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呢?我以后一定也要做一名乐学互助、积极进取团结合作的好学生。

中国古代团结合作的著名事例篇三

汉明帝时,汝州有一个秀才叫张劭,到东都洛阳去应举。这一天,他住在客店里,听见隔壁有人喊救命,并有痛苦的呻吟声时断时续地传出来。张劭问店小二,隔壁住的是什么人。店小二说,是一个生了重病的人。就快死了。张劭要去看个究竟,店小二慌忙阻拦,说,那个人害的是瘟病,我们谁都不敢去。张劭哪里肯听店小二的劝,他径自走过去查看。见病人已经奄奄一息了,张劭赶紧为他求医问药,并汤水粥食,早晚小心伺候。

没几日,那人居然病好了。

原来,这个人也是来赶考的。是楚州山阳人,姓范,名式。因为这场病,两人都耽误了京都大考。范式十分过意不去,就在这家小店里,两人义结金兰,拜为兄弟。

离别时。正值重阳节。范武说,明年的今天,我一定到贤弟家中,登堂拜会你的家人。张劭说,那一天,我一定设鸡黍之宴,等待兄长的到来。两人盟誓之后,饮了数杯酒,然后含泪告别。

第二年重阳这天,张劭起了个大早,洒扫厅堂,宰鸡炊饭。等待范式的到来。然而直到日落。他也没有看到范武的影子。张劭不相信兄长会违背誓约。一直苦等到深夜。

三更时分,一阵风来,影影绰绰中。有一个人影。颇似范式。张劭喜出望外,说,小弟从早上一直等到现在,我知道兄长不会爽约的。然后张劭高兴地置酒设宴,准备与兄长痛饮。蹊跷的是,范武到来之后,始终不说话,还时不时以袖掩面。张劭心疑,以为自己招待不周。范式见状,惭愧地说,贤弟啊,实话告诉你,兄已非阳世之人,乃阴魂也。

张劭听罢,不啻于五雷轰顶,惊问何以至此。范式说,自去年别后,我便终日忙碌在商贾中。尘世滚滚。岁月匆匆,今早邻居送我茱萸酒,始知今日是重阳节。我怎敢忘记与贤弟的盟约,奈何山阳距汝州,千里之隔,非一日能到。有道是,人不能日行千里,魂灵却可以做到。为了不背弃誓约,我便自刎而死,魂驾阴风,来赴兄弟的鸡黍之约……

说实在的,历史上重信守诺的故事读过不少,然而当读到《喻世明言》中的这个故事时,仍觉惊心动魄。也许在范式看来,一个人如果没了信用,也就成了一具躯壳,失去了在世上行走的意义。于是,他便用生命托举起他心目中最贵重的东西——信用。故事到这里还没结束。

那一晚,张劭放声痛哭。第二天,他便辞别家人,奔赴山阳,去参加兄长的葬礼。一路上,他饥不择食,寒不思衣,行了几天,终于到达山阳。张劭祭拜完毕,回头对范武夫人说,愿嫂嫂垂怜愚弟,不弃鄙贱,将劭葬于兄侧,能陪伴在兄长身边。张劭此生足矣。

说完。张劭拨剑自刎而死。他也用牺牲自我生命的方式。给结拜兄长、也给这个世间一个感天动地的回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